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运行控制

2024-09-04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共12篇)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 篇1

一、引言

在经历了三个阶段之后,公司形式发展到如今的公司制企业,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跨国公司的规模逐步增大,企业的所有者也不再是单一的个人或少数组织。同时,在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推动下,股票的自由流动使得公司的所有者遍布世界各地,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所有者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增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降低。股东想要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状况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为了保障对外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性,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中披露审计报告。在安然和汇通事件之后,投资者越来越怀疑外部审计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谋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使得外部投资者不再单纯地相信外部审计的结果,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问题逐步引起关注。

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降低代理成本。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企业日常活动高效运行的内部制度,是在公司监督层和治理层的共同努力下实施的。董事会的参与可以有效监督管理层的工作,使得管理层更好地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降低代理成本。

2.降低审计费用。外部审计收费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审计程序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测试性程序中有观察、询问等环节,这主要是对内控运行有效性的测试,若审计师认为企业内控运行有效,就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降低审计程序的难度,从而降低外部审计的费用。

3.减轻外部处罚程度。继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之后,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加大了对企业财务业绩的监管力度,2010年通过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也对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控制的高效运行可以减少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减轻上市公司被处罚的程度。

三、公司结构对内部控制运行的影响

1.股权集中度。若企业内部股权的集中度高,企业的少数大股东享受企业的大部分利益,该部分股东也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效果,也有更大的欲望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来,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相反,对于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股权相对比较分散,股东对于管理层和内部控制的监督成本较高,而且个别股东只享受企业的部分利益,懈怠于对管理层活动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Hoitash等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内部控制水平的信号,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的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越少,股权集中类公司的业绩明显好于股权分散类公司,并且股权结构决定了内控质量,多数学者认为股权结构可能会带来公司治理改善和业绩提升。

2.高管结构。理论上,董事会与公司管理层独立运行,董事会监督高管工作;现实中,董事会成员与高管兼职现象普遍,如此就存在监督层和管理层的混淆,监督层监管自身工作,作为公司监督层的董事会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监督制度的失败易导致内控质量的下降。同时上市公司内部高管评价指标不合理,导致高管变动频繁,很多高管为了保障自身利益追求短期绩效,懈怠于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制定合理的内控制度。

3.董事会独立性。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引起外部投资者的重视。独立董事作为一种独立于股东和管理层的特殊董事会成员,一般由企业外聘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出席股东大会并发表意见。在《治理准则》中就规定,审计委员会中至少应当有一名独立董事为会计专业人士,具有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员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并且独立董事薪资收入不受股东和管理层控制,增强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四、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措施

1.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大股东地位。相对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使得大股东更关心企业的利得损失,也更热心于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保障内部控制的高效运行。同时股权集中的程度要适当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就容易形成一股独大,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2.稳定高管结构,提升高管归属感。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两职分离的问题,两职分离可以很好地发挥董事会的监管作用,促进内部控制的合理运行。高管持股除了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措施,降低代理成本,同时高管持股使得高管成为企业股东,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利于其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发挥独董作用,增强董事会独立性。现在企业已经把董事会中独董数量作为衡量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标准,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保障独董出席股东大会次数并发表意见,发挥独董在董事会中的作用。

五、结束语

此外,公司还要建立内部独立审计制度,为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应直接受控于董事会,通过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及时找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漏洞与缺陷,并提出相关建议,促使内部控制的合理运行,降低公司被处罚的程度,提高公司绩效。

摘要:内部控制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大多数的学者主要是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盈余管理的关系,本文从公司结构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为企业日后优化公司结构,保证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高管结构,董事会独立性

参考文献

[1]Hoitash U.,Hoitash R.,Bedard J.C..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J].Accounting Review,2009(84).

[2]刘运国,高亚男.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正恒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7,(4).

[3]陈珩.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1,(7).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 篇2

为了有效调度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周转率,保障公司资金的运行安全,特制定本规则。

一、实行资金进账报告制。

1、凡是公司账户有资金进账,出纳员必须当天口头报告总经理。

2、供销部经理要及时向总经理报告每一卡货款的到账时间。

二、实行资金出账一支笔审批制。

1、所有需要从公司账户上开支出账的资金,都必须报经总经理签字审批后才能办理;否则,会计不开票;出纳不付款。

2、采购硅石、木炭、木材和煤、油焦等原材料需要转账支付资金的,必须事先由购销部经理编制计划报送财务室。由财务室主任通盘安排,并报经总经理审批后,交由会计办理转账手续,最后由出纳到银行转账或通过网上银行转账。

3、采购生产配件、机修五金材料等,必须事先由生产部经理编制采购计划报送总经理审批。采购员在办理采购材料报销时,除了有入库手续外,还要附上总经理批准的《五金材料采购审批单》。才能报销。

采购五金配件要加强计划性,尽量做到即成批量采购节约成本,又不积压、不断档。满足生产和机修需要。

三、在总经理的电脑上设置《公司资金进出账情况表》的专门文件夹。由会计于每月1日、11日、21日向总经理报告每旬公司账户上的资金存量,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四、各负其责,层层把关。

1、财务室主任负责监督资金安全运行的全过程。

2、会计负责资金出账的把关工作。做到没有总经理签字的转账一律不以办理。

3、出纳负责现金付款的把关工作。做到没有总经理签字的发票一律不以付款报销。

浅析军费运行过程控制 篇3

摘 要 军费运行过程控制目标是通过实施过程控制所要达成的效果。军费运行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形成最优的保障效果。本文首先谈了军费运行控制的必要性,然后重点对军费运行过程控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军队财务 军费运行 过程控制

一、军费运行控制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增强财务保障能力。在军费额度不会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这就给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军费使用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对军费运行监控的研究,深入挖掘监控机制的整体潜能,才能增强财务管理保障能力,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二是抵御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规范军费运行秩序。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存在,给军队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监控理念和机制难于应对巨大的冲击。必须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有针对性地研究监控对策,拓展监控范围,完善监控机制,把军费运行全过程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促进财务保障效益的提高。三是优化军费运行系统,提高军费分配与使用效益。监控机制是军费运行机制的一部分,在确保军费良性运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军多年实践看,军费运行效益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控机制。如果监控乏力,必然会引起军费使用效益的低下。研究设计科学的军费运行监控机制,加强监督控制,有利于系统机制之间协调配合,优化军费运行系统,促进军费运行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军费运行过程控制阐述

对军费运行的监控不仅要注意结果,而且要关注军费运行的过程。因为只有过程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要使军费按照既定计划运行,必须使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保持一种和谐有序的运动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系统诸要素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相互牵制,以产生最佳的整体效益。而要保持这种状态,就必须有效控制人们的业务操作过程。我认为,军费运行程序化是对军费运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机制。“程”是指规章、制度或形式;“序”是指区分或排列位置。程序是指事物运动的某种次序过程或环节。程序无处不在。凡是运行有序的系统,其中必然存在科学、规范、透明的运行程序,使系统内各要素能够在程序控制之下有规律地运行。建立科学的军费运行程序化机制,能够对军费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首先,科学的军费运行程序,能够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凭,避免“因人而异”而导致的军费运行偏差。其次,公开透明的程序,能有效地控制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克服“暗箱操作”带来的军费流失。因此,设置科学、标准、公开的程序化机制,是对军费运行过程实施监控的有效途径。

军费运行程序的设置要体现三个原则。

第一,科学性。这一原则要求军费运行程序的设置要符合客观规律性,人们按此行为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程序设置的目的和目标要符合实际,在清楚程序的意义和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增强程序的科学性;程序设置要符合客观规律,要在“经济人”这个假设前提下科学设置程序,不能凭主观办事;程序设置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避免程序滞后。

