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

2024-05-27

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精选12篇)

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1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提案内容:村级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社保体系建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功能就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却远落后于私营、个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远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随着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的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部分经济实力薄弱的村集体,已不堪重负,个别村集体不得不采取借、贷 甚至村干部私人垫资的方式,以维持工作的正常开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为此建议:

一要政府扶持。一方面对于资源相对贫乏,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村,区、镇两级政府不仅要提高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同时还要在税费的征收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另一方面,对于长期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工作的镇、村干部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干部为村集体创业致富的积极与能动性。

二要用好能人。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带头人很重要。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

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

三要加强培训。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政治方面,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村干部的头脑,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政策法律方面,要让村干部全面正确及时地理解和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提高政策水平,增强法律意识,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和运用政策法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经济方面,学习结构调整、市场经济、金融、城建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方面,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使他们树立科学管理是第一位的理念。

四要挖掘优势。采取不同的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立足优势,立足资源、区位,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成立服务组织,开发信息经济,建立村级信息网络,积极收集信息,开展有偿服务,寻找与本地种、养植特色相适应的公司或加工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村里提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围绕特色农产品兴办交易市场或流通公司,建成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开展产、购、销一条龙服务,在服务农民中赢利,增加集体收入。

五要借助外力。要争取政策扶持。由公共财政开支的项目,要实事求是核清种类和金额,依据客观、真实和准确的理由积极争取财政给予资金扶持。争取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种植业无偿补助项目,以及国家或省的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无偿资金。要争取外力支持。充分利用区直经济实力强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村级结成帮扶对子,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则,开展扶持工作。

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2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鼓励、利益驱动、 市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的来看,主要有五种类型。

第一种是股份合作型。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以集体资产和农户土地、资金等入股,将原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经济合作社,逐步做活“特色产业、生猪养殖、劳务经济、兴办企业、乡村旅游”五篇文章,2013年、2014年村民分红分别达1100万元、1300万元,被誉为 “凉山的华西村”。

第二种是村企联合型。西昌市瑶山村抓住西昌市邛海湿地建设的契机,把村民人均30平方米的自用地整合起来,采取与公司合作联合开发、自有资金自主开发两种形式,高标准开发自用地,建设商用综合楼,统一经营、股权到人,村民年均每股分红1万多元。

第三种是资源开发型。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将集体的土地、房产出租给周边的经营主体,还利用沙石等资源发展村办企业,把闲置的土地、林场、果园、房地产等集体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等形式委托经营,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年过5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

第四种是主导产业带动型。会理县铜矿村以石榴为支柱产业,在石榴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村集体经济优势,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全村石榴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销售收入2600多万元,成为全国第一个万亩石榴专业村。

第五种是综合开发型。昭觉县普提村“两委”利用县城郊区的区位优势,以发展牲畜养殖业为主, 兴办彝族服饰、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砖厂等实体,村经济年总收入达1560万元,成为彝族聚居区腹心地带的明星村。

“空壳村”问题,核心是在村集体经济以村支部、村委会为经营主体,致使产权不清、主体缺位。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和总结, 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几点启示,具体说就是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家庭经营。历史及国内外经验表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家庭经营制度,但随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互动共融,单打独斗的家庭经营难以抵御各类风险,这就要求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把愿意经营农业的农户培育成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或通过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二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村与村情况各有不同。在城镇周边的村,区位优势突出,村民素质普遍较高,要以盘活村集体资产为重点,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探索推行股份化改革。对拥有资源的村,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资源带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主导产业突出的村, 要抓住正在实施的确权颁证和“多权同确”契机,量化村民的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多种权属,对村民不愿分权到户的村集体资产实行股权量化,对这部分资产由村“两委”按市场机制统一经营,经营所得用以发展村公益事业,并按村民占有的股份进行分红。对大多数普通乡村来说,要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主体带动村民发展现代农业,让村民中的能人涌现出来,把他们培养成为村“两委”的负责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领路人。

三是必须坚持强村与富民双轮驱动。农业农村改革的历程充分证明,村“两委”“说话村民愿意听”、“安排部署村民跟到动”, 关键在基层组织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让村民有奔头、有享头。因此,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特别注重强村与富民双轮驱动,两者要互相促进、协调推进,不可偏废。

四是必须坚持通过改革创新让村民获得更多的收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改变过去政企不分的做法,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子。要坚持利益驱动、市场主体, 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推进以股份制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代产权制度,实现开放式经营。要鼓励村两委或以集体资产和农户土地、资金等入股,将原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经济合作社;或以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为股东,共同出资,建立公司制治理机制,将原集体经济组织改组改制为农业公司制企业;或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组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公司,推进集体经济管理经营企业化。

