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竞赛 总结

2024-09-23

数学教学竞赛 总结(通用11篇)

数学教学竞赛 总结 篇1

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活 动 小 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评委组对参赛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精彩示课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领导及教职员工的大力协助、对与会教师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我市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活动发现和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各校扎扎实实开展校本教研,推进数学学科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下面我代表评委组对参赛的8节课作一个点评:

一、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亮点:

1、各位参赛教师在理解教学内容上下了很大功夫,在数学理解水平上有了很大进步。教学中力求揭示数学的本质,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都知道基础知识是看得见的,如法则、公式、性质、判定等,基本技能是经常训练的,只有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是隐性的,是在教学中逐渐渗透的。就此要求在座的各位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单单教给学生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还要注意揭示数学的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

①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体现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情境,使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际。8位教师在教学中均创设了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接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8位教师精心设计,采取游戏、活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探索活动,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落在了实处。例如:8节课或以自学提纲、或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学习,这是融学生 的学和教师的教为一体的一个很好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参与面广,参与度高,以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先学后教,或以游戏、活动引领学生,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开放了课堂,挖掘了自主探究的潜能;作为教师,都能在学生合作交流中适时点拨,引导探究的方向,训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师生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学生的主体责任感得到增强,合作意识、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就此机会我要求在座的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是要象以上几位教师这样将课本陈述性知识进行二度设计转换成一系列问题或活动,使教学成为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

③重视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教师力求精讲多问,将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表达、板演并做小老师,由学生总结,教师画龙点睛。也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发生根本转变。

3、练习设计梯度合理,练习形式丰富。如武秋霞老师设计的:对三种事件举例,让同桌判断它是什么事件?小组代表出题,全班同学判断,既开放又充分调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老师设计的拼式游戏:从几个数、字母中任选组成一个分式,比一比谁在1分钟内写出来的分式最多,这样的练习既开放,又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式的概念及意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大部分参赛教师都表现出很好的亲和力,教态自然大方,有的教师有激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5、小结,既关注了对知识的小结,更关注了学法指导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

6、注意教学媒体、手段的“组合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参赛教师都能做到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

二、提出来探讨的几个问题:

1、从教学设计,2、从教学组织,3、从教师的素养,4、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8节课逐一进行点评,特别是同课异构的进行比较、分析……(详细内容见听课本)

三、就这次课赛机会对今后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建议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谈教学的有效性。

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正确理解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要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②目标要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③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④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例如:8节参赛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

建议

2、逐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问题①过分强调“生活味”,淡化“数学味”。不可否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场景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也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均紧密相联的。新教材通过情景设计,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一过头就会走向反面。也就是说,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景的教学内容,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不能片面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

问题②关于教学方式,存在过分强调“自主探索”,淡化教师讲授现象。2011版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 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新课标仍强调启发式教学,只是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问题③利用信息技术要注意合理有效,现在各校每间教室都配了白板,教师们使用白板上课的时候越来越多,这就出现了一个典型问题,播放幻灯片=节约时间?……教师们要清醒,计算机演示不能代替学生思维过程!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什么时候该板书,什么时候可用幻灯片代替,要预先设计,要心中有数。

总体来说,这次竞赛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教学环节设计和谐,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课堂小结知识、方法并重;板书清晰,分块合理;课件美观,互动性好;自制教具,实用性强,纵观8节课,自然、和谐、实效性强,均不失为8节好课。以上点评仅作参考,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数学教学竞赛 总结 篇2

1 培训方式的改进与交流平台的建立

1.1 实现培训方式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与培训是指导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方式, 在此培训方式下, 学生需在较短时间内接受、理解大量的信息, 难度高, 强度大, 因此很难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要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必须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1]的原则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除了指导教师讲授, 学生听课的培训模式外, 可采用的培训方式有: (1) 学生分组讨论, 指导老师可先将同一类型的题目分发至各个小组, 各小组组织时间做题, 将做题结果交回给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进行汇总讲解; (2) 学生自己讲解题目, 将题目指派到学生名下, 课堂培训时由学生自己讲解其解题思路, 再由老师点评更正; (3) 对基础扎实, 反应较快的同学增加额外的培训时间, 由指导老师引导, 组织小班讨论、讲解; (4) 定期进行测试, 请成绩优秀的同学与其他师生一起分享解题心得。

1.2 建立良好、高效的交流平台

良好、高效的交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2]。可创建数学竞赛的QQ群作为交流平台, 要求所有指导老师与参赛学生都加入该群, 学生可按年级或专业自行组成讨论小组。指导老师与学生都可将相关的资料上传至QQ共享, 供大家下载、学习。一方面, 学生在课堂听课之外有相应的习题供其练习与巩固, 对于课堂以及练习中遇到疑问, 学生在自主思考之后也未能解决的情况下与老师进行沟通, 及时地解决了疑问。另一方面, 学生将待解决的题目发至对话区, 所有学生及老师均可对题目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的过程中去寻找解题思路, 这让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深刻体会到别人从什么角度去思考解决同样的问题, 让所有学生与老师都受益匪浅。

2 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竞赛梯队的形成

2.1 制定循序渐进的培训计划

单一的赛前集中培训要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消化大量的信息, 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中途退出, 因此制定循序渐进的培训计划能保障培训够顺利进行。培训可分为三个步骤:步骤一, 入门培训。这一步骤可在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 对高数进行系统复习与知识点补充, 并从课本和考研题中选取难度适中的题目作为练习题。步骤二, 强化训练。这一步骤可在暑期时进行, 内容为中等难度的竞赛题。步骤三, 模拟冲刺。这一步骤在学年的第二学期数学竞赛预赛前进行, 指导教师先将模拟试题上传至QQ共享, 由学生先自行测验, 之后再在培训时讲解。也可让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和看法, 形成良好的交流、探讨氛围。通过入门、强化与冲刺这三个阶段, 学生洞察题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2.2 实现分层培训, 形成持续的竞赛梯队

