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024-08-01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9篇)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1

10冰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生字只识不写。

3、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看图想象,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

体会法

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卡片

录音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教学进程:

一、揭题激趣 教师谈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3)三读课文,要求能但到正确流利。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3)出示字词:

清晨

看见

晶亮

惊奇

柔嫩 丰满

牡丹

送给

冰花

时候 点名读,相机正音。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4)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好。三,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前3个生字“见 他 丰”

2、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想办法记住字形。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写好“见”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每生字写2个。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声母,区分平声音和翘舌音。zh—z,ch—c,sh—s。

2.出示音节,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chú hǔ shū zú sā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三拼音节

过渡: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拼音国里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1)讲故事,明道理。有一天,韵母o生病了,它的好朋友声母sh去看望它。(板书:sh o)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两人的去路。声母sh发愁了:“这下可怎么办呢?”这时候,u跑了过来,(板书:u)热心地说:“别着急,我来为你们搭桥吧!”说着,u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小桥,声母sh拉着u的手说:“谢谢你,韵母u。”u摆摆手说:“不对,我在这里可不叫韵母,我是给你们搭桥的介母。”(板书:介母)小朋友,它叫什么?(齐说两遍)声母sh、韵母o同时拉着介母u说:“介母u,你真爱帮助人,我们喜欢和你在一起。”从今往后,声母sh、介母、韵母o就成了要好的朋友,组成了音节shuo。(板书:shuo)

(2)指名回答:音节shuo中,sh是什么?u是什么?o是什么?

(3)师指着板书(sh—u—o—shuo)小结:像这样,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就把它叫作“三拼音音节”。

【设计理念:娓娓动听的故事一定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关注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三拼音节,建立三拼音节的概念。学生发音准不准,取决于发音要领把握的如何,以手势演示口腔中舌位的变化,让学生辨别所发的音。】

(二)拼读方法指导

(1)过渡: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啊?(套偶——小猴子出现)(2)师:小猴子看见这个音节,就会想该怎样读呢?它想了一会儿还是不会读,就去请教刺猬老师。(套偶——刺猬老师出现)刺猬老师说:“小猴子,你真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我告诉你。遇到三拼音音节,先读声母sh,再读介母u,最后读韵母o,要做到声轻介快韵母响,一气呵成。像这样,(刺猬老师范读三遍,由慢到快)读时千万不能忘记读介母。”小猴子高兴地跳起来:“我会了,三拼音音节我会读了,我来读给您听。”(小猴子读两遍)刺猬老师练练夸奖小猴子真聪明。(3)模仿小猴子的语气问:“小朋友,你们会了吗?”指名读,老师随时进行辅导纠正。(4)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利用形象的布偶,将孩子带到童话世界中去学习,让枯燥的音节学习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初步领悟和掌握三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为孩子轻松学习汉语拼音架起了一座趣味的桥梁。】

(三)其他三拼音节的练习

(1)出示三拼音音节。

(2)自由练读以上音节,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谁来说说你会读哪一个,怎么读的?

学生提出困难的地方,抓住不会的音节进行重点辅导。

(4)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5)同位置的互读。

(6)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中游戏

过渡: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休息一下。

1.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想快点落下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方便过冬。你看,风伯伯正帮着摘树叶呢!看——(出示贴着树叶的大树,每片树叶上写着音节)小朋友,我们也来帮风伯伯摘树叶。老师读音节,小朋友到前面来摘树叶,摘对了就领大家读一读,风伯伯就把树叶送给他。2.开始做游戏。3.师:小朋友真热心,一会儿就把树叶摘完了,我们让光秃秃的树干回家过冬去吧。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将听的训练融入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一)看图读音节

(1)出示花儿图。①这幅图上是什么?②出示:huāduǒ。h—u—ā,huā;d—u—ǒ,duǒ。③指名读。④用“花朵”一词练习说一句话。

(2)出示虾图。①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来说说图上的内容?②出示:xiā,x—i—ā,xiā。③谁来说说这个音节的声母、介母、韵母分别是什么?④自由练习拼读,指名读。

【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材,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一个方面巩固学习内容,另一个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抄写音节

把下面的音节抄写一遍,要做到一边写一边读。

【设计理念:这项练习是机动灵活安排的题目。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进一步内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由读到写,转化练习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套偶小猴子和刺猬老师),他们带着我们认识了三拼音节,而且教会了我们读三拼音节的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你们记住了吗?

小朋友今后要多多加强练习!

摘要: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基础。本文再现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8课zh ch sh r的三拼音节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3

师:上课之前,我们进行“精彩识字3分钟”。同学们课余又认识了不少汉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这些汉字的?

生:猜谜语。

生:讲故事。

生:编顺口溜。

生:熟字加偏旁,还有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组汉字,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好吗?仔细观察这三组汉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显示)千 干;日 曰;开 并

师:这几个汉字还有个幽默小故事呢,想听一听吗?

[点评:通过交流复习猜谜语、讲故事、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以及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等识字方法,让孩子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既复习巩固了多种趣味识字的方法,又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二、 我会认,我快乐

师:同学们,感觉学习汉字怎么样?

生:真有意思!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的汉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识字2”。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几点起床?起床后又做些什么?(指名答)

师:有位小姑娘叫晶晶,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她每天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点击出示上半部分情境图)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纷纷起来发言,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师:是呀,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闹钟清脆地响起,小鸟在欢快地唱着歌,愉快的一天开始了。(出示词语:太阳 闹钟 小鸟)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师:晶晶听到小闹钟响起,她会怎么做呢?

生:穿衣服。

生:走下床。

师:(出示词语)穿衣 下床 起早

师:(点击出示下半部分情境图)晶晶起床后又会做哪些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举手发言)

师:(出示词语):刷牙 洗脸 用餐/上学 升旗 做操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几组词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赛读)

师: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学了这几组词语,你想说什么?

生:早上的时间很宝贵。

生:不能浪费时间。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早上的时光,动作要快,上学不能迟到。所以人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啊!

[点评:在词串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认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活思维。]

三、 我会读,我快乐

师:这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就像是在读一首美丽的小诗。听老师读。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吗?

生:能!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跟老师比一比?