五是必须坚持大力培养能人。 要一手抓村支部书记能力提升,一手抓能人思想政治培养,把村两委建设成为富民强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战斗堡垒。

集群村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扶贫开发 篇3

丰顺县积极引导帮扶单位加大力度筹集资金,针对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条件的重点帮扶村,以帮扶村为单位,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或其他企业,采取“企业运作、政府监督、村委入股、保本分红”的方式,保障帮扶村集体经济零风险增收。

至目前,已有67个帮扶单位(村)筹资3933万元,以帮扶村的名义按10万至110万元不等的额度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每年可获得占投资额10%的分红受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效保障了重点帮扶村实现稳定增收。到2015年第三季度,7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447.3万元,村均6.39万元。

集群村位于丰顺县潘田镇东部,下辖 33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064 人。自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广州市教育局通过自筹与发动社会力量等方式,共投入976.7万元对丰顺县潘田镇集群村进行帮扶,着重突出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发展村集体经济等项目,有效改善了该村的发展环境,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自2013年对口帮扶集群村以来,广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对全村的荒山、荒坡、土壤、河流等资源进行了认真清理,并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共同探讨集群村农业生产经营类项目的发展方向。经过充分调研,决定集群村发展红肉蜜柚种植、优质大米种植及黄牛养殖项目。

广州市教育局先后投入资金向贫困户免费发放优质蜜柚种苗、肥料、提供育苗补助及相关种植技能培训等,共带动贫困户91户,非贫困户41户,种植面积达201.4亩。通过农业技能培训种植户掌握了种植技术,经过科学管理蜜柚长势喜人,按照果树生长周期2016年底将有第一批蜜柚收成。据初步估计,集群村红肉蜜柚年产量将达8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达720万元。届时广州市教育局将启动跟踪帮扶机制,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努力打造集群村绿色品牌,牵头帮助集群村红肉蜜柚拓宽销路,以达到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的良好效果。

广州市教育局投入资金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广8优”系列优质水稻种子并提供肥料及技术指导,合共带动农户169户,其中贫困户88户,种植面积达300亩以上。广州市教育局还以合作社牵头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发动各局属单位进行认购的方式进行销售。2015年7月,与村委会、合作社签订三方购销协议,充分发动全教育系统力量,向合作社收购集群村优质晚造米。在所得利润中,合作社将以0.8元/斤返还村委会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4万元以上的收入,贫困户家庭农业生产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

集群村集北自然村投影面积约3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地处深山,海拔较高,牧草资源极为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广州市教育局本着“帮村扶户”,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富裕为目的,帮助集群村委会扶持本村有养牛经验的贫困户完善养牛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黄牛养殖规模,使集群村村集体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自2013年12月底集群养牛场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广州市教育局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至今,集群养牛场黄牛数量已达一百余头,养牛户年收益达5万元以上,该项目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达15万元以上。

广州市教育局还投入资金50万元到丰顺县白盆铺水电站,每年12月份按照10%利润返还给集群村村委会,为集群村集体经济提供稳定收入。

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问题研究 篇4

当前,农村工作点多面广,任务十分艰巨,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都需要经济做基础,而村集体经济发展又适应不了农村实际工作的经济需求,两者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带着这些问题,就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行调研,希望从中发现一些有益的办法和有效措施。

一、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我县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由于受地域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据2000年底对全县109个行政村统计,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总量达756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4441.2万元,固定资产3119.8万元,在建的各项工程涉及资金573.9万元,平均每个村拥有资产69.4万元。到2010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量为6826万元,对比2000年经济总量减少735万元,下降幅度9.72%。经统计,2010我县各村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占总数的4.6%,5-20万元的村有17个,占总数的15.6%,0-5万元的村有59个,占总数的54.1%,无收入至负收入的村有28个,占总数的25.7%。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依然非常薄弱,其经济增长的潜力不足。而且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好的村,集体资产逾百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数十万。经济薄弱村无资产、净负债,村里没钱办事,人心涣散,干群紧张。

