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技术开发合同

2024-09-30

免税技术开发合同(共8篇)

免税技术开发合同 篇1

1、关于免征营业税的营业额问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规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第二条规定,关于营业税。

(一)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技术开发是指开发者接受他人委托,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的行为。

(二)免征营业税的技术转让、开发的营业额为:

1.以图纸、资料等为载体提供已有技术或开发成果的,其免税营业额为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2.以样品、样机、设备等货物为载体提供已有技术或开发成果的,其免税营业额不包括货物的价值。对样品、样机、设备等货物,应当按有关规定征收增值税。转让方(或受托方)应分别反映货物的价值与技术转让、开发的价值,如果货物部分价格明显偏低,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6条的规定,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计税价格。

3.提供生物技术时附带提供的微生物菌种母本和动、植物新品种,应包括在免征营业税的营业额内。但批量销售的微生物菌种,应当征收增值税。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技术合同认定规则〉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1〕253号)第十九条规定,申请认定登记的 技术合同,当事人约定提交有关技术成果的载体,不得超出合理的数量范围。

技术成果载体数量的合理范围,按以下原则认定:

(一)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方案、产品和工艺设计、工程设计图纸、试验报告及其他文字性技术资料),以通常掌握该技术和必要存档所需份数为限;

(二)磁盘、光盘等软件性技术载体、动植物(包括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微生物菌种,以及样品、样机等产品技术和硬件性技术载体,以当事人进行必要试验和掌握、使用该技术所需数量为限;

(三)成套技术设备和试验装置一般限于1-2套。

第五十一条规定,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应当对申请认定登记合同的交易总额和技术交易额进行审查,核定技术性收入。

申请认定登记的合同,应当载明合同交易总额、技术交易额。申请认定登记时不能确定合同交易总额、技术交易额的,或者在履行合同中金额发生变化的,当事人应当在办理减免税或提取奖酬金手续前予以补正。不予补正并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规定,本规则第五十一条用语的含义是:

(一)合同交易总额是指技术合同成交项目的总金额;

(二)技术交易额是指从合同交易总额中扣除购置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费用后的剩余金额。但合理数量标的物的直接成本不计入非技术性费用;

(三)技术性收入是指履行合同后所获得的价款、使用费、报酬的金额。

根据上述规定,免征营业税的技术转让、开发的营业额为:按财税字〔1997〕273号文件第二条第(二)项确定的免税营业额。通常为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核定的技术性交易额,即从合同交易金额中扣除购置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费用后的剩余金额。但合理数量标的物的直接成本可计入技术交易额,具体数量按科学技术部《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国科发政字〔2001〕253号)第十九条执行。

2、关于免税的审批程序。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规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规定,纳税人从事技术转让、开发业务申请免征营业税时,须持技术转让、开发的书面合同,到纳税人所在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再持有关的书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证明报当地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免征营业税审批”后有关税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825号)规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第二条第三款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包括外资企业、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开发业务申请免征营业税时,须持技术转让、开发的书面合同,到纳税人所在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再持有关的书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证明报当地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审核”予以取消。

取消审核手续后,纳税人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的书面合同仍应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并将认定后的合同及有关证明材料文件报主管地方税务局备查。主管地方税务局要不定期地对纳税人申报享受减免税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合同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要取消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追缴其所减免的税款,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免税技术开发合同 篇2

关键词:国际工程,税收政策,对外承包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我国企业境外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快速,面对陌生的国际环境,境外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税收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加强境外项目合同税务管理,特别是免税条款的应用,保证国际业务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对“走出去”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际免税项目有关条款的解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化解了税务风险,维护了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希望对国防工程企业有借鉴意义。

一、案例背景介绍

2004 年,笔者所在公司通过国际竞标,中标突尼斯东北部突尼斯纳布勒垃圾站项目,项目业主是突尼斯环境部下属垃圾管理局。该项目合同总金额493 万第纳尔,但是工程中需要从西班牙厂商进口10.64 万平米PEHD2.5 厚布及10.07 万平米土工布,共计78万欧元。项目中标以后中国承包商和业主签订商务合同中有关税收条款描述如下:条款中价格明细表,根据突尼斯2005年12月19日第2005-106号法律第16条款规定,国家垃圾管理局享有:

(一)减免为垃圾管理局提供的相关工程施工和服务内容所产生的增值税;

