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方面的文献综述

2024-07-28

计算机方面的文献综述(精选8篇)

计算机方面的文献综述 篇1

天然气管道集输技术

摘要:天然气集输系统是由气田集输管网、气体净化与加工装置、输气干线、输气支线以及各种用途的场站所组成。它是一个统一的密闭的水动力系统。天然气场站是天然气集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实现天然气集输流程符合低能耗、高效率的标准,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键词:天然气 集输 流程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中国对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改善,天然气这种优质能源得到了迅猛发展。天然气从进口开采出来后,首先要经过集输系统,天然气输气站场作为输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输气运行和管道安全平稳的任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天然气场站各种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最经济和最高效的开采和输送。当前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研究

我国气田在地里地貌条件、工况和介质条件方面差别很大,有深层异常高压、高温、高产气田,有大面积分布的低渗透低产气田,有高含H2S、CO2气田,有富含凝析油的深层凝析气田,等等;而且大多数主力气田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处沙漠戈壁,荒无人烟,环境条件十分恶劣,交通非常不便,而有的则又位于人口稠密地区,位于广阔海洋。目前,针对不同类型气田的特点,已经形成了各种集输工艺技术。本文收集了针对川东地区特点大量资料。

国外各种类型油气田集输、处理工艺和设备早已实现了整套的密闭输送和处理流程,其井口、分离、计量、净化、脱硫、脱水、脱盐、加热等处理和储存设备都已定型达到了标准化、系列化、订购选用的程度。由于国内刚起步,所以本文将标准化、系列化、互换通用化作为天然气集输场站工艺流程设计的参考准则。

天然气集输场站主要承担各集气支线来气的汇集、分离、计量,然后输送至下游净化厂脱硫净化。场站内管线规格及生产设备规格型号均按生产需求及输送介质条件进行的设计、安装与投用。为了考虑适用性,一般留有一定的富余量。随着天然气的继续开采,压力、产能下降是必然的趋势,补充开发井的投产也是后期生产的需要。因此,原设计的集输场站也会随着生产工况的改变而出现不适应性,为满足生产要求,必须开展适应性分析,以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

要想科学、经济有效地开发气田,那就要对天然气集输场站的运行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但是研究的内容并非仅限于集输站内,而是涉及到整个集输系统。集输系统中的集输官网(采气管线、集气支线和集气干线)、各种用途的场站(集气站、脱水站、天然气凝液回收站、增压站、清管站、阴极保护站和阀室等)和天然气净化厂(或装 置)等,甚至其所在环境都在研究范围内。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计算工况改变条件下的管输能力,天然气总硫分析,优化天然气集输场站流程、调整主要生产设施的结构,集输官网水力计算天然气技术场站内管道水力计算、计算管输流量、天然气总硫、场站安全运行分析等。还要提出集输场站适应性改造方案。

1995年,叶学礼对天然气集输场站管路与长输管路的水力特性进行了区别。站内管路水力计算采用达西公式,摩阻来数采用科尔布鲁克公式,局部阻力压降采用等效长度法。霍尔一亚伯勒奢式计算天然气压缩系数,孛公式计算动力粘度。可用计算机程序求解,对高、中压天然气集输站场量路水力计算具有实用意义。

1996年,罗晟、路国刚、孙森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在对4L 型石油气体压缩机的设备结构、特性、能量损失分析的基础上, 对该型设备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有效的技术改造, 合理地确定热力性能参数, 提高了天然气集输站气体压缩机的运行效率, 从而提高了天然气的外输能力和外供气量, 使压缩机的排量每台提高了50~60m3/ h , 输出压力达到了生产流程要求, 设备平均单耗由原来的01631kW·h/ m3 降到0157kW·h/ m3 , 压缩机效率提高3816%。每年可节电费27184 万元, 外供气量增加效益132128 万元。

1999年,程劲松荨,基于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提出了天热气集精场站工艺流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该模块化设计是一种适应性强.应用更旯活的先进设计,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缩短设计周期。论述了天箍气集精场站工艺漉程模块化设计的参考准则和基本原理,同时还舟龆了该模块化设计方法在四川石油蕾理局川南矿区排水拽气工程的天热气集精站场工艺流程设计中的成功应用。

2001年,蒋仕章、王寿喜、樊成文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系统观的思想上,建立了集气站系统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将集气站系统数学模型转换为等价的仿真模型,编制了集气站系统生产过程仿真软件。针对实际工艺流程,应用适当的仿真方法对集气站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集气站系统数学模型、仿真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以及运用仿真来研究和设计集气站工艺的有效性。

2002年,向启贵、熊军结合川、渝天然气输气管线情况,对输气管道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讨论。据资料调查分析,输气管道事故主要来自于腐蚀、管材及施工缺陷统计结果表明,天然气输气管道事故发生概率约为3.21 次/ 103 千米·年。

2004年,平风梅、李红卫:介绍了1个小型天然气分输站利用工控机,通过PCI 746+多串口通信板、Adam4017模拟量输入模块、Adam4520232/485转换模块,采集SEVC—D体积修正仪和现场变送器参数的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实现方法。

2005年,郭艳林,谌贵宇、李巧、毛敏、李春艳结合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在苏浙沪地区站场建设的经验,阐述了在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天然气场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工程建设程序提供了建议。

2005年,杨家笠、刘萍研究认为经济起输量是满足财务内部收益率等于基准率 时的最小输送量。对于管道工程的经济效益而言,管输量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有一个界限,这就是经济输量。经济输量是使管道工程获得最大效益的管输量。

