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确保学历公证质量的对策及建议(共2篇)
试论确保学历公证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篇1
试论确保学历公证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论文摘要目前,除了出国所需之外,由于国内人才评价体制所致,招工求职、工作调动、晋升职务(职称)、考试报名等许多方面都需要文凭,文凭代替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一些人试图通过公证的途径将其假但是文凭变成“真学历”;另一方面,制作假证广告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觅,假但是文凭制作技术越来越高明,水平越来越专业化,几乎以假乱真。这就要求我们应谨慎甄别各类毕业证书,确保学历公证的质量,以防止错证的发生,维护公证的声誉。
论文关键词学历公证 才评价体制 招工求职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出国工作、定居、留学、劳务、探亲等人员相应增多,学历公证凸显重要。日前,经人介绍,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经理找到我,申请对公司外派的数名劳务人员的学历证书办理公证。我当时一眼就识出其带来的毕业证书系伪造,便当即予以拒绝公证。
一、不能出具学历公证书的几种情形
(一)伪造的毕业证书
其中有两种形式:(1)完全虚假的证书。这种证书从内芯到校长印鉴(签名章)、学校印鉴(钢印)、甚至封面均系伪造;(2)真证书、假学历。这种证书是持有人通过特殊途径得来,有的连证书内芯包括校长印鉴(签名章)、学校印鉴(钢印)、封面全是真实的(一般缺少教育主管部门的验印),但实际上持有人并无此学习经历,这种现象大多出现于管理相对松散的中、小学毕业证书之中。
(二)涂改、变造的毕业证书
此类证书的持有人往往出于提高学历等级、改变学习年限等原因,对其毕业证书进行涂改、变造,如将“专科”改为“本科”、提前或推迟学习期限、将他人证书改成自己的名字并换成自己的照片等;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且主管部门安排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计划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分校办学点的名单。
(三)无效的毕业证书
目前,对于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含普通本科及高职、专科)、独立学院和分校办学点,教育部每年都向每年都向社会公布其名单。除此之外,未经教育部批准的任何其它办学机构不得举办高等学历教育,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对违纪招生,国家不承认学生的学籍,不允许发放毕业证书,已发的毕业证书是无效的,如广播函授大学、电视大学、职工业余大学、单位举办的“七二一”大学以及目前一些社会力量办学机构颁发的毕业证书。此类证书不属于“国家承认学历”,它虽能反映持有人相应的学习历程,属于广义上学历的范畴,但根据学历公证的特性和司法部的相关规定,对此类证书所反映的学习经历,只能出具经历公证书,而不能出具学历公证书。
(四)中国公民在国外、港澳台地区取得的学历证书
根据司法部的规定,对于此事实,不能出具实体性学历公证书,可以应当事人要求,为其出具影印件与原件相符证明书。
二、如何确保学历公证质量
(一)直观识辨伪造、涂改、变造的证书
伪造的证书往往粗制滥造,做工低劣,主要问题有:(1)纸质硬度不够、印刷水平低;(2)没有水印、底纹;(3)学校及校长的印章、钢印、签名章模糊不清,有的竟然是套印而出;(4)学制及入学时间与持证人年龄有明显出入;(5)验证钢印与学历的等级和类别不符,如普通高中学历的证书上加盖了职业高中证书的验印;(6)证书编号与该学校、系(院)代码不符;(7)毕业年份的远近与证书的新旧程度不符;(8)所贴照片与当时年龄不符,如20岁毕业时的证书上加贴了目前30岁的照片;(9)加盖当时尚不存在的(即更名后的)学校公章或非时任校长的印章;(10)使用当时尚未启用的或已废止的证书版本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直观识别的方法并综合事实逻辑关系来辨别。当然,现在的一些假证书制作的相当逼真,水印、公章、钢印等一应俱全,通过肉眼难以识别,这时可以将它与真文凭进行对比,往往可以也能发现证书的真伪。如果假证书做工精细,并且没有真证书进行参照,则需综合采用其它方面进行甄别。此外,有的`当事人为了表明其证书的“真实性”,同时提交了由学历认证机构出具的验证证明,对此也不能予以轻信,应注意此证明可能也是伪造的;经涂改、变造的证书总会留下蛛丝马迹,一般不难辨认。
(二)审查关联证据
难以识别证书真伪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学历的录取通知书、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等其它关联材料,审查其真实性;审查当事人的户口簿,看“文化程度”一栏的记载是否与其学历相符,是否有涉及该学校的迁移记录。
(三)要求当事人提交单位人事(组织、劳资)部门出具的学历证明
无业人员的证明由其住所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出具,人事档案转到人才机构的,由相应的机构出具。
(四)认真做好谈话笔录
询问当事人学历的情况,发现有虚假可能时,可顺便问些与其专业相关的知识,了解其对专业的熟知情况,此外,向其告知提供虚假证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持假证书者往往心虚,眼神慌乱、语气不壮,这些细节可能会在与其进行谈话笔录时流露出来,要注意观察。
(五)通过多种途径核实
(1)向文凭验证机构查询。目前部分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已成立了专门的文凭验证机构,接受社会的查询、验证;(2)网上查询。从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管理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历电子注册审核、备案的技术性、事务性和网上查询、认证服务工作,20以后的学历证书可以在中心注册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此外中心还提供学历证书认证服务,经认证的学历证书可在中心注册的网上查询。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教育部先后公布了两批共13家非法学历认证网站,这些网站的中文网站名称、内容和风格等均与教育部指定的查询网站基本相似,但域名不同,其盗用教育部学生司和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名义发布虚假学历信息。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是教育部唯一指定发布高等教育学历信息的网站,在网上查询时一定要注意;(3)向毕业证书载明的学校核实。由于前述两种方式存在认证信息量少、收费标准高、程序复杂、效率不高的弊端,因此,也可以选择直接向证书所载明的学校查询、核实,学校会积极协助,一般要求将证书复印件传真过去,对照学生名册、发证记录进行核查。
