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2024-08-08

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精选12篇)

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篇1

摘要:通过对矿山企业安全文化的现状、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建设途径的阐述, 强调矿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建设途径, 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过工作, 为经济建设服务, 安全搞好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搞好了经济。

关键词:矿山,安全,文化,模式,途径

1 安全文化的现状

1.1 安全文化的延革

安全文化初始于人类的生产活动, 《天工开物》就记载了矿业开采情况, 反映了古代安全管理状况。我国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国家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制定了“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矿产资源法”、“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矿山安全监察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令, 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做了大量实际工作, 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和生产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 从而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建设中的安全和健康, 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论, 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发展。

1.2 安全文化的现状

安全文化是由社会文化 (包括政府机构及政令) 及企业文化所构成的。形成安全文化需要一个社会环境, 安全文化是与经济相互作用, 当安全文化社会环境活跃时, 安全状况好转;当安全状况不好时, 它又要求社会给予支持。根据矿山安全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明, 要建立一个安全文化, 需在各个文化圈内完善, 进而形成一个社会的安全文化。但是, 由于矿山企业与其他企业差别较大, 其安全文化的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矿山的安全投入尚显不足;地方乡镇矿山的投入更显不足。

(2) “三违”现象普遍。

(3) 事故责任者被行政处理后没执行, 相关规定需完善。

(4) 事故调查组的责任、权力、义务没有明确的定义, 有关部门参加后, 各处按照各自的要求进行处理, 《矿山安全监察条例》中的规定也不完善。

2 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

2.1 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即安全与文化的组成。文化是社会产物, 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创造, 任何新的文化都是社会、人、现有文化之间的交融, 结合的结果。安全是在经验主义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新管理理论。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 是从属于组织文化的一个子概念。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理论。

安全文化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 有其独特的核心内容, 它强调安全管理机构的执法行为管理, 应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人处于管理中心和主导地位。

2.2 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建设完善的安全文化理论, 其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 以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实现生产安全为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基本要素:安全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管理哲学、指导方针, 工作战略, 这几项基本要素构成了安全文化理论思想体系。

2.3 安全文化的模式

矿山安全文化的模式为两条线。一条线是国家监察、地区安全监察。涵盖了组织机构、政策法律、行政执法等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另一条线为市、县、乡镇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这两条线均应各自的工作范畴内建立安全文化体系。两条线同时作用于企业的安全文化体系和理论体系。

安全文化的构成包括:

(1) 目标:矿山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

(2) 宗旨: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矿山法律的情况实施监察;

(3) 精神:忠于职守, 勤奋工作;

(4) 风格:求实、严谨、认真;

(5) 追求:确保职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促进矿山事业健康发展;

(6) 信条: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 开拓进取,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信誉;

(7) 道路:遵纪守法, 自我完善;

(8) 哲学:以人为本, 关心人, 尊重人;

(9) 价值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10) 道德:公正廉洁, 克已奉公;

(11) 誓言:遵纪守法, 廉洁自律, 接受群众监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矿山事业做出贡献。

3 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由很多系统所构成, 需不断完善锤炼才能形成, 并需不断提高。矿山行业的企业分为国有重点矿山、地方矿山、乡镇矿山三种基本类型, 其安全文化的建设略有不同。国有重点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已基本形成体系, 而且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地方及乡镇矿山基本属于一个类型, 企业的安全文化基本属于空白。加强和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和认识, 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 把安全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1) 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定的构定是构筑安全文化的决定因素, 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安全文化的领导者和参与者。

(2) 科学预测安全管理目标。各级政府要建立一套安全管理机制, 按照责任,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使安全文化建设在一个良好的基础和环境之上。

(3) 提高各级政府领导的安全意识,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领导的示范激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领导者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无时无刻不在下级和企业中产生巨大影响。因此, 党风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 领导干部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坚持原则、克已奉公, 为政清廉是重要组成部分。

4) 领导机关的重要职责是指导企业的制定。目标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 每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内容是有一定差异的, 但是目标应是一致的, 它是一种精神力量, 人有了精神和目标, 就会为之拼搏和奋斗。

3.1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企业和职工行为。

(1) 建立行业道德规范。

(2) 道德规范由于工作部门和工作性质不同, 其要求略差异, 但总体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是:①热爱自己的工作和集体;②树立主人翁的工作态度;③遵守职业纪律;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⑤遵章守纪;⑥团结协作。

3.2 建立矿山安全文化网络

安全文化的建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构建, 按照各自工作业务管理范围健全制度, 形成安全文化网络。

(1) 树立企业安全文化目标; (2) 塑造企业安全精神; (3) 树立企业安全形象; (4) 建立企业安全风尚和道德规范; (5) 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 安全心理和安全行为教育; (7) 企业安全保障网络; (8) 班组安全生产教育; (9) 安全工作技术教育; (10) 职业卫生工作技术推广; (11)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教育; (12) 安全隐患评估与整洁改; (13) 安全事故应急保安措施与教育; (14) 防“三违”基本素质训练与教育; (15) 事故防范与抢救; (16) 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处理。

3.3 安全文化的培育

安全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泉, 建设安全文化必须重视企业安全精神的培育和发扬。安全文化并非是一朝一夕自然形成的, 而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起来的, 企业领导应成为安全文化的直接体现者, 这是倡导安全文化最有力的榜样作用, 也是安全文化树立鲜明的旗帜。

(1) 党政工团各部门齐抓共管, 共同努力, 建设安全文化;

(2) 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各项工作之中, 明确其方针、目标、任务和内容;

(3) 指导安全文化建设, 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精神, 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

(4) 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实践是培育安全文化的沃土, 没有实践安全文化精神就无法树立, 不仅要抓好宏观建设,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从细微之处抓起。职工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 把职工个人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统一体, 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保安的良好机制。

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篇2

【标题】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劳动部

【颁布日期】 19941214

【实施日期】 19941214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综合类

【文号】 劳部发(1994)502号

【名称】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

【题注】

【章名】 全文

第一条 为做好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保障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符合矿山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矿山安全规程、行业安全技术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三条 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设计应当对矿山开采的安全条件进行论证;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矿山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内容提要》要求编制安全专篇。

第四条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按照以下分工负责参加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一)国务院有关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和验收的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由劳动部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局参加审查和验收;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和验收的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参加审查和验收;

(三)地、州、盟、省辖市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和验收的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由地、州、盟、省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参加审查和验收;

(四)县、市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和验收的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由县、市劳动行政部门参加审查和验收。

上级劳动行政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参加属于下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的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查和验收,也可以组织下级劳动行政部门参加有关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的审查和验收。

第五条 矿山建设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在向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报送待审的初步设计文件时,必须同时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向应参加设计审查的劳动行政部门报送以下文件:

(一)设计说明书;

(二)矿山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三)主要附图和资料。

第六条 劳动行政部门收到矿山建设单位或者设计单位报送的设计文件后,应当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进行审查,审查意见应当自收到设计文件之日起十五日内送达建设、设计和组织审查单位。

第七条 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下达矿山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年度计划时,应抄送有关劳动行政部门;组织矿山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审查会议的单位,应当提前十五天通知有关劳动行政部门参加会审。

第八条 参加矿山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会审的矿山安全监察人员,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对不符合矿山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矿山安全规程、行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设计,不得同意批准。

第九条 经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批准后的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设施设计需要修改时,应当征求原参加审查的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 矿山建设工程必须按照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承担矿山建设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法定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矿山建设单位不得将矿山建设工程承包给不具备资格的单位施工。

第十一条 矿山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验收前六十日向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应参加竣工验收的劳动行政部门报送矿山建设工程施工和完成情况的综合报告,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施工期间发现的地质变化情况资料;

(二)施工期间对矿井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资料;

(三)主要工程和设备安装、试运行情况及评价资料;

(四)矿井巷道及采场布置实测图,或者露天矿采场布置实测图;

(五)各主要系统的实测图:

1.运输系统图;

