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答案(精选10篇)
回忆我的母亲答案 篇1
1、勤劳聪慧。
文章开头说:“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可见“勤劳”是母亲美德的闪光点。文中谈到“母亲是个好劳动”, “她身体高大结实”, 除了煮饭, 还要种田, 种菜, 喂猪, 养蚕, 纺棉花。由于受母亲整日劳碌的影响, 作者“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 还会种地了”。作者十分深情地回忆说:“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是使他学会生产劳动的最早的老师。作者这样归纳说:“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未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她以劳动为生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虽至晚年, “仍不辍劳作, 尤喜纺棉”。母亲聪明能干,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 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 也勉强过得下去。”那些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粗陋饭食, “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母亲亲手纺出线, 请人织成了“有铜钱那样厚”的“家织布”一套衣服可以有两三个孩子“接着穿还穿不烂”可见, 母亲不愧为一个勤俭持家的能手!
2、坚强不屈。
在荒年暴月里, 灾难降临到朱德的家庭。1904年, 地主欺压佃户, 要在租地加租子, 由于阴谋未能得逞, “就趁大年除夕, 威胁着我家要退佃, 逼着我们搬家”。作者沉痛地回忆说:“在悲惨的情况下, 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 又遇天灾, 庄稼没收成, 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剥削阶级的侵害面前, “母亲没有灰心, 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鼓励作者去寻找新的生活。她这种刚毅、倔强、爱憎分明的品格, 是劳动妇女优秀品德的集中体现, 也给了向往革命的幼年时期的作者以良好的启示, 作者回忆说:“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看到的许多不平事实, 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母亲真是一位坚强不屈的劳动妇女!
3、识大体、顾大局。
母亲曾经以节衣缩食的办法供养作者去读书, 想着靠他作为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不受或少受“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在作者求学期间, 尽管学费是东挪西借来的, 总共负了二百多块钱的债, 母亲仍然一直顽强地支持着他。后来, 当作者远走云南, 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献身改造中国的进步事业时, 又得到了母亲的“许多慰勉”。这足以表明, 母亲是一个识大体, 顾大局的人, 她支持作者走上了革命征途。再往后, 随着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 作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母亲更加积极地支持他。作者满怀激情地写到:“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 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 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不愧为一位革命母亲, 令我们钦佩!
4、性格和蔼, 同情贫苦的人。
母亲在家庭极能任劳任怨, 每天天还没亮, 就第一个起身, 从不打骂孩子, 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在她的良好影响下, 这个大家庭长幼伯叔妯娌之间, 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虽然自己不富裕, 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赞扬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 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 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印象。”
回忆我的母亲 篇2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就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1895年)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了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1909年)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1919年)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实现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还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到: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春天的回忆》阅读答案 篇3
那年冬天,纽约特别冷,绵绵的阴雨一直持续到四月,我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凄寒的冬雨使我减少了很多外出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寒冷消失了,春天好像触到了我的额头,空气中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香气。后院窗外.,一只可爱的小鸟叽叽啾啾地叫着,仿佛催促我:“快出来啊!”
四月的天是善变的,我依旧穿着冬季外套,但并没有再戴羊毛围巾、帽子、手套,然后愉悦地拄着拐杖,沿着门廊走下人行道,抬头对着大阳展现欢迎的笑客,感激它的温暖与许诺。
我继续朝那条寂静的小巷走去,一个邻居打开车门说:“嗨!“并问需不需要载我一程。我说:“不用了,谢谢你。我的`两条腿已经休息了一整个冬天,关节也需要活动活动了,我还是走走吧。”
到了街角时,我停在路边。我一向习惯停在路边,等绿灯亮了,有行人通过时再和他们一块儿过街。这一天我等得比平时久了点,但仍能耐心地等着,同时哼起小时候在学校里学的一首儿歌《春天来了》.