参赛学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初次参加竞赛的大二学生;已参加过1~2次竞赛的学生;备战考研的学生。各年的参赛结果表明获奖的选手多为已参加过数学竞赛的学生及备战考研的学生, 因此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分层培训可使培训更高效、更合理。对初次参加竞赛的大二学可从教材中的难题为起点, 逐步加大题目难度对其进行培训;对已参加过1~2次竞赛的学生可适当复习基础知识, 针对各知识点讲授新的题目;对备战考研的学生可不讲解基础知识, 重点讲解考研题目, 在此基础之上加入竞赛题目。

如何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并形成持续的竞赛梯队是竞赛的主办方和参赛学校都关注的问题。可通过下述途径解决该问题: (1) 做好数学竞赛的宣传工作:通过赛前动员、赛后总结表彰及获奖选手报告参赛经验等一系列活动扩大数学竞赛的影响, 让学生充分了解竞赛的宗旨、形式与作用。 (2) 将竞赛培训设置为选修课程, 获奖选手除获奖励之外还可获得相应的兴趣学分。 (3) 将辅助考研学生作为竞赛培训的机能之一, 通过针对性强的培训提高考研学生的考研成绩, 为数学竞赛与竞赛培训建立良好形象。

3 培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以往几届的竞赛试题无固定的规律和模式, 题目灵活机动, 综合性强, 难度较大。提高学生竞赛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题目, 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所以培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尤为重要。全国各地区或高校的数学竞赛试题、考研试题以及往届数学竞赛的试题均可作为培训材料。可根据题型、难度对这些试题进行分类、排序,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类题型, 循序渐进地掌握好各类题型的解决方法。另外, 也可从《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等数学专业的专业书中选取与高等数学联系较密切的知识点, 作为培训资料的一部分在培训时补充讲解,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竞赛培训与高等数学教学的紧密结合

对于本科层次第二批次招生的理工科学校而言, 高等数学与其大多数专业的后续课程联系紧密[3], 因此这些学校均十分重视高等数学的教学。但是近年来, 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 大学生总体入学水准和综合素质都不甚理想。因此授课教师在教授高等数学时更侧重于讲解基本的计算, 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修养的培养, 这限制了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的发展。竞赛培训与高等数学教学的紧密结合, 可弥补日常教学中的不足, 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 发现数学创新人才。

竞赛的指导老师应承担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并要对于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各章节应补充加强的知识点有较深入的了解。可在日常教学中选出需补充加深的知识点并寻找相应的练习题, 经指导组成员讨论、筛选后确定具体内容, 在入门培训阶段补充讲解。实践表明好学的学生对补充的知识点非常感兴趣, 会在课后积极提问, 也会主动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竞赛培训与高等数学教学的紧密结合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地体现和诠释了数学竞赛的宗旨。

5总结

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培训模式, 制定循序渐进的培训计划,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与练习平台, 加强数学竞赛与高等数学教学的结合,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竞赛成绩, 使学生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有更深入地了解,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修养, 进而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庶.在制图教学中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J].科技视界, 2014, 31:185-186.

[2]徐学莉.在探究交流式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 8:76-77.

主题班会竞赛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篇3

一、主题班会竞赛的特点

参赛的每一节班会课都是设计出来的,它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主题班会的设计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这种“样板”有利于提升当下中学生主题班会的品质和效率。

1.主题鲜明

本次参赛的14节主题班会课,每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诸如“Hold住幸福”“战胜挫折”“放飞理想”“树立自信”“感恩父母”“学会容忍”“传递温暖”“向幸福出发”“我的健康我做主”等。

2.贴近实际

从主题确定到活动设计与开展,绝大多数参赛课都是以学生生活为原点,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近生活,直面社会问题。

3.推进有序

班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遵循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层次性要强,并能逐步推进,从而保证活动的实效性。例如,“Hold住幸福”的班会流程是:认识幸福,感受幸福,传递幸福,珍惜幸福;“拥抱亲情,感恩父母”的班会流程是: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等。

4.触及心灵

在本次大赛中,几乎每节主题班会课都有亮点。例如,在“Hold住幸福”的班会课上,学生在做“谁是最重要的人”这一游戏时,3名学生泪流满面,情撒全场;在“放飞理想”的班会上,学生用相声的形式谈理想,新颖别致。

可见,主题班会竞赛为我们今后设计班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二、主题班会如何“更上一层楼”

1.深化认知,震撼心灵

班会都是有主题的,而对于这些主题,学生并不陌生,但都识之甚浅,例如“幸福”“宽容”“感恩”等。所以,在班会上,应该围绕主题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例如, “Hold住幸福”这节主题班会就设计了认识幸福(讨论)、感受幸福(故事)、传递幸福(帮助)、 珍惜幸福(游戏)等四个活动,从而让学生远离麻木,理解幸福,热爱生活;“向幸福出发”这节班会设计了三个活动:我把幸福弄丢了(反思与述说)、谁“偷”走了我的幸福(情景剧)、敲开幸福的大门(探究——找秘诀),从而让同学们明白了在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换种心态就会获得幸福,懂得了“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幸福”。可见,从主题确定到情境创设,班会一定要有冲击力,能够震撼学生的灵魂。

