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2024-10-07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共8篇)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1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参加了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培训的机会,在这仅有几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我认真参读了学习教材,认真听了专家在网络上的课程,也完成了全部自测题,以此同时我还在论坛中发贴,积极和其他学员沟通交流,认真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虽然占用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但经过这次培训,我感觉自己从冲学到了很多东西,提高了自身素质,也改变了一些教育观念,真是受益良多!

在参加工作的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耐心地开导他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自认为了解学生们的心思,也算得上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但是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真正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而这些课程也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知识,为祖国的花朵健康快乐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下面我将浅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我从培训学习中获得的收获:

1、更加深刻认识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开始我一直以为学生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可以这样那样,不可以这样或那样的,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就应该也必须做到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而学生绝对不应该不做作业、打架、厌学,如果学生有这些倾向,错都是在学生,老师应该做的只是批评、教育他们做好,这些想法让我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学生在心理上的问题。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后,加深了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使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而在工作中我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2、了解到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学习到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辅导技巧:先接纳、再倾听、最后共情。这些技巧往往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却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接纳他们,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倾听他们在心理上的问题,然后体会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了解实际情况,从而产生共情,最后一起探讨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熟练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3、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知识,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如何开展

1、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特点的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只有当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师兼班主任,我们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心理问题,为学生营造平和、积极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学习、成长,尽量避免对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2、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4、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把从其他工作、生活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榜样,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我个人的感受是:沟通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沟通,沟通的品质取决于我们团队所有成员是否能积极用心的去思考,去聆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若自己有好的想法时,应该也要先听别人叙说完毕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个高品质的沟通。沟通应该是先去聆听,认真了解对方的方案或想法,这样我们才能集思广益,有一个好的沟通结果。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同样重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今后,我将把培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尽心尽力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往更高、更深层次发展,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春晖学校 温清华

12.16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2

本刊讯10月26日, 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在集团工会的指导下, 在成都举办了EAP专员和心理辅导员第一期培训班, 全省21市州分公司和省分公司机关55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培训。

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杨惠恒作了训前动员, 要求学员充分认识开展EAP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断推进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工作。要逐步建立起一支EAP专员和心理辅导员队伍, 为员工解答心理健康问题, 帮助员工舒缓工作压力、职场关系、婚姻家庭、亲子关系等导致的负面压力和情绪。进一步探索EAP项目的推行, 最大限度的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逐步建立起系统化、长效化的员工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各级工会要从EAP宣传、组织策划、队伍建设、培训目标等方面进行布置, 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公司聘请上海心融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冯耘作专题培训, 他解读了什么是EAP工作, EAP工作如何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及开展EAP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愿景等内容。公司内训师刘静与学员共同分享了《提升心理资本, 获取幸福密码》, 讲解了心理学基本常识, 开展了一些兴趣小测试, 分析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真实案例, 希望大家关注自己, 认识自己, 悦纳自己, 感激生活, 关注公司, 学会感恩, 提高个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员工;心理健康辅导;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59-02

国网新疆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正坚定不移地建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资资源集约化”体系及“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在电网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下,加快实现“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新模式的导入,对公司各层级进行资源整合、业务重组、人员优化和流程再造,不仅关系到员工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的转变,而且给电网安全、队伍稳定、优质服务带来了新的考验,更要求全体员工要正确对待改革中个人利益和岗位变动,保持理性乐观的心态和锐意进取的作风,集中精力、专注业务,尽快适应新模式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节奏。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级人员适应公司要求、促进企业持续和谐稳定发展,我们作为承担公司培训工作的机构,通过开发针对各层级人员适用的心理调适课程,在公司各类培训班中进行讲授和训练,帮助员工掌握心理调适的原理和技能,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心理资本,打造积极人生和积极组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一、员工心理健康辅导的培训理念

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尊严和幸福感密切相关,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也是最终的标准。而积极的心态正是达成这一目标最关键的因素。以“积极心态成就幸福人生”是我们培训项目开发的核心理念。

积极心理学认为,过去的几十年中心理学总是与人们的心理问题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焦虑症、抑郁症、神经症、强迫症,偏执症、妄想症等成为心理学的代名词。呈现出病理心理学的取向。临床精神病医生的主要职责便是让病人从消极与困扰的状态恢复到正常和自然的状态。或者正如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所说的“从-5状态回复到0状态”。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仅仅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针对损伤、缺陷进行修复和弥补,也应对员工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进行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的、均衡的、关于快乐工作的心理疏导体系。

