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培训 心得体会(精选8篇)
辅导员培训 心得体会 篇1
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辅导员培训班一个星期了,这个星期的每一天都忙碌的,但是我却过的很充实,心情很愉快,没想到辅导员培训会如此丰富多彩。
记得开课的那天早晨,心里还一直在想,辅导员也要培训?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再说了辅导员培训什么,还两个月呢?简直是浪费时间。到了现场学院的领导都到了,看起来这个培训班还蛮受重视的。听了院长关于这期辅导员培训班的重要性的阐述和对我们的期望后,我才知道原来辅导员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辅导员的责任和地位也在慢慢的被人重视,但心里还是对辅导员这么正式的培训心存疑虑。
通过学习我们才知道,以前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培训下来,使我受益良多,收获很大。我相信,经过系统培训,我将会成为优秀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我为我的选择感到骄傲,同时为我即将成为一名辅导员而期待着。首先衷心地感谢学院能够给予我这样一次难得的培训机会。
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涉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等内容。
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报告,使我们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了解到国外最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国外的经验固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国情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道路,而不能盲目照搬。本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却很丰厚。现将几天来的学习感悟陈述如下:
一、加深工作认识,摆正工作心态
很多人恐怕都会有这样一些认识:辅导员工作似乎人人都能做,对素质的要求不高;辅导员工作很辛苦,工作很难出成效;辅导员不是教师,无足轻重。而对于许多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来说,也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困惑,对自己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自己担负的重任认识不清,工作定位于学生管理不落后而已。我也曾迷茫过,困惑过,不知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但在听取了老师的经验之后,顿然思路开阔。用老师的话就是做好辅导员工作很不容易,但是,如果用“心”去做,也很容易把这份工作做好。1
作为大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工作需要有激情,不过,如果多些理性的头脑,更能够科学地来开展工作。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辅导员,我们在开展各项学生工作时,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
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其次,我们要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导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实践锻炼,加强工作研究,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
第三,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因为作为辅导员、班主任,我们的身教重于言教;
第四,我们要切实发挥我们的职能作用,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的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最后,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辅导员工作虽然辛苦,虽然很平凡,但是是能够出彩的,要抱着要做就做好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本次培训之后,我对辅导员工作的地位和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辅导员工作不但要做,更要做好,只要用心去做,定能做得优秀。
二、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实践力度
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有很多,我们大多数时候只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忽视了其他许多重要的方面,比如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等等方面。其实,这些工作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做到工作细致,态度端正,责任心强,富有成效,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教育者,而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
教授的的精彩报告,使我认识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不能沿用以往简单而又粗暴的做法,不顾大学生思维方式新的发展特点,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结合起来;采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交往实际,贴近大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实践育人,创新管理模式,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校园文化和各种活动,加大党员发展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
教授的讲座,使我对心理健康知识,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将对我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造就凡人,使大学生成为一个正常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圣人,使大学生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两者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在听取了讲座之后,我更是受益匪浅。大学群体生活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辅导员老师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家长把子女送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学有所成地顺利毕业,步入社会,而我们辅导员老师可能就要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任,因此高校的治安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教育一刻也不能有所松懈。李书记的讲座很实际,也很实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做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而不能搞单帮,因为一个个小小的经验也可能在团队的作用下变成大智慧,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事们可以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经过各位教授细致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学习,我想我的业务水平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团队的合作意识也会有所增强,这些知识和理论将会对我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明确发展重点,找准努力方向
很多时候我感到困惑和异常无助,因为我所从事的是一份在旁人眼里很空洞的工作,知识性不强,职业地位不明确,流动性高。如果没有“杀手锏”很容易被淘汰。我们职业发展教育在国内还属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空白。如果我们多关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的资讯,随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的人才市场信息,初步预测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分析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状况与市场需求间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择业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争取成为第一批职业教育的赶潮人,我们就不会为明天做什么而担忧焦虑了。为此,我们应该掌握职业发展教育理论知识,参加职业发展教育技能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
心理学、人力资源学、法律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市场学、创业教育、公关礼仪等,了解就业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使我明确了自己今后应该走的路和努力方向。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在各种思想意识斗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西方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我国年轻一代的争夺。培养政治坚定的大学生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位大学辅导员老师的使命;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更好地胜任这一重任,无疑向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自身需要加强政治修养,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抵御外部敌对势力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腐蚀”;才能把学生管理水平向科学化、系统化推进;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更多的家长放心!