2.重视学生个体幸福生成和集体文化建设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可见,幸福与道德具有一致性。道德是幸福获得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享有的欢乐和幸福。”在学生德性养成的过程中,既要有那种沧桑在肩的厚实与沉重,又要有那种清风拂面的惬意与畅快。班会是一种灵魂的洗礼,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更是一种价值的提升。

班会应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软文化”,包括班级规约、价值观念以及言谈举止等,如合理的班纪班规、向上的精神状态、合作的团队意识、和谐的班级氛围、浓郁的学习风气、求真的探索品质、爱美的人格魅力,等等。例如,“放飞理想”这节班会通过认识理想(相声“谈理想”)、畅谈理想(成长路线图)、放飞理想(现场采访)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明确不同的理想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并能为理想的实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持不懈。这样,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的幸福感,也有利于创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使道德教育与文化传承很好地统一起来。

3.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性的培养

班会同其他德育活动的功能一样,主要是引领学生从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从而实现道德自觉以及人格的成长与完善。丰子恺先生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分别为思想的真、品德的善、情感的美。可见,一个人要具备完善的人格,三者缺一不可。例如,有一节班会的主题是“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涉及的案例主要是天津许云鹤案、南京彭宇事件、广东小悦悦事件等。在整节主题班会中,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无助、伤心、恐惧和冷漠之中,根本就无法达到班会课的目标——传递温暖。所以,班会内容包括主题确定以及素材选取,应尽可能突出思想性、正面性和愉悦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同时,班会还应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品德教育在培养人的“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英国思想家罗素认为,品性教育的功能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品性教育应基于现实,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重视健康教育(身体和心理)——增强学生的活力,重视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在本次主题班会竞赛中,有一节涉及中学生为举办生日聚会而进行大额消费的问题,同学们只谈“消费”,而老师却没有给予正确的价值引领。学生品性的养成,关键看学生怎么做。“生日”本是母难日,青少年过生日应该以感恩和孝敬父母为主题。当前,中学生大摆生日宴会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引导。

4.重视主体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与反思

班会应当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在课堂上,我们应当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增强体验,深入反思。这样的道德课堂才可能有学生德性的自主建构。长期以来,在班会课上,尤其是德育故事或案例的教学,往往存在以附带刻板结论替代思辨的现象,试图将需要宣扬和确立的价值观直接植入学生的头脑。显然,这样的德育课堂是低效的。品德立于生活,源于反思。所以,在班会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和他人经历过的生活,反思教师提供的成年人的生活情境,从而获得感悟和认知。例如,在本次大赛中,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这一主题班会设计得比较好,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再现生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二是反思生活——两个连续的情景剧 “一碗面,两句话”和“两行泪,一颗心”;三是践行生活——孝敬与感恩父母;四是升华生活,师生同唱歌曲“母亲”。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作为道德生成的主体,往往置身“事”外,成为了他人道德的旁观者和评判者。只有经过反思和内省的道德,才可能具有力量,才可能被真正内化,才可能蕴含着新的价值和意义。

5.坚持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从活动内容来看,班会应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一节以“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班会就有些不够贴近学生;有的班会课让学生体验的故事情境,全是古代人的经历,显然既不贴近生活,又没有贴近时代;有一节主题为“战胜挫折”的初中班会课,学生的活动--表演小品“招聘”,就明显没有贴近学生,也没有贴近生活。从活动的形式来看,常见的班会活动形式有情景剧、小品、故事会、讨论交流、访谈、朗诵、讲座、竞赛,等等,主要由学生主持。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主题要有好的形式。无论什么样内容的班会都不能硬套形式,牵强附会。班会要利用这种特定的德育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所以,班会采用何种形式,既是内容的需要,也是学生自主的体现。在一节“放飞理想”的主题班会上,有一个相声活动“谈理想”,根据内容,角色应是两位男生,但在表演时却是一男一女,显然,内容与形式就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

总之,我们要以学生为主,选择恰当的主题,采用合适的形式,使主题班会成为一种心灵教育,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性、社会现象的公正心、异质事物的宽容度,个体生命与基本人权的伦理观等,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刘建德,湖南省常德市教科院德育教研员】

责任编辑/张红灵

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篇4

本次活动,参赛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竞赛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

1、从整体来看,本次竞赛中学生的解题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说明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数学是常抓不懈的。

2、从本次竞赛的卷面也暴露出学生较弱的一面,希望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而且,还要重视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将一道题正确、完整地进行下去,也才能保证竞赛的成绩。

本次数学知识竞赛已经结束,喜悦和思考留给了每一位数学教师,胜不骄、败不馁,希望今天的成绩是你们明天奋斗的基石,愿我校学生数学成绩提高与腾飞永远有你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最后,对本次竞赛取得的成绩我们表示祝贺,希望所有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再接再厉

初中数学竞赛培训总结 篇5

一、主要成绩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本人按照学年初制定的辅导计划加以实施,并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积极进行辅导改革,悉心研讨和实践,旨在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获得了国家级数学三等奖,二、具体做法

数学竞赛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方式,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现代数学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选苗

1、摸底筛选:首先,了解学生中的奥数选手和思维敏捷、解题速度快的学生,其次,在期初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把成绩优异者和了解到的两类学生结合考虑,从中选出50人组成课外兴趣小组。