2005年,李文英等 通过运用由美国热电子公司生产的680HVM 型碳氢化合气体分析仪,确定了该仪器的最佳使用条件及泄漏量计算模式。利用该仪器两次对川西北气矿平丹输气管线上4 个输气场站的设备进行泄漏检测,并用美国ENVIRO METRICS 软件公司的F.E.M.S(fugitive emissions management system)泄漏管理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所需要的天然气泄漏量的有关数据(即天然气泄漏量报告、泄漏点报告、泄漏点汇总报告、泄漏率报告等)。通过分析所得结果,认识到了对输气场站及时进行天然气外泄的检测并及时整改泄漏设备,对于防止和杜绝天然气泄漏、减少事故隐患十分必要。

2006年,王宏莉、何勇、罗勤、鲁春、何永强介绍了国内外天然气总硫测定的概况。其中重点介绍了氧化微库仑法,以及用该方法进行天然气总硫测定的操作技巧和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体会。

2006年,边云燕、郭成华回顾了国内外高含硫天然气集气工艺的成熟技术的应用,阐述了近年来国内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分子筛脱水工艺技术,气液混输技术,高含硫气田集输技术,特种材质选择技术等。对我国高含硫集气工艺发展方向、重点技术进行了展望。

2008年,聂仕荣引进外国技术。加拿大Caroline 气田含H2S 36 %、CO2 7 %, 属高含硫天然气, 采用了气井→集气增压站→气体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井场仅设井口节流阀控制装置, 集气管线材料选用低碳钢, 设有综合性的腐蚀控制和监测系统;Caroline 气体处理厂采用了MDEA 与Sulfinol 联合脱硫处置,Claus 硫磺回收工艺, SCOT 尾气处理技术;液硫采用保温管线输送, Rotoform 硫磺成型工艺;整个气田设有紧急反应系统和安全互助系统, 实现高度自动化管理。

2008年,李波、杜建合、赵东旗、韩耕根据生产运行的要求, 针对场站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在树立场站设计标准化理念的基础上, 对场站传统的工艺流程进行了系列改造。在计量支路上加装流量调节阀;关键部位采取双阀密封, 减少气量漏失;充分考虑汇管预留口及自控系统的冗余性, 减少新增用户扩建工程量等。

2009年,谢雪梅、杜建合针对天然气长输管道沿线用户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季节性用气量的差异,使分输站的供气方式及运行方案多有变化的问题,通过对下游用户用气规律进行了调查,确定孔板流量计的孔径规格,绘制现有支路及确定孔板在不同压力下的流量范围,分析选择出合适的供气方式,从而有效优化合理的管道运行方案。

2009年,Leif Idar Langelandsvik, Willy Postvoll, Britt Aarhus, Kristin Kinn Kaste这四人共同完成了一个用于精确计算管道输量的数学模型。在过去的这几年里,他们对以前的管道输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改善,也就是所谓的“容量测试法”。这里说的改善是对该模型的深层次的开发,其中特别是对传热的改善,使得该模型比以前更加精确,也更加适合用于管道输量的计算。运用计算机实时处理技术,把海底温度的变化规律建成一个模型,英国气象机构的海洋陆架模型证明:在北海的绝大部分地区,通过该模型计算海水的温度值,其实时现报的温度值和两天以内的预测温度值是最可用的。未来天然气集输场站研究的方向

对天然气集输的要求是安全、经济、高效,因而研究的方向也永远是朝这几个方向努力。

3.1 气田集输系统工艺优化

高含硫气田在选择合理的集气工艺方案时,首先应尽可能简化集气工艺,减少站内气体泄漏;还应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减少气田内废气、废水排放点。从而达到方便生产管理,提高集输工艺经济效益的目的。

通过对国外高酸性气田开发情况的调研来看,净化厂靠近气田建设,气田集气采用湿气输送工艺是较为成熟的、经济的。因此,在气田集气工艺总流程设计时,应对天然气性质、气井产量、气井压力和温度、天然气中的含水量等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方案对比,确定气田采用干气输送工艺或湿气输送工艺、单井是否设置分离器等工艺方案。

3.2 防止水合物技术

针对目前国内外高含H2S 和CO2 气体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及水合物抑制剂的发展趋势,开发高效、低毒、价廉的水合物新型抑制剂及其应用技术,是高酸性气田水合物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新型动力学抑制剂的研制,将对气田集气工艺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优化站场工艺流程、防止开采过程中H2S 泄漏,减少工程投资起到关键的作用。

3.3 高含硫天然气开发防腐技术研究

防腐技术研究是开发高含硫气田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虽然从材质的选择上,可按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选材(如ISO 3183-3 ,这是专门为酸性环境和海底环境用管道制定的国际标准),但对于高H2S 分压的输送管、压力容器钢的抗SSC、抗HIC 性能仍应作进一步的评价研究;对于高含H2S、高含CO2 环境中,如何准确的对管道及设备用碳钢、低合金钢及其焊缝的腐蚀速率测试,确定合理的腐蚀裕量还应作更深入的研究。

3.4 耐蚀合金钢、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前景评价

耐蚀合金钢、非金属材料可从根本上解决含H2S、CO2 天然气集输的腐蚀问题,但由于耐蚀合金钢价格昂贵、非金属材料抗破坏能力较差等原因,使其在高含硫气田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对于以上材料的性能、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现场安装技术和现场试验等还需作进一步验证。

3.5 缓蚀剂和硫溶剂加注技术研究 通过对缓蚀剂、硫溶剂性能和加注工艺的进一步研究,确定10 %~17%H2S , 5%~10 %CO2 的气井和集输管线缓蚀剂和硫溶剂,以及相应的加注工艺,并提出缓蚀剂的最低保护浓度和加注要求,制订缓蚀剂和硫溶剂的现场应用和管理规程。从而为高酸性气井、地面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3.6 腐蚀监测评价技术研究