2012.12.6
辅导员培训 心得体会 篇2
由知名高水平大学和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在办学特色、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学生工作等方面与母体学校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传承。这就给独立学院依靠母体学校的深厚资源,以校本培训模式培养师资队伍提供了便利。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育人的重要环节,加强辅导员培训,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就目前独立学院开展的辅导员培训工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后期的跟踪反馈滞后、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等。而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开展辅导员校本培训,综合发挥母体学校资深学工干部的师资优势,通过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后的反馈与交流,将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的现状
(一)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现象相当严重,离职的辅导员大都在岗位上工作超过2年,其中不乏二级教学单位学生工作负责人等学生工作经验相当丰富的人员,不利于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传帮带,已成为当前制约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瓶颈。这导致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学生工作经验普遍比较缺乏,能够胜任本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资深人士更是少之又少,利用校内资源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几乎不可能。
而校外聘请校外师资进校培训,一方面,独立学院性质相对不同,工作机制与工作重点与其他公办高校有着较大区别,他校经验的可借鉴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公认的优秀辅导员培训讲师资源有限,能够请进来的几率和人次相对较少。多种因素造成了辅导员培训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
(二)培训形式单一
从现有独立学院组织的辅导员培训看,绝大多数的培训形式以培训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辅导员较少主动参与甚至没有互动交流。
在培训过程中,大量时间的课堂理论讲授使辅导员没有切身参与的机会,高强度的理论学习与被动接受,没有自我思考的机会与情感体验,辅导员难以深度理解学习内容。辅导员更多的是倾听接受,很少主动参与,单纯的理论学习很难给辅导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自我消化,不利于辅导员在培训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业务素质。
(三)辅导员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
因为环境及用人需求的问题,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素质整体不高,正通过工作中的培训提升整体水平。但现实是,辅导员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独立学院开展的辅导员培训,因为老师难请,在培训师资和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基本由学校和授课老师协商确定,缺乏辅导员的参与,很少听取辅导员的意见,这就导致培训内容与辅导员工作的脱节。
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辅导员本身工作繁杂,基本上采用的是一边培训一边工作的模式,更多的是迁就培训老师的时间,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辅导员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辅导员参与培训的态度没有转变过来,在陷身于繁杂的事务工作的过程中,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存在着“要我培训”的意识,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高。
(四)忽视培训评价与反馈
因为培训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工作经验积累的不足,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更多地满足于“请到老师,为辅导员培训”,重过程而轻结果,对培训师资和辅导员的培训效果没有进行跟踪评价。
实际上,培训之后的及时评价非常重要,而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几乎不进行培训评价,未对培训老师的教学效果和辅导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没能挖掘培训课程的提高与改进的潜力,削弱了培训课程对辅导员工作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二、校本培训在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中的意义
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中,充分发挥母体学校资源,延请母体学校有丰厚积淀的、资深的学生工作干部来校开展校本培训,对于解决辅导员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及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校本培训可提供母体学校强大的师资力量
独立学院母体学校多为创办多年的公办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已经形成特色,并培养和拥有一批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特色鲜明的资深学生工作干部。
在学生工作的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处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骨干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母体学校的学生工作干部经历了丰富的、不同岗位的工作锻炼,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工作特色,更经过总结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这就成为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的良好师资来源。
同时,独立学院可以依据培训开展和辅导员接受培训情况,对培训老师的授课效果进行跟踪反馈,通过数据分析,选择培训效果好、理论与实践工作结合紧密的培训老师,在后续培训中持续邀请。
(二)校本培训可以创新培训形式
因为与母体学校的天然密切联系,校本培训在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中可以创新目前多为课堂授课而略显单一的培训形式。
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中,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的理论学习,是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水平的基础,必须坚持长期开展。授课内容根据辅导员工作需要,涉及辅导员工作的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同时,综合利用母体学校的资源,调派辅导员前往母体学校相关辅导员工作岗位开展随岗学习,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随岗学习的开展,独立学院辅导员与母体学校辅导员一起工作,在共同的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母体学校学生工作的理念,通过长期、系统、耳濡目染的工作配合理解工作逻辑,深刻学习母体学校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
校本培训在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中,也可以团队交流的形式开展。一方面,独立学院可邀请母体学校院系学生工作队伍或由辅导员带队的学生骨干队伍来访,将课堂讲授与团队成员工作交流相结合,也可请母体学校学生骨干展示优秀学子风采,师生共同受益。另一方面,独立学院二级教学单位辅导员团队前往母体学校对应院系、专业实地考察学习,形式更灵活,交流学习更深入。
(三)校本培训有利于长期交流平台的建立
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在辅导员培训中应该发挥组织、桥梁的作用。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应积极收集母体学校学生工作队伍特色、培训教师资源、联络安排培训,在校内做好辅导员的动员工作。一方面,鼓励本校辅导员队伍与培训老师建立长期交流、探讨、学习的渠道,打造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为本校辅导员队伍前往母体学校相关院系、专业学习交流提供支持,做好工作联系、业务引导、总结反馈等工作。
(四)校本培训可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校本培训的老师,经过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部门的挑选,大多数为具有长期坚持工作在学生工作战线、工作经验丰富、对学生工作饱含感情、具有较强人格魅力的资深学生工作干部。他们在分享学生工作经验的过程中,往往饱含感情,在阐述工作理论的同时,也会介绍自己在学生工作方面成长、发展的历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他们向独立学院年轻的辅导员们展示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只要坚持理想、主动思考、主动承担,在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发展上,必将有一片天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独立学院辅导员坚持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信念,提高了他们主动承担工作的积极性。这对于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利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摘要:独立学院辅导员校本培训,是指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优秀学生工作干部队伍资源,对本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从而提升工作水平。从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的开展来看,虽然普遍投入较多,但还是存在培训力量薄弱、培训形式单一、辅导员参与积极性不高、不重视培训后反馈等问题。拟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独立学院辅导员培训中依托母体学校资源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所在。
关键词:辅导员,独立学院,校本培训,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旻,李吉彬,华馨伊,等.浅谈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制度设计[J].科技信息,2013(2).
