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司发展的展望

2024-06-30

对公司发展的展望(共8篇)

对公司发展的展望 篇1

打造特色品牌服务,实现全业务链式持续发展暨学习公司年中经营会议文件的认识及

对未来工作展望

春去秋来,转眼间,2011的年轮已转过了一大半。随着公司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在未来日趋激烈的新经济市场环境下公司就如何继续保持各项业务的平稳、高效增长,如何适应新老客户群体的各类投资需求,实现自身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速度最大化一直进行深入探索。近几年公司始终倡导实现整体经营服务模式的战略转型,以向不同理财需求的投资者实现差异化的优质、全面、个性的理财服务为战略导向,通过学习此次会议相关文件及各项精神指示,使我真切感受到了实现上述目标的使命感与紧迫感!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践行:“做最具责任感的理财专家”这一服务宗旨,始终坚持对待客户的“三专”(专业、专注、专属)态度,并以此为基础在各项经纪业务中求新求变、不断前行。成立20年以来,已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内在底蕴。在新市场环境下,公司时刻洞悉市场变化,实施战略转型过渡,切实依照客户群体特点量体裁衣,针对广大客户的不同需求采用差异化的特色服务来满足其要求。

要实现自身转型的宏伟目标,我觉得我们思想上缺乏公司整体战略转型在工作中实际运用的更多认识,或是有新思路、新想法没有敢于在工作中试用。“老方法、老态度、老思想”已无法适应新经济

1市场环境下,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佣金战”已无助于各券商今后盈利水平高速增长的发展需要,各券商已认识到“佣金战”无异于“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但摆在众多券商眼前的问题是: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探索出新经济业务环境下的持续发展链条?

文化上,我司目前企业文化所倡导践行的服务口号,与广大投资者的需求目标较为贴切。缺乏的是如何在新经济市场环境下,做到既紧贴客户需求又能反映自身特点达到独树一帜的效果;(简单的归纳就是作为一个销售商你的生产类别与生产产品能否适应日益变化的广大客户的消费需求。)机制上,我觉得我们缺乏与同等券商同等的催人奋进的薪酬及考核机制。要知道,证券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应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前景相当广阔,但众多券商群雄逐鹿的格局将长时间不会改变,今后竞争将日趋残酷,更加需要我们自身内在经营体系和机制建设的完整性和同步性。

全业务链式发展,成为此次会议尤为重要的关键词!我觉得全业务链条的直白概念,顾名思义就是一整套完备的、延展性强的集经营项目多样性、后续服务与维护全面性的连串业务链条。公司今后倡导施行全业务链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其所需各项业务的“最优服务”,也就是说我司着力搭建的财富平台将使选择华泰的客户得到市场上各项理财服务中的最优项!针对不同客户、不同阶段、不同方式、不同风险、不同投资选择单配的全套投资理念。对不同风险偏好的个人客户和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客户我觉得两者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共性在于两者最根本之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高的收益回报,个性在于选在获得收益的时间、方式及投资方向上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本地区实际现状,结合CRM系统的强大信息搜集功能、“95597”电话客服、紫金快车道及华泰早报等相关资源优势,进行广泛的深度拓展。同时,利用我司在新业务(股指期货、“涨乐宝”、融资融券业务等)上先试先行的时间优势,针对以上两类客户的投资需求,结合市场实时动态向其大力推介,新业务的不断推出也是公司转型过渡中向上跳跃式发展的有利“翘板”。推介中,就会以举例方式向上述两类客户进行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我们将自身优势业务继续巩固,新生业务迅速占先,成为优势业务,已达到层出不穷切持续的全业务链条。

公司未来将以全业务链形式使自身经纪业务定位于财富管理平台这个大集合、多元化的模式中,这样定位符合未来证券业的发展方向,在财富管理平台中,公司可以运用现有和不断研发的业务手段,运用于各项业务中,这样问题与成果都将凸显于此平台上。使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客观、全面的了解自身业务的优势与不足,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投资者,内在的带动全业务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我们目前经纪业务日常运作与上述的定位差距其实还很大!真正达到上述构想,我们在很多业务中的细节问题和实际操作上还缺乏整套、系统的工作模式,在转型道路上的制度和相关规范要求模糊不清,发现的问题无法及时纠正,存在个别看一看、等一等、安于现状的思想。

公司发展规划高度及为发展设计方向均走在了各券商的前列,但作为营业部自身还应结合本地区业务发展的大环境、各项区位条件和自身特点开展各项业务。若实现公司整体战略转型的目标,成为公司财富管理的触角和平台,首先应当认清,客户才是我们开展各项业务取得盈利的“合作对象”,我们推广各项业务最终还是要得到客户的肯定和认同。公司推广的各项业务下发到一线营业部时,需要我们进行“再加工”,通过各种信息搜集手段,对公司推广业务进行符合自身客户需求的改良和升级,然后投入到客户群中,最终使我部推介业务得到客户认可。营业部就是公司业务推广的展示平台,成为公司财富管理的触角与平台就需要把公司所有业务优质特点集于一身,满足投资者的各项投资需求。

此次会议,公司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营业部作为实现公司自身经营理念和推广各项服务举措的“排头兵”,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自己作为营业部的一员,对帮助公司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更是责无旁贷!公司实行组织架构优化调整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为打通全业务通道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我也将着力抓好自身本职工作,为全业务链尽早实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我也会积极学习、参与我部日常各项经纪业务的实际运作,丰富及提高自己的处理业务水平成为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多用途”员工。

闫 明

2011年8月19日

对公司发展的展望 篇2

一、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

1.公司理财学在20世纪初期成为一门学科,尽管财务理论的部分比较单薄,大多是对实际经验的描述和总结,但是具有自己的学科内容。20世纪30、40年代,随着对公司理财理论研究的逐步展开,针对公司财务的各种分析方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各种不同观点不断碰撞与求新,以实践引导理论发展的规范研究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公司财务理论,是以定性的逻辑推理和语言描述为主,同时也采用定量化和财务决策模型化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所处理的是在确定性条件下的财务决策问题。对资本的控制需要借助于各种定量方法,因此在这一时期,各种计量模型逐渐应用于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管理上,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2.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的《证券投资组合选择》成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开端。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成为现代财务理论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事实分界点。马科维茨、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的开创性贡献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找到了发展方向。公司财务研究逐步发展成一套完整的、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公司财务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以投资者理性、无套利和完全市场假设为出发点、以一般均衡分析为手段、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资产定价为核心,逐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体系。

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逐渐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融入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信号理论”等信息经济学概念以及“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等代理理论概念,以理论创新与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新财务理论研究占据了主流地位。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后来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财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许多重要理论成果经过反复辩驳和大量的实证检验,形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产生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结果和一批应用模型,其中几项重要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财务学科的发展对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财务商业实践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深受业界重视和尊重。

二、公司财务理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虽然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如果认为该工作已经接近完成或达到完美则是一个错误认识。英国的Richard A Brealey教授与美国的Stewart C.Myers教授合著的《公司财务原理》一书作为公司财务原理方面的权威著作之一,对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前瞻性地提出了十大极具挑战性的领域。结合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现状,我认为,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以下领域将成为新热点。

1.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财务理论的影响

一切与企业存在交易关系的个人和团体都有可能成为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如果所有的交易契约都是完备的,则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会得到完备性契约的保护。但是,企业资本要素提供者之外的契约方很难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完备契约关系,契约的不完备是现实常态,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企业无法避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股东之间的财务冲突、企业与社会的冲突等,因而遇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最大挑战。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契约边界包括政府、供应商、顾客等在内的所有利害关系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果采纳利益相关者理论观点,公司财务决策应该是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有效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支持网络,这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强度是企业财务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公司财务研究不能忽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因此,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冲突及其协调问题是公司财务研究的亟待开创的又一重要课题。