结合国外腐蚀领域发展的综合技术———在线腐蚀监测技术,即在管道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测量管道内壁腐蚀的技术,开展适应高含硫环境下的在线腐蚀监测技术研究。结束语

天然气集输场站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下游有气体处理厂、输气管道系统等。他是气田集输系统的一部分,对集输场站进行研究分析时,要将气田集输系统中所有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场站采用的生产工艺是保证天然气顺利输送到气体处理厂的措施之一,集输工艺与下游系统密切相关。气体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根据上游气井分布、井口压力、产量、气质条件和下游用户对气质的要求而确定,气体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对原料气进厂压力要求而影响气田集输系统的运行压力及集输过程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气田集输系统的工艺选用必须与地下开发方案结合起来考虑,它受配产计划及井口物流、温度、压力等的制约。

参考文献

[1] 叶学札.天然气集输站场管路水力计算.天然气与石油[J],1995,13(3):1~5. [2] 向启贵 熊军.天然气输气管道环境风险评价.石油与天然气化工[J],2002:71~75.

[3] 罗晟 路国刚 孙森.改进天然气集输增压站气体压缩机运行特性的实践.油气田地面工程[J],2000,19(5):16~18.

[4] 边云燕 郭成华.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的新发展.天然气与石油[J],2006,24(5):28~31.

[5] 聂仕荣.高含硫气田集输与处理技术.油气田地面工程[J],2008,26(7):45~46. [6] 蒋仕章等.集气站系统模型与仿真研究.天然气工业[J],2001,21(3):79~81. [7] Leif Idar Langelandsvik,Willy Postvoll.accurate calculation of pipeline transport capacity [EB/OL].[2010-3-31].http://www.env-impact.geo.uu.se/135Kallander.pdf [8] 李波 杜建合 赵东旗 韩耕.天然气分输站设计的适用性改造.天然气技术[J],2008,2(1):51~55.

[9] 谢雪梅 杜建合等.天然气管道中间分输站运行方案的确定与优化.油气储运[J],2009,28(2):23~25 .

[10] 郭艳林 谌贵宇 李巧 毛敏 李春艳.东部地区站场设计经验浅谈.天然气与石油[J],2005,10(23):5~8. [11] 杨家笠 刘萍.论天然气输送管道的经济起输量与经济输量.9th Pacific Association of Quantity Surveyors Congress[J],2005,9:1~7.

[12] 王宏莉 何勇 罗勤 鲁春 何永强.浅谈天然气总硫测定.石油与天然气化工[J],2006,35(3):236~239.

[13] 李文英等.输气场站天然气泄漏检测及分析.天然气工业[J],2005,25(6):119~121.

[14] 程劲松荨.天然气集精场站工艺流程的模块化设计.天热气工业[J],1999,19(6):69-7.

计算机方面的文献综述 篇2

存储论也称库存论 (InventoryTheory) , 是研究物资最优存储策略及存储控制的理论。存贮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对于特定的需求类型, 讨论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原料的供应、商品的订货或者产品的生产, 以求最好地实现存贮的经济管理目标。

存贮论在医院物资方面的应用

医院物资的“三级”分类主要是借助于统计学的相关方法, 将库存的物资按照物资的价值、品种, 分为特别重要、一般重要和不重要三个等级。莲英梅谈到:“一级材料主要是以一些贵重的医学材料和医用药品为主。二级材料主要指医院办公常用的、后勤部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本文接下来将着重讨论贮存论在医院一级物资的应用。

生产的发展, 竞争的加剧, 对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因而“零库存”作为一个新的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便应运而生。黄峻认为:“我国的医药企业以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为特点”, “企业的恶性竞争、敌对等态度直接导致了库存设施的重复建设。”郭成认为。徐王权等人说道:“医院药品种类极其繁多, 每个品种的价格不同, 且需求的特异性导致药品的库存数量也相差很大。目前很多医院的做法是根据经验设定药品库存的临界报警线, 一旦库存降到警戒线, 便开始进行药品订购。这种做法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 而且主观因素很大, 无法真正达到最优库存。”冯宇指出:“企业往往会将自己感性的预期附加值加入订货量之中, 进而形成下个月的出库量或进库量。企业的纵向的信息传递过少或者没有, 这是企业面临的很大的误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会计电算化迅速普及, 成为当代医院管理发展的趋势, 药品管理系统也不例外。但它有时会造成药品实际库存和微机统计的库存出现偏差, 不能确保医院药品的安全与完整。

可见在我国医药的存储方面存在着相关的问题, 具体总结如下:购置成本增大。药品供应不及时。储存成本过大。采购成本难以控制。作为医院的核心之地——药库, 怎样进行合理的药品采购储备, 既能满足临床药品使用,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药品相关成本降至最低, 还能缓解医院流动资金压力, 如何以最低成本解决最佳库存, 成了医院管理者和学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毛晨梅对于医院的两种采购模式 (经验型采购模式和零库存采购模式) 进行了对比提出:“相对零库存药品采购模式根据医院经济状况、药品的供需情况及最佳药品库存水平确定相对零库存类药品的采购周期为周订货周期越短越理想”

陈国丽说道:“一般说来‘零库存’模式为两种, 一是供应商寄存模式, 二是供应商配送模式。”供应商寄存是指医院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对场地使用、付款方式等作出约定, 成为长期合作伙伴, 供应商每月将药品按照医院要求寄存于医院库房, 以供应商库房的形式存在, 产权归供应商所有。