[2]韩芳丽.民办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构建:以Y学院为例[D].山东大学,2015.
[3]宁婷婷.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校本培训的模式建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0).
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解析及展望 篇3
一、系统、科学、规范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亟待建构
教育部在近几年大力推进高校辅导员培训组织和制度建设,选拔20所地方高校,挂牌建成第一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覆盖所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省属各级各类重点院校;不断并完善基地制度建设,建立各高校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基本保证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硬件”需求。
与组织和制度建设相比,对于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课程内容的研究相对滞后,培训手段单一,以政策宣讲、主题报告为主,培训内容多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有时培训甚至演变为“聊天会”、“看报会”;培训缺少效果检验,学与不学只有自己知道。
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于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系统化研究紧缺,培训内容往往来源于经验;二是高校辅导员职责能力要求不明确,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和零散性使得培训主线不明朗。 鉴于此,寻找合理依据,通过有效途径探索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培训体系成为目前学界的研究热点。
二、胜任力模型——建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新视角
胜任力研究始创于1973年,是指在特定岗位中对成绩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研究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特征 。
作为建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的新视角,胜任力模型有三大优势:一是,研究思路清晰,技术路线明确。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辅导员具备工作岗位的各种要求,因此对于培训体系的研究实际上可以转化为对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反之,明确了辅导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直接导出培训体系的具体內容。二是,理论研究完善,经验借鉴充分。胜任力研究本身有着非常严谨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操作经验,目前,国内学界的胜任力研究正在蓬勃兴起,尤其可喜的是我国学者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研究也已经非常丰富。2005年至今,近二十位学者在研究中明确提出了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他们都将成为今后研究的宝贵经验。三是,模型层次丰富,引导思路拓展。传统的辅导员培训聚焦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Spencer主张有五种类型的胜任力: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特征、知识和技能。因此,胜任力模型极大地拓展了思路,将深入的探讨心理层面的维度,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能量。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首先运用文献检索法,对近五年三十余篇我国“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研究和“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研究进行梳理整合,初步构建了包括特质、素质、能力、学识四维度的胜任力模型。
三、初探浅析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下的培训体系建构
在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合理转化的基础上,笔者对教育部现有培训制度进行了检索,对4位人力资源规划师进行了访谈,并最终提出培训体系的初步构想。
培训内容可由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直接导出。分为特质探索、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学识补充四个部分。“特质探索”以提高职业荣誉感、修正择业动机、发掘个人性格特质、培养有益兴趣爱好为主要内容;“素质提升”以提高道德修养、提升政治素质、锻造身心品质为主要内容;“能力培养”以培训阶段分为上岗培训、日常培训、职业培训、专题培训与境外培训五部分;培训内容分为 “特质探索”、“素质提升”、“能力培养”、“学识补充”四部分。
培训手段“特质探索”多在上岗培训中使用,通过心理测量手段,深入探索自我职业兴趣和个人气质类型及兴趣特长等,开展心理坊间探讨,明确自身深层次优势劣势,寻求心理成长途径;“素质提升”常见于日常培训,借助思想政治、爱国主义教育多种手段(如时政报告、展览参观)提升政治素质,通过典型人物事迹交流等手段规范道德素质;“能力培养”常见于职业培训和专题培训,应集成多种拓展训练手段(如理论学习、情景剧、头脑风暴、辩论辅导、换岗交流等),综合的提升各种能力表现;“学识补充”应贯穿职业生涯各个培训阶段始终,教学与自学相结合,设立实践模拟情景,学以致用。
今后,我们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训效果的检验上,运用胜任力模型的特点,逐步确定“优秀辅导员”“合格辅导员”的胜任特征,并在培训结束时对所有辅导员进行同意测试检验,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2007.4
[2]大力开展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工作,新华网2007.12.30
[3]首批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确定《中国教育报》2007.9.30
[4]王铁,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M],山东师范大学,2008.04
[5]邓小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开发研究 [M],兰州理工大学2008.9.19
[6]BURKARD A, COLE D C, OTT M et al. Entry-level competencies of new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 a delphi study[J].NASPA Journal,2005,42(3).
