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2024-09-17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精选12篇)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1

学习人际健康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 姓名:张妍 学号:2012255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知识隐藏在其背后的人们.通过这几周心理课的学习,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心理学的奥妙,体会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但也不乏应用性,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理解后我发现对自己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爱好,需求等,例如老师经常给我们在课堂上做一些小的测试题,通过这些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性,从而对我们日常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作出合理的指导。

作为一个研究生,我们还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比如说在学习方面,我对我的研究领域了解甚少、专业知识缺乏、难以找到创新点;人际交往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很难融入新的环境中,对实验室充满了恐惧,无法获得有效的资源;实验结果不如预期的,新科研思路无法获得导师同意。再比如经济方面,本科生主要还是靠父母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研究生应该说已经步入自力更生、自摸发展的阶段。通过学习课程,我对这些都有了新的体会。适度的压力能促进人的活动,能使人的动作灵敏,记忆和思维能力增强。而端正的心态是最重要的,是面对还是逃避,是接受还是抱怨。在心理课上,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虽然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但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心理学,以前阅读的一些书中略知心理学很深奥,所以要学好学通心理学并非易事,如果把心理学的东西以授课的方式讲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要找到一种灵活,生动,通俗易懂的授课方法把模糊,抽象,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向学生解释清楚分析透彻确实很难。如果课堂形式繁多,做游戏,看视屏,搞辩论,抢答题或者即兴表演等等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那么此课堂就帮忙解决了这些难题。现在,虽然不是主修那门课程,但是还是会有机会再次接触心理学,并且学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这个课堂的开设,更多的是在课堂的实践活动,大家都会积极的参加,在学习中学会对合作精神,学会相互信任,学会相信自己的伙伴,相信自己,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东西。在未来的十几二十亦或是终身收益。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复旦投毒案,不仅让我唏嘘慨叹,感谢舍友的多年不杀之恩,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怎样扭曲的心态,才会令一个研究生做出对室友投毒之举?我们看到了一颗挣扎多年的、称得上善良的心灵,在“心理保护”的运作下,就像中了魔咒一样,扭曲变形,以毁灭他人和自我毁灭告终。和我们相比,林某在心理上并不是另一个物种的生物,他只是放大了这一点: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心理问题中不具备自我澄清能力,他一定会和自己,以及他人过不去。这个事件的残酷教训在于: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或者说,不具备一点点心理分析的能力,有时候,你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黄洋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怕不? 何时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在从新认识自己的道路上,小心艰难的前行着,只是却不感觉到孤单,因为心里满足了。不会感觉到恐慌,因为我们明白怎么定位自己。在未来的生活里,沿途的风景总是会消逝,那么看看自己的脚印吧,哪一段走的比较直?哪一段的印迹深刻些?学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那么未来的道路上,错过了风景,却留下痕迹。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2

一、抓住一个“爱”字, 牵住一个“美”字, 激发学生对祖国 语言的热爱之情。

《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一文被选入教材, 而且排在职高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作为开篇课目, 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激情, 只有激发热爱之情, 学生才会提高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 这正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 在教学中, 我没有按照课文开门见山引出论题的方式讲解, 而是一上课, 首先播放了高尔基的《海燕》, 录音播完, 教室里一片寂静, 同学们久久沉浸在语言的艺术中, 几秒后, 我又播放了歌曲《祖国, 你好!》, 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 部分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录音唱起来, 最后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激情之中。歌曲一停止, 我说开场白:同学们, 我想无论是世界名篇, 还是音乐艺术, 我们丰富的祖国语言都能完美地表现它, 从而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 让我们尽情地热爱祖国的文字, 这就是爱国的开始。现在, 让我们带着一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真读一遍课文。这样, 在良好的氛围中, 我们开始了对课文的感悟与学习。

