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024-06-04

学校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学校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角斜小学

贲平萍 “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听海安县进修学校吴迎春老师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专题讲座,我想到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句话。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的稳步提高,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处在特殊身心发展阶段,在心理发展上有其特殊的表现,而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这些状况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将成就他们的一生;相反,倘若不被引起足够重视,也将严重影响青少年今后的身心发展。

吴迎春老师从五大方面阐述了她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见解。以下是令我印象较、深启发较大的几点: 第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以下几点)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人际关系和谐。3.能正视现实。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第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吴老师从“环境创设”、“学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借助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事关物质环境,也和人文环境相连。物质环境的干净整洁、赏心悦目、空气通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其中,人际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人际关系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得到受尊重的感觉,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赖感,而人际关系紧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学校产生恐惧感。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英语、艺术等各科中均包涵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可资利用。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更多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类型可以包括:讲授、讨论、活动、写作、测试、影视课程等。从人格发展、身心健康、自我意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及其沟通、学习心理、两性交往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还可以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如演讲训练、角色扮演训练、情境模拟训练、系统脱敏训练、松弛训练等。

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造成心理障碍的大多数学生均有一定的家庭背景。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离异家庭、不和睦家庭、个体户、丧父母等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和严重。因此,积极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主要也是通过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的面谈来完成的。咨询面谈的基本任务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澄清来访者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适当的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借助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时代,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仅仅依靠原有的教育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依靠现代网络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和教育投入。同时,现代网络技术能把声音、动画、图形、字幕、视频等信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开阔眼界,创造有助于发挥个性的学习环境,特别是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在当今社会急剧变迁时期,较易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现象,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有效的防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少学校从教师到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还很淡薄。因此,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伟大艰巨的任务。

学校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2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 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1]。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 组织机构严密、覆盖人群广泛, 加上学生之间频繁的接触, 使其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良好基础[2]。笔者在校医务室工作多年, 对学校师生体检情况以及多发疾病就诊情况进行监测, 对学校师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分析, 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

1 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

1.1 组织

1.1.1 建立并完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成立由校长挂帅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由院长担任组长, 成员有副院长、工会、各部门领导及医务人员。强化健康教育重要性宣传, 向师生员工介绍国内外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健康的含义、目前学校师生健康状况、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等, 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形成重视健康教育的氛围。

1.1.2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

包括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晨检制度、控烟制度、食品安全检查制度、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检查制度等。应急预案包括传染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和演练。

1.1.3 加强培训, 提高认识, 增强素质

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21世纪卫生工作基本任务及开展预防保健、确保人民心身健康等文件, 提高认知、扩展工作范围及转变工作模式, 增强健康教育紧迫感。鼓励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学历层次,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健康教育理论和知识、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 以拓展知识面, 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系统、有效。

1.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每学期初制定本学期健康教育计划, 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 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如结合“4·7”世界卫生日、“5·31”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9·20”全国爱牙日、“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开展各种宣传和服务活动。

1.3 内容和形式

教职工以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为主, 学生以健康教育课为主, 配合以个体健康咨询等其他多种形式。

1.3.1 群体健康教育

利用黑板报、墙报、广播、学校电视网等进行健康教育;开设专题讲座, 如卫生习惯与健康、心理健康、合理膳食及食品卫生、高血压防治、女职工避孕知识、传染病防治等为主题的各类讲座, 普及健康知识;进行健康知识竞赛, 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健康知识水平。

1.3.2 个体健康教育

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 内容包括讲解疾病的特点、防治原则、用药知识、注意事项, 指导合理饮食、身体锻炼,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体检结果咨询服务, 并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 慢性病患者定期随访。

1.3.3 开设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讲授法与小组讨论法、示范法、展览法、实地参观、视听教材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相结合进行教学, 使学生乐于学习, 利于掌握。

1.3.4 编写健康教育教材

参编的《健康教育》 (中职) 教材力求符合教学实际和中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 特别增加大量实例及图片, 简明易懂, 使教材具有趣味性及针对性, 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1.4 评价

通过观察、测评, 对每年疾病发病率监测及对职工和学生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全面了解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情况和需求, 及时修改健康教育计划, 以满足学习者健康需要。

