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感悟(精选8篇)
生态建设感悟 篇1
关于调查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感悟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经过几天的是实践调查,我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倡导的第四种文明执政理念。因此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定是我们当前进行经济建设所应达到的重大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注重人自身的发展,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和农村自身发展与自然、与城市、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因此农村生态文明既包括农村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也包括农村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是两种成果的双发展、双丰收。我认为,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村庄建设、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村庄建设是我国农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家园”;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是我国农民安居乐业的“精神家园”。
一、建设生态文明村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村一方面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平衡发展,增强人们对自然,对客观的认识,从而使村民热爱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村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经济达到生活奔小康,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各种法律观念,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新的团结统一。
二、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内容
1、建设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必须努力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村庄要整齐干净,没有“脏、乱、差”,通路、通水、通电、生活便利;要植树种花,让农家院落遮掩在绿树鲜花丛中。
2、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村的基础,生态文明村要想更好的发展,经济是关键。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如同城市发展一样要有整体发展规划,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并在建设文明生态村同时发展生态经济。
3、建设生态文化。它是生态文明村建设内核,包括观念文化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意识,使人们的素养得到提高,形成良好风气,并设立娱乐文化场所,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三、生态文明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乡近年来的村镇规划与建设,纵向比较进步不小,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中央的政策要求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经济基础薄弱。片区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增收渠道不多,镇、村财力较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工业相对落后,缺少龙头大企业。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平衡,村镇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村镇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村镇规划滞后,环境保护机制相对落后。存在重发展轻环保意识,导致环保工作落后。三是生态文明村建设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村建设各方面不够协调一致,还需进一步统筹规划,齐头并上,提高总体水平。四是农民的思想素质有待于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农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农民对生态文明村建设认识不足,存在“等、靠、要、观、望”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当前我乡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是加大村庄道路硬化力度。村庄之间、村庄内部的道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是方便农民生活、提升居住质量、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硬件条件。近年来,虽然我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60%的村已修建已硬化通村公路,但绝大多数地方的村庄内部道路基本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内道路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村庄内部道路建设甚至还没有起步,极不适应农民群众的需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重视解决村镇道路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积极引导村集体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完善通村和村内道路、桥梁设施建设,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当地工法硬化路面,为建设生态文明村镇夯实基础。
二是有效治理村镇生活垃圾污水。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各村镇首先必须将创建公共卫生放在重要地位,要尽全力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污染治理要尽量采用小规模、微动力、与原有生态循环链相符合的“适用性”环境保护技术。各乡镇尤要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坚持减量化、无害化,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不能将垃圾随意倒弃和盲目把农村的垃圾运到城市搞集中处理。
三是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村庄原有的设施、原有的条件、原有的基础,按照公益性、急需性和可承受性的原则,改善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解决农村喝干净水、用卫生厕、走平坦路、住安全房的问题。加大村庄规划整治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40个村的规划编制),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依托县域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推动村庄整治由点向片区、面上和县域扩展。依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完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四是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周而复始的就会影响生态文明村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地位。首先,作为村干部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长久的事情来做,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发展,只要能为百姓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村还要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说不干”的现状,三番几次的将农民朋友对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情凉到了最低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例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关于生态农村的建设有了自己的些许想法,对于我们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也学会了怎样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怎样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联系和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我们的农村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将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生态建设感悟 篇2
记得那年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有一个板块是“我身边的绿色伙伴”。我们美术班的孩子们准备了小葱或蒜,带到少年宫来现场种植,种好之后开始为期四周的观察写生实践。当时我要求每位孩子经过四周的观察和辅导,需要完成10幅左右写生作业,其中有位孩子的表现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孩子平时在班上的表现并不算非常出色,对美术也不是很感兴趣,但这次的活动改变了他。自打种下小葱小蒜的那天起,他特别积极地观察和记录,几乎持续了整个暑假。小男孩在他的花盆里同时种了葱和蒜。因为是7月,起初小葱的长势非常快,而那几瓣蒜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直到三周后,小葱快要枯萎了,蒜的生长才开始。而这头三周内,小男孩几乎隔天就会画一幅写生,已经完成了十几幅作业。小蒜们的新生命又激起他新一轮的热情,他继续观察、绘画、记录,我的四周课程结束后还在自发地持续,直到所有的葱和蒜都凋零。
下一个学期开课时,小男孩非常郑重地交给我24幅精彩的观察写生日记,图文并茂,画得非常到位。每幅作业都用心完成,配有彩铅写就的文字,文笔诙谐细腻,仔细读读,发现孩子真的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可爱,这里摘录几句和大家分享:
7月14日: 今天,我种下这可爱的小葱,让他成为我的绿色伙伴,小葱啊! 我期待着你的茁壮成长!
