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共10篇)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篇1
高盛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各位管理评审与会代表:
大家好!高盛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分别于2018年12月15日和2018年9月15日到期,届时,我们完成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转版培训及文件修定工作,并将钢丝车间热处理工段、钢丝绳制造管理部、钢丝绳市场销售部纳入到体系范围内,现定于2018年7月16日至19日由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对我公司开展为期3.5天的双体系复评,现就自上一次安环体系审核周期运行以来的运行情况进行报告,具体如下:
一、公司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与贯彻实施情况
公司2017和2018年安全目标皆为9项,目标的制定结合了与冶金集团签定的“2017和2018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较2016年公司安全目标,修定了一项,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率100%”更改为“在岗职工安全培训、考核率100%”,强调了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公司2017和2018年环境目标共5项,因新增加的热处理工段存在废气排放的情况,新增环境目标“废气达标排放率100%”,对热处理炉、锅炉的废气排放情况加强日常管理及定期监测。结合部分车间生产运行情况,暂时删除环境目标“电能消耗控制率100%”
结合以上内容,公司制定了以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明确了相关责任、方法措施及完成期限等项目;在公司的指导下,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已展开并分解到与管理体系有关的各职能部门和层次,每季度进行统计考核,公司于2017年全年及2018年上半年的目标、指标已基本达标完成。
二、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及其控制措施实施情况
公司于2017年三季度组织开展了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的更新工作,确定了2017年公司级不可接受风险2个,重要环境因素9个,其中,捻股作业活动中“上轴时放线轴未锁定,运转中甩脱出来”保持不变,删除2016年公司级不可接受风险2项,一是拉丝作业活动中“拉丝机安全罩连锁装置失效”,二是合绳作业活动中“合绳机安全罩联锁装置失效”;新增热处理作业活动中“热处理炉天然气管道泄露”。重要环境因素结合公司实际运行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变动如下:删除已不在危险废物名录里的“废硒鼓、墨盒、色带的排放”及“含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1 新增“废铅土的排放”、“废磷化渣的排放”等内容,针对以上公司级不可接受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案。
2018年二季度公司组织开展了双辨识工作,尤其强调了危险源辨识应注重相关方作业活动,环境因素识别的评价方法由“是非法和对比法”更改为“多因子评分法”,由定性评价转变为半定量评价,但评价结果仍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2018年公司级不可接受风险及重要环境因素内容与2017年保持一致,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案。
经过双辨识、评价与控制措施的管理工作,我公司的危险、环境因素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今后的工作仍需加强:一是保持对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运行情况的持续关注和敏感度,及时更新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二是监督控制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切实改善安全、环境作业现场。
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和遵守情况
公司以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相关的官方网站、上级单位的发文、微信公众号等做为建立和保持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更新的主要渠道,在公司2016年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的基础上,2017年新增职业健康安全法规9项,更新4项;新增环境法规2项;2018年新增职业健康安全法规6项,更新9项,废除2项;新增环境法规5项,更新8项。现有适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176项,环境法规54项。各部门、车间据此也形成了适用于本部门、车间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并对照清单中的识别条款进行了宣贯并传达到相关岗位及人员。
同时,2018年公司组织6名骨干内审员成立了合规性评价小组,识别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共17项,总结出63条评价结论,符合率为95.2%,与2017年持平。通过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逐项辨识确认及合规性评价,我公司管理体系所依据和运用的法律法规总体上是适用、有效的,并得到了贯彻执行。
四、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情况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公司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车间开展了体系运行相关要素的培训工作,进行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2017年163人次,2018年上半年149人次;开展重点岗位消防及应急救援知识培训2017年共26人次,2018年21人次;2017年完成ISO14001:2015内审员转版培训共计20人,公司现有具备符合资质内审员共17名,确保了体系内部审核、策划及执行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公司组织各部门、车间认真学习了新修订下发的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29个作业文件(同期修订4个)、82个记录(同期增加2个,修定2个),经评审文件运行有效且符 合体系运行要求。
同时,公司注重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内、外部信息的沟通、协商与交流,截止今日接收并回复上级单位、客户关于安环方面的信息2017年共10条;2018年共6条,期间没有收到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投诉与抱怨,体系呈良性运行状态;组织开展公司级安环会议2017年共5次;2018年共3次,安环事务代表及时反馈员工意愿、协助公司解决关于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方面的问题,做到了沟通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公司现有危险化学品共26种,其中易制毒化学品4种,易制爆化学品5种,分别做到了分类存放、专人负责及合理处置;公司于2017年共移交危险废物,废盐酸975.42吨、皂液渣0.1吨、铅土0.25吨、磷化渣1吨,废油渣0.131吨。2018年上半年共移交危险废物,废盐酸866.44吨。
公司督促开展各级应急救援演练,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关于危化品泄漏、配电柜防雷击火灾、液化石油气罐火灾及防汛等专项应急演练,明确应急物资及救援流程并对应急预案进行适宜性评审,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人身、健康损害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五、监视测量、审核及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
公司现运行已注册特种设备共62台(套),特种作业持证上岗人员共109人次;2017年至今,职业病危害因素(含噪声、高温、粉尘等)检测合格,厂界环境(噪声)及废气监测达标,符合排放标准;未发生重伤及以上工伤事故,未发生火灾及环境污染事故,实现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目标与持续改进。
2018年6月21日至22日,公司组织共14个部门、车间开展了内部审核工作,共发现一般不符合项1个,由相应部门对不符合项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纠正措施及整改完成期限,经内审组成员验证,不符合项现已完成封闭。
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能够满足安全生产及环境工作管理的需要,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体系要求,持续改进,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
报告完毕 谢谢大家!
