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保健》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参加了网络课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保健》学习,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高校教师肩负着塑造大学生灵魂、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长和益友。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直接影响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过去人们习惯把老师比作“红烛”,这个意象的确很美,但是也很悲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是,和平年代的正常时期,我们是否有必要这么悲壮?我想,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有观念上的转变,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除了社会与学校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之外,一名教师要想真正的提高或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保健,这样才能以一个积极健康的态度去面对学生。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首先高校教师要做到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就应该自觉树立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意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并通过心理测验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增强心理问题的自我判断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增强积极寻求外界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其次,保持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一名教师要善于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我,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华考范文网,相信具有某些优势的自己只要努力,完全能和别人一样获得成功。同时也要悦纳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接受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增强自信,避免自卑、紧张或者不安全感。
还有,合理宣泄,自我调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合理宣泄的话,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就会出现不良的后果。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而且还会投射到学生身上。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合理的宣泄,例如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骑车等,呼吸新鲜空气,会让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从而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诉说也是一个方法,当我们因为某事而痛苦、悲伤、愤怒或者抑郁时,要能够寻找一种表达自身情绪的方法,因为一个人只有首先妥善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处理问题。因此,在适当的环境下找人倾诉,将心中的烦恼和委屈向亲朋好友诉说后,会使人感到心里轻松多了。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一名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幸福的引路人,首先自己就要学会寻找幸福,感受幸福快乐,及时的自我疗伤,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引导学生。
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新论断为医保工作指明方向
习总书记讲,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是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定位出发,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等论述。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要求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具体到医疗保险工作,就是要把促进健康作为医保工作的主线,作为医保工作的努力方向。
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医保在促进人民健康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有效化解参保人员因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病不敢看的问题;通过建立门诊保障措施、开展按人头付费、实行差别化的支付政策等,鼓励参保人员到基层看病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通过强化医保协议管理、推进智能监控系统、改革支付方式等,强化医保医疗服务监管功能,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激发医务人员提高效率、改进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制度改革创新,全民医保将在促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改进个人账户支付和支付机制设计,完善门诊统筹政策,促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更好发挥社区机构或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和“费用守门人”的作用;协商谈判确定医疗服务项目支付标准,加快推进按通用名制定药品支付标准,有效推动医药机构加强成本控制;运用医保第三方优势,通过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广医保智能监控等措施,发挥医保在资源配置、激励创新、控制费用等方面的功能,助推破解医疗服务体制存在的体制机制难点;全面实现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健全医保经办机制,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大健康”观念为推进医保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总书记讲,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同时,总书记强调加强疾病预防、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环境对人民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提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健康影响因素当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运的“大处方”,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深刻领会“大健康”观念的实质内容,一是健康由多种因素决定,而主要决定因素是与个人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二是健康责任应由多方承担,健康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更是一种责任,既是社会责任,也是个人责任;三是健康需要各种机制起作用,既要发挥好政府作用,也要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这种大健康观念具体体现在医疗保险工作中,可以把握几点:一是要防止把大健康异化为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的大跃进,防止把大健康异化为卫生和健康领域的再行政化。二是要明确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责任边界。保基本要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保障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可持续。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医保促进健康的前提条件。医保促进健康的首要方面还是化解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不能把所有与健康有关的费用(体育健身、养生保健等费用)纳入医保。如果医保包揽一切,必将一定程度减弱个人健康意识,不利于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培养,不利于国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医保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应主要通过机制设计,促进参保人自身更加注重养生保健来实现。三是医保制度设计要坚持责任分担。健康的实现一定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医保制度设计,要坚持责任分担,对参保人而言要缴费分担、支付要有共付,对医药服务提供方而言管理责任也要分担。四是要着力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既要发挥好政府保基本和兜底线的职责,又要发挥商保的市场化保障工具的作用,只有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为全体人民提供有效的健康保障。
三、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
