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得之浅见

2024-09-22

辅导员心得之浅见(共9篇)

辅导员心得之浅见 篇1

辅导员心得之浅见

来辅导员岗位之后,我和学生打交道更多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集合山东体育学院学生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能够很好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是关键。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效的辅导员工作就是培养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质、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我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情况,认为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又是一项务“实”的工作,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就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辅导员工作是务“虚”的工作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教育过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越来越富有情感性。辅导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人性化管理的首要策略,是做好学生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情感的交流决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浮于表面的交流,而是心与心的沟通,辅导员只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和发展需求,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赢得学生的信任。

1拉近心灵距离

首先,面对面的教育、心与心的交流。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原则,当我们在对某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根据他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交谈,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效率:真诚的态度、正确的方式,学生愿意把我们作为其良师益友,愿意倾诉其真实的情感与想法,便于我们走进学生的心扉,及时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问题。

其次,走进宿舍,打探“民”情。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场所,是辅导员走近

学生最生活化的地方。有些事情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的时候是听不到的,但当我们走进宿舍的时候,学生就会把平日里觉得不必要特地去办公室说的事情告诉我们,这无形中就拉近了我们与学生情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国有一位教育家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再次,以学生习惯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走近学生。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最先接受群体,比如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学生惯以短信的方式交流一些简单的事情,既方便又有效,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我还发现这种方式还有其他特殊的作用。如有一次在与一个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这个学生对学习缺乏计划性和自觉性,于是就让他给自己设计一份本学期目标,后来这个学生通过短信的方式发来了他的3项目标,我告诉他自己会一直保存他的这条信息,并经常督促他,他也欣然接受了这种监督。我觉得短信沟通使交流显为更为平等、亲近,学生平时心里所想却不敢说的话,不知道如何解决、处理的问题,通过短信的方式发给我们,由于我们的年龄相差不多,一声辅导员哥哥,少了一份威严,多了一份亲近。短信沟通教育用法简单,适用广泛,可以让大多数学生普遍接受,是值得推广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最后,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辅导员要做好育人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是多维的,除了课程学习外,还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公益劳动等等。因此,辅导员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还有利于观察出学生的类型——有的学生属于组织管理型的,有的学生属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而有的则处于边缘群体的,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全面情况,从而实现对学进行全面地引导和教育。

2解读思想困惑

大学生阅历浅,经验少,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适应等心理发展基础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稚嫩性和盲从性,其心理倾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经常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冲突、思想困惑。因此,辅导员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大学生思想问题的现状,探索大学生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思想行为问题,使他们全面、充分、和谐主动地发展。

第一,召开班会,了解心声。作为年级辅导员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同学的状况,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召开的班会,通过班会上的畅所欲言、学生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是了解班级情况及学生的思想动态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第二、把握时机,探讨问题。有的时候学生不会主动来找辅导员探讨问题,所以就得把握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比如在班会上、寝室里、包括因其他事来访的学生。学习上的困惑,生活中的难题,对学校政策和规章制度上的认识,对国际政治事件的见解等等都可以和他们进行沟通和探讨。这样不但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而且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方便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思想出发点更加实际,追求个人价值成为现在某此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学生中就大致出现了三类学生:一部分同学认为上大学可以为自己谋求一份不错的工作的同时,也可以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和社会服报效祖国,这是最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大学学习仅仅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一日就业形势不乐观,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待这类学生,我们就需要在其思想上进行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更有甚者认为学好学坏都不会有理想工作,于是得过且过,甚至沉迷于网络,这就更需要我们花心思将他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拉回来,使他们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对前途有明确的目标,对个人有客观的评价。对此我们一直在努力,并且在有些学生的身上初见成效,但我们更希望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类学生的思想病疾。

如果说与学生情感上的贴近,解决其思想上的困惑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或者说是一项务“虚”的工作,那么其实辅导员也有很多务“实”的工作。

二、辅导员工作是务“实”的工作

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先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川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辅导员工作只有在行动中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才能让他们到达理想的彼岸。

1解决实际困难

第一、学生中的实际困难首先表现在对于学业上的期望。学生进校后,对学业的期望是放在首位的,他们都期望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够增长才干,成人成才。但由于大学课程、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与高中的差别,使得一些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导致学业不理想。作为辅导员也许不能为他们提供专业课程的指导,但可通过请专业教师的辅导、成绩优秀的学长的经验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顺利圆满地完成大学学业。

第二、由于我们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农村,有的甚至来自特困家庭。“绿色

通道”虽然使他们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但高昂的学费也常常使他们捉襟见肘,有的同学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忧,有的同学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我们在了解到这此情况后,都想法设法通过帮助学生争取国家助学贷款、寻求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寻求社会资金的资助等形式,保证每一位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完成学业,并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老师对同学的关爱。

2、严格日常管理

严爱结合、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做好工作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从小娇生惯养,有的性格慵懒散漫。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要把耐心的说教与严格的管理相结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培养自强自立的品格,使其能够自觉自主的驾驭生活。严格有效的管理,不仅为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纪律上的保证,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所以,要将严严的管与深深的爱相结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以上是我做辅导员工作的一些浅见。辅导员工作确实千头万绪,很忙很累,但想到作为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导师,品德上的典范,情感上的朋友,学习上的榜样,又觉得这份工作是光荣的神圣的。在工作中,我也常常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因此平时不仅要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原理,而且还要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等相关知识,从思想上和实际的工作中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辅导员心得之浅见 篇2