(两名学生读)

师:听你读后,我体会到了你愉快的心情!后面那位同学还加上了动作,非常好。我们一起拍着手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体现训练的层次性。通过拍手打节奏,让学生体会词串的节奏感。]

四、 我会做,我快乐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请两名同学,一个做动作,一个来猜。(依次出示词语卡片,一个比划一个猜)

师:做完游戏,这些词语娃娃该回家了。可这一课里的几个生字宝宝却不想走,它们很想留下来和大家做朋友,最先跑出来的是这几个!(出示一类生字:太 小 鸟 下 早 牙 上)

(生齐读)

师:看,又跑来几个。谁认识它们?(出示二类生字:阳 钟 穿 床 餐)

[点评: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生字,增强识字兴趣,理解词语的大意,引导低年级的孩子主动学、学中玩、玩中学,使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巩固识字。]

五、 我会写,我快乐

师:在这一课中,出现了四个新的笔画,(出示:竖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竖折)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我们先来看“太”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生:因为以前学过“大”,再加一点,就变成今天要学的“太”了。

师:你是用“熟字加减法”记住的。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鸟”字的?

生:我把“鸟”字的每一笔都当成小鸟身体的一部分来记的,横折钩像小鸟的头,竖折折钩像鸟的身子,点像小鸟的眼睛,下面长长的一横像小鸟的脚。

师:你的办法真好!怎么知道的?

生:是哥哥告诉我的。

师:“早”这个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呢?

生:我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它。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就是“早”。

师:那么短的时间,就想出这么棒的谜语,真不愧是“识字小博士”!

师:今天生字里还有一组反义词,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生(异口同声):上 下。

师: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这几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些字只记住了还不行,还得会写,并且还要写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生:姿势正确。

生:一笔一画地写。

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两个字:鸟、小。

师:“鸟”这个字特别要注意的是“竖折折钩”,鸟的头不能比身子大。第一笔“撇”像鸟的嘴巴。“撇”下有“竖折折钩”,“竖”不出头。(老师边写,边讲述注意的地方)

师:“小”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按照课本上的笔顺书空一遍。然后,仔细观察它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上认认真真地描红,然后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小”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坐姿)

[点评: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少,而且有效的指导尤为重要。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田字格读帖、描红、临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汉字的本领。]

师: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生:要珍惜时间,尤其是早晨的时光太宝贵了!

生:中国的汉字太有趣了!

师:是啊,中国的汉字的确很奇妙,同学们课后请继续用咱们说过的多种识字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汉字,祝愿你早日成为咱们班的“识字小明星”。

苏教版一年级识字6第一课时 篇4

教学目标:会读生字词,理解词语,诵读课文,体会乡村夏情夜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夏天到了,天多热呀!老师带同学们随着小向导萤火虫去农家的小院里乘乘凉,好吗?

二、学习生字

1.图上的老爷爷说呀,你们先要读准萤火虫向导提来的生字,才可以去他们家的小院。

请小组长拿出词卡带同学们学习。

2.说说词中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

3.开火车读生字词。

4.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已经顺利地把生字装上了车,坐好,马上出发了,呜„„

三、学习韵文

1.好,小火车到站了,你们瞧,谁已经先到了?

指名回答。(板书:爷爷奶奶小丁丁)

读这三个词的时候要注意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要读成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他们在干什么呢?(纳凉,乘凉)

指名读第三行词语:竹椅蒲扇萤火虫

3.这两行词语,就构成了农家小院里安静、优美的夜晚,你们听老师读。

(配乐,教师范读)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吗?

因为老师一边读到哪个词,一边就在头脑里过小电影,想象画面。

你也像老师这样试一试,自己练一练。

指读,评讲,再齐读。

4.让我们和丁丁一起听爷爷讲故事,抬头仰望,你看到了什么?(星星,许多星星)

出示“亮晶晶”,你能带大家读一读吗?

多美的夜晚呀!出示“夜晚”。

试试看,把画面上的3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板书:夜晚繁星亮晶晶)

这三个词语是我们刚才欣赏到的,你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说说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一边读,一边想)

男生读,女生读。

你能加上动作再读一读吗?

5.爷爷讲了哪些星星的故事?

指名回答。(板书:牵牛织女北斗星)

有同学知道它们的故事吗?说给我们听听。

让我们也来指着天空认一认,齐读。

四、学生配乐朗读韵文。

五、作业

有感情的背诵韵文。

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表现农村夏夜的情趣。板书设计: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5

苏教版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词汇。

3、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

2、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入新课。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中的词语读音。

渐渐

郊外

追逐

打滚儿

逮蚂蚱

嗓子

(二)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边听边划出不懂的字词。

(三)教学第1自然段。

、师范读第1自然段。

提问:这一自然段,可以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带()去郊外游玩。

3、理解“郊外”。

4、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第2-3自然段。

、带读第2自然段。

2、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一望无边蓝蓝的天空。

天空还是怎样的呢?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一望无边”这个意思?

一望无际

一望无垠:一眼望不到边

齐声读读这些词语。

天空中的白云又是什么样的?读读书上的句子。看,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继续想像,或根据你刚才看到的画面,用“有时像……有时像……”把白云姿态继续说下去,看谁说得更美、更生动。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进行指导、纠正。

可真美呀!我们也要把这美景读出来。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抒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师范读第3自然段。

农田也很美,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出示: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这句话除了说颜色,还有表示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庄稼丰收了,此时农民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教学第4自然段。

、齐读第4自然段。

2、这一段里有几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是“向着天空亮开了嗓子”?

4、指导朗读。读好“打滚儿”、“逮蚂蚱”,同学们多么高兴啊!

教师引读:大家……多开心啊!

5、指导朗读。

第4自然段中的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要逐次加快,最后一句中的“大家”、“多开心日”要重音轻读。读得缓慢,充分表达孩子们尽情玩耍时的兴奋心情。

6、学习课文中“有的……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提供句式:

(1)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大家玩得多开心呀!

(2)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

〕,有的〔

〕,大家做得多认真呀!

