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2024-06-0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精选8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篇1

有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摘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文章在简述高效生态农业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分析;接着,重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类型、模式和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最后,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该文对当前正在从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和普通群众均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效生态农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模式与技术;可持续发展。

1高效生态农业概述 模式。这一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1.1高效生态农业的概念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传统农高效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农业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来的。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或者简单地说,生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模式。

高效生态农业,则同样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农业发展模式,但与一般生态农业相比,高效生态农业具有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的“高效”特点。

1.2高效生态农业的特征总体来说,从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来看,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如下明显特征:

(1)结构良。高效生态农业的结构良好、精致,如组成高效生态农业的生物种类多、数量丰富,且生物之间具有复杂的食物链、食物网关系;

(2)功能强。高效生态农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生产功能,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多种农产品,还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满足全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3)质量优。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均为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较一般农产品质量优、价值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

(4)效益佳。高效生态农业的效益至少是一般生态农业效益的3~5倍,有的甚至可高达 1 0-20倍;(5)环境优。首先,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和前提应是环境良,即只有在环境良的地方才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其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结果应是促进环境更加 “良化”、“优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6)可持续。高效生态农业是一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农业发展模式,因而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若从经济学角度,由高效生态农业又具有以下5方面的特征:一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体现农产品的绿色化、特色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兼容性;二是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体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的有机结合和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三是以农业资源集约、精细、高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体现资源节约型农业与精致型农业的统一性;四是以科技创新为农业增长的主动力,体现高产优质技术与绿色安全技术的有机结合;五是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为支撑,体现专业化、企业化生产主体与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效连接。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 009年12月12目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f 2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至此,江西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 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k 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 0%,人口占江西省 5 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D。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 ”——包括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创建新型工业体系和培育现代服务业。

显然,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西和 “鱼米之乡 ”的鄱阳湖,在实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今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具体来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增加产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增加农产品产量具有直接作用,对于确保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长远战略意义。根据大量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资料,高效生态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般大田生产的2~3倍,有的甚至更高,可达3~5倍(如设施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2.2促进增收如前所述,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均为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其质量优、市场价格高,因而经济效益好,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就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而言,广大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将成为增加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一一条有效途径。

2.3扩大就业就业问题,是全国各地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如解决得好,有利于全社会的稳定;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则对社会稳定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地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高效生态农业实际上是一种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需要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各地实践证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扩大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2.4改善环境首先,适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地方,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环境基础;其次,已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地方,由于采取节肥减药、生态减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往往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明显作用。因而高效生态农业具改善、优化生态环境的效果,这对生产绿色、优质、安全、保健的农产品十分有利。

2.5提高效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可综合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就经济效益而言,由于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是优质、安全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且由于在同等条件下,其市场价格是一般农产品的3~5倍或5~10倍,有的甚至更高,因而高效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就远远高于一般生态农业。其次,就生态效益来说,高效生态农业依据生态学理论,采用节肥减药、生态减灾、生物控害的各种技术,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第三,从社会效益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能生产出量多、质优、安全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对维护全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省和全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则是显而易见的。

2.6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上所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增产、增收、扩大就业、改善环境的作用,能同时综合提高“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类型、模式与技术

3.1立体型立体型高效生态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广泛分布的生态农业类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典型模式:(1)农田立体种植模式。通过不同作物的间作、混作、套作、复种和轮作等,组成一年多熟、一地多种、一田多产、全年多收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如“油菜/花生+玉米一芝麻+绿豆”、“混播绿肥(紫云英X油菜×肥田萝 I-)一早稻~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一晚稻(杂交稻、超级稻)”等。(2)山地立体开发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有近2/3地处山地、丘陵地区,山地、丘陵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适合进行立体开发,建立起立体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如余江县红壤丘陵地区发展“顶林、腰果、谷农、塘渔”的立体农业布局,效果显著。(3)庭院立体经营模式。如可利用房前屋后有限的庭院空间,发展“立体菜园”、“立体果园”、“立体花园”,面积虽小,效益却高。可谓“方寸之地,一举多得;空暇之余,一举多效”。

3.2共生型充分利用自然界不同生物、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互补作用,发展共生型高效生态农业,是世界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成功的模式。适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面积推广的共生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有:(1)农田共生模式。如稻田养鱼、稻鸭共生、稻一萍一渔复合,还有棉田养鸡、林地养蛙等,生物之间互利互惠、协调共生,增加了农田产出。(2)水体共生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体资源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以前由于投资单

一、种养规模小,水面利用低,开发效益不明显,因此加快水体开发利用,建立共生型高效生态农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鄱阳湖放养不同种类、不同习性的鱼类和水生生物,由于不同物种占据不同层次的水体空间和利用不同的食物链、食物网,因而可充分利用水体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从而产生“1+1>2”的整合效应,促进了鄱阳湖水体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此外,桑基鱼塘、鸭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水体高效共生模式均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广应用。

3-3减量型千方百计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的投入,既是高效生态农业之要求所在,也是高效生态农业之所以.“高效”的原因所在。要减少(少用甚至不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的使用量,发展减量型高效生态农业,就要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并采取以下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

(1)根据生态学食物链、食物网的原理和生物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作用,实行生态减灾、生物控害。其关键技术措施有:以菌治病、以虫治虫、以草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脊椎动物(如鸟、禽、蛙、鱼等)治虫、以草治草等。这样才能做到少用或不用农药。(2)根据生物培肥、生态养地的原理,充分发挥绿肥(如紫云英、苕子、田菁、柽麻、猪屎豆、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和绿萍等)、豆类作物(如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花生等)的养地作用,以及有机肥(堆肥、猪牛栏粪、河塘沟污泥)的培肥改土作用,做到少施化肥,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可见,发展减量型高效生态农业,对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均有利。

3.4避灾型自然灾害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和稳产增收的重要障碍因子。2010年 6月江西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据江西省防办初步统计,截至21日16时,全省共有93个县市 1128个乡镇71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

52.54万hm,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8.4亿元,其中鹰潭、抚州、吉安等地受灾最为严重。可见,实行防灾减灾,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旱灾害频繁,发展避洪型高效生态农业、抗旱型高效生态农业迫在眉睫。

3.4.1避洪型高效生态农业 19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之后,鄱阳湖沿湖11县(市)推行了高效避洪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今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仍应高度重视发展避洪型高效生态农业,并采取以下模式和技术:(1)改三熟制为两熟制。即由过去的“冬种作物一早稻一晚稻”一年三熟制种植模式,改为“冬种作物一晚稻”一年二熟制种植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适宜于鄱阳湖沿湖的低洼易涝农田。表面上看,三熟减为二熟,产量应减少 1/3,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主要因为实行两熟制后,两季作物均因避开了水灾危害而高产稳产,全年总产量并不比原有的三熟制低,相反,多年平均还可增产 10%-15%以上,同时增收。如实行“油一稻”两熟制,油菜单产可达1500~1800kg/hm、晚稻达7500~9000kg/hm~,可实现全年高产高效。(2)实行退田养鱼或发展高效水生作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尤其是对圩区来说,往往因灾有种无收,既极大地造成生产投入上的损失,又白白地浪费这部分资源。而实行退田养鱼或“高效水作物+鱼”高效生产模式,不仅能充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且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如“菱角+鱼”模式,除鱼之外,菱角单产量可达 11625kg/hm以上,每公顷增收9000元。(3)大力发展湖区畜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山地草滩草洲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畜牧业非常有潜力。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是可利用低矮的丘陵岗地发展大棚养鸡,以山地散养为主,按年养3批,每批500羽,可实现年利润2000元;二是可利用草洲、湖草发展养鹅业,按每1.33hm养200羽鹅,年养3批,可实现年利润7000元:三是利用退水的草山进行牛短期育肥,兼种黑麦草,按户养 1O头,可实现年利润5000元;四是利用退水的农田种草养鹅。其中黑麦草 8月下旬播种,鲜草利用到次年6月,养鹅3批,按每批70羽,每公顷可实现利润37500元。

3.4.2抗旱型高效生态农业根据有关资料,进入新世纪,鄱阳湖区(含沿湖 11县市)的旱灾出现加剧趋势,应引起重视。为确保区域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发展抗旱、避旱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并采取如下措施和技术:(1)选择作物种类、调整品种布局和优化种植方式。干旱缺水地区可安排种植耐旱作物,如甘薯、谷子等,减少耗水量大的作物,选用耐旱品种。(2)兴修水利,合理灌溉。灌溉是防旱的根本措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要十分重视重建、重修各种水利设施,要组织力量及时清理淤泥、疏浚河沟、整治水库、保护湖泊,真正做到要水有水、能灌能排、旱涝保收。(3)培育壮苗,增强作物抗旱能力;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水分无效消耗,增强植株抗旱能力。(4)调整作物播种期,有效避开高温干旱给作物生长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造成的严重危害。(5)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如少耕、免耕、直播、秸秆覆盖等。

