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矿山

2024-10-09

铁矿矿山(精选9篇)

铁矿矿山 篇1

引言

矿山测量是矿山企业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 具有超前性、服务性和生产性的特点, 测量工作在井下采矿企业中发挥均衡生产、储量管理和指导安全生产的作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测量工作的管理方法, 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关键作用。

1韦岗铁矿矿山测量管理措施

1.1加强学习和培训

镇江韦岗铁矿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韦岗铁矿”) 注重职工学习和培训, 在日常工作中, 技术人员坚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公司近几年引进了许多新设备、新工艺, 技术人员在积极学习新技术的同时, 采取相互帮助, 共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 公司定期组织培训和考试, 并把所有学习、培训同工资挂钩, 实行奖优罚劣。通过学习和培训, 测量队伍的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

1.2紧抓重点测量工程的管理

矿山测量工作的重点是巷道贯通、开门阀叉、从平面控制到高程控制等, 只有认真地做好了这些工作的每一环节, 才能确保测量工作的有效性:

(1) 及时研究和掌握工程设计, 做到心中有数。接到工程设计图纸后,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较对图纸和相关数据, 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2) 开好每周一次工作例会, 总结上周工作, 明确本周工作重点, 制定工作计划, 防止在工作中出现差错。

(3) 严格执行测量数据的复测、对算制度,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放样或导线附合差 (闭合差) 超限的坚决要重测。每次有新巷道阀门, 先要进预放点, 开门后, 就要准确放线, 以保证采掘巷道设计目标的有效实现, 并做到工作导线和等级精度测设的两轨制, 做到测量工作准确无误。

(4) 巷道贯通测量是井下矿山测量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仅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而且可能会危及安全生产, 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在进行贯通测量时, 及时制定资料定期分析制度, 特别是确定贯通时, 确认每个环节, 每个技术指标都符合《冶金矿山测量规范》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重要贯通还要经相关领导同意后, 才确定贯通取用的资料, 及时下达贯通通知书和联系书。

1.3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韦岗铁矿建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其主要内容为:

1.3.1 大力提高记录质量

外业记录质量是衡量测量工作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外业观测时记录的数据必须现场填记详细, 一些项目能在地面补填的就等到升井后及时填写。现场测量时, 工作人员应集中精力, 减少读数、记录的错误及划改次数, 以保证外业记录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1.3.2 努力提高内业处理质量

采用专门的业务联系书, 配备专门的文件夹分类存放, 标志醒目, 规范管理。各种联系书做到下发及时, 签字手续齐全。在导线计算时, 为解决使用未经核对的数据, 给贯通、开门等重点工程造成重大影响这一问题, 制定并坚持测量资料要做到当日事当日做, 特殊情况最多不超过三天的制定。每次计算相互核对后, 采取均在当天计算的最后一个数据的旁边签字确认的办法, 避免了误用未经核对资料问题的发生。

1.3.3 测量资料档案管理科学化

重视测量档案资料的管理, 对于常用的资料, 统一编号存于本部门, 较少使用的资料及时交矿档案室, 所有资料按记录本、计算本、台帐及其它四类统一编号管理, 分类存档。对以前存档的测量资料不够规范的全部重新登记, 建立索引, 实现了测量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1.4积极开展尾矿库坝体沉降观测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尾矿库坝体沉降观测研究工作, 取得了可靠的坝体位移参数。在1993年就在主坝的坝体建立了4001、4002、4003、4004、4005的坝体位移观测站; 2004年又在尾矿的堆集坝上建立观测孔1、观测孔2、观测孔4、观测孔8等水位观测点, 在此基础上, 又于2007年7月增加建立了观测孔3、观测孔5、观测孔6、观测孔7、观测孔9坝体水位观测点, 按照《冶金矿山测量规范》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按期认真进行了位移观测研究。

1.5加强对仪器工具的管理

对于仪器坚持定期检验、校正制度,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次升井后及时养护。所有的仪器、工具均编号上架, 实行规范管理。

1.6努力做好其它相关工作

在为施工服务的同时, 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 及时补测矿区地形图, 为采矿设计提供依据;积极参加储量管理及产量进尺的收尺工作;做好矿区环境改造的测量放线等临时性工作。

2取得的成果

韦岗铁矿完成的贯通有几百个, 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在-200 m至-100 m水平斜坡施工条件恶劣、巷道拐弯的条件下, 实现了准确贯通;在-100 m 3线到太阳山1 500 m支导线的测设中遇到了断裂带、出水和掘进的通风等问题的情况下, 公司经过种种努力, 按设计的目标完成了掘进施工任务。实践证明, 只有采取科学的态度, 坚持从严和精细的抓管理, 才能把矿山测量工作全面做好。

3结束语

韦岗铁矿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测量队伍整体素质, 同时抓住测量工作中的重点, 认真审阅设计图纸, 坚持必要的资料准备, 积极做好测量数据记录、内业处理、档案管理等工作的标准化等方式, 保证了矿山测量工作的开展。

铁矿矿山 篇2

摘要:邯郸市武安市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当地对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挖掘,挖掘出较多的煤矿资源较大,致使当地出现多处有采空区、水资源遭到污染、土地废弃严重和地质环境结构变复杂等问题。因此本文以燕山西部铁矿区矿山为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改进措施,切实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降低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 因地制宜

1.测区概况

本次所要治理的区域位于武安市西寺庄乡中寨村北约2.0km处,中心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6′33″,北纬36°48′01″,总治理面积达到了0.731km2。治理区位于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燕山海拔500m左右,为治理区制高点,南部三个山丘夹两个沟谷,均呈长条状。治理区山坡较多,存在大量废弃农田,较少的植被覆盖。本地区年降水量中等偏少,无常年性地表径流,并且水源顺山体裂隙入渗到地下,以地下水的形式排泄,地表水较少。

2.矿山现状及问题

2.1水资源问题

测区范围内,矿山的开采方式都是采取的露天开采的方式,最低开采标高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业活动未造成含水层破坏,雨水地表径流发生变化,水源顺山体裂隙入渗到地下,地表水变得更加稀缺。

2.2矿区周围问题

治理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多。南部为三个山丘夹两个沟谷,三个山丘山坡上私采乱挖的群采现象十分严重,大量土地荒芜。小型采坑众多,方量最小0.5m3,最大20m3,废弃渣堆随意堆积于群采区周围。

3.主要施工方案以及工程量

3.1施工原则

采用“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原则,对本测区进行环境治理和改善。在对治理区进行治理时应减少对现有周边环境的污染。布置沟道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沟道或者洼槽,在对治理区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评估之后,矿区采矿应减少开挖工程量,以降低工程造价。沟床纵坡的选取应尽可能选择坡度较大的,并且最好与天然坡度与坡向相同或近似,以减少开挖工作量。对排水沟上部及两侧的地表水,应进行进行拦截和排放,防止地表水大量入渗,造成两侧坡的滑坡。综合利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掌子面、渣堆、残山、采坑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3.2工作完成情?r

修建了长约2151.3m的截排水沟,改造并增设道路2845.4m,在相应排水及输水处铺设4829.5m长供水管道。

为填埋和整平采区矿坑和地表,共整理处残山土石方445705.4m3,需削掉不稳定斜坡62982m3,原有和改善过程中出现的危岩和平台台面覆土分别有19314m3和190684.35m3,都一一进行了清除。挡土墙基槽开挖12661.5m3,干砌石挡土墙15579.65m3,浆砌石挡土墙18528.86 m3,修建排水沟1024.5m3,修建支道1027.4m,修建田间道路1818m;铺设供水管道4829.5m,外购土110875 m3,为充分利用山坡荒废田地和改善周边环境,种植了1722株核桃树,59120株荆条,1134株柏树和313株杨树等。

4.工程项目治理前后对比

4.1地表处理

在未进行改良前治理区地表覆盖许多砂石,地面坑洼较多,有许多坡度较陡的土坡,如图4-1所示,通过治理,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地面抹过石灰,变得较为平坦,坑坑洼洼被填平,陡坡也被进行了治理被进行削坡,没有原来的陡峭。

为进行治理前,植被覆盖度较少,只有少许的荒草和灌木,不能够对水土进行很好的保护,如图1所示,进行治理后原有的荒草被小麦、苹果等水果和农作物所代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矿区的周边环境,如图1和2所示。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

项目受到省厅、市局及专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工作,其中一期、二期项目治理完成后,恢复林地、梯田总面积约486.6亩,治理区内种植核桃树、苹果树等多种经济农作物,且建有大型鱼塘两处,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有效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和矿山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矿山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模式,起到了示范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将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结束语