[7]SPENCER L M, SPE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 John Wisley & Sons, Inc.,1993.222-226.
[8]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形成良性梯队:《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7日.
[9]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多样:《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7日.
辅导员培训 心得体会 篇4
一、正确认识自身的定位。
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纽带、桥梁。工作的内容比较杂,比较琐碎。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没有培训之前,我简单的认为辅导员只是一个学生管理中的辅助角色,从事的工作仅仅是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督促学生学习、协助解决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等一些琐事。通过培训学习和与其他辅导员的交流我才真正意识到,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行为上的管理者、更是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左右的青年,独身子女的优越感尤为突出,这让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在培养他们成才的同时教育他们成人,应把“博学、仁爱、善思、笃行”的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工作中,从思想、生活和成长中去关心他们,当好学生思想教育的“指挥员”、生活的“管理员”、健康成长的 “引路人”。
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而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可认知的,应该遵循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更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的学习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有利于避免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恶性事件。据此,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除了具备工作能力和技巧之外,还应具备对这项工作的热情,我把这种品质归结为“三心”,即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要有热心,要有爱心。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比较强,但自律性差,辅导员要转变角色,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用鼓励,鞭策的话语积极的引导学生,除一些不能姑息迁就的恶性事件外,要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收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认真学习将工作落到实处。
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学生工作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通过此次培训关于自身建设,自己应该认真做好 “六个一”、“四会”。“六个一”的具体内容一是辅导员要带好一个班级。每个辅导员都要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并在考核中力争成为优秀班级。二是上好一门课程。辅导员以前不论学什么专业,都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成为行家里手,要主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三是写出一手好字。字是教师的门面,辅导员必须练就一手好字,影响和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弘扬中华文化。四是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辅导员生活在大学生中间,不但要有组织活动的能力,还要有写作的本领,要善于总结,推广应用。就是辅导员要会说、会做、会写、会生活。辅导员要成为演讲家,要有鼓动力和号召力。要善于组织学生活动,会做学生工作。要能够把所思、所想、所做写成文章,传播推广。要能够与青年大学生打成一片,掌握当代小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与他们有共同语言,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玩乐在一起。
三、对辅导员专业素质的认识
辅导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一方面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又团体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些都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挑战,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成为学生可亲、可信、可敬的教职员工,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的首要条件,高尚品德的示范者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只有辅导员自身具备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感染学生,起到影响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2.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随着知识、信息传播迅速的加快,学生的知识面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扩大,这对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新挑战。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学生工作的内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增强说服力。
3.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优秀的辅导员应当是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不能仅仅依靠经验的积累和自己的见解来开展工作,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丰富内涵创新方法,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增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获取较高层次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4.具有健康积极的工作心态。辅导员工作琐碎,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工作中难免会有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发生。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要胸怀宽广,善于自我调节缓解压力,面对学生发生的各种情况能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用豁达的心胸包容学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微笑做好学生工作。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把以情感人与以理服人结合起来。处理一些学生问题要有理有据,并且要用真心诚意去打动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教育活动中,要把对它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新的形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浪潮同步进行,带来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使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这就可能带来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越应该加强。
因此,如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
五、对辅导员工作的一些想法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始终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许多具体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树立良好的大局观念,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如何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成为我当前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我认为:一是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充实理论知识,通过向书本学、向老辅导员请教,集中精力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大胆实践,提高自己处理应对学生问题的综合能力;二是要充分调动自己工作热情,积极融入到学生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辅导员形象;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以提高落实学校各项决议的工作效率;四是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多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五是注重班委制度建设,培养民主氛围。在具体工作中要以实事求是、公正严明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弘扬正气,严厉批评不良现象,在广大同学的尊重与信任中去开展工作。
有人说:辅导员是校园里最基层、最默默无闻,最辛苦的工作,但我相信它会是最具活力的工作之一。我将努力当好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纽带,完成好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党团建设与事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以优异的工作表现,完成从一名小学任课老师向一名高校专职辅导员的成功转换。
