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建设

2024-10-12

矿山生态建设(精选10篇)

矿山生态建设 篇1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五矿邯邢矿业公司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谋划全年工作时, 提出了建设“美丽邯邢”的构想。作为五矿邯邢矿业下属主力矿山, 西石门铁矿自1985年元月建成投产以来, 已走过30个年头。作为一个拥有近2500名职工的国有老矿, 我们也提出要通过建设“美丽矿山”, 使老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认识建设“美丽矿山”的重要意义

建设美丽矿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发展总体布局, 正式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美丽中国”应该是由千万个美丽乡村、美丽城市和美丽企业甚至是美丽中国人构成的。作为国有矿山企业, 走科学发展之路, 建设好美丽矿山, 不仅顺应时代要求, 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

建设美丽矿山是职工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建设美丽矿山作为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幸福指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企业职工也更加向往高品质的生活, 我们只有大力推进美丽矿山建设, 才能让职工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梦想成真。

建设美丽矿山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根本需求。矿山作为资源型企业, 首先要面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续开发的问题, 建设美丽矿山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既着力满足企业发展, 又要对矿石资源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 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长治久安。

二、把握建设“美丽矿山”的深刻内涵

什么是“美丽矿山”?通过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 我们认为:“美丽矿山”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也不是一个外在的表象, 更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改善, 它揭示了企业、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企业管理运营状况、职工综合素质状况、工作生活环境状况三者的综合体现。具体来讲, 就是实现企业管理运营好、职工综合素质高、工作生活环境美。

三、突出建设“美丽矿山”的工作重点

明确了“美丽矿山”的内涵, 下一步就是如何建设“美丽矿山”。结合单位实际, 我们重点抓了三方面:

一是强化企业管理运营, 展现企业发展之美, 这是建设“美丽矿山”的物质基础。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 运用各种生产要素, 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只有生产业绩突出, 管理运营良好, 效益利润丰厚才是企业生存之根本, 假如一个企业生产任务完不成、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长期亏损没有经济效益, 那这个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就更谈不上美丽了。

企业生产要确保完成任务。矿山是一个生产型企业, 确保完成生产任务是建设美丽矿山的基础。西石门铁矿自建成投产之日起,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努力探索实现近期高产目标和矿山长远发展的结合点, 并制定了“科学利用资源, 延长服务年限, 实现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该矿投产30年来, 以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 克服生产中的重重困难, 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层层瓶颈, 年年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生产经营的辉煌成绩使职工对企业产生了极强的凝聚力, 为创建美丽矿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企业产品要得到市场的认同。企业的性质决定了矿山必须要把产品送入市场进行流通, 以赚取利润。只有优质的产品, 才能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 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西石门铁矿视质量如生命, 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 强化产品质量管理, 加强流程监控, 严格指标考核。无论矿源如何变化, 几十年如一日, 始终把精矿质量保持在66%品级的最佳效益点, 并且以其低硫磷、全自熔的特点, 受到了各大钢厂的广泛赞誉, 也确保了企业较高的经济运行质量。

企业经营要能够获得利润。企业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矿山也不例外。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 只有不断地狠抓企业内部管理, 努力降低各项成本投入, 才能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例如:面对今年低迷的市场形势, 西石门铁矿从矿到基层单位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工程管理、物资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降成本实施方案, 定期开展经营分析, 每月严格考核, 确保各单位经营工作可控在控, 今年吨矿单位成本较去年降低69元, 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二是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展现企业人文之美, 这是建设“美丽矿山”的核心支撑。良好的企业形象依赖于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以及在此影响下的自律行为。职工素质的高低, 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而且也影响着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因此, 要建设“美丽矿山”, 展现企业人文之美, 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制度约束、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 提升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法律道德素质、文化技术素质等在内的职工综合素质。

为此, 我们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加强职工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 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 使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上级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同时, 加强法制教育, 注重道德建设, 以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 教育职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 以建设国内同行业一流人才队伍为目标, 强化职工教育培训, 深入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 提高职工岗位操作技能, 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 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去年一年, 我们开展的矿级培训22次, 5588学时, 受教育人员达11858人次。再加上基层各单位开展的各种培训, 使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是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展现企业自然和谐之美, 这是建设“美丽矿山”的重要体现。矿山企业远离城市, 工作生活环境较为艰苦。同时, 在生产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进而影响到企业与周边村镇的关系。建设“美丽矿山”, 展现企业自然和谐之美, 就是通过创建稳定的内部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谐的外部环境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生存环境, 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矿山。

从企业内部来讲, 就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歪风邪气和违法犯罪活动, 抓好重点人员的摸排稳控;以创建“和谐矿区”“五好家庭”“文明楼”“文明职工”为抓手, 努力保持矿区和谐稳定,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 加强环境卫生治理, 保持矿区整洁美观。加大绿化美化力度,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改善矿区空气、水源质量。继续实施民心工程, 努力创建健康、舒心、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在处理外部关系上, 坚持“依靠政府、合法合规、相互支持、和谐发展”的工作原则, 加强与周边村镇的相互沟通和文化交流, 建立企地共建长效机制, 努力实现企业与地方的和谐发展。同时狠抓节能减排, 推行绿色环保能源, 减少废水、废石排放, 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利用尾矿固结排放等国内先进技术手段, 做好塌陷区治理、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工作, 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树立良好国企形象, 保持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荣誉,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发挥职工建设“美丽矿山”的主体作用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是企业的力量之基、活力之源。在推进“美丽矿山”建设中, 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 切实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

一是相信职工、尊重职工。充分信任和尊重广大职工, 多倾听职工意见, 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焕发出工作的热情, 使其成为建设“美丽矿山”的主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 矿山更加明确了“全面依靠职工”的群众观点, 更加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让职工参加企业的管理, 集全员智慧, 破难题, 解难事。西石门铁矿作为一个开采30年的老矿山, 正面临着系统庞大、原生矿减少等问题, 大马拉小车已经成为制约我矿运行质量的根本阻碍。为此, 根据公司总体思路, 矿提出了进行结构优化调整, 实现系统“瘦身”。西石门铁矿就本着相信职工、尊重职工的原则, 发动广大职工为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我矿各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发征求意见表、提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 让职工参与结构调整优化大讨论。经归纳整理后, 职工提出了各类意见建议98条, 这为制定和实施全矿结构优化调整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 我矿已出台了《经济运行优化研究报告》, 许多方案就是吸取了职工意见, 比如调整选厂生产模式等多项结构调整、优化项目都已付诸实施, 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是发动职工、依靠职工。就是从目标方案制定、重点工作推进, 到成果的验收、考核, 每个环节都让职工参与,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职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美丽矿山”建设。今年以来, 我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职工技术素质为目标;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着力推进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 开展了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五小成果申报评选活动, 收到良好效果。全矿共收到五小成果申报项目772条, 评出获奖建议401条。“五小”活动的开展, 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提升了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 一些由职工自主开发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被发掘出来, 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 对全矿各项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关心职工、服务职工。在建设“美丽矿山”过程中, 要将发展成果惠及职工, 使职工共享创建成果, 满足职工物质、文化需求, 提高职工健康、幸福指数, 从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 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近两年来, 我们改建了候罐大厅及井口浴室, 并加装了电视机、空调等设施, 极大地改善了职工上下井的条件。还有每当重大节日, 我们都要到困难职工家中走访慰问, 发放上级拨转的救助款和物资。仅去年一年, 发放困难职工补助金、大病互助金、金秋助学金、意外伤害保费等共计153600元, 解决了职工的现实困难。同时, 为了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我矿还适时开展了篮球赛、羽毛球赛、钓鱼比赛、才艺大赛、微电影大赛等一项项文体活动, 不仅满足了职工的精神生活需要, 而且展示了我矿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企业形象。

矿山生态建设 篇2

按照《关于及时报送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报表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为加快推进我镇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解决矿山生态环境综合问题,现根据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逐步建立我镇非煤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目标任务