经对治理区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综合现有资源和资料,为治理区域的治理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并进行实地操作,经过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本单位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了技术队伍,为后续项目的顺利承揽打下了坚实基础。

试论铁矿矿山的自动化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铁矿矿山;自动化;安全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C9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18-01

一、铁矿矿山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开拓系统存在的隐患

如今的铁矿开采系统主要包括:提升、运输、通风、排水、气压、供电等,而重点则是对提升、通风、排水和供电的安全管理。如,提升问题中可能会存在提升机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各类保险设置是否达标等;通风问题中可能会存在,空气质量不达标,不能满足矿下作业人员对空气质量及风速的需求,尤其是铁矿业中存在的爆破粉尘潮湿等问题;排水问题可能会发生暴雨等现象,如果排水系统不合格就会造成人员或者财产的损失;对于供电问题,可能会遇到断电现象的发生,工作人员是否能安全的撤离,以及工作环境中照明是否达标等。

1.2 开采工艺中存在隐患

在掘进过程中关键是防止爆破和冒顶事故的发生。由于不了解所开采地质的结构,或者开采技术较为落后等,就会可能会造成一些事故的发生。

1.3 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出现的故障

除了实际操作场地出现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外,自动化管理系统也会出现一些管理设备上的故障,有可能会导致与地下失去联系或者监控失常等问题。这样就会造成事故发生不能及时作出应对,失去其监测意义。

在铁矿的开采过程中,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或者操作失误,都将会给工作人员和企业利益带来威胁。所以对铁矿开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加以重视。

二、矿山的自动化安全管理和维护

2.1 矿山自动化管理的内容

矿山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做到安全且高效的生产运作,但是由于工作环境条件的恶劣和危险性,所以如何最大程度做到安全和效率双赢的状态,就需要运用科技手段。因此就必须采用多种现代化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建立整个矿井的安全监测、控制和管理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自动化管理,能将整个矿下的运营状态反应给监测人员,生产集中调度,使运作更为高效率,并且也保证了对整个矿井安全状况和生产过程的真实监测,控制和及时的调度。

2.2 矿山自动化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作为矿山的自动化管理及维护人员,首先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能够科学有效的组织实施产内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升级改造以及日常的维护。其次,对于各系统的运行情况及矿下个工作地点的情况应该了如指掌,对于突发状况的发生,应该及时的给予通知和应急处理办法。切实的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当井下出现断电情况时,地面的掌控中心人员就应该立刻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中存在的故障进行诊断,通过计算机分析的自动完成,对矿下断电现象做出应对处理,或是转移工作人员或是打开应急照明系统。再如,当自动化管理设备发生故障,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师,应该能及时的分析故障,做好维修,减少和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带来的相关损失。平时,应定期的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做到防范未然。

综上所述,矿业发展除了需要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监控设备外,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保障地下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作为自动化管理人员,应该从自身提高业务素质,认真严谨的保障好整个工作环境的运行状态,使企业高效安全生产。

三、矿山的自动化安全管理的优势

矿山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目前各大矿业发展的首选系统,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企业高效运转而且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自动化安全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有如下优势:首先,全矿的设备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都能通过电子监控设备传达给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透明化,做到无延迟的管理。其次,最大化的减少和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和损耗,由于整个管理系统涉及到整个矿下,所以当突发意外情况时,监测人员会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将各类损失降低到最小化。例如,之前的传统作业就会经常发生事故,就断电现象发生而言,整个作业系统就会处于暂时的瘫痪状态,甚至会发生人员伤亡等意外,这样给企业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并且后续的排查和维修也是相当繁琐和困难的,而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检测下,就会在较短时间内转移工作人员或者启动第二应急照明系统,这样就减少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顾虑,同时减少了排查事故的工作量,提高了准确性和迅速性,也减少了生产损失。再有,将整个作业环境用电子及科技设备监测和运行支持,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减少了失误的发生,甚至可以达到远程无人操作作业,将企业的利润提到最大化。

总之,自动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应该成为矿业发展的首选。而作为其维护和管理人员更应该尽已所能,将其真正的服务和受惠于企业和其他工作人员。在以后的相关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还有继续努力,进一步实现自动化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从而更好的落实好我国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E矿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自动化矿业管理[J],中国矿业报,2012

[2]贺超,矿业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J],工矿自动化杂志,2013

[3]魏昌学,浅谈煤矿安全管理[J]甘肃科技,2003(07)

[4]鲁永生,浅谈煤矿安全管理制度[J]甘肃科技,2003(11)

[5]吕秀江,王雪颖,曹旭,我国煤矿安全政策控灾因子分析[J]煤矿安全,2013(02)

铁矿山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 篇4

一、考核指标的确定

对以采选加工铁矿石为主的矿山企业而言, 其最终产品主要为铁精粉, 因而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主要是企业利润总额、铁精粉成本、铁精粉产量和铁精粉质量。

内部实际考核过程中, 我们导入了考核产量、考核成本、考核利润指标, 并作为与工资总额直接挂钩考核的指标;同时根据市场形势, 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 标定各矿山铁精粉产量与品位最佳经济效益平衡点, 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矿山铁精粉销售品位 (用户结算品位) 的控制限度和波动范围 (核定计划和目标销售品位值) 。并将铁精粉销售品位这一指标的考核, 融入并体现到利润、成本、产量指标的考核当中去, 加大考核和控制力度。

1.考核产量

按照含铁量法, 根据实际产量和对应的实际销售品位, 对比核定的目标销售品位核算铁精粉考核产量。

当实际销售品位≥目标销售品位时, 考核产量=实际产量;当实际销售品位<目标销售品位时, 考核产量=实际产量×实际销售品位÷目标销售品位 (即:考核产量<实际产量) 。

2.考核成本

为便于对成本进行全面动态管理, 实现从不同角度, 对各种成本费用进行全方位考察、全过程控制。在实际过程中, 我们对铁精粉全成本即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营业外净支出等各项成本费用进行整体掌控。同时测算考核成本时, 与考核产量建立对应关系。即:考核成本=全成本总额÷考核产量

3.考核利润

为便于内部考核, 我们导入了考核利润这一指标。一是考虑了消除外部市场价格波动, 对内部利润指标考核的客观影响;二是充分考虑实际存在的铁精粉质量波动对市场售价的影响。

考核利润= (锁定售价+浮动价差-实际全成本) ×实际产量。其中:锁定售价为年初核定的对应铁精粉目标销售品位的时点基价。

浮动价差为铁精粉实际销售品位对应目标销售品位波动形成的售价差额。

并且规定:当实际销售品位高于目标销售品位时, 每+0.1%相应浮动价差+2元/吨;当实际销售品位低于目标销售品位在0.2%以内时, 每-0.1%相应浮动价差-5元/吨;当实际销售品位低于目标销售品位在0.2%以上部分, 每-0.1%相应浮动价差-10元/吨, 同时关联 (实际销售品位低于计划销售品位时) 成本、产量考核超目标部分, 不作增提工资考虑。

二、工资总额的核定

每年年初由公司劳资部门一次核定各单位本年度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不含处级以上管理人员, 对处级以上管理人员单独实行年薪制管理和考核) ,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工资设计水平×核定考核人数。

1.工资设计水平

参照各矿山单位上年度制定的工资水平, 以及在公司生产经营中所处地位和生产环境 (区分井下、露天作业) , 考虑工资适度增长, 核定本考核年度内各单位在岗职工工资设计水平。

2.考核人数

(1) 实配在岗人数>定员人数的单位, 按定员核定考核人数, 超出定员的富余人员按设计计划档工资水平的70%核算工资总额。

(2) 实配在岗人数<定员人数的单位, 按实配核定考核人数, 缺员按设计计划档工资水平的70%核算工资总额。

(3) 年初一次性核定考核人数后, 除计划内定员变更或成建制划拨外, 增人不增工资, 减人不减工资。

3.工资结构

全额工资=基础工资+效益工资+辅助工资

(1) 基础工资:即岗位工资, 科级按其工资总额30%左右设计、一般职工按其50%左右设计。加班工资、病事假工资等以基础工资为基数计算。

(2) 效益工资:与本单位效益完成情况挂钩的工资, 不含各种单项及一次性奖。

(3) 辅助工资:年功 (技能) 保留工资、矿龄津贴、中夜班津贴、高技能人才津贴、岗位津贴、回民补贴、女工卫生保健费、班主任及护龄津贴等其他辅助工资。

三、考核方法的设定

建立起以“工效挂钩”为本质的主体经济责任制和专项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其中主体经济责任制是利润、成本、产量与工资总额直接挂钩的考核体制;专项经济责任制是由专业职能部门提出本专业的管理考核标准并实施考核工作, 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加扣工资总额的依据, 是对主体经济责任制考核的补充和完善。