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5
——辅导员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辅导员网络培训,起初只为了应付检查,每一天都忙碌的无暇东顾,简直是浪费时间。但在去年年底的学工人员培训会上马校长做了关于这期辅导员培训班的重要性的阐述和对我们的期望后,我才知道原来辅导员也有这么多的学问!辅导员的责任和地位也在慢慢的被人重视,随之开始听了一些专家的讲座后发现自己无形中过的很充实,心情很愉快,没想到辅导员培训会如此丰富多彩。
通过学习我对自己,对辅导员岗位有了新的认知。以前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培训下来,使我受益良多,收获很大。我相信,经过系统培训,我将会成为优秀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我为我的选择感到骄傲。
本次网络培训的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涉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等内容。
本次培训个人收获确实很丰厚。现将学习感悟汇报如下:
一、加深工作认识,摆正工作心态
很多人恐怕都会有这样一些认识:辅导员工作似乎人人都能做,对素质的要求不高;辅导员工作很辛苦,工作很难出成效;辅导员不是教师,无足轻重。而对于许多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来说,也 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困惑,对自己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对自己担负的重任认识不清,工作定位于学生管理不落后而已。我也曾迷茫过、困惑过,不知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但在听取了老师的经验之后,顿然思路开阔。用老师的话就是做好辅导员工作很不容易。但是,如果用“心”去做,也很容易把这份工作做好。作为大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工作需要有激情。不过,如果多些理性的头脑,更能够科学地来开展工作。我们在开展各项学生工作时,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不怕做不好,就怕不重视,思想觉悟时刻需要紧跟时代和学生发展的脉搏。
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
其次,我们要加强业务学习,了解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导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实践锻炼,加强工作研究,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
第三,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因为作为辅导员,我们的身教重于言教;
第四,我们要切实发挥我们的职能作用,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的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最后,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辅导员工作虽然辛苦,虽然很平凡,但是是能够出彩的,要抱着要做就做好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 优异的成绩。勤下公寓,检查卫生,排查隐患。先立足做个基础工作扎实的辅导员,之后考虑创新发展问题。
总之,辅导员工作不但要做,更要做好,只要用心去做,定能做得优秀。
二、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实践力度
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很多,我们大多数时候只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忽视了其他许多重要的方面,比如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等等方面。其实,这些工作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做到工作细致,态度端正,责任心强,富有成效,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教育者,而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不能沿用以往简单而又粗暴的做法,不顾大学生思维方式新的发展特点,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结合起来;采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交往实际,贴近大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实践育人,创新管理模式,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校园文化和各种活动,加大党员发展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
同时,我对心理健康知识,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将对我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造就凡人,使大学生成为一个正常人,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圣人,使大学生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两者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大学群体生活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辅导员老师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家长把子女送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学有所成地顺利毕业,步入社会,而我们辅导员老师可能就要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任,因此高校的稳定安全教育一刻也不能有所松懈。
做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而不能搞单帮,因为一个个小小的经验也可能在团队的作用下变成大智慧,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事们可以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三、明确发展重点,找准努力方向
很多时候我感到困惑和异常无助,因为我所从事的是一份在旁人眼里很空洞的工作,知识性不强,职业地位不明确,流动性高。如果没有“杀手锏”很容易被淘汰。如果我们多关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的资讯,随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及时了解相关专业的人才市场信息,初步预测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分析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状况与 市场需求间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择业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为此,我们应该掌握职业发展教育理论知识,参加职业发展教育技能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心理学、人力资源学、法律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市场学、创业教育、公关礼仪等,了解就业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使我明确了自己今后应该走的路和努力方向。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在各种思想意识斗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政治坚定的大学生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位大学辅导员老师的使命;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更好地胜任这一重任,无疑向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自身需要加强政治修养,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抵御外部敌对势力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腐蚀”;才能把学生管理水平向科学化、系统化推进;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更多的家长放心!才能真正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科技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学员
在州科协精心组织和策划下,10月23、24日,到锦屏教育局六楼会议室进行了两天紧张而又充实的科技辅导员研修班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感悟多多,下面我简单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
一、本次培训与以往教育培训不同,本次培训班不仅日程安排很紧凑,而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选题、撰写论文及科幻画等环节培训,使学员们在较短时间里能够亲身经历项目研究,科研活动的完整过程。
全班来自天柱、黎平、锦屏三县的学员100多人,这次培训是我参加所有培训中收获最大、获取知识最新的一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注意到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提升各县市科技辅导员的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开放互动,交流学习。在学习方式上,采用了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讨论、案例分析及项目展示,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老师是来至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五四老师、贵阳聂捷夫老师、凯里张耀平老师。他们认真负责,要求严格对学员关心,老师除讲授理论方面的课程外,还结合各种案例进行教学,克服了单一模式的枯燥性,使学员学习做到理论与动手相结合。每位学员在课后还留出时间围绕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学员还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所做课题,与专家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二、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本次培训班通过修改和评议别人的项目和论文,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课后消化吸收,学员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小组讨论、课件等材料都有收集整理,均放在网络上共大家学习交流共享,而且还可以方便日后查询和使用,使培训能够延伸到学校其他的科技辅导老师的工作中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在两天的培训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面对一群充满渴望求知的孩子,对辅导员老师要求更高,更坚定自己的工作,加大了信心。