1.5 教育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 现在教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80%,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超过50%。交通急救技能培训合格率在90%以上, 与以往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发病率逐年下降, 学生因病缺课率低于1%, 职工因病缺勤率低于0.5%。

2 体会

2.1 学校健康教育对师生健康效果显著

国外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临床社会调查证明, 在制约人类健康的因素中, 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占50%~55%[3]。自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后, 师生健康状况明显提高。教师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学生, 说明以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教育有效, 也说明教师学习健康知识的自觉性高于学生, 教职工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非常认同。而采用课程教学后,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课程教学前, 说明健康教育课是学生提高健康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课程教学要采用循序渐进的传授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与现实存在的健康问题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学生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方面应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学习内容, 达到建立健康行为的目的。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开始对其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可为他们将来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学校普遍存在健康教育师资缺乏和素质较低的问题[4], 笔者所在学校也不例外, 学生卫生及生活习惯普遍较差, 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 这虽然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生活条件及生活习惯较差有一定关系, 但根源在于家庭和学校不重视健康教育。

2.2 提高校医及其他教师的健康教育水平

丰富的知识是开展健康教育及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为健康教育工作者, 应准确理解健康概念, 具备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沟通能力、亲和力, 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营养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等,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实践证明, 医务人员经过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培训及考试后取得教师资格, 对上好健康教育课大有裨益。而由校医对教师进行常见病、传染病等知识的培训, 教师则在健康教育方法、形式等方面对校医提供帮助, 也是一种实用有效提高健康教育师资素质的方法。

2.3 注重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目前, 健康教育教材种类较多, 各级各类学校采用不同版本教材, 缺乏连续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且内容上重复较多, 有的健康教育资料由学校自行编写, 质量有待提高。如果能组织卫生界及教育界的专家,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共同研究编写符合健康教育学科要求的系列教材, 在把握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编写, 内容涵盖卫生习惯、合理营养、心理健康、常见病防治、传染病防治、急救、体育与健康等多方面知识, 使健康教育教材能分别适应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需要。

WHO将健康教育列为初级卫生保健的八项任务之首, 并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 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引起全体师生员工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及意义.浙江健康教育, 2004, 3 (2) :44.

[2]张冰, 季成叶, 宋逸.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 :72.

[3]黄俊琪, 饶从志, 朱俊鑫.生活方式与人类健康.疾病控制杂志, 1999, 3 (2) :155.

学校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 问题 策略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与之相应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代中职生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诸如恐怖、焦虑、疑病及神经性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身心健康作为一切价值的源泉,是立足社会的可靠保障。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生学业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相对而言,也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由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导致的迷茫失落心理、无所作为的心理;由于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较差、情绪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不足产生的破坏性释放心理等。对这些学生只要我们稍作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青春期的情感困惑,自我压抑、自我封闭、好奇猎奇、寻求刺激等心理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越来越影响到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许多中职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别出大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干多干少无所谓。有些学校的领导对此认识不够,几乎没有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有些学校即使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2、心理教育的工作重心有偏差。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上,一味地追求心理咨询的数量,但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事后的一种干预手段。相对于产生心理问题后进行补救,问题产生之前的疏导或是预防则更具有长远性。因此,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开展好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以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目前,大多中职学校更注重强调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德育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成长心理的教育进行科学分析,忽视了学生在内心深处对这些思想教育的接受程度和赞同程度,结果往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事倍功半。可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跟踪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形成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干预机制,对于一个中职学校是否具有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

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心理教育的有序开展。首先可利用每周的德育活动进行,其次是建立了《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办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教学工作应由教务科安排专职的心理教师授课,保证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的心理健康课及每月一次的心理活动课。在教育科研和心理辅导工作方面,学校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由专人负责业务指导,由专兼职教师负责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每学期都要不定期检查心理辅导的工作情况。要求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辅导中有记录。心理辅导室根据心理辅导的规范要求,制定《心理辅导预约制度》、《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守则》和《班级心理通讯员制度》等。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是前提。在职的教师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出资让教师接受再教育。同时,须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不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开展班主任心理咨询培训工作,让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自学,努力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再认识和教育水平。在科研方面,应积极研究探索,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以科研谋进步,以科研促发展。