指名口答(通过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把刚才说的话写出来。

三、总结全文、你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板书设计:

、秋游

天空美

蓝天

白云

农田美

同学们

游玩

开心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6

凤埔中心小学 郑翠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9个生字,理解“绘声绘色”“名副其实”等词语。

2.通过赏析文中的语言,结合观赏音像资料等,较细致地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

3.在朗读感悟过程中,增强对动物奥秘的探究欲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进入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变色龙外形特点。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完成预习。

2.学生课前搜集变色龙资料。教师:

1.了解变色龙的有关知识。2.准备多媒体课件。3.根据学生的预习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我们随课本走进了绿色大自然。那儿有会唱歌的纺织娘,有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有各式的美丽贝壳,还有涂了油彩般的蝉儿„„小动物们那么可爱,大自然那么美丽、神奇!今天,让我们随刘梦熊先生一起远去非洲,去认识另一位大自然的宠儿——变色龙。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美丽描述中,营造出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生又是一个“温故”的过程,并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借助预习,检查预习

1.接下来,我们要透过文字随作者去非洲见见那只变色龙了。但有几个拦路虎我们得先解决掉。一起来看:(出示课件:藤 椭 钝 伺 刹 震 蕉 棕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豆荚 迟钝 窥探 伺机 弥漫)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谁来解决这些拦路虎? 指读(纠错)强调多音字、以及字形易错的字。

齐读

3.猜词语(出示课件)

4.现在我们可以去见变色龙了。

(设计意图:集中扫清阅读障碍,教给学生在语境中确定读音的方法)5.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后的提示,我们清楚知道刘梦熊先生以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记叙了他们发现、端详并放回变色龙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哪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这三部分内容? 发现(1—8)端详(9—15)放回(16)(2)再浏览9—15自然段,看作者要引领我们从哪些方面去端详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结过渡:我们对这次观察行动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先随作者找到变色龙。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由整体到局部,层层推进,脉络清晰)

6.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围绕“变色龙”写了变色龙的什么?(板:外形、捕食、变色)(2)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注意标有关外形、捕食、变色特点的段落。(设计意图:着力推进默读训练,注意关注学生读书的认真程度,调度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把每一方面读明白,这样就初步建立了对课文的整体印象。)(3)再次默读课文,作者笔下的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哪些内容使你产生的这种想法?

交流:课文中的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哪些内容使你产生的这种想法?概括课文大意。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精读感悟,发现变色龙

1.小声读读1—8自然段,初遇变色龙,它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怪(板书)2.学生边品读边交流。

(设计意图:此处不是课文重点,所以大胆取舍,学习时略处理, 学生点到为止,体会到那种惊异之情即可。突出“震惊了寂静的田野”“怪物”“怪蛇”“冷冰冰”„„)

3.过渡:到底它的哪些地方长得特别怪异,让我们如此震惊?

(二)精读感悟,端详变色龙之外形 1.从你的发言中我知道,大家都关注到了第9自然段。那请1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变色龙的哪些地方长得怪呢? 指读交流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头部:头(圆形)嘴(三角形)眼(凸起)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状)背部:(隆起似龟)腹部 :脚(短)尾巴(尖细)变色龙身体的各部分各具特色,与众不同!长得多奇怪啊!那就读一读,读出你的好奇吧!(教师随着学生发言相机指导读书)2.多奇怪的小生灵啊!找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课件图片,一起随作者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仔细端详变色龙的样子。3.自己读读,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

4.自己看着图片,有顺序地说说变色龙的样子。

(设计意图:此处是课文重点,描写有序、特点鲜明,让学生品悟用词的妙处,结合图片领悟表达的有序,感悟变色龙特别的外形特征)

5.小结过渡:刚才我们有序地端详了变色龙怪异的外形。下一节课再让刘先生带领我们去观察它的捕食和变色。作业布置:

1、生字描红。

2、画一画变色龙。

3、小练笔:描绘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发现

外形

端详

捕食

放回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7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伊始,合理地利用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色彩鲜艳的简笔画、有挑战性的竞赛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识字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识字充满期待。在《识字8》的教学中,我便用学生喜欢的猜谜导入新课:

“上学肩上背,放学肩上背,别看个儿小,学问真不少。是什么呀?”在学生猜出谜底后,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漂亮的小书包,同时出示:“包——书包”,顺其自然地学习了“包”字。随后,在复习了“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提手旁”之后,故意神秘地说:“这些偏旁部首都争着要跟‘包’字做朋友,它们和‘包’字站在一起会拼成什么新字呢?”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侧着小脑袋思考着,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二、生生互助,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是识字教学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互助合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识字的质量和速度。操作这一环节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目标,指引方向。没有目标的合作学习是盲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一样。因此,给予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是自主互助识字成功的关键。识字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整个识字过程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我根据《识字8》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确定了以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拼一拼,读一读。每个学习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拼字卡片,先拼一拼,再读一读拼成的新字,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书。(2)想一想,说一说。一边轻轻地读字词,一边想象它所表示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并在小组中交流。(3)看一看,记一记。仔细观察每一个生字,想个好办法记住它们。

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各学习小组的识字活动便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会巡视各小组学习情况,并适时加入某个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高效。

2.教给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还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和技能。(1)关注字音。提醒学生在自主拼读时特别注意前后鼻音、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复韵母音节等,做到读准字音。(2)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生字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可运用“联系生活法”理解“花苞”“水泡”等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词语;运用“身临其境法”理解“难受”“兴奋”等表示人类常有情绪的词语;此外,还有“近义词法”“反义词法”“联系插图法”“查字典法”等等。(3)引导学生集思广益,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识记不同的生字,并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如:换一换、加一加、改一改、歌诀法、字谜法等等。

有了这些识字技能的支撑,才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下面列举《识字8》教学中两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片段:

【片段一:读准字音】

生1:“苞”“炮”“饱”“泡”这几个字的韵母相同,所以我觉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它们的声母,“苞”和“饱”的声母是“b”,“炮”和“泡”的声母是“p”。请跟我读。(该生领读,其他组员跟读两遍)

生2: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都和“包”很像。(其余组员纷纷交流自己的发现)

【片段二:识记字形】

生1:我会记“水泡”的“泡”。因为水泡跟水有关系,所以是三点水加个包。

生2:我来说“花苞”的“苞”。因为花苞是花草类,所以用草字头。

生3:我会说“炮”,“大炮”的“炮”。因为炮要用到火药,跟火有关系,所以是火字旁。

生4:我会说“饱”,“饱满”的“饱”。因为吃了东西才会饱,跟食物有关系,所以要用食字旁。

生2:这几个字是由不同的部首和“包”做朋友组成,“包”表示它们的读音,部首表示它们的意思。老师以前讲过,像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除掌握识字技巧外,还要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如交流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交流;交流时要做到吐字清楚、表达完整,对不同的观点要乐于接受。