第二,标准化。程序的标准化是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的前提。一个过程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各行其是、随心所欲在许多场合下都是出错和低效的根源。犹如交通,没有统一规则就会出现交通混乱,并进而影响交通速度。程序的标准化,一方面能够规范军费运行,减少军费运行过程的变异性,从而防止和减少军费运行偏差或效益低的现象;另一方面,重复地进行同种活动将有利于过程的改进,避免工作方法出现因人而異、变来变去的现象,由于标准化而达成的统一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程序的标准化必须要让人们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做”,而不是“不该怎样做”。“该怎样做”是行为集合中的“子集”(如图1),具有明确的限定性;而“不该怎样做”是行为集合中的一个子集的“补集”(如图2),只具有较弱的限定性,不利于对行为的监控。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 篇4

为了充分利用变换余热, 节约能源, 在气气换热器W001后设置一台低压废锅以回收变换余热;在变换冷却部分设计预冷器A/B、中间冷却器, 利用低压锅炉给水和脱盐水回收变换余热。

1岗位任务

1.1将来自气化分厂的含饱和水的工艺气中部分CO在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作用下, 反应生成有用的H2, 使变换冷却出口的氢碳比达到2.97-3.06;回收变换反应的反应热, 副产0.5MPa蒸汽, 同时加热脱盐水和低压锅炉给水。

1.2用高压喷射煤气水洗涤气体中的焦油、中油、有机物, 用酚水洗涤气体中的氨气, 洗涤后的含焦油煤气水、含油煤气水送至气化的煤气水分离工段, 合格的变换冷却气体送至低温甲醇洗。

1.3合格的变换气送至气化作为煤锁充压气, 同时接受来自气化煤锁气压缩机的气体并入变换系统。

1.4回收粗煤气中的饱和水。

2工艺原理

一氧化碳变换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且在一定温度 (高于催化剂的起始活性温度) 条件下, CO和水蒸汽发生反应, 将CO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特点是可逆, 放热,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且反应速度比较慢, 必需使用催化剂才可满足工业化要求的反应速度。

在变换反应的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副反应, 在催化剂高温、低水气比情况下会发生甲烷化副反应, 其化学方程式为:

低气汽比、高温下会发生CO的分解反应:

在正常生产中, 副反应的发生不仅降低生产效率, 增加原料气的消耗在副反应占主导地位时, 副反应集聚的热量很容易造成设备超温, 发生严重事故, 因此, 正常应尽可能控制变换反应条件, 阻止副反应的发生。

钴钼耐硫催化剂的常态为氧化态, 不具有高活性, 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硫化, 使其呈硫化态, 才具有高活性。

钴钼催化剂的硫化工业上常采用CS2作硫化剂, 硫化反应方程式:

正常生产中, 在一定反应温度和水气比范围内, 当H2S浓度低于平衡所需最低H2S浓度时, 会出现反硫化而使催化剂失活, 反应方程式:

3工艺流程叙述

来自碎煤加压气化的温度为181℃、压力3.9MPa、310045Nm3/h的粗煤气经粗煤气洗涤器洗涤气体中的焦油、灰尘后, 温度下降至176℃进入粗煤气分离器后, 气体分为两路, 其中一路进入气气换热器41-W001管程, 与出变换炉后的气体换热, 温度升高至260℃, 再进入预变换炉过滤气体中的焦油、灰尘等, 然后进入变换炉内发生变换反应, 并产生反应热, 出变换炉的温度为325℃、压力3.8 MPa的气体通过气气换热器W001壳程换热后温度降低至260℃后进入低压废锅回收余热, 气体温度下降至176℃进入混合器与出粗煤气分离器的气体的另一路汇合。汇合后的气体进入变换冷却的预冷却器A/B、中间冷却器、终冷器, 用高压喷射煤气水洗涤气体中的焦油、中油、有机物如酚、萘等, 温度分别降至130℃、80℃、40℃, 最后气体进入洗氨塔, 在洗氨塔内用来自酚回收的酚水对气体中的气氨进行洗涤, 合格后的温度为40℃、压力3.55 MPa、流量332758Nm3/h的气体送低温甲醇洗。

出洗氨塔的温度40℃、压力3.55 MPa、流量为10308Nm3/h变换气体送至气化工段做煤锁充压使用;来自气化的温度50℃、压力4.1 MPa、流量为16788Nm3/h的煤锁气压缩机的气体返回至最终冷却器前并入变换系统。

4工艺原则流程图

5变换岗位运行操作技术总结

5.1耐硫变换触媒的硫化

触媒硫化一般采用H2S, 由于H2S在常温下为气态, 储存和运输很不方便, 故一般都用储存和运输相对较容易的CS2, CS2氢解生成H2S, 因为CS2的氢解在200℃时才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若在低温下加入CS2, CS2会吸附在触媒表面, 当温度达到200℃时发生剧烈氢解和硫化反应, 使炉温暴涨;若在温度较高下加入CS2 (300℃) 易发生Co O+H2=Co+H2O的反应, 而Co是公认的强甲烷化催化剂。若甲烷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与催化剂的硫化、CS2的氢解反应放热叠加在一起就会导致床层温度暴涨。所以要根据床层温度高低综合考虑加入CS2的时间。

5.2造成触媒反硫化的因素

水气比、床层温度、工艺气中的H2S浓度是造成触媒反硫化的关键。较低的水气比、较低的床层温度, 较高的H2S浓度有利于抑制反硫化发生, 生产中主要通过控制工艺气中的H2S含量不低于允许值 (3000ppm没有上限) 来防止反硫化。

5.3导致变换触媒失活的主要因素

5.3.1煤气中带水、过氧等原因造成触媒粉碎、结皮、烧结; (这个失活是不可逆的)

5.3.2工艺气中H2S浓度降低等原因, 导致的触媒因反硫化而失活;

5.3.3活性组份流失;

5.3.4因毒物带入而使触媒中毒; (钴钼催化剂主要毒物:氧气和砷化物)

5.3.5杂物堵塞微孔, 高温烧结等原因导致的触媒比表面积降低;

5.3.6因触媒长时间在较高温度下使用而导致的低温活性下降。

5.4水气比调控对变化炉变换反应及催化剂的影响

水汽比过高, 容易造成变换炉垮温, 严重的粗煤气带水入炉, 致使触媒被水浸泡, 失活。水气比过低, 造成炉温大幅度上升。严重的发生甲烷化反应和析炭。甲烷化反应放热是变换反应放热的5倍。设备高温易发生事故;因此, 合适的水气比是保证变换率, 保护催化剂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措施:增设在线水气比监控设备, 实时监控140℃高压喷射煤气水与气化工段来的粗煤气总量的比值, 减少对变化炉变换反应及催化剂的影响;

6常见故障及处理

6.1包括正常生产注意事项及处理。停电、晃电、断仪表空气、停循环水、设备管道爆炸着火、粗煤气过氧、停高压喷射煤气水等时按紧急停车方案处理。

6.2设备管道冻结。因克旗煤制气项目处于高寒地带, 防冻工作是冬季的工作重点, 应注意设备、管道的保温、疏水器的使用情况、备用泵、运行泵的防冻等。

7结语

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技术概况、工艺流程、操作法则、产品性能等是每位员工的职所在。通过熟悉岗位工艺操作、加强培训;使岗位员工在生产操作中拿得起, 放得下, 能够独立上岗操作, 解决技术难题, 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最大程度推动, 提高变换及冷却装置的操作水平。保证装置及整个煤制天然气工艺安稳长、满、优运行;为企业保驾护航。

