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精选9篇)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1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摘 要:随着中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每年航班量的大幅增长,原有的地面运行系统已不能满足现在的生产管理的需要,因此,应当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等因素,为实现航空公司和系统的效率、效能、效益的统一[1],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使新的地面运行管理系统为提高航班正常率提供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B/S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背景分析
中国民航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每年航班量都在大幅增加。航空市场竞争激烈,各公司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赢得市场份额,其中航班正常率是乘客最关注的服务质量,因此成为各航空公司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由于地面运行效率的提高是保证航班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设一个高效、可靠的地面运行管理系统能帮助公司提升地面运行管理效率。
目前某航空公司的地面运行管理系统采用C/S架构,此系统现已不能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改造难度和成本都比较大,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开发一套基于B/S架构的新的地面运行管理系统,为公司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的地面运行管理系统,以帮助公司提升地面运行管理效率。系统分析
地面运行管理系统以提高地面运行保障效率为目标,通过各部门有效的协调、沟通为航空的航班服务提供综合保障,因此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应当能满足以下各方面的要求:
2.1 对航班运行保障服务实现全程监控,为保障航班安全、正点的运行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决策支持
系统以甘特图、列表等方式显示航班的保障情况,通过视频信号、网络和手机平台对整个现场运行进行管理。
2.2 以运行控制为中心,实时采集运行服务支持部门的工作信息
运行控制中心通过对航务、机务、机组、配载和地面服务等部门工作状态的信息汇总,评估飞机放行条件。各地面运行支持部门通过对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工作状态,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2.3 自动生成部门工作计划
系统的部门排班模块能通过对各部门的输入的预设定信息的分析,自动生成工作计划,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譬如,机务能将飞机的定检安排录入到系统中,便于运行管理者合理的使用飞机执行航班。系统中汇总的当日各单位值班人员的信息为运控中心的决策服务提供了准确的沟通渠道。
2.4 提供航班情况判断的预警服务
系统通过对航班运行计划和航班实际运行情况的分析,自动的根据航班运行实际情况对异常和紧急情况进行通知、提醒和预警。譬如,当运行控制管理人员在系统输入航班的预计起飞时间后,系统将对预计时间和计划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如果预计起飞时间比计划时间滞后,系统将自动将预计延误时间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各现场保障单位和执行航班的机组成员,便于各单位安排工作和机组控制进场时间。
2.5 提供领导决策信息支持服务
系统根据实时监控的地面运行保障情况,根据运行控制策略进行自动分析,将管理决策所需的航班运行实际情况(如机务的飞机故障检修情况、地面服务的值机服务等)及时地提供给领导,便于领导对航班调整的决策基于准确有效的服务信息。
2.6 建立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数据库
存储历史航班运行管理数据,既为本系统的运行信息分析提供支持,也为其它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2.7 建立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提高信息交换的准确率与效率
地面运行管理系统需要其他系统的信息,如旅客信息、机组信息、飞机信息等等。也为其他系统提供有效数据。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采用B/S结构开发,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形成了三层(3-tier)结构,用户工作界面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Web Server)实现,数据库服务层(Database Server)主要负责数据的操作和维护[2],图1是系统的B/S结构。
图1
3.2 系统功能模块
现场运行管理系统具有运行监控、运行管理、运行服务、系统管理的四大核心功能。
图2
3.2.1 运行监控
运行监控包括各保障部门进度监控和保障异常管理,各保障部门根据航务、机务、机组、配载、地面服务等调度部门保障完成的情况,协调各部门的保障工作,并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动态监控,以方便的查询到航班保障动态以及航班信息,使其能针对航班保障情况进行协调各部门的保障工作。
3.2.2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包括当日航班计划管理、航班信息发布管理、当次航班运行管理、备降信息管理、奖罚管理。该模块提供了从其他系统自动导入航班计划并允许工作人员在调整时手工修改的功能,并根据航空运行系统的实时数据,通知到相关部门关于该航班的保障工作时间。同时管理当次航班运行数据,包括飞机数据、当日航班计划、保障时间、延误原因、航班性质类型、部门工作内容等。在该模块中还提供了备降信息管理,通过设置备降保障顺序的条件,提供给系统自动根据条件判定备降航班的保障顺序等。根据航班运行的保障情况,该系统通过奖罚管理模块可以自定义奖、罚公式、模板和自动打印罚单。
3.2.3 运行服务
运行服务包括值班计划、运行消息通知、生产分析。值班计划和值班日志课根据系统采集的数据自动填写,也为员工提供模板手动填写补充值班人员的交接班记录和值班记录,减少员工工作量,该系统还支持把值班日志导出PDF文档。运行消息通知功能提供了给系统中通讯录的部门、员工发送通知短信的功能。对各部门完成任务的情况自动统计,作为部门奖罚的判断依据,对于航班保障汇报的数据(延误原因)进行分析,汇总每种延误原因的延误率是多少,同时作为领导决策的支撑数据。
3.2.4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系统权限设置、应急备份系统、部门员工信息管理、资料管理。通过系统权限设置可以为每个员工岗位身份设置不同级别的操作权限,通过应急备份系统为系统支持实时数据备份提供保障,使生产工作不受系统故障的影响。通过部门员工信息管理功能建立员工身份信息、通讯录等资料,通过资料管理对航班信息数据等文档资料存储、处理、删除、更新。结束语
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编写,B/S为系统架构,oracle数据库。目前系统已在某航空公司投入使用,运行良好,提高航班地面运行保障管理效率。系统具有安全性、易用性,可扩展性,为保障部门及时准确的信息获取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友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6):03.[2]王英辉,基于B/S模式的钢企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3(10):73.[3]郜惟,罗江华,基于B/S架构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3(15).[4]王涛,俞利健,基于B/S的电力企业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电力,2013(08):68.作者简介:万畅(1976-),四川渠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计算。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2
1 发动机地面运行时进气、排气和噪声危险源成因分析
1.1 发动机进气危险源成因分析
进气道通常分为亚音速进气道和超音速进气道两种类型。目前主流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均采用亚音速进气道设计。亚音速进气道一般为扩张型管道。图1是飞行速度小于压气机进口气流速度时进气道流场状态示意图。发动机地面开车或起飞时, V<-C1, 从0-0截面开始, 在0-1′段内, 由于压气机的吸力作用, 气流速度逐渐增大, 压力和温度相应降低;空气流入进气道后, 由于管道扩散, 气流速度略为减小, 压力和温度略有提高[1]。由此可见, 发动机地面运行时, 进气道处会形成低压区, 产生的吸力足以将人和工具等吸进进气道。必须注意的是, 在距离进气道较近时, 吸力会突然增加。因此, 在飞机维修手册中必须明确指出进气安全区域的范围和应采取的安全注意事项以防止发生事故。进气危险区域一般根据发动机推力等级、反推状态、风向、风速等因素划分, 发动机的推力等级是主要的划分依据。图2和图3示出了A320 (采用CFM56-5B) 的慢车推力和起飞推力危险区域分布图[2]。
1.2 发动机排气危险源成因分析
发动机运行时, 涡轮后的燃气继续膨胀, 将剩余的热焓充分转变成动能, 高温高速的燃气从尾喷口喷出。
排气危险区域的通常按慢车推力和起飞推力划分。图2、图3示出A320 (配置CFM56-5B发动机) 排气危险区域。即使在慢车状态下, 飞机轴向后25m处的排气速度也可达到104.585km/h。表1为A320飞机维修手册列出的5个等级风速的破坏力, 其中D等级速度 (105km/h~32km/h) 也能导致飞机轻度到中度损坏。
排气的另一种方式为反推排气。以737-600 (采用的CFM56-7发动机) 反推排气为例, 慢车状态下开启反推时, 其危险区域为发动机中心半径12.2m的范围[3]。
另一个危险因素是排气温度。尾喷排气虽然经过了外涵气流混合降温, 但其温度依然非常高。除了排气速度和温度可构成危险外, 喷气中含有小量具有一定的毒性的一氧化碳、未燃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一氧化碳和未燃碳氢化合物通常在发动机慢车和其他低功率的状态时燃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4]。
通过排气速度、温度和毒性的来源分析可知, 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飞机维修手册的维修实施中需明确指出排气危险区域的范围并以警告形式强调人员和设备禁止进入这些区域;并说明开车时的跑道状态、排气空间和排气可能影响到的各种物体及告知有毒气体、易燃材料的防护。
需指出的是, 在大于最小慢车时禁止接近发动机。如在慢车泄漏检查或断开地面气源车时, 需接近正在运行的发动机, 必须在慢车状态或以下才可接近, 并遵从进入/离开通道的要求以接近或离开风扇区域。图2示出了A320 (配置CFM56-5B发动机) 的接近区域[2]。
1.3 发动机噪声危险源成因分析
喷气发动机的噪声源主要有三个:压气机、涡轮和排气流。压气机和涡轮的噪声主要是由于各级转子叶片和静子叶片的压力场和紊流尾流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排气流的噪声由高速排出的气流与周围空气的紊流混合产生。在大流量比的涡扇发动机中, 由外涵风扇排出的大量气流与外界空气的速度差也很大, 两者混合时将引起速度和压力的剧烈波动, 从而产生声波。而且, 两者混合时引起的强烈紊流, 其相互位移的剪力会大大增强气流和涡流的音响, 会在排气口附近产生小涡流引起高频噪声, 并在排气流后部大的涡流处产生低频噪声[4]。
虽然发动机适航取证和机场条例对强烈约束飞机的最大噪声水平, 但现代发动机运行时的噪声足以对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以A320 (配置CFM56-5B发动机) 为例, 即使在慢车推力的状态下, 发动机的200m半径范围内的大部份噪声高于85dBA[2]。职业安全和卫生组织在1988年1月1日的相关条例中规定在90dBA噪声环境下配备标准降噪设备的暴露时间为8min。而欧盟在2003年2月15日发布了更严格的标准, 规定在85dBA噪声环境下配备标准降噪设备的暴露时间为8min[3]。
图4为A320 (配置CFM56-5B发动机) 飞机维修手册给出的暴露时间限制图和危险区域图[2]。由图可见, 距离运行的发动机的径向距离越近, 每周暴露的时间越短。在噪声级达到一定程度时, 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护耳装置方可接近发动机, 并要严格遵守暴露时间的限制。
2 结语
本文通过对发动机地面开车和运行时的进气、排气和噪声危险成因的详细分析, 为更好理解飞机维修手册中相关的发动机安全预防措施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长福, 邓明.航空发动机结构[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2]A319/A320.飞机维修手册[s], 1998.