2.充填系统图;

3.通风系统图;

4.排水系统图;

5.防尘、消防供水系统图;

6.地面和井下供配电系统图;

7.瓦斯抽放系统图;

8.隔爆设施布置图;

9.防火灌浆系统图;

10.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图;

11.通讯与救护系统图。

(六)安全管理制度资料;

(七)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资格认可情况资料;

(八)其他需要报送的资料。

第十二条 劳动行政部门接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施工和完成情况的综合报告及有关资料后,应当在三十日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不符合矿山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矿山安全规程、行业安全技术规范的,应当在七日内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改进意见。

对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在申请验收日期前解决,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议负责组织验收的单位推迟验收。

第十三条 参加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时,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对验收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仍不符合矿山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矿山安全规程、行业安全技术规范的,不得同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四条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产的,依照《矿山安全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十五条 劳动行政部门的矿山安全监察人员在参加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篇3

【关键词】矿山测量;安全生产;采掘施工;数字化矿山

矿山测量工作是矿山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它贯穿于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各个阶段直至矿井报废。矿山测量涉及到地面和井下,不仅要为生产建设服务,而且更重要的作用是为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性信息。本文着重从当前生产现状和未来发展两方面浅谈矿山测量工作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矿山测量的任务

自古以来,矿山测量工作被视为矿山建设生产的眼睛,早在春秋时期,《周礼·地宫》已有关于矿山测量指导生产的记载。之所如此,是因为矿山测量能够提供生产必需的测量图纸和各种测量数据。现代矿山企业已经摆脱以前一味开采、不顾浪费的局面,转而形成珍惜资源、努力实现可持续开采和发展的良好形势。矿山企业如何能够持续稳定获得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计划和任务是否组织得当。如果矿山测量不能及时跟进生产实际,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开采空间的变化和开采中遇到各种水文、地质信息,那势必会影响下一步开采的计划,造成盲目乱采和各项管理工作的混乱,进而形成安全隐患。

杜官庄铁矿是一个具有20多年开采历史的矿山,采用房柱式充填采矿法开采,测量工作从+170米水平延伸到+5米水平,分为4个开采水平,该矿的测量工作包括井巷导线测量、一井内贯通测量、碎部测量。在采准与切割阶段,矿山测量工作要完成每个矿房溜矿井、人行天井平面中心,矿房拉底巷方位与坡度的放样等矿房准备工作。如果测量放线不准确,将无法完成矿房准备工作,或者留下安全隐患。回采阶段矿山测量工作是控制好刷帮的宽度、坡度及挑顶高度,使其矿房宽度和高度符合初始设计,保持房间柱完好,为以后矿房充填和房间柱回采创造安全有利条件。

精准的矿山测量工作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可靠地技术保障,井下导线点和高程点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巷道贯通的质量好坏。主要运输大巷贯通过程中如遇有不良地质条件而需要修改贯通方案的情况下,测量人员要与地质技术人员现场勘察、测量,预测前方危险区域,重新制定贯通方案。测量人员需要在现场将贯通岔点和方位重新放样,精确控制好掘进方位和标高,当两头掘进达到最小安全距离时,测量人员要下达通知单,改为独头掘进,防止放炮事故发生,保障贯通工作安全顺利完成。当矿井周围存在小井和老窑采空区时,测量人员要全面掌握水文地质资料,避免发生越界开采和误穿邻井事故发生。

矿山测量在矿山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透水事故是各类矿山面临的重大隐患之一,预防透水事故,首先要做好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从技术和管理层面采取有效措施。该矿位于汶河沿岸,属于大水矿山,地下水来源主要来源于断层水和岩溶裂隙水。测量工作在该矿水患治理和防水决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防治地表水方面,测量人员在河岸设立水位测量标杆,在雨季丰水期,定期测量河水水位,发现水位高于预警水位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为矿山生产统一调度指挥、提高生产效率、排除事故隐患提供有力保障,该矿“六大系统”的建设过程离不开矿山测量工作,特别是人员定位系统,首先测量人员将井下所有巷道、矿房、设施场所测绘成图,输入计算机,管理人员根据成图结果合理布置定位装置,随着生产系统开拓,不断更新测绘数据,延伸布置“六大系统”,在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能够迅速、准确采取应急措施,提高救援效率。

近年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其中透水、冒顶片帮事故占据事故起数前两位。冒顶片帮事故多发于岩巷和采场,通过观测围岩变形量,判定变形趋势的方法能及时预知并避免在岩巷掘进时期,通常采用新奥法施工,新奥法施工的要点之一就是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对现场围岩进行量测,提出准确可靠地测量信息,如顶板或底板下沉、两帮的收敛变形等,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该矿+70水平运输大巷在掘进过程中遇一红板岩段,为了测量支护断面变形量,在顶板和底板各设置测量点,每月进行一次水准导线观测。测点变形量有观测终值减去初始值再除以观测时间(月)而得,平均值为简单算术平均值,根据观测结果计算出巷道顶板和底板平均位移量,由此判定围岩稳定或稳定蠕变状态,采取相应支护措施,确保巷道安全。

2.未来发展应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矿山测量新技术—数字化矿山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推进。数字化囊括了3S技术(GIS、GPS、RS)、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数字影像、通信及数据库技术。

众所周知,矿山安全隐患存在着分布位置不确定、诱发因素的不确定和灾变时间的不确定等特点,表现为一个复杂的时空变量。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场、顶底板、地面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地压压力、矿井瓦斯、矿井水等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对此类变化,目前是通过现场测量数据,手动计算后再在图纸上表现出来,因此会降低数据的时效性,延误事故预警。而数字矿山技术通过自动实时测量,实现动态数据快速更新、补充,各类数学模型自动分析,判断隐患发展趋势,及时、迅速将变化趋势在可视化终端显现出来。大大提高了矿山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

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地质环境、矿体开采活动的可视化模拟与分析。该技术的成果主要是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管理、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实体模型认识地质体的空间机构和相互关系、设计采挖方案、分析边坡稳定性、模拟分析地下开采引起地面塌陷的影响及程度。

3.结束语

传统测量工通过施工放样、质量检查、变形监测等活动,为现场安全提供安全保障。新矿山测量技术适应矿山安全形势发展需要,在更高的管理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关系到的矿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高井祥,吴立新,吕亚军.矿山测量新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2.ISBN 978-7-81107-809-1.

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篇4

关键词:矿山信息安全,矿山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矿山信息安全对于矿山的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在进行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工作人员还要重视对矿山信息的安全建设。只有保障矿山信息安全, 解决矿山信息安全隐患, 才能够推进矿山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 矿山信息安全的概念

矿山信息安全是对信息化进行服务的重要方式, 主要对矿山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 为矿山安全的信息化提供保障。就目前来说, 矿山信息安全理论主要包括矿山开采理论、矿山企业管理理论、矿山机电理论、矿山系统论、矿山信息论以及软件工程理论等。矿山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入侵检测和响应技术、密码和加密技术、认证和访问技术、安全分析与模拟技术、系统拯救技术等。从整体上来说, 矿山信息安全实际上是一项面向矿山企业的网路和信息系统, 其主要目标是保证矿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是一种维护矿山企业信息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系统。

2. 矿山信息安全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矿山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强化, 但是在安全建设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部分安全隐患依然没有被完全消除,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通常情况下, 矿山所占据的地理范围较大, 因此, 矿山信息和网络系统的范围也较大, 这就增加了路由结构的复杂程度, 而且, 矿区之间有着不同的联结方式, 极易出现技术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第二, 矿山企业并没有对网站、服务器、网页等设置防止网络攻击的物理和技术隔离, 使系统极易受到攻击。