(二)减免工程施工所需的设备物资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三)减免工程施工所需的在当地没有同等替代品的设备物资的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价格明细表要遵守上述条款规定,并按照截标之日前30 天适用的材料、工资、社会福利、关税、增值税和其他税费行情进行编制。如果与工程量概算中的某个工程量对应的价格明细中的某个项目没有相应的价号,那么则认为其对应金额已经包括在其他价号中,无论与该价号相对应的工程量多少,均不得对此提出任何索赔。

二、案例解析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解读,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解析:

(一)在所签订的合同条款中“减免为垃圾管理局提供的相关工程施工和服务内容所产生的增值税”,可以解析为在突尼斯,中国承包商给突尼斯国家垃圾局提供纳布勒垃圾站项目工程施工任务,承包商不用给突尼斯政府缴纳增值税。

(二)合同条款中“减免工程施工所需的设备物资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减免工程施工所需的在当地没有同等替代品的设备物资的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可以解析为该项目工程施工所必需但是当地不生产的设备物资是免除增值税、关税、消费税的,如果当地有的这些设备物资,将不提供减免相关税金。联系承包商和国家垃圾局签订的合同要求,该项目合同需要从西班牙的厂商进口PEHD2.5厚布及土工布,采购合计金额大概78万欧元。根据承包商和业主签订的合同中免税规定,如果以业主的名义进口,给业主开立发票,通过突尼斯垃圾局从厂商进口PEHD2.5 厚布和土工布将免除相关税金,但是根据当地的相关税法法律规定不能计入承包商施工成本。这样虽然享受到税收的免税,却导致承包商施工成本减少,利润总额年终虚增大,承包商将面临给当地税务局上缴30%企业所得税。

(三)合同条款中“价格明细表要遵守上述条款规定,并按照截标之日前30天适用的材料、工资、社会福利、关税、增值税和其他税费行情进行编制。如果与工程量概算中的某个工程量对应的价格明细中的某个项目没有相应的价号,那么则认为其对应金额已经包括在其他价号中,无论与该价号相对应的工程量多少,均不得对此提出任何索赔。”可以解析为根据突尼斯当地税法的规定,承包商在将来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量清单价格表中包含了各种税费。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购各种原材料、配件等开立的全部是增值税发票,承包商可以将增值税进项抵扣,后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承包商给突尼斯政府税务局上缴30多万第纳尔的增值税(进项税)。如何解决多上缴的增值税(进项税)成为承包商面临的另外一个巨大问题,通过研究承包商和业主签订的商务合同发现,承包商在实施过程中,缴纳增值税(进项税)不提供免税,承包商要按期缴纳。面对这个税务风险,如果多交的增值税(进项税)无法退给承包商,将直接影响该项目的最终经营成果。

三、应对策略

针对第一层解析,我国承包商在与突尼斯国家垃圾局办理工程结算书时候,工程结算书中不计算增值税,即不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金,就意味着不用给税务局缴纳增值税。因为根据当地税法规定,突尼斯实行全国统一的税收制度,外国公司和外国人与突尼斯的法人和自然人同等纳税,突尼斯实行以所得税和增值税为核心的税收体系,《个人与企业所得税法》和《增值税法》分别对所得税、增值税申报方式与时限做出规定。

针对第二层解析,采取应对策略就是承包商要认真研究法律规定及合同条款,积极通过与海关和税务局的有效沟通,在他们一致同意的前提下,承包商提出在发票开立的时候,将发票同时开给突尼斯垃圾局和承包商,这样承包商在商品进口的时候,就能享受到合同规定的免税,特别是商品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节约资金,同时该批材料成本合理计入到承包商施工外账成本,增加了合理的施工成本,避免年终巨额所得税的上缴,维护了承包商的合法利益,化解了税务和财务风险。

针对第三层解析,采取应对策略就是承包商积极和外聘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及税务局联系。在将来项目最终完工,拿到业主的完工证明以后,通过和税务局积极联系办理多交增值税退税工作,最终退回30万第纳尔税金工作,保证承包商的合法利益。

四、总结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给“走出去”企业的巨大启示,就是承包商一定要熟悉当地的税法,依法纳税,同时合理避税,特别是像突尼斯税务政策比较繁杂,国民整体纳税意识较强,全部采取自行自觉纳税,税务部门有权随时抽查,如果发现问题,将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所以应该认真研究所在国的税务政策,避免税务纠纷;同时承包商对自己和业主签订的商务合同条款要特别熟悉,在提供给业主报价单中要包括合理的税费,努力避免漏项,并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解析法律,联系项目实际情况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带有迷惑性的免税条款,要防止免税陷阱,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奇,于来新.境外免税项目税务风险管理[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10).

