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及感悟

2024-05-21

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及感悟(通用12篇)

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及感悟 篇1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及感悟 篇2

1 生态示范的创建现状

1.1 目标无针对性

生态示范的建设目标主要是国家统一设置的形式,所以在建设指标需要考虑到南北方的不同,东西部经济的差距等,在2001年我国生态示范主要的指标是城镇GDP的能耗,这就要根据南方和北方的不同,设定标准。由于我国的自然地域环境广阔,所以各地的资源不同,导致环境、社会和经济状况有巨大差异,因而运用“一刀切”的方式创活动性指标有失公允[1]。从总体发展上看我国当前处于工艺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城镇化影响,在具体到不同区域的过程中,各地的整体发展阶段也就不尽相同,重点和难点建设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建设目标方面需要考虑好地方发展特色,特别是主体功能区规划方面,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要素,借助于现有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状况,让国土空间做出优化调整,重点开发中,确定主体的功能性,明确开发的方向,掌控开发的强度,规范好开发秩序,让开发政策更具完善性,形成良好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制约协调开发各界,同时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建设指标选取要点。

1.2 建设主体混乱

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中存在主导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同的部门主体,示范创建主要是在国家的层面上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地方生态创造的主导部门是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地方政府。但是在发展中无论运用何种形式的生态示范,在实际工作中都会被视为环境保护的范畴内,所以地方政府在发展中要发挥环境的主体作用,另外,其他的相关部门也要推出系列或者类似的创建活动,包括创造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由于各类建设主体和示范创造有着界限不清楚的情况,所以在建设时出现职能交叉或者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2]。

2 生态文明与生态内涵建设模式

2.1 生态文明与示范活动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示范建设的前提,在结合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有自己的建设目标、建设重点、建设过程,这将有别于其他的生态示范模式。主要的涉及内容如下。

2.1.1 建设目标上,生态文明作为其他创建活动的前提,由于传统的创建活动更多的体现在工程性和物质性方面,但其本质目标需集中在整洁、健康和安全的环境内。

生态文明的创建目标能够规范还人类的基本行为,让人的价值观发生质的转变,最终涉及意识形态和制度建设。人的思想改变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究其原因是人是世界活动的主体,因而要辐射整个活动范围。如果人的意识中将自己抛出在生态环境以外,总是将自己看成是独立的个体,不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那么就不能从主观上寻找解决方法[3]。

2.1.2 建设重点上,传统的生态示范将重点集中在物质方面,建设中环保是关键性基础,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是上层建筑,为了确保其文化的多样性,就要运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倡导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让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物质基础反过来受到上层建筑的制约,价值观念在相互作用中发生转变,客观上提升人的思维理念,让环保基础建设逐步加强,这是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键。

2.2 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建设过程中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本着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结合模式,上级是建设的导向,但建设的积极性或者具体的措施要由下层跟进,这是丰富公众参与方式,拓展公众渠道的有效方式,公众的参与深度逐步加大,因而公众有机会参与和管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为了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合理,要开展相应的考核机制,这里需要引入第三方结构,每年公布评估报告,让上榜的地域得到新的发展,民间的环保机构建立,监督整个建设过程。

3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任重道远作用,我国在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方面也是刚刚起步,所以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不慎健全,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并且在今后的研究中也要加大对指标体系的研究,让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满足,深入探寻生态文明发展史的同时,做好完善、提升和拓展工作,考核方法的研究要在持续的激烈机制上建立起来,这样考核工作才能真正的做到长效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主要是规范人类的发展行为,这是协同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研究其内涵,探讨文明建设与生态示范之间的本质关系。以建设目标、主体和过程为入手点,提出合理的文明建设模式。

关键词:生态示范,回顾,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于贵瑞,于秀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2:275-283.

[2]毛惠萍,何璇,何佳,牛冬杰,包存宽.生态示范创建回顾及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13,04:1177-1182.

