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30讲 生活中的数学(二)——地板砖上的数学(精选3篇)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30讲 生活中的数学(二)——地板砖上的数学 篇1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
第三十讲 生活中的数学(二)——地板砖上的数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装修房子,其中铺地板砖就是一项重要的美化工作.当你看到地板砖展铺成美丽的图案时,你是否想到展铺这美丽图案的数学原理呢?如果你注意到的话,可能会对下面的简单分析发生兴趣.
地板砖展铺的图形,一般都是用几种全等的平面图形展铺开来的,有时用由直线构成的多边形组成的图案,有时用由曲线组成的图案,千变万化.但是作为基础还是用平面多边形展铺平面.有时虽然有曲线,却常常是由多边形和圆作适当变化而得到的.例如,一个由正方形展铺的平面图案(图1-77(a)),如果对正方形用圆弧做一些变化(图1-77(b)),那么把以上两个图形结合起来设计,就可由比较单调的正方形图案,变化曲线形成花纹图案了(图1-77(c)).
由于多边形是构成地板砖展铺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下面我们对利用多边形展铺平面图形做些简要分析.
例1 怎样以三角形为基础展铺平面图案.
分析与解 三角形是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图形,如果用三角形为基本图形来展铺平面图案,那么就要考虑三角形的特点.由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所以要把三角形的三个角集中到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平角.如果要在平面上一个点的周围集中三角形的角,那么必须使这些角的和为两个平角.因此,若把图1-78中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并进行轴对称变换或中心对称变换,就可以得到集中于一点的六个角,它们的和为360°,刚好覆盖上这一点周围的平面.变换的方法见图1-79.
在中心对称的情况下,三角形不翻折,在轴对称的情况下,三角形要翻折.如果把三角形正、反两面涂上颜色,那么通过对称变换,正、反两面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了.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用三角形为基本图形展铺平面图案,共有以下四种情况,如图1-80.
例2 怎样以四边形为基础展铺平面图案?
分析与解 由于四边形内角和为360°,所以,任何四边形都可以作为基本图形来展铺平面图案.图1-81中的(a),(b),(C),(d)分别是以矩形、菱形、梯形、一般四边形为基本图形的平面展铺图案.
例3 怎样以正多边形为基本图形展铺平面图案?
分析与解 用正多边形为基本图形展铺平面图案,集中于一点的周围的正多边形的各个角的和应是360°.例如,正五边形一个内角为
正十边形一个内角为
如果把两个正五边形的内角与一个正十边形的内角加起来,则其和为2×108°+144°=360°.但是它们并不能用来展铺平面.
如果用同种的正n边形来展铺平面图案,在一个顶点周围集中了m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所以以下等式成立
因为m,n都是正整数,并且m>2,n>2.所以m-2,n-2也都必定是正整数.所以当n-2=1,m-2=4时,则n=3,m=6;当n-2=2,m-2=2时,则n=4,m=4;当n-2=4,m-2=1时,则n=6,m=3.这就证明了只用一种正多边形展铺平面图案,只存在三种情况:
(1)由6个正三角形拼展,我们用符号(3,3,3,3,3,3)来表示(见图1-82).
(2)由4个正方形拼展,我们用符号(4,4,4,4)来表示
(见图1-83).
(3)由3个正六边形来拼展,我们用符号(6,6,6)来表示
(见图1-84).
如果用两种正多边形来拼展平面图案,那么就有以下五种情况:(3,3,3,4,4),(3,3,3,3,6),(3,3,6,6),(3,12,12)以及(4,8,8).这五种情况中,(3,3,3,4,4)又可有两种不同的拼展方法,参看下面六种拼展图形(图1-85).
用三种正多边形展拼平面图形就比较难设计了.下面举出两例供同学们思考(图1-86).
有兴趣的同学请自己构想出一两个例子.
练习二十三
1.试用三角形和梯形这两种多边形拼展平面图案.
