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

2024-06-19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共8篇)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 篇1

关于开展招募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微记者”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团委、各校级学生组织: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高校团组织微博的应用,根据团省委《关于开展招募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微记者”工作的通知》精神,决定在校内开展招募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微记者”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募对象

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研究生

二、招募要求

1、热爱新媒体,能熟练运用微博等工具。

2、有较好的文字基础。

3、有校园新闻工作经验者优先。

三、招募程序

1、校级团委招募阶段

各学院在前期官方微博建设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各推荐1名“微记者”,校学生会、社团联、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各推荐1名“微记者”,博雅传媒、大学生新闻中心各推荐3名“微记者”,填写附件1(照片采用电子、纸质形式均可)、附件2,于12月6日9:00前将附件1、2上报团委,联系人:张文恺,86613731,电子邮箱:21116563@qq.com。

2、省级团委审核阶段

校团委汇总后上报团省委学校部,团省委学校部对各高校推荐记者团名单进行审核,并将为微记者颁发聘书,召开微记者团团长会议且进行实名认证。

四、工作要求

1、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微记者”需在通过审核后在腾讯注册微博并关注“@浙江团省委学校部、@浙江中医药大学团委”,微博昵称为“××高校微记者+姓名”(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微记者张三)。

2、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微记者”每天尽量发布三条以上的围绕校内外新闻和团学特色活动的微博信息并@浙江团省委学校部@浙江中医药大学团委。

3、各学院团委和各校级学生组织要高度重视“微记者”工作,挑选政治素

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微博运行规律的同学参与该项工作。为了保持工作延续性,请尽量选派二年级及以下的同学。

4、“微记者”工作要和本学院(组织)的日常活动、官方微博建设紧密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本学院(组织)的各项工作。

5、“微记者”聘任后,校团委将另行制定考核办法,在各类评优评奖、综合测评体系中进行体现。

浙江中医药大学团委 2012年12月5日

附件1:

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微记者”推荐表

附件2:

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微记者”汇总表

学校名称: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 篇2

现代新媒体环境, 为广大的青年团员创设了一个超荡, 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远传统信息环境的空间, 他们的发展, 他们的学习、工作无时体中反映出来, 因此, 当代青年团员正受到来自不同媒体、不无刻不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1.1 海量性和共享性丰富了信息的获取

形式单一、信息量有限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新媒体技术平台所具有的信息制造与传播的广泛性正以难以预测的速度向大学生呈现海量信息, 使他们面临各种不同选择, 目不暇接。新媒体技术的海量性和共享性, 为受众群体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空间, 互动自助式的学习方式。大学生使用搜索引擎、论坛贴吧、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获取学习需要的信息。但也使得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加大, 学习也比较多的处于被动状态, 独立思考的能力减弱。学习和获取知识已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正规教育系统, 给青年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带来严重影响。

1.2 传播迅速, 时效性信息

新媒体可以不受具体的时间、地点的限制, 实现瞬间一对多、多对多的矩阵式的传播, 也可以互相转载, 传播的空间极其广泛, 传播的速度难以想象。广大团员青年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迅速找到各种想要的信息, 也可以通过QQ、飞信、人人网、微博等网络工具, 与同学、好友、网友等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极大地拉近了广大团员青年彼此之间的距离, 提高了时效性。

1.3 提供了团员青年健康成长的服务平台

新媒体已经覆盖高校师生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QQ、飞信、博客、微博等成为师生联络交往、及时发布各类信息的有效方式;校园网、辅导员博客、辅导员微博等成为宣传、教育和服务青年的重要平台。利用受众广泛的新媒体, 高校共青团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高校共青团通过建立团工作QQ群、团委网站、团组织博客和微博等新媒体, 及时传递信息, 招募志愿者、审批社团成立等手续也通过网络快捷地完成, 同时, 鼓励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广泛参与到团的活动中,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吸引、凝聚青年, 满足青年的需求, 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1.4 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一对多”到“多对多”的转变, 使新媒体传播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和方便快捷的功能, 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单向灌输与传授不再是唯一的教育模式。很多高校都开通了网络课堂, 使师生不仅可以“面对面”, 还可以“线对线”地在网上完成授课和学习。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革新, 智能手机日益普及, 手机报、手机网络等平台都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开放性、交往的互动性与信息接触的广泛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新媒体, 收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 以全方位多形式的方式快捷地传输给广大团员青年, 构筑广阔的新媒体教育平台。

2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新媒体在青年学生和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青年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 并努力寻求运用新媒体技术和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的契合点, 及时掌握青年思想动向, 妥善处理网络舆情, 牢牢把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利用新媒体技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