关键词:“90后”,学生工作,价值

1 当代大学生整体特点

1.1 无限忠诚,偶尔叛逆

“90后”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有父母等亲人的呵护,在学校有老师的悉心教导。象牙塔里般的生活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亲人、爱祖国,希望在大学里增长才干,掌握本领,报效社会。同时他们也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信息接收量大,思想早熟,智力发达,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他们对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体察得细致入微。他们强烈要求社会把他们当成独立人看待,极力摆脱成人对他们的约束和干涉,强烈要求独立自主。

1.2 爱憎分明,个性鲜明

“90后”大学生受到10多年传统教育后在很多社会问题的认识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讨论问题时的观点深刻,逻辑严密,敢于表达,追求自由平等。在积极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强烈地渴望公正、公平,包括评优、干部竞选等方面。他们迫切需要就业公平、社会公平,表现出强烈的爱憎分明之感。他们也个性鲜明,竞争意识强,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期待和需要,对于学校评优,干部竞选等,都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行动,在学校各个方面想体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

1.3 心理欠稳,可塑性强

“90后”大学生生理已经成熟,但容易受社会热点因素的影响,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心境变化快。学业、生活等变化会引起情绪的波动,容易偏激,容易冲动。主要表现在处理和对待异性问题上,特别是表现在对待社会问题的认识方面,往往显得不成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对困难的估计时有不足,失恋、干部落选、学习成绩的变化、突发事件的出现都会使他们心理容易遭受打击。同时,他们也有积极主动适应环境的一面,期望老师能成为他们成才道路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在学习上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理能力,使他们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2 辅导员应备工作方法

2.1 创新方式严谨务实,了解学生深入细致

(1)成立信息通报部,选拔优秀信息员。在学分制条件下很多学校都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转专业、提前毕业;并对达不到要求学生采取降级、学业性退学等处理;一些学生由于身体、家庭等原因办理了休学等手续。为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信息与动态,辅导员可以在年级学生会组建信息通报部,选拔干练学生担任班级信息委员,其主要职责是每月定期以固定形式统计更新学生信息,并将热点动态,重要通知等以最快速度传达给学生。

(2)建立素质档案,班级自我保管。为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辅导员可以在学生中建立素质档案,主要以固定的表格,半月谈等形式对学生基本情况、参加活动情况、获奖情况、批评处分、技能培训、发表文章等情况给予记载。一方面作为学生成长、素质学分的记录,另一反方面作为学生的学年鉴定、毕业鉴定、助学贷款、推荐免试研究生、推荐优秀毕业生和毕业推荐的重要依据。

(3)心理档案建在班上,全程关注学生心理。新时期根据工作需要,辅导员应该带领学生成立心理健康部,选拔合适的同学担任班级心理委员,负责记录班级学生每周异常行为,并组建班级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心理援助学生,帮助解除烦恼,消除心理阴影。

(4)充分利用现代工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干部开通年级学生工作短信平台,争取让之成为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空中课堂”。另外,辅导员还应充分发挥邮件、QQ群、博客等现代工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

2.2 教育管理统筹兼顾,服务学生无微不至

(1)抓住学生典型,培养学生干部。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树立教育品牌,如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学风建设月、女生风采月、男生志强周、文明礼貌月、诚(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54页)信教育月、特色党团日等活动,并指导学生通过年级报纸、短信平台等方式及时报道活动相关进展情况,注重抓学生典型,加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宣传力度,努力发挥他们的带头与示范作用。另外,辅导员应非常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换届轮训。让更多学生有干部的经历,可以推荐优秀学生在院级以上学生组织担任主要职务。

(2)吸收优秀学生入党,抓好党建促好发展。为了以党建促进学生工作发展,辅导员应狠抓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党员的教育管理。在支部建设中,辅导员应加强党员的管理、考核,保证质量。让各项学生工作的开展,由学生干部负责,入党积极分子推动,学生党员分类监察,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日常工作开展制度化,突发问题应对机制化。根据实际需要,辅导员应带领学生干部修订完善各项涉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规章制度并加以实施。逐步做到在学生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评优评先、心理辅导、困难资助等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为了高效地处理学生突发问题,辅导员应确立《学生突发事故处理办法》,更好地处理学生中突发的安全、心理、斗殴、酗酒等事故,并向全体学生做详细讲解,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演练。

(4)建立素质拓展基地,成立学生爱心委员会。为了让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辅导员可以在学生会建立素质拓展部,下设实践服务中心与对外联络中心,利用一切资源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5)第一时间到达学生事故现场,前往医院看望生病学生。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总有吵架、被盗、被骗大小事件发生,辅导员都要能在获得消息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缓解学生矛盾,处理相关事宜。对生病学生都坚持前往医院、宿舍看望,安排学生负责看护,让学生身在异乡也能感受亲人的温暖。

2.3 辅导员的成果与追求——推动学生成人成才,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辅导员满足社会、高校、学生和自身的需要,培养了合格的大学生,促进社会发展,营造社会和谐,所以辅导员的工作在高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推动学生成人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我们每一名辅导员都在默默地成长。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时时提醒在工作之余不忘总结、反思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殷俊海.对大学生权利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黄洋.对“90后”大学生辅导工作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3.