二、当前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问题

当前,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特别是像我县这样欠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薄弱且日渐式微的现状毋庸讳言。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积淀的原因,也有现实因素的影响,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暴露了思想观念的滞后和机制体制的僵化。归纳起来,影响和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愿搞。“这一届干满,下一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的心理包袱在大多数村干部心中普遍存在,再加上当前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困难,很多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放开手脚工作,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无力搞。各村村干部平均职数为5-7名,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上级层层安排的事务性工作上,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三是没法搞。部分村干部眼界不够开阔,“等、靠、要、熬”思想严重,没有真正立足本村实际从内部挖潜,带动群众闯市场的意识不强,对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思路,没有点子,没有办法,不知何从入手。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窄。村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大块:一是财政转移支付。以我县富强乡为例,2010年全乡9个行政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1万元,去除村两委干部工资24万元,剩下的17万元无力支撑9个行政村,14个自然屯修路、吃水、项目争取等公益事业的支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主要靠各级政府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支撑。二是机动地。全县半数以上行政村把集体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只有极少数村留有部分机动土地,可以说离开了“土地”这个平台,各村不知道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增加集体收入渠道,自身“造血”功能差。

(三)村集体债务债权较多。截止2010年底,我县尚有外债村87个,债务总额7770.5万元。村集体的债务主要是“八五”、“九五”期间,无论是“普九”达标或是交通、农田水利、科技推广、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时,村集体一时无力投入,只好举债,久而久之,债务越欠越多,越多越无力偿还,化解越来越困难。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村都存在,村集体通过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后,就要支付还债,形成了“挣一点,还一点,再花一点”的恶性循环,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到了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村集体的债权是农村税费

改革前遗留下来的,主要是未收回的农业税、“三提五统”等,由于时间跨度大以及人员的变更,很多账都已经是呆账、死帐。

(四)村干部考评奖惩机制需要完善。在村干部的考评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还没有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给大部分村干部造成“发不发展集体经济都无所谓”、“集体经济发展的好不好与我没关系”的误导。此外,村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偏低,月工资普遍500-700元,大部分村干部的养老保险没有解决,仅在2010年有2名优秀村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考试进入乡镇公务员行列。这使得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村干部在生活上没盼头,政治上没奔头,造成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

(五)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对本村的优势把握的也不够全面,无法根据本村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集体经济对策;二是私心较重。少数村干部考虑自身利益的多,考虑集体利益的少,如在“双清”工作中,力度不够,怕因此得罪一些人,损害自身利益;三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个别村干部目光短浅,为了自身政绩,为了享一时之乐,将集体资产一包几年,形成了“前人花钱、后人还帐”的恶性循环;四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县有些村兴办了集体企业,但由于缺乏人才,都先后被市场所淘汰。另外,有些村集体组织开发的效益农业项目也往往因经营管理不善,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少政策引导和扶持。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础设施、村屯环境得到了迅速提高和改善,农村产业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就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惠农资金也没有专门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农村的产业增收强项没有一项是村集体的,缺乏政策引导和扶持,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很难得到改观。

三、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积极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策扶持、逐步推进”的原则,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确保实现集体经济的合理、快速、高效发展。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方面是由于我县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和村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眼界不够宽阔、观念陈旧造成的。因此,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要努力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四种思想观念:一是树立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思想观念;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三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市场经济观念;四是集体主义观念。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大乡村干部“走出去”的力度,通过到发达地区学习观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配致富能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如果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双带作用乏力,又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轻则浪费有限的村集体收入,重则使多年积累的村集体财产化为乌有,搞垮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达的村,村干部的领导素质与经济管理能力都较强,都是“致富能人”。如我县绥东镇振东村村两委着力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工作公开透明。几年来,村集体从来未报销过一分钱的饭费和小车费,把省下的钱都用在了为百姓办实事上。先后为集体偿还债务70万元;投资100余万元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使振东村由原来的贫困落后村,一跃而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振东村现有固定资产55万元,银行存款28万元。

(三)要进一步完善村干部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一是要建立发展

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指标细化、量化、层层签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工效挂钩,动态管理。对于村集体经济连续三年没有任何起色的,视情况对村干部甚至相关包村乡镇领导干部予以调整或免职。二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并对村干部的工资进行改革,推行以基本工资、奖励工资为主的机构工资制。村干部的奖励工资按当年的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的比例提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大提成比例,予以重奖。三是在县乡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为在职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可以考虑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四)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一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农业产业规划,调整生产结构,多村、多乡联合,逐步建立一批规模化的蔬菜、稻米、水产、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商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二是包装项目争取投入。研究国家惠农资金流向,策划包装利民工程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侧重把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在产业链上,以项目延伸产业链,以产业链壮大项目;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村级“造血型”增收项目;支持村级组织与规模企业、事业单位和民营大户携手共同发展。三是发展有偿服务。依托产业,走“支部+专业合作社”的路子,创办经营性服务实体。鼓励村级组织以土地、资金、资产等入股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机械、仓储、运销、信息中介、物业、集散场地等有偿服务,实现经济增收。