2.人力资本在公司财务中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不完备契约是企业契约常态,与人力资本不可分割的技术、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要素一道雇佣其他的生产要素,且人力资本要素日益显示出比较优势的地位,这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变迁的现实状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企业,其主要资产是由人力资本而不是实物资本构成的(突出的例子是IT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这向公司财务理论家和实证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作为我们大部分的理论模型基础的范例是生产性企业。新兴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因为它们的主要资产是自治的代理人而不是无活动性的机器。

虽然人力资本具有机器等一般性资本的特征,但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它只能不可分割地属于其载体——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企业可以对其非人力资本拥有占有权,而对其人力资本却只能拥有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由企业和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契约来规定。这种契约既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情况,也无法详尽地规定各种情况下契约各方的责任与权利,是一种不完备契约。

现代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控制力却在下降,人力资本的谈判力日渐提高。我们看到,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管理性、技术性的“人力资本”将日渐成为企业的所有者,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方案在众多企业中酝酿并相继推出,企业经营者所有者化的趋势正逐步形成。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不再倾向于垂直一体化而要求人力资本越来越集中,现代企业正由垂直一体化逐步转变为扁平化和专业化,正由物质资本密集型逐步转变为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价值不是简单契约价值的总和。

在人力资本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却无法控制这些专业化技能很高的员工,企业很可能因为其离职而引起企业核心资产的流失,处于企业外部的股东名义上保留着剩余索取权,但是实际上企业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却被优势人力资本提前索取。人力资本攫取的部分企业价值就是人力资本租金。因此,此时讨论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索取权竞争比仅仅讨论剩余索取权或者剩余价值本身更加必要。这就要求企业改变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等财务决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变化。

为了解决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辛格勒斯(Zingales,2000)提出“基于关键资源建立的特殊投资网络(web of specific investments built around a critical resource)”,即关键资源(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投资的互相补充而形成的公司特有投资组合,企业实质上是围绕关键资源而建立的投资组合,通过契约形式赋予关键人力资本以特权,明确其报酬。当然这种特殊投资网络联结的建立需要时间,体现在企业长期价值上。有很多例子证明给予员工股权不是为了筹资,而是为了维护公司长远的生存能力。企业作为一个抽象的特殊投资网络,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之间的高度整合创造着公司的凝聚力和成长机会,企业价值正是体现了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高度整合。

由于当前无论是会计还是公司财务,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过渡到实证的定量分析,因此,关于公司财务决策如何考虑人力资本的影响还没有很好的理论依据。

3.新的衍生证券对公司财务理论的冲击

公司财务理论研究成果落后于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证券类型的迅速增加,虽然对于衍生证券的一般性认识和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好像还没有给出对这些证券和其他特制的证券的利益本质的系统性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MM理论提出以后,基本上建立了一套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框架,它是以建立在比较理想的完备市场条件下的公司定价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投资、筹资、兼并和风险管理。这个框架,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十多年来衍生证券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衍生工具的出现,企业在筹资及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方面有很多新的发展,发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证券来进行筹资。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原有框架不一致,传统框架认为这些东西并不重要,因此对企业中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并没有加以考虑。这导致企业在解决激励问题时采用新的工具,并提出了对传统理论的挑战。迄今已有很多新的构想和新的研究方向。现在的研究逐步从理论方面的考虑过渡到实证的定量分析。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整个企业机制的设计和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但已经有很多的进展和探索。

4.决策心理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

传统财务理论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假定推导出来的,由于公司财务活动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是非理性的,所以难以通过现实检验。有关研究已经证实,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是影响财务主体决策的因素之一,在财务国际化脚步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对人们的决策心理和理财行为进行研究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行为财务学试图解释决策心理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注重从投资者的心理特征、资本市场的条件、政府行为等来分析财务问题,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行为。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做出了努力。但是,行为财务还没有成为我们研究公司财务理论和实践公认的、毫无争议的一个研究范式。行为财务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虽然得益于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充分吸收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行为财务的理论体系。但是,目前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断章取义地从一些投资者的行为片段去组合对投资者行为的假设,虽然可能得出令人感兴趣的结论,但合理性却不能保证。

5.公司风险管理策略

公司财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风险,Brealey教授与Myers教授合著的《公司财务原理》一书指出了四种情况下的风险管理策略:第一,当企业扩大生产时,管理人员经常通过权衡改变产品组合或剥离项目以降低失败的成本;第二,通过减少企业的举债,管理人员可将经营风险分散到更大的权益基础之上;第三,绝大多数业务取得保险以防范各类特定风险;第四,管理人员经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防止商品价格、利率及汇率的不利变动。

有关公司风险管理,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了财务风险分析的框架,但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直至后来1998年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引起的金融风波,以及最近次贷问题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意识到以前对风险的认识是不够的。所以这就向各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成为现在很热门的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和设想,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DeMarzo and Duffie (1991)说明投资者对公司风险暴露的不知情足以证明公司套期保值的合理性,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的理论并没有丰富到可以详细说明最优的风险暴露。

以往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降低风险,但是风险并非越低越好,风险管理的关键不在于降低风险,而是增加价值。

在这里,我们不能超前预测公司财务理论未来发展的细节问题,但是未来财务理论的发展将呈现出多研究视角和多研究维度的趋势,利益相关者财务、人力资本、衍生证券、行为财务、风险管理等可能代表公司财务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公司发展的展望 篇3

关键词突破管理;发展方向

一、突破管理的理论概述

(一)变化理论:企业面对能级大的变化必须采取突破管理

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这是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基本观点。活跃于市场中的经济主体——企业,其本身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包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在社会政治条件和市场环境。一旦有了变化,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真实条件与其内外部发展的需求之间便产生了差异。而差异可能导致问题,为了生存与发展,企业需要对差异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偏。

对于普通能级的变化,用常规管理模式即可解决,因为此时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仍旧处于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而一旦产生了能级较大的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急剧改变,企业所处的动态平衡突然被打破,则必须突破。

(二)极点理论:主动型突破与被动型突破

突破管理主要有两种类型:主动型突破与被动型突破。主动型突破与被动型突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在内外部环境出现巨大变化之前就能有所察觉并对企业的未来业务选择预先做出判断,对应的突破点分别为P1和P2

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会毫无征兆,而是可以预见的。主动型突破就是提前预见到可能的变化,积极采取预控措施,实施主动变革,在巨大的变化或危机来临之前为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准备,充分掌握主动权,从容应付并使企业顺利进入到新的业务领域,实现企业生命轨迹的上升。主动型突破的重点在于预防和规避变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企业经营者具有高瞻远瞩的预见能力,对未来的变化趋势具有敏锐的嗅觉与精确的判断力,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不断思变的经营意识。

被动型突破往往紧随着能级巨大的变化而产生,是对外部或内部环境急剧变化后的一种快速而强烈的反应。对于被动型突破而言,虽然企业及时采取突破措施防止衰败,但被动产生的措施只能在包含了某个重大性事件的狭小区域内实施,效果一般不如主动型突破显著。被动型突破的极点P2的位置对应于企业生命周期下坡路伊始的临界点附近的位置。

与突破型管理相悖的管理是消极无为型管理。如果企业经营者对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视而不见,或者虽然已经察觉到变化的征兆,却采取消极无为的管理策略,拒绝突破,企业将坐失良机,不可避免沿着原有生命轨迹加速走向衰败,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突破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