3.5循环型实行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循环再生,这既是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特征,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当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如作物秸秆弃之不用、猪牛栏粪不能归田、河塘沟泥淤塞水体、生活垃圾遍地分布,在资源浪费的同时还污染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提升、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均造成不利影响。为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京都名师论文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最顶级的论文工作平台,致力于为全国各类客户提供论文指导、发表论文服务,以提供高品质毕业论文服务为己任,是全国唯一一家依托北京各大高校学术资源、设置在北京大学校内的论文发表服务机构。一直以来,京都名师论文网致力于对高品质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教育管理毕业论文的传承与传播,对中国高品质原创论文事业的推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但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农村的社会、生态之间出现种种不协调的现象,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由此,经济上虽取得了一定的增长,生态上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来指导,生态农村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农民对政府依赖性较强,对生态农村建设认识不足。

生态农村建设理所应当要由政府充当主持人。但是当这项工程建设到一定程度后,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就要发生转换,应由农民充当这项工程建设的主人。然而,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对生态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位、宣传不到位,加上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程度限制,导致农民习惯性依赖于政府的行为,对生态农村建设的认识明显不足。调查显示,有62%的农民认为生态农村建设只是政府的形象工程。

2. 只注重外在形象改造忽略了内涵建设。

当前,大多数地方仅仅把建设停留在村庄外在形象的改造,而对于村民的文化建设、文明建设等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农村赌博现象屡禁不止,迷信风气较重,对于“算命”、“看相”等迷信深信不疑。还有的村庄攀比之风甚重,相互摆阔气讲排场,生活陋习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等等。这些都与生态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3. 生态基础设施薄弱,后续建设经费不足。

调查表明,尽管有些村庄的基础设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行了改造,但与生态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此外,生态农村建设的后续经费也明显不足。在有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后期损坏严重,缺乏维护,村容村貌也得不到保护,经常出现村庄垃圾成堆、牛粪满地、路灯不亮等情况。

4. 乡镇工业园对农村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目前,各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都很重视,都积极地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大力扩建乡镇工业园。而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引进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有些地方引进的企业大多数是高污染行业,如造纸厂、水泥厂、印染厂、纺织厂等。调查显示,40%的人认为居住地环境遭到了污染,30%的人认为工业园工厂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可见,乡镇工业园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村建设的策略

1. 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建机制。

生态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事关社会经济长期、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为生态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2. 加大宣传,强化农民在生态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在生态农村建设进程中,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强化农民的主人翁地位,以弱化他们对政府的依赖性。为此,政府应加大生态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建设生态农村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建设进程中来。如不定期举办生态农村建设的宣讲,组织开展生态农村建设图片展,组织举办生态农村建设完成后未来生活大讨论等活动,让农民参与到生态农村建设的全过程。这样,既可加深农民对生态农村建设的认识,又可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注重生态农村的内涵建设。

在外在形象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要适时地将建设重点转到内涵建设上面来。要大力开展扫除农村生活陋习的活动,宣讲赌博、斗殴、迷信等生活陋习对于家庭的危害,向广大农民宣传现代化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模式,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要在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文化普及活动,以现代文明影响、推动生态农村的内涵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生态文明。

4. 建立长效后期维护制度。

生态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包括了规划、建设和后期维护的全过程。规划、建设固然重要,但规划好了,建设完美了,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就会使原有的成果毁于一旦。因此,在生态农村的建设过程完成之后,更重要的是进行有效的后期维护服务工作。我们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后期维护制度,并督促落实运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朋友的主动性,积极投入到建设成果的维护中去,从而确保生态农村建设的成果能长期被广大农民享用。

5. 逐步建立乡镇工业园企业准入制度。

地方政府应该逐步构建乡镇工业园企业的准入制度,坚决禁止高污染、低收益的企业进入。对高污染、高收益的企业要积极引导企业建设污染处理系统,并督促检查其运转情况,对于污染处理不力的企业进行黄牌警告,直至关停。对于低污染、低收益的企业可少量引入。对于低污染、高收益的企业则应大力引进,并给予适当的扶持。这样,既可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又不会给当地的环境带来污染。

参考文献

[1]陈钦华.湘西山区生态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篇3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模糊聚类分析法;生态立区;生态经济;空间格局

1研究区域概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鄱阳湖自然地理区为基础,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2]。

2数据的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的来源

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生态立区”,推进经济区的整体协调发展。研究资料包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3-2010年《江西省统计年鉴》、《江西省环境统计年鉴》、2010-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计年鉴》、数字地形图和其他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研究区域包括31个县(市)。

2.1研究方法

生态经济分区是在生态经济区的基础上,对客观存在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特征的认识,是社会(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区基于将经济、人口、生态这三方面作为主成分贡献率考虑,打破原有主体战略功能区划,从空间上嵌套生态因子,从生态崛起的视角,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1个单元进行分区。

2.1.1变异系数与标准差指数

进行生态分区是以生态区内部存在经济差距为前提。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辖县(市)2003-2010年数据可知,生态经济区内存在较大差異。衡量区域经济差距的指标有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和锡尔系数等。本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使用变异系数和标准差指数分别从绝对和相对角度测算区域间经济差。

2.1.2人口与经济集聚度

集聚度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或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本文将生产要素归一化为人口与经济。生产要素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口与经济集聚度指标,能够衡量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为生态经济区在内部初次分区的基础上融入生态因子作出度量。

(公式1)

(公式2)

公式中pi表示某年i地区人口集聚指数;Gi表示某年i地区经济集聚指数。

2.1.3锡尔系数

锡尔系数最早是由Theil于1967年研究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时首先提出来的。以锡尔系数表示的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总水平等于各个国家收入份额与人口份额之比的对数的加权总和,权数为各国的收入份额。在这里只需将国家换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则可用它来研究生态经济区的差异。从而更好的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区提供经济依据。

(公式3)

公式中T为锡尔系数。T越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其中N为地区个数; 为i地区的GDP占区域的比重; 为i地区的人口数占区域的比重。

4分区结果与对策分析

4.1分区结果

以三因素类聚结果为基础,采用模糊类聚分析法,根据生态、经济、人口特征类似且兼顾县级行政区划的原则,在经济“生态化”的指导下,人为地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子区域。各区命名为:

I南昌城镇化与污染治理生态优化区

II九江湿地与森林生态农业区

III抚州森林与水源生态保护区

IV新余新能源与生态产业腾飞区

4.3对策分析

(1)南昌城镇化与污染治理生态优化区。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上和下)、安义县、永修县。本区地形以平原和水域为主。本区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高水平地区,因而城市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地下水。

南昌市人口密集,现代制造业发达,教育科研优势较强。南昌市应进行地区合并,做大城市规模,建设“大南昌”,充分发挥教育、文化、人文后进优势,利用昌九经济走廊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及⊥型(浙赣线与昌九)结构,充分运用点——轴开发,发挥经济扩散性效应,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2)九江湿地与森林生态农业区。范围包括九江市区、九江县、瑞昌市、武宁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彭泽县、湖口县。本区以滨湖平原、丘陵为主,本区生态环境较好,旅游资源丰富,传统农业较为发达。但是本区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人口较多,造成自然景观破坏严重。

九江市应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优势,将九江县合并做大做强绿色九江,增强总体实力和地区带动能力,充分利用沿江沿湖的双沿优势,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增强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使该区的生产要素充分涌流。

参考文献:

[1] 许月卿,李双成.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J].人文地理,2005,81(1):117 - 12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篇4

近日,江西省发改委公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根据规划,江西将建设赣剧、客家歌舞、采茶戏、陶瓷文化艺术生产基地,整合景德镇瓷器、龙尾砚等建立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基地,未来5年建设1至2个国际水准大型主题游乐园项目。到2015年,江西11设区市都将有大剧院和现代化博物馆。

到2015年江西11设区市都将有大剧院和现代化博物馆

根据规划,力争到2015年,每个设区市有功能完善的艺术中心(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数字电影院;每个县(市、区)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广播电视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每个行政村有文体活动室、数字放映室和农家书屋。

此外,到2015年,每个设区市都要建有一座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人口超过50万或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县(市)要有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各行业和专题博物馆全面发展的博物馆体系。

建设赣剧、客家歌舞、采茶戏、陶瓷文化艺术生产基地

根据规划,江西将实施文艺繁荣工程,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需要,推进以鄱阳、乐平、万年、省赣剧院为依托的赣剧艺术生产基地,以赣南为依托的客家歌舞艺术生产基地,以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为依托的江西采茶戏艺术生产基地,以景德镇为依托的陶瓷文化艺术生产基地建设。

