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陋习初中作文

2024-06-10

矫正陋习初中作文(通用10篇)

矫正陋习初中作文 篇1

矫正陋习初中作文

有这样一则材料:一个地方里的人的人都口吃、跛脚。一个不瘸不拐、也不口吃的外地人到来后,反而到处受到嘲笑和疾风。

为什么当地人非但没有为口吃、跛脚而难堪却嘲笑比他们更优雅的举止?这是因为他们分不清丑与美,是口吃、跛脚的习惯浑浊了他们的心灵。是问在根深蒂固的陋习下,又怎能不上演这出啼笑皆非的闹剧?因此,我们要改正陋习,避免闹剧重演。

历史上,一幕幕陋习的丑态还在上演:是妇女缠足的陋习,给灿烂的中华文明抹上污点;是愚忠思想的陋习,让孔孟之道遭人质疑;是统治者沉迷与享乐、不思进取,以“天朝大国”自居的陋习,使神州大地屡遭铁骑的蹂躏;更是中国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种种陋习,让外国人耻笑,丢进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尊严……我们心痛,陋习之害害人不浅,我们呐喊矫正陋习之风……,切勿做“口吃、跛脚”之人!

种种陋习,令我们羞惭,改正陋习,让未来的天空更加明朗,从吴敬梓解开科举制的丑恶,从鲁迅声讨旧社会的黑暗,从柏杨高呼“中国人,丑陋,需改进”……国人的灵魂被唤醒了,矫正陋习,终于让文明之邦在现世人,避免了“当地人”的献丑。

矫正陋习,我们要做的依然很多。改正粗心的习惯, 你会交上满意的答卷;改正懒惰的陋习,主动汲取知识,进步就离你不远……我们会期待,一个更完善的自我。

让我们矫正陋习的歪风,别做下一个“当地人”!

矫正陋习初中作文 篇2

(一) 作文指导无序

作文训练属于梯度训练, 需要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来转变写作内容。然而, 部分语文教师却认为, 作文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中考, 所以, 只是将历年考试题目没有变更地安排给学生, 要求其进行训练, 最终只会导致训练缺乏重点, 无法体现循序渐进梯度, 进而磨灭学生个性, 导致其在实际考试的时候难以获取理想成绩[1]。

(二) 作文授课缺乏计划

目前阶段, 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首先确定文章题目, 而后补充文章内容。然而, 作文命题需要具有积极向上的特点, 但是, 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 并没有要求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来创作, 这样一来, 学生作文内容上就会“假大空”, 无法融入个人情感, 使得作文情感表达不真挚。

(三) 过分注重技巧与文采

在作文创作方法方面, 大部分教师都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写作的技巧中, 进而严重忽视了文章内容与重点。另外, 大多数教师要求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添加华丽段落, 严格要求其背诵精美词汇与语句,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形成协作模板, 最终遗弃了传统朴实的写法, 仅仅重视枯燥空洞的作文写作。

二、初中作文指导误区矫正对策

(一) 不断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 只要有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所以, 在作文练习的过程中, 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而使其更加主动地流露个人想象与情感, 将写作当成享受[2]。语文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并且精心设计作文写作题目, 能够更加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写作练习, 激发创作的兴趣。

(二) 全身心感受生活, 积极积累素材

一定要将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 在生活当中找出作文所需材料, 这也是作文写作的重要方法。作文内容需要真实, 不应存在虚假内容。为了使作文内容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语文教师就需要融入学生生活当中。通常来讲,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审题, 也就是审视生活, 所以, 教师的作文命题一定要源于生活,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选择素材, 使得作文内容更接地气[3]。另外,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将生活点滴进行整理, 在需要创作的时候, 只需要详细构思就可以将所需内容提取出来, 并实现有效地整合。学生一定要深入感受生活, 在生活当中积累素材, 对其进行改造与提炼, 最终合理地应用在创作内容中。

(三) 融入真情实感, 体现写作个性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作文创作的关键就是真情实感。只有得之于心、发之于情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写作。所以, 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并积极地引导其融入自身感受, 将身边故事真实地写出, 使其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实感。语文教师需要明白, 写作同学生内心是相通的, 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够更好地避免教学错误, 解决创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将情感融入写作过程中, 才可以更真实地体现出学生个性[4]。