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及感悟 篇3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74-2

0 引言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合理发挥人对林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以获取最大的林业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林业建设意味着林业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必由之路。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在建设生态林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第一,优化组合的原则。生态林业建设应当进行不同类型的种间组合,在生态林业系统内合理搭配物种,是不同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林业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合理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原则。遵循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因地制宜地规划安排生物种群。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结构多样化,林种树种多样化。第三,注重效益原则。建设生态林业应当在生态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极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利用生物、环境、森林等资源,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第四,综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特异性和生态位原理,建立多树种、多林种的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经营结构的复合林业生产生态系统。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是追求系统功能的协调和总体关系的和谐,注重在一个区域内和谐、高效地发展林业经济。生态林业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首先,生态林业体制的规划和调节。因为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林业系统内部形成了多种关系。其中,从局部看有些关系是合理的,但是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却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要想实现生态林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分配,就必须对生态林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管理技术等进行适度地调整,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从而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生态林业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为了提高违背利用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林业资源的转化效率,就应当模拟自然生态原理,科学地设计、规划以及调控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要素关系,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林业布局体系,将先进现代技术和生态林业技术融合运用,疏通、扩展物质能量流通渠道。第三,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实现生态林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自我调控的关键是人的行为。发展生态林业离不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积极地宣传生态林业的政策规章,宣传生态林业的相关知识,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林业利用观念,促使人们建立生态林业发展观念,自觉地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趋势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特征,生态林业的建设、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害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建设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的生态林业,使得林业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生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有机会有步骤地建设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挖掘林业资源的生态林业。我国的生态林业通常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海岸线和风沙带沿线等森林系统构成,还包括了库渠、村旁、道路、农田周围、沿河支流等防护林体系。生态林业呈现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状分布,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森林生态题型,能够从整体上保证生态林业的合理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各种优势,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地发挥最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因为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态、社会、经济等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林林式、林牧式、林工式和林渔式等林业发展模式广泛地存在于全国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具有不同生物种类、不同层次结构的生态林业能够充分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与稳定性,能够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能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否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基础状况,决定其在生物圈体系中的发展程度。生态林业的建设要想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布局,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构建具有完备功能与整体效益的生态林业系统。能够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林业资源保持均衡的生态林业系统应当是动态发展的,要有计划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生态林业建设。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 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第2版:195-196.

[3] 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 30(3):46-48.

[4] 郭志伟,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3, 16(4):1-6.

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及感悟 篇4

4月11-18日,我跟随镇考察团来到浙江省乌镇、桐庐、义务等地,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电子商务氛围、超前的思想理念以及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特色小镇建设。“淘宝村”、“ 余杭梦想小镇”、“滕头村低碳小镇”、“青岩刘村”、“陶瓷小镇”、“民宿小镇”、等等,而像这样的特色小镇,在浙江省多达100多家,同时,还有更多的特色小镇正在开工建设。我认为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文化+旅游模式

浙江特色小镇是一种全新的机制和制度创新,每一个小镇的建设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不同的机制创新和激励政策。梦想小镇是为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提供的一个创业平台,让有梦想的人去追梦。通过建设“众创空间”、O2O服务体系、“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帮助大学生“梦想变成财富”;义务幸福里主打乡村风情旅游,为都市人群打造一个休闲、观光的场所;青岩刘村全村不到2000人,家家开淘宝店,拥有2家金冠店、数十家皇冠店,被誉为中国第一家“淘宝村”。

二是突出高端引领,彰显产业、生态和人文特色

梦想小镇吸引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和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在桐庐淘宝村,目前,桐庐已达成“农村淘宝全覆盖”,下辖183个村庄,全部设立了村级服务站点,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淘宝”全覆盖的县域。

三是政府主导服务。在浙江,当地政府主要是通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制度供给等来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2015年初,“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被列入浙江《政府工作报告》的“2015年重点工作”。3月,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启用。5月,浙江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

浙江的特色小镇,既是产业创新升级、又展现了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彰显了人文气质,又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一个个特色小镇,也为我镇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陈宏