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体为矿山企业主,提高其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同时完善相关的各种治理工程措施及植被恢复工作,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组织机构

镇政府成立“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矿管所全体干部

下设办公室主任:

负责活动期间的综合协调、指导、督查工作。

工作内容

(一)时间:从203月——年12月。

(二)主要内容:

1、深刻认识当前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社会的重视和投入,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也是一样,可是一些矿山开采者只顾自己开矿得利,把生态环境保持和治理的投入推向社会和政府,相当一部分矿点生态环境治理保持工程投入很少,甚至没有投入。

2、制定我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分解表

按照《关于及时报送2013年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报表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镇将下达的.具体任务数分解到各矿山,要求各矿山认真抓好落实,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并于每月20日交生态环境治理进度表至镇矿管办。

3、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

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政府的投入主要用于规划、监督和重点工程治理,企业则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方针,加大对治理的投入。要求企业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进行治理,对矿山企业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我镇将及时报新罗区矿管办进行查处。以确保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恢复、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工作落在实处。

4、加大行政监管和执法力度

领导小组要明确职责,督促指导非煤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按照企业的分解任务,加强监管和检查,防止矿山地质坏境破坏。

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成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非煤矿山企业主要担负第一责任人认真组织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力戒走过场,务求取得实效,强化对治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强化措施,确保效果,要切实加强对“一岗双责”的落实加强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要统筹协调好联合督促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制度措施,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要采取巡查、抽查、互查等方式,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指导。

矿山生态建设 篇3

关键词:金属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环保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71-03

金属矿山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矿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为我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非煤矿山94753座,其中金属矿山8395座。但由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和生态破坏问题。据不完全估算,至2008年底全国因矿业开采导致的土地被占用和破坏的面积达332.5万hm2;固体废弃物的累计积存量353.3亿t;矿山废水排放量达48.9亿t。总的来看,我国矿山生态与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治理与环保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与繁重。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直是党中央、各级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有色金属矿业活动是重金属释放进入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铅、锌生产和消费大国,截至2007年底,在我国大陆铅、锌累计采出量分别为6.69和12.59Mt。通过采矿、选矿和冶炼3种方式进入周围环境的铅、锌通量分别达1.62和3.32Mt,约分别占铅、锌累计采出量的24.39%和26.36%。

福建尤溪铅锌矿山(1181227~1181653;261330~261613)位于尤溪县梅仙镇,面积约2214km2。该地区铅锌矿产资源丰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个体业主和地方企业进入该区矿山,着手开采铅锌矿产资源。由于矿山的地质环境复杂以及开发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已对矿山及其周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引发多种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有必要对该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以采取相应的环保对策与措施。

1 金属矿山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金属矿山开采会产生重金属和酸性废水等污染物质,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1 重金属污染

通过选矿和冶炼,使地下深处矿物中的砷、铅、镉、汞、铜、锌等重金属元素向生态环境释放和迁移,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引发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1.2 酸性废水

每逢雨季,金属矿山的废石、尾矿等固体废物流失,并导致矿山水体酸化。酸性废水溶解有大量可溶性的铁锰钙镁铝硫酸根离子,导致重金属铅铜锌镍砷镉溶解。酸性废水还使水体变色、变浑,下渗污染地下水质,造成水生态环境恶化。

1.3 生态破坏

金属矿山开采产生的固体废物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破坏许多地表植被,致使生态失去平衡,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景观遭到破坏。

此外,井下开采还可造成地表塌陷,地下水系破坏,金属矿山尾矿库有较大安全隐患,易引发地质环境灾

害等。

2 福建尤溪铅锌矿山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尤溪县境内目前查明的铅锌D+E级地质储存金属量超过2.0×106t,但铅锌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采富弃贫、资源浪费等不合理现象。许多铅锌采矿业主将开采未达利用品位的矿石乱放,直接或间接污染了土地与水源,破坏了植被,引发了水土流失,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2.1 景观破坏

采矿区以及周边选矿厂与尾矿库的修建中,将树木砍光,草地铲除,破坏了植被和地貌景观。据调查统计,矿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矿山开采中已经形成了几十处的废石渣土堆,导致约有17万m2的植被遭到破坏。还有一些退役期矿山闭坑后,尤其那些个体矿硐,未进行土地复垦与重新绿化工作,影响了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

2.2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山区矿产开发所必须关注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铅锌矿在选矿及加工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尾矿渣,但尤溪地区铅锌矿山所建的大多数尾矿库都比较简单,且许多尾矿坝与拦渣坝堤已毁坏坍塌,引起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下游村镇、农田及水利设施等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危害。据相关资料统计,尤溪矿区水土流失量约达56万t/a,相当于200hm2土地表层约20cm厚的耕作层土壤的损失量。水土流失已造成尤溪地区部分河床淤积,塘库湮废,圳渠堵塞,对当地生态环境及居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2.3 水体污染

铅锌采矿废水含有Cl-、SO42-、HCO3-、Na+、K+、Ca2+、Mg2+等许多离子以及重金属元素等。由于铅锌矿中含有较高的硫分,易氧化分解,形成酸性水溶液,因此采矿废水一般为酸性水,pH在2~5之间,在降雨期间形成酸性水外排。据监测资料显示,某些企业采矿废水总铅浓度严重超标,最高可达2.7mg/L,废水均排入尤溪河,对该河水质和水生态以及地下水源产生了严重影响。

2.4 水系干扰

铅锌矿开采过程中需要疏排干地下水,有时还要采取深降强排措施,这样就会极大地改变原有的地质地貌条件,使地下水枯竭和转移以及储水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同时地下水的补、排条件也因之发生改变,致使地下水平衡失调。同时还会引起地表水系的变化,使水源枯竭、河库淤塞,防洪功能丧失。

2.5 地质灾害

尤溪铅锌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矿渣和尾矿任意堆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与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污染,而且在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条件下,不稳定的废石渣土堆容易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下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大约有100多万m3的废石渣土堆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着梅仙等村镇居民的安全和600多hm2农田的耕种。

3 金属矿山环保管理对策与建议

3.1 国外矿山环保管理政策简介

3.1.1 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保证采矿破坏的矿山环境得到有效恢复,许多国家的矿业部门与环保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例。如美国颁布《露天采矿管理与复垦法》,在全美建立统一的露天矿管理和复垦标准;澳大利亚制定了《澳大利亚矿山环境管理规范》,要求各矿山企业对所有开展的活动承担环境责任等七项原则,并规定矿山企业在两年的登记时间内编写出年度公共环境报告;德国有《联邦采矿法》、《矿产资源法》,要求各采矿企业在申报开矿计划的同时必须把采矿后的复垦规划等一并报批,否则不允许开矿;加拿大通过《领取土地法》和《加拿大采矿条例》对国有土地的矿产开发活动进行管理,各省区还分别就各自领区内的采矿活动制定相关法律法

规等。

3.1.2 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大多国家都设立了相应的矿山修复管理机构。如加拿大各省分别有独立的环境部,澳大利亚规定矿山环境管理主要归各个州地方政府管理。对不遵守规定的企业和个人,管理部门有权终止、吊销或撤销开采许可证;矿业公司申请采矿活动,管理部门要对其生产能力、资金、生产规模、矿产品的销售、职业卫生及采矿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严格的审查;管理机构还要依法负责组织矿山修复验收工作等。

3.1.3 规定有明确的资金来源。各国规定的复垦资金来源一般有四种渠道:私有企业由企业自己提供复垦经费,采矿公司出资存入银行作复垦费用,国有企业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拨给复垦资金,地方集资或社会捐赠一些资金。此外,还施行恢复保证金制度,即要求采矿企业按政府规定的数量和时间缴纳保证金,如果企业按规定履行了土地复垦义务并达到政府规定的恢复标准,政府将退还该保证金,否则政府将动用这笔资金进行土地复垦工作。