第三, 还有的矿山企业没有对防止病毒入侵的软件和硬件技术进行设置, 实时监控和动态检测工作不到位。

第四, 如今正在使用的信息系统缺乏高水平的安全技术, 没有对信息传输通道进行加密, 容易使信息被黑客截获, 出现严重泄露。

第五, 有些矿山企业资金不足, 没有设置备用或应急设备, 数据信息、数据库、用户注册信息、软件、访问日志等都没有进行备份。因此, 如果设备或者软件数据出现损坏, 会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六, 有些企业对职工生活区的上网系统和生产经营系统只是设置了逻辑划隔, 却没有设置防火墙和物理路由隔离, 很容易形成安全威胁。

第七, 如今, 大多是矿山的网络系统内部IP地址都是通过动态方式进行分配的, 而且, 用户的网卡地址与用户的身份确认工作不是同步进行的, 因此, 一旦有个别用户对网络系统进行破坏, 网络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为安全部门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

第八, 随着无线网络在矿山的广泛应用, 给矿山信息建设带来了较大便利, 但是, 由于无线网络的应用时间间断, 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第九, 网路系统内部广播风暴的隔离范围和隔离程度还不够完善, 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加强矿山信息安全建设的对策

3.1 提高对矿山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

如今, 大多数矿山企业的管理者通常更加重视对矿山信息化的建设, 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矿山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甚至有的管理者认为, 矿山信息的安全性无关紧要, 并不需要进行保密。实际上, 矿山信息安全对矿山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如果矿山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黑客就能够轻易对矿山信息系统进行入侵, 造成矿山生产系统的破坏, 从而阻碍矿山的信息化建设, 甚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2 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安全管理

在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的同时, 要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生产条件考虑在内。企业信息和网络建设对于矿山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 要从实际出发, 将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 选择科学的系统工程方法, 在保证信息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4. 具备脚踏实地的态度

我国的矿山企业, 面临着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 各个企业在工作人员素质、发展水平、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矿山信息安全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 在进行矿山信息安全建设时, 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建设方案, 切忌急于求成。

5. 实现信息化管理

如今, 大多数矿山企业都具备比较高的信息化装备, 在硬件方面的投入也较大, 但是, 根据调查材料来看,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企业能够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针对这种情况, 矿山企业要提高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 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防止设备成为一种形式和摆设。另外, 还要重视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者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结语

矿山信息安全是矿山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然而, 在如今的矿山信息安全建设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 矿山企业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矿山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分析安全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并且采取科学措施提高矿山信息的安全程度, 促进矿山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波, 周贤伟, 宋存义等.矿山信息安全——我国矿山信息化的关键[J].有色金属 (矿山部分) , 2010 (03) .

[2]王正祥, 李马, 杨莉萍等.矿山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矿山机械, 2009 (20) .

[3]王正祥, 李马, 朱文纲等.二矿区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讨[J].金属矿山, 2009 (S1) .

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篇5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

告编写提纲》解读

前言

简述项目基本情况、评价项目委托方及评价要求、评价工作过程等。

【说明】

项目基本情况主要是指项目建设背景、项目性质(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开采方式和采矿方法。

评价要求是指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对安全预评价及报告编制的相关要求。

评价工作过程是指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接受委托、资料收集、现场考察、报告编制和内部审核过程等情况。

1.评价目的与依据 1.1评价对象和范围

描述评价项目名称,根据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明确安全预评价范围。安全预评价范围一般从空间范围或生产系统组成进行说明,应说明不包括哪些方面(一般不包括选矿厂〈供配电除外〉、地面炸药库、危险化学品等)。

【说明】

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名称一般应与立项文件中的名称一致,立项文件是指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部门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文件(复制件)。

— 1 — 评价范围的主要依据是可研报告。

评价的空间范围是指可研报告确定的开采范围,一般通过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或矿体勘探线和开采深度标高范围进行界定。

评价范围不包括选矿厂,但总降变电所设在选矿厂的,应对总降变电所的供电电源可靠性及供电能力进行评价;评价范围不包括危险化学品,但井下炸药库、油库应在评价范围内。

1.2评价目的和内容

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简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说明】

安全预评价应对可研报告提出的建设方案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论证,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可研报告等技术资料,辨识与分析评价对象投产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诱发因素,评价可研报告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可靠性,以及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提出消除危险和危害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为编制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提供参考,使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置变为事先预测和预防,以实现评价对象的本质安全。

安全预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是辨识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诱发因素、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二是评价可研报告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可靠性,以及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符合性。

三是提出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四是安全预评价结论。

— 2 — 1.3评价依据 1.3.1法律法规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应遵循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说明】

在引用法律法规时应注意:一是应为最新版本,保证最新发布的法律法规得到及时落实;二是应具有针对性和完整性,报告中引用到的应全部列出,没有引用到的不应列出;三是要书写完整、规范,不得使用简略方式,应完整标注法律法规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编号;四是要根据评价项目的需要优先选择最适用的法律法规;五是顺序上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先后列出,同一类别的按照发布时间先后列出。

1.3.2标准规范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应遵循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规范。

【说明】

在引用标准规范时应注意:一是应为最新版本,保证最新发布的标准规范得到及时落实,严禁引用废止的标准规范;二是应具有针对性和完整性,报告中引用到的应全部列出,没有引用到的不应列出;三是要书写完整、规范、统一,应标注标准规范编号;四是顺序上按强制性国标(GB)、推荐性国标(GB/T)、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GB/Z)、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先后列出;五是当只有地方标准时应执行地方标准,当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时,执行标准从严。

1.3.3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

— 3 —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合法证明文件(包括发文单位、日期和文件号等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

(1)建设项目立项文件;

(2)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委托书(任务书、合同书)。1.3.4建设项目技术资料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有关技术资料(包括文件名称、编制单位和日期等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文件:

(1)建设项目可研报告;(2)建设项目地质勘察报告。

【说明】

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技术性资料要真实可靠、完整,应有相关单位公章及有关人员签字。开发利用方案不能代替可研报告作为安全预评价依据的技术资料;对无可研报告的小型建设项目,代可研的初步设计可作为安全预评价的技术资料。

1.3.5其他评价依据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所依据的其他有关文件。

【说明】

其他有关文件是指相关专题研究(试验)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等。

1.4评价程序

简要介绍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说明】

简要介绍实际开展安全预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应包含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环节。预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和内容应符合《安全预评价导则》(AQ 8002)的要求。

— 4 — 2.建设项目概述 2.1建设单位概况

简要介绍建设单位历史沿革、经济类型、隶属关系等基本情况,建设项目背景及立项情况。

简要介绍建设项目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及交通、矿区周边环境等。

【说明】

建设项目背景及立项情况主要包括项目由来、立项申请和批准、地质勘探、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情况。

周边环境主要是指项目周边的矿山(包括闭坑矿山)、尾矿库、地表水体、公路、铁路、居民区、风景区、重要工农业设施、名胜古迹以及其他需要保护的对象等。一般应给出其与本项目的位置关系、距离及其他参数,诸如矿山和尾矿库等应给出规模、居民区应给出居民数量等参数。位于露天爆破警戒线、地下开采岩石移动线范围内和排土场下游等危险区域内的居民、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等应重点介绍。

2.2自然环境概况

简要介绍区域地形地貌、气候(降雨量、风向、主导风向、气温、冻土深度、最高洪水位或山洪特征等)、地震烈度等。

【说明】

气候应说明气候类型,并结合地域情况,突出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沿海区域的台风、北部区域的低温、南部区域的降雨等。

降雨量应介绍最大降雨量及平均降雨量,主导风向应介绍全年主导风向、不同季节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气温应介绍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

2.3地质概况

— 5 — 2.3.1矿区地质概况

简要介绍矿区在大地构造中的位置、出露地层、脉岩和区域构造等区域地质情况,以及矿区地层、地质构造和岩石等矿区地质情况。

【说明】

矿区地层一般从其年代、出露位置、岩性、走向、倾向、倾角、产状和厚度等方面进行介绍;矿区地质构造一般从褶皱、断裂及其分布、产状和规模等方面进行介绍。

2.3.2矿床地质特征

简要介绍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夹石(层)分布规律及岩性特征、顶底板围岩等。

【说明】

介绍矿体特征时,应说明矿体的主要产状参数,如分布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厚度、埋深等参数。