文明学习作文心得感悟 篇5

读各国兼并战斗的春气战国,城濮大战让我印象深刻,齐桓公称霸让人拍手叫好,荆轲刺秦王的侠义精神感人至深;看结束分裂割据、中央集权的秦朝,“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对秦始皇残酷赋役的控诉,“四面楚歌”的故事令人痛心;品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我被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所吸引,华佗的爽朗刚强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展现在我眼前。最灿烂的文学,最狂放的诗人,最伟大的和尚是唐朝的代表;最豁达的文人,最有才华的女子,最无私的清官是宋朝的骄傲;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最杰出的铁路工程师,最出色的诗人是清朝的自豪。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时过境迁,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永远也无法更改《西游记》在文学上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荣耀,在人民心中的地位。甚至这一作品还被搬上了荧屏,三十多年来,不管是男女老少,都爱看这部传奇的电视剧,现在暑假寒假,电视上也经常放这部经典,外公常看不厌,总是对我说:“三十多年过去了,一切物是人非,只有它还保留着原来的风采!”。我最敬佩的就是这部小说唐僧的原型——唐玄奘。他为了解决心中对佛教的疑惑,决定去佛教源地印度取回真经。他不顾路远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历时十七年,终于带回佛经657部,为我国乃至东方佛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习的道路很漫长,但取经的道路更漫长,唐玄奘能够不惧险阻,到达印度取得真经,我们怎么就不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从茹毛饮血到基因工程,从刀耕火种到电子信息,从跋山涉水到遨游太空。虽说曾经投降过,失败过,被轻蔑过,侮辱过,然而一项项发明,一次次胜利,亿万群众的艰辛汗水,代代精英呕心沥血,终于为中华民族洗刷了曾经的屈辱,挺直了脊梁,威震四方。

建设法治社会心得体会感悟 篇6

一要从建立健全法制入手。有法可依要求法律法规要完善,做到解决问题能有法可循。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韩非子曾说“国有常法,虽危不乱”,亚里士多德也曾说“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意识到了良法对治国的重要性。那么何为良法?韩非子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意思就是说良好的法律只有随时代变化,社会才有可能变得稳定。而就目前我国法制体系来说,虽较为完备,但确也存在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法规。就拿近年来频频曝出的有关城管暴力执法、校园欺凌、“医闹”等事件来说,就突显了法制不够健全、法律惩罚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都有待通过进一步修订、完善法律来解决。

二要坚持“法律至上”。法律在社会系统中居于最高地位并具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是否至上,特别是权力的运行有没有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是区分法治与非法治的主要标志。这就要求任何单位、团体、个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尤其是行政机关就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就要依法审判,执政党要依法执政,要把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对法律要有尊崇之心,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

三要严格执法。韩非子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意思就是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严格执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必须正确理解法律精神,准确适用法律条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案,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对发生的违法行为敢于纠正并秉公执法,不搞“态度执法”、“关系执法”、“人情执法”,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只有这样,才能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

四还须公正司法。人们常说,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庭是一切纠纷的终极裁判所,这是法治社会有别于其他权治社会的根本特征。西方法谚有云:“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为害尤烈,因为犯罪污染的不过是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污染的却是水源。”司法的不公正直接影响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信心。英国的拜伦曾说过,“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如果审判机关在审判每起司法案件时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他是何种身份,只要胆敢无视法律、作奸犯科,就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绝不法外施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及感悟 篇7

世纪之交的1998年, 一场持续百天的全国性特大洪水, 冲毁了无数良田、家园, 洪峰频率之密、洪水流量之大、流域范围之广, 百年罕见。全国共有29个省 (区、市) 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受灾人口2.3亿人, 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 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2484亿元。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10余次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 造成部分地区机场关闭、交通中断, 其频率之高、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大, 不断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沙尘暴和沙尘灾害纪录。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 叫人不得不联想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 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 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 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六大生态危机, 每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 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 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 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 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 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 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 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a.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 表现在总量不足, 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 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 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 树种单一, 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b.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 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尖锐, 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c.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 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 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d.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 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 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的集中, 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e.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 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 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 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3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 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 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 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既包涵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 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 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 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不同的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 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可能是负效益) , 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直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 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的, 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更主要的是依存和促进的关系, 这种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 增加森林的数量, 提高森林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 没有森林资源, 就没有林业产业, 更谈不上发展,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b.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 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 是动物的栖息场所, 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 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 有“环境卫士”之称, 是天然的“过滤器”, 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 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 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 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使林业产业的生产力结构同森林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c.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 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 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 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既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又可在产业高速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 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68-69.