摘要: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旗煤制气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大唐克旗公司) 变换冷却装置将上游煤气化装置来的粗煤气中的部分CO与饱和水蒸汽反应生成CO2和H2, 调整粗煤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比例, 进一步制备原料气, 为甲烷化装置提供合格的氢碳比。因此对整个煤制天然气工艺起着关键作用。这就对该工艺岗位的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熟悉并熟练掌握该装置工艺操作, 保证装置及整个煤制天然气工艺安稳长、满、优运行;为企业保驾护航。

权利运行控制机制建设 篇5

工作方案

大 齐 幼 儿 园

2010年10月

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局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意见》(冀发[2009]1号)决定在全校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如下:

一、推进本单位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单位作为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事关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满足群众的公共需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拥有大量社会资源,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管理不严格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因此,推进公共事业单位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加快推进公共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客观需要,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是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抓好落实。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积极探索和完善公共事业单位监控权力运行的有效办法和措施,逐步形成具有公共事业单位特点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改进行业作风,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二)基本原则

注重预防原则,遵循公共事业单位权力运行规律,着眼于关口前移,积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公开透明原则,把公开透明作为公共事业权力运行的基本准则,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注重实效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简便易行,长期坚持,提高管理效能;制度贯穿原则,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目标任务

1、建立公共权力廉政风险评估防范机制。结合公共事业单位特点,把握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科学评估廉政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构建权责明确、防范有效、动态监督、处置有力的权力制约监控体系。

2、建立公共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优化权力结构,严格运行程序,健全制约机制,把公开透明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结果的各个环节,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

3、建立公共权力运行绩效考核和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提高高度监督效果。

三、重点工作

(一)开展公共事业单位权力风险评估防范工作。一是全面梳理职权。结合本单位业务性质,围绕决策、管理、执行等三个层级,对所有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科学界定权力设定依据、行使范围和责任主体,形成分类清晰、配置科学、权责明确、制约有力的职权目录。二是固化运行流程。对每一项权力的运行流程进行重新审核和调整,并按照简明清晰、程序规范、运作协调的原则,制定并公布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流程图。三是认真查找风险点。把单位全部权力纳入廉政风险查找范围,结合已往经验教训和社会评价,通过自查、征求意见、集中评议等多种方式,找出每一项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的廉政风险点。四是编制风险等级目录。依据权力的风险程度、危害大小、腐败发生几率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编制公共事业单位权力风险等级目录。廉政风险等级目录包括:职权名称、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和责任主体。五是建立监控平台。建立事业单位权力运行监控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实行程序化运行,加强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和监控,实现动态预警、自动提示、实时监控,有效防止腐败问题发生。

(二)深化办事公开工作。一是丰富公开内容。把重大决策、学校管理方面重大问题、大额资金管理使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情况作为公开的重点,全方位地向职工公开。二是创新公开载体。充分利用公开栏、以及民主议事会议等形式,同时注意通过意见箱、、职工座谈等形式,了解职工的反映,不断改进工作。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监督。三是建立公开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公开制度,公开职权目录、办事指南、工作标准和程序,绘制流程图,制作岗位风险警示牌,推进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三)抓好反腐倡廉制度落实。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规定。二是建立和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各项制度。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财务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监控制度。建立健全收费项目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四是建立高风险权力运行记录备案、廉政风险谈话(提示)、评议考核等制度。五是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对因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要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主管人员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加强对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引导大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局要求上来,推动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围绕各项任务,整体谋划,合理安排,突出特色,协调推进,做到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

(三)搞好协调,加强指导。中心校负责监控机制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注重总结和推广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推进监控机制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考核,严格奖惩。把推进公共事业单位权力运行监控制度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严格组织考评,与奖惩挂钩。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工作缓慢、效果不明显的,要督促其采取切实措施及时加以整改。对搞形式、走过场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大齐幼儿园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分析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电力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器设备的需求也增大,这使我国各地区都出现电力需求增长加快的现象,加快了我国全国性的电力工程的建设,而电力企业是我国电力管理工程与电网建设的主要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电力工程项目来说,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本文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 运行; 控制

1.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和门类技术,并且实施的过程也受很多条件的影响,比如说气候条件、水文地质、设计规划、技术水平、机械的设备、员工的素质以及监督管理制度等,无论那一个项目或是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部分电力工程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而管理人员在电力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所以如果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或是没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管理中就会给我们整个电力施工工程造成很大的损失;并且有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管理的精神,不善于合理策划和分工,缺乏很好的协调能力,这不仅有失领导风范,而且也不利于员工凝聚力的加强,从而不利于我国电力系统更好地运行和控制。

2.如何更好的促进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我们都知道电力系统是它由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线路以及用电设备等按一定的方式连接组成的一个整体,运行特点是由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同这四项时完成。它又有五种状态。

第一种是正常状态,即: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有足够的紧急备用和旋转备用以及其他必要的调节手段使系统能承受一些正常的干扰,如电力系统负荷的随机变化以及正常的设备操作等,这样就不会出现系统中各设备过载或电压和频率偏差或是超出允许范围内等各种问题,从而使电力系统可以安全的实施经济运行调度。

第二种是警戒状态,即:在警戒狀态下电力系统仍然可以向用户供应合格的电能,并且我们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电力系统它仍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当我们从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的角度来看,警戒状态它是一种不安全状态,与正常状态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而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警戒状态下的电能质量指标虽然合格,但实际上它与正常状态相比更接近了电力设备运行的参数,虽然它处于允许的上、下限值之内,但与正常状态相比则更接近上限值或下限值。而电力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到正常干扰特别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使系统进入到不正常状态中。

第三种是紧急状况,即:电力系统在紧急状态下会出现线路过负荷,如果我们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就会出现连锁反应,从而出现新的故障,导致电力系统运行进一步恶化。而且在紧急状态下,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或者是我们的措施不够有效,电力系统将会失去稳定,出现不稳定问题。

第四种就是崩溃状态,即:如果在紧急状态下没能及时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消除故障或者措施不能奏效时,电力系统就有可能失去稳定,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工作人员为了不使事故进一步扩大,更为了保证对部分重要负荷供电自动解列装置可能动作调度人员,也可能进行调度控制将一个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解列成几部分,这时就使整个电力系统进入了崩溃状态,进入崩溃状态后,一些子系统由于电源功率不足而不得不将大量的负荷切除,而另外一些子系统可能会由于电源功率大大超过负荷而不得不让部分发电机组解列。

第五种恢复状态,即:在崩溃系统大体上稳定下来以后,电力系统便会进入恢复状态,它通过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及我们调度人员的调度控制使故障得到隔离,使事故不扩大,而这时的调度控制会重新并列已解列的机组,从而增加并联运行机组的出力,恢复对用户的供电工作。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使系统尽可能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而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我们的调度人员可以通过制定运行计划和运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来进行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在线安全监视和安全分析等信息,而计算机监控系统我们可以采用SCADA系统或EMS系统,使电力系统处于最优的正常运行状态。

我们事内人士都知道,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我们也可以运用最优控制,而线性最优控制是目前诸多现代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多的,也是最成熟的一个分支,而对于一般线性最优控制系统可有以下的提法:

变结构控制也是解决系统的镇定问题,所以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变结构控制,寻求控制使原点变得渐近稳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变换使之成为调节器设计问题,而且它还可以利用高速开关,将系统的相轨迹引到一个由设计者自己所选择的可到达的切换面上,而当满足SS<0条件时,便可进入超曲面,也可以运用综合智能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