积极心理辅导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以追求充实和快乐工作生活的活动。心理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用来帮助人们治疗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走向快乐幸福。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积极心理学重新将人的价值与幸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倡导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统一,使心理辅导的价值目标转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指导人们转入追求快乐幸福工作生活的轨道。

二、员工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因及培训目标

目前,公司员工在工作中,“超高压”、“满负荷”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在组织发生重大变革时,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工作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容易引起各种情绪体验,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从调研的数据来看,新疆电力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无论是一线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还是一般管理人员(包括中层管理者),工作时间普遍较长,上班时工作忙碌,工作量饱满。

(2)工作中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达到50%,说明员工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业务能力提升。

(3)一线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中96%的人表示每天疲劳和极度疲劳,一般管理者(包括中层管理者)中87%的人表示每天疲劳和极度疲劳。

(4)一般管理者(包括中层管理者)中59%的人表示压力明显,87%的人表示压力来源于工作,说明压力源主要是工作造成的。

(5)一线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中28%的人表示情绪低落。

这说明员工在目前这种工作状态下,需要掌握心理调适原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胜任工作,提升工作满意度,减少工作倦怠,激发个人潜能,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針对目前公司员工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设计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的专项辅导,帮助员工解决各类心理困惑。因此,在各类培训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针对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团体辅导,提升压力应对、情绪管理能力,打造积极心态,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增强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沟通协调意识、主动调适意识,提升综合管理技能水平和工作技巧。

第二,针对各类竞赛人员,通过团体辅导,缓解比赛压力,释放紧张情绪,激发选手潜能。

第三,针对员工,通过个体、团体辅导,学会积极思维,掌握心理调适的技术与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建设积极人生。

三、员工心理健康辅导的培训内容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通过对员工工作、生活状况的调研分析,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分成两个层面:一是传统的心理学模式,关注问题和障碍,进行相应的干预和辅导;二是积极模式,关注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潜能和优势的全面释放和发展,指导人们通过发挥自信、爱、美德等积极因素,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课程内容设计是培训效果有效保障的核心因素。在课程内容开发上,我们改变传统的心理调适课程的设计思路,除设计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外,更加注重积极心理资本的提升。课程设置采用从传统的干预模式向当前的积极心理模式转变,以期达到个体和谐与组织和谐。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时 培训对象

1 压力应对 通过正确认识压力来达到有效应对 通过压力的寻找清楚地认识我们的压力都来自哪里,采取相应有效的应对,使我们面对压力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 4 参加竞赛、调考人员

2 情绪管理 体验情绪及正确表达情绪 通过讲述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案例,引发大家对情绪的重新思考:情绪是什么,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都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我们是如何表达情绪的,进而引导大家认识和探究,情绪需要管理,情绪可以管理的心理调适技术 4 各级管理者及员工

3 社会支持系统建立 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来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和谐 每一个人要想获得生活的幸福,事业的成功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多的要来自外部方方面面的支持,通过典型人物、故事、成功人士的案例等阐述建立维护社会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心态及思路,提升建立和维护社会支持系统的技能 4 全体员工

4 幸福的方法 激发潜能,提升心理资本 通过对比心理学传统的疾病模式与目前的积极模式,阐述当代心理学最新成果——积极心理学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幸福是什么、如何实现幸福的探讨帮助学员们掌握幸福的奥秘,实现幸福的方法来提升个人和谐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 4 全体员工

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我们在培训方法上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由于心理辅导课程主要改变的是认知,进而改变的是行为,靠强制学习效果是甚微的,必须是学员自觉自愿的接受。首先是培训对象不排斥,不排斥心理健康的价值理念;其次是渴望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如何做到以上两点,就必须在方法上创新,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培训方法。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动机与激情。培训创新主要体现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上,如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法、行为训练法。尤其是行为训练法的应用,包括认知心理行为训练法、暗示心理行为训练法、情境心理行为训练方法。

四、结语

通过2013年在公司各级各类培训项目中的讲授训练,使员工对心理健康理念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幸福的方法课程,使学员认识到挣扎、困难和挑战都是幸福生活不可缺的,幸福之路并无捷径。通过交流,使大家达到了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提升个人积极品质,达到个人和谐,进而达到组织和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伊莱恩·N·阿伦.敏感的人-如何面对外界压力[M].张国清,周丹,李雪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1.