(四) 开拓学生思路, 重视学生思维

大部分学生在看到比较陌生作文题目的时候, 都不知道怎样写作, 尤其是在考试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思路闭塞的情况。所以, 在作文教学的时候, 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予以指导, 使其站在不同角度来开拓思路。而教师则应该采取相关方法与手段, 在多个多度传授学生写作思路。同时, 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的时候, 一定要具备针对性。另外, 还需要开展学生的思维训练。现阶段, 作文教学仍然以表达训练为重点, 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语文教师应该定期地开展课程讨论活动, 并且使学生在活动当中沟通与交流[5]。教师也同样需要参与到具体的活动当中, 始终尊重学生思维, 予以适当指导,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五) 给予学生评价作文主动权

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评价作文权利, 制定出开放作文评价体系。这样一来, 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作文评价活动当中。在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以后, 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人写作的优势与劣势。另外, 还需要具备开放作文评价的标准, 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评价标准, 进而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作文自我评价过程中, 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与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 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 并且使其在实际考试过程获取理想成绩是当前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语文考试中, 作文所占分数比重较大, 所以, 要想获得高分, 学生可能会应用错误的学习方法, 导致其作文质量难以提高。所以,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正确地指导, 在写作过程中融入真实情感, 进而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作文教学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 在开展作文教学时, 十分消耗精力与时间, 而且收效并不高, 这样就出现了多种错误的作文指导方法, 使得学生对作文学习兴趣不断降低。通过对初中作文指导误区的分析与研究, 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指导误区,矫正对策

参考文献

[1]郑冬梅.初中作文指导的误区探讨[J].新课程·中学, 2014 (11) .

[2]罗天文.初中作文指导的误区探讨[J].文学教育 (中) , 2013 (5) .

[3]汪解玲, 王秋林.有效指导:『自能作文』之基——初中作文指导误区及矫正对策[J].湖北教育 (教育教学) , 2014 (12) .

[4]段立华.浅议教学中初中作文指导的误区[J].青春岁月, 2012 (8) .

我的陋习作文 篇3

自从开学以来,我就一直恍恍惚惚,思想仍停留在暑假看过的电视剧《北京青年》上,里面精彩的剧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因为这样,我的思想行为严重的影响到了学习。

一次地理考试前,我害怕自己又会注意力不集中,荒废时间。于是,我警告自己道:“认真对待,不要走神,要全神贯注!”但是,长时间形成的陋习是不容易改掉的。才做题不一会儿,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一幕幕电视剧剧情,我努力的克制自己,拼命的把它拽回来,可是不一会儿,它又溜了,待我反应过来我所愤的用指甲狠掐着手背以处罚自己,我对自己感到愤怒至极!由于懊恼,我又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结果题目做得一团糟,但是要想静下心来好好做已是不可能了。试卷被收走后,我感到满心的不安与空虚。看着手背上深陷的指甲印,我只能感到生硬的锥心般的痛:即使留下痛的痕迹,但时间是不会给任何一个荒废它的人留机会的。

我想起培根的话:“我把时间荒废了,时间便把我废了。”用在我身上真是恰如其分,我因自己的无知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原来本能把自己投入考试中认真完成,现在却成了我无法逾越的高度。我被时间狠狠地荒废在每个人身后。我陷入了苦恼之中。我的思想境地变成了荒园,里面疯长着野草,但我依然徒手执著的拔除杂草,并努力点起星星文火,期望能够燎尽这一大片野草。

一天晚上,我接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父母的电话,当听到电话那头传来母亲那习惯而又熟悉的问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而我还清晰的.听见父亲热切的一句“我来跟她说几句”,我更加泣不成声,热泪直落。但我强压着声音,不让他们听出我的哭腔。只知道,电话那头是一句句热乎的嘘寒问暖,这头却是我满脸的泪痕和地面一大片一大片的泪水!

我很明白自己为什么哭,在父母面前什么都放不下,包括一直以来的懊悔、心理障碍,还有压力。但更多的是觉得对他们深深的歉疚!

随后。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我紧闭双眼,与心对话:“你该怎么做?每天每个人都在进步,就你,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不断的退步。思想的滑坡导致成绩的落后,这是必然的。但是你得知道,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着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明规律,如果你不执迷不悟,你迟早会加入‘不适者’的行列,成为被现实社会淘汰的失败者。父母时刻都惦记着你,还对你寄托着厚望,只要你肯改掉陋习,还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努力改掉陋习,重塑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进入梦乡,在梦里我在看一本很厚的书,看完后回过头来探寻封面的标题,只见上面写着:“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梦醒过后,书的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但我唯独就记住了这句话,我想,这不正是我一直以来想用以激励自己改变的心声吗?