突然,一个抑扬顿挫的洪亮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唱歌听起来像是很快乐的人,我有这个荣幸请你陪我过街吗?”受到如此的恭维,我真是受宠若惊,只能喜不自胜地说:“好”。
他轻轻挽着我的手臂,我们一步一步踏出人行道,慢慢地过街。一路上我们谈论着天气,并庆幸运一天是如此美好,而彼此之间也早巳分不清楚谁是领路人,谁是跟随者了。
到达对街时,红绿灯显然又换了,车声、喇叭声在我耳旁嘶吼。我们又走了几步,到达更安全的地方才停下脚步。我转身向他道谢,但还来不及开口,他便说了:“我不知道你明不明白,但是我真感谢上天能让我碰到像你这样的好心人,陪我这样的盲人过街。”
……
那个春天从此永远停驻在我心底。
1.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第二段的画线句从哪种感觉写春天?说说它的好处。(2分)
3.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4.大家对“我”态度怎样?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2分)
5.为什么“那个春天从此永远停驻在我心底o?说说你的感受。(2分)
6.在提倡人性化的今天,大家应该给像“我”这样的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2分)
参考答案
1.本文记叙了两个盲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挽手过街的经历,写出了人与人之间
的真诚互助以及“我”对此事的难忘。(2分)
2.从听觉写春天。突出了盲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烘托了人物喜悦、快乐的心情。(2分)
3.“我”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心助人的人(意思对即可。2分)
4.大家对我关心、友善、邻居要用车载我一程,街边有行人陪我过街。(2分)
5.“我”作为盲人还能帮助另一个盲人,“我”为此感到快乐、自豪,这件事让我温馨、难忘,温暖。(意对即可)(2分)
一片绿叶的回忆阅读答案 篇4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叶老师是我童年时最好的引路人。那时,叶老师才20多岁,平日文静寡言,却很爱和我说话。叶老师喜欢我,我也敬重叶老师。
叶老师喜爱绿叶,在她的书里常可以看到用绿叶制作的书签。一次我和叶老师在野外散步,我看她低头捡起了一片宽大的绿叶。“叶老师,您怎么这么喜欢绿叶?”我憋不住问。叶老师不置可否,却给我讲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个小姑娘患了重病,自己觉得马上就要死了。她望着窗外的常春藤,说:“常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我就要离开入世了。”人们都为她伤心,这件事被一个年迈的画家知道了。老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抱病握笔,画了一片碧绿晶莹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春藤上。此后不久,老画家溘(kè)然长逝了,而那个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下来。听着叶老师娓娓地讲述,我悟出了她喜爱绿叶的真正原因。
后来,我离乡来津。分手时,叶老师送我一束花,可我却说:“您还是送我一片叶子吧。”叶老师会心地笑了,她笑得那么甜。
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特意去看望叶老师。她显得有些老了,但比以前开朗健谈了。她见到我很高兴,我也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她送给我一张非常精致的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整齐地抄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此后,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卡片,像是珍藏叶老师的一片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1分)
2.老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幅什么图?其寓意是什么?(2分)
3.读了短文,你觉得“一片绿叶”有什么象征意义?(2分)
4.如果让你给启蒙老师送一张贺卡,你会在上面写点什么呢?(2分)
参考答案:
1.老师喜欢绿叶的原因。
2.老画家画了一片碧绿晶莹的
叶子 寓意是希望小姑娘像绿叶一样充满生机,顽强地活下去。
3. 一片绿叶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回忆我的母亲 篇5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因此,多注重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二、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3、学习朱德母亲的传统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方法
情境渲染法: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浓厚的亲情氛围。
合作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 香菜营中学
冀丽芳 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包蕴的人文内涵。
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及要点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回忆录的语体特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及其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1.读准下列字音,注意多音字的用法。