3.1.4 制定了严格的矿山环境恢复标准。矿山治理验收遵循“原样复垦”的基本原则,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验收标准进行,如复绿后地形地貌整理的科学性、生物的数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废石堆场形态和自然景观接近,坡度应有弯曲,接近自然。还要防止矿山废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处理酸性或有害污水;必须对填充物进行处理,并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矿山矸石和其他固体废物要堆放在适当位置,并要进行技术处理等。

3.2 我国矿山生态环保管理政策

3.2.1 环保管理法律法规。我国目前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如《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为使开发环保并重,提高利用率,必须编制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矿区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矿区开发利用的“三废”处理、矿区土地复垦与土地保护利用、矿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及矿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进行统筹规划并保障

实施。

3.2.2 环保管理制度。与矿山环保管理有关的制度有《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污染物集中处置制度》、《污染防治制度》、《资源税费制度》、《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等。这一系列的制度确保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3.3 尤溪铅锌矿山生态环保管理对策

根据尤溪铅锌矿山开采现状及存在问题,遵循国家矿山环保管理政策与法规,借鉴国外矿山管理经验与做法,参考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下尤溪铅锌矿山生态环保管理对策与建议:

3.3.1 工程措施。对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尾矿库坝及其截洪系统,应进一步加固坝体以及采取相应的支护及截排水措施,防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确保下游村镇、农田和水利设施的安全。为增加废渣土堆的稳定性,可采取多梯级台阶式坡面减荷治理措施,有效减少坡度,防止产生滑塌和泥石流。为防止因疏排地下水而引起矿山水系平衡的破坏,保护地下水资源,并消除或减轻因疏排地下水引起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渗工程措施。

3.3.2 生态措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除了工程措施外,还要加强生态绿化工作。比如对废矿石集中堆放的地方,要用石砌围栏予以挡护,并重新加以绿化;对退役期矿山进行闭坑复垦与重新绿化;对退役期尾矿库及其周围区域也认真实施绿化。需注意的是在采用生物工程措施进行复垦绿化时,应对土壤结构、地形地貌、景观生态进行优化设计,对物种选择、配置及种植方式进行优化整合,优先考虑选择种植耐重金属的树种或草种。

3.3.3 严格管理与监督。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切实加强尤溪铅锌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对正在开采的矿山、进行生产的采选厂,要严格监控其对环境的影响,只要发现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应立即责令其停产整顿;对新建矿山要严格审批,特别是要严格审查对矿山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所有新、扩、改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施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通过执行排污收费制度、污染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铅锌选矿企业污染源治理,力争清洁生产。认真监督尾矿库的运行情况,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及时掌握尤溪河水质状况、流域内地下水水质状况及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变化,为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3.3.4 建立多元化的矿山生态修复资金筹措机制。矿山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必须多元化筹措资金以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第一,全面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即当采矿者申请铅锌矿开采权时要求其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并缴纳预期治理费用保证金,作为矿山今后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费用。第二,建立矿山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制度,即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后新增土地的增值收益作为矿山生态修复的专项资金。第三,积极申请环保、林业、水土保持等专项资金,集中财力、物力,开展矿山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第四,积极探索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鼓励与吸收民间资金参与矿山环境治理,多途径、多渠道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资金难题。

3.3.5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矿山生态保护水平。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更新、改造旧设备,以减少矿山采、选、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采用采(选)矿-排土(尾)-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认真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着重研究开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防治技术、矿业“三废”的处理和废弃物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切实提高矿山生态保护

水平。

3.3.6 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大量的有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环保法规的宣传教育等活动,不断增强广大民众尤其是矿业开发者和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节约矿产资源、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是关系到矿区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的福祉的大事,要时刻关注矿山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

4 结语

矿山开采对山区景观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破坏与环境问题,诸如景观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系干扰、地质灾害等。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的持续增长,矿山开采活动也越发频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越发艰巨。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完善制度,严格监管,多元投入,加强治理,切实保护,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矿区生态修复要以重建景观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矿区自然条件,以实现矿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建,蒋一军,吴健生,等.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

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J].地理科学进展,

2005,24(2):38-48.

[2] ZHANG Xiu-wu,YANG Lin-sheng,LI Yong-hua,

et al.Estimation of lead and zinc emissions from mineral

exploitation based on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J]. ScienceDirect,2011:2513-2519.

[3] 谢东兵.尤溪县铅锌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策[J].

福建环境,2003,20(1):37-38.

[4] 陈文坚.尤溪县矿山环境保护的思考[J].海峡科学,

2010,42(6):71-73.

[5] 赖荣福.福建尤溪梅仙铅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

建议[J].福建地质,2007,26(1):47-51.

[6] 谢辉.有关生态矿山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

2009,35(5):348-349.

[7] 张业智,何绍福.三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矿

山生态环境保护刍议[J].三明学院学报,2009,26

(2):213-217.

矿山生态建设 篇4

1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现实诉求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理念, 它是要实现人和自然共生的科学理念;作为一种发展道路, 它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与协调, 即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作为一种发展模式, 它是在考察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制约下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的新模式。绿色发展是一个有机体系,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绿色发展视为推动本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基本国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矿山企业, 在全球绿色发展的驱动下, 也有着其内在的现实诉求。

1.1 绿色发展是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矿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改革开放以来, 矿山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 矿产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 其自身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的稀缺性、有限性。但是在长期的矿山开采中对资源的这一特性重视度不够, 往往以高消耗、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生产, 阻断了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造成了矿山资源的过度浪费, 环境恶化, 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 要积极从经济发展、资源赋存、行业需求、矿山企业规模等多方位的来探索和推进“开发布局合理、资源集约利用、发展科技创新、加强节能减排”的矿产资源开采新模式。

1.2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矿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矿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之一, 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经济来源。因此, 矿业经济的持续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矿业经济而言, 必须以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为要求, 要充分考虑矿产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整治的因素, 促使有质量、有效益的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因而, 绿色矿山的提出, 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理论升华。

1.3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人和自然相和谐的必然道路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人类社会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并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进行着运演。但事物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 离不开自然界这一个有机系统。马克思说:“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恩格斯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他们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充分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直接揭示了当代自然生态危机的主要成因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严重失调与对立;同时也指明了解决危机的必然途径, 即必须实现它们之间的协调统一。

2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 矿山行业由微观到宏观, 从企业到产业, 从生产系统内部到外部环境治理, 都在进行着深入的改革调整。行业管理体制、资源开发、安全生产、环境治理、企业转产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但要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还必须要不断深化和发展。

第一,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生态理念。为了将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树立绿色发展观就是要树立资源有限、资源有偿、生态有价的价值观;树立保护绿色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绿色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 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观念, 转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还要积极构建绿色文化。绿色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核心及动力源, 具有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环保认证、精品意识等特征, 在建设矿山生态文明的自始至终, 要积极培育和打造绿色的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员工心理文化及产品文化, 以绿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理念的树立、文化的建构, 离不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和活动来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 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二, 实施清洁生产、绿色循环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粗放式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 一方面造成了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使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负担明显加重。因此, 应优化矿产资源开发模式, 坚持保护与开发、预防与治理并重, 努力转变资源、能源利用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清洁生产, 加强“三废”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 实现绿色循环。不仅要做到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及水流、物流的循环, 还要采用矿山开采及生态修复新技术, 实现绿色科技。在矿山开采过程中, 采用新技术, 应用新工艺从资源的开采、运输, 到转化、利用等各个环节, 力争做到能源消耗最小、排放最少、环境影响最低、产值最大, 实现低炭化。对矿山开采所造成的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 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 破坏了动植物区系, 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因而还要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 利用土地复垦技术, 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