2.1 积极构建青年学习发展的新媒体家园

新媒体已经深质, 使得现代新媒体生活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 深刻地渗透到了广大青年团员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他们的情感变青年的学习、生活、交友和发展带来了新的选择, 带来了更大化、思想发展、价值观形成、政治追求等, 都受到来自网络等的驱动力。新媒体在改善传统传播媒介固定性、局限性、滞后新媒体信息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等弊端的同时, 由于新兴媒体行业制度不尽完善, 监控监管性、匿名性, 使得青年团员从新的视角认识了自我、发展了自技术不到位等因素, 还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如何正确运用新我, 也创新了生活和社会。因此, 作为共青团组织, 应当将构建媒体的传播纽带作用, 发挥新媒体的巨大作用, 规避新媒体的青年学习、生活的新媒体家园为基础, 凝聚青年人性, 构建青不良影响, 超出环境因素中存在的阻隔, 是当前共青团工作应年精神与情感交流的家园, 使广大青年能够在团组织的引导当认真对待的实践课题。

2.2 营造和谐数字校园文化氛围, 引导网络文化健康

发展注重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 营造和谐的数字校园文化氛围, 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调动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寻找日常学习、生活的结合点, 把同学们真正吸引到参与数字校园文化的进程中, 开展适合当代大学生活, 符合和谐校园建设要求的新颖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发展。同时, 采取技术手段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避免垃圾信息的污染和网络成瘾的发生。

3 结束语

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 应当肩负起同目的和动机信息的影响, 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 借助新媒体启发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 促进青年发展的重任, 充分的匿名性、虚拟性和自由、开放性, 大肆传播不良信息, 为复杂, 是对团组织舆论引导能力的严峻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摘要:以网络博客、3G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等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媒林时代的到来, 对高校大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对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深入研究新兴新闻学理论的基础上, 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运用新媒体时代信息化工具, 拓展宣传载体, 主动占领高校宣传阵地, 努力做到“月良务高校中心工作,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本文主要针对当今新媒体时代, 高校共青团如何进行更好好的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通讯软件,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宣传

参考文献

[1]贾鑫;陈明;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拔尖学生培养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 篇3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问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D 2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04-02

党的十七大及团的十六大明确了共青团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应该认识到,近年来,团的工作和团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主体,也是主流。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青年的流动性日益加强,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团的工作确实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机遇。特别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高校团的自身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团的社会职能转变缓慢,工作覆盖面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趋于多样化,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摆在我们面前。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共青团组织过分强调政治职能、忽视和弱化社会职能的情况已难以适应服务大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团的新任务的要求。所有制结构多样化,新经济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高校的扩招,青年学生的社会意识的加强等等都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团的政治职能的前提下,必须不断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扩大团的社会职能,增强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其次,团的运作形式单一,凝聚力减弱。一是过去行政色彩很浓的系统性、统一性的管理体制与基层团组织复杂性、多样性、层次性发生了矛盾。过去,全团工作自上而下层层指挥布置,自下而上层层负责,各级再根据实际增加一些特色工作,从而造成工作越到基层,名目越多,“帽子”越大,涉及范围越广,难以真正落实,团干部也没有精力去落实。二是团干部兼职过多,团的工作落实成为难题。兼职过多,无法全身投入工作,致使基层团的工作越来越虚,越来越疲于应付。造成很多工作热在上面,冷在基层,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收效甚微。三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竞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使得基层团组织的情况千变万化,指令性的领导方式已适应不了基层情况的变化发展。另外,单独依靠党政支持独立开展工作的工作推动方式面临团的工作社会化的挑战。

再次,团的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不够紧密,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建设是当前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探讨促进共青团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寻找高校共青团工作与社会经济工作的最佳切入点,以此来带动和激活各系部团总支工作,培养一大批讲政治、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通才型学生团干部,但始终缺乏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渠道,导致团的工作在广阔的经济领域活力不足、动力欠缺。

最后,团的工作前瞻性不强,系统思维不够。团的理论探讨和创新的滞后,直接影响到团的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影响到团的工作的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影响到团的思维方式的创新和改革,使团的工作更多地变成具体的事务指导、繁重的活动组织、简单的行政调度、空洞的政治教育,而没有形成系统、科学、前瞻性地思维方式,没有真正构建起青年学生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高校共青团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不足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学习社会及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责任更重的挑战,以往那种以教育者为中心、层级分明、上行下效的管理模式逐渐表现出了它的弊端。已经很难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是绝对的管理主体,学生是绝对的管理客体。在主客二元对立的哲学逻辑的指导下,两者被完全割裂。被定位于管理客体的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受到严重压抑。二是教师的管理方式是单向式的,数量堆砌式的。格式塔心理学指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非整体性教育与管理行为在数量上的简单累加使“1”加“1”的教育、管理效果等于“0”,数量众多的教育、管理行为的最终作用被相互抵消了。三是师生之间等级森严,甚至带有“官本位”的社会特性。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由其职位决定,不允许受到任何的挑战。四是各组织规章制度是绝对确定的,是不允许随意改动的。学生必须机械的遵循这种规章制度,但这种遵循只是具有表面上的作用。五是教师倾向于寻求立竿见影的管理效果。这样,教师就喜欢对学生进行惩罚,但这种惩罚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高校团建工作创新动力不足