[3]章荣琦.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2).

[4]辛志勇,金盛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价值观教育[J].教育研究,2005(10).

企业离职员工之浅见 篇3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任何企业都会面临员工离职的问题,在一定期限内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是有益的,这样既可以减少冗员,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引入新鲜血液,增强企业活力。但是员工离职率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防微杜渐,了解人员流失原因,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处理,在企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总结起来,人才的流失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企业层面的客观原因,二、员工层面的主观原因。

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

1、薪酬待遇:

所有的员工都会关注薪酬,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只不过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而已。薪酬不仅是员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更是代表了企业对人才重视程度。试想:只要对方公司开出两倍于员工现有薪酬的价码,公司再怎么强调公司文化、发展空间等都用处都不大。薪酬待遇往往是员工离职的重要原因。

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硬的”制度和“软的”文化。在制度方面,如果企业能够明确奖优惩劣,让优秀员工得到激励,那么企业的人才流失就会降低。反之,做好做坏一个样,平均主义,没有科学公平的激励标准,“一人做事,两个看,还有三个在捣乱”,那么企业肯定是留不住人才的。在文化方面,企业管理者一言堂,论资排辈、裙带关系严重;或者老总家长作风严重,说一不二,开口闭口批评,甚至辱骂员工,都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企业,员工会频繁的离职。

3、工作环境:

现在员工与企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和金钱的交换,对于员工来说,到企业来,一方面是谋生所需,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希望找到事业的平台,通过公司提供的资源和机会,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因此一个合适的岗位,其工作本身就可以对员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对员工的工作安排,包括职务设计、发展通道以及培训机会,这些是具体到员工而言影响其稳定性最直接的因素。

4、人际环境:

现在的社会完全由个人完成的工作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在工作中必然会涉及到与他人或者团队协作,同时还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融洽,团队协作愉快,那么员工会保持很高的士气和员工队伍的稳定性。而如果人际关系恶劣,不但不利于工作开展,员工队伍的稳定也会受到影响。这里特别要强调是,员工与直接上级的关系是人际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一旦员工感觉到不被领导认可,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那么员工离职的可能性会非常高。

5、外部市场:

外部的作用力只有与员工自身具体情况发生作用后,才会最终影响到他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员工个人的“内因”起着很大的作用。

所以在提高员工稳定性方面,企业不但应针对外部因素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还应结合对员工自身的影响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主观原因:

除了客观原因之外,人员流失还有其自身的综合考虑。如果自身的愿望与企业的供给不匹配,企业不能满足个人要求的话,人才的流失就是早晚的事情了。从大的方面来说,不同层次的人员有不同的需求点。

高层关注经营理念的统一;中层关注晋升的空间;而基层更关注发展机会了。因此,高层流失更多的是价值观的分歧;而中层多是遭遇到事业的天花板;基层的发展机会太少,导致了他们的拂袖而去。

其实单单对人员离职做分析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强员工的稳定性,降低员工流失率。个人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招聘期:

重点是要过滤掉一批很明显不会在企业长期呆下去的应聘者。在面谈时注重应聘者在价值观和就业倾向上的判断,同时也需要注意运用现实工作展望,让求职者充分了解公司及其工作的真实情况,一方面可以树立企业诚信的声誉,同时也会减少因为沟通不畅而对双方造成的损失。

导入期:

是员工逐步了解并慢慢溶入企业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企业文化传输,管理制度学习,岗位技能训练等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些工作如果做得到位,那么它会增强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并且可以比较迅速的展开工作,有效缩短适应期,这对初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很有帮助的。

稳定期:

员工基本能胜任工作,并且对公司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都比较熟悉后,会进入稳定期,这个时候重要的是提高员工满意度,比如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建立合理的薪筹制度和公平透明的晋升发展通道,实行人性化管理等,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在员工满意的基础上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动荡期:

一般是在员工进入公司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最容易出现波动,因为他的发展会遇到第一个瓶颈,人容易变得浮躁或者彷徨,外界稍有刺激或者内部突遇不顺,那么离职的可能性就很大。所以企业应该有预见性的做人力状况调查,把有思想动态的人查找出来,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同时做好公司人员的储备和相应的梯队建设。

离职期:

企业应该在员工离职的时候,了解他离开的真正原因。如果员工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就应该努力挽留员工留在企业,通过改善员工不满的外在因素,疏导他存在的心理问题,尽量减少企业因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如果员工去向已定,那么离职面谈也仍然是必要的,通过对员工面谈,可以了解企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同时也会对现有员工产生好的影响,因为他们

可以感受到公司对员工的尊重,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它员工的稳定性。

最后通过个人的工作经历,归纳总结了解决人才流失的十项措施:

1、支付有竞争力的个性化薪酬。

2、给予持续不断的“充电”机会。

3、下放管理决策权。

4、安排挑战性的工作任务。

5、建立迎合需要的职业管理机制。

6、开展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

7、推行灵活自由的弹性工作制。

8、实施亲情化管理。

9、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

“机械原理”双语教学之浅见 篇4

[摘要]提出了在“机械原理”这门专业基础课中开展双语教学时会出现的教学模式、师资水平、学生英语强化和教材选用等相关问题,并指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为开展“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原理 专业基础课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迎接入世后的挑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1]。为此我校近几年也提出了大力开展“双语”教学的口号,并拟定笔者所教的“机械原理”课程将在下学期进行双语教学。接到任务后,笔者经过了多方面的调研,有以下一些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问题。目前教育界将双语教学模式分为三种[2]:即沉浸型双语教学――课堂上全部使用外文教育;过渡型双语教学――课堂上开始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学生熟悉了语言环境后逐步过渡到以外语为主,母语为辅的教学方式;综合型双语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如果难度小,用沉浸型教学,否则用过渡型教学,后面还结合一些多媒体来授课。以上三种模式都有老师们采用过,他们反映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不同,则所取得的成效也是不同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与诸位双语教师的面谈及他们的最终考核效果分析,本人觉得自己比较偏重于综合型双语教学的方式。这也是结合“机械原理”这门课的性质来决定的。因为“机械原理”这门课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有专业课与基础课的一些特点,所以若在基础内容上采用以外语为主来授课,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而在偏专业的部分章节内容上如:三大机构传动的原理、设计上则采用以母语为主来授课,这样可以更好帮助同学们理解相关专业内容。

教师水平问题。由于专业课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均较差,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另外,双语教学刚刚试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笔者在通过与诸位授课教师的交流中深深感受到:虽然他们熟悉专业知识,也知道专业知识的一些英语表达方式,但如何用英语表达出来,如何让学生们很快接受还有很大困难。

针对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学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做一些工作来解决这一难题。①学校可以开设双语课和教师口语加强训练班(由外教来授课);②从长远看,学校还要采取“送出去”的方法,即将部分教师送出国外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国外相关课程的授课方法;③如果条件许可,学校还可以采用“引进来”的办法,引进一些留学归国人员担任课程的双语教学,同时这些留学归国人员还可以帮助未出去的教师们进行双语教学工作。

学生英语强化问题。双语教学不等于外语教学,它对学生的外语水平及理解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授课时要求同学们精力集中,反应迅速。如果同学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则双语学习效果很好,否则,同学们往往消极怠工,甚至影响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进而导致放弃学习,那就不是我们双语教学所希望的了。

针对上述问题,多数学校一般都是采用了学生选修方式,组小班开展“机械原理”的双语教学工作。因为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因材施教,老师们普遍反映以选修方式比必修方式的效果好。若强求全体同学参加,对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是很大负担,这样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采用小班授课,老师们也更能与每位同学沟通、交流,对提高教学效果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只是在组建小班选用学生时,应注意学生的英语听力与阅读水平。

教材选用问题。教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双语教学的教材的选用尤其要慎重对待。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成本太高,学生较难接受;若仅仅在国内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学生认为意义并不大[3-4]。另外原版教材内容体系与国内的专业教材体系有所不同,就双语教学的初期,老师们反映原版教材的内容还是不合适我们的同学们,因为我国国内目前开设的双语课多半还是采用半英语半汉语的方式来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们通过英语获取先进的专业知识。如果要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学习难度的方法来进行。经过前期调研,多数学校在“机械原理”双语课中采用的是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此方案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因为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内容与中文版机原教材内容一致,若学生们阅读中遇到问题时,还可通过查阅中文版的教材来解决。

上述提到“机械原理”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四大问题及具体解决办法,但实际上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诸如:双语教学工作量问题、双语教学方法问题、双语教学多媒体制作问题等等。要达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笔者认为机械原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一定要考虑本校实情,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进行积极实践与探索,师生齐心协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奋进。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20060243);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机械原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Y07026)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参考文献:

整治庸懒散之浅见(推荐) 篇5

开展以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专项活动以来,通过学习文件,查找个人和单位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谈谈对整治“庸、懒、散”工作的浅见。

在公安交管工作中,“庸、懒、散”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到警民关系,成为构建和谐交通的不和谐因素,整治庸懒散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一、“庸、懒、散”的表现

庸——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精神不振,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上拈轻怕重,敷衍塞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在本系统、本单位绩效考核和考评中处于下游位臵。

心浮气躁,重权轻责,只要组织照顾不想自己工作。回避矛盾问题,不敢担当,争功诿过。做老好人,不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拉帮结派,搞小圈子,闹无原则纠纷,影响和谐稳定。

懒——遇事不加思考,不愿开动脑筋,不是想方设法去完成任务,把工作做细做精,把事情办实办好,而是死搬教条、硬抠框框,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胸无大志,过一天混一天,混一年算一年;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参谋助手作用,不主动找事做、想事做、出点子、求创新,不深入基层一线,不靠前指挥;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

疏于学习和思考,法律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思路不清。谨小慎微,墨守成规,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凭经验办事。遇到突发性事件,手足无措,应对失误,造成工作被动甚至重大损失。不能有效解决机关作风、行政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不强,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各自为政,推诿扯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不执行,影响整体工作。

散——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为所欲为,我行我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迟到早退不在岗,不请假不汇报就离岗,常常不知去向。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或开会时开小差、读闲书、玩手机、打瞌睡,心不在焉。三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点来准点走,不迟到不早退却不卖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只想混日子凑时间。这些散漫行为可以地概括为“上班点个卯,中午找人喝几杯,下午玩会儿电脑,就等着下班了”。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喝玩乐,铺张浪费。民警在中队,工作日期间,无特殊情况经常不在工作地住宿,“走读”上下班。