二、引入竞赛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当前, 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 首先是推广普通话。《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一文在开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 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的确太混乱了。”这种混乱状况, 其中就有以方言泛滥为代表的语言混乱。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正有使用方言的不良习惯,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有平定、盂县、郊区的学生, 由于受方言习惯的影响, 他们都不愿意讲普通话, 尤其是盂县的学生, 甚至会把“下雨”读成“哈雨”。这个笑话并没有夸大其词。为了调动学 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我采用竞赛模式。我让平定、盂县、郊区、矿区、市区的学生分别推荐一名代表, 用普通话朗读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 在比赛过程中, 由于方言的缘故, 胜负很快就见分晓, 市区第一, 盂县落后。我又写了一个绕口令, 分小组比赛, 对于表现出色的个人均加分, 记入个人平时成绩。采用这样的形式的确让学生体会到了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 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由于时间关系, 不能进行更多项目比赛, 但我相信, 引入竞赛形式能适时营造课堂气氛, 长期坚持, 学生会把课堂当做一种挑战, 久而久之便会提高语文能力。

三、加强合作学习, 不断规范汉字。

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 合作学习不失为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一文指出要维护祖国的语言, 必须同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的现象作斗争, 达到使用规范汉字的目的, 这样才符合当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第二个要求。为了让学生认识书写不规范汉字的情况, 我要求课下作为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 到附近的公共场所, 面对大众的招牌、广告、海报、通告、启事等调查、收集不规范的汉字, 然后每组以此为内容出一期黑板报。这其实是一种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 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尤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加有利。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为幼儿教育指出了具体的、可行的方向。它体现着国家一直重视幼儿教育,也为指导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引着方向。《指南》和《纲要》相结合,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随后还有“教育建议”。“教育建议”主要可分两大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幼儿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为一线幼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幼儿教师实践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引领作用。在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我最主要的感悟是;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努力顺应天真好奇的天性,让幼儿发现快乐

1、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走路时喜欢踢一个小瓶子,幼儿在玩耍中获得成功,获得满足,同时也获得经验,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满足幼儿的这种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快乐成长。

2、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这时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批评,而要积极加以引导。引导幼儿怎样看、怎样模、怎样想,有意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感受快乐

《指南》提出“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的第一个陌生地方,能否较好地跨出这一步,我们幼儿老师是关键。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有爱心,要把幼儿看作自己的孩子,让幼儿感到老师就是亲人;我们幼儿老师要有耐心,对幼儿无意犯的小错误,不要过多批评,要向他们讲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幼儿生活或学习中的小进步,要有具体的表扬,不能总是简单地说“做得不错”,要指出他们具体细节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老师真高兴。”“我喜欢你画的这些树。”具体的表扬会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满足。

(三)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让幼儿体会快乐

《指南》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小塑造幼儿宽容的心灵,培养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处事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意志。

1.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幼儿教师要多对幼儿表扬。例如:有一次教幼儿画苹果,我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他们画画。一开始,多数幼儿画得有点像西瓜,我没有批评他们,说:“你们画得很好,真棒!你们再仔细看一看,再画一遍。会画得更好!”这样,我越表扬,幼儿画得越认真。我认为表扬幼儿“画得好”最重要,因为表扬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引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快乐的情绪体验。

2、要培养幼儿的宽容心。

要从小就培养幼儿的宽容心理。我在教学中,教育幼儿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如:自己想玩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时,那么就应该等一下,或者有礼貌地去和人家商量,而不能强夺强要;教育幼儿多帮助其他人,让幼儿在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如让他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扶起来,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认识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和田的农村,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例如,有的家长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打他两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帮助、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我在幼儿教学中的做法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 QQ、微信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与我们幼儿老师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要求家长要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要求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当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4

明白了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个概念的区别后,心里很是汗颜,发现自己教育学生无意间用的方法偏多于针对学生的“固定型思维”的形成。

理解了只有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才能让学生拥有阳光心态,才能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学习了如何做一名“成长型思维”传播者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大脑的可塑性,让学生相信通过学习会让自己更加聪明;对学生善用鼓励,强化过程性评价,教给学生成长的信心;通过老师语言表达,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孩子的心理更加的坚韧和坚强;教给学生把失败看作成长的机会,引导学生看到事情的正向意义。

教育家说,教育的理想状态,也不是每一步的结果都要达到理想的状态,问题是朝不朝这个理想的状态去努力。不是尽量达到这个目标,而是力所能及地把能力都发挥出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好。对学生进行“成长型思维”教育就是我们所要的教育的理想状态!

