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矿山

2024-10-14

大型矿山(通用8篇)

大型矿山 篇1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开始了工业化革命的进程, 在各个行业中开始重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 使自身能够跟上现代化时代的潮流。目前,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短缺, 天然气能源匮乏, 导致涉及到能源的行业基本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 这便使得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 为确保煤矿行业的安全运营, 需加大力度提高矿山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1 矿山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发展现状

1.1 机械化综合配套设备大量应用

目前一些矿井开始大量投入机械化综合配套设备, 其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并且在开采煤矿资源的过程中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大型矿山想要保证高效稳定的产量, 需要扩大其开采面积, 由于新型机械化综合配套设备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所以能够很好的满足要求。同时, 机械化综合配套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很好的结合了机电一体化, 例如电液控制的液压支架, 它能够自动智能控制刮板输送机和采煤机, 优化了设备性能。

1.2 矿山提升机械自动化

煤矿提升机方面, 一些规模较大的矿井已经采用胶带运输方式, 并辅以胶套轮蓄电池机车、高速架空人车、单轨吊等进行输煤工作。在综采工作面搬家方面, 传统的轨道运输需要25~45天, 而胶带运输方式仅1~2周便可完成。在胶带运输中, 运用可控硅-电动机直流调速、交流变频调速等方式。应用计算机实现对煤矿提升机械的统一操控、故障状态监控, 整个提升机系统能够应对轨道跑偏和制动刹车等情况。

1.3 采掘机械自动化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一些规模较大的矿井开始逐步使用计算机对采掘机械进行控制, 统一控制工作面运输机和采煤机, 进而实现采煤工作的一体化。此外, 应用计算机后, 还可以对设备实施状态检测, 能够准确及时确定故障出处。采煤机最初使用液压牵引方式, 然后逐渐过渡到电牵引方式, 电牵引的供电逐步从直流过渡到交流, 以提升其总装机功率, 使其达到1500k W。工作面运输机逐渐朝更大的动力方向发展。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液压支架逐渐朝耐压发展。用于开凿矿道的掘进机逐渐开始应用逻辑与可编程控制器, 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 矿山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

2.1 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其工作面要求具备较好的通风性能, 它的巷道布置主要针对于开切眼、运输平巷以及回风平巷。为了增加产量, 往往需要增加单向一刀割煤量, 并将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工作面进行延伸, 其延伸程度取决于刮板输送机的铺设长度、产量需求、每单位产煤成本、工作面地质地貌等。增加工作面的推进长度是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最有效的方法。制约工作面走向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回采巷道的掘进和支护、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铺设长度以及采场的地质构造。

2.2 短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其主要应用于缓倾斜中小型矿井厚煤层或回采块段较小的大型矿井。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轻松实现在综采面的上端头、下端头以及回采巷道的快速化作业。

2.3 短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作为一种新式采煤法, 它主要将长壁工作面布置于已掘巷道巷柱式开发区内, 然后再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对煤柱进行回采。

2.4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

首先, 其开采应按照先由采煤机截煤、再由推移输送机移煤, 在进行截煤时, 每经过3刀后需暂停一下, 按照顺序将支架上放煤窗口打开, 进行放顶煤操作, 如若有矸石出现, 应马上将放煤窗口关闭。顶煤放完后, 综采工作面便可继续向前推进。但是,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因采煤工作面大, 极易导致通风断面与液压支架之间过渡临近, 致使风速急剧增大, 顶煤过程中有很多煤尘从放煤口产生, 此时便需增加注水、喷雾等环节;放顶煤开采采出率低, 且煤炭质量不高;顶煤冒落极易引起瓦斯汇集, 如若挤进工作面, 将会增大瓦斯浓度, 用高炮崩落顶煤时很有可能产生爆炸事故;被扔掉的顶煤还有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2.5 优化过断层的方式

遇到诸如煤层变薄处或全岩段, 可采用起底打眼爆破配合挑顶的方法, 以达到逐步抬高输送机的目的。

2.6 采煤机过煤高度优化

若采煤机滚筒切割下来的煤无法第一时间由采煤机下方的输送机运走, 将增加支架和输送机之间的浮煤, 人工清理起来, 不但费力费时, 而且还会影响到移架等一系列工序的进行, 进而影响采出率。为此, 可以提升采煤机过煤高度, 具体可适当加高采煤机滑靴, 并辅以加高采煤机行走轮。

3 矿山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发展趋势

3.1 矿井作业过程自动化的集中控制

矿井作业过程自动化的集中控制, 即使矿井集中监控中心配备一流的采煤控制技术, 采煤控制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分别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采掘设备以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这样, 矿井集中监控中心便可以实现对矿井设备的实时操作, 进而实现矿井作业过程的集中监控。为使不同系统及设备能够互相通讯, 需将不同网络协议转换为统一的协议, 并利用统一的组态软件进行编程。当现场出现故障时, 监控中心能够及时诊断出远程故障的出处, 便于矿井工作人员能够有时间做出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井作业的安全性。

3.2 现场信息自动化控制

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的基础是设备的高度自动化, 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与集中控制的基本要求是现场信息的高度集成。这种高度集成实现的基础是配备高智能化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稳定的用于控制通讯的现场总线以及高速的工业以太网技术。其发展方向是通过建立一套由信息网、控制网和设备网组成的立体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 使矿山设备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矿山生产现场的一些数据通过传感器采集, 执行机构通过执行主控器发出的指令而动作, 再利用现场总线将各个现场的信息联系起来, 利用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整个工作现场的网络传输系统, 即用1000M工业以太环网与基于工业总线的控制器的连接, 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测与控制, 这样, 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便可以接收现场信息, 再通过人机界面、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监控软件便可以实现对矿井内现场设备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4 结论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因此, 必须高效可持续的对矿山进行开采。但是, 我国在矿山综合机械化开采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这便要求我们要致力于研究先进的开采和控制技术,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矿井综合机械化开采水平, 不断提高和深化我国矿山开采水平。

摘要:矿山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对于煤矿行业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矿山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发展现状, 然后阐述了诸如长壁、短壁以及放顶煤等矿山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 最后探讨了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型矿山,综合机械化,开采

参考文献

[1]李佳新, 王国伟.国内外煤矿机械化开采现状及我国煤矿机械化发展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0 (10) :187-188.

[2]张东凯, 王文楷.国内外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系平台比较分析[J].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2 (1) :17-18.

大型矿山 篇2

第一步:项目引进:建议通过省市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举办的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等活动,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根据项目投资的规模,是否列入省市县重点项目等,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确定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加快项目的实施。

第二步:水厂选址:选择环境优美、周边无工业污染源、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交通便利。

第三步:制订公司章程、投资人与股东投资比例,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第四步:建设用地申请,由当地乡镇政府向县区国土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审批。第五步:商标取名,商标的设计,申请商标注册,商标受理书30天左右,等商标注册证发证需较长时间,而且不一定能注册成功。建议可以直接转让商标。

第六步:项目立项及环境评估验收: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发改委提出立项申请,项目经研究确定立项后,进行环境评估分析,向环境局提交环境评估表或研究报告,申请环保验收,验收通过后进行项目的建设。

第七步:考察选择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商,要求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生产及安装调试保修生产线能力,主要了解5-20年内自动生产线运行业绩、涉水卫生许可证、技术专利证书等相关资质,确保生产线长期稳定运行。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必须经过矿管部门鉴定并发放采矿许可证,周期为3年左右。

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自来水)为生产用源水,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包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工艺基本采用纯净水生产工艺。

饮用天然水是以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自来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其他饮用水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自来水)为生产用源水,经适当的加工处理,可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但不得添加糖、甜味剂、香精香料或者其他食品配料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修订了《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并于2017年12月26日发布实施。包装饮用水食品生产许可证由生产企业向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受理,审查发证,包装饮用水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1。水处理设备应包括:粗滤设备(如砂滤、碳滤)、精滤设备、杀菌/除菌设备(如臭氧发生器及混合设备、紫外杀菌设备、过滤除菌设备)等,饮用纯净水还应具有反渗透设备或蒸馏设备或其他去离子设备。如使用过滤除菌设备,滤膜孔径应至少达到0.45μm的规格。水贮存设备(原水储水罐、成品水储水罐等)、水处理设备、清洗消毒系统、全自动灌装封盖(口)设备(禁止手工灌装、封盖)、自动喷码设备等。应根据工艺需要配备包装容器清洁消毒设施,如使用周转容器生产,应配备周转容器的清洗消毒设施。

设备布局应按工艺流程设计,一般包括:对水源水的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口)和灯检(或自动监测)。饮用纯净水还包括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电渗析法、反渗透、蒸馏等)。其他饮用水还可包括配料等工艺。具体产品按企业实际工艺流程生产,但其工艺流程必须科学合理,符合相关规定。