以问题为导向,下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把供给侧改革作为主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讲,从服务供给看,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尚需破解。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公立医院扩张趋势不减,对基层医疗的虹吸现象突出。2015年我国公立医院床位总数为429.7万张,比2010年增长了42.6%,年均增长7.4%。公立医院医疗总收入从2010年的87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超过2万亿元,增长了94.9%,年均增幅18.2%。诊疗(包括门急诊和住院)人次出现了向上集中的态势。2015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0.8亿人次(占4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4亿人次(占56.4%)。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1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下降0.2亿人次。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大处方、过度检查仍然比较普遍,检查检验收入大幅增加,既没有有效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又形成新的“以检养医”。2014年药品费用为1.4万亿元,尽管比2008年下降3.75个百分点,但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仍高达37.81%。有调查表明,2013年医技诊疗类(各种实验室检查)费用较2012年增长38%,医疗器械费用2010-2013年年均增长率达36%。这些都说明,医药卫生领域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中。如果不通过医疗改革把扭曲的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合理化,把过度检查、不合理用药减下来,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就会成大问题,医保改革也就难以进行。
学习心理健康辅导的体会 篇3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是心理障碍的表现。教师方面:过度的工作压力带来的苦恼、烦闷、焦虑、沮丧、抑郁等;学生方面: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心理脆弱、自制力差等等。
据有关方面统计: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占48%,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占12%,小学生9.5%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对心理健康问题很感兴趣,当我拿到书本认真阅读时,才真正了解了一个人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更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庭、学校、社会所来自的种种压力。当我在网上听到讲座时,心潮起伏,被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所震动。为此,我将用心地研究与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把理论与实际工作融合在一起,用我所学专长去开拓师生心理健康的一片新天地。
一、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和伟大的,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就会健康;反之,师生心理都不健康了,还谈什么和谐呢?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课堂上,教师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轻松愉快,积极向上。课堂下,教师要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上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冷静思考,做出合理的对策。生活中,教师还要正确地为自己定位,了解自己,辩证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节心理方法及缓解心理压力。遇事换位思考或用合理的方法去发泄,这样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平衡。与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付出,甘于奉献。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健康的工作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完善心理素质和品格,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创设愉悦的氛围,营造健全的心理人格。
二、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宠爱和娇惯,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多。做任何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够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无同情心,遇到事情无主意,受点挫折没有承受力等等。笔者认为,应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经历失败与胜利,感受到人与人的真诚与爱心,体会到自私的狭隘,贪图享受的无耻,感受到与别人分享快乐和幸福,同时,设身处地为人所苦,为人所乐,让她们有同情心,无恻隐之心。再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能敞开心扉与你交谈,什么话都想与你说,增加信任度。当你犯错误时他就会理解你。教师要多听学生的呼声,理解她们的欢乐与苦恼,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培养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三、認识学校环境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校园环境幽雅、舒适、宽敞、明亮,就会给师生带来好的心情。如果室外设计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就会唤起师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师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和生活情趣。如果室内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就会有领导关心教师,教师关心学生,学生理解教师,形成平等相待,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
学校各种板报、校报的设计,要人为地突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感情倾诉,情感交融,消除三者之间的代沟,用真心换真情,用榜样激励奋进。如果说学校是绿色的,师生就是健康向上的;如果说学校是阳光的,师生就是和谐温暖的。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中的根本,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因而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是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教育。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里,一些教师的内心发生了动荡和倾斜,进而加剧内心的冲突。如果内心的矛盾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影响着教育活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人格的健全与否关系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着学生对于社会的态度,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时代要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来解决呢?教师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 1
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在有些公共场所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自己却不知道!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
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
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体会,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是肤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课程学习心得 篇5
我们一般说到健康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被认为在讨论身体上的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是个尝尝被忽视的问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理解的过程,要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需要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结合起来。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行政管理、接人待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21世纪的人才,首先就需要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会用自己的心理想法来揣摩他人,这其实可以认为是一个水中看月的过程,你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所映射在你心理的他人就会折射你自己的内心想法。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能够与身边的人交往的重要条件。作为一个行政管理方向的人员,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对自己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一下的想法。