3、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心理通讯员队伍

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是“以学生为本”,中职学校可以借鉴高校成立的班级心理通讯员队伍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能动作用。先是对班级心理通讯员和学生干部进行心理辅导培训,让学生了解心理辅导的原则、方法,再由心理通讯员向全体同学宣传心理方面的知识,以点带面。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4、构筑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有问题学生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联系。各任课老师在学科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讲课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情况和学习心态,多引导,少批评,尽量让学生快乐学习。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大型的节日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和技能节,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竞争和合作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通过讲座,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使广大学生能提高心理健康的认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学校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4

摘要:“学校心理辅导是本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心理辅导的实践也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学校 团体辅导 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Group Guidance学习、体验,认识 心理辅导方式是由 1名~2促进班级内交流,提高教师教育与共情的能力”。

班级心理课、主题心理辅导、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运用教室内的团体动力可以帮助学”

互感,是一种多向的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及评判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触发更深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团体辅导者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讲授法、自述法、角色法、讨论法、情景法、综合法等。团体辅导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发展规律的不一致,有目标地针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合理选择和组合各种方法以提高团体辅导课的实效。它“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灵活”。

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创新和发展,又使辅导的质量得到提高。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快舒心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新生入学初期,为了使班级成员相互了解,建立亲密的关系,便可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增强班级凝聚力。京师博仁团体辅导活动包里有很多这样的简单的游戏(如“同舟共济”),一首温馨的歌曲(如《相亲相爱一家人》,配之手语更佳)成,学生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友好的心理历程,“同舟共济”简介:

将学生分为6或8活动开始时,现在,必将面积再减半,团体的凝聚力空前提高。也让成员充分体会团结合作“男女交往”、“师生关系”、“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等,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团体活动相互接纳、相互鼓励,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题团体辅导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可以是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学生的团体辅导,可以是讨论式的团体辅导,也可以是有家长、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团体辅导。

主题团体辅导可通过在学校中进行成员招募的方式,制作招募海报,引发有共同问题学生的兴趣。

例如,京师博仁团体活动包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作如下招募海报: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开始成员招募啦„„

你是否经常烦恼于如何更好地与周围同学、朋友交往?你是否想更好地增强你在你团体中的交往能力?你是否想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你所在团体交往中所碰到的一些困难?„„当我们都想敞开心扉和自己的团队融入在一起时,我们该怎样去做?

这个时候,临时的新的团体,把你融入到我们新的团体中来,和团体成员之间彼此的交往,能力。

团体名称:

三、团体心理训练活动

虽然班级心“集中注意力”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

在一张有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见下表)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研究表 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寻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

四、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学科教学的一般形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并记笔记。但是,如果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能增加。将团体辅导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一方面,可

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学生观、教育观,达到让学习者自觉领悟的效果;另一方面,借助学科的力量,学生的心理感触或许会更深刻。二者相互促进,互相提升。如果将二者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经听过青岛31中刘倩老师的一堂音乐心理课,题目是《赏心悦耳的音乐理疗——针对考试焦虑》。刘老师将音乐知识与团体心理辅导有效地结合起来,用音乐的力量作用于团体心理辅导,反之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贯穿于整堂音乐课,学生在课堂上既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是一堂令

1.播放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

2.播放维瓦尔第《四季——春》

3.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五、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进、相得益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篇5

1、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

2、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3、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

4、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心理健康的本质就是个人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学标准;2社会规范标准;3主观经验标准;4生活适应标准;5心理成熟标准;6生理学标准 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方法论:1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层次问题;2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现实性问题;3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文化性问题;4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框架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 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中介和基础

在古希腊就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斯巴达体系和雅典体系

1896年,维特墨,被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

心理辅导之父:帕森斯

格塞尔成为美国第一位具有学校心理学家称号的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作用:1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约作用2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调控作用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估作用4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

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原则:1在目标构建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2在目标构建的出发点上,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结合3在目标构建的言语描述上,坚持抽象性与操作性相兼顾4在目标构建的逻辑体系上,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统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1开发自我智能2掌握学习策略3改善学习品质4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积极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全体系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内容应包括:1调整认知结构2克服人际偏见3加强个性修养4掌握有关知识5学习交往技能6掌握调试策略