韶(sháo)关 仪陇(lǒng)祖籍(jí)妯娌(zhïuli)溺(nì)水 私塾(shú)佃(diàn)农 横蛮(hângmán)勉强(qiǎng)和蔼(ǎi)不辍(chuî)管束(shù)2.重点字词 好劳动:劳动好手。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的剥削、压迫穷人。聊叙: 姑且谈谈。聊,姑且。不辍劳作: 不停地劳动(耕作)。慰勉:安慰勉励。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3.作者简介
展示有关朱德的资料。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同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领袖,他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朱德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4、介绍文体知识。
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任务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5、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三、整体感知,初识母亲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__________”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并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
2、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给本文可以划分层次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再读课文,走进母亲
1、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同学们再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完成图表。学生代表发言
3、学生代表发言,学生相互质疑,解疑,互相评价。
4、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1)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明确:勤劳
(2)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4)分析写作手法: 在写法上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请画出有关议论的句子例,如第8段,在叙述乙未年退佃搬家的悲惨遭遇这件事之后,就写了下面的议论:“母亲没有灰心,她 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这议论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 感的作用。
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后来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5)朱德同志将“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6)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五、布置作业
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回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篇6
2012年是我最小的弟弟“小萝卜头”———宋振中和父亲宋绮云、 母亲徐林侠三位革命烈士一起遇害62周年。1949年9月6日深夜 , 他们被穷凶极恶的特务集体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每当想起这一切, 我似乎都能听到弟弟“小萝卜头”高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我似乎看到他那充满仇恨而又痛苦的眼神,这总让我心如刀绞。
我们兄弟姐妹共有7人,我排行老三。最小的“小萝卜头”于1940年春出生在西安,小名叫森森, 生前仅留下一张8个月大时的照片。我没有见过他,更多的是把小说《红岩》中那幅“小萝卜头”的插图当作他。那个矮小瘦弱却顶着大脑袋, 根根肋骨鼓起来像条条隆起的山梁, 那就是我的小弟弟。你看,他那早熟的眼神忧郁而又痛 苦 ,更蕴 (yùn)含着对自 由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我的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 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前夕,父亲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 项主张等 文件。1941年秋 , 父母及当时才周岁的“小萝卜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先后被囚禁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和贵州息烽集中营。在狱中的严酷环境中,“小萝卜头”这个没有童年幸福的孩子, 深深地懂得了爱和恨。
重庆地下党创办的《挺进报》在狱中依然出版着,虽然报纸很简单, 一张纸条上就写几句话。如:“淮海战役辉煌胜利,歼敌60余万人。”“新华社发表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原来,被关押的东北军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有一份报纸, 他摘录后交“小萝卜头”送给《挺进报》负责人陈然,再由“小萝卜头”送达各牢房。“小萝卜头”为办好这张报纸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将军还把一个叠得很小的纸块塞进“小萝卜头”袖内的暗袋,要他马上送给许晓轩(狱中秘密党支部书记 ),“小萝卜头”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是一张白公馆监狱的内外地形图, 包括白公馆周边地形、岗哨等布防情况,它是“疯老头”韩子栋花了两天时间精心画成, 准备集体越狱时用的。韩子栋越狱前,母亲徐林侠用旧布给他做了件衣服和一个白布口袋,是“小萝卜头”送去的。韩子栋曾给我们姐弟讲,他看到针线缝里有血迹时,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