第三, 最后要积极融入社会, 实现矿地和谐。在传统的矿山资源的开发中, 往往忽视企业与当地社会的有效互动, 过多地强调对资源的占有而无视矿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态环境的状况, 正如“资源诅咒”理论所认为的那样:纵观全球国家和地区发展, 越是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 往往越是遭受贫困、受到资源贫乏国家和地区掠夺和奴役的地方。[2]这种具有掠夺性、侵占性的生产方式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也凸显了矿地矛盾加深、生态破坏严重的恶果, 不仅牺牲了环境, 而且阻断了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打破这一诅咒, 其关键就在于矿山企业能否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实现矿地和谐。对于矿山企业来说, 实行矿地对接, 就是要把矿山企业融入当地社会的有机系统中, 秉持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为民的绿色发展理念, 和社会系统的各个要素发生互动和互化, 不仅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能保障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实现企业得效益、人民得实惠、社会得生态的美好愿景。

3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在政府有效的绿色控制能力的指导下, 着力加强制度、法规和环境建设, 为以绿色发展促进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第一, 提升政府绿色控制能力, 建立长效机制。政府必须具备“绿色控制”能力, 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到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将绿色发展理念不仅置于经济发展中, 还要扩展到教育、科技、企业经营及废物处理等诸多环节之中。在矿山资源开发上坚持规划先行, 把保护与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将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经济工作考核相结合。提升政府绿色控制能力是矿山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

第一, 完善绿色矿山质量认证标准, 形成标准化评价体系;在全国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工作, 为矿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但对国家级绿色矿山的验收考核只是一个宏观性的框架, 在具体实施当中还需要进行细化。由于矿山企业开采资源类型不同, 开发利用方式均有不同, 比如资源开发利用率、开拓方式、开采方式、产生的污染物以及治理方式等绿色发展的模式均有所不同, 为能够对某一矿山行业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考评标准, 应根据不同的矿山行业, 建立标准化的绿色矿山考评体系。比如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

第二, 建立健全绿色矿山法律法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力的政策保障, 绿色矿山法律法规的制定、颁布和施行, 将为促进绿色矿山、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保障。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现有的矿山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控制矿山企业生产污染行为,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削减计划, 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这样一方面明确了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使绿色矿山建设有法可依, 更能激励企业提高环保意识、改善产品环保性能, 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第四, 提高矿产开发准入标准。提高矿产开发企业的生产规模, 在建立主生产系统以外, 必须配备用以消除环境危害因素的辅助设施, 在建厂前, 必须有第三方的厂区规划以及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方案, 方案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评审、立项后, 企业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建设。完工后, 在相关部门的联合验收后, 符合方案设计要求, 符合环保要求, 同意投入生产。

第五, 加强矿山开采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 是为了人的发展, 是依靠人的发展, 离开了专门的矿山开采人才, 矿山企业绿色发展将很难取得实效。因而, 必须加强矿山企业人才的培养, 比如与专业院校采取定向委托培养方式, 定向培养以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主, 各级监管部门矿山企业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以战略眼光看待专业技术人才工作, 充分认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为推动矿山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同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使用和管理的新机制, 做到吸引人才, 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摘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是矿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人和自然相和谐的必然道路。要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绿色矿山, 还必须要不断深化和发展, 通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生态理念, 实施清洁生产、绿色循环的生产方式, 在政府有效的绿色控制能力的指导下, 着力加强制度、法规和环境建设, 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同时, 建立绿色矿山质量认证标准, 形成绿色矿山标准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矿山,绿色发展,认证标准,评价体系,清洁生产

参考文献

[1]赵建军, 杨发庭.推进中国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J].城市, 2011 (1)

[2]施国庆, 郑瑞强.社会和谐型水电工程建设探讨[J].人民长江, 2007 (12)

冶金矿山企业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篇5

矿山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会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占用、破坏大量土地;同时,还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易造成矿区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目前。我国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管理主要由环保、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负责,各部门均有部门法规,但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存在职权交叉和职责不清问题,导致在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一、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一)、矿山生产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三废排放)

1、矿山固体废渣主要来自煤矿开采产生的矸石、其它矿山开采的剥离岩土和选矿厂的选矿尾砂等。有的煤矸石被发电厂利用;有些矿渣作为建筑工程的回填材料加以利用,有的回填井下采空区或地表塌陷坑中。矸石山、排土场、尾矿库的规模取决于矿山的开采历史和开采能力。

2、矿山废水主要指选矿水和矿坑水。矿坑水排放量较大,但污染程度较低;选矿水排放量小,污染程度较高。矿坑水主要分布煤矿、石灰石、建筑石料、滑石等矿山中,一般均不含有毒有害元素,故未加治理,以本底水质排放。有些矿山废水能循环利用,矿山排水供当地生活用水,达到零排放。多数选矿厂按有关规范建立了相应的尾矿库和选矿水、尾砂水的集中处理装置。一些小的选矿厂的选矿废水几乎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3、矿山开采和矿产品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以采煤矿山矸石的自燃、煤尘、瓦斯排放和水泥、白灰厂、选矿厂、石灰石、滑石等矿区空气中的粉尘为最大,尾矿沙尘对大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有的矿山对粉尘采取布袋、喷水等措施进行处理,对露天采场用洒水车洒水来降尘。

(二)矿山开采诱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矿山开发中生产、生活设施和露天采场占用了大量土地;露天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塌陷区及其它矿山地质灾害破坏了大量土地;同时,还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尤其是是无证非法采矿,乱采乱掘,随意弃渣,往往造成土地砂砾化和岩质化。一些矿山陆续开展复垦工作,积极复垦,绿化矿区,并取得明显成效,矿区环境已得到改善。

2、采矿活动,特别是小选矿厂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的污染现象很普遍;选矿废水和矸石及其它废弃物经风化淋滤后,有害元素及可溶性盐,通过地表水、地下水的渗透对土 1

壤造成污染;采矿,尤其是露天采矿对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小选矿厂集中区,水体和土壤被严重污染。白灰厂、水泥厂集中区沙尘满天,附加的畜牧业、农业受到严重危害,恶劣的工作环境也造成多种职业病。

3、矿山地质条件复杂,采矿时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因而破坏了地表水、地下水系统的均衡,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地区出现了疏干漏斗。

4、采空区易形成采空区塌陷,造成的损失大,具有突发性、多发性、隐蔽性和渐变影响持久而占有突出地位。按其特点和规模可分为地面沉陷和地面塌陷两种类型。地面沉陷指缓慢的、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陷(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无声无震,一般沉陷深1-15米,地表呈现椭圆形盆地壮,局部有地面塌陷坑或蝶壮积水洼地。煤矿区发生地面沉陷,部分地区出现地裂缝,房屋变形。采空区塌陷爆发突然,有声有震,一般面积小,塌陷深度较大。煤矿区局部地段出现塌陷坑。

5、矿坑突水、冒顶属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中的突变型地质灾害。矿坑突水是指由于巷道揭露和采空区塌陷等原因导致的矿坑突然充水现象。冒顶是由于井巷围岩的稳定性较差,当开采条件下强大的地压传递在顶板或两帮时,使围岩进一步遭到破坏而引起陷落现象。

6、矿山发生的滑坡主要是受采矿活动影响,造成的边坡失稳,在汛期地表水、地下水、降水以及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岩土体的整体移动。山区的露天采场边坡和排土场边坡、选矿厂尾矿坝等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坡。

7、采矿活动大量破坏植被和山坡土体,产生的废石、废渣等松散物质轻则造成矿区水土流失,重则诱发泥石流灾害。有的山区由于水土流失,选矿厂尾矿排放不当等,造成部分河道淤积,有成灾趋势。

8、采矿活动还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诱因,采矿活动促成自然灾害叠加等负面作用,威胁或加速生态环境恶化。

二、有关矿山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规定和各部门职责

根据《环保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五条等有关规定,环保部门负责矿山废渣、废水、废气排放管理。矿山需办理排污登记,缴纳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并负责治理。如违反,给予警告或者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根据《森林法》第十八条、第四十四条等有关规定,林业部门负责矿山地表植被的管理。开矿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需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并缴纳植