高盛公司
2018年7月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篇2
一、总体情况
㈠后续服务工作和政策扶持情况
为了提高沼气使用率, 解决全省后续服务功能缺失、没有服务平台的问题, 国家于2007年启动了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项目, 甘肃省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快速发展, 紧抓发展项目有利时机, 把开展农村能源后续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以建设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网络, 按照农业部“六个一”的建设要求, 使甘肃省服务网点实现了有一处服务场所、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台秸秆粉碎机、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的建设标准。截至2013年9月底, 全省已建成村级沼气服务网点4800多个, 成立县、乡、村级农村沼气协会3000多个, 组建区域化农村沼气服务中心 (站) 近百个、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站43个, 培训持有农业部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工近万名, 搭建起了以服务沼气用户为核心的农村能源后续服务平台, 基本实现了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网络在全省适宜地区的全覆盖, 为开展沼气后续服务工作提供了物质和人员支撑。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 促进沼气后续服务工作和沼气建设协调发展, 省上制定了扶持政策, 出台了《甘肃省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办法》和《甘肃省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站项目 (省级预算) 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省、市、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县完善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和开展后续服务工作;各地要按照已建每口沼气池市级财政5元、县级财政10元的额度,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后续服务人员报酬, 维修维护、技术培训和综合利用补贴等”, 以推动全省农村能源后续服务工作有效开展。部分地区根据《甘肃省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办法》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 具体是:定西市政府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明确要求“各县 (区) 要把管护人员报酬按照每户每年12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 各乡镇也要设立乡 (镇) 能源管理工作站, 配备两三名能源专干, 专职从事农村沼气建设、管理和服务, 达到县有办、乡有站、村有管护员的后续服务管理机构要求”;天水市政府于2012年出台《天水市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办法》, 明确提出“县区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 解决工作经费, 落实专职管护员的工作报酬, 要按照每户每年10元的标准拨付后续服务管理工作经费, 并列入财政预算, 今后随着沼气建设数量的增加逐步追加财政补贴”;白银市2012年在财政非常紧张情况下, 每年每口沼气池列支5元~10元作为维管人员后续服务补助资金。
总体来看, 随着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项目建设的不断进行和部分地区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 对保证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稳定后续服务队伍、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作用。
㈡运行管理情况
调研中笔者了解到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在网点管理中, 按照《甘肃省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尝试, 由于服务类项目建设属于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运行模式, 项目县基本采取了多元发展的管理方式, 不同网点管理方式各不相同, 可以归纳为三种管理方式。
1. 个人承包。
由个人与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签订承包合同, 承担沼气户进出料、维修维护、技术培训和综合利用等工作并收取相应服务费用, 运行中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目前全省约57%网点管理属于这种方式。
2. 协会领办。
由当地农村沼气服务协会负责 (沼气合作社) , 为协会会员提供沼气户进出料、维修维护、技术培训和综合利用等服务, 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加入协会, 并交纳每年10元~12元会费, 这种管理方式占全部网点数量的28%。
3. 村委会代管。
由村委会选派干部作为管护员, 无偿为村民提供沼气户进出料、维修维护、技术培训和综合利用等服务, 这种管理的网点约占总数的15%。
从运行效果看, 网点三种管理方式运行情况均不理想, 尤其是村委会代管问题较多, 网点设备基本被书记或村长占有, 致使网点基本没有运行, 而个人承包与协会领办网点设备虽处于公共管理状态, 但是由于管护员收入微薄、工资无法落实, 停用网点为数众多。据统计, 全省实际运行的服务网点不足20%, 即使是运行网点各自工作进展也不平衡, 服务效果有高有低, 整体运行效率较差。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㈠网点设置不合理
国家对服务网点建设, 要求平原区每300户~500户建设一处网点, 山区每150户~200户建一处网点, 而甘肃省地形复杂、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差别较大, 因此有的项目县在建设中, 没有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以至于许多网点服务半径大, 人口稠密地区网点建设数量偏多, 造成了服务成本过高, 此外建设网点统一按照“六个一”配置设备浪费较大, 比如:陇南市、舟曲县等地区山高路陡, 网点配备抽吸车基本无法使用, 河西等地区地广人稀, 网点配备抽吸车吨位太小, 造成了极大的投资浪费。
㈡后续维管人员收入无稳定来源, 缺乏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服务人员
一是许多基层维管员反映, 后续服务工作量大面宽, 工作又脏又累, 除了配件更换、进出料这两项服务能够收到部分报酬外, 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由于难以维持生计, 改行打工者众多;二是责任心强且踏实肯干的人员严重不足, 从业人员对后续服务工作认识不高, 导致参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目前从事后续服务工作具有责任心强且踏实肯干的人员严重不足, 制约了后续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㈢设施维护、人员培训和考核管理跟不上
首先是设施维护跟不上, 多年前建设的网点设施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运行故障, 由于缺乏维修经费只能“带病”运转, 部分网点因设备故障已经停止运行;其次没有对维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使得服务人员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影响了服务质量;第三是对维管人员无法进行考核, 由于没有落实维管人员待遇, 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缺乏对维管人员服务情况进行考核的有效手段, 导致制定的管理制度完全无法落实, 考核制度成为摆设。
㈣农户“花钱买服务”观念不强
沼气服务网点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是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但是牵扯到收费就无人问津, 主要是农民的观念比较传统, 很多事情宁愿自己解决, 也不愿花钱解决, 因此农民“花钱买服务”的意识十分淡薄;此外甘肃省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消费能力也十分有限, 许多农民觉得交纳服务费负担太重, 这也成为制约服务收费的重要因素。
㈤缺少扶持政策
全省多数地方政府没有出台后续服务扶持政策, 部分地区制定的扶持政策也并未完全落实, 个别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的项目县 (区) , 由于财政资金紧张政府也要叫停, 这些问题使得网点正常运行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困难。
三、提高网点运行成效的对策建议
㈠转变管理方式
转变管理方式根本就是要加强服务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要针对后续服务中的存在问题从网点设置、人员待遇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 合理设置网点布局, 按照当地农村交通条件、农民生活习惯、农户需求等实际情况对网点建设地点进行提前谋划, 充分考虑区位特点, 该集中的集中、该整合的整合, 实行区域管理, 山区等人员分散无法集中地区, 也要合理安排统筹规划, 在网点设备配置上, 要根据需要进行采购, 提高项目资金利用效率。近期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出了要求。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在政府花钱买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服务网点部分运行费用和人员工资, 总结出了一条政府补贴为主、农户自筹为辅的购买公共服务做法, 使沼气用户享受进出料、维修维护等“全托式”服务, 保证了沼气正常使用和发挥效益。甘肃省部分市 (州) 农村能源管理部门也开展了政府购买后续服务相关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已经证明了在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中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是行之有效的。甘肃省完全可以依托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服务公司 (中心) 、农村沼气协会 (专业合作社) 、沼气集中供气站、沼气生产工 (沼气物管员) 等社会力量, 为广大沼气用户进行后续服务相关工作。
㈡创新服务保障机制
有效的后续服务管理机制是农村沼气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 如何建立便捷实用、高效运转、有效监督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成为关键环节, 为此我们在建立服务保障机制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公开政府购买后续服务内容。
要将农村沼气用户进出料 (不包括原料成本、运输成本) 、配件更换 (不包括配件成本) 、维修维护等作为购买内容, 对于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内容, 由服务对象自筹解决。
2. 设立购买主体的必要条件。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工作属于特殊服务行业, 购买主体需设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硬件要求, 必须要求企业或个人拥有开展服务的场地、设备和维修工具等;二是专业技术要求, 必须要求服务人员持有农业部颁发的农村沼气生产工或沼气物管员证书;三是资质要求, 必须要求购买服务的主体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 企业或组织要有良好的社会和商业信誉, 具有依法纳税和社会保险的良好记录, 并符合登记管理部门依法认定的其他条件。