7月26日: 葱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壮,我感觉有个魔术师在对他念着咒语: “小葱小葱快长大,快长大……”
7月31日: 唉! 可怜的葱,你旺盛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 真可惜啊! 不过葱死了,一颗蒜又长了起来,真是“一个生命倒下了,另一个生命又站起来! ”
8月3日: 令我悲哀的是,葱在一步步向死神迈进。令我高兴的是,蒜在一步步向茂盛迈进。葱死了,会有新的葱生出来,蒜死了,会有新的蒜长出来,一代传一代……它们的生命将永远生生不息。
8月16日: 可怜的葱已经所剩无几了! 唉! 蒜好像也坚持不住了! 不过葱的死可以说是为蒜的生长和土地营养做出极大的贡献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们死了,但它们会为下一代的植物们做出巨大的贡献,“绿色伙伴”,我不会忘记你的,你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因为种植了一盆小葱小蒜,观察它们、描绘它们、记录它们的生命历程,期待他们的成长,怜惜它们的逝去,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我想,有了如此经验的孩子,今后是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是不会任意践踏自然的。正因为看到孩子的改变和成长,我的内心更加坚信: 生态道德教育项目的能量和内在潜力巨大! 我更有信心把这个活动做实做好。
两年来,跟随生态道德教育项目的推进,在经历了反复思考、计划、实施、体验、总结、反思的过程后,我的生活也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自己对“生命”和“自然”也有了新的感受和理解。
从前,虽然喜欢户外活动、热爱自然,但城市里长大的我几乎不懂种植,也没多大兴趣,对家里为数不多的几盆花也没好好照顾过,只是想起来了浇浇水而已。现在,我每天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侍弄家里的花花草草,还在阳台上种了些蔬菜。哪些喜阴,哪些喜阳,多浇水还是少浇水,是不是该修剪枝叶,我都记在心里,悉心照顾。大大小小十几盆绿色植物,长得欣欣向荣。家里的餐桌上,时不时能出现自种的小菜。松土、播种、浇水、施肥、喷淋、修剪、除草这些平平常常的工作,让我感到放松而愉悦。我的孩子最喜欢和妈妈一起种菜,母子间又多了一项亲子活动。他在接触自然的点滴感受中,学着去等待、去呵护、去爱惜!
实践课堂生态化教育的感悟 篇3
[关键词]生态生命自组织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60
“聆听内在的指引,让你的脚步随时依循宇宙法则。你不会再感到良心不安、不快乐。你不会再违背造化或伤害自己。你只是宇宙意识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摘自《生命与意识的省思》
生态学认为,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课堂是作为生物主体的教师、学生以及所处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微观生态系统。思想政治课堂同样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升素养,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场所。生态化教育为中学政治课堂提供研究的新视角,还高中政治课堂长期缺失的要素——生命。课堂生态就是促进生命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常态。对教育教学、对课堂,教师应该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努力让教学与课堂依循宇宙法则。尊重自然与生命理应成为课堂的归宿,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要素的生命力,提升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现代自组织理论认为,从有序到无序之间是靠自组织方式来推进的,变化是由内在决定的。本文试图将生态体的自组织理论运用到政治课堂的实践中,让生态、生命构建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一、生命现定位:政治课堂他组织的有序平衡
他组织是指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生命从开始即处于有序的生态性运行,从有序到无序,从无序到有序都是可以通过自组织来推进的。政治课堂的生命定位在一开始是有序的,教师、教材、学生、学校、家长、社会,这些要素有序组合,构建系统的平衡态。教师通过一系列策略、渠道将教师、教材、学生预设在一起,组合成有生命力的课堂结构,组合成合力影响学生的成长。但目前政治课堂的有序在本质上是一种他组织,缺少关注学生知识生成的自组织力。