介绍矿石特征时,应说明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基本内容,还需重点说明是否自然发火、遇水是否膨胀脱落、是否有放射性、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等特征。

介绍夹石(层)分布规律及岩性特征时,应说明夹石(层)类型、分布位置、厚度及其组成等。

介绍顶底板围岩时,应说明岩性、产状和分布范围。

2.3.3水文地质概况

简要介绍区域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地质类型、条件及其特征,矿坑涌水量预测等。

【说明】

介绍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时,应说明含水层和隔水层岩性、产状,以及含水层的富水性、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地表水的汇水

— 6 — 面积、水位、流量、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洪水水位、洪峰流量及淹没范围,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和断层等的分布及其特征,地表水系、老隆水、地下水体及相互联系等。

介绍矿坑涌水量时,应说明涌水量预测依据和方法,以及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等预测结果。

本节最后应介绍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及其定型依据。

2.3.4工程地质概况

简要介绍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岩体结构特征、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说明】

工程地质岩组特征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岩组组成、分布、物理力学性质等。

岩体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结构面产状及延展情况、物理力学性质等。介绍工程地质特征时,应包说明层、褶皱、节理、裂隙、破碎带等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介绍应包括岩溶、采空区、山体滑坡、坍塌、泥石流、湿陷性黄土等可能形成灾害的工程地质条件。

本节最后应介绍工程地质类型。

2.4建设方案概况

简要介绍矿山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中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2.4.1矿山开采现状(改、扩建项目)

简要说明原有设计情况,开采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利旧工程、与原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现有辅助设施等。

【说明】

开采现状、特点介绍主要内容如下:地下矿山包括原开拓系统及井巷工程布置情况、采矿方法、开采中段、开采标高、通风方式、提

— 7 — 升运输方式、防排水设施设置、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采空区等内容;露天矿山包括原开拓运输方式,台阶数量、高度、坡面角,开采标高、开采深度,安全和清扫平台设置情况,采场边坡稳定性,防排水,运输道路等内容。

利旧工程是指本项目中继续利用的原有系统(工程),介绍时应予以明确,并说明基本情况及安全状况。对于废弃系统(工程),介绍时应说明其关闭情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介绍与原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时,应详细说明原系统中与本项目发生相互影响的部分,如采空区、露天采坑、边坡、排土场等。

2.4.2建设规模及工作制度

简要介绍地质报告提交储量及范围、设计可采储量、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产品方案、工作制度等。

2.4.3总图运输

简要介绍矿区总体布置、总平面布置和内外部运输等。

【说明】

介绍总体布置时,应列出矿区组成,并说明各主要工业场地、设施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各场址的方位和标高;内外部运输应说明矿岩内外部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胶带、联合)、运输道路布置及参数(路面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

2.4.4开采范围

简要介绍开采对象、开采范围、矿区开采顺序。联合开采时,简述露天、地下的界限和相互关系等。

【说明】

开采范围一般综合考虑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和开采深度标高进行界定,二是由矿体勘探线和开采深度标高进行界定。

介绍开采顺序时,若同一矿区有两个以上矿段或同一矿段有几

— 8 — 个矿带、矿体,应说明首期开采地段,以及开采的总顺序;分期开采的,应说明分期开采范围、时间和空间关系。

介绍联合开采时,应说明露天、地下开采的开采界线(开采标高和平面范围),相互最小距离、安全(隔离)矿柱位置及尺寸等;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应说明露天转地下过渡开采的工艺方法、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安全措施。

2.4.5开拓运输

地下矿山简要介绍岩体移动范围、开拓运输方式、主要开拓工程、中段布置、提升和运输设备设施等。

露天矿山简要介绍开拓运输方式,露天采场各台阶与采矿工业场地、受矿仓、排土场等的联系,运输设备、设施等。

【说明】

介绍地下矿山开拓运输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介绍主要开拓工程时,应说明其布置及与矿体的位置关系(上、下盘,中央或端部)、断面形状和尺寸、数量、功能等。

(2)介绍中段布置时,应说明中段高度、中段布置水平、中段数量、功能等。

(3)介绍提升和运输设备设施时,应说明提升和运输方式、提升和运输设备规格型号、数量、提升高度、安全系数、运输线路布置、运输道路技术参数等。

(4)应说明安全出口的设置情况,包括全矿、各水平、各采区(盘区、矿块)的安全出口的设置与数量。

(5)对于采用平硐开拓、平硐溜井开拓、半连续运输开拓等特殊开拓形式的,应详细说明其工艺特征。

介绍露天矿山开拓运输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露天采场各台阶与采矿工业场地、受矿仓、排土场等的联系主要是指采场内部各台阶之间及采场内部与外部的联系通道,一般应说明出入沟位置、数量、标高。

— 9 —(2)介绍运输设备设施时,应明确运输设备规格型号、数量、运输线路布置、运输道路技术参数等。

2.4.6采矿工艺

地下矿山简要介绍选用的采矿方法及采场结构参数、回采工艺和采空区处理等。对于采用充填采矿方法的矿山,应简要介绍充填材料、充填料制备及输送、充填系统计量和控制等。

露天矿山简要介绍露天采场境界方案、台阶参数、采剥方法和采剥工艺等。

【说明】

介绍地下矿山采矿工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场结构参数应说明矿块、矿房、矿柱的布置、尺寸等。(2)回采工艺应说明回采顺序、采准切割工程、凿岩和落矿工艺及参数等。

(3)介绍采空区处理时,应说明采空区处理方式、顺序等。(4)应对凿岩爆破进行说明,主要包括凿岩设备规格型号、炮孔检查及处理、二次破碎处理、爆破器材种类及其运输等。

(5)对于介绍使用充填采矿方法的矿山,应说明充填站的选址、个数,充填设备设施规格型号,充填材料等。

介绍露天矿山采矿工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介绍露天采场境界时,应说明露天开采顶、底部标高,最终边坡角,采场上下口尺寸,封闭圈标高等。

(2)介绍台阶参数时,应说明最终边坡的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并段高度及安全、清扫和运输平台宽度,工作帮的坡面角、最小工作平台宽度、同时开采的台阶数、最小工作线长度等参数。

(3)介绍采剥工艺时,应说明穿孔、爆破和铲装作业及相关参数,有关设备的规格型号等。

2.4.7通风防尘

— 10 — 地下矿山简要介绍通风方式、风量和风压计算、风流风量控制措施、局部通风和主要通风防尘的装置及设施等。

露天矿山简要介绍尘毒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措施,胶带运输斜井和平硐溜井等井巷工程的通风防尘装置及设施等。

【说明】

介绍地下矿山通风防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风方式是指矿井进风井和回风井布置方式,有中央式、对角式和混合式三种。介绍通风方式时,应说明矿井通风系统的通风线路,以及井下炸药库、充电硐室、溜破系统的独立回风情况。

(2)介绍风流风量控制措施时,应说明风门、风桥、风窗、挡风墙和空气幕的位置、数量和技术参数。

(3)介绍局部通风机和主要通风机时,应说明其位置和规格型号。

露天矿山尘毒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指湿式凿岩、洒水降尘、密闭、除尘系统等。

2.4.8矿山电气

简要介绍供电电源、用电负荷、供电方案、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站、电气设备等。

【说明】

介绍供电电源时,应说明供电电源回路数、是否为独立电源,以及地区拟供电的变电所及电网情况,如距离、方位等。

介绍用电负荷时,应说明项目总用电负荷和一级负荷用电数值。电气设备是指主要电气设备。

2.4.9防排水与防灭火

地下矿山简要介绍矿井涌水量、防排水方案、排水设备设施和突水预防措施,井下消防供水系统和具有自燃倾向性矿山防灭

— 11 — 火工程技术措施等。

露天矿山简要介绍防排水设计标准、涌水量及允许淹没条件、防排水方案和排水设备设施,采场消防供水系统等。

【说明】

介绍地下矿山防排水方案和排水设备设施时,应说明地面防治水设施(如截洪沟、防水堤坝等)、井下排水系统及排水能力、水泵硐室及水仓设置情况等。

介绍突水预防措施时,应说明设置防水门、采取超前探水或疏干等防治水措施。

2.4.10排土场

简要介绍建设项目出坑岩石量、排土场选址、排土工艺、排土场堆置要素、防洪排水设施等。

【说明】

介绍排土场选址时,应说明排土场(包括临时排土场)地形、地貌、覆盖层等工程勘查成果。

介绍排土工艺时,应说明服务年限、安全防护距离、排土顺序(顺排、逆排),排土设备设施的布置、规格型号等。

介绍排土场堆置要素时,应说明排土场容积、阶段数量、阶段高度、总堆置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总边坡角等。