结语:我们都知道电力系统是电能生产、输送、供应的载体,而电力设施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社会公用设施,因此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是保障供用电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的控制,不仅有利于方便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我国各企业各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进而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重庆,林伟明.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框架探讨[J].陕西电力,2007(04)

[2]王桂霞,冯洁.浅谈同步发电机自动励磁调节作用[J].内蒙古水利,2008(03)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 篇7

1 发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必要

列车制动距离与其速度成正比, 当列车速度140km/h时, 紧急制动距离为1100米, 速度增到160km/h时制动距离为1400米, 而提速到200km/h时紧急制动距离达2000米, 速度愈高其制动距离将更长。当人的视距小于列车制动距离和操作所需的时间 (司机视觉能力对信号做出判断的最小时间为3-5秒) 时, 传统的信号控制系统以及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密度的加大, 必须装备列车控制系统, 以确保行车安全, 我国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经验, 制定了我国CTCS的技术标准, 并用于提速后的列车上, 这是铁路信号从车站联锁中心, 向以列车运行控制中心转化。列车进行调度指挥从车站联锁中心, 向以列车运行控制中心转化, 列车运行调度指挥从调车员——车站值班员——司机三级管理向实现由调度员直接控制移体化 (列车) 转化, 列车运行由以人为主确认信号和操作向实现车载设备的智能化转换, 区间闭塞由固定闭塞方式向准移动闭塞方式转化;信号显示制式由速差式向速度式 (目标距离) 转化。现今就区间列车运行自控制进行介绍。

2 列车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应用等级

列控系统用于控制列车运行, 主要由车载子系统及地面子糸统两大部分组成地面子系统由应答器, 轨道电路, 无线通信网络, 列车控制中心等设备组成:见下图

针对不同线路, 不同传输信息方式和闭塞技术将其分为5个等级在同一条线路可以综合应用, 较高等级的列控系统兼容较低等级的列控系统, 以满足不同列车的速度需求。零级、1级较为落后现介绍160km/h以上速度的后三级CTCS功能:

2.1 CTCS 2级:该设备基于轨道传输信息的列车控制系统面

向提速干线和高速新线采用车--地一体化设计。CTCS2级适用于各种限速区, 地面不设通过信号机, 机车乘务员凭车载信号行车。

2.2 CTCS 3级:该设备是基于无线传输信息并采用轨道电路

方式检查列占用的列车控制系统, 它面向提速干线, 高速新线和特殊线路, 基于无线通信的固定闭塞或虚拟自动闭塞, 适用于各种限速区段, 地面不设通过信号机, 机车乘务员凭车载信号行车。

2.3 CTCS 4级:

该设备是完全基于无线通信的的列车控制系, 它面向高速新线或特殊线路, 基于无线通信传输平台, 可实现虚似闭塞或移动闭塞, 地面不设通过信号机、机车乘务员凭车载信号行车。

CTCS设备完成了列车对速度、间隔、目标距离、速度控制。适用于各种不同性能速度列车混合运行, 其追踪运行间隔要比分级速度控制小, 减速平稳, 旅客舒适度好, 现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均亦采用了该项技术。

3 CTCS的主要功能

3.1 基本功能

3.1.1列控系统的车载信号是列车运行的凭证。

3.1.2按运行列车安全制动距离自动调整列车运行间隔。

3.1.3防止列车运行时超过各种规定速度保证行车安全并实现加、减、缓速的自动控制。

3.1.4实现自动驾驶防止冒进信号

3.2 安全功能

3.2.1环境状况监督, 通过报警信号传输给车站和区段调度所, 列控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发出限速或停车指令。

3.2.2列车状态检测, 将轴温报警信息, 传给列车, 使列控系统发出各种防护或限速命令对设备或人员进行安全防护。

3.3 其它功能

列控系统不仅具有列车速度控制功能, 根据需要其控制中心还应对所辖区间内渡线道岔及中间道岔进行控制, 实现信号基础安全设备一体化, 并将设备故障及信息传到区段调度所或车站操作员处。

4 列车运行控制模式及超速防护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按照人机关系分类, 分为设备优先和司机优先级控制两种类型, 按照速度防护模式分为阶梯速度模式和曲线防护模式两种。司机优先级阶梯防护模式现今已很少采用, 我们介绍曲线控制方式的速度--距离曲线模式, 该模式称一级制动模式如图所示:

它不在对每个闭塞分区规定一个目标速度而是向列车传送目标速度, 列车距目标的距离信息, 列车实行一次制动控制方式, 列车追踪间隔可以根据列车制动性能、车速、线路条件进行调整, 可以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是一种理想的运行控制模式CTCS二级以上即属于此种控制模式。

列车运行中, 地面设备不断地将速度控制命令, 运行地段的实时参数等信息, 通过信息传输媒体传送给车载设备。车载设备根据从地面设备接收到的信息, 实时计算得出列车运行的最大允许速度依此信息实时监督控制列车运行。若列车运行速度超过最大允许速度, 车载设备将自动实施不同等级制动, 迫使列车降速或停车, 保证列车始终在安全速度下运行。

热网循环水泵运行的控制 篇8

关键词:循环水泵,节能,变温差控制

变频调速是近几十年里发展比较迅速的电力产业, 它在我国的低压电器控制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热网循环水泵的供热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的运行负荷随着室外的温度变化而相应的变化。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确保供暖的质量, 使输送和热能制备达到经济和合理, 就要对热网供热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一般是通过集中调节的方式, 当供暖室外的计算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的时候, 即可以运用循环水泵变频调节来控制热网的循环流量, 这样的控制方式减少了热量损失, 达到节能的效果。不过要实现这种控制方式的节能效果, 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合理的变频控制策略。当前, 常用的控制方式包括温差控制盒压差控制两个方面。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节能的潜力入手, 进一步研究变温差的控制策略。

1 热网的调节方式

热网的调节方法在目前来说, 主要有四种控制方式:即量调节只是改变整个网络的循环水量;间歇地调节每天供暖的时间 (小时数) ;质调节只是改变网络循环水的温度;分成几个阶段来改变流量质调节。以上四种控制方式适应场合不甚相同。对于质调节方式, 它的特点是管理快捷, 水力的工况运行稳定、操作简单, 但耗电量很大, 一般来说, 区域的锅炉和小型的的热网适合采用此方式。而间歇的调节方式由于对热源的供热裕量和舒适性都特别大, 所以受到限制, 应用很少。对于分阶段来改变流量的质调节, 按照室外的温度高低把它分成几个不同阶段 (在供暖期) , 每一个阶段, 网络中的流量都保持不变, 在这个过程中, 以质来适应环境变化。这种方式适合在大中型的热网中进行使用。最后的量调节, 要保持网路的供回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要实时来调节循环水量, 这种调节方式的节能效果是最好的, 所以也是今后热网控制的发展方向。

2 变频调速节能原理

变频调节是目前比较完善的一种调节方式, 它的节约性能显著。在传统的工艺控制中, 水泵在运行时的时候, 一般要进行流量的调节, 大多采取变阀调节。即通过阀门的开度来控制风机与水泵之间的流量。这种控制方式不稳定, 阀门如果开关过快, 会影响风机与水泵的调节特性, 甚至使水泵和风机跳闸。在调节频率的时候, 风机和泵的输出功率始终不变, 即它的性能曲线不发生变化, 不过, 管道阻力的特性曲线将发生相应变化。泵和风机新的管道阻力特性的曲线和最开始的性能曲线交点就是新的工作点。