作为一名员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与客户关系不协调是导致员工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而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下,面对领导很多员工会选择阿谀奉承的方式,而真正忽视自己的价值和创造力。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一个公司企业所有的员工都是虚与委蛇的马屁精,企业就会失去了真正干事情的骨干力量而最终走向失败。所以面对领导,我们应该正当摆正好我们是为领导创造价值的员工这样的观点,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螺丝钉,都能够有自己的意义。而对于同事之间,很多员工会有竞争心态、有嫉妒甚至排挤的想法,这必将导致在关己利益面前与同事产生矛盾而导致工作不顺利。正确认识对于同事的关系是一个员工在企业能够快乐工作下去的重要心态,同事是与自己共同工作的伙伴,是与自己一样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合作伙伴,只有同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构成一个团结的团队,不同的团结的团队才能够构成团结的公司,而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凝聚力是一个公司企业软实力的体现。所以对于同事,不应该怀着嫉妒甚至排挤的心态,而是应该和谐合作、共同进步、共创双赢。都说顾客就是上帝,一个企业没有顾客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和顾客打交道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顾客的原因而怪罪顾客。所以作为一名员工,我认为在面对领导、同事和顾客的时候都应该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拥有一个优良的心理素质。
其次是心理的自我性质,学习心理学我认为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教会去如何与人打交道,而是深刻的认识自己,给自己指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沮丧、挫折。当处于人生的低谷,也许心里脆弱的人会选择轻生来寻求解脱,然而那样的方式是病态的表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会指导一个人从人生低谷走向阳光。同样的,当面对人生的成功时刻,也许有人会傲慢自大起来,然而这样之后很快会赢来挫折的失败。所以即使成功了,也应该要不骄傲,保持平常心。此外,对于人生的思考,也许是支撑我们寻找生活动力的源泉,有的人选择不断挑战自己、有的人选择快乐、有的人选择实现自我价值,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需要一个优良的心理素质。
另外,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对于成年的教育。我认为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一样需要从小孩子就抓起。我们总是能在新闻中看到很多关于青少年犯罪、自杀等行为,这些青少年都有健康的体魄,但是他们的心理多少受到了上海最终导致了他们走上歧途而耽误了人生之路。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因为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青少年都心理歪曲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心理健康辅导员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学健康辅导员的学习,看了多名优秀心理教授的视频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本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对的新使命和新要求。下面,我谈谈获得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教师心理健康,从自身做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举动,更无法灵巧高明地处理学生不懂的题目,轻则影响师生瓜葛,重则有可能危险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我们必须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作风。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我们的工作和作息要有规律,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要把家庭生活中,同事朋友间的烦恼事情带给学生,一定要敬业,当你站在讲台的一刻起,你就是他们的护航人,是舵手,你要带领他们愉快航行,驶进安全的港湾。良好的生活作风就是生活作风正派,不以权谋私,要遵守法律法规,要正直、善良,要遵守一个老师应尽的职责。所谓立人先立己,先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四周人保持一种融洽、没事了的来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属于感和自强心。因此,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应该把事情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安然平静、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配置装备摆设调和平等的团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可以或许在布满关爱、和煦、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倒霉因素的出现。在工作中要认真细致,有爱心、热心、恒心、耐心,教学要以人为本,善于照顾学生的情绪,时时留意学生思想动态,要多和学生沟通,多表扬,少惩罚;要宽容、理解,少责骂。要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尤其现在流动人口多,他们的父母工作很忙,无暇顾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思想动态方面,很多都是放任自流。他们生活不固定,思想复杂,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学生的生活经验浅,自制力差,容易上当受骗,为他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对这些群体,我们老师更要付出巨大爱心去关怀他们,引导他们,他们的流动性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阅历,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我们要尽量发掘,让其闪光,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不但是对他们,其实很多学生对学习都缺乏信心,都有挫败感,又厌学情绪。我们也要及时跟踪,及时采取措施,跟家长多联系,多沟通,争取学校家庭通教育。
三、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教学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学教育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按照本学科学教育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独特的地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或许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注重与学校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联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本质的培养并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搞搞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其它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联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看法;良好心理本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堆集而成。因此,学校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详细的教育教学事情中去,将两者融拼凑,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常识加强感情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感情生活。
我的教育教学经历告诉我,每个孩子都需要关爱,需要宽容,需要帮助,需要平等的对待。作为一名教师不懂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也许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心理辅导员的素质,必须是一个具有心理健康、稳定人格的人,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所以说,心理辅导员只有充分地了解和分析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在辅导过程中避免错误地发生。在今后的辅导工作中,我要经常不断加强自我分析和请资深咨询师对我进行分析,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从思想认识上和行为上改变自己。
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7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河北联合大学3246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其中男生2061人, 女生1185人。采用冯廷勇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1], 共29个项目, 有五个维度: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采用Likert点计分法, 1-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各个维度和总分得分越高, 表明学习适应状况越好。该量表效度为0.85, 信度为0.87。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事后多重比较。
二、大学生学习适应统计结果
(一) 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1可知, 女生在教学模式、环境因素以及学习态度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学习能力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
注:*p<0.05;**p<0.01。