事实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于是每天我一睁开双眼,脑海里就会闪现这句话,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将如何对待,应该是珍惜每一秒钟吧!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态度变了,人也会随之改变,蓦然回首顾望,我发现改掉陋习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与决心!改掉的陋习像身后的一串脚印,在我成长的路上留下印迹,却也促使我不断向前走!

根除陋习拥抱文明作文 篇4

但是,一些缺乏道德文明的`人却在不经意间破坏着城市的形象。有人到处乱扔垃圾,垃圾筒的外面堆满了垃圾,天气炎热,臭气熏天,更滋生了蚊蝇,路人走过都要皱眉掩面。街上是污水横流,走在上面无从下脚。有些人把家里搞得富丽堂皇,一尘不染,却开窗从楼上往下倒垃圾;在楼道里、大街上、公园里,经常可以见到乱丢烟头、随地吐痰的人。损坏公物、随意践踏花草树木、不遵守交通秩序、乱闯红灯、乱贴乱画等等。

看到有人随地吐痰,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很不卫生、令人感到恶心,一口痰可能会造成某些病菌的传播,痰中成千上万的细菌就会飘到空气中。

所以,“不随地吐痰”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对于生活中的种种陋习,我们一定要加以谴责,决不漠不关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共同的家园中,都希望拥有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每个人都有责任来维护起码的公德。

告别陋习牵手文明为题目的作文 篇5

“你怎么又没有睡觉,几点了?说了多少次熬夜对身体不好,对眼睛更不好,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哎!老妈又在唠叨了,因为我总是改不了熬夜写作业躺着看书的坏习惯。看了一下手机,奥,已经十一点多了……

养成这个习惯当然还是因为在夜里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缘故,书简直就是我的生命。白天感觉有些躁闹,只有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会找到真正的感觉,那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己,疯狂地写作业,有不会的问题,我便拿起课外书籍看上一阵,完全忘却时空的概念,所以时间长了,就成了所谓的陋习,并且还拖累了眼睛――我终于近视了。近视有太多的不便,自从这种坏习惯养成以来,我的`眼镜便成了我眼睛的好朋友,日夜监护我的视力安全,一到冬天,当我走进教室中,眼前就会产生一层水雾,像戴上了眼罩;当然我的所谓的恶习并没有因此而引起我的重视,眼镜的度数还会一年一年的增加……所以在妈妈的督促下,我多次决定要改掉这个陋习,可是一直并不坚定,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我一定会改掉的!”听了妈妈的话,我马上坐了起来,收拾了一下散乱的书籍。心里告诉自己:现在,我要重新开始,彻底告别这个陋习。

说开始就开始。我快速地将散乱的书籍收拾到我的书包里,看着还没有完成的作业和放在一边的课外书籍,我不禁又翻开了课外书,看着看着,不一会儿我就开始犯困了,腰背也弓了起来,脖子也酸痛,于是我就靠在被子上了,“等我把这页书读完,这样不算熬夜吧,靠着被子看书可以吧?”我心想。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在一阵起床的噪杂声中我猛然睁开眼睛,原来是父亲下床上厕所的声音,这时我竟然发现自己的脸还贴着课外书籍。“这可不行!”我一定要改掉陋习!我马上找出一张纸,拟定了一个《告别陋习》计划书,贴在床头最醒目的地方,这一次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第二天早上我睡得正香,突然一声:“快起来,九点了”让我陡然睁开眼睛,母亲怒不可遏地站在我的面前,好不容易想睡个懒觉,一抬头却看见了床头上贴的“计划书”,就马上爬了起来,穿好衣服接着写作业。马不停蹄我接着写作业,中午午睡前,我终于写完了。因为睡不着,所以又捧起书来看。有了前一天的教训,这一次我绝对不会让自己躺下来看书。就这样保持姿势坐了一会,不知何时发现自己又在慢慢下靠,这怎么行?我“骨碌”一下坐了起来。习惯是慢慢培养的,绝对不可以半途而废……

矫正陋习初中作文 篇6

《音乐课程标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丰富审美情感, 发展审美想像, 深化审美理解,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课程中, 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 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 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 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 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一、当前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上好音乐欣赏课是那么重要, 但令人遗憾的是, 现阶段音乐欣赏课大都只注重教师讲授, 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忽略了音乐课乃是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教育活动。一些老师不恰当地让音乐课沉溺在理性思辨的沉闷与单调之中, 使得音乐欣赏课变成了语文课、历史课。例如以下这些情形就是目前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的现象和问题。