介绍防洪排水设施时,应说明截洪沟、截洪坝等位置、参数等。

2.4.11压风及供水系统

简要介绍压风设备及辅助设施,供水系统及设备等。

【说明】

介绍压风设备时,应说明压风系统形式,压风设备的气压、风量等参数,以及相关的安全装置和压风管路等。

介绍供水系统时,应说明水源、供水设备和供水管路数量及尺寸。

— 12 — 2.4.12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

简要介绍给排水,自动化仪表、通信,机、汽、电修设施,热工及暖风,土建工程等。

【说明】

介绍给排水时,应说明给水水源,取水、贮水方式,用水量、排水量数值,输水管线的布置。

介绍自动化仪表、通信时,应说明自动化仪表、通信设备设施的位置、方式等。

机、汽、电修设施主要介绍车间数量、组成、主要工作。热工及暖风主要介绍供热方式和供热范围。

土建工程主要介绍抗震设防标准、防火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内容。

2.4.13其他

简要介绍企业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等建设项目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说明】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相关内容在此节进行简单介绍。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3.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根据矿山地质资料、可研报告采用的建设方案和周边环境等,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确定主要存在场所或部位,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危险特性、可能产生的后果予以分析。

地下矿山重点辨识与分析冒顶片帮、透水、中毒窒息、放炮、火药爆炸、高处坠落和火灾等危险、有害因素。

露天矿山重点辨识与分析坍塌、放炮、火药爆炸、车辆伤害

— 13 — 和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

【说明】

危险因素分类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中的20类,有害因素分类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的10类。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采用直观经验法(对照经验法、类别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应与项目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主次分明。

地下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要点:

(1)冒顶片帮:可根据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从井巷工程位置、矿体及围岩稳定性、开采深度、采矿方法、支护措施等方面对引起冒顶片帮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2)透水:可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从地表水体与地下工程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特征、采矿方法、工程位置、排水设施能力、水灾避险措施等方面对引起透水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3)中毒窒息:可根据采矿方法、掘进工艺、通风方式、采装方式等对引起中毒窒息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应重点分析矿井总通风系统和局部通风效果不良诱发中毒窒息的可能性。

(4)放炮:从爆破作业过程对引起放炮事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5)高处坠落:重点分析高差较大场所(如竖井、天井、溜井等)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性。

(6)火灾:重点分析各主要硐室(变电硐室、机修硐室、水泵房、炸药库等)及电缆等起火的诱发因素,其中,具有自燃倾向性矿山,应对引起内因火灾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露天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要点:

(1)坍塌:从露天采场、排土场的主要结构参数和边坡稳定情况等方面对引起坍塌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 14 —(2)放炮:从爆破警戒范围、爆破作业过程对引起放炮事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3)车辆伤害:从运输道路参数、运输车辆自身特征等方面对引起车辆伤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4)高处坠落:从露天采场、排土场的边坡和台阶高度及是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对引起高处坠落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3.2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对建设项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危险特性、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

【说明】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主要参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进行辨识,其中炸药库仅对井下炸药库进行辨识,地面炸药库不进行辨识。

4.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 4.1评价单元划分

简述划分评价单元的依据和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评价单元划分原则确定评价单元。一般宜根据矿山生产系统和工艺过程划分为总平面布置、地下矿山开拓、提升和运输、采掘(剥)、通风防尘、矿山电气、防排水与防灭火、排土场和其他等评价单元。

【说明】

评价单元一般按矿山生产系统和工艺过程进行划分,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矿山自身特点和评价需要对评价单元进行调整。

4.2评价方法选择

— 15 — 简述评价方法选择的依据和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评价方法选择原则确定评价方法,并分别介绍所选用的评价方法。一般宜选用但不局限于以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

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专家评议法、类比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定性评价方法;稳定性计算、防排水能力计算、通风系统能力计算等定量评价方法。

【说明】

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专家评议法、类比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是安全预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建议优先选用。此外,可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特点,选择适合项目的其他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单元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但应相互印证。

5.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规定,借鉴同类矿山事故经验教训,针对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对每一单元应用所选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主要针对建设项目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预测可能发生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分析评价建设方案的安全法规符合性及其合理性。对每一单元进行评价总结。

【说明】

各单元评价总结时,应根据评价结果,明确可研报告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 16 — 5.1总平面布置单元

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以及区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气候条件、周边人文地理环境、地下开采岩石移动塌陷范围、露天开采爆破影响范围等,对采矿工业场地(主、副井工业场地)、辅助工业场地(风井、充填井等工业场地)、相关建筑物和设施等总体位置选择、相互关系及影响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

【说明】

总平面布置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场(厂)址选择。评价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灾害(如暴雨、高温、冻雨、雷电、森林火灾等)、地质环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等)和周边环境(如污风、尘毒、尾矿库、排土场,或是采空区等原有工程)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及可研报告采取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可靠性。

(2)总平面布置。评价建设项目各功能区、建构筑物和设施的相对位置布置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如工业场地中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进风井口、回风井口和排土场等污风源的上下风向和距离,露天矿山爆破影响范围和地下矿山岩石移动塌陷范围内是否有建构筑物,空压机站与变电所的布置位置等。

5.2地下矿山开拓单元

主要从地质条件、安全出口,以及竖井、斜井、平硐、主要斜坡道、主溜井、井底车场、井下炸药库等开拓工程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重点应针对冒顶片帮和高处坠落等进行安全评价。

【说明】

— 17 — 地下矿山开拓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评价安全出口的数量、相互间距和竖井梯子间等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评价开拓工程的位置是否合理、井巷工程的断面尺寸是否满足行人和行车要求、井下炸药库的位置选择及容量等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从地质条件,开拓工程的位置、深度、断面及支护措施,人行道或躲避硐室的设置、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对引起冒顶片帮和高处坠落危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冒顶片帮、高处坠落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3提升和运输单元

地下矿山主要从提升和运输系统设备、设施及安全保护装置,提升和运输信号系统,提升和运输作业过程及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安全检测检验,井下人车及运送人员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重点应针对车辆伤害和高处坠落进行安全评价。

露天矿山主要从开拓运输方式,矿山运输线路、设备设施及安全装置,矿山运输作业过程及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重点应针对车辆伤害进行安全评价。

【说明】

地下矿山提升和运输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1)评价提升系统主要评价钢丝绳安全系数、安全保护装置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评价运输系统主要评价运输线路参数、运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 18 —(3)分析评价提升系统能力、提升运输方式的安全可靠性。(4)从提升系统和运输系统的设备、设施、安全保护装置和设施等方面对引起高处坠落和车辆伤害危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露天矿山提升和运输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1)评价运输道路的主要技术参数(道路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限制坡长及缓和坡段长度等)的安全可靠性。

(2)从运输方式、运输道路的主要技术参数、安全保护装置和设施等方面对引起车辆伤害危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车辆伤害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4采掘(剥)单元

地下矿山主要从采掘作业场所及环境,采掘方法、设备及作业过程,井巷支护、顶板管理和采空区处理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如果采用充填采矿方法,需从矿山充填系统、充填材料、充填工艺、充填情况检查及观测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重点应针对冒顶片帮、透水、放炮和火药爆炸等进行安全评价。