三、反馈交流,点拨总结

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在小组自主互助识字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准确及时的反馈,对知识缺陷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对自主互助识字成果进行反馈。一是口头展示,具体做法是: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就本组中的“得意之作”或产生争议的知识点进行阐述,进而在全班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二是书面测试,其测试内容以“给生字注音”“生字与音节连线”“辨析形近字组词”为主,以检测所有学生的识字情况。教师再根据反馈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总结,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在本节课的反馈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饱”这个字十分熟悉,但对“饱满”一词的理解不够到位,因而生成了下面的互动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几幅颗粒饱满的果实图)看看图上的几种果实,他们都是怎样的?

生1:圆圆的,鼓鼓的。

生2:胖胖的,像小朋友吃撑了肚子。(众生笑)

师:这样的果实就可以称为——(出示卡片:颗粒饱满,生齐读)其实,“饱满”这个词不但可以表示果实长得好,还可以表示人的精神好。

生3:老师,我知道了。我们上课时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很有精神,就叫精神饱满。

师:对,说得真好。那么,我们除了上课时精神饱满,还有什么时候也是精神饱满的呢?(学生纷纷高举小手)

生4:我们早上上学时精神饱满。

生5:我们早上做操时精神饱满。

生6:我们每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精神饱满。

生7:我们上体育课时也是精神饱满的。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浦贝中心小学

徐晓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雾凇形象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2、板书并齐读课题。让生书空“凇”。

3、观看雾凇景观的幻灯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雾凇是什么样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1)检查生字词。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A让学生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集体读。B你觉得这些字哪个比较难写。C有重点的描写习字帖。D适当评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适当评价。

3、再读课文,要求快速默读,用一两句话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

1、过渡: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2、媒体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4、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5、感受雾凇的特点: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特点?

6、讨论交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板书)

7、齐读这两个词。

8、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奇观)

9、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等生动的各种媒体,营造学生读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读的热情,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的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

10、尝试背诵。

(1)看着画面,边填空边说。

三九严寒,()。松花江畔的()上,()的霜花()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这就是()的吉林雾凇()。(2)看图试背。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从读到背,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体会观赏雾凇的感受。

1、感受雾凇的美景:出示收集的雾凇资料照片。

2、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的活动。学生将图与文字有机结合,在不由自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的体验。]

3、这么多的姿态,用什么词形容最好?(千姿百态)说千姿百态的意思。

4、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

[帮助学生在想象中熏陶,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理解“情不自禁”。

6、交流后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①

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延伸文本,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也使文本得到延续,实现了文本的另一种超越。] ②

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指导朗读,再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8、尝试背诵。

(多种形式的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悟思,以读代讲的效果。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全面参与,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五、拓展训练。

1、其实,像雾凇这样的美景,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你见过吗?

2、读一读,并选用其中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让学生写一写,再交流。

[此项练习把写不失时机地挤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让学生整合所学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向深度延伸。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语文积累,动手、动脑由课内到课外,丰富了积累,提高了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正实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板书设计: 雾 凇

洁 白 晶 莹

雾 凇

银 光 闪 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9

教材吧这节课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未知加数的问题,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不仅知道()应填几,还要自主探索求未知加数的几种方法:可以从属的分与合来想,也可以用减法来求(教学中没有渗透这种方法)。有了之前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学习今天所学的知识。《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教学从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接龙”游戏开始,给本课内容做好铺垫。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自己编题目,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列式计算,注重学生的说的练习,明白每幅图的意思。同时强调计算的过程性,将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下来,这样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题的严谨。可能大多学生都会如何计算,而且算的也很快,所以在课堂上发现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讲,只顾自己在下面写,看来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出一些提高的题目做一做了。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效果较好。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说出过程,也能够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业中都是静态的图,没有过程性,学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因此在作业中要让学生先说,描述过程,再列式计算。学生在计算这方面只要细心都能够计算正确,但是对于图文的题目掌握还是不到位,需要加强练习。

《统计》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小动物过生日为素材提出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之后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动手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发现,有些学生不会很好地分类,没有将同一类的排成一排,没有真正理解统计的方法。

最后统计全部喜欢吃的水果,再一次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加深了体会,掌握方法。

《11-20的写数和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理解上都存在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先根据小棒的组成知道数的组成,进而会在计数器上拨数,再根据计数器上的数来写数,再说一说数的组成。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反复强化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书写也很成问题了,数字写的越来越差了,得让学生加强练习规范书写。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整节课围绕利用数的组成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这一难点来进行。在探究新知时,利用主题图一方面复习了本单元的重点,另一方面又攻克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掌握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方法。在练习上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然后让学生找找规律,学生发现10加几或几加10等于十几,十几减几都等于十,这样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转化思想。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的过程,在头脑里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在教学时,让学生多次口述凑十的过程,激活学生思维,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8、7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让学生说你想怎么计算时,多数学生都是拆7凑8,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来的知识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之后让学生口述凑十的过程,发现有些学生搞不清楚到底要拆哪个数,凑哪个数。之后就用统一“拆小凑大”的方法,再训练口述凑十的过程,可能训练的还是不够多,学生在做练习时错误率还蛮高的,还得加强凑十法的口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6、5、4、3、2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8、7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位计算。本节课的计算实际上有两种思路,其中6+5,6+6是新学的算式,可以用前面所学的“凑十法”迁移过来计算,其他的题目都是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只要交换加数的位置就能转化为学过的算式,而这种转化的方法在7+9时已经学过。所以本节课完全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尝试计算。总得来说大多学生掌握的较好,但还有少数人不够熟练,因此回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本学期所有的加法都已经学完,学生要熟记一些算式,在做题目时才能做到既快又准确。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一)[日期:2011-10-23 15:59:48] 关键字: 试题

《得数是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教学《得数是6、7的加减法》,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实际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学生对于这些算式已有所接触,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能说”,但并不善说,要表达清楚题目的意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还需要我们逐步训练,循序渐进。