医院药品零库存的具体措施:首先以院情为导向, 合理进行药品分类, 库存数可通过上月销量分析和部门实际领药量来确定进货量, 实现相对零库存, 甚至药库不存货, 实现完全零库存;特殊控制药品主要为急救药品、麻醉药品、生物制品等, 此类药品因临床用途、药品采购、药品流通贮存条件特殊, 不能零库存管理, 需视具体情况, 结合药品效期, 就近采购, 重点监控。

其次以需求为准绳, 严控药品数量, 通过严格的数量管理来掌控药品需求的变动, 保持最佳的库存数量。

同时也要强化管理,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李明殊提出了具体措施:“建立新药监测机制。初期少量多次进货, 长期对其流量动态监测。流量稳定后纳入相对零库存管理药品;建立滞销药品监测机制:每月盘点时进行一次滞销药品清查, 将六个月无流量药品, 列为淘汰品种, 通知配送企业退货。流量相对下降而库存量又比较大药品, 重点监测;必要时部分退货建立院内应急调整药品机制, 建立药品应急调换机制, 形成部门与部门、部门与药房、药房与库房相互协作、互通有无的交流平台。”

以企业的遴选与评价体系核心, 建立一体化协作体系:药品零库存管理, 还受物流业和配送公司的制约。

目前, 许多大型医院已经启用了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技术。HIS虽然可以针对医院内部的库存信息进行了合理管理, 但是于外网的医药招标机构、药品批发企业等的信息沟通存在障碍。任丽军认为:“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医院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提供了便利条件, 电子商务系统为网上招标和采购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少库存和零库存将是医院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林琰认为VMI是供应链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突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库存管理模式, 以系统、集成的思想进行库存管理, 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作。

阮列敏在《医院药品“零库存”实践探索》中总结了零库存的成效:“减少了资金占用, 优化了医院资金结构。药品零库存不仅使医院减少了药库日常维护需要的装备投入、库房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 降低了运行成本, 更重要的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制订药品采购计划, 极大地盘活了医院的流动资金=, 减少了药品调价损失, 减少了药库管理人员成本。”

孙强举例道:“由于实行零库存, 备药量大幅度下降, 2005年6月药库库存量为132万元, 住院药房库存为117万元。2006年6月药库只备一些应急药品和抢救药品共7万元左右, 住院药房备1周药量60~70万元, 再加上门诊药房医院库存共计减少了200多万元, 极大地减少了药品积压, 加快了药品流动速度, 为医院增加了2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

存贮论在医院一级物资血液上的应用

血液库存是必然存在的, 这是其作为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所决定的, 对于急诊和大量手术用血, 如果临时性的组织采血是不可能满足需要的。这其中包含多种原因, 孟趁乔举例道:“如用血量的不确定性使人们无法较准确的进行单个手术用血的准备;用血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合适的血液无法预先准备充分, 如急诊用血无法预知、血液采集及检验所致时间延迟、无法及时满足临床抢救需要;血液供应量的随机性;血型和其他抗体物质的复杂性等。”血液制品的供应是大型综合医院正常运营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它涉及到手术大量用血、急诊突发用血、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经济费用以及医疗安全等多个方面。血液中心在提供医疗救助过程中集血液采集、检验、储存、配发以及临床治疗于一体, 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管玉琴概括道:“严密监控贮血冷藏设施, 按照不同血液制品对贮藏温度的要求, 精细调节贮血设施, 严格监控各类设施按要求正常运行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严格交接班制度, 严格监控血液贮存时间, 按批次、品种记录入库时间。严格执行预约首单负责制, 严格执行冷藏排列顺序和分类冷藏制度。结果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王岩倡用季节周期回归模型对临床血液需求量进行预测季节周期回归模型能较好的分析临床血液需求量同季节的关系, 并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从而为血液中心的库存量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深度翻译的文献综述 篇3

【关键词】深度描写 深度翻译 注释 文化人类学

一、引言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美国翻译理论家阿皮亚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并受到了深度描写的启发,提出了“深度翻译”的概念。深度翻译是翻译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对丰富翻译研究的理论话语,开阔翻译研究的理论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深度翻译的来源——深度描写

1999年,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学转向代表人物者克利福德·格尔兹提出了民族志的“深度描写”方法。“深度描写”是人类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注重细节、强调阐释的研究方法,格尔兹提出文化不是一种引致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的力量;它是一种风俗的情景,在其中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得到可被人理解的——也就是说,深的——描述。深度描写式的民族志感知、阐释行为之间的文化层次,建构一个分层化等的意义结构,解释“这些陌生的行为在那些陌生的地方所具有的自然的意义”。“深度翻译”是对“深度描写”的借鉴,继承了后者对“语境”和“意图”的重视,并在当代文化相对主义的大背景下充分关注文化差异,对文化翻译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深度翻译的涵义

在深度描写的基础上,美国理论家夸梅·阿皮亚创造出“thick translation”一词,中文译为“深度翻译”或“厚翻译”,具体做法指在翻译文本中,添加各种注释、评注和长篇序言,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以促使被文字遮蔽的意义与翻译者的意图相融合。阿皮亚提出三个深度翻译的理论要点:第一、强调意图的重要性。在很多情况下,了解语义并不等于理解意义。话语是行为的产物,因此和所有行为一样,都具有某种产生的理由,或者说是意图。第二、强调语境的重要性。阿皮尔认为,要了解说话者的意图,就要把握语境,需要“深度语境化”。第三、充分关注差异。