1.教师喜欢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 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 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

2.教师往往无意识地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 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个性。

3.教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 未能掌握住教学重点, 本身也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热情的欣赏情绪。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 完整听, 分段听, 学生正襟危坐, 一节课从头听到尾。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 音乐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底蕴。

音乐教师要广泛涉足相关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政治、民俗、心理学、美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领域。上下五千年, 纵横数万里, 现实、过去、将来, 都应是优秀音乐教师拓宽广博厚实的文化素养、汲取丰富信息的广袤时空。诚如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所说的:音乐教师必须行万里路, 读万种书, 交万般友, 做万类事、听万首曲、观万幅画、赏万出戏、悟万首诗。音乐教师的文化素养越宽厚、越丰富, 其才学则会越显得出类拔萃, 美不胜收, 成为一个名副其实、一专多能, 知识渊博, 各学科综合能力强的佼佼者。只有这样, 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课堂讲解中出口成章, 妙语连珠, 充满个性化的感情色彩。如此, 学生必定会如坐春风, 如沐甘霖, 感受到尊重与自信, 体验到热情与力量, 领悟到希望与激励, 从而为成功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 音乐教师还必须处理好一系列操作问题, 力避教学中的缺憾和陋习。

1.课前, 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 掌握欣赏重点。

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必须事先反复聆听和分析课堂上所要欣贯的曲目, 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

2.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 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

掌握重点, 设定目标, 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 甚至创作。应当活用各种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此外, 老师还应该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 要事先剪接, 记住位置, 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耽误时间, 影响教学效果。

3.以音乐为主体, 讲解简明生动。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 最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 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 只作简要的提示。

4.好的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成效。

运用vcd、录像带、录音机, 特别是电脑多媒体等基本的教学设备, 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

5.创造默契的师生关系。

实际上, 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体味音乐的迷人魅力, 更能让学生欣赏到教师精美的语言折射出来的智慧之美、人性之美, 这比音乐作品更能直接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与矫正探究 篇7

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发现有两种不正常现象:一种是备课。教师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备课,个别的教师甚至将纸张发黄的陈旧教案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结果怎样呢?本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

及,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多数学生一知半解。另一种是作业。有些教师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有四个,这样一来,学生做的练习最快也只能在三天后见到,有时一个星期后才见到,甚至一个单元的测试卷半个月或一个月后才与学生见面。这样反馈来的问题再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堆,此时,师生双方都感到矫正无从下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切实抓好当堂了解、当堂消化、节节夯实、层层达标、分步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及时。

(二)真实反馈,准确矫正

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对反馈与矫正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如果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教师就发现不了问题或不能全面地了解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要做到真实反馈,准确矫正,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优良学习习惯。有经验的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这样学生提供的信息才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克服师道尊严的作风,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取得学习进步的甜头。

再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矫正方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否则矫正就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三)主动反馈,自觉矫正

反馈与矫正有良性与恶性两类。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即反馈----矫正----再反馈----再矫正。良性的反馈与矫正不论从知识、技能、智力、习惯、情感的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一种在不断地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进的教学活动;而恶性的反馈与矫正则是问题不断重复堆积的微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

要避免恶性循环,师生双方必须做到主动反馈,自觉矫正。因为反馈来的信息往往是教和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属于教的问题,教师应注意主动地去发现和收集,及时自觉矫正或调控,不能等待。属于学的问题,教师要主动辅导,及时令其矫正。再说,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必须靠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光有教师的主动性,而没有学生的自觉配合,其结果仍然是恶性的反馈与矫正。当然,如果教师只强调学生的主动和自觉,而不注意自身的主动和自觉,结果同样会是恶性的反馈与矫正。

(四)矫正反馈,反馈矫正

反馈与矫正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体系。矫正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信息不真,这时应对反馈进行矫正。如果不注意这种矫正,那么矫正也就不准。

对一个问题进行矫正之后,是否就真正解决了问题,还需进行再反溃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常这样埋怨学生:“这种问题我已对你讲过多次了,怎么还不知道。”出现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或是当时的矫正走了过场,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或是隔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再去矫正,使矫正效果消失了。因此,矫正后相应地要设计巩固提高的反馈方案,检测矫正效果,获取新的信息,在更高层次上施以反馈矫正。