3. 进行市场化运作并实行合同制管理。
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确保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能够平等参与竞争, 由公开招标确定购买主体, 管理中实行合同制管理, 要求政府与购买主体签订购买合同, 明确所购买的范围、标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 并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资金。
4. 建立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和第三方组成的综合评审组, 通过日常抽查、半年督查、年终检查等方式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 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并作为以后年度编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后续服务预算和选择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5. 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
政府部门要根据综合评审组考核评价结果和入户回访过程中掌握的服务情况, 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投诉率高、服务不力或是不承担服务义务、不履行岗位职责的坚决辞退或替换。
只有通过建立以上服务保障机制才能确保政府购买农村沼气后续服务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㈢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篇3
【关键词】 海事;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现场检查;船舶管理
为提升我国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改善海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原交通部于2001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简称《NSM规则》),并于2003年1月起对不同种类的船舶分时段、分批次实施。至2007年7月1日,我国沿海所有500总吨以上跨省航行的船舶均按照《NSM规则》的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NSM规则》的全面实施,改变航运公司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水平,在促进船舶安全和防污染,减少事故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从近几年体系审核和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部分航运公司在规则实施中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体系未得到有效落实,“两张皮”(即将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文件和记录用于应付检查,实际操作并不参照文件执行)现象日益突出。船舶在船舶安全检查中被滞留或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场检查作为海事主管机关的一种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其目的是促进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海事主管机关应通过对航运公司体系运行情况的现场检查,督促公司和船舶发现并解决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能力的持续提高,更好地执行安全和环境保护任务。
1 安全管理体系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重定期审核,轻现场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明确海事主管机关对航运公司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职责,但目前海事主管机关对于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公司和代表船的审核来实现的,具体而言是通过对被审核船舶的体系文件和安全管理活动进行审核,来判断体系文件的覆盖性、对强制性规定的符合性,评价船舶的安全管理活动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实现规定目标的有效性。体系审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体系审核只是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覆盖性、对强制规定的符合性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于船舶安全管理活动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的审查以代表船为主,无法覆盖全部船舶。其次,体系审核的时间相对固定且间隔较长,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连续的动态过程,单一的审核无法保证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处于有效状态。现场监管的缺失使部分航运公司船舶管理与体系运行严重脱节,甚至出现审核前临时聘用岸基管理人员,突击补充体系运行记录等情况。公司体系运行的“两张皮”现象十分严重。
(2)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检查以文件和记录为主,较少涉及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原因挖掘。近几年海事主管机关不断强化对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新修订的《船舶安全检查规则》也将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作为船舶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对于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检查仍以体系文件和运行记录检查为主,较少从体系管理的角度,挖掘船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对于安检过程中发现的缺陷,一般要求船舶就事论事地对缺陷进行纠正。对船舶存在的事故险情或违法行为,海事执法人员侧重于调查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违法事实的客观证据,对于船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少要求船舶从体系管理的角度挖掘深层次原因,并全面系统地予以纠正。
(3)安全管理体系培训不够系统,现场执法人员体系检查水平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海事主管机关大多从具有丰富船舶安检经验的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和具有航海经验的船长、轮机长中抽调人员,经系统培训后担任体系审核员,而一线海事执法人员很少经过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对规则和体系了解不深。体系检查知识的缺失使一些现场检查人员在实施现场监管时无从下手甚至不敢检查,对于体系的检查也仅限于对相关证书的检查,很少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检查的不到位客观上助长“两张皮”现象的蔓延。
(4)监管理念存在误区,审核与检查缺少联动。目前,在部分检查人员中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既然船舶安全管理证书和符合证明是海事主管机关(或授权中国船级社)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审核后颁发的,那么在现场检查中发现体系缺陷就成为对发证机关审核行为的“否定”。这种错误的认识制约现场执法人员监督检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妨碍现场检查人员与体系审核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事实上,现场检查应通过抽查船舶设备及船员操作来了解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否在船上得到有效运行,为被检查船舶提供改善体系运行情况的机会,可以有效弥补体系存在的局限性,是对审核行为的有效补充。此外,在体系审核时,现场检查信息还可以作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在船得到有效运行的直接证据,为体系审核提供材料支持。
2 安全管理体系现场监管改进建议
安全管理体系是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如何督促航运公司有效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将《NSM规则》落实到实处,是海事主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在详细规定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责任的同时,也明确海事主管机关对航运公司安全和防污染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海事主管机关应以此为契机,在加强航运公司安全体系审核、发证工作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1)打破思维定势,拓展监管手段,提高体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目前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监督以审核为主,现场监督检查局限于船舶安检以及对发生重大事故的船舶、被滞留船舶、黑名单船舶和发生重大违章行为船舶的跟踪跟踪管理的局面,海事主管机关应改变审核发证与现场监督相独立的局面,建立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情况实施现场检查,并将对公司的监督与对船舶的检查结合起来,使公司和船舶无法为应付检查突击,有效杜绝“两张皮”现象,切实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2)加强全员培训,全面提高现场执法人员体系审核和现场检查技能。目前,现场海事执法人员中持有审核员证书或接受过系统的体系知识培训的比例不高。一线执法人员体系审核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缺失是造成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海事主管机关应加强一线执法人员的体系审核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力度,至少应在持有A类安检员证书的现场海事执法人员中普及体系审核员培训,全面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体系检查技能和水平,为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提供充足的人力基础。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对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全方位监管。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情况的现场监管是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有效补充。通过建立现场监管与审核发证信息的共享机制,可以使审核员在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时,更全面地了解公司岸基和船舶管理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审核工作。此外,在事故和违法行为调查处理中,一线海事执法人员也可以通过共享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相关材料,从船舶运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角度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找出导致事故险情、违法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促使公司采取措施纠正缺陷,提高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效率。