[3]737-600/700/800/900飞机维修手册[s], 2006.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3
关键词:模拟电源 控制系统 液压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056-02
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是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试验项目,而模拟交流电源控制系统是在试验中用于模拟飞机发电机供电的地面试验设备,是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本文根据某型民用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的要求,设计了一套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交流电源控制系统。
1 功能概述
试验模拟交流电源在民用飞机地面模拟试验中代替机上真实电源系统,为液压系统提供交流供电,具备过载、短路保护、参数显示和频率可调等功能,可在真实电源不具备的情况下,模拟飞机供配电系统的各种典型故障,且具有远程控制接口,可通过试验总控计算机进行现場远程控制。
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所需的试验模拟交流电源,主要由供电设备和交流电源控制系统组成。供配电设备包括2台115 V/200 V宽频交流电源,分别模拟飞机左、右发电机,2台交流电源由液压配电柜提供380 V的输入,见图1。交流电源控制系统作为模拟交流电源中的核心设备,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1)显示电流、电压和频率数值,可保存和数据回放;
(2)每一路供电通道都有状态指示;
(3)能直接控制供电通道通断和交流电源左、右的切换;
(4)能够对交流电源和供电通道进行本地和远程控制;
(5)整个控制回路的通断和切换响应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时间限制设定;
(6)具备模拟机上电源系统故障试验的能力,比如左或右发电机失效、单发电机模式、应急模式等;
(7)能够与上位机和左、右交流电源进行通讯。
2 交流电源控制系统设计
针对交流电源控制系统上述提出的主要功能,进行详细设计和研究。设计原理图见图2。
2.1 参数显示
左、右交流电源输入,可选用三相综合电能表,对电压、频率和电流进行直观的显示,方便对系统状态的了解。图2中,K1和D1实现对整个左供电通道的通道通断和安全保护的作用。
2.2 通道通断
对液压用户的需求进行区别,分需要控制通道通断和不需控制通道通道的两种。需要控制通道通断的用户,采用电子开关和断路器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手动和自动控制策略,这样对于重要用户而言,可靠性大大提高。图2中,K3和D3分别为电子开关和断路器,在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时,D3断开,由PLC控制模块发出指令,K3接受控制信号进行对通道的通断,在无需自动控制时,可关闭K3,或K3出现故障时,闭合D3手动进行通断。此外,每一个液压用户的输入端都按照自身特性配置断路器,以防电流过大等异常情况,对其进行保护。
2.3 通道切换
交流电源控制系统左、右电源供电通道的切换,通过在原有的设计上,再并联1个电子开关,连接到另外一路供电通道上。还以K3、D3为例,并联上K4电子开关,并接到交流电源(右)上,在液压用户需要从交流电源(左)向交流电源(右)进行切换时,由PLC控制模块发出指令,先断开K3,再接通K4即可。需要注意的一种特殊情况是,若K3、K4和D3同时开通,这样,两台交流电源就出现了并机现象,会烧毁电源及液压用户等设备。为了解决这种情况,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设计,使得K3和K4互斥,D3则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手动设置。
2.4 真实电源切换
液压用户需要接入真实电源时,也设计成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以真实电源左为例,断开K1和D1,可用K2和D2对真实电源左供电进行通断控制。
2.5 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
本地控制选用PLC模块控制,在设计交流电源控制系统本地和远程控制时,需要设计本地和远程的优先级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本地和远程同时控制时所出现的逻辑混乱问题。至于优先级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2.6 机上故障模拟
通过PLC控制模块对多组液压用户供电通道上的断路器和电子开关的组合通断和通道切换,考虑上延迟时间,就可以实现模拟机上电源系统故障试验,以左发电机失效为例,模拟流程是,D3断开,K1和D1通,K3通,此时,根据故障时间,定时断开K3,接通K4。需要考虑的时间有,飞机上左、右电源汇流条切换所需的时间,电子开关K3和K4切换所需的时间,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左发电机失效的故障试验。右发电机失效可参照左发电机失效。
3 上位机软件设计
为达到软件的可移植性、可靠性和通用性,软件开发平台的选用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软件开发环境能够保证不同平台及操作系统之间的可移植性,降低开发难度。可采用C++Builder可视化集成开发工具,它具有一个专业C++开发环境所能提供的全部功能:快速、高效、灵活的编译器优化,逐步连接,CPU透视,命令行工具等。实现了可视化的编程环境和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的完美结合。
交流电源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软件界面的设计需充分考虑人机优化工程,可以包括系统运行主界面,配置参数界面,通断功能界面、通道切换功能界面、故障模拟试验界面等。
4 结语
试验设备的研制是飞机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文针对民用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的需求,提出了模拟电源的总体方案,着重对交流电源控制系统提出了设计原理和软件设计流程,并将此应用于某型民用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中,使得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能够很好的开展,满足了试验中液压用户对交流电源控制系统的要求。
参考文献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4
交通运输部
民用航空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4号
《民用航空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规定》已于2016年3月24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28日起施行。
部长 杨传堂
2016年3月28日
民用航空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航空导航设备的运行管理,保障飞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导航设备是指与民用航空飞行活动密切相关的,为航空器运行提供引导信息与位置数据的仪表着陆系统(包含航向信标、下滑信标)、全向信标、测距仪、无方向信标、指点信标、卫星导航地面设备等地面无线电设备。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导航设备,以及提供航路、航线使用的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
第四条导航设备的投产和特殊开放实行许可管理,定期开放实行备案管理。
第五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对导航设备开放、运行实行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导航设备投产开放的许可和导航设备开放、运行工作的监督检查。
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对本地区导航设备开放、运行实行监督管理,负责导航设备投产开放申请的受理与审核、特殊开放申请的许可,并对导航设备定期开放实行备案管理。
第六条本规定中所用部分术语的含义如下:
导航设备的投产开放,是指新建、迁建或更新的导航设备首次投入实际运行的开放使用。
导航设备的特殊开放,是指导航设备经特殊校验后的重新开放使用。
导航设备的定期开放,是指导航设备实际运行后按照规定的飞行校验周期完成校验后的开放使用。
导航设备的关闭,是指导航设备不提供服务。
第二章 导航设备的开放
第一节 投产开放
第七条新建、迁建或更新的导航设备首次投入实际运行,应当进行投产校验,并取得投产开放许可。
第八条申请投产开放许可的导航设备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一)设备安装符合国家和民航有关规定,并且验收合格;
(二)设备经飞行校验后符合相关的技术规定和标准;
(三)设备试运行结果正常、稳定、可靠;
(四)设备台(站)址已经批准;
(五)设备的频率、呼号已经批准;
(六)设备型号符合民航局有关规定。
第九条申请导航设备投产开放许可,应当向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按照本规定附件填写的导航设备投产开放申请表和导航设备资料增改表;
(二)飞行校验机构出具的飞行校验报告;
(三)设备台(站)址批复文件;
(四)设备频率呼号批复文件;
(五)设备工程建设竣工验收报告;
(六)设备试运行用户报告和记录数据;
(七)民航局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地区管理局受理申请后,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并将初步审查意见和申请材料一并上报民航局审核。
第十一条民航局自收到地区管理局上报的申请材料和初步审查意见后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许可决定文件送达申请人并通知受理申请的地区管理局。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并将书面决定通知申请人和受理申请的地区管理局。
第二节 特殊开放
第十二条下列情况下导航设备应当进行特殊校验,并取得特殊开放许可:
(一)飞行事故调查需要时;
(二)设备大修、重大调整或重大功能升级,包括设备的工作频率、天线系统、场地保护区域、电磁环境等因素发生改变,或者设备主要参数发生变化、导航完好性监视信号基准发生改变以及其它可能导致系统运行风险增大并无法通过地面测试调整进行有效控制时;
(三)停用超过90天的设备重新投入使用时;
(四)设备维护人员、管制人员、飞行人员等发现设备或信号有不正常现象,不能提供正常导航服务时;
(五)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认为有必要进行特殊校验时;
(六)其它需要特殊校验的情况。
第十三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申请导航设备特殊开放,应当向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提交下列资料:
(一)按照本规定附件填写的导航设备特殊开放申请表和导航资料增改表;
(二)设备特殊开放的情况说明;
(三)合格的特殊校验报告。
第十四条地区管理局受理导航设备特殊开放的申请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许可,并根据情况作出是否准予开放的决定。符合条件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准予开放的决定文件送达申请人;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开放,并说明理由。
第三节 定期开放
第十五条导航设备应当按照规定的飞行校验周期进行定期校验。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自定期校验结论作出后10个工作日内将按照本规定附件填写的导航设备定期开放备案表和定期校验报告报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备案。
第十六条地区管理局在收到导航设备定期开放的备案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对因校验结论限用而影响飞行程序正常使用的情况,应当及时作出是否继续开放使用的结论。同意继续开放使用的,予以备案。不同意继续开放使用的,不予备案,并责令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关闭该设备。
