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2024-07-16

《礼物》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精选8篇)

《礼物》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1

《礼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汉语拼音认识9个生字。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学会抓重点词句体会微笑的神奇。

3、情感目标:懂得微笑能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积累新词,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2、懂得微笑的神奇力量,学会用微笑善待身边的人。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快慰,让人释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收到过礼物吗?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吗?那你们有送礼物的经历吗?送出礼物那一刻,又是怎样的心情呢?(生汇报)

2、师:世上有一种礼物,它不仅能传递祝福,而且还有着神奇的力量。那它到底是什么礼物?又有着怎样神奇的力量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物》这一课。(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师:让我们先来一个读书的小比赛,看一看哪些小朋友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准字音,声音洪亮。(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出示课件1)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知

1、师: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一个人住在山脚下的小屋里,在你看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孤苦伶仃”呢?(孤单困苦,无依无靠)老婆婆一个人生活,无依无靠。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老婆婆家里怎么样?(穷)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二,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支起”“只有”“老羊皮”“唯一”)

2、师:你能再读读这句子,让我们在你的朗读中感受老婆婆贫穷的家境吗?

(生读汇报的句子)

3、这次,让我们大家一起在朗读中来感受老婆婆贫穷的家境。

(生朗读第二段前部分)

4、师:此时面对这样一位老婆婆,你想对她说什么呢?(生汇报)

过渡:那老婆婆真的需要我们同情吗?她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句子。

(出示课件三,师范读,生齐读)

5、师: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觉到老婆婆虽然很穷,但她却生活得怎么样呢?(出示课件四生汇报)

6、师:(提醒“夜里月亮当灯笼”)像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在第三段还有很多呢,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出示课件五重点指导“她的眼睛又明又亮,像闪耀的星星”)

过渡:这样一位生活贫穷而外表并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啊?

(相机指导:老婆婆会送一件神奇的礼物——真诚的微笑)

7、师:那“真诚的微笑”它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生汇报出示课件六)

8、师:现在让老师来扮演劳累的人,你们来当可亲可敬的老婆婆。

(师生合作,完成对话)

三、延伸拓展,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1、师:你有过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伤心的时候吗?你有过由于某件事情而感到愤怒的时刻吗?下面咱们就以桌为单位,请一位同学说出你的苦楚,另一位同学当一回可亲可敬的老婆婆。

(同桌合作汇报表演)

2、师:让我们从呱呱落地就开始学着微笑,用微笑面对身边的人和事,相信这真诚的微笑会带给你、我、他以及身边所有的人儿幸福和快乐。(出示课件七)

总结:当我们感到伤心时,给自己一个微笑;当我们面对愤怒时,给自己一个微笑;当我们觉得劳累时,也给自己一个微笑。人生中会有很多挫折和失败,让我们都用微笑来面对,用微笑迎接生命中每一个初升的太阳!(板书)

3、师:一首小诗送给所有曾经对我们微笑过的人(出示课件八)

附: 你的身影是我陌生的,是你的微笑,让我不再悲伤,但我明晰感知你的微笑;是你的微笑,让我学会坚强,你的神态是我不熟悉的, 是你的微笑,可我分明觉察你的关爱.让我有了前行的力量„„

你的微笑投射在我眼底,晴天一样晴朗,感谢你那每一个

你的关爱储存在我心灵, 真诚的微笑„„

一辈子珍藏„

《礼物》说课

说教材:

本课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礼物》,课文通过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以真诚的微笑作礼物送给别人的故事,展示了微笑的神奇力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付出真挚的情感,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说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婆婆的礼物的神奇,知道最好的礼物就是真诚的微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教学重点,难点是: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婆婆的礼物的神奇,知道最好的礼物就是真诚的微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问话激趣,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收到礼物时的场面,活跃课堂氛围,并借助盒里的礼物的神秘感,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

(二)设问,精读感悟。出示问题,对比理解:

1、文中是怎样介绍老婆婆的?

2、老婆婆的礼物是什么?

3、老婆婆的礼物给了哪些人什么帮助? 读课文第二段和第三自然段的有关句子。

孤苦伶仃:“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独自住在山脚下的小屋里。”

穷:“几块砖头支起一口锅…….这是家中唯一的铺盖。” 勤劳:“老婆婆每天天不亮就干活儿……手脚不停。” 再问:在文中找出描写老婆婆外貌的句子?

(出示句子)“老婆婆的手像干树枝,脸像枯树皮,牙齿脱落,两颊凹陷,可她的眼睛又明又亮,像闪耀的星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子,并填填:手像——,脸像——,眼睛像——。

文中的老婆婆,她虽然很穷,但却经常给别人送礼物。设疑: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谁都尊敬她。这是为什么呢? 齐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交流第2、3个问题。

教师小结:多么神奇的礼物啊!这礼物是什么?(真诚的微笑)是呀,真诚的微笑是送给他人最好的礼物。现在,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尊敬这位穷苦的老人了吗?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地解答疑难,突破本文的难点,指导理解重点词句。

(三)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1、启发想象:如果你是这位老婆婆,你会对伤心的人、愤怒的人、劳累的人说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主题真诚,自由地说一说)

2、同学们,你们从老婆婆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要勤劳、要善良、要真诚……)教师相机总结。

(四)课外作业拓展:

生活中,你也得到过这样的礼物吧?说说你的感受,课余时间写写你的感受。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巧妙妥帖,既要抓住课文精要,又要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

快乐的鱼市场的说课稿

郎岱镇中心小学

说课人:付丽

2012年4月19日

西雅图的鱼市场也成为世界旅游的景点。不同于一般鱼市场埋头苦干的沉默与沉重,这个鱼市场,创造了一种像游戏般的工作方式,不但愉悦了自己,也愉悦了客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鱼市场的快乐》,正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鱼市场的快乐》是西师大版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批读课文。课文以鱼贩子们对生活态度变化为线索,以作者在鱼市场所见所闻所感受到的和谐图为主要内容。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和体会课文内容,从而领会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旁批,习得一些阅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借助旁批品味文中好词好句,精彩语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体验鱼贩们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制造快乐的勇气。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联系生活体验鱼贩们创造的快乐;难点是:理解鱼贩们快乐生活的源泉:把苦日子过甜。