从组织形式、工作手段和特色文化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机制相对滞后,创新动力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形式滞后。首先,从现有组织设置来看,高校对团组织的日常工作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缺乏规范。在调查的8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将校一级团组织的机构合并或归属到其它工作部门,团组织独立的运作机制、职能范围和经费体系未能得到确保;其次,从创新组织形式来看,传统的校团委、学院分团委(系团总支)、班团支部三级组织形式,覆盖不到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和网络等独立性越来越强的重要阵地,适应不了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二是工作手段薄弱。高校团组织的工作手段一直发展不平衡,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参与者,高校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以及有效介入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对于服务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创新工作手段的能力不强,没有很好利用现代社会的各种载体和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的手段单一化,网络手段表面化,工作社会化进程缓慢。三是特色文化缺乏。由于共青团的工作面比较广,内容丰富,活动是其主要载体,一些高校的团组织热衷于追求扩张工作阵地和提升活动层次,以及满足各种评价指标的积累,往往忽视或缺乏在自身层面上的内涵充实和特色塑造。

四、高校团建工作的保障机制仍不完善

首先,高校团组织的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不足。随着团员青年多元、多变的价值观取向日趋普遍,共青团对青年学生的引导作用和号召力在社会转型之际表现出相对弱化的趋势;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共青团工作依托的组织基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高校团组织基层建设面临的困难比以往更多、更复杂。面对复杂的局势,一些团组织患得患失、无所适从或满足现状,故步自封,体现不出共青团与时俱进的品质。

其次,高校团组织与校内其它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薄弱。一直以来,高校团建工作经常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在院系一级党政部门对团的工作支持配合程度往往因院系而异,而专业教师则普遍对团的活动持可有可无的态度,一些部门和专业教师对共青团工作的冷漠态度,不单单是理解和认同的问题,显示出团的工作对外协调不足,宣传不力。

再次,高校团组织对相关配套制度等政策运用不充分。尽管团中央、教育部对高校团干部的待遇问题有明确的政策,但实际上不少高校团委的行政级别问题、团干部的待遇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落实。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的一个窗口,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书育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教育素质。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特别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忠伟,姚远,孙德刚.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2]陈卓武等.广东高校团建工作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 篇4

关于印发《2008年全市共青团工作总结》和 《2009年全市共青团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直属团组织:

现将《2008年全市共青团工作总结》和《2009年全市共青团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及早规划好本单位新一年的共青团工作,推动全市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1.2008年全市共青团工作总结

2.2009年全市共青团工作要点

共青团昆山市委员会 2009年1月8 日

主题词:印发 共青团 总结 要点 通知

抄报:市委、市政府,苏州团市委

抄送:各镇、系统、工厂党委(总支),昆山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市级机关党工委

共青团昆山市委员会 2009年1月8日印发

共印85份 2008年全市共青团工作总结

2008年,昆山团市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团的十六大以及市委扩大会议的精神。自觉把握党政工作大局,牢牢抓住青少年成长成才这一需求,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活动,团的工作深入开展,团的建设稳步推进,团的事业不断拓展,全市共青团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现总结如下:

一、围绕和谐共建,全面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综合素质 1.加强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修养。团十六大代表、共青团昆山市委书记盛梦龙同志向全市直属团组织负责人传达了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并在全市团员青年中迅速兴起了学习贯彻团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引导优秀青年学习领会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市进村(社区)工作大学生中开展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

2.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抓住五四运动八十九周年纪念,开展‚扬五四精神、弘爱国之志‛大合唱比赛,让广大团员青年重温历史,铭记历史;国庆前夕,联合市教育局举办了“激扬青春 放飞梦想”十八岁成人仪式,帮助广大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勇于担负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在高校、中学中开展‚我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组织青年游览昆山,感受改革开放30年昆山巨变,坚定团员青年改革开放的信念。

3.深入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以‚阳光少年心向党‛为主题,通过开展‚寻找新变化、感受新气象‛五个一活动、阳光体育游戏节、阳光伙伴夏令营、阳光少年雏鹰志愿服务队等活动,深入推进‚与祖国共进、与阳光同行‛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围绕党政大局,引导青年贡献力量

1.深化志愿者服务工作。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快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市共登记志愿者组织43家,注册志愿者88502名;规范志愿者管理,定制并颁发了注册志愿者证及徽章;举行‚公益永恒 爱心无限‛——全市8万注册志愿者爱心传递活动,倡导志愿服务社会风尚;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奉献凝聚和谐‛大型广场志愿服务活动11场次。打响‚鹿城风采‛志愿者服务品牌,先后承接了多次重大接待服务工作,顺利完成了金秋经贸招商服务。承办万人徒步大会、旅游节开幕式、金秋经贸招商活动等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建成了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支撑的昆山市青少年综合服务系统‚12355‛服务零距离热线。通过丰富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营造了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2.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工作推进大会,推广全国青年文明号泾河水厂的先进经验,激励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以榜样为力量,不断提高我市青年文明号集体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青年文明号的监督 管理,完成了对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考核及重新认定工作。