政治课堂在“他组织”系统下正常运行,教师和学生缺少生命意识层面的省思。例如,教师一般都遵循这样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通过提问检测学生上节课的掌握程度;“讲授新知”,通过层次性的提问让学生不断得到书本知识,或者直接画出书本知识点,再逐个讲解;“课堂巩固”,通过一定的习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教科书(系统封闭),听教师的话(处于平衡态),认为科学就是逻辑(线性相互作用),不善于提出新的想法(缺乏涨落)。因此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他组织范畴。只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桎梏,一些纯理论的内容不是学生都能通过生命意识的体验而感悟到的,必要的背诵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复习课上关注“生态”,就得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发,给学生时间自己体悟知识,体悟知识与生命的结合。
但是,系统不是直接跳跃到自组织阶段的,他组织是自组织的必经阶段。只有当教学系统的他组织状态达到临界值时,才有可能转变为自组织结构。政治课堂由他组织状态发展到自组织阶段,需要磨炼、蜕变和省思。
二、生命的省思:政治课堂他组织平衡的打破
系统能否发展演化的前提条件是远离平衡,处于非平衡态。教师必须敢于打破这种平衡,无需保持课堂的同一格调。教师应善于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成长和年级的升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格调。
1.非线性思维——促进教学过程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发展。协同学理论指出,只有在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自组织结构。任何线性系统不会有进化和质变。笔者在哲学生活的教学中正逐步尝试“随机例证法”,即由学生提供案例,选择案例,不再是教师预设案例。笔者在论证联系普遍性中“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时,一个学生拿起其课桌上的物品——牛奶和笔,说明两者并无关联。之后在讲解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时,笔者全部以“牛奶和笔”为背景,让学生创设条件让两者产生联系,并具体分析这一联系的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被充分激发。许多学生遇到问题时,总是根据答题的套路按部就班,缺少直觉思维和科学洞察力。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内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从整体出发,直接而迅速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善于打破原有的教学思路,打破旧的平衡,构建新的平衡。
2.生命的省思——从旧的有序发展到新的有序。聆听内在的指引,让你的脚步随时依循宇宙法则。人都是具体的,对事物的感知充满差异。自组织指导下的课堂是通过扰动受教育者内心的固有信念,产生信息重组,通过自组织,让身心和情绪从旧的有序发展到新的有序,一切信息只能从学生的内心去寻找。教师备学生比备教材更重要,因此笔者在讲解一些重要概念时会考虑学生的需要。例如,在讲解“规律的含义”时,笔者进行设问:①将一杯水倒进长江会发生什么事?这是规律吗?②苹果掉在你的头上,你会怎样?而牛顿是如何做的?两者的差异是什么?这样能生动地让学生在愉悦的交流中掌握“规律”这一复杂的概念,并不断追问自己生命的经历,通过与他人生命经历的比较而省思自身,从而打破原有的结构,进入新序的构建。所以教师要读懂学生的内在逻辑:什么样的概念让他们烦恼?他们的叙事与言语方式是否改变着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内在假定又是什么?读懂这些,才能感觉到学生生命力的波动,共同打破他组织的平衡。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三、生命自组织:政治课堂自组织新序的构建
“自组织”是指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不可逆性是大自然演化发展中基本的建设性因素, 是系统发展的有序之源。教育应该在遵循这种不可逆性的前提下使“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陶行知语)。
1.思维非稳态——课堂走向新序的源头。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稳态时,更加有利于信息量的输入,从而达到更为有序的状态。在政治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非平衡状态,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话,那么,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的认识结构就会随着认识矛盾的解决进入更高的有序状态。因而在政治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构建思维的非平衡状态。例如在复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借助自身参加民主选举的选票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形象自发过渡到抽象。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生命系统,存在着“自组织”,处理加工外界信息,使各信息单元有机联系,形成知识链,纳入大脑的知识结构中。教师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思维非稳态。