4、教学准备。

课前安排学生到附近的鱼市场观察,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2、批读感悟法,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3、实践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学、探索交流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四个环节完成。

1、情景导入,质疑导向;2借助批读;

3、批读感悟,总结全文;

4、拓展延伸,传播快乐。

教育家说,将一篇长文章读成一篇短文章,这是阅读的能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上课,我就直扑重点,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这是教学的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借助批注,理解课文。

语文课堂为了让学生达到对文本的理解,“我利用读批注引导学生找到关键的句子思反复进行阅读训练,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深化对人物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凡事都认为是别人的不是,老天的不公。这样的抱怨有没有道理?抱怨之后又能得到什么呢?无非痛苦、叹息罢了。当鱼贩子们改变了心态后,认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让学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五味俱全,我们既然不能改变生活本身的因素,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通过交流探究让学生明白,快乐的鱼市场是每个快乐工作者勤奋工作,快乐面对生活的智慧结晶。

最后,学生已基本把握了课文的主旨。然后我让学生谈谈通过学习受到什么启示,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从他们的回答,都明白快乐的生活不是取决于环境,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巧妙妥帖,既要抓住课文精要,又要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

《礼物》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2

《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因此, 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能力目标: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 感悟作品优美的形象。

2.过程、方法目标:体验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目标:体会崇高善良的人性美;尊重他人的爱, 学会去爱别人。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我充分体现课改精神, 落实课程标准, 既注意知识技能的传授, 又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还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提升, 着力促进三维目标之间的整合, 使学生在三个维度上都学有所得。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进而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

二、教法分析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 授课采用创设情境法, 诱思探究法, 讨论交流法等。

首先充分落实诱思教学思想。立足教材文字浅显, 篇幅较长的特点, 一改逐段分析, 逐层讲解的套路, 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筛选涉及环境、情节、人物、写法、主题五方面的典型问题, 精心组织, 巧妙设问, 引导学生开展听、读、议、写等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活跃思维, 掌握知识, 在生生, 师生, 生与文本的多边互动中解决疑难。其次运用讨论交流法。为了保证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及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各知识点均采用“探究—研究”, 即“阅读—讨论”的步骤教学, 让学生充分参与小组合作, 在交流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形成共识, 共同提高。创设情境, 主要抓课堂起始, 采用讲故事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三、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因此, 在《麦琪的礼物》教学中,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为重中之重。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 教师先提供方法指导, 让学生明确阅读小说的通法:⑴明作家, 知背景;⑵读小说, 析要素;⑶再读小说, 理情节;⑷深分析, 挖主题。然后教师示范, 提出系列问题, 让学生运用并掌握方法, 顺利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过渡;进而延伸迁移, 完成得法于课堂, 用法于课外的飞跃,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用关于作者的故事来导入, 既切合小说的特点, 又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 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这位由囚徒到作家的人是谁?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麦琪的礼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 知人论文

了解作家, 丰富背景知识, 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三) 书海导航

进行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四) 奇文共赏

速读课文, 师生“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教师抛出精选的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析要素, 理情节, 感受“欧·亨利情节”之巧。

精读课文, 探究、感受德拉形象之美, 感悟小说主题:爱是至高无上的。先指定学生诵读描写德拉肖像的句子,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冲击学生的听觉, 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脑海中创造出一幅幅德拉的美丽画像;继而评价德拉, 让学生各抒己见, 理解德拉美的本质在于她有一颗纯美的心灵, 她为了丈夫而牺牲自己的最爱, 她的美是厚重的, 是双重的。最后深挖德拉形象的内涵, 揭示小说主题:真挚的爱情是最贵重最值得珍惜的礼物, 只要尊重他人的爱, 学会去爱别人, 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圣洁温馨的人情美, 人性美, 我们的礼物就是最贵重最值得珍惜的无价之宝。

(五) 激情创作

文学作品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为了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请同学们用形象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献上一句诠释爱情的话。以“真正的爱情是……”开头, 可引用, 可独创。

师抛砖引玉:

真正的爱情是“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的执著。

真正的爱情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沉重。

真正的爱情是一树枫叶, 经历秋霜的洗礼, 更能绽放璀璨的红艳。

生即兴发言, 大家评价。

《礼物》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3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3.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2.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一、谈话导入

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李,木子李,你们可以叫我李老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春天的儿童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春天来了》)

二、读儿童诗《春天来了》

1.学生自由朗读本诗。

2.指名朗读本诗,教师纠正字音,提示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三、练习说话

1.师:春天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她都到过哪些地方?

①完成下列填空: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②师:这些地方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来到了小溪边,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来到了田野上,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来到了小鸟的家, 。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来到了校园里, 。

2.师:春天来了,春姑娘还会到哪些地方去呢?这些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也说一说吧!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

3.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夏天来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呢?(教师提示,学生说并出示夏天的图片)夏天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喜欢东跑西跑。他会到哪里去?又会给那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认真的思考一下。

①学生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个别回答。(用上刚才的格式练习说话。)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来到了 , 。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真棒!夏天这么美丽,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建议:①最好用上下面的格式写一写: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来到了 , 。

②书写要工整哦。

③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练习写话

1.学生自由写话。

2.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的同时,挑选学生中优秀的诗句及时记录下来。

五、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1.学生作品展示。

2.教师作品展示(学生集体创作)。

老师这里也有一首诗,请大家读一读。(学生读)写得好不好?知道这是谁写得吗?它的作者是咱们班的全体同学。是不是没想到?其实,写诗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用心感受,都会成为出色的小诗人。

六、拓展延伸

师:夏天过去,紧接着秋天、冬天也会到来。在金色的秋天,在白雪皑皑的童话般的冬天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诗歌读一读,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笔自己写一写!

儿童诗《春天来了》读写萌发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是言语识字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儿童诗,内容浅显,语言简洁、生动而又富有想象力,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朗读和模仿。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首小诗,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儿童诗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浅显易懂,最主要的是儿童诗中所流露出的童真、童趣,儿童所特有的而成人无法比拟的想象力令人惊叹!