变频调节功能就是利用改变频率的大小, 来实现对电机的调速。这种调节方式, 控制精确, 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报警设置, 没有现场的阀门阻力等限制, 是较为理想的调节方式。变频调节通过改变性能的曲线来改变最终的工作点。风机和泵变速调节运行时, 流量会随着转速的一次方与之发生变化, 并且, 轴的输出功率则按三次方的规律与之发生变化, 这样, 效率总体来说就不会发生改变。利用变频的调节功能, 能减轻轴磨损, 降低风机和泵整个系统的噪声,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R1是工艺阀门在极限开度的阻力特性;S1为额定运行的水泵扬程—流量的特性, M1是额定的运行点, 与此对应的扬程为H1, 流量是Q1。电动机消耗功率与Q与H的乘积成正比。公式为P1=KH1Q1, 若减小阀门的开度, 流量降至Q 2时。此时的管网阻力特性是R2。水泵的运行点则为M3。这时, 水泵的扬程反而增加了。电动机的消耗功率则略有减少。公式为P2=KH3Q2, 其中K是比例系数, 如果降低转速, 那么流量与扬程的特性变为S2, 此时管网的阻力特性仍是R1不变, 水泵的运行点变为M2, 这时的扬程降低很多。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也降低了很多。公式为P3=KH2Q2, 其中K为比例系数。从图1中能明显看出, 在相同流量Q2时, 采用变频来降低转速时的扬程 (H2) 则比关小的阀门的扬程 (H3) 要小的许多, 因此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就大为减少, 这就是水泵变频调速节能的原理。

3 改造方案

为了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我们以热电厂热网为例, 对循环水泵控制方式和调节进行了如下改造:热电厂通常有五台热网循环水泵, 为了节能降耗、减少投资。我们选择两套“一拖二”高压变频装置。分别来带#1、#4和#2、#3的热网循环泵, #5的热网循环水泵暂不改造。变频器的6k V电源从6k V的母线段来选取。高压的变频系统电气连接系统, 如图2所示。

此方案为“一拖二”的手动旁路的典型方案:由高压断路器QF1、QF2, 6个高压隔离开关QS6—QS1、TF高压变频器和电动机M组成。高压开关QF2、QF1、电动机M2、M1为现场的原有设备。Q S2和QS 3之间则需要可靠的机械互锁, 要求一定不能同时闭合;QS5与QS5间要达到可靠的机械互锁, 一定不能同时闭合;QS4和Q S1实现电气的互锁, Q S 5 Q S 2实现电气互锁, 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M1在变频运行时, 要求QS4、QS5、QS3断开, QS2和QS 1闭合。此时M2可以闭合Q S6, 实现工频运行;M1工频运行时, 要求QS2和QS1断开, QS3闭合。当M2变频运行的时候, QS1、QS2、QS6断开, QS5和QS4闭合。这时M1允许闭合Q S3, 真正达到工频运行;当M2在工频运行时, 则要求QS4与QS5必须断开, QS6处于闭合状态。每台电机可以实现工频运行和变频运行两种方式, 当变频器发生严重故障时, 电机就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切换到工频电网运行。最后, 变频器检修结束。手动切换模式可以返到变频调速的状态。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 采用热网循环水泵的自动控制, 不仅可以实现操作方便, 运行稳定, 维护量小、方便, 而且还可以节省成本, 实现工艺的智能化控制是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徐甫荣.大功率风机水泵调速节能运行的技术经济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 2 00 2.

[2]马仲元, 冀卫兴, 李德英.热水供热系统变频循环水泵节能分析[J].暖通空调, 2008, 3.

变电运行安全控制措施初探 篇9

1 变电运行安全问题概述

变电运行安全是电力系统得以安全、有效、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 因此研究变电运行安全问题十分必要, 影响变电运行安全问题主要有变电设备、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变电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 以下详细介绍。

1.1 变电运行管理不力导致的安全问题

无论是人的因素还是设备、环境等因素, 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管理的影响, 因此变电运行管理不力也是导致变电运行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其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当前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要么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管理制度较为落后, 要么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不够严禁, 导致很多制度无法在实际工作中顺利实施, 对变电运行重要工作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安全管理上的漏洞较多, 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奖惩措施, 不能很好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可见完善管理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1.2 工作人员本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的安全问题

人的因素往往在风险管理中处于中心的地位, 且是最不易控制的因素, 在变电运行中, 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是导致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素质包括道德品质、职业素养、业务技能水平等等。当前电力企业中变电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低, 对潜在的安全事故缺少预防的意识, 一些业务水平较低的人员不具备变电运行安全预控能力, 对常见的事故前兆无法做出判断, 再加上一些人员本身责任心缺失, 工作过程中心态不正确等造成对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误操作、对设备运行状况登记不准确等, 给变电运行安全带来隐患。

1.3 变电设备发生故障导致的安全问题

变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电力企业在对变电设备的选择上不够严格, 质量把关不严, 使得一些质量不过关的设备混入, 给变电运行埋下安全隐患;第二, 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检修和保养等工作做不到位, 一些设备年久失修, 因此就导致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 其中电气设备由于本身较为精密, 易损件较多使得故障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 使电力系统经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2 变电运行安全控制相关措施

2.1 健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 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健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 总结包括企业自身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电运行安全事故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企业工作实际相符的管理制度, 作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主要参考标准。在管理制度中, 应当明确各工作环节的操作规范, 明确常见故障的预防措施和处理规范, 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 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使之有据可循, 从而实现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应当明确各关键岗位人员的相关责任, 按照组织结构对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和落实。除此之外, 还应当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 对责任心强、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而对责任心缺失、工作懈怠、安全事故频发的责任人要加大处罚力度, 从而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和规范, 为变电运行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2.2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近年来, 由于工作人员本身问题带来的变电运行安全问题频发, 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变电运行安全性的主要措施, 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第一, 通过开展大型讲座、组织观看相关影片等方式对变电运行安全进行普及和宣传, 使员工认识到变电运行安全不但是企业得以正常、持续运转和员工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保障, 而且还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而增强其责任感, 树立其正确的工作观念, 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第二, 通过开展有关变电运行安全的知识竞赛或经常性的知识讲座等方式, 使员工能够尽可能多的掌握变电运行安全方面的知识, 使之对设备正常运行和非正常运行状态均有充分的了解,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为变电运行安全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第三, 开展实践活动, 比如变电运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使员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丰富实践经验, 并提高其应对安全问题的应变、观察、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以便在工作中遇到变电运行安全事故时能够从容不迫地处置。

2.3 科学管理变电设备

由前述可知, 变电设备导致的变电运行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因此应对策略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引进设备时变电设备本身质量问题, 应在选购设备之前做好充分的估计和验算, 应根据当前电力企业变电运行工作的需求而定, 并优先选用规模较大、市场信誉较好的厂家合作, 在设备进场之前要用科学的方法检验质量, 保证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正常运转;其次, 在对设备安装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的要求, 防止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震荡、不牢靠等造成设备的损坏;最后, 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防止设备的老化, 对易损零部件要定期更换, 对设备要定期保养, 以降低磨损量, 最大限度防止由于设备原因造成变电运行安全故障。

结语

综上所述, 影响变电运行安全的因素很多, 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综合考虑, 制定合理的对策, 从管理制度、人员、设备等多个角度着手, 同时加大监督力度, 使各样措施可以顺利实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

摘要:随着人们对电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被人们广泛关注, 由于变电运行涉及到的设备众多, 而设备本身较为复杂, 因此任何一个设备出现问题都会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变电运行的安全控制极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变电运行涉及到的安全问题, 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可作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参考。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袁晓燕.变电运行安全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 2013.