第十七条导航设备在规定的飞行校验周期内完成定期校验,结论为合格的,予以备案,可继续使用。
第十八条导航设备定期校验结论不合格的,不予备案。
第十九条导航设备定期校验结论存在限用,但不影响飞行程序正常使用的,予以备案。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按照校验结论开放使用该设备的同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公布其限用范围。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对导航设备限用状况以及对安全运行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节 技术论证
第二十条导航设备开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应直接组织或者要求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
第二十一条在导航设备开放许可审查过程中进行的专家技术论证,其时间不计入审查时限。
第二十二条参与技术论证的专家应当从空管技术专家库中选取。
第三章 导航设备的关闭
第二十三条取得开放许可和批准并处于正常运行的导航设备不得擅自关闭。
第二十四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需要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在征得相关运行单位同意后,可以临时关闭设备。但应当提前制定维护、检修计划,尽量缩短设备关闭时间。
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临时关闭导航设备前,应当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应急预案并且做好应急准备。
第二十五条导航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立即关闭该设备:
(一)导航设备不能提供正常服务的;
(二)导航设备不能提供准确、连续、可靠的引导信号的;
(三)导航设备超过规定飞行校验周期或者定期校验结论为不合格的。
第二十六条导航设备在实施飞行校验期间应当关闭。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关闭情形消失后(需申请特殊开放的情况除外),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立即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条导航设备不再提供使用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关闭并撤除。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区管理局责令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关闭相应的导航设备:
(一)未取得导航设备投产开放许可将设备投入使用的;
(二)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导航设备应当关闭,但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未予关闭的;
(三)导航设备应当特殊校验而未进行特殊校验的;
(四)导航设备特殊校验后未经地区管理局许可开放使用的;
(五)导航设备定期校验限用结论影响飞行程序正常使用,不予备案的。
第三十条依照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关闭后需要重新开放使用的导航设备,应当按本规定要求申请投产开放许可。
第三十一条依照第二十九条第(二)
(三)(四)
(五)款规定关闭后需要重新开放使用的导航设备,应当按本规定要求申请特殊开放许可。
第四章 导航设备的运行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保证导航设备运行符合民用航空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保持导航设备的持续适用。
第三十三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及时通知相关运行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公布:
(一)导航设备的开放、关闭、中断、恢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
(二)导航设备频率、呼号、位置、工作时间或信号覆盖范围的改变;
(三)导航设备处于飞行校验期间;
(四)导航设备飞行校验结论限用,经评估对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五)其它影响飞行的定期维修活动。
第三十四条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对导航设备运行情况及导航台电磁环境与场地保护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通过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开放许可的,由地区管理局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由民航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撤销其已经取得的许可。
第三十六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未取得导航设备开放许可将设备投入使用的, 由地区管理局予以制止,并建议有关单位对直接责任者和相应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地区管理局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应当进行特殊校验而未进行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擅自关闭处于正常运行的导航设备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导航设备应当关闭未予关闭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导航设备在实施飞行校验期间开放使用的。
第三十八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区管理局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未按照规定的飞行校验周期完成定期校验,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地区管理局备案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进行备案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未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在航行通告中公布导航设备限用范围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临时关闭设备前未征得相关运行单位同意或未按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的;
(四)未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保持导航设备的持续适用的,或在导航设备出现故障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未及时通知航空情报服务机构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通用机场导航设备的开放与运行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5
2013年山航连续发生多起航空地面不安全事件,给公司运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促使公司更加关注航空地面安全,投入更多的管理精力,积极进行管理方法探索。起初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时间久了弊端也随之出现。首先,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公司每天运行航班众多,如果每个航班都要检查势必加派更多人手,考虑人力成本与输出平衡,显然不是最好办法;其次,一线作业人员在现场检查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能够严格按章操作,但是一旦失去监控,各种违规违章行为就会抬头,仍然会发生不安全事件。鉴于此,公司努力开拓思路,积极创新手段,联想到已广泛应用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行车记录仪,既然在道路交通管理中能够起到记录交通违章、预防事故的作用,那么将其应用到航空地面安全管理中同样会取得相同的效果。为此,山航积极引入行车记录仪,将其应用于航空地面安全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二、行车记录仪在道路交通管理的应用
行车记录仪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中已有较大范围的应用,跟飞机“黑匣子”一样,俗称汽车“黑匣子”。目前通用的行车记录仪能够记录车辆最近250次内的每一次开车时刻、行车里程、行车时间等,还能记录每分钟的最高车速,准确记录行驶期间的时速、起止时间和瞬间车速变化、转弯情况,具有超速报警功能。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主要是记录车辆违章、预防事故,相当于配备一名长期交通警察。对驾驶员的行车情况进行全面持续记录,利于培养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良好习惯,达到减少违章的目的;能够科学分析交通事故,配合事故现场勘查取证,准确分析事故原因,清晰界定责任。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一些前沿技术也开始在行车记录仪上扩展应用。比如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利用GPS信号对记录数据进行补充;移动通信技术,通过对记录仪数据的读取分析,可实时监控驾驶人驾驶行为。诸如此类的应用还有很多,也不断地提高产品使用效率,优化使用效果。
三、行车记录仪在山航航空地面安全管理的应用
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与分析 篇6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城乡电网技术改造的大力推进和实施,是电力工业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建设变电所最多的时期。大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在变电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电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变电所,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甚大。因此,搞好在岗变电运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
一、农电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1、“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取得的成绩