其次,我一直认为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所特有的那份童真、童趣,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表达方式,还有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无处不透露出一种诗意。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小时候几乎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想象力都那么丰富、奇特?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想象力似乎都枯竭了?甚至连最简单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都丧失了?原因很简单。在他们最适宜的年龄期(童年期和少年早期),缺乏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的训练。而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训练的能力,以后永远也不会弥补上了。这是我选择这首诗作为读写萌发范本的第三个原因。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3.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2.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四、说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创设轻松的氛围,使孩子想说,敢说。

2.读儿童诗《春天来了》。

因为这首诗同学们已经学过,这就节约了识字的过程,孩子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也会比较容易。所以,在朗读部分我没有过多的练习,只是在孩子自己朗读一遍,指名读两遍的基础上再齐读一遍就过了。目的,一是为了让孩子再熟悉一下诗的内容,二是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尽情地说和写。

3.练习说话。

这个环节分两步:

一是在《春天来了》这首诗的基础上拓展说话。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为后面的仿写做铺垫。

说是写的基础。要想让孩子有写话的兴趣,必须先激发起孩子的表达欲望。所以,只要孩子们敢说,没有明显的用词和语法错误,我一般不会打断他,纠正他。

在说话的时候我要求孩子们用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 ,

。”这样的格式。一是为了让孩子对诗歌的格律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后面的模仿写诗做好铺垫。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规范孩子们的语言。

第二步,是在《春天来了》的基础上,模仿本诗的格式,以“夏天来了”为题拓展说话。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现在就是夏天,所以孩子们对夏天的变化会更熟悉,也更容易激起他们说话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所以,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便选择了几幅比较有代表性的夏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这样就起到了打开学生思路的作用。

另外,在孩子说的时候,我还是要求他们按照“夏天来了,夏天来了,来到了 ,

。”这样的格式练习说话,这样,通过重复性的训练,在后面孩子写话的时候就会很自觉的模仿了。

4.练习写话。

①学生自由写话。

②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的同时,挑选学生作品中优秀的诗句及时记录下来。

5.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6.拓展延伸。

给予树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4

■理念先行: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努力使当下的课堂着眼于整个语文课程,完成的不仅是课文,更是微格化了的课程;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疆场,通过课堂,唤醒学生对熟视无睹的语言现象的敏感和警觉,从而使学生的言语生命力得到养护,言语智慧得以生长;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努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文本中走一个来回,感同身受地入乎其中,悠然心会地出乎其外,从而为学生打下温暖的精神底色;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静思默想”、“品味涵咏”乃至“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的美好境界,让课堂成为一段扑闪着情趣和智趣的精神旅程。■文本来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1课。■文本透视:

课文讲述了在圣诞节前夕,8岁的小姑娘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使她如愿以偿的事。整篇文章没有“激情燃烧”的词句,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好象汩汩流动的清泉,且又处处闪烁着温暖和爱意,无论是妈妈因为不能给孩子很多钱买礼物的内疚与担心,还是孩子们选购礼物的过程、互相猜测的喜悦,尤其是金吉娅慷慨地满足素不相识女骇愿望的那种坚定与自然,读来都让我们的心中弥漫着一股相濡以沫、其乐融融的亲情滋味。文章从头到尾都在讲述“给予”,妈妈的给予,孩子们彼此间的给予,金吉娅对于小女孩的给予,显然他们懂得“给予”的意义和快乐,并且这种“给予”正在延伸到亲人以外的更多人,可以说,这个家庭的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都在期待“送出自己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该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啊!正是这样的家庭才能孕育出这样的金吉娅,也才能诞生这样美丽的故事——《给予树》。■设计理念:

叔本华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语文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亲历的过程,必须是一个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过程。所以在这第一课时的学习,我将领着孩子们从真实朴素的字词学习和原味朗读中开始,循序渐进地打开文本,以“金吉娅的礼物”为开掘点,围绕礼物“买什么—送给谁—为什么这样送”的思维路径延展全文,通过比较、想象、体味的方式反哺朗读,层层深入,感受金吉娅心中的这棵“给予树”。■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关注有特色的词语现象,重点练写课题“给予”。

2、以“金吉娅的礼物”为开掘点,围绕礼物“买什么—送给谁—为什么这样送”的思维路

径延展全文,扎扎实实地在朗读、追索、想象、体味中丰厚文本。

3、从故事中发现金吉娅心中就有一棵“善良、真诚、体贴、仁爱”的给予树。■教学重点:以“金吉娅的礼物”为开掘点,围绕礼物“买什么?——送给谁?——为什么这样送”的思维路径延展全文,扎扎实实地在朗读、追索、想象、体味中丰厚文本。

■教学难点:从故事中发现金吉娅心中就有一棵“善良、真诚、体贴、仁爱”的给予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过程:

一、谈话揭题,眷注词语。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给予树》。

2、围绕着这棵给予树,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3、刚才看大家读得有滋有味,翻到生字表,我们一起来读!

4、那么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词语]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二、删繁就简,构建冲突。

1、礼物。

那么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们在这个圣诞节快要到来的时候,在忙些什么呢?——对啊,圣诞节快要到了,母亲和她的五个孩子都在讨论怎么选购礼物呢!

2、买了什么?送给了谁?

——于是,妈妈给了孩子每人二十美元,让他们分头去采购四份像样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兄弟姐妹,那么八岁的小金吉娅买了什么礼物,又送给了谁呢?

给小女孩买了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给哥哥姐姐们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为什么这么做?

我说金吉娅啊,给陌生的小姑娘,你买了漂亮的洋娃娃,而给自己最亲最亲的家人却只买了便宜的不像样的棒棒糖。你是怎么想的?你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重锤打磨,真情体验。

1、请你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出示]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2、感受体会。

四、补白文本,皈依“给予”。

圣诞节终于到了,当小女孩得知这份礼物是一个仅八岁的小朋友用她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的这个洋娃娃,她又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份感激之情呢?