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内容:1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2使学生学会恰当的自我展示3是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4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5使学生学会摆脱组我意识的困绕

职业指导的内容:1职业意识的指导2了解职业的指导3了解自己的指导4选择职业的指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的设计:进行单元设计:1确立单元名称2确立课程时间3确立单元目标4明确教学方法

学科渗透的实施:1教学目标的渗透2教学内容的渗透3教学活动的渗透4教学评价的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把握时机:1新的生活开始时2享受成功的喜悦时3遭遇困难和失败时4产生浓厚兴趣时5不良倾向萌芽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环境的优化:1信息环境2人际环境3组织环境4情感环境5舆论环境 心理咨询: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

开展心理咨询的原则:1自愿来访原则2方案合理原则3时间限定原则4情感限定原则5价值中立原则6理解支持原则7保守秘密原则8认真倾听原则9疏导、教育原则10非指示原则 心理咨询的程序:初期阶段1建立咨询关系2详细搜寻资料 中期阶段1明确咨询目标2进行指导帮助 结束阶段1追踪与反馈2转诊与停诊

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1提供宣泄和疏导2探寻根源和领悟3改进认知和行为4促进健康和成长 心理诊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心理诊断的过程:1明确目的2搜集资料3综合评估 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1运用广泛2自然真实3简便易行缺点:1表面性2被动性3虚假性4限制性

会谈法实施的要求:1编制会谈提纲2建立良好的关系3把握会谈方向4注意及时记录5处理特殊情况6善于察言观色7讲究提问技术

心理测验的特点:1心理测验的间接性2~的相对性3~稳定性4~客观性

心理测验的实施要求:1端正测验态度2注意资格认证3讲究测验道德4选择测验种类5做好测验准备6规范测验操作7注意结果解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心理测验:1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3心理健康测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多样性4经济性5保密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篇6

新学期、新面貌、新发展。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放下逝去的岁月,带着虔诚, 热情和梦想, 力求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去创造更为美好辉煌的明天。

一、指导思想

面对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人类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严峻挑战,人的一切财富、智慧、成就和幸福都来源于人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现状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规模和普及率上都达到了一定层次,为心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根据目前的具体情况,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围绕着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设施,提供教师素质,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功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中心,努力完成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任务进行的。

三、工作打算:

根据这一任务,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完成以下具体工作:

(一)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

建议学校划拨部分资金用于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设施用途,增强辅导室的服务功能:基本完善中心的硬件设施,使之具备心理教育指导、咨询、辅导服务以及相关功能,并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咨询热线、网络辅导咨询信箱,定期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开设个别辅导和心理教育活动。

1.设学校心理辅导热线:利用此项资金购置录音电话,安装直线电话,建立定期对外开放的心理辅导热线,为学生、家长和社区服务。

2.开设网络心理辅导信箱:利用该资金购置联网设施、开辟网上论坛、开设电子信箱,定期回复心理咨询邮件。

3.制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并且使之与学校网站联网,及时发布学校心理教育信息。

4.完善心理辅导室硬件设施:购置必要的心理仪器、活动器材、测试软件、测试量表和参考书籍等。美化咨询室,营造和谐、优美的咨询环境。软件方面,完善咨询制度和档案管理,继续坚持周五值班制,实行专题咨询和随意咨询、当面咨询和书信咨询相结合。

5.进一步修缮心理教室的投影、音响设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心理教师素质

1.参加每年的“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活动。

2.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3.在校开辟专栏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与宣传,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中的心理问题”。

4.尝试心理科研:

心理咨询室应认真收集学生个案资料,努力探索心理规律及咨询技巧。择期进行学生烦恼问题普查、教师认为学生严重问题普查。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并跟踪教育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篇7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老师处境。1.孤军奋战型:平时有课上课,有咨询做咨询,很少与其他学科教师班主任进行业务方面的交流。久而久之,心理工作变成了一个人的战斗的局面。2.被神秘化:有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知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他们往往认为简单几句话能让人痛哭失声,只是画一幅画,就能知道你内心的秘密,通过你的动作就能知道你内心的想法……看似很神秘,其实心理学没有那么神秘。3.心理教育万能化:心理学无所不能。现在人们的意识还是不错的,当学生有了问题时有的教师会想到这可能是心理问题,那就给心理老师吧,只要去你的咨询室,几乎所有问题都能被解决。这是一种被万能化的倾向。