[2]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286.

[3]曹建华, 王红英.林业政策模拟模型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 :602-606.

[4]王兆君.关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协同运行的思考[J].林业经济, 2001, (1) :43-49

[5]雷加富.关于相持阶段的林业产业发展问题[J].绿色中国, 2005 (8) 12-17.

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及感悟 篇8

【关键词】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

一、引言

20世紀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越发突出,甚至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地步,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地方政府部门,更应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努力通过政策财政等一系类的措施,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力度,这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要求。

二、地方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

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问题越发突出,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修复生态环境系统已经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充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通过财政、政策等一系列的手段,修复生态环境系统。

第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地方政府部门作为执政管理部门,更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内容之一,逐步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建设水平。

三、地方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缺失。在目前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之前传统的“重经济利益、轻生态环境”发展理念的影响,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生态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在后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地方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仅仅发挥了监督者的角色,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2.经济发展转型仍处于艰难攻坚阶段。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赖于对生态资源的掠夺,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近年来,虽然中央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理念,但是经济发展转型仍处于攻坚阶段,供给侧改革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因而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困难。

3.地方政府的生态规划意识较为薄弱。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缺少应有的侧重,一些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布局缺少远见,有的在城市规划中片面的强调了经济效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选址规划不合理或者是转型升级不及时,造成了一些地区整体环境水平的下降。

四、地方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策略

1.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应该注重合理的进行整体的规划,特别是应该重点优化城市空间开发利用格局。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特别是,应该重点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变,不断地改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主动作用。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主动承担起改善地方生态环境的公共责任。一方面,应该注重加快推进生态文面建设体制改革,尤其是制定一批制度成果,通过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应该力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通过法律手段的强制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3.利用经济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路径上,还应该注重对经济手段的采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率。首先,地方政府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增加财政投入,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污染物处理、市容市貌维护等方面,确保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次,应该注重对地方产业结构发展的优化,地方政府部门应该通过财政税收等一系列的手段,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有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方式的转变。

4.加强区域间合作共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依靠各自为政的手段难以实现,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注重加强跨区域间的合作,特别是对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应该注重实现联防联控,根据各个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及环境问题现状,合理分配治理责任,通过跨区域生态补偿,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

五、结语

传统的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通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制定合理的措施,全面推进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范振婷,吴三忙.“资源诅咒”问题研究综述[J].资源与产业.2015(06).

[2]潘莎莎,毕永福. 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2015(36).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心得感悟 篇9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只有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让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才能在时代大潮中让全面依法治国在崭新的神州大地上激情绘就。时代呼唤法治,人民期盼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依法治国,宏伟的目标、壮阔的蓝图,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律纷繁复杂,如何能立善法,让法律成为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利器,这需要大智慧。法治是我们从欧洲国家学习来的产物,但就像社会主义,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加工,要取精去粕,然后结合中国的国情,再合理运用,不断跟踪完善;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的基础是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所以法律的制定既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

家长的读书心得及感悟 篇10

家长的读书心得及感悟范文1

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做为家长,在享受孩子成长喜悦的同时,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困惑。教育的过程是不停尝试、探索的过程,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但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着急不得。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无不折射出父母的影子。用“自己的爱好读书,培养孩子的读书爱好”,是激发孩子读书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最有效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与他们同呼共吸的榜样,所以父母要循循善诱,身体力行,包括亲子共读,还要不择时机地结合书中内容交流沟通看书的心得,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促进理解。同时,为孩子营造一个家庭书香环境。

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尤其是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氛围,那更是妙不可言。引用《阅读的妈妈》中的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孩子的智慧从哪里来?从妈妈讲的故事中来,从书本中来。有空的时候,我会很喜欢给孩子读读书。在家里摆放书的时候,最好在孩子的床头、书桌、沙发上都放些书,以便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书,让孩子生活在书的怀抱里,受到书的熏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爱上书。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过程中,我经常和孩子一起在书城看看书。在书的海洋里,无数的读者或坐或立,都在如痴如醉地翻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其中不乏孩子的同龄人,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中,会给孩子一种强烈的熏染。常在书边逛,自会沾书香。有时回家的时候再买上一两本。