另外,江西还将建设一批省属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重点推进江西省群众艺术馆、江西省考古研究中心、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江西省图书馆二期工程、江西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江西电视台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加快南昌大剧院建设 在龙虎山建立中国道教文化博览园

根据规划,江西省会城市南昌适度超前,按照同类城市一流、国内先进的标准,重点建设若干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形成全省文化聚集和辐射中心,加快南昌大剧院建设。

以各市县历史文化为背景,新建一批全国性文化博览园。其中以万年稻作文化遗产为依托,在万年县建设中国稻作文化博览园,在龙虎山建立中国道教文化博览园。

整合景德镇瓷器、龙尾砚等 建立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江西将利用中国传统工艺“三绝”之一的景德镇瓷器,中国传统名砚之一的龙尾砚,“华夏笔都”进贤县文港镇的毛笔,铅山连史纸、婺源徽墨等,整合成为产业集群,建立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基地。

对具有区域性传统历史声名的进贤李渡酒、樟树四特酒、九江封缸酒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塑造名酒文化产业品牌。对樟树“药都”以及浮梁、婺源、庐山等地的茶文化产业进行整合开发,大力发展品牌型强势文化产业群。

选择若干湖景佳美之地 建大型国际休闲娱乐文化产业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江西选择若干湖景佳美之地,建立大型国际休闲娱乐文化产业,将其逐渐发展成为闻名国内外的休闲度假性区域。

另外,江西将依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秋收起义纪念馆等一批革命遗址,建立以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以龙虎山天师府、南昌万寿宫和东林

寺、净居寺、能仁寺、真如寺、佑民寺、宝峰寺等佛道教祖庭为依托,发展以宗教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品牌。

围绕“南昌—庐山—景德镇—婺源—龟峰—龙虎山”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线,布局文化旅游建设工程和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鄱阳湖文化旅游观光带、生态旅游示范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未来5年 建设1至2个国际水准大型主题游乐园项目

根据规划,江西将大力发展演艺业方面,筹备组建江西省演艺集团,实行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体制。另外,未来5年,江西将努力建设1~2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主题游乐园项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篇5

案由:九江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有12个县市区列入了经济区内,在全省入区的38个县市区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九江是其核心区域,是其主战场和主力军。一个地区要壮大经济实力,最根本的途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工业。工业是支撑工业是主战场工业是重中之重。且近三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强工兴城”战略,九江的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九江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大市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城市。如何既要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又要又好又快的发展九江经济,使得我们必须走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发展新型工业经济上有新突破,在扩大总量在提升质量上有新突破,在为九江经济发展目标上有新突破。

因此建议:

一、以环保绿色的理念引导新型工业。保护不等于不发展,而是要求按照经济与生态互动的生态模式,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一是要求严把项目环保关,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中,坚持做到“三高”企业坚决不上(高污染、高消耗、高危产业);二是引导企业清洁生产,将生态、安全、节能、环保等观念抓根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最终使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扩大宣传,通过开展读书、征文、宣讲等活动,通过平面、报刊、网络等媒体,让生态环保知识深入企业、社区、学校甚至家庭,让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以产业集群支撑新型工业。当前我市工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石化、钢铁、有色冶金、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绿色食品十大产业集群,但是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不快不平衡仍然存在。建议一是积极引进主导产业。结合十大产业集群,着力产业招商,招大引强,多引进上下配套产业,推进产业集聚,构建生态产业链。二是全市“一盘棋”。根据各县不同的生态资源特色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鼓励并出台相应政策让各县市区发展既符合县情又生态环保的新型工业。比如星子县的旅游资源丰富,新型工业可侧重于游艇建造、旅游产品生产等旅游产业链的方向。三是重点扶持企业上规上市。继续出台实施企业扶持奖励办法,不仅仅是加大每年市本级帮扶企业上规上市的扶持资金力度,还要加强省部委争资争项的支持力度。最终引导现有投产企业进一步做大规模、扩大总量,更好更快地发展新型工业。

三、以园区为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的“火车头”,是决战工业的主战场,发展新型工业首先必须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一是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加快园区管网建设以外,着重打造用工、用地、用电、用资“四大平台”。二是要打造园区特色产业。对接全市十大产业集群的上下链需求,注重传统工业与现代生态工业的不同需求配置,着力培植园区“龙头”企业。三是优化园区投资服务环境。出台的优惠政策要兑现落实,对园区干部全面落实岸上责任和奖惩措施,设立园区服务窗口,做到非园区服务人员不得进企业,真正把园区办成发展经济的“特区”。

四、以新型城镇化支持新型工业。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腾飞的“双翼”,适度超前的城市化可以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对新兴工业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建议一是扩大九江城市外围建设。开通九江四十公里以内的公交线路,尽快使四个卫星城(瑞昌、九江、星子、湖口)融入到大九江的建设中来。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全面带动新型工业化。二是提升城市品位。以大九江的规划推动城市建设,延伸八里湖的城市框架的同时,城区的自然山水与人文设计天然融合,注重生态保护,“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城市工程,打造市民安居乐业休闲娱乐的佳境。

星子县中小企业局2011年9注意新 陈 敏

24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布展大纲 篇6

〡目〡次〡

一楼展区:临展区和规划工作展区 二楼展区:战略谋划展区

第一部分:序厅

一、前言

二、主题词

三、关怀

四、大型多媒体动态沙盘及全息环幕投影 第二部分:走近鄱阳湖

第三部分:战略构想擘划

三楼展区:蓝图展区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蓝图

第二部分:专项规划支撑

第三部分:规划实施方案

第四部分:规划实施成果

第五部分:各方行动集锦

第六部分:4D环幕放映厅

四楼展区:专题展区和展望区

第一部分:山江湖之路

第二部分:城镇化进程

第三部分:国际湖泊的现状与未来

第四部分:数字鄱阳湖

二楼展区:战略谋划展区

第一部分 序厅

[设置序厅大型标识景观造型] 这个厅是规划馆的开端,是门面,也是灵魂,一定要让观众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要有世界眼光,中国气派,江西特色的大气象,让人觉着走进了一个梦中的天地——这个天地是高远辽阔,一望无际的,是水灵灵的、绿茵茵的,令人心旌荡漾,驰骛八方。

一、前言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的自然之美,成为举世瞩目的一道靓丽风景。她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在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鄱阳湖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12月12日,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这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是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大工程;也是实现江西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大机遇;更是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对江西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为中国大湖流域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型示范样本。

地球上只有一个鄱阳湖。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旨在集中展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发展思路,形象阐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向世人呈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宏阔蓝图。

我们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时期,全省上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赣鄱大地风生水起,气象万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气势如虹。试看今日之江西,“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一艘新时代的“鄱阳湖号”巨轮,迎着时代的浩荡东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二、序厅主题词

◎ 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 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

◎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

◎ 为世界保护好一湖清水;

◎ 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

◎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为建设一个富裕和谐秀美的江西而奋斗。

[主题词用电子屏幕滚动表现]

三、关怀

[设置大型壁挂式电子屏幕,滚动播放领导视察鄱阳湖的活动的画面和重要指示,根据情况变化增添内容。] ◎ 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胡锦涛

◎ 像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 推进中部崛起,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切实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 贾庆林

◎ 江西完全有可能在中部地区取得发展的先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长春

◎ 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之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江西的生态优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 整个鄱阳湖地区的定位,就是要抓住生态这个关键。这是方向问题,需要战略眼光,它对江西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经济转型,意义深远而重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要关键工程。有利于湖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脱贫致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贺国强

◎ 江西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后发优势,有条件在科学发展上带个好头,争取在科学发展上走在我国中部地区前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 李源潮

◎ 鄱阳湖的保护治理和鄱阳湖的经济开发关系江西未来的发展,关系全省4300万人民子孙后代的福祉。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保护生态入手,再延伸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既保住‚一湖清水‛,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努力把鄱阳湖保护开发推向

新的阶段,使之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苏荣

◎ 要牢牢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这一本质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促进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 鹿心社

四、大型多媒体动态沙盘及全息环幕投影

沙盘主要内容:

1、鄱阳湖丰水期湖体(选取1998年7月30日最高水位——吴淞高程22.48米);

2、‚五河入湖‛、‚湖水入江‛的场景; 3、38个县规划区域;

4、两区一带;

5、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

6、生态产业布局;

7、‚五个环湖网‛: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电力、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

8、人、山、湖、生物、景观等融为一体的场景。

随着沙盘上流动闪烁的指示灯标演示,全息环幕上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前景和鄱湖美景。画面应具强烈视觉冲击力,宏阔的湖光