板书(略)

让课堂成为扑闪着情趣和智趣的精神旅程

——《给予树》第一课时说课稿

这次,咱们优质课的主题定位为:让阅读教学更有效!这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但却是个永恒的主题,因为只要在关注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发现整个发展过程都是在左冲右突中螺旋挺进的,而且由这种奔突而形成的改革发展的洪流一下子把我们这些试图追求语文本质的痴迷者席卷进去。尤其是当前一些语文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对我们的笼罩和覆盖,比如“情智语文”、“本色语文”“和谐语文”等等,他们博大精深的著述,时尚丰满的阅读课堂以及建立在对语文的独特体认上所张扬的某一种风格与流派几乎彻底征服了我们!在给予我们启发和思考的同时,却也对我们进行了语文思想上潜移默化地蚕食和掠夺!于是我们迷失了,我们选择亦步亦趋地跟随,选择毫无质疑地虔诚匍匐!渐渐的,我们游离在本质的语文之外,游离在有效的语文之外。我相信,这也是咱们这次为什么定这样的主题的原因。

■首先谈谈我对有效阅读教学的解读: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努力使当下的课堂着眼于整个语文课程,完成的不仅是课文,更是微格化了的课程;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疆场,通过课堂,唤醒学生对熟视无睹的语言现象的敏感和警觉,从而使学生的言语生命力得到养护,言语智慧得以生长;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努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文本中走一个来回,感同身受地入乎其中,悠然心会地出乎其外,从而为学生打下温暖的精神底色;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静思默想”、“品味涵咏”乃至“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的美好境界,让课堂成为一段扑闪着情趣和智趣的精神旅程。

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理念背景下,才有了我对这堂课的整个思考和解读。昨天回去的路上,我和我们的教研员讨论今天该给大家讲些什么时,我对他说,我会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因为这是我在整个文本细读、课堂打磨过程中最深的感受!

思之思之,又复思之,思之而不得,鬼神将助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

不夸张地说,昨天大家看到的课堂是我们在前天晚上将近12点的时候才贯通、圆润并定稿的!我粗粗一算,这个教学设计我前后共推倒重来了五次,这是第六稿了!这可都是在三天时间里边完成的,所以这些天我根本就没有睡过一个超过5个小时的觉!尽管这最后一稿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打磨,继续呈现,但是直到这一稿的圆通也是在“思之思之,又复思之”的过程中豁然开朗的。

一、细读,寻找文本支点。

说实话,知道上课内容是三年级的,我的心就往下一沉,及至翻开课文《给予树》后通读一遍,我的心立刻就凉了!这不是我现在危言耸听,故作姿态。我们这里有很多上虞的老师都非常了解我。我是一个一直从事高段教学的老师,而且喜欢高段教学,我在课堂上最擅长的就是怎么把文本进行合乎教学意义的解构,并且通过文本细读发现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或者解读出独特而深刻的文本意义。我的对于课堂教学的打开、深入、丰厚、突转、跌宕、延拓等技巧都是建立在对高段学生的全面把握上的,所以也只是适合高段学生的。在莫国夫老师指定上课内容是中段的时候,我还存在着一点侥幸,我想可能会选在四年级,那相对来说,就能比较顺手。可是没想到却还是选在三年级,因为这次参加比赛的老师中有好多是低段的。为了全面平衡,只能选择三年级。

收敛神思,我开始进入文本细读。课题“给予树”就是个新鲜的词汇,孩子们肯定都没有听过,我也是读这个课文的才知道还有这样的一种树,这个名字倒真取得不错。接下来就看文章中有没有颇具价值的语言现象,有没有值得训练的语言范式,有没有藏在文本内部的情感错位。因为以我的经验和直觉,找到这些,那么教学预设就能水到渠成。我花了将近一天时间开展细读,这是我所执教的公开课中最艰难的一次细读!因为文本是个翻译作品,而且这位翻译者可能太关注翻译语言的精确,而忽视了翻译作品的受众——读者,尤其是选入课本后的我们的学生,要更加关注到它作为一个精读课文在语言现象上的丰富和典范,因为我们的教材是我们的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规范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质量(当然还有精神层面的丰厚和悦纳)的蓝本,我认为它必须是在语言上有一定的价值。比如这册教材前面的课文《花钟》、《美丽的小兴安岭》、《掌声》等等,都有非常鲜明、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语言现象。可是在细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却只读到零散、单薄的语言现象,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急,所以沉下心来,慢慢欣赏。我开始有了一些发现,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全文共5个自然段,607个字。讲述了在圣诞节前夕,8岁的小姑娘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使她如愿以偿的事。课文的第1-3自然段讲述的都是给家人买礼物,从讨论到选购到买到后的欣喜。第4自然段回述了金吉娅用这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买了洋娃娃,使文本出现了峰回路转,形成了一定的张力。

具体到文本的语言现象,也有了许多发现:

比如“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圣诞节的气氛就在这一句中浓郁起来了,而且从“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说明孩子们都想送出最合乎彼此心意的礼物,马上让我感觉到这个家庭的其乐融融。联系着“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更让我感觉到孩子们心灵的纯净和欢乐。

比如“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显然,妈妈是一个理解孩子们愿望的妈妈,也是一个尽量想让孩子们开开心心过好圣诞节的妈妈,所以她就会特别重视孩子们能不能给家人买好的礼物。而且从“只攒了一百美元”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工作很不容易,这一百美元也可能是她平时省吃俭用,甚至兼职才赚到的!“分享”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原本应该说“由五个孩子来平分”,但是这里却说分享,我觉得可能是暗示我们其实这“一百美元”正是妈妈送给孩子们的礼物,礼物才可以说“分享”。

比如“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这句话也有点意思,为什么是至少四份,显然是至少要给自己的兄弟姐妹买到礼物,这是最基本的。读到这里,我对这个母亲肃然起敬!她不仅要孩子们学会关爱,更为可贵的是她在训练孩子们怎么互相关爱。

比如“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联系后面你会发现金吉娅正在担心怎么和家人交代!比如“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马上让我们感觉到这份礼物是相当廉价、相当不像样,妈妈在乎的也不是礼物好不好,而是生气金吉娅没有好好选购礼物,那就是没有把家人放在心上。这一点,昨天好多老师的课堂上都已经呈现。

比如“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可以有很多种猜测,买小人书拉,私设小金库拉,买零食吃拉等等,毕竟这个家庭也不富裕。

比如“我拿着钱到处逛”显然她真的想给家人买到好的礼物,才要到处逛啊!到处逛其实是到处寻找,到处选购,到处讨价还价等等,毕竟这才二十美元,她必须买到价廉物美,又让家人们称心如意的礼物。