3.健全青年人才库。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库,根据基层推报情况和人员流动情况,对我市青年人才库进行了实时更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高素质青年人才。

4.积极援助灾区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广大青年中开展‚心系灾区人民‛爱心行动,‚送爱到四川‛广场募捐,‚清风明月 爱心永恒‛中秋慈善晚会等活动,为灾区人民募得342.8万元善款,响应总理号召向灾区捐衣捐被,总价值达37万余元。

5.主动投身抗冻减灾。年初我市连降大雪,并出现大面积积雪,我委紧急组织了20多支青年突击队队伍、500多名青年志愿者参与防冻除雪的行动,广大青年志愿者为保障交通的畅通、市民的安全出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围绕服务创新,促进青年成长发展

1.举办青少年文体活动。为迎接北京奥运营造浓厚氛围,开展了包括三人制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保龄球、定向越野、趣味运动会等项目在内的‚青春汗水 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在全市青年中掀起了健身的热潮。组织‚青春暖流‛慰问演出、校园文化社区行、青春动感企业行演出、‚百部电影进村、进厂、进社区‛和青年读书调查等活动,丰富了青年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的青年文化氛围。

2.开展各类青年榜样评选。开展了第十届“昆山十大杰出青年”、首届‚昆山市杰出青年卫士‛评选活动,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鼓舞振奋了全市青年。依托团校组织青年参加各类学历技能 培训,增强了青年的创业能力。开展‚我与昆山共奋进‛青工技能振兴活动,引导青年职工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成长成才、创新创效。

3.推进爱心助学工作。举办阳光体育游戏节暨庆六一爱心手拉手活动,对口发放爱心助学款6万余元,通过共同参与游戏增进学生与资助方的感情交流。发挥义工联义工作用,坚持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周末义务补习。关爱外地青少年,组织青年企业家在西藏林周县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成立了“四川广济镇——昆山市青年人才基金”,为灾区儿童带去爱的希望。

四、围绕发展主题,推进团的自身建设

1.举办团干部培训班。3月份在市委党校举办团干部培训班,来自全市各镇、行政村及系统的216名基层团书记参加了为期4天的脱产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团干部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2.推广团员服务中心。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在全市9区镇建立了区镇级团员服务中心,扩大了团组织覆盖面,拓展了服务团员的载体,增强了团组织凝聚力。

3.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推进月”活动。坚持党建带团建,注重两新组织团建。成立了义工联团支部,实现青年自组织建团零突破。加大了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力度,评选企业团建示范点,出台《昆山市非公企业团组织负责人权益保障金及管理使用暂行办法》,从多方面推进非公企业团建进程,提升非公企业团组织活力,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团建率超过90%。

4.带领好少先队和市青联。加强全团带队工作,举办了辅导员培训班,实行大队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实现少先队工作考核与 教育局同步,调整为学年考核。重视青联、青年人才联谊会等青年社团建设,完成了青联换届工作,创办青年人才联谊会会刊《鹿城菁英》。

在总结一年来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和困难:针对青少年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团的基层组织未能充分发挥班子团队精神。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和解决。2009年全市共青团工作要点

2009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团的十六大以及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宗旨,以‚一二三四‛工程(即夯实‚一项基础‛,做亮‚两块品牌‛,把握‚三个时段‛,推进‚四大工程‛)为抓手,坚定信心,创新作为,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为经济社会继续又好又快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贡献力量。

夯实‚一项基础‛,就是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加强全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团工作基础。做亮‚两块品牌‛,就是要围绕团组织三服务的宗旨,保证青年文明号的含金量,打响我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新品牌。把握‚三个时段‛,就是要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昆山撤县建市20周年为契机,使团员青年增强历史使命感,坚定改革发展信心。推进‚四大工程‛,就是要通过青年文化工程、素质工程、文明工程和创业工程切实发挥共青团组织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在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修养。要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团的十六大以及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 大会议精神作为2009年全市团员青年政治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广泛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要把学教活动和团的各项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突出以人为本,制定学习措施,通过举行征文演讲比赛、主题团日、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广大团员青年领会科学发展观及上级会议精神实质,切实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2.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深入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举办‚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暨五四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全市五四青年集体、五四青年标兵等先进青年集体和个人,利用各种媒体对青年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以‚阳光下共成长‛为主题,通过开展‚学习英雄师生,彰显阳光品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阳光少年’与昆山共成长‛庆祝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昆山撤县建市20周年新闻作品大赛;开展‚团队工作一体化‛;‚阳光伙伴‛夏令营活动;‚阳光辅导员‛专业课题研究,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3.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以建国60周年、撤县建市2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团组织、青联组织团结全市各界青年的作用,通过‚我眼中的新中国‛、‚镜头中的家乡巨变‛征文、摄影比赛,引导广大青年深刻认识祖国和家乡的巨变,进一步坚定团员青年的爱国信念。

4.培养青年奉献精神。奉献的过程既是造福社会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要组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受锻炼、长才干,报效祖国,服务 人民。