1.成本指标考核 (设计挂钩权重50%)

依据公司制订下达的月份生产经营计划, 由资产财务部门针对各单位成本实际完成情况, 负责按月考核累计计算。

当月成本完成计划时, 提取计划档月工资总额基数的50%;完成目标时, 提取目标档月工资总额基数的50%。

当月成本超计划但未完成目标时, 超计划部分按一定相对额度 (K1) 增提工资 (K1=|B-A|×50%÷|C2-C1|, 其中:B为目标档月工资总额基数, A为计划档月工资总额基数, C2为当月成本目标值, C1为当月成本计划值) 。

当月并且累计成本超目标完成时, 按成本降低额的10%-20%增提工资 (累计平衡计算) 。

当月成本未完成计划时, 扣提当月计划档工资总额的30% (相当于按计划档工资总额基数的70%提取当月工资总额) , 其他挂钩指标考核不再考虑;累计成本完成计划时, 在实现的当月, 可一次性返还之前月份所扣的相应工资额度 (如在稽征当月内部工资调节税时作为应税扣除额考虑) 。

2.利润指标考核 (设计挂钩权重10%)

依据公司制订下达的月份生产经营计划, 由资产财务部门针对各单位成本实际完成情况, 负责按月考核累计计算。

当月利润完成计划时, 提取计划档月工资总额基数的10%;完成目标时, 提取目标档月工资总额基数的10%。

当月利润超计划但未完成目标时, 超计划部分按一定相对额度 (K2) 增提工资 (K2=|B-A|×10%÷|P2-P1|, 其中:B、A同上所述, P2为当月利润目标值, P1为当月利润计划值) 。

当月并且累计利润超目标完成时, 按利润增加额的3%增提工资 (累计平衡计算) 。

当月利润未完成计划时, 按利润降低额的5%扣提当月工资;累计利润完成计划时, 实现的当月, 可一次性返还之前月份所扣的相应工资额度 (如在稽征当月内部工资调节税时作为应税扣除额考虑) 。

3.产量指标考核 (涉及挂钩权重40%)

依据公司制订下达的月份生产经营计划, 由生产经营部门针对各单位产量实际完成情况, 负责按月考核累计计算。

当月产量完成计划时, 提取计划档月工资总额基数的40%;完成目标时, 提取目标档月工资总额基数的40%。

当月产量超计划但未完成目标时, 超计划部分按一定相对额度 (K3) 增提工资 (K3=|B3-A3|×40%÷|V2-V1|, 其中:B、A同上所述, V2为当月产量目标值, V1为当月产量计划值) 。

当月并且累计产量超目标完成时, 超产部分按20元/吨增提工资 (累计平衡计算) 。

当月产量未完成计划时, 产量比计划每降低1%按计划档工资总额的1.5%扣提工资;累计产量完成计划时, 实现的当月, 可一次性返还之前月份所扣的相应工资额度 (如在稽征当月内部工资调节税时作为应税扣除额考虑) 。

4.成本、利润、产量三项指标并行考核, 考核结果累加计算

当月考核最低工资提取额度, 不低于计划档工资总额基数的70%;亏欠追溯、填平补齐, 累计平衡计算。

铁矿矿山 篇5

1 矿山概况

该矿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属于川西南上升山地南端的中低山区。矿区范围内最高海拔2100m, 最低海拔1800m, 地形相对高差300m。矿区属浅切割剥蚀地貌, 山体坡度较陡, 坡度30°~35°。山坡植被以疏林为主, 矿山东面靠山, 北部、西部和南部坡脚为大片农田和居民区。

该铁矿于1978年经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批准建矿, 当年建成投产。矿山开采模式为露天至上而下台阶式开采, 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0.3万吨/年。采矿区面积为0.3km2, 采矿标高为1980m至1890m。

由于矿山资源的枯竭及在开采过程中诱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2006年底矿山最终关闭。其遗留的环境问题主要为:采矿造成的裸露基岩面、破坏植被、尘土飞扬;废渣无序堆放, 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严重影响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和对外形象;开挖切割形成的高陡边坡易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大量废渣堆弃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源;松散堆积的废渣在强降雨条件下失稳破坏, 容易引发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 对居住在拦渣坝近处的600余户居民和大面积耕地造成严重威胁。

2 裸露开采面岩体崩塌的影响

由于开采模式为露天开采, 在矿区范围内形成3个裸露开采面, 总面积约1.8万m2, 并形成了多级陡峭的岩质边坡。

2.1 分布及形状特征

崩塌体位于第二开采面顶部陡壁上, 高程2060~2080m, 陡壁坡度约60~80°, 坡体顶部发育有密集的卸荷裂隙, 在距离陡壁坡缘约3.0~5.0m处见一深度发育的卸荷裂隙, 走向与坡向平行, 延伸约8~15m, 裂隙宽约5.0cm, 发育深度5m~10m;岩性为天宝山组上段 (Pttn3) 千枚岩, 岩层产状318°∠52°。在三级平台上见局部崩塌堆积体。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密集, 主要发育三组裂隙, 岩体受岩性、结构面、微地貌的控制。在陡壁顶部形成两个形状不一、规模大小不等的危岩单体。

2.2 变形和破坏特征

据现场调查该危岩体位于开采面陡壁顶部, 其后缘卸荷带厚度约8.0m, 卸荷带内卸荷裂隙较发育, 裂隙宽度5~10cm, 岩体受节理裂隙的切割作用及风化作用的影响, 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崩落。根据危岩体的结构面绘制极射赤平投影图, 从图1可以看出:共有三组较大裂隙LX1、LX2、LX3。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该危岩体目前整体较稳定, 不会形成整体失稳破坏, 主要以崩塌、落石、掉块为主。但卸荷回弹形成的卸荷带在LX1与LX2的强弱交界面作用下, 随着卸荷裂隙的增长, 可能发生滑移式崩塌破坏。

2.3 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

暴雨和雪融水是影响危岩稳定的重要因素。水降低了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能;雨、雪融水渗入裂隙形成的静水压力, 使得危岩在雨季的稳定性大幅下降, 据调查区内多数危岩崩塌都是在雨季发生的。

矿区人类工程活动较频繁, 主要有修筑公路, 坡脚切坡, 造成局部岩体坡脚外露, 破坏了危岩整体稳定性, 加快了斜坡的变形破坏。

2.4 破坏规模和威胁对象

据现场调查和分析:危岩体目前较稳定, 但随着卸荷裂隙的增长, 将发生滑移式崩塌。其崩塌量约5111m3, 威胁对象主要是矿区下面的大片农田。

3 滑坡的影响

3.1 滑坡体现状及特征

滑坡位于第二开采区左侧斜坡上 (见图2) , 形态呈不规则簸箕状, 主滑方向321°, 滑坡后缘宽约160.0m, 滑体长约47.0m, 面积约9400m2, 该滑坡目前已发生变形破坏, 部分滑体向前缘凌空面剪出堆积在开采区, 部分滑体残留在坡面上, 总体积约28100m3。滑坡前缘剪出口位于原始开采区顶部, 分布高程约1968~1894m;滑坡后缘位于坡顶山脊上, 分布高程约2050m。滑坡呈单斜地形, 平均坡度约36°。后缘由于滑动变形形成多级陡坎。在滑坡体表层局部分布有碎块石, 直径约0.2~0.5m, 棱角状。滑坡体后缘发育多条走向与坡向近于平行的裂缝。

3.2 滑坡结构特征

据野外调查, 该滑坡具有典型滑坡结构要件:即滑体、滑带及滑床。滑体的厚度为2.0~3.0m, 在滑坡前缘厚度较大, 为含碎石粘土。该滑坡滑动面为含碎石粉质粘土与基岩接触面, 滑床主要为前震旦系会理群天宝山组含炭质千枚岩。滑床的埋藏深度为2.0~3.0m, 中部及前缘滑床埋深较大。滑带为含碎石粉质粘土, 碎石粒径为1~5cm。

3.3 变形破坏特征

现场调查, 坡体顶部发育有平行于坡缘的裂缝, 裂缝走向207°~231°, 裂缝宽度5cm~15cm, 延伸长度5m~20m之间, 垂直错距5cm~20cm之间;受降雨影响, 变形破坏严重。由于采矿切脚开挖, 斜坡原始的形态受到破坏;坡体前缘临空受力状态发生改变, 为滑坡变形创造了条件。