2.开放——课堂自组织力产生的前提。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提高系统有序度的关键是系统的开放。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的一个必要条件。政治课堂可以呈现很多开放性内容,如在“联系观”的复习中,通过“图绘生活——中国,哭泣的声音”“聚焦生活——中国,成长的声音”“图绘生活——中国,美丽的声音”“畅想生活——吴江,我们的声音”四个环节,吸收生活中有关生态文明的重要信息,与学生内在的信息进行良性沟通,激发课堂生机。因此,教师必须促进学生思维系统的全方位开放,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从而更加广泛而有效地获得信息。
3.提问——扰动学生内在核心理念的必要条件。有效提问让学生在自我内部找到跟原有观念相矛盾的东西,彼此干扰,形成自我组织。如笔者在讲解“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时如此提问:你所喜爱的文学、歌曲、影视等文化作品属于经典还是流行?你认为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在PK时谁会赢?为什么?学生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衍生,其中几名学生的回答都赢得满堂彩。多彩与灰色真正的契合,理论的灰色在多彩的元素中流淌。根据学生的回答,修正提问方向,但自组织提问语言的使用只是为了扰动,提问的扰动会促使动力慢慢产生,教师的提问、表情、人格、情志也会构成学生接受的一部分。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只是起到推动作用,把学生有序的逻辑变成无序,让自组织发生。
4.自主——政治课堂新序构建的有效手段。参与活动是学生学习生命的体现。笔者在政治自主学习过程中常使用“学案导学”教学,这种模式需要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是学生生命的一段经历,而没有参与活动而获得的感觉如同梦幻,不构成生命的历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丰富学生生命的体现,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动力。
5.感悟——培养学习生命力的内化点。陶行知先生在《从烧煤炉谈到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是要依着烧煤的过程点着生命之火焰,放出生命之光明。”政治课堂应主动建构教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脉搏,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引导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感悟,提升自己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并内化为生命的力量,生成了新的知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时时刻刻都保持平静安详,意识到每一刻的独特,让这一刻真正属于我们——在这一刻,我们感觉到跟造化、跟所有众生、跟全宇宙有所联系,跟永恒相通。这种心境让我们感受到永恒的快乐”。
政治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激发系统动力,最终实现政治教学中的涨落与突变,使得学生的学习从开始的低级有序跃迁为高级有序的自组织过程,激发学生的生命力,构建课堂的自组织力。
全国生态日心得感悟 篇4
我们无法阻止人们乱砍乱伐为数不多现代人的森林资源,但我们可以提高效益每一张纸,可以爱护花草树木;我们无法阻止人们乱捕滥阻挠杀珍稀动物,但我们能做到不伤害、不买、不吃国家保护的`所有动物;我们无法阻止工厂、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江河湖海,但我们可以使用牙膏无磷洗衣粉,可以以便地节约用水;我们无法阻止阻止铺天盖地的黑色垃圾污染大地,但我们可以控诉菜篮子去买菜,尽可能地少用或无需塑料袋;我们可以把废电池收集起来进去送到收集点,把家中的垃圾成功进行分类,能后处理利用的决不丢弃;我们可以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抑或乱扔垃圾,看到有人乱扔垃圾要竭力坚决制止……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绿色标志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应当切实树立起时代进取精神,心系全球,立足校园,着眼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母亲,净化生活环境,让我们的校园极为美丽吧!