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篇7
一、辅导员工作能力概述
对辅导员开展有针对的性的培训, 首先要分析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构成。2006年, 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并对辅导员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文件指出,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并对辅导员的提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具体工作要求[1]。从选聘标准中我们可以得出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要求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 需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精通的业务工作能力、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端正的工作生活作风以极相关的专业学科背景, 这是对辅导员工作能力最高水平的概括。
我国各学者在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理论研究的同时, 也对辅导员工作具体化工作能力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辅导员岗位工作职责入手, 对辅导员在工作中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徐莹、陈培中等自身实践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基础能力考核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辅导员在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六项基本工作技能[2]。一为政策能力, 二为教育能力, 三为管理能力, 四为协调能力, 五为学习能力, 六为创新能力。
二、辅导员培训模式研究
建设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不仅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也关系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从我国建立起高校辅导员制度之日起, 辅导员培训也日渐提上了工作日程, 因为这关系到高校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 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了诸多新的挑战, 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培训, 也是迎接挑战的一个重要手段究。
(一) 辅导员培训现状
国家育行政学院的梁金霞、徐丽丽2006年4月在对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研中, 就高校辅导员培训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内容涵盖了辅导员的训规划制定状况、岗前培训状况、专业培训状况和选拔攻读学位机制等。他们在调研报告中指出:“调查显示, 除了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达到了67.6%外,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制订辅导员培训和培养的计划。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经常的专业培训, 有攻读与辅导员职业相关的学位计划, 没有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培训的计划, 更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机制。”[3]上海大学的卢吉超等人认为目前辅导员培训现状如下: (1) 培训内容丰富, 覆盖面广, 基本能满足辅导员的培训需求; (2) 辅导员培训途径有限, 与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3) 培训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 实践性教学形式略显欠缺; (4) 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多元化培训师资受欢迎[4]。
(二) 辅导员培训面临的问题
自1953年清华大学率先在高校实施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作为辅导员学习重要途径之一的辅导员培训制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2006年, 教育部颁布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 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建设, 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 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 加强完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规范了高校辅导员的岗位培训体系, 形成了辅导员系统化的培养模式。科学规范地推动辅导员培训制度, 并逐渐形成了辅导员“持证上岗”形式, 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现行辅导员培训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面个方面:一是培训制度方面, 主要表现为辅导员培训机制不完善, 没有形成辅导员培训统一机制, 导致参加培训人员少、培训系统化不够等局面;二是培训方式与内容方面, 主要表现为:培训方式理论重于实践, 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 “讲授式”培训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主要方式, “案例讲演”、“情景模拟”等实践培训无法全面开展, 使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 造成了部分辅导员对于日常培训缺乏兴趣, 不够积极;培训内容事务重于方法, 目前辅导员培训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些事务性培训, 缺乏指导方法性的培训, 另外, 辅导员培训中缺乏系统的教材, 培训内容杂而不精, 对于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辅导员培训, 往往出现听过就忘的情况;考核方法形式重于内容, 辅导员教育部的目的在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素质, 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而现阶段辅导员考核仅用“考勤制”或“提交小结”的形式开展, 不仅不能考核到培训内容, 更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三、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
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是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重要途径, 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深入探讨高校辅导员培训核心内涵, 构建完善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 强化培训内容, 实施真正对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有效的培训内容, 进一步强化辅导员培训的考评机制, 切实提高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稳步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
(一)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要想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建设, 必须要有明确的辅导员培训领导机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组织领导机构应为如下建设:一般由党委统一领导, 党委学生工作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培训机构是依托于学生工作部 (处) 成立的领导小组, 具体实施可以委托社会专门的培训机构来进行开展。培训领导小组主要由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 (党委副书记) 任主任, 学生工作部门领导任常务副主任, 成员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学生工作领导 (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 组成[5]。
(二) 完善培训体制
在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的组织领导机构之后, 辅导员培训还需要有完善的培训体制, 一项科学完善的培训体制, 它至少要包含以下五维内容: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对象、培训流程及培训形式等。
1、创新培训内容
高校辅导员培训首先要注重培训内容, 这是辅导员培训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 没有内容或内容不符合辅导员的需求, 培训是无效的。创新培训内容要求理论指导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辅导员工作是一理论性强但又要求实践操作能力高的工作, 因此, 在辅导员培训当中, 既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理论培训, 又要教会辅导员在处理事务性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方法, 只有这样, 辅导员才能在培训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2、分清培训层次