饮用纯净水允许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臭氧化作用或紫外线消毒杀菌及其他适当的水处理工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和饮用天然水仅允许采用脱气、曝气、倾析、过滤、臭氧化作用或紫外线消毒杀菌等不改变水的理化指标等基本物理化学特征的水处理工艺。

水源水控制。以来自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生产用源水的,应定期监测pH值、电导率、余氯等水源水质情况;以来自非公共供水系统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为生产用源水的,应监测水质波动情况(如水温等),判定水源是否受到外界影响产生异常。

过滤(粗滤、精滤)控制。使用砂滤器、碳滤器、保安过滤器、精密过滤器、膜过滤器等,企业应对其过滤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如膜过滤设备应有滤膜完整性监测仪表(如压力表等),还应根据过滤效果定期更换滤膜或滤料、定期反冲洗和清洗。

去离子净化控制。饮用纯净水及其他饮用水有该工艺的,应定期监测并记录净化程度;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净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再生用盐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食品加工用水储水罐应安装空气呼吸器。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必须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禁止人工直接添加。

来自非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作为生产用源水,应采用封闭管道进行输送,防止污染,不应用容器运到异地灌装。

配备周转容器的外洗设备、自动内洗消毒设备、灯检设备、自动灌装封盖(口)设备、盖清洁或消毒设备、喷码设备等,生产桶装饮用水的,还应配备拔盖设备、桶口热塑膜包裹密封设备。

周转使用的空桶的内部清洗消毒设备应为连续自动化设备,至少包括: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消毒剂清洗、水冲洗、成品水冲洗或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要求的水冲洗等,且不少于10个清洗消毒工位(含沥干工艺)。

如使用塑料软包装生产袋装水,应采用机械自动化灌装设备灌装,灌装设备应具有杀菌装置;采用自立袋等灌装的,上盖、旋盖等应完全自动化。

第八步:桶、瓶、袋、盖的包装供应商选择。要求包装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具备相关资质,产品检测报告,将选定的供应商列入进货查验制度(包装饮用水企十大质量管理制度之一)日常质量管理。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原辅料、包装容器供应商进行审核,并定期进行审核评估;应在和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双方承担的食品安全责任。包装容器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第九步:厂房设计与施工。建议由专业的包装饮用水设备厂家设计部根据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到食品安全的各项规定,进行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分区:一般作业区(水处理区、仓储区、外包装区、周转容器的检查区等)、准清洁作业区(配料区、预包装清洗消毒区等)、清洁作业区(灌装防护区等)。清洁作业区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洁,清洁作业区空气洁净度(悬浮粒子、沉降菌)静态时应达到10000级且灌装局部达到100级,或整体洁净度达到1000级。设计参观通道,外部人员严禁进入车间。生产场所一般应设置水处理区、灌装防护区、包装区、原辅材料及包装容器仓库、成品仓库。采用可周转的容器生产包装饮用水,单独设立周转容器的检查和预处理区。周转容器不得露天储存,以免受到污染。如使用食品添加剂(气体除外),应设置配料区。

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清洁作业区入口应设置二次更衣区,洗手、干手和(或)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并设置风淋设施。采用自带洁净室及洁净环境自动恢复功能的吹瓶、灌装、封盖(封口)一体,且其内部形成清洁作业环境的设备可不设在清洁作业区,可豁免设置二次更衣区和上述相关设施。

化验室:包装饮用水企业的检验能力至少满足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浑浊度(必要时)、臭氧浓度(有此工艺的)、电导率(饮用纯净水)、pH值(饮用纯净水)、色度等项目的测定。检验设备一般应具有: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微生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或菌落计数器)、浊度仪、酸度计和电导率仪(适用饮用纯净水)、分析天平(0.1mg)(标准试剂采用铂钴比色法测色度时可不需要)、相应检测特征性指标的设备(出厂需检特征性指标项目时)及相关的计量器具等。

第十步:设备安装、调试

第十一步:办理取水许可证(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采矿许可证(饮用天然矿泉水其水

源还应有水源评价报告、水源水质跟踪监测报告)、制订公司《企业标准》、《质量手册管理制度》、《工艺流程 及作业指导书》、《关键性控制、杀菌控制记录》、《包装标签标识内容》等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科递交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及生产人员健康检查表、相关材料。

第十二步:审核、整改、发证。第十三步:包装标签的印刷、制作。

第十四步:职工培训,试生产运营,启动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第十五步:整体市场营销,配送服务、专卖店分销商管理

包装饮用水生产涉及的主要标准;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T 10789 饮料通则;

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7323 瓶装饮用纯净水;

GB 19304 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 GB 16330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

大型矿山皮带及布料流程自控系统 篇3

传统矿山皮带系统控制方式原为单条皮带独立控制开停, 系统分散, 控制的灵活性差, 且各皮带的配置差异较大, 部分无皮带保护, 易引起皮带跑偏、撕裂等事故。且现场粉尘大, 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而皮带无人值守系统主要由皮带保护及自动控制和布料流程无人值守两大问题亟待解决。

2 皮带自动控制系统

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 主要由控制主站、所有分站、传感器及现场保护装置和综合操作台构成。综合操作台位于中央控制室, 各主站之间通过光纤环网进行连接, 各主站与分站之间通过C网电缆或光纤进行连接。

2.1 冗余系统

冗余系统应用几乎和单机系统一样, 要求两个框架的模块、插放位置、程序必须完全一致, 两个控制器在相同的工作状态。两个控制器框架之间, 完全靠系统冗余模块RM来完成同步和数据的交换。

2.2 Control Net网络

Control Net网络, 它是3个网络中最为活跃的网络, 它主要应用于控制层, 控制器之间的通讯, 特别是远程I/O的控制。但是网络一定要通过组态规划, 确保数据的流通顺畅, 才能正常运行, Control Net网络根据自己的规则安排数据的流通。C网的组态需要专业软件RSNet Worx for Control Net, 它用于网络组态和检测, 以及在网络上建立预定性数据交换的连接。

破碎区域的控制对象主要是皮带机, 根据电机功率的大小和应用不同, 选择了不同的控制方式, 有软启动器控制的电机, 有变频器控制的电机, 这两种控制方式都是通过C网进行控制的, 通过网络来控制电机启停。在控制系统中, 各主站与从站之间和从站与从站之间, 都是通过C网进行连接的。

2.3 Device Net网络

Device Net网络, 它是开放式的设备网络, 实现了高度的分布控制, 是优于框架I/O模块, 用于底层现场设备的网络。主要用来连接I/O适配器、智能传感器、驱动通讯等设备, 易于与第三方产品实现数据交换的无缝连接。D网的拓扑结构比较自由, 由主线和分支组成, 在一段D网中主线只有一条, 每个E3作为一个分支挂在主干线上, 每个主线大约20-30个分支, 主线上有24V直流电源, 为所有的取用网络电源的设备供电, 主干线的两端连接着终端电阻, 阻值为121Ω。

2.4 皮带保护装置

碎矿区域共有皮带40条, 原有的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低, 无法实现岗位无人值守而生产稳定运行。

利用拉绳开关、打滑开关、跑偏开关、防撕裂开关等保护装置时刻监管皮带机的安全运行, 一旦有事故发生, 相关的保护开关就自动动作, 即刻停止皮带机, 并传输数据至中央控制室。除了现场的检测装置动作导致皮带机停机的情况, 还需通过PLC连锁控制来提高皮带的正常运行, 实现所有皮带的顺启逆停的过程, 下级皮带停车后上级皮带会自动停机, 防止皮带压料。

3 布料无人值守

布料是破碎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给料胶带机输送矿石, 经移动布料小车向若干各料仓布料, 粉尘、噪声很大, 安全隐患较多。运用第三方通讯技术创新性引入编码器, 结合统计分析, 实现精确定位、位置校准, 从而实现了布料过程无人值守。

3.1 第三方通讯

根据现场编码器的信号方式并结合AB控制系统特点, 决定采用MVI56-PDPMV1模块编码器数据进行采集。模块通过自身的内部数据库来实现Control Logix处理器和Profi bus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将模块安装在某个从站上, 通过DP线进行连接, 通过Pro Soft Confi guration Builder (PCB) 软件进行配置组态。模块组态完成后, 通过RSLogix5000中的程序编写完成数据的采集。

3.2 精确定位

编码器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选择使用绝对型编码器, 它的位置是由输出代码的读数确定的。在一圈里, 每个位置的输出代码的读数是唯一的;当电源断开时, 绝对型编码器并不与实际位置分离。如果电源再次接通, 那么位置读数仍是当前的, 有效的。

根据绝对值编码器的基本原理, 定义2号仓中央为位置坐标原点, 通过实际测量, 得到1-9号仓位置坐标

布料车的位置坐标I可表示编码器码数A的一次式为: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 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 得到较为精确的a, b参数。

已测=[I2, I3…, I10]=[0, 7.26, 14.95…., 63.03], 在Rslogix5000中记录相应的码数

利用Matlab的polyfi t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公式I=0.2A-1374.4, 拟合度较好。

3.3 位置校准

由于布料车轮轮轴与编码器很难做到绝对紧密的结合, 矿石料物沉重、车体惯性较大等复杂因素, 导致经常出现打滑丢码等现象, 长期运行后出现高达0.5m的偏差。引入限位开关, 编制自动校准程序, 可解决上述难题。限位开关安装于每个料仓的中央位置, 开关信号引入主系统, 校准程序检测到第i个限位开关switch[i]为高电平, 则对相应仓的实际坐标赋值, 反向计算后对参数b进行修正。在料车来回运行的过程中, 程序将反复进行参数校准, 使定位获得极高的精度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彭鸿才.电机原理与拖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10.