(五)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走管理增值的路子。一是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在盘活现有资产的基础上,要切实管好、用好、发展好,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的机动地、林地及乡村干部、村民多占地,能收、该收的地一定要收回,并通过采取承包、租赁、公开招标拍卖等形式发包给农民,以此盘活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5

发挥区位优势 引 项目 壮大集体经济富群众 ——北寨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北寨村 属移民后靠村,位于官厅湖东岸,距县城27公里,紧邻官厅湖,官康公路从村边穿过,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全 村 现有农户1 57 户,4 21 口人,党员25名,耕地1080亩。截至 2011年底,北寨村集体积累资金达184万元,固定资产115.6万元。其中,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855 元。

一、找准症结,明确思路。多少年来,北寨村 土地贫瘠,种植品种单一,村民靠天吃饭,农民人均收入较低。村级办公场所破旧,办公条件简陋。村 里 都是土路,一到春秋两季 多风天气,到处都是土。夏天一下雨,路就没法走。2006年,新一任党支部班子上任以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和群众代表会,问计于民,寻求致富良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闲散土地资源优势,立足村子 紧邻官厅湖,官康公路从村边穿过,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的优势,村里决定将低产田及荒地进行开发,推向市场,积极招商引资,以项目来带动集体经济增长。

二、立足实际,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北寨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请进来”招商、中介招商、政府协助招商等多种方式。

二堡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责任书 篇6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行目标责任制,促进各村高效快速发展,有效管理集体资产,完成规划任务,结合我乡实际,签订《二堡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标责任书》,以明确任务,清晰职责。

一、目的在完成本职工作、分管事务的基础上,在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的同时,建立各村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有效监控,同时推动各村经营、发展、管理等工作逐步向科学、精细和规范的方向发展。达到收入增加、管理规范、群众受益的目的。

二、2011年度责任目标时间:2011年01月0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三、各项指标:

1、经济指标:

2011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较2010年递增10%。

各村必须申报并通过3个以上“一事一议”项目。各村必须建立不少于两个项目储备。

2、管理指标:

各村必须成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组织机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各村集体经济重大收支严格按照经“四议两公开两监督”工作法开展。

结合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各村必须与共建单位开展不少于3次的共建活动。

每年召开不少于4次会议专题研究发展壮大村集体工作。各村非生产性、经营性支出控制为零。.四、保障措施

1、乡党依据目标责任书,不定期进行抽查和了解,如发现工作滞后的现象,及时要求整改。

2、如在年底未完成各项指标的,不予评优评先。

3、如长期不过问此项工作,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不作为。建议由纪检书记进行诫勉谈话。

乡党委书记:责任人:

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7

一、基本情况

奉贤联社现有总资产10.6亿元, 员工3300人, 企业30户, 一个经济园区, 一所技校。2005年以来总产值从12.6亿元增至2010年的25亿元, 增98.4%, 接近翻番, 年平均增速达19.7%。上缴税款从5598万元增至1.375亿元, 增141.2%, 年平均增速28.2%, 在全市联社系统名列前茅。2010年被市联社评为先进区县联社, 联社主任薛祖国同志2007年被评为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 2010年被评为市先进联社主任。同时, 全联社无严重集访事件发生, 党的建设也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加强, 2005年以来奉贤联社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平安单位, 并被评为2008-2009年度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所属单位60%以上被评为区级及区级以上文明单位, 90%以上被评为区级及区级以上平安单位, 为奉贤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做法

1、切实转变观念, 加快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队伍

总社“六代会”和市联社“四代会”以来, 我们破除传统的“纯而又纯”的集体经济旧观念的束缚, 对产权制度改革后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 根据产权结构多元化,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交叉融合的现状, 鼓励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职工持股会参股、企业骨干与经营层参股控股等各类型企业, 只要承认联社章程, 都可以参加联社, 成为成员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奉工园区的工业企业, 承认章程, 也可以加入联社, 奉贤联社企业迅速壮大, 至2010年底, 已从十几户扩展至30户。

