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2024-11-23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共8篇)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篇1

关于公司未来规划和目标的看法与建议

对于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和目标,在我看来有一下几个重点以及可以加强的地方。

首先我们文化产业创业园,是面对所有与文化相关的业务,这是一个范围比较广且多面性的。我们是作为重庆巴南首家以文化为主核心的公司能拥有十分多的资源,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公司是第一个文化产业的公司,巴南这边的公司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会以为是骗子公司或者皮包公司,这样就让相关活动十分不好开展,所以我们要先聚集起来周围的商家,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的公司,他们负责人,多开几次类似与影视沙龙那样的座谈会.,把我们公司的优势推出去,让周围的商家知道我们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能提供些什么,那么骂我们就能打开一些局面。我们现在出去做宣传,当别人问到我们公司时,都会不约而同的问到,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所以我们先要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公司。

活动多元化。既然我们是文化产业,文化沾边的就特别多,我们可以举办或者承办一些费用少能参与者多的活动,比如像前一段时间重庆开展的一个大逃杀的马拉松活动,它既有了文化的成分在里面,又激起了大家想参加,或者想去凑热闹看看的欲望。这样一来可以增加一些我们公司的知名度,再加上我们公司可以借助媒体推广。还有就是组建旅游团,跟一些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关系,然后做一些低价团旅游。有了名气之后就能打开公司的局面,就会有更多活动主动上门。关于电影,目前我觉得公司给出的方案是很有可行性的,如果垄断了巴南这边的景点和风景区,那么再别的了解之后必定会找到我们园区。关于电影协会群,沟通之后能让他们了解到我们是有实力有东西拿出来的,院线以及媒体,那么慕名而来的剧组肯定会接踵而至。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篇2

公司2010年重点工作思路:

(1) 确保完成世博安保任务, 着力推进安健环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 结合自身设备特点, 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见实效。以多煤种、低热值煤炭掺烧工作等节能科技项目作为提升公司生存力和竞争力的重大课题来抓, 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对内夯实基础, 对外开拓市场, 千方百计提升企业效益。

公司愿景

创建“设备、管理、队伍、效益、文化”五个“一流”的国际一流火电企业。

设备部内部环境

1.部门人员情况

一方面, 从2009年公司开展的员工薪酬调研和上海市总工会开展的职工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员工对公司的薪酬制度和个人薪酬收入都表示满意, 在工作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精神状态, 公司员工的幸福指数比较高, 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但另一方面, 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 除热控和电气继保班外, 其它班组实行点检管理, 现场工作几乎是由外包单位完成, 在富有经验的老师傅逐渐退休后, 新员工对外包单位的依赖日趋严重, 再加上外包单位人员的流动性很大, 设备管理难度日益增大。

另外, 从缺陷竞赛管理办法看, 由于综合考虑了缺陷消除率、缺陷处理及时率, 也把优点、异常和安全事故进行了加减分, 甚至取消比赛资格, 因此得分名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班组的管理水平。从分析近两年消缺竞赛结果看, 电气专业和热控专业相对较好, 机械专业还需努力。

2.设备现状

(1) 通过分析近四年年辅机跳闸情况看, 制粉系统辅机的跳闸次数占绝大部分, 分别占73%、92.8%、81.2%和75%。因此, 制粉系统设备是影响全厂设备状况的主要因素, 需加大投入加以解决。

(2) 从近三年的设备缺陷统计看, 设备的缺陷数量未得到控制, 甚至有上升趋势。

(3) 两台机组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还未达到8%以内, 5号机漏氢量偏大等, 这些设备缺陷也需要专门攻关。

3.备品备件

原先游离在SAP系统外物资都得到规范、集中管理。但事故备件定额中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并尽快补齐定额。

4.基础管理

设备管理标准不够齐全, 新增主任工程师的岗位工作标准也不明晰, 而且由于“厂区设备及设施分工管理标准”最近扩充了许多内容, 专业之间、部门之间的接口还不够熟悉, 需加强学习和沟通。

SAP、OA等信息系统在规范缺陷管理、检修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完善技术文档等工作中得到了有效运用。

费用控制目前是每月末财务部将各项费用的发生额进行汇总交策划部, 再由策划部反馈给各部门, 流程长, 还无法及时了解相关费用。

设备部工作目标

因此, 我认为设备部作为一个部门, 基于公司的目标和部门的现状, 将来的工作目标应是:

(1) 安全:认真实施安健环体系, 不断提高部门安全生产水平, 全年不发生设备事故、误操作事故、人身重伤、死亡事故、环境污染事故。

(2) 可靠:设备缺陷消除率达100%, 主要辅机可用系数达90%以上。

(3) 可持续:努力降低非计划停机检修和非计划降出力检修次数, 并充分利用好ERP系统, 逐步向状态检修过渡。

设备部工作实施

(1) 以安健环体系建设为抓手, 加强内部管理

健全和完善部门规章制度, 在规章制度中补充安健环方面的要求, 凡事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编制检修规程、油务管理规定、设备巡点检管理规定、员工安全、技术培训和考试管理规定等。编制升岗考核办法, 进一步激发员工学技术、学技能的热情。加强班组管理, 从工作票执行情况、人员违章情况、安健环管理等方面进行评比考核。

加强对外包单位巡检质量的监督, 规范使用巡点检系统, 优化巡检策略, 制订消缺时各级人员到场规定, 进一步完善缺陷分析制度, 组织不同层次别的设备分析, 对重复发生的缺陷严格考核。

(2) 以ERP为平台, 加强项目管理

目前SAP、OA等信息系统在规范缺陷管理、检修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完善技术文档等工作中得到了有效运用。要以ERP为平台, 继续总结检修项目经理制的经验, 加强对检修费用管理, 严格各级验收制度。扩大检修项目作业指导书范围, 完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的管理。对重大缺陷实施消缺方案的编制、审核、批准流程, 防止因考虑不周引起事态扩大。

(3) 注重整体协调, 加强部门间沟通

巩固完善与物资供应部沟通机制, 探讨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库存的变化规律, 优化库存结构, 确保事故备件的储备。加强与人力资源部的沟通, 形成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 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每月在运行分析会上向发电部进行月度缺陷交底, 重大缺陷进行专题交底。建立设备管理部和发电部双向培训机制, 满足员工对热控联锁、机组运行调整等知识的需求。

小结

总之, 以SAP系统为载体, 以安健环体系建设为抓手, 以PDCA循环为手段, 加强部门内部管理, 加强外部沟通, 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全面实现公司各项安全、经营目标。

摘要:本文对A公司设备部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该部门将来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设想。

关键词:设备部,检修,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美)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篇3

银登中心的成立

银登中心的成立,是监管部门落实国务院“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具体举措;是契合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构建规范化、阳光化的信贷资产流转市场,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推动金融创新的需要。银登中心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中主要承担着三个方面的职能。

一是实现信贷资产流转的集中登记。2015年7月1日,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108号),明确所有信贷资产及其对应受益权的转让都必须在银登中心进行集中登记。银登中心通过配发全市场统一的资产代码,为流转交易提供公允的记载,也为二级市场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致力盘活存量信贷资产。银登中心作为监管和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严格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充分了解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促进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建设,在盘活信贷存量资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统计监测。银监会2015年108号文和2016年82号文中明确提出,信贷资产登记中心严格履行日常监测和统计职责,服务于银监会的非现场监管要求,定期提交登记情况报告。为此,银登中心构建了信贷资产统计监测系统,并为监管部门安装了统计监测终端。通过定期向监管部门推送监管报表,帮助其及时了解和掌握信贷资产交易流转最新动态。

银登中心的主要工作

为推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银登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平台金融基础设施的职能,在制度建设、系统开发、市场监测、业务开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强化制度建设

银登中心建立了信贷资产流转试点的基本交易制度,并组织签订了信贷资产流转的“主协议”,为信贷资产流转工作稳步开展提供了保障。为落实银监会108号文和82号文的相关政策要求,银登中心在2015年7月和2016年6月相继出台了《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规则》、《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规则(试行)》、《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信息披露细则(试行)》,以及《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操作规程》,涵盖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信息披露、市场监测与报告等各个环节,确保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规范、高效、有序地开展,极大地增强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

(二)完善系统支持

银登中心开发建设了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系统,逐步形成了包含集中登记系统、资产流转平台和统计监测系统的综合系统架构。其中,集中登记系统用于对流转标的及其基础资产要素信息、市场参与者账务变动情况进行记载;资产流转平台支持协议转让和挂牌转让两种流转方式,可帮助市场成员寻找交易对手与优质资产;统计监测系统基于集中登记系统和资产流转平台的业务数据,全面、及时地为监管部门提供多维度的明细数据、统计信息和相关分析报告。业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为银登中心业务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支持与技术保障。

(三)推动业务创新

银监会82号文出台后,银登中心相应提出以不良资产收益权为基础资产的结构化信贷资产流转业务,为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自2016年下半年起,银登中心试点开展了银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9月6日,江苏银行首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顺利落地,为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开辟了新的途径,得到了监管部门和市场机构的好评。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2016年全国城商行年会中指出对于信用风险,当前支持多种方式化解不良。通过信贷资产流转、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等方式减少增量,通过信贷资产流转平台批量转让不良贷款,利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他还特别提到江苏银行通过银登中心开展了首单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认为是很好的尝试。