水蓄冷运行控制分析 篇10

1.1 水蓄冷系统简述

水蓄冷利用水的显热储存冷量, 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与水的显热相结合蓄冷, 以低温冷冻水的形式储存冷量, 并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储存的低温冷冻水作为空调系统的冷源。

蓄冷罐储存冷量的大小取决于蓄冷罐储存冷水的数量和蓄冷运行供回水温差。

蓄冷温差的维持可通过降低储存冷水温度、提高回水温度和防止回流温水与储存冷水混合等措施实现。典型的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温度在4~7℃之间。

1.2 水蓄冷的形式

为了提高蓄冷水罐的蓄冷能力、满足供冷时的负荷要求和提高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效率, 应维持尽可能大的蓄冷温差并防止储存冷水与回流热水混合, 可总结为4种形式:自然分层蓄冷、多罐式蓄冷、迷宫式蓄冷和隔膜式蓄冷。

自然分层蓄冷是一种结构简单、蓄冷效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蓄冷方法, 目前应用得较为广泛。本文探讨的也是采用自然分层形式的水蓄冷系统。

1.3 自然分层蓄冷的基本原理

水的密度与其温度密切相关, 在水温高于4℃时, 密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在0~4℃的范围内, 密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 3.98℃时水的密度最大。自然分层蓄冷就是依靠密度大的水自然会聚集在蓄冷罐下部, 进而形成高密度水层趋势的原理进行的。在分层蓄冷中, 使温度为4~6℃的冷水聚集在蓄冷罐下部, 10~18℃的热水自然会聚集在蓄冷罐上部, 依靠密度差可使温水与冷水分隔, 避免因冷水与温水混合而造成热量损失, 从而实现冷、热水的自然分层。

自然分层水蓄冷罐的结构形式:为了使水重力流或活塞流平稳地导入槽内 (或由槽内引出) , 其关键是要在蓄冷罐中设置散流器, 以确保水流在储槽内均匀分配。

在蓄冷罐中设置了上、下2个均匀分配水流散流器。为了实现自然分层的目的, 要求在蓄冷和释冷过程中, 热水始终从上部散流器流入或流出, 而冷水从下部散流器流入或流出。为了确保自然分层的效果, 应严格控制Re数、Fr数, 尽可能地形成分层水的上下平移运动。为了保证蓄冷罐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必须严格控制蓄冷罐的工作流量。

在自然分层水蓄冷罐中, 斜温层是影响冷热分层和蓄冷罐蓄冷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由冷热水间的自然导热作用形成的冷热温度过渡层, 明确而稳定的斜温层能防止蓄冷罐下部的冷水与上部热水混合。蓄冷罐储存期内斜温层的变化是衡量蓄冷罐蓄冷效果的主要考察指标之一。

斜温层的厚度一般控制在0.3~1.0 m之间。蓄冷运行时将斜温层全部更换, 以保证在每个蓄冷、释冷循环后, 上一循环产生的斜温层不会影响下一循环。为了防止水的流入和流出影响储存冷水, 应在自然分层水蓄冷罐中设置散流器, 使水流以较小的流速均匀地流入蓄冷罐, 以减少对蓄冷罐水的扰动和对斜温层的破坏。因此, 分配水流的散流器也是影响斜温层厚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稳定而厚度适宜的斜温层是提高蓄冷效率的关键。

另外, 多罐并联运行控制的重点是同步每罐充、放冷的速度。在每罐流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理论上每罐的液面水位相差不会太大。在调试阶段, 应密切监视每罐的液位变化, 调控管路阀门, 并找出阀门开闭度与液位的关系。在正常运行阶段, 应监控每罐的液面水位, 特别是在蓄冷即将完成时, 更要严密监控每一个水罐的出水温度, 必要时手动调整运行方式。

2 浦东机场2#能源中心水蓄冷中的问题

2.1 蓄冷罐无法按照蓄冷设计要求充冷

根据设计要求, 蓄冷罐内的蓄冷低温水为4℃、高温水为12℃, 斜温层的厚度控制在0.5~1.5 m之间。因此, 充冷过程的进水温度应控制在4℃, 出水温度控制在12℃, 直至斜温层到达顶端, 出水温度开始下降, 当出水温度低于12℃时充冷停止, 充冷过程完成。此时, 4℃低温水的厚度为20.5 m左右, 斜温层的水温在4~12℃之间, 厚度为1 m左右, 蓄冷罐达到最大蓄冷量。

在对蓄冷罐进行充冷调试时发现, 当蓄冷罐出水温度下降至充冷停止温度时, 蓄冷罐内底部的水温为4℃, 顶部的水温为12℃, 斜温层的厚度为9.5 m, 且蓄冷罐内的蓄水温度分布未安自然分层过渡, 出现水层温度分布交错跳跃。由此可见, 蓄冷低温水的水量和斜温层的厚度均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2.2 原因分析

根据蓄冷罐内温度的分布情况, 充冷终结时斜温层过厚, 且斜温层的温度分布不正常, 主要原因为在安装调试初期, 蓄冷罐进行过多次充、放冷, 每次充、放冷时均未将斜温层全部移至蓄冷罐外, 便开始下一轮充、放冷调试, 造成蓄冷罐内的蓄水分层水温非常混乱。此外, 在充冷前, 蓄冷罐内的温度分层不正常。因此, 在充冷时, 当上部出水温度已满足低于12℃的停止条件时, 罐内还存有大量温度高低交错的斜温层, 造成储存的低温水严重不足, 蓄冷能力大为下降, 无法按要求满足蓄冷计划。

2.3 解决对策

充冷时的水温更替是由下往上逐步变化的, 如果充冷前蓄冷罐内的温度分层混乱, 当出水温度达到充冷停止的条件时, 则斜温层无法被全部更替。因此, 充冷前蓄冷罐内温度分层混乱是造成斜温层破坏和导致蓄冷失败的主要原因。

3 解决方案

共拟定了2种解决方案: (1) 改变原先充冷时“蓄冷罐出水温度下降至12℃停止充冷”的条件, 将充冷的停止条件改为“当蓄冷罐内原有的斜温层全部移至罐外时”停止充冷, 这样蓄冷罐内将会全部储存新充入的低温冷水。但由于受到制冷机组冷冻水回水最低温度保护的限制, 当蓄冷罐出水温度降至9℃时, 即制冷机组的冷冻水回水温度低于9℃时, 制冷机组将卸载停机, 进而停止制冷。此时, 制冷机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将不断上升, 无法再对蓄冷罐充冷。 (2) 由于正常的充冷条件为“充冷前蓄冷罐内的水温必须按自然分层温度分布, 且斜温层厚度必须正常”, 所以在充冷前, 可检测蓄冷罐的水温分层, 当罐内的斜温层过厚、水温分层错乱时, 必须将其全部排至罐外, 以确保水温符合充冷条件。

由此可见, 采用第一种方法将受制于制冷机组的运行条件, 无法将非正常的斜温层全部排至罐外。但要将这些分层错乱的斜温层排至罐外, 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能源, 这样既不能满足运行时间控制的要求, 又不符合水蓄冷系统的节能原则。因此, 必须在日常运行操作中使蓄冷罐内的水温满足正常的充冷条件。在日常运行中, 必须按照以下4点要求进行操作。