[2]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積极情绪的力量[M].王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徐世杰.病由心生:情绪管理手册[M].西安:世界用书出版公司,2008.

[4]罗伯特·迪尔茨.语言的魔力:谈笑间转变信念之NLP技巧[M].谭洪岗,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5]马丁·塞利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M].洪兰,译.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6]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汪冰,刘骏杰,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7]赵昱鲲.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4

古丈民中龙明艳

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更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今年暑期7月我有幸参加了由古丈县教育局主办,桃源幼儿师范专科学院承办的古丈县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这次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有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参观学习,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初步了解心理健康辅导的基础理论知识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技能、中小学常见心理问题辅导及心理咨询室与心理与心理档案操作实务。通过认真聆听学习增长了自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开阔了视野,让我对心理健康辅导有了理论上的初步系统了解,也更加明确了今后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其次通过此次培训也掌握一些有关的心理咨询方面的技巧,如: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通过培训过程中去芷兰中学的实地考察及郭爱桂的耐心

讲解,使我们基层教师更有了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以及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三、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会将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 篇5

静海县良王庄乡府君庙小学 刘新妍

8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静海县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新华中学的资深心理辅导员马丽莉老师就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结合大量案例,做了深入分析。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改变了一些教育观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从2010年走上讲台,从教3年里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两年还担任了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一职,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自认为了解学生们的心思,算得上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曾经,对于心理健康辅导一无所知,幼稚地认为:每学期给孩子们上几节热热闹闹的心理课就行了,通过这次培训,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小结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我的收获

1、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

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2、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改变心态,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的主体,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其健康成长。

3、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只有与周围人保持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

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营造温暖上进、充满关爱的学习气氛,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2、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位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起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教师本身也要注重个人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能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才能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者”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并把积极的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工作。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6

射洪县金家中学校 梁兵

从教十几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已10年,这方面虽谈不上绝对高度,自认为了解学生们的心思,还算得上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了。但是这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为什么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直到参加了遂宁市教体局组织、遂宁电大承办的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培训,我才猛然明白,学生的一切问题都能在心里辅导这一块找到答案!

虽然集中培训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很多知识,有了很大的收获:

一: 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加强了对心理问题的重视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很多问题的产生,实际上都是心理问题。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如上课迟到、旷课,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效果呢不太理想,学生依然如此!但通过心理辅导后,才发现这些问题学生,有些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今后的工作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比如要学会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员,懂得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主体,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作为年轻辅导员,虽然有工作的热情,却缺少处理有些问题所需要的具体方法与技能。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讨。这也是我以后的发展方向。

三:提高自身素质迫在眉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自身就有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又怎能教育出好学生呢?科学的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知识和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工作。有渊博的知识,有某种特长,这样学生自然会尊重和信赖自己,把心里的疑惑和小秘密放心的告诉自己,为心理辅导工作的展开带来益处。

四:注重自身心理健康

为什么现在反而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身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甚至到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们不得不加快生活的节奏。各种各样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扑面而来。教师也一样,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这样,或轻微或严重的心理问题就会出现,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演变成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因此,教师也要学会释放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压力,对自身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自己健康了,才能有更饱满的精神去应对和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更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同时要明白一句话:教师是人,不是神仙!不要被社会的高调所迷惑: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什么红烛、春蚕!更不要被这些论调所压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7