四、深度翻译注释的类型

对于“深度翻译”的具体实践,即添加注解、评注的深度语境化。注释是对已有作品中的词语、内容引文、出处等所做的说明,一般是针对作品的疑难处进行说明,目的在于使人们能更准确、完整地理解作品。如下分析了深度翻译具体实践中,注释的类型:

1.专有名词解析。这是注释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专名包括选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地名、概念术语以及选文的来源书籍,这部分注释内容构成全部注释的大多数。

2.背景信息。强烈的读者意识和服务意识,构成了本书注释编选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部分注释中,读者可以看到文化方方面面的信息。

3.文内互文。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历史传承的民族。在思想传统上,中国人素有崇古、崇权威的较强倾向。这点也反映在中国古代翻译话语中。后世论者经常援引前人的话语来证实自己的论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阐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4.文外互文。这部分内容指向翻译话语体系的研究,注释中在对某些概念作出语境化解释之后,往往会给出这一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供对相关论题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参考。实际上,其他类别的注释都或多或少提及后人的相关论述与研究,这里主要是按注释内容的独立性作为归纳标准。

五、深度翻译的研究价值

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源语言文本中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富有诗意的独特表达风格,译者只有通过深度翻译添加各种注释或评注,才能阐释出源语言文本中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语境,从而在目的语中充分再现源语言“意义之网”中的语境意义和原作者的意图。

翻译标准的制定不仅与原作内容、风格、文本类型和原作者的意图密切相关,还要考虑文化、社会现实、翻译目的以及读者需求等因素。译者的选择应以是否恰当为依据,在尽量贴近原文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之间寻找平衡。文化人类学视角的深度翻译策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拓展了译者的话语空间;其次,再现了历史文化语境,使他者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第三,促进了多元主体间的对话;第四,加强了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第五,强化了译者作为文化协调人的文化身份,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平台。

六、结语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的格局下,深度翻译在翻译实践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翻译方法。深度翻译由深度描写衍生而来,是在翻译文本中,添加各种注释、评注和长篇序言,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以促使被文字遮蔽的意义与翻译者的意图相融合。深度翻译理念在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对文化的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Appiah,K.A.(2000).Thick translation[A].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L.Venuti.(ed.).London &New York:Routledge.

[2]克利福德·格爾兹.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文献综述的写作 篇4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2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 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参考文献

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 篇5

摘 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和有效措施。为把握中外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动态,本文对其发展概况、理论发展、基本概念、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以及实践进展等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循环经济理念、具体实践形式这两个角度对我国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现状进行描述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及其概念

1、历史由来与理论发展概况

早在1904年,俄罗斯思想家B.H.维尔纳茨基就明确提出,将来人类为了在地球上生存,不仅要为社会的命运负责,而且也要为整个生物圈的命运负责,因为在那时生物圈的发展将要由人类的活动决定。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向全球的普及,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形势日趋严峻,作为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和探索客观规律的产物,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在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

循环经济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和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1968年4月,罗马俱乐部提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第三章专门写了《人均资源利用》,说明资源循环问题。循环经济也拓展了20世纪8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把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撰写的总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专门写了《公共资源管理》,探讨通过管理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再生和循环问题。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研究给循环经济赋予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容。在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种对策也相继出现,比较著名的有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戴利的“稳态经济理论”、库普斯的“资源高价理论”和“消费限制理论”、柯尔姆的“环境使用税理论”,以及托宾等人的“福利经济指标体系理论”等。

2、概念与内涵

循环经济,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CircularEconomy、RecycleEconomy、Circu2lateEconomy、CirclingEconomy这些英文名称的中文翻译都叫做循环经济,可见,学术界对于循环经济本质和内涵的界定还是有差异的。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对“用于循环的资源”和“循环的方式”有不同的认识,可以大致区分为“狭义循环经济”和“广以循环经济”。“狭义循环经济”概念认为,循环经济是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也就是利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循环、利用、再循环、再利用,以至循环不断的经济过程。“广义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所有资源都能不断地在流程中得到合理开发和持久利用,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二、循环经济理论在国外的发展

二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经济发展在极大满足人类无止境物质欲望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国际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即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为此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界开始从不同学科中探寻破解这一矛盾的方法,并大致提出了六种理论和方法。主要集中在微观、中观、宏观三种层面上。

1.微观层面即企业小循环。

(1)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理论。清洁生产最先由联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推出并推动,并于1998年的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上对其定义作了进一步的完善,“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以便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三个角度进行了更具体论述。美国环保局对清洁生产的理论有所发展,提出了属于清洁生产领域的污染预防和废物最小化概念。由此可见,清洁生产是一种以工艺和产品为作用对象的持续性、预防性和一体化的战略,是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是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层级上的指导理论,实质是一种“生态化”、“绿色化”的工业生产模式。可以说,清洁生产理论是循环经济体系中发展最完善,实践最广泛的理念之一,荷兰则是清洁生产开展最好的国家。荷兰政府早在80年代就开始推行清洁生产概念,建立了若干关于企业环境管理的国家政策,并通过其技术评价组织开展的“用污染预防促进工业成功项目(PRISMA)”,在食品加工、电镀、金属加工、公共运输和化学等5个行业10家企业中进行废物与排放预防的大规模研究活动,并在此基础出版了《废物与排放预防手册》。

(2)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一种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危害的评价和对产品环境特征分析及决策支持的工具,在循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其强调单个企业应在每一生产过程即产品、工艺、分发和管理中寻求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因此笔者将其归结为微观层面。

2.中观层面即产业园区内循环。

(1)产业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理论与产业生态(Industrial Ecology)理论。产业共生与产业生态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但却都是构成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将它们并列讲述。