[2]徐骥,李杰.警惕国际承包工程合同中的增值税免税陷阱[J].国际商务财会,2011(09).

免税技术开发合同 篇3

根据我国税法,高等学校面向社会开展的科技服务合同需交纳营业税。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利用国家有关科技开发和科技转让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我校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并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的合法利益,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有关政策,制定我校科技合同免税工作实施细则。

一、申报免税的基本条件

“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可以免交营业税,“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合同不享受减免税政策;涉密合同暂不能办理免税,以北京市技术市场政策为准。

“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转让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包括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建设工程合同和承揽合同。

二、申报免税合同的文本要求

1.合同文本建议使用国家科技部或北京市技术市场制定的规范文本。2.合同中(盖章页)的甲、乙双方信息务必填写清楚、齐全。

3.合同的要点要求表述清晰、充分,合同内容过于简单将会影响审定的通过(软件合同特别要加强“技术创新”方面的表述)。

4.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知识产权归属,特别是软件开发合同涉及软件开发的,必须在合同中写明其知识产权或所有权归委托方或双方共享。

5.合同中必须写明标的、研发计划、保密约定等条款。6.合同标题和内容中不得出现“咨询”、“服务”的字眼,不得有培训的内容,否则此部分合同金额则不能享受免税。

7.合同附件必须齐全。

8.合同封面上的签订时间和有效期限一定要明确年月日。9.依据合同所开具的“北京市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专用发票”内容须与合同内容(项目、金额等)一致。

三、免税工作职责分工

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制定并完善免税工作流程;负责联系北京市技术市场办理合同认定相关手续;负责审核免税合同及相关手续材料;负责免税网上登记、技术市场认定、税务备案及缴费相关手续。

财务处:负责联系地税部门办理免税相关手续;负责对免税完成情况和向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反馈。

学院:负责院内宣传免税相关政策、办理程序及注意事项;负责免税材料收集、整理并进行审核。

项目组:了解免税有关政策,提供和填写申请免税相关材料。

四、免税的办理程序

1.项目组起草合同文本,在合同审批表“备注”栏中签署是否申请免税的意见后(无意见默认为不申请免税),由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审核合同文本是否符合办理免税条件;符合条件的将合同及合同审批表提交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章。

2.合同签章生效后,学院科研管理人员暂存两份合同原件;每次合同到款上卡并开具发票之后,项目负责人准备发票复印件、缴款书复印件,并在发票复印件上注明校内合同档案号和校内经费卡号;项目负责人在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处领取并填写“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四联单)和“技术交易免征营业税业务内容简要说明”(附件一),填写完毕后同发票复印件、缴款书复印件、合同原件两份(仅首次申办)一并由学院科研管理人员提交交科学技术研究院(注:每次到款上述手续需履行一次,除首项“合同编号”外,均应逐项据实填写)。

3.科学技术研究院持以上材料进行免税的网上登记、技术市场认定、缴费等工作。

4.科学技术研究院将办理完毕的“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缴款凭证、发票复印件、缴款书复印件及合同原件交财务处。

5.财务处负责联系地税局办理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将批复减免的营业税额,扣减免税费用后的余额退还至经费卡。

五、免税中的费用

免税工作按合同额千分之五计提免税成本费用,主要用于: 1.印花税;

2.“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成本费用; 3.手续费等;

六、免税办理注意事项

1.合同主体与公章

(1)合同主体必须为法人或自然人。合同的受托方(开发方)、转让方的名称应为“北京理工大学”,合同的委托方、受让方的名称应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并与所加盖公章名称严格一致。

(2)合同复印件需要和原件相一致,合同复印件必须签有“与原件内容一致”的字样,同时有提供者签字和日期。

(3)合同上的印花税必须贴足并且划销,同时在复印件上写清楚贴花计算公式。

2.发票

(1)发票复印件必须清楚(使用A4纸复印),发票复印件必须签有“与原件内容一致”的字样,同时有提供者签字和日期;

(2)付款方必须与合同上的甲方单位名称一致。(3)项目名称:技术开发费、研发费、技术转让费,其他项目都不能免税。

3.技术的载体

如样机、样片、光盘等技术交易的成果,交付不超过2件可以减免税。

七、声明

免税最终审核结果由北京市技术市场和地税部门决定,科学技术研究院、财务处均为过程管理部门,免税结果由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

免税技术开发合同 篇4

三、分析如何判断一项免税产品是否放弃免税?