3.4 滑坡影响因素

3.4.1 降雨对滑坡的影响

矿山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3mm, 年降雨分布不均, 最大降雨量集中在6~9月。滑坡体为含碎石粘土, 降雨入渗至坡体内, 增加坡体自重且软化土体, 影响坡体稳定性。目前在滑坡体后缘边界附近有多条拉张裂缝分布, 降雨可直接沿裂缝进入强变形区或至基覆接触面, 软化土体降低抗滑力, 因此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

3.4.2 地震对滑坡的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地震分组为第三组。震动使滑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变形加剧, 在后缘形成拉张裂缝, 在前缘由下滑推力产生局部挤压形成的剪切破坏的剪裂缝, 也使滑体局部趋于松散化。

3.4.3 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的影响

由于采矿开挖活动, 在滑坡前缘大面积开挖, 形成的高陡临空面, 破坏了原有平衡, 是滑坡产生的直接诱发因素。

3.5 滑坡体破坏规模和威胁对象

据现场调查, 滑坡目前已发生变形破坏, 部分滑体向前缘凌空面剪出堆积在开采区, 部分滑体残留在坡面上。该残留体目前处于暂时稳定状态, 但在暴雨情况下则容易发生变形破坏, 该滑坡对下面的农田存在潜在威胁。

4 矿渣堆积体现状、稳定性及环境影响评价

经过近30年的采矿活动形成了100多万方矿渣, 现场调查发现矿渣均就近直接堆积于矿区西侧的坡脚处和矿区各斜坡平台。

位于矿区西侧坡脚处的矿渣堆积体最大, 面积约5.5万m2, 矿渣堆积体形成的斜坡地形相对高差达120m, 坡度上陡下缓, 上部坡度为40°左右, 下部坡度为29°左右, 堆积物厚度约20m, 总方量约为82.0万m3。堆积体以碎块石和砂粒为主, 碎块石所占比重可达70~80%, 物质成分以千枚岩为主, 碎块直径大小不等, 以1~5cm居多, 呈棱角状, 含少量粘粒, 无分选性。为防止矿渣对农田、民房的危害, 在堆积体前缘修建了长600多米的简易拦渣坝, 拦渣坝最大高度约5.0m, 坝底宽约2.0m, 采用粘土砌筑块石。现场调查发现在后缘平台上发育有多条拉张裂缝, 缝隙长10~27m, 宽10~40cm, 裂隙错开5~30cm, 裂隙平行分布, 主干裂隙附近并发生多条次级裂隙, 地表形成有网脉状裂隙, 各裂隙有加宽和贯穿的趋势, 雨季则易渗入雨水, 使矿石废渣堆积体浸泡饱和, 形成矿渣坡面泥石流。

其次为堆积于矿区各斜坡平台的矿渣, 堆积体面积约2.2万m2, 呈多级台阶状分布, 堆积体最大坡高55.0m, 堆积体平均坡度约29°, 堆积体主要以碎块状千枚岩为主, 其直径大小不等, 以1~5cm居多, 局部见巨块状千枚岩, 棱角状, 堆积体厚度5~10m, 其总方量约为18.0万m3。

矿区内的两个矿渣堆积体, 其整体形态为斜坡地形, 一般条件下很难达到自然安息状态。据工程地质手册, 矿渣堆积体天然稳定的休止角范围为26°~40°之间, 据现场勘查, 该矿渣体呈上陡下缓的坡面形态, 下部在天然工况下其稳定性较好, 上部坡度较陡处则处于不稳定状态, 在雨季, 矿渣堆积体多次接纳雨水, 由于岩土间孔隙度大, 雨水很快从堆积体面上渗透, 在雨水渗透岩土混合物时, 岩土混合物中的粘土由于吸水性强, 逐渐地吸水膨胀、软化, 而粘土与岩石之间的固结性能也因水而失去, 相应的凸形坡堆的重量也因吸水而自重加大, 堆积体间岩土相对挤压变形, 凸形坡堆的稳定性减小。当稳定性减小到一定值时, 堆积体失去固结性能而失稳, 向坡底蠕动, 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 造成灾害性的后果。

5 矿渣坡面泥石流的影响

5.1 矿渣坡面泥石流的特征

矿渣坡面泥石流位于采矿区西侧, 面积约3.1万m2, 矿渣堆积体主要成分为亚粘土、砾砂、碎石等。该坡面泥石流分三个区:清水区、流通区、缓冲淤积区 (见图3) 。坡面上见多条呈放射状的冲沟, 冲沟最大深度达1.5m, 堆积体顶部发育有多条拉张裂缝, 缝隙长10~27m, 宽10~40cm, 主干裂隙附近并发生多条次级裂隙, 地表形成有网脉状裂隙, 各裂隙具有加宽和贯穿的趋势, 雨季则易渗入雨水, 使废渣堆积体浸泡饱和。通过对矿区附近居民调访, 自矿渣堆积体形成以来, 每到雨季松散的矿渣在雨水作用下沿坡面向下流动形成坡面泥石流。该泥石流爆发频率高, 但规模不大。据居民反映2008年雨季爆发的矿渣泥石流规模最大, 松散的矿渣在雨水的冲刷下沿坡面急流而下冲入前缘的平台停积下来, 一次性冲出量约3500m3。

5.2 矿渣坡面泥石流形成条件

5.2.1 地形地貌条件

该泥石流坡面形态为斜坡地形;相对高差120m;斜坡上陡下缓, 上部坡度40°, 下部坡度约29°。故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坡面泥石流的形成。

5.2.2 物源条件

矿山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主要是矿山的弃土、石、渣, 主要成分为亚粘土、砾砂、碎石等, 属于典型的松散介质, 压缩性高、透水性强、容量减小、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度变小, 抗冲能力减弱, 遇水易起动, 易形成泥石流。

5.2.3 水源条件

据四川省山洪规划资料统计表明, 1小时临界雨强≥9mm时, 24小时临界雨强≥90mm时, 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为42.9-75%。据统计该铁矿所在地区24小时降雨量>90mm, 满足泥石流启动的水源条件。

5.3 泥石流类型、规模及威胁对象

按照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发生频率、地形地貌条件、固体物质提供方式、诱发因素及动力特征等指标进行分类, 该废弃矿山泥石流属于稀性—中频—暴雨—坡面型泥石流型。该泥石流属规模小, 密度大, 集中性强, 属小型泥石流。

据现场调查, 该矿渣坡面泥石流的主要威胁对象为处于矿区西侧坡脚600余户1500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及拦渣墙前缘的大面积耕地。

6 废弃矿山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情况

该铁矿距离县城约3km, 通过108国道出县城后可清晰看到矿山及其周边的情况。由于山体开挖, 植被破坏, 岩石裸露, 自然景观及原始地形地貌遭到严重破坏。矿区范围内主要分布3处裸露开采面和1处大型废渣堆积区, 不仅影响了当地的自然景观, 同时也破坏了森林资源。

7 废弃矿山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该矿山采用露天阶梯式开采, 大量的剥土不但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同时采矿活动也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而在闭坑停产以后又未采取任何治理措施, 松散的矿渣受大风影响, 矿区尘土飞扬, 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8 废弃矿山对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

矿区附近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为地表水补给, 大量矿石废渣长期堆放, 硫化矿石中有害元素通过地表水渗入地下, 对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严重威胁到了附近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 迫使附近居民到5km以外的水库寻找生活和生产用水来源, 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生产造诸多不便。

9 采矿活动对自然资源和植被的破坏

该铁矿山不仅占用大量耕地、林地外, 在矿区周围堆放的大量矿石废渣, 未经处理的矿石废渣对大片农田构成直接威胁。铁矿山关闭以后, 其占用的大量耕地、林地未能及时得到复垦, 其遗留的土地赔偿问题也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成为当地居民所反映的主要矛盾。据估算, 矿区复垦后将新增耕地、林地面积约300多亩。矿石废渣堆放及地下水源的污染将直接威胁矿区西侧的大片农田。因此, 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除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外, 更能保证农业的安全, 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1 0 建议

1 0.1 建议及时对矿区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重点是开采面、崩塌、滑坡及矿渣坡面泥石流的治理, 并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防患于未然。并加强群策群防工作。

1 0.2 建议对矿区做好绿化恢复工作, 结合当地植被生态环境, 适地适树 (草) , 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引进外来植物, 乔灌藤草相结合, 丰富生物多样性, 构建立体生态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DZ/T 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S].