被恢复费。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如违反,责令停止违法为,依法赔偿损失,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根据《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条、第三十六条等有关规定,水利部门负责矿山防止水土流失管理。规定矿山企业排弃的剥离表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矿山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并交纳水土流失补偿费。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治理的,要按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标准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由水利水保部门负责统一安排治理。如违反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治理;罚款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业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中央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停业治理,须报请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土地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有关规定,国土部门负责矿山占用耕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矿山需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用于因开采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采矿权人履行治理恢复义务,经有关国土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国土部门使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保证金组织治理,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如违反,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三、有关措施和建议

一是依法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法明确环保、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在矿山环境管理中的职责,对于其中管理职责交叉部分要在管理内容上、管理程序上给予细化明确,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联合执法、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矿山环境治理力度、加强配合,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矿山环境。

二是实行属地管理,明确基层监管责任。对矿山环境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基层政府能管的就以基层政府为主,基层政府管不住的上报上级政府解决。基层政府要组织尽快建立矿山环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责任体系,按照“任务到矿、责任到人”的要求,明确地方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及其内部职能机构的监管职责。基层政府相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不能单一罚款了之,要从不同渠道加大处罚力度,责令治理矿山环境。

三是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矿业执法动态巡查、环境执法动态巡查、矿山督察、矿山年检等工作,及时发现矿山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废渣、废水、废气对环境的破坏、污染,以及因采矿破坏地质地貌景观、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问题严重的,坚决停产整顿,直至关闭矿山。进行矿业秩序整顿,坚决制止非法采矿行为,限期关闭不符合条件的矿山,取缔严重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的小矿山企业。

四是进一步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按照国家关于矿产资源整合的有关精神,继续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向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采矿权,彻底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努力。通过整合,使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隐患和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消除,通过大矿大开,促进矿山环境治理。

五是从严审批矿业权,把好矿业开发“准入关”。坚持和完善采矿权审查制度,严禁在交通干线两侧和旅游景区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严禁在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和汤河水源上游进行破坏生态环境的采矿活动。把是否具备经环保部门审查同意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为采矿许可证发证的一个必要条件,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采矿权申请,一律不予审批和发证,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矿山生态建设 篇6

“我们通过绿色生态综合技术的应用, 每年可以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44万吨, 消灭矸石180万吨, 日处理污水16万立方米以上, 年节电1865万千瓦时。用数字证明, 煤矿不污染或低污染, 照样能高效生产。”冀中能源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刘建功典型经验介绍的话音刚落, 会场立刻响起了雷鸣般掌声。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 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煤炭工业正处于一个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必须积极推进煤炭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工程, 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保障国家能源稳定供应。冀中能源通过集成创新, 把一批低碳生态矿山支撑技术嵌入生产过程中, 创新了矿井的设计理念, 形成了生态矿山运行机制, 达到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资源, 以最小的末端治理还原和再造矿区生态环境的目标, 使矿山工程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引领了现代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

———冀中能源“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纪实

杨佑田刘书红王海

在当前高度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的社会背景下, 摆脱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 实现现代煤炭工业的科学转型, 成为决定煤炭工业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 冀中能源集团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 明确了走建设绿色开采、生态矿山的新思路, 实现了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 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煤炭行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 他们不只把煤炭看作是资源, 更要把空气、土地、地下水等与煤炭相关的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 都当作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认真保护、科学开发、综合利用。其核心理念是:按照矿山不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环境, 制定不同的生态矿山建设模式, 指导矿山的设计与生产;把生态矿山技术创新集成地嵌入生产过程中, 使得矿山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就形成生态矿山运行机制, 达到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资源, 以最小的末端治理, 还原和再造矿区生态环境的目标, 最终实现矿山工程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构建科学、生态、环保的煤矿生产技术体系, 用最先进的采煤方法, 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煤炭资源, 并在采矿活动结束后, 用科技手段, 通过最小的末端治理, 抑制和消除煤矿在建设、开采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和影响, 使矿山工程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建设绿色开采、生态矿山, 关键在科技创新。针对当前煤矿生产普遍存在的高能耗、“三废”排放等问题, 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攻关, 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并成功将这些技术在所属矿井进行集成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实施充填开采, 改变煤炭形象

矸石山是煤矿环境不友好的重要标志。大量矸石在地面堆存, 不仅占用土地, 还对周边空气和水体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矸石在运输、提升和外排过程中, 还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运力, 造成能源浪费。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冀中能源从研究煤矿开采的矿压显现规律入手, 提出了将矸石“资源化”高效利用, 置换煤炭资源, 进而消灭矸石山的新思路, 研究出一种全新的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方法, 实现了对煤矿矸石山问题的彻底解决。

主要研究内容有:

1. 充填开采条件下矿压理论的研究。

矿山压力和矿压显现都是上覆岩层运动的结果, 矿山压力是采动后促使围岩运动的力, 它的存在是绝对的, 有采动就会有矿压存在;但是矿山压力的显现则和工作面支护状况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是相对的, 也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几年的理论研究、现场监测和综合分析, 冀中能源初步掌握了充填采煤的矿压显现规律。

充填采煤条件下, 影响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岩层范围只有直接顶和基本顶, 它们仅是上覆岩层中很小的一部分, 其弯曲、沉降和断裂是矿压显现的表现形式, 而岩层从弯曲沉降发展到断裂有两个条件:一是岩层中的最大弯曲拉应力达到其抗拉强度;二是岩层下部所形成的允许空间高度大于岩层允许沉降值。

满足这两个条件, 岩层则逐渐弯曲、沉降发展至破坏。如果达不到这两个条件, 顶板岩层就不会破坏, 矿压显现会比较缓和。

在充填采煤条件下, 充填体经推压密实后, 在支架前移时便起到支撑基本顶的作用, 工作面煤壁、支架和充填体共同支撑着顶板, 直接顶在充填采煤过程中不垮落。充填体的高度和强度, 决定了基本顶最终位态, 也决定了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在充填采煤实践中, 冀中能源利用液压支架和充填体的作用, 限制上覆岩层的纵向运动, 使顶板弯曲拉应力和允许沉降空间达不到破坏条件, 同时, 采取相应技术, 使充填体充分密实, 实现直接顶和基本顶不离层, 并通过支架强有力的支撑和充填体对顶板支护的接力, 促使直接顶转化为基本顶, 增强了矿压显现的控制能力, 达到充填采煤控制地表沉降的目的。这是充填采煤对矿压显现控制的关键。

2. 充填开采装备的研究。

为全面实践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 研究了采煤和充填推压联合作业工艺, 成功开发了成套充填装备。

研制了推压式充填液压支架, 支架后部带有矸石输送机, 运输机每隔一个中部槽有一个液压控制的卸料孔, 矸石自卸料孔放至采空区;支架后底部装有强有力的推压装置, 能把输送到采空区的矸石密实推压, 起到快速支撑顶板效果。

该支架的成功研制, 实现了采煤和充填空间上分开、时间上平行, 提高了充填速度和效率, 达到了规模化生产。

另外, 冀中能源还设计了充填投料系统, 解决了矸石回填井下运输问题。

2008年在冀中能源邢台矿, 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机械化充填开采工作面成功生产, 工作面最高月产达到5.1万吨, 证明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获得成功。目前, 冀中能源又对充填装备进行了升级改造, 冀中能源的下一个目标是建设百万吨级综合机械化充填工作面。

此外, 冀中能源还开展了充填材料的研究, 已成功开发出固体矸石充填技术、矸石膏体充填技术、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和超高水材料充填技术等一系列适应不同地质条件、适应不同材料需求的成套充填开采关键技术, 整个集团公司实现了充填采煤规模化。

截至2010年, 冀中能源在邢台矿、小屯矿、陶一矿、通顺公司等矿井已经安全回采优质煤炭资源230万吨, 充填固体废弃物180万吨,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到今年年底, 邢东矿、东庞矿、郭二庄矿、井陉三矿、新三矿、羊东矿、大利公司等矿井也将推广应用该技术。