另外,本节课在教学主题图时,在说出5+1=6这道算式以后,当我问:“谁能列不同的算式?”时,有学生说:4+2=6,当时因为有其他学生说:不对,不对,应该是1+5=6。所以我就直接让他坐下,再看看主题图上的小朋友都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想一想应该怎么列算式。

可能是之前学生一直都在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在这节课中所要教学的“一图两式”学生可能暂时还不太能够接受,所以在做练习时,有的学生就会写错,他不是写的“一图两式”,而是写不同的数字,我只好再一次强调一下是根据图中的分法来写不同的算式,就和学习分与合一样,由一种分法想到另外一种分法。

《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又被听课了,总体来看,教学设计还算可以,就是问题的提出没有层次性,比较混乱,学生听不懂我的问题,这是以后要多多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写大于号,小于号的时候,开口总会写得很大,而且不在点上面,都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完全没有在听课,真是气愤。

最让我崩溃的是,现在的一(1)班学生上课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干什么的都有,坐不好,讲话,不听课。我就要不时地进行组织教学,说他们,让他们做好。还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没有在听,再回答时就不会。在这一块要将讲的好的学生的榜样形象树立起来,让他们做做小老师,夸夸听的认真的学生,表扬语气要夸张一些,提醒不认真听的学生,让他们注意了,告诉他们要重复的,学生的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字体:大 中

小] 注意力就会集中一点。

《得数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加法算式,在这之前学生都多少知道加法怎么计算,都会计算加法,但对于加法的意义还是不理解的。本节课我重点是放在了学生的说上面,理解加法的算法,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表示“合起来”。由于开始时新授安排的时间较多,所以导致后面的习题没有来得及讲完,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

另外,发现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的习惯还是不好,叫他们同桌间相互说一说时,都不肯说,一年级的学生的习惯就得慢慢培养,开始时每节课都得提醒,他们才能记得住,这条路真是很漫长啊!《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活动中巩固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一人提出要求,另一些人选卡片说算式、算得数,要注意及时交换角色。本节课继续巩固一图四式,进一步强化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如果拿三块橡皮,两只手都不能空,应该怎样拿?”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学生都会说一只手拿1个,一只手拿2个,再问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还是又学生说出将两只手里的橡皮交换一下这种方法,但大多学生没有想到这样的分法,因此我就注意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由一种分法联想到另外一种分法。本节课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探索知识,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开始时我以为学生会不易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但实际上学生们都很清楚,知道怎么分,也知道了其中的规律。今天在教学“5的分法”时,两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法,一个班是: 另外一个班是: 5 5 4 1 4 1 1 4 3 2 5 5 2 3 3 2 2 3 1 4 不知道这两种板书的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什么影响,书上要求的是运用联想的方法,但我觉得第一种方法记起来更方便一些,看看以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整节课围绕利用数的组成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这一难点来进行。在探究新知时,利用主题图一方面复习了本单元的重点,另一方面又攻克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掌握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方法。在练习上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然后让学生找找规律,学生发现10加几或几加10等于十几,十几减几都等于十,这样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分一分》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分一分》,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得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的。例题中出示的商店物体的摆放图,学生都清楚每一个架子上摆的是什么,但当问他们这些物品是按什么分类的,学生们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诉他们是按用途进行分类的。

“想想做做”第3题是要求连一连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你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之后再连一连。由于叶子的个数比较多,连线比较多,为了美观还得要求学生不能将线连到一起去。在课上检查他们连线的情况发现每个学生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有的学生能够画的又直又美观,而有的学生画的很乱。这道题目在进行分类后,最好将属于同一类的先放在一个盘子里,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地画,这样就不会太乱。“想想做做”第4题,有多种分法,但在他们想不出分法时,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地知道另一种分法了。

这几天教下来,发现要想使学生听你的课,就得先抓住他们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但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一堂课上不可能都是新鲜的东西,要让学生紧跟着你的步子还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时刻地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口令要时刻地强调。

越来越发现,小孩笨没有关系,但一定不要有坏习惯,发现有的学生上课的表现实在是差,坐不住也就算了,还有更恶劣的影响其他同学,甚至影响正常的上课,所以对学生不能指望他们会好好听你的教导,有时要放些狠话,做些“狠事”,他们才会记住你的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二)[日期:2011-9-21 9:20:14] 关键字: 一年级,教学反思,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转化思想。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的过程,在头脑里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在教学时,让学生多次口述凑十的过程,激活学生思维,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突出“图式——语言——算式”三位一体的教学,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形成一定的表象。在教学中,注重加强语言叙述能力训练,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感知应用题基本的语言结构,即已知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提出一个问题,并通过算式计算,把“图式——语言——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给学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字体:大 中

小] 在练习的设计上,还采用了“问好填在哪?”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问号的含义,清楚问题的提出。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存在问题,差异也很大,有些学生都会自己说,而有些学生是别人说了多少遍了还是不会完整地重复,看来要好好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了。《认位置》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认位置这课,教学重难点都是:认识左右。

可以开始就问小朋友喜欢上数学课的请举手,有的举左手,有的则是举得右手,现在想想就应该规定好统一举哪只手,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左右是否分清。之后就是找找身上还有像左右这样一对一对的好朋友,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并能指出哪个是左边的,哪个是右边的。接下来的儿歌游戏: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通过这样的练习先让学生知道左右在哪边。但在教学时,只顾形式了,没有观察学生是否都作对,也没有反馈学生做的情况,所以可以开始就把这节课的重点给忽略了,学生有的根本还不清楚左和右。

之后出示课本的主题图,直接问学生:小明和小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被这一问题问到了,没有多少学生会回答。之后就转而问,看看小明在小红的哪面呢?这样的问题学生还是会回答的。在让学生说说其他人或者事物的位置关系时,学生还是不太会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说的比较乱,而且在图上的事物学生还是很难分辨清楚它们位置关系。但当找两个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时,学生都会说的很好,“我在谁的左边,我在谁的右边”这样的句子用的也很好。

之后教学“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学生由于对图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因此,只能说一些简单的上下位置关系,对左右还是不能说明白,学生还是搞不清楚,真是愁人啊!