一、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现状透视

近几年来, 农村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十分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如开展学校心理咨询辅导、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等并积极探索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综观近年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不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界限的把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阻抗现象等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 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实际内容和具体措施。其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配备不足, 能够从事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的老师严重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和设施也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心理辅导的需求。同时, 许多学校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与学生密切接触相对较少, 往往消极被动地等待学生上门咨询;对问题学生关注较多, 对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在新生入校时对学生曾作过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但在以后几年学生生活中几乎没有再次或多次地复查, 这样很难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有部分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够健全, 反应也不迅速, 不能有效预防学生重大心理事故的发生。而这一切究其根本原因, 是由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技能所致。从形式上来看, 尽管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主要通过与学生进行的有效沟通和心理交流来完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领导同下属、老师与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等具有相似性, 但要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根本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科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师心理辅导技能是新时期社会加速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它以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为基本出发点, 以教师具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为基础, 能够采取恰当的问题疏导与解决策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包括教师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全面认知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技能、了解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技能、促进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能力、评价心理辅导工作水平的能力等。吴桂翎、申继亮 (2000) 的研究表明, 丰富的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 教师的发展心理学知识水平越高, 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把握越好[1]。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要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必须建设一支自身心理健康, 具备心理学科专业知识, 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笔者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的现实状况调查表明,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关注力度不够, 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和相关技能, 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互动。当前社会竞争不断加剧, 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更多的问题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辅导技能才能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远程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 通过信息化环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建设、传递及应用,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过程[2]。远程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时空上相对分离的教育模式, 受教育者自学为主, 教育者助学为辅, 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3]。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教育史上规模最大、影响人群最多, 并且将会引起最深刻变革的一项信息化工程。该工程旨在使千万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施该工程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支能自觉并有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队伍。认真探讨如何通过远程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辅导技能并以此促进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重视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 许多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关于中小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案例不绝于耳, 从整体而言,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急待提高。为此, 许多中小学校一线教师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工作, 应当说这是推进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最直接的动因。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有利于预防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疾病, 全面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农村中小学生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对学生个体成长的积极作用由心理辅导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 学校心理辅导十分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 既关心学生个体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也关心学生个体的合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其次, 学校心理辅导既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 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机、情感与个性发展。同时, 学校心理辅导强调以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强调师生之间真诚合作与相互尊重;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自主精神, 主张通过学生自我探索来解决问题;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并注重个体潜能开发。这些特点使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其引导与示范、矫正与疏导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配合和有益补充。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 不仅有助于维护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 预防心理困扰与疾病, 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 不断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欲望、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 最终达成个体的自我实现目标。

从总体来说,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心理辅导远程教育资源了解不多, 认识不足, 相关资源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多数教师在从事心理辅导教育工作时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 或者简单借助部分远程教育资源来扩充相关讲授内容, 缺乏主动充分利用丰富的远程网络资源来营造良好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学环境和提升教学效果的意愿。在远程资源的运用方面, 多数教师主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或进行简单的课堂教学演示, 机械模仿操作, 少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利用与组织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工作。同时,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远程教育相关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加之许多部门和学校的培训工作不够扎实和缺乏针对性, 许多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此外, 对于很多农村学校来讲, 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学校建设和教师培训资金不足, 这无疑是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远程教育培训的一大障碍。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 传统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发生彻底的变革, 这种教育变革的前提是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 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首先, 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深刻认识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的重大意义, 要看到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的强大影响力, 看到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认识其潜力和优势, 农村中小学教师足不出户就可接受各种教育培训。同时, 远程教育网络的资源极其丰富、新颖且贴近现实生活实际, 可通过同步课堂学习、示范课程演示、了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链接及把握教育动态等形式, 让教师深刻感受全面认知信息技术的形象性、动态性、丰富性、交互性及网络的强大优势, 让教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增强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通过远程教育模式, 不断提升他们自身的心理素养水平并借此促进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远程培训模式构建方略

(一) 建立适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心理辅导培训机制

由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极不平衡, 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育工作也存在地域差异,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应从本地各学校的教师实际、设备实际和资源实际出发, 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 不断完善省、市、县、乡、校五级培训体系[4]。从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目标与对象、内容与形式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模式, 避免只有形式而无实效的培训。从现有的远程教师培训模式来看, 可视作是一种被组织的培训模式。因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作为培训群体的成员, 他们以何种方式接受何种内容的培训并不是由教师自己根据需要来决定, 而是由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决定。要改变教师培训的这种被动性局面, 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要重视建立自组织与被动组织相结合的模式, 要立足本校,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需求出发, 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3]。只有这样, 才能找到一条更适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教师培训新路子,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工作的实际效用。