[2]侯志林.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11.

[3]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9.

大型矿山的无废开采设计实践 篇4

关键词:大型矿山,无废开采设计实践,原则

本文将阐述在冬瓜山铜矿床的设计中应用大型矿山的无废开采体系与理论, 对大型矿山的无废开采设计实践做了简要的介绍, 前述体系与理论进行矿山无废开采设计的实践, 是无废开采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1 矿区概况与开采技术条件

1.1 矿区概况

安于安徽省铜陵市的狮子山矿区的冬瓜山铜矿床, 其属于铜陵有色金属 (集团) 公司的主要矿山——狮子山铜矿的深部矿体。在交通的运输上非常方便。

在狮子山铜矿的深部床位, 在最上的部位是东狮子山和西狮子山矿床, 中间的是大团山矿床, 下面的就是冬瓜山矿床。在位于上部的东狮子山和西狮子山几乎开采完, 只剩下近有200万立方米的采空区需要对此进行处理。

狮子山铜矿是一座老矿山, 于1966年投资建成的, 如今有采选的成产性能为20001/d, 开采东狮子山、西狮子山、老鸦岭以及大团山等4个矿位, 还有桦树坡、胡村这两个矿床也正在进行项目开发, 用来继续接着并扩大采矿的生产。可是这个矿有的选矿厂。只要稍加改造, 就可使其生产能力提高到3000t/d。

老矿山多年生产已在矿区地表形成了大于100万m3的空区。

1.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冬瓜山铜矿床是多金属矿床, 它主矿体是在青山背斜轴部, 能够与背斜轴部能够结合在一起, 它的倾角为10°-35°, 走向长1810m, 水平投影宽300~800m, 中间最厚, 超过100m, 两边变得很薄。矿体在北侧伏角10°~15°主矿体赋存标高-680~-980m。该矿床矿石和围岩都比较稳固。

矿石为硫化矿, 主要自然类型有含铜磁铁矿, 占29.5%;含铜磁铁矿滑石蛇纹石, 占24.1%;含铜黄铁矿, 占20.9%;含铜矽卡岩, 占13.2%。平均品位:铜1.01%、硫16.75%、铁29.64%、金0.29g/t、银5.25 g/t。矿区恒温带深度20±5m, 恒温带温度17.55℃, 平均地热增温率2.1℃/100m。

2 设计原则的确立

2.1 建设条件的研究

冬瓜山铜矿床开发条件的深入研究表明, 它有以下特点:

2.1.1 矿区具备良好的总体建设条件

作为铜陵有色作为金属产业当中的重点企业之一的金属公司, 在铜陵公司当中狮子山铜矿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之一。交通便达、设备齐全的矿区在生产和生活的设备已经是非常的完整, 这也就为开发新的矿床做了充足的准备。

2.1.2 资源具有综合回收前景

对冬瓜铜矿床的资源再评价可知, 冬瓜铜矿床不仅仅只是对铜资源回收, 还应该将参杂在其中的伴生金和银进行回收, 还有就是在矿石当中的硫元素中的硫精矿可以当做矿山在最后的产品对外销售, 在矿石当中的石膏、铁以及滑石粉都是能够回收的, 这些都可以对废料的生产量降低, 并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2.1.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特殊

作为一座深埋大型矿床的冬瓜山铜矿, 它在对其开采的时候是需要具备深井开采的一些特点的技术条件, 但是埋藏的过于深、地压过于大以及在岩石很强的硬度, 会在开采时有着岩爆发生的动机;原岩过高的温度使得气温在坑内的空气也很高, 所以, 开采时要做好降温的措施;在矿石当中, 硫的含量也是非常的高还有胶状黄铁矿, 结合温度的影响等, 会产生有氧化自然;在深部的开采是对矿岩费用的一个较大的提升等。

2.1.4 矿床具有实现无废开采的前景

首先有许多的空区存在于矿区, 这些空区可以放置大量的废石;其次要有特殊技术对矿床采取充填采矿模式, 也为废石的安置提供了场所, 同时也将尾砂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采用填充这个方法可以将无废开采和填充着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处理好;最后要具有综合回收的矿石能够将尾砂产出的数量。这些都是为五废开采有了进一步的推动。

2.2 设计原则的确立

鉴于冬瓜山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及内外部建设条件, 经过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 设计确立了以下原则。

2.2.1 统筹兼顾的原则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 需要对多项施工工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以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在不影响工期与质量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如对铧树坡、胡村等矿段的施工工程进行细致的安排, 及冬瓜山施工过程的探采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另外, 在建的大团山工程的整体进程与施工进展都需要与各工程进行相互协调。

2.2.2 实现无固体废料的无废开采的原则

实现冬瓜山铜矿床无固体废料开采的原则, 可采用前述的几个原则, 即:减量化原则、综合利用原则、就地处理与利用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无废开采的原则。

冬瓜山基建时期的废石可充填到狮子山矿区现有的采空区中, 生产期间的废石可在井下直接回窿, 而尾砂可全部用于井下充填。体现了就地处理的原则。

在采矿方案的选择方面, 以掘采比小且高效的采矿方法为主, 体现了减量化原则。尽量多地回收矿石中的有用成分, 使矿山的尾矿排放量减少到最低程度。既体现了综合利用的原则, 也达到了废料减量化的目的。在这样大且深的矿山实现无废开采,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同时, 该矿实现无废开采, 必须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为原则。

2.3 设计方案简述

选用的采矿方法为阶段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 矿体厚度大于30m的矿块采用大直径垂直深孔落矿的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矿体厚度小于30m的矿块采用扇形中深孔落矿的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将矿体划分为150 x 150m的盘区, 盘区内布置20个75 x 15m的采场。每个盘区可同时工作的采场数为4~5个。首先回采矿房, 充填后再采矿柱, 然后充填矿山投产初期的产品是铜精矿与硫精矿, 但在选矿厂的设计中充分预留了将来回收铁精矿、石膏与滑石粉的余地。因为矿床的地质评价中未对这两种物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只是在本设计过程中对资源的再次评价中才提出回收这两种矿物的问题。

结束语

该设计的最大创新点在于:从矿山设计开始就确立了无废开采的目标, 并经过努力得以实现。同时, 也是国内首次在大型矿山实现无废开采设计, 并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史宝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

[2]欧阳培.排泄资源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3]于光.循环经济——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 2005, 5.

大型矿山 篇5

一、可视化技术简介

科学可视化技术实际上是将科学计算过程中及计算结果所产生的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信息, 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再进行交互式分析。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领域, 成为研究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技术。计算机在图形设备上生成真实感三维图形必须满足以下4个基本要求:

1、对所需模拟的三维场景, 通过数学的

逻辑与方法进行几何描述, 并将它们输入计算机。这部分工作可由曲面造型系统或三维立体造型系统加以实现。因为如何选用合适的数学逻辑与方法对场景进行几何描述, 将直接影响到图形的准确性, 也将决定整个图形绘制的计算耗费, 因而, 选择合理有效的数据表示方法和较好的逻辑输入手段显得极其重要。

2、将三维的立体几何描述转换为二维投影图, 从而得到场景的透视效。

3、确定出场景中的所有可见面, 通过隐

藏面消除算法将视域之外或被其他物体遮挡的不可见面消去, 从而得到立体场景中所有可见面。

4、计算场景中所有出现的可见面的颜

色, 严格地说, 就是根据光学物理的光照明模型, 首先计算出可见面投射到观察者眼中的光亮度的大小, 分辨出光谱的颜色组成, 然后讲个颜色转换成适合图形设备语言的颜色值, 从而用通俗的方法表现出投影画面上每一像素的颜色。最后通过明暗处理模型, 具程信息主要来自于工程现场, 这造成了数据的不准确性、人为性及滞后性。而通过采用三维数据结构和有效的建模技术, 就能更加充分、客观的反映地层的特点, 这既便于数据的管理和操作, 也便于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处理。