增值税免税是国家为鼓励一些特殊行业的发展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我国的增值税是对应税项目在各个流转环节中的增值额计征的,其征收方式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式。任何环节征税或抵扣不足,都会导致该链条的脱节,使税负在不同环节间发生转移。正因如此,才会使免税在某些情况下不但不能给纳税人增加利益,反而加重其税负,甚至影响其产品销售。

只有在产品最终进入消费领域从而退出市场流转时免税,纳税人的总体税负才会降低;如果对中间产品免税,则免征环节越往后,纳税人的总体税负越高,这是因为免税环节越往后,不能抵扣而转入产品成本的进项税额越大。下一环节纳税人,由于不能取得专用发票,必然加重了增值税税负。如果下一环节纳税人可以从其他渠道以合适的价格购入非免税产品,必然会选择不购入免税产品,从而势必影响享受免税待遇的纳税人产品销售,因此享受免税待遇的纳税人就有可能会提出放弃免税权的要求。

免税资格认定 篇5

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的规定,现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依据本通知认定的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宗教活动场所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组织;

(二)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且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国境内;

(三)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四)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五)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六)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本款所称投入人是指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其中: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除当年新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前的检查结论为“合格”;

(九)对取得的应纳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应与免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分别核算。

二、经省级(含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向其所在地省级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本通知规定的相关材料;经市(地)级或县级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分别向其所在地市(地)级或县级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本通知规定的相关材料。

财政、税务部门按照上述管理权限,对非营利组织享受免税的资格联合进行审核确认,并定期予以公布。

三、申请享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需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组织章程或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

(三)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四)非营利组织登记证复印件;

(五)申请前的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公益活动和非营利活动的明细情况;

(六)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申请前会计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七)登记管理机关出具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前的检查结论;

(八)财政、税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资格的有效期为五年。非营利组织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享受免税优惠的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复审,按照初次申请免税优惠资格的规定办理。

五、非营利组织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取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应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取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注销时,剩余财产处置违反本通知第一条第五项规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追缴其应纳企业所得税款。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非营利组织报送的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审查,当年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规定免税条件的收入,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当年不符合免税条件的收入,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发现非营利组织不再具备本通知规定的免税条件的,应及时报告核准该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财政、税务部门,由其进行复核。

核准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财政、税务部门根据本通知规定的管理权限,对非营利组织的免税优惠资格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的,取消其享受免税优惠的资格。

六、已认定的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非营利组织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取消其资格:

(一)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及民办非企业单位逾期未参加年检或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

(二)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三)有逃避缴纳税款或帮助他人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

(四)通过关联交易或非关联交易和服务活动,变相转移、隐匿、分配该组织财产的;

(五)因违反《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

(六)受到登记管理机关处罚的。

因上述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被取消免税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财政、税务部门在一年内不再受理该组织的认定申请;因上述规定的除第(一)项以外的其他情形被取消免税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财政、税务部门在五年内不再受理该组织的认定申请。

七、本通知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免税措施 篇6

在审批环节中,主要把好“四个关口”。一是严把政策关。按照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分户逐条逐项地对照减免税要求,对理解和执行税收政策有异议的,及时请示上级机关;对不符合税收政策的,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二是严把审核关。实行办税厅、分局、市局三级审核,办税服务厅初审,由分局实地核实,并制定实地核实工作底稿制度,分局出具实地核实工作底稿,采取与企业约谈、到企业实地核实等方式,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项目、帐务核算等情况,严格审核;对帐务不健全、应税和免税划分不清的,不予审批。在县(市)局复审中,发现的疑点企业进行重新落实,对达不到政策标准的一律不予审批。三是严把审批时限关。该局对审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在明确审批权限的基础上,明确工作时限,要求各级审批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及工作流程规定的审批时限进行审批,对符合税收减免政策的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四是严把政策服务关。在到企业进行实地了解和落实时,积极宣传税收政策,耐心解答纳税人提出的涉税问题。对不符合条件的减免税企业,采取讲明原因、提出建议等措施,取得纳税人理解和支持。