3 结 语
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报告 篇4
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标准、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各类管理和技术文件的要求,对分公司管理体系运行进行维护。定期对生产运行过程、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过程进行监控。通过日常管理和专项审核,寻找问题并加以改进,现将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 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
制定的的管理方针适合指导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确定的目标均能实现。
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等各类管理和技术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
分公司在制订各项管理制度时,充分考虑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转化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在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中,所涉及到的与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有关的法律、法规共计有159部(项)。
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管理体系覆盖的单位/部门均基本能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等各类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要求执行。经评价,全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在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建立的记录符合《记录控制程序》规定的要求,为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了客观有效的证据。
三、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的变化及控制情况
分公司共辨识一般危险源1461个,较去年增加120个,主要分布在**生产和**生产区域。公司科学定位重大危险源,严格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2004]56号)为依据,对公司危险源进行对照评价,无符合条件的重大危险源。危险源均为分公司生产运行中的客观存在,能通过严格执行安全或技术操作规程、安全确认、专项管理规定、专项应急预案等可以有效控制。
共识别评价环境因素537项,其中重要环境因素11项,较去年新增环境因素29项,减少1项重要环境因素,由于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方法要求污染物排放浓度与国家排放标准值进行比较,而CO既没有监测数值,国家也没有制定铝行业的排放标准,不可控,因此在去年的识别评价中“CO气体排放”重要环境因素删除。重要环境因素可通过目标指标的分解、净化设施的可靠运行、规范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控制。
四、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控制情况
不断完善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生产管理制度,为生产过程提供可操作的依据。通过实施生产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利用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分析,对不良趋势加以修正,使各生产过程得以保持并不断改进。
分公司的产品均可通过检验确定其质量状况。通过日常的管理,对进厂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的监督和抽检,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使公司的产品满足要求。
五.管理体系审核情况
组织实施了集中审核,共发现36个不符合项、119个观察观,均为一般不符合项,未发现严重不符合项。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各单位制定了纠正/预防措施,已全部采取了纠正/预防措施,并经过审核组验证。
六、应急管理
有计划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演练并不 断完善。截至6月底,有9个单位进行了26项应急预案的演练,其中1次为分公司级应急预案演练一次,11个主要生产单位及辅助单位完成二级应急预案(措施)评审修订62份。
七、改进建议 各单位/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加强对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培训,使职工知道了解公司管理方针、目标,并理解其内涵。熟悉掌握生产过程中质量保证、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的规定。对文件执行中与实际不符的提出修改意见,使公司各项管理规定得以有效实施。各单位要重视对不合格、不符合、事故、事件的原因分析,保持相应的记录,评价所采取的纠正/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让各项措施真正起到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的作用。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报告 篇5
厂区对全部门的各个环节依照能源管理体系程序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及时的发现体系运行中的各种不足,并在各种会议中对各班组提出整改意见,各班组严格按照各项指标任务进行有效实施,持续改进,自体系运行以来化验室组织全体检验人员进行体系文件宣贯,班组内部进行学习、领会,明确自身职责,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运行几个月来的实践,随着能源管理体系逐步深入实施,化验室节能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发展新轨道,计量检验设备运转状态完好,进厂烟煤质量波动情况明显改善,各班组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源目标指标基本实现。
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烟煤购进环节与供应科交流沟通,制定进厂烟煤质量标准,积极参与供方调查与评价。在进厂烟煤验收管理上,化验室坚决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一车一检、多人参与、互相监督的办法,公平工作地开展工作,极大地减少了质量异议;在制样、检验环节,实行轮流操作,每个样品分割为三份:化验室、企管处和客户各一份,考核办不定期进行抽查复检,保证了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在烟煤贮存管理上,监督旋熟部采用先进先出、平铺竖取的办法,有效的减少了热量消耗和质量波动;做好烟煤防护,在煤棚南、北两个出口设置了“禁止烟火”、“闲人免进”标识牌,安排区域责任人员巡回检查,并设置了防水墙,防止雨季雨水冲刷流失。在烟煤使用环节,与中控室密切配合,根据煤粉和熟料质量检测数据波动情况,指导中控室做好预判,做到提前调整,避免各种工艺、质量事故的发生和降低能源消耗。
不足之处:
1.各类制度、记录虽然健全,但还不深入、细致。2.员工对体系的理解、认识、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识别有待进一步加强。
3.对现有制度、记录、节能措施在实施中发现的不合理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以上成绩的取得首先要归功于能源管理体系的正确实施,董事长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分公司副总的严格要求,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在各项措施的实施中,工作有章可循,记录清晰明了,体系的运行给我们带来很多工作上的指导和改进的机会。我们会在实际工作中了解现状,找到不足,寻找改进机会,做到可持续发展。
能源科
供销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篇6
供销部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工作实施有如下几点:组织和建立供方档案资料供销部负责对供方进行一般可行性情况调查,要求供方及外协方提供营业执照,检验报告和专利证书等。由供销部对供方提供的资料及对供方提供的物料的使用情况和检测结果进行评估,评定的主要内容是对供方对其质量保证的能力设备及技术基础,物料价格和供货日期保证及服务质量进行评定,经评审后得出结论。由公司总经理或供销部经理进行审定批准的合格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一览表,并进行相关资料整理,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
物料采购方面,供销部根据生产部、仓库的采购申请单来负责准备生产性物料的采购。供销部在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有周期性材料需要编制“订购单”传真到供方,让供方在规定的时间签字、盖章传回;对有现货的供方一般不需要编制“订购单”,只需电话通知就可以进行采购。对下达“订购单”的,供销部及时跟进到货,保证生产性物料按期到厂,供销部负责保证到厂的生产性物料合格率达98℅。物料入库所有的生产性物料及外协加工件在入库前,都经过质检员对其品质进行验证,并及时反馈信息。有不合格物料通知采购将不合格品退回厂商,仓库对合格品清点数量,办理入库,由物料使用部门开出物料领料单领料,仓管严格按领料单发料,仓库确保帐、物、卡一致率达100℅,仓库布置、物料摆放有明显提高。对生产计划实施性的建议建议公司在制定生产计划时考虑供方提供的生产性物料和外
团体加工件的周期,使下达生产计划日期与投产日期的间隔更加合理,若两者时间间隔很近,供销部很难保证生产性物料和外协加工件能够按期交货,特别是进口材料、锁具类制品,供销部采购生产性物料和外协加工件都有一定的时间过程,一般周期为15天左右。
供应销售方面,人员通过认真的学习和坚决的贯彻执行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使本部门从管理水平、营销能力、质量意识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决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具体表现为:
一、职责权限:在部门内制定了相关的岗位编制和岗位工作标准,使各岗位人员职责权限更加明确,做到事事有人干,责任有人担,杜绝了因职责不清而相互扯皮的现象;
二、供销能力:由于采用了顾客满意测量系统,激发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供销能力和供销的展开均得到扩展和深化;
三、质量意识:通过认真的学习和贯彻执行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使本部门人员的质量意识有所提高,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公司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经济利益的直接保障;
四、人员素质:由于体系文件对各级人员的岗位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促使各岗位人员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岗位要求;当然,在看到了成绩地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有些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足,如有时会出现不是按体系规定地程序办事,而是按以往地习惯或经验办事,对此,我们有决心坚持不懈地逐步改变旧观念,改正旧习惯,更加完善 质量保证体系,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增砖添瓦!