1、数据模型

在三维可视化建模系统研究中, 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是一组十分关键的问题。对于非空间实体, 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数据库加以表示, 而对于岩土工程中所涉及的数据的具体位置, 我们就只能通过建模系统得出其绝对和相对的位置。空间数据模型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研究、表述空间实体及空间关系。这些研究内容是设计空间数据库与构造概念模式的数据基础, 它直接影响着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组织、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2、拓扑关系

如何建立、维护空间元素的拓扑关系是三维可视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拓扑关系的建立使得各种空间的操作与信息查询易于实现。拓扑关系更加侧重于描述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 它通过空间中的各种体域、组成体域的各种曲面、构成曲面的边界环、组成环的弧、弧上的结点来描述复杂的地物。

3、建立模型

利用计算机组件对岩体的情况进行三维计算机模拟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与研究, 最后通过建立三维岩体模型, 以便更简洁、直观地研究和分析岩体的形态及其变化规律。但在建立岩体三维模型时, 首先要考虑钻孔的空间位置, 这是整个岩体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造基础。然后从各剖面着手, 根据已有的原始资料, 利用岩体在勘探线剖面的投影形状, 、透视特点, 构建出其空间的大致形态, 从而形成矿体的基础三维空间模型。最后, 可以通过对模型在空间上进行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 全面展示出岩体的空间构造规律, 从而能够更加直观的分析岩体的形态和空间变化。

三、岩土工程的可视化建模的功能特征

1、工程地质数据模块

对于工程地质钻孔数据库建立与之相符合的资料查询数据库, 完善其检索模块的操作功能, 使其能够用更简单、更直观的方式实现数据库间的无缝对接, 并且及时对工程所涉及的有关工程数据资料与钻孔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将其准确无误的录入到工程数据库中, 以方便查询、检索所需要的钻孔、地层信息以及工程资料信息。

2、立体模型的显示与分析

利用计算机可视化组件, 通过工程地质钻孔数据库提供的各种数据, 将形成的立体模型显示于屏幕, 这样便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加直观地了解地下土层、岩层的分布构造情况, 并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模拟地层的转动、缩放以及切割任意剖面可能造成的不同情况的岩层图解, 这样便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方便地得到指定地层的具体信息。

四、可视化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主要通过对工区图、剖面图、三维可视化图形进行模拟分析, 从而更加直观的得出岩土工程的具体信息与特点。

工区图在反映研究工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地表构造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将多种方式的显示方法进行集中与整合, 客观、全面、综合的显示出了测线、钻孔、断层和地形等值线图及其各层位段的分布图。

剖面图是地质专家们重点应用的图件之一。本系统利用数据库的剖面信息, 将三维影像投影到了二维平面上, 从而得到岩层的透视图, 再通过将层位信息和地形信息与图形绘制功能相结合, 便绘制好了剖面线图。

三维可视化图形通过将后台数据库和前台的图形绘图功能相结合, 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剖面的空间地质层位的组合情况以及空间的特征变化和断层特征的变化情况, 从而为地质专家建立岩土工程的三维空间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2、岩体的三维建模系统,

可视化技术在地表建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地质岩层研究领、考古领域、还是新型化学高分子领域, 都能看到它的应用。例如利用规则网格或Delaney三角网建立三维地表模型。三维地质实体模型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进步。

3、岩体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在数值分析中, 三维分析远比二维分析更具意义和价值, 因为三维分析可以从更加立体的角度, 对岩层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只有通过三维分析, 才能得到更加合理、客观、准确的结果。而三维有限元分析的前、后处理功能主要依赖于可视化技术来实现。

4、岩体结构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在对岩土工程的全面性、稳定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由于岩土体有别于其他一些匀质固体, 往往在岩石层接处含有众多断层、界面或节理, 因而其结构难以进行准确的模拟和分析。通过三维可视化图形便能准确的显示出结构面, 使地质工程师直观地看到岩体结构面空间的几何形态、相互关系和分布, 从而使其准确地进行科学分析, 对地质问题作出合理与科学的结论和决策。

结束语

某矿区地质条件复杂, 通过可视化技术对岩体进行建模, 实质上加强了工程师对岩体空间特征的把握。而更加具体、直观的地理虚拟环境图解, 减少了传统复杂抽象的符号, 实现了用户与模拟系统的交互操作, 极大地提高人们对矿山岩土空间的分析研究能力。

摘要:为了在第一时间准确地为矿山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模型资料, 矿山岩土工程可视化模型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它通过运用计算机组件技术, 准确地得出了矿山岩土工程的信息特点, 为工程师对矿山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了综合的信息, 为其做出正确判断给明了方向。该模型使得矿山岩土工程信息在计算机图形中得以呈现。

关键词:矿山岩土工程,可视化模型,三维可视化技术

参考文献

[1]郑文棠, 徐卫亚, 童富果, 石安池.复杂边坡三维地质可视化和数值模型构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8) .

[2]张琪, 邓超, 左永振.可视化技术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 (理论版) , 2008, (01) .

大型矿山 篇6

关键词:巨型轮胎,轮胎刺破率,使用寿命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高铁、高速公路、输油(气)管线、水电工程等大型国家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大吨位电动轮汽车应用相当广泛,且随着国内外大型露天矿山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年开采量1 000万t级以上特大型露天矿山的高效运输设备中大型电动轮汽车应用很多。江铜德兴铜矿(简称德铜)铜厂和富家坞采区采选矿石产能13万t/d,矿石年采剥总量巨大,达1.32亿t/a。采用十几台大型电动挖掘机和配套的70多台电动轮卡车进行采矿作业[1]。

巨型工程机械轮胎(简称轮胎)是工程机械轮胎中极具特色的高端产品,位居特大型露天矿山生产4大主消耗件之首,约占运输成本的3%,且固定成本会随载重吨位的加大而增加。该矿采区工况极其恶劣,作业条件苛酷且强度高,装载任务繁重,因而轮胎刺破率居高不下,安全隐患大,直接经济损失大。为提高电动轮作业效率,延长寿命,提升矿山技术经济和环保效益,加强对其消耗状况及刺破率的研究,十分必要。

2巨型轮胎总体运行消耗状况分析

2011年德兴铜矿铜厂采区和富家坞采区巨型轮胎的使用消耗、刺破率及寿命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德铜巨型轮胎全年总体运行状况平稳,37.00R57、36.00R51型轮胎平均使用寿命为2 703h/条,与2010年同比略减27h/条,报废轮胎刺破率为22%;40.00R57型进口轮胎平均寿命为2 107h/条,与2010年同比提高267h/条;全年现场无轮胎热剥离起火现象。

2.1采区运行状况分析

(1)铜厂采区特点。该采区已形成东西长2.3km、南北宽2.4km的巨大凹坑,最大高差500多米,采区境界面积约6km2,剥采比约1.40:1,废石最大运距3.6km以上>>矿石最大运距2km,且以重载上坡路段居多。其作业条件与富家坞采区相比更恶劣,且随着采坑的逐步加深和排土场高度的不断攀升,电动轮汽车的运距不断增加,年投入新胎共253条,约占年总投入量的56%,导致两大采区巨型轮胎的使用寿命存在一定的差距。

(2)富家坞采区特点。该采区境界面积约3.98km2,剥采比约3.23:1,运距基本在2km范围内,且以重载下坡路段居多。其现场TKPH值较适于选用耐磨和耐刺型轮胎,对轮胎正常使用更为有利;因主干道路宽度不够,路基偏软,波浪形路段较多,路面掉块积累在道路两侧,车辆交会时轮胎易割伤刺破。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新胎投入比例增大,共196条/a,约占新胎年总投入量的44%,与2010年同比提高了4%,刺破率较高,轮胎消耗与往年同比上升幅度较大,因而该采区轮胎使用状况的好坏,对整个现场轮胎寿命影响大。

2.2进口巨型轮胎消耗状况分析

(1)40.00R57型进口轮胎。该型新胎平均寿命为2 107h/条,与2010年同比提高267h/条,刺破率下降6%;且富家坞采区部分运行轮胎正常磨损下车寿命已超过3 000h。与37.00R57型进口轮胎相比,其本身胎面接触地面宽度增加约80cm,额定气压值增加10psi,用于830E车辆载重增加约30多吨,同等路况下运行刺破率更高,超过40%,寿命低,为500多小时/条,其前轮更换周期较短,平均1.5月需换一次,消耗新胎约13条/月。为提高其整体寿命,共从2010年预留翻新胎体中挑出11条修复再利用,延长寿命135h/条。