(二) 建立专家引领的学校心理辅导团队

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育工作应注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不同领域选出校内专家型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以专家型教师作为团队带头人进行团队内培训, 对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从而加强心理辅导教育工作校本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 经常组织不同团队之间教师进行业务交流, 建立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机制, 不同层次教师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学习关系, 促进资源共享与相互协作。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教育发展差异较大, 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在思想和技能上都准备不足, 而对于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 问题就更为突出, 这给培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些情况, 应对培训教师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 以便使得被培训者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当务之急是开展教师综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培训工作, 改变过去低水平重复培训的现象, 普及与提高并重,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和资源的运用能力, 使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5]。远程教育资源中优秀的心理辅导案例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具体设计, 应注重这种资源的辐射作用。

(三) 精心设计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远程培训形式

远程教育的重要特性在于它没有时间与空间的种种限制, 可以结合学习者自身需要给学习者自由选择的时空。结合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现实状况, 可建立省级培训、市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三种基本形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提升。省级培训主要面向全省范围内各市、区、县教育局、电教馆、教研室等部门相关人员的专题培训, 逐步形成专家型的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市、县级的教师培训主要针对农村中小学校一线骨干教师, 主要培训他们形成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 他们同时也是学校开展校本心理辅导培训的主要培训者;校本培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农远工程资源的有效应用, 本土化地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 进而形成心理辅导教育“全员参与, 人人会用”的良好局面, 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农村中小学的校本培训可以乡镇为单位, 以中心校为基地, 以集中研修为重点;也可采用校本研修形式, 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小学可采用联合研修形式。对于培训时间各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既可以采用学期中间进行培训, 也可利用假期进行培训。

(四) 多渠道筹措经费保证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需求

应当说, 一定的培训经费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 合理而有效的经费投入是成功组织好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重要条件。目前, 许多从事远程教育的农村中小学校所需要的各项培训经费没有足够的保障,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 政府应加强对相关经费的宏观调控及保证专项拨款专门用途以保证教师培训的整体效果。而学校也应在学校财力许可范围内做好财政预算并建立专项教师培训基金, 保障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培训属于非学历提高培训, 这种培训所需经费应以政府部门财政拨款为主, 同时扩大融资范围, 多渠道筹措经费, 建立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相结合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五) 重视建立持续而高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

综观当前全国各地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策略是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培训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在培训模式上可将集中培训和日常帮辅结合起来[6]。乜勇、葛文双等研究认为, 积极推进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的策略有示范—模仿、探究—体验、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等四个方面[7]。根据近年来各地教师培训的具体实际情况及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 总结出如下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策略。

1. 目标示范与互动模仿。

培训者把要达成的心理辅导的目标通过操作示范的方式, 引起参加培训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并通过参训教师的模仿与互动来逐步掌握心理辅导的操作技能。该策略的具体操作程序为:确定目标, 示范活动, 参与学习, 自主探究, 积极迁移。此策略是培训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心理辅导示范技能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刺激, 以引起参加培训教师相应的行动, 并通过他们的模仿学习来逐步掌握心理辅导技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中培训者和受训者以互动的方式进行。

2. 问题探究与情境体验。

通过问题探究与情境体验旨在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获取心理辅导知识的学习方式。此策略能使参培教师从被动的心理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心理活动参与者。同时, 在培训活动中相应地采取一些激励手段, 能更好地促进参培教师从活动体验中获取成就感, 激起他们的学习愿望。通过培训创设认知和情感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 让参培教师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并从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不断提升参培教师个体心理素养。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情境、注重情境体验、强调总结转化。

3. 协同合作与任务驱动。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要尊重农村现实实际, 注重把教师整合为一个有效的学习团体, 注重协同合作, 资源共享, 互通有无。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过程中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 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掌握培训内容, 特别是要以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同时, 把心理辅导教学的内容隐含于各项具体的活动任务之中, 让参训教师通过解决问题提高相关技能。这种策略要求相关部门应精心设计心理辅导活动任务, 使心理辅导培训紧紧围绕心理教育任务来进行, 以心理活动为主来促进参加培训的教师完成活动任务, 掌握培训具体内容。

四、结语

总之,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及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远程教育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认真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的现状, 立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及教师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 积极探索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远程教育培训新思路。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培训机构也应更多地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工作,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摘要: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现状的全面分析, 提出构建远程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模式的必要性及具体方略, 主张充分利用远程培训技术和方式, 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远程教育,心理辅导,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吴桂翎.初中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知觉水平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0.