“想想做做”第3、4两天学生练习的还是比较好的,但在第5题的设计上,还是有些问题的。我直接问学生:谁的前面有几个人,谁的后面有几个人,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但最好是问“他的前面有三个同学,他的后面有两个同学”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这样的设计学生就会更感兴趣。

今天在有校长听课的情况下,我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还发了小火,唉。。我怎么就不能克制一点呢? 之后,校长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课堂,学生上课还是很乱,做什么的多有,要通过激励的话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谁做得真端正,谁回答的真棒。。”这样的语言要经常说,还要有一个“榜样”让其他学生学习,榜样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现在发现教书真是一门大学问,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好好加油吧,我的学习路还很长呢!《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之前学习的加减法的意义以及“ 0”的含义,学生主动地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同样的,本节课也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

本节课最后设计的习题:()里可填几?()-()=0 0+()=()()-0=()

这样的练习答案不是唯一的,都是开放题,这样给学生很大的空间去思考、去想象。自己从中找出了一些数学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 地址:教学第一学期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每课)作者:煜妍 《比一比》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比一比,课堂上还是比较完整的将这课的内容上完了,但仍发现有很多问题。

在比较绳子长短这一内容时,出示主题图问学生:“你们还能比较出两根绳子的长短?”学生回答说:“能,因为从上面看,绳子的上端是一样齐的,而小女孩在小男孩的下面,所以小女孩拿的红绳子长。”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你们回答的很好,但这样比较方便吗?”有的学生就是不方便了,我就顺势引出要将两根绳子拉直,一端对齐进行长短的比较。之后让学生比较铅笔的长短和直尺的长短,他们都能很好的进行比较,并能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高矮的比较,学生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特别是加了实际的演示之后学生就更清楚怎样比较高矮了。轻重的比较,是个难点,在介绍天平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个和跷跷板的原理是一样的,他们才清楚了天平的用法。想想做做的第四题中的第二个题目是难点中的难点,很难和学生说清楚,从“一个红萝卜和三个胡萝卜是一样重的”到比较“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的过程是重点,先让学生明白是“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比较轻重,在引导他们将两个胡萝卜难走,这样看天平的那一端沉下去,就是哪个重!但在我讲了几遍后,再让学生说,可还是有不会说,不明白的。真不知道怎么讲!在课堂上能够合理地运用课上的资源,找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会很积极地跟着你的活动进行学习。比如,在比较高矮的时候,通过请两位学生来演示以及教师自己和学生身高的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也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提高。《分一分》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分一分》,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得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的。例题中出示的商店物体的摆放图,学生都清楚每一个架子上摆的是什么,但当问他们这些物品是按什么分类的,学生们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诉他们是按用途进行分类的。

“想想做做”第3题是要求连一连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你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之后再连一连。由于叶子的个数比较多,连线比较多,为了美观还得要求学生不能将线连到一起去。在课上检查他们连线的情况发现每个学生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有的学生能够画的又直又美观,而有的学生画的很乱。这道题目在进行分类后,最好将属于同一类的先放在一个盘子里,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地画,这样就不会太乱。“想想做做”第4题,有多种分法,但在他们想不出分法时,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地知道另一种分法了。

这几天教下来,发现要想使学生听你的课,就得先抓住他们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但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一堂课上不可能都是新鲜的东西,要让学生紧跟着你的步子还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时刻地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口令要时刻地强调。

越来越发现,小孩笨没有关系,但一定不要有坏习惯,发现有的学生上课的表现实在是差,坐不住也就算了,还有更恶劣的影响其他同学,甚至影响正常的上课,所以对学生不能指望他们会好好听你的教导,有时要放些狠话,做些“狠事”,他们才会记住你的话!《认位置》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认位置这课,教学重难点都是:认识左右。

可以开始就问小朋友喜欢上数学课的请举手,有的举左手,有的则是举得右手,现在想想就应该规定好统一举哪只手,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左右是否分清。之后就是找找身上还有像左右这样一对一对的好朋友,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并能指出哪个是左边的,哪个是右边的。接下来的儿歌游戏: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通过这样的练习先让学生知道左右在哪边。但在教学时,只顾形式了,没有观察学生是否都作对,也没有反馈学生做的情况,所以可以开始就把这节课的重点给忽略了,学生有的根本还不清楚左和右。之后出示课本的主题图,直接问学生:小明和小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被这一问题问到了,没有多少学生会回答。之后就转而问,看看小明在小红的哪面呢?这样的问题学生还是会回答的。在让学生说说其他人或者事物的位置关系时,学生还是不太会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说的比较乱,而且在图上的事物学生还是很难分辨清楚它们位置关系。但当找两个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时,学生都会说的很好,“我在谁的左边,我在谁的右边”这样的句子用的也很好。

之后教学“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学生由于对图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因此,只能说一些简单的上下位置关系,对左右还是不能说明白,学生还是搞不清楚,真是愁人啊!

“想想做做”第3、4两天学生练习的还是比较好的,但在第5题的设计上,还是有些问题的。我直接问学生:谁的前面有几个人,谁的后面有几个人,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但最好是问“他的前面有三个同学,他的后面有两个同学”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这样的设计学生就会更感兴趣。今天在有校长听课的情况下,我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还发了小火,唉。。我怎么就不能克制一点呢? 之后,校长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课堂,学生上课还是很乱,做什么的多有,要通过激励的话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谁做得真端正,谁回答的真棒。。”这样的语言要经常说,还要有一个“榜样”让其他学生学习,榜样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现在发现教书真是一门大学问,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好好加油吧,我的学习路还很长呢!《认识1-5》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书写数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多多少少接触过1-5这五个数字,而且也会书写,但那都是不规范的书写,这节课是要教学生正确地书写1-5这几个数字。

本以为会是很简单的内容,但学生写起来却是那么地不容易。先是一个一个地在书上写,学生看,看完学生再描红,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仿写。当我一个一个检查时,发现学生写成什么样的都有,歪歪扭扭的,没写在格子里的,弯没有弯圆的。。稀奇古怪什么样都有。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拿笔还不稳,对于书写还是有些不熟悉的,而且他们的控制力还不够好,都不能很好地将每一个数字写好,只有经过反复地练习才能将数字写好,写好数字将会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在出示了主题图之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教育,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尊敬老人。之后问有几人在排队?戴帽子的小男生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生排在第几?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学生,他们都能一下子说出答案。但当我问: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们似乎不太清楚这个问题到底如何回答,我又问:这里的第二是2个人吗?第五是5个人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个人!之后让学生看图再说说。