2、优化资产配置, 做强做大企业

基层联社企业的经营者受“小富即安”思想和小手工业思想的影响, 宁为“鸡首”, 不当“凤尾”, 结果往往错失发展良机。几年来, 我们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教育, 努力使他们从陈旧性、习惯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机遇意识、科学发展意识教育, 增强他们加快企业发展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同时, 做了大量的发挥自身优势, 稳定企业, 切断不良资产, 拓展市场, 努力寻找合作伙伴等扎实的前期工作。如振泰化工厂合资前已是高新技术企业, 由于缺乏资金, 其技术优势, 难以充分转变为生产力, 合资后通过设备改造, 企业很快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奉贤水泥厂合资前由于地方对水泥生产政策的限制以及原材料、债务等的制约, 生产经营十分困难, 合资洽谈过程中又由于其资产受贷款抵押的制约难以进展。联社通过稳定企业与帮助其资产从银行解脱出来等大量的工作, 促成了与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合资, 建立粉磨加工水泥生产线, 盘活了存量资产, 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几年来, 我们相继与上海上实投资、安徽海螺水泥、浙江银轮股份等上市公司成功合资, 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支持投资方扩股增资。如奉贤水泥厂合资后, 已追加投资1亿元。这些企业, 现已成为联社的骨干企业, 并进入奉贤区纳税百强企业行列。

同时, 我们利用一关闭企业的厂房场地, 经市府相关部门批准, 成立了奉工经济园区。以优良的服务吸引中外客商投资奉贤, 共同发展。奉工园区从零起步, 抓自身队伍提升工作效能, 抓招商网点提升招商质量, 抓优质服务, 做好事, 办实事。通过几年来的努力, 已形成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的品牌效应, 2010年, 产销已超12亿元, 纳税突破8500万元, 为增强联社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3、加强科技创新, 提升企业素质

我们引导企业坚持自主创新, 以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 以科技进步推动节能减排。几年来, 上海海螺水泥、奉贤钢管、上海创斯达热交换器、上实振泰化工、上海振泰漂染等企业共投入1.8亿元进行新品开发、技术改造、节能减排, 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奉贤钢管与上实振泰化工被评为市高新技术企业, 奉贤钢管厂的特种钢管应用于神洲七号与高铁制动系统, 海螺牌水泥与创斯达公司的热交换器广泛应用于国家与市重点工程。

4、坚持两手抓,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坚持制度, 规范运作, 确保党支部工作质量。在基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议事规则中明确支部的职责, 使支部工作的地位、作用融合进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中。完善和执行好加强党建的各项制度,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支部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责任制、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各项制度等, 并加强交流督查, 党委每季召开一次支部工作分片会, 对党建工作进行交流、检查, 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

二是坚持把稳定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党政班子会基本上每次都要排摸不稳定因素, 研究应对措施。联社成立稳定工作领导小组, 联社主任亲自抓稳定工作, 副书记和一名副主任具体抓落实, 发现问题, 及时汇报, 及时处理。各企业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 专人分管, 尽量把问题化解在基层。2005年以来, 全联社没有发生严重的集访事件, 确保了企业的稳定, 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平安单位, 并被评为2008-2009年度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为保一方平安作出了贡献。

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利益协调机制。在制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议事规则, 明确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各自职责的基础上, 建立了党政通气、党政工协商、劳动争议调解联席会、行政与工会平等协商、员工与企业投资者管理者恳谈会制度, 在企业内部构筑了内部利益协商的平台, 初步形成了构建和谐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 确保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是认真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联社所属企业大多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存在着大量的遗留问题, 随着相关政策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 就会浮出“水面”, 影响一方平安。几年来, 我们认真妥善地配合区府相关部门, 通过反复多次的调解、协商、协调和必要的资金补偿, 妥善解决了奉贤照相器材厂、上海华隆机器厂、上海通力热交换器厂、上海振泰漂染厂等企业的各类信访和造成影响生产经营与一方平安的不稳定问题。

三、今后的打算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着力科技进步, 着力招商引资,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联社科技进步;

2. 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增加土地资源;

浅谈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的经济 篇8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出路选择

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17-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必须优化环境以及要纵观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同时也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努力,齐抓共管。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帮助以及扶持的力度。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优化环境

(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

还有就是在创业扶持上来说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创设一个专项的基金,从而来鼓励以及支持创收性的项目工程,尤其是对那些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又缺乏资金的那些项目一定要给予支持。在创业之初,要降低门槛,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也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创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便利的环境。

(二)优待贫困村的专款专项扶贫基金

作为一个公共的财政村级集体经济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其宏观的调控能力,以达到区域平衡的能力。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经济实力进行评估,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进行不同的帮困扶持。特别是要加大力度那些投资建设的创收的项目,从而来对那些政策避免执行了无差别的辅助,以防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