(2)37.00R57型进口轮胎。该型轮胎使用机台数共38台,消耗新胎约23条/月,平均寿命为2754h/条,与2010年同比,略降55h/条;刺破报废率与2010年同比,上升4%;下车报废翻新胎231条,平均寿命1 085h/条,翻新胎的使用状况稳定。由于630E电动轮驶往300场配合大型电铲作业,受装车质量、弯道斜坡、清扫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路面落石较多,轮胎刺破报废率明显上升,平均寿命约2 262h/条,与2010年同比,提早376h/条;29#~32#电动轮配合大铲期间,轮胎平均寿命仅2 400h/条。然而,由于受道路养护和司机操作因素等影响,全年前轮轮胎因割伤提前更换共80多条,刺破12条次,其中报废4条,平均寿命仅1 068h/条,严重影响轮胎的整体寿命。

(3)36.00R51型进口轮胎。该型轮胎全年现场使用数量减少,平均使用寿命约2 478h/条,与2010年同比基本持平;下车报废翻新轮胎共9条,平均使用寿命为1 050h/条。

2.3国产巨型轮胎消耗状况分析

2010年12月始,该矿将国产工程子午线轮胎第二阶段试运行规模拓展至铜厂和富家坞整个采区,从2009年仅在2台电动轮运行,推广至7台电动轮,且电动轮车型从R-190型、EH3500型增至R-190型、630E型和730E型;其中3台630E电动轮、3台730E型和1台R190型电动轮分别试用36.00R51型、37.00R57型国产轮胎。

(1)37.00R57型国产轮胎。因在轮胎结构尺寸、胎面花纹形式、橡胶配方等方面的调整改进,该型轮胎平均寿命与2009年25条相比,提高350h/条且无“热剥离”现象,高温季节使用安全性得到进一步验证;与进口轮胎对比,该型国产轮胎不足之处主要是胎面橡胶耐切割性较差,一旦新胎胎面花纹使用至1/3后,易出现多处切割、掉块现象,其耐磨性能较差,胎面橡胶磨损至新胎花纹深度的55%即报废且轮胎胎体损坏严重,无法再翻新利用;试用轮胎寿命差距较大,仅相当于进口轮胎的44%,超过1 400h的有12条,仅占26.7%,寿命最长为1 900h/条。

(2)36.00R51型国产轮胎。该型轮胎花纹形状、沟深的外部结构设计及试用结果与2009年第一批次试用的37.00R57型国产胎相比区别不大,试用效果也不太理想,平均寿命皆低于1 000h,仅是进口胎2011年平均寿命2 478h的33.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矿630E车型面临淘汰,其国产化试用意义并不大。

3巨型轮胎刺破事故规律及其危害

3.1巨型轮胎刺破事故的基本规律

(1)季节时令规律。梅雨冻雪时节,运输干道易积水、积雪、积冰,影响较大,车辆刹车次数增多,胎圈部位受力大,易导致胎圈磨损、脱层及烧伤等损伤,特别是雨季,易产生松软或翻浆的路面,路面平整度陡降,橡胶在水里易被裸露锋利尖石或冰块割裂,轮胎刺破率增加,其损耗高于全年平均值,特别是每年汛期轮胎的异常磨损及刺破现象最为严重。

高温酷暑时节,地表温度高,耐热轮胎本身橡胶偏软,胎面橡胶易老化,磨损加剧,胎压过高或过低时,轮胎刺破率高,爆胎、热剥离起火事故时有发生;轮胎刺破率以6月至8月居多。

(2)作业时段规律。中晚班时段司机易犯困、疲劳走神,且早班检修质量问题此时易暴露出来,轮胎割伤多、刺破率高。

(3)多发地段规律。露采设备维修工业场地、新作业面推进处、新开沟作业区域、铲窝、倒装台、急拐弯处、路缘、道路改道施工处、垫路养护处、开沟排水处及排岩场,轮胎刺破率高。

(4)易发部位规律。80%的巨型轮胎刺破、割伤情况发生于车辆驾驶室右侧的轮胎。

3.2巨型轮胎刺破事故的危害性

随着该矿产能的扩大,采区凹陷开采加剧,作业面逐步变窄,电动轮时常需重车上坡、连续爬坡、运距增加等,轮胎刺破事故明显增多。其主要危害是:轮胎前期异常损坏增多,使用寿命低,轮胎损耗急剧上升,供应缺口达一百多条;车辆完好率低,作业效率低;车辆运输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致使经济指标恶化;产能低下,维修及保养工作量加大,既误时又误工,严重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极易产生爆胎,安全生产隐患大,甚至易酿成恶性交通事故。因而,成为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瓶颈”。

4巨型轮胎刺破情况分析及研究

4.1轮胎热剥离和脱层壳及刺破

(1)热剥离、脱层壳与刺破。轮胎橡胶热剥离、脱层、脱壳较严重时,其橡胶厚度衰减相应加快,胎面刺破率约占60%以上。按刺破成因分析,主因是未定期验算TKPH值及轮胎运行速度;新修筑路面粗糙不平、路料粒径未达到规定要求,不符合轮胎行驶条件;运输道路持续长坡、轮胎散热不良、胎面与胎体钢丝分离造成橡胶掉块脱落;未及时清扫运行中撒落物料及其它散落锋利杂物,路料岩角的来回切割等。

(2)胎面的外物割伤与刺破。胎面的外物割伤会影响胎冠层及胎体层,造成该部分强度减弱,一旦发现不及时,易促使轮胎行驶中产生变形,导致钢丝层易折断,与胎面胶逐渐分离,随着伤痕累积延伸扩大,轮胎会产生局部剥离、掉块、胎体层断纱甚至炸裂损坏,直至报废。

(3)胎面的异常磨损与刺破。胎面的异常磨损将直接影响到轮胎刺破率的高低,其降幅的大小,恰好表明了矿山企业对路面养护质量的高低与否;若车辆在直线道路上或曲线道路上行驶,各轮胎的受力往往不同、不均匀,且曲线行驶时弯道内侧轮胎的受力更大,磨损相应变大;而非正常在原地的转向操作,也会导致轮胎的异常磨损。研究表明,重载汽车后胎的磨损和刺破率明显高于前胎。

4.2胎体的冲击爆裂与异常刺破

巨型轮胎撞到某障碍物,特别是超载、超速状况下撞到尖锐石头时,胎体部急剧变形,应力集中过大,刺破率高;或胎体部分钢丝损伤、局磨、割伤、剥离等,轮胎易爆裂,通常以后轮居多。若两个前轮轮胎其中之一爆裂后,会导致电动轮汽车翻车、悬挂及羊角轴严重损坏等,直接损失不可估量,巨大的冲击波甚至会严重伤害周围的人及设备。据统计,雨雪季节因冲击刺破爆裂报废的轮胎约占全年报废总量的5%以上,比例虽然不大,但安全隐患大。而确定最佳翻新时间和可翻新次数的关键是观测轮胎花纹厚度,也是轮胎管理重点所在。

4.3胎侧和胎肩割伤与异常刺破

工作面和道路的转弯半径、运输道路的拱坡参数等不符合道路工程技术标准,部分路段有大块裸露尖石及不时撒落的石块,或司机不规范操作习惯等,易导致胎面及胎侧受到冲击而引起急剧变形,产生极大的应力集中,易导致胎侧、胎肩的异常刺破。

5降低巨型轮胎刺破率研究

轮胎刺破率是反映现场工作环境对轮胎使用效用、道路质量功能及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轮胎刺破率=[全年轮胎周转条数-(正常轮胎报废数+可修补轮胎条数)]÷全年轮胎周转条数。

5.1加强轮胎的早期动态监测

若轮胎选用不当、保养不合理、修补及动态监测不及时,易导致早期磨损甚至爆胎,引发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巨大。合理选择轮胎型号有利于降低运输总成本[2],应以轮胎性价比、路况适应性、气候适应性、TKPH、最高运输速度、最大负荷、气压、胎面类型、轮胎胶料、使用寿命、厂家信用度、售后服务等指标作为轮胎选型评价指标,加强对轮胎早期动态监测、损坏特征及成因的分析,特别是2 000~2 500h区间段管理,定期验算TKPH值,防止轮胎产生过热,且保证轮胎在标准充气压力下工作[3],解决轮胎磨耗过快、刺破率高等技术“瓶颈”。

5.2根据气候实施季节性配胎

根据现场气候条件,优先执行“季节性换胎”、“后轮并装轮胎”、“同厂家、同花纹”、“整车换胎”等原则。

梅雨冻雪时节,轮胎气压变化大,作业道路的磨耗层易被直接破坏,其承载能力及摩擦系数降低,对轮胎的支撑和保护削弱,裸露出锋利边缘的块石面层,易导致胎面和胎侧的磨损或大面积割伤。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作业面排水工程。采购42条耐刺和耐磨性能较强的米其林XDRB4型轮胎于雨季前装车使用,以降低XDRB轮胎切割报废的概率,可有效地延长轮胎磨损时间;气温较低季节,宜调换成石桥和固特异轮胎,且将轮胎刺破报废率控制于20%内,小于往年的40%。而高温酷暑时节宜合理配胎,使用米其林轮胎,且据季节适当降低轮胎气压,以缓解路面石块的冲击。