做支持型家长助推孩子成长本期视频主题是:关照孩子情绪,学会做个“支持型家长”。该视频可以帮助家长看清教育的实质,回归生命个体的教育和开发上,支持孩子成长。具体的做法:注重沟通方式,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和感受,疏导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的热情。沟通是一门艺术,用心沟通,学会聊天在亲子关系中显得也尤为重要。

1.挖掘资源:回忆互动经验,挖掘积极体验反思互动经验,给予孩子正向情绪反馈,引起共情。

2.用心倾听: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特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波动大。所以给孩子情绪一个出口,尝试闭上嘴巴,多倾听。避免主观臆断。家长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心倾听后,给予孩子建设性建议。

3.先情后理,先你后我。家长需要尊重、接纳孩子的情绪,合理表达期待。日常生活中,需要给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有良好的夫妻关系,少唠叨少抱怨。家长内心安定平和,心胸眼界和境界开阔,自律阳光敬业,家长也需要学习读书,不断成长。

大学心理健康课学习心得 篇5

5大学心理健康课学习心得

管经院信管131班徐静云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 甚 高,很 容 易 受 挫 折,并 随 之 发 生 一 系列生理卫生问题。相 比 生 理 而 言,心里 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故只谈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在上大学前就听说大学要开设心理健康科,于是我就一直在猜测,心理课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李老师会给我们讲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呢,是不是社会心理学、职场心理学这一类听起来很高深的课程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上了

老师表扬着,被同学羡慕着,难免会心高气傲,自大起来,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在一个层面上,自己就是要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然而上了大学之后,发现没有人崇拜自己了,没有一群人来仰望自己了,心里的落差不是一点点,而在宿舍里还是自认为高人一等,一副不屑与别人为伍的模样,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疏远了,如果再加点儿坏脾气,就会被大家排挤,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宿舍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生活习惯的差异。宿舍的室友都是天南地北聚到一块儿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的人一个月不洗澡,有的人每天半夜煲电话粥,有的人特别自私,一点儿东西都不让别人碰......这些久而久之都会成为引起矛盾的导火索,但其实只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用为别人着想的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大学其实是个小型的社会,每一个人在大学的生活就是在模拟着以后走入社会的生活,在大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以后走入社会能够如鱼得水的基础,也是在走进社会之前提前的演练,所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李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大概就是两个人很相爱,从初中一直在一起,后来男的没有读书去工作了,女孩子继续读,最后她们结婚了,但是即使他们相爱了那么多年,女孩子开始有点后悔,因为她觉得现在的他们没有共同话题,两个人对很多东西的看法都不一样,互相不能够了解,她很后悔当初没有听妈妈的话,李老师说女孩子可以叛逆,可以又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婚姻这件大事上,还是要听妈妈的话,毕竟是你的长辈,他们一定有一些比较好的经历和经验,能够让你过得更好,而且对于父母来说,子女的幸福就是他们的幸福,所以他们是不会害你的。我觉得从这个故事中,我学会了要珍惜自己的父母,要学会尊重,考虑他们对你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当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可以选择你认为正确的方式,但是别忘了想想父母的看法。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人处在社会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坎坷需要经历,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击之后变得更强,有的人永远悲观,所以他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后都暗示自己“我能行”,所以他终将成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的乐观的态度,才会将你引向成功。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在这门课程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以前我处理问题我总是比较武断,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听不进任何批判意见,对别人也缺乏信任感。所以有时候总是会犯错误,但是又很难反省自己。因为这样在人际交往上我会面临很多尴尬,人际圈也越来越小,甚至连好朋友也没有几个了。

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我开始尝试着去听取别人的意见,我开始感受到思想交流的乐趣,虽然还是会偶有摩擦但是那是思想碰撞的火花。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并通过这些技巧的灵活运用我的人缘又慢慢好起来。我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我也克服了我的依赖心理。以前我总是缺乏独立性,经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遗弃,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他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通