露天矿山主要从地质条件、采场境界及作业环境,采掘要素、采剥方法、设备及作业过程,边坡检查与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重点应针对坍塌、高处坠落、放炮和火药爆炸等进行安全评价。

应对地下矿山采场、巷道围岩、采空区,露天采场边坡进

— 19 — 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说明】

地下矿山采掘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评价采矿方法(包括充填工艺)、回采顺序、采场结构参数等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评价采空区处理方式、顺序等是否合理。

(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地下采场、巷道围岩、采空区,采用类比、定性或半定量方法,不能明确判断出其稳定性时,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其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并对其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应说明计算参数选取、资料来源的依据。

(4)从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和采场结构参数等方面对引起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等危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上述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露天矿山采剥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评价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平台宽度、最终帮坡角等采场参数,采剥方法及工作台阶高度、坡面角、最小工作平台宽度、最小工作线长度、工作帮坡角等采剥要素参数是否符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露天采场边坡,采用类比、定性或半定量方法不能明确判断出其稳定性时,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其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并对其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应说明计算参数选取、资料来源的依据。

(3)从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和露天采场设计参数、穿孔爆破和铲装设备等方面对引起坍塌、高处坠落、放炮等危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上述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

— 20 — 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5通风防尘单元

主要从通风防尘设备、设施,通风效果与质量,特殊作业点通风防尘要求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重点应针对通风系统可靠性及中毒窒息进行安全评价。

应对通风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

【说明】

通风防尘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评价采场、掘进工作面、井下炸药库、机电硐室等处的风量、风速、风压,以及水泵房、中央变电硐室、破碎硐室、井下避灾硐室、溜放矿系统等的通风防尘方式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评价主要通风设备、设施的通风能力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3)从通风方式、通风系统布置及采取的通风防尘安全措施等方面对引起中毒窒息危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中毒窒息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6矿山电气单元

主要从矿山电源及供配电方案、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站布置、电气设备装备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重点应针对供电电源可靠性进行安全评价。

【说明】

电气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评价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及配电方案、防雷、接地装置、— 21 — 供配电电压等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电源可靠性。评价地区电网、供电回路数量、供电能力等方面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3)从供配电系统及采取的防护措施等方面对引起触电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触电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7防排水与防灭火单元 5.7.1防排水子单元

地下矿山应结合矿山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涌水量等基本情况,主要从地面防治水设施及措施、井下排水系统及排水能力、水泵硐室及水仓、井下防透水措施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重点应针对透水进行安全评价。

露天矿山应结合矿山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涌水量等基本情况,主要从露天采场的排水系统及排水能力、防洪措施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

应对防排水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

【说明】

地下矿山防排水子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地面防治水系统。评价井口和地面工业场地位置、标高,防治水设施及措施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井下排水系统。评价井下水泵房、防水闸门及水仓布置等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分析评价涌水量预测是否合理,并对井下水仓储水能力、水泵排水能

— 22 — 力、水管排水能力等进行校核计算。

(3)从水文地质条件、防排水系统及采取的安全措施等方面对引起透水危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透水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露天矿山防排水子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评价排水沟、隧洞、调洪坝、截水沟等防排水系统设置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凹陷露天采场应分析评价涌水量预测是否合理,并对水泵、水管等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计算。

5.7.2防灭火子单元

主要从地下矿山井下或露天采场消防供水系统、灭火装置、消防器材配备、火灾信号设置,具有自燃倾向性矿山防灭火工程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

【说明】

防灭火子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评价消防水池容量、消防水管等设置,主要采(掘)剥和电气设备、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场所等消防灭火器材配置和消防措施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具有自燃倾向性矿山,应从含硫量、岩性等方面对内因火灾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给出其危害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3)从自然地质条件和所使用的设备、物料、生产工艺过程及采取的防护措施等方面对引起火灾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火灾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8排土场单元

— 23 — 主要从排土场选址、排土场堆置要素、排土设备设施、排土作业方法及过程、排土场截洪防洪及排水设施、排土场防止泥石流设施、排土场安全防护设施、日常安全监测与检查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重点应针对坍塌和泥石流进行安全评价。

应对排土场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说明】

排土场单元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1)从排土场位置、地基条件等方面,评价排土场选址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2)评价阶段高度、总堆置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总边坡角和车挡等参数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3)评价截水沟、排水沟、平台反坡等参数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

(4)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排土场,采用类比、定性或半定量方法不能明确判断出其稳定性时,应根据排土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和设计参数,对排土场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评价排土场设计参数及防护措施的安全可靠性,并对计算参数选取、资料来源的依据进行说明。

(5)从排土场的场址、排土性质、排土场堆置要素设计参数、排土作业、地表水和降水情况及截洪防洪及排水设施等方面对引起坍塌和泥石流危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可研报告提出的预防与控制坍塌、泥石流危害措施的可靠性,提出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9其他单元

主要从安全管理、矿山自然环境因素、矿山压风与供水系

— 24 — 统、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等方面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

【说明】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内容在此章节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可研报告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针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分析与评价结果,依据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借鉴类似矿山的安全生产经验,分单元提出对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说明】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规定,又不能照抄规程规范条款。根据各单元评价指出的未受控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设施完善的对策措施建议。

7.评价结论

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说明】

评价结论应对可研报告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做出明确的结论,语言应精炼。

8.附件

建设项目建设的合法证明材料(包括建设项目立项文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

— 25 — 【说明】

附件不限于建设项目立项文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也包括1.3.3、1.3.4、1.3.5列出的相关材料,必要时可根据项目评价需要进行补充。

9.附图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预评价报告应附以下图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矿区及周边区域地形图;(2)总平面布置图;

(3)地下矿山开拓系统纵投影图;(4)地下矿山典型采矿方法图;(5)露天开采最终境界平面图;

(6)露天开采剖面图(选有代表性剖面);(7)露天开采基建终了平面图;(8)通风系统图;(9)排水系统图。

【说明】

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分析 篇6

关键词: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147-02

在市场经济化以及资源全球化的背景下,矿山行业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使之已经步入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的阶段。但是,由于受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隐患的威胁、国外资源的冲击,该行业也进入了瓶颈期。尤其是生产隐患方面,地质、环境、人为因素等都会引发生产隐患问题。

1 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矿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地质条件,矿山技术安全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影响着矿山技术安全管理的实施。

1.1 投入的资金不足,无法保证安全管理

今年来,我国政府对产业政策作出了调整,其中部分企业对采矿事业采用了自主经营管理模式,政府逐渐放宽对矿山事业的宏观调控。由于很多企业刚刚开始实施自主经营管理,缺乏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企业严重缺少技术水平较高的管理能力,有些严重的企业,甚至到了亏损的地步。企业一旦出现亏损,那么在进行采矿时,资金就不能及时到位,缺少资金的保障,在开矿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一些需要资金作支撑的方案、措施。

1.2 缺乏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的领土面积比较庞大,且资源分布及其不均匀,加上很多发达地区的资源已经被深度挖掘与开采。当前只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还蕴含着比较丰富的资源。有些小型的采矿企业受利益的诱惑,在没有指定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前提下,就对一些目标区域进行滥采,导致了目标区域管理缺乏合理性。如有些企业没有指定明确的休息时间安排,企业中很多工人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1.3 没有明确的问责制度

矿山是十分危险的生产区域,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事故人的规定,就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层对采矿技术安全管理不够关心,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由于技术生产人员缺少工作责任意识,就会导致其在生产时不够专心,对于出现的一些故障不能及时反馈,态度懒散。当前很多比较小型的企业由于缺乏责任规定,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对矿山进行大面积的违规开采,从而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企业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这些都是由于矿山企业缺乏一定的责任制度。