实施充填开采后, 工作面后方没有了采空区, 取而代之的是充填体, 正是因为这个变化, 使充填采煤技术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诸多积极作用:没有了采空区, 有效防止了采空区自燃发火;没有了采空区, 消除了采后出水的空间和通道, 对防止采后出水作用显著, 通过观测, 发现采用充填方式采煤同采用垮落法采煤相比, 顶、底板的扰动破坏程度减小了70%以上, 相当于增加了煤层的隔水层厚度, 安全生产系数得到大大提高, 可以说充填采煤为煤矿水体下、承压水上开采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没有了采空区, 还消灭了形成瓦斯聚集的空间, 对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充填开采后, 采空区被充填料全部密实充填, 由于充填支架和充填体对顶板的主动支护作用, 有效减弱了煤层顶板的矿压显现强度, 可以有效地防止冲击地压产生等等。

2010年5月7日, 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彭建勋在调研冀中能源集团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时, 指出:“综合机械化充填开采是一项科学、系统、先进的开采技术, 是煤炭开采方式的一个创举。同时实现了防火、防水、防瓦斯、防矿压, 保护了环境, 延长了矿井寿命……”

另外充填采煤技术的应用, 使得矿区地面沉陷实现可控, 实现在设计井下开采的同时,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实际状况, 统一设计矿区地面生态面貌, 建设生态矿山。这也使得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 成为建设绿色开采、生态矿山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二、利用煤矿地热源, 减少碳排放

煤矿不仅拥有煤炭资源, 由于煤矿井下开采的特殊工作环境, 井下温度常年恒温, 同地表冬、夏两季巨大温差形成鲜明对比, 构建了一个巨大的地热能源库, 并且地热库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不但是煤矿的一大资源, 也是煤矿实现绿色开采、生态运行的一个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把这个天然能源提取利用, 将是煤炭行业绿色开采、生态运行的一个鲜明特色和亮点。

几年来, 冀中能源利用矿井常年恒温特点, 成功应用了高效矿井热交换器, 利用矿井回风和矿井水同地面空气温差作为能源, 提取热量, 做功, 实现了矿井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目的。这一技术的应用, 使生产煤炭的矿井不消耗煤炭、不建锅炉房, 有效改善了地面环境,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目前, 这项技术已在东庞矿北井、梧桐庄、云驾岭、章村和葛泉等矿井得到成功推广应用。通过该技术的应用, 已拆除矿井锅炉房8座, 东庞矿北井在矿井设计中就没有设计锅炉房。经测算, 这些锅炉房的取消, 每年可节约标煤20172吨, 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0289吨, 减排“碳”13717吨。另外, 锅炉房的取消, 还可以节省大量运行费和人工费,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三、保护水资源, 维护环境生态

水是构成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 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最重要资源之一, 要建设生态矿山, 必须要做好水资源的保护。

冀中能源目前已掌握了先进的保水开采技术, 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 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首先利用先进探测手段, 查清地下水系, 科学安排生产, 减少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系的影响;利用注浆技术, 控制地下水的径流, 减少地下水涌出;对特殊地区, 利用充填技术, 控制含水层下沉, 保护地下水系;对涌出的地下水, 积极开展循环利用, 用于井上、下的生产和绿化, 多余部分, 用回灌系统注回地下含水层, 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

梧桐庄就是一个典型的矿井, 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水压高、突水量大, 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构成巨大威胁。通过保水开采技术应用, 矿井涌水量由建井初期的每分钟17.5立方米减少至5立方米, 有力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目前这每分钟5立方的水经过过滤、净化处理后, 用于矿井防尘、注浆、绿化等各个方面, 剩余水量通过回灌系统注回井下含水层, 矿井水达到“零排放”, 真正实现了保水采煤。

由于排水量的大大减少, 仅排水一项, 每年矿井就可以节省排水电量约2187.81万千瓦时, 节省排水电费约1700万元, 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1812.5吨, 减排“碳”5950.8吨。另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由于保水开采技术的采用, 矿井地下水位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矿井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这对于极端缺水的华北地区, 意义非常重大。

此外, 冀中能源还积极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开展对生产、生活废水的处理利用, “十一五”以来, 冀中能源集团公司共计建设污水处理厂34座, 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6万立方米以上, 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9.3%以上。通过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 真正实现了对水资源的保护。

四、优化产业链, 构建循环经济

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品,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解决这一问题, 冀中能源运用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优化产业链, 将传统的单向直线式经济发展模式变为反馈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打造消耗废品的下游产业, 利用循环产业链消解内部工业废弃品, 使上一级的废物变为下一级的原料, 形成了矿井只有煤炭产品输出, 无废水、无废渣、无废气外排。

通过近几年的尝试, 章村这一百年老矿井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循环经济圈, 做到了无废物产出, 走出了一条“煤-电-建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章村矿矿井生产的原煤首先进入选煤厂洗选, 优质的洗精煤作为工业用煤, 用于炼钢和化工;劣质煤以及煤矸石作为坑口电厂的燃料;采矿产生的矿井水经过净化处理后, 一部分作为电厂的冷却循环水, 一部分作为选煤厂的生产用水, 还有一部分作为厂区内生产及生活用水;坑口电厂发的电作为矿井生产和水泥厂生产所需;电厂的粉煤灰和炉渣作为水泥生产的配料;电厂产生的余热为办公区、家属区供暖;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供矿井生产、维护使用;水泥生产过程中利用回转窑产生的余热发电, 供水泥生产使用。目前, 章村的生产模式正在向冀中能源其他条件相似的矿井推广, 并且初显成效。

近年来, 冀中能源集团以“绿色开采, 生态矿山”为目标,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从2008年以来, 有90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将这些科技成果在矿井进行有机集成, 大大推进了绿色生态矿山的建设步伐。

五、绿色开采, 生态矿山的建设与发展

冀中能源集团通过推进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 使企业在规划、部署、安排生产时, 主动摒弃原来粗放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实现了企业在发展造福地方经济的同时, 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强化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 冀中能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 绿色开采、生态综合技术的应用, 冀中能源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44万吨, 消灭矸石180万吨, 日处理污水16万立方米以上, 年节电1865万千瓦时。事实证明, 煤矿不污染或低污染, 照样能高效生产。

目前, 冀中能源集团已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大力展开了生态矿山的建设步伐, 在去年建成梧桐庄矿、章村矿两对绿色生态矿山示范矿井的基础上, 今年将把东庞矿、邢东矿、邢台矿、云驾岭矿等4对矿井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矿山, 并计划在“十二五”末, 全面改造现有矿山, 将具备条件的矿井全部建成低碳生态矿山。通过积极建设低碳生态矿山, 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冀中能源集团将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向绿色开采、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力挺进。

打造科学发展示范企业

建设生态文明

陈明明

邯钢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也是河北钢铁集团核心企业, 建厂于1958年, 现有总资产740亿元, 职工2.4万人, 优质钢综合生产能力1300万吨。20世纪90年代, 邯钢通过推行并不断深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 创造了闻名全国的“邯钢经验”, 被誉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近年来, 邯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生态文明邯钢, 企业实现了向“品质效益型、科技创新型、生态工业型”的转型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持续技术改造, 加快结构调整, 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以来, 邯钢坚持“高起点、低投入、出精品、可持续”原则,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走出了一条低成本转型发展之路。一是把握钢铁工业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 投资近200亿元, 建成投产了新厂区500万吨钢规模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二是依据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 投资100亿元, 谋划实施了老厂区装备综合配套改造, 目前老区改造主要项目已建成投运, 迅速实现达产达效。三是以加快绿色发展为动力, 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先后淘汰了5台烧结机、7座白灰窑、2条落后轧钢生产线、4座中型高炉、3座中型转炉及配套精炼设施, 累计淘汰炼铁产能170万吨、炼钢产能215万吨, 全面完成了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淘汰落后任务。