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升入小学二年级,他们开始有对知识需求的渴望,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有对心灵深处幻想的憧憬。一旦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就等于在孩子的心里安装了一台成长发动机,孩子未来的成长力量将会是无穷无尽的,这就为孩子的一生播下了幸福种子,那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家长的读书心得及感悟范文2

我是国际学校一(1)班庄臣成的家长,老师发信息给我们家长要我们陪孩子多读书,以前孩子在幼稚园的时候老师说多陪孩子读书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现在不行了,孩子上一年级了,学好了就是为以后打好了基础,现在很关键!所以,自从孩子上一年级后,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晚上下班回来我就陪孩子一起读书,还是很有收获的。

第一,可以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帮助孩子打好学业基础,同时还有助于与孩子沟通。虽然孩子在我回家之前说作业已经完成了,但在有的时候依然存在一些不懂的问题,遇到此类问题,我就凭着自身功底,帮助孩子举一反三,使孩子加深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使孩子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近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特别是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在他看来非常困难的问题,逐步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真正把家长当成了朋友,无话不说、无话不讲,家长的话也立刻显灵,事半功倍,孩子的学习成绩较上期有明显好转,孩子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独立的学习品质,走上正确的独立学习道路,做家长的可以省却好多麻烦事。虽然我的孩子现在还没有立刻能理解我们所讲的内容,但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好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啊!

第二,可以跟着孩子学习好多知识。其实,现在的学生课本设计得非常科学、内容非常丰富。就三字经来说,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即讲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又有精彩的语言描述,经典古文,下有语法解释,教孩子的时候,读一句再把下面的解释讲一遍,孩子就能理解多了,背起来也简单多了!不仅孩子读来深受教益,家长读来也深受启发和教育。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补家长过去受教育之不足,增长知识面,纠正错别字,学会汉字正确发音,提高自身文学涵养。还有英语,我们那时候到了初中的时候才学这门课,而他们从一年级就开始了,我本来还担心他们会不会吧AB C和a o e搞混了,现在看来应该不会的!英语并没有开始就教孩子26个英文字母我觉得设计得很有学问,孩子毕竟年龄太小,有时很难转过弯来。

第三,陪孩子读书,要自己读书,这样一来就营造了家庭读书的良好氛围。有的孩子自制力强,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有时间就乐此不疲,甚至家长逼着他休息。但是,大部分情况是,孩子自制力差,家长不督促,孩子很难自觉去读书。我家孩子就是一个自制力较差的,经常需要家长督促。我现在就是回家后就自己看书,孩子看到我在看书,也就自觉的关掉电视,自觉地去模仿,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此,家长要主动读书,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认认真真地去读,既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涵养,又能做了孩子的榜样!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呢?睡觉之前我给他讲《小猪西里呼噜》,就像讲故事一样,孩子听得还认真,理解能力好像提高了很多,从这点说明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是特别敏感的!他会用心的去理解这内容,所有我们平时要让孩子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然后在慢慢的喜欢上!那样事情就简单多了,我觉得学校也一样!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陪孩子学习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会认真地履行我们的责任的,在学校还得麻烦老师,谢谢老师对我家孩子的照顾和关心!谢谢!

家长的读书心得及感悟范文3

每个孩子都是拥有一双翅的天使,总有一天他们会自由的飞翔在蓝天之上。而“阅读”能让孩子这双翅更加有力,也是帮助他们一飞冲天的最佳营养剂。如今,我们已深深体会到阅读,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习惯也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习惯,并且越早越好。

目前,学校也越来越重视阅读了,并把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贯穿到整个学习环节当中,环环相扣、落实到位。学校给每个班级提供大量的阅读作品,每周安排固定阅读课程。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节选适合他们本年龄段的阅读作品。如,低年级背诵“三子经”、“古诗”、“谚语儿歌”、“故事书”等,还针对孩子们的特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落实检查孩子们的读书情况。如,阅读比赛、创作阅读画报比赛、叙述阅读作品比赛、考试、提问等,而且老师还别有用心,偶尔在家庭作业中还会出现一道关于阅读作品中的题。为了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领导和老师可谓是煞费苦心,想尽一切办法。作为家长的我们怎能无动于衷呢?