供 销 部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篇7
根据1997年12月10日签署,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大部分工业国家承诺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一阶段(2008-2012年)实现温室气体总量相比1990年降低5.2%。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还没有签署该议定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不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责任,CDM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中国取得联合国审批的CDM项目已位居全球第四位。
中国发展CDM的重点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领域、能效提高领域、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和煤层气开发。
1 项目建设概况
1.1 概述
柳化股份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硝酸铵、硝酸、氮肥、钾肥、纯碱、硝酸钠、亚硝酸钠、工业甲醇、工业甲醛、液氨等化工产品的上市公司。其中生产稀硝酸(中间产品)的装置已建成投产的就有5套,另有1套在建。已建成稀硝酸总生产能力达40万t以上。柳化CDM项目于2007年7月开工建设,开建3套氧化亚氮减排装置,设计年处理氧化亚氮3000 t(折纯,增温潜势折合93万t二氧化碳减排量)以上。柳化股份向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转让该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额,转让价格为10.5美元·t-1。柳化股份氧化亚氮减排CDM项目于2008年5月9日在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理事会(UNFCCC)成功注册。
1.2 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柳化股份建设氧化亚氮减排CDM项目的目的在于:将稀硝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中的氧化亚氮(N2O,俗称笑气,一种温室气体)分解为氮气和氧气并排向大气,而氮气和氧气均为空气的重要成分,排出的尾气不再污染大气或污染程度大大减少,由此可消除氧化亚氮排放可能产生的大气温室气体效应,从而达到环保排放之目的。
柳化股份氧化亚氮减排CDM项目建设的意义在于:(1)该减排项目是柳州市范围内的第1个工业CDM项目,这也是中国政府批准并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第2个以氧化亚氮(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作为温室气体减排对象的CDM项目。(2)减排项目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项目达产、达标后,每年可处理氧化亚氮3000 t以上,氧化亚氮的全球变暖温升潜能值为二氧化碳的310倍,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90万t,通过国际碳交易市场出售年可创效益300万美元以上。
1.3 氧化亚氮减排装置过程设计
1.3.1 工艺流程
在与日本三菱合作之前,柳化股份已经建有5套稀硝酸尾气处理装置(即壳牌氨催化还原系统,简称SCR),大部份氮氧化物(NOx)得到处理,但N2O浓度仍然较高(850×10-6~1800×10-6),N2O需要进一步处理。
新设计、安装的稀硝酸尾气N2O减排装置(可再生触媒系统,简称RCS)流程为:稀硝酸尾气经原有壳牌氨催化还原系统(SCR)除掉大部分氮氧化物后,经蒸汽透平或省煤器回收部分热能后,进入RCS的触媒床层,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亚氮分解为氮气和氧气。达到规定的转化率后,稀硝酸尾气排向大气。
驰放气和助燃空气进入RCS的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热量将催化剂加热。
单套N2O减排装置的简单工艺流程如图1。
1.助燃风机2.烧嘴3.RCS 4.启动风机5.SCR 6.透平机或省煤器7.烟囱
1.3.2 流程说明
进入RCS装置的NOx(包括NO、NO2、N2O3、N2O4、N2O5,但不包括N2O)浓度要求≤200×10-6,N2O浓度要求在850×10-6~1800×10-6之间(3套RCS略有差异)。
RCS装置要安装、使用符合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在线成分分析仪表和流量记录累积仪表。
一般地,N2O减排效率可达95%以上,设计的RCS装置N2O减排效率保证值要求达到87%。
设计工况下,柳化公司3套N2O减排装置进出系统物流列表如表1。
1.3.3 设备布置要点
氧化亚氮减排装置占地并不大,长宽约10 m×4 m,设备高出地面约10 m。但设备总质量较大(85~120 t),故土建基础设计要能达到其承重要求。
氧化亚氮减排装置布置时应尽可能靠近原稀硝酸尾气透平或省煤器出口,离放空管稍近的区域,并且设法使进出尾气管道配管方便。
注:配套公用工程:驰放气、仪表空气、循环冷却水此处从略
1.3.4 相关设计要点
1.3.4.1 防爆板
为保证RCS装置内触媒层安全,一般情况下,均要求在RCS装置入口(稀硝酸装置尾气出口)安装防爆板。
防爆板能够在RCS装置前后压力发生异常变化时保护催化剂不破碎、粉化。
1.3.4.2 尾气旁路
设置RCS装置旁路是有必要的。
在RCS装置故障停车时,稀硝酸生产排放出的尾气可通过设置的尾气旁路继续生产(避免稀硝酸装置随之跳车)。
在RCS装置正常停车过程中,也需要借助尾气旁路安全停车。类似地,稀硝酸装置计划停车可通过DCS(集散控制系统)联锁系统引导RCS装置安全停车。
1.3.4.3 系统压力降
由于原有稀硝酸装置在最初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将来安装氧化亚氮减排RCS装置需要,大多数稀硝酸生产装置NOx尾气出口压力(排大气)已经很低,不能满足后续系统压力降需要。柳化公司3套稀硝酸装置中的2套就出现这一情况。
为此,我们在RCS装置出口设置引风机抽负压来提高系统压力降,保证稀硝酸尾气能够克服RCS装置系统阻力(约12.7 kPa)。
1.3.4.4 冷凝酸
稀硝酸生产中排出的NOx尾气中会有少量的稀硝酸蒸气。在进出RCS系统、RCS装置内局部区域,由于温度发生变化,会在RCS系统内冷凝成液滴积聚在设备、管道底部或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可能会造成系统阻力增加和材料腐蚀。因此,RCS装置配管设计时应考虑设备、管道低点排液。
1.3.4.5 设备、管道材质
考虑到RCS装置接触的介质为Ⅲ级(中度危害),强腐蚀性的稀硝酸,温度在200 ℃左右,所以RCS装置本体、排气筒、管道、阀门、管件、管道附件(比如防爆板、膨胀节)、仪表件、与尾气有接触的引风机部件等均须采用耐稀硝酸腐蚀的材料,比如03Cr19Ni10(304L)、08Cr19Ni9(304)。
2 装置性能特点
作为催化剂供货商的日本SUMIKO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其合同技术附件中称,该公司提供的催化剂用于N2O减排装置有以下特点:
(1)对稀硝酸生产(原料消耗、产品产量等)无影响;(2)比直接燃烧尾气消耗燃料费用低;(3)与其他方法比效率高;(4)操作弹性大;(5)设备简单并且占空间小;(6)便于运行维护。
3 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1 稀硝酸生产不稳定
如果前端的稀硝酸生产负荷不稳定,容易造成进入RCS装置的NOx流量、含量、压力、温度急剧变化,从而使系统减排效率降低甚至无效率运行。
为此,对稀硝酸负荷进行调整时幅度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后续RCS装置调整困难。
3.2 内漏
由于设备加工精度原因、介质腐蚀或运行过程中设备局部温度变化不均引起的热胀冷缩,极易造成催化剂床层内漏或气体外泄。在生产过程中,3套RCS装置均出现过设备内漏的情况。拆装触媒,修复设备相对麻烦。改善热源供给质量将有助于减少或消除设备内漏。
3.3 燃料
柳化公司采用合成氨生产排放出的驰放气作为升温燃料。用于反应过程氧化亚氮催化剂维持温度的驰放气供应压力、流量、成分经常出现不稳定的状况,造成催化剂忽冷忽热,催化效果大打折扣。
设计工况下,生产需要驰放气0.5 MPa,1250 Nm3·h-1。峰值条件下,需要驰放气0.5 MPa,1590 Nm3·h-1。但由于柳化公司内部驰放气供气、用气不协调,驰放气压力在用气高峰时段经常跌至0.2 MPa,造成供气量不足,压力不稳定。热源稳定是保证催化转化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条件允许的话,可采用替代燃料,比如天然气。
3.4 数据保存
装置正常运行时,要保持在线分析(流量、成分)仪器仪表的完好、准确;一定要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及时存档(包括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完整、真实的运行数据有助于将来CERs(经核准的减排量)的计算和核证。同时,所收集和保存的数据应符合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相关条款和数据处理规则。
3.5 减排效率问题
减排效率不仅与前端稀硝酸生产装置生产负荷、尾气组成、系统稳定性有关,也与RCS装置本身运行情况有关(比如前面提到的热源、内漏、催化剂使用年限等问题)。
要想让减排效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就需要稀硝酸系统和N2O减排装置保持协调运行。此外,保持前端稀硝酸进入RCS装置的NOx含量在200×10-6以下(催化剂供应商要求)是保持减排效率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首要条件。
按常规状况运行,催化剂使用5~6年就需要整体更换。
4 结语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篇8
摘要以延安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存在问题及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原因,进而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建、各要素职能的确定和关系协调、领导和员工素质的提高、监督体系的建立和执行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质量;体系;运行