二、“庸、懒、散”的危害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平安和谐,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和窗口,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不切实解决民警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上的“昏庸”、精神状态上的“懒庸”、思想作风上的“俗庸”、工作业绩上的“平庸”、工作原则上的“中庸”,工作纪律上的“松庸”问题,不着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能力平庸、业绩平庸,思想懒惰、工作懒惰,纪律作风松散、班子软弱涣散等问题,将祸害无穷。

1、将严重损坏公安部门的社会公信力,进而直接影响公安部门的公正性。

2、思想不牢,地动山摇。轻则是对工作和个人的不负责任,重则害人毁已。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件小事,一个不经意的坏习惯,对单位和个人造成的损失,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和无数人的努力来弥补。

三、“庸、懒、散”的治理

笔者认为,“庸懒散”就是能力差、效率低、风气歪及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危害大,贻误当前及长远公安事业,必须以“起大风、打大雷、下大雨”的决心强化整治。

(一)强化学习以治庸

1、加强学习和思想教育。坚持把治理“庸懒散”工作与“解放思想、跨越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执法问责六条规定、“四进四访”爱民实践活动、月考月评、专项整治活动等结合起来。清除遵循守旧、固步自封、有章不循、各自为战、自我中心的思维观念,确立求实创新、立足突破、廉洁公正、全面提升、整体推进的指导理念。将《交警执法手册》的学习培训作为突破口,既要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又要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全面提升交警队伍执法水平,提高执法公信力,不断改善交警队伍的执法形象,以规范路面执勤执法、事故处理、车驾管工作为重点,以解决执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交警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交通管理、执法和服务工作有明显改进,队伍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个人自查与集体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个人自查要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执法行为等方面深入剖析,找出问题所在,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整改方向,解决实际问题。自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报告。民主生活会以诚相待、畅所欲言,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集体研究整改措施,完善有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并写出书面报告。对于通过自查报告、民主生活会查摆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对未查摆出的问题,虚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整改的同时,及时向社会和群众公布整改结果。

3、加强宣传和警示教育。采取支部学习、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教育全体民警认真履职,埋头实干、无私奉献。同时,加大对治庸治懒治散工作和正反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开辟专栏,宣传造势,营造干事创业光荣,庸、懒、散可耻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制度以治懒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铁的纪律,就不可能有一支过硬的公安交警队伍。没有刚性的约束机制,必然导致自由主义的蔓延,必然导致“庸懒散”作风的出现。

1、严格公开承诺制。结合“四进四访”爱民实践活动,开展公开承诺。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示交警部门治庸问责工作,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查找的主要问题、工作措施、整改情况,形成报纸上有文字、网络上有信息、电视上有图像的宣传氛围。

2、严格首问负责制。对于到单位办事的群众,不论问到谁,询问的第一人,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对当事人热情接待,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耐心、详细解释。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必须及时办理。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应主动告知、联系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禁敷衍塞责,甚至臵之不理。

3、严格限时办结制。根据有关规定,公安交通管理和服务的项目,一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结。

4、严格追究问责制。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强化责任追究的力度,灌输“法律是快铁、谁碰谁出血;法律是块钢、谁碰谁受伤”的守纪思想,使公安交通管理各项工作的运行都在法规制度的规范之下,严禁“庸懒散”。对于违反有关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损害办事人合法权益,影响效能,破坏发展环境的,除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外,还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严肃纪律以治散

1、围绕“制度、督察、重奖、重罚”的治局理念,进一步完善队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以纪律约束人。在治庸方面,以整治“不在状态、不敢担当、不敢创新”为重点;在治懒方面,以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为重点;在治散方面,以整治“抹牌赌博、工作日午餐饮酒”为重点。对队伍作风纪律、内务管理、考勤管理、清洁卫生、着装要求、执勤要求、通讯管理等方面作了硬性规定,使全体民警的工作生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抓好督察和回访工作。一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组织集中检查、明察暗访、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等方式,对民警履职尽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和查实的问题,视情节轻重和影响程度,分别给予相关人员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岗位调整、降职免职等处理;对整治活动中科室、中队领导不得力、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二要加强案件回访力度。及时了解案件当事人对案件办理的意见和建议。三要严格考评制度。实行“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采取明查暗访、个案突查、案件抽查等形式,对民警在执勤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指正,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培养年轻城管执法干部之浅见 篇6

随着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政府也把城管执法工作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对城管执法工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支队伍如何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最核心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年轻城管执法干部。

一、强化两个意识,更新培养理念

(一)强化“德育为先”意识。针对年轻城管执法干部思想比较活跃、易受不良因素影响的特点,要从三个层面加强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的德育培养:一是引导年轻城管执法干部树立规范执法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年轻城管执法干部公正、公开、平等、文明的规范执法理念,增强人权观念,强化执法公正。二是引导年轻城管执法干部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要经常组织年轻城管执法干部开展职业道德和“为谁执法,怎样执法”大讨论,不断统一执法人员的执法思想,促使其自觉养成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始终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文明办案。三是引导年轻城管执法干部树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精神。通过组织年轻城管执法干部向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学习,增强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二)强化“育用并举”意识。坚持在培养中使用人才,在使用中继续培养人才。一是高度重视培养工作,增强培育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的紧迫感。通过教育,使执法人员认识到“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重要意义,改变个别年轻城管执法干部认为教育培训“只是走过场”的错误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二是重视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的使用。坚持大胆提拔使用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人才、磨砺人才,使年轻城管执法干部尽快成熟,自主开展工作;在使用中坚持“人尽其才”。人才并不意味着是全才,而是各有所长,各有侧重。针对年轻城管执法干部个性、爱好的不同,把握人才群体的互补性,人才个体的差异性,将年轻城管执法干部分为技术型、学术型、业务型等类别,将他们放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年轻城管执法干部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二、抓好两项工作,增强培养实效