二、反馈渠道与途径

常规教学过程的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就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一般来说,反馈渠道与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时充分估计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勤于观察与思考,逐步学会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计教案。

(二)上课中勤于捕捉

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难,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三)板演时注意收集

板演是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的重要渠道。对学生板演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还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指出应

该怎样纠正错误,并在下次板演或作业中有意安排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及时矫正。

(四)答问中随机提炼

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或概念理解错误,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或思维方法不对等。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又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角度,随机提炼出反映问题本质的一

般性和特殊性问题,使矫正有的放矢。

(五)作业里逐一分析

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但教师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学生的作业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1.独立完成的;2.讨论后完成的;3.独立完成一部分,?抄袭一部分;4.全部是抄的。教师对抄袭来的整洁、正确的作业切不可感到满足,这种潜伏期一旦长了,差生面就越来越大,差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

因此,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应逐一分析,做好作业档案记载,以便做到有效反溃。

(六)阅卷中仔细归类

在考风正的前提下,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都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问题越多,我们就越要注意归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理归类得当就能力矫正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七)讲课后及时小结

讲课后小结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八)复习时注意强化<

/P>成功的复习,一般是在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梳理之后,结合该单元教学中收集到的学生易混易错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择例精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题型予以强化矫正。

三、矫正类型与方法

要使教学矫正效果好,必须准确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经过实践,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种矫正类型与方法。

(一)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在作业批改和试卷评阅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生在每章每节练习或检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记载,然后看哪些问题属少数人的,哪些问题属群体性的。属少数人的问题不能集中矫正,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间个别矫正,属群体性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集中在课堂上矫正,否则就会大面积影响或阻碍后继内容的学习。

(二)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问题要敏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黑板上板演出现的问题要反应敏捷,快速作出判断,哪些问题属简单问题,哪些问题属复杂问题,属简单问题就立即当面矫正,属复杂问题就专题矫正。如果当即矫正有困难,就选择合适的时机矫正,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因解决某个复杂问题,冲淡了主题,更不能时机未成熟硬性解决。

(三)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就属关键性问题。?如若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其它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若找“等量关系”出了问题,就必须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矫正,至于设未知数、解方程就属于一般性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自我矫正。

(四)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应用概念出问题,这在日常教学中是普遍的,特别是学生在运用相近、易混的概念时,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在使用“补角”、“邻补角”等概念时常易出错,这时就应对照概念,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以及异同点,然后对照练习。至于这两个概念在解有关几何题中准确熟练运用的问题,则属技能性问题,这要逐步矫正。

(五)预料中的问题设计矫正,出乎意料的问题灵活矫正。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科书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经验充分预料每章每节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好重难点知识。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矫正。

(六)经常出现的问题变式矫正,偶然出现的问题重视矫正有些错误一两次矫正不能生效,甚至采用同一种方式矫正,学生还有厌烦情绪。一般来说,对于那些经常出现差错的问题,教师应遇到机会就要进行矫正,要反复矫正,更重要的是变换形式矫正。同时,教学中还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生所偶然出现的任何一个问题。这样,反馈矫正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七)习惯问题耐心矫正,思想问题引导矫正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受用不尽的,坏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学习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果一些学生因习惯不良,造成不该出错而错了的问题。例如,明知计算不准,解方程组又不验算,画图不用尺规,随手画等等,教师就不能只将答案改正过来,而应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矫正学习习惯。如果是思想上出了毛病,导致在学习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八)基础问题分步矫正,智力问题量力矫正中差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基础问题,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基础问题。因此,要认真分析,分步矫正。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的智力差异一般也有几十种,不过差异有大小之分。既然智力有差异,理解有深浅,运用有生熟,那么教师在矫正时,就应量力而施,不能一刀切。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误把智力问题看作是思想问题,如果误作思想问题,老是批评指责,不但矫而不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丧失信心,这样就适得其反。