过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几种解决方法。

习惯纠正法。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白作决定的。我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成熟的衣服上课,那么以后就坚持穿成熟衣服上课,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我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重建勇气法。我开始选择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增加了我的勇气,改变了我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这门课程帮助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刚听说“规划人生”这个概念,我的眼前一下子就亮了好多,这的确是个伟大的提议。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永远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二响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走到什么地方。有些时候,理想也等同于我们的目标,但只是有了理想却没有认真规划,在实现的路上歧路多多,看着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计划往往赶不上改变,到头来感叹行路难,安慰自己已经追求了过程就不要太再意结果。这是理想与现实出入太大不得不给自己的安慰。而如果你的确认真规划了你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标,如果过程出现了偏差就及时改正,始终让自己的目标在现实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紧咬目标,你会发现你有战无不胜的力量,而且会努力为自己的最终理想而奋斗不已。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习

学习心理健康书籍心得体会 篇6

内容摘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开展心理辅导;家园要密切配合,巩固发展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儿童观 教育观 教育 环境渗透 心理辅导 家校配合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爱是相互的,只有教师给予孩子们爱,孩子们才会去爱别人。)

二、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

在活动场内,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活动室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稳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我们还创设了科学游戏室,小学生获得许多感性经验。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2、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是自己非常生气时也应该有所克制,不能够说一些伤害孩子们自尊的话,也许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小学生提供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种形式更适合他们,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如学生通过玩方法“学做解放军”、“过家家”、“超市”、“儿童医院”等角色游戏,培养了 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玩“插塑”游戏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收拾玩具,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培养了小学生的责任感。

在生活活动中,通过洗手、穿衣、做值日、整理衣物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

四、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方法。)

心理辅导是指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小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小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三个方面。如小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

五、家 校 配 合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

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视。)

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使家长对其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时甚至上课想小便时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教师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教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六一”还参加了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高职学生学习健康心理探析 篇7

一高职生学习心理的变化趋势与特点

高职生群体正处在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 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 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 追求宏大的成长目标, 成为高职生发展的主流。但由于高职生生活经历、人格个性、求学目标等的差异, 其学习心理、学习动机也有所不同, 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了解分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趋势与特点, 将有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 因势利导, 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 发展其健全的人格。

2008年秋季学期, 我对任教的教学班进行了一次“高职生学习状况综合素质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大部分取决于他们对课程是否感兴趣, 有兴趣的高职生, 就会多关注, 会努力去学。对课程不感兴趣或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的高职生, 就会逃课。由此可见, 高职生的学习动力受到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深刻影响, 高职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高职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激发其课堂学习与持续学习热情并将学习导向正确目标的内在心理因素。

二 影响高职生学习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1. 影响高职生学习心理的客观原因

第一, 社会发展因素。由于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使就业竞争夹带了一些社会关系的竞争, 社会选择中包含了某些利益关系的选择, 从而挫伤了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 助长了厌学风、关系风的蔓延。另外, 由于就业应聘对技能的较高要求, 促使学生采取“选择学习”的对策, 产生了对现实有用的知识与能力就努力学习, 而对基础知识的学科学习采取“60分万岁”的态度, 处于一种应付的心理状态。

第二, 学校教育因素。由于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还不能完全跟上社会发展, 其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师资素质水平、质量评价标准等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些都影响到高职生的学习投入。

第三, 学习环境因素。由于高等教育已成为人们提高与完善自己能力的重要渠道, 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因而赋予了教育许多不恰当的希望:学校希望学生都是高素质、高智商的锻造材料, 稍加锻造就能成才, 家长希望自己的儿女出人头地、“成龙成凤”。这些希望与认识对高职生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使之形成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 影响其学习动力正确和持久地发展。

2. 影响高职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因素

第一, 学习焦虑心态的影响。由于就业压力与学习难度及考试压力, 使高职生形成了不适当的学习过度焦虑和心理压力。为了减轻焦虑, 他们或采取强迫学习方式, 用超时间、超强度的学习方法强迫自己学习, 或采取回避和退缩等消极方式对待学习问题, 常常在内疚中过早放弃努力, 由此进一步增加焦虑, 导致恶性循环, 影响学习的持久动力, 影响身心健康。