培训层次是指根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参训者的接受能力水平而设计制定的不同培训级别, 其目标在于使培训更具适应性及针对性, 从而更能增加培训效果。辅导员培训只有在分清培训层次后,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培训, 从而更有效的达到培训目的。
3、明确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指参加培训的人员, 在有各层次的培训体系当中, 并不是每个辅导员都适合任何培训, 它需要与前项培训层次结合, 对有需要的辅导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4、规范培训流程与培训形式
培训流程与培训形式是辅导员培训的组织方法与形式, 在内容与形式并重的情况下, 辅导员培训才能落到实处。在流程与形式当中, 辅导员培训应当特别注重辅导员培训的考评方式与方法, 现阶段我国辅导员培训只注重形式, 而对考评看得比较轻, 我们要改变这个观念, 通过改进辅导员培训考评方法, 注重对教训结果的评价, 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肩负着引导学生思想进步的重任, 研究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及促进工作能力发展的辅导员培训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从辅导员工作能力概述为起点, 并分析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如何构建以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完善培训体制为核心的辅导员培训机制, 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辅导员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创新
参考文献
[1]韩秀婷, 冯文凡.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5种能力[J].高教研究, 2009 (8)
[2]徐彦红.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3]卢吉超等.高校辅导员培训路径拓展研究[J].辅导员工作研究, 2010, 5
[4]黄利伟.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问题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院报, 2009, 12
[5]张倩.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系统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高校辅导员精细化培训机制研究 篇8
[摘 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随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深入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形势下,面对辅导员自身独立性、差异性的发展变化,以及日益具体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需要在辅导员培训的过程中,将“专业化细分”和“问题导向”的“精细化”理念一以贯之,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不断完善辅导员培训的机制体系。
[关键词]辅导员;精细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5-0047-03
当前,各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传承中发展、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深化,基本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生动局面。高校已基本建立起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随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蓬勃发展,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专业化培养,着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辅导员成为既有学科专业背景,又有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辅导员培训深化发展的方向。同时,也需要自顶层设计、系统构建、机制建设、制度保障、平台搭建、路径选择、评价反馈等系列过程将“精细化”的要求一以贯之,不断完善辅导员培训的机制体系。
高校辅导员培训融入“精细化”理念,主要针对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以专业细分、问题导向为依据,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反馈进行设计。同时辅以完备的培训机制、可持续的培训计划,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及发展空间的同时,从根本上实现对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以人为本”。
辅导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对自身培训的需求也日益深细化、个性化、具体化,这就对辅导员培训机制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要结合当代辅导员发展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个体差异化的特点,进一步凝练理念、开a思路,以专业细分、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理念和态度,稳步推进辅导员培训体系的完善。
在顶层设计方面,需要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的辅导员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甚至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需求分析中,既关注来自高校辅导员自身的需求,结合工作实践及理论提升,又能对比辅导员间的差异,帮助高校辅导员认清个人定位及需要培训和建设的方向,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依据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对象,确定培训依据、培训目标、培训时间等,制定短期及中长期的培训计划,在短时间内提升工作实践能力的同时,把培训纳入到骨干辅导员长期发展的体系中,加强连续性、可持续的培养;在具体的培训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培训方法的使用,不但要与培训内容相匹配,还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要求引入不同的培训方式,使培训内容、效果与培训方法使用相得益彰;在培训评估环节中,针对不同的培训层次和目标,制定培训评估方式,考察培训成果转化效果。
通过对辅导员培训、当前辅导员培训相关研究的梳理,以及辅导员的需求调研等,挖掘出现有辅导员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培训理念模糊不清。一方面,培训的组织实施者在进行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过分强调短期效应,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使得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同时在培训过程中,不但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对培训目标的细化和具体的阐释,也缺乏对过程、结果的共同关注和控制。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研究、技能培训和理论提高的重视不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经验积累、轻理论提高的现象,缺少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结合自身工作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更未形成科学全面的培养体系。
(二)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在对辅导员研修基地、高校自主培训等培训课程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大多培训都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表现为专家讲授、辅导员听课,理论讲授、知识传授的传统方式方法,部分培训也会结合案例分析、工作研讨等环节,但如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等的培训方式则很少涉及,在辅导员培训方法上略显僵化。专题培训在面对短期集中培训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都是有所局限的,无法满足辅导员多样化的需求。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帮困助学等多项内容,是一项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这都要求高校辅导员不断掌握细致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这些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中很难提升。
(三)培训内容相对局限。当前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中,多把文件、政策、精神的解读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政策宣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而对深入分析辅导员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还较少,造成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过多的对辅导员进行“政治正确”层面的塑造,而使得辅导员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被僵化;过多的进行政策文件精神的解读和灌输,缺乏对辅导员个体心理调适能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指导能力、学生事务统筹及以人为本的理念等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施。培训内容限于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素质的提高,与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比较脱节,对于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较少。这样的培训内容忽视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观念、实践能力、职业技巧的培养,造成辅导员归属感不强、凝聚力不够、职业发展迷茫。同时,进行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专家,在各类培训中内容相对固定,也使培训参与者缺少学习兴趣,收效甚微。