必须按统一技术标准做好问题轮胎的及时送修、翻新报废轮胎的技术鉴定等工作。该矿严格按照轮胎翻新的要求,年投入翻新胎共219条,下车报废37.00R57型翻新胎231条,平均寿命1 085h/条。按长距离运行的要求,石桥轮胎橡胶偏软,不适宜在铜厂采区使用,但其中大部分却适于在富家坞采区使用,且收效良好,仅报废轮胎24条,平均寿命为2 168h/条;而米其林轮胎的平均寿命则为2 399h/条。

5.3构建露天道路质量考评体系

为保证路面质量,对使用超过半年的固定运输线路,特别是富家坞矿中晚班,加大养护人员和设备投入的工作台时,选择合适的路料尺寸;若穿孔爆破质量较差导致工作面拉底、超高作业必须抬高,或装铲不规范时,应及时平整作业面,避免尖石冲击胎面或车辆超载、偏载及撒货刺破轮胎;同时,必须加大岗位技术交流力度,尤其是对轮胎刺破事故多发地段,及早心理设防,以提高司机的应急处理判断能力;进一步完善露天运输道路工程技术标准、验收管理标准及养护规程,优化养护质量,定期进行专项检查,提高路面现时服务能力指数,加强对道路质量的过程控制,将轮胎刺破率与电铲工作面、养路设备操作相关人员分配相挂钩,实现道路的科学养护与规范管理。

5.4轮胎的正确操作维修与保养

轮胎的不正确充气或保养,会因压力过高产生过热或爆炸,充气压力太低时,轮胎易被尖石刺破裂口,导致过早损坏及严重的人身伤亡。除使用规定轮胎外,应每日2班加强对轮胎运行的点检,确保气压维护监督到位。少数司机超速行驶、急刹车或急转弯,行驶中压骑大块,轮胎转速快、变形大、温升快,车轮易打滑、轮胎空转,胎面磨耗加剧,胎体强度降低,易被割伤、刺破;为提高车辆维修技术水平,应定期检查校正前束和悬挂,确保车辆开动率和轮胎安全运行,特别是强调司机中晚班注意夜间行车,交会时控制好车速,注意避让右侧路边挡墙及平路机未完全清扫的落块,可大幅降低轮胎刺破率。

5.5轮胎配方及充气监控等创新

(1)改进胎体橡胶耐磨抗刺配方。通过多年来生产实践的摸索,加强与轮胎制造厂家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在确保轮胎TKPH值及满足现场作业条件前提下,当轮胎内部温度处于安全极限所允许的负荷速度时,针对轮胎结构尺寸、胎面花纹形式及低生热、高耐磨和抗刺胶料配方等进行调整改进,进一步完善轮胎检测手段,稳步提高国产轮胎质量和使用寿命。

(2)轮胎日常充气及监控装备。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是轮胎早期损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4]。采用新型高科技自动化设备变压吸附制氮机替代原传统充气装备;创新集中式供给气源,即在距离车间较远处建立安装空压机和储气罐的简易防雨棚,以替代原分散式气源,将原4台分散空压机精简成2台,一用一备即可满足生产需求;通过合理分析与巧妙设计,采取加工、嫁接、焊接等维修工艺手段,先后将三通接头、充气管、压力表在空压机上成功地实施组合,可实现轮胎充气实时监控,保证气压正常达标,杜绝气压不正常造成的损害。

5.6完善轮胎全寿命管理系统

为杜绝野蛮作业,激励员工对轮胎管理的积极性,必须完善卡车轮胎全寿命管理系统,健全轮胎管理、使用维修、工序服务质量责任考评体系,如构建轮胎管理中心、轮胎监控系统、轮胎信息收集流程及数据库,提供各种轮胎的压力分析、温度分析、轮胎配组、换面分析、换位分析、TKPH值分析、报废轮胎综合分析、定期综合管理报告及相关报表等科学数据,将巨型轮胎技术管理纳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6结语

巨型轮胎是大型露天矿用电动轮汽车的关键部件。其运行是否平稳、顺利,将直接影响到电动轮的作业效率、运输成本及能耗水平。针对巨型轮胎刺破率、技术装备创新及翻新技术的研究,是大型露天矿山的关键环节和安全管理重要的发展方向,可提高矿山的采矿效率及车辆完好率,节能减排,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延长轮胎寿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能耗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矿山技术经济和安全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伟旗.电动挖掘机钢丝绳失效形式探究及其预防[J].工程机械,2011,42(7):65-68,71.

[2]徐汉宝,姬长生,姚国栋等.露天矿汽车轮胎选型研究[J].矿山机械,2012,(3):37-40.

[3]李文斌,大型露天矿山运输汽车轮胎破损分析及对策[J].采矿技术,2002,(3):70-72.

大型矿山 篇7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及各地方发改委社会稳定评估政策要求,大型有色金属矿山项目需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013年2月发布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以下简称《编制大纲》),对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提出了原则性要求,鼓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点,探索本地化的具体操作规范[1]。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重大工程项目尤其是大型有色金属矿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方法标准尚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亟需积极探索和科学论证。

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兴起于近3年,除发改投资[2012]2492号和《编制大纲》外,国家发改委并未颁发更加详细的技术规范,因此其方法体系和标准应用机制尚不健全,实践工作中主要存在3方面的问题。

2.1 公众参与途径单一

在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群众意见情况直接决定着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的判定,群众意见调查及公众参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改投资[2012]2492号文中明确规定: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指定的评估主体,可以采取公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2]等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实践工作中,由于大型有色矿山项目存在项目规模大、配套设施多、占地面积广、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公众参与涉及调查的范围广、人数多。为提高工作效率,公众参与常采用信息公示后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完成,途径单一,重告知轻参与,形式大于内容,无法充分获取公众的意见。

2.2 风险等级判定的误区

依据发改投资[2012]2492号文和《编制大纲》,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一般为:在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对主要风险提出防范和化解措施;分析各项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落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预测落实措施后主要风险的变化趋势,综合判断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项目的风险等级。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按照群众意见反应的强烈程度原则上可分为高、中、低3个级别[2,3]。

目前,我国比较流行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框架,是以判断项目整体风险等级为目标导向,以计算项目综合风险指数为核心的[4,5]。基本操作流程为:①评估单因素风险程度;②采用专家打分法等确定各单因素风险在项目整体风险中的权重;③采用综合风险指数法计算项目整体风险指数。该框架主要存在以下2个问题。

(1)综合风险指数法的弊端。以大型金属矿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为例,该类型项目主要可能引发社会稳定性风险包括: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风险、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和安全事故的风险。另外,还包括:政策规划审批程序风险、技术经济方案的风险、项目管理、经济社会影响的风险及媒体舆情的风险。其中,土地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不被接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影响、安全事故等任何一项事件发生都会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稳定性。

若通过给不同风险因素分配不同的权重,计算项目整体的综合风险指数,最终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会被淡化。极端情况下,项目综合风险等级判定的结果与单因素风险等级判定结果相违背。

(2)单因素风险权重判断过于主观。按照当前风险分析的基本逻辑,对各风险要素权重赋值至少要建立在各要素的重要性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进行。由于缺少对这些目标权重的定量标准,采用专家打分法等确定各单因素风险的比重主观随意性较大。如在大型有色矿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实践中,很难界定征地拆迁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风险的比重大,还是环境污染、安全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风险的比重大。

综上所述,综合风险指数判定结果并不能客观地反应项目存在的主要社会稳定风险,单因素风险权重判断也过于主观。

2.3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设计的缺陷

根据现行稳评机制,由建设单位开展或委托咨询单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指定的评估主体做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由投资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报告中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来决定项目是否审批或核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是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而该等级的决定权在于地方政府或其相关部门。由于短期时间内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惯性难以改变,该机制势必导致绝大部分上报的建设项目风险等级均为“低风险”,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另外,由于第三方咨询机构参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的机制不够明确,部分地区和项目甚至出现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由同一咨询单位承担的现象。

3 对策和建议

3.1 多方法和形式进行公众参与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机构在发布项目信息公告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公众参与调查,公众参与的途径须多样化,至少应该包括调查问卷发放、专家意见咨询和座谈会;有条件的还可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调查对象范围力求全面覆盖受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影响的人群。