实施“两改一同价”以来,农村电网建设大大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逐年提升。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农村电价过高问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1)农村电网更加坚强。通过农电系统科技规划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电系统布局,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电网损耗,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电网结构不尽合理,网架薄弱,多数县级电网为单电源供电,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的不合理局面。农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水平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电网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电系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显著效果。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占有率达95.5%以上,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占有率达到60%以上;无人值班的35 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49.5%;35 kV及以上小型化变电所占有率达25.6%;基本淘汰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过励磁变压器、铝线圈变压器、多油开关、阀型避雷器、电磁型保护装置。
(3)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县级调度自动化技术和配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十五”期末,农电系统613个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其中通过实用化验收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达538个;完成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26个;完成调配合一自动化系统建设25个。
(4)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技术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系统、用电营销管理系统、线损理论计算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得到了广泛使用;生产管理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应用。
(5)农电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指标逐年改善。通过大规模的农电系统建设与改造,不断采取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措施,农电系统线损率指标得到不断地改善。农电系统的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的调控手段和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变电所内电容器补偿容量占主变压器容量的比例达到15.2%;安全性评价、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各类电压监测仪及供电可靠性管理软件得到推广普及,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6)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电系统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五”期末农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占农电系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7.47%,比“九五”期末提高6.19个百分点。
2、存在问题
同时,农电系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网科技发展的长效投资机制没有形成,限制了农网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电事业在社会发展、电力事业中的特殊性,世界各国都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但
在我国还缺乏在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健全的机制体制保障。
(2)农网科技进步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网系统、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没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针对农网系统生产运行和建设运营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较少,一些难点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现有的农网科技队伍,还不能满足农网科研开发、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由于农网的行业特点,其对科技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面要求都很宽广,科技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农电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4)农村电网相关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不够健全。淘汰、制定、修改农电相关标准的工作任务相当大,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
(5)农村电网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规约,重复开发、孤岛运行,造成资源浪费。
(6)安全生产和农村安全用电缺乏先进有效的控制手段。农网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人员设备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电网改造不彻底,加之农村用电点多线长面广,设施安全可靠性较城网差距较大;农村电力资产维护界限不够明晰,属用户产权的用电设施安全可靠性不高,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引发出一系列延伸服务带来的安全责任和服务责任;窃电、外力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等违法案件屡禁不止,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威胁着电网安全。
(7)农电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用电安全、质量、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用电服务的方便性、规范性都还有差距。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农电服务中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农电电网的建议
1、电网建设
(1)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村经济和用电负荷发展特点,在电压等级组合、变电所布局、供电范围、变压器容量配置和网络接线等方面进行充分优化论证的农网建设方案。
(2)研究适合农网负荷变化特点的主、配变容量选择和变压器负载率、主干线电流密度、供电半径的合理配置方案。
(3)研究建立农网中低压配电网络指标评价体系。
(4)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和管理系统。
(5)推广应用农网10 kV及以下工程和35~110 kV(66 kV)变电所典型设计;推广应用10~110 kV(66 kV)组合式箱式变电所。(6)推广使用变电所户外组合电器、小型化的一次电气设备;研究开发35kV以上电压等级和10 kV大容量调容变压器;推广使用S11型及以上的节能型变压器,积极推广应用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推广应用外露带电体绝缘化的配电变压器;积极推广使用配电变压器用新型熔断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推广应用复合绝缘材料制造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子。
(7)制定集保护、控制、计量、无功补偿、防雷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配电柜选用标准。
2、自动化建设
(1)研究适合于农网特点的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功能完备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特别是FTU模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积极开展农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应用试点,在城区、重要城镇、工业园区等区域努力实现配网自动化的馈线自动化(DA)功能,努力实施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网监控功能和就地控制功能,因地制宜扩展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等技术。
(3)积极采用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
运行安全。
(4)推广应用变电所遥视系统,有效解决变电所现场可视化及环境监控问题。
(5)积极探索农村电网经济适用的通信技术,重点解决农村电网偏远变电所、配网自动化、低压集中抄表中的通信问题。在自动化系统推广公共通信网络的应用模式,完善公共通信网络在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3、信息化建设
(1)研究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流,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农网管理中的应用,制定农网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规范和实用化标准。
(3)积极应用国内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做好农村电力信息安全工作。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7
一、目前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输电线路设施对自身的保护能力不足
我国需电量不断增加,高压线与超高压线的出现日益增多,国家为了保障社会用电安全,对这些输电线路实施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所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得以落实。但对于地下输电线路的保护则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一条500千伏的输电线路的边导线距离周边位置仅仅20余米,在其它地区,还有相似的情况存在,这使得在保护区域之外的部分射线无法得到相应的保护,这一情况导致了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输电线路途径乡村民房的不利影响
过去对用电的需求量比现在少,根据我国当时具体国情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220千伏以及小于220千伏的输电线路是允许穿越乡村民房的。许多已经投入使用的输电线路是根据当时民房高度进行修建的,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乡村民房的高度逐渐增加,诸多输电线路的架设高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这一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给当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也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增加诸多不安全因素。
(三)在输电线路中扫障存在较大困难