[2]杨晓宏, 吴长城, 贾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问题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1) :36-39.

[3]刘晓花.论远程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7 (4) :48-49.

[4]贾巍, 杨晓宏.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2) :00-00.

[5]张西宁.促进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J].中小学电教, 2008, (7-8) , 31-33.

[6]孙宗凌, 王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 2007, (10) :61-63.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成因,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67-04

目前,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快,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一些城镇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心理教育工作不能不说存在着相当普遍的缺憾。笔者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多种形式,对部分城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梳理和整合,现就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和心理承受力方面存在问题研究情况粗谈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

目前制定的《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如何认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把握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各级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的立足点。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精神病学家孟尼格尔(K.Menni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的同时具备。心理健康者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令人愉快的气质。”心理学家英格里斯(H.B.English)给心理健康所作出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社会学者玻肯(W.W.Bochm)的看法则是,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也曾给心理健康作了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各国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智力和人才方面,人才资源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也有人曾说未来世纪的残疾人很有可能不再是机体上有缺陷的人,而是那些心理素质低下者……现在的小学生,正好是21世纪的主人。要想未来世纪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走在发展的前列,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并有所作为,这就必须有健康的、适应时代特点的心理素质。所以,在小学开展健康咨询,维护和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关系到当今和未来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保护的大问题,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概括地说小学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工作,是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师实施的心理辅导,不但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疏导等多方面作用,又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心理上的弱点的勇气,掌握有效地调控心理过程与状态的方法,自觉地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还可以为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思想品质素质、文化素质等)的培养准备了基础条件。

二、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程度

1、目前存在心理问题的小学生所占比例的认识

如何分析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为此有相关专家曾以小学教师为对象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试图通过教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与评价,了解和折射出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以便能够从整体上透视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

被调查的教师对当前小学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教师认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9.8%。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根据教师的日常观察及了解,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2、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程度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生厌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占了近五分之一。

3、小学生在心理承受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程度

从表2可以看出,心理承受力差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

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和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对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出,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心理问题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有困难。其次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绕着走,一点儿委屈挫折也受不了,很难独立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面对我国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素质普遍下降的现象,如何认识、评价和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如何使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存求心理健康,这既是现实的呼唤,也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已成为在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绕深思和忧虑。

小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幼儿走向儿童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教育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往往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小学生心灵发展水平得以提高,他也使心理冲突随之出现,这些心理冲突就成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就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活动形式,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观因素是:

(1)生理发育与心理健康发展速度不均衡。从正常情况,儿童生理发育速度要快于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如7∽8岁,小学生大脑重量已达到1100克,接近成人的1400克,神经皮质细胞的髓鞘化程度也接近成人,但是,由于他们的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能力远远落后于成人。因此,心理发展水平同生理成熟速度的不协调,是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一个基本原因。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心理过程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小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发展也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因为三种心理过程的基本成分的发展,不仅受其生理发育制约,而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对不同心理过程影响不一致,心理过程就会产生不协调,如认识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情感不稳定,情感过程出现导致意志不健全,意志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认识不深入。

有一学生因考试不理想,怕面对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责骂,承受不了心理的负荷,离家出走。五年级语文老师公布单元检测成绩:“某某51分,某某51分。”如此重复两遍,自尊心极强的该生红着脸领到卷子后默默地回到座位。第二天班主任发现他没到学校,打电话到他家里询问,家长称已背着书包去了学校。据查找,家里放着的二千元现金跟着该生一起毫无音讯。

(3)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个性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世界观等成分,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之间也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性格自卑会左右能力发展,能力差也会导致自卑性格的产生。个性结构发展的完整性也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础和内在原因。