(六)审查证书是否为“国家承认学历”
通过教育主管部门鉴别学校是否具备举办高等学历教育的资格,根据规定,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含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单位)、成人高等学校、民办学历学校所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予以承认。另外,通过自学考试、由国务院自学考试委员会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党校、成人高校、军事院校设立的全日制普通班中就读的学生所取得的毕业证书,学历文凭考试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普通高等学校以远程教育形式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所颁发的毕业证书,以及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所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同样予以承认。具体而言,“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的一般情况为:(1)经过高校招生考试并被高校录取的,持有普通高校毕业证书;(2)经过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并被录取的,持有成人高校毕业证书;(3)自学考试的毕业证书;(4)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毕业证书;(5)部队院校毕业证书应是总参和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的毕业证书;(6)党校毕业证书应是教育部颁发的成人高校毕业证书;(7)其它经过教育部批准的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高等教育形式颁发的毕业证书,如网络大学、开放大学、注册视听生等。
对未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备案、不具备发证资格的教育机构颁发的、属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不能出具学历公证书,主要有:(1)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民办高校)自主颁发的毕业证书;(2)各级党校颁发的毕业证书;(3)社会人员取得的军队院校毕业证书(无军人证、士兵证、复员证者);(4)高等院校所属的二级学院所发证书;(5)研究生课程班毕(结)业证书;(6)1993-年间,非教育部(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或没有验印章的证书;(7)1994-非教育部(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其中20北京、天津、辽宁、湖北、重庆五省市试点由普通高等学校自行颁发毕业证书的除外。此外,中、小学毕业证书应分别经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验印。
(七)注意搜集各类毕业证书的样本
包括各学校、各年度所发的毕业证书,这样,可以在需要时用作对比的依据;同时,熟知国家关于学历教育的相关规定,掌握有关毕业证书方面的常识,以不断提高证书的甄别能力。
三、完善学历认证查询系统
为防止假但是文凭的泛滥,提高证书的防伪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以身试法,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学历认证查询系统,才能使假证无生存之地。目前,虽然部分省级教育厅(局)及教育部委托的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向社会提供了文凭查询认证服务,但仍存在着认证信息量少、收费标准高、程序复杂、效率不高的弊端,应尽快增加可查询文凭的种类、补录以往各年度文凭信息、降低收费标准、简化查询程序、提高认证效率,最重要的是要完善查询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确保其安全性,防止“不安分子”乘虚而入,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查询认证服务。
试论确保学历公证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篇2
继承权公证介入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必要性。《物权法》29条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 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根据《继承法》的规定,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都是不动产物权继受取得的方式。被继承人一旦死亡, 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即转化为遗产, 因遗产的继承而必然引起不动产物权的变动, 且该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时间, 自被继承人或遗赠人死亡时开始。1991年8月31日司法部、建设部《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中规定:“继承房产, 应当持公证机关出具的‘继承权’公证书和房产所有权证、契证到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这就为公证制度介入不动产领域找到了法律依据。
继承公证因涉及几代人的关系, 时间跨度长, 人员关系复杂, 因此, 在办理继承公证时, 我们有必要对继承公证的一些问题如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代位继承、转继承等做深层次的思考, 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客观的处理。
一、继承公证中常见的问题
问题一、基层单位出具证明可信度不高, 公证机构核查难。