2.试用形如图1-87的图形拼展平面图案.
3.试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两腰为
1、夹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拼展平面图案.
4.试用圆弧和多边形(多边形可以用圆弧割补)设计一种平面图案.
5.试用一个正方形,仿照图1-76(a),(b),(c)的变化方式,设计一种平面图案.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30讲 生活中的数学(二)——地板砖上的数学 篇2
第十二讲平行线问题
平行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图形.练习本每一页中的横线、直尺的上下两边、人行横道上的“斑马线”以及黑板框的对边、桌面的对边、教室墙壁的对边等等均是互相平行的线段.
正因为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关它的基本知识及性质成为中学几何的基本知识.
正因为平行线在几何理论中的基础性,平行线成为古往今来很多数学家非常重视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关于平行公理的三种假设,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及欧几里得几何),它们在使人们认识宇宙空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行中学中所学的几何是属于欧几里得几何,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公理基础之上的:“在平面中,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两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这些知识的应用.
例1 如图 1-18,直线a∥b,直线 AB交 a与 b于 A,B,CA平分∠1,CB平分∠ 2,求证:∠C=90°
.
分析 由于a∥b,∠1,∠2是两个同侧内角,因此∠1+∠2=
过C点作直线 l,使 l∥a(或 b)即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实现等角转移.
证 过C点作直线l,使l∥a(图1-19).因为a∥b,所以b∥l,所以
∠1+∠2=180°(同侧内角互补).
因为AC平分∠1,BC平分∠2,所以
又∠3=∠CAE,∠4=∠CBF(内错角相等),所以
∠3+∠4=∠CAE+∠CBF
说明 做完此题不妨想一想这个问题的“反问题”是否成立,即“两条直线a,b被直线AB所截(如图1-20所示),CA,CB分别是∠BAE与∠ABF的平分线,若∠C=90°,问直线a与直线b是否一定平行?”
由于这个问题与上述问题非常相似(将条件与结论交换位置),因此,不妨模仿原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试解.
例2 如图1-21所示,AA1∥BA2求∠A1-∠B1+∠A2.
分析 本题对∠A1,∠A2,∠B1的大小并没有给出特定的数值,因此,答案显然与所给的三个角的大小无关.也就是说,不管∠A1,∠A2,∠B1的大小如何,答案应是确定的.我们从图形直观,有理由猜想答案大概是零,即
∠A1+∠A2=∠B1. ①
猜想,常常受到直观的启发,但猜想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①式给我们一种启发,能不能将∠B1一分为二使其每一部分分别等于∠A1与∠A2.这就引发我们过B1点引AA1(从而也是BA2)的平行线,它将∠B1一分为二.
证 过B1引B1E∥AA1,它将∠A1B1A2分成两个角:∠1,∠2(如图1-22所示).
因为AA1∥BA2,所以B1E∥BA2.从而
∠1=∠A1,∠2=∠A2(内错角相等),所以
∠B1=∠1+∠2=∠A1+∠A2,即 ∠A1-∠B1+∠A2=0.
说明(1)从证题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的实质在于AA1∥BA2,它与连接A1,A2两点之间的折线段的数目无关,如图1-23所示.连接A1,A2之间的折线段增加到4条:A1B1,B1A2,A2B2,B2A3,仍然有
∠A1+∠A2+∠A3=∠B1+∠B2.
(即那些向右凸出的角的和=向左凸的角的和)即
∠A1-∠B1+∠A2-∠B2+∠A3=0.
进一步可以推广为
∠A1-∠B1+∠A2-∠B2+„-∠Bn-1+∠An=0.
这时,连结A1,An之间的折线段共有n段A1B1,B1A2,„,Bn-1An(当然,仍要保持 AA1∥BAn).
推广是一种发展自己思考能力的方法,有些简单的问题,如果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在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问题推广到复杂的情况.
(2)这个问题也可以将条件与结论对换一下,变成一个新问题.