突破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种创新的思路。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业务定位和经营管理策略,这些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突破管理即为企业提供了这样一种应对变化、不断创新的战略管理思路和方法。

企业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那些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数不胜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紊乱不定。在对企业的战略环境分析中,重点考虑其中某个或者某几个直接而具体地影响到企业未来生命周期发展轨迹的重要的环境变化,它们既可以是社会上出现的突发事件,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市场变化。

(四)实施突破管理的关键要素

根据突破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要成功实施突破管理,要涉及到三个关键要素:分析环境,获取信息,掌握变化;确定极点,选好突破口,主动突破;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1企业需要时刻密切关注各种环境因素变化因素,从内外部环境获取信息并进行战略环境分析,甄别环境的各种变化,筛选出能级大、变化快且足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那些变化。

2在变化达到极点或接近极点时,企业必须决定是否要进行突破,以及如何进行突破。企业需要基于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进行战略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企业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制定更为完善的战略实施步骤。当然,不选择突破或者选择拖延也是一种决策。但是,企业却无法逃避这样一个事实:即只要存在变化,就必须做出相应决策,否则这种变化本身就会代替企业去做出决策。

3还需要辅以必要的实施措施,进行相应的问题处理。突破是对现状的改变,甚至是对企业未来命运的改变,因此势必会导致一系列后果。一些有利的、积极的后果就是机遇,需要妥善把握;一些有害的、消极的后果就会引发危机,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妥善解决。

二、公司概况和研究内容

(一)上海闵行燃气公司概况

上海闵行燃气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是隶属于闵行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的国有企业,其前身是1992年行政建制“撤二建一”之后的闵行区煤气管理所、闵行区煤气公司。

公司注册资金1598万元,总资产9100余万元,现有职工64人。公司以经营液化石油气为主体,兼营成品油、管道煤气项目建设;燃气器具安装维修;消防器材设备销售等。公司下设直属供应站5座、托管站15座,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销售经营网络,担负着占全区70%以上的液化石油气用户的燃气供应工作,现用户总数已逾16万户。

公司始终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气为己任,坚持立足市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经营思路、管理机制、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进行突破,努力推进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至2008年底销售额已经突破亿元,成为同行业中发展较快的燃气企业,为闵行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本文研究的内容

在分析出国有燃气企业在市场竞争体制下暴露出的问题后,本文引用突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上海闵行燃气公司在生存和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的多种被动型和主动型突破,从而取得实效。最后提出进一步的突破展望。

三、突破管理在经营中的应用

(一)政策变动下的观念突破

上海闵行燃气公司的前身闵行区煤气公司成立于1992年,担负着为阂行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的燃气,依法行使区内燃气经营管理的职能。为此,为了政府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当企业微观经济利益与社会宏观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都要自觉地承担起国家利益的责任,确保稳定、安全供气。在此环境下,公司与其他事业单位一样,每年享受着区府的财政补贴,过着衣

食无忧的“小富”日子。然而,1997年初,当时的主管单位区计划委员会按区府的相关规定,一纸令下,全额取消财政经营性补贴,企业必须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动,打乱了企业原有的经营秩序,接踵而至的就是直面市场挑战。

面对着由于长期旱涝保收,企业员工思想观念陈旧,市场理念淡薄,应变能力较差的现状,公司领导者审时度势,仔细分析,提出必须要从“管理性经营”转向“服务性经营”,开拓市场,以求效益。而思想决定行动,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就无法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工作任务。这就意味着全员观念突破是首要任务。公司利用各种形式让全体员工知晓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企业像过去那样生活在政府襁褓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必须靠自己去打市场、争天下,企业的根本出路就是“改革与发展”。实践中我们首先明确了“一切围绕市场转”的工作思路,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挖企业潜能。

1明确主业扩张战略。积极开拓用户市场

在主业液化石油气经营上,以“争客户、扩规模”为指导思想,全力改变“朝南坐”的旧习,主动出击,连续推出“上门宣传”、“简化开户手续”、“增加开户时间”、“放宽开户限制”、“创造条件接纳用户”、“发展送瓶业务”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扩大用户。同时,针对单位用户比例较低的客观现实,组织兼职力量采取上门联系和具体指导等方法,大力展开单位用户的促销工作,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通过一系列旨在吸引消费者的努力,仅一年的时间液化气用户就从96年底的2.1万户到97年底已达6.2万户,增长了近3倍。

2开发关联性服务,增加创收渠道

经过全面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公司利用区燃气骨干企业的品牌优势,大力推行一条龙服务,顺势推销燃气的形式产品,即开设专营燃气表、燃气灶、燃气附件、热水器等的经营门店。在位于莘谭路上的首家门市部一炮打响之后,积极选择扩张战略,相继在新居民区及各镇、街道增设燃气器具经营网点,同时增设水、电、电话费的代收业务,这一便民举措极大带动了各销售网点的“人气”,促销作用极为明显,大大提升了销售业绩。

3建立激励考核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

人事制度上按定员定岗的要求完成聘用合同制的改革,薪酬制度上以计件制为考核基础,推行一级法人二级核算的企业内部经济体制改革和层层负责的考核制度,重在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原则,此举有效地调动起了部门负责人和职工的工作动力和服务技能,充分挖掘职工的潜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这次全局性的观念突破,既是企业属性的实质性转变,又带动了一次变革性的市场突破。闵行燃气公司在客观环境发生巨大变动下,迎难而上,紧急突破,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市场机会,快速反应,解除了企业的生存压力。通过不断扩大燃气器具的市场占有率。给公司带来了较为可观的销售率和利润率。

(二)突发事件下的产业突破

如果说观念突破是企业迫于走向市场的生存压力,那么产业突破则是公司领导面对突发事件下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001年根据闵行区人代会的相关提案内容要求,为配合闵行区总体建设规划,位于七莘路顾戴路口占地达47亩的生产系统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必须限时拆除,我公司是国有企业,执行政府指令责无旁贷。可这又涉及到生产环节的处理、富余人员的分流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这对公司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唯有通过产业突破,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努力安置好分流职工才是最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1生产转包

公司立即联系并委托有资质的市液化气经营有限公司代为灌装,转包生产环节,以保证气源稳定,安全供应。经反复协商,打破了该单位与代充装单位只签一年合同期限的惯例,将合同期限延长至六年。

2人员分流

公司在执行上级指令的前提下,将维护职工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尽一切努力争取到最为优惠的分流政策。同时,公司将分流工作与用人机制改革相结合,减员与增效相结合,实行逐级聘用上岗、一级聘一级的用工制度改革,旨在培养一支精简高效的职工队伍。

3建加油站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公司在“以人为本、创造岗位”的理念支持下,决定利用富余人员的安全管理资源和经验,实现产业突破,建营一座加油站。无疑,选址尤为关键,争取政策的扶持和照顾成为我们的第一目标。经多方努力协调,终于争取到保留七莘路顾戴路口约5亩土地资源作为新建加油站选址地点的特优政策。通过积极努力的筹建,一年之后投入运营的创兰加油站由凭借独特的地势条件,车流量日见增长。在有效运作之后,创兰加油站显示了良好的市场前景,第一年实现销量6203吨,销售1869.92万元,立即成为拉动公司经济增长的优良资产。

这次应对式的产业突破,让我们深知,当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企业形成新的转机,突破成长限制。闵行燃气公司通过产业突破创建的加油站,在日常经营中,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热情服务,主动出击,寻找市场,打开送油销路,销售业绩一路攀升。至2007年已经发展为万吨级油站,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销售业绩。实践证明,这次突破既为富余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的机会,又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行业亏损下的模式突破