对当事人申请办理继承公证, 必须提供身份证明、死亡证明、财产证明及亲属关系证明等。根据司法部《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第3条第10项规定, “死亡证明”是指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或者注明了死亡日期的注销户口证明;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书;死亡公证书。“亲属关系证明, 是指被继承人或继承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基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亲属关系的证明;能够证明相关亲属关系的婚姻登记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和公证书等。”实践中, 医疗机构对没有在本机构死亡的不出具死亡证明, 对以前在本机构死亡的多数不会补出证明。公安机关户籍档案, 对去世多年没有申报的, 或没有录入电子档案 (纸制档案查找困难的) 的, 通常不予证明。这样, 当事人取得规范的死亡证明就比较困难。为方便群众办理公证业务, 没有工作单位的农业人口或城镇居民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的、医疗机构、公安机关对死亡事实无档案记载的, 可就近到所属的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办理, 再由其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盖章确认。
另外, 因婚丧嫁娶、工作变动等原因, 造成人员流动较大, 出具证明的部门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的信息, 开出的证明可信度不高, 而公证机构只有核实权, 没有调查权, 也只能依据这些证明出具相应的文书。这就出现了将“活人”证明成“死人”现象, 导致公民的合法财产被公证成“遗产”, 甚至被他人非法继承。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就是虚假证明。因虚假证明, 可能会造成合法继承人被遗漏。当种种危害结果发生时, 当事人往往不会去找出具证明的机构, 只会要求公证处赔偿。《公证法》第31条第5项规定, 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 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仅仅是“不予办理”, 公证行业对制假没有任何惩戒, 也没有处罚权。甚至有造假者公开叫嚣“我就是造假了, 你们又想怎么样, 有本事就报警”。实践中, 我们在发现假证时, 报过警但并没有被警方受理。因违法成本过低, 致使造假者日益猖獗。为了减少办证风险, 承办公证员千方百计、费尽周折地求证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有公证员甚至亲自到被继承人的墓地去查验碑文, 将碑文与当事人的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作进一步的核对。有些当事人提供不了证明材料, 还指责公证处是恶意刁难, 对公证员肆意辱骂。种种辛酸与无奈, 往往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题二、被继承人的遗产的确定问题。
实践中, 继承人申报的遗产, 物权法出台前, 房产登记办法往往不统一、不完善, 有的档案中产权共有情况空白, 有的登记为家庭共有。甚至, 部分档案还出现了“单独所有”的字样。在处理中, 如共有人一栏空白, 我们通常重点审查产权取得时被继承人的婚姻状况, 是否还有共有人。如家庭共有, 则依据档案中记载的共有人, 进一步确定遗产的范围。因不动产的不规范登记, 遇不动产“单独所有”时, 公证员往往需要征得被继承人配偶及全部继承人的书面材料, 来进一步确定遗产的范围。
问题三、关于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能否直接继承的问题。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继承开始后, 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 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在不存在遗嘱继承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形下, 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 那么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是否直接享有继承权呢?业内存在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不能直接继承, 被继承人的财产只能作为无主物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持这种观点的理由主要是《继承法》第10条明确规定的“没有继承人继承的, 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只能狭义地理解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死亡, 且不存在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情形。第二种观点认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或丧失继承权,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完全可以直接继承。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除第一顺序继承人全部死亡的情形外, 应包括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全都放弃继承权或全部丧失继承权的情形。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当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权,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完全可以直接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问题四、遗嘱继承公证中, 对遗嘱有效性的审查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
遗嘱继承公证, 是指按照遗嘱人生前所立的公证遗嘱来确定遗产的继承人和处理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当事人普遍认为:有遗嘱特别是公证遗嘱, 应当尊重被继承人的遗愿, 只是需要简单审核, 直接按照遗嘱继承的规定出具公证书。对在本处所立遗嘱更是无需审核。其实, 遗嘱继承公证与法定继承公证相比, 遗嘱继承比法定继承蕴涵更多的社会矛盾, 遗嘱人立遗嘱时大都预见到纠纷的存在才会立遗嘱。因此, 办理遗嘱继承公证应当比法定继承公证更为复杂, 要求公证处办理公证时审查更为严格, 核实更为细致、全面。我们要审查公证遗嘱是否有效, 必须要核实公证遗嘱是否为立遗嘱人生前所立的最后一份公证遗嘱;立遗嘱时的财产与被继承人死亡时的财产是否一致;有无变化;有没有保留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人的份额;遗嘱中有无处分了其他共有人的财产;被继承人的税款、债务是否清偿;有无遗赠扶养协议等等。因此, 当事人持有遗嘱, 即使是公证遗嘱也需要公证处再出具继承公证书才能办理产权变更登记, 也就是要求公证处再核查上述问题。司法部《继承公证指导意见》第14条分别就如何确认公证遗嘱和公证遗嘱以外的其他符合法定形式的遗嘱的效力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如何解决继承公证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继承公证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本文只是简单例举。这些问题的产生, 客观上主要是因为继承公证本身的复杂性、现有条件下证明材料的取得和真实性审查难问题。笔者就上述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 签订承诺书