问题1 如图1-24所示.∠A1+∠A2=∠B1,问AA1与BA2是否平行?
问题2 如图1-25所示.若
∠A1+∠A2+„+∠An=∠B1+∠B2+„+∠Bn-1,问AA1与BAn是否平行?
这两个问题请同学加以思考.
例3 如图1-26所示.AE∥BD,∠1=3∠2,∠2=25°,求∠C.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将角“转移”到新的位置,如∠1=∠DFC或∠AFB.若能将∠1,∠2,∠C“集中”到一个顶点处,这是最理想不过的了,过F点作BC的平行线恰能实现这个目标.
解 过F到 FG∥CB,交 AB于G,则
∠C=∠AFG(同位角相等),∠2=∠BFG(内错角相等).
因为 AE∥BD,所以
∠1=∠BFA(内错角相等),所以
∠C=∠AFG=∠BFA-∠BFG =∠1-∠2=3∠2-∠2 =2∠2=50°.
说明(1)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角集中到适当位置,是添加辅助线(平行线)的常用技巧.
(2)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后,可有以下较为简便的解法:∠1=∠DFC=∠C+∠2,即
∠C=∠1-∠2=2∠2=50°.
例4 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分析平角为180°.若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三角形三个内角集中到同一顶点,并得到一个平角,问题即可解决,下面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
证 如图1-27所示,在△ABC中,过A引l∥BC,则
∠B=∠1,∠C=∠2(内错角相等).
显然 ∠1+∠BAC+∠2=平角,所以 ∠A+∠B+∠C=180°.
说明 事实上,我们可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添加与三角形三条边平行的直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移”到任意一点得到平角的结论.如将平角的顶点设在某一边内,或干脆不在三角形的边上的其他任何一点处,不过,解法将较为麻烦.同学们不妨试一试这种较为麻烦的证法.
例5 求证: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
分析 应用例3类似的方法,添加适当的平行线,将这四个角“聚合”在一起使它们之和恰为一个周角.在添加平行线中,尽可能利用原来的内角及边,应能减少推理过程.
证 如图1-28所示,四边形ABCD中,过顶点B引BE∥AD,BF∥CD,并延长 AB,CB到 H,G.则有∠A=∠2(同位角相等),∠D=∠1(内错角相等),∠1=∠3(同位角相等).
∠C=∠4(同位角相等),又 ∠ABC(即∠B)=∠GBH(对顶角相等).
由于∠2+∠3+∠4+∠GBH=360°,所以
∠A+∠B+∠C+∠D=360°.
说明(1)同例3,周角的顶点可以取在平面内的任意位置,证明的本质不变.
(2)总结例
3、例4,并将结论的叙述形式变化,可将结论加以推广:
三角形内角和=180°=(3-2)×180°,四边形内角和=360°=2×180°=(4-2)×180°.
人们不禁会猜想:
五边形内角和=(5-2)×180°=540°,„„„„„„„„„„ n边形内角和=(n-2)×180°.
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它们的证明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之后,证明将非常简单.
(3)在解题过程中,将一些表面并不相同的问题,从形式上加以适当变形,找到它们本质上的共同之处,将问题加以推广或一般化,这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6 如图1-29所示.直线l的同侧有三点A,B,C,且AB∥l,BC∥l.求证: 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理解为∠ABC为平角,即只要证明射线BA与BC所夹的角为180°即可,考虑到以直线l上任意一点为顶点,该点分直线所成的两条射线为边所成的角均为平角,结合所给平行条件,过B作与l相交的直线,就可将l上的平角转换到顶点B处.
证 过B作直线 BD,交l于D.因为AB∥l,CB∥l,所以
∠1=∠ABD,∠2=∠CBD(内错角相等).
又∠1+∠2=180°,所以
∠ABD+∠CBD=180°,即∠ABC=180°=平角.
A,B,C三点共线.