(一)改进培训方式。在培训方式上,大胆转变观念,积极运用各种途径和灵活高效的方法,拓宽岗位培训的路子。一是实行脱产培训。组织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积极参加上级城管执法机关举办的各类脱产培训班,同时,还要与一些院校联系沟通,将年轻城管执法干部送进学校进行短期脱产轮训,促进优秀执法人员以及复合型人才的产生。二是举办专项培训。专项培训针对性强,能起到固强补弱、查漏补缺的作用。三是开展岗位练兵。经常组织年轻城管执法干部开展岗位练兵,通过典型案例评析、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促使年轻城管执法干部边干边学,边学边用,苦练内功,在实践中提高岗位技能,成为各自岗位的专业人才。

(二)创新培训内容。在培训的内容上,不仅注重提高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针对如何提高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的综合素质进行了思维创新。一是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相结合。在开展各类培训时,将国家的大政方针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在强化业务技能的同时,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增强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意识和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二是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相结合。从培养适应新世纪城管执法工作人才出发,在提高年轻城管执法干部专业素质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市场经济等知识地培训教育力度。三是高层次学历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从提高队伍综合实力出发,大力加强执法人员的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强化研究生、双本科学历教育,在青年中培养高层次综合型法律人才和专家型人才。

三、建立两项机制,营造培养氛围

(一)建立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竞争激励机制。为选好用好年轻城管执法干部,努力为年轻执法人员健康成长建立平台,在城管执法机关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实行竞争上岗,从政治待遇上激活年轻城管执法干部的活力。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努力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中层干部岗位。严格竞争上岗制度。竞争采取个人申请、演讲答辩、组织考核、党组把关等程序。二是实行双向选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进行了执法人员双向选择,年轻城管执法干部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挥潜力的岗位,强弱搭配,优势互补。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浅见 篇7

摘要: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很重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能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 把握观点态度 整体意识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一个占分比重较大的题型,由于文言文比较艰涩难懂,和现代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别,所以高考文言文阅读也是难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发出了培养学生古典文化素质的号召。高考中又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阅读除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外,还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而《考试大纲》中特别要求学生具有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能力。近十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因此培养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就日渐重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通过培养整体感知的能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指导:

一、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捕捉重要信息

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分析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对于一篇文章,文中的实词虚词学生不可能都明白,而且文中肯定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内容,因此让学生一定有心理准备,不能遇见几个没见过的词汇就懵了,读不懂很正常。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结合上下语境运用“猜读法”大胆推断,所谓的“猜读法”就是指导学生必须要读完一整句话后进行分析意思,因为句子在语段中是互证、互补、互释的关系,须整体把握上下联系,不能读半句话就翻译,要结合一整句话的上下文语义、语法结构、词性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指导学生通过“跳读法”将疑问暂且跳过去,捕捉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材料,如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如在讲解节选自《史记郭解》这篇文章时,我针对开头一段话设题,问学生“郭解年长后仍恶习不改,为非乡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如果学生能抓住原文“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这一句作者评论中“更折节为俭”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又如高考文言文辨析“文武之道一也”一句,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很可能翻译为“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但是细细把握文章,全文谈的是文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以料敌之智为标准,文才武将对国家的作用,而“道”并非是成功的道路,还可以解释为规律,这样,全句应解释为“文、武的规律是一致的”。

二、根据文体特点,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

学生应知道考试中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是人物传记性质的,知道了这一点,就应明白人物传记的行文思路,基本上写主人公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做到在读文章前心中已经有数。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整体把握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多少、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等,这就构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出题者常常将测试点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交叉变化上。因为所选材料中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采取了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手法而使其隐含了错误,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如果没有整体感知和认真分析就很难发现问题所在。因此在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对时间、地点、事件变化的词格外注意,用笔将其勾出,在答题时不要只检查选项中所说的人和事符合不符合事实,还要回到原文,整体把握时间、地点、事件对不对。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文中的人物姓名写到草稿纸上,然后把文中涉及到该人的相关内容罗列姓名下面,这样就清晰了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做题时减小张冠李戴的可能性。如高考试题(湖北卷)试题第13题要求选出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阅读文段中“这个人”为“魏元忠与张氏兄弟”,而选项③中“将使与昌宗廷辨之”为太后之所为,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为宋�Z劝说张说之语,假如得罪被放逐,也比党附邪恶、陷害正义以求苟且偷生好得多,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小人之言”为张说据实回答。这样一来,③⑤⑥的叙述对象与题干中的`“这个人”无关,故可排除,一下子就可以确定答案。

三、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贬低、嘲讽,对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作者的观点并没有明确说出来,我就训练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的分析,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倾向、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等等。对议论文还要求学生通过论点、论据的分析,再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议论性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阅读难点,要把握其观点则不容易。在这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其本人的身世、经历,以准确地把握其论点的能力。