在变化的环境里,仅仅做到被动型突破显然是不够的,公司领导时刻关注分析液化石油气行业走势,预测未来,抓住时机,主动突破,改变主业经营模式,建立起新的战略优势。

2002年液化石油气经营形势急转直下,表现出经营亏损与用气需求双创新高,行业发展与企业前景每况愈下的特点。

1销售实行限价

液化石油气销售价格推行的中准价制度,限制了企业随行就市、灵活调节售价的空间;取消了区级物价部门的审批权和最高限价的规定,而且将企业调整零售价格的幅度限制在5%以内(2~3元/瓶),公司经营陷入销售量越高,亏损越大的被动局面。

2经营成本增加

液化石油气行业从严管理,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如压力容器储罐开罐检查的周期缩短,由原来的六年开罐一次改为五年开罐一次,钢瓶的检测由原来的五年一次改为四年,并且实行限期15年强制报废,以及强制推行钢瓶塑封等要求。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达到一级(一类)车辆标准,7年必须更新,报废期提前。同时,部分生产设备和通讯、抢险设备陈旧,日趋老化,已开始进入更换和维修期,设备更新费用将逐年加大,为此,企业背负着沉重的经营成本。

另外,随着国际油气价格持续攀升,竞争日趋激烈,液化石油气行业风险无疑积聚到了一个很高水平。公司领导审时度势,提出了主业经营模式突破方案,利用为我们提供灌装外包服务的气源单位市液公司将“蛋糕做大、企业做强”的经营意图。顺势而动,让主业经营模式发生彻底转型,即我公司由原来的生产销售模式转成纯销售模式,主动将

所有的液化石油气用户通过一定补偿方式由市液公司接收,而后由我公司代为管理,收取代发费用。经反复协商,阂行燃气公司以锁定单瓶利润为目的,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对外服务,市液公司以拥有稳定的用户群和销售量为目的,通过规范有序的市场运作,不断提高二个效益,最终达成合作协议。由于完成了液化气托管经营的重大转变,通过机制改革保证了每瓶8元的毛收入,上海闵行燃气公司以此为基础稳定了液化气业务,即大大规避了气价上下波动及中准价滞后带来经营风险,掌握了经营主动权。又甩掉了钢瓶集中更换的大笔费用。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企业战略的核心在于选择。而战略要兼顾两个原则:时刻准备应对变化与改变自己适应变化。只有重视行业及市场长时间演变的基本趋势。专注长期转变的战略,才是深刻影响企业持续生存的关键。随着2007、2008年气源价格屡创新高,行业内燃气企业都遭受重创,而闵行燃气公司通过经营模式突破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不仅使企业脱离了负债经营的风险,如表3~1所示,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四)经营稳定下的业态突破

凭借前三次成功的突破管理,闵行燃气公司呈现经营稳定、业绩递升的良好局面。但要获得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唯有不断主动突破,不断开辟自己的上升空间。因各种市场客观原因,燃气器具经营部的经营状况早已是今非昔比。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向,压缩库存,回笼资金。相继关停各经营网点,通过租赁方式盘活房产,稳获收益。基于租赁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时为解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本收益水平不高的问题,公司领导又选择了业态突破,寻求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审慎和详实的市场调研后,2007年公司决定将闲置资金投向购进优质房地产。在寻找目标和规范具体的可行性分析之后,公司投资约3000万元收购位于金山区漕泾镇二幢八层楼房70%的股权,面积约13000平方米,单价2700元,平方米。该房产位于漕泾镇的中心地段,与上海化工区一路之隔,东面浦卫公路,南侧是漕泾镇主干道中一路,北临沪杭及莘奉金(A4)高速,西接连片房产开发区,该房产地理位置优越,且是区域内第一个商务办公楼项目,独具稀缺性。而且上海化工区已完成1期建设并进行2期招商,毗邻的碧海金沙、休闲水庄等旅游景点完成建设等诸多利好大大刺激了该处房产迅速增值。

按照上级公司领导的要求,我公司以有实力的大集团为招商对象,现正与上海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东航假日酒店项目)、上海如家连锁酒店等单位积极洽谈。我公司收购该处房产是为了获得租金收入。不承担具体行业的经营风险。这一点有别于直接进行经营。我公司采取前期平价招租(0.60元/平方米·天),中后期逐年递增的方式进行整体出租,避免房产空置情况。实力客商的加盟是我公司收取租金的有力保证,预计该项目前期每年为我公司贡献现金流入约为200万元,中后期可达300万元,我公司只需派出1~2人常驻管理,管理费用较低,收益稳定。巨大的升值潜力和良好的前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四、结论与公司进一步的突破展望

综上所述,在学习和突破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之后,我更为具体地体会到,每当遇到某个特定的环境或事业瓶颈时,必须千方百计地用新的思路和方式努力去突破这种局限,每一项突破都要根据其特殊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一旦打破了局限,就会打开一片新天地。回顾闵行燃气公司从一个“断奶的婴孩”,通过观念、产业、经营模式、业态等一系列前瞻性的有效突破,逐渐成长为在市场经济潮流中游刃有余实力竞争者,并在不断突破过程中应总结形成“开拓、创新、高效、服务”的企业精神。

开拓——是变革时代的生存之道,是企业生存及追求的核心手段。面对纷繁的市场环境变化,企业惟有与时俱进,开创拓新,在开拓中求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目标。

创新——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闵行燃气公司就是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开拓进取,才取得今天的发展。坚持审慎分析和把握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走“以创求进”的道路,才能不断成长。

高效——市场反应速度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不断增强组织的效率,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练就快速高效的市场应变能力,是闵行燃气公司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服务——服务燃气企业立业、发展的根本,客户的需要就是企业的工作,员工的努力就是要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千方百计进行服务创新,挖掘服务潜力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突破理念和企业精神的引领下,闵行燃气公司的经营者应按全新的现代化燃气企业标准,进一步突破展望,开创新的发展道路。

(一)控制成本,注重效益

树立注重成本、强调效益的管理理念,通过下放经营权和二次分配权,提高基层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对“直控成本”和“承包成本”的划分,强化费用控制和成本核算,提高员工的节支降耗意识;通过建立以目标管理体系为载体、以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资产经营责任制,要在全公司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争创效益的氛围。

(二)优质服务,塑造品牌

作为一个服务企业,市场规模的持续发展扩大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保证。牢固树立起“用户是根本,服务是关键,信誉是生命”的经营理念,开辟服务绿色通道。规范员工服务言行细节,实现优质服务,塑造过硬品牌。

(三)以人为本,实现双赢

将关心员工、爱护员工、依靠员工、有利员工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立足点;把体现人性、考虑人情、尊重人权作为企业制定各项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的出发点,全力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应更注重对员工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员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真正体现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的人本管理理念。

(四)危机管理,消除隐患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无不受至4各种宏、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持续不断变化,客观上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燃气企业在发展壮大的突破过程中,危机事件实际上是很难完全避免的,我们要强化管理、常备不懈、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与积极化解、正确应对、完善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相结合,有效的趋利避害。

对当前计算机发展的感想和展望 篇4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式查分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时代以迅猛的威势引领着时代的步伐。计算机,从体积当初占据好几间房间的庞然大物,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重要内容。如今的计算机科学也方兴未艾,虽然近几年有所放缓,但它依然以积极的态势发展着。

计算机,如今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的现代化智能设备。在数代计算机科学家的改进下,它成为辅助人类生活的有效公具。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运算。这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

2.信息的处理。这里不仅包括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还包含数据的分析和预测。3.交流革命的有效平台。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成为人们在虚拟信息世界的必须途径(包含手机网络)。其中,网络平台的构建和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愈发紧密,信息的传播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整个地球变成一块发热的集成电路板。所有人都被互联网或紧或松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交流更加便利。