另外,在后续的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应该对风险分析阶段开展的公众参与的形式和深度进行评估,确保所调查的公众意见能客观、真实地反应影响范围内绝大多数社会公众的意见。

最后,社会稳定评估阶段的公众意见调查只是社会稳定风险防范的开始。建设单位在项目后期还应继续设立公众参与及沟通平台,及时解答公众的疑惑,做好社会稳定性维护的工作。

3.2 客观评价社会风险

针对综合风险指数的弊端,彭振武等[4]提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项目稳评框架,围绕社会稳定目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项目所有社会稳定风险均处于“低风险状态且可控”为评判基本准则,体现了社会稳定评估的根本要求。

以大型有色金属矿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为例,该类项目规模大,占地范围广,常涉及大量的征地拆迁问题;同时,由于采矿剥离地表及由此产生的废石、尾矿堆存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大型尾矿库的运行使用还可能引发溃坝等安全风险事故。按照“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原则,评估机构应分别识别征地拆迁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和环境污染及安全事故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对三者单独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在防护措施落实以后再进行评估,只有当3种风险均处于低风险可控状态时,该项目才能最终被判断为低风险。

3.3 明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及惩罚制度

首先,应明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细化惩罚制度。强调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承担的监督把关责任,强调在出现社会稳定问题时建设单位须承担连带责任,地方政府承担维稳的社会责任。

同时,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增加社会管理考核内容,加大建设项目维稳责任的处罚力度,改变地方政府盲目上马建设项目的现象。

最后,明确第三方咨询机构的责任,杜绝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由同一家咨询机构开展的情况。

4 结语

大型有色金属矿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实践中,存在公众参与形式单一,调查不全面,风险等级判定有误区等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公众参与,并在后续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继续设立公众沟通平台,确保与公众的有效沟通,防范社会稳定风险;建议以项目所有风险均处于“低风险状态且可控”为评判基本准则,体现社会稳定评估的根本要求;最后,明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及惩罚制度。

摘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的相关规定,针对当前大型有色金属矿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实际情况,提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型有色矿山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出了原则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开孟.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解读[J].中国工程咨询,2013,(9):71-73.

[2]发改投资[2012]249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S].

[3]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S].

[4]彭振武,徐成彬,侯斌.大型港口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新框架探析[J].水运工程,2014,(6):50-54.

大型矿山 篇8

近两年, 我担任了中国钢铁协会会长和常务副会长职务。在这一过程中, 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我国钢铁工业由于钢铁企业产能迅猛扩张, 而国内铁矿业产能提升相对滞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大自有铁矿山的开发力度, 减少对进口矿的依存度, 保证我国钢铁工业原料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以, 我对国内铁矿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关注, 也抱有许多期待。

如何促进国家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的尽快建成, 以打破国际矿业巨头的高度垄断?国内铁矿业如何加快建设步伐, 充分发挥作用, 平抑进口矿价格, 保障我国钢铁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对此, 作为全国最大的铁矿山企业———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做出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十一五”以来, 他们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 大力实施“以战略为主导的全面创新管理”, 使企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对于整个国内铁矿业来说, 都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我个人认为, 鞍钢矿业所实施的“以战略为主导的全面创新管理” (简称战略创新管理) , 即运用战略主导企业经营管理, 通过管理提升保证战略落地, 通过全面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依靠企业文化引领创新发展。上述做法和经验, 不仅是鞍钢矿业的成功进步之道, 也是国有大型铁矿山的经营发展之道。

鞍钢矿业成立以来, 在经营管理上, 首先是制定了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搞好资源开发及经营为核心的矿业发展战略, 并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的实施去提升管理、创新工作。可以说, 注重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发展战略的主导作用, 这是鞍钢矿业近年来在谋划经营发展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也是国有大型铁矿山应当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企业发展战略, 是企业围绕开发核心竞争力, 获取持久竞争优势而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发展策略等这些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策划和设计活动。俗话说,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纵观全球众多成功的企业, 无一不是具有高度战略竞争力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的企业, 企业领导人也无一不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所以, 要成功推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首先必须注重企业的战略选择以及围绕战略制定、形成与战略实施而开展的战略管理。联系到国内铁矿业的状况, 导致我国铁矿山发展步履维艰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在过去较长的一个时间里, 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国家层面都对铁矿山的长远发展问题缺乏足够的思考。从国家来看, 常常是输血性的救急方法多, 增强造血的战略性措施少。从企业来看, 由于我国重点铁矿山大部分隶属于钢铁企业, 往往被视为一个“原料车间”, 同样难以认真考虑做大做强问题。正是这样一种铁矿山的经营管理模式, 使我国的铁矿石生产集中度明显偏低。据统计, 我国目前共有铁矿山3800多家, 但是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重点铁矿山仅有15家, 其铁矿石产量仅占总产量的50%左右;其他铁矿石都是由年产量不足百万吨的地方矿山和群采矿点生产的。这样的一种格局, 怎么可能与国际矿业巨头进行竞争?因此, 要加快国内铁矿山的开发利用, 必须首先强化战略意识, 立足于我国铁矿业乃至钢铁工业的全局, 认真谋划我国铁矿山的长远建设问题。在这方面, 鞍钢矿业已经率先迈出了步伐, 起到了引领行业的作用。

在如何制定和实施铁矿山发展战略上, 鞍钢矿业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1. 推进产业化转型。

在发展方向上, 鞍钢矿业明确提出, 要“推动鞍钢矿业实现由单一原料生产基地型企业向资源产业化经营企业的转变以战略为主导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我国国有大型铁矿山加快发展, 做大做强,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际矿业巨头之所以能够凭借强大的实力, 实施铁矿石高度垄断, 除了其资源条件优势明显外, 就是国外铁矿山被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具有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而反观国内的重点铁矿山, 大部分隶属于钢铁企业,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 仅仅被视为满足钢铁企业生产需求的一个“原料车间”, 因而发展步伐不快。对此, 我们必须从战略上大力推进国有大型铁矿山的产业化转型。2012年10月, 我在鞍钢了解到, 经过努力, 鞍钢矿业已经初步成为国内铁矿业唯一一家拥有集探矿、勘探设计、采选烧 (球) 生产、钢铁辅料生产、采矿工程技术输出于一体的铁矿山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同时, 鞍钢已把铁矿山视为钢厂以外的又一支柱性产业, 要求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支持铁矿山推进以资源开发及经营为核心的产业多元化发展, 这为鞍钢矿业的经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新动力。

2. 加快规模化发展。

如果说我国现在的钢铁工业是“大而不强”, 那么, 对于国内矿业而言, 则是“小而不强”。2013年3月,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说, 缺少大型集团成为中国矿业的软肋。尽管拥有大量的资源, 但中国却缺少能同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国际矿业巨头一争高下的公司。即使是中国最大的矿业公司, 也就是鞍钢矿业, 2012年的成品铁矿产量也仅为必和必拓1.61亿吨年产量的1/10。这充分表明, 我国铁矿业目前在发展上, 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迅速形成规模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自身的实力, 才能与进口矿进行有力的竞争, 才能保障我国钢铁工业的原料安全。所以, 我非常赞同鞍钢矿业关于“打造规模能力达到世界级的铁矿山企业”这一提法, 也希望国内其他有条件的大型铁矿山一同朝着国际化大矿业的这个方向迈进。

3. 实现低成本运营。

我国铁矿资源条件的自然禀赋差, 品位低、埋藏深、杂质多、难磨难选, 致使开采加工成本较高, 对钢企的冶炼成本一度产生了影响, 导致许多钢企一时间将目光转向了国际矿商, 从而削弱了自产铁矿石的竞争力。目前, 国内铁矿石市场价格还在高位运行, 但是, 我们不能忘记2012年底进口矿售价一度降至低位所带来的警示, 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把降低铁矿石成本, 实现低成本运营的常态化, 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举措来抓, 以保证能够与进口矿长期竞争。在这方面, 鞍钢矿业通过实施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 将铁精矿完全成本降低到并控制在500元/吨 (相当于80美元/吨) 左右, 这是一个应当进一步推广的经验。

企业制定、形成发展战略和贯彻这种战略的活动, 即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与企业职能管理不同,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全局的、整体的、最高层次的管理, 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本身就是对管理的提升, 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落地的需要, 突破传统职能管理的局限, 不断改进各项管理工作,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近年来, 在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 鞍钢矿业确立了以战略主导管理提升, 以管理提升保证战略落地的思路。该公司的实践证明, 确立这一思路对于促进鞍钢铁矿山的生产建设和经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鞍钢矿业的经验, 我认为, 该公司在围绕实现战略发展推进管理提升中所凸显的几个方面值得注重。