“想想做做”第一题,从左边起,涂4个和涂第4个,先让学生明白每道题是涂几个,再让他们涂色。但课上忘了反馈学生的作业,应该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完后还要问:如果从右边涂起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想想做做”第二题,左边一幅图是问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很多学生回答第三层,他们都是数阳台的层数,一数发现小女孩住在第三个阳台上,所以就说是第三层。我就联系生活实际问他们:我们现在的教室是第几层啊?(一年级在一楼)他们会说:第一层。接着再让他们看书上的图问:现在小女孩住在第几层?我们要怎么数楼的层数呢?这时就有学生明白了数层数应该看门!右边这幅图,答案是有两种,根据从不同的方向数,结果不一样,另外要教会学生完整地说话。

这三道题目都不难,第三题,当问他们怎么看出第几名时,本以为都会说从下面的数字看出来的,但发现有的学生说是从他们带的奖牌看出来的,呵呵,学生们观察真仔细,我还没注意到呢。第四和第五题都不难,一问学生都会回答,而且答得都不错。但再让他们说一说时他们就不会了,只能简单地模仿书上的句子说,没有什么创新。上完课后做“练习与测试”,今天我只是读题,没有一题一题带着些,批改后发现学生的错误率很高,都不知道该写哪,写什么?但也有全做对的,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是没有集中,在讲练习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就导致题目不会写,写错!《认识0》教学反思

“0”这个数字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们都知道“0”表示一个也没有,但0的另一个含义他们却不太清楚,那就是:0还表示开始,从刻度尺子上面可以看出来。这节课的重点是书写“0”,这个“0”确实是很难写,在我示范以后让他们再写,发现写得很糟糕,要么就是头写得尖尖的,要么就是肚子写得大大的,全都贴在了线上面,写得好看的很少。“0”这个数字要写好是不容易的,要多多练习才行。生活中的“0”,学生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家里的门牌号,也有聪明的学生说道了温度计,呵呵,小孩还是很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

《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又被听课了,总体来看,教学设计还算可以,就是问题的提出没有层次性,比较混乱,学生听不懂我的问题,这是以后要多多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写大于号,小于号的时候,开口总会写得很大,而且不在点上面,都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完全没有在听课,真是气愤。

最让我崩溃的是,现在的一(1)班学生上课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干什么的都有,坐不好,讲话,不听课。我就要不时地进行组织教学,说他们,让他们做好。还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没有在听,再回答时就不会。在这一块要将讲的好的学生的榜样形象树立起来,让他们做做小老师,夸夸听的认真的学生,表扬语气要夸张一些,提醒不认真听的学生,让他们注意了,告诉他们要重复的,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一点。《认识6-9》教学反思

认识6-9是在认识1-5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们都能够知道6是5多1,7是6多1。。。这节课的重点是正确的书写6-9,最难的是写8。在示范的时候我自己都有些没写好,只好擦掉重新写,让学生描完后再进行仿写,写得不好。歪歪扭扭的,上下两个O都写成一样大的,O没有写圆等等,一堆的问题。

在小班化的班级的好处就是可以一个一个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在他们的书上示范正确的写法。但这样的做法也耽误了不少的时间,整节课都在写数字,下面的练习只做了2题,效率不高。不过学生再被纠正过以后写得还是蛮好的。《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与之前的认识数字大致相同,但也有一点是不同的,就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于是,在教学中对于10的序数意义一笔带过,即“想想做做”第5题。在读0-10时,不仅要求顺着数数,还让学生倒过来数数,这样效果更好。处理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这个难点时,我觉得强调得还不够,较多学生没有十位上的这个1表示10这个概念,以后还得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认识。《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没有学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开始时直接出示书上的情境图,接着截取其中的长方体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长方体。接着拿出学具让学生上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也是这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初步的感受各个物体的特征,接着分别找一找图中的各个形状的物体有几个,要求按顺序数。最后我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扁扁的圆柱会说成是“扁球”,小孩的造词能力还真厉害,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只有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的形状,看一看它的特征和球一样吗?这样一道之后学生就明白了这个原来是圆柱。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按顺序的数各个形体的个数。在说各个形体的特征时,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说出它们的特征,我只好自己简单的介绍一下,估计还是有学生不明白一些词:边长,曲面之类的。

在教学时发现,学生更容易说出正方体的特征,而不太会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所以我觉得可以先教正方体,再教长方体,再进行这两个形状的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如果拿三块橡皮,两只手都不能空,应该怎样拿?”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学生都会说一只手拿1个,一只手拿2个,再问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还是又学生说出将两只手里的橡皮交换一下这种方法,但大多学生没有想到这样的分法,因此我就注意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由一种分法联想到另外一种分法。本节课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探索知识,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开始时我以为学生会不易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但实际上学生们都很清楚,知道怎么分,也知道了其中的规律。今天在教学“5的分法”时,两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法,一个班是: 另外一个班是: 5 5 4 1 4 1 1 4 3 2 5 5 2 3 3 2 2 3 1 4 不知道这两种板书的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什么影响,书上要求的是运用联想的方法,但我觉得第一种方法记起来更方便一些,看看以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

6、7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学生在认识2-5各数分与合时获得的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提出“用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么拿”的问题后,要求学生用小棒代替摆一摆,并在操作的基础上交流不同的分法。在交流过程中,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并从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比如,当学生说出“一只手拿5个气球,另一只手拿1个气球”,并表示出“6可以分成5和1”时,我及时提问:“由这个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呢?”启发学生由6可以分成5和1推想出6可以分成1和5。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并根据填好的结果说一说,从而完整地掌握6的分与合。7的分与合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填空,再进行交流。一定要注意学生书写的顺序,在用联想法记忆时,也要注意它们的顺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独立操作过程中巡视会发现,优生做题的速度很快,做好了就无所事事,而个别学困生就比较慢。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更好的发挥优生的作用,培养学生不仅自己会学,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所提高。《