(四)着力市场开拓

我国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成员还需要不断培育,业务还有待开拓和创新。为此,银登中心先后组织了多期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培训交流会,并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传达监管要求,了解市场诉求,与市场机构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经过两年多的市场培育,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银登中心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9月末,在银登中心开立的信贷资产登记账户已达576户,其中国有商业银行5户,政策性银行2户,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76户,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196户。

银登中心的未来规划

未来银登中心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交易系统、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为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服务。

(一)推动服务创新,引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

一是推出更丰富多样的交易模式。在已有的交易模式外,将根据市场成员需求,逐步推出新的交易模式。二是探索建立做市商机制。引导一些市场上成熟、有经验的金融机构主动在市场上为信贷资产提供报价,逐步建立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三是研究建立资产评级和估值体系。为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扩大投资者范围,银登中心正在研究适时建立信贷资产的信用评级机制、估值体系等,提高信贷资产风险定价的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度。四是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包括评级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增进公司等,由市场成员在创设产品或交易时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和组合,增强市场规范化和灵活度。

(二)推动系统创新,为市场提供高效、安全、便利的系统支持

一是构建新一代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系统,在新系统中,可以支持客户更为灵活地构建基础资产包、设计结构化产品、满足不同投资人的个性化需求。二是提供DVP结算功能,进一步提高结算效率,保障交易双方的资金和资产安全。三是交易系统功能进一步升级,引入双边报价机制、交易撮合功能等。

(三)推动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融资需求

一是推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范化与阳光化。目前,非标准化债权市场规模越做越大,有的还脱离了监管视野,隐藏着巨大金融风险,中心平台将致力于这类非标资产发行、交易过程的规范化,并将这类金融资产重新纳回监管视野之内,成为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融资需求的金融工具。二是继续推动银行业不良资产流转方式的创新。2016年全国城商行年会上,在谈到城商行的风险处置时,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要按照市场化、法制化方向,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研究扩大不良资产受让主体,推进不良贷款批量化处置,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果。银登中心将继续稳步推进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工作,为商业银行探索一条方便高效、依法合规的不良资产处置新渠道。

作者单位: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登记部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篇4

2008年10月30日 14:38 来源:盖世汽车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到这里,读者应该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建立一个精益产品开发体系,不仅需要采用精益开发工具并承诺使组织精益化,而且要改变做事的方法。这可以用丰田严格选择和发展产品开发流程以及生产工程师的例子来说明,它同时使用了在职培训以及辅导的结构化方法。从一开始,丰田就高度重视培养和发展工程技术人才。事实上,员工发展在丰田被看成和产品开发同样重要的事情。丰田的经理们都被训练成为导师,他们将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当成培养工程师的契机。培养员工是经理的基础工作。所有的经理也把其团队的表现作为他们自身能力的一种直接体现。这是每个人的事情。

丰田的招聘

在日本,丰田的职位是备受青睐的,而且该公司的招聘过程以严格著称(要注意,丰田并不总是这样,在早期也曾很难找到优秀人才)。来自东京、京都这些最优秀大学的应聘者人数大大超过了所需的职位人数。雇用过程是集中化的,工程师们通常是成批地被招聘进企业,每年都会由此产生一个新人班。这些班级通常人数众多,由300名新进人员组成,其中受教育程度的比例大致如下:博士2名,硕士198名,学士100名,他们都是工程专业的。在招聘的时候,这些新工程师们并不知道他们最终将会在哪里就职。尽管丰田肯定会利用他们的特长,但是他们最终的就职岗位是在他们走过职业规划道路的初期阶段后才被确定的。

丰田的这些新工程师们都是学校里的顶尖学生,但是这并不是招聘过程中唯一的考量标准。每一个应聘者都要经过一系列高强度的面试,全面审视其个性特点,以确认应聘者是否符合丰田文化。每一个候选人都要经过彻底的考察,信息来源包括和丰田有关的教授以及丰田现任的工程师们。事实上,一些最近被丰田聘用为工程师的毕业生都被送回了他们的母校来主持招聘会,以便全面了解应聘者。以下列举的是丰田希望新聘员工应具备的关键特征:

热爱汽车和技术工作。 技术能力。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跳出框架思考)。

团队合作能力[根回(nemawashi,即前期准备和铺垫)、相互合作、共享信息]。

快速、透彻、详尽地“把握形势”的能力(要寻找什么、要问的问题、知道该知道的东西)。

简明扼要的状况沟通能力。始终按时间表工作的自律性。为目标工作的动机。

为工作和公司的奉献度(如愿意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丰田的培训和发展

丰田工程师的职业道路通常被称为“丰田T”(Toyota T)。这个“T”应该倒过来写(上

下颠倒),“T”的顶部表示工程师的职业从一个内容宽泛的短期阶段开始,“T”的底部则代表在特定的技术领域中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发展。典型的新人班会进行一个月左右的常规培训,包括质量教育以及对丰田的历史和传统的介绍。接下来,这些新员工要花3~4个月的时间在工厂实际操作制造汽车。然后,他们可能要在经销商那里再花上2~3个月的时间,并有可能会被派去挨家挨户推销卖汽车。丰田设计这样的培训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工程师从丰田的角度也从顾客的角度来理解汽车生意。这种在各个工程师新人班里推行的共同培训方法也让新员工们对于共同的开始有了些认识,这是在整个职业进程中建设文化和灌输忠诚的重要方面。有一点是明确的:每个员工是为了整个丰田而工作,而非为某个具体功能部门工作。在这个引导期内,丰田不断评估这些新工程师以确定其最适合的岗位。

丰田车身和结构工程部门的培训与发展

当一个新工程师来到车身和结构工程部的时候,部门通常会给他/她配备一名导师(资深工程师)。每个新工程师也会被分配一个被称为“新人项目”的改进项目。这通常是一个小型却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项目(例如减少某个零件上所需的线束扣件孔数量)。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新工程师利用基本的工程工具并寻求其他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这是协助讲授丰田工程方法的一个过程。举例来说,丰田的导师们强调一点,即一个工程师绝不应只把答案提交给老板。更重要的是,新工程师要考虑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及其影响,并且用决策矩阵或A3报告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表明他们已经充分考虑了所有的情况。新人项目也是社会化过程的延续,进一步使新工程师融入丰田生产方式中。新人项目是一种富有挑战性且和大学教育及丰田第一年的常规培训存在明显不同的经历,这一切都是新的。对许多新工程师来说,这种经历是相当情感化的,它往往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致高级管理人员仍能生动详细地叙述他们自己当年的新人项目。

当新工程师们完成了这4~9个月的新人项目后,丰田就会把他们指派到车身和结构工程部门的相关岗位任职。这些工程师都知道他们必须要经历一个高强度的两级在职培训时期,我们在第6章中曾简要谈论过这个问题。成功完成这一在职培训的工程师可以得到第一级的工程级别。第一级要持续两年左右,主要工作就是在资深工程师的指导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终端前埋头苦干(工程师们必须学会如何自己完成CAD工作)。经过这一初步的第一级阶段之后,车身工程师要在相同的技术部门工作更长的时间(3~6年),负责设计一些与车身相关的零件。此后,管理层才会认为这名员工可以成为独立工作的牵头工程师(lead engineer)。

在为期8年左右的发展阶段,经理会持续地进行辅导,并且每年会对该工程师进行3~4次的面试。这些面试的结果不仅仅是经理对其工作绩效和合作表现的主观意见。相反,导师/经理会根据丰田希望他们具备的标准技能来衡量一个工程师的技术进步以及对公司的流程及标准方法的坚持,同时也会考虑与该工程师合作的人员的意见,作为对这一信息的补充。根据这些条件,经理会概括出可改进之处,并制定一个相应的行动计划,成为下一次面试的衡量内容。丰田也采用“方针管理”(hoshin kanri)过程(第15章中将讨论这一概念),这样一来,每个工程师都会有一个衡量自己的具体目标。在公司工作了10~12年之后,工程师就有资格晋级到第一级的管理岗位。

生产工程部门的培训和发展

与车身工程部门的同事一样,生产工程部门的新成员也来自于同一个新人班,在第一年也接受了相同的基础培训。第二年,部门也会为新生产工程师指派一名导师和一个新人项目。这个项目可能是减少某个零件夹具的卡钳接触面之类的项目。在冲压工程小组(生产工程的开始),一个新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进程通常如下:

 4~6个月的新人项目。 3~4年的模具设计。 2~3年的工艺和压料面开发。 2~3年的工装和模具的试用及制造。

与其他公司(包括北美汽车公司)不同,丰田没有工会制约来规定谁应该做什么,所以丰田的工程师可以自由地参与工装和模具的试产及制造(在有工会的美国企业中,工装的制造工作被严格控制在工装制造部门的技术工人手中,工程师很难亲手接触其制造过程——译者注)。他们也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在冲压厂来完成他们的任务。在这里,新的工程师每年也要被面试3次,用技术矩阵来评价其技能。

在完成培养或学徒阶段后(约8年),冲压工程师可能被邀请加入同步工程团队,先去一个冲压厂,或者回去从事冲压方面的专项工作,如模具设计。这些安排和部署由他们的经理进行规划,工程师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意愿。经过在所选专业领域的多年锻炼,工程师们将有资格晋升至第一级的管理岗位。