为了孩子从小能养出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家长应该配合学校老师,在家也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平时生活当中,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在亲情的氛围中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当然,孩子在阅读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也要讲究方法。以下几点是我对亲子阅读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陪着孩子一起读,这点至关重要。不要丢下孩子一人读书,这样孩子很快就会失去读书的兴趣。最好是父母都参与,更能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我们家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父母和孩子每人分别读一个故事或者好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而且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学习。这样,孩子的读书兴趣和积极性会大大的提高。

二、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孩子感兴趣的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这点也很重要。记得有段时间,儿子对“航空母舰”玩具特别感兴趣。我给他买回一个航空母舰的拼装玩具,并趁机到书店又给他买了一本关于世界各国航母的书。儿子每天晚上都会央求着给他读几页书中的精彩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很多关于航母的知识,并且孩子总是眨着眼睛发挥想象。他告诉我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为我国发明一艘世界一流的航母。”

三、注意阅读时间,贵在坚持!每次不要让孩子的阅读时间过长,让他感到压力。刚开始时间短一些,十分钟左右,逐渐增加。但是一定要坚持,不能随心情,心情好了就陪孩子读,不好了就放弃了。一定要持之以恒,给孩子留点时间,多陪陪他们。

家长的读书心得及感悟范文4

经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受益匪浅,使我们一年级新生家长对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重要。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促进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衔接、统一、及时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就自己学习后的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也就是说,教孩子学会对人有礼貌,学会尊重人,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有集体观念,等等。

二、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生活上,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要孩子自己做。在学习上,重点抓好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素质。作为家长不要性急,要有耐心,对孩子少责怪批评,多鼓励引导,逐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三、家长应多留一点时间给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交流、沟通情感。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嬉戏、读书,在嬉戏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节假日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等,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

四、家长应理解和尊重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孩子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对好的方面积极引导,对不好的方面加以纠正,从而发展其自己的兴趣爱好。

五、家长应让孩子受点委屈、挫折,之后再给孩子分析事因,讲明道理,让孩子在勇敢地承受委屈、挫折的同时更能勇敢地站起来,以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从容地应对挫折,使孩子将来在逆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斗志。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可能一蹉而就,学习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搭建家庭、学校沟通的平台,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促使孩子健康的成长。

家长的读书心得及感悟范文5

孩子小学四年级又一个学期马上就要过去,在这学期,孩子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从孩子的写作中我感到孩子的写作知识进步太大了,这正是这学期陪孩子多看一些课外书籍的结果。

如何让孩子在读书中获得丰富知识,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要在写作中用上平时读书中学到的好的词语,只有多读、多看多用脑子去想,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其次,提高孩子的读书的兴趣,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购买一定的书籍,经常和孩子聊天,在聊天中发觉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为了让孩子对读书感兴趣,可以多给孩子做些小游戏,适当买些小玩具等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不要让孩子感到读书的枯燥无味,挑选一些内容丰富的书籍让孩子阅读,引导他们怎样去理解书中的内容,理解了书中的内容,让孩子去写作,用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去提高孩子独立写作的能力。为了让孩子更好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我经常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给孩子阅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特意结合孩子的特点布置一个书房,在墙壁上贴一些提高读书兴趣的图画。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做家长的考验,我们应督促孩子每天朗读一篇文章,让孩子有意识的识记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词语。在读书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时做家长应尽量正确的回答孩子的疑问,遇到回签不出来的问题时要翻阅其它书,一定要正确对街回答孩子疑问,要帮助孩子提高一下思维空间,第一次接触的词语要重复的阅读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记忆才会更深刻。

通过这四年间陪孩子的读书。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更加了解自己孩子,更让孩子懂得了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爱,什么是自强,真正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含义,把孩子带进了书的海洋。

论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篇11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影响 保护措施