[2]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

[3]GB/T14158-93中华人民共和国.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S].

[4]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

[5]DZ/T0220-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

[6]土地复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1988) 第19号) [S].

[7]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铁矿矿山 篇6

近两年, 我担任了中国钢铁协会会长和常务副会长职务。在这一过程中, 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我国钢铁工业由于钢铁企业产能迅猛扩张, 而国内铁矿业产能提升相对滞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大自有铁矿山的开发力度, 减少对进口矿的依存度, 保证我国钢铁工业原料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以, 我对国内铁矿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关注, 也抱有许多期待。

如何促进国家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的尽快建成, 以打破国际矿业巨头的高度垄断?国内铁矿业如何加快建设步伐, 充分发挥作用, 平抑进口矿价格, 保障我国钢铁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对此, 作为全国最大的铁矿山企业———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做出了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十一五”以来, 他们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 大力实施“以战略为主导的全面创新管理”, 使企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对于整个国内铁矿业来说, 都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我个人认为, 鞍钢矿业所实施的“以战略为主导的全面创新管理” (简称战略创新管理) , 即运用战略主导企业经营管理, 通过管理提升保证战略落地, 通过全面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依靠企业文化引领创新发展。上述做法和经验, 不仅是鞍钢矿业的成功进步之道, 也是国有大型铁矿山的经营发展之道。

鞍钢矿业成立以来, 在经营管理上, 首先是制定了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搞好资源开发及经营为核心的矿业发展战略, 并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的实施去提升管理、创新工作。可以说, 注重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发展战略的主导作用, 这是鞍钢矿业近年来在谋划经营发展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也是国有大型铁矿山应当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企业发展战略, 是企业围绕开发核心竞争力, 获取持久竞争优势而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发展策略等这些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策划和设计活动。俗话说,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纵观全球众多成功的企业, 无一不是具有高度战略竞争力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的企业, 企业领导人也无一不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所以, 要成功推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首先必须注重企业的战略选择以及围绕战略制定、形成与战略实施而开展的战略管理。联系到国内铁矿业的状况, 导致我国铁矿山发展步履维艰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在过去较长的一个时间里, 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国家层面都对铁矿山的长远发展问题缺乏足够的思考。从国家来看, 常常是输血性的救急方法多, 增强造血的战略性措施少。从企业来看, 由于我国重点铁矿山大部分隶属于钢铁企业, 往往被视为一个“原料车间”, 同样难以认真考虑做大做强问题。正是这样一种铁矿山的经营管理模式, 使我国的铁矿石生产集中度明显偏低。据统计, 我国目前共有铁矿山3800多家, 但是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重点铁矿山仅有15家, 其铁矿石产量仅占总产量的50%左右;其他铁矿石都是由年产量不足百万吨的地方矿山和群采矿点生产的。这样的一种格局, 怎么可能与国际矿业巨头进行竞争?因此, 要加快国内铁矿山的开发利用, 必须首先强化战略意识, 立足于我国铁矿业乃至钢铁工业的全局, 认真谋划我国铁矿山的长远建设问题。在这方面, 鞍钢矿业已经率先迈出了步伐, 起到了引领行业的作用。

在如何制定和实施铁矿山发展战略上, 鞍钢矿业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1. 推进产业化转型。

在发展方向上, 鞍钢矿业明确提出, 要“推动鞍钢矿业实现由单一原料生产基地型企业向资源产业化经营企业的转变以战略为主导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我国国有大型铁矿山加快发展, 做大做强,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际矿业巨头之所以能够凭借强大的实力, 实施铁矿石高度垄断, 除了其资源条件优势明显外, 就是国外铁矿山被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具有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而反观国内的重点铁矿山, 大部分隶属于钢铁企业,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 仅仅被视为满足钢铁企业生产需求的一个“原料车间”, 因而发展步伐不快。对此, 我们必须从战略上大力推进国有大型铁矿山的产业化转型。2012年10月, 我在鞍钢了解到, 经过努力, 鞍钢矿业已经初步成为国内铁矿业唯一一家拥有集探矿、勘探设计、采选烧 (球) 生产、钢铁辅料生产、采矿工程技术输出于一体的铁矿山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同时, 鞍钢已把铁矿山视为钢厂以外的又一支柱性产业, 要求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支持铁矿山推进以资源开发及经营为核心的产业多元化发展, 这为鞍钢矿业的经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新动力。

2. 加快规模化发展。

如果说我国现在的钢铁工业是“大而不强”, 那么, 对于国内矿业而言, 则是“小而不强”。2013年3月,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说, 缺少大型集团成为中国矿业的软肋。尽管拥有大量的资源, 但中国却缺少能同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国际矿业巨头一争高下的公司。即使是中国最大的矿业公司, 也就是鞍钢矿业, 2012年的成品铁矿产量也仅为必和必拓1.61亿吨年产量的1/10。这充分表明, 我国铁矿业目前在发展上, 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迅速形成规模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自身的实力, 才能与进口矿进行有力的竞争, 才能保障我国钢铁工业的原料安全。所以, 我非常赞同鞍钢矿业关于“打造规模能力达到世界级的铁矿山企业”这一提法, 也希望国内其他有条件的大型铁矿山一同朝着国际化大矿业的这个方向迈进。

3. 实现低成本运营。

我国铁矿资源条件的自然禀赋差, 品位低、埋藏深、杂质多、难磨难选, 致使开采加工成本较高, 对钢企的冶炼成本一度产生了影响, 导致许多钢企一时间将目光转向了国际矿商, 从而削弱了自产铁矿石的竞争力。目前, 国内铁矿石市场价格还在高位运行, 但是, 我们不能忘记2012年底进口矿售价一度降至低位所带来的警示, 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把降低铁矿石成本, 实现低成本运营的常态化, 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举措来抓, 以保证能够与进口矿长期竞争。在这方面, 鞍钢矿业通过实施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 将铁精矿完全成本降低到并控制在500元/吨 (相当于80美元/吨) 左右, 这是一个应当进一步推广的经验。

企业制定、形成发展战略和贯彻这种战略的活动, 即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与企业职能管理不同,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全局的、整体的、最高层次的管理, 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本身就是对管理的提升, 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落地的需要, 突破传统职能管理的局限, 不断改进各项管理工作,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近年来, 在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 鞍钢矿业确立了以战略主导管理提升, 以管理提升保证战略落地的思路。该公司的实践证明, 确立这一思路对于促进鞍钢铁矿山的生产建设和经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鞍钢矿业的经验, 我认为, 该公司在围绕实现战略发展推进管理提升中所凸显的几个方面值得注重。

1. 系统提升管理。

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密切相关的, 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这就要求对提升管理问题要进行系统思考。尤其要看到, 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比, 我国企业包括铁矿山企业, 在管理上的差距是全局性的, 而不是局部性的。因此, 我们应该像国资委在中央企业组织开展的“管理提升年”活动中所要求的那样, 做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近年来, 鞍钢矿业通过大力实施“以战略为主导的全面创新管理”, 使管理提升活动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所有部门和所有方面, 以至涉及到了党群管理部门。这种管理提升是全方位的, 其取得的管理成果也是显著的。

2. 推进精细管理。

在中央企业组织开展的“管理提升年”活动中, 国资委强调:“要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管理粗放所造成的结果是资源的严重浪费, 企业管理成本的升高。这是我国企业长期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个共性问题。尤其是我国的铁矿山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 加上所受到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要更多一些, 所以, 在国有大型铁矿山, 通过推进精细管理来解决管理粗放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为突出。近年来, 鞍钢矿业在生产、设备、财务、供销、质量、工程等各专业系统中全力推进了管理的精细化, 在全公司上下逐步形成了“事事有标准、处处讲规范”的良好局面, 保证了各项工作严格受控, 各项措施有效执行。这为鞍钢矿业搞好经营管理, 保证战略落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提升管理手段。

当今,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 实现企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已经成为推进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甚至是一种潮流。在鞍钢矿业, 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 其所推进的“数字矿山”和“智慧矿山”建设, 已经在促进企业各项管理的提升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国有大型铁矿山要搞好经营, 加快发展, 就要切实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把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作为构建国际化大矿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夯实管理基础。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基础管理, 是企业开展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支撑, 是衡量企业内功强弱的重要标志。多年以前, 我们曾经有过以“改”代“管”, 以“包”代“管”, 导致企业基础工作一度薄弱, 管理水平明显下降的教训。因此, 我们一定要把提升管理与夯实基础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对于国有大型铁矿山来说, 管理战线相对要长, 管理难度相对要大, 尤其要把管理提升工作牢固建立在夯实基础管理之上。我们可以看到, 鞍钢矿业近年来在加强流程管理、定额管理、班组建设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这为该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