4.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会将其与机器人联系起来,而我更偏向于另外的观点,即人工智能是以人脑智能为模板的追求生活实用性的思维科学。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科学将运用于各种情况下的预先处理和决策,以及结果分析、任务执行。

5.其他辅助功能。数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当我们的大多数行为可以具体量化的时候,计算机可以记录检测此类内容,在相应程序的指导下完成基本的辅助工作,如调控温差、光照,为我们开门关门,煮饭洗衣等等。

由此可见,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是,计算机以及它背后互联网的发展,或多或少都给我们带来了问题。

一是数据的大规模应用过程中造成的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问题。举例来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的财产安全会在网络交易和非网络交易的各种场合受到考验。越来越多的黑客和不良企业试图发动各种攻击,实行形形色色的欺诈来牟取利益。同时,消费者一旦受到损失,就很难通过完备的法律途径追回钱财。尤其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不完善,受害者难以有效地讨回自己名誉、财产及人身安全方面的损失。

二是在阅读思维方式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就阅读而言,网络信息大多零碎化、片段化,不具有普通阅读的完备性。由于数量过于庞大,阅读内容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实在让人怀疑。就思维方式而言,传统思维是线式的,即从一个想法过度到另一个想法。而互联网上的思维习惯是点式的。当我们点开一个网页,输入信息,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相关或不相干内容出现在眼前,让人很快失去清晰的目标。思维从一个点到一个面,很快漂移,极易偏离原地。三是虚拟世界对人们认知的影响。虚拟世界创造的与现实相违背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在现实中不太顺心的人。这部分人中的少数人可能会对网络成瘾,失去对现实生活的热情。更有甚者,完全颠倒了虚拟和真实,在网络上完全不能自拔。

然而,反过来说,计算机的发展对人类的信息,阅读和认知都有积极的影响。正是因为我们的数据得到更好的管理,我们的阅读更加大众化,我们在网上就能看到各种需要的内容。于此同时,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总而言之,当今的计算机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而关于计算机未来的走向,网上也是众说纷纭。普遍认为,计算机将向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泛功能化发展。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大大提高。微型化,是指计算机在体积上还可以进一步缩减,同时可以将计算完全融入生活,在各个层次的计算将被主动完成。而智能化,想必大家都有概念。而泛功能化,是我自己的总结。计算机将会更加多地出现在各种场合之中,如医疗、驾驶、居处等方面。同时,随着量子力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会在计算方式和信息储存方面得到极大的革新。

在我看来,现在的计算机科学是从现实到虚拟,主要是数据的输入和加工。也许在后期,依托3D打印技术等将数据反馈给现实。当数据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计算机可以凭借数据直接大范围大规模地创造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将来,当我们需要某种东西,计算机将立即参与制造;当我们试图转换环境,无需复杂的路线和交通工具,就可以实现人体的位置变换或是环境的模拟合成。并且在信息革命中,它比将成为重要载体。首先是光投,其次是空间引力场的设置(评估和改变引力场),接着就是光传输(人们利用光速达到传递的真正无障碍)。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必将依托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这样看来,日后我们将虚拟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将毫无问题。

当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似乎很少有未开垦的地方,它在试图突破瓶颈的同时在努力的地完善自身,获得全方面的应用。我们试图利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来帮助我们的生活,简化一些问题,但这种0和1的思维方式还需更长时间的检验。而计算机若只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它无法广泛的生活中。总之,在计算机的未来展望中,需遵循一个原则——“功夫在诗外”。只有依托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和交融,计算机才能结合各种应用,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对公司的发展建议 篇5

(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对之处,请见谅!)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过在经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及翻阅一些资料之后发现,其实,很多问题前辈们早已发现并且也已总结给出了解决方案。相信朱总您平时在阅读关于管理类的书籍的时候也应该明白了这些道理。但是!为什么公司如今很多问题还是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仔细想想这其实跟朱总您本人的做事风格以及公司在做每个决定之后的后续执行力不够有很大关系。(PS:其实员工只要不是做了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员工都是“没有错的”。趋利避害,贪图享乐,好逸恶劳是人之本性,你不可能指望你手下的员工做事都能百分之百投入,也不要妄想每个人都会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如果希望员工能积极的去对待工作,这需要去引导,去以身作则的影响,也需要正真的去满足员工的某些需求。)

就您本人来说,我在很多方面还是很佩服您的,相信公司很多的员工对您打从内心里也都比较认可。但人无完人,有几点地方我一直觉得你做的不好,而且这些不好的地方,有时会让员工产生很不好的印象。公司老板的行为,对公司的影响其实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板的做事风格就是企业的真实文化。

第一:诚信!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对诚信更应该看的比普通员工要重。记得比较深刻的一次对话是去年崔亚洲他们还在的时候,那时候崇明岛有个项目由于缺少人手,你晚上把我们叫过去帮忙,并且承诺每个人会发一些人工费,结果事情做完了,就没了下文(好像后来有吃饭)。当时我刚来没多久,所以也就无所谓了,但是通过他们私下里聊天的内容来看,他们是很有意见的!印象中不止这么一件事情,你是说了但是却没有做的。对待其他人是否也这样我不得而知,相信你自己心里应该会比较清楚。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是:之前吃饭时您主动说了给我放三天年假,并且有几百块钱补助,但是最终却是2天年假!当然,就算你说不给员工放年假,员工也不能说什么,因为公司福利嘛,老板说有就有,说没就没嘛(不过公司要发展,有些福利还是应该要有的)。但是话说出来却没有兑现那就是诚信问题了!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希望您能在这方面多多注意,切不可因小失大。

第二:越级管理!

您是策划出身,又掌握一些设计软件,另外灯光音响等设备也都比较了解,口才方面也不在话下,可以说在这个公司里,唯一的全能型人才就只有您一人了。市场部工程部那边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是胡总这边,经常会被您弄得很尴尬我倒是一直看在眼里,有的时候一个方案,一个设计稿,明明是胡总在盯,搞到后来往往就是您在指导,而胡总只能在一旁很忧郁的看着,您既然把策划总监的位置给他坐,那您是否应该尊重一下他的岗位呢?即使有时候他做的不好,您也应该用其他方式来处理,而不是应该当着胡总下属的面!胡总如今的工作状态不好,您自己觉得是否跟自己也有一定关系呢?(前些天,朱媛媛上来请示胡总要求策划跟小朱一起出去,胡总正在问什么情况,您就在您办公室里来了一句:“还讲什么,赶紧去吧”,我想您在说这话的时候,肯定是没有考虑过胡总的感受的。)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要看您怎么用了。

第三:后续执行力不够!