对于许多想要推行精益产品开发的公司来说,为员工做出重大投资被认为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工程师的离职率通常较高。这些公司无法感受到,精益产品开发体系在培养工程师的同时,也滋养着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益文化。我们可从以下两个精益方向入手:

标准化:设定标准技能指标,来培养并衡量新的工程师,然后不断增加或提高技能指标。与许多公司通过网上培训课程作为雇员审查标准不同的是,这里是每天实际应用标准化的指标来确定可以胜任的员工。其中的重点为,在产品开发体系中,应用标准化来减少变异,通过标准化来实现灵活性。

学习型组织:精益组织的领导者同时扮演者老师的角色。在学习型组织中,经理的首要责任是指导和培养工程师。这个辅导过程同时也在培养新一代的经理。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篇5

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入世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证券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券商通过兼并重组壮大竞争实力,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行业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产业群体,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透视着这个新兴产业的未来。回顾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证券业的重组一直没有停止过。

对日渐成熟和激烈竞争的资本市场来说,未来证券公司之间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实现成熟的竞争格局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此预期前景之下,将从事并购业务的证券公司自身的并购土重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券商并购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了整理,对券商并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证券公司,并购,重组

I

目 录

要.................................................................................................................I 序言.......................................................................................................................1一、二、并购重组的涵义界定..............................................................................1 中国证券业并购现状与原因分析..........................................................3

并购历史与现状分析.......................................................................3 中国券商并购重组的原因分析.......................................................4 外部环境不健全...............................................................................7 券商并购内部自身限制...................................................................7 从重组动机不明确...........................................................................8 重组模式容易受到行政干预...........................................................8 完善并购重组外环境.....................................................................10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10 注重并购后的重组整合.................................................................11 正确把握重组中行政干预.............................................................11 2.1 2.2

三、3.1 3.2 3.3 3.4

四、4.1 4.2 4.3 4.4

五、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面临的问题......................................................7

对策券商公司并购重组的建议与对策................................................10

总结........................................................................................................12

参考文献.............................................................................................................13

II

序言

并购重组是企业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首选方式,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企业间的资源得到整合,快速建立起新的组织,收购瓶颈资源,占有核心技术,从而实现企业低成本快速扩张。从国外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规模的企业兼并重组都发生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因此也应该是企业并购重组大规模发生的时期,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将会出现一场包括外资在内的企业间并购的浪潮。

随着浮动佣金制度的颁布实施和证券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的获利能力显著降低,这将迫使券商不断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为券商开展并购重组等创新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券商只有及时抓住并购重组业务创新的机遇,拓宽新的利润增长点,才能在业界取得竞争优势。

并购重组的涵义界定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必须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通常,从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的角度来看,企业所采取的途径主要就是两个。其一是通过追加投资,包括内部的积累资金转化为投资和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等外部融资方式。其二就是通过企业的兼并收购、产权重组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但就从有效、简便的角度来说,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比企业追加投资更有效,因为兼并收购一个现存的企业,比重新投资一个同等规模的企业要容易得多,成本要低得多。

兼并与收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兼并与收购的含义是不同的,这从这两个词的英文译义就可以看出来。兼并一般译作“merger”,就是指两家或更多的不同的独立企业合并为一家。这种合并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最典型的就是一家公司用现金、股份或负债方式来直接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资产。

重组是指经营不善的企业面临破产,如果债权人判断企业完全丧失持续经营价值则进入清算,如果债权人认为该企业持续经营价值大于清算价值,可考虑重组。如果市场第三方和债权人、公司股东达成协议,也可以对该公司进行重组。因此,重组对象是企业资产或债务,重组的结果是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

并购是指获取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收购是指通过购买股权或股份获得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实际控制权。上市公司收购则是指以上市公司为收购目标,通过购买已发行上市股份以达到对该股份公司控股的行为。其形式包括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结果是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

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进行合并时,只有一家公司仍然保留法人地位,而另一家或几家公司则丧失了原有的法人地位。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公司继续存在,而另一个或几个公司因被吸收而不复存在。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原来的几家公司全部失去原有的法人地位而不复存在。在国外,上市公司的股权在市场上全流通,而我国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在实务界一般不易将上述三个概念进行严格的区分。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文所指的并购重组是以上三个概念的总称。

从微观层面上来讲,并购就是微观经济组织以一定的代价和成本实施产权交易来获得其他经济组织的控制权或是所有权,从而实现它所制定的企业目标或者是财务目标。从宏观层面来理解,并购就是通过企业间的产权调整来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重新分配。

由于兼并最常用的方式是用现金、股份或负债方式来直接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资产,和收购的方式相同。同时企业收购的结果也会使被收购企业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经营实体存在,产生企业兼并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运用当中,不会严格的区分二者,在术语的运用上则相对的模糊,一般情况下统称为“并购”。

企业的基本目标就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壮大,也可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一项成功的并购应当给并购双方都能带来经济利益,这时并购企业会有动力去实施并购,而目标企业也才可能会同意被并购。因此,企业并购只有存在并购后的增值大于零,也就是产生1+1>2的效果,并购才是可行,也就是产生所谓的协同效应。

原文地址:58期刊网http://

中国证券业并购现状与原因分析

2.3 并购历史与现状分析

与国外证券业相比,中国证券业的历史相对较短,从1985年第一家证券公司成立至今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行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证券公司和营业部的数量都是由不断增长走向趋于稳定。根据这二十年来不同时期的并购状况,可以把我国券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5年。这是我国券商发展的最初阶段,同世界其他大部分国家的券商的最初发展一样,这一阶段券商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数量上的不断扩张。从1985年1月2日,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成立以后,各地金融机构纷纷发起组建金融公司,到1995年底,中国的证券公司的数量达到了97家,总资产超832亿元,完成了整个行业最初的增量发展。

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8年,这是我国证券业并购重组的准备阶段。1995年2月23日,万国证券因操纵“327国债”做空失败,直接导致国债期货市场关闭和万国证券的破产,1996年7月16日,在政府的行政指导下,原申银证券和原万国证券合并重组,完成了中国证券史上第一次大型证券公司间的并购重组,也拉开了中国证券业并购重组的序幕。

第三阶段:1999年至2001年,我国国内证券公司第一次大规模的增资扩股和兼并重组,各类券商分别从两个不同的途径实现规模扩张。1999年5月24日,湘财证券率先获得国家批准,获得了增资扩股权利,接着长江证券、中信证券等纷纷加入了增资扩股的行列。1999年7月l日《证券法》的颁布实施,更直接促成了并购重组的深入发展,在接下来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有40多家证券公司完成了并购重组,证券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这段时间里的并购案例中,以1999年8月国泰君安和2000年4月银河证券的成立最具代表性。有当时证券业“巨无霸”之称的国泰君安由国内两大证券公司—国泰证券与君安证券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成,共有136家股东单位,注册资本37.2亿元,总资产300多亿元,是当时国内证券市场注册资本金最大的证券公司。在全国拥有118家营业部,在一级和二级市场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另一个被誉为中国证券业新型“航空母舰”的银河证券是“银信分离”的直接结果。它由原来的中国工、农、中、建、人保公司全资所有的中国华融信托、长城信托、东方信托、中国信达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等5家公司所属的证券业务部门及证券营业部合并基础上组建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超过40亿元(后有增资扩股超过80亿元),是目前国内证券市场注册资本金最大的证券公司。它拥有174家证券营业部,在25个大中城市的34家营业部开通了网上交易业务,是国内股票网上交

易中交易布点最多、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

第四阶段:2001年底到2002年底,国内证券业第二次大规模的增资扩股和并购重组。2001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今后“证券公司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增资扩股,中国证监会将不再对证券公司增资扩股设置先决条件”。这一规定无形中赋予了证券公司更大的选择增资扩股的自由度,是对证券公司真正意义上的一种“松绑”,今后,只要认为公司有前景,有人认股,它就有可能完成增资扩股。证券公司的扩张变成了企业个体的行为,是投资者投资抉择的结果,这样中国证券业又向市场化的并购重组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阶段:从2003年开始,一种新的完全迈向市场化的并购趋势正在酝酿并渐渐形成。从2005年2007年的时间里我国券商间、国内券商与国外券商间已经进行了10多起有效并购。中国证券市场早期有三家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华夏证券和国泰证券最为有名。这三家都纵横中国证券市场多年,无论是公司规模还是经营业绩都是中国券商的翘楚。但可惜的是,时至今日,除了国泰和君安兼并形成国泰君安证券之外,另外两家都没有逃脱或被兼并或被关闭的命运,其中南方证券是继大连证券、新华证券、佳木斯证券等被宣布关闭的又一家证券公司,而华夏证券被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投资(简称“建银投资”)携手收购。其他一线大型券商,如申银万国、银河证券等等也曾经濒临同样的命运,最后勉强依靠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的巨额注资才得以存活。

影响了国内证券市场许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和2003年就开始的券商综合治理终于要落下帷幕了,而新《证券法》和《公司法》的实施又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从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的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这给我国的证券市场带了机遇,但同时还带来了挑战。

2.4 中国券商并购重组的原因分析

随着证券市场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我国证券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充分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无论是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还是从监管机构的态度来看,兼并重组已成为证券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成长路径的最重要选择。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券商并购重组都是必然的。