如果说发展是企业经营管理之本, 创新则是企业经营管理之魂。只有大力打造创新型企业, 才能使企业真正做到基业长青。我非常认同鞍钢矿业的观点:提升管理与加强管理, 二者在内涵上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在全新的模式下对全部管理活动所进行的系统升级, 其在本质上是创新管理。而后者也可能是在传统的模式下对某些管理环节所进行的简单强化。当今, 我们所面对的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新形势, 如果只是沿用以及单纯强化传统的管理模式, 不仅难以达到提升管理的目的, 甚至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形成负能量。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 鞍钢矿业强调要把提升管理作为创新管理的过程,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 促进管理的全面提升, 推动矿业的科学发展。

在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像鞍钢矿业那样, 注重把握好以下三点:

1. 坚持全面创新。

就是要像鞍钢矿业那样, 坚持以战略为主导, 以技术创新为重点, 以组织的各种创新 (战略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 的有机组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 凭借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 努力营造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良好局面, 使创新成为企业的一种精神、一种风气、一种氛围, 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推动企业瞄准先进, 不断超越自我。在铁矿石市场上已明显呈现国际化竞争态势的今天, 国有大型铁矿山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 尽快成为能够与国际矿业巨头一争高下的国际化大矿业, 就要通过全面创新来推动管理的全面提升, 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增强。

2. 注重思维创新。

人们常说:思想引导行动, 思路决定出路。在实践中, 我们能够获得怎样的工作结果, 要取决于我们采取怎样的工作方法, 而最终又要取决于我们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创新工作首先要创新思维, 也就是要解放思想, 注重突破我们在过去长期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 更新我们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近年来, 鞍钢矿业之所以能够在“提铁降硅”上取得重大突破, 收到显著效益, 其原因就是突破了“采、选、冶工艺独立优化”的思维定势, 确立了“五品联动”的新思路, 实现了生产过程及环节的整体优化。由此可见, 注重思维创新是推进全面创新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3. 不断学习创新。

创新依赖于知识的积累、认识的升华和能力的提升。就是说, 创新的前提是学习, 创新需要学习。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外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急剧增加,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日益强调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认为, 外部世界如此复杂多变,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不是程式化地制定战略, 而是管理组织学习。通过学习尤其是组织学习, 企业才能应对不确定性, 才能在一种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创建出企业的战略。而且, 只为适应与生存而学习是不够的, 必须创造性地学习。今天, 在鞍钢矿业, 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已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在这里, 学习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开展工作的必要过程、创新管理的关键环节。几年来, 鞍钢矿业通过在全公司上下认真组织团队学习、互动学习、标杆学习等活动, 有力地推动了组织协同创新和对标创新管理等工作的深化, 促进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 我们应当将学习与创新融于一体, 把学习与创新机制化、常态化, 做到不断学习, 不断创新, 不断超越。这样做, 国有大型铁矿山必然会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机和活力。

学者和专家认为, 在企业内部, 影响战略及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个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个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主导着企业的价值观, 而企业的价值观则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以及执行策略。因此, 鞍钢矿业在推进战略管理与创新的进程中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总结其经验, 我认为, 为适应战略实施、管理提升、创新发展的要求, 在现阶段, 国有大型铁矿山的企业文化应当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拼力竞争的企业精神。

鞍钢矿业把“打造世界级铁矿山企业”作为愿景, 目标是使自身尽快具备与国际矿业巨头一争高下的实力和能力, 这表现出了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 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确立了“战略”在经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战略竞争力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 亦即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因此, 竞争应当成为企业的核心精神。回顾国有大型铁矿山之前的经营发展过程, 由于隶属于钢铁企业, 不是直接面向市场, 竞争精神相对不强, 这也是导致国内铁矿业长期缺乏战略发展机制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所以, 当前国有大型铁矿山在企业文化建设上,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像鞍钢矿业那样, 大力培育竞争精神, 敢于争当排头, 敢于与国际矿业巨头“叫板”。只有这样, 国有大型铁矿山才能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2. 奉献报国的企业理念。

企业要健康发展, 成功发展, 必须从社会的角度搞好定位, 明确使命。我们看到, 国际上那些取得成功的大公司, 都非常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地位和作用。如日本的松下公司认为, 只有奉献社会, 才能得到社会的回报, 要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这种理念促进了该公司的经营发展。鞍钢矿业也是如此, 他们以“保障鞍钢发展, 引领行业进步”为使命, 就是要践行鞍钢“钢铁报国”的企业价值观, 为国家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 为我国钢铁事业的发展多作贡献。这也是他们拼力竞争、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特别是他们树立了郭明义这面旗帜, 在全公司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郭明义, 做高品位矿业人”的活动, 依靠企业代表人物的人格力量, 使“奉献报国”日益成为广大职工共同信守的企业理念。应该说, 乐于奉献在我国众多铁矿山企业中一直是一个优良传统,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引领广大矿工为我国铁矿业的不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精细、严格、到位”的行动准则。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形成和战略执行两大方面。重在执行, 贵在行动。为了保证战略落地, 鞍钢矿业认真贯彻鞍钢集团公司关于“执行力就是生产力”等六大发展理念, 把“精细、严格、到位”作为工作理念, 并使其成为指导行动、确保执行的准则, 有力地推动了管理的精细化, 促进了管理提升。在实际工作中, 这一准则还被进一步细化。如在此基础上, 其下属的弓长岭矿业公司提出了“七大执行理念”, 东鞍山铁矿确立了“六种群体形为意识”, 从而大大强化了鞍钢矿业的企业执行力。目前, 包括国有大型铁矿山在内的我国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管理粗放的问题, 我们必须大力建设“精细、严格、到位”的企业执行文化。

4.“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 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发展靠人, 创新靠人, 管理靠人, 因此, 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党的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鞍钢矿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注重将企业愿景转化为广大职工的共同愿景, 注重建设珍惜生命的安全精神文化, 注重建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注重优化和美化职工安居乐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等等。这些做法, 有效地推动了管理的人性化、人本化, 起到了凝聚和激励职工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说到这里, 我还想强调一点, 就是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党的组织和工作体系, 这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特色, 也是优势。在企业提升管理、开展创新、推进发展的进程中, 鞍钢矿业党委带领各级党组织和群众组织,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坚持“融入中心做工作, 进入管理起作用”, 坚持把自身的工作创新与提升作为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与提升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切实发挥了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鞍钢矿业在这方面的经验, 同样值得学习和借鉴。

当前, 我国的钢铁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加快国内铁矿山建设的要求愈加迫切, 这使国有大型铁矿山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我殷切期望国内铁矿业能够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履行好自己的历史使命, 努力把自身打造成现代化企业, 进入国际化经营, 加快产业化步伐, 以尽快建立起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

铁矿矿山 篇7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恢复治理,硫铁矿

前言

四川省叙永县大树硫铁矿于1951年3月建成投产,至20世纪90年代末的50多年里,一直从事硫铁矿开采和土法炼磺,1997年底,以叙永县大树硫铁矿为首的土法炼磺被全部关闭,但由于历史原因,硫铁矿生产及冶炼对当地地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未进行恢复治理,严重影响和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依据四川省叙永县落卜片区硫铁矿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对该矿进行相应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对矿区涉及的土地资源破坏问题、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问题、地下含水层破坏问题及地质灾害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和预期效应分析,为下步矿区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1 矿区环境背景

四川省叙永县落卜镇硫铁矿位于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端,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为四川省泸州市所辖,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矿区行政隶属叙永县落卜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7′04″~105°29′53″,北纬28°03′16″~28°07′16″,距叙永县城约15km,叙(永)赤(水)公路横穿矿区,交通较为方便。

矿区及影响区面积共计19.551km2,包括河西社区、河东社区、大树村、大屯村、三台村、硐坪村和新华村等7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河东片区、河西片区、尖刀山矿渣堆局部已进行治理,目前仍在使用的有兴发煤硫矿7#矿渣堆、8#矿渣堆、11#矿渣堆、虹锋采石场矿区等区域,已治理和仍使用区域的面积约4.483km2。

2 矿区地层及地质构造

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崩坡积土、残坡积土、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第一段(T1f1)、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及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矿区地层岩性分布如图1。

矿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娄山弧形箱状褶皱带及滇东北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工作区位于洛窝叶背斜西翼并跨落叶坝背斜西端南、北翼。区内地层走向,为北西-南东走向,岩层褶曲、断层不甚发育,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性较破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叙永县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3 矿区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评价