“小萝卜头”自有记忆起,就一直在监狱里,不知道监狱外另有天地。在他的心目中,监狱就是社会。善与恶、好与坏,是用牢房划分的。牢房外打人的是坏蛋,牢房里被关的是好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部长的胡春甫来信说,1947年他被抓进白公馆惨遭毒打, 在阴暗的铺上躺了整整两天不能动弹,当时7岁的“小萝卜头”从门缝里看 见他戴着 铁镣躺着,就告诉了妈妈。妈妈把自己做苦工挣来的挂面, 下了一大碗,让“小萝卜头”端着送给了他。胡春甫在信中满怀深情地写道:“在我经受酷刑之后,最痛苦、最困难的时候,是‘小萝卜头’给我送来了一碗面条, 是这碗面条暖了我的身,也暖了我的心,使我知道在狱中有党组织、有同志在关心我、鼓励着我。这给 我增加了 战胜敌人 的信心! ”
回忆我的父亲 篇7
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大会上获得优秀奖金牌一枚,1984年,在兰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优秀奖金牌一枚,从武几十年,多次获得各级武术比赛的奖牌,并在赛会上经常担任裁判员、裁判长、仲裁主任等职。尤其是与张继修、潘东来等人合编的黑龙江省《拳械录》,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父亲孙铭几,1926年7月7日出生于山东省掖县(现莱州市)的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时常向我讲述他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生活非常艰苦的情景。他八岁刚记事时,家中只有两间旧房子。没有土地,靠租用别人的两亩地为生。那时爷爷种地,奶奶料理家务,他只是帮助家中做些零活。那时父亲很小,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干活和玩,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上学读书,他也想上学读书,但因当时家中生活困难,他上不了学。当父亲九岁时。爷爷把他送到本村小学读书,共念了三年。1937年因为家中生活困难,如果他再上学,家中就维持不了生活,加之地里干活的人手又不够,于是,父亲只好辍学回家种地。虽然他当时很想读书,但又不能违背老人的意愿,只好在家种地。1939年父亲十四岁时,那年气候干旱天不下雨,地里不收粮食,生活非常困难,只好举家迁到东北的牡丹江,通过熟人在东新安街吉顺石场院内居住。那时家中生活只靠亲友救济,后来爷爷靠卖菜为生,经邻居介绍,父亲到牡丹江铁路北芪证洋铁铺学徒。在学徒时,他每天受资本家剥削,天天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帮忙做饭、看小孩子,经常挨打挨骂,后来因实在忍受不了,他就回家了。于是,家中又增加了一个人吃饭,生活变得非常艰难,家人只好托人给他找活干。他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被亲友介绍到牡丹江东新安街兴发鲜货批发栈学徒一我父亲当时想学点技术,正好邻居田师傅是维修电器的工人,他晚上就向田师傅学习维修技术,并帮忙干点零活,时间长了就学会了点维修手艺。1945年初,父亲被日本人抓劳工,抓到牡丹江市郊一个日寇的部队,每天给日寇修防空壕,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半年后,苏联红军解放了牡丹江,日本投降了,劳工都跑了出来,父亲又回到家里,全家非常高兴,但由于父亲没有工作,家中生活非常困难。1946年,在哈尔滨居住的二舅爷到牡丹江看我的奶奶时,看到家中非常困难,就把爷爷、奶奶和父亲接到了哈尔滨的景阳街居住,爷爷摆小摊卖烟。父亲被亲属介绍到丽生电器工业做学徒。原来有点基础的他几年后就学到了一手好技术,经人介绍到哈尔滨第二机械厂工作,后来经考试,被评为八级电工,之后又被提升为车间主任。1960年,该厂被合并到哈市重型机器厂,父亲被提升为科长、党支部书记。
1979年,因我妹妹下乡返城接班,父亲退休了。他在工厂工作的几十年中获得了很多奖项,被评为市安全模范、市技术革新能手、市机械工业红旗手、工厂先进生产者、市工业局劳动模范、哈尔滨市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等,他担任小组长的班组也被评为省、市先进班组。
1939年,年仅14岁的父亲随父母“闯关东”到牡丹江,工作中结识了来自河北沧州的少林门传人于兴国,父亲和这位以师兄相称的少林名师研习拳脚与对打,大有“茅塞顿开”之感。1946年,迁至哈尔滨后,好学不倦的父亲又拜在“正艺堂国术馆”刘振岭(“刘把式”)的门下,成为人室弟子,刘喜其聪明绝顶,性情过人,故尽授生平最得意的少林十八般武艺。七载寒暑的晨昏苦练,使父亲的功夫与时俱进。因刘振岭与“双刀”李臣清、“黑塔王”王汝生(吉万山授业恩师)过从甚密,二老对这个随侍在侧的父亲了解日深,均想将尊师重道又急公好义的父亲收为衣钵弟子。征得刘振岭同意后,二老认真地向父亲传授了埋伏拳、泰山拳、呼延拳、短拳等隐秘拳法。短短数年就全面继承了二老绝艺的父亲,不骄不躁,更是令二老刮目相看,逢人便夸其人才难得。从此,父亲成了哈市武术界有口皆碑的青年榜样。一次机遇,父亲又在刘振岭的引荐下,向龙行派武术创始人刘志清学习了龙行门拳械。刘志清先生更是器重父亲,认为他是平生最喜欢的爱徒之一,期许其为光大门派之人。
在上述四位老师的教导下,父亲明白了练武的正确目的。在日伪统治时期,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练武是大逆不道的。新中国对武术十分重视,父亲从思想上明白了中华武术是祖国的文化遗产,对增强人民体质、祛病延年、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从1953年开始,父亲在哈尔滨市的武术比赛中获拳术、刀术第二名。同年秋天,在沈阳东北三省武术比赛中获优秀金牌奖。
1953年,首届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暨竞赛大会在天津召开。兼摄众法、备成一家的父亲过关斩将,轻松通过市、省及东北地区的武术比赛,参加了这次盛会。着眼更高、不限于其师所授的父亲,在大会上以横扫六合、凌轹古人的气势,荣获武术表演一等奖。回哈后,由于时任“哈尔滨市武术联合会筹委会”主任委员的李天骥先生调往国家体委工作,吉万山先生被改选为“哈尔滨武术联合会”主任委员(会长),同时成立了哈市的14个武术馆,父亲被选为“哈尔滨武术联合会”的组织委员,辅佐吉万山会长工作,具体负责“哈尔滨武术联合会”及其所属各个武术馆的学习、交流、比赛等工作事宜。在武术界同仁眼中,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同样诚恳虔诚的父亲是可以依赖的同事、朋友和亲密的合作者。李玉琳高足、李天骥师弟、太极名家、《哈尔滨市武林人物实话》优秀作者张继修先生称赞他是“哈市五十年代武术事业积极活动者之一”。