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概括,我还提醒学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二是概括的准确性,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注意肯定其积极意义,如忧国忧民、反抗压迫、抨击黑暗、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赞美劳动人民的美德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消极因素,如轻视劳动人民、宣扬封建思想、强调因果报应、提倡愚忠、不辨是非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实践着“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意识,提高综合阅读能力”这一理念,并且及时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使得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日渐走进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我发现我的教学思路与理念首先是正确的,同时也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我的理论仍然需要在今后大量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

农村信用社服务创新之浅见 篇8

服务创新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农村信用社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现代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需要,是不断提升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农村信用社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农村信用社助推新农村建设形势的迫切要求。

一、服务创新是农村信用社更好地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群众最好的金融纽带,统领着农村金融市场。随着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和地域限制已经取消。中国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从机构种类、资本限制等方面大幅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一批村镇银行、专营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农村金融市场随之诞生。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明确把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作为其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邮政储蓄银行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开办存单质押贷款和小额农贷等业务。这表明,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下一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农村信用社

要进一步转换机制,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创新, 才能巩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中的金融统领地位。

二、服务创新是农村信用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全国农村信用社运行情况看,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2006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8843亿元和 26200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9.05 %和 19.47 %,贷款增幅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4.8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2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08亿元,增幅15.32%。农村信用社坚持了“三农”服务方向,改善服务手段,在支持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去年盈利280亿元,形成了经济金融互利双赢和谐发展的局面。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良好,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好转,各地各社竞相加快发展,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环境和基础。因此,农村信用社必然要在各行各业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三、服务创新是农村信用社寻求未来发展之路的需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服务内容的吸引力,直接决定了其市场占有率。同时,服务效率的高

低,服务对象的差别,也直接影响到其所能创造的盈利水平。尤其作为基层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就要大力推行服务创新。谁创新得早,谁有高招,谁就能赢得主动。因此,要从各方面着手,开展服务软、硬件等多方面的创新,以特色服务吸引市场,创造效益。概括为“五创新”。

1、创新服务理念。思想决定行动,服务创新要求首先转变思想观念。从多年来实践来看,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模式都是单

一、粗放的,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扩张以及眼前的“高额利润”作为追求的目标,忽视经营风险的滞后性、隐藏性,不愿意放弃隐含高风险的市场机会,导致非理性竞争行为的出现和风险的剧增,结果自食苦果。因此必须要尽早转变这一理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带来了新的营销理念和服务手段,展开了竞争,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改变传统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去积极的寻找黄金客户,推介、营销产品和服务,扩大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就会占住市场。

2、创新服务内容。丰富的服务内容是吸引客户的源泉。随着经济的发展, 客户对农村信用社服务的要求提高,如果没有丰富的服务内容,就不能吸引客户。农村信用社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要找准创新突破口,不断适应客户的要求。使客户可以享用农村信用社的“一篮子、一站式”服务。致力服务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创新服务对象。存钱取钱一样对待,大额小额一样热情,这是农村信用社对待客户的职业要求。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网点业务量大,如果都一样对待,就会使优质客户失去优越感。反而失去量大、稳定的黄金客户。对信贷资产要根据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服务“三农”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贷款户实行差别利率,推行差别定价和风险定价政策。区别不同的贷款期限和风险程序实行浮动利率。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金融资源潜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根据服务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创新服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收益水平。

4、创新服务工具。服务工具创新是开展服务创新的必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工具的机会。开展服务工具的创新势在必行。借助先进的服务工具,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综合的服务。按照资源配置和自身发展需要,整合机构网点、人员资源,努力创建文明储蓄网点、精品储蓄网点、效益储蓄网点、和谐储蓄网点,评选最佳储蓄员、党员揽储能手,把第一业务做大做强。发扬“挎包银行”传统优势、全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科技电子网络建设为契机,结合通存通兑、对公业务上线、福祥卡发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整合、农民工卡的特色服务,推广ATM自动取款机应用,抓好客户市场的组织工作,抓实福祥卡的发行数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多发有效卡,充分利用账户资源,拓展辖内金融市场

前列地位。着力打造“福祥卡”品牌,加快发卡进度,提高用卡频率,提升卡业务管理水平。大力建设网上银行,完善“福祥卡”服务功能,把科技应用作为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的生产力,创建信用社服务品牌。建立完善、高效的业务流程,按照方便、有利于客户的原则,达到提高自身效益、增强防范风险能力的目的。

5、创新信贷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积极探索对社区商户授信,大力推广发放小额商户贷款、商户联保贷款、门面抵押贷款。把发放小额贷款与发行福祥卡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稳妥推进社团贷款和银社联合贷款。对成规模、资金需求量大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和项目,可组织开展社团贷款或银团贷款。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积极支持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联社营业部的龙头作用,适当集中资金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从战略的高度多方面着手,全力拓展中间业务。支持特色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避灾农业、规模农业,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信贷服务,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社区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引导信贷投入到消费领域和流通领域,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企社农互惠双蠃。

辅导员心得之浅见 篇9

威远中学语文组陈勇

2013年高考在万众注目中落下帷幕。三年又一轮回。回顾备战的艰辛,静对语文试题的生冷,太多感慨。

一、关于语文科

有语文特级教师如是说:今年的高考语文四川卷,可以说遵循了“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体现了“稳中有进、实中有活”的特点,既保持了四川卷的特色,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选材、立意、试题内容、命题思路、优劣筛选等方面,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课改理念,坚持立人为本,关怀生命成长,坚持立人为本,关怀生命成长。凸显根基性,蕴涵文学味,富有人文态,饱含风土情。

说得真好。可语文人必须廓清什么是语文,这个问题困绕语文界太久。说语文是工具学科,有之;说语文是基础学科,有之;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古语说得好,文如其人。我理解,为文当是为人。学语文,目的在于学如何做人。可以这样说,语文是基础学科,但不同于数学,这个基础应该是做人的基础。古时,一文定终生,语文(国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语文仅占五分之一的江山,又加之语文科喜欢自虐,语文已经成为多数学校、众多学子眼中的鸡肋,逐渐被边缘化,五分之一的江山已然不保。谈“有利于”、说“贴近”,有意义?