四川省叙永县落卜片区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分布广、类型复杂、突发性强、隐患多、影响大等特点,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涉及如下四类:

3.1 土地资源破坏问题

矿区内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为矿区土法炼磺造成土壤严重酸化和矿渣压占土地两方面的原因所造成。

由于土壤的酸化,除造成重金属的高度富集和超标外,同时造成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肥力大大降低。

由于矿区大规模弃渣堆积压占了大量的土地,矿区影响范围内分布有较大规模的12处弃渣堆积体,共计压占土地近1000亩,加上矿山附属设施建设等压占的土地,全区被压占土地共计2312亩,且所压占土地以耕地和林地为主,矿渣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3.2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问题

区内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矿渣堆弃直接改变地貌形态,原有沟谷被淤满变成斜坡,原有平地变成山丘;②矿渣堆弃严重破坏斜坡生态环境,矿区呈现大范围的黄褐色或灰白色巨大污染体,地表水体均为褐黄色的“黄矸水”,堆积区内寸草不生,植被稀少,荒凉一片;③大量弃渣冲入大树河,造成河流淤塞,沿河两岸土壤均被采矿、炼磺形成的“黄矸水”浸染成褐黄色,严重破坏河流沿岸地貌景观;④矿渣堆改变斜坡结构,以往相对密实而稳定的残坡积层斜坡或基岩斜坡转变成结构较为松散的人工堆积边坡,成为矿区地质灾害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3.3 地下含水层破坏问题

地下含水层破坏主要为矿区严重缺水和形成被污染的黄矸水。①矿区内由于地下采矿形成连续采空区,进而导致采空区塌陷,将顶板影响范围内地下水疏排至地下,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矿区内泉、井干涸,生活、生产用水、牲畜用水极其困难;②由于含水层受酸性地表水以及矿渣堆渗漏液等污染水体补给,含水层已被严重污染,其向河道排泄水均为褐黄色酸性黄矸水。

3.4 地质灾害问题

区内地质灾害主要为矿渣堆放引起的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隐患等,此外,由于矿区地形陡峻,沿陡岩区、陡坡区也常有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

矿区内共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9处,其中崩塌有4处,均属小至中型,危及35户105人;弃渣堆积体泥石流灾害3处,属小型、高频流石流,危及矿区村民14户83人以及叙赤路的交通安全;弃渣堆积体滑坡2处,属中型,危及84户383人及落卜镇中心校的安全。

4 矿区恢复治理措施

针对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的问题,主要通过矿渣堆土地复垦和绿化以及土地整理等技术方法增加耕地和林地面积,更重要的是通过酸化土壤改良的技术方法结合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的手段来达到增加土地产出,改善民生的目标。

区内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主要为大规模矿渣堆放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在地质灾害治理增加其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当改变堆积体坡面形态,采用鱼鳞坑进行绿化和生态护坡,美化堆积体周边自然环境,达到改善地形地貌景观的目的。

矿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滑坡以及因为采矿弃渣堆放引起的不稳定边坡、泥石流隐患等等。其中,采矿弃渣引发的边坡问题和矿渣泥石流隐患为其中主要部分,由于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因而治理治理应尽可能减小治理施工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破坏的可能,原则上不做大型治理,以小型治理治理辅以生态护坡等作为治理治理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其中,针对崩塌(危岩)主要采用清危、锚固支撑、嵌补护坡、主动网或被动网等技术方法进行治理;针对自然滑坡主要采用抗滑支挡和截排水方案进行治理;针对弃渣堆放造成的边坡问题则主要采用“脚墙+人行步道+鱼鳞坑+藤蔓植物(金银花)植被护坡”的方案进行治理;而对矿渣泥石流则采用以固源为主的思路进行防治,而固源方案与堆积体边坡防护的技术方法基本相同,必要时可辅以适当的拦挡治理进行治理。

5 预期效益分析

(1)通过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治理,可有效改善矿区地质生态环境,将一个土壤严重酸化、矿渣堆比比皆是、生产生活用水非常困难、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恶劣环境,转变成为一个适宜人居的良好环境,为矿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建设,必然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2)改善矿区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交通出行条件,将提高矿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矿区土壤修复和植被修复将新增大量耕地和林地,土地产出大大提高,加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试点示范,将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促进矿区经济建设和提高群众经济收入水平,促进矿区经济转型升级,将得到矿区群众积极拥护和支持。

(3)通过严重酸化区土壤修复治理、土地整理等,将新增耕地面积达10951亩(折合7.301km2),占治理区总面积的48.45%。此外,通过荒山荒坡植树造林、有林地、其他林地等遭到酸雨破坏的林地生态修复、矿渣堆边坡种植金银花等经济林木的绿化等,将新增林地7740亩(折合5.160km2),占治理区总面积的34.24%。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核桃等经济作物,以及边坡绿化种植的金银花等的产出,可大大提升矿区土地利用价值,增加产出,促进农户增收,促进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6 结论与建议

矿山的恢复治理集中解决了影响叙永县罗卜片区因硫铁矿开采、洗选和土法炼磺造成的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达到新增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小于矿区总面积80%,新增耕地和林地面积不小于矿区总面积45%和要求,并治理矿区矿渣堆积体和地质灾害隐患点,改善地质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矿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产业转型升级。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崭新的工作,要时刻关注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创新。

参考文献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

[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4]《四川省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2012年2月征求意见稿).

[5]《土地复垦技术标准》(2007年12月,试行).

[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铁矿矿山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左权县鑫瑞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一矿井南沟、小路、北岔掌、寺讲沟、大南峧、东矿带6个采区。

1.2 时间

2014年8-11月。

1.3 范围

开采生产、运输生产工艺、辅助生产工艺以及公用工程。

1.4 内容

包括矿井布局设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辅助用室设置以及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

1.5 方法

选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基本相同的企业进行类比,同时结合检查表法、经验法定性和定量评价。

1.6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5]《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6]等。

2 结果

左权县鑫瑞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位于晋中市左权县粟城乡至桐峪镇一带,井田面积8.893 9 km2,下设2个井工矿、13个采区。其中,7个属现行生产作业区,6个为改建作业区,批准开采规模30万t/a。采矿许可证:C1400002011112120120056。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依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证实,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见表1。

注: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定性为矽尘。

2.2 生产制度及劳动定员

矿井采用“三·八”作业制,生产工时6 024 h/a。建设单位生产规模与岗位定员见表2。

2.3 职业接触风险水平

根据类比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预测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主要职业病危害接触风险水平见表3。

2.4 设计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2.4.1 通风除尘

稀释和排除工作地点悬浮粉尘,在各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风量变化较大的地方设风速监测探头,连续检测各巷道的风速和风量,使风量在满足各用风地点所需量的同时降低风速。

2.4.2 清整巷道

在距工作面30 m范围内巷道进行冲洗,定期对井下巷道进行清扫、喷浆,清理巷道内沉积的粉尘,减少粉尘和通风阻力。

2.4.3 洒水抑尘

井下采掘、矿岩运输和其它转载地点配备自动喷雾洒水装置。使用水来浸湿现场物体表面的粉尘,使其重量增加,避免受振动而进入悬浮状态。

2.4.4湿式降尘

采掘工作面,采用湿式钻岩,使凿岩打眼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湿润形成泥浆状并排出,从而降低工作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

水炮泥是将盛水的专用塑料袋填于炮眼内。当爆破时水汽化成水雾,湿润尘粒,增加其自然降落速度。

2.4.5设置抽风装置

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抽风装置,将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通过专用乏气管道送至地面,排风口高度为3 m,确保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和条件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2.4.6 采用班后放炮

工人全部撤离后再施行爆破作业,保证井下安全、减少工人的接触机会。

2.4.7 选用低噪设备

在设备采购时,选用2JK-2.5/31.5型提升机、YT-24型凿岩机,K40-4-№12型风机和OG55F型空压机等产生有害能量较小的设备。

2.4.8 吸声处理

结合现场实际,在绞车房室内壁敷设以玻璃棉板为内芯,穿孔板为护面的吸声材料,适当减少装载机、分级筛等设备接触时间。

2.5 个体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为从事粉尘作业工配备防尘口罩,型号为KN100;为接触噪声劳动者配备护耳器,保护水平为75~80 d B(A)。

2.6 应急机制

井下硐室设计应急救援站,井口验身房配备应急柜、应急箱等救援设备。

2.7 职业卫生管理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依托总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组”统一管理、监督和考核,二级法人对职业病防治负总责,以促进各项具体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2.8 辅助用室设置