您有很多想法,而且是好的想法,有了这些想法您会迫不及待想把付诸实践,雷厉风行这本是好事,但是这么长时间了,我却感觉没有一件事是提出来之后还在一直不断跟进,不断强化的。这样次数多了,给员工的感觉就是:公司的决定只是流于形式,一段时间过去了就没了,所以公司的决定根本不能够引起员工的重视。或许您是因为业务比较繁忙,所以没时间去管这些事情的后续执行情况,但是,既然决定了去做的事情,就算您没时间,您也应该交给某个人去跟进。

您是公司的掌舵手,公司的发展方向主要还是由您决定,公司的执行力强不强也跟您对待“执行力”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您很重视后续执行的工作,那么我想公司在一段时间之后将会在这方面的执行力有很大的进步。

例一:市场部同事分组的决定及具体的后续执行方式问题。

回顾这个措施的提出,个人觉得对提高市场部同事的积极性还是有很大助益的,但如今这项工作随着市场部的调整,已不复存在。

问题:当初在提出这个决定之后,公司采取了奖惩措施,但是在后续跟进这一块没有做好。对小组长与小组成员没有区分对待。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激情也未能够激发出来。

解决方案: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优胜者将获得相应奖励,落后者将受到相应处罚(具体的奖惩额度最好先由市场部同事商议,然后公司再适当调剂),而对于小组长与小组长之间,应该另外再有一套奖惩制度(由领导将小组长聚集在一起,首先进行思想上的激励,然后由小组长自己讨论奖惩制度,领导最终做相应调剂,这么做的好处是,先激起小组长的竞争激情,小组长有了压力之后再去带动小组成员的激情,以这种方式调动竞争激情是比较靠谱的。小组长的一些福利相对小组成员一定要好些才行,并且领导必须在大会上宣布,小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的安排。)另外,针对小组的具体工作方式,公司应该放权让他们自己决定,公司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状态。公司只要以结果为导向,从结果来评判他们的工作是否做得很好,如果不好再做相应的指导,再不好,换小组长。同时,公司偶尔再要求小组长拿一些具体工作的计划出来或汇报一下工作情况,并时常带领小组长开开激励大会,让小组长时刻保持一定的压力,这有助于小组内部的自主学习进步。最后需要有一个像之前徐总那样的“闲人”去适当的协助他们把工作做好。领导要做的不是去管所有人,而是去管几个关键的人,否则领导什么都管,真的会很累。

市场部分组措施仍有必要更完善的坚持执行下去,这是提高市场部同事工作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手段。

例二:《十做十不做,十说十不说》提出之后的后续工作展开问题。十做十不做,十说十不说;相信老板您在想这40条条例时应该也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不过在想出这些条例之后,我相信您应该也没有想过后续该怎么围绕这40条去展开工作。个人觉得像这种文化类的东西,最好能组织公司的一些员工一起去讨论,共同讨论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就是大家都会比较认可的东西,符合大家的价值观,这样大家接受起来也比较快,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会感觉有困难,而且我相信大家也会积极参与到这种自己讨论出来的东西中来。否则,您主观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及公司的角度去想了这些条例,但是员工根本就不愿意去接受去执行,这对您来说岂不也是一种时间浪费!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建议老板您最好在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之后再去公布将要实施的决定,否则,决定一开始实施之后没了下文,只会给员工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这同时也会给您个人的威信带来影响!

对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建议

人之所以浑噩,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不强烈。针对这一点,我建议公司举办一场以{《我有一个梦想》——明年的今天我将站在“这里”}为主题的活动,以此来唤醒大家的梦想,点燃大家曾经有过的激情。

活动流程大致框架:

一、前期准备:

活动开始前一周大会上,宣布下周将举办的主题活动,并要求每一位员工把自己的梦想写出来,在下周的活动上,每位员工都要上台谈谈自己的梦想,并且每位员工要给自己做一个一年的规划,阐述希望一年之后的自己在某些方面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PS:梦想内容分为三大块:

1、自己在非工作中的梦想(比如想去哪里旅游,想做什么事情等),2、在工作中的梦想(即在工作中我希望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一种高度,我将为我所希望达到的高度去怎样行动)

3、员工剖析自己的现状,如果想要实现梦想,以现在自己的状态是否能够达到梦想彼岸。)另外,领导作为公司的代表也要准备一份关于公司未来发展以及公司想要达到某种规模的梦想陈述(即公司的愿景)。

二、活动当天:

主持人开场阐述本次活动的目的,然后领导上台发表关于自己的梦想以及对公司未来的构想,接下来员工按照顺序上台发表关于自己的梦想。最后领导总结,借此机会说一些激励大家的话!最后最好能带领大家宣誓一段能反映团队深层次价值观的企业宣言。(这段宣言必须在开会之前的一段时间就提出来,并且让大家都知道,否则活动时才说出会显得有点突兀。)

以下是我比较崇拜的一个广告人的公司的宣言,读起来很让人振奋。可以借鉴一下,然后写出一段符合我们本公司特色的企业宣言:

我们拒绝平庸/我们拒绝驯化/没有好创意就去死吧/宁做旷野里奔啸的狼/不做马戏团里漂亮的老虎/我们的策划已不满足于客户的认可/更要求客户的成功/好方案得不到完善的执行/我们一样愤怒/因为我们渴望成为英雄!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员工自己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

2、通过本次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到每位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通过规划的内容可以看出每位员工对自己对公司负责的态度。因此可以通过本次活动,筛选出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对于那些没有想法的同事,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其他方法加以引导对待。

3、大家都把梦想说出来之后,在以后的工作中,如若自己没能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在大家的“相互监督”之下也会感觉有些羞愧,并且可以通过此次活动更好的了解到一个员工的真正品质,“一年之后我将站在“这里””将会成为检验员工工作好坏的一个标准。

4、公司的梦想,员工的梦想,梦想汇聚在一起,力才能往一个方向使。通过这次活动,要让大家明白,只有公司与个人相互协助,相互促进,彼此才能共同进步。

5、在不违反公司经营战略及不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下,让员工知道,公司和员工站在统一战线,公司会尽可能的协助员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就了公司也就成就了个人,反过来,成就了个人,也就成就了公司),让员工觉得自己在这个公司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6、通过此次活动,拉近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公司的距离!

如果公司采纳这个建议,打算做这样一场主题活动,我希望公司能够认真的对待,并且在准备充分之后再去做,否则流于形式的活动只会让员工多了一份饭后谈资!最后,我建议公司能够设立一个公司建设贡献基金,多多鼓励员工主动提出他们眼中公司存在的问题,对于比较好的建议,并且公司会采纳的建议,给与提出建议的员工一定的奖励。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够让领导更加客观的认识到公司的现状,这有助于公司正确的制定企业战略以及建立能够真正影响大家的企业文化。

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意见 篇6

对于刚来本公司不久,对本公司目前发展方面还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希望作为新任职员能立身于本公司在思想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为公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应设置专人对工程投标全面管理,完善企业有关方面的不足,并为工程项目的投标出谋划策,替项目联系人提出指导性意见,参与投标报价的合理定价,并介绍公司的有利条件及优惠政策,争取项目联系人的联营诚意,使没有诚意的项目联系人重新作出决定,以获得中标。

二、严把质量安全关,强化质量安全

三、加强于自己经常合作的专业施工队伍的联系

四、加强资质管理,促进资质升级,实现各专业均衡发展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鼓励员工学习,提高员工素质

六、要发挥本公司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独立特色。

七、加大公司的宣传力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创立品牌形象。

八、可以采用外联形式的工作,加强和其他公司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各项活动,提高本公司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同时可以扩大本公司的信息来源通道。

九、提高员工素质,建设一批高素质,能忠实执行公司发展战略、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管理队伍。

对公司发展的展望 篇7

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和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问题,使现有电网运行安全和电力系统运营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由此,智能电网的概念被提出,并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能源新政”[1]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被誉为21世纪电力能源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建设的目的是使电网本身更加具有智慧,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入网和分布式发电对电网安全的冲击并满足为实时电力平衡提供服务平台的要求。以往,电力系统依靠对传统发电设备的调度,跟踪电力负荷的变化,实现实时电力平衡。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供灵活调度和实时电力平衡服务的发电容量相对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未来电力系统仅仅依靠对电源的调度和控制无法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还必须借助智能电网和市场机制使分布式电源和电力用户自愿参与到实时电力平衡中来,并将带动通信、电力计量、电器等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也必将带来电力市场的又一次大变革,进而促进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本文立足于对智能电网本质的认识,分析智能电网与电力市场化运营的关系及其对现行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展望以智能电网为载体的电力市场模式。