思考 若将问题加以推广:在l的同侧有n个点A1,A2,„,An-1,An,且有AiAi+1∥l(i=1,2,„,n-1).是否还有同样的结论?
例7 如图1-30所示.∠1=∠2,∠D=90°,EF⊥CD.
求证:∠3=∠B.
分析 如果∠3=∠B,则应需EF∥BC.又知∠1=∠2,则有BC∥AD.从而,应有EF∥AD.这一点从条件EF⊥CD及∠D=90°不难获得.
证 因为∠1=∠2,所以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为∠D=90°及EF⊥CD,所以
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 BC∥EF(平行公理),所以
∠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练习十二
1.如图1-31所示.已知AB∥CD,∠B=100°,EF平分∠BEC,EG⊥EF.求∠BEG和∠DEG.
2.如图1-32所示.CD是∠ACB的平分线,∠ACB=40°,∠B=70°,DE∥BC.求∠EDC和∠BDC的度数.
3.如图1-33所示.AB∥CD,∠BAE=30°,∠DCE=60°,EF,EG三等分∠AEC.问:EF与EG中有没有与AB平行的直线,为什么?
4.证明:五边形内角和等于540°.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30讲 生活中的数学(二)——地板砖上的数学 篇3
第十讲 整式的乘法与除法
中学代数中的整式是从数的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保留着许多数的特征,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也很类似.例如,整式的四则运算就可以在许多方面与数的四则运算相类比;也像数的运算在算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样,整式的运算也是代数中最基础的部分,它在化简、求值、恒等变形、解方程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整式的运算,同学们还可以在准确地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和法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为此,本讲着重介绍整式运算中的乘法和除法.
整式是多项式和单项式的总称.整式的乘除主要是多项式的乘除.下面先复习一下整式计算的常用公式,然后进行例题分析.
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1)aM· an=aM+n;(2)(ab)n=anbn;
(3)(aM)n=aMn;(4)aM÷an=aM-n(a≠0,m>n);
常用的乘法公式:
(1)(a+b)(a+b)=a2-b2;
(2)(a±b)2=a2±2ab+b2;
(4)(d±b)3=a3±3a2b+3ab2±b3;
(5)(a+b+c)2=a2+b2+c2+2ab+2bc+2ca.
例1 求[x3-(x-1)2](x-1)展开后,x2项的系数 .
解 [x3-(x-1)2](x-1)=x3(x-1)-(x-1)3.因为x2项只在-(x-1)3中出现,所以只要看-(x-1)3=(1-x)3中x2项的系数即可.根据乘法公式有
(1-x)3=1-3x+3x2-x3,所以x2项的系数为3.
说明 应用乘法公式的关键,是要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对公式中的项数、次数、符号、系数,不要混淆,要达到正确、熟练、灵活运用的程度,这样会给解题带来极大便利.
(x-2)(x2-2x+4)-x(x+3)(x-3)+(2x-1)2.
解 原式=(x3-2x2+4x-2x2+4x-8)-x(x2-9)+(4x2-4x+1)
=(x3-4x2+8x-8)-(x3-9x)+(4x2-4x+1)
=13x-7=9-7=2.
说明 注意本例中(x-2)(x2-2x+4)≠x3-8.
例3 化简(1+x)[1-x+x2-x3+…+(-x)n-1],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解 原式=1-x+x2-x3+…+(-x)n-
1+x-x2+x3+…-(-x)n-1+(-x)n
=1+(-x)n.
说明 本例可推广为一个一般的形式:
(a-b)(an-1+an-2b+…+abn-2+bn-1)=an-bn.
例4 计算
(1)(a-b+c-d)(c-a-d-b);
(2)(x+2y)(x-2y)(x4-8x2y2+16y4).
分析与解(1)这两个多项式对应项或者相同或者互为相反数,所以可考虑应用平方差公式,分别把相同项结合,相反项结合.