波韵、经典的自然景观与沙盘上的实景互为烘托、互为补充、互为演进。

第二部分 走近鄱阳湖

一、独特的自然地理

版首语: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犹如一颗硕大璀璨的宝石镶嵌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鄱阳湖地理区位图]

二、沧桑的历史演变

版首语: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扬澜湖、宫亭湖等多种称谓。《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条载:‚彭蠡泽在西‛。还有另一种说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地质、气象、水文等综合作用,彭蠡泽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鄱阳山,因而易名鄱阳湖。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在距今约1600年左右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鄱阳湖湖体地形图] [秦·汉时鄱阳湖湖体地形图] [三国·西晋时鄱阳湖湖体地形图] [东晋·南北朝时鄱阳湖湖体地形图]

[隋·唐·五代十国时鄱阳湖湖体地形图] [《唐一行山河两戒图》中关于“彭蠡”的记载] [宋·辽·金时鄱阳湖湖体地形图] [元·明时鄱阳湖湖体地形图] [康熙二十二年《江西通史》所收“彭蠡“之图] [道光四年《江西通史》所收鄱阳湖之图] 注:以上古地图可视版面需要精选。

三、纵横的流域水系

版首语:

在全球淡水资源匮乏的背景下,淡水资源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中国是世界上13个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江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到3倍,水量相对充沛。江西拥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鄱阳湖上承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之水,下汇长江,构成完美的鄱阳湖独立水系,流域面积为16.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西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9%。

[壁挂式电子动态地图,演示“五河之水”流向鄱阳湖的景象] [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风光照片一组] [鄱阳湖水系在长江水系中的格局图] 赣江

赣江是江西省内第一大河流,纵贯江西南北,为入鄱阳湖五大河流之首,长江八大支流之一。赣江发源于石城县洋地乡石寮岽(赣源

岽),河口为永修县吴城镇望江亭。主河道长823公里,流域面积82809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51.05%。

抚河

抚河位于江西省东部,发源于广昌、石城、宁都三县交界处的灵华峰东侧里木庄,河口为进贤县三阳乡。主河道长度348公里,流域面积16493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10.17%。

信江

信江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发源于浙赣边界玉山县三清乡平家源,河口为余干县瑞洪镇章家村。主河道长359公里,流域面积17599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10.85%。

饶河

饶河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乐安河与昌江在鄱阳县姚公渡汇合后始称饶河,发源于皖赣交界婺源县五龙山,河口为鄱阳县双港乡尧山。主河道长299公里,流域面积15300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9.43%。

修河

修河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发源于铜鼓县高桥乡叶家山,河口为永修县吴城镇望江亭。主河道长419公里,流域面积14797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9.12%。

四、丰富的物种资源 版首语:

鄱阳湖水陆交替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湖内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浮游植物800多种,高等植物600多种,浮游动物607种;湖中鱼类140种,占长江水系中鱼类的46.7%;此外还有豚类2种、已鉴定的贝类87种。鱼类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鲤、鲫、鲢、鳙、青、草等10余种和畅销国内外市场的银鱼,江豚在鄱阳湖中的数量约200-300头。此外,还产众多的贝类、虾、蟹、水禽、莲藕和湖草等水生动植物。鄱阳湖还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鲟,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江豚和胭脂鱼等。鄱阳湖蕴藏的珍贵特种基因以及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淡水湿地乃至世界上都十分罕见。

[珍贵鱼种及珍稀动植物标本照片] [电子触摸屏展示各类水族、动植物画面]

五、重要的生态地位 版首语: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国际十大湿地之一,我国唯一列入世界生态湖泊网成员,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枯水季节平均可为长江下游补充约60亿立方米的清洁淡水。其水量和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

[鄱阳湖丰水一片的航拍照片]

1、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版首语:

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丰水期湖区容积达300亿立方米,最大丰水期面积5181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江西省在沿江沿湖区域大力实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等工程,水域面积基本恢复至1954年水平。每年由鄱阳湖流入长江水量146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年径流量的15.6%,超过黄、淮、海三河入海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卫遥感图] [鄱阳湖实景风光照] [1998年退田还湖前后鄱阳湖湖体变化对比图]

2、国际重要湿地

版首语: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1992年,鄱阳湖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鄱阳湖湿地以自然的河流、草州、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为主体,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极具代表性,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大陆之肾‛,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鄱阳湖湿地照片一组]

[设置湿地、候鸟、水族、动植物等综合性场景,再现鄱阳湖生态奥秘]或[设置鄱阳湖水族馆]

3、全球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版首语:

鄱阳湖是国际迁徙性珍稀候鸟重要的越冬栖息地,据统计,每年大概有30万只左右的鸟类在鄱阳湖越冬,种类达300多种,有白鹤、黑鹳等10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13种世界濒危鸟类,15种鸟类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水鸟名录。其中水鸟115种,约占全国水鸟种类的51%;白鹤总数达4000余只,占全世界的95%以上。有一首歌谣:‚鄱阳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描绘了湖区飞鸟翔集的壮观景象。[各类候鸟照片] [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考察鄱阳湖的照片] [白鹤、天鹅标本模型] [电子触摸屏展示各种候鸟栖息画面] [音响系统模拟各类鸟鸣,再现天籁和谐之境]

4、国内湖泊现状 版首语:

滇池水危机、太湖水危机、巢湖水危机……作为我国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湖泊这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宝库‛,在过去数十年间不堪重负,萎缩、污染严重。在过去的50年间,拥有近3000个天然湖泊的我国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

泊消亡;过去的40年间,全国湖泊富营养化面积已达约8700平方公里,激增了约60倍。

[湖泊被污染的照片一组] [湖泊干旱,鱼类旱死的照片一组]

六、奇幻的自然景观 版首语:

壮美的山、江、湖,构成了鄱阳湖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她烟波浩淼,横无际涯,江渚洲滩,芳草萋萋,鱼鸟翔集,舟船游弋,一派江南泽国景象。

[反映鄱阳湖自然景观的照片一组]

1、泽国烟雨

版首语:

‚乍雨乍晴云没,山雨山烟浓复浓‛,道了鄱阳湖泽国烟雨之图景。鄱阳湖水汽蒸腾,降雨充沛。每当冬去春来,落过几场透雨之后,湿漉漉的草甸上,便长出各色各样的小花小草。雨中的鄱阳湖烟雨朦胧,绿草如茵,别有一番天地。

[雨中的南矶山照片] [雨中的都昌南山照片]

2、名山秀屿

版首语:

在鄱阳湖中,许多大小沉浮的岛屿,形成了众岛星列、簇簇拥翠的壮观景象。群岛之间,远看‚山连水断疑无路‛,近看‚岛回水转又

重天‛。岛屿高出水面数十米至百多米,登临其上,看青山叠翠,碧水连波,绿岛环峙,领千顷湖光,赏万种风情。[庐山含鄱口、西海岛屿航拍照片] 石钟山 中国千古奇石第一山。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61.6米,像一座玲珑剔透的盆景耸立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依城。左有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右有一泻千里的长江,江湖交汇,水分两色,天然绘成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历代文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诗文,宋代苏东坡的一篇《石钟山记》,让这个弹丸之地的石钟山名满天下。

[石钟山风景照片] 鞋山 最早见于东汉《水经注》:‚孤石介立于大湖中‛。唐代称大孤山,白居易在《东南行》写道:‚林对西山寺,山分大小孤‛。民间传说此山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明代诗人解缙题诗曰:‚凌波仙子夜神游,遗得仙鞋水面浮。岁久不随陵谷变,化为砥柱障中流‛。而事实上,大孤山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鼻山尾‛岛屿。鞋山原来是和庐山连为一体的,在断裂运动中被遗弃,孤独地留在鄱阳湖中。相传夏禹治水至此,曾登山刻石纪功。[鞋山风景照片] 南山 位于鄱湖之滨,都昌城外。南山曲径通幽,古木参天,倚城临湖,山色朦胧。有著名的‚野老泉‛和‚清隐禅院‛。东汉诗人谢灵运的《入彭蠡湖》写的就是这里。宋代诗人苏轼驻足挥毫《过都昌》:

‚鄱阳湖上都昌县,烟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从此,南山因苏轼的诗而扬名天下。[南山风景照片] 落星湖 位于星子县城南鄱阳湖畔。鄱阳湖水流经此地,忽然凹进数里,形成一个硕大的天然湖湾,古称落星湾。夏秋之季,湖水荡漾,波光闪烁,船只往来穿梭,渔民放歌;冬春之季,湖水退去,草滩一片,越冬鸟类前来觅食、栖息,是观赏候鸟的又一去处。历史上有‚南国咽喉,西江锁钥‛之称。[落星湖风景照片] 秀峰 秀峰是庐山南麓一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美的旅游胜地,《秀峰寺志》序曰:‚匡庐奇秀甲天下,秀峰之美甲匡庐。‛秀峰寺原名开先寺,创建于南唐。秀峰之名起于清康熙帝的题匾,其意为群峰竞秀。双剑峰和鹤鸣峰下,有黄岩、马尾双瀑争流。此即为唐代诗仙李白所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秀峰、万杉二寺有摩崖150多处,名人书法、佛像碑刻30余块,还有南唐建筑石雕,共同构成一幅‚山、瀑、树、石‛相与媲美的人文景观。[秀峰风景照片] 朱袍山 为鄱阳湖中一座长形孤岛,相传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曾于此歇马晒袍而名。山上翠竹如烟,樟枫如盖;山下渔村农舍,鸡犬相闻。朱袍山是饶河、信河的流经之地,是修河、赣江的回流水域,还是古称北彭蠡湖的分界处,可以说是‚五水一湖‛的

中心。这里是湖上打渔人的‚停歇码头‛和给养站,南来北往的船只常在这里落帆上岸,避风过宿。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品尝‚河水煮河鱼‛的天然滋味,感受鄱阳湖渔家无尽的风情。[朱袍山风景照片] [渔舟唱晚照片]

七、厚重的人文历史

版首语:

鄱阳湖流域向来是文风浩荡之地,从汉至今的两千年间,哺育了一批批俊彦巨儒,英雄豪杰。晋室南渡,江南升起的第一颗文化巨星便是鄱湖之子陶渊明。宋代,鄱阳湖流域文蒸霞蔚,进入鼎盛时期。‚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无论为诗为词为文为学,鄱阳湖流域都是名家辈。抚河两岸的晏殊、晏几道父子,王安石兄弟,曾巩兄弟,陆九渊兄弟,赣江的欧阳修、杨万里、刘过、刘辰翁、文天祥,修河边的黄庭坚父子,饶河旁的姜夔和洪皓父子,信江畔的谢枋得,乐安江头的朱熹,如此庞大的作家与学者群,流风延绵,足以雄视百代。[《水经注》中关于江西江河的记载] [滕王阁全景照片] [《滕王阁·序》碑文] [吴城古镇照片]

1、鄱湖人杰

版首语:

鄱阳湖人文荟萃,文风昌盛,群星璀璨。这些人杰精英独领风骚,彪炳史册,成为鄱阳湖人心中永远的偶像和骄傲。

吴芮(?-前201,一说前202),鄱阳首任县令,生在番邑(今鄱阳),是秦汉交接时期的百越领袖,西汉初年唯一善终的异姓王。

秦朝末期,吴芮被举荐为番县令。他大胆革除弊政,轻徭薄赋,采取了一系列兴修水利、鼓励耕种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深得民心,番邑人都尊他为‚番君‛。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吴芮在番邑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百越民众群起响应。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吴芮为衡山王,建都于邾(今湖北黄冈市西北),统管百越地区。楚汉相争,吴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高祖五年(前202)二月,刘邦立吴芮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长沙市)。次年,吴芮奉令率兵定闽,至赣南金精山(今宁都县西北15公里翠微峰)病逝,谥号文王。[吴芮像]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今九江)人,字元亮,号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晋大司马陶侃曾孙。少好学,博览群书,不慕荣利。初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后复任镇军、建威参军。东晋义熙元年(405年)任彭泽令。因厌倦官场丑恶,不为五斗米折腰,次年即辞官归田。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年)卒于柴桑。今存《陶渊明集》。

陶渊明是古代江西以及江南升起的第一颗文化巨星,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与屈原的楚辞成为中国诗歌及人文精神的两大源泉。美丽的鄱阳湖田园山水孕育了陶渊明不朽的诗文,《桃花源记》是他隐居在鄱阳湖畔吟诵的千古绝唱。

[陶渊明赏菊图] 洪迈(1123-1202),鄱阳人,字景庐,别号野处,宋代著名文学家。父洪皓,兄洪适、洪遵,皆著名于世。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中博学宏词科,受职两浙转运司。光宗绍熙二年(1191),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宋史〃艺文志》收录他的著述如《宋四国朝史》、《钦宗实录》、《节资治通鉴》、《经子法语》、《野处类稿》、《容斋随笔》、《夷坚志》等31种1000多卷。《容斋随笔》是南宋笔记体的代表。《夷坚志》是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的上乘之作,被誉为‚稗官野史的宝库‛。[洪迈像] 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都昌县人。宋理宗宝庆二年进士,知州吉州时,创办白鹭洲书院。淳祐五年(1245),拜为监察御史,后又兼国子监祭酒、侍读,代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度宗即位后,调任同知枢密院事,后任参知政事,所至均有政声。咸淳四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当时元兵进攻襄樊,形势危急,江万里深以为忧,多次要求增援部队,未采纳,又被弹劾罢左丞相之职。不久,元军攻下襄樊,江万里辞职回鄱阳,在屋后芝山侧开凿水池,并在池旁建一亭,题为‚止水‛。元军攻饶州城,江万里闻警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及城破,竟投止水池而殁。死后赐太师,谥号‚文忠‛。[江万里像] 汪大渊(1311-?),南昌人,字焕章,元代著名航海家。他从鄱阳湖扬起风帆,两下南洋,把景德镇的瓷器输往太平洋、印度洋及阿

拉伯世界,开辟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他的功绩与明朝郑成功七下西洋相比,毫不逊色。西方学者称他为‚东方的马可〃波罗‛。著《岛夷志略》,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汪大渊航海图] 八大山人(1626-1705),南昌人,清初画家,名朱耷,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一度为僧,有雪个、个山、八大山人等别号。擅写意花鸟,笔墨清超奇逸,开一代生面。亦写山水,多表现鄱湖渚岸孤屿,意境冷寂枯淡。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把中国水墨大写意推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目前,八大山人研究,已成为世界绘画研究领域中的一门显学。[个山小像、八大花鸟图]

2、史海风云 版首语:

自古以来,鄱阳湖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凭籍着鄱阳湖‚中流襟带‛的地理位臵,多少决定社稷存亡与江山安危的大战都在这里拉开战幕。

最先将鄱阳湖作为战场的是儒雅风流的周瑜。尔后陶渊明曾祖陶侃平定苏峻、祖约之乱,也是以鄱阳湖为主战场。东晋南朝200多年间,鄱阳湖上征战不断。湖上最惨烈的决战莫过于朱元璋与陈友琼之战。在中国水战史上,陈、朱之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惟有赤壁之战

和淝水之战可以与之匹敌。一部鄱阳湖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兵家争战的历史。

◎ 周瑜操练水师

三国时东吴周瑜在鄱阳湖有过很多活动。鄱阳湖一带三国时属吴国的领地,柴桑一直作为东吴的西江津要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冬,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亲率水陆军二十余万(号称八十万)自江陵(荆州)顺江东下,欲与孙权决战。孙权刘备结成联盟,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积极备战,后率东吴大军与刘备联军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了周郎英姿勃勃的形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九江烟水亭照片] [星子县城周瑜点将台照片] ◎ 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水战

元朝末年,社会腐败,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打垮了元军主力后,中国南方群雄割据。游方和尚出身的朱元璋领导的队伍与渔民之子陈友谅的队伍,是其中两支最大的起义军。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东北一带。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争夺中国的战略决战,决战的战场就在鄱阳湖上。双方投入兵力达80万人。‚友谅兵号六十万,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这场水战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与舰船之多,战斗程度之激烈,在中国古代水战史上都是空前的,为历代兵

家所重视。鄱阳湖决战,以陈友谅兵败身亡,全军覆没而告终,朱元璋从此奠定了统一中国的霸业。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的影像资料] [制作鄱阳湖水战场景]

3、古代中国南北交通黄金水道

版首语:

在中国古代,江河湖海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途径。在铁路和海运开通之前,鄱阳湖是水路交通时代沟通中国南北大交通的一条主通道。隋代开凿大运河,沟通江淮水系,由运河而长江,经九江,过鄱阳湖、赣江,越大庾岭驿道,达岭南地区,形成了纵贯中国南北的黄金水路。鄱阳湖的历史,是古代中国南北交流沟通的历史,鄱阳湖的悠悠水道,为中国的文明繁荣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中国南北交通水道图]

4、历代文人笔下的鄱阳湖

版首语:

碧波荡漾的鄱阳湖风情万种,孕育不老的情话。它的风情神韵,为诗人墨客留下了翰墨飘香的恋歌。

最早描写鄱阳湖的当属陶渊明。他是鄱阳湖的儿子,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就是描写他从鄱阳湖回家的路上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心境。此后,乘舟从鄱阳湖来庐山觅胜,拜谒渊明诗魂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鄱阳湖以它迷人的魅力,赢得了诗人们的赞誉,积淀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入彭蠡湖口