0 引言

自从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环境问题已从区域走向全球,臭氧层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逐渐消失、全球气候变暖等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新的全球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量高速公路动工兴建,人们开始注意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在加剧,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生态破坏、野生动物灭绝等现象不断发生。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注重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燕尾服战略的关键一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观念的转变,公路设计与施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要确保公路建设稳定、安全、及搞好环境保护,必须加强公路建设的综合研究。

下面就公路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分述如下

1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1.1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1 原生植被的破坏:公路路基的开挖打乱了土层,取走表土,使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条件。同时公路建设过程中遗弃的建筑垃圾(如沥青、石灰、水泥等)对生长的植被造成污染,迫使植被死亡。

1.1.2 水土流失严重:夏季多阵雨、暴雨,由于公路路基的黄土失陷性,造成公路塌方、沉陷、毁坏等,致使水土流失严重。

1.2 公路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指的是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惩的。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

1.3 公路建设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省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声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

1.4 公路建设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到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游泳景点时,如何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就更为重要。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设计上要积极推广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2.1.1 设置公路防噪声屏障。

提起防噪声屏障即声屏,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几乎都不陌生,但总会和高成本联系在一起,其实在国外防噪声屏障也是多种多样的,成本差异也相当大。地质、地形条件合适的条件下,还有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堤来减少噪志的做法。不管是什么样的声屏,基作用都是一样的。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只要设计人员人拘泥于形式,开动脑筋,放开思想,因地制宜,研究出一些适合于本地区既经济又有效果的噪声屏障是很有必要的。

2.1.2 对路面水进行处理

众所周知,由于磨损、车辆漏油或运输货物中习气的微粒物质,车辆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质,都会积聚在道路表面,当其与降水混合在一起形成径流后,会对沿线的水源、土壤形成污染。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路面水与农业排灌系统分开,并在沿线设置一些集水池,把路面水导入集水池后进行净化处理。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受纳系统。

2.2 加强绿化设计中保护环境方面的设计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生物措施分为生物保护措施及生物恢复措施两种。生物保护措施即为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生物进行保护,减少人为破坏因素,特别使对表层土壤的破坏,但公路建设对表层土壤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此方法不利于操作;而生物恢复措施则是在公路建设的同时,通过人工种植的方法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目前,我国应用比较普遍的便是人工生态环境的恢复。在植树方面,河北省多年来在多条公路边坡上栽种紫穗槐,已经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京石高速公路、大秦铁路唐山段、石黄高速公路等,都采用了这种防护措施,并取得了成功,既防护了边坡,又美化绿化了公路。

3 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及感悟 篇12

一、江苏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难点问题

第一, 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严峻。大气污染呈现加重趋势。大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与机动车、扬尘等混合型污染转变。在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综合作用下, 一些大中城市频繁出现灰霾天气, PM2.5已成为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太湖部分湖区受总氮影响水质劣于V类, 南水北调、通榆河等部分断面水质尚不能稳定达标, 长江入江支流污染较重, 近岸海域水质有下降趋势, 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安全尚存在隐患。土壤污染较为严重, 土壤污染使农产品和食物质量不断下降。当前群众对环境的诉求日益增多, 环境问题已成为群众投诉的焦点, 群众对环境质量的不满意已成为江苏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一块短板。

第二, 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江苏工业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经济结构偏重, 重化污染行业仍占较大比重, 化工、火电、冶金、石化等14类重污染行业的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60%以上, 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多, 给江苏经济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 苏北及沿海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 “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态势难以在短期内扭转, 高耗能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 不仅影响了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潜力的提升, 而且加大了自然环境的压力,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失衡。

第三, 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江苏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 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这是江苏由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的重大阻碍。目前, 江苏与发达国家在环保技术方面还有较大落差, 许多高科技环保技术仍然需要进口, 产品的科技含量、制造质量和运行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差距, 一些市场需求量较大的污染治理设备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 在烟气脱硫、大中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还不具备高科技含量设备的设计能力, 难以与国外产品匹敌。