一、从国外券商发展的历程来看,所有大的、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券商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多次的并购重组,才成为当今资本市场上的“巨无霸”,如美林、摩根.斯坦利、莱曼兄弟、野村证券等。正如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所说:“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因此,中国券商要发展、要壮大,并购重组是必然的选择。

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正式加入WTO,证券市场迟早要开放,中国券商面临着走出去和国外券商走进来的双重竞争压力。以中国券商目前的状态是无法与国外券商相抗衡的。我国所有券商的资产总和不及美林证券一家公司的资产总额,我们的人员素质、业务水平、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国外券商分庭抗礼。因此,中国券商只有通过并购这种快速而有效的扩张手段来壮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对业务、人员、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组和整合,才能符合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首先就是外资证券机构的进入会影响到我国券商的业务经营。外方除了在数量上不能和我国券商相竞争之外,证券的经纪业务、咨询业务、管理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等都可以同我国券商展开竞争,而且由于我国券商自身在管理、经营等方面的缺陷使得外资在竞争中更有容易占优。这就会严重影响和威胁到国内券商的业务开展与收入的来源。其次是外资证券机构和我国券商会争夺国内证券市场资源。我国有10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就有50多家中外合资公司;有100多家证券公司,其中有6家合资公司。合资券商或基金管理公司虽然数量没有占上风,但是市场就只有那么大,“狼多肉少”的道理谁都明白。无论是国内券商还是合资券商都会为了生存而争夺市场资源,尤其是优质上市公司和中高端客户资源,这就会给我国券商带来巨大的挑战。此外人才的争夺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证券业本来就是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作用被放大。如果外资证券机构从我国券商手中“挖”走了优秀人才,那么它既壮大了自己又削弱了对手,对我国券商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产业组织理论认为“集中度”是度量产业结构的主要指标,反映出一个产业内企业的分布状况以及显示产业内市场垄断和竞争的程序。从我国券商的资产、资本规模集中度和业务集中度来看,我国券商业的集中度较低,券商之间的竞争仍然非常激烈,以致出现了大量的不正当竞争现象。随着佣金制度的改革,券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必将出现大批中小券商的破产和倒闭,或者被有实力的大券商所并购,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犹太商法理论告诉我们,在经济上有这样一个定则:总是22%的富人占有78%的财富。券商业也是如此,总是那些位居于“金字塔”塔尖的券商占领该产业的大部分业务。如在美国,前10大券商其资本总额占全行业资本总额的比例和业务均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1/3,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2/3。因此,我国券商有必要通过并购,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壮大我国券商的规模和实力,形成我国券商业的“金融航母”。

四、我国现行的分业管理体制和券商分类管理的政策,促使券商业内的并购重组。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银行、信托和证券”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到1996年底之前,基本实现了“银证”分离,原属银行系统的证券公司和证券部被其他证券公司所并购,这是我国券商的第1次并购浪潮,许多券商通过并购扩大了规模和实力:1997年初至今可称为我国券商的第2次并购浪潮,即“信托与证券”的分离,此次分离基本上采取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几家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合并成立一家证券公司,另一种模式

是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部被其他券商所并购。因此分业管理体制促进了我国券商的并购重组。2,我国券商的分类政策也是促进券商并购的重要因素。《证券法》规定,我国券商分为两类,即综合类券商和经纪类券商。综合类券商注册资本要求达到5亿元以上,经纪类券商注册资本要求达到5000万元以上。由于综合类和经纪类的待遇不同,因此许多中小型券商通过增资扩股或并购来扩大资本规模,争取达到综合类的要求,挤入综合类券商的行列。而经纪类券商则必须走特色化道路,否则也必将被综合类券商所并购。

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渐渐接轨,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金融管制将逐步放松,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中国券商不仅面临同行业的竞争,而且还有来自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IT业的竞争,届时中国证券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中国券商必须加快业内并购重组的步伐,整合优势,壮大规模,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原文地址:58期刊网http://

我国证券公司并购重组面临的问题

2.6 外部环境不健全

交易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并购可选择的余地小。需要管理层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方面的配套。多数券商认为,收购兼并的立法速度落后于实践的需求,很多实践急需的法律法规比如外资并购实施细则、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细则等迟迟不能出台,影响购并业务的发展。近年来,中信证券购并部先后为超过60家包括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香港华润、中化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国内外大中型客户提供企业购并、融资和战略顾问服务。客户数量、交易规模和业务明晰,实践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国外促成融资融券重要手段的过桥融资,在国内就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

金融企业退出存在高社会性壁垒,退出高社会性壁垒的制度安排如存款保护制度不完善,如政府没有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和最终贷款人制度等。多数券商认为,我国公司并购业务处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因此其受市场化以外的因素如政府部门干预、地方保护等影响太多,导致收购兼并业务成功率不高。

监管部门对券商治理定位不恰当,监管部门对券商业务创新,融资渠道的拓展,投行等通道制的管理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券商通过合并的方式“作大”后,在某些业务领域反受限制。典型的例子就是投行业务的通道限制;再如券商通过控股子公司方式扩张,有时也会受到数量方面的限制,如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1+1”限制等,这些规定都不利于券商通过市场化购并做大做强。2.7 券商并购内部自身限制

①企业资产扩张的盲目。没有事前良好的计划,以为并购就可以低成本高效率扩张,结果达不到目的,或者并购失败。并购需要良好的并购计划,如对本企业经营最小最优规模的测定,如对目标企业的了解,等等。②券商作为投资银行金融并购企业的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并购经验也没有并购能力。主要的并购能力体现在资金上,券商的资本能力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相当狭窄,证券公司缺乏多样化、稳定的融资渠道与来源。在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券商的融资渠道已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上市、发债、中长期贷款、短期借贷等都是可选择的融资渠道。③历史遗留问题多,而且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如大量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操纵时常、内幕交易等问题,违规严重。不良资产多:截止目前,我国境内券商的不良资产率平均为50%,不良资产达460亿元,难以并购,并购后难以规范和管理。④其他。券商的并购咨询业务面临一些实际的困难:许多创新金融手

段无法实施;国内企业认同的财务顾问业务收费标准偏低;公司对购并部门业务支持有待加强。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除希望管理层加快完善公司收购兼并立法、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加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外,多数从业者还希望,公司收购兼并立法更多听取基层工作人员意见和建议,使相关立法更贴近实践需要;他们还希望,在收购兼并立法中,应尽量减少报批程序环节的规定,缩短审批时间限制,多采用默示性审批规定,提高工作效率。2.8 从重组动机不明确

我国证券公司更多的倾向于通过规模扩张来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导致这些动机的根源更多的表现为非利润动机,主要体现为管理层动机和政府动机,这样的动机带来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被兼并的证券经营机构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甚至干涉公司的重组。因为重组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将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给证券公司的重组带来一定的障碍。即使在重组成为现实后,这种情况使证券公司重组后内部的磨合相当困难,一些证券公司在合并重组后的市场排名日益下降就是很好的实证说明。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在重组过程中有更多的行政干预,而不是按照经营决策需要自主选择重组目标,影响了重组的绩效。我国专业性的证券公司或兼营证券的机构,其资本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尤其是近年来,许多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其股东主要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本身产权清晰度差,产权约束软化,证券公司重组缺乏产权刚性约束下的利益驱动力,许多证券公司的重组在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进行,通过系统内合并以及本地证券经营机构之间的并购,使证券公司仍然在本利益集团的控制之下。但是,这样的并购活动带有很强的非利润动机,使重组后的证券公司整体素质并没有在重组中得到提高,证券公司仍然普遍存在业务单

一、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甚至还有违规行为发生。2.9 重组模式容易受到行政干预

我国证券公司重组从根本上说是政府主导型重组模式,无论是通过系统内合并重组还是增资扩股,都体现了原隶属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痕迹。这样的重组模式使我国证券公司大规模的重组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证券公司重组的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障碍,使跨地区重组几乎没有,一般都是系统内合并重组或同一地区证券公司的兼并收购,使证券公司通过重组开拓市场空间受到限制。

我国证券公司绝大多数是地方性的中小证券公司,这些证券公司是进行并购和重组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利益分割,给证券公司的跨地区重组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和很大的障碍。在已发生的重组中,要么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要么是发生巨额亏损不得已而被接管,或者是系统内合并,并没有大规模的跨地区的并购行为。这不利于证券公司按照公司发展战略自主选择重组目标,使证券公司重组后

反而由于内部组织体系难以磨合而降低了经营效率。同时,也使一些经营能力并不强大的证券公司在地方政府扶持下获得增资扩股,其结果使重组后的证券行业竞争环境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一级市场的竞争程度仍然会很激烈。

原文地址:58期刊网http://

对策券商公司并购重组的建议与对策

2.11 完善并购重组外环境

新的《证券法》和《公司法》已经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证券业的法律法规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现在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其它配套的法律法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尽快的完成指导券商并购重组的专门法律,完成对股东、债券人等投资者的利益规范和保护以及少数反对重组的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允许实行金融控股,以及通过并购来上规模,开拓新业务。这符合国际潮流,只有这样,才能与外资券商相竞争。现在中国证券法规定分业经营,但当前的趋势是实行金融控股,如中信集团具有银证业务,中银也有银证业务,而工行也有工银亚洲这个投资银行。国外综合类券商很多具有银团、证券和信托业务。2.12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中国的证券业发展至今,也不过1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在很多方面还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外国证券公司的成功经验。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正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应该加强我国券商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加快发展,迎接挑战,壮大实力,提高水平,促进整个证券业的发展。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让我国券商产生行业风险的体制与制度根源,从根源上开始治理与整顿。如果仅仅是券商间表面的、浅层次的兼并重组,绝对不可能让券商陷入整顿重组地步的风险在未来不再出现。所以我们必须借鉴外国券商成功的案例同我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推动券商间的兼并重组。同时我国券商的发展还应该充分借鉴我国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经验:将产权公众化、国际化。多吸收成功的经验,让我国的券商做大做强,走出国门,这才是我国券商未来发展的趋势。