1979年,“哈尔滨武术协会”成立,深孚众望的父亲被武林同道推选为市武术协会委员,兼科研委员会副主任。由于他平日待人诚恳,工作认真,又被推选为南岗区武术协会副主席,荣市街道办事处武术协会主席,并光荣地成为哈市第一批被批准的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从1972年以后的几十年的武术生涯中,为武术东奔西走的父亲先后在市、省及全国性的武术比赛中,担任裁判员、裁判长、总裁判长,多达二十多次;六次被评为市、省“精神文明裁判员”的光荣称号,成为哈市武术界独当一面的“裁判专家”。由于日积月累的武术修养,加上公正无私的工作作风,父亲受到了一致好评,至今被许多裁判员赞叹为“不可及也”的元老级人物。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当选为黑龙江省武术代表的他,参加
了这次大会。大会期间,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83年,面临传统武术事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武术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极高修养的父亲,又被聘到黑龙江省体委,在全省进行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达半年之久,仅走访路程就达一万三千七百多公里,走访著名拳师八十三人,普查了武术套路六百七十二项,并参加编写了长达十余万字的黑龙江省武术《拳械录》。这份十分珍贵的实物例证,对黑龙江武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成绩突出,父亲被评为黑龙江省武术挖掘整理先进工作者,受到省体委的表扬。1984年,他还作为省武术代表队运动员,参加在兰州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的比赛,并获得了大会优秀奖金牌。
1984年和1986年,他作为黑龙江省的代表,分别参加了在河北承德和北京召开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成果汇报展览会,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先进工作者”,并被授予龙泉剑、龙泉刀各一把,以资鼓励。
1985至1988年间,父亲多次受省体委聘请,任省武术代表队的领队或主教练,先后带队参加了在天津、徐州、锦州、桂林等地的全国武术比赛和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几十年来,父亲为黑龙江省武术事业的发展忘我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在执行裁判工作中,秉公守责,不循私情;对待同道,爽快热诚,遇事心直口快,不计恩怨,乐于助人。
他几十年授徒上千人,从不收费。1979年退休后有单位用400至500元的高薪聘他当技术顾问,都被他谢绝,他只想在武术事业上多做点工作。
在数十年的武术活动中,我的父亲不是什么传奇人物,只是一个武术爱好者。他义务宣传武术,为武术的振兴中华、走向世界,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从1982年至1988年,他多次被登报宣传。
1988年6月,他在大庆参与了电视剧《龙行剑》的拍摄。
1988年5月,他参与了由哈市话剧院拍摄的电视剧《血溅九龙杯》,在剧中扮演老者。
父亲在武术方面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将其一生精研的武学精华无私地传授给了学生,为实现强国强民的伟大理想造就了大批人才。
我从八岁起就跟随父亲习武,父亲对我要求非常严格。让我刻苦练功,他从弹腿开始教起,然后是小虎燕等拳术,接着是单刀、双刀、春秋大刀、枪、棍、七节鞭等器械。上世纪70年代,我经常参加在南岗体育场的卖票表演,当时的门票只有两角钱。由于父亲在省市武术比赛中总是担任裁判、裁判长职务,从来也不让我参加比赛。到我二十多岁时,就让我当赛会的检录员、编排记录员。自1978年的省第四届运动会武术比赛起,我开始担任器械组裁判员,至今,我已多次担任省市比赛的各种职务,尤其是近几年来在省市比赛中都是担任仲裁委员和仲裁副主任及竞赛监督副主任等职。2008年,在马来西亚华人运动会武术比赛中,我担任了裁判长工作。近几年来,在香港国际武术节中担任裁判员、副裁判长工作。2010年,我还担任了散打委员会副总裁判长职务。现在是国家武术七段。
父亲在教我和弟弟、妹妹练武时经常说:“练功莫怕苦,怕苦无真功”,“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经常练武术,不用上药铺”。
由于经常坚持锻炼,我和弟弟、妹妹的身体目前都非常好,尤其是我爱人和我弟弟近几年除了习武之外,还经常在省、市武术比赛中担任各种职务,为大会做贡献。
父亲在教学过程中,从无门派之见。年青时,我随父亲时常去八区人民体育馆向刘洪仁老师学习太祖一节拳,在刘长功老师那学习过螳螂拳“崩步”,在孙亮亭老师那里学习过八极拳,在张继修老师那里学过简化太极拳等等。
在我学拳的过程中,父亲还经常给我讲解拳术中的一些格斗要领,比如“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其讲解弹腿动作要领时,一再说:“莫看弹腿势法单,防身护体更壮胆,临阵自然有机变,多踢多练是根源。”
由于我很喜欢散打中的一些技击动作,前两年还在省散打队兼顾问一职。
父亲培养的学生中很多人都在省市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王清文现在哈市体育局任专职武术教练,以往多次在省市武术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并且多次在国内和省市的比赛中担任裁判员、裁判长和副总裁判长等职务;盛松芬也是如此,现今自办的盛世武馆在全国也小有名气;付文礼在哈尔滨体育学院任副教授、武术套路教研室主任,从前也在省市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
诗人但丁说过:“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座穹门,都有自己的顶点。”我的父亲孙铭九——这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武术家,他那人生穹门的顶点,就在弘扬传统武术事业的巨大成就中!