如图1所示,为输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图。从这一图中可看出在电力系统中,对输电线路进行障碍扫除是另一个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目前,高压输电线路大多存在远距离的输送问题,其线路途经地区范围广,沿途经过的高山、乡村民居较多,因此在扫障中存在较大困难。由于过去需电量较少,所铺设的输电线路大多存在杆塔偏低的情况,而如今乡村民房的高度不断增加,途径的林地中树木高度与密度也存在着大幅上涨的趋势,因此,这一问题带来的困难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图1 输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四)在输电线路中进行巡视处理存在困难
在我国高压输电线路以及超高压输电线路途径之处,由于电压极高,因此为了保障输送过程的安全性,大多电线沿途经过偏远山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现阶段我国目前条件有限,暂时无法实现使用高科技技术进行对输电线路的巡视。由此看来,在输电线路中进行巡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解决电力系统相应问题的具体举措
(一)针对输电线路设施对自身的保护能力不足的举措
图2 输电线路的张力和温度检测系统
上图图2为输电线路的张力以及其温度检测系统示意图,对于新修建的输电线路,在进行对其的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其所处的不同自然环境进行针对性处理。在铺设之前,须充分掌握所处环境的各项客观条件,最大程度地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利用有利的条件进行对输电线路的修建。对于现存已经修建完成的输电线路,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优化改造,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针对输电线路中的砍青扫障与巡视问题的举措
在乡村民房对输电线路已经带来不利影响时,应改善相应的输电设备,将穿越乡村民房的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当地政府应做好相应的配合措施,加大对用电安全的宣传力度,普及相关法律常识,做好与当地人民的沟通工作。在新修建的输电线路中,应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客观因素,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最大程度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修建,并高效投入使用。
(三)针对雷电等外力不利影响的维护举措
由于输电线路大多暴露在户外自然环境中,因此难免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针对输电线路受到雷电等不良自然现象的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将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例如在输电线路周边铺设避雷线等避雷设施,加强对输电线路的安全监控力度,在雷电频发天气,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及时地对输电线路的安全隐患做好排查工作。如遇到相应事故的发生,要做好及时修护工作,以保障广大人民的用电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用电量急速增长,对输电线路的修建与改善是当前以及下一发展阶段所需完成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状态来看,无论是输电线路的修建技术还是其所处环境,都需进一步地优化,若无法保障用电安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风险作业安全管理,确保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风险作业(以下简称风险作业)过程安全受控,结合分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风险评价导则》、《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作业许可管理规定》、《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风险作业管理目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编制而成。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分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投资项目建设风险作业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四条 分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风险作业安全管理在执行本实施细则的同时,还应执行国家、行业、股份公司、分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及规章制度。
第五条 对于分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风险作业中涉及的特种作业,在执行本实施细则的同时,还应执行特种作业相关许可管理制度。
第二章
作业内容
第六条 按照分公司《风险作业管理目录》,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共包括油气田管道河流围堰开挖穿越工程施工;油气田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超深管沟、设备基础及坑池施工;高陡坡地段油气集输、长输管道施工;穿越林区施工;在役站场(厂、管道)改扩建工程施工;设备与管道试压;无损检测作业以及供配电工程设备调试,转动设备单机试运行等风险作业。
第七条 分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风险作业实行分级管理:
(一)A类风险作业。
由分公司地面部负责管理审批,共计三项:
1.围堰开挖河流穿越、非围堰带水开挖河流穿越工程施工(穿越水域多年平均水位的水面宽度大于40米)。
2.矿山法、顶管法山体或水域隧道施工。
3.限上项目大型设备吊装(吊装质量大于或等于80吨或高度大于或等于60米)。
(二)B类危险作业。
由各二级单位地建部负责管理审批,共计七项: 1.限下项目大型设备吊装。2.超深管沟、超深设备基础及坑池土建工程施工(深度大于5米管沟、设备基础及坑池开挖、清沟、回填、浇筑)。
3.高陡坡地段油气集输、长输管道施工(坡度≥45°,高差 200m以上,包括管沟开挖、抬布管、组焊、水保工程施工等);穿越林区施工。
4.管线、设备试压。
5.在役站场、厂、管道改扩建施工(包括动土、动火、临时用电、工艺改造等)。
6.焊口的无损检测探伤、照片。
7.供配电工程设备调试;转动设备单机试运行。
第三章
资质审查
第八条 风险作业施工企业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风险作业施工任务,其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有效上岗作业资格。
第九条 风险作业施工企业资质及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资格实行报审制度:
(一)风险作业施工企业资质审查实行施工单位预审(含分包商)、监理单位审核、工程建设项目部审批的三方责任审查制度;资质审查须在风险作业施工单位(含分包商)资格预审前完成。
(二)风险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资格审查实行施工单位(含分包商)预审、监理单位审批的两方责任审查制度。监理单位审批合格的风险作业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资格证,应及时报工程建设项目部备案。施工单位(含分包商)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资格审查须在进场作业前完成。
第十条 风险作业特种施工机具实行施工单位预审(含分包商)、监理单位审批的两方责任审查制度。施工单位(含分包商)特种施工机具报审须在进场作业前完成。
第十一条 风险作业施工企业资质、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资格证、特种施工机具的报验审查遵照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股份公司下发的《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手册》的相关规定与要求。
第四章
方案及预案编制与审批
第十二条 风险作业在实施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由承担风险作业任务的施工单位(含分包商)负责编制。
第十三条 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风险作业概况。主要包括风险作业工作界面、主要实物工程量、作业依托条件。
(二)工程设计要点及标准、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风险作业涉及相关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技术、质量、安全要求。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人员配置与职责分工,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机具配置、施工材料准备的预安排情况。
(四)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关键控制点进度安排。
(五)施工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关键工序检验与质量验收管理措施。
(六)特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施工难点、主要危险源及相应技术、安全管理措施;恶劣气象条件下安全防范措施;施工界区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四条 风险作业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风险作业概况。主要包括风险作业工作界面、主要实物工程量、现场作业及社会救援依托条件。
(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及职责分工、安全监督管理措施、施工器材配置、应急物资等预安排情况。
(三)危害因素分析及风险削减措施。主要利用工作安全分析(JSA)方法将风险作业分解成具体工作任务或步骤,识别每一步骤相关危害,评估风险,制定削减风险的措施。
(四)事故应急救援。主要内容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救援预案,应急物资与装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等。第十五条 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实行分级管理:
(一)A类风险作业,其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由分公司地面部负责组织审查、审批。
(二)B类风险作业,其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由各工程建设项目部负责组织审查、审批。
第十六条 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单位(含分包商)、监理单位两方责任预审查制度。
对B类风险作业,其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经施工单位内部审查和工程监理单位预审、并修改完善后上报工程建设项目部审批。
对A类风险作业,其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经施工单位内部审查和工程监理单位、工程建设项目部预审、并修改完善后以OA文件形式上报分公司地面部审批。
第十七条 所有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未经审批前,严禁从事风险作业;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一经审查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五章