(2)生态工业园(EIP)理论。生态工业园是上述两种理论的具体实践。在这方面,Emcat Lowe(1996)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的群落,并指出生态工业园区最重要的特点是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合作以及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此外Lowe(1998)还建议在生态工业园内成立再生投资公司,对网络中的物资获取、流动和再利用等活动进行协调。

3.宏观层面即社会大循环。

(1)零排放(Zero Emissions)理论。零排放理论是日本联合国大学校长助理Gunier Pauli(1994)提出,并于1995年在零排放世界会议上公布,其主要内涵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零废弃物,而是把废物作为生产的原材料使用。

(2)逆生产(Inverse Manufacturing)理论。逆生产理论是在1996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提出的一种循环社会理论。其特点是通过产品拆卸、分类、翻新和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部件原有特性,以便再装配和重新销售,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废物的循环利用问题,可惜的是该理论还处在发展中,其基础还有待加强。

三、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循环经济思想传人中国后即受到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尤其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循环经济作为“天—人”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呈持续升温态势。这一点亦可以从关于循环经济的论文数量上得到确认。”

然而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并没有沿着上述六种理论进行,而是自有其特色。首先,对循环经济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是开展循环经济的前提,也是当前学界讨论最为激烈的方面之一;其次由于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属于微、中观层面,能为企业带来切实效益,且条件成熟,便于试点研究,更符合我国国情,亦是当前讨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纵观近几年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可谓紧跟国际步伐,差距逐步缩小。但原创性理论明显不足,往往是某种理论先在国外产生,而后传入我国,显得较为被动,互动性不强,对国外学术影响力亦不大。如何开展原创性理论研究,提出适合我国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循环经济新理论依然是当前学术界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四、循环经济理论的实践

在企业层面上,最典型的实例是杜邦化学公司采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R制造法。又如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绿色饭店建设热潮,就是在饭店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上实施3R法,并将之与客人的消费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区域层面上,各种产业生态园区不断兴起,如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生态旅游区、甚至生态居住区等等。在国家层面上,欧盟国家、北美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分别制定了旨在鼓励二手副产品回收、绿色包装等法律,同时规定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或再生的具体指标。1996年10月,德国颁布新环境法律———《循环经济法》,核心思想是促使更多的物质资料保持在生产圈内。该法规定,生产中首先避免产生废物,要求工商业者从“摇篮到坟墓”地照管产品,意味着研制新产品时要考虑废物的清除问题,产品必须寿命长、维修便利、可拆除或重新利用。

我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始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辽宁省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省,广东省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为我国第一个根掘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思想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工业园区,扬州市、贵阳市、上海市、北京市开始以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 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2] 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德)厄恩斯特・冯,魏茨察克,等.四倍跃进———一半的资源消耗创造双倍的财富[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4](美)赫尔曼・E・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5] 罗伯特・艾尔斯.转折点———增长范式的终结[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6] 加勒特・哈丁.生活在极限之内[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2001.[7] 莱斯特・R・布朗.2000世界现状[M].北京: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00.[8]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

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循 环 经 济 的 文 献 综 述

排球比赛心理的文献综述 篇6

关键词:排球比赛 心理因素 文献综述

一关于排球比赛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出现的种类的研究

王桥在《浅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中提出了排球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理现象

1、比赛前的运动员表现为情绪过早的过度兴奋、焦虑、惊慌,甚至害怕、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教练指导、记忆力减退、心率过速、呼吸变化、手脚发抖、脸色苍白, 有时出现口渴现象、比赛易失常;

2、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不良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表现为心跳过速、肌肉发抖、面红耳赤或脸色发白、血压上升、头晕脑胀、尿频甚至呕吐等。

于 洋《浅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与对策》中指出 排球比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排球比赛赛前心理不稳定因素(1)面对强队时容易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敢于发挥自己的特点,敢打敢拼,在比赛中积极性高,斗志旺盛,往往会超水平发挥从而取得胜利;二是缺乏自信心,临场怯战,往往表现欠佳,动作不果断,一旦比分落后,丧失斗志。(2)面对弱队时容易产生轻敌与急躁的情绪应。主要是对困难准备不足,顺利时不积极进攻,接发球和处理球随意;落后时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违例和犯规多,进攻时失误多,成功率低。

二关于影响大学生排球比赛心理的因素分析研究

王桥在《浅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中提出了:

1、运动员在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运动员训练水平与比赛经验不足, 自我控制能力差, 意志薄弱, 比赛动机过于强烈

2、比赛中运动员对比赛要求过高, 自信心过强, 过于考虑比赛的成绩和名次, 过于关注比赛成绩带来的后果;外界压力过大, 比赛时又受到观众的密切注视;对手过强, 比赛中遇到困难过多, 对自己的技术和体力又感不足, 但又特别怕输;对比赛的环境和条件不适应, 造成心理紧张;训练不足或训练过度, 带来心理上的紧张;由于过去失败的体验而产生预期不安。周红律,陈作松.《 试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较量》中针对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良心理(1)比赛中技战术目的之一是干扰对手,使对方产生心理负担。(2)在比赛中很多运动员常常因为失误导致队友和教练的不满而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缩手缩脚不敢积极主动地接发球和进攻的不良心理状态。(3)比赛时观众和球迷往往带有倾向性,随着比赛的进行,过激的行为和语言会加大对运动员的刺激,使其出现情绪激动,心烦意乱,紧张而又顾虑重重,束手束脚,最终导致发挥失常。(4)裁判员不公正判罚容易引起运动员的不满、愤怒等消极情绪。参考文献:

[ 1 ]周红律,陈作松.试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较量[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8(04): 73—74.[ 2 ]郭红斌.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定向的探讨[ J ].武汉