第二, 过度学习身心疲劳。由于高职生在学习上时间安排不当, 加之课业选修过多, 使高职生学习时间过长或过密, 生理、心理得不到应有的调整与恢复, 从而产生一种生理与心理的疲劳现象。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情绪烦躁、忧郁、易怒、打瞌睡, 致使学习记忆错误增多, 学习兴趣减弱, 学习效率降低, 严重的会造成心理失衡, 学习行为畸变, 产生内心自我否定意识, 导致学习动力弱化, 学习成绩下降。

第三, 学习偏离社会目标。在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一些高职生在学习上缺乏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的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偏重于个人, 更多关注个人利益获取, 较少思考高职生将来对社会发展的责任, 出现个人事业心强而社会责任感弱的现象, 造成高职生学习目标偏离社会, 学习动机狭隘。

三 开展高职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学习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

理念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固有信念, 学习理念是关于学习的理性认识、理性信念。在学习化社会中, 新知识学习必定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潮流, 我们要对高职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教育, 要培养高职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确立创造性学习理念, 转变接受性学习方法, 确立自主性学习理念, 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成才意识, 建立实践学习、最优化学习、理解学习、高效高质学习等科学的学习价值观。

2. 激励学习动机的心理健康教育

激发高职生高尚的学习动机。不同的动机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动力, 如果仅仅是为个人成名、成家而学习, 为“光宗耀祖”而学习, 那么他虽然可以暂时忍受学习上的清苦, 但当其在前进道路上受到挫折, 个人理想不能实现时, 便会彻底灰心失望, 弱化或丧失学习动力。只有那些具备献身事业, 献身社会、祖国和全人类的高尚动机的人, 才能产生强大与经久的学习动力。所以, 高职生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了解国情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把社会的需要内化为个体学习需要的目标, 激发自己正确的成就动机。

3. 开发学习潜能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高职生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引导高职生增强学习的广泛兴趣和自信心, 开发高职生的学习潜能。要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营造活泼热烈的学习氛围, 注重高职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建立心理上互相支持的学习集体, 积极开设高职生学习指导课、举办系列学习讲座、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报告会等活动, 引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关注, 自觉完善学习心理品质, 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方式, 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从而更好地掌握记忆、观察、思维规律, 学会学习。

4. 培养积极调控学习行为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是充满矛盾和困难的智力活动。具有学习矛盾心理的高职生, 其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调节意识不明确, 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和优缺点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高职生进行调控性心理辅助教育, 可以使之对自己的期望与要求较客观与恰当, 主动地调节学习矛盾, 缓解学习压力, 制定较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进度、目标, 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劳逸结合, 有张有弛, 创设学习的最佳心理境界。

总之, 在“素质决定命运, 性格成就未来”的21世纪, 开展高职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和任务。

参考文献

[1]秦玉.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8

【关键词】马虎  心理  健康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3-01

计算“马虎”是小学生的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作业和考试中看错、抄错、写错和记错数字、符号。这种现象若不引起重视,及时纠正,势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一、剖析造成“马虎”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这部分学生做作业总认为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因此在做题时不喜欢用竖式或草稿计算,而是口算一下就把结果写下来。还有的学生过分自信,没有检验的习惯。更有一些学生没有自信而且懒惰,总依赖家长帮自己检验。正是由于这些不正确的心态,导致学生养成了“马虎”、不认真的坏习惯。

2.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由于计算题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形单一,学生受到思维发展程度的制约,就容易造成在观察题目时,感知模糊,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容易抄看错或抄错数符号和符号等。如一些学生常把“23”写成“32”,把“45” 写成“54”,把“206”写成“260”。

3.精力分配不当,计算时马虎。当孩子从事计算时,会因为一心二用,出现“马虎”的错误。有的学生作业或考试时,脑中想的是其他有趣或未完成的事项;有的学生甚至是在边看电视的同时边写作业,根本没有把精力集中在作业上,只是马马虎虎地做完了事。

4.技能缺陷,知识掌握不牢固。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是各种复杂运算的基础,只有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运算后,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一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重视审题,对学生读题的技能指导也不够。