南朝

谢灵运

游客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岩照石镜,牵叶入松门。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滕王阁序

唐朝

王勃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吟诗图]

下浔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唐朝

李白

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李白观瀑图]

彭蠡湖晚归

唐朝

白居易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白居易《夜泊鄱江》图]

彭蠡湖

宋朝

王安石

茫茫彭蠡杳无地,白浪春风湿天际。东西捩柁万舟回,千岁老蛟时戏。少年轻事镇南来,水怒如山船正开。中流蜿蜓见脊尾,观者胆堕予方咍。衣冠今日龙山路,庙下沽酒山前往。老矣安能学佽飞,买田欲弃江湖去。

舟次西径

宋朝

杨万里

夜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炊水泊船。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里水如天。

过都昌

宋朝

苏东坡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春风吹老碧桃花。

[苏轼《过都昌》图]

过湖口

宋朝

文天祥

江湖一都会,宇宙几兴亡。走马芦林外,买鱼茅舍旁。

南人撑快桨,北客坐危墙。江水交岷水,东流日夜长。

[宋文天祥《过湖口》图]

第三部分 战略构想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出台

版首语:

人类社会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矛盾日益尖锐,这是一个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经济学难题。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台,正是这道难题的‚破题‛之举。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江西人民将以自己的创新实践,走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

◎ 2008年初,省委召开促进江西发展献计献策会及省‚两会‛召开期间,省内多位专家学者提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建议。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这些建议和意见十分重视,根据多年来收集的关于鄱阳湖区域经济,特别是生态经济的资料以及江西发展的思考,因势利导提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命题和初步构想。

[省委召开“促进江西发展献计献策会”照片] [2008年初省“两会”有关照片] ◎ 为了进一步论证决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完善决策思路,苏荣书记多次深入鄱阳湖区进行调研,并同来江西调研论证的国家部委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交流。同时,由省政府负责协调统筹省直部门、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三支力量,开展课题研究、规划编制和重大工程

前期论证三个层面的工作;通过国内外招标研究十大课题,形成了400多万字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和‚1+18‛的规划体系,即1个总体规划和18个专项规划。

[苏荣书记湖区调研照片] [鄱阳湖生态经济高端论坛照片] [“十大课题”国内外招标活动照片] ◎ 2008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关于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的记者招待会,隆重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记者招待会照片]

二、国务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

版首语: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具有深远的影响。[国务院批复文件] ◎ 规划从启动编制到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江西速度‛

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的提,到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仅仅20个月时间,创造了当时区域规划申报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江西速度‛。科学高效的编制工作

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在人民大会堂对外正式公布后,按照省委省政府提的总体要求,由省发改委牵头,创造性地同时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课题研究、规划编制和重大建设工程前期论证和推进工作,在确保科学编制规划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规划编制时间。[发改委有关部门编制规划的工作照片] 国家部委的巨大支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巨大关心支持。2009年4月,24个国家部委联合组织调研组分赴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新余、宜春8市的130多个调研点进行考察调研,并对规划提宝贵建议和意见。在综合国家有关部委的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会同江西省政府对规划进行10多次精心修改,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作了重要贡献。[各部委联合调研组赴赣调研照片一组]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2010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中外推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受省委书记苏荣的委托,省长吴新雄在新闻发布会上作主发布,并与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一道,就中外媒体记者提的问题精彩作答。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新闻发布会。79家中外媒体对此进行采访报道。

[新闻发布会照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申报大事记

△ 2008年2月2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省委书记苏荣任组长,省长吴新雄任第一副组长。

△ 2008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的记者招待会,隆重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 2008年3月27日,省委书记苏荣深入到鄱阳湖区,就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行调研。此后,苏荣多次深入鄱阳湖区进行专题调研。

△ 2008年4月13日,省政府召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工作动员大会,省长吴新雄席大会并部署工作,标志着这项重大战略实施进入实质阶段。

△ 2008年4月23日,我省发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研究课题招标公告,设立10大前期研究课题,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

△ 2008年9月11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审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会议原则通过规划,并要求进一步修改后按程序上报国务院审批。

△ 2008年9月14日,省委、省政府上报规划,提请审议。

△ 2008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专家审查会,要求进一步提升完善规划。

△ 2009年4月14日至1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带队,率24个国家部委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来赣调研。

△ 2009年6月下旬,国家发改委正式向25个国家部委行文征求意见建议。随后,根据调研情况和反馈意见,专家专题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 2009年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第44次委主任办公会议原则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送审稿)》。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正式行文报请国务院审批。

△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展墙版面展示大事记]

三楼展区:蓝图展区

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蓝图 版首语:

在未来的发展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一、战略背景

[2008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江西代表提案《地球上只有一个鄱阳湖》]

1、国际命题

版首语:

新世纪以来,如何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环境,成为全球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课题。全球都在认真思考和审视人类文明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人类的明天将迈向何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国政府在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上,作的一次主动响应、积极作为的生动实践。

[设置破碎的地球造型]

2、践行科学发展观

版首语:

党中央先后提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崭新理念和重大战略方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恰恰可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示范。[设置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艺术造型]

3、生态与区位优势

版首语:

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她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重要枢纽。她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

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地理区位图]

4、挑战与机遇

版首语: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想提之时,江西正处在人均GDP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重要时期。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关键时期。江西要根本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地位,必须从全局着眼、从长远发,保护江西的青山绿水、呵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为江西未来赢得更多的发展权利、更大的发展空间。[生态美景图]

二、战略意义

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

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

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千帆竞发图]

三、规划区域

版首语: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江西省约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规划区域图]

四、“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

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

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三区一平台”的展示墙]

1、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版首语: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鼓励率先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走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为全国其他湖区综合开发和治理发挥示范作用。[江湖流域图]

2、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版首语:

发挥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维护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着力提高调洪蓄水能

力,努力创造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生态、一流人居环境,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鄱阳湖水域湿地照片]

3、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版首语: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和知名品牌,建成全国粮食安全战略核心区和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建成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商贸和物流中心,培育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区,争当中部地区崛起的排头兵。

[现代生态城市照片]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版首语:

切实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中国坚持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成就;广泛开展国际经济和技术交流,积极借鉴国际生态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自身特色,探索建立国际生态经济合作新机制。[生态经济国际研讨会照片]

五、功能分区 “两区一带” 版首语:

规划方案秉承国家主体功能区的理念,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需要,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提了符合实际、特色明显的‚两区一带‛功能分区,即: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功能分区展示墙]

1、湖体核心保护区

版首语:

范围为鄱阳湖水体和湿地,以1998年7月30日鄱阳湖最高水位线(吴淞高程湖口水位22.48米)为界线,面积5181平方公里。区域功能是: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基本要求主要有:稳定湖体水质,维护湿地功能,改善候鸟栖息环境,规范采砂、捕鱼、养殖等经济行为,认真执行封洲禁牧各项措施,切实控制血吸虫病传播,加强旅游和船舶污染防治等。

区域功能: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

[中华鲟或江豚、桃花水母照片]

2、滨湖控制开发带

版首语:

滨湖控制开发带范围为沿湖岸线邻水区域,以最高水位线为界线,原则上向陆地延伸3公里,核定面积3746平方公里。区域功能是: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基本要求主要有:加强尾闾疏浚,建设环湖防护林,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综合防治等。

区域功能: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滨湖风光、防护林、水土治理、污染治理照片]

3、高效集约发展区 版首语:

范围为区域其他地区,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区域功能是:集聚经济人口,高效集约开发。基本要求主要有:稳定提高生态空间,集约整合生活空间,优化拓展生产空间。严格保护、积极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布局区域化、种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资源向优势区域与优势产业集中,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推广低碳技术,加快形成并壮大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块状经济;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转移,大力提高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区域功能:集聚经济人口,高效集约开发。

[生态农业、新型工业、新型城镇、产业园区等照片 ]

六、“两步走”的战略目标 版首语: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予以推进。

第一步

2009~2015年,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

主要目标:

◎ 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 生态文明社会初步构建

第二步

2016~2020年,深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主要目标:

◎ 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 ◎ 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 ◎ 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指标电子图表]

七、战略任务 版首语: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必须始终突生态这个特色,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核心,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化作江西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正确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关键,努力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

1、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版首语:

以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建立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强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湖区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 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提高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照片]

2、环境友好型产业

版首语:

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照片]

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版首语:

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安全环保、集约用地原则,加快水利、交通、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形成与建设生态经济区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交通与能源建设照片]

4、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版首语:

以培育生态文化为先导,以建设绿色乡村、生态城镇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园林城市、绿色乡村照片]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版首语:

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龙头作用,以长江、浙赣铁路和京九铁路为依托,以沿江、沿线城市为支撑,形成‚干‛字形区域发展格局,引领带动周边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实现‚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战略构想。[南昌与赣州建设成就照片]

6、深化改革开放 版首语: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在生态环保方面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环境。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照片]

八、构建“四大支撑体系” 版首语:

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必须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四大支撑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经济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等‚十大产业基地‛。

1、安全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2、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

3、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4、科学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四大支撑体系图]

九、国家政策支持

版首语:

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一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既需要江西全省干部群众共同奋斗、努力拼搏,也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1、加大财税政策支持。

版首语: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农村特别是湖区、老区农(渔、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区域内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重点安排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对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和清洁生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以及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

[相关部委领导视察照片]

2、加强金融政策支持。

版首语:

支持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股权(产业)投资基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和行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引进战略投资者,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

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条件给予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探索推进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的示范项目;加大对政策性险种财税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开设农业保险、环境保险和科技保险等专业保险品种;开展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试点。

[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照片]

3、给予重大项目支持。版首语:

国家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将鄱阳湖流域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范围,支持区域内重大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国家在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上优先安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进开发区、工业园扩区升级,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工业示范园、循环经济实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

[部委支持政策文件影印件]

第二部分 专项规划支撑

[18个专项规划以展墙版面、电子规划图表、电子沙盘、电子模型等形式表现,以免与9大体系重复]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规划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林业发展规划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建设规划

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保护规划

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五河流域治理规划

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

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8、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规划

1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规划

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基地和口岸建设规划

1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综合交通建设规划

1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规划

1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规划

1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规划

1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血吸虫防治规划

1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减少贫困人口规划

18、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

第三部分 规划实施方案 版首语:

为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和省委、省政府动员大会精神,紧扣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

标是走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本质内涵,按照总体推进、分步实施,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原则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一、实施步骤

版首语:

围绕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并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有步骤,分阶段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五年见成效,十年大跨越。2010年:全省上下形成贯彻实施《规划》、推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共识与合力。

2015年:先行先试取得重大进展,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社会初步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初步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阶段性目标。

2020年:形成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任务分工:九大体系

版首语:

围绕《规划》目标任务,从台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编制实施专项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入手,建设生态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城镇化、社会事业、政策保障、金融服务、技术支撑、人才保障九大体系。

[九大体系示意图]

(一)生态环保体系

版首语:

以湖体保护、滨湖控制、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统筹湖区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格局及重点工程分布图] [区域环境目标控制和治理工程分布图]

1、建设绿色屏障

版首语:

围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的目标,加强林、草业生态体系建设,形成密布城乡、点线面结合的绿色屏障,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 [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源头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照片] ●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照片]

◎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照片、湿地分布图]

◎ [五河源头保护工程照片] ◎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照片] ◎ [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工程照片]

◎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照片、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 [世界自然遗产和地质公园建设与保护工程照片]

◎ [农区草地开发利用工程照片]

注:黑圆点为重点工程。可根据内容设臵一个造型场景。

2、扩大环境容量

版首语:

建立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强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统筹湖区及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提高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五河一湖水污染治理工程照片] ● [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照片]

● [农村清洁工程照片]

◎ [鄱阳湖水质保护工程照片]

◎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照片]

◎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照片]

◎ [血吸虫防治工程照片]

◎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照片及监测网点图] 注:黑圆点为重点工程。可根据内容设臵一个电子场景。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版首语:

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矶山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完善国家、省、县三级自然保护区体系,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 [鄱阳湖珍稀候鸟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程照片]

◎ [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照片]

(二)产业体系

版首语:

建设以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促进产业技术高级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产业布局图]

1、发展十大新型工业产业

版首语:

围绕做强做大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铜冶炼和精深加工、优质钢材、石化、航空、新型汽车及配件、陶瓷、钨和稀土精深加工十大产业,加快建设一系列产业集聚集群基地,做到产业基地化、基地项目化。

◎ 光电产业

[南昌LED芯片、第三代移动通讯产业化基地照片] [上饶大功率芯片、光学精密仪器生产基地照片] [鹰潭节能照明产业基地照片] [萍乡LED半导体生产基地照片] [吉泰工业走廊电子产业基地照片] ◎ 新能源产业

[新余和南昌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风电设备与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生产基地照片] [吉安风电设备生产基地照片]

[上饶高纯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照片] [宜春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照片] [新余国家电池级碳酸锂产业化基地、国家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化基地照片] [上饶锂电池生产基地照片]

◎ 生物医药产业

[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照片] [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等照片] [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基地照片]

◎ 铜冶炼和精深加工产业

[以江铜集团为龙头,建设两大基地照片] [上饶铜材精深加工、黄金采选加工、铅锌冶炼加工基地照片]

◎ 优质钢材深加工产业

[九江、萍乡新型钢铁产业基地照片] [新余钢铁基地照片]

◎ 石化产业

[九江石化千万吨炼油基地照片] [星火有机硅生产基地照片] [樟树、新干盐化工产业基地照片] [乐平精细化工基地照片]

◎ 航空产业

[南昌航空工业城照片] [景德镇民用直升机生产基地照片] [九江红鹰直升机生产基地照片]

◎ 新型汽车及配件产业

[南昌汽车生产基地照片] [景德镇汽车生产基地照片] [上饶客车生产基地照片] [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照片]

◎ 环保建材产业

[景德镇陶瓷科技城和陶瓷工业园区照片] [丰城、高安建筑及生活陶瓷基地照片] [化工及电瓷生产基地照片]

◎ 钨和稀土精深加工产业

[赣州精深加工基地照片] [设臵一个触摸屏,解读十大产业内容]

2、做优做强工业园区

版首语:

突特色、严格准入、优化布局,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着力做优做强工业园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全省工业园区电子分布图]

到2015年目标:

◎ 力争2个工业园区主营收入超1000亿元

[千亿元工业园照片] ◎ 6个工业园区超500亿元

[500亿元工业园照片] ◎ 20个工业园区超100亿元

[百亿元工业园照片] ◎ 每个工业园区形成1个以上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照片] ◎ 建成30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5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

[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园照片] ◎ 新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各2个

[国家级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照片]

3、推进节能减排

版首语:

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统计、考核、评估制度,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方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2015年节能减排计划分解表] 到2015年目标:

● 规划区内所有工业园区率先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照片一组]

◎ 实施十大重点领域节能工程项目360个

[十大重点领域节能工程照片一组] ◎ 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100个,力争一批进入国家级试点

[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照片一组] ◎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非电行业脱硫工程照片一组] [城市矿山再制造照片一组] ◎ 推进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氨氮化物治理

[火电、水泥行业氨氮化物治理照片一组] 注:黑圆点为重点工程。

4、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版首语:

坚持用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巩固和加强粮食主产区地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分布图] ◎ 实施新增优质稻生产能力工程

[农田基本建设、农田水利设施、良种基地照片一组] ◎ 构建优质油茶、油菜、蔬菜、棉花、鄱阳湖水产品和食用菌加工基地

[油茶、油菜、蔬菜、棉花、水产品、食用菌照片一组] ◎ 建设生态茶园、生态果园、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园

[生态茶园、生态果园、生态农业技术示范园照片一组] ◎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廖坊灌区节约环保型生态农业示范区照片] ◎ 实施农产品加工转化工程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照片一组]

5、培育现代服务业

版首语: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挥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依托中心城市,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配套、支撑和引领作用。

◎ 建设生态旅游基地

[生态旅游示范区分布图] [4A级景区照片] [名村名镇照片] [国家森林、地质公园照片] [亲水探秘体验游、湖光山色游、候鸟观赏游照片] [乡村生态文化游、度假旅游区照片] ◎ 建设商贸物流基地

[南昌航空物流枢纽、九江沿江港区和南昌华南城、赣西万商红物流中心、赣南区域性物流中心、鄱阳湖现代物流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照片] ◎ 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

[南昌高新区服务外包示范区照片] ◎ 建设南昌都市生态经济发展基地和文化产业园

[青山湖西岸片区文化产业园照片] [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照片] [“华夏笔都”照片] [“天香园”都市候鸟公园照片]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照片] [动漫产业基地照片] ◎ 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和旅游商品生产

[红歌会、影视、歌舞、红色题材图书照片] ◎ 构建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机构照片] ◎ 实施休闲旅游农业建设工程

[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示范园、示范企业照片]

(三)基础设施体系

版首语: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篇7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实证分析

考察一个经济战略的优劣, 不仅要研究它的指导思想理论是否科学, 还要看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是否代表时代经济前进方向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形成, 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理论准备外, 通过实证分析, 还可以得知其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的。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形成顺应了世界经济战略转型大趋势