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风险作业安全管理遵循“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原则。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含分包商)是风险作业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方,对风险作业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其安全管理职责包括:
(一)建立HSE管理机构,配备专职HSE管理人员。
(二)分析、评价风险作业危险因素,制定、落实风险削减措施。
(三)编制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根据作业条件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并按审批程序再次上报审批。
(四)及时将施工企业资质、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资格证、特种施工机具报验审查。
(五)做好风险作业的危险源、作业过程安全防范;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做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六)按照分公司特殊作业许可管理相关规定,在风险作业前及时办理作业许可票证。
(七)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做好危险品的储存、保管、发放与使用。
(八)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做好风险作业质量检验管理;做好风险过程检查、整改与验收记录。
第十九条 工程监理单位负责风险作业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其监督管理职责包括:
(一)组织或参与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查。
(二)负责施工企业资质、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资格证、特种施工机具的报验审查(批)。
(三)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含分包商)风险作业的危险源、作业过程安全防范措施、风险削减措施落实;安排专职HSE监理人员对风险作业过程旁站。
(四)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对风险作业现场开展定期安全检查,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做好隐患整改验收。
(五)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做好风险作业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组织风险作业过程的隐蔽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第二十条 工程建设项目部是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风险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主体,对风险作业全过程安全监督管理负责。其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包括:
(一)负责A类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的预审及上报;负责B类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
(二)风险作业期间,安排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驻作业现场,检查、督促、指导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与完善。
(三)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含分包商)特殊作业许可票证管理情况。
(四)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风险作业现场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指导、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与验收。第二十一条 分公司地面建设项目管理部对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风险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负有“直线责任”。其管理职责包括:
(一)负责A类风险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
(二)A类风险作业施工期间,安排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现场检查、督促、指导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与完善。
(三)组织工程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分公司工程质量监督站、HSE监督中心对风险作业现场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指导、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与验收。
第二十二条 风险作业过程现场安全监督管理重点包括:
(一)监督检查能满足风险作业安全管理需要的施工、监理专职HSE管理人员的配置情况。
(二)检查岗前安全教育,专项施工方案、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开展情况。
(三)检查、指导施工单位开展作业过程风险识别。
(四)检查特殊作业许可票证办理情况与相应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五)检查、督促风险作业危险源、作业过程安全防范措施、风险削减措施的落实。
(六)检查危险品的运输、储存、保管、发放与使用情况。
(七)检查设计文件、标准、规范的执行与落实。
(八)检查作业过程中相关方(包括工程建设项目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情况,检查现场发现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与验收情况。
(九)检查作业现场文明施,现场“三违”、“低、老、坏”行为等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处罚。
(十)检查作业过程记录。
第六章
效果评价与考核
第二十三条 风险作业完成后,工程建设项目部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风险作业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效果评价,分析其适应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便于下阶段同类高风险作业的持续改进。
第二十四条 风险作业完成后,应按分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对风险作业施工单位(含分包商)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工程监理单位负责对风险作业施工单位(含分包商)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进行预评价考核,工程建设项目部负责风险作业施工单位(含分包商)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的最终评价考核。
第二十五条 风险作业施工单位(含分包商)的安全管理评价考核结果将作为其在分公司工程技术服务HSE准入、市场准入的参考依据之一。第二十六条 对于施工单位(含分包商)在风险作业过程中现场安全管理混乱、施工“三违”与“低、老、坏”行为、发生安全事件或事故的,分公司可按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或按合同约定终止施工任务。给分公司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分公司所属各单位通过工作前安全分析方法(JSA)所确定的其他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风险作业安全管理可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地面建设项目管理部负责解释。
钻井公司生产运行管理办法 篇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钻井公司为了适应****实行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强化公司内部生产运行组织管理,使公司生产组织更加快捷,运行机制畅通有序,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相关科室、后勤服务单位、项目经理部及钻井队。
第二章
生产运行相关职责
第三条 生产运行科职责
(一)负责生产运行及相关管理办法的制订、修订、补充完善和检查落实考核工作。
(二)根据油田公司产能建设方案和公司生产经营目标,收集统计整理历年各区块所钻不同井型的钻井、建井周期、钻机月速等相关经济技术指标,编制综合《钻井工作量预测表》、《月度生产运行大表》;旬度、周《生产作业计划》和《钻机搬安工作流程》。
(三)负责协调组织社会运力和自有运力、机具,为公司的生产运行提供运力保障。按公司生产作业流程组织、落实、监控和协调钻井生产正常有序运行。
(四)负责公司各单位、钻井队各类计划的组织、安排和落实,确保钻井生产运行衔接有序。
(五)负责组织外雇车辆、机具及与生产相关的合同洽谈、报审、签订等工作,并对合同的履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协调处理与之相关的事宜。
(六)负责对外公共关系的协调工作,根据公司整体经营目标和各单位生产需要,编制安排外雇值班车、值班水罐车、送班中巴车和其它施工机具计划,并对公司外雇车辆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确保行车安全。
(七)负责外雇车辆、机具路单的审核,在保障公司生产按计划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外运费支出,确保公司外部运费控制指标完成。
(八)根据公司生产的轻、重、缓、急,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公司日常用车,以自有车辆、机具为主,社会运力为辅的原则组织安排施工车辆和机具,保障公司各钻井队钻机搬安和其他生产用车。
(九)负责公司生产作业管理中与钻井日报相关的数据信息管理,时实掌握全公司生产动态信息,上传下达,为上级和公司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生产动态、静态数据信息。
(十)及时掌握各区块和重点探井生产动态信息,协调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十一)根据油田公司计划调整或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出现重大偏差,及时与油田公司进行沟通,分析原因,调整钻机部署,尽快扭转被动局面,使公司全年生产经营目标正常运行。
(十二)定期主持召开公司内部相关单位、部门参加的生产例会,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十三)不定期召集相关方参加的生产信息通报、交流沟通会议,协调解决相互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负责主持周一到周五的公司生产视频碰头会。
(十四)每月、季、半年、年终对生产运行工作、生产时效、经济技术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同比、环比分析总结,及时修正、季度和月度生产运行计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生产组织效率和效益,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十五)负责全公司各级应急相关工作的组织、网络建立、预案修订、信息传递、应急演练和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的现场组织、协调、指挥和处理。
第四条 经营计划科职责