二、以坚定青年发展信心为首要任务,服务党政工作大局 1.举办昆山市首届青年创业计划大赛。当今大学生面临着严峻地就业压力,通过开展在昆就读大学生及昆山籍应届毕业生创业计划大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阔创业思路,鼓励和帮助待业青年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2.全力推动青年创业支持项目。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帮助青年争取小额贷款,协调落实政策、减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积极争取热心青年企业家的支持,筹措青年创业资金,用于扶持青年创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力争建立起服务青年创业新的融资平台。

3.开展“坚定发展信心 坚持科学发展 积极面对挑战”主题活动。开设青年课堂,邀请专家学者为青年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引导青年企业家和青年工人正确认识如今面对的困难,谈论应对措施,坚定发展信心,与国家、企业共度难关。

4.扶持好青年人才联谊会中的青年企业家。从举办银企座谈帮助企业获得贷款资金和辅导企业争取科技创新奖金入手,帮助青年企业家企业渡过难关。

5.扩大就业,减轻社会压力。利用青年职业介绍培训(服务)中心的品牌效应,采用积极引导策略,加强与企业联系,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帮助昆山青年就业。

6.开展好就业辅导工作。利用团校培训功能,开设就业心理、面试技巧、职场规划等课程,加强对青年的就业辅导,帮助毕业学生就业以及下岗青工再就业。与劳动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联合 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培训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青年就业竞争力。

三、以弘扬志愿者精神为着力点,带动青年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1.深化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寻求志愿服务理念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使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切实抓好青年志愿者的注册、招募、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引导青年参与到关爱弱势群体、心理关怀、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并切实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学雷锋 树新风‛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提升‚12355‛社区志愿服务队服务能力;扶持义工联、爱心24小时联盟等自发型志愿者组织成长;加强‚鹿城风采‛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全市注册志愿者移动网络服务平台。

2.扎实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青年文明号‛创建管理过程,严格执行青年文明号目标考核标准,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检查监督,引进社会监督机制。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学习培训活动,提高青年文明号创建水平。在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中开展诚信服务推广活动,倡导青年职业文明。

3.深化青少年维权工作。进一步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中的法律咨询和援助热线的建设。发挥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作用,不断拓展‚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领域,巩固创建成果。坚持从解决青年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主动了解和反映青少年的合理诉求,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共青团组织做好权益工作的主动性。要继续强化与消防、交警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强化 青少年安全意识教育。切实抓好‚帮教‛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残缺家庭子女、问题青少年提供有效管理和帮助,消除偏见,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安心学习,学有所成。

四、以青少年需求为抓手,全面提升团组织服务青年能力 1.举办第七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加大青年文化建设力度,开展包括文艺演出、青年歌手比赛、‚百部电影进村、进厂、进社区‛等多个子活动在内的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我市青年的文化生活,用有益的文化引导青年,营造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青年文化氛围。

2.推进爱心助学活动。广泛联系,拓宽渠道,切实拓宽爱心助学资金筹集渠道。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出台管理办法,避免重复资助,切实用好爱心助学资金,发挥助学金最大功效。要动员各界青联委员、青商会会员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投身爱心助学行动,采取‚一助一‛、‚一助多‛、‚多助一‛等结对方式,与贫困大学新生建立长期结对救助关系,使他们能够早日顺利完成学业。探索爱心助学新形式,保护受助学生自尊心,促进受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推进青少年普法工作。09年是‚五五‛普法第四年,要从少先队和基层团组织两条线入手,通过少先队活动树立少年儿童法律意识,通过团组织宣传强化青年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4.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要立足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以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为总揽,通过利用团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十行百能‛青工技能大比武活动等各类工作抓手,并 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引导青工立足岗位、提升技能。大力推进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全面深化企业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积极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

五、以基层团建为重点,扎实推动团的自身建设不断前进。1.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努力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不断扩大基层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健全和创新基层团内民主制度、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基层团工作考核制度等,增强团组织的内在活力。重点强化‚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扎实推进团建示范点工程,切实做好非公企业团干部权益保障工作;不断挖掘青年自组织,推动青年自组织中建团,发挥团员、团组织在青年自组织中的先锋作用。

2.加强团干部、团员队伍建设。加大团干部培训工作力度,选派优秀团干部和新上岗团干部参加上级团组织举办的团内培训班。同时,采取理论讲坛、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全市基层团干部培训班。稳步推进全市团员发展工作;利用团员服务中心做好流动团员组织转接工作;继续做好‚推优‛工作,为党组织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3.抓好两个“中心”建设。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各区镇青年中心作为青年活动主阵地的功效、区镇级团员服务中心作为联系流动团员的功能,不但要建成两个‚中心‛,更要用活两个‚中心‛,杜绝建无实效的现象。

4.严格规范团费收缴工作。要严格执行《关于严格规范团费缴纳和管理使用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 设,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团费在新时期基层团工作中的作用。

5.加强少先队和团的外围组织建设。坚持全团带队原则,注重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少先队工作考核,推动团带队的落实。切实加强对青年联合会、青年人才联谊会的指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委员、会员间的感情,加强与外省市组织联系,增进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建设。