2、期中观察筛选:由于初二到初三是一个飞跃阶段,学生变化较大,初二基础好,到初三也有右能不适应,初二不怎么好,升入初三后,随着环境、年龄的改变,可能会脱颖而出,初三第一学期教师要细心观察、分析、特色合适的人选。从第二学期开始,对兴趣小组进行调整。人选的基本要求:(1)踏实认真肯吃苦;(2)勇于拼搏有竞争意识;(3)思维敏捷、解题速度快,(4)学习成绩中等偏上。

(二)、择材

1、所选辅导教材要求浅显易懂,技巧性强,方法别具一格,也有一定的权威性,不断充实一些教材,杂志作参考,以取百家之长

2、竞赛辅导例题、习题的选择应注意针对性、阶梯性、典型性、多解性、灵活性。

1)针对性:一是针对学生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加深加宽,不能盲目拔高。

2)阶梯性:从易到难,由基础知识训练到技能技巧的培养,层层递进。

3)典型性:具有代表性,能代表一类题型,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吃透几个题,就能驾驭一大批题。

4)多解性:这里的“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一题有多种解法,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知识,获得相同的结果。

5)灵活性:题型灵活多变,技巧性强,往往用常规的方法不能解或解法很繁,而用某种特殊方法解却易如反掌。

(三)、辅导

1、时间:一般每星期进行两次集体辅导。分散时间,分散教材,做到步步扎稳,层层落实。定时布置、检查,批改数学竞赛练习。

2、方法:(1)制定辅导计划,多询问,多督促,多鼓励,多指导。指导他们看一些竞赛书籍与杂志,积极参加各家杂志举办的数学竞赛;给他们指导解题方法与技巧。对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自学,提前完成课堂任务,抽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越级听课,越级参赛。

(2)变式。设置变式训练,使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分类、比较、归纳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专题。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设置重点课题进行专题教学。如“应用题”、“全等三角形”、“根与系数关系”等等,以期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4)、竞赛。定期进行课堂小组竞赛,一是检查学生培训情况。二是表彰成绩好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这也可以作为一种参赛学习。

(5)、参赛前进行心理素质、应试策略、典型的重要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数学原理等辅导。使之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临场时高水平和超水平地发挥。

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篇6

挥手作别忙碌而充实的四月,我们迎来了芳香四溢的五月,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季节里,在这个催人奋发的日子里,我们将以新的工作迎接新的季节。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数学素养;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对数学的趣味性;也为了增强我院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我院学生团队精神;更为了从各个方面形成我院活泼、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经过部门成员的精心准备和策划,学习部和生活部联合承办的趣味数学知识竞赛在5月29日晚9:30落下了帷幕。

下面从宣传、报名、现场三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工作:

(一)做得好的地方

宣传方面:在主席团和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宣传部的同学们花费了不少精力,做好了大众宣传的工作。另外,我们部门相关人员也到11、10级各班进行宣传,确保了宣传工作的到位。但是,宣传时间都比较仓促,没有达到最好效果。

报名方面:11级新生力量涌现,各班都积极参与;10级亦是人才辈出,踊跃报名者不在少数。比赛报名总共72人,均以三人小组参赛。

现场方面:

从整体来看,赛区的现场气氛活跃,选手们都挥洒出个人风采和团队精神,思如泉涌,反应灵活,而且大家都比较沉着冷静、展示充分、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真正达到了比赛所要的效果。休息阶段主

持人与观众自由互动,激情有余而时间不足,可谓是意犹未尽。经过激烈的角逐之后,我们现场统分人员按照比赛成绩,最后选出了九组获奖队伍。

(二)不足之处

整体而言此次比赛是圆满结束,然而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和总结后,仍然发现了几个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1、准备时间仓促,工作不足。时间比较仓促,尤其体现在了宣传方面,没有及时准确地告知同学们关于本次比赛的主要相关事项。

2、亲友团数量不足。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赛场无法尽早确定;且确定之后没有及时通知各班班委,非参赛人员不知晓地点,造成亲友团数量过少。

3、场面混乱。尤其是在现场抢答环节(二、三环节),工作人员未及时制止混乱的场面,且主持人现场反应不够灵活。

4、现场作为安排不够合理。这方面主要是由于客观原因,使得现场的选手席有的离放映屏幕太远,从一方面来说,影响了选手答题。

(三)可取之处

另外,相比以前的数学知识竞赛,在本次比赛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可取之处:

1、比赛形式新颖。同学们反映良好,认为本次比赛创意性较高。不过这也是大家一起合作的结果。

2、参赛选手较多。总共报名24小组(72人),除却一组有急事不能参加之外,其余均到场。

3、人员安排及时。现场工作人员及时到场,现场工作准备较好,使得活动得以准确高效的进行。

4、锻炼了能力。本次比赛,两个部门的成员真正的融入到了这个活动之中,尤其是在两位部长的带领下,很好的锻炼了大家的能力,提高了我们自身的素质。对于整个学习部和生活部成员来说,更是第一次积累了举办此类型比赛的组织经验,有利于以后举办类似的活动。

以上是对于本次比赛的一番总结,还是那句话:希望可以通过本次自我总结工作,以后的工作能够扬长避短,为今后的工作和各项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一些参考。让以后的活动进行的更加圆满,争取做到最好。希望通过学习部每一个干部的不懈努力将这个集体建设得更加优秀,为数学学院做更多的贡献,给同学们带来更大的方便。

数学学院团总支、学生分会学习部

由数学竞赛引发的思考 篇7

一年一度的数学竞赛即将来临,每到这一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泛起一股既紧张而焦虑,又矛盾和无奈,甚至还夹杂着丝丝伤痛的异样情怀。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连我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真的不知何时才能把内心的这个结打开。