(一)根据公司整体经营目标,下达公司、季度、月度钻井进尺计划。
(二)引入工时定额标准,下达钻井工艺、工序、不同作业工况的工时标准,监督井队、后勤服务单位按工时标准组织生产,逐步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和效益。
第五条
工程技术科职责
负责委托外部完井作业合同的签订、审核和确认。第六条 企管法规科职责
(一)负责协调、调解、仲裁内外部单位之间生产运行中出现的经济纠纷和矛盾。
(二)负责生产运行相关外部服务单位的资质审查、合同审核、签订和管理工作。第七条 人事服务中心
(一)负责钻井队人事用工组织和调整工作。第八条 项目经理部职责
(一)负责所属钻井队的日常、应急情况下的生产组织、指挥和协调。
(二)掌握所属钻井队生产动态信息,积极预防和处理生产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负责对所属钻井队生产工序的监督控制,保障钻井队生产进度按公司生产计划正常运行。
(四)按各区块钻机施工进度,提前与油田公司各项目经理部沟通,落实井位和钻前工程,确保钻机及时上钻。
(五)按区块钻井施工进度,提前排出本项目经理部各钻井队月度、旬度和周钻机工作动态运行表(钻机运行大表按生产运行科制定的统一样式填报),上报经营计划科和生产运行科或上传至ERP系统中。
(六)负责本项目经理部钻井队的各类生产计划的平衡、上报和落实工作。负责所属钻井队ERP生产日报系统录入的监督、检查、上报,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
(七)按时参加公司周一到周五的生产视频碰头会和生产例会。
(八)负责落实公司机关各职能科室委托的其它工作。第九条 钻井队职责
(一)根据公司整体经营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公司下达的月度、钻井进尺任务。
(二)按照公司钻井工序、工艺、工时标准,严密组织钻井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每个环节的工作进度,不断提升钻井队整体生产效率和效益。
(三)按照公司旬度、月度生产计划流程和项目经理部具体要求,认真落实日常钻井施工措施,保证钻机按生产计划正常运行。
(四)按照《钻井公司生产日报信息管理办法》,做好每日、每班的生产信息汇报或录入,并对上报的信息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五)按照本办法“生产计划管理”的规定,按程序上报次日的各种生产作业计划和车辆、机具、材料计划,要对计划的准确性负责。
(六)积极配合后勤服务单位和外部作业单位的上井服务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七)发生任何应急险情,要按公司规定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进行正确处理,并按规定的上报程序和时间及时上报到公司工程师值班室和对应的项目经理部。
(八)负责在井外雇值班客货车、中巴车和包井水车的日常使用、安全管理、月度检查和评价工作,认真落实长途车派车单和汇报制度。
(九)接受公司生产运行科的工作指导和安排。第十条 公司后勤服务单位职责
(一)根据公司生产计划流程,提前做好前线钻井队所需物资的前期准备和上井服务工作,并兑现服务承诺。
(二)根据钻井队计划,按时、保质、保量落实和完成日常钻井队的需求计划,对钻井队出现的任何问题和困难,要及时给予解决和答复,确保钻井队生产正常运行。
(三)定期参加生产运行科组织的生产例会,通报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总结阶段工作,汇报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和安排。
第十一条 各级生产运行部门职责
(一)按照各自负责的工作范围,严密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严格按计划组织生产活动,每天逐项检查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对本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到公司相关职能科室,由相关科室负责协调解决。
(二)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立即查明原因,提出处理办法,监督有关方面迅速解决,做到急事不过夜、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各生产运行部门要有预见性和预防问题发生的能力,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取得指挥生产的主动权。
(四)各生产运行部门要深入现场组织、指挥、协调生产,掌握第一手资料,避免主观臆断,正确处理问题。
(五)按照本办法规定做好生产信息和生产计划的收集和报送工作。第十二条 外部合作单位职责
执行钻井公司与合作单位当年签订的经济合同中规定的合同条款。生产运行程序参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执行。
第三章
钻前施工管理
第十三条 井位测定工作
(一)探井井位的测定:公司探井项目经理部派专人参与甲方组织的井位测定;生产井井位测定:由所在区块项目经理部派专人参加。特殊井位(边远参数井、环保敏感区域井、重点探井等)公司生产运行科排人参与,需要公司钻井地面工程公司施工井场的井,钻井地面工程公司派人参与。
(二)参加测井位人员,在甲方确定井位之前,要认真勘察井场及周边地形,确保井场标准,如有影响设备摆放或影响钻井生产等问题,要在现场给甲方提出,协商解决。4 对需要打桩的井,建议甲方在设计中提出。
(三)参加测井位人员,在井位确定后要确认井位地桩牢靠、标识清楚无误,保证在刮风或下雨后仍能找到井位标志。
第十四条 井场道路与地面施工
(一)项目经理部要对新井井场道路及地面施工进度进行跟踪,及时和甲方联系,确保钻机能按时上钻。
(二)钻井地面工程公司承担的井场铺设、表层打桩、钢木基础铺设施工,要严格按甲方或项目经理部规定的时间要求、深度施工,保证钻机按计划上钻。
(三)井场道路与地面施工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和甲方一道,按照油田公司井场道路、井场面积和地面施工标准进行验收。
(四)对特殊环境条件,不符合井场标准面积或不能满足HSE标准和新疆油田公司《钻井井控实施细则》的井场,项目经理部要及时与甲方沟通,协商解决方案,并由甲方项目经理部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协商解决不了,及时逐级上报到公司相关科室。
(五)对新井场与公寓间距超过15公里的井,项目经理部要按公司HSE标准要求,通知甲方在井场符近修建临时公寓基地,确保交通安全和职工的身心健康。
(六)一口井地面道路、井场基础的工程质量保质期为一口单井钻井周期,在保质期内出现井场、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由项目经理部及时向甲方汇报,要求原施工单位无偿整改补救,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七)井场设备、设施和放喷管线穿越油田公路的井,项目部生产办人员要及时与甲方相关人员沟通,提出解决方案。如条件不具备,必须穿越油田公路的,必须索取甲方项目部签字的作业指令,并按油田公司公路管理相关规定,向油田公司生产运行处公路管理科报批,同意后方可施工。井队必须做好公路的保护和车辆运行畅通,完工后要恢复原貌。
第十五条 新井上钻机工作确认
(一)探井由中标钻井队或甲方指定的钻井队上钻。
(二)生产井由所在区块项目经理部确定上钻井队。第十六条 钻机搬安
(一)钻机搬安工作由钻井队承担。钻井队要按公司确定的不同钻机类型的标准配置要求和井场条件,优化钻机设备配置,提高搬安速度和搬安质量,逐步达到专业化技术水平。
(二)钻井队要严格按公司制定的不同钻机类型搬安工时标准组织搬安,明确人员分工,不断优化搬安程序,缩短搬安时间,提高钻机利用率。
(三)钻井队负责钻机搬安施工车辆和机具计划的上报,不断熟悉各种车辆、机具的类型、车型、吨位、车辆尺寸和数量,合理确定所需搬安车辆和机具,最大限度地合理用车、节约用车,减少运费支出。
(四)项目经理部负责收集、审核所属钻井队上报的钻机搬安用车计划,经过审查,上传至公司钻井施工管理用车计划平台。
(五)项目经理部根据当日的搬安动态,安排专人到现场组织、指挥搬安,充分发挥靠前指挥的优势,落实搬安车辆和机具的到井情况,协助钻井队做好搬安工作。
(六)运输服务单位对中长途搬家,要安排调度人员到现场指挥协调,按钻井队和项目经理部的要求,合理调度车辆,保证搬安工作正常有序。出现问题,要及时和项目经理部生产运行人员进行沟通,协商解决。
(七)生产运行科负责“周钻机搬安动态流程”表的收集整理和编制,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以便各部门和单位参考,提前做好本单位的后勤保障工作。
(八)生产运行科和远离基地的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周钻机搬安动态流程”,提前做好搬安车辆和机具的组织工作,每天落实好次日的钻井队搬安工作,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车辆计划,确保钻机不等不停。
(九)重点探井和钻机长途搬迁,项目经理部要协助钻井队做好“钻机搬迁策划书”,提前3天报生产运行科备案,生产运行科召开钻机搬迁动员会。
(十)ZJ60以上自升式架子的起放,由安全质量环保科、设备管理科和项目经理部一道参与,并按公司制定的《自升式井架起放规定》,做好井架起放的各项工作。
(十一)ZJ50(含ZJ50)以下和车载钻机的井架起放工作,由项目经理部自行组织起放和运移,必须按照公司制定的《自升式井架起放规定》和《钻井公司车载钻机运移管理规定》执行。
(十二)对长途搬迁和区块转移的钻机,项目经理部要提前5天上报生产运行科,由生产运行科组织项目经理部和相关运输服务方,进行道路勘察(包括:井距、道路状况、桥梁涵洞的高度、高压线路、冰雪路面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项目经理部做出电子版的《钻机搬安策划书》上报生产运行科,生产运行科审核备案并牵头组织实施。
(十三)项目经理部之间钻机区块的转移,由钻井队原所属项目经理部做搬迁策划书,接收钻机的项目经理部作好安装工作策划。原项目经理部要做好搬家前的道路勘察(包括:井距、井场情况、道路状况、桥梁涵洞的高度、高压线路、冰雪路面等情况)。负责搬迁全过程中的协调工作。接收项目经理部做好新井安装的组织工作。
第十七条 开钻前准备
(一)钻井队要根据安装进度,及时上报开钻生产计划(如钻具倒运、套管、柴油、泥浆、生产水、开钻工具、各种材料计划、通讯、供电、保温设施安装、地面排水施工等工作),各项工作要提前运筹,为尽早开钻赢得时间。
(二)项目经理部生产办要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钻井队开钻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
(三)生产运行科和各项目经理部,要关注重点井、探井和边远井的安装进度,随时掌握钻井队工作动态,及时解决钻井队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好后勤保障的组织工作,减少等停。
(四)探井钻机搬家安装工作完成后,由钻井队自检自查,然后上报探井项目经理部,探井项目经理部按照开钻验收规定验收合格后,报公司相关科室和甲方进行各次开钻验收,由甲方开具开钻通知单后方可开钻。
(五)开发井钻机搬安完工后,由所在区块项目经理部和甲方监督按开钻验收规定验收,甲方验收合格,钻井监督开具开钻通知单下达开钻指令后可以开钻。
第四章
生产计划管理
第十八条 生产计划管理
(一)项目经理部每月9日、19日、29日,根据公司月度生产计划,将下一旬各钻井队每天作业计划排好交生产运行科。
(二)各后勤服务单位,根据公司旬度生产计划和自己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旬度工作计划。
(三)各单位、钻井队提前一天上报次日生产用车计划,根据所拉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把所需车型、数量、吨位、装卸地点、报到时间报清,计划要力争做到全面、准确。如计划变更,要及时通知计划接收部门,以便各生产运行部门及时调整,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四)大宗货物运输用车计划,500公里以内的提前2天,500公里以上的提前5天以书面形式报生产运行科。
第十九条 计划报送程序
(一)公司各项目经理部钻井队的搬安,由钻井队做次日的生产、搬家用车和机具计划,每天18点前报所属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生产办将所属钻井队次日用车计划审核确认后及时上传至公司钻井施工管理用车计划平台上,由生产运行科车辆调度根据计划统筹安排,优先安排公司内部车辆。项目经理部无权自行安排外雇车辆和机具,如工作需要外雇车辆和机具的,必须报到生产运行科,由生产运行科统一安排。
(二)后勤服务单位每天18点前将次日用车计划上传到公司钻井施工管理用车计划平台上。后勤各服务单位无权自行安排外雇车辆和机具。如工作需要外雇车辆和机具的,必须报到生产运行科,由生产运行科统一安排。
(三)固井、固井用水、钻井队生产、生活用水、试压、电测作业、成品油和冬季用煤用水计划,要求钻井队每天18点前报所属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部统一报到相关单位、部门调度室或各单位设在各区块的前线调度室。