矫正陋习初中作文 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不良学习行为,矫正

初中生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 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重要, 上课敷衍, 甚至把思想品德课当成休息调整课, 睡觉、写其他科作业, “身在曹营心在汉”等现象层出不穷;另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过多的大道理又使其产生反感心理, 所以有时更加排斥思想品德学科, 从而形成很多不良学习行为。诸多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 导致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了初中升学考试科目中的“鸡肋”, 嚼之无味, 弃之可惜。那么, 究竟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矫正学生不良学习行为呢?笔者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矫正学生的课堂出格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 但因为学习成绩差, 长期得不到同伴和老师的重视, 于是变着法子来表现自己, 可他们的课堂学习行为常常是出格行为, 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 反而还受到批评, 这样就导致要么从此一蹶不振, 要么出格行为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教师创造各种条件, 加以诱导, 把他们的表现欲望引导到正规道路上, 比如上课时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不要以发言准确率低, 影响上课进度等为由压制他们的表现欲望;学校、班级的大型活动, 给予他们充分信任, 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等。教师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越多, 他们的出格行为越少, 将来走上社会成功的机率也就越大。

二、矫正学生的学习孤僻行为

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合作意识比较欠缺, 合作学习观念淡薄, 从而产生一种学习孤僻行为, 以致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很难与同学进行合作, 很难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一般而言, 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水平还不高, 因而其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适当监控。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监控, 合作学习就可能流于形式, 成为无效学习。因此,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 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特别是应抓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实施监控。

一是纠偏。学生在小组讨论时, 其思维可能会非常活跃, 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 进行引导, 把学生的讨论引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上来。

二是消除误解。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常常产生误解, 这些误解在小组成员相互影响下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 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 以免学生步入误区。

三是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 可能过度依赖同伴。教师应当帮助这些学生明确个人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 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

思想品德课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知识交流的氛围, 可以很好的矫正学生的学习孤僻行为, 让同学们在交往中互助互爱, 关系和谐, 提高学习成绩, 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

三、矫正学生的课前不预习行为

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是一门副科, 学好学坏无所谓, 因此就不需要预习了。针对此种不良学习行为,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加以引导, 要让学生明白思想品德课同样也是需要预习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 能较好地进行独立思考, 解题能力较强, 教师稍加指导就基本能完成好有效的预习;也有部分学生基础非常薄弱, 预习独立性较差, 预习任务就要分化处理, 让他们独立完成较容易的预习作业, 难度较大预习作业则在教师或学习小组组长的引导下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完成。为了既照顾差异, 又避免让学生有贴标签的感觉, 我让学生自己先从多层次、多样化的预习任务中选取部分适合自己水平的问题独立解决, 再让学生选一二个有挑战性的任务, 自己寻找老师或小助手或合作者共同努力完成。如在学习《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时, 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预习要求:仔细观察“车祸”与“被狗咬伤”两幅漫画, 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第一, 漫画中青少年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第二, 这种侵害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家庭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三, 我国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读一读相关规定。其中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哪部?想一想为什么要给予我们特殊保护?第四, 假如你是漫画中的受害者, 想象一下当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你会怎样应对?第五, 请你模拟打一个报警电话或急救电话。接到预习任务后, 学生都暗暗较劲, 看谁独立完成的任务最多, 有的仔细读课文, 有的查阅辅导资料, 有的回家上网搜索, 有的小组激烈的争论。预习中凸显个性, 学生在采取多种方式完成不同层次任务的过程中, 沿着不同的成长轨迹向前发展。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之下, 学生一定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粗浅总结,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还存在着很多不良学习行为, 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 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完整论述。对于文中所提的观点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 希望有关专家和教师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1]吕明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7)

[2]胡为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 2011, (54)

矫正陋习初中作文 篇9

一、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物理学中许多物理概念是在实验活动后建立的,如密度和压强等概念的建立,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实验活动的重要性,要用一切办法让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实践活动。实验活动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这些不够重视,从思想上就忽视实验活动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率较低。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更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

二、教师要明确实验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实验活动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产生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验活动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装满水的杯子中还能放多少枚回形针而水不溢出,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适当地进行点拨,使学生认识到同样一杯水放回形针的个数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要解开这些物理之谜,就必须亲身参与活动,这样就能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的品质。

(二)实验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活动的方法

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指导不到位,没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费时费神。如“研究杠杠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活动”,在两边放不同钩码并移动钩码让杠杠再次平衡时,由于有些教师指导方法不到位,致使部分学生左右移来移去总调不平衡,而正确的做法是一端先固定好钩码,然后再移动另一端钩码,这样能使实验活动省时、高效。分组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活动的方法。