6.筹备团市委换届。2010年1月共青团昆山市第十六届委员会将任期届满,根据团的工作要求,需要提前半年筹备换届工作。为确保换届工作顺利开展09年下半年换届筹备工作将列入团市委重要工作日程。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 篇5

团组字[2007]1号

签批:惠周利拟稿:白雪枫校印 :赵超华日期:2007-03-23

关于开展2006共青团工作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活动的通知

各团支部:

2006年是我院团工作蓬勃发展的一年,是全院师生奋力拼搏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院团委在校团委、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各团总支、团支部、全体团员青年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学院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年来,全体团员青年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为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学先进、赶先进,为我院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经院团委研究决定,在全院开展2006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比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总结工作,查找不足,本着好中选优,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使我院共青团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拟授荣誉称号:

先进个人:优秀团员、优秀团员标兵、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干标兵、十佳团员;

先进集体:先进团支部、十佳团支部;

三、评选对象:

理学院所有全日制在校注册团员;其中先进集体的评选只从二、三、四年级选出,先进个人从一、二、三、四年级选出。

四、评选标准:

具体评选标准参照学生手册上《共青团中北大学委员会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评比条例》,或从理学院团委网站上下载。

六、评选程序:

1.团内优秀个人评选程序

(1)“优秀团员”、“优秀团员标兵”、“优秀团干”、“优秀团干标兵”由各团支部进行初步评选、推荐,院团委根据各支部上报的名单择优评选、审核,经过两天“异议期”,公示无异议后报校团委批复;“十佳团员”的评比将从“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中产生,未当选为“十佳团员”的,自动生成为“优秀团员”或“优秀团干”,不占名额。每个学院申报两个“十佳团员”,参加学校评比。.团内先进集体评选程序:

(1)以团支部的名义向院团委申报,填写好《2006团内先进集体申请表》,并附申报材料,内容要求全面、真实、准确;

(2)院团委在团支部申报的基础上进行审查,并组织申报团支部主要干部进行情况介绍及答辩(具体答辩时间另行通知),评选出 “先进团支部”,将评选结果报院党总支审批;

(3)院团委将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校团委批复。“十佳团支部”由“先进团支部”中遴选,未当选为“十佳团支部”的,自动生成为“先进团支部”,不占名额。每个学院申报一个团支部,事迹特别突出的,可以申报两个。

七、评选时间

1.各团支部接到通知抓紧开始组织评选,于3月25日前将评选结果及相关材料报学院团委审批。各团支部须按时上报材料,过期不报视为自动弃权。

2.各团支部评选先进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文件标准行。经院团委审核,发现不符合先进条件的,取消其资格,并不再给该团支部追补名额。

3.各团支部评选的先进个人和申报先进集体的要认真填写《2006团内个人评优申请表》、《2006团内先进集体申请表》,填写时一律用钢笔,书写工整(或打印),事迹字数500字左右,可加附页。团内个人评优的成绩为06两个学期的成绩。支部名称应为“XXX团支部”。团支部上报材料时附汇总清单用Word文档形式包含:支部名称、学号、姓名、荣誉称号。望各团支部接到通知后,要认真组织评选,并以本次先进评选为契机在团员青年中形成学先 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把我院共青团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中北大学理学院团委

2007年3月22日

附件:1.《2006团内先进集体申请表》

2.《2006团内个人评优申请表》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 篇6

研究课题的通知

各省级团委学校部(中少部)、各有关学校和单位: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战线共青团工作研究,努力推进新常态下学校共青团的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学校战线形成“全团抓研究”的生动局面,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拟开展2015年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

2015年度申报课题分为战略课题、重点课题与一般课题三个类别。

战略课题集中围绕对青年学生成长和学校共青团工作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指导意义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课题成果应具有学术性、指导性和创新性。该类课题拟设3-6项,每项资助经费5万元,研究周期为1-2年。

重点课题集中围绕当前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课题成果应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该类课题拟设10-15项,每项资助经费3万元,研究周期为1年。

一般课题集中围绕学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或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该类课题拟设100项,每项资助经费0.5万元,研究周期为1年。同时,将针对年度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设置若干专项课题,由研究中心专项发布或委托实施。

二、申报对象

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和县级团委的学校战线部门,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团委及相关青年研究机构均可申报。

课题申报应组建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可依托高校或科研机构,邀请长期关注研究青少年问题的有关专家、学者牵头或参与。战略、重点课题负责人应具有高校副高级、中学一级、中职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征得本人所在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同意。

三、参考题目

参见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附件1)。

四、申报要求

1.课题研究应做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方法科学,既要在研究意义上有论述,也要在理论上有建树,在对策上有建议,在实施效果上有论证,能够为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课题申请人填写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申请书》(附件2),打印成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寄送至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215房间,邮编:100083。电子申报材料同时发送至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邮箱,邮箱xxgqtyjzx@126.com。

3.申报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以寄送申报材料的邮戳 日期为准。

课题评审工作拟于4月下旬进行,评审结果将在中国共青团网站和“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平台上公布。