目前, 邯钢1995年以前建设的主体装备已基本淘汰, 整体装备实现了大型化、现代化, 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技术经济指标、产品结构、盈利能力以及厂区环境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邯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04亿元, 利税108亿元, 利润56亿元, 分别比“十五”增长158%、27%和55%。与2005年相比, 邯钢总资产由256亿元增长到740亿元, 增长189%;人均年产值由121万元增长到250万元, 增长116%;年销售收入由204亿元增加到602亿元, 增长195%;净资产累计增加142亿元, 增长161%,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五年再造了一个新

矿山生态建设 篇7

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因开挖或填方所形成的边坡, 特别是在伊犁州直的丘陵地带。如何治理这些边坡, 成为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工艺多是采用浆砌石挡墙、锚杆 (桩) 或喷浆固坡等硬性的土工工程措施以及少量的路树绿化。

“生态技术”方案成为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一项新兴的应用学科得到规划设计者的重视。然而, 由于工程预算误差过大, 更为后期的工程养护管理带来较多的麻烦和维护费用。现从植物学的角度介绍“生态技术”中的几种不同方案, 以供规划设计者参考。

1 生态技术的概念

“生态技术”指的是在工程建设中采用相关的生态植物 (如不同的乔、灌、草、藤等) ,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混合配置后, 对开挖或填筑所形成的边坡进行植被恢复的一种综合技术应用方案, 它包含了绿化景观、固土保水、防止浅层滑坡、塌方等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2 生态技术的种类

在目前的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 可供选择的生态技术方案大体有“普通绿化”、“普通喷播”、“挂网喷播”和“干根网状护坡”等四种, 详见表1。

3生态技术方案的选择

上述四种生态技术方案在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因此在方案的选择上有较大的不同。同时, 由于这四种方案的选材和施工工艺不同, 其产生的生态功能效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第二及第三种方案是普通的绿化景观方案, 仅具有美观的价值, 而第三种方案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制约, 施工工艺相对较难, 因而施工成本远大于第一、第二种方案。

第四种方案则是抗滑护坡和水土保持方案, 不仅具备恢复植被和绿色景观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具有固土保水和防止浅层滑坡与塌方的功能。

在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 可从下面三点来具体选择合适的方案。

(1)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地质条件良好、坡度比较平缓、土壤成分较好的地方, 通常可选用第一、第二种生态技术方案 (铺贴草皮与喷播绿化) ;地质条件差、弱风化或未风化岩石多、坡度大于70°以上的地方, 常采用第三种生态技术方案 (挂网喷播) ;介于上面两者的地质地形条件下, 可选用第四种生态技术方案 (干根网状护坡) 。 (2) 根据生态功能条件选择。绿化景观效果为主, 通常选用第一、第二、第三种生态技术方案;水土保持效果为主, 可以选择第二、第四种生态技术方案, 其中第二种方案中主要是调整植物品种, 选用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草种;固土护坡效果为主, 可选择第四种生态技术方案, 第四种方案也是常用于北方或西北地区的主要方法。 (3) 根据工程造价选择。前面所述的几种生态技术方案的工程造价是保质保量的基础价格, 它包含了基本的材料、人工、税费和利润成本以及施工难度与设计调整的幅度范围 (但未包含植物材料的死亡损耗和远程施工的费用) 。因此, 可供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设计和预算时参考。若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低于该幅度范围, 则必然在施工中发生偷工减料的行为 (后面施工监理中详论) , 生态技术方案的质量必然得不到保证。因此, 工程造价的选择, 也是生态技术方案选择和应用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4生态技术方案的应用

选择了合适的生态技术方案后, 如何更加合

理有效的实施应用, 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 确定工程造价。当生态技术方案选定以后,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 可根据具体施工点的工程情况 (如气候、季节、土质、营养、边坡比、施工难度、附近水源及交通等) 确定工程造价, 个别地质地形条件较差、施工难度太大的地方, 其工程造价会超过前面的基础分析价。 (2) 选择施工单位。由于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地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应用生态技术的学科交叉性, 普通的园林绿化单位对工程建设中开挖和填筑所形成的不稳定边坡, 缺乏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因此, 在施工工艺和兼顾技术方面很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 在施工单位的选择上, 建议适当放宽条件, 不要过度重视资质, 应以经验和业绩为主, 同时考察其技术理论的依据和原理, 并重点审核其提供的施工方案与质量标准的保证。 (3) 审核施工方案。因设计部门、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暂时对生态技术方案的完整理解不深, 因此, 提出的质量技术标准还不完善, 这对生态技术方案的应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 通过与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沟通, 对该技术的应用有较大的帮助, 特别是加强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和了解, 可以协助业主和监理单位正确应用生态技术方案。因此, 施工方案的审核是目前在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选择施工单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4) 专业养护管理要求。生态技术方案中施工后的专业养护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下转195页) 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掌握了先进的设计手段, 感受到三维设计的魅力, 体会、理解了图纸的作用, 工程意识也就培养起来了。

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学生在学习工程制图课程时, 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是, 如何将实体在大脑中映像成工程图样的理解。使用三维软件后, 学生从三维建模入手, 直接进入三维空间构型, 将构思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过程, 这对于学生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学生通过这种构型练习使自己的头脑中增加了形和体的储备, 有助于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对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 可以方便地进行立体分析, 从而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局面。这样, 不仅达到了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工程制图课程要用大量课外练习的方式去 (上接95页) 普通的种植技术, 任何一个农民或民工都可以完成, 然而, 生态技术方案的整体功能实现, 则必须有专业化的养护管理过程。过去许多生态技术方案的应用失败, 既不是技术方案的问题, 也不完全是方案中的品种选择问题, 而更多的是专业养护管理问题 (同时, 该过程也恰恰是许多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过程) 。因此, 专业养护管理要求也是生态技术方案应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5 生态技术工程施工监理

在目前的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 并没有生态技术的专业施工监理单位, 一般都是由土建工程监理单位代为监理。由于跨专业的原因, 的确使监理单位很难真正做好本职工作, 同时也为个别不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提供了方便, 以至于表面上生态技术方案的投资大大降低成本, 而实质上则造成生态技术方案的不可行或工程建设中多次出现重复投资的不良现象, 而非专业的施工监理工程师只要注意施工工艺、工程材料、材料用量及质量的监理, 仍然可以保证生态技术方案的成功应用。

6 生态技术工程质量标准

生态技术工程是近年来在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新兴的一项边缘学科技术, 通过资料查询和实践应用, 归纳如下的几个指标, 以供相关工程参考和借鉴 (其中的时间和指标均表示是在春、夏、秋季施工, 而冬季施工其指标体现顺延30~90天) 。

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 篇8

1 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矿山活动, 尤其是露天开采, 严重破坏了山坡土体结构, 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导致地面塌陷, 土壤裂隙产生。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 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 土壤承载力下降, 造成土地贫瘠、植被破坏, 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 使水土更易移动, 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固体废渣经雨水冲刷、淋溶, 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 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 (主要是强酸性污染) 、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且由于地下采空, 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性, 从而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频繁发生, 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增大。

1.2 对水资源的影响

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 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 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井泉干涸, 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 使水源枯竭, 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 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 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1.3 对大气的影响

矿山在生产过程中, 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 特别是在露天煤矿中产生的粉尘、煤矸石的氧化和自燃中放出的大量有毒气体会在干燥气候与大风作用下产生矿尘暴, 不仅污染矿区大气, 破坏作业环境, 损害工人身体健康, 而且由于风的流动, 也是矿区周围和全球大气的污染源之一。

1.4 生物多样性损失。

植被清除、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的缺失与污染, 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 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生存, 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1]。

2 矿山生态修复的限制

矿山生态修复制约因素很多, 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条件、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征、表土条件、潜在污染等。