承诺书是当事人在申办继承公证中对自己行为、陈述和提供材料的真实性等做出的承诺, 如果存在不真实的情况, 承诺书将成为恢复原状、权利人行使追偿权、公证处撤销公证后减轻甚至免除赔偿责任的有力依据, 也是应对档案无法查询的有效办法。
(二) 对有争议的继承公证不予办理
《公证法》第31条4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司法部《办理继承公证的指导意见》第15条共列举了5种不予办理遗嘱继承的情形:如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遗嘱经审查无效或者效力无法确认的、遗嘱处分的财产不属于被继承人个人所有或者被继承人生前已经处分了遗嘱所涉及的财产的, 等等。《指导意见》第十六条同样规定了五种不予办理法定继承公证的情形:如法定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或者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已经处分了法定继承人申请继承的遗产的;法定继承人中有人未提出公证申请且又未作出放弃继承表示的;法定继承人不能协助公证机构完成核实或者有关单位及个人拒绝公证机构进行核实的;法定继承人之间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遗产的权属或者是否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二条丧偶儿媳、丧偶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特殊规定有争议的。我们每一位公证员, 都应该坚持上述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抛开眼前利益, 对有上述情形的坚决不予办理, 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继承公证风险。例如继承人之间就遗产分割达不成协议, 存在争议, 公证处完全可以不予办理, 并告知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 建立查询平台
公证查询平台, 我个人认为, 应该逐步建立各公证处之间的内部平台和包括公证、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外部平台。中国公证协会于2014年投资建设了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 (以下简称遗嘱平台) , 用于公证遗嘱网上备案及查询。按照要求, 全国公证机构需将建处以来办理的历史遗嘱公证信息 (包括遗赠扶养协议公证、撤销遗嘱的声明公证) 形成电子台帐上传至遗嘱平台。这项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为遗嘱继承公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方便承办公证员在第一时间查询到被继承人在各公证处所立遗嘱。但因该平台仅能查询到被继承人曾在某公证处立过遗嘱, 具体该遗嘱所涉遗产是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的。面对这一问题, 该平台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还需进一步完善, 以最终确定被继承人生前是否以别的公证遗嘱处分了同一财产, 或被继承人所立的数份遗嘱是否有冲突, 是否以后立遗嘱撤销了先立的遗嘱。
而公证对外查询平台, 主要是建立数据信息共享。现阶段, 为适应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需要, 房产部门需要同公安户籍机关、民政部门建立数据信息共享, 真正实现互联网模式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更新换代。公证部门同样亟需与这些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如果实现了综合数据联网, 我们在办理继承权等公证时, 根据办证需求, 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调取所需的外部信息。一方面, 保证了获取的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 为公证员的调查核实工作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尽可能减少因提供公证材料而发生的公证员与公证当事人之间的口角与摩擦, 还大大提升了公证的公信力;另一方面, 也为当事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 避免了群众为一纸证明, 远赴千里之外, 甚至还要从A部门到B部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曾戏称某些证明是“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 其根本原因就是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壁垒”。
综上所述, 对于继承公证, 我们始终要坚持办证规范, 严把质量关, 努力提升公证的公信力, 更好地发挥公证在不动产登记环节的作用力。同时, 要努力实践公证便民、利民的宗旨, 更好地坚持公证服务于民的理念。
摘要:随着公证业务的发展, 继承权公证在公证业务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日益上升。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 归纳总结了继承公证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和建议。
【试论确保学历公证质量的对策及建议】推荐阅读:
申办学历公证流程10-27
确保工程质量09-06
确保木材加工质量07-21
抓好转型跨越 确保质量安全07-20
投标方确保工程质量承诺书05-25
强化值机确保电视电话会议质量07-14
市利用税务数据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06-01
抓质量、促安全,确保锅炉设备可靠运行09-10
依法养殖动物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