或许有人会问:是不是因为每年所辅导学生的竞赛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害怕、退缩的情绪呢?不,笔者从教十余年,只要有数学竞赛,成绩都还不错,每次总会有十余人获奖。那是不是怕辅导竞赛太耗费时间与精力,而报酬却很低呢?这也不是,只要学生有需要,学校有需要,笔者还是会很乐意地承担起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所应该承担的辅导责任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这种异样情绪呢?还得从两年之前的一个事例说起。

【案例回放】

记得两年之前,寒假刚刚结束,新学期开学之初,学校组织部分六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兴趣班报名。几天下来,报名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本以为,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成效也还算过得去,再加上数学这门课程家长普遍比较重视,报名参加的人数应该会很多。但事与愿违,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整个六年级200多名学生,却只有三位同学报名。与其他诸如阅读写作、趣味英语、书法美术等兴趣班的报名情况相比,真的是相形见拙,无地自容。细问这三位同学的报名原因:两位是父母要求参加而参加;只有一位是自己想参加数学兴趣班。由于报名人数实在太少,最终不得不取消数学思维兴趣班……。

【原因剖析】

这件事情虽已过去两年多了,笔者却一直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喜欢报名参加数学兴趣班呢?这其中有客观上的一些原因存在,更是由本人主观上的问题所致。

1.由于上一学期末,刚刚举行完全市的六年级数学竞赛。学生们误认为:参加数学兴趣班,就是为了比赛。既然现在赛已经比完了,那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能全怪学生,主要是笔者当初组建数学兴趣班的目标与宗旨出现了偏差,其中夹杂了太多的功利化思想。

2.为了比赛,我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谓数学兴趣班,其实是强化训练班。为了所谓的“尊严”与“荣誉”,我们不得不挤占了大量的学生休息时间或作业时间,如午休、作业整理等;在赛前冲刺阶段,甚至还挪用了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导致这些学生一方面在“恶补”数学,另一方面却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或许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家长和同学觉得上学期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与精力太多了,临近小学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应该在其它学科的学习方面做一些平衡。也有的学生由于害怕再次遭到老师的“魔鬼训练”,只好放弃报名。

3.为了比赛,我在当初组建数学兴趣班的时候,特地对报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了规定,要求是班上的数学尖子生才可以报名;同时对报名的学生做了进一步的精简与筛选。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兴趣班只有数学成绩好的同学才能参加,而一些想参加,成绩却不够格的同学只好望而却步。其实,参加的学生未必都有兴趣,而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却不能参加。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与所谓的“好心”,注定了数学兴趣班报名的失败。

4.数学兴趣班往往以课外知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数学竞赛也往往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主要评价指标。而解题能力要赛出高低,组织者大都在题目难度或数量上下功夫。在数学兴趣班的日常辅导中,我们也总是紧紧围绕比赛内容而展开。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因题目难而听不懂或听得懂却做不来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一些原本对数学学习比较自信或有一定兴趣的同学,产生了一定的畏难情绪和挫败感。

5.更重要原因的是:笔者在日常辅导过程中,在“急功近利,为赛而练”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忽视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练带讲,缺少互动,题海战术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大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兴趣班学习的兴趣。

【思考与建议】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班的学习兴趣呢?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

1.改变数学兴趣班的办班宗旨,根除“为赛而练”的狭隘思想。应立足长远,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外知识,提高数学涵养,进一步发现数学苗子,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努力使数学兴趣班在和谐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2.制定长远计划,加强学生梯队建设,谨防“为赛而练”的不良思想回潮。如可从三年级开始就组建数学兴趣班,不同年级体现不同的梯度,力求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相对系统地学习一些数学课外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兴趣班的学习内容应与日常的数学课程学习紧密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接受,又利于学生对原有课程学习的拓展与应用。如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计算之后,可以适时介绍有关“分数的拆分”等简算方法。在学习百分数之后,可以渗透有关“利润、浓度、折扣”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实施作业分层制度。兴趣班的同学数学基础往往相对较好,那么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他们就可以少做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腾出时间做一些更具挑战价值的发展题与开放题。

4.改革数学竞赛的形式与内容。提到数学竞赛,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奥数比赛。在当前各种禁奥令与对奥数比赛的批判声中,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众多学校都谈“奥”色变,视其为过街老鼠,严禁举办各类数学竞赛。其实,数学竞赛并非完全等同于奥数比赛。再说奥数比赛本身并无过错,它为发现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数学苗子乃至我国数学研究的新生力量,为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质疑的。问题的关键是许多数学竞赛(奥数)夹杂了太多的功利意识,如片扩大奥数比赛的作用、与升学挂钩、追求名牌效应与商业利益等。故原本清纯的数学竞赛(奥数)失却了本来面目。但我们不能采用“一味禁止”的方法来简单化处理,这无疑会大大制约数学特长生的培养,乃至数学学科的发展,我们需要对数学学科负责。因此,我们需要变革数学竞赛的形式与内容。在比赛形式上可以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内容上可以一改以往以奥数内容体系为主、解题能力和技巧展现为主的局面,增加一些立足课堂、面向生活、适度拓展、强调开放与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性问题;在结果的使用上,我们更应避免与升学、考核直接挂钩的错误思想。同时,笔者也非常赞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当前鱼龙混杂的各类竞赛,进行必要的规范与引导,严格控制参赛人数与次数,使之能够在健康良性的轨道上运行,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数学创新思维竞赛 篇8

请于2008年5月28日前将答案寄(450004)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数理化(初中)杂志社 潘彦坤 收,并在信封正面注明“2008年5-6月号创新竞赛”.请在答卷上注明学生及辅导教师姓名、通信地址、学校班级、联系电话、E-mail等.每期将评出优胜学生奖和辅导教师奖若干名,并颁发获奖证书.答案在2008年7-8月合刊刊出,获奖名单在2008年9月号刊出.