5.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作业或考试时,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题目做完就完,不管对与错,不管有无时间,题目做完就了事,从不检查。

二、培养健康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致力于学习习惯的强化训练,以追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培养良好性格, 形成健康学习心理。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马虎”是一种不良习惯的行为方式。小学生读书期间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如不加强引导,孩子就会形成做事匆忙、虎头蛇尾、缺乏责任心、丢三落四等不良习惯。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例如:“解决问题”时审题不清,急于解答。计算时看错数字、符号、忘记单位名称的现象屡见不鲜。作业中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常将“0”写成“6”,“7”写成“2”,“5”写成“3”,“千米”写成“4米”等现象都是“马虎”惹的祸。所以,教师须从改变学生的不良的性格入手,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字要一笔一划地写,不厌其烦地练,要求正确工整;作业的书写过程要有理有据,有因有果,不能敷衍了事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去掉“马虎”的不良习惯。

2.培养孩子责任心,养成认真、仔细学习心理。小学生处在心理上快速成长的时期,孩子往往不愿意家长把自己当作小孩看待,而是希望自己像个成人一样,凡事自己做主。家长要利用孩子的这种仿成人化心理,有效地培养孩子做事情的责任心。如让他们独立完成适合孩子自身有关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协助孩子检查完成情况,避免敷衍了事。在学习上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提高检查能力。有的学生作业写完就扔给家长或同学去检查,殊不知别人查出错误时,意味着他自己的检查能力已经丢掉了。题目做完后,要求学生检查、核对,确认没错后才算完成。每次都检查,时间一久,学生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固定下来,杜绝“马虎”行为。(2)不要依赖橡皮。限制孩子使用橡皮,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3)错题集。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3.协助孩子制订计划,养成健康有序的习惯。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日常作息、学习、活动计划,并让孩子自己监督自己的行为。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要坚持做到专心致志。不能写作业时总想着写完后的活动,想着有什么好电视或者好吃的食品。必须养成作题或作业后检查的习惯,在学校如此在家也必须如此。

4.消除心理定势,培养健康学习心理。要消除心理定势,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提高学生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细微差别的精确性品质和及时发现不易发觉的事物特征的敏锐品质,发展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培养求异思维的习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对消除心理定势也有一定作用。老师可以通过手工教学和特色作业,帮助学生体察事物细微变化;家长可利用课余时间带孩子观察动、植物活动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5.加强基本运算的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1)坚持口算练习。如听算、看卡片口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在竞赛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先正确而后快,要注意把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整理起来,分析归类,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扫清障碍。(2)加强估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要适当教给学生一些估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估算只看能出明显的错误,不能代替验算,适当把估算和验算相结合,将会使计算做到既对又快。(3)典型错例对比分析。对于较为普遍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就要利用课堂的最佳时间,通过典型错例对比分析,使个别学生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加强错因分析和技能指导。及时地帮助学生查找原因,给予技能指导。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数量关系从情境中分离出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实现这个转化,是以感性认识为开端的。指导学生分析时需要依靠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教师一方面要以直观形式呈现应用题的内容,如通过实验演示、实际操作、画线段图等,给学生提供清晰、明白的感知材料,使其产生深刻的表象,另一方面唤起学生过去的经验。如设计过渡题,运用转化等手段,使新的表象同旧的经验融化,从而准确找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总之,要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健康学习的动机,培养健康学习的能力,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9

我本人本来就很喜欢研读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正好在这次学习中有相关知识,让我倍感欣喜。在这次网络学习中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前总是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自己所在的群体。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心理健康学习心得800字精选 篇10

1、了解了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听汪教授深入细致的讲解,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辅导的概念、作用、特征;团体活动的形式及应用领域;团体辅导指导者应具体的条件;团体活动分享环节的意义。

2、知道了主题班会的基本形式和应用范围,主题班会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3、熟悉了团体活动模式有暖身活动—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催化活动—鼓励分享与自我探索—引发领悟—整合经验—促成行动—彼此回馈—活动延伸—评估效果。