1 智能电网的本质

欧盟理事会的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nd secure energy) 将智能电网技术作为解决欧盟能源安全、电能质量、环境的关键技术和主要方向[2],并将目标设立为:建立灵活、经济、可靠、易接入的智能电网。

美国出于国家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经济以及电力设备老化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迫切要求打造基于实时电力市场的全新智能电力系统,其总目标设立为:建立高效能、低投资、安全可靠、灵活应变的智能电力系统[3,4]。

中国也积极开展了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和规划,在2009年特高压输电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中国智能电网建设蓝图,涵盖了所有电压等级的坚强智能电网[5,6,7],并将输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作为重要基础。

由于各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电网发展状况和电力体制及国情均不相同,各国提出的智能电网定义、标准和规划方案各具特色,但从中体现出了智能电网的本质,即通过输配电网和用电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与电力市场化,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和能源合理利用的问题。

2 对电力市场发展影响的分析

智能电网对电网结构[3,4,5,8,9]和系统运行方式[6,10,11]的变革,不仅将促进欧美电力市场的新发展,而且还将更深刻地影响中国电力系统运营模式,以无可阻挡之势推进电力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根据目前智能电网的研究成果和规划[12,13,14],本文认为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能源的配置方式

智能电网的发展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将大大减少化石类能源的开采和消耗,增加可再生等新能源的利用,并统一通过智能输配电网输送能源到用户终端。因此,可以预见,由于“即插即用”和“储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实用化,未来能源将通过智能电网统一配置为主,实现各种能源的有效整合。绝大多数终端用户的用电将通过智能电网来获取,少部分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可以自给自足。

2)改变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供需关系

智能电网为分布式发电和用户向电网送电提供了物理平台,也改变了公用电厂发电、用户用电的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智能电网采用集成“双向通信”和“双向电力传送”技术,从技术上解决了普通电力用户参与市场的问题。用户通过储能设备在满足自身电力需求并有剩余电力的情况下,向电网送电,这不仅改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也改变了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电力市场的实时价格将为供需关系的协调提供不可或缺的激励信号。另外,分布式发电大量涌现后,电网中会出现一种新的运行方式——孤岛运行模式[15,16],也有文献称之为微电网模式。智能电网由许许多多、有大有小的孤岛组成,将就地的可再生能源电源和负荷结合起来进行协调控制,使可再生能源的电量就地消纳,多余电量上网远距离输送或存储,从而缓解电网调峰压力,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如果主网出现故障时,具备独立运行条件的配电网自动解列;处于解列的配电网出现故障时,则更小的安全孤岛自动实现独立运行。

3)促进实时电力市场建设与完善,提高电力市场效率

实时电力市场是实现智能电网愿景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智能电网将为实时电力市场提供完善的技术条件,必将促进实时电力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此外,智能电网中将采用超导、远距离多落点直流输电、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网损,而且可提高输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减少阻塞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信息和网络技术以及智能电表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发电商与电力用户能够实时获取电力市场的经济信息,发电商与电力用户的互动性和响应的时效性增强,电力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将更高,效率也将更高。

4)电力调度与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更加智能化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将为提高电网调度和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奠定基础,进而在电力输出实时变化的情况下不但保持电网稳定[17,18],简化了人机交互过程,减轻了调度运行和市场交易人员的信息处理负担,而且能纳入更多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电力。

智能电网容纳的可再生能源机组比重将大大提高,大规模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系统,将导致电网等效负荷的峰谷差变大,单纯依靠发电调度将无法满足系统调峰的需要,必须将电力用户也作为系统备用纳入实时电力调度和交易的范围。可见,无论是从实时调度还是从实时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角度,运行管理都更加繁杂,必须有高度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和自动监控系统作为技术支撑。

5)激励需求响应[11],吸引更多的电力市场参与者,分散市场风险,促进电力市场的良性发展。智能电网通过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更广泛的能源群体(包括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供应者、传统的发电商和需求侧的广大电力用户,以及集供应与消费为一体的群体)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电力生产、输配、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的效率更高、更公平;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分担市场风险,并共同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

6)智能电网的“双向通信”[19]不仅为需求侧响应提供了技术实现的手段,也改变了电力市场的价格形成路径,提高了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效率,为需求侧响应提供了经济激励信号。智能电网广泛采用并完全集成“双向通信”技术,使得发电企业、输配电公司/供电商和电力用户之间信息互动,三方均可以对信息作出快速和准确的反应,因此,改变了以往单向的信息流路径、供应链结构及其价格形成路径,同时,动态的信息互动使得信息能快速反映到价格上,提高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效率。如图1所示。

以智能电网为载体的电力市场结构比传统电力市场更利于有效竞争,其价格形成机制将更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另外,由于市场为需求响应提供了经济激励信号,用户购电价格方案呈现多样化,包括考虑风电影响后的负荷特性制定的峰谷电价、实时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和计及用户长期用电特性的中长期合约电价等。当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在系统中所占比例较大时,仅靠基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电网智能控制与运行,不能保证电力系统实时平衡,还必须在协调各类发电机组运行的同时,通过实时市场价格信号,激励电力用户自愿参与系统平衡——在电力过剩时段,通过低电价引导用户多用电、蓄电;在电力负荷高峰时段,通过高电价引导用户避峰用电;以可选择远期合约协定相对低廉的可中断电价或一定的备用容量补偿费,引导用户在系统发生事故时减少或停止用电,有利于抑制事故扩大和蔓延,以及尽早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因此,智能电网应实现用电设备和电力市场的交互式通信,允许实时价格、能量和负荷管理[20],提高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效率。

7)增加市场竞争程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力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智能电网将为中小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进而参与实时电力平衡提高基础平台,使电力市场竞争主体增加,竞争激烈程度增加,从而降低各环节的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市场运行效率。

3 对未来电力市场发展模式的展望

智能电网的突破意味着电力市场将进行二次变革,深刻影响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模式,促使电力工业的重构(restructuring)和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应用。电力市场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交易主体更加多元化、市场集中度下降

智能电网的发展,使得未来电力市场中电源结构趋于多元化,新能源发电机组、小型的清洁发电机组以及分布式电源将大量涌现,市场集中度大大下降。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在需求侧,越来越多的电力用户直接参与市场。

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电网私有化后,发现分割状态的输电网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日益频繁的远距离、跨区、跨国的电力交易和大范围的能源互济,已经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随着能源资源和电力需求分布的不均衡度日趋增大,自然灾害对地区能源供给安全带来的风险和危害越发严重,适度的跨省区输电网建设和发展,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分布式电源、微电网运行将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有力补充和有效支撑;建设既有大容量又有小容量,既可联网运行又可解列微电网运行构架,即形成大电网与微电网并存、互补的格局,是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因此,配电公司、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投资和运营公司也都将作为电力市场的主体,并使市场集中度得以降低。

以智能电网为载体的电力市场中,参与市场的市场主体更加广泛,智能电网将各类市场主体紧密地串联起来,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实时互动和电力平衡。

2)电力交易品种多元化和金融化

智能电网是以实时电力市场为基础的,而一个能够形成合理价格的实时市场则是以较为完善的电力金融市场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为保障的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市场。

备用容量等辅助服务市场是保证实时市场具有较充裕电力供应和实时调度具有有效控制手段的前提。辅助服务变得更加重要,其需求量将显著增加,可以预计,未来电力市场中辅助服务市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辅助服务交易也会更加活跃。