在后续管理环节,主要推行三项管理措施。一是实行分类管理。该局将所有减免税企业进行分类,具体划分为:饲料企业、粮食企业、生产销售化肥、批发零售农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废旧物资企业。其中将饲料企业、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废旧物资企业列为本检查重点对象,结合审批工作,认真审查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否符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二是严格考核,追究责任。该局年内将对减免税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抽查,对在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照工作底稿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量化考核,并视情节对责任人的执法情况进行责任追究。三是做好审批工作减免税档案资料的管理。对企业报送的减免税申请资料,设置资料受理登记台账,健全减免税企业档案管理。

截止目前,共审批增值税减免税企业47户,其中粮食企业3户,生产销售化肥3户,批发零售农机2户,新华书店1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户,农业生产资料9户,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15户,废旧物资企业6户,饲料企业6户。取消了1户复混肥厂和1家农机配件经销处的减免税优惠资格,减少税款流失 54.19万元,维护了国家税法的尊严,优化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减免税企业健康发展。

为切实做好减免税企业管理,近几年,莱西国税局不断探索减免税企业管理的新思路。今年上半年,莱西国税局结合2008减免税企业的检查,推出了分类检查的新举措,收到明显效果,共检查出4类22个问题,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做出了限期整改、补征税款等处理决定,补征税款78.6万元。

一、减免税企业分类检查的主要做法

(一)分类。将2008各类减免税企业按减免税额大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年减免税额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第二类是年减免税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企业;第三类是年减免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

(二)检查方式。一是分局自查。针对第一类减免税企业,以各税务分局税收执法内控监督员为主,管理员配合进行检查,要求检查面达到100%,这种检查方式属分局自查,力求通过检查发现减免税企业管理面上存在的问题。二是交叉互查。针对第二类减免税企业,由各分局税收执法内控监督员分组交叉互查,检查面达到该类减免税企业的80%,而且以行业减免税为切入点。通过对这类减免税企业检查,可以了解各分局对减免税企业管理水平。同时,通过检查发现行业性减免税管理存在的问题。三是重点检查。针对第三类减免税企业,由政策法规科与稽查局组成检查组进行检查,检查面达到该类减免税企业的50%,这种检查方式是在选择减免税企业时,有针对性,实施重点检查,确保大的减免税企业不出现问题。

二、实施减免税企业分类检查的意义

(一)实施减免税企业分类检查,通过面线点有机结合,确保检查有的放矢。对于规模小的减免税企业,实行全面检查;对中等规模的减免税企业,从行业减免税规律入手进行整改;对于大的减免税企业,要重点查深查细。这样,既能抓住面上存在的问题和行业性问题,又能抓住重点户问题,确保减免税企业不出现大的问题。

(二)实施减免税企业分类检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确保了检查效果。对三类减免税企业分别由各税务分局税收执法内控监督员与管理员自查、各税务分局税收内控监督员分组交叉互查、市局组成专门小组重点检查的形式。此组织形式不同,决定了每类减免税企业检查重点不同,既能节约税收成本克服内部自查怕揭短问题,又能达到管理目的,从而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减免税企业分类检查,是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尝试。专业化管理模式要求对企业按照规模或行业加大管理力度和深度,既要抓住大的问题和重点问题,也要抓住行业性问题。针对减免税企业实施的分类检查,既在规模上抓住了重点户,又从行业的不同区间入手抓住了行业性问题,检查结果也充分显示了这一模式的高效与可行性。

(四)实施减免税企业分类检查,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分类检查中,通过相互观摩、交流管理经验与心得,能够增进对不同规模、行业和区域减免税企业的了解,有助于拓展管理深度。同时,分类检查能够揭露在固定管理状态下所忽视的问题,可以对全市减免税企业的管理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发现不同行业存在的规律性问题,便于采取或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杜绝管理漏洞。