第四, 体制机制缺陷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绩考核过分注重经济指标。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指标成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一定程度上缺乏资源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格、税收体系尚未建立。资源价格扭曲, 资源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还未形成按照市场定价机制配置生态环境资源的价格体系;资源和环境税税种设置不全, 排污收费制度下税费过低, 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创新。三是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经过多年努力, 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但总的来看, 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工作没有真正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第五, 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尚未全面形成。江苏虽然是文化大省, 但公众的生态意识依然不足, 对于生态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 对许多根本性的生态性的环境问题缺乏了解, 生态环保道德意识较弱, 全社会还缺乏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伦理观念, 遵纪守法和承担责任的行为还没有形成风气, 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参与度不高, 缺乏参与热情。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足已成为制约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加快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

基于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问题, 江苏未来一段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作用, 统筹指导和协调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根据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以促进生态文明为导向,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科学考量生态环境成本和代价, 编制区域、产业生态发展规划, 并认真组织实施, 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健全政绩考核体系, 增加生态文明在经济社会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形成“绿色GDP”的考核体系。要将“绿色GDP”及相关指标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 强化责任落实和措施落实, 完善督办制、问责制等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制, 让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能够引导各级党政领导者的决策行为。

第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鉴于江苏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现实, 江苏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走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将环境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 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 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 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 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 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全面推行低碳经济试范点, 加快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企业和低碳社区;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能源、交通、建筑等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三, 加大环保技术的研发攻关和环保企业的培育。江苏要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努力突破制约环保技术的瓶颈, 重点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清洁煤技术、碳中合、碳封存和碳捕捉技术等。大力研究和开发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大环境科技投入, 省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应优先支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快环保技术工程人才的培养培训, 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进国际技术合作, 鼓励省内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环保国际技术合作, 增强环保技术的国际引进, 消化与二次创新。同时, 江苏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型的环保企业, 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四, 积极推进绿色江苏建设,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解决好饮用水安全、空气和土壤等突出问题。加强重点水域污染治理, 强化饮用水源地管理保护, 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 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大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力度, 加快实施钢铁、水泥等非电行业烟气脱硫工程、13.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烟气脱硝工程。全面淘汰黄标车。继续推进城市施工工地扬尘防治管理。加大对各类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能源、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粉尘、烟气和无组织排放的废气的治理。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重点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改良、治理和修复。同时, 要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 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让人民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

第五, 建立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价格、财税政策。一是改变定价机制, 按市场定价机制配置生态环境资源。要尽快形成反映资源要素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资源领域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开采、有偿使用制度, 加快用水、用地、用电和排污染全价交易制度建设, 使利益相关者和受影响者共同分担由于资源开采所带来的影响;环境领域要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完善污染物和废弃物有偿排放制度、污染排放权交易制度, 在控制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 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污染控制的目标。二是深化财税制度改革, 完善财税政策。要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完善地方税制, 加强对土地收入的监管, 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发展工业项目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转变。确保财政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并加大对苏北、农村地区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改进税收调节杠杆。实行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税制与税收政策。改革资源、环境方面的税收制度, 提高资源税率、开征环境税。为了节约能源和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促进新能源的运用, 应考虑增收煤炭使用的污染费。

第六, 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生态文化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精神动力, 弘扬生态文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江苏要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 加强公民的生态伦理的道德教育, 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良知”和“生态良知”, 使每位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全社会形成以保护环境为荣的道德风气。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扭转目前存在的超前消费和奢侈性消费, 在全社会推进节约型消费, 环保型消费、适度型消费、重复型消费等新型消费行为, 新型消费行为对于化解资源危机具有关键性作用。政府应该在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试点示范、法律标准制定和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引导和指导社会公众进行绿色消费, 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 对江苏提出的三点希望之一就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但距离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江苏在生态环境、发展方式、科技创新能力、体制机制、公众生态意识等方面均面临着诸多的难点问题。基于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问题, 提出了江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江苏,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路径

参考文献

[1]沈国舫.生态文明建设的“清单”[J].中国发展观察, 2013, (05) .

[2]陈璐.生态文化的创建与弘扬[J].蘭州学刊2011, (03) .

上一篇:防暑降温支出如何进行税务规划下一篇:谈职专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