比如“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个“一直盼望”到底盼望了多久,可能是从圣诞节前夕开始盼望的,也可能更早,也可能每一年的圣诞节她都会这样地盼望着。那么这张卡片上到底会怎么写的?这倒是个可以训练语言的文本空白点。

比如“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从这个“于是”能感受到金吉娅的这个行为是下意识的,很自然的,甚至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她也有担心,但是显然她觉得自己做得很对!这样看来啊,这个8岁的小女孩是很了不起的。

比如“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小女孩没有什么?当然她没有圣诞礼物,没有兄弟姐妹的关爱,可能也没有妈妈会给她钱去买礼物,甚至可能她从来就没有过圣诞礼物。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写得很白的一段,已经没有什么话语空间了。所以也没有什么细读的价值,就是很标签化的语言。

在这样的文本细读之后我有了如下的文本透视:

整篇文章没有“激情燃烧”的词句,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好象汩汩流动的清泉,且又处处闪烁着温暖和爱意,无论是妈妈因为不能给孩子很多钱买礼物的内疚与担心,还是孩子们选购礼物的过程、互相猜测的喜悦,尤其是金吉娅慷慨地满足素不相识女骇愿望的那种坚定与自然,读来都让我们的心中弥漫着一股相濡以沫、其乐融融的亲情滋味。文章从头到尾都在讲述“给予”,妈妈的给予,孩子们彼此间的给予,金吉娅对于小女孩的给予,显然他们懂得“给予”的意义和快乐,并且这种“给予”正在延伸到亲人以外的更多人,可以说,这个家庭的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都在期待“送出自己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该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啊!正是这样的家庭才能孕育出这样的金吉娅,也才能诞生这样美丽的故事——《给予树》。

二、设计,寻找教学自我。王崧舟老师在《好课的境界》一文中阐述了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的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就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我读着这段话的时候,尽管知道以王老师的才情和见地,以他对佛学的精深和出世、入世的和谐往复,他的理解肯定是有意义的。但我还是觉得玄乎。我对照着他说的三重境界,我倒发现我在追求好象与他解读的第一重佳境颇为印证——也就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意思是说,课要上出自己的思考,上出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有些老师上的课不是经由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独立创造的课,而是人云亦云的课、照本宣科的课、囫囵吞枣的课,这就是思想缺席的课。要做到课能上出自己的思想,关键在于坚持和尊重自己的独立思考。

回想我打磨和教学过程中最执着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是从自我出发的,是要达到文本、作者和自我和谐融通的教学,是要体现自己意义的教学。我觉得课堂必须打上“我“的烙印,才能说这个课是有意义的!我一直信奉哲学家叔本华说的这样的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在细读和文本透视之后,我把本课设计理念定位为:语文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亲历的过程,必须是一个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过程。所以在这第一课时的学习,我将领着孩子们从真实朴素的字词学习和原味朗读中开始,循序渐进地打开文本,以“金吉娅的礼物”为开掘点,围绕“买礼物—送给谁—为什么这样送”的思维路径延展全文,通过比较、想象、体味的方式反哺朗读,层层深入,感受金吉娅心中的这棵“给予树”。

我的教学目标是: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关注有特色的词语现象,重点练写课题“给予”。

2、以“金吉娅的礼物”为开掘点,围绕礼物“买什么—送给谁—为什么这样送”的思维路

径延展全文,扎扎实实地在朗读、追索、想象、体味中丰厚文本。

3、从故事中发现金吉娅心中就有一棵“善良、真诚、体贴、仁爱”的给予树。

真实的课堂昨天已经感性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我这里再阐述一下我的整个思路,这个思路也是在遵循着中段教学的特点中展开的,可以说这个中段也跟低段差不多,所以必须从扎扎实实的课题练写、“给予树”、“圣诞节”的介绍开始。作为课的开始阶段,我不想弄得太繁复,太喧闹,所以安安静静、简洁凝练地进行。考虑到课堂环节的有效性和课程理念,我在这里特意安排了运用资料袋,这是新课程教材的一个特色,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教材学习和运用习惯的最佳路径,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我们也是在多次试教之后才决定下来的。就连介绍“给予树”的一段话,也是修改了三次,必须简洁明了,让孩子们听得懂。

在设计词语教学环节时,我们考虑了很多种方案,如果仍然是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那么它们散乱无序,而且这个环节也没有新意。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新意,而跨过词语教学。所以最后我们在试教了四次以后,确定了呈现有特色的三组词语(词组):讨论

试探

猜测

拥抱

盼望

援助——这第一组是这篇课文的一个有趣的词语现象,其实仔细找一找,还能找出三个来,主要想让孩子们感受到词语有这样的组成方式,祖国的语文是很有意思的。第二组词语: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是这篇课文中出现的最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成语,那么怎么教,必须要换一种方式,所以我们最后决定用“请你用朗读来让老师听懂这三个词语的意思”,这样一来,我们发现,能读出一种很有韵味的节奏来,能让孩子们在朗读词语中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然后稍稍一点拨,兴高采烈的是谁?沉默不语的是谁?如愿以偿的又是谁?把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一次梳理和呈现。第三组是词组:诚挚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出现这一组,我们经过了仔细地考量,因为似乎有些太多了,课堂节奏也太过缓慢,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决定留着,既是因为含有这组词组的句子是课文中比较难读的,也是因为含有这组词组的句子是我们这堂课要抓的第一个语言现象。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我们抓这个语言现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蓄势。读这个句子,既能提炼出“礼物”这个核心词,也能营造圣诞买礼物的热烈氛围,更重要的是我们把“最诚挚的祝福”直接形象化为礼物,因为诚挚的祝福是很抽象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孩子们都希望在圣诞节把最好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家人,同时也希[礼物] 接着就开始“聚焦礼物,建构冲突。”朗读第2、3自然段,讲述的就是孩子们给家人买礼物的整个过程,从刚才的讨论礼物到现在的选购礼物和互相猜测,仍然是紧紧地围绕“给家人送礼物”。这就形成了我的第一条语言思维的分支——“金吉娅给家人买了什么礼物”。这里重点关注“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这个语言现象,让学生读透,说透,充分感知到这份礼物真的很不像样。这里感知得越透,呆会形成的冲突就越强烈。所以我再进一步,问问学生:妈妈看到这样的礼物,会怎么想?哥哥姐姐们收到这样望——送出自己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的礼物又会怎么想? [金吉娅给家人买了不像样的棒棒糖]