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教材的安排要求逐步提高,从无序地分到有序地分,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水平。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分的过程的有效性,发现一个数的不同分法蕴涵的规律,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每次移动一个”,按顺序填出分的结果。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方法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数的分与合,在今天这节课中体现出来,特别是探索9的分与合可以放手了,为学习10的分与合打下基础。本节课的练习,采用“对口令”的方式进行,学生开始时会反应比较慢,也有回答错误的,但通过不断练习,学生会掌握地越来越好。开始学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记忆,慢慢地再进行“对口令”的问答。《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得数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加法算式,在这之前学生都多少知道加法怎么计算,都会计算加法,但对于加法的意义还是不理解的。本节课我重点是放在了学生的说上面,理解加法的算法,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表示“合起来”。由于开始时新授安排的时间较多,所以导致后面的习题没有来得及讲完,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

另外,发现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的习惯还是不好,叫他们同桌间相互说一说时,都不肯说,一年级的学生的习惯就得慢慢培养,开始时每节课都得提醒,他们才能记得住,这条路真是很漫长啊!《得数是5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了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有联系的主题图开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们说说主题图的意思从而得出减法算式,再由算式回到主题图说算式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的意义,即:去掉。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说没道算式的意思时都会有些困难,说的不完整,还有说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做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观念。在做练习时会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图形题做得不是很好,会直接拿飞走的个数减去还剩下的个数,这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先看还剩下多少,再根据结果写算式。

本节课我还利用了口算卡片进行训练,将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法混在一起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之前学习的加减法的意义以及“ 0”的含义,学生主动地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同样的,本节课也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

本节课最后设计的习题:()里可填几?

()-()=0 0+()=()()-0=()

这样的练习答案不是唯一的,都是开放题,这样给学生很大的空间去思考、去想象。自己从中找出了一些数学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得数是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教学《得数是6、7的加减法》,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实际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学生对于这些算式已有所接触,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能说”,但并不善说,要表达清楚题目的意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还需要我们逐步训练,循序渐进。

另外,本节课在教学主题图时,在说出5+1=6这道算式以后,当我问:“谁能列不同的算式?”时,有学生说:4+2=6,当时因为有其他学生说:不对,不对,应该是1+5=6。所以我就直接让他坐下,再看看主题图上的小朋友都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想一想应该怎么列算式。

可能是之前学生一直都在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在这节课中所要教学的“一图两式”学生可能暂时还不太能够接受,所以在做练习时,有的学生就会写错,他不是写的“一图两式”,而是写不同的数字,我只好再一次强调一下是根据图中的分法来写不同的算式,就和学习分与合一样,由一种分法想到另外一种分法。

6、7减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6、7减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6、7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部分学生理解有困难,作业时出错较多;一部分同学不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而是拿大数减小数;还有的同学不能理解图意,把图的两部分分开了,左边的那部分列一道算式,右边的那部分再列一道算式。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老师应该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再下功夫让学生理解明白。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8的加减法计算,再通过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在整节课中,知识点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观察来进行的。课上我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体会到了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在这个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四道算式,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但在减法问题上,虽然强调了要用总数减部分,但还是出现了用多的一部分减少的一部分的情况,这种学生就得单独和他再讲了。

《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活动中巩固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一人提出要求,另一些人选卡片说算式、算得数,要注意及时交换角色。本节课继续巩固一图四式,进一步强化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

《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教学反思

通过之前的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基本上都会了,根据一幅图能很快列出四道算式,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只是有的学生还是不熟练,需要考虑一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设计了一些游戏,通过把所有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都总结出来,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突出“图式——语言——算式”三位一体的教学,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形成一定的表象。在教学中,注重加强语言叙述能力训练,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感知应用题基本的语言结构,即已知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提出一个问题,并通过算式计算,把“图式——语言——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给学生。

在练习的设计上,还采用了“问好填在哪?”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问号的含义,清楚问题的提出。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存在问题,差异也很大,有些学生都会自己说,而有些学生是别人说了多少遍了还是不会完整地重复,看来要好好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了。

《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教材吧这节课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未知加数的问题,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不仅知道()应填几,还要自主探索求未知加数的几种方法:可以从属的分与合来想,也可以用减法来求(教学中没有渗透这种方法)。有了之前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学习今天所学的知识。《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教学从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接龙”游戏开始,给本课内容做好铺垫。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自己编题目,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列式计算,注重学生的说的练习,明白每幅图的意思。同时强调计算的过程性,将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下来,这样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题的严谨。可能大多学生都会如何计算,而且算的也很快,所以在课堂上发现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讲,只顾自己在下面写,看来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出一些提高的题目做一做了。《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效果较好。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说出过程,也能够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业中都是静态的图,没有过程性,学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因此在作业中要让学生先说,描述过程,再列式计算。学生在计算这方面只要细心都能够计算正确,但是对于图文的题目掌握还是不到位,需要加强练习。《统计》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小动物过生日为素材提出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之后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动手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发现,有些学生不会很好地分类,没有将同一类的排成一排,没有真正理解统计的方法。

最后统计全部喜欢吃的水果,再一次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加深了体会,掌握方法。

《11-20的写数和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理解上都存在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先根据小棒的组成知道数的组成,进而会在计数器上拨数,再根据计数器上的数来写数,再说一说数的组成。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反复强化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书写也很成问题了,数字写的越来越差了,得让学生加强练习规范书写。《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整节课围绕利用数的组成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这一难点来进行。在探究新知时,利用主题图一方面复习了本单元的重点,另一方面又攻克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掌握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方法。在练习上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然后让学生找找规律,学生发现10加几或几加10等于十几,十几减几都等于十,这样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转化思想。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的过程,在头脑里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在教学时,让学生多次口述凑十的过程,激活学生思维,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8、7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让学生说你想怎么计算时,多数学生都是拆7凑8,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来的知识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之后让学生口述凑十的过程,发现有些学生搞不清楚到底要拆哪个数,凑哪个数。之后就用统一“拆小凑大”的方法,再训练口述凑十的过程,可能训练的还是不够多,学生在做练习时错误率还蛮高的,还得加强凑十法的口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6、5、4、3、2加几》教学反思

上一篇:高中优秀教师事迹材料下一篇:红军长征80周年:描写红军长征的经典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