(二) 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 学生干部的学习能力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注:*p<0.05;**p<0.01。
三、大学生学习适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置的影响
本研究针对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女生在教学模式、环境因素以及学习态度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学习能力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由此可知, 针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有必要的。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性别的孩子的各种个性因素导致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适应能力的多个维度上皆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可能由于孩子的不同性别, 家长则从小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所致。由Mussen指出的养育方式与儿童发展的双向原则以及Anderson等研究亲子关系时提出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由孩子引起的[2], 支持了两假设的真实性。由研究结果可知, 学生班干部的学习能力优于非学生班干部。此结果可能由于学生班干部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 且班干部需要更多的时间用于服务班级的工作上, 因此班干部相对于非学生干部的学生学习时间要少些, 因此学生干部若想保持优异的成绩则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亦或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服务于班级, 因此更易得到老师的赏识, 因此更易成为学生干部。此外相关研究发现[3], 家庭环境因素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因素、心理健康以及学习适应性的发展, 因此学校需要密切与家庭的关系, 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合力以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要求高校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 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的适应与否直接决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以上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通过让大学生意识到早做人生规划的好处, 介绍并帮助大学生尽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 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学习有的放矢。也可以向大学生介绍时间管理相应的理念以及进行大学生时间管理团体拓展训练, 让大学生在课堂讲授以及活动体验中充分了解时间管理的精髓。在目标的指引下, 在有效的时间管理方式的帮助下, 相信大学生都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摘要:与中学相比,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习惯于接受高中“少而细”的知识结构, 难以适应接受大学“多而精”的知识, 在时间安排和思维方式也有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促进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从大学生学习适应现状着手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
关键词:适应,学习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冯廷勇, 苏缇, 胡兴旺, 等.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 2006, 38 (5) :762-769.
[2]Baumrind D.Affective Parenting the early adolescent transition[J].Advances in Family Research.vol, 2.Isdale NJ:Erlbaum, 1991
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一、体育活动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身体活动和身体状况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影响,通过身体活动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充分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当学生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因为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作用。
二、体育活动与自信心提高的关系
学生具有爱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元而广泛,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自信、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等,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体育运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教师不要过分营造相互竞争的体育课堂氛围,否则后进学生得不到鼓励,就可能一直是体育学习与活动的弱者。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比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喜欢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从而增强抵抗能力,增强体能,提高自信心,也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表现出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三、体育活动与情绪调控的关系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便会产生消极情绪。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表现,以便作出适当的调节。当学生学习压力大或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运动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可以改善心理状态。
四、体育活动与意志品质培养的关系
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厌倦、胆怯、慌乱等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些都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程度的目标而支配自己的行为,并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近些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呈现萎缩趋势;而由于独生子女的“独”,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经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断、自控、坚韧等良好品质难有培养的氛围和机会。学生从小被喂娇了,惯坏了,成了“肥胖墩”“小豆芽”“药罐子”等,这与时代发展对人体健康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桑新民在其《教育哲学的对话》中谈及现代体育的有关问题时说道,现代教育很需要一点儿斯巴达的精神,就是强调体育训练,加强身心磨炼,需要设置一些粗犷的、粗鲁的、剽悍的、严格的半军事化的运动课程,要自觉地让学生“吃点苦头”,摸爬滚打,强壮筋骨,增强体质。唯有进行强有力的体育运动,不断体验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得以养成。体育活动是磨炼和考验人的意志品质的活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五、体育活动与团队精神打造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非常有益于团队意识的形成。团队精神和角色意识不仅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精神渗透在角色之中,因此,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好所承担的角色的人,就被认为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人。体育活动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角色类型,为学生学习和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合作意识提供了机会。
很长一段时期,学校体育任务中只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讲团结协作而不讲竞争。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然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所谓竞争不是过分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不要分出三六九等,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10-21
心理健康与心理学习调试心得体会08-29
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心得08-19
参加心理健康网络学习心得体会10-11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12-16
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心得体会11-14
初中生心理健康学习心得05-11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10-0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