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ISO9000认证已成为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根据ISO9000族标准要求,建立符合公司自身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更是公司当前最迫切的要求。近年来,延安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2007年6月通过了ISO90012000标准认证和美国石油协会的API 5CT认证,但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困难,甚至影响了该公司的发展。管理大师戴明在《质量管理十四法》中这样说道:“85%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是由于体系的原因,15%是由于岗位上的原因。”质量管理体系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研究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着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随着延安XXX石油机械公司的发展,其质量管理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公司按照ISO90012000标准及相关质量手册制定了自己的程序文件,通过了体系合格认证,以此规范员工行为,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了质量事故和隐患。该公司通过培训和相关的考试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同时设立了质量奖、安全奖和超产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该公司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具体的操作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不同程度上未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没有深刻认识质量体系的意义和目的,只重视生产产值,片面追求个体利益及便捷的操作,使得质量管理体系中各环节出现混乱现象,此外,对质量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未能真正实现正规化运作。总体来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未能有机结合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该公司设立了合理的组织结构,但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各部门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不能对出现的质量事故进行有效协调解决,因此很难依据程序文件履行相关职责。当出现和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冲突的问题时,管理部门不能依据现有文件及程序追究责任,其他部门未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所规定的职能进行责任承担,缺少有效的执行力。此外,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要素未达到标准的要求,使得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
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公司实际情况冲突
由于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符合公司实际,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困难重重,使得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在质量方面起到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作用。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是为了公司认证的需要,大都参照甚至照搬同类型已通过认证的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没有充分考虑公司自身的条件。该公司不同于一般的钢铁加工公司,它不属于直接从原材料到成品加工的公司,该公司的原材料在购入的时候不是直接的铁矿石,而是其他公司加工好的毛胚管,没有进行进一步打压和加工螺纹等工序。其生产过程就不同于原料加工公司的生产过程,原料的来源和质量保证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3质量管理体系得不到重视
高层领导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高层领导坚定全力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决心至关重要。程序性文件上的要求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成本较高,阻力较大。管理职能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权和权责的明确,尽管中上层管理者要求严格进行质量管理,但实际执行力远远不够,导致上行下效现象普遍出现,从而使得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4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不到位
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所暴露出的大量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和评审只是走形式,不能真正起到促进体系运行的效果,在内审和评审的前期,各个部门的员工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得这项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原因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符合公司实际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建立符合公司自身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要不断修正与完善。公司贯标之初在对贯标的目的、标准的理解还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以突击完成一项任务的观点而走捷径,过多地参照甚至照搬同类型已通过认证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也未及时对既有的管理文件进行修改完善与之相配套,致使形成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严重脱离实际,执行起来十分困难。
2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作用不明确,要素之间协调性差
在建立质量体系时,公司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要素的独立性和相关性,做到过程清楚、接口明确、资源适宜、职责分明、协调有序。各单位部门在运行质量体系时,总纲性要素和基础性要素必须全部承接,过程性要素应当结合各自的职能承接,并将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转化成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以便操作和检查。本来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单位,系统对要素有调控功能,事实上,现在活动系统游离于质量体系运行系统之外,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各要素未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同时各要素之间的沟通性、协调性差。
3对贯标的认识不到位,公司的管理基础差,员工素质不高
公司的高层领导认为,在公司取得认证之后,质量管理体系只是一种形式。而员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导致公司产品质量问题和大量浪费现象出现。公司缺乏管理经验,管理基础差。管理过程中,时有纪律松弛,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现象发生。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很难引进和留住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员工素质普遍不高。员工在操作的过程中认为只要按正确的方式操作就行了,很多操作工从思想上难以自觉地履行以上程序,而且有的员工缺乏相应的文件记录、文件保存工作的知识,文件记录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导致质量事故出现,产生各种纠纷或问题。
4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不够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不够。体系运行中的监督工作应由专门部门独立负责,并作为经常性活动去抓,由于执行力不够,从而使得员工存在侥幸心理,思想松懈,质量意识下降,各环节工作都会出现各种缺陷,从而使得内审和评审成为一种形式。
三、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对策建议
1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使其不断完善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求实效,不走形式。既