1. 将图1所示的图形分割2次,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虚线所示的部分并未分割)

2. 一个岛上的土著居民分为诚实人和骗子两部分,诚实人只讲真话,骗子只讲假话.后来岛上出现了外来居民,从外表无法看出来.外来居民有时讲真话,有时讲假话.小英在岛上见到A、B、C 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诚实人,一个是骗子,一个是外来居民. A说:“我是外来居民.”B说:“A说得没错.”C说:“我不是外来居民.”A、B、C各是什么人?

3. 在某学校的雕塑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黏土制作小动物雕塑.制作1个雕塑需1kg黏土,而每制作5个雕塑所得的下料黏土又刚好够制作1个雕塑.现要制作31个雕塑,需要多少千克黏土?(黏土可以重复使用)

【责任编辑:潘彦坤】

小学语文教学竞赛总结于芳 篇9

本次竞赛,课堂教学扎实有序,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向真实、扎实、朴实转变的良好趋势,展示了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成果、新风貌。参赛的老师均能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实际及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整体上看,活动质量较高,出现了不少设计精妙、扎实有效的教学亮点。

一、精彩纷呈的课堂特色。

我校小学部的语文老师除万琪之外,都已四十岁以上,但每位老师都积极认真地备课参赛,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精彩的课堂展现给同仁,这种敬业精神令人感动。老师们充分向我们展示他们是怎样把握教材,将课改的精神、理念化为课堂教学的行为的:有的课堂温情脉脉,却充满张力,如:张金萍、王桂红老师的《棉花姑娘》、魏惠萍老师的作文课《人物外貌描写》;有的课堂激情四溢,妙语连珠,如:常玉萍老师的《人物描写一组》、王文婷老师的《揠苗助长》;有的语言春风化雨,无形中给孩子以美的熏陶感染,如:王桂红老师的《棉花姑娘》;有的讲解丝丝入扣,引人深思,如:马玉明老师的《乡下人家》、万琪老师的《人物描写一组》;有的诠释风趣幽默,如:张全老师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总之,这11位老师的课堂各有特色,精彩纷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渗透全新的教学理念。

本次课堂教学竞赛较为突出的特点是老师们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不同学段的老师均能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渗透语文学习的方法,如识字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关键句品情悟理的方法等,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还是课堂实践的具体操作,每个教师都有意识地突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谈论、上讲台表演、即兴朗读表演等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气氛活跃,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

个孩子注意力都能被吸引到课程内容的学习当中。

三、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

本次课堂竞赛,参赛老师们均能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研读,理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通过练笔迁移运用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如王桂红和张金萍的课都设计了“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益虫和益鸟”;王文婷、王自萍、陈玉红、崔艳玲四位老师的课都设计了“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常玉萍、万琪、马玉明、张全、魏会平五位老师的课堂,既有写法渗透,又有练笔尝试。这说明我们的老师已经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作为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也就是从研读“写了什么”转向了研读“怎么写的”,这无疑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独具特色的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会牢牢吸引学生和听课者的注意力。这次听课,11位教师的导入都独具特色。例如王桂红、张金萍和万琪老师的猜谜导入法、王自萍老师的动画视频导入法、马玉明老师的歌曲导入、张全老师的名人名言导入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此外,崔艳林、陈玉红老师的温故知新导入法、常玉萍老师的单元主题导入法等,开门见山,直奔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去,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总之,不管哪种课堂导入方式,其目的都指向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都为课堂教学的成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当然,本次竞赛也暴露出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目标的设置,轻课标的研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语文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并分别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写话”“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就本次参加教学竞赛的11堂课来说,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尽管老师们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查阅、借鉴了相关资料,但教学目标的表述依然不够准确,教学重难点的确

定依然不够恰当,个别教学设计明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一至五年级的10节课都是阅读理解课型,而且基本上都是自读自悟、品词析句、交流讨论,事实上就“阅读”而言,课标中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段,对阅读的目标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另外,尽管所有教师都重视了字词教学,几乎每位老师都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或检查字词,并用所学词语造句,但就“识字与写字”这一教学任务来说,也没有体现出年段的特点与侧重点。

二、重课前的预设,轻课堂的生成。

首先,个别老师课前对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考虑不周全,内容安排过多,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把握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较差,导致内容不能按时完成,教学重点没来得及进行或学习效果没来及呈现就下课了。因此需要重新认识学生,重新分析学情,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

其次,部分老师的课堂看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老师问得环环相扣,学生答得头头是道,课堂教学堪称“完美”。试想,像这样的“老师问啥学生都会”的课堂,学生学到的究竟是什么?学生的能力有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思维有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重朗读的训练,轻方法的指导。

现在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重视朗读,这很好。但真正有效果的朗读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下,朗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我们的课堂是:“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吗?”学生没有读出情感,老师会说:“谁比他读得好?”如果没有读到位,就一直叫下去。其实,同任何一种能力一样,朗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是有方法要训练的。在学生没有读出感情时,教师要指导。方法有:范读、借助语境、感受内心、填提示语、资料强化、使用媒体、把握基调、做动作表情等。

四、重字形的分析,轻写法的指导。

在课堂竞赛的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老师在完成“识字与写字”这一教学任务时,都仅仅停留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字形、扩词造句上,既忽视了多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编口诀,猜谜语,形声字等),更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位老师在课