(二)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关系方面。我想主要是通过学科渗透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的目的。比如在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如果你帮助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来做这些活动,他们还是很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的。

二、学校教育的热点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

(一)三独问题——主要指在中小学校园里,教师是独生子女(我们称之为独一代),学生也是独生子女(独二代),学生的家长也是独生子女(独一代)。不同的教育理念、文化背景、教育方法夹杂在一起,是学校教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案例

学生小奇上课时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多次批评不见效,情急之下告诉他周围的同学:“别搭理他”。不料,第二天家长来到学校认为老师的做法是“孤立孩子,让他失去朋友”。最后闹到校长那里,几经调解,才平息。

这些事都有着雷同点: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事人中的老师、家长、学生,均是独生子女。其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三独”正在挑战学校教育传统,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另一方面,“独一代”教师显得很有个性,学校管理难度大。如何运用年轻教师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让新老教师互相良性的影响,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

(二)青春期教育问题。我认为现在的学生青春期提前又延长。所谓提前,现在已经提前到小学高年级,延长——到高中末期。厌学、叛逆、早恋及性教育、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都是青春期教育的主题,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学校重点“关注和教育”的对象。不过所有事情的形成、发展、变化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孩子青春期的问题也是这样,抓住了规律,找到“病因”才能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

(三)单亲、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孤儿的教育问题

这四个群体共同的特点是缺乏亲情的关怀,才导致各类问题的发生。无论是学生的问题还是问题学生,我们都能从家庭的角度寻找到一些答案。家庭好比上游教育,学校好比下游教育。现在很多的问题出现在上游,而恰恰是学校把这些问题承担起来。这些问题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引发社会热议的也不少,面对这样的群体或是个人,我们还是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做一些调查和统计工作。

(四)小升初的衔接及入学适应问题。由小学到初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法有被动到主动,学科增多应付不过来,人际交往需要适应,尖子生易遭遇大滑坡……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很多初中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题挺简单,怎么就不会;学科增多是个必然现象,但是在小学阶段科目也不少,不还是一样去学吗?都挺大的人了,一说就哭……其实初中老师不知道小学是怎么教的,也不知道学生是如何去学习和生活的,而学生也没有建立起来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的学习、生活策略,所以引起了对初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这个角色转变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思考

(一)心理工作要融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单单的以心理学科为主,要同学校的整体工作融合、配合,其中,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最为重要。因此,心理教师要打破自己角色、专业、方法的限制,了解学校大局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到学校全局工作中,才能得到关注进而受到重视[2]。

(二)心理教师要寻求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心理教师的力量势单力薄,应加大与各学科教师合作的力度,将更多教师纳入到心理教育队伍中来。可以先寻找与班主任合作的机会,为班级的日常管理出谋划策,增强班主任的心理教育意识,然后开展班级的特色活动。

常态化的模式就是如何让心理教育具有持续性。从学科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找出一些规律,探索一些方法,提供给其他教育者,这才是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因此,将心理学沉淀到教育学里,会成为主流的教育趋势。东北师大刘晓明教授说过:心理学离开教育学就不会走路了。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刚才讲了一些专题,罗列了一些教育现象,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哪里呢?在常态化教育里。

摘要:在我们落实具体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的时候,有时感觉力不从心或者是做了很多却收效甚微亦或是感觉自己在孤军奋战没人理解和支持……这可能是我们所有心理教育工作者都曾有过的困惑和迷茫。我们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就是心理工作是学校众多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即使我们的工作很重要,也要把我们放在教育的大环境下进行衡量和考究。

关键词:心理,教育,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李皓.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及建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

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上健康之路 篇8

一、营造育人氛围,让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上路

1、优化校园文化,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的楼梯、墙壁、空地、花园等空间,配上文字、图片、颜色、和优美的线条,尽量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身心舒畅,心情愉悦。