(五)实施减免税企业分类检查,适应了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和变化。税收征管模式必须适应于企业经营模式的变化与税收政策的调整。目前,减免税企业既有备案制,也有审批制,既有直接减免税额,也有加倍税前扣除等,减免税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类管理检查正是适应了征管形式的这一变化,既能抓住面上存在的问题,又能抓住重点问题,还能够抓住行业的规律性问题,实践也证明了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为进一步规范增值税减免税工作,确保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顺义国税在系统梳理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全面开展2012增值税减免税审核检查工作。

一、确定审核检查范围。系统梳理并及时更新增值税减免税政策,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按照审批类、备案类以及审核类三类标准确定审核检查工作范围,具体包括:粮食及食用植物油企业、享受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企业、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等。对到期文件进行清理,列明核查工作文件依据,做到有法可依。

二、强调审核工作重点。总结往年年审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审批类型,明确审核检查工作的重点,强调重点检查相关备案资料是否齐全、证书是否到期、是否分别核算应税业务和非应税业务,严把减免税审核关。

三、加强优惠政策辅导。通过发放宣传册、区局外网等方式大力宣传减免税优惠新政策,保证新旧政策衔接顺畅,及时解答纳税人相关涉税问题,让纳税人了解享受优惠政策应具备的条件、提供资料以及申请程序等,提高其纳税遵从度。

抚顺市国税局为更好地落实增值税减免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减免税监管模式,丰富监管方法,通过监管为纳税人营造公开、公正的税收环境。

一抓核查环节,查找减免税监管薄弱部位。根据调研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普遍程度及减免税的特点轻重缓急安排专项核查,上半年,先后组织征收局对饲料免税企业、国有粮食免税企业、供暖企业执行政策情况开展了专项核查,对饲料企业免税饲料备案名称与质检报告、开具发票名称不一致,备案品种与免税品种不一致等问题进行了纠正整改,对供暖企业进项税转出不均衡、大量假普通发票入账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纳税人依法进行了查处。同时掌握了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现状及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情况。

二抓认定环节,堵塞减免税监管漏洞。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利用,通过市经委资源处传递来的资源综合利用资格认定资料,发现2户免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依据税收政策规定,对其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售额按照适用税率全额征收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并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在此基础上同意为其办理免税资格认定。

三抓制度环节,建立减免税长效监管机制。针对核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办法缺失或不适应当前需要的现状,明确了供暖企业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管理规定,制定了《抚顺市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管理办法》,从税收政策、资格条件、申请资料、办理程序、税务机关岗责、罚则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从制度上建立了减免税长效监管机制。

四抓监管环节,确立减免税考核目标管理。将未按规定条件、程序、权限审核(审批)税收优惠政策和行政审批项目列入各征收局目标管理季度和全年考核,通过计算机考核与实地、案头、接待投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和监督征收局全面落实和执行各项减免税规定。

免税申请书 篇7

一、“纳税人识别号”:填写主管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上的十五位机构代码。

二、“纳税人名称”:填写主管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上的企业名称。

三、“登记注册类型”:填写主管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上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独资企业等。

四、“行业”: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填写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可参照税务登记表上填写的行业类型,如农业、软件业、建筑安装业、商业服务业等。

五、“注册地址”:填写主管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上的企业注册地址。

六、“生产经营地址”:填写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地址。

七、“生产经营期限起”、“生产经营期限止”:填写执照上核准的企业营业期限。

八、“批准设立机关”:填写主管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上的批准设立机构名称,如工商行政管理局、民政部等。

九、“证照名称”:填写批准纳税人设立的机关所核发的证照名称,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社会团体证书等。

十、“减免税项目名称”:填写纳税人申请的备案类或报批类减免税项目,如“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执行到期的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等。

十一、“减免税起止时间”:填写纳税人申请减免税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如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

十二、“减免税申请报告”:详细说明纳税人申请减免税的理由、依据、期限、数量、金额等内容。

十三、“报送资料清单”:填写纳税人在申请办理减免税时向税务机关报送的资料名称及资料页数。

申请人:

农资店免税申报流程 篇8

1、应及时到国税和地税同时办理税务登记证。虽然国税是免税,但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2、应提供相关的农资销售许可证件、资料。

3、申请减税、免税需提交的资料:(一)书面申请。申请应载明减税、免税的理由、依据、所属期限、减免额度等事项;(二)统一格式文本的《减税、免税申请审批表》;(三)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其复印件;(四)财务会计报表。

上一篇:货梯禁止载人通知范文下一篇:2011-2012浙江省温州市八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