4、明白了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热身,通过团体活动进行热身;第二阶段:导入,通过心理情境剧表演、心理测试、心理影片等方式导入心理班会主题;第三阶段:讨论与分享,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个人的心理感情,总结讨论,统一认识;第四阶段结束,全班同唱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歌曲,或朗诵与班会主题内容相关的诗歌,结束班会。

5、学会了各阶段团体活动的实施步骤,通过老师的引领和亲自参与团体活动,掌握了团体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要点,比如:接龙、刮大风、松鼠与大树、握手、棒打薄情郎、同舟共济、信任背摔、信任之旅、成长三步曲、解开千千结、小小动物园、走出圈外、家庭金鱼缸、我的生命线、拍打空位、齐唱组歌、临别赠言、小组宣言。

6、掌握了运用团体活动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的注意事项。

7、领悟了团体辅导的精髓是“引导、倾听、分享”。

8、扩展了个人的视野和思路,团体活动应用领域较多,前景广阔。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11

中文关键词: 学生 心理 评价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判断学生活动效果如何,其中重要的一步是要通过对学生的科学评价来实现。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呢?笔者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关于评价的三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注重整体评价

以小学《研究性学习指导》为例,逐校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偏爱第一课时的教学,轻视研究结果汇报的第二课时。究其原因种种。其中原因之一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没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反馈信息是通过评价发出的,只有科学反馈,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一般情况下,被评价的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小组学习,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趋向。如何激发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呢?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取得的进步和收获?那就要求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贯穿于全过程,评价中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体验感受,要求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作品等)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依据;另一方面,强调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恰如其分的评价与反馈,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感或有力鞭策,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作为教师要认可学生点点滴滴的努力。如果值得学习,就值得我们为此庆祝。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所备课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制定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的标准及方法。

二、突出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评价。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不仅由指导教师来完成,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有效利用学生家长的评价、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等。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室及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共同编著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材中第一课《家乡名人知多少》中设计了“我真不错”环节。“说一说,我从哪收集的资料;数一数,我收集的资料有多少份;议一议,我收集的资料内容合适吗;评一评,我们小组合作得好吗;”这些都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我们还可以在小学的高年级设计类似问题,让学生能够自主评价。例如:我在小组中担任什么角色?我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我完成了哪些任务?我没有完成哪些任务?哪些任务我认为完成的比较出色?说明理由。哪些任务我个人认为还需努力?努力方向在哪里?我在活动中与谁合作得最好?最愿与谁合作?说明理由。我在活动中与谁合作得不好?最不愿意与谁合作?我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我在活动中积累了哪些资料?哪些资料比较充实?哪些材料比较单薄?我在某某课主题活动中有哪些收获?笔者主张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内容,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朝着预设目标努力,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第二,评价标准灵活。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不以“科学参照”为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自我参照”为评价标准,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标准,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在交流与评价环节可以让学生自评我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下表:

在教师评价方面,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度、勤奋程度、作业完成、平时表现等多项指标,对每小组及小组成员进行积分考核评价,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第三,评价方式多样。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学生成长记录作为评价方式为例:学生综合实践成长记录袋中可以记录学生每次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展示学习成果的内容。可以是调查报告、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网址、实物、讲故事资料、体验日记、图片、统计图表、其他等。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三、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过程,兼顾结果。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突出对学生活动体验和收获的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重视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例如,如下评分表的设计:

我们可以根据在整个研究主题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态度、体验感受、潜能发挥、能力水平、收获体会、自我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有效利用学生家长的评价、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例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以家长评价为例: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经常性地评价最佳活动小组,可以推出每个小组的“最佳发言人”,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局限于赋予了学生基础知识,而是基本技能知识、基本态度、基本经验,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评价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如何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还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林崇德,俞国良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政治学习成就中学生健康心理 篇12