正在省市武术界的朋友对我的父亲高度赞扬的同时,2002年严冬就要来临时,命运在他的心口窝上猛掏了一拳,他一米七六的身躯开始了倾斜。
他热爱生活,不但自己要活好,还要别,人活好;他每日教武练武,不顾身体疲劳,无论冬夏从未停止过;他要攥住生命,不让它在身上悄悄地溜走,他想要人人学习武术,因为练武可以给人以长寿。然而由于父亲教人练武时过度用力,突发脑溢血,他不能再去公同和江边教武练武了。时间改变了一切,一年前每日演练弹腿和操着1.60米长的龙行刀练武的父亲,没有等到严冬过去,春天来临,便悄悄地与世长辞了,其时正是2003年11月9日。
回忆我的母亲答案 篇8
1、设计使用年限50年: C20
2、基础部分: 沉降缝
3、均布荷载作用:跨中正弯距,支座负弯矩
4、楼梯踏步最小0.28:医院
5、下列防水卷材最差:沥青防水
6、有抗震要求最大力下总伸长率:9%
7、混凝土试件标养:温度20±2,95%以上
8、关于普通平板玻璃:热稳定性差
9、下列钢材化学有害: 磷
10、不能测量水平距离:垂距仪
11、砌体基础:水泥砂浆
12、采用摩擦桩控制:标高
13、跨度为8米的简支梁C40强度拆模:C30
14、下列土方机械水下挖土:抓产挖掘机
15、下列不是时间参数:流水强度
16、工程竣工验后送质监站:15天
17、保温的最小维修年限:5年
18、不能用于居住房屋:尿素
19、关于合同评审错误:合同评审应在合同订立后 20、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多选:
21、下列可变荷载:雪荷载、安装荷载、吊车荷载
22、下列钢材工艺性能:弯曲、焊接
23、关于混凝土表面碳化:消弱了混凝土保护钢筋的能力、降低了抗折强度
24、防火涂料作用:隔热、耐火、阻燃
25、关于高强螺栓:从刚度大的到自由端,从螺栓中部向四周,初复终拧紧24小时完成26、关于施工现场:配电系统、分配电箱、开关箱,分配电箱与开关箱30m,开关箱3m
27、饰面板(砖)进场检验:品种、规格、尺寸、外观
28、关于后张预应力模板拆除:梁侧模张拉前拆除、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就拆(这个还有后半句“保证其表面和菱角不受拆模损失,方可拆除”,不知要选不?)、梁底模张拉后拆除
29、绿色施工:节地、节材、节水、节能
30、建筑五个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案例部分第一题: 第一问:画双代号,增加了两个等待时间,分别为2天,这2天不是自由时差,也不是虚工作,请各位共同探讨双代号画法
第二问:E-F-G变为关键线路,30+20+5=55天。49.5,满足工期要求。第三问:劳动力我计算的是40人,考虑:工程量,班次,工时等等。第四问:专业分包:防水施工。劳务分包:钢筋、混凝土。。第二大题:
第一问:合理。砂石地基原材料还可以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如用细砂应加25%-35%的碎石或卵石,施工中应检查铺设厚度,分段施工上下层的搭接长度,夯实加水量,夯实变数,压实系数等 参考413页教材
第二问:三性试验 水密性、气密性、抗风压性能。第三问: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没按检测机构的配合比配制 2,养护不及时3,振捣不实
4,拌制顺序未按石—水泥---砂----水来进行。5.二次抹面啥的,6.模板拆除什么的 防治措施对应着原因写
第四问:外门窗安装错误的地方:用射钉固定,射钉固定门窗,不对,应用膨胀螺栓或预埋件可靠固定;先立后砌,不对,应先砌筑,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立。第五问:资料修改和复印件:工程资料不得随意修改,当需要修改时,应实行划改,并由划改人签署。
工程资料应为原件,当为复印件时,提供单位盖章,经办人签字,日期。对真实性负责。
第三题:
第一问:查安全防护、查操作行为、查设备设施、查教育培训、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查伤亡事故处理。
第二问:安全措施计划的内容:规章制度、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教育培训、资源配置与费用投入计划、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安全专项方案、应急准备和响应、目标管理、工程概况。
第三问:五牌一图:工程概况、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消防保卫、管理人员名单和监督电话、现场施工总平面图。
第四问: 宿舍2.4m,16人,开启式,其他的要求我也全答进去了 第五问:优良、合格、不合格。68小于70,不合格。
第四题:
第一问:公平、公正原则,不应歧视和限制投标人的地区;20天;书面通知所有投标人。
第二问:起扣点:总价-预付款除以主材比重9159.09万元 第三问:雨季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可以预见的,风险应由承包商承担,工期,窝工都不行。不可抗力,工期可以,窝工自负。(注意应该分开来答并分开写理由)
第四问:不合理。承包商在施工完一个月才提出变更报告,本应14天内提出,所以监理有权拒绝。
第五问:调价:合同中有的,按有(不过资料里说了没有,个人觉得这点可不要);有类似的,参考类似的,没有的施工提出,发包人认可。
第六问:先算不调部分比重a0=0.2,p=p0 乘以(0.2+比重乘以调后除以基价。。。。累加)=14962.1
3第五题:
第一问:用水:现场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现场生活用水、生活区生活用水、消防用水。
第二问:义务消防队10不对,应至少10%,即至少15人,消防水龙带20m不对,应至少25m。(我记得是三点错的,还有一点忘了)
第三问:节能的:制定施工能耗指标、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先选用国家、行业推荐的高效、环保、节能的施工设备和机具;选用节能材料,如墙面、屋面的隔热性良好的材料;临时用电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最低照度;设定办公、生产、生活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
第四问: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的:不知道标准答案是啥,我就答了施工现场卫生和防疫的内容
第五问:四个检测点,合理,100-500方的,至少3个点。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篇9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课型:新授课 学情分析: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加强合作。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
2.整体感知,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3.学生能够品味本文朴实动人的语言特色。
4.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感受母亲的高尚品德,使学生了解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5.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感恩母爱。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教学策略、方法: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自主讨论教学法。课前预习:
查阅作者简介,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感知:
(一)新课导入:
1.引用有关的诗词导入本课。2.用多媒体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议论、抒情;整体感受,概括事例,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果特点;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3.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4.写作背景: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二)师生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1.指明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红字注音,并解释成语。
溺 辍 私塾 劳碌 和蔼 管束
慰勉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三)速读全文,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模式:文章回忆了(),赞颂了母亲()优秀品质,抒发了()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决心。教师活动:导入课题,确定答案。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速读全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批注: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二、研读共品:
1.讨论交流: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总说。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第二部分:(2-15)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 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16-17)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2.共同品读本文主体部分:(1)第一部分:归纳明确: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 ——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②“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③“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明确全文叙事线索,引起下文。
(2)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请仔细研读第二部分:
◆请在2-8段中试着找出中心句,并用笔先标注出来。
第2段:我家是佃农。
第3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第4段:母亲是个好劳动。第5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
第6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7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8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小结:第一层:(2-8)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简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三、布置家作
思考:1.为什么作者回忆母亲,选材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2.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身上具有怎样的美德?