“内部人控制”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不力。因此我们应该完善治理结构,强化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为此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治理准则(试行)》,同时修订了《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分支机构负责人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从而使券商能够达到合规经营,促使他们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相对外国券商并购重组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而言,我国券商并购重组有我国的特色。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是不够的,在更多的时候还得依赖政府的许可与推动。因此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二者的关系。经过认真分析、多方讨论,如果整合结果预计是良好的,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尽量在中小券商的经营较稳定、资产质量较良好的情况下促进整合。这样一来,兼并重组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不会产生券商在破产时才被收购时的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2.13 注重并购后的重组整合

首先,明确并购动机,不可盲目为规模而并购,通过并购要达到扩充资本实力、改善法人治理、规范经营、重组优化资产、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其次,购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整合、管理协同以及文化融合等因素,要充分重视并购后的整合重组。因此一方面要顺应时代经济技术发展潮流,按照突出主业、多种经营、全力发展领先产业的思路,创新业务流程。另一方面要重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统一、稳定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运行系统,把严谨的组织结构、规范的操作规程、灵活的自我调整机制注入扩张后的企业。此外要全力打造独特的业务品牌。通过创立特色核心业务,借助品牌优势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良好的经营效益。

兼并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无论是采取现金收购还是非现金收购方式。融资金额小、融资渠道窄是我国券商在兼并收购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应该大力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促进券商整合。现阶段我国券商可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国债回购业务,也可以公开上市募集资金,即将可以发行公司债募集资金,这些都是我国券商开展业务、进行并购的积极保障。

从整个行业看,强强联合意义最大。然而现有条件下,对个体券商来说以大吃小或小小联合式重组阻力更小。因为大券商都有一定的品牌效应,都有做大做强的愿望,故而相互间合并阻力更大。随着竞争的加剧,大批地方性券商从盈利走向亏损是必然趋势,而且随着市场化和亏损程度的加剧,地方政府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因为这些亏损的中小券商如果拒绝被购并,则要么继续投入巨额资金使其扩张,但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难以承受;要么是最终破产关闭,从而导致地方政府更大的损失。因此,随着市场进程不断推进,地方政府阻碍购并的倾向将趋小,以大吃小、购并地方性小券商较易取得突破。

2.14 正确把握重组中行政干预

就已有案例看,国外券商重组更多的是在市场环境下自主完成的,而我国券商的重组要想获得成功,还得依赖于政府的推动和许可。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环境,如果没有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券商的重组就不能成功。

现阶段改变券商的产权结构和股权集中程度不太现实,因此打破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就成了促进券商并购重组的首要问题。没有了区域性的限制,我国券商的兼并收购的进程将会大大加快。当然,这个进程不是能立刻就完成的,我们可以考虑分步骤、分阶段的进行。先在地区区域内完成收购兼并,再到全国范围内完成,最终实现优胜劣汰。

总结

本文在分析回顾国外证券业并购重组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国内证券业并购浪潮的动因与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并购动因的分析中受数据获得性的限制,很难具备统计上的意义,使结论不具备绝对充分的说服力。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充实改进的地方,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随着中国证券业继续向前发展,证券业并购重组的趋势是可以预期的,对于证券业并购重组相关问题的研究应该不断深入的进行下去,这对于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篇6

狠抓机遇 推动全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观音乡近两年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两年来,观音乡党委、政府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乡政府制定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融城发展、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和“把安居建设成生态田园城市典范、绿色经济发展试验区、现代产业承接新高潮”的发展定位,始终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发展的实际成绩解决经济社会中的困难和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奋勇当先,实现了观音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完善

两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统揽工作全局的思路,认真开展惠民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乡村道路硬化整治工程:加强以乡村道路整治为重点的公路网络建设,动员各村采取各种形式筹集资金,做好全乡村道路硬化工作,全面改善乡内的交通状况,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活跃地方经济。两年来,全乡共完成捡金湾村、蒲家沟村、樟树湾村、山溪寺村、荒草堰村、擦耳岩村、桃子园村通畅公路建设34公里,使全乡13个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达90%。

2、农田水利建设稳步向前:乡党委、政府按照建区五周年工作目标第四阶段工作计划,使工作开展具有连贯性,在各村采取通过争取上级补助、募集社会资金、乡财政补助、群众“一事一议”集,设立1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基金”等形式,采取以奖代补、多干多补,在各村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一是在蒲家沟村、山溪寺村、荒草堰村、飞虎寨村新挖塘堰6口,新开工高家湾支渠建设,新打500米隧道1个,新建渠系8公里,使荒草堰村、擦耳岩村可全村自流灌溉,对原修水渠进行维修加固500米;二是大力加强场镇自来水的管网建设,较好的解决居民的用水难、水质差的问题;三是加大对提灌站的技术改造,2010年,我乡对樟树湾村、擦耳岩村、飞虎寨村的提灌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努力提高了农作物灌溉覆盖率,大大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农村沼气池建设进度: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人负责,将任务分解到村,全乡沼气池建设工作势头良好,完成695口,全面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大大改善了我乡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农业稳步向前发展

两年来,我乡积极发展基础农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努力构筑“三条经济带”:以樟树湾村、山溪寺村、荒草堰村、擦耳岩村、双油房村、桃子园村为基地的枇杷产业带,两年共种植枇杷幼苗4500亩,力争早日打造“万亩枇杷基地”,从而突出“国家级大五星枇杷示范区”特色,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捡金湾村、山溪寺村、石柱沟村为基地核桃产业带,利用闲置土地、坡土和二台土采取集约型种植核桃2600亩,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为农民增产增收,大力解决了农村外出务工带来的后顾之忧。以鹏杰养殖场为龙头,以双油房村、桃子园村、四方碑村和双作房村为基地的观音乡鹏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年来全乡出栏肉牛240头,生猪10.2万头,食用鸭3万余只,创收近4000余万元。

三、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

两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认真治理了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了“人人都是招商引资环境、个个都是招商引资人”的良好氛围,巧借外力推动了全乡民营经济大发展。2009年,全乡共引进企业6个,引资1220万元,2010年,全乡共引进企业4个,引资1800万元,完成了观音酒厂技改、宣传、包装、品质保障和现象提升,观音白酒在2010年10月成都“西博会”展销活动中,受到消费者的好评;两年新发展超市7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7户。

四、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立了环境整治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并在社区成立环境整治督查小组,请德高望重的老干部、群众全面负责整治和督查:一是实施“场镇容貌整治工程”,重点治理生活垃圾和污水,作好场镇清洁卫生,进行地下管网清污2000米,新建场镇绿化树池20个、花池35口,添置垃圾桶60个、新安装路灯15盏等,做到街面亮化、路面清洁、无固体垃圾堆放;二是实施“捡金湾村、芳草堰村庄庭院美化工程”,将捡金湾村1社、芳草堰村10社公路沿线农户墙壁刷白,同时作到家禽、家畜圈养,人畜分离,邻里和谐、庭院干净、环境美化、农具等物品堆放有序;三是社区与每一个临街商户都签订了门前“四包”责任书,对门前空地加强管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逗硬奖惩。四是由社区牵头负责组织社区德高望重的人员随时监督场镇清洁卫生,一旦发现场镇秩序混乱、环境差的现象马上进行整治,从而确保了场镇环境清洁卫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五、安全维稳得到巩固加强

乡党委、政府把安全维稳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筑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在全乡上下开展了“观音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实践活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统一了思想,强化了意志;二是乡政府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加大对维稳隐患的控制。三是做好接待群众上访,维护基层稳定工作。认真抓好问题的排调清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防范,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四是继续坚持和完善书记、乡长接待日制度,让群众的诉求能被领导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做到实际行动里;在日常接待工作中,接待人员耐心细致倾听群众诉求,详细做好文字记载,迅速转达给驻村干部和相关负责领导,负责领导再以最高的效率、最优的解决方式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两年来,排解矛盾纠纷40余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00多人次。做好处理事件的追踪调查和深处理工作,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放心。

六、民生工程得到全面落实

乡党委、政府把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关心群众疾苦。一是制定了“科教兴乡”战略,以“三村建设”、“乡土人才超市”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举办种、养殖业培训20期,参训人员达6000人次;整合教育资源,巩固“两基”成果,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对教育投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落实“一抓一”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开发工程。二是认真排查清理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并足额及时将五保、低保资金发放到老百姓手中。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退耕还林、粮食、水稻、农机、油菜等直补资金不折不扣地发放到农户手中。三是建立健全劳务产业的预测,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以组织专门的厨师培训、开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40余期,参列人员达8000余人次,教授他们一些养禽、果树种植等方面的技术,利用现场教学、发放资料、补助购买原材料的形式,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能力。四是利用家电下乡的机会,向他们推荐一些诸如《红土地》、《致富经》等农业综合性节目,让他们在专业的知识引导下,更加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2009年至2010年,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19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600万元。