2、开展文化活动,构建宜人心理环境。再好的校园文化,它也只是静止的。这就要求学校还要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更好地开展心里健康教育,学校要因地制宜地办好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充分利用“专栏”、“红领巾广播站”和“班级黑板报”向全体师生经常性地进行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3、构建心理平台,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在自我调控、适应环境、承受挫折方面的能力与成人相比明显较差,在学习、生活、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构建心理健康平台,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帮助,健康成长。在这方面,我校“馨语”心理咨询室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咨询室门口悬挂“馨语信箱”,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苦闷和不如意,用书信的形式写出来,投到“馨语信箱”里,再由心理健康老师归纳整理提炼出普遍性问题对症解决。针对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由学校心理咨询师利用心理咨询室及时个别疏导。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4、优化家庭环境,构建家校联系通道。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更好的成长,学校除了努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构建家校心育的良好氛围,实施学校、家庭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和学校要及时沟通,互相及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况,互相配合,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保证学生每天的良好情绪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构建家校联系通道,更多的是让每个家长以良好的行为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影响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提高教师水平,让心理健康教育健壮发展

1、构建教师健康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要注重从三方面进行提高。一是教师的人格特点: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二是对待学生的态度:真诚、宽容、理解、尊重。三是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会、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各种培训,培养教师的心理素质,构建教师的健康心理。

2、认清教师多重角色。教师的角色,特别是小学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小学教师常常承担这样几种角色:家长代理人的角色,知识的引领者角色,优秀公民角色,心理保健医生角色,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角色,学生行为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角色。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自己要能够认清这些角色,更要能够胜任这些角色,教师没有健康的心理水平,是很難胜任的。学校要能够抓住一切契机,培养教师的的多重角色身份。

因此,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只有先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每一个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让每个教师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品格去影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壮发展。

三、学科广泛渗透,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花

一个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只凭几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做不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须利用学科间的联系,挖掘各个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中,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花。

1、年级渗透。深入了解每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对各年级的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要选择适合每个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心理健康内容对学生加以培养:低年级学生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中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克服自卑感的教育;高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自强心。同时,教学中还低、中、高年级的衔接,使学生的心态逐步平稳地、循序渐进地向健康的方面发展。

2、学科渗透。学校仅仅重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各科教师都要挖掘本学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每门学科的教材中多多少少都含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内容,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每节课上呈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开花,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定会得到全面的锻炼。

目前,在新课标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更需要各科教师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同时倾注一片爱心,针对具体的个性区别对待,灵活运用,标本兼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升华和完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篇9

在我国心理健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小学已经蓬勃发展起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教育处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班主任根据自己班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突出“关注自我发展、实现自我发展”的理念,为了使该项工作能全面、系统、科学地开展起来,现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该工作在十月中旬进行,培训由学校 心理咨询师小组组织进行,主要培训内容: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心理咨询的专业技巧与班主任工作结合;心理咨询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如何合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主要目的,使班主任进一步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学生特点,并结合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巧科学地从事班主任工作。

二、一年级心理健康普查。建立一项常规工作制度,新生入学后出身体健康的普查外,也要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有一个更为全面、科学的了解,并根据普查结果,制订心理辅导的具体形式和方法。该项工作由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小组指导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对结果进行汇总、归档,并把各班的心理普查结果与班主任沟通,为班主任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三、继续开展班级心理教育活动,主要形式是:班主任主持的心理健康课。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抓住本班较有普遍性、影响较大以及具有预防性的问题在班内定时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该种教育形式主要优点是,面对大多数,针对性强,具有预防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四、开通班级咨询周。心理咨询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沟通;心理咨询是

一种安慰,是一种鼓励;学校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辨别是非,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理解人生;学校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树立勇气,学校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台湾学者陈龙安在其《儿童咨询技术》一书中说:“学校心理咨询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遏止,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解答,是领悟;不是解决问题,是协助成长;不是表面屈从,是内心转变。”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是比较雄厚,学习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的教师就有三人,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教师也有三人,在目前的中学里,像我们学校这样的专业的心理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少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资源,提早在学校进行学生个别咨询。目前学生有心理咨询的需求,但让他们走入心理咨询室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改变对心理咨询的不恰当认识,可通过学校统一宣传,班主任的指导,使我校学生早日对心理咨询有一个健康、科学的认识,并把心理咨询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意识,心理咨询是一个人了解自我发展状况的一个好方法。心理咨询师可以走到班里,打消学生的为难情绪,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咨询是学校为他们提供的一种服务,把神秘的咨询公开化,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疑虑。