要在总体上和原则上满足ISO9000族标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公司不能只是局限于对“标准”的套用,而缺乏深入实地调查,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文件的有效性,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应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进行修改;二是针对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体系文件适应性的修改;三是通过内审、管理评审或认证复审中出现的问题,对文件进行有目的的修改。
2进一步明确体系各要素的职能,协调好各要素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组合体。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以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协调关系为前提,把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按照规定的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结合,并通过所需过程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应根据各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使得体系文件能够通过必要的过程发挥作用。质量管理要素中资源在体系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选用适合公司实际的适宜的资源,这些资源才能在形成的有效的体系文件的指导下,通过所需的过程来推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和员工素质
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第一责任者:首先,要提高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领导在公司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其次,需要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应该有侧重点。例如:针对“标准”进行全员培训;对各部门的管理者和工程师则应侧重于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使其明确自己在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操作层则侧重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学习,使其明确承担的要素和岗位职责。
4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保证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有效进行
要持久有效地运行质量体系,公司内部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标准的要求。首先,在公司内部建立专门的质量监督部门,明确每位员工的责任,并及时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其次,根据质量管理体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进行有重点的监督考察。做好监督工作,可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评审效果,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刘俊利,对认证企业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点看法[J],化工质量,2003(3)
[2]祝军生,获证企业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J],认证与标准,2005(8)
办公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篇9
自今年6月建立并保持运行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至今已有四个多月,经过策划和体系的运行,收到了初步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策划
今年五月,公司决定宣贯GB/T19000-2000标准,并申请认证公司认证,因此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认证小组,外聘老师对GB/T19000-2000标准进行培训,公司所有管理人员都参加了培训,经考试全部合格。之后认证小组编制了《质量环境体系认证实施计划》;确定了办公室为体系管理部门;两位管理者代表;指定了两名内审员,参加了培训,取得了内审员资格;策划了认证的产品过程和机构、人员等。
二、文件化的体系的建立
新编制质量环境手册一本,包括程序文件20个,作业指导文件十余个,收集国家及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二十余个,这些文件构成了公司的文件化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能够满足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办公室根据各部门的情况对各部门学习文件情况进行了考核和评价,在基本掌握和理解的情况下,开始了体系的运行。
三、机构职责的策划
公司的机构包括办公室、技质部、生产部(车间)和供销部,保持了体系建立之前的管理机构,策划了各级岗位16个,规定了岗位入职条件和职责权限,印发各部门。
四、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的实施落实
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为“制造绿色产品,精益求精,实现环境承诺。满足顾客需求,不断改进,追求生活美感”。这个方针主要体现在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环境管理,以最好的质量环境和最高的效率保持企业的生命力,以顾客满意为中心,讲诚实、守信用,追求美感,实现我们对顾客的承诺。围绕这个框架,我们确定了六项质量环境目标:1)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98%;2)顾客满意率≥95%;3)退货率≤1;%;4)100%使用环保材料;5)喷涂排气达标率100%;6)噪声达标率100%。将六项目标又分解为11个支持性目标,分解到相关的职责部门,各部门针对相关的目标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办公室按规定对各部门进行检查,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了100%,顾客满意率达到了%,没有发生返修和退货,所有目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五、资源情况
公司贯标前后基本保持了原有的人力资源、厂房及设备设施,在体系运行期间建立了各项标准并组织实施,工作环境彻底改观,目前有管理人员6人,生产员工11人,重要的生产设备6台,工装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公司现有产品和顾客的要求。
六、过程业绩
公司主要的产品是生产橱柜,体系运行以来共签定供销合同56份,全部按合同完成,完成率100%。固定的供方5家,所供物资如:露水河的美佳板、欧雅典的人造大理石等均为名牌产品,质量环境上乘且稳定。公司拥有产品设计人员3人,设计经历最长20多年,多年来在产品设计得到顾客好评和信赖,样品确保每年都有新品种。过程控制较好,从下料、拼接、组装、安装等都有严格的工艺规程和服务规范,通过对过程控制和监视结果看,能力比较充分,没有发生产品退货和返修;体系运行以来公司对主要顾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和测量,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看,顾客是满意的,在体系运行以来没发生顾客投诉和抱怨。
七、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体系运行以来公司针对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采取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各一条,分析了不合格以及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责任部门分别制定了纠正和预防措施,通过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看,措施是有效的,初步具备了改进的能力。
八、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及内审、管理评审的情况与结论
1、内审于8月27日和28日进行,在此之前印发了内审方案和审核实施计划,编写了内审检查表,内审员组织学习和讨论内审教程以及有关问题,并按程序进行了内审。
通过检查,审核组认为,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较好;大多数部门和过程的业绩效果明显;各级人员对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基本能理解;职责连续性较好;但是也有不足之处需要严肃对待。如:数据分析的信息来来源太少,不少记录还不完善,主责部门没有及时提供信息,对供方的控制还不十分严密等。
审核中共开出2张不合格报告,全部为轻微的不合格项,涉及的部门对不符合项进行了整改,并已全部关闭。
对一些原因较简单比较容易整改的问题,内审组向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已做详细说明,各部门也做认真记录并表示一定整改。
2、管理评审:办公室于内审以前,按照计划的要求印发了《管理评审计划》并落实了各部门管理评审输入资料的准备情况,各部门对管理评审的资料准备非常重视,分别提交了书面的报告,使管理评审按计划于2005年10月18日进行。