(三)利用当地闲置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对于有些部门来说在政策的实施上面应当进行放水养鱼的构想,政府部门应当尽最大可能在各个方面,对那些村级集体的经济发展上面加入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要合理组织,合理利用当地闲置资源进行发展集体经济。

总的来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一个优惠的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措施,共同创造一个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利的大好环境。根据各村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在经费上的矛盾,就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所以说应当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因村制宜,选准路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加强村级招商引资,通过借助外力以求得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想做大做强村级经济,如果单纯地依靠现有的老企业是不行的,发展的实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也有的政府想靠自身经验的积累去发展村级经济,但是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那自然发展的速度又显得太慢了。因此,相比较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招商引资。通过招商的形势,达到借力使力,以求得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实现村级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办法。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村干部的意识观念,妥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发展的意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为了实施激励性的机制,也可以实行村级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融入到农村干部的考核中,在年度工作进行实绩考核时,直接与干部的报酬相互挂钩。切实做到把发展成为政府干部的首要任务,并且要付诸于现实,在工作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同时,对于干部的招商方法要加强引导,适时举办培训班,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招商引资的规律,掌握招商的技巧。这样,在外出招商时也就不会太盲目了,也会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了人才的引进,特别是本村流落在外地的人才,想办法把那些创业能手、企业老板、经营大户请回来,共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

(二)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

在大力村级集体经济时,要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以实现村级集体的更大收入。

三、盘活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认真开展清查工作,盘活资源

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机动地、水塘等资源来水塔、库房、闲置空房及砖厂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依法清收拖欠的村集体承包款项,清理无效合同,通过采公开招标、拍卖、租赁、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达到资产值、增值目的。

(二)实行承包论证、合同管理等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清查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手续不全的进行完善,不合法的予以废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村集体不再直接经营的土地、果园、农机具、水施等,要先行论证,后按合同严格管理,合理确定村集体,北高镇 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加强完善各项制度

大力推行村财政委托代理制度,强化财务公开;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发展公益事业;落实集体财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严控基建工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

(四)改革农村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了财务“双代管”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结算资金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加强了对集体资的管理,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2006,(12).

[2]董亚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8,(6).

[3]周新革.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J].浙江现代农业,2007(3).

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9

为进一步抓好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我 镇移民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调查工作。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进一步推进村集经济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梯门镇人口 32320人,耕地面积65168亩,辖区42村,是一个纯农业乡镇。其中:移民村就有 7个,占 19%。移民总数 159 人。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干部政治素质不高、经济发展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措施,对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贯彻不到位,导致地理、资源和政策等优势不能充分发挥,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村集体经济增收收入渠道单一化。全镇7 个移民村,集体经济总体普遍偏弱,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势头不强,目前,各村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以发包土地、林地等租赁性收入和土地征用后的补偿性收入为主,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

3、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地理、资源条件的差异,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差距加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从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招商引资条件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高,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

4、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由于村干部对村集体资产定位不清,民主意识不强,在处理集体资产时盲目,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给村集体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5、对上争取,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大。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共识,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村级班子建设。目前,村级无钱表现较为突出,导致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工作、等方面困难重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稳定。彻底解决不想发展、不敢发展、不会发展的问题。切实提高村干部抓经济促发展的热情,创新工作,找到发展集体经济的门路渠道,使村干部统一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想上来。

(二)因村制宜,分类实施,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子

1、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苏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集体承包、租赁,发展集体经济。双塔村利用土地流转,集中土地、林地、荒地等资源进行有偿承包、租赁、入股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2、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增长点。依托核桃产业种植,东瓦庄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导村级组织注资合作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陈楼村、陈王庄村、依托吉祥食品公司发展集中连片蔬菜种植。村集体成立科技服务队,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三)强化制度管理,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型模式。积极优化保障机制,集聚各方力量,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加大日常管理力度,确保了村级集体收入合理有效使用。

1、积极优化保障机制,选优配强村干部,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人才保证。减少支数,先用经济能人进班子。

2、强化“第一书记”职责、发挥“第一书记”的潜能。帮助理清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帮助选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清底子、建台帐、管好用好集体收入。要求村级集体经济财务公开,实行收入公开、支出项目公开、结存余额公开,接受社会监

督,提高集体经济财务收支的透明度,依靠群众的力量,保证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4、加大移民扶持力度,用好相关政策,搞好对上争取。

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1、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各村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地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措施,选准选好发展路子。