第二课时
一、上课时知识回顾。
二、讲授新知:
1.为什么作者回忆母亲,选材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
2.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身上具有怎样的美德?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等美德。
◆母亲作为劳动妇女,有着许多的优秀品质。作为母亲,她对儿子的事业又是怎样理解和支持的呢?研读第9段,思考:
①这段主要写什么? 送子读书
②为何节衣缩食也要送子读书?
支撑门户、被逼。
◆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提示:概括大意时注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第10段,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第11段,热恋故土,热爱劳动。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第13段,到老不曾脱离劳动,热爱生产。
综上分析,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什么?
深明大义,坚持劳动。
小结:(第二层9--13)叙述母亲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表现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
◆研讨分析第三层(第14、15段):
1.归纳层次大意: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2.师友互助思考: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①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②“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有什么作用?
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4.重点体会:
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3)分析研讨第三部分(第16、17段):
朱德同志将“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3.总结全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等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内容,归纳本文的三个部分,使学生明确本文所述典型事例及其顺序,并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学生活动:讨论共品;班内交流。
批注:适时补充;注重对本文主旨理解的品读指导。
三、布置作业:完成《学法大视野》上的相关习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课时知识。
二、互助释疑:
1.思考课后第三题,辨析加点词义的不同。
2.讨论课后第二题,体会课文质朴而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三、教师活动: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学生活动:交流疑点、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疑点,全班共同解决。批注:尽量让学生提疑点,让学生真正透彻地学好本文。
四、巩固拓展:
1.有感情朗诵《金色花》,体会诗中浓浓的童趣及孩子对母亲纯真的爱。2.听歌曲《母亲》,引导学生写一写听后感。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金色花》、聆听《母亲》,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子女对母亲深厚的情感,加深对本文思想情感的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相关资料,个人独立完成,师友交流。批注:对优秀作品的推荐,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
五、总结提高:
1.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2.学生谈收获。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有关父母亲情的作品,并体会朱德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谈收获。批注:及时肯定学生所谈的收获,鼓励更好地发展。
六、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一、爱母亲 “寄其哀”
二、“述其德”:
勤俭简朴 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
三、报恩母亲、尽忠中国共产党。
七、课后评价:
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写作语言上朴素、平实。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写作语言上朴素、平实。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我在讲授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时,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比较到位,在创新方面则表现在思考上的创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拓展学生写作方面,首先是老师做示范,范写课文中的语句,再让学生根据要求来进行随堂写作。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同时,我在课堂上也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一,就自身而言,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激情不够,语速较快,模式单一,感知课文时,莹白先感染自己再由此去感染学生,这种状况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力不集中或者是完全没听讲。