原式=[(c-b-d)+a][(c-b-d)-a]=(c-b-d)2-a2
=c2+b2+d2+2bd-2bc-2cd-a2.
(2)(x+2y)(x-2y)的结果是x2-4y2,这个结果与多项式x4-8x2y2+16y4相乘时,不能直接应用公式,但
x4-8x2y2+16y4=(x2-4y2)2
与前两个因式相乘的结果x2-4y2相乘时就可以利用立方差公式了.
原式=(x2-4y2)(x2-4y2)2=(x2-4y2)3
=(x2)3-3(x2)2(4y2)+3x2·(4y2)2-(4y2)=x6-12x4y2+48x2y4-64y6.
例5 设x,y,z为实数,且
(y-z)2+(x-y)2+(z-x)2
=(y+z-2x)2+(x+z-2y)2+(x+y-2z)2,解 先将已知条件化简:
左边=2x2+2y2+2z2-2xy-2yz-2xz,右边=6x2+6y2+6z2-6xy-6yz-6xz.
所以已知条件变形为
2x2+2y2+2z2-2xy-2yz-2xz=0,即
(x-y)2+(x-z)2+(y-z)2=0.
因为x,y,z均为实数,所以x=y=z.所以
说明 本例中多次使用完全平方公式,但使用技巧上有所区别,请仔细琢磨,灵活运用公式,会给解题带来益处.
我们把形如
anxn+an-1xn-1+…+a1x+a0
(n为非负整数)的代数式称为关于x的一元多项式,常用f(x),g(x),…表示一元多项式.
多项式的除法比较复杂,为简单起见,我们只研究一元多项式的除法.像整数除法一样,一元多项式的除法,也有整除、商式、余式的概念.一般地,一个一元多项式f(x)除以另一个一元多项式g(x)时,总存在一个商式q(x)与一个余式r(x),使得f(x)=g(x)q(x)+r(x)成立,其中r(x)的次数小于g(x)的次数.特别地,当r(x)=0时,称f(x)能被g(x)整除.
例6 设g(x)=3x2-2x+1,f(x)=x3-3x2-x-1,求用g(x)去除f(x)所得的商q(x)及余式r(x).
解法1 用普通的竖式除法
解法2 用待定系数法.
由于f(x)为3次多项式,首项系数为1,而g(x)为2次,首
r(x)= bx+ c.
根据f(x)=q(x)g(x)+r(x),得
x3-3x2-x-1
比较两端系数,得
例7 试确定a和b,使x4+ax2-bx+2能被x2+3x+2整除.
解 由于x2+3x+2=(x+1)(x+2),因此,若设
f(x)=x4+ax2-bx+2,假如f(x)能被x2+3x+2整除,则x+1和x+2必是f(x)的因式,因此,当x=-1时,f(-1)=0,即
1+a+b+2=0,①
当x=-2时,f(-2)=0,即
16+4a+2b+2=0,②
由①,②联立,则有
练习十
1.计算:
(1)(a-2b+c)(a+2b-c)-(a+2b+c)2;
(2)(x+y)4(x-y)4;
(3)(a+b+c)(a2+b2+c2-ab-ac-bc).
2.化简:
(1)(2x-y+z-2c+m)(m+y-2x-2c-z);
(2)(a+3b)(a2-3ab+9b2)-(a-3b)(a2+3ab+9b2);
(3)(x+y)2(y+z-x)(z+x-y)+(x-y)2(x+y+z)×(x+y-z).
3.已知z2=x2+y2,化简
(x+y+z)(x-y+z)(-x+y+z)(x+y-z).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30讲 生活中的数学(二)——地板砖上的数学】推荐阅读: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八年级)教学案全集第18讲 归纳与发现01-17
初中八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08-28
内蒙古乌海市第八中学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06-28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09-27
【2013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正切说课稿10-27
全国考研数学二真题11-17
中环杯初中八年级数学模拟试题12-13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07-05
初中数学中的创新教学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