1. 系统提升管理。

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密切相关的, 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这就要求对提升管理问题要进行系统思考。尤其要看到, 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比, 我国企业包括铁矿山企业, 在管理上的差距是全局性的, 而不是局部性的。因此, 我们应该像国资委在中央企业组织开展的“管理提升年”活动中所要求的那样, 做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近年来, 鞍钢矿业通过大力实施“以战略为主导的全面创新管理”, 使管理提升活动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所有部门和所有方面, 以至涉及到了党群管理部门。这种管理提升是全方位的, 其取得的管理成果也是显著的。

2. 推进精细管理。

在中央企业组织开展的“管理提升年”活动中, 国资委强调:“要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管理粗放所造成的结果是资源的严重浪费, 企业管理成本的升高。这是我国企业长期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个共性问题。尤其是我国的铁矿山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 加上所受到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要更多一些, 所以, 在国有大型铁矿山, 通过推进精细管理来解决管理粗放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为突出。近年来, 鞍钢矿业在生产、设备、财务、供销、质量、工程等各专业系统中全力推进了管理的精细化, 在全公司上下逐步形成了“事事有标准、处处讲规范”的良好局面, 保证了各项工作严格受控, 各项措施有效执行。这为鞍钢矿业搞好经营管理, 保证战略落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提升管理手段。

当今,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 实现企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已经成为推进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甚至是一种潮流。在鞍钢矿业, 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 其所推进的“数字矿山”和“智慧矿山”建设, 已经在促进企业各项管理的提升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国有大型铁矿山要搞好经营, 加快发展, 就要切实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把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作为构建国际化大矿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夯实管理基础。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基础管理, 是企业开展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支撑, 是衡量企业内功强弱的重要标志。多年以前, 我们曾经有过以“改”代“管”, 以“包”代“管”, 导致企业基础工作一度薄弱, 管理水平明显下降的教训。因此, 我们一定要把提升管理与夯实基础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对于国有大型铁矿山来说, 管理战线相对要长, 管理难度相对要大, 尤其要把管理提升工作牢固建立在夯实基础管理之上。我们可以看到, 鞍钢矿业近年来在加强流程管理、定额管理、班组建设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这为该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

如果说发展是企业经营管理之本, 创新则是企业经营管理之魂。只有大力打造创新型企业, 才能使企业真正做到基业长青。我非常认同鞍钢矿业的观点:提升管理与加强管理, 二者在内涵上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在全新的模式下对全部管理活动所进行的系统升级, 其在本质上是创新管理。而后者也可能是在传统的模式下对某些管理环节所进行的简单强化。当今, 我们所面对的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新形势, 如果只是沿用以及单纯强化传统的管理模式, 不仅难以达到提升管理的目的, 甚至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形成负能量。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 鞍钢矿业强调要把提升管理作为创新管理的过程,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 促进管理的全面提升, 推动矿业的科学发展。

在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像鞍钢矿业那样, 注重把握好以下三点:

1. 坚持全面创新。

就是要像鞍钢矿业那样, 坚持以战略为主导, 以技术创新为重点, 以组织的各种创新 (战略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 的有机组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 凭借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 努力营造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良好局面, 使创新成为企业的一种精神、一种风气、一种氛围, 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推动企业瞄准先进, 不断超越自我。在铁矿石市场上已明显呈现国际化竞争态势的今天, 国有大型铁矿山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 尽快成为能够与国际矿业巨头一争高下的国际化大矿业, 就要通过全面创新来推动管理的全面提升, 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增强。

2. 注重思维创新。

人们常说:思想引导行动, 思路决定出路。在实践中, 我们能够获得怎样的工作结果, 要取决于我们采取怎样的工作方法, 而最终又要取决于我们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创新工作首先要创新思维, 也就是要解放思想, 注重突破我们在过去长期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 更新我们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近年来, 鞍钢矿业之所以能够在“提铁降硅”上取得重大突破, 收到显著效益, 其原因就是突破了“采、选、冶工艺独立优化”的思维定势, 确立了“五品联动”的新思路, 实现了生产过程及环节的整体优化。由此可见, 注重思维创新是推进全面创新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3. 不断学习创新。

创新依赖于知识的积累、认识的升华和能力的提升。就是说, 创新的前提是学习, 创新需要学习。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外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急剧增加,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日益强调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认为, 外部世界如此复杂多变,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不是程式化地制定战略, 而是管理组织学习。通过学习尤其是组织学习, 企业才能应对不确定性, 才能在一种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创建出企业的战略。而且, 只为适应与生存而学习是不够的, 必须创造性地学习。今天, 在鞍钢矿业, 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已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在这里, 学习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开展工作的必要过程、创新管理的关键环节。几年来, 鞍钢矿业通过在全公司上下认真组织团队学习、互动学习、标杆学习等活动, 有力地推动了组织协同创新和对标创新管理等工作的深化, 促进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 我们应当将学习与创新融于一体, 把学习与创新机制化、常态化, 做到不断学习, 不断创新, 不断超越。这样做, 国有大型铁矿山必然会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机和活力。

学者和专家认为, 在企业内部, 影响战略及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个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个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主导着企业的价值观, 而企业的价值观则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以及执行策略。因此, 鞍钢矿业在推进战略管理与创新的进程中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总结其经验, 我认为, 为适应战略实施、管理提升、创新发展的要求, 在现阶段, 国有大型铁矿山的企业文化应当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拼力竞争的企业精神。

鞍钢矿业把“打造世界级铁矿山企业”作为愿景, 目标是使自身尽快具备与国际矿业巨头一争高下的实力和能力, 这表现出了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 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确立了“战略”在经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战略竞争力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 亦即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因此, 竞争应当成为企业的核心精神。回顾国有大型铁矿山之前的经营发展过程, 由于隶属于钢铁企业, 不是直接面向市场, 竞争精神相对不强, 这也是导致国内铁矿业长期缺乏战略发展机制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所以, 当前国有大型铁矿山在企业文化建设上,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像鞍钢矿业那样, 大力培育竞争精神, 敢于争当排头, 敢于与国际矿业巨头“叫板”。只有这样, 国有大型铁矿山才能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2. 奉献报国的企业理念。

企业要健康发展, 成功发展, 必须从社会的角度搞好定位, 明确使命。我们看到, 国际上那些取得成功的大公司, 都非常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地位和作用。如日本的松下公司认为, 只有奉献社会, 才能得到社会的回报, 要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这种理念促进了该公司的经营发展。鞍钢矿业也是如此, 他们以“保障鞍钢发展, 引领行业进步”为使命, 就是要践行鞍钢“钢铁报国”的企业价值观, 为国家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 为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多作贡献。这也是他们拼力竞争、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特别是他们树立了郭明义这面旗帜, 在全公司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郭明义, 做高品位矿业人”的活动, 依靠企业代表人物的人格力量, 使“奉献报国”日益成为广大职工共同信守的企业理念。应该说, 乐于奉献在我国众多铁矿山企业中一直是一个优良传统,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引领广大矿工为我国铁矿业的不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精细、严格、到位”的行动准则。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形成和战略执行两大方面。重在执行, 贵在行动。为了保证战略落地, 鞍钢矿业认真贯彻鞍钢集团公司关于“执行力就是生产力”等六大发展理念, 把“精细、严格、到位”作为工作理念, 并使其成为指导行动、确保执行的准则, 有力地推动了管理的精细化, 促进了管理提升。在实际工作中, 这一准则还被进一步细化。如在此基础上, 其下属的弓长岭矿业公司提出了“七大执行理念”, 东鞍山铁矿确立了“六种群体形为意识”, 从而大大强化了鞍钢矿业的企业执行力。目前, 包括国有大型铁矿山在内的我国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管理粗放的问题, 我们必须大力建设“精细、严格、到位”的企业执行文化。

4.“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 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发展靠人, 创新靠人, 管理靠人, 因此, 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党的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鞍钢矿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注重将企业愿景转化为广大职工的共同愿景, 注重建设珍惜生命的安全精神文化, 注重建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注重优化和美化职工安居乐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等等。这些做法, 有效地推动了管理的人性化、人本化, 起到了凝聚和激励职工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说到这里, 我还想强调一点, 就是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党的组织和工作体系, 这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特色, 也是优势。在企业提升管理、开展创新、推进发展的进程中, 鞍钢矿业党委带领各级党组织和群众组织,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坚持“融入中心做工作, 进入管理起作用”, 坚持把自身的工作创新与提升作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与提升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切实发挥了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鞍钢矿业在这方面的经验, 同样值得学习和借鉴。

当前, 我国的钢铁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加快国内铁矿山建设的要求愈加迫切, 这使国有大型铁矿山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我殷切期望国内铁矿业能够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履行好自己的历史使命, 努力把自身打造成现代化企业, 进入国际化经营, 加快产业化步伐, 以尽快建立起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

上一篇:基本住房保障权利下一篇:发展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