(四)钻井队井场铺设钢木基础、表层打桩、锅炉送收、保温块安装拆收等计划,由钻井队根据情况,提前通知所属项目经理部,所属项目经理部按钻井队计划提前通知钻井地面工程公司调度室。
(五)钻井队次日生产所需泥浆、材料、化工料、井控设备及维修、工具、信息服务等计划,钻井队在每天18点前直接报公司内相关单位调度室或业务岗位人员。
(六)钻井队次日送油套管、钻具等送管材计划在13:00前报管子公司调度室,钻井队次日倒井场、搬家倒钻具等计划在17:00前报管子公司调度室。
(七)钻井队冬季看井情况汇报所属项目经理部,特殊情况可直接报生产运行科。
(八)钻井队营房工业用电计划,报安全质量环保科。
(九)换班用轿子车计划,钻井队直接报所属项目部调度室,审核后及时上传至公司钻井施工管理用车计划平台上,生产运行科情况统筹安排。
(十)钻井队固定值班客货车,送班中巴车、包井水罐车计划报所属项目部调度室,项目部调度室将计划报生产运行科,由生产运行科统一安排。对不符合《钻井公司车辆管理办法》的外雇车辆、驾驶员,钻井队要提前将情况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报到生产运行科,由生产运行科调查清楚后,及时调整、清退,确保井队生产正常运行。
(十一)钻井队出现任何应急险情、事故,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到生产运行科工程师值班室,同时上报到所属的项目经理部。所需应急支援物资、车辆、机具、救护、需要就近外援协助的相关事项,可直接报生产运行科值班室,由生产运行科及时处理上报。
(十二)钻井队在生产过程中有其它解决不了的问题,报公司生产运行科工程师值 班室,由生产运行科负责协调解决。
第五章
钻井生产过程控制
第二十条 钻井一般工序:搬安→钻前→一开→下表层套管→固表层→装井口→试压→二开前交底验收→钻灰塞→地破试验→二开钻进→测井→通井→下技术套管→技术套管固井→装井口→试压→三开前交底验收→钻灰塞→地破试验→三开钻进→取芯→测井→通井→下完井套管→完井固井→拆装井口→下油管→装采油树→试压→交井。
第二十一条 生产运行科
(一)按不同钻机类型,规范编制《钻机搬安作业工序流程图》,指导钻井队优化搬安作业流程,充分发挥人力、机具的作用,提高搬安效率。
(二)根据钻井工艺流程,对各道工序中的生产组织进行优化(制定不同工序的工作流程和工时定额标准),按工时标准组织生产,量化考核,提高生产时率。
(三)督促各项目经理部、钻井队严格按公司生产作业计划组织生产,确保旬度、月度生产计划的完成。
(四)抓好每口井完井后和开钻前阶段的衔接工作,减少辅助时间。
(五)对复杂井和事故井加强监控,协调各科室和后勤保障单位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六)随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偏差,及时给予协调处理修正,保证生产按计划运行。第二十二条 项目经理部
(一)随时掌握钻井队的生产计划与各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解决。
(二)对所属各钻井队生产进度进行分析,监控每个生产环节,按工时标准组织生产,量化考核,提高生产时率,确保旬度、月度进尺计划的完成。
(三)深入现场,靠前指挥。对搬安、钻前准备、每口井开钻装井口试压、每口井完井作业等关键生产工序环节,要及时派人上井指导,监督钻井队做好工序环节间的衔接,减少辅助生产时间。
(四)对井下出现复杂、事故的井,项目经理部、公司各职能科室部门要及时上井,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对复杂、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详尽、完善的技术措施,监督钻井队实施,尽快恢复正常钻井。
第二十三条 钻井队
(一)严格按照公司生产运行计划组织施工,按工时标准组织生产,抓紧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的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公司下达的月度钻井进尺任务。
(二)生产环节中出现问题或偏差,要及时调整和解决,没有能力或权限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所属项目经理部或公司职能科室汇报,不得等、靠,影响生产计划进度。
(三)从开钻到完钻,一切工作的重心都要围绕生产经营目标组织生产。
(四)每个岗位都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杜绝人为的工程、机械事故的发生,减少非生产时间。
(五)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护保养制、干部24小时跟班制和HSE相关规定,控制和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提高钻井生产时效。
(六)严格落实和执行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努力提高钻井速度,杜绝复杂和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四条
后勤服务单位
(一)对钻井队计划供送的设备、物资和服务,送井前进行复核,避免出现偏差影响钻井队正常生产。
(二)对钻井队所需设备、物资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偏差,要及时进行补救,尽量挽回或降低钻井队损失。
(三)按钻井生产运行计划流程和服务承诺,前瞻性地做好物资、材料的购置和储备,保障钻井生产不等不停。
第二十五条 生产环节控制
(一)各钻井队每日报出的生产计划必须准确无误,避免影响钻井生产;由于特殊原因需要变更生产计划的,要提前(100Km以内提前4小时;101—300Km提前8小时;301—500Km提前12小时;500KM以上提前2天报计划)通知计划接收单位调度室。没有特殊原因,同一计划不得变更两次。
(二)钻井队搬安人员特别紧张或不能满足甲方工期要求时,项目经理部可提前向公司人事服务中心提出人员支援,由人事服务中心组织人员给予支持;同时八区各钻井队搬安前可以向钻井地面工程公司报计划,要求上搬安班进行支援。
第六章
交井管理
第二十六条 生产运行科
(一)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制订公司月度、季度交井计划,并监督落实。
(二)根据生产计划和甲方要求,对重点井交井进度进行监督、检查;安排项目经理部委托地貌恢复单位进行地貌工程恢复,并督促地貌恢复工程进度,确保按时交井。
(三)交井工作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查明原因,上报西部钻探驻克拉玛依协调部,及时解决录井、测井资料的快速流转,确保交井资料齐全,地貌按标准恢复。
第二十七条 项目经理部
(一)根据甲方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早落实完钻井下油管、测声幅、修井等完井作业工作。无论是钻井队还是委托公司以外施工单位下油管等施工作业,都要制定出作业计划,保证按计划交井。施工单位负责按甲方要求按时交出资料。
(二)每月排出本项目经理部所属完钻井交井作业计划,派专人检查落实。
(三)开发井搬家后,老井设备拉完当天交地面,由公司项目经理部安排、委托铺设井场基础的井,仍由项目经理部及时通知铺设井场基础的施工单位恢复地貌,平整以井口为中心30×30平方米的场地。
(四)老井需下油管试压的,夏季3天,冬季5天内必须做好交井前的所有准备工作;资料运行按规定时间交接,确保按时交井。
(五)由甲方委托进行泥浆池固化的井,完井后项目经理部及时通知甲方,由甲方安排专门的施工单位进行泥浆池固化并恢复地貌。
第二十八条 钻井队
(一)完钻后抓紧完井施工作业,完井后及时做好资料移交工作。
(二)老井搬家拉完设备后,井场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三)对距村镇或牧区较近的井,要对未恢复井场地貌的废泥浆池,做围拦和警示牌,防止人、畜落入。
第二十九条 钻井地面工程公司
钻井地面工程公司铺设钻机钢木基础的井,由钻井地面工程公司按照项目经理部要求的时间及时做好地面恢复工作和钢木基础的回收工作。
第七章 钻井生产的后勤保障与协调
第三十八条 生产运行科
(一)根据公司生产计划要求,与相关方做好工作合同或协议的签订,以合同或协议来约束双方的行为;做好与西部钻探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生产联络和协调工作,负责公司以外单位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沟通与协调。
(二)负责项目经理部之间、项目经理部与后勤服务单位之间以及后勤服务单位之间的生产协调。
(三)负责钻井生产中出现问题和矛盾时的生产组织与协调,确保公司生产按计划正常运行。
第三十一条
项目经理部
(一)负责所属钻井队之间的生产协调。
(二)负责项目经理部之间的生产协调。
(三)负责所属钻井队生产环节中出现问题和矛盾时的现场协调。
(四)负责与油田公司对应的项目经理部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
第八章 会议制度
第三十二条 生产例会
(一)周一至周五的生产碰头会早上9:30在信息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由生产运行科组织;机关各科室、项目经理部、后勤服务单位正职领导参加。汇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周重点工作;对发生重大人身、井下、安全、质量事故的单位,要在碰头会上做详细汇报。
(二)每月15日、30日(31日)16时在公司信息中心三楼视频会议室召开生产例会。各项目经理部、后勤服务单位主管生产副经理和生产运行办主任参加;远离基地的项目经理部利用视频参加;其它项目经理部和后勤服务单位到现场开会。各单位汇报半月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工作完成情况、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下步工作安排。对发生重大人身、井下、安全、质量事故的单位,要在生产例会上做详细分析、汇报。会议若遇节假日,时间向后顺延。
第三十三条
月度车辆例会
每月末30日(31日)18点,在信息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各项目经理部、后勤服务单位生产办主任和车辆管理人员参加。各单位汇报全月生产用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运费支出情况和对车辆管理中的建议和要求,生产运行科解释车辆运行中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结月度车辆管理工作。若遇节、休日向后顺延。
第九章
其它
第三十四条
信息采集与传递,执行2012年《钻井公司生产信息日报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各单位生产车辆使用与管理,执行2012年《钻井公司车辆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
冬季保温工作,执行2012年《钻井公司冬防保温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
应急物资储备,执行2012年《钻井公司应急物资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
应急抢险救援启动程序及各单位应急响应,执行公司2011年出版的《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的规定。
第三十九条 生产运行联络方式见《钻井生产运行通讯录》
第十章
考核办法
第四十条 执行公司与各单位业绩合同挂钩的考核办法。第四十一条 钻井队
由于计划不周、失误造成停工或其它损失全部由钻井队承担。第四十二条 项目经理部
由于失误,计划漏报或报错,造成钻井队停工或其它损失,由项目经理部承担责任。第四十三条 后勤服务单位
由于失误,给钻井队送井设备、物资漏送、错送或计划不落实,造成钻井队停工或其它损失的,赔偿钻井队全部损失外。
第四十四条 会议考核
每一次会议无故不参加,不参加且不请假,将在下次会议上进行通报批评。第四十五条 交井考核
每少交或没按甲方要求交井一口,落实到业绩指标考核中。第四十六条 其它考核执行西部钻探和公司有关考核规定。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推荐阅读: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09-04
航空地面服务英语08-10
航空公司信息管理10-12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07-22
公司运行分析报告08-29
公司网站运行管理方案11-20
海峡两岸航空航天(航太)类专业分析与排名08-24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09-01
航空售票系统+C++课程设计源代码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