在非生产区内设置职工宿舍、餐厅、浴室、厕所等生活、卫生用室,基本按照最大班组人数设计。

2.9 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

建设项目共投入职业病经费138.0万元,其中用于职业病防护设施专项支出72.0万元,占52.2%。

3 讨论

铁矿开采业处于矿产资源的产业链最前端,我们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相同类型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证实,生产过程中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因此,认真做好矿井作业场所职业病前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3.1 明晰职责,依法服务

从左权县鑫瑞冶金矿山有限公司资源配置情况来看,传统的开采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一些矿井经历了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采后,需要重组整合新的矿产资源。面对新技术、新业态大量涌现,作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必须与时俱进,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赋予的职责,使之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3.2 重视防护措施和防护管理

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产过程中实行的以湿式作业、机械通风为内容的联合防尘,具体方法是采用湿式凿岩、爆破后喷雾、装岩前洒水、冲洗岩帮、局部通风等,炮采时使用水封爆破,这些措施对降低开采作业中的粉尘浓度有很大作用[7]。但是为了确保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必须告知工人在进入工作业场所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减少粉尘的吸入机会。

3.3 多种渠道增强噪声防护

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护措施主要通过设备选型、墙内壁吸音和调整接触时间来完成。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健康知识培训、教育,指导,督促工人自觉使用护耳器。

3.4 严格管理,绝不松懈

职业病危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采取相应的硬件设施,同时还应有强有力的系统管理软件作为技术支撑,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注重建设期的经费投入,忽略了生产阶段的后续管理,从而导致职业病防护施不能及时维护,失去其应起到的作用。这就要引导建设单位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管理机制,真正承担起企业职业病防护主体责任,维护职工健康权益。

3.5 职业卫生,预防为主

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是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所采取的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按照生产性粉尘理化特性和矿床的服务年限,从铁矿尘肺发病的基础理论角度讲,当资源接近枯竭时正处于尘肺病的高发节点[8],所以,做好职业病危害的早发现、早诊断、早调离也是防止职业病发生的一项关键措施。

铁矿矿山 篇9

关键词: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预测评估,适宜性评估

1 工程概况

1.1 矿山建设工程概况

该矿山经过十几年的断续探采, 现已形成六个平硐 (即PD1、PD2、PD3、PD4、PD5、PD6) , 目前的采矿标高为260m, 共施工探 (采) 巷道700余m, 设计生产能力20千吨/a, 实际生产能力15千吨/a, 采矿回采率83%。同时, 在原矿区内及边部又通过地表探槽 (TC1…TC7) 工程及深部钻探工程揭露并初步控制了新的矿体, 总计控制或初步控制三条矿体, 即Ⅰ、Ⅱ、Ⅲ矿体 (分为三个矿段) , 使储量明显增加。

1.2 矿山设计开发利用方案

矿山开采对象为310至190m标高矿体, 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目前, 该矿Ⅱ矿体 (分为Ⅱ1、Ⅱ2矿段) 正在开采, Ⅰ矿体尚未开采。设计对Ⅰ矿体、Ⅱ矿体的Ⅱ1、Ⅱ2矿段进行开拓。

该矿 (Ⅱ矿体) 原采用平硐分段开拓。根据地表地形条件及矿体的赋存状态、埋藏深度, 经现场勘查并技术论证, 设计Ⅰ矿体及Ⅱ矿体的Ⅱ1、Ⅱ2矿段为相互独立的开拓系统 (采区) 。Ⅱ矿体的Ⅱ1、Ⅱ2矿段均采用平硐与盲斜井联合开拓, Ⅰ矿体采用平硐开拓。

2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即指对区内已存在或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在对已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经现场地质灾害调查, 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存在崩塌一种地质灾害。

2.1 地质灾害类型

崩塌:矿山坑口工业场地由于山坡体开挖形成了小规模的山体崩塌, 坡向南西, 坡角约85度, 坡长10m, 坡高4~7m, 大部分为碎石粉土类坡积物, 碎石角砾状, 约占35~40%, 其余为粉质粘土, 松散状, 坑口位置有磁铁浅粒岩中~强风化出露, 风化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呈现碎块状。

2.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内矿山建设主要为地下开采, 为建设工业场地对山坡体的开挖和坑口的开挖形成了崩塌体, 特别是在PD1、PD4、PD5附近, 限于地质条件和工程规模, 该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较小。

如前所述, 崩塌体处于工业场地的近山侧, 工房和坑口及工作人员受到本崩塌的威胁, 但崩塌体规模较小, 危害程度较小, 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属小级别。

3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就是对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评估和对工程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评估, 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结合建设工程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及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因素, 预测辽宁省宽甸县新东泰矿产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山工程建设, 可能引发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塌陷、巷道坍塌、矿坑突水地质灾害, 具体描述如下:

3.1 崩塌

随着采矿范围的扩大及开采深度的增加, 对坑口边帮岩土体的稳定性破坏作用也随之加大, 将会引发新的崩塌灾害发生, 同时雨水沿卸荷裂隙渗水土层, 随着土体中含水量不断增加, 其自重增加, 坡体内水压力增高, 下滑力增加。而下伏基岩的表面成了相对而言隔水层, 在基岩表面土体抗剪强度明显降低, 在坡体下滑力超过抗滑力时, 平衡状态被破坏, 坡上岩土体沿基岩表面滑移, 进而形成滑塌。如遇连续降雨、暴雨, 发生崩塌、滑塌的可能性加大, 威胁采坑内开采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 造成人员伤亡, 但由于基岩上覆的松散堆积物薄, 产生崩塌、滑塌的条件有限, 且岩石崩塌灾害在该区规模不大, 分布范围较小, 对周围环境影响一般。故矿山建设本身有引发、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其可能性、危害性小, 危险性属小的级别。

3.2 泥石流

预测评估区内历史上未有泥石流发生, 但由于矿山开采, 改变了原来山体形态, 破坏了地表植被, 平整场地和废石矿碴的堆积也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 加之原地表沟谷及山坡的第四系的松散层较厚, 在暴雨、融雪和震动作用下仍可作为上覆堆积体的软弱结构滑动面。当堆积体的规模不断扩大, 且出现排水不畅, 在强降雨、山洪暴发和冻胀等因素的作用下, 堆积体有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对沟谷的农田树木、道路及沟口的居民区、道路等构成威胁, 其危害性较大。故预测矿山建设可能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程度中等, 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属中等级别。

3.3 采空区地面塌陷

由于地应力的存在, 矿山开采势必打破原来岩体的自然平衡状态, 引起采空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应力重新分布, 产生变形、位移、破坏, 导致采空区塌陷。从现状看, 本矿选择的开采方法为平硐与盲斜井联合开拓法, 地下矿层采空后仍会形成采空区, 其上方覆盖的岩层失去支撑, 平衡条件被破坏, 使上方岩层产生移动变形, 产生岩石错动, 在开采错动界限内可能出现采空区塌陷。采空区塌陷对井巷内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等构成威胁。但由于围岩岩石坚硬, 结构较完整, 稳固性较好, 故预测矿山建设引发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中等, 其危害性、危险性属中等级别。

3.4 巷道坍塌

预测评估区的巷道内有局部巷道有坍塌, 产生巷道坍塌的原因是矿体及围岩见有层间错动破碎带, 形成不稳定结构面, 工程地质条件不稳定, 易坍塌。在破碎带、强风化带部位就可能会产生冒顶、垮帮引起巷道坍塌灾害, 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 因此预测矿山建设本身可能引发、加剧巷道坍塌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 其危险性属中等的级别。

3.5 矿坑突水

本矿矿体赋存标高 (推断) 为310 m至190m, 当地侵蚀基准面为200m, 矿坑排水: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的井巷, 可通过平硐自流排泄地下水, 处于侵蚀基准面以下的部分, 采用井下机械排水疏干。在矿山采掘活动中有增强裂隙发育的可能, 导致地表第四系坡洪积孔隙水、基岩裂隙水进入矿体围岩, 对矿坑构成威胁, 预测矿山建设本身可能引发矿坑突水灾害的可能性小、其危害性、危险性属小级别。

4 矿山建设的适宜性评估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现状存在崩塌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小的级别。预测工程建设本身可能引发及可能遭受堆积体泥石流、采空区塌陷、巷道坍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的级别。崩塌、矿坑突水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的级别。综合分区为一个区, 为危险性中等区。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林泉, 卫星.排山楼金矿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评价[J].山西建筑, 2012 (9) .

上一篇:跨文化素质和能力下一篇:高中英语听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