一、全面分析心理障碍的成因

(1) 依赖心理:即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遇到学习困难消极等待老师的帮助。 (2) 受挫心理:渴望成功的需要受阻, 则产生痛苦、悲观等受挫心理。 (3) 自卑心理:学生不正确分析自己成绩差、学习能力弱的原因;又过多看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 一旦失意就陷入孤独、苦闷和自卑。 (4) 厌烦心理:学生基础差;课堂投入不够, 收获少;思维混乱;语言颠三倒四;观察问题只顾表面不求实质。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 甚至导致学生与家长、老师的情感对立。 (5) 畏惧心理:学习中屡试屡败, 升学的压力大, 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得不到教师及家长的理解和帮助, 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从而产生了逃避和畏惧的心理。 (6) 逆反心理:当学生对学习彻底丧失信心, 教师忽视学生的被动处境, 强行转化就会诱发学困生的情绪不满、对立, 心理封闭, 行为上拒绝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 即逆反心理。以上心理的关系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共同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降低学习成绩。

二、排除障碍, 优化教学策略

学困生自身丧失了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使学生从无奈到厌烦终至放弃。因此, 排除心理障碍, 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立足于明确转化的层次目标, 以思维发展为主线, 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情感为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来调整教学结构。核心是创设和谐的氛围,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学习探究的机会, 关键是适时疏导, 自主构建认知结构。

(1) 优化教学结构, 铲除依赖心理。教法调整:提倡自主探究, 突出思维的强化训练, 追求三维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 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 (3) 主动质疑, 自主解答。 (4) 分层训练, 及时反馈矫正。改进学法:首先立足学生的实际, 加强学法的具体指导, 使学生逐步养成准确表述和运用政治概念的能力, 正确审题、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回答问题言必有据的习惯及规范答题的习惯。其次, 加强合作共学, 注重师生间、优差生间的互动。压缩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空间, 避免教师包办代替, 通过多边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 因材施教, 克服学生的受挫与自卑心理。 (1) 创造条件, 增加学生对成功的体验。调整教学的内容难度标准, 进行“差别目标教学”, 即分层目标。多采用鼓励性原则, 优先满足学困生对成功的心理需求。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如实施课堂反馈测试与周测、月考等各项成绩的综合评定。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突出课堂反馈测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启发, 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加自信。 (2) 积极引导失败, 增强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失败只是离成功更进一步。在教学中, 给学生成功机会的同时, 又有意识地让他们体验失败的痛苦, 在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多次循环发展中使学生开发自身的潜能, 明确进取目标, 将目标细化、具体化, 分多步完成, 从而提高目标的可实现性, 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 纵横比较, 自我激励。教学中, 教给学生评估的标准和方法。每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 让他们对成功前后进行自我的纵向比较。如进步排名榜, 奖励成绩和名次进步大的学生, 使学生感受进步、享受成功、建立自信。进而扩大竞争范围, 开展学困生与优生间的横向比较, 找出自身缺点, 借鉴优生的学习方法, 对症下药、自我激励, 逐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 (4) 学习名人, 确立榜样, 健全心理。教学中, 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名人成长艰辛历程和平凡之处, 使学生理解:成功不存在捷径和侥幸, 激发他们树立努力才会成功的进取信念。

(3) 创设愉快的氛围, 调节厌烦、畏惧和逆反心理。心理学证明:兴趣是求知的催化剂, 是进取的动力, 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是医治厌烦畏惧心理的良药。只有将学生置身于“听起来有味, 学起来有趣, 做起来有劲”的学习氛围中, 才能激发他们想学、乐学的欲望, 从而战胜心理障碍。 (1) 精编活动案例, 引发兴趣。多姿多采的社会生活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凡是教材上的活动案例, 力求创造条件做好做全。代表性的活动由教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直观展示;简单的活动改为师生互动的竞猜游戏, 激发他们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 (2) 因材施教, 强化兴趣。面向全体实施目标教学, 精心设计三个层次要求的学习内容。配套选取三组评价训练题, A.基础题、B.能力题、C.综合题, 满足每个学生需要。课外指导他们涉猎更多的领域, 如新闻、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百家讲坛等节目, 还有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书籍,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发展。 (3) 实践创新, 发展兴趣。积极开展课内外的探究学习, 是培养探究兴趣, 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模拟小法庭、时事大讲堂、小小心理咨询师、环保能手、节能高手、社会调查员、礼仪讲坛、沟通交往培训等实践形式, 给学生一个练习、展示、提高的舞台, 使他们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逐步将兴趣转化成特长。

上一篇:新员工离职信下一篇:香港公司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