五、课题管理

课题管理委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按《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附件3)管理。

联 系 人:王丽莉 秦 涛 办公电话:010-62333385 手机号码:***(王丽莉)

***(秦 涛)

附件1: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2: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附件3: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申请书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全国学联秘书处

2015年3月13日 附件1:

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

根据《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和《2015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围绕破解团的两大战略课题的中心任务,结合当前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本指南。

对于战略课题和重点课题,申报人可以在所列研究方向内选题,也可针对列举题目或方向的某一个方面自行拟题。

一、战略课题

1.大中学生思想引领分层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新媒体环境下,大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

3.共青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和措施研究 4.中学中职共青团巩固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5.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6.提升大中学生对共青团组织认同率和参与率的对策研究

二、重点课题

1.“中国梦”与当代青年学生历史责任研究

2.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深化创新实证研究 3.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共青团社会实践育人成效模式研究 4.高校基层团组织建构方式方法、基本职能建设和活力提升路径研究

5.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中学共青团与国民教育体系有机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6.提升中学生团员意识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7.中学团委书记能力素质培养和成长路径的实证研究 8.中学团队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9.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及特点研究

10.新时期中职共青团的工作职能定位与具体路径载体研究 11.中职学校团委书记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研究 12.不同办学模式下的中职共青团工作比较研究 13.学校共青团工作第三方评价机制与载体研究

14.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研究

1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学联学生会组织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

16.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团学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17.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团学组织促进学生权益维护的机制和载体研究 19.大中学生“出国热”现象分析与工作对策研究 三、一般课题 申报人可以结合团学工作某方面的实践问题选择一个中观、微观角度进行选题,题目自拟。一般课题研究侧重于工作实际,题目应新颖、独到,以小见大,切忌空乏。附件2:

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推动和支持各申报单位积极开展研究,增强研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团中央学校部(以下简称学校部)委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申报、评审、立项、检查、结题等工作,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并向学校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第三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对申报选题、申报材料、研究能力进行审议的基础上,确定立项课题。中心对立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承担立项课题的联系、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课题立项实行课题责任人制度。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并按中心要求及时报告情况。

第五条凡立项的课题,将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课题研究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第六条凡立项课题,课题负责人不得擅自对其加以变更。如确实有转题必要,负责人必须向中心提交申请报告,经批准同意后方能实施,对私自改变课题或研究方向者,其研究成果将不予鉴定验收。

第七条凡立项的研究课题原则上须按期结题,因需要进一步研究而不能按时结题,或结题未通过者,经学校部和中心同意后,可顺延 一定时间。

第八条战略课题和重点课题实行中期报告制。中心负责在课题立项半年之后召开中期课题进展汇报会,并重点按照以下事项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1.课题主持人及参加者是否按计划投入了力量; 2.研究进度是否符合项目计划的要求;

3.主持人所在部门是否给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4.资助经费是否真正用到科研工作上,开支是否合理。第九条研究成果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专著或调查报告。课题结题时须填写《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结题表》。中心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成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第十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中心撤销课题,并追回已拨付的经费。被撤销课题的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学校共青团新课题。

1.研究成果与国家法律、政策相违,存在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不符;

5.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课题研究; 6.违反财务制度;

7.违反其他相关规定。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 篇7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途径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全面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稳步前进,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与时俱进,面对现代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与未来需求,完善社会主义建设。高校作为对青年人实施教育的主要领地,现代青年的综合素质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共青团的工作建设,提高青年人的政治素养,促进民族团结。

1、新时期开展高校共青团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对重重挑战,为了让团员们更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成为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课题。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形成创新发展体系,以此来培养新的队伍,建立新的组织,提高共青团工作质量与效率。

1.1、理念创新是核心

为了促进共青团工作的创新,首先应落实现代创新理念,认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合理有效的改变传统,同时,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改变,关键是要让共青团工作能符合现代社会的本质,这是根本原则;共青团管理工作要以人文本,青年是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的源泉,创新发展必须满足于适应团员的实际要求,使青年在参与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让共青团工作与青年学生能共同发展。

1.2、积极拓宽对外交流领域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必须注意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并时刻掌握发展动态。共青团对要积极展开公关工作,开阔视野,及时对外交流,互相沟通,完成调研工作,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实验长短互补,广泛汲取先进的、优秀的成果为本校所用。在交流中才能形成比较,比较才能形成竞争力,才能督促共青团工作不断前进和完善。

1.3、加大社会实践工作力度

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走向社会,丰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在社会劳动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此,共青团必须做好此项工作,针对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学生专业的特性,采取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深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1.4、建设创新型团干队伍是关键

创新的基本核心是人,一切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组织体系创新的成效都必须依靠人来实验,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取得先进工作的关键。首先,共青团要将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要创新首先就是学习,多学习国情、世情、校情、学情的新变化,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领导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建一个学习型团干队伍。创新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手段,这同时要求我们合理的看待传统与现代,懂得创新的意义所在,而不是简单的改变,要实现本质的提高。