生态建设感悟 篇5
王福刚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紧贴亿万百姓的生存大事,而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着实为传统农业注入了一股新的生命力。为进一步拓展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学生教学实践基地,更好的让学生了解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升我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的学生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8月29日,我校王兴建校长亲自带队率领的学校30余名老师和学生代表来到山东沃梨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并举办我校教学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本园区有自然生长的核桃树、梨树、紫薯、向日葵、花生,采用基地自己的有机肥料,达到了物质的有效循环和生产生态化。师生们的到来受到了沃梨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黄镇杨裕村支部书记赵计红的热情接待,生态农业园区的农民秧歌队跳起了欢快的秧歌欢迎我们。
活动开始前,王校长代表学校同沃犁诗生态农业园区进行了学校和基地联合教学签订了协议,并举行了学校“教学实践活动基地”挂牌仪式。挂牌仪式结束后,赵经理亲自带领师生们参观了生态农业园区。跟随着赵经理的脚步,同学们参观了生态种植的紫薯地,看到了紫薯喜人的长势和点缀在田间不同颜色美丽鲜艳的盛开的花朵;走进花生地,查看花生的丰收硕果;向日葵累弯了腰,笑眯眯的迎接我们的到来;百亩梨树正硕果累累,还有千亩核桃树,望着山下的生态农庄在山坡上径向生长;农庄路两旁各种树木和花草分外娇艳,也来和丰收的果树和庄稼挣一分宠爱。流恋于生态农业园区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每到一处,师生们都能感受到生态农业的独特魅力。再加上赵经理细致的讲解,同学们更是对生态农业、无公害等农业技术的应用有了深切的直观感受。
我们还参观了好客山东指定的农村特色景点—古朴原生态特色的杨峪村。该村依山而建,根据山势和山谷的走向而自然形成,村容整洁、村风淳朴,村民热情。该村房屋建筑有很多保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尤其是有些建筑还是五六十年代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头上雕刻人物、动物、花草栩栩如生,能反映出那个年代勤劳智慧的当地村民。街道两旁种植了不同的鲜花、蔬菜、果树、有的已经丰收在望,勤劳的双手使寸土都能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不仅使游客有了美的享受,还能获得丰收的果实,也提醒着人们,只要勤劳,有智慧,大地会给予我们最丰厚的回报。
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完,思想上有很大收获,也有一点感想:首先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资金的投入非常重要,带头人的思想智慧和思路是不可或缺的,有时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其次是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必须依托高科技。农产品的的生产,要有新品种、好品种以及配套的生产技术。最后,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必须实现高效益。生态农业是以高效益为落脚点的,只有实现高效,才能实现生态农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觉得还应该进一步挖掘生态农业园区的休闲娱乐功能和农产品的辐射范围,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把农业园区打造成集种植养殖、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企业,通过综合经营来实现其高效益。
通过此次活动,师生们对于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今农村特色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保护生态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对新农村建设也有了新的认识,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对我们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必将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
团队建设感悟 篇6
团队建设感悟(8):有效沟通
团队建设感悟(9):该对谁负责
团队建设感悟(10):培养务实的精神
团队建设感悟(11):跳槽,创业与个人发展
团队建设感悟(12):好团队源自我们自己
团队建设感悟(13):如何应对需求变化
团队建设感悟(14):不能仅仅靠感情
团队建设感悟(15):培养危机感
团队建设感悟(16):连长+政委,黑脸+红脸
团队建设感悟(17):小结一下我的作团队感悟
生态建设感悟 篇7
1《汽车营销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汽车营销实务》是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已开办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汽车营销实务》的学习, 熟悉汽车销售基本流程, 掌握汽车营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从而获得汽车营销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市场对汽车销售人才的需求。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条件优越。我院毗邻黄冈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 学院周边有几家新建的汽车品牌4S店, 如广州本田、东风雪铁龙、比亚迪等汽车销售公司, 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 与汽车销售公司合作,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组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共有专职教师4人, 其中有2人获得高级职称, 有2人曾在企业从事汽车营销工作, 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了加强实训环节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组从企业聘请3名兼职教师, 专门负责汽车营销岗位实训。
学院领导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布置相关工作任务, 并亲自指导精品课建设工作。号召举全院之力, 加快精品课建设步伐。并以经费上大力支持, 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实训室建设等。工作中多方协调, 全院上下一条心, 各处室、各部门大力支持, 全方位提供课程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种教学资源。以上各项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本课程的建设。
2《汽车营销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
《汽车营销实务》精品课程建设分四个步骤进行:首先是优化教师队伍。由吴如安老师担任课程负责人, 由高光辉等3位老师担任主讲教师, 由吕红林等4位老师担任实训教师, 广本4S店的大客户经理凌波等3人担任企业实训教师, 上述人员构成了我们的教学团队。第二个步骤是准备资料。包括精品课程申报表、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件、习题、课程设计录像、支撑材料等。第三个步骤是建立课程网站。我们聘请了专业网站建设人员和我们一起进行网页设计, 各方面人员沟通协作, 力争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课程教学设计等四个问题作简要介绍。