语文教给些学生什么?语文人当三思、三省。

谈了半天,要说什么?这就是第一点,因了语文科的自虐,语文科的区分度在众多学科中最差劲。八九十应该叫没考好,百二三叫高手,50多万考生,大多数拥挤在80-120这个分数段,这叫区分度合理?语文听不听一个样,语文学不学一个样,更有甚者,认真学、认真听的还不如懒懒散散的。这就是区分度?语文不成鸡肋,谁成鸡肋?

语文科的自虐表现在哪里?这个问题不深究。主观题(包括作文)最能说明这一点。

《茶馆》中李三的话,“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请理解(5分)。A学生回答,运用了反复和双关修辞,强调“改良”给人的感受,心里发凉。

B学生回答,可以看出李三对王利发改良茶馆,却不涨工资的不满。如果评分,A可得3分,B可得2分。B为什么不能得5分?因为他没有按答题的步骤来,漏掉了答题要点。悲哀啊!题是活的,答题人是活的,评卷人是活的。却偏要以死的套式,死的参考答案来对待鲜活的一切,语文老师教给学生什么了?基本上是在培养答题机器。难怪好些文学大家,完不成那针对自己的文章设计的几道题,专家们美其名曰,没有经过高考的系统训练,简直有点滑天下之稽。这不是语文的自虐?更别说作文了,基本可以说,大多数考生已经是抛开那其中十几分不看。

二、关于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教给学生通假字、异体字,古人尚写错字、别字,后人偏纠结于错别字,选择题中,一个错别字基本可以值3分,况且在作文中,有错别字还得扣分。

(二)有“芦山地震”“财富全球论坛”,有李白、苏轼,就有了四川元素,可怜新疆、西藏了,没有李白,没有苏轼,考什么呢?那些地方的考生是幸运呢,还是不幸?据说试题中好些作家作品与四川无关呢。

(三)最能体现地方元素的题,应该是几个阅读题和最后的语言运用题,可惜不好找到了。倒是新疆人可以就地域权进行诉讼。

一套语文试题,大多数语文老师自己完成,能达到120分,难度可说适中。今年的,应该还行吧,考生反映难度不大。试卷第1、2、3、4题,考查考生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第19题的访谈,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第20题续写,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第5、6、7题的论述类文章阅读。散文阅读的15题、16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17题、18题、21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认识思辨能力、论述能力、表达能力。在复习中都已涉及。文言文翻译10题、文言文简答12题和古诗鉴赏13题难度较大。

三、关于高考作文

2013四川高考作文原题: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文体自选;

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

3、用规范汉书书写。

有专家认为今年的四川省高考作文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命题。这个说法不敢苟同。材料本身一句“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就已经限定了作文的方向,可以说今年的作文,仍有话题作文的深深的烙印。这样的作文有一大好处,审题难度不大,学生不容易偏题。

但我认为,今年的高考作为题目不是四川卷的亮点。“平衡的生活”,姑且不说这搭配有多别扭,单一个“平衡”就有些难准确把握。

有专家认为,今年作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立意。一是对比立意。即人们总是生活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平衡与不平衡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的心态,寻求相对的再平衡。二是直接(正面)立意。即直接以“过一种平衡生活”为论题,阐述为什么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和怎样过一种平衡生活;三是批判式(反面)立意,即从不平衡的现象及危害,怎样解决不平衡的现象,从不平衡中寻求平衡,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入手展开论述。

第一个立意,唤醒人们应多学阿Q一些精神胜利,和谐就是这样的?第二个立意,需要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平衡的生活”,正如材料所述,“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这是平衡的生活?第三个立意,直接告诉学生“不平衡的生活”是不好的,这是命题者的本意?

无论是工作与休息、理想与现实、消费与节约、精神与物质还是奉献与索取„„都应平衡,有个度。这里的平衡不是中庸之道主张的折中主义,而是恰到好处,正如宋玉笔下的“东家之子”之美。这是我对今年这个勉强可称为材料作文的作文题意的理解。

如此理解,学生难了。作文思路上问题不大,可立意上大概只能囫囵吞枣般接受这个“平衡的生活”,材料方面胡乱扯上几个人的平衡生活。没办法,不得已而为之。要让学生写出见解深刻的文章,难。

低分不容易,高分又太难。这区分度又怎样体现?很为评作文的同仁犯难呢。

总的说来,今年高考语文难度不大,体现了高考语文四川卷平稳过渡的初衷,但真正展示学科特点、地域元素、新课改理念还任重道远。

上一篇:《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心得下一篇:古别离,古别离乾隆,古别离的意思,古别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