五、成长团体。团体咨询是一个面向大多数的咨询形式,这种咨询方式,可以把存在同一类型或性质相近的心理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以集体的力量和科学的方法,取得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可以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组织“0起点奋进团”(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轻松交往团”(针对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跨越带沟团”(针对与父母、教师关系紧张的学生)、“青苹果团”(疏导青春期性心理困绕)等等,这个工作需要班主任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

工作小组沟通联系,心理工作小组把问题汇总,制订计划,选择团体辅导教师,招募团员开展进行。

六、心理活动。是结合各种趣味性的竞技项目,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活动。根据教委思政体卫处工作要点,我们可以把心理素质训练和快乐体育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以快乐体育竞技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力、合作精神等等)

七、开通学生心理信箱、心理网络。

我校心理网络平台的建立,也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提供了一个与大多数学生交流的环境,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宣传,争取建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网站。另外继续开通心理信箱,对学生不便面谈和网络咨询的问题进行书面解答,总之全面开通心理辅导的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八、教师和专家讲座。可以让本校专业教师给学生开心理专题讲座,也可以聘请外校的专家、教师来校辅导。选择学生关注或集中的问题,为同学进行专题讲座,会使大多数学生受益,取得良好的指导效果。

九、个别心理咨询。我校心理辅导室已经开通,可安排心理咨询老师定时值班,接待学生心理咨询,学生也可以在心理咨询信箱中与心理咨询老师预约时间。总之,我们希望心理辅导室成为学生心灵的一个港湾,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加油站,我们的心理咨询老师将以尊重、真诚的态度去理解、接纳所有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篇10

取得成绩:

1、自阳光信息班成立以来,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学员们每次都认认真真地学习。如遇到不会的问题即使是活动结束了他们也会继续练习。我们当然也是一遍遍认真地指导他们。

2、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们的刻苦努力,孩了们都学到了一些基础的电脑知识,能与别人或老师取得了良好的沟通,经常与老师交流学习与生活的情况。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

不足之处:

1、报名的学员非常多,但由于学校场地有限,只能轮换起学,遗憾的是有的学员刚有点兴趣又被换下去了,只能等到下一次再练习。

2、辅导老师由于不专业,因此许多理论知识讲解不够准确,还得要加强学习。

今后打算:

1、多延长开放时间或给喜欢电脑的孩子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多练。

2、尽量动员各班上好信息技术课。

3、多组织些比赛活动让学生看到白己的成绩。

学校管理与教师心理健康 篇11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

标准及重要性

教师也是社会人,同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如果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或无法采用合适的方法调控自己的心理冲突,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那么,被教育者就是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密切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特点,注意人本管理,把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教师的心理怎样才是健康的,标准如何,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还没有一个绝对公认的标准,同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和提高。简单地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具备的最佳心理状态。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各种观点,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确认知自己的职业角色并能愉快地接受。2.稳定、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3.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创新的思维。4.与学生、同事:行政、家长等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努力适应和改变教的环境。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教师的情感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教师的人格特点会在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必要条件。教师如果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

现状和起因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看成是压力大的职业之一,不管在美国、英语、澳大利亚等发达的国家,还是在西印群岛等发展中国家,教师压力普遍存在,而且,并不仅局限于某一文化背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从北京地区随机抽取了300份教师调查问卷、杭州市教育研究所从杭州31所中小学调查分别发现,93.1%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76%的教师认为这已成为普遍性的重大的生活和生存问题。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抽样检查结果表明,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王玲、唐红波等于1993年用广州、澳门两组在职中小学教师的SCL-90各因子分常模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广澳两地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要差一些。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恐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性、偏执和精神病性等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九三支社最近对天河650名女教师进行了身心健康调研,发现一半以上女教师出现程度不同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14%的女教师有严重焦虑症状,55%的有心理抑郁症状,有50%女教师渴望接受心理辅导。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教师心理并未因“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比其他行业的人健康。相反,其心理健康问题反而会因日益竞争的激烈而逐渐增多、复杂,并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更值得引起学校管理者的注意。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教师的职能角色的多重性、角色矛盾冲突。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示范者以及心理卫生的工作者。教师的角色,除了具有一般特征之外,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显现新的特点。作为教师的个人,要根据社会价值和社会发展,以及具体教育教学情况不断转换角色,这不但使教师容易出现角色的混淆和迷失,认知与情感的无奈和冲突,而且心理冲突必然造成挫折,从而容易转化为压力。2.教师过重的内外压力。目前,教师正经历着来自社会各界的超负荷的压力,包括:职能角色的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压力等。这些因素的结合,最终导致教师个体产生疾病、情绪性衰竭症状,个体智力功能、认知能力降低,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