2.1 课程教学设计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实用为原则, 以够用为尺度”, 做到既能及时了解汽车网络营销等新观念, 又要突出高职特色, 重点强化有关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市场对汽车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从分析汽车营销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入手, 确定工作任务, 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以此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将理论教学、知识运用、技能训练三方面相互渗透, 紧密结合, 融教学做为一体, 并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和综合实训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根据对汽车销售过程的认知规律, 按工作过程导向, 由浅入深归纳出8个学习情境。 (如图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精简授课学时, 激发学生的潜能, 增强了教学效果。
2.2 课程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的评审由专家在网上进行。作为精品课程的展示平台, 网站设计的效果会给评审专家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我们精心设计网站布局, 凸显课程特色。在网站首页上, 我们将4S店的实训场景制成滚动图片, 凸显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按照精品课程的评审要求, 重点展示了课程介绍、教学团队、教学资料、实践条件、校企合作、课程评价等6项指标, 相关内容直观简便, 或与申报表互补, 或佐证申报表的内容。内容展示尽可能多媒体化, 每个指标的表现最好用PPT、图形等方式。显示有关指标。还注意结合课程特点, 进行专业美术设计。
2.3 课程录像
精品课程录像的拍摄制作也非常重要, 优秀的课程录像给评审专家留下良好的印象, 它不仅要客观反映教学的全过程, 还要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 把优质教学资源和高水平的教学展现出来。我们的录像主要有三部分, 课程整体设计录像 (即课程负责人的说课录像) , 教师授课录像, 实训环节录像 (在广本4S店和比亚迪4S店由企业销售经理为学生上实训课) 。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调动学生积极性, 体现教师风格。
2.4 教学条件的建设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体系建设。与学院周边的东风雪铁龙、比亚迪、广州本田4S店等知名汽车销售企业合作, 共同制订课程标准, 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共同建设教学团队, 共同完善实训体系, 共同完成课程教学。根据广州本田汽车营销的职业培训经验和行业特点与汽车企业共同制定开发课程的课程标准和考评标准。聘请公司销售主管为本课程兼职教师 (主要承担学生实习期间的实训指导和专题讲座) , 进行汽车营销实务现场教学。特别是广州本田紧邻我院, 并与我们深度合作, 为本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聘任企业兼职教师以及学生实习实训, 工学结合,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3《汽车营销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的感悟
3.1 加深了对精品课程内涵的理解
精品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 具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 并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教学效果显著, 具有示范性和一定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评审的指标体系——简称“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条件;一流的教学管理。我们必须把精品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 因为精品课程建设不单纯是课程内容的重构, 还包括教师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内容的优化, 它几乎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等等, 体现的是整体实力, 任何一个方面存在缺陷或者相对薄弱, 都会影响整体效应。
3.2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
建设一门精品课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长年累月的不断积累, 必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搜索有关信息资料, 并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形势, 制定课程标准、制订教案、编写习题、实验指导书和参考文献, 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精品课程的建设宜逐级递进, 可以先建立院级精品课程, 再不断完善中申报省、市级精品课程或国家级精品课程。
3.3 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 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教师队伍建设永远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品课程建设的提出, 为此项工作打开了一扇全景之窗。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团队形式出现, 以学科为基本单位, 由课程负责人牵头, 带领团队齐头并进, 整体提高。或集体备课, 或讲课, 或写论文, 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 是团队行为, 每一个团队都围绕精品课程建设自觉学习和研究。不但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的“传帮带”模式, 而且创造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老带新”, 培养青年教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参加教师素质提高的训练营, 随着课程的建设与成熟, 教师成长步伐也日益加快。所以说,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4 建设精品课程有利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无不把提高教学质量当做指导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有教师感言道:“当一辈子教师, 听领导讲了一辈子提高质量, 到头来还是没有提高。”由此可见此项工作的难度之大, 它是一种长效性工作, 应反复抓, 抓反复, 在循环往复中渐进。那么,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推出, 恰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推动力。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头戏在课堂内, 强调课堂教学的效果, 就高职高专教育而言, 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走工学结合的路子, 课堂上模拟仿真实训环境, 让学生有机会动手操作。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从而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尺, 用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进而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3.5 建立有效的评审机构, 确保精品课程的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不能急于求成。学院应专门成立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办公室, 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行全程监控, 严格申报和评审程序, 严格过程监控和检查, 严把验收关。强制式、组合式、突击式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不可能达到建设“精品”的目的, 也不可能发挥“精品”的作用。因此, 只有在教学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潜心研究、锐意改革、教研相长, 不断探索和及时总结, 才能创建真正的“精品”。