小时侯的我是一个丑小鸭,胆小害羞,自卑心理很强。小学一年级的陈老师、乘法口诀的背诵和黑乎乎的教室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里,是多么的刻骨铭心。我的小学生活是在农村学校度过的。陈老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教师,在校住宿。也不知他是怎样教我们理解乘法口诀的,只记得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有一大片学生留下来背诵,谁能先背出来,谁先回家。夕阳西下,黑乎乎的教室里几十颗砰砰乱跳害怕的心,东一句西一句没头没脑地背着,陈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嘲笑,手一挥:“继续吧,那么蠢,老背不出来。”夜色黑了,我带着哭腔,背得越来越大声,以为这样就能赶走黑暗、吓跑害怕、背出口诀。八岁的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夜幕降临之际。一个人孤零零地爬过大山岗穿越浓密的竹林,害怕得大声哭着往家跑,终于到家了,扑到奶奶的怀里哭得直发抖,奶奶陪着流眼泪。那时候的我就以为自己太笨了。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瞧不起我,见了陈老师也不敢看一眼,绕道而走,更别说打招呼了,总觉得他的神情是对我厌恶甚至瞧不起。和同学们相比,也总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如别人好。自卑就像一条毒蛇时时困扰着我幼小的心灵,艰难地度过小学阶段,成绩平平。到了初中、高中的学习阶段,自卑的我开始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学习成绩也不错。工作中的我常用这件事来鞭策自己:千万不能像陈老师那样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爱心、用真挚的感情、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唤回学生的自尊、自信,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尽量不留给学生绵绵不断的自卑和痛楚。

在人成长的历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持人类生活幸福的基石,如果一个教师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会因此失去自尊,必然会丧失自主的勇气与动力,在选择面前、在困难面前他(她)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4)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困惑和不安。学生生理发育期之后,少男少女的“第二性征”出现,暴风骤雨般的生理剧变,带来一系列心理的困惑与不安。使一些学生陷入苦恼和迷茫之中。近年来,学生生理发育普遍提前,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经历一些与青春期发育有关的重要事件。比如男生的“遗精”和女生的“月经初潮”,他们往往因缺乏思想准备而表现出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情绪,心理冲突比较明显。这个时期开始对异性的疏远到渴望与异性接近,开始有了性的朦胧的冲动等,都可能使他们的心理长期处于进紧张状态而得不到缓解。另外,由于性成熟带来的性紧张和性压力,也是某些学生烦燥不安情绪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原因。

2、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对这个问题,目前无论是家庭方面还是学校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不妥的作法,致使二者的配合还不够融洽、不够和谐。

(1)养教失调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已责无旁贷。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 孩子交了费,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要么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要么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只顾 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不和孩子谈论问题,对孩子的学习不督不促,更谈不上帮助。甚至 在孩子要求帮助时,也总是随意推脱。只有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酿成大错时,才没头没脑地加以训斥,而 平时只要看孩子表面没事,就撒手不管。

(2)教不得法

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一是过分溺爱。这种类型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宝贝心肝,宠孩子为小皇帝,小太阳、小霸王,明知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批评教育 。二是过高期望。

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客观地顾及孩子智力的差异,基础 的好坏,而单纯以考试分数来确定孩子的优劣。对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试都得100分,而不能低于95分。事实上,有时学生的成绩80分就可能在班里是头名,但这还要受到家长的责骂甚至殴打。三是过度激励。这种类型的 家长把许愿作为对孩子的最佳激励措施,作为实现愿望的筹码。许多本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经家长一许愿,便成了等价交换,每事必先讲条件而后做。做道题,写页字都要伸手要钱,考试得60分也要缠着买东西,结果 把孩子引上误区,造成孩子任性和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四是过多干涉。这种类型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心理 特征,处处以成人标准要求他们。在对待孩子学习上,不是耐心引导,而是动辄呵斥打骂,使孩子精神经常处 于紧张状态,自尊心深受伤害,结果窒息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一些性格敦厚而内向的孩子因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忧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引起多种 疾病发生。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因家长那凶暴的形象和粗俗的语言使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而自卑自弃,或犟拗抗争,或破罐破摔。

四、家校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辅导策略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学校、家庭和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仍然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起到有效的主导作用。学生入学后,家庭也还是他们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仍然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建立和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从而使好的学生更加进步,差的学生得到帮助 。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配合,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被削弱,甚至被抵消。可以说,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健康人才来。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在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

1、家庭教育中需要采取的措施

作为家庭方面,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意养教结合,爱严结合,言传身教结合。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 ,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学生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同时,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1)多与孩子心理沟通。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讲的话,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尊重孩子的一些权利(如玩、交友、隐私等),不以成人功利标准衡量和约束管制孩子,让孩子在有适当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疼爱之情,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感激和敬仰之情,这样孩子就能自觉自愿与父母相配合、协调,采取适宜行动来学习、做事。心理出现问题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不能与父母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