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篇7

关键词:职业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随着国内教改的深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任务不断落实,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要想从根本上确保高效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合社会发展所需,就需要实现对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而要想落实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实现对“职业能力”的全方位了解。当前,关于职业能力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落实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职业能力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当前,随着职业能力重要性的呈现促使相关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基于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共获得了近3500篇资料,包括博硕士论文以及学术期刊。从相关资料的年份上看,近年来,相关领研究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且研究数量也不断上升,这就为本文相关文献的总结与分析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中外语言文字,但是成果性的研究理论较少,这就说明关于职业能力研究上需要得到其他领域的重视,并要在理论上实现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职业能力的概念与内涵简述

(一)职业能力概念简述

当前,国内外对于职业能力的重要性都达成了一致的认识,但是,在职业能力的概念上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共识,进而也使得职业能力的内涵存在着多种释义。依照当前国外现有相关文献,国际上给出的定义为:职业能力是个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一种能力,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够具备应对生活以及工作变化的能力。德国研究领域给出的定义为:职业能力指的是从事社会职业时所具备的相应本领,具体包括了工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个人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热情度。美国给出的定义为:职业能力指的是获得工作并保持工作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能够通过劳动市场获得就业机会,并通过这一就业机会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以及个人的奋斗目标。中国研究领域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结论为:曹书亮(2012)将职业能力定义为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从事社会职业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实现自身职业目标的基础,包括了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综合素质能力;甘应(2013)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人在求职中所应必备的能力,包括了交流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等。

(二)职业能力内涵简述

基于当前研究资料所分布领域的不同,对于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也就存在着差异性,大体上可以将职业能力的内涵阐述为如下内容:集合了知识、方法以及技能为一体的能力,同时也包括了社会适应能力、情感能力、职业态度等。

三、职业能力分类界定研究

关于职业能力分类界定上,当前的研究领域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任务职业能力主要由两种能力构成,即基本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为:蒋乃平(2011)认为职业能力主要由职业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构成,其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又包括了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第二,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三大块,代表的文献为徐友华(2009),基于高职院校教师技能对职业能力进行了划分,包括职业基本素质、核心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第三,任务职业能力包括了如下四项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四、职业能力形成、培养模式以及评价研究

(一)职业能力形成与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所涉及的面比较广,当前,关于这一能力的形成在相关研究领域初步达成了一致的认同:从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出发,能力的形成是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素质迁移与整合的结果。关于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都集中在高职等职业类学校上,这些院校结合专业的特点,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策略等进行实践,进而根据不同社会行业对于职业能力的需求与要求对职业能力的结构进行了划分。此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借鉴了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结合了国内的实际对职业能力的具体实践进行了构建。

(二)职业能力评价方式研究

当前国内在职业能力评价上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测试以及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体系。而在测试上,我国一般都是由高校负责,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来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职业能力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能够真正作用于实践的理论性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在拓展职业能力研究深度与广度的同时,为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评价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因此,这就要求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要将职业能力这一研究延伸到社会的各行业中,以从根本上实现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甘英,梁芷铭.职业能力拓展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01):45-46

[2]曹叔亮.论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与职业环境及其辩证关系[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04):67-68

承宇清的文献综述 篇8

2016届

题 目 武术段位制教程进入中 小学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专 业 体育教育 学生姓名 承宇清 学 号

2012031230 指导教师

张毅

论文字数

完成日期

****年**月**日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教 务 处 印 制

武术段位制教程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承宇清

(湖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地走访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武术段位制度、月河小学武术课程及所遇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做相应记录总结。关键词: 武术、武术段位制、校园武术、月河武术

前言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古代便有了以武止戈的说法,武术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保护自己的。武术注重武德,而绝非仅仅简单的套路动作,可以说套路动作是武术的形,而武德是武术的魂。学习武术也是对学习着身心健康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精神外延,将武术内容列入教学内容大纲是因为学校是我们开展武术教育的主要单位之一,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中小学学生主要年龄为7周岁至16周岁,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学习武术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更是为了让学生有自我防卫的手段,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学校教育课程中引进武术内容有其重要意义,武术段位制的出台是中国武术协会为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武术锻炼体系和技术等级评价标准。所以将武术段位制度引入中小学课堂是将武术内容引入中小学课堂的最具体的形式。

武术段位制度进校园研究现状

一、全国武术段位制度进校园推广现状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关于《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通知(武术字[2014] 176号)文件:将武术段位制工作纳入了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以武术“六进”为特色的十年推广规划,首当其冲就是进校园。将在国内中小学优先推广项目是趣味武术(段前级)、长拳,孔子学院指定项目趣味武术(段前级)、长拳、杨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咏春拳、五祖拳。[2] 武术段位制度十年推广计划又称“253”计划即为2年试点(2014-2015)、5年普及(2016-2020)、3年巩固(2021-2023)。在2年试点计划中选择10个省区市,10个国家武术组织,10个孔子学院作为武术段位制推广的试点,并在试点地区和单位设立武术段位考试点。目前,已有云南、吉林、湖南、广西、陕西、河南6个省区体育局和教育厅联合来函申请作为试点省份。[5]

二、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月河小学武术特色学校武术课程现状 武术教育策略:

1.以人为本,形成武术专项队伍

根据学校实际,利用该校体育教师的武术特长,组建了武术专项队伍。

(1)组建武术教练队伍。由学校两位武术教练负责武术基本功的训练,根据自编教材进行教学,聘请了湖州市武术协会陈教练,负责对武术特长学生进行提高训练。

(2)班主任队伍。由班主任进行武术文化的宣传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与发展,知道一些武林人士的故事,感受武术精神;了解武术的基本手型、步伐,了解一些拳路、器械,负责武术运动的普及。