2、扩宽村集体收入渠道。探索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农业,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搞活农业经济;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四荒资源优势、招商引资、盘活闲散资产,兴办村企的经济发展格局,壮大村集体经济。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企业+村+户联合发展模式,建立经济联合体,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4、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一是全建立产权明晰的资产管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篇10

发挥优势夯实基础努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泰康镇幸福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材料幸福村总幅原面积75,961亩,其中耕地15,096亩,草原24,822亩,林地3,778亩,水域8,319亩。全村下辖4个自然屯,有农户928户,人口3,577人。几年来,幸福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畜牧业发展为主导,以城**优势为依托,注重农村经营机制创新,努力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政策扶持和项目开发,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立足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主导产业的发展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幸福村坚持从以畜牧为主导产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入手,大力实施奶牛提质增效工程,坚持多元牧业发展并举推进,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一是积极组建了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幸福村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于2007年4月组建了幸福村八公里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76户,吸纳股金160700元,社员养殖奶牛985头。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奶牛已达到1600头,实现效益35.4万元,户均年增收可达3000元以上。同时,投入资金12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700平方米,配套推进了奶牛TMR生产设备引进、综合服务室、饲草饲料储存库、青贮窖、沼气池等一批功能性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扩大了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路径选择 篇11

【人物名片】

张红宇,经济学博士,现任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兼任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秘书长。

研究领域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宏观管理等,多次参与中央和国务院重要文件起草工作,并先后承担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经合组织、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委托的课题研究。

农业农村经济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经济不繁荣,城乡二元结构就难以破除,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就难以激发,县域经济就缺乏坚实基础和长远发展空间。目前,地方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主要挑战是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低,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占比不高,生产环节在产业链中所占利润比例太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农村土地的财产属性不充分,农村金融资源大量外流,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内在活力。一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引导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和优化重组,加快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二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完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土地承包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探索发展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开展专业合作、土地合作、股份合作,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工商资本租种耕地的风险防控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三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围绕集体经济股份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量化农民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农村产权流转,充分释放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大力发展小微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和互助保险,推动金融资源回流农村。

发展壮大县域二三产业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反映出县域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既是由于在成本攀升压力下,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步伐加快,也是由于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多年,无论是外出务工农民还是内地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资本原始积累都在从量变转向质变,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加,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加上近年来内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县域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大趋势,为壮大县域经济提供强大动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必须乘势而上,进一步改善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好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培育县域支柱产业。一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农村二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县域小微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创业辅导培训,落实好中央关于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项基金、担保贴息等方式对小微企业给予扶持,安排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标专门用于小微企业,鼓励小微企业技术更新升级。二是促进产业集聚。结合各地工业化发展阶段和当地独特优势,选择和培育县域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完整产业链和规模化专业市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引导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的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等服务平台,强化能源供应、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强化交通、信息、电力、物流基础设施,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立足城市群建设,统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城市间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结合,加快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将带来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缓解农村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形成区域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要建立健全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布局,推进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一要加大城乡公共服务投入。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完善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统筹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农民工的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随迁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和正常支出项目范围。二要完善规划、合理布局。注意乡村过疏化对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长期趋势,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选择人口密集、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城镇,集中强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既有效辐射周边农村居民,又尽量避免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三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提高非本地户籍人员和本地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其在就业、教育方面的平等权利,不断改善其医疗、住房条件。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制度衔接,逐步解决制度碎片化,实行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在此基础上,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开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12

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 以及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等都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实践证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物质保障,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而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 依托龙头企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带动, 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 形成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能够有效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提高农业比较利益, 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必须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又做到城乡统筹, 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是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这一体制内, “分”是“统”的基础, “统”是“分”的保障, 单纯强调“分”的作用, 而忽视“统”的功能, 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 要想实现共同富裕, 就必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优化和完善“统”的服务功能。如果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统”的功能不强, 就会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不可逆转, 迫切要求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这既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是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变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是完善和发展统一经营的迫切需要。

其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 凡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 新农村建设推进的速度就快, 农村面貌发生的变化就大, 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就多, 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高。当前, 一方面国家财政实力总体还不强, 公共财政全面覆盖农村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比较短缺, 农民还不够富裕, 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因此, 不能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依附于财政的扶持和工业的反哺, 也不能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一家一户的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弥补公共财政不足的重要途径, 是增强新农村建设主体能力的需要。村级集体经济具有一定的补偿功能、扶持功能和保障功能, 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了, 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最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 农村基层组织大力实施“五基本”建设, 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办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工作条件, 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但要从根本上强化村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功能, 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得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此外, 要从根本上提高村级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能力, 增强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 最终也要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此, 村级集体经济构成了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取向, 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一,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 是农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当前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矛盾, 如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 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必须首先使农业形成自我积累、自我扩张、自我发展的内在良性循环发展机制。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建立起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 按照现代化大生产要求, 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 在横向上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集约经营;把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全部纳入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轨道, 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发达的高效益产业。