远期市场和日前市场的交易可以使电力调度机构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分析和电力交易的安全校核,也可以给拥有火电机组的发电企业选择经济运行的更多机会,是保证电网安全和实时电力平衡的基础;智能电网将为大量可再生能源上网提供物理实现的保障,但为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必须有经济保障和激励机制。因此,未来电力市场还需要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市场。

电力交易的金融化则赋予市场交易主体更多的交易机会实现自身风险管理和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更有利于促进电力实时平衡,进而实现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中国目前设计的电力市场方案还都仅限于实物交易,如果从发展智能电网的角度出发,就应该在今后中国的电力市场设计中,考虑将双边交易合同金融化,甚至将日前市场金融化的方案。金融性电力交易可以为市场成员提供更加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另外,随着储能设备技术和需求侧管理技术与机制的发展和应用,用户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以及可中断负荷或智能化用电设备等实时地参与市场交易。

3)实时市场不可或缺,价格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更大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概念中,包括居民在内的电力用户都使用智能化电器设备,根据实时电力市场的价格信号进行用能或蓄能的决策,进而促进实施电力平衡。可见,实时电力市场是实现智能电网愿景的必要条件之一,将与智能电网结伴前行,不可或缺。

以往电力实时市场的价格主要受发电的实时边际成本、负荷预测误差、电网阻塞、机组或系统故障等影响,但以智能电网为载体的电力市场,实时电价很大甚至更大程度上还要受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预测误差和需求响应的影响,这将使实时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更大[21]。正是通过这种实时价格信息,调度智能电器,有效地激励需求响应、削峰填谷,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

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应该具有较强的传输能力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时市场价格受输电阻塞的影响相对较小,由电力供求关系主导,更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实时市场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市场供需平衡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受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天气变化和需求响应的影响。

4)市场鲁棒性更强

以智能电网为载体的电力市场为实时需求响应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经济激励机制,电力调度计划不再仅仅是发电计划,还包括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用户实时供电计划、参加辅助服务市场的用户的备用计划和实时负荷控制等。因而,实时需求响应能够与发电控制紧密结合,即需求与供给将相互作用,使得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电力供需平衡和形成市场均衡价格,市场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5)市场更加透明和公平

智能电网能够为市场成员获得更全面的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支撑,放宽市场参与者的进入和退出条件,同时使市场的信息更加透明,为公平竞争创造了更为完善的客观条件。

4 结语

智能电网和电力市场虽然产生于不同时期,各具使命,但因能源、环境与经济因素而紧密关联、互为影响,并将逐渐融合,相互促进和发展。与以往的电力市场相比,以智能电网为载体的电力市场将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实时需求响应提供经济激励机制,而智能电网则为其提供技术保障。智能电网的发展必将深刻地影响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模式,促使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和交易品种金融化,并将凸显实时市场的不可或缺性,提高市场效率,实现能源、环境等多种资源的综合优化配置,进而推动经济社会与能源产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智能电网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的研究也是较初步的。随着智能电网研究的深入,其内涵和相应功能不断丰富,对电力市场的影响也将逐渐清晰。

对公司发展的展望 篇8

关键词:工程机械;焊接技术

引言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和中国制造装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和关注工程机械的发展,研究工程机械的各种技术需求,特别是焊接技术的发展与其需求同步十分重要。

1.工程机械的发展

1.1.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1.2.进入20世纪,随着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总量的增长,机械工程开始分解,陆续出现了专业化的分支学科。矿山、冶金、轮船和机车等大型机械的发展,需要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属零件越来越多,所用金属材料由铜铁发展到以钢为主。同时,随着生产批量的增大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大量生产方法(零件互换性生产、专业分工和协作、流水加工线和流水装配线等)的形成。

机械工程以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行为目标来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在未来的时代,新产品的研制以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洁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超经济的目标任务。计算机科学与机械工程之间的相互促进,平行前进将使机械工程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始新的一轮大发展。

2.工程机械对焊接技术的需求

2.1.主要焊接母材的应用领域

2.1.1.冷轧和热轧板的应用领域。所用的钢材主要是冷轧板和热轧板(板厚2-10mm),其材质主要是以Q235,Q195等牌号的热轧板和冷轧板洗板为主,主要应用在驾驶室、发动机罩、操纵台架、铲斗和油箱等覆盖件方面。

2.1.2.中厚板材的应用领域。中厚板主要以Q235、Q345B、Q345C或Q345D(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等低碳结构钢为主,应用在装载机的前车架、后车架、动臂等工作装置结构件领域,是制造装备中的主要钢材种类。SS400/SS400A是低碳优质结构钢,由于这种钢材具有屈服强度高400MPa,抗拉强度超过520MPa,延伸率达到30%的良好的机械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挖掘机的结构件领域,特别是应用在动臂斗杆等重要的结构件上。

2.2.各种型材的应用领域

工程机械所用的各种型材主要是指优质棒材、钢管、各类型钢等,主要应用在液压系统中的油缸、阀类元件中。油缸钢桶,主要应用的材质是20#、27SiMn钢管,钢管内径63-220mm,厚壁在8-20mm范围内最为常见。棒材主要应用在油缸的活塞杆、驱动桥中的半轴,材质主要是35#、40#、45#和40Cr等中碳合金钢。罐体材料可按抗拉屈服强度σs或抗拉标准强度σb分为低强钢和高强钢,高强钢多用于5000m?以上储罐;附属设施(包括抗风圈梁、锁口、盘梯、护栏等)均采用强度较低的普通碳素结构钢,其余配件、附件则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其它材质。制造罐体常用国产钢材有20、20R、16Mn、16MnR 以及Q235 系列等。

3.焊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焊接已经从一种传统的热加工技艺发展到了集材料、冶金、结构、力学、电子等多门类科学为一体的工程工艺学科。而且,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有新的知识融合在焊接之中。

3.1.现代的焊接的几大特征:

3.1.1.焊接已成为最流行的连接技术。在当今工业社会,没有哪一种连接技术象焊接那样被如此广泛、如此普遍地应用在各个领域。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

3.1.2. 焊接显现了极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焊接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今世界的许多最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和高新技术,诸如:计算机、微电子、数字控制、信息处理、工业机器人、激光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焊接领域,这使得焊接的技术含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并在制造过程中创造了极高的附加值。

3.1.3.焊接已成为关键的制造技术。焊接作为组装工艺之一,通常被安排在制造流程的后期或最终阶段,因而对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在许多行业中,焊接被视为一种关键的制造技术。

3.1.4.焊接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在工业化最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而且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许多工业产品的制造已经无法离开焊接技术的使用。

在近代的金属加工中,焊接比铸造、锻压工艺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焊接结构的重量约占钢材产量的45%,铝和铝合金焊接结构的比重也不断增加。

未来的焊接工艺,一方面要研制新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如改进现有电弧、等离子弧、电子束、激光等焊接能源;运用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改善电弧的工艺性能,研制可靠轻巧的电弧跟踪方法。另一方面要提高焊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如焊机实现程序控制、数字控制;研制从准备工序、焊接到质量监控全部过程自动化的专用焊机;在自动焊接生产线上,推广、扩大数控的焊接机械手和焊接机器人,可以提高焊接生产水平,改善焊接卫生安全条件。

4.总结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创新活动无一不与其获取的信息密切相关。焊接行业由于本身具有开放、分散的特征,信息的资源、获取方式及准确性评估、分析整理都显示出很大的难度。焊接已不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加工技艺,它已发展成为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工程工艺科学。焊接在未来工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无法取代。技术创新和支撑体系建设及完善是今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焊接手册第三卷(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证明 许可证丢失下一篇:面试就是需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