(四)培训机制有待完善。科学的培训内容、合乎教学规律的课程设计、严格的培训考核和长远的培训规划,都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存在培训时间碎片化,不成体系,各培训基地开展的辅导员专题培训时间较短,一般在5天左右;培训缺少质量评估和考核机制;无视培训的转化和迁移环节等问题,不仅使培训活动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大打折扣,也导致了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培训质量不高、效果欠佳。良好运行的机制体系是加强辅导员培训的关键。在培训保障上,需要完善和规范培训制度,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和专项经费制度;在培训考核上,需要加强过程监督及成果评估;在培训激励上,需要完善激励培训的奖励制度;在培训师资上,需要形成业界专家与优秀辅导员相结合的培训团队;在培训体系上,需要注重纵向学习的延续性与横向挖掘的理论深度等。
制定精细化的培训机制,对辅导员的角色认知和定位,业务水平提高,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理论水平及专业素养等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考核、培训计划做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的完善,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推进进度。
(一 )实施专业化细分。对培训对象的细分。对培训对象的精细化区分,指根据不同高校辅导员的设置以及辅导员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高校辅导员进行精细的区分,以便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实施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制定不同的培养周期。如按照入职学历、所学专业进行区分,根据不同学历阶段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对于本科学历的辅导员,应注重对加强理论及科研水平提升的意识上进行培训,而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则主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提升或前沿问题的涉及;针对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区分,对新入职辅导员主要进行工作方法、工作经验传输以及辅导员角色转换方面的培训,而对辅导员队伍的中坚、骨干力量,则要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对从事辅导员工作较长时期的思政工作者则需要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倦怠应对等方面的培训内容,等等。
对培训内容的细分。对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要在结合需求的前提下,整合培训资源,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内容应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专业素养上,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的提升;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开展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能力、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上,既要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开阔思政视野,紧跟时代步伐,又要在整体上连贯、协调。
对培训方式的细分。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根据高校辅导员个体自身的差异,地域、行业的多样性,都要求在进行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变化。随着培训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新的培训方式不断出现,在具体的培训方法上,包括讲授法、工作分析法、案例研讨法、角色扮演法、视听技术法、模拟培训法等等,每种培训方法都有其特点及适合使用的条件,根据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的具体情况,培训方法的选择应以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培训语气效果为主,充分利用培训资源达到培训目标,不同的培训方法对培训项目的有效性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会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培训平台和资源,发挥其灵活度较大、培训场所无限制的特点,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并使得培训资源得到最大化共享。
(二)强化问题导向。在辅导员培训专业化细分的基础上,针对培训目标、实施过程、培训计划、评估反馈等环节,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培训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根据辅导员实际的工作需求,及摸清不同层次的辅导员在培训方面的需求,对培训目标进行分析和阐释,根据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明晰个人发展路径等方面,起到助推的作用。
在计划制定环节,高校辅导员精细化培训,要建立长效、可持续实施计划,积极整合资源。培训管理人员和院系负责人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交流和沟通,建立日常交流机制;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辅导员培训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考评制度;提前汇总与规划辅导员培训年度计划,整体安排,给予辅导员更充分的时间规划;打通培训资源与培训意愿二者的通道,通过政策引导,既保障在培训机会面前公开、公平,也让辅导员培训得到院系的支持;发挥参加培训学员的后续效应,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做足增量。
在评估反馈环节,应基于一定的培训目标,对受训辅导员的学习效果、学习成果转化、学习动能的迁移、培训的整体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综合、判断,对后续培训改进和优化。结合精细化的培训要求及系统化的培训规划,将过程性评估与结果性评估、横向的多维评估与纵向的延伸评估相结合。在纵向上,注重考查辅导员自身在培训过程中的反应、学习、工作应用、个人和组织绩效等,涵盖辅导员培训效果的各个方面,产生纵深的评价效应;在横向上,从多个视角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评价,如教师、同期培训学员、第三方等的评价,从而形成立体化的培训评估模型。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骨干力量。进一步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加强辅导员培训,应对辅导员自身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满足日益深化、细化、个性化、具体化的培训需求,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养和业务水平,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冯刚.在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10).
[2]吴春丽.辅导员培训中的体验式学习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0(3).
[3]黄权标,覃干超.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培训实效性研究[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4]卢吉超,张乃琴,徐义圣.高校辅导员培训路径拓展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0(5).
[5]陈勇,朱平.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探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2).
[6]范晓云,许佳跃.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培训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
本文系2015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精细化培训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D-1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陆居怡系同济大学副教授,丁雪松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李睿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辅导员培训 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2011辅导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08-22
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工作心得08-30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10-07
高效辅导培训心得05-30
第52期全国辅导员骨干培训心得05-11
参加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体会10-06
心理辅导技术培训心得体会10-16
新辅导员培训05-24
辅导员培养培训08-13
中队辅导员培训制度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