七、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规范

1、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二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四是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五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以争创“五好”党委和“四好”班子为目标,切实加强班子建设。认真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做到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落实,班子协调统一,团结协作,充满活力。二是强化目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目标”;实行绩效挂钩,充分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构建了人心思上、人心思奋、人心思干的工作格局。

3、狠抓干部管理工作:乡党委政府建立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把制度建设、干部作风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一是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契机,加强了干部作风整顿和制度建设。二是结合乡情,成立并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挂牌上岗,随时保证工作人员到位,让群众办事方便。三是精心组织制定了各项制度,使干部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四是通过效能革命,我乡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学习自觉,纪律严明,工作落实,成效明显。

4、抓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自2009年以来,我乡以“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制度完备,发挥作用”为目标,坚持“立足实用,着眼村情,适度超前”的原则,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全乡共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1个,各村并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让村干部、老百姓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到新的科学技术,了解农村经济信息,从而更好的推动农村发展。在捡金湾、双作坊村开展了“党员议事日”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党员干部发挥民主和工作积极性,扩大了基层民主,并积极探索整合农村人才资源新模式,以“政府指导,服务三农,典型引路,市场化运作”为指导,从我乡乡情出发,充分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解决了群众想致富无门路,无技术的问题,获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三丰收。

5、积极搞好创先争优工作:一是组建领导小组,乡党委领导对创先争优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就此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部署,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纪检书记为副组长、各党委委员为成员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二是精心制定考核方案。乡党委通过深入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我乡特色的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了“五个好”的评比,对先进办公室、先进个人进行表扬。三是深入宣传创先争优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全体机关干部、村四职干部大会,认真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和各级领导讲话,统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

两年来,观音乡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务实精神,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全面完成,使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上了新的台阶。

十二五规划

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融城发展的线路,促进观音乡工作再上新台阶。

1继续发挥农田水利建设基金作用,改变靠

1、以治水为中心:○

2积极协调省、市、区水利部门,争取观音水库天吃饭的用水现状;○早日立项,彻底必定观音十年九旱历史。

1尽快促使擦耳岩村、22、以路为中心:○樟树湾村水泥路完工;○3实施我乡村道路硬化村村通,让侍郎湾村村道路硬化尽快启动;○对接市、区交通向,促使安大路早日竣工,使我乡交通闭塞现状得到根本改变。

1扩大国家级大五星枇杷标准化示范基础称

3、以产业为中心:○

2成号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观音枇杷品牌,打造观音万亩枇杷基地;○3加大关心支持力度,立核桃专业合作组织,加强管理,保证成活率;○4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供产业做大做强生猪养殖,突出规模养殖;○发展智力支持,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

4、以土地流转为中心,有计划地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有志之士到观音适度集约土地,发展现代种养殖业、发展乡村旅游,让资源、技术、人才流进我乡,以点带面,产生蝴蝶效应,让自理从传说农业中走出来。

5、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做好捡金湾村、荒草堰村新农村建设,打造新农村亮点,有序地按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

6、以民生工程为中心,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民政策在农村的深入开展。

7、以安全维稳为中心,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乡村债务化解、计划生育、信访等工作,确保一方平安,提高群众生产、生后、生育质量。

安居区观音乡党委政府

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篇7

一、公司财务理论的发展

1.公司理财学在20世纪初期成为一门学科,尽管财务理论的部分比较单薄,大多是对实际经验的描述和总结,但是具有自己的学科内容。20世纪30、40年代,随着对公司理财理论研究的逐步展开,针对公司财务的各种分析方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各种不同观点不断碰撞与求新,以实践引导理论发展的规范研究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公司财务理论,是以定性的逻辑推理和语言描述为主,同时也采用定量化和财务决策模型化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所处理的是在确定性条件下的财务决策问题。对资本的控制需要借助于各种定量方法,因此在这一时期,各种计量模型逐渐应用于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管理上,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2.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的《证券投资组合选择》成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开端。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成为现代财务理论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事实分界点。马科维茨、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的开创性贡献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找到了发展方向。公司财务研究逐步发展成一套完整的、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的公司财务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以投资者理性、无套利和完全市场假设为出发点、以一般均衡分析为手段、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资产定价为核心,逐步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体系。

3.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逐渐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融入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信号理论”等信息经济学概念以及“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等代理理论概念,以理论创新与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新财务理论研究占据了主流地位。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后来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财务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许多重要理论成果经过反复辩驳和大量的实证检验,形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理论框架和学科体系,产生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结果和一批应用模型,其中几项重要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财务学科的发展对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财务商业实践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深受业界重视和尊重。

二、公司财务理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虽然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如果认为该工作已经接近完成或达到完美则是一个错误认识。英国的Richard A Brealey教授与美国的Stewart C.Myers教授合著的《公司财务原理》一书作为公司财务原理方面的权威著作之一,对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前瞻性地提出了十大极具挑战性的领域。结合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现状,我认为,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以下领域将成为新热点。

1.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财务理论的影响

一切与企业存在交易关系的个人和团体都有可能成为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如果所有的交易契约都是完备的,则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会得到完备性契约的保护。但是,企业资本要素提供者之外的契约方很难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完备契约关系,契约的不完备是现实常态,他们的利益实际上很难得到保证,因此,企业无法避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股东之间的财务冲突、企业与社会的冲突等,因而遇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最大挑战。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契约边界包括政府、供应商、顾客等在内的所有利害关系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比如股东、政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甚至是社区居民。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果采纳利益相关者理论观点,公司财务决策应该是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有效的利益相关者财务支持网络,这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强度是企业财务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公司财务研究不能忽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因此,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冲突及其协调问题是公司财务研究的亟待开创的又一重要课题。

2.人力资本在公司财务中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不完备契约是企业契约常态,与人力资本不可分割的技术、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要素一道雇佣其他的生产要素,且人力资本要素日益显示出比较优势的地位,这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变迁的现实状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企业,其主要资产是由人力资本而不是实物资本构成的(突出的例子是IT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这向公司财务理论家和实证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作为我们大部分的理论模型基础的范例是生产性企业。新兴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因为它们的主要资产是自治的代理人而不是无活动性的机器。

虽然人力资本具有机器等一般性资本的特征,但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它只能不可分割地属于其载体——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企业可以对其非人力资本拥有占有权,而对其人力资本却只能拥有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由企业和人力资本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契约来规定。这种契约既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情况,也无法详尽地规定各种情况下契约各方的责任与权利,是一种不完备契约。

现代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控制力却在下降,人力资本的谈判力日渐提高。我们看到,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管理性、技术性的“人力资本”将日渐成为企业的所有者,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方案在众多企业中酝酿并相继推出,企业经营者所有者化的趋势正逐步形成。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不再倾向于垂直一体化而要求人力资本越来越集中,现代企业正由垂直一体化逐步转变为扁平化和专业化,正由物质资本密集型逐步转变为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价值不是简单契约价值的总和。

在人力资本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却无法控制这些专业化技能很高的员工,企业很可能因为其离职而引起企业核心资产的流失,处于企业外部的股东名义上保留着剩余索取权,但是实际上企业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却被优势人力资本提前索取。人力资本攫取的部分企业价值就是人力资本租金。因此,此时讨论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索取权竞争比仅仅讨论剩余索取权或者剩余价值本身更加必要。这就要求企业改变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等财务决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变化。

为了解决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辛格勒斯(Zingales,2000)提出“基于关键资源建立的特殊投资网络(web of specific investments built around a critical resource)”,即关键资源(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投资的互相补充而形成的公司特有投资组合,企业实质上是围绕关键资源而建立的投资组合,通过契约形式赋予关键人力资本以特权,明确其报酬。当然这种特殊投资网络联结的建立需要时间,体现在企业长期价值上。有很多例子证明给予员工股权不是为了筹资,而是为了维护公司长远的生存能力。企业作为一个抽象的特殊投资网络,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之间的高度整合创造着公司的凝聚力和成长机会,企业价值正是体现了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高度整合。

由于当前无论是会计还是公司财务,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过渡到实证的定量分析,因此,关于公司财务决策如何考虑人力资本的影响还没有很好的理论依据。

3.新的衍生证券对公司财务理论的冲击

公司财务理论研究成果落后于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证券类型的迅速增加,虽然对于衍生证券的一般性认识和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好像还没有给出对这些证券和其他特制的证券的利益本质的系统性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MM理论提出以后,基本上建立了一套传统的公司财务理论框架,它是以建立在比较理想的完备市场条件下的公司定价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投资、筹资、兼并和风险管理。这个框架,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十多年来衍生证券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衍生工具的出现,企业在筹资及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方面有很多新的发展,发明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证券来进行筹资。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原有框架不一致,传统框架认为这些东西并不重要,因此对企业中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并没有加以考虑。这导致企业在解决激励问题时采用新的工具,并提出了对传统理论的挑战。迄今已有很多新的构想和新的研究方向。现在的研究逐步从理论方面的考虑过渡到实证的定量分析。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整个企业机制的设计和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但已经有很多的进展和探索。