总之,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无论对加强高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还是对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强调精品课程建设, 但不求一蹴而就, 重在过程和发展。一门一门来建设, 建成一门提高一个团队, 建成若干门必然提高若干个团队, 进而使精品课建设成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一部分, 并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真正让精品闪光, 让学生成长, 让教师发展, 让学校变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2003]1号) .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
生态建设感悟 篇8
关键词: 过程情境 感悟高效 促进策略
作为一定区域的教学实践者,所实施的教学实践当受区域教学施政办法的限制。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属于自己的创新应当值得人们思考,值得人们积极提倡。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思考适应自己所教对象的“学进去、讲出来”教学行动计划的实施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积极践行过程情境建设,比较理想地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高效。
一、重视过程情境建设的学讲实施需思考学生主动性地学
“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是徐州地区所实施的课程改革之行动计划,一个最明显的教学特色是让学生首先“学进去”,这与新教育之理想教育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要让一个个学生“学进去”,需思考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而要让学生真正“学进去”,就需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过程推进的角度思考,则必须通过情境的构建发挥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运用比较理想的教学情境敦促学生有意义地“学进去”。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学进去”,还需要学生“死啃书本”,形成比较理想的硬读本领。譬如教学《愚公移山》让学生读,读出对文言字词的理解,如让学生读出“年且九十”的“且”,读懂“始龀”所表达的年龄,读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的省略句式。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以精彩的问创设学生硬读的境界,让学生扎实地读。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教会学生学习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在学生读懂这些的基础上,其他还都让学生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这样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所能够学到的是一辈子有用的东西。如《愚公移山》的教学,不管是文言词汇的理解,还是人物关系的解读,抑或是愚公和智叟相关之“愚”与“智”的讨论,都在学生的实际知识建构及需求基础上进行着。学生在诸多主动探究的成功中,不断提高探究兴趣,从相关意义上讲,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认识是学生的认识,那学生则会更学得进去。
二、重视过程情境建设的学讲实施需思考学生探究性地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第四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上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即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充分而又理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应当说徐州市制订的“学进去、讲出来”教学行动计划,就是如此要求的。达成如此要求必须建立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而打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应当赖于平时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必须牢记的宗旨是重视过程情境建设的学讲实施需思考学生探究性地学。如《变色龙》的教学,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从人物的对话中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进而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当今的初中学生远距沙皇俄国时代的生活经历和相关经验,没有一定的探究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如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五次,应当说这样的重复出现,是作品之力笔的有效体现,可以说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注意把握住分寸,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进去、讲出来”。学生读着这细节,结合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便比较有意义地发现小说一开头,利用新的军大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不可一世的奥楚蔑洛夫的身份和地位;故事情节这样发展着,人群中有人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学生揣摩着,奥楚蔑洛夫此时的“脱大衣”,完全是为了借天热去掩盖自己的狼狈相。学生进入比较有意义的探究状态,可以说对军大衣的细节描写产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学生感到奥楚蔑洛夫吓得浑身发抖。巡警给他穿上大衣,还要“裹紧大衣”,是“寒”?否矣,是彻头彻尾的不寒而栗而已,是为自己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
三、重视过程情境建设的学讲实施需思考学生创造性地学
新的世纪,全球得以新的发展。人类进入新历史纪元其主旋律是创新创造,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其炎黄子孙激活创新,激发创造。作为学科课程教学肩负着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完全需要赖于自身课程教学实施学生诸多创造性的实践,所以重视过程情境建设的学讲实施十分需要思考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先生,可以说是崇尚语文教学实施学生创新创造的专家,诸多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语文教学策略对我们极具借鉴和指导意义。鉴于此,语文教学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行动计划,必须做实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的事情。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桃花源记》,让学生认识作者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教学时,多以理想情境的创设引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产生比较理想的创造性感悟。文本描写着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桃源人“皆叹惋”的原因何在?这需要学生以自身的社会阅历做出比较创新的感悟。学生比较有意义地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寻找答案:桃花源中的人为桃源外边世界的动乱、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学生从作者所虚构的宁静安乐的环境、美好的风俗、淳朴的人情寻找到答案,还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生哲学和隐居田园而过着清贫生活的思想境界里寻找到答案,还从英国文学家阿尼克斯特的“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中寻找到更确切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