3.1 严格控制充冷冷量

根据次日气温预测和用户热负荷预测, 估算出较为精确的充冷冷量, 从而使当晚充入的冷量在次日既满足用户需要, 又能全部用完。

3.2 增开制冷机

当因估算不准确或用户负荷变化而造成蓄冷冷量不足时, 应增开制冷机补充。

3.3 避免在一个供冷日中多次充、放冷

充、放冷操作应以“一次充入、一次放完”为原则, 避免在一个供冷运行日中进行多次充、放冷操作, 防止蓄冷自然温度分层被破坏。

3.4 严格控制蓄冷罐放冷运行时的回水温度

应严格控制蓄冷罐放冷运行时的回水温度, 使其不低于9.5℃, 以保证充冷运行时制冷机组能正常制冷。

根据第二种方案进行试运行操作时, 蓄冷罐的充、放冷运行正常, 运行操作平稳、安全, 基本符合原设计的充蓄冷的温度要求。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运用此方案时, 必须准确估算充冷冷量, 这就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和丰富的经验, 且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

4 不同负荷下的运行方案

浦东机场为上海市的窗口行业, 在设计负荷的25%~100%基本都有供冷需求。在不同负荷运行的情况下, 回水温度也会有明显的变化, 这样对斜温层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 通过结合以往的气温变化情况和参考数据, 得出了以下运行方案。

4.1 夏季运行方案

当设计日处于夏天最热的时候, 应结合空调逐时的冷负荷分布图和上海市的电价政策设计。具体按以下3种工作模式运行: (1) “主机供冷+主机蓄冷”模式。在每日的22:00至次日6:00为电力低谷时段, 可采用3~5台主机提供夜间冷负荷;5~7台主机全力蓄冷。至次日6:00时系统的总蓄冷量可达到1.16×105Rth。 (2) 主机与蓄冷槽联合供冷模式。在每日的8:00—11:00和18:00—21:00, 采用3~4台主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 以满足部分冷负荷的需求, 其他的冷负荷由蓄冷槽供应。 (3) 主机单独供冷模式。除上述所有时段外, 采用8~10台主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 以满足所有冷负荷的需求。

4.2 日负荷较小时的运行方案

在天气发生变化、日负荷较小时, 系统将依据实际的冷负荷需求, 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运行模式, 自动调整每一时段内蓄冷槽供冷与主机供冷的比例, 以实现分量储冷模式逐步向全量储冷模式的转化, 并按照“蓄冷槽优先供冷”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控制主机在电力高峰期间的运行, 从而节省运行费用。

4.3 空调75%设计日水蓄冷空调的方案

结合空调逐时冷负荷分布图和上海市的电价政策, 空调75%设计日水蓄冷空调具体可按以下4种工作模式运行: (1) “主机供冷+主机蓄冷”模式。在每日的22:00至次日6:00为电力低谷时段, 可采用3~5台主机提供夜间冷负荷;5~7台主机全力蓄冷。至次日6:00时系统的总蓄冷量可达1.16×105 Rth。 (2) 主机与蓄冷槽联合供冷模式。在每日的8:00—11:00和18:00—20:00, 采用3~4台主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 以满足部分冷负荷的需求, 其他的冷负荷由蓄冷槽供应。 (3) 蓄冷槽单独供冷模式。在每日的20:00—21:00, 由蓄冷槽满足全部冷负荷的需求。 (4) 主机单独供冷模式。除上述所有时段外, 采用8~10台主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 以满足所有冷负荷的需求。

4.4 空调50%设计日水蓄冷空调的方案

结合空调逐时冷负荷分布图和上海市的电价政策, 空调50%设计日水蓄冷空调具体可按以下4种工作模式运行: (1) “主机供冷+主机蓄冷”模式。在每日的22:00至次日6:00为电力低谷时段, 可采用2~3台主机提供夜间冷负荷;7~8台主机全力蓄冷。至次日6:00时系统的总蓄冷量可达1.16×105 Rth。 (2) 主机与蓄冷槽联合供冷模式。在每日的12:00—13:00, 采用5台主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 以满足部分冷负荷的需求, 其他的冷负荷由蓄冷槽供应。 (3) 蓄冷槽单独供冷模式。在每日的8:00—11:00和18:00-22:00, 由蓄冷槽满足全部冷负荷的需求。 (4) 主机单独供冷模式。除上述所有时段外, 采用5台主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 以满足所有冷负荷的需求。

4.5 空调25%设计日水蓄冷空调的方案

结合空调逐时冷负荷分布图及和上海市的电价政策, 空调25%设计日水蓄冷空调具体可按以下3种工作模式运行: (1) “主机供冷+主机蓄冷”模式。在每日的22:00至次日6:00为电力低谷时段, 可采用1~2台主机提供夜间冷负荷;7~8台主机全力蓄冷。至次日6:00时系统的总蓄冷量可达1.16×105 Rth。 (2) 主机与蓄冷槽联合供冷模式。在每日15:00—18:00, 采用1~2台主机在空调工况下运行, 以满足部分冷负荷的需求, 其他的冷负荷由蓄冷槽供应。 (3) 蓄冷槽单独供冷模式。在每日的8:00—11:00和18:00-22:00, 由蓄冷槽满足全部冷负荷的需求。

5 结论

通过采用上述一系列的运行方案, 运行操作平稳、安全, 基本符合原设计充蓄冷的温度要求, 现蓄冷水罐内的斜温层已经能够稳定地控制在0.3~1 m之间。水蓄冷作为分布式能源的一部分, 符合科学发展观, 是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 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摘要:随着空调蓄冷技术的不断发展, 它已逐渐在节能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主要探讨了自然分层蓄冷形式, 该方式利用温度和密度不同的原理, 通过斜温层分隔高、低温水。必须严格进行水蓄冷系统的运行控制, 否则极易打破其自然分层的规律。

关键词:水蓄冷,自然分层,斜温层,运行控制

参考文献

[1]刘传聚.浦东国际机场二期水蓄冷空调系统的可行性分析[J].暖通空调, 2006 (03) .

[2]殷亮、刘道平.自然分层水蓄冷技术[J].暖通空调, 1997, 27 (01) :50-53.

电力公司网络运行安全管理探讨 篇11

【关键词】电力公司;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网络运维

0.引言

确保信息网络的运行,属于每一位信息化工作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可是怎样才可以将目前的网络建设好、维护好成为了大家最为烦恼的事情。网络运行的安全管理维护是一项及其漫长的历程,可是随着网络覆盖率不断攀升,业务系统的不断扩大,反而导致很多人出现了困惑,一直在为网络管理付出努力,怎样才能真正的将网络管理建设良好成为了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话题。

1.网络运维安全管理的实施背景

由于电力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管理的不断细分,使得网络覆盖率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攀升,网络管理内部的各项设施以及系统均在成倍递增,在网络运行的安全管理当中,很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直接危害到网络运行的安全。

1.1网络运行故障率较高

近几年来,网络运行的故障率出现上升现象,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网络建设时针对网络运行管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很多网络管理到了后期运行阶段越发不适应发展的需求。

其次,平时的管理过于散漫,各部门为了达到业务的需求,往往会忽略网络资源的科学配比,对于网络配比较为随意,这样无形中加大了网络运行故障率的上升。

1.2故障处理率较低

网络运行的故障处理率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配置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网络运行的故障率具有个性化,技术人员在对下级进行排故障指导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去问询网络配置的基本信息,因此错过了处理问题的最好时间。

其次,故障解决方案通常只适合事发机构,无法进行推广、共享,无法从本质上提升网络运行的质量。

1.3规范化管理的程度较低

电力公司的网络运行在出现故障、监控以及变更、设备管理以及配置备份,均缺乏一个长期规范的管理,主要依靠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以及责任感,维护人员只是扮演一个救火员的工作。相对比而言,在管理方面依旧具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电力公司网络运行的配置需要一个统一的思路、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模式,来实现电力公司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的自动化、明朗化、统一化,也就是将网络配置更加规范化。