这样做充分之后,很自然地就会想——金吉娅用这给家人的二十美元干什么了?显然就过渡到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是我这堂课的重点。所以我设计了三次往复地读。这第一次就是快速地读,读懂金吉娅用这给家人买礼物的二十美元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那么这样一来,就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吉娅给陌生女孩买了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到这里啊,冲突就自然建构成了。很自然地,孩子们脑中都会浮现出这样的问题:金吉娅到底怎么想的?家人和陌生女孩孰轻孰重?这样,文本内部的张力[为什么这样做]

于是开始“重锤打磨,真情体验。”让孩子们再读这个第四自然段,当然这一遍是要求仔仔细细地读,并且要划一划,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这样就淘选出了两个语言现象: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但是这两个句子我也是经过仔细布局的。首先关注的是“什么都没有”,因为这个最直接,从“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我们很多孩子都能得到许多礼物。哥哥可能会送——姐姐可能会送——妈妈可能会送——亲戚朋友们可能还会送——而那个小女孩没有哥哥送的,没有姐姐送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加形象地感知到小女孩是——什么都没有。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才会通过“给予树”表达自己的愿望,这就回应我开头讲解“给予树”的意义。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引出“一直盼望”。这里重点做个“盼”字,也是我师傅叶丽华老师教的招数,她曾经在上课时用过这个“盼”,我觉得挺好,既想象,又生动,还能渗透生字教学,“盼”就是这个课文中必须要写的字。在都做充分后,我再把两个句子都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因为有前面的“什么都没有”和“一直盼望”做铺垫,感受形象就会简单得多。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感受形象呢?那是因为语文不仅要见“文”——就是表面的文本,就是语言的学习;还要见“人”,就是文本背后藏着的人,只有见到人了,课才到境界了。当然只见到小姑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又有了一次反诘,就把学生当成了金吉娅,问他们:面对这样的小女孩,如果是你,你会为她送出这样的礼物吗?可是你知道吗?这二十美元可是你在圣诞节得到的全部的钱,你就愿意这样花掉吗?你知道就显现了,文本解读也就渐入佳境了。吗,这些钱是要给家人们买礼物的呀!你难道不担心哥哥姐姐们会责怪你吗?他们可都很用心地给你买了礼物呢!让孩子们直面这个矛盾冲突,进行心理抉择,真正达到内化文本。接着很自然地一句,金吉娅就是这么想,也是这样做的,再齐读第4自然段。这是第三遍的读,读的目的和方式各不相同,而且要求也很明确。

最后来——补白文本,皈依“给予”。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把第一课时的金吉娅做得更丰满一些,延展一些,而且想体现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理念。这是当前语文课堂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最近在山西举办的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体现的最大的两个亮点或者说方向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读写结合”,可以说,我这堂课也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做的。

以“圣诞节终于到了,当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打扮成圣诞老人把这个漂亮的洋娃娃送到小女孩手上时,小女孩的心情怎么样?”定下情感基调,再推进一步,以“当她得知这份礼物是一个年仅八岁的小姑娘用她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的,她又会用怎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开展练笔。这其实也正是课后习题“小练笔”当中的内容。

如果仔细一点,你还可以发现,我的这堂课在努力地眷注文本,无论是朴素的课件,写课题在课文纸上,用资料袋在课文中,贯穿整堂课的都是文本中的语言点,直到练笔也是课后习题中要求的,并且我也让孩子们写在课文纸上了,我真的在努力地向大家传达一种理念,或者说我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

——那就是教学环节上尽量删繁就简,简洁大气,扎实灵动;

语言品味上坚持眷注文本,循环往复,“出生入死”; 情感悦纳上尽量形象可感,形成对接,立体丰满。

上课感受:

必须要有很好的身体,否则适应不了高强度、高密度、奔波劳碌的试教、磨课历程!必须要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坚韧不拔,随时准备着接受批判,随时准备着推倒重来。必须要有稳定的心态,要真真正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怎样上好课中去。

反思不是把自己的伤疤揭开来,而是把蒙在心上的黑布撕开,反思不是暴露自己的丑陋让自己难堪,而是敢于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格式化’的清醒,勇敢历经刮骨的疼痛之后,我们获得的——是新生!—— 木棉

《辉煌的成就》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教育、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能力目标:培养、提高学生搜集资料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从小立志,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

教学要点:

1、了解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勇于探索。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录音带,走进新时代,歌唱祖国。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灾祸连连,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凭着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雄厚的实力顶住了这些灾祸。随后,29界奥运会在我国北京出色举办,神七顺利发射成功。我们的祖国值得骄傲和歌颂。

播放《歌唱祖国》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听歌曲后最想说的一句话。

教师总结:建国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等各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辉煌的成就》这一课,通过学习交流,看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导入本课的课题:辉煌的成就。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感悟。

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你们搜集了很多课内、课外表现祖国辉煌成就的资料。教师板书。农业(一组);工业(二组);科技(三组);国防、外交(四组)。

2、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比赛。汇报比赛规则:汇报的资料具有概括性和说服力;展示形式较新颖;全员参与,表达完整、清楚;每个小组汇报限时5分钟,不宜过长;小组成员都要注意倾听别人发言。(基本上符合要求的小组就可获得一面小红旗;在我们讨论交流的每个环节,表现出色的同学可随时为小组获得积分,所以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机会为本组获得小红旗。(可投影)有没有补充的意见?没有的话我们就开始交流。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农业。

① 农业小组汇报:我国农业方面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

② 第一位说明什么?

小结:我国的农业从白手起家,逐步走向兴旺,农业战线成果辉煌。

③第一小组给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农业资料,你们有什么收获或体会吗?

有条件的话教师可放录像带解说加深印象。

小结:我们如今的农业一改昔日面貌,现在的农业使用机械化,讲科学,不仅追求高速发展,而且向立体农业进军。农、林、牧、副全面开花,农业战线成果辉煌。(小结、板书,并对第一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4、工业。

①工业小组汇报:工业方面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②我国如今在钢、煤、油、电的产量居世界第几位?