管理和优化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学校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学校管理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的管理要借鉴现代管理理论、合情、合理、合法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让教师放心、舒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㈠确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有各种需求的,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罗杰斯曾说过: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潜能是否实现,决定于个体和社会力量,这些力量促使或阻止自我实现。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种人类特性,在实施科学管理的同时,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性化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学校领导要真正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校本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舞台。1.正确对待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不能做到这点,教师的需要会停留在远离教育、教学的重点之外,容易伤害其工作的积极性。2.教育、引导和激励教师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教师的工作是典型的以知识传播和创造为特征的工作,学校管理者应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料,继续教育的机会,进修深造的机会,加强校本教研对高层次的指出需要,管理者在政策上予以保证,在心理上因势利导,在思想上爱护、鼓励和支持。3.正确导向教师的需要。学校管理者要正确引导教师处理好物质与精神,个体与集体,低层次和高层次、短期与长期的需要关系,以保证教师积极性正确方向和长久性,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以及正确的归因法。教师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学校的肯定。学校的管理者,在提倡对学生的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应提倡对教师的赏识管理,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竞赛,评优活动,帮助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特色,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每位教师都获得成功和自信。这样,教师才能创造自我实现的机会,才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才能结出优秀的经验教学成果。

㈡营造校园人际关系环境

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如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多种人际关系。这些关系,不但对教师心理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学校的管理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营造一个融洽而和谐的工作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改革首先要着眼于师生关系的改革。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影响着师生双方的心理及个性的发展。教师的工作成绩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师生关系好的教师从学生的成功中获得尊敬和爱戴,体验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享受到快乐的心理,促使他们在工作中积极乐观、自信、勇于克服困难。师生关系不好的教师,体验到的是挫折与失败,无法在教学生涯中体验成功与喜悦,教师的职业成了一种无奈,他们感到无能和无助,就有可能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甚至生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教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增加教师和学校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除了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理解、关怀、帮助学生,对学生要真诚的赏识和善意的批评外,还要从学生获得的成功中肯定教师的奉献、教师的成功;从赏识学生的每个闪光点中去赏识教师的劳动创造性。2.在教师中灵活进行竞争和合作。合作和竞争是人际关系互相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在学校里,竞争为教师提供了满足种种需要的机会,促使教师更好地工作,也有利于发现人才,更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但其消极的作用是容易导致教师的保守、停滞、人际关系恶劣,教育态度不正确。而合作有利于整体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也有利于教师的创造性及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但其消极的作用是,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准以保证,容易滋生“大锅饭”的分配形式,也让一些不求上进的教师分享他人的成果,若乐不均。学校管理应当根据组织目标,研究如何创设两种活动情境,适当使用竞争与合作的机制。①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建立竞争机制。②在竞争中,提倡教师之间合作精神。③灵活利用“大合作”制约“小竞争”,激发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建立整体合作,个体竞争的工作环境。如何适当交替使用竞争与合作,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区分不同的竞争和合作的环境机制,心理功能,并能实事求是地灵活掌握。

㈢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矛盾

任何组织都有冲突存在,学校也不例外,每年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毕业班资金,奖金发放及评先、评优等等方面,都会引起教师之间的冲突,其破坏性冲突也在这时发生,教师会因此担心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人际之间产生隔阂,可能导致焦虑、抑郁。从学校管理者角度来说,管理者要客观、公正、准确;要充分听取教师意见,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要有原则性,同时对教育工作的特点要有正确认识,不能生搬硬套社会上其他行业,尤其是企业的管理方法,提出什么“未位淘汰”“量化管理”等,制度管理要与情感管理相结合。

上一篇:村镇干部个人的述职报告下一篇:从挫折走向成功的经典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