4.决策心理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

传统财务理论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假定推导出来的,由于公司财务活动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是非理性的,所以难以通过现实检验。有关研究已经证实,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是影响财务主体决策的因素之一,在财务国际化脚步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对人们的决策心理和理财行为进行研究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行为财务学试图解释决策心理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注重从投资者的心理特征、资本市场的条件、政府行为等来分析财务问题,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行为。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做出了努力。但是,行为财务还没有成为我们研究公司财务理论和实践公认的、毫无争议的一个研究范式。行为财务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虽然得益于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充分吸收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行为财务的理论体系。但是,目前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断章取义地从一些投资者的行为片段去组合对投资者行为的假设,虽然可能得出令人感兴趣的结论,但合理性却不能保证。

5.公司风险管理策略

公司财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风险,Brealey教授与Myers教授合著的《公司财务原理》一书指出了四种情况下的风险管理策略:第一,当企业扩大生产时,管理人员经常通过权衡改变产品组合或剥离项目以降低失败的成本;第二,通过减少企业的举债,管理人员可将经营风险分散到更大的权益基础之上;第三,绝大多数业务取得保险以防范各类特定风险;第四,管理人员经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防止商品价格、利率及汇率的不利变动。

有关公司风险管理,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了财务风险分析的框架,但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直至后来1998年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引起的金融风波,以及最近次贷问题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意识到以前对风险的认识是不够的。所以这就向各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成为现在很热门的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和设想,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DeMarzo and Duffie (1991)说明投资者对公司风险暴露的不知情足以证明公司套期保值的合理性,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的理论并没有丰富到可以详细说明最优的风险暴露。

以往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降低风险,但是风险并非越低越好,风险管理的关键不在于降低风险,而是增加价值。

在这里,我们不能超前预测公司财务理论未来发展的细节问题,但是未来财务理论的发展将呈现出多研究视角和多研究维度的趋势,利益相关者财务、人力资本、衍生证券、行为财务、风险管理等可能代表公司财务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十一五规划看中国产业未来发展 篇8

随着2005年的结束,中国第10个五年规划(2000—2005年)也进入尾声,取而代之的十一五规划于10月正式出炉,并在3月的中国人大会议中列入讨论,关于半导体产业的优惠政策也已列入国务院2006年立法计划,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将如何发展,将值得大家仔细去观察分析。

回顾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甚早,早在50年代末期的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年)中国政府就开始关注半导体技术。并首次将半导体技术纳入中国必须发展的新兴技术之一,但是由于当时的政策核心以发展航空工业及核工业为主,半导体产业只是点缀性质,因此没有实际的进展。在渡过了二五、三五及五五几个阶段后.中国政府开始正视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并决定全力扶持.加快中国IC产业发展的脚步,因此自1981年开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80年代(1981—1990年,六五及七五计划)

在此阶段中国政府开始正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并在七五计划中提出IC产业的发展概念,为了落实七五计划,1986年中国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决定对,C路等4种电子产品实行4项优惠措施.分别为:(1)以IC销售额10%为限额,提列资金用于技术与产品开发;(2)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经批准进口的设备、仪器、零件.免征进口关税;(3)企业免征产品增值税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4)每年中国电子发展基金给予财政支持,用于支持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除实行4项优惠措施外,中国政府还开放自国外引进半导体设备外,并带进半导体先进技术、软件乃至外资及其管理方法.并陆续出现了华晶4英寸厂、上海先进、上海贝岭等半导体企业,正式启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

(二)八五,九五计划(1991—2000年)的“908”“909”专项工程

在经过六五及七五计划的发展后,中国半导体产业陆续出现上海先进、上海贝岭等企业,在8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再根据1989年计委会公布的“半导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订定出“908”专项工程。

“908”专项工程算是中国第一项,c发展工程,也是中国第一次有明确的IC产业政策及发展目标,目标是建立一条6英寸生产线.重点扶持中国现有的五大,C制造企业一上海先进、首网日电、上海贝岭、中国华晶及绍兴华越.并积极引进外来资金与技术来改善中国本土晶圆厂的生产实力,其中华晶即是自朗讯引进的0.9 μm6英寸晶圆生产线。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划,是期望透过“908”专项工程来改善中国IC产业结构,由过去的IDM模式,向垂直专业分工模式转变。

虽然中国政府在八五计划中推出“908”专项工程,并建立了一条6英寸生产线及五大汇制造企业,但中国IC产业的发展依旧严重落后于国外;有鉴于此,1995年11月中国原电子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九五期间加快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报告》,并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1996年3月业界俗称的“909”工程正式成立。

“909”工程总投资40亿人民币(1996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央财政再增加拨款1亿美元),由国务院和上海市财政按6:4出资拨款;除延续过去对IC产业发展的支持外,更以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的主要发展标的.主要是规划从事代工的8英寸晶圆厂,及与此8英寸厂配套的IC设计公司与晶圆材料生产线。

在“909”工程中.首先于1996年由上海华虹微电子,与日本NEC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华虹NEC.并陆续成立一系列基于此的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包括上海虹日国际、上海华虹国际、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等。而华虹NEC也克服了华晶?年漫长建厂的悲剧.于1997年7月31日开工动土,1999年2月完工并开始投产,2000年营收达30.15亿元人民币,并顺利获利5.16亿元人民币,虽然来年就出现13.84亿元的亏损,但以当时九五计划来看,华虹NEC仍是成功的发展项目。

(三)十五计划(2001—2005年)

虽然中国过去的经济成长速度惊人,但在被称为“工业之米”的半导体发展上,却显得十分落后,除在晶圆厂方面多半是5英寸及6英寸厂为主外,其国内所产制的芯片仅能供应国内所需的7.5%,显示中国半导体技术与国际水准的落差相当的大;为此中国政府针对半导体产业,在十五计划做了更详尽的规划。

在十五计划期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方针是从IC设计业切入,并以,C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继而带动封测。支持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布局方面,则期望完成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地区及珠江三角洲三大重点发展区域,并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封装产业;至于重点扶持产品则选择量大面广的产品,其中首要发展的IC卡、通信IC、数字影音视频IC等。

另外中国政府亦颁布了“18号文件”,从税收.投融资、进出口、人才等方面提供优惠措施,成为中国第一个关于发展IC产业的综合性文件;并给予租税的优惠(在附加价值税17%中.IC设计给予14%的减免.其它IC厂商则减免11%)外,也提供半导体厂商相当良好的环境,以吸引国际大厂进驻。

在中国政府大力的推广下,中国大陆地区IC产业在十五期间出现了大跃进,无论在设计及制造方面,都有较过去5.6倍甚至10倍以上的成长,在晶圆代工方面更创造出中芯国际。华虹NEC、和舰等世界级厂商,并成为仅次于台湾地区的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市场;而中国也在2005年顺利超越美国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区域性半导体市场。针对如此重要的十五计划,在下一段将针对其发展策略、目标。方向及成效做更详尽的说明。

“十五计划”的具体成效

十五计划算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以来推动的最成功的一项计划,在计划结束的2005年,中国已跃升为全球最大区域性半导体市场,整体市场规模为4.534.8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28.4%,优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6.8%成长率,其中,C市场规模达3,803.7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30.8%,占整体半导体市场比重在83.9%以上。

在产量的表现上,2005年中国IC产量为265.78亿块,成长25.68%,销售额超过800亿元人民币,完全达成十五计划的发展目标。至于在IC产值方面,2005年中国,c产值达到702.1亿元人民币,成长28.8%,自2001—2005年的5

年间,中国IC产量及产值年均成长都超过3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性半导体市场,但大部份仰赖的是进口,比重超过80%,中国本土IC产量及营收仍旧偏低。

而在中国IC产业结构方面,IC设计业扮演的角色快速提升,占IC总产值比重也逐年增加,2002年时比重仅有8%,至2004年已提升至14.9%.2005年更达到17.7%:IC制造业则受到全球Foundry市场低迷及芯片代工价格持续下滑的冲击.加上2005年新产能扩张的贡献度大幅减弱,影响中国本土IC制造业厂商的表现,成长率自2004年的190%大幅下滑至仅成长28,5%,为232.9亿元人民币,不过在市场比重方面,则顺利突破3成至33.2%。

至于过去执掌中国本土IC市场牛耳的IC封测产业,2005年依旧维持稳定的成长表现,营收为344.9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22.1%.但其占中国本土IC市场比重仅49 1%,首次跌破5成。

IC设计

中国IC设计业近三年来的产值表现非常惊人,受惠于中国本土IC设计业者在产品创新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如重邮信科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颗0.13微米制程的TD-SCDMA芯片“通信一号”、凯明推出采90纳米制程的第二代TD-SCDMA/GSM双模芯片“火星”,加上新崛起业者如珠海炬力、中星微电子顺利至美国IPO上市,带动2005年中国IC设计产业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24.3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52.5%,更自自2002年的21.6亿元人民币.成长6倍以上,2002年至2005年的年均成长率更高达79.2%,其占整体市场比重也成长至17.7%。

中国政府于2000年—2002年间陆续成立了7个国家级设计产业基地,分别为上海、北京、无锡,杭州、深圳、西安及成都,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广下,已逐步形成几个主要的产业聚落,其中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及北京为中心的京津环渤海湾地区,前者囊括了中国近5成的,C设计业者,后者则拥有近120家IC设计业者,除了这两个区域外.深圳则是中国最大的,C设计城市,已连续几年在产值上遥遥领先其它地区。