堂上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平时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的书写太差,原因何在?这必须引发每位老师的深思。试想,若每门学科、每堂课都能看到教师在有意纠正、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那么学生写字时坐姿一定是端正的,书写也一定是规范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提笔即练字”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并潜移默化为实际行动。

五、重经验的积累,轻知识的更新。

1.教师的课后反思不能准确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以课后的重构没有创新之处;专业知识问答环节,部分老师不能准确理解评委所提问题的实质,答非所问的现象频频出现。

2.教师不能很好钻研教材,对文本的细读与感悟不深入不透彻,对文本蕴涵的情感体会肤浅冷漠,不能准确提炼和设计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训练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既没有学生情感熏陶感染升华的心灵感动,也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3.部分老师课堂评价语言太苍白、单

一、缺乏实效性。有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于孩子们的回答只会给予“你真聪明!”“你真棒!”这样两句评价语。

4.课堂掌控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部分老师不能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来把握课堂节奏,适当调整学习内容,而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设计上的内容。还有的老师面对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没有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错失良机,成为课堂的遗憾。

5.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地渗透在自己的课堂上。个别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讲得细致入微,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唯恐学生听不懂。这样的课堂老师突出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的过于强势必然会造成学习主体的明显弱势,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课堂教学,永远都是有缺憾的艺术,也永远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本次竞赛活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建议如下:

1.要把对《课标》的研读作为校本教研教师业务学习长抓不懈的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综观课标学段目标,把握好学段教学重点,明确各学段的

阶段目标,才能把握好阶段训练重点,避免盲目教学。

2.教师备课要克服照搬照抄现成教案设计,过分依赖教师教学用书的弊端,要树立“细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的思想,通过细读体味文本情感,通过细读品味语言。阅读教学中精读感悟是最重要的环节,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运用积累都在这一环节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是贯穿其中,而抓哪些词句进行品析感悟,品析感悟出什么只有细读才能明确;“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等等,教师在细读文本中都要明确这些读的目标和定位,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3.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要致力于“学”,服务于“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让学”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享受读书快乐。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要培养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式阅读、“推想”式阅读、质疑式阅读、辩论式阅读、读写结合式等等。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和学生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张扬自己的各性,让学生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学习中,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

4.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和实质,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克服重人文轻工具的做法,既要关注对人文内涵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更要抓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等基础知识的夯实,在借鉴文本语言,掌握组织语言的方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文本表达方式写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

5.老师们在备课进行教学预设时,不但要深入研读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情,用学生的眼光去思考,用严谨的预设和扎实丰富的知识积淀对生成的“意外”巧妙做出应变。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有示范作用、导向作用,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要引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

6.老师们要加强学习,加强读书,和学生一起读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本身就是最鲜活的语文教材,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学语文用语文的示范。教师要积累背诵名篇佳句,首先熟读教材,特别是要背诵教材中的好篇章、好片段,和学生一起积累,既对学生言传身教,也加强自身对教材的熟悉掌握,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习作等的指导就有了源头活水。

2010全美数学建模竞赛总结 篇10

运气非常好的买到了2.17 正月初四回学校的火车票,不过一晚上的硬座真是不好受。

2.18早上从火车站出来直接乘公交回学校了,交通非常畅通,半个小时就到了,平时都要将近一个小时的。

到了寝室,补个觉,晚上小组3人开会讨论比赛4天的安排,事实上比赛时基本上也就是按着这个思路走。

2.19 上午9点,比赛正式开始。我们从官网下载到比赛题目。

首要的问题是读题、找相关资料、然后确定题目。

下午吃饭的时候还没有确定题目,回教室的路上是时候做出选择了,当时另外两个队友倾向于做C题,而我个人觉的A题比较适合,但是考虑到个人要服从团队,少数服从多数,于是我也决定做ICM的C题。最有意思的是,就在去年暑假全国赛的时候也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我好像也是说的同样的话来确定选题。现在觉得当初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一个利用数学建模解决跨学科问题的题目,主要研究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发性比较大,可以天马行空、肆无忌惮的发挥想象力去写,而且只要求提供一份10页的英文报告,这对于英语不是很好的我们来说确实减轻了很多翻译的工作,要是选择A、B题,去写一篇20多页的英语论文那不知道会有多累。

2.20 比赛第2天,主要看郑和建立模型了。他这次显得老到多了,迅速建立了两个模型,从两个侧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题目提出的问题给出了一个solution。这为我们赢得很多时间,使得整个比赛没有那么紧张,不像去年全国赛,最后一天晚上还在弄模型,搞得非常被动,导致最后一晚上疯狂的和时间赛跑赶论文。

2.21 比赛第3天,我用MATLAB求解模型,并画出各种图形,然后编了一个MATLAB小程序产生一个颜色渐变的图像。接着,使用Word2007生成目录,设置页眉页码,生成论文的模板,最后的论文只需往里面添加内容就可以了。中间用到了样式,分节,域等等,看来暑假在家学习MATLAB和Word排版是非常明智的。就在我把模板搞定的时候有个其他队的女生找到我问了好多关于Word排版的问题,我直接把模板给了她,并告诉她怎么用,这应该减轻了她们不少工作吧。然后,我和郑和分工写两个模型的中文描述,我分到了模型一,它描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4个物种的随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其中糅合了捕食者-食饵模型和竞争模型,巨烦,写的我好痛苦啊。搞定之后发现没啥事了,看郑和玩各种网页小游戏,几个不可能得0分的游戏我竟然都不可思议的得了0分,笑的不行,虽然比赛很累,但是和队友在一起挺开心。这3天我们每天早上8:30起床,晚上1,2点回寝室,不怕教学楼关门,因为从一层的窗户可以爬出去的,哈哈。