2.创新武术教学形式

学校将武术教学活动的分层普及与分类提高相结合。以多种武术教学形式开展活动。(1)课间演练。在体育大课间、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期间进行武术练习,主要采取单练、对练、合练等方式,由教师组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个別练习交互实施。(2)武术游戏。寓游戏于武术训练中。

(3)组建社团。采用组建武术社团的方法,满足学生对于武术的专业和技能上的更高的要求,每周二、三、四放学后练习1小时,由体育组与专业武术教练授课。(4)举办武术节。每年举办一次武术节。

师资力量

月河学校在师资上引进对武术有专长的教师,积极组织专职武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学习,有效提高专职武术老师的教学和训练水平。由两名体育教师和一名外聘教练分别执教三支年龄相互衔接、结构合理的校级武术代表队并聘请校内外武术专家、运动员进行讲座,介绍国内外武术赛事、武术文化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武术知识。武术设施

学校专设了武术运动展厅,配备了现代化训练设备,购置了标准场地训练地毯及大量训练器械。

课时保障

月河小学规定各年级每周拿出一节体育课作为武术校本课程的专用学时,体育教师把武术校本教材纳入自己的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之中,在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单元教学”的模式确保课时计划的落实。

取得荣誉

2007年2月15日至20日,以“宏扬中国文化,喜迎北京奥运”为主题第三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召开。月河小学武术队8名学生获得13个项目的第一名,同时在长拳项目还获得3个第二名。大赛组委会授予“发展武术运动贡献奖”的称号。

2007年10月17日,在“三力杯”湖州市首届传统武术大赛中,武术勇夺22枚金牌、29枚银牌、23枚铜牌。

2009年7月第六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该校武术队获得集体项目第二名;单项2个第一,1个第二和2个第三名。

2010年7月第七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月河小学武术队被评为最佳运动队,并取得两个集体项目第一名,学生个人获得单项7个第一、10个第二。

2011年7月参加第八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参加武术健身操《雏鹰展翅》获得集体第一,《月河少儿习武酣器械》”获得集体一等奖,“月河少儿习武酣拳”获得集体三等奖;10个单项第一,15个单项第二,8个单项第三。

2012年7月第九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集体项目《黑虎少年》获得金奖,《月河少儿习武酣•拳》获得铜奖;个人项目比赛中,36名参赛队员共获得18个金奖、22个银奖和10个铜奖;并再次喜获“发展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2013年市第七届传统武术比赛,16个第一,12个第二,13个第三。学校获得湖州市第七届传统武术比赛发展武术运动组织贡献二等奖。[6] 武术段位制度申报规定

关于2014年中国武术段位申报工作的通知浙体武〔2014〕1号

一、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申报者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年龄要求:年龄6周岁(含)以上才可进行中国武术段位制段前1级和晋升段前2级、3级的考试。年龄达12周岁(含)以上、在校学生须达小学六年级(含)以上才可晋升武术1段位的考试;年龄达15周岁(含)以上、在校学生须达初中三年级(含)以上才可晋升武术2段位的考试;年龄达18周岁(含)以上、在校学生须达高中三年级(含)以上才可晋升武术3段位的考试;年龄达20周岁(含)以上、在校大学生须达大三年级(含)以上才可晋升武术4段位的考试。

2、习武年限的确认和初始考段(级)要求:习武者的“习武年限”是从掌握武术某一拳种基本技术开始计算。凡习武年限不足三周年的习武者,初始考段(级),不论年龄大小,必须从段前1级起考;习武年限达三年以上(不含中小学生),无段位者依据习武者掌握技术水平的程度,可从段前1级或1段位起考。

3、晋段(级)年限要求:晋段(级)年限指取得某一段(级)后至申报新的晋段(级)之间的年限。原已取得段前级和段位者,必须按达到规定的晋级、晋段年限才能参加晋段考试。段前级晋级习武练习须达3-6个月以上;初段位晋段须达1年以上,中段位晋段须达2年以上;高段位的晋升年限为:6段晋7段为6年,7段晋8段为7年,8段晋9段为8年。

4、在校学生申报段(级)条件:小学生1-5年级和幼儿园限申报段前1-3级及1段教程单、对练的技术考试;小学生6年级限申报段前1-3级及一段位单、对练和拆招的全部考试;初中生限申报段前1-3级及一、二段位的全部考试;高中生限申报段前1-3级及初段位的全部考试;大学生限申报段前1-3级及初段位和四段位的全部考试。每一段位均分单练、对练和拆招三个阶段完成考试,每一阶段为时至少一年完成培训与考试。在校学生均须掌握所考项目段(级)以下全部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各段(级)的技术,并由低段(级)向高段(级)依次晋升,不允许跨段(级)考试。[4]

存在的问题

材料:光明日报北京11月28日电: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在27日举行的2014年全国武术段位制进学校高峰论坛上表示,经过半年的试点和推广,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这一工作目前遇到了师资严重不足的瓶颈。

根据光明日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在会上的发言,在武术段位制度进校园的发展进程上再大的问题便是武术人才的稀少,而能作为武术教师的,担任起中小学武术课堂教师职责,传授学生武术内容的人才更为不足。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段位制[Z].体武字(1998)050号.[2]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武术字(2014)176号

[3] 洪浩.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必要性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33)[4] 中国武术段位申报工作通知浙体武〔2014〕1号 [5] 爱武术-全国武术段位制度推广平台-253计划 [6] 月河小学官方网站-武术课程工作报告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中专生简历下一篇:秋天的景色满分作文三年级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