第二,课文内容中联系到考点的部分,需要落实考试,抓住要点和中心,保证对文段分析的准确性(主要针对阅读题型)。
第三,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整体气氛显得不那么活跃,学生积极性还不够。师友之间的讨论不够热烈,学师对学友的的指导也不到位。
回忆我的师范生活 篇10
说到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先谈谈穿衣服吧。
我那时因为家里困难,所以穿衣服也谈不上讲究,用父亲的话说,只要是干净的,没补丁的,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穿了。记得我初进师范时穿的是我自认为最漂亮的一套衣服——紫红色衬衫加白色长裤,那是我姨特意为我买的。穿上这套衣服后我的感觉特棒,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酷毙了”。不过那套衣服没穿几回我就不敢穿了,原因是裤子太薄,有“走光”的危险。
其实在师范里穿得最多的还是运动服,主要是因为这样方便,做操、上体育课时不用换衣服,还有就是运动服特好洗,这是男生喜欢穿运动服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初我们没有校服,后来国家教委要来学校视察,学校就给每人做了一套。校服是春秋装,男生是西装领茄克,女生是套裙。就是颜色不太好看,都是土黄色。穿上校服后我们都乐了,互相嘲笑对方是“土田鸡”,为这我们还被班主任老师狠批了一顿。过后我们一致认为老班生气的主要原因是他当天也穿了一身土黄色的衣服。于是那天晚上的宿舍话题就成了对老班的“声讨大会”。
说到生活就不能不提到吃饭。说到吃饭,那可是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在这里我首先要向大家隆重介绍我们学校食堂的特色菜——花菜炒肉片。这样菜几乎每顿饭都有,薄薄的几片五花肉,配上一些花菜碎块,价钱也便宜——五毛钱一份。最初我对它情有独钟,每顿都吃,渐渐便感到厌烦,发展到最后见了它就倒胃口。我那时就纳闷:学校哪来那么多花菜?那位种花菜的是学校领导什么亲戚吧?直到现在见了花菜我都敬而远之。其次我要向大家夸夸我们的生活委员——一位瘦瘦的小个子女生。她最大的贡献是使我们班在全校率先实现了“共产主义”——她将女生每月用不了的饭票收齐后平均分给男生。我们那时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我能长到今天这一米八的个子也许就得益于生活委员“按需分配”的政策。哪天见了人家还得好好谢谢一下。最后我还要说说我们的就餐环境。不知为什么,学校食堂里只有桌子,没有凳子,我们只有站着吃饭。我们男生站累了,就把脚抬起来踩在桌子的横梁上,这样就稍微舒服些。那样子说重了有点像山寨里的土匪,说轻了起码也是工地上的民工。女生就不行了,站要有站相,吃得有吃相,要注意淑女形象嘛!
我们那时不时髦下馆子,主要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另外学校附近也没有饭馆。但我们也还是时常打打牙祭——去学校小卖部买点儿汽水、面包什么的——这多半是打球、打扑克的“彩头”。师范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时父母亲不放心,从乡下赶来看望孩子,通常都会带些红薯、花生、爆米花之类的东西,结果总是成了宿舍的“公有资产”。一宿舍的人会在半个小时左右吃光它们。
我们的宿舍很小,只有十来个平方,却住着十个人。每天晚上我们会闹哄哄地打一阵牌,等到熄灯了才急忙地洗脚。值日老师查房时我们刚好上床睡下。等到值日老师走后,就是不着边际的神聊。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室长的提议下,大家决定给班上的女生挨个打分排座次,并对照男生进行配对。一屋的人说得兴致勃勃、唾沫横飞(借着窗外路灯的光,我当时真的看到了上铺那家伙的唾沫了)。唯有阿B睡在角落里一声不吭。“座次”排完后,室长竟“丧心病狂”地要将分数垫底的女生“许配”给阿B。生性老实的阿B出人意料地大吼一声:“我不要!”引来满堂喝彩,至今传为佳话。
我们课余的娱乐生活除了打球就是打扑克。我还学会了下围棋。我那时研究围棋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经常溜到教工之家去和老师们“手谈”。我的棋艺也很快令老师们刮目相看。那时学校经常和电大进行教工围棋对抗赛,我们学校每次都以微弱比分失利。后来老师们就让我参加了,结果那一次我有幸不辱使命,助我校获胜。电大的老师觉得我面生,就向我校老师询问我的情况,当时我校老师的回答让我狠狠得意了一把:“这是我校今年刚分配来的一位老师!”
休息日,我们也经常一起上街逛逛。去得最多的地方自然就是书店了。我上师范三年,买了多少书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毕业回家时我因书太多,没法乘车,不得已忍痛舍弃了一些,现在想起来都心疼得不行。
我们上街有时也闹出笑话。记得有一次,一帮三四个人上街,路过泰山公园时,不知哪个家伙出了个馊主意,说从公园后门爬进去做“免费观光旅游”。这么馊的主意居然得到了一致响应。阿Z又瘦又矮,自告奋勇第一个爬,结果他刚爬到一半时就被管理员老头发现了,那老头大声喝斥着跑过来。我们一哄而逃,作鸟兽散。可怜的阿Z慌忙从铁门往下爬,结果把裤子都划破了。阿Z就这样衣不遮体地逃回到学校。不过我们也挺讲哥们义气的,集资为阿Z买了一条新裤子。哪次碰到阿Z,问问他那条裤子还在不。
【回忆我的母亲答案】推荐阅读:
回忆母亲09-02
回忆母亲诗歌10-27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08-31
我的童年回忆08-10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作文05-21
《回忆我的母亲》创意-教学教案07-02
回忆母亲的作文参考08-15
回忆我的童年散文08-24
我的回忆优秀作文09-13
我的回忆作文500字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