1.4.1、扩大参与、鼓励创新、提升学生社团的层次和活动水平

现代大学生社团要适应时代需求,为学生安全有意义、格调高雅的社会活动,并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扩大学生校园、社会活动的参加率。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充分展现学生的实践内容、效果,给予其他学生鼓励和帮助。

1.4.2、大胆放手, 突出重点, 构建学生社团发展的合理结构

对学生社团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在指导学生社团工作中,要解决大的问题,但要在学生参加活动中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 构建学生社团发展的合理结构。

1.5、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现代学生普遍的社会责任感不强,自私自利的现象严重,为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共青团要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这是一项在实践中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青年志愿者服务是一项非常高尚的活动,它帮助有困难的群体,体现社会关爱,人文关爱,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因此,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值得推广的,在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要注意服务他人与服务青年相结合;服务社区与服务校区相结合;志愿服务与陶冶情操相结合;服务社会与增长才干相结合。

高校共青团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发挥团组织的宣传引导效益,围绕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结合学校特点,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道路。例如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好科技服务、对口帮扶等社会公益事业。我们还可以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宣传志愿者服务意识,动员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着力打造、推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1.6、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涵,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有积极作用。为了实现校园文化的建设,共青团组织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与休息之间能有很好的平衡,同时,积极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有利于净化青年学生成长的文化生活环境。要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明确成长成才的目标,才能提高其生活动力。为此,社团积极地开展书画、歌舞、征文、学术讲座、演讲、辩论、学生代表大会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

2、总结

当前的形势,对于共青团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性开展工作,让创新成为共青团的核心文化,促进团队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并促进现代共青团工作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开创我们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化瑞芳.高校团建工作思路探析[J].现代交际, 2011, (08) .

[2]、傅歆.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浅析及建议[J].青年文学家, 2011, (10) .

[3]、马啸尘.关于新时期高校团建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3) .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通知 篇8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

【分类号】D297

随着移动智能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发展对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的共青团更是认识到了新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因此要采取措施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活动中来。高校共青团应该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观念,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提升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效率,从而在广大大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实现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功能,使共青团的工作活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 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而且也具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征。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能够极大地满足其心理需求,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所传播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高校共青团作为在校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组织者,正是由于看到了新媒体技术的这种特性,才决定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共青团的工作管理活动中来。高校共青团为了有效提升其工作的效率,并且扩大其自身在学生中的影响,只能投其所好,选择受广大学生普遍欢迎的新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共青团就可以了解到更多与学生有关的信息,以便他们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

现阶段的大学生几乎是手机不离手,这一方面说明他们受手机的影响较深,另一方面说明他们普遍都是用手机来获取信息,而且相对来说也比较关注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指引,纷繁复杂的信息就会对学生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高校的共青团应该充分借助这种新媒体技术来实施共青团的管理组织活动。共青团在进行版面设计时应该以共青团的工作目标为导向,设计一些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和内容,吸引他们阅读的兴趣,从而实现共青团组织活动的目的。

二 高校共青团工作中怎样有效使用新媒体技术

高校共青团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工作效率较低,這就要求共青团要不断探索新媒体技术,并借助新媒体技术来加强共青团的管理工作。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党培养和推荐优秀的入党人选,并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时也要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的号召:“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这必然就当代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共青团就必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努力将新媒体技术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引导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构建手机短信平台或者共青团网站

现在大学生所使用的通讯手段十分丰富,但是手机短信一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通讯手段。高校共青团可以充分利用手机交互性和便于携带等优势,在工作过程中利用群发短信的功能,向在校大学生发送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这些内容可以是学校近期内的工作安排,也可以是宣传正能量的内容,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共青团的宣传效率,可以向学生们传递一些时事政治,使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更加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此外,学校的共青团和相关技术机构应该共同合作,构建工团专属网站,共青团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一些与学生的就业和学习有关的信息,为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共青团在对网页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内容的新颖性以及形式的丰富多彩,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

2在共青团网站中推出娱乐交流互动平台

大学生活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娱乐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共青团网站中的娱乐平台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可以有效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倾向,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娱乐活动,使其能够以一种愉快的心态去接受知识,交流情感等。当然,共青团网站也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可以设置一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师等服务来帮助大学生们解决心理障碍,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高校大学生接受和发送信息所使用的软件种类非常多,因此,高校共青团应该充分利用微信或者微博平台不断拓展信息的辐射面积。共青团通过实施这些活动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学校的一些事物,并且获取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得到大学生的普遍支持。共青团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也能够及时得到学生们共青团工作的反馈和评价,使共青团能够不断完善其管理和组织工作。

总而言之,在这个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已经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因此,对高校的共青团来说,要想有效提升其工作影响力,就必须有效地使用新媒体技术,这对高校共青团来说是一个机遇。但是我们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我们必须必须迎难而上,勇敢地勉励挑战,才能将问题转变成更大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肖学斌, 朱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 J] .思想教育研究, 2009

上一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下一篇:李二庄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