1.4 缺乏安全生产的观念

当前,很多矿山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生产时常常会忽视安全问题。在矿山中没有进行安全相关方面知识的宣传与讲解,导致很多安全保护工具都没有发挥其原本的作用,技术人员进行采矿时没有发挥保护的功能。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连安全生产设备都没有,而且一些技术人员还身兼数职,不能将其所有的精力和能力都用在相关的安全操作中,最终导致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1.5 企业员工缺乏基本的职业素质

虽然在矿山企业的管理层中,很多管理者都是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这些管理者的文化学历普遍较低,没有对安全生产知识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安全管理没有具体的概念,很多管理者都是依靠自己以前的工作经验,对安全事故进行处理,导致其了解的生产安全知识缺乏科学性。当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时,由于其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会严重影响到矿山企业合法的权益。

2 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不断增强采矿技术安全的责任意识

在我国,由于一些矿山企业没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当矿山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时,就很难找到对应的责任人,这体现了我国矿山企业严重缺乏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的责任意识。对于矿山企业来讲,如果想要减少矿山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应该不断增强矿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让其树立正确的安全责任意识。还应该明确每一个部门的权利与责任,这样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就能找到需要负责的责任人,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理。

2.2 对矿山采矿的各项工作的定期检查

当矿山企业具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秩序时,确保每一个采矿人员有序地进行工作,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不再出现混乱的秩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矿山采矿的效率。在矿山企业生产的过程中,矿山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要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在生产中频繁出现的问题,要对此加以关注,从细微处入手,查明问题的原因,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对矿山开采中涉及的各项工作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保证采矿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采矿作业。

2.3 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管理的培训

矿山企业在对每位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时,还要对每位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尤其需要对企业中技术部门、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作为矿山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自己应该要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下面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生产工作,因此必须要对企业中技术领导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技术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安全事故进行汇报,并且需要结合相应的经验总结,要不断吸取以前的教训,避免发生同样的安全事故,减少矿山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由于矿山企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还要对企业中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安全意识培养,定期在企业中举办技术安全管理的会议,或者开展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活动,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只有当每位员工都具有了安全意识,技术与管理部门对平常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期总结,并且提出新的问题,然后从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一旦发现存在违规作业,一定要严惩不贷,以此来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2.4 规范矿山采矿的流程

由于各种工种具有不同的性质,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工种实施不同的操作程序。因此,作业一定要按照工作程序有序地进行。对于重大的事项来讲,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掘作业就应该配备严格的工作流程,因为采掘作业是整个采矿作业的前提与基础,采掘作业中有很多生产工艺和施工技术,其会随着作业进度而改变。另外,还要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引起施工方式的改变事项进行详细的记录,因为这些都将会引起工作流程的变化。只有规范了各个工作流程,并且作业严格按照工作流行进行,对采矿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导,才能确保矿山采矿的每项工作有序地进行,以及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规范矿山作业的工作流程,有利于维持矿山事业的稳定,保证每项工作有序地进行,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原因而发生的事故。在工作时,如果发生了意外,需要立即修改作业流程,来调整作业的进度,不至于让员工束手无策,保证整体施工的稳定性、安全性。

3 结 语

总体来讲,矿山采矿事业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问题。为了避免我国资源的浪费,以及保障施工企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需要不断加强对矿山采矿的技术安全管理,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对全体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使矿山企业能够安全采矿。

参考文献:

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篇7

1.1 背景

人们普遍认为煤炭属于高危险行业, 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但是如果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 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甚至实现零事故, 那么矿山发生事故就是偶然的, 而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矿山本质安全”。矿山本质安全的实现不仅要靠管理, 还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已并列成为支撑矿山企业安全水平的两大基础。

随着我国科技兴安战略的逐步深入, 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安监部门正以科技兴安战略为牵引, 以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为契机, 全面推进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源头防范、事故预防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通过各种感知、信息传输与智能处理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 实现从监测监控向“超前感知”方向发展, 从被动式安全向主动式安全转变。

目前基于设备安全感知开展矿山本安物联网建设已具备了较好基础。自1990年起我国对矿用设备就实施了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已成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有力手段, 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的有力措施。矿山企业也具有相当的设备管理意识, 大型矿山企业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这些都为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 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的概念

1.2.1 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的概念

在矿山本质安全中, 物指的就是设备、设施等硬件, 是矿山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矿山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基础。设备、设施等硬件状况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我国因设备原因导致的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这就要求国家监管部门、矿山企业需要从源头管控上将物的不安全状态消灭在萌芽阶段。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计、制造和使用三个阶段,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就要从以上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因此, 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是充分借助RFID技术、自动控制、通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 把矿用设备的生产、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集成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控与管理, 利用前端多途径设备感知和后台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 基于网络传输平台将矿用设备“物物相连”的综合智能感知系统, 是一种新的矿用设备管理模式。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的提出, 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安全生产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

1.2.2 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的特征

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 即利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随时随地获取矿用产品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 通过各种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 将矿用产品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 即利用云计算, 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 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矿用产品实施智能化的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 可以真正地实现矿用安标设备“产、运、发、用、修、废”全生命周期环节上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建立矿用产品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监测、预防、监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从而达到矿用设备管理精细化、使用安全合理的目的。 (见图1)

2 矿用设备管理的基础及现状及管理需求

2.1 我国矿用产品执行安全标志管理制度的情况

为彻底改变我国煤矿矿用产品的安全管理状况, 我国自1990年起对煤矿用设备、材料、仪器仪表执行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为保障这一制度的实施, 原能源部、原煤炭部、原国家经贸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自1990年煤矿矿用产品执行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以来, 安全标志已成为鉴别合格产品和使用安全产品的重要依据。煤矿矿用产品执行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为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1992年以来煤矿的多起重特大恶性事故中, 未发现一例是由已获安全标志的产品造成的, 安全标志管理制度在煤矿用产品生产企业和煤矿用户中有很高的权威地位。

2.2 矿用设备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2.1 矿用设备未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无法为监管监察提供全流程数据支撑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矿山相继建设本省、本市、本地区、本行业的物联网示范工程, 这些示范工程容易出现建设范围较小、建设内容不统一、信息交互较少或没有信息交互等问题, 这不仅不一定能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不利于监管部门统一监管。

矿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环节包括设备生产、设备采购、设备运输、设备仓储、设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报废等环节。虽然目前各方资料、文献和改建工程中都提到矿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但因没有牵头部门监管, 各部门只关注自身管理的数据, 没有形成真正的矿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环节数据闭环, 不能有效的监管部分提供监管及决策数据。

2.2.2 矿用设备安全管理标志的真伪难辨

目前矿用设备安全管理标志, 均为铜质金属标牌, 易被复制造假, 矿山企业采购、检验部门难以有效判断安标设备的真实性, 可能导致假冒安标产品投入到矿山使用中, 埋下安全隐患。

2.2.3 矿用设备生产环节, 设备质量监管信息非闭环管理

目前在矿用设备生产环节中设备质量监管, 信息获取非闭环管理, 有些取得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 擅自降低产品生产标准、降低生产条件或修改产品设计, 不按安全标志管理规定从事煤矿矿用设备的生产, 监察部门无法及时在生产环节获取这类不合格产品信息, 使得不合格矿用设备流入市场, 造成不安全隐患, 极易导致事故发生。

2.2.4 对矿山企业使用非标设备缺乏技术手段监管

个别矿山企业对某些安标设备识别度不够, 或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用的矿用设备, 不重视安标产品与普通产品差异, 采购无安全标志的产品, 导致使用不合格产品引发重大事故。而监管部门没有技术手段及时有效获取矿山企业采购、生产数据, 难以发现个别矿山企业使用非标设备进行生产。

2.2.5 矿山企业安标设备老旧, 未按要求定期检测、校验

目前我国部分矿山企业所使用的安标设备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投入使用的。虽然已经有部分国有大中型煤矿对这些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 安装了新一代数字化的矿用设备, 但大多数煤矿还在使用老式的设备和机器, 如果不定期、按时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2.6 无法全面掌握矿用设备维护信息和状态信息, 难以做到有效监督