第二,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农业集约化的合理选择。我国农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一方面人均资源相对紧缺, 另一方面资源浪费相当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提高劳动者素质。农业产业化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 把一个个传统分散的农产品组合为一个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链和产业群, 形成规模经营、规模效益, 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可以使传统农业产生质的飞跃。

第三,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产业化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包括规模经营的效益、加工增值的效益、科技应用和创新的效益。农业产业化给广大农民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增收渠道, 农民可以分享产业化经营的利益, 也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中获取务工收入。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带活一方经济, 富裕一方百姓。

第四, 农业产业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措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走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三者紧密相关, 彼此互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必将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联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村和城市的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起来, 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效衔接起来, 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互相分割的局面, 形成城乡经济有机融合的经济格局。

第五,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培育主导产业, 能够有效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导产业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 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具有较强产业关联性, 且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主导产业经过培育能够发展成为当地人民增收和地方财税来源的骨干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选择和培植主导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方略。通过主导产业的发展, 产生激活效应、乘数效应和升级效应, 带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农业产业化集聚力量

第一, 在做活土地文章上下功夫, 合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产。土地作为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村级集体组织最主要的资源。因此, 发展集体经济, 必须做活土地文章, 做到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特色优势, 迎合特色产业发展需要, 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如在一些工业发达或是城郊型的村可以通过兴建与本村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的工业小区、专业市场、标准厂房等等, 通过物业的租赁经营和各类管理费的征收, 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在一些农业为主的村, 可以通过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从而提高土地的承包价格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等。

第二, 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 提高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要进行制度创新, 不断探索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 建立严格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如建立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等, 加强对集体经济的管理。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管理新模式, 如逐步推行会计代理制等, 对集体土地和资产进行企业化管理。二是在集体经济的具体经营上, 要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登记、清产核资工作, 摸清家底, 清理村级不良债务的工作;要采用与集体经济管理主体素质较低相适应的经营方式, 如物业租赁经营、土地出租等形式经营集体资产;要建立对集体资产经营者的奖励办法, 加大激励力度, 调动经营积极性。三是坚持村务公开, 强化民主监督, 加强对集体经济经营的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等。

第三, 在增加收入上下功夫, 千方百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于增收。当前村级集体经济的状况,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因此, 必须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不断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源条件, 合理开发资源,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激活集体经济活力。如在贫困地区要鼓励利用和开发当地资源, 发展效益农业, 观光农业等;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海岛旅游、人文旅游和旅游配套服务业、旅游产品生产等, 开辟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 不断增加集体收入。

第四, 在减轻集体负担上下功夫, 真正为集体经济减负。积极减轻农村集体经济的负担, 也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题中之义。一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开支, 按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干部, 尽量减少管理人员, 建立管理费、接待费定项限额制度。二是制定村债务的具体处理办法, 减轻村集体的债务。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选择切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对能剥离的剥离, 该清偿的清偿, 可减免的减免, 能核销的核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三是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投入, 减少上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行政和执法行为所造成的增加村级负担的情况。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投入, 界定集体经济的负担范围, 一些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就不应由集体经济负担。同时, 一些达标活动也要考虑集体经济的负担能力。

第五, 在帮助扶持上下功夫, 解决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首先, 必须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资金扶持力度。市、区县财政每年应拨付一定的配套资金, 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要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保证省、市、县的扶贫资金及各部门筹措的帮扶资金都能应用于生产、开发性项目;要落实部门结对帮扶责任制, 实行市、区县部门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办法。其次, 建立统一、协调的机制, 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改变目前对农村低水平、重复的扶持方法, 把有限的、宝贵的资金集中统筹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使资金投向农村最需要的地方, 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再次, 制订具体政策对集体经济的经营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对集体经济的发展进行扶持。

参考文献

[1]、潘啸.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与对策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 2008 (6) .

[2]、马晓河, 崔红志.建立土地流转制度, 促进领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J].管理世界, 2002 (11) .

[3]、张光宏, 杨明杏.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J].管理世界, 2001 (4) .

[4]、卢永生.试述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苏州农村通讯, 2001 (2) .

上一篇:以己之梦践行中国梦下一篇:老业主联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