从世界经济战略发展来看,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造就了人类300年来的辉煌, 但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综合征。如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各国都在思考。“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 对世界118个国家进行生态现代化定量评价后认为:2004年有15个国家处于生态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 37个国家处于中等水平, 40个国家处于初级水平, 中国等26个国家属于较低水平。可以预料, 未来20年, 世界会有更多的国家生态现代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世界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趋势已不可阻挡。”[1]15无论从当今世界还是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在朝着生态化方向迈进, 推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与此相适应的现代经济正在向绿色转变, 使绿色经济成为主导型的经济形态。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 各国的现代化大都以生态现代化为主题。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 大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这已成为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就是在这样的世界经济战略转型背景下的生动选择, 也正是中国政府在生态经济建设中, 敢于承担责任作出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生态经济将决定着新一轮国家竞争力, 谁领先一步, 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 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未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前景, 也决定着世界的未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也是抢占世界生态经济发展先机的生动实践。因此,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形成是顺势而为。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态势及自身准确定位下的必然选择

我国区域广泛、生产力发展又极不平衡, 因此, 必须采取区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 形成大的区域有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工业区、中部地区等, 各种特色区域发展格局呈现雨后春笋, 以功能区域划分促进经济发展, 成为重要战略态势。因此, 把鄱阳湖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 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大势所趋。鄱阳湖, 从所处地理位置和生态特色、流域面积等来看, 具有发展区域经济的优势, 承载着特殊的历史发展使命, 从而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 也是历史的必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鄱阳湖经济区科学分析后, 作出了“三区一平台”的准确定位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它将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 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 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对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形成是绿色经济实践基础上的有益探索

从国内经济发展实践来看, 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 却面临了工业发达国家同样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能源制约等问题, 显然,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 传统工业化模式必须转型。因此,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提出了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崭新理念, 在其引导下, 我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 取得可喜成绩和初步经验, 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从全国绿色经济发展来看, 呈现从发展生态农业到生态工业;从建设生态省到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示范区;从生态城市到生态文明村的态势。“目前, 我国共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13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50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00余个, 遍及全国87%以上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绝大多数都实行“生态立省, 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 使我国一些省、地区、城市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形成, 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形成是立足江西特色的务实之举

(一)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江西发展战略的继承与创新

江西历届政府在发展战略上进行了努力探索, 紧紧抓住了生态建设这个纲, 坚持了既继承又创新。1983年, 针对我省山区毁林开荒、湖区盲目围垦和滥捕等短期行为, 我省作出了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发展战略, 积极探索“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贫”这一全新的生态修复和发展模式。“经过20多年的努力, 使江西的森林覆盖率由37%提升到60.05%, 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近三分之二, 鄱阳湖体面积增加40%, 成为全球恢复植被的典范地区”[3],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高度评价和支持。进入到21世纪, 继续以山江湖工程作为新世纪实现江西崛起的奠基工程, 提出“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战略。随着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 新一届江西领导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发展理念, 提出“生态立省, 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认识到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 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 成为江西人自觉的理念, 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配套行动。2008年, 江西作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决策, 经过近两年的艰辛工作, 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标志着鄱阳湖迈向了生态经济建设的快车道。

(二) 立足江西省情

1. 生态是最大的省情。

“全省五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Ⅰ~Щ类水质常年保持在80%以上, 2010年要力争达到90%;有一流的空气, 全省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0年力争县以上城镇全部达标;有一流的生态,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居全国第四位, 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0.05%, 居全国第二位, 鄱阳湖地区以占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 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 是我省经济密度最高、承载能力最强的地区, 是我省最有条件、最有潜力实现重点突破、率先崛起的地区, 也是最有实力、最有希望支撑中部崛起、参与全国区域竞争的地区。”[4]绿色生态成为推动江西发展的内核动力, 因此,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立足江西生态特色, 是更好利用自身优势的务实之举。

2. 面临的现实问题。

“20纪80年代, 由于自然、社会、经济等原因, 当时的江西, 森林锐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50年的52.7%下降到31.2%;鄱阳湖面积由1950年的5 050平方公里萎缩到3 283平方公里。”[5]因此, 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成为迫切需要。江西又正处在人均GDP2 000美元向3 000美元迈进的关键时期, 国内外实践表明, 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 同时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矛盾凸显期, 必须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同时, 江西欠发达地区的地位尚未根本转变, 作为欠发达地区, 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因此, 要根本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地位, 必须从全局着眼、从长远出发, 保护江西的青山绿水, 为未来赢得更多的发展权利、更大的发展空间。综上所述,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是对江西原有经济发展战略的继承、提升和创新, 是立足江西特色的务实之举。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形成, 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的, 是一项应时而生、顺势而为、前景光明的重大战略。它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 代表了时代经济潮流, 落实了中央指示精神, 契合了江西发展实际, 因而是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发展战略。认知到这一点, 对于增强我们信心, 从而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实施, 以及如何去实施都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有科学的良心, 探索的勇气, 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变成现实行动, 我们相信历史决不辜负4 400万江西人民, 江西也必将迎来生态经济发展的辉煌未来, 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经济的发展做出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社科院课题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欠发达地区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模式的探索[J].江西社会科学, 2008, (8) .

[2]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授牌仪式暨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EB/OL].http://www.most.gov.cn/tpxw/200812/t20081209_66125.htm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推进纪实[EB/OL].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2009-03/05/content_15863010.htm.

[4]麻智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EB/OL].http://www.ysxww.com/Html/2010-4/13/13929395955.htm.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 篇8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高新技术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41-0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中心,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依托,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环鄱区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低消耗和无污染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其发展状况如何,能否可持续发展,这直接影响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出发,讨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并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156.6亿元,同比增长33.7%;工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26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7.1亿元,增长28.9%;总收入由 2009年的911.1亿元增加到1217.4亿元,增长33.6%;净利润达到68.7亿元,同比增长29.9%;实际上缴税费由2009年的84.7亿元增加到103.9亿元,增长22.7%。环鄱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活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在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强劲发展的生力军。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010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4家,同比去年增加14家。从企业科技投入情况看:R&D经费支出达到39.8亿元,R&D人员共16521人,分别同比增长24.9%与39.2%。从自主创新能力产出情况看: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开发和研究科技项目2007项,同比增长56.2%;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分别是1316件与859件,同比增长分别为94.9%与127.2%。结合企业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情况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3)逐步形成了以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所涉及领域涵盖了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目前,该区已逐步形成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技术为主的产业集群。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也迅速发展。所属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电子与信息领域、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有98家、150家、28家,所占总企业数的比重分别为42.4%、27.6%、7.9%,所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9.5 % 、12.8%和11.3%。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培育了诸如赛维 LDK太阳能、江西联创光电等一批知名度高、潜力大、实力强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形成了国内著名的能源和光伏产业基地,具有低碳与生态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分析

2.1 自然条件优越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汇聚着我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区位优势明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京九铁路国家开发轴和长江开发轴上,处在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该区域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与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形成数小时空间距离,在省内也与南昌、景德镇、鹰潭、上饶连为一体,形成了数小时距离经济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2.3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给予了含金量较高、力度较大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及给予重大项目支持。《规划》中特别指出:对资源综合利用、替代能源和清洁生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以及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给予税收政策支持;探索推进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的示范项目;加大对政策性险种财税支持力度;在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上优先安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进开发区、工业园扩区升级,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工业示范园、循环经济实验区。这些政策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大的支撑。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要鼓励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科研、知识产权同步发展,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2)可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学城院校、先进技术研究院,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高新技术研究的支撑能力;促进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支持交叉技术和关联配套技术的联合开发,提升系统集成与协同创新的能力;鼓励企业对国际先进技术进行跟踪和关联性分析,引进关键技术、设备和人才,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3.2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建设

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路网基础建设力度,构建等级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道路网络体系,加快建设连接鄱阳湖各区域的轨道交通,打造鄱阳湖高新区数小时距离交通网;统一规划通信与网络平台,构建整体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搭建商务信息化服务平台,加速人才、产品、信息的流通,加强区内信息化建设,促进要素高效配置;加强中介机构体系建设,支持科技人员从事科技中介服务,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营运环境。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引入创新实体,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

3.3 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区域功能,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培育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增强区域内高新产业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形成与鄱阳湖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集群式经济圈。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0YJ06))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EB/OL].http://www.jx.xinhuanet.com/jxzw/2010-02/22/content_19070288.htm.

[2] 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报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3] 唐智敏,陈福生.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J].理论导报,2010,6.

[4] 沙新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12.

上一篇:创建“两型校园”事迹材料下一篇:预实验报告模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