③让学生听了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小结:工人阶段在党的领导下,在一片废墟中建起厂房,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有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工业战线成果辉煌。(小结、板书,并对第二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5、科技:

① 科技小组汇报:我国科技战线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明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以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为例,说明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生汇报不出, 教师可适时补充资料: 杂交水稻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粮食增产,而且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我国以博爱的胸怀把这一先进成果奉献给了世界,袁隆平这位世界上很多人广泛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也多次奔赴海外传授技术,让杂交水稻开始造福全世界更多的人。袁隆平先后应邀前往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家讲学、传授技术,把福音传给全人类,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越南杂交稻的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杂交稻比常规品种增产40%以上。由于大面积、大幅度增产,越南一跃成为仅次泰国的第二大米出口国;印度20的杂交稻面积达840万亩,平均亩产370公斤,其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仅200公斤;美国年的杂交稻面积为80万亩,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比当地良种增产20%以上,他们计划在20将杂交稻的面积推广到800万亩左右……,国外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达约200万公顷。 由于袁隆平成功地闯过了一个个杂交稻的科学禁区,他被当之无愧地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国际上这样评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杂交水稻是在脱离了西方这个所谓农业科学源头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来的一项成果……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1995年10月,袁隆平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5月11日,袁隆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心中还有两个心愿要实现,其中一个就是“要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从现在的3000万亩扩大到2亿亩,增产的粮食要多养活1亿人口。”)(投影片)

② 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调查信息收集,深深地感到我国科技事业繁花似锦、硕果累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小结、板书,并对第三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6、国防、外交:

①“国防、外交小组”汇报调查的情况。

②学生听后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小结:现代化的`海陆空军事装备筑起一道钢铁长城,捍卫祖国的安全。“一国两制”打开回归之门。“香港回归”中英双方政权交接仪式、驻港部队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图片,令人欢欣鼓舞。我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以崭新的姿态,成为世界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小结、板书,并对第四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7、体育、教育。(教师采用抢答的形式交流学习)

体育:① 孩子们,激动人心的年奥运会在我国刚结束不久。我们似乎还能听到雄壮的国歌声响了,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睢身着运动装的健儿又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他们多么激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得了哪些荣誉?(51金、21银、28铜,金牌数第一,总奖牌数100第二,仅次于美国110,历史性的突破。)教师可出示有关体育发展的历史资料。(投影片)

②体育战线还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③ 小结:

体育健儿们在各种比赛中一展雄风,佳音不断,他们为我国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我们崇敬他们。

教育:①现在我们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呢?(九年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②教育战线还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8、了解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解放五十多年来,我国为什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为什么能振兴?师板书:党的领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三、拓宽视野,理论联系实际,深化观点。

1、祖国在腾飞,祖国在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请各小队派代表将你们搜集的信息给大家汇报。

学生姓名

家用电器

家用现代化交通工具

家庭人员职业情况

家庭年收入

2、填表讨论。填家庭有关数据并讨论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这与国家的辉煌成就有什么联系。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国富民强。

四、启发立志,再创辉煌。

1、当我们讨论交流到这,有什么话对祖**亲说吗?

2、小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同时又明确了自己肩负的重任。是呀,你们是跨世纪的人才,祖国人民在期待着你们,愿你们从小立志,用你们的热情与创造,智慧和勤劳,去攀登二十一世纪的高峰,去创造祖国辉煌的明天。

五、拓展延伸。

让我们满怀报国之志,挥洒爱国激情,以豪迈的步伐走进新时代吧!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结束。

附板书:

十 辉煌的成就

农业 百业振兴

工业 发展迅猛          党的领导         从小立志

科技 硕果累累          艰苦奋斗         再创辉煌

国防 钢铁长城          自力更生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6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说/写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国庆放假时都干了什么?(吃,玩,学)父母对你们的玩持什么态度?(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看来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的玩都是不太赞同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却对大人们的看法提出了质疑,因为(玩也能玩出名堂——板题)

2、复习生字词。(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语句。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题反映的“谁玩?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三)、品读课文

1、接上题答案:列文虎克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所以他受到了英国女王的特殊待遇——品读第五段,强调重点字词。

2、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震惊了全世界,吸引了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他的玩具到底是什么?他是怎样玩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画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2)指名读,强调重点语句的语气感情把握。

3、品读第三段“这份工作相当清闲…….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找出反义词“厚——薄”品味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耐心”

4、磨玻璃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为什么他能坚持好多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品味出“喜欢”

5、列文虎克玩镜片玩出了放大镜,他的“玩”是否就此终结了呢?(没有)

那他是怎样继续他的“玩”?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句子,强点语气。

(2)小练习:我突然想到…….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说说自己平时玩耍时的收获。

(3)观看视频,理解“小人国”、“居民”,以课后的“资料袋”丰富课外知识。

(4)如果没有列文虎克,我们就不会知道“小人国”和它的居民,强调’“名堂”在本文中的意思“发明、发现”。

(四)、梳理课文线索

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名堂的?(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出放大镜;再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玩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五)、总结全文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为全文的中心句,其作用为统领全文。

(六)、回顾课堂重点。

附:板书:

发明显微镜

列文虎克

玩出了名堂:

发现微生物

喜欢

有耐心

勤动脑

《玩出了名堂》说课稿

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

物的习

惯。

2、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字。能正确读出“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看”“磨”等多音字。

(2)读通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以及玩中发现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体会描写列文虎克玩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抓重点词句品读。文中描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

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怎么玩,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

1、国庆节大家都干了些什么?引出“玩”,之后再以家长对孩子玩的态度引出课文“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玩耍是不是真的就一无是处,毫无意义?今天我们就就来学习一则小故事,看看玩到底有没有意义?——引出课题《玩出了名堂》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验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复习生字词。

(二)初

1、学生明确自读要求,自主读书。

2、检验读书效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找出“谁玩?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三)品读课文

1、接上一环节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学生自读,齐读。品味句子: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看他的玩具。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去拜访一个看门人,他到底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表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品读第三自然段,在磨玻璃那句话中,我引导学生从中品味: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学生会想象到制作情景,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会成功。引出玩出名堂的一个条件:坚持不懈

3、列文虎克能坚持的原因:喜欢。结束第二段

4、玩出放大镜后,列文虎克并没有停止玩,他又有了新的玩法,指导学习第四段。玩放大镜这句话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让他们多读,锻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要会思考,才有新玩法,才会有新发现,再以练习“我突然想到„„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让学生说自己在玩中的收获。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后面写他的发现的句子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通过看一段视频,理解 “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什么?