2.电力公司网络系统运维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哪些问题

(1)运维管理的工作人员通常身兼数职,既要负责项目的建设,还要负责运维的管理,这样很容易出现偏技术、轻管理;偏项目、轻运维的现象发生。

(2)运维管理的流程无法达到规范,解决问题时过于随意,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记录不详细,设备以及系统运维的账目漏洞较多。

鉴于以上原因,可以试着将运维部门的项目建设重担卸掉,创建一个单独的信息网络系统运维管理部门,严格遵守运维管理的制度,通过电力公司的信息网络综合管理部门,提升运维故障的效率以及定位速度,积极的处理运维问题,提升运维的服务质量。

3.确保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法

3.1合理设置防火墙

设置防火墙的理念是为了不至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泄露出去,它针对网内、往外的通讯设施采取强制性的访问控制,以此来维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它对于网络的传输数据进行安全排查,对计算机的网络运行执行监控。一个完善的防火墙可以有效的阻隔危害计算机用户的信息,为影响电脑的危害性因素提前打好预防针。

3.2入侵检测技术

合理的配置网络防火墙可以很好的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有效降低网络风险,这不但要通过防火墙来实现,还应当通过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来进行,由于网络里的入侵病毒自身可能就处于网络内部,而且再好的“预防针”也有出现漏洞的时候,这样就很容易让入侵者钻了空子。并且,防火墙自身并没有检测功能,所以入侵检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3.3安全扫描技术

通常来讲,我们可以把网络安全的扫描技术当做是防火墙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的配套工具,通过它们的相互配合,可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能。运用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将一些网络存在的安全漏洞检测出来,进一步提升了网络运行的安全。

3.4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使用在互联网当中,很多通讯都需要进行客户的身份认证,以此为准则为客户开启私人的互联空间。

3.5虚拟专用网技术

虚拟专用网是一项可以将处在异地的两个网络透过因特网构成相互的链接,并不是为其建立了一个专用通道,通常将此类运用公共网络形成的异地网络链接被称之为虚拟专用网。

3.6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针对不同客户对于信息资源设置的访问限制,是有效预防合法用户超越范围的运用信息资源的一种约束方法,目前运用的两种访问限制分别是强制访问限制以及自主访问限制,可以透过访问控制表来进行客户的分类、资源的分类以及安全标签的分类,合理的实现信息资源以及客户的访问控制。

3.7隐藏IP技术

IP地址对于用户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危害很大,很多网络黑客都是透过特殊的网络探寻到用户的IP地址,之后对其发起网络病毒攻势。隐藏IP是指透过用户代理服务器上网,预防网络黑客探寻到自己的IP。

4.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的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而造成网络安全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未来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来讲,或许要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但是,只要我们可以将防范措施统一化、提升技术和管理,就一定可以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科]

【参考文献】

[1]陈丽君.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

[2]朱旭凯.电力系统连锁反应故障的预防与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防止锅炉爆管运行控制分析 篇12

在电站锅炉中最常见的故障和事故应该是锅炉受热面泄漏, 即平常所说的“四管泄漏”, 各种锅炉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泄漏或者存在这方面的隐患, 但不同的锅炉容易泄漏部位不尽相同, 对于控制循环锅炉水冷壁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出现泄漏的机会较少, 一般泄漏多出现在过热器、再热器及省煤器, 而直流锅炉水冷壁安全性相对就低一些, 出现泄漏的机会比过热器、再热器及省煤器更大。由于锅炉受热面泄漏导致的停炉检修是故障停炉里占比例最高的, 本文就运行方面控制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二、从运行角度防止锅炉“四管泄漏”的方法

1、锅炉运行中防止受热面超温是控制“四管泄漏”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容易出现超温现象多在锅炉启动阶段和事故处理过程中。在锅炉冷态启动阶段, 如果初始燃料量投入过多, 由于过热器和再热器基本处于干烧状态, 将容易导致过热器和再热器受热面超温, 锅炉点火后应密切监视炉膛出口烟温上升情况。一般冷态情况下锅炉的初始燃料量在5%额定量, 锅炉启压后才可以逐渐增加燃料量, 已保证金属壁温不超限。在机组启动过程中, 尤其是启动第二套制粉系统时如果控制不利, 管壁温度超限的可能性很大。防止分隔屏管壁温度超限的措施包括:

(1) 启动过程中控制燃料量增加的速率, 是防止分隔屏壁温超限的重要手段;

(2) 在启动第二套制粉系统时最好此时过热蒸汽减温水已具备投运条件, 以便在启磨后可以用一级减温水来控制壁温上升幅度;

(3) 注意在启动过程中的燃烧调整, 防止锅炉两侧烟温偏差过大, 同时控制烟气含氧量在合理水平;

(4) 注意过热蒸汽流量大幅变化时燃料量要随之增减, 控制好燃料量与过热蒸汽量的比例关系。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锅炉金属管壁超温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事故处理一般参数变化速度快、幅度大, 自动跟踪难以适应, 手动调整时如果没有比较好的整体判断和调整基本功, 容易造成汽温和金属壁温超限。这就需要平时多进行事故演练, 多积累经验, 事故处理时才能够做到较好的控制机组参数, 否则造成受热面严重超温将为爆管埋下隐患。

2、控制好锅炉温升及温降速度对于延长炉管使用寿命, 减少“四管泄漏”发生有益。

通过金属材料学可以得知, 由温度变化产生周期热应力的换热管和锅炉管等, 都容易发生腐蚀疲劳。金属材料温度的波动, 会造成交变热应力, 产生热疲劳, 严重时会出现疲劳破坏。减小温度变化速率, 可以减小金属热应力, 减缓腐蚀疲劳的发生。

3、做好锅炉给水、炉水及主再热蒸汽的品质监督。

锅炉受热面需要长期承受高温考验, 如果炉水品质不合格, 很容易对受热面形成腐蚀和结垢。而一旦受热面有腐蚀和结垢将形成恶性循环, 终将导致受热面过热而爆管。一般锅炉至少要5-6年才进行一次酸洗, 长期保持良好的炉水品质非常重要, 可有效延长锅炉受热面使用寿命, 减少爆管几率。机组在启动阶段就应十分重视给水、炉水的品质监督, 不合格的给水不要上到锅炉里, 锅炉冲洗不合格不要点火, 洗硅不合格不要升负荷。但实际当中不能片面追求启动速度而忽略对锅炉的保护, 为以后锅炉爆管留下隐患。

4、有效控制锅炉结焦是防止“四管泄漏”的重要举措。

锅炉任何部位结焦都会造成受热面热偏差, 结焦严重时则会造成部分受热面管过热, 长时间过热会导致爆管。对于直流炉来说, 结焦问题应特别注意控制, 因为一旦结焦稍严重, 水冷壁会出现较严重的热偏差, 其安全裕度本身就较小, 发生过热爆管的几率大增, 过热器因此出问题的几率也要比汽包炉大一些。锅炉因掉焦砸伤炉底受热面管的情况也应特别注意, 防止锅炉局部出现大焦。

三、观点总结

上面阐述的内容只是锅炉运行控制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从运行角度降低锅炉出现故障及事故的手段和方法是比较多的, 在提高精细化操作水平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而专业技术研究和相关专业人员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都可以使锅炉的安全运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锅炉的安全水平提高对于整个机组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从近年来一些电厂的事实证明, 完全可以改变长久以来锅炉故障率偏高的局面, 许多问题是可预可控的, 其中运行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康维、孙卫、杨志谦:《杨晓东酒钢热电厂锅炉爆管失效分析及处理》, 《化工腐蚀与防护》, 1996 (4) 。

上一篇:图表分析下一篇: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