目前中国IC设计企业数约479家,较2004年的421家又增加了50几家,而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仍占大部份,比重超过6成,其中员工人数在20人以下的企业数有171家.比重约35.7%,而员工人数超过百人的企业家数则不到50家.比重仅9.4%,显示出中国IC设计企业的规模仍小。在设计能力上中国IC设计业者也大幅提升,目前已有超过5成的业者平均设计能力在0.18μm(含)以下.其中大部份业者的平均设计能力已达到0.18μm,比重约41.2%,其次则为0.25μm级,比重约21.4%;值得注意的是,具备0.13μm及以下设计能力业者比重已突破1成.约为10.5%,较2004年的6%大幅成长。

至于厂商排名方面,2005年中国前十大IC设计业者排名有了与过去不同的变化,最受人瞩目的是海归派企业的崛起,其中在2003年及2004年位居排行榜前两大的大唐微电子及杭州士兰微电子.2005年排名跌落到第四及五名,取而代之的是珠海炬力集成电路及北京中星微电子,这两家业者在2004年崛起,当年度营收成长率分别为900%及162%,2005年更以12.57亿元人民币及7.68亿元人民币荣登中国前两大IC设计业者宝座,出乎各界的意外。

重要的是,2005年中国IC设计中营收超过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家数已超过20家.为九五计划结束时的5倍之多,其中新龙头老大一珠海炬力,其2005年营收更突破10亿元大关,来到12.57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家营收突破亿美元关卡的企业;而珠海炬力及中星微电子于2005年11月相继赴美IPO上市,也为中国lC设计产业发展奠定了新的里程碑。

IC制造

自2002年以来,随着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和舰科技、上海先进等数个8英寸晶圆生产线的陆续建成投产,中国lC制造业快速的扩大,特别是在2004年.在全球IC市场产能吃紧的情况下,中国务晶圆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始终处于90%以上的高水平,代工价格也随之攀升。在这些因素的带动下,2004年中国IC制造产值成长率高达190%,为历年之最。

进入2005年,受到全球Foundry市场低迷的影响,中国IC制造企业产值成长率大幅回落,部份企业甚至出现负成长;与此同时,2000年以来的新建项目在2004年均已建成投产,2005年产能扩张对晶圆制造业规模成长的贡献度大大降低;2005年中国IC制造业产值成长率虽仅28.5%,但却顺利突破200亿元关卡,达到232.89亿元人民币。

在晶圆厂及制程技术的发展上,至2005年底中国共有15座4英寸厂、8座5英寸厂、17座6英寸厂、15座8英寸厂及2座12英寸厂.其中8英寸厂以中芯国际为主,其它如华虹NEC、上海先进、宏力半导体、和舰科技都各自拥有8英寸厂;至于12英寸厂则是中芯国际于北京投资的Fab4及Fab5,其中Fab4已于2004年投片,至2005年底月产能已达2.7万片,制程技术也达到0.11μm。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产业营收达19.25亿美元规模,较2003年成长155.6%,占全球比重由2003年的6.57%、大幅跃升到11.53%.成为仅次于台湾地区120.22亿美元的第二大晶圆代工市场;2005年营收再提升至24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也提升至13%。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成功挤下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以市占率7%跃居全球晶圆代工排名第三位,而中国晶圆代工厂商在全球20大中也共有5家企业入榜。

IC封测

与IC设计及IC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相比,中国IC封测产业在近几年一直呈现稳定成长的态势,2005年新建项目建成投产的带动下成长率微幅上涨,2005年产值超过300亿元,达344.91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22.1%。

目前中国IC封装企业结构呈现明显的内外资差别,前10大企业中仅江苏长电一家本土企业入榜.不过年封装能力过亿块的企业已有9家,其中江苏长电年封装能力已达到20亿块以上;在技术方面,主要仍以低阶的DIP、QFP、SOP等传统封装形为主,不过江苏长电已开始朝CSP等级迈进。

分析中国半导体快速成长的原因产业优惠政策的支持

中国政府自1990年代的“908”及“909工程”开始,就将IC订定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产业,不惜投入庞大的资金进行支持;到了十五时期,更是大力的发展汇产业,包括“18号文件”颁布就给予IC企业相当大的政策及税赋优惠。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成长

近年来NB、数字相机、PC、LCD显示器等信息产品厂房陆续大规模的向中国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商务部数据,2005年中国计算机类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48.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比重也自十五计划之初2001年的7.9%提高到13.7%,预期未来中国信息产品的产量仍将大幅成长,加上消费电子及通信产品市场的持续扩大,可望带动中国国内IC产品需求持续成长。

产品设计能力大幅提升

过去中国半导体产业给人的印象普遍是技术实力的不足,此一情况在近年已有所改善。自2005年以来中国IC设计在产品创新上就取得了多项进展,包括重邮信科开发出中国第一颗0.13μm制程技术的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一一“通信一号”;凯明信息则推出采用90μm技术的第二代TD-SCDMA/GSM/GPRS双模及多媒体应用芯片——“火星”;青岛海信开发出中国第一款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芯片——“信芯”;中科技计算所开发出中国第一款AVS芯片——“凤芯1&2号”等,这些都显示出中国在3G通信、数字音频芯片等产品的设计能力已大幅提升。

国际半导体大厂到华投资热潮不断

随着近年来中国市场的陆续开放,其低廉劳力成本、地方政府优惠及庞大后盾市场等诱因吸引着国际大厂前往投资,并于当地设立研发中心、晶圆厂或封装厂房等,其中尤以封装测试厂为甚。以近两年的投资为例.AMD就投资1亿美元于苏州设立微处理器封装测试厂,并于2005年顺利投产;Intel于2003年宣布的成都封装厂一期工程也于2005年12月落成启用.将主要负责其自家产品P4 CPU的覆晶封测,第二期投资备忘录也已在2005年3月签订,预计于2007年投产,合计投资额4.5亿美元;至于早在深圳布局的STMicro,2006年2月亦宣布投入5亿美元.在深圳龙岗宝龙工业区兴建新的IC封测厂.有别于之前合资的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此为STMicro完全独资,计划年内动工,建成后年产量70亿块。

除了IC封测领域外,在IC制造方面也受到国际大厂的厚爱,其中由韩国Hynix与STMicro合作的无锡8英寸晶圆厂项目,已于2005年9月顺利获得中国工商银行7.5亿美元银行联贷.预计2006年第一季试产,第二季开始量产,初期月产能1.8万片,产品以DRAM为主:另外美国0C制造商AERO科技也在2006年2月与中国合肥高新区签订协议,将在合肥投资10亿美元分三期建设6英寸及8英寸晶圆生产线,月产能分别为4万片。

产学合作及人才培养成效浮现

由于半导体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相对的对于高水平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之前中国半导体产业普遍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仅能从其它或台资企业挖角,不过近年来此情况已有所改变。2003年中国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推行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计划”,并批准9所大学为首批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8月再批准6所高校的加入,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初步形成, 目标是在6—8年内培养出4万名IC设计人才及1万名相关制造技术人才,目前此效益已慢慢浮现。

十一五规划的半导体政策及发展目标

随着18号文件的取消及十一五计划的发布。有关半导体优惠政策已列入国务院2006年立法计划,并将在人大会议中讨论,其中扶持本土大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创新实力为首要目标,另外并将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在,C设计及制造产业上,持续重点发展设计及制造(晶圆代工)产业,其中,c设计将重点发展5家30~50亿元级企业及10家10~30亿元级厂商,制造方面则全力布建10座8英寸晶圆厂及5座12英寸晶圆厂。

另外在租税优惠方面也将有所著墨,除地方政府外,未来重点方向将放在所得税的优惠上,将原来的两免三减半提高为五免五减半(五年免税五年收一半税)或十年全免,虽然短期内其效应并无法显现,但却有利于国内外资本投入中国半导体产业。

另外就在中。美双方因18号文件中增值税问题签署谅解备忘录,由中国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及信息产业部共同制订的《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定办法》正式出炉,其中成立了一近30亿元人民币的研发基金.并决定自4月23日开始实施,此基金的相关内容如下:

成立宗旨:提高中国半导体研发能力及产业化水平。以加快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实力,并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及奖励半导体产业的优秀人才。

申报条件:根据此一基金的规定。只要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主管单位认定的半导体企业,并有符合申报指南要求的研发活动方案,具备所申报研发活动的能力、内部管理及财务制度健全皆可提出申请。

基金发放方式;将以无偿资助方式发放,其资助金额不超过该研发活动成本的50%。

值得注意的是,此半导体研发基金并不局限于半导体专用仪器。设备费及材料费上,只要是能提高研发能力的半导体相关方案,即便是人才的培养、引进及奖励等人事费也在补助范围之内。至于企业是否合格的认定工作将于发改委及信息产业部共同分担:其中发改委负责IC制造及封测业,信息产业部则负责IC设计企业,至于财政部则对发放基金的总量进行控制。

结语:十一五期间中国IC市场年复合成长率在2成以上

2005年虽遭遇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减速,但中国半导体产业依旧维持两位数的成长,并一举超越美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区域性半导体市场;在产品技术上也有所提升,并成功开发出0.13μm至90nm级的芯片,同时还有中星微电子、珠海炬力集成电路的顺利赴美IPO上市,中国半导体产业前景看来一片光明。

上一篇:审计署纪律整治月下一篇:罐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