其中露天采场、废石场、尾矿库生态修复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地形地貌、潜在污染物等;塌陷地生态修复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塌陷地的范围和程度;受污染的地表水治理相对简单, 现行的污水处理方法即可解决, 但地下水的制约条件较多, 情况也比较复杂;受污染土地生态修复更为复杂, 矿山污染土地主要受重金属污染, 而重金属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一般生态修复率不会很高[2]。

所以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是结合当地水文、地理、气候条件来进行的一项复杂工程。

3 矿山生态修复措施

3.1 边坡的治理措施

边坡治理主要工作就是要稳定边坡。该过程的任务是清除危石、降坡削坡, 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 把边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 以消除崩塌隐患。之后就要对已经处理的边坡进行复绿, 使其进一步保持稳定。

3.2 尾矿的治理措施

对占用大量土地的尾矿进行二次开发, 加大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开发用量大、投资少、有销路的尾矿以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开发的资源化、商品化使其变废为宝, 真正成为经济商品中的一部分。还要对尾矿坝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 实现浮选废水适度净化后全部回用和零排放。对于未处理的采空区、废旧巷道和硐室的矿山, 利用井下采空区排放尾矿是一种处置尾矿行之有效的办法。

3.3 土壤基层改良

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的关键是土地退化, 也就是土壤因子的改变, 即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养分丢失及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因此, 土壤改良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1) 异地取土措施: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 取适量土壤, 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 在土壤上种植植物, 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 (2) 废弃地改造措施:进行表土改造之前, 设法灌注泥浆, 使其包裹废渣, 然后再铺一层粘土压实, 造成一个人工隔水层, 减少地面水下渗, 防止废渣中剧毒元素的释放。 (3) 土壤增肥改良措施:添加有效物质, 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良, 从而缩短植被演替过程, 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3.4 矿山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

重金属耐性植物不仅能耐重金属毒性, 还可以适应废弃地的极端贫瘠、土壤结构不良等恶劣环境, 部分耐性植物还能富集高浓度的重金属, 因而被广泛地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考虑到引种可能会带来的生态问题, 且乡土植物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立足本地筛选重金属耐性植物十分必要。

3.5 矿山水资源的修复

矿山开采中对水的损害分别表现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可以通过构筑人工湿地, 通过耐受植物、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去除。还有一方面就是由于过度采水造成的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水位下降, 这就需要通过适当引水, 缓解水缺乏压力, 构建蓄水系统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3.6 微生物修复措施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只是土壤、植被的恢复是不够的, 还需要恢复废弃地的微生物群落。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才能使恢复后的废弃地生态系统得以自然维持。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不仅要恢复该地区原有的群落, 还要接种其他微生物, 以除去或减少污染物。微生物的接种可考虑以下两种:一是抗污染的菌种, 这些细菌有的能把污染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物质, 把污染物质分解成无污染物质, 或者是把高毒物质转化为低毒物质;二是利于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不但能在高污染条件下生存, 而且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比如说固氮、固磷, 改善微环境。

我国目前矿山的生态环境破坏比较复杂, 要从根本上遏制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就需要根据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 建立各方面参加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才能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开展, 防止增加新的污染和破坏, 逐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摘要:本文通过对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进行生态修复的限制进行总结, 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的措施。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限制

参考文献

[1]刘男男, 周欣荣.浅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态恢复[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0:5.

[2]郑怡斌, 周连碧, 林海.矿山生态修复及考核指标[J].金属矿山, 2008, 8:109~112.

镁矿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初探 篇9

1 开展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的意义

矿山废弃地会对周围地区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没有覆盖的疏松堆积物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 水土流失加剧, 土地沙化, 大风时灰尘飞扬污染环境, 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 暴雨时会冲积大量泥沙而堵塞河道、破坏水利设施。另外, 矿山废弃物中往往含有各种污染成分, 会侵入地表及地下水, 造成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作物减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甚至危害人类生存和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可持续500年之久, 未经处理的尾矿污染物也可达到100年以上, 更有资料表明, 我国每年因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经济直接损失超过90亿元, 间接损失约300亿元。因此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 既是一项当前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工作, 又是一个长久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对于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很少的现状尤为重要。

2 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

矿产资源开采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环境保护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工业原料、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合理开采矿山资源为振兴地方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但矿业生产过程又是一个破坏生态环境的过程, 伴随这个过程而产生的地貌变迁、土壤侵蚀、大气和水体污染、生态失衡、农业生产受损甚至引发社会纠纷等问题, 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破坏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代我国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是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自发开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 许多矿区都已经相继开展了一些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 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20世纪70年代, 我国东部平原煤矿矿区零星地开展了沉陷地的生态恢复工作, 生态恢复后的土地和水面用于建筑、种植水稻和小麦、栽藕或养鱼等。2 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从总体上看, 矿区环境的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1]。1988年10月我国《土地复垦规定》的出台, 使我国矿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 矿山废弃地恢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2]。从1989年到1991年, 国家土地部门先后在河北、江苏、安徽、山西、湖南、辽宁等省开展了23个土地生态恢复试验点, 至1992年底己生态恢复的土地达3.3万hm2, 1994年国家又在江苏铜山、安徽淮北、河北唐山创建了三个生态恢复综合示范工程。各地矿区、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为取得大量生态恢复的经验和推广生态恢复理论及技术成果, 也建立了许多生态恢复的示范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率在0.7%-1%, 在80年代末期的生态恢复率为2%左右, 90年代的生态恢复率达13.33%。我国有关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理论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90年代以后才初具规模[3]。

近十年来,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的研究机构有:中国矿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等。形成的两大研究领域是:以中国矿业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为代表、以煤矿废弃地为对象、以土地利用为主要目的的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研究;以中山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等为代表、以有色金属矿山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以环境污染的控制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为主要目的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在煤矿方面, 中国矿业大学对开采沉陷耕地破坏的机制及其生态恢复提出了一些新技术。

3 镁矿废弃地的特性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很多地区尤其辽宁省菱镁矿区的乡镇工业迅速发展, 菱镁矿煅烧排放粉尘日益增多, 尤其是在滨海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降水量大的条件下, 难以复垦的镁矿矿区对周边环境影响巨大, 使得滨海地区镁矿矸石山复垦技术研究成为近年来的一个主要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菱镁矿粉尘进入土壤后会使土壤生产力降低, 土壤质量恶化。粉尘污染土壤后, 会引起土壤的一系列变化, 如土壤中磷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降低, 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 粉尘污染土壤也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土壤颗粒分散性增强, 结构破坏, 孔隙度降低, 渗透性能下降, 从而影响土壤中植物的生长, 减慢光合作用速率和希尔反应幅度, 使耕地大面积减产, 甚至撂荒,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吸入粉尘能引起多种疾病, 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

4 国内外关于镁矿废弃地研究的现状

国内外针对煤矿、铁矿等矿山恢复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多, 但关于菱镁矿污染及修复的研究还处于初步了解阶段, 从本世纪30年代, 国外的一些土壤工作者开始对镁质碱化土壤进行研究, Caboun等 (1996年) 研究了斯洛伐克Jelsava-Lubenic地区菱镁矿粉尘污染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受到菱镁矿粉尘高度污染的地区, 排除粉尘再入。无疑, 这些早期的生态恢复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以后, 在较大规模理论和政策的介入下, 情况有了很大改观。

矿山生态建设 篇10

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是中国五矿集团邯邢矿业旗下的特大型铁矿采选联合企业, 公司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 地质储量3.81亿吨, 年设计生产铁矿石750万吨, 铁精矿270万吨, 目前已投入30多亿元, 是我国目前建成投产的规模最大的地下铁矿山。 (文中数据由企业提供) 麗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ANHU丨MINING DEVELOPMENT CO., LTD.地址:安徽省霍邱县经济开发区传真:0564-6344940 0564-6345598邮编:237462

上一篇:公众环保意识培养下一篇:无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