(三)教师要掌握课堂实验活动设计方案的关键因素

物理教学过程中会进行大量实验活动,而活动之前必须设计好方案,在设计实验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实验活动设计的直观性。有些实验活动的现象看不到或不明显,就要设法让学生看到。例如,音叉振动时看不清它在振动,那如何知道音叉在振动呢?办法是可以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溅起,说明音叉在振动。而有时为了突出实验主体,就要区分实验器材主体与背景的颜色不同。例如观察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的橡皮膜应该采用红色,因为它比较显眼;U型管压强计中的水宜染成红色,看起来一目了然,这样就能突出实验的直观性。2.实验活动设计的安全性。无论何种实验活动,总有学生在参与,而教师的职责必须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让学生做“水沸腾”这个实验活动时,千万不能让沸腾的水溅在学生身上;在挂温度计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温度计碰到铁架子,一旦不小心碰碎了,要防止划伤手;实验活动结束时不要急于取下烧杯,因为此时烧杯温度还是很高的,以免烫伤手;又如在演示“碘的升华”时,不要将碘放在烧杯中加热使碘升华和凝华,因为实验时总有少量的碘蒸气从烧杯口逸出对学生造成伤害,宜改用“碘锤”。

课堂学习活动指导行为失范与矫正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树立这样的理念:一生教学终身学习,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职业技能,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敬业精神投入到教学中,使自身更加完美,这样课堂效果才能更好。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突出特点是学习活动比较多,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活动研究。当然,要使学习活动能达到预期目标就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精心指导,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来指导课堂学习活动,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行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范,针对存在的失范行为,我们必须找出原因,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加以矫正,这样才能使学习活动效果更好。

摒弃备课陋习提升课堂效率 篇10

1.简单抄写教案

很多教师把备课看得很简单, 不看参考书、不看教材就能写出教案来, 有的甚至借来上年度的旧教案一抄了事。岁岁年年花相似, 年年岁岁教案同。教师们的这些教案看上去项目挺全, 可细节基本看不到, 越来越简单化。这样不拿备课当回事, 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研究的教师, 其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专业素养也就自然很低。

2.备课内容“换汤不换药”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我们统一设计了新版本的教案, 可在工作中却发现, 虽然一些教师在备课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 能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各项内容基本不缺项, 但多数课节却懒于写教学后反思及二次备课后的备课注释信息。这样, 日复一日, 教师们又在重复旧的模式, 继续“穿着新鞋走老路”。

3.随意叠加集备“成果”

一次数学科的教研活动, 三位教师上的都是《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听后, 感到很乏味, 因为他们套用的是同样的模式:同样的复习导入, 不变的课堂的导语;一样的讨论汇报, 研究探讨不变的问题;一样的环节, 一样的练习题, 一样的板书, 一样的总结。就这样, 把集体备课后的“成果”机械地搬进自己的课堂。不一样的教师, 面对不一样的学生, 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案, 这样走集备的捷径, 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 怎能和新课堂接轨呢?由此, 教学上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 是教学相长的课堂。我们要时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持续启发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 不断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 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 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 关注个体的差异,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我们就应该摒弃备课中的陋习, 做到以下几点:

1.思想意识要过关

备课质量的高低诠释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底线。我们要把握时机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制定教学常规管理考评细则, 不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同时把备课情况和绩效工资挂钩, 做到奖勤罚懒, 让教师尝到认真备课的甜头。

2.备课理念要达“标”

我们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2011版的《新课程标准》, 认真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 弄懂教材新的思想理念, 做到把握《新课程标准》, 吃透新教材,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 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突破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 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 选准本课的起点和基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在教师不断的课改实践中受益。

3.教学设计要精妙

教师的备课, 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选择最优教学方法, 选编典型习题, 预设好检测手段和巩固强化内容, 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 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教学过程要求敢于打破常规, 教材内容要敢于再造妙用。例题、习题的题目要紧扣《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实际, 兼顾深度、广度, 体现层次性, 体现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这样, 才能充分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现代教育理念。

4.教学方法要多变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灵活多变。要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讲授,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通过探索、亲历、体验、获取新知。要想办法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 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发言, 尽量多地增加学生动脑、动口、动笔、动手的时间, 当堂训练、当堂纠错、当堂巩固, 不留到课后。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师生的情感互动为主线, 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能力发展为主攻, 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要把讲台让给学生, 把黑板让给学生, 把时间让给学生, 把讲授让给训练, 把被动地听和看让给主动地说和写。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活动空间, 获得多样化的发展。

上一篇:雄安新区重大建设项目下一篇:在效能建设专题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