管理评审计划由总经理批准,且会议也由总经理主持评审,符合程序文件的规定。
本次评审中评价了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是适宜和充分的,运行基本是有效的。提出的两个需求,相关部门对需求列出了解决计划。
结论:在四个多月的体系运行中经搜集到的信息表明,员工对ISO9000族的标准已有了初步了解,大多数的管理干部认识到,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公司提高质量环境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环境,保持产品质量环境稳定性非常重要;认识到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满足顾客需求而工作,没有了顾客我们企业就不存在。
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符合GB/T19001-2000和ISO14001:2004标准要求,经过运行,基本适合公司的运作,过程和文件是充分的,运行基本有效,在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方面能够看出公司初步具备了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篇10
2008年经过分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累计完成生产总值约 4470 万元,实现了无重大质量、安全和环境事故。基本实现了年初与总公司签订的各项责任目标。
根据公司2009年6月4日的《2008Q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分公司对2008年分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总结,现将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体系文件的理解与运用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使我们从繁杂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经过整合的体系文件,简化了工作程序,使各项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的业绩持续提升,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基本覆盖了公司现有的管理活动,内容符合公司现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确保了公司承诺、方针、目标的顺利实现。
分公司通过认真执行体系文件,并充分履行各种职责,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QHSE一体化管理方针、目标是科学实际的,具有较强地适宜性。
二、2008年分公司Q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2008年,分公司根据一体化文件要求,对组织和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重点在明确职责和履行职责上下工夫,通过建立工程项目台帐加强了跟踪监督和保持与相关方的沟通;及时收集顾客意见和进行交工工程的回访,并就顾客意见和回访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组织分
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严格监督实施,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顾客反馈;通过加强项目策划,使项目管理更系统、更科学、更有前瞻性,从而降低了项目管理风险;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使分工更具体,职责更明确,配合更协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改进技术装备,增强了项目抗风险能力,从而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通过与内外审专家的沟通和对发现的不合格项的整改,加深了对体系的理解,提高了体系运行水平,有效地降低了各种不符合项的出现,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存在一些误区。施工组设和方案未发挥应有作用,形同虚设;人员的频繁流动,造成体系培训和执行的难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体系管理较以前有所松懈,重视程度和积极性、自觉性出现反复现象;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安全保证措施不能全面落实,安全责任未能有效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岗位。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离标准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和侥幸心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工程质量创优意识有待提高;项目策划结果的实施情况缺乏总结和沟通。一体化管理体系没有充分起到促进管理的作用。
依据目前QHSE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监督,杜绝错误做法,提高QHSE管理水平。
对项目体系执行情况坚持日常监督检查:一是要真查,二要细查,三要严查,四要抓关键,五要深入,六要认真,七要解决实际问题,八要多突击抽查,杜绝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和无效检查。监督项目坚持不懈地做好基础工作,杜绝每次内外审之前,加班加点补资料、填数据、编文件,使体系管理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错误做法。
2、改进经营承包方式,根据公司制定的内部价格体系和劳动定额,实行项目内部核算。严格执行外包队伍资质审查制度,加大对分承包方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
3、开展标准化培训和达标活动,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创建标准化现场、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
4、继续坚持不懈的进行质量意识和相关规范的培训,积极引进、吸收、消化施工工艺技术,优化施工方案;编制主要项目的施工流程、控制要点和施工方法,对“人、机、料、法、环”诸要素进行全方位控制;严把材料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执行“三检”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5、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过程控制,用“过程方法”原理,有效的使用资源,缩短周期,降低成本。用“持续改进”的原则,促使工程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原则,构建稳定和谐的市场环境。通过对影响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各个因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确保项目各项指标顺利实现。
6、做好优质工程创建、申报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向导作用,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7、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安全工作始终放在第一位。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五个务必”
1、务必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自我保护意识;
2、务必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3、务必使安全管理措施依法到位;
4、务必使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5、务必使生产人员通晓安全知识和技能。
8、做好环境意识教育,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用先进技术节能减排,维护社会生态效益。
9、关心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特别要关心一线员工,千方百计改善他们的食宿等生活条件,建设和谐团队,努力使员工能真正从管里中受益,实现员工的自觉与自我管理。
10、深入开展节本增效活动,通过过程策划、过程预算、过程控制等手段,努力减低成本,提高效益,提高员工待遇,让员工对公司充满信心和希望。
各位同仁,体系有效运行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我们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习和相互沟通,不断提高分公司QHSE表现和管理水平,推进公司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建三分公司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推荐阅读: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情况报告07-02
公司流动资金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08-22
公司安全运行情况简介10-04
营销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报告08-27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08-26
关于2021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运行管理情况报告08-15
公司运行分析报告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