(2)寓学于乐。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已经缓慢萌芽、发展,但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仍依据快乐原则行事。因此,父母应设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的事情与玩的游戏巧妙结合起来,既顺应了孩子玩的天性,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许多父母把玩与学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不可调和的事项,要孩子玩就必然影响学;要孩子学就必然影响玩,不能两全。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父母以关心孩子前途命运为理由强制孩子学习、陪孩学习、请家教辅导孩子学习、不许看电视、不许玩、交友等等,这些作法都以忽视和泯灭孩子玩的天性为代价,最终导致孩子厌学、逃学、反叛等可悲结局。这些无视孩子心理发展现状和规律,一厢情愿拔苗助长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寓学于乐,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对孩子的行为予以选择性指导 。孩子活动易受外在情境、内在好奇心等因素影响,但是是非辨别能力较差,难分好坏。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能一味迁就,凡事都好,也不能把孩子看作一无是处,没有出息。行为、心理异常的孩子与父母的这两种极端态度有很大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无论好坏都是习得的(本能行为除外)。儿童的好行为或坏行为在得到父母肯定、赞扬后都会巩固强化,在以后的活动中会再次出现。因此,父母应遵循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学习规律,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赞扬,这样孩子好行为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对孩子不对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并指出正确行为,帮助孩子改正,使不好的行为在萌芽中就被消除。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与形成坏的行为习惯是同样不易的,要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好的行为习惯就更困难了。因此父母不要无原则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要帮助孩子提高对事情是非的鉴别能力,自觉扬善抑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鼓励孩子交友。现在的独生子女和封闭的家居环境,使交友问题更加重要。年龄相近的同伴在一起游戏,能使孩子在许多方面增长见识,孩子的兴趣、注意力、语言、思维、情感、意志、动作、人际沟通、自信心、自尊心等诸多方面获得发展。孩子的模仿能力使他(或她)更容易接受同伴的影响。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

2、学校教育中需要采取的措施

作为学校方面,应端正办学思想,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提高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化水平。具体说来,应从下列方面入手。

(1)更新、拓宽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即变过去单一的学习、应试指导为素质的指导,包括各种素质的专门知识,诸如思想政治素质、体质体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审美塑美素质和特殊才能素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素质教育的观念、方法、途径等。

(2)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这种协调不仅包括学校 要从家庭中获取有关学生和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学校按教育目的和具体培养目标,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

(3)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在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中,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才能增强指导的有效性。这不仅是因为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大,而且还因为家庭教育差异大。

(4)改善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方法。学校在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尊重家长原则。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家长,不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学生的家长,都一样看待,一样尊重。即使学生有缺点错误、家长有责任,但毕竟不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只有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教育好学生。二是指导家长原则。应该承认,目前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是高了,整体家庭教育能力增强了,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个体的家长之间,还存在着参差不齐

的现象。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有些家长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来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科学育人。 他们有时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仍是零碎和片面的、偏于感性的,没有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教育效果不佳,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在和家庭教育的联系过程中,必须坚持指导家长原则,帮助家长提高 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规律。要利用适当的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统一的学校要求同个体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可行性结合起来,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有效地发挥出来,充分地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是我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与教育辅导策略的分析与思考。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教育内部的全面改革,城镇及至农村中小学会逐步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服务一体的教学体制,抓好布局调整,做好管理文章,叫响质量口号;我们也相信,心理健康教育将会逐步将心理教育同学校其他教育同等起来,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迎来健康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这朵教坛中的新蕾,会在小学这片广阔的天地间遍地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1.

[2] 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东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1.

[3]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1.

[4] 刘晓明 张宝来.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东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1.

[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1.

[6] 刘 毅.变态心理学[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7):1.

[7] 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

[8] 赵 虎.《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62-64.

[9] 王 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5):344-345.

[10] 张智著.《浅析身心障碍与家庭教育方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6):67-71.

[11] 吴增强.沈之菲.《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86-400.

[12]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09-423.

[13] 王耘筹.《小学生心理学》.

[14] 《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规划》.

[15] 《普通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

[16]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人民教育出版社.

[17] 许高厚《教育学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上一篇:周四送同事的问候祝福语下一篇:坚持不懈追梦的作文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