2.22 比赛第4天,主要是王涛将我们的两个模型还有郑和写的一些中文提纲翻译成英文的论文,他是大功臣啊。后来发现进度有点慢,于是我和郑和两个英语菜鸟也加入到了翻译之中,灵格斯都快用暴了,翻译及其痛苦,简直就是在磨练人的品质。用郑和的话说,比赛就像是一个鞭子,当你觉得痛苦的要放弃的时候,它给你一鞭子,然后你又老老实实的做下去。现在都有点佩服自己了,竟然能写出这么多英文。

当英语论文的初稿出来的时候发现竟然有14页,怎样才能缩成10页,这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我们通过设置页眉的小技巧去掉目录一页;用Word2007插入的公式替换MathType的公式,因为后者导致行间距不一致;然后删除论文中的废话,可是怎么都还多2页,后来发现问题出在模型1,王涛按照我的中文描述翻译的英文有4页。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我必须为此负责。当时我为了描述清楚模型,使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逻辑性比较强,这种描述方式占用篇幅较多,于是我主动请缨,实现用两页英文描述清楚模型1。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连续花了几个小时工作在电脑前面,我采用了美国人直线式的思维,顺利完成目标,将论文压缩成了10页,长舒了一口气。

最后一个晚上,我们例外,通宵修改论文和最最重要的摘要。王涛自始至终都在认真修改,第一遍通读全文,修改语法错误;第二遍,从思想上修改描述方式。他真是非常认真,非常有耐心,尤其是摘要,改了一遍又一遍。我只是静下心认认真真、字斟句酌的修改了一遍摘要,就丧失了继续修改的耐心,在教室睡了两觉,冷醒了之后玩了一个打坦克的游戏,很遗憾还没有通关,看来我这游戏天赋真的有问题,所以我在大学里面都不怎么玩游戏,也只有在这种极端情况下释放一下压力。而郑和更是很早就缴械了,说难得能通宵玩个游戏,很多翻译和修改工作都推掉了,估计他也是累坏了,可能觉得以自己的英语水平对论文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论文最后由王涛敲定,在我的电脑上,更改系统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将.docx文件转成pdf文件,用郑和的live邮箱发送邮件,待收到回复,就收拾东西回宿舍了。

时间到了2.23早上7点。我拿论文去打印。一路骑车找打印店,又冷又饿,结果总算在人大附中旁边的找到了,打印了3份,每份12页普通A4纸和两张彩打的A4纸,结果花了66元,原来打印普通A4纸1元1张,彩打的A4纸5元1张,当时只顾快点打印竟然忘了问价钱。这估计是我打印最奢侈的一次吧,我在想这个到时能不能找学院报销啊。然后和队友将两份论文交给指导老师,我自己留一份(和全国赛一样,当时也多打了一份自己收藏,郑和这次好像依旧带走了写满公式的草稿纸),签上大名之后由老师统一寄到美国去。期间看到有的队彩打的论文,问他们哪打的,他们说学校超市那边的打印店开门,我当时就崩溃了,唉,我真是头脑发热啊,不过看在66比较幸运的份上算了,况且我们的彩打的效果比他们好多了,毕竟人家店里的激光打印机7万多买的。

2.23 上午9点 比赛结束。

回宿舍洗了一个彻底的冷水澡,大概有半个多小时,那叫一个爽啊!回到温暖的被窝,一倒下就睡到了下午5:30,醒来时如获新生,所有的疲惫消失殆尽。醒来不到一分钟,就接到郑和的电话,真是太巧了,然后我跑去敲王涛宿舍的门,他竟然也是刚刚醒,大家的默契竟然就在不知不觉间培养起来了!3个一天没吃饭的人跑到学校外面的饭馆里面饱餐了一顿,惬意啊!

虽然之前大家对美赛没有特别的准备,甚至连一次模拟论文都没写过(想当初全国赛前写了两次模拟论文),但是这次大家配合的很不错。非常和谐的一个团队。大家不仅把自己的分工完成的很好,而且当任何一个遇到了问题时,大家一起帮忙解决。在这样的团队里,很开心。

美赛和全国赛真是不一样:美赛开放性大,注重英文写作能力和创新;而全国赛有一个标准在那限制你,要想获奖必须和标准对上。

能够同时经历这样两个重量级的比赛,真是不枉大学这两年了。不论结果如何,都是对人生的积累,况且,我还收获了一份最珍贵的友谊。

数学创新思维竞赛 篇11

2.甲、乙、丙、丁四个人的手表显示的时间分别为12:54、12:57、13:03、13:02。且他们的手表分别有2 min、3 min、4 min、5 min的误差(这一顺序与他们四个人的顺序并不对应)。你知道准确的时间吗?

3.新华中学有七、八、九三个年级,学校针对全校学生上周做家务的时间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七年级学生上周做家务的时间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1),八、九年级学生上周做家务的时间频数分布表(如表1)和八、九年级学生上周做家务的时间扇形统计图(如图2)。其中图1和图2均不完整,且图表中每组均只含最小值而不含最大值。已知七年级学生中上周做家务的时间在0.5~1 h范围内的人数占七年级学生总人数的18%,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6.4%,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a,b,c的值。

(2)请补全图1和图2。

(3)该校学生中上周做家务的时间不少于1 h的有多少人?

上一篇:设备设施卫生管理制度下一篇:县侨联抗震救灾及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