四、总

结,交

1、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讲清发明、发现两词,让学生理解名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发明、发现”。

2、再回到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段统领全文的作用。

3、谈感悟,在本课最后,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归拢、提升,有时玩耍也并不是都是浪费时间的,有的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当然这玩耍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才有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最后老师提出希望,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时老师也会引你为傲的。

致谢:

《礼物》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7

《爱迪生救妈妈》一文围绕着“走进科技世界”这一专题,介绍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他靠自己的智慧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

二、说目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目标定为:1.会认5个生字,会写“炎,团,油,检查”这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教学二三段,体会当时情况之危急。4.初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和爱动脑。

三、说教法与过程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1.学会读题——培养质疑能力

在出示课题以后,我问学生,你对课题中哪个字印象最深?并说说为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爱迪生能救妈妈,那是很了不起的,并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来读好课题。在读完课题后,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学生提出了疑问: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妈妈到底怎么了,爱迪生要救妈妈?等等。在学生们提出了这些疑问之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还给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2.情境识字——提高认字能力

在本节课的识字板块里,我和余蕾老师商量好的,我上1到3自然段的生字,余下的生字她第二课时时解决。因为生字一共才5个,所以我打破常规先读生字卡片,再读词语的方法,采用了情境识字,拿出了课文中一个比较难读的句子和一个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拿出生字卡片来强化。其中,“阑”这个字平时学生接触不多,于是我让学生猜字谜,在游戏中轻松地认识了这个字;“检”和“捡”这两个字比较容易混淆,所以这两字我还进行了词语辨析,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生字。

3.以读为本——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二三自然段时,我先用医生的话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学生知道急性阑尾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的,感受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情况的危急,然后再让学生去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危急,学生读读找找划划再读读。

本课中,我主要抓了两个句子:“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和“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爸爸说:“那说多点几盏油灯吧!” 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让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好这两个句子。

4.句式训练——培养概括和说话能力

语文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抓了两个语言训练点,一是用“爱迪生七岁时,妈妈 ,爱迪生

《礼物》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篇8

教学内容:课本34-35页的内容及练习题。教材分析:

三年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可以为学生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数值的意义。重点: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难点:认识小数数位顺序表。教学辅助: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结合生活实例说出小数。

2、同桌之间交流小数的组成。

3、完成数位顺序表。

3、做一做:2.83是()个一,()个十分之一,()个百分之一。

4、引入课题。(板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策略说明: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前期学习中对小数的读写有了相应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同时激活他们所认识的小数读写的方法。在反馈小数组成的时复习小数数位顺序表,加深对小数读写的理解。】

二、学习新知。

(一)、小数的读法:

1、尝试读出黑板上的小数。

2、小黑板出示例2。

生独立试读,同桌之间互相读,指名读。

3、提问:“怎么读一个小数呢?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共同小结: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如果是0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做一做。

(二)、小数的写法。

教师口述例3,让学生记录,写小数。口述几个整数部分是0的让学生写。做一做。

怎么写小数?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师生小结: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如果是零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而不要写成顿号;小数部分按照读法顺序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遗漏。

【策略说明:先通过尝试读“生活中的小数”,再读课本中提供的小数信息,从中引导学生归纳小数读数的方法。有了读数方法作铺垫,学生归纳写数的方法有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学习写数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写小数的方法。】

三、教学效果测评。课本第36页第5、6题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说课稿 栾家坪中心小学 孙晓东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第一部分的知识,它被安排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之后学习。这是认识小数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为系统学习小数性质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知识积累准备。它是整个有关小数学习中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超市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这样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现实基础,学生在三年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可以为学生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数值的意义。重点: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难点:认识小数数位顺序表。

二、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知识点,我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采用“引导学生自悟”的教法,去引导学生利用“经验”、“迁移”、“比较”、“讨论”、“归纳”等学法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

1、结合生活实例说出小数。

2、同桌之间交流小数的组成。

3、完成数位顺序表。

3、做一做:2.83是()个一,()个十分之一,()个百分之一。(遗漏)

4、引入课题。(板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策略说明: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前期学习中对小数的读写有了相应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同时激活他们所认识的小数读写的方法。在反馈小数组成的时复习小数数位顺序表,加深对小数读写的理解。】

二、学习新知。

(一)、小数的读法:

1、尝试读出黑板上的小数。

2、小黑板出示例2。

生独立试读,同桌之间互相读,指名读。

3、提问:“怎么读一个小数呢?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共同小结: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如果是0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做一做。

(二)、小数的写法。

教师口述例3,让学生记录,写小数。口述几个整数部分是0的让学生写。做一做。

怎么写小数?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师生小结: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如果是零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而不要写成顿号;小数部分按照读法顺序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遗漏。

【策略说明:先通过尝试读“生活中的小数”,再读课本中提供的小数信息,从中引导学生归纳小数读数的方法。有了读数方法作铺垫,学生归纳写数的方法有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学习写数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写小数的方法。】

三、教学效果测评。课本第36页第5、6题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意在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再次学习和消化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看似内容很多,但是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小数,本节课又是“小数意义”章节的第七节课,之前学生只有准确地读写小数,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再者,日常生活中,小数是常见的数,因此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我采用学生自主尝试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归纳。首先先通过尝试读“生活中的小数”,再读小黑板提供的小数信息,从中引导学生归纳小数读数的方法。有了读数方法作铺垫,学生归纳写数的方法有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学习写数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小数写数的方法。

通过课后反思,发现自己在这节课中的不足之处是:

1、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不简练,普通话不标准。

2、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效果评测时间紧张,没有起到评测效果。

上一篇:中华美德中学生优秀作文下一篇:企业质量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