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设备种类、型号增多, 规格加大, 对设备使用情况日常维护和修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设备使用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设备状况信息获取不及时:矿山企业对老旧设备状态信息隐报、瞒报, 监管部门不能及时获取上述信息不及时, 不能及时处理, 是发生事故隐患。

(2) 设备检修不到位:设备陈旧再加上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没有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检修, 日常维护保养, 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

2.2.7 缺少矿山设备故障预知手段

因为缺少有效的预知手段, 又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 造成设备的故障率都比较高, 而设备一旦发生故障, 再去维修或者是定期去维修, 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矿山所采用的机械设备管理的好坏、安全设施配备是否齐全、设备维护及设备运行情况好坏等都没有较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提前预知, 不能在事故没发生时就发现并处理。

2.3 矿用设备安全管理的需求

2.3.1 源头管理, 隐患排查

通过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的建设, 加强对矿用产品安全许可标志的有效防伪和深度管理, 防止可能给煤矿安全带来隐患的产品进入煤矿生产过程, 从矿用设备的源头上防止煤矿灾害的发生。

依托矿用设备安全标志, 利用先进传感设备、网络传输技术获取设备生产信息和运行状态信息, 以人工隐患排查为主, 系统自动排查为辅的方式, 为矿山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多种隐患排查手段。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 根据隐患等级、类别登记、建档, 详实分析,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处置, 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2.3.2 有效跟踪, 掌握流向

矿用设备从生产、采购、运输、使用、维修、报废所经历的全部过程都应纳入监管流程, 对设备由生产开始直到设备报废的整个过程开展管理, 形成矿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有效跟踪和管理。从设备生产环节开始采集生产基础信息, 约束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 避免企业降低生产条件或修改产品设计, 不按安全标志管理规定从事煤矿矿用产品的生产。通过安全标志RFID标签控制安标设备生产总量, 确保每台设备全生命周期都在安监局监管范围内。

2.3.3 超前感知, 防患未然

由于矿山环境复杂, 造成设备的故障率比较高, 而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再去维修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使矿山蒙受巨大损失。为切实加强矿山企业的设备事故管理, 必须通过对设备状态的监测和诊断, 及早了解设备故障症兆, 实行预防维修, 做到防患于未然, 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事故, 提高设备的运转周期和可靠性, 以期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最经济、最高效的目标。在提高安全程度的基础上做到“预测、预知、预警、预报、预防”, 实现设备的超前感知。

2.3.4 科学查处, 完善标准

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的建立, 加强技术装备、人力升级, 实现事故排查、发现、处理、查处的科学化、自动化、及时化。确保在事故发生后使用科学手段快速发现事故原因, 并快速响应处理。对事故相关信息 (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处理方式、事故印象等) 进行有效整合、处理记录到数据库中。系统根据大量的事故数据, 对事故进行分类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总结相应教训、处理方式。对于因管理漏洞的产生的事故, 管理部门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等资料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及标准, 为预防事故、事故处理提供法律依据。

3 国内外现状

3.1 徐州“感知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

2011年9月, 徐州夹河矿成功建设我国首个“感知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 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矿井信息化改造和矿山物联网建设,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建立覆盖煤矿井下, 并与千兆工业英特网相结合的无线自组网系统, 通过设备工况监测监控、灾害环境信息监测、人员定位、机车管理、语音通信、工业电视等, 形成完善的无线感知平台。

3.2 南非采矿业利用R F I D技术管理矿用设备

作为南非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Allied Electronics公司的分公司, Willard Batteries公司, 通过为矿灯配备RFID标签, 可以对矿灯的使用以及维护情况进行跟踪。该技术也能够跟踪使用者以及他们的进出矿井情况 (见图2) 。

3.3 澳大利亚利用R F I D提高采矿业安全水平

“NL科技” (NL Technologies) 是加拿大一家专业矿业地下照明与数字通信设计制造商, 它准备利用433 MHz主动式RFID标签追踪和管理地下作业的矿工和车辆。NL科技采用的主动式RFID标签利用矿工戴着的用于矿帽顶灯供电的电池供电, 每个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在NT科技开发的“北部数字照明软件套装” (Northern Light Digital Software Suite) 中与各自的矿帽灯关联。这种标签也可以安装在矿井内的运输车辆上, 用以监控车辆的位置。

3.4 A CT申请美国产品煤安认证欲在采矿业大展拳脚

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 Inc;ACT) 正向美国煤矿安全和健康工作组 (MSHA) 申请A c t i v e M i n e产品的煤安认证。Active Mine是一套完全无线化 (Wi-Fi) 网络的煤矿双向通讯和定位系统。A C T已正式向MSHA申请他们有源RFID Wi-Fi标签的煤安认证。RFID Wi-Fi标签是Active Mine系统组成部分, Active Mine系统用于精确、实进追踪人员或资产。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总体架构的设计思想遵循平台化、组件化设计理念, 通过在底层软硬件环境上搭建构件化软件平台, 系统平台向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服务和通用的应用服务, 可实现安监部门的信息系统横向联动, 系统管理与业务应用的无缝集成, 提高基础设施的标准化, 消除信息沟通的空间障碍, 以统一的门户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 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的集中式协调调度和分布式管理运作的目的 (见图3) 。

4.2 业务信息流设计 (见图4)

安标设备生产企业向安标中心申请安标授权, 安标中心向生产企业提供授权及电子芯片。生产企业完成授权标签制作和RFID信息关联, 并把管理信息传输至数据中心。同时安装安标标签的设备生产、采购、运输、仓储、发放、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传输数据中心并与安标标签上的RFID进行信息关联, 关联完成信息传输至巡检系统作为手动巡检及智能巡检的基础数据。巡检后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 以备信息统计、查询, 决策支持。数据中心通过将采集的数据进行上传同步, 完成一次采集多部门共享。

4.3

系统部署设计 (见图5)

4.4 安标设备传感网设计

传感器是各种信息系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RFID, 感知查询设备的基本信息;如设备的使用寿命、使用环境指标等) ;通过一系列专业感知设备;如温度传感器等) 监测设备的运行环境;通过摄像头、相机等视图工具实时查看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全方位建立感知系统, 为监管人员做出合理决策提供依据。

由矿区内网、互联网、安监专网、安监局内网组成安标设备监管数据传输网络, 实现安标设备在生产、运输、使用、存储、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设备基础信息、设备采购信息、物流仓储信息、运行状态信息、运行环境信息、设备报废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为矿区安全保障系统和安标设备监管系统等提供网络支撑。当发生矿难或因其它原因导致灾区网络无法联通时, 通过卫星通讯等技术进行信息传输, 保障安监工作及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见图6) 。

4.5 应用支撑服务平台设计

安标设备物联网应用支撑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安标设备信息基础库和基础运行支撑平台。应用支撑服务平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建立:

(1) 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

(2) 数字化和物联网等最新技术, “云存储+云计算”模式;

(3) 与已建应用系统的业务协同。

4.6 应用方案设计

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利用矿用设备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以矿用设备安全标志为技术纽带, 对获得安全标志的矿用产品加上RFID电子标签, 并将安全标志信息与产品进行关联, 从而形成矿用产品的唯一电子标识。通过此电子标识打通安标设备生产、采购、仓储、使用、维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RFID、视频、多媒体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重要矿用安标设备的有效巡检和智能监测, 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维修和保养的掌控。利用数据挖掘、三维GIS等信息技术实现多种模式的安标设备状态展示及数据分析, 实现矿用产品使用事故的隐患排查、整治、监测、预警的综合性管理, 为监管部门、中介机构、矿山企业等用户提供有效服务。

5 结论

物联网技术是当前我国大力推广的智能监控技术, 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该项技术在矿用设备安全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将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实现对矿用设备安全从监测监控向“超前感知”的转变, 实现矿山安全生产从被动式安全向主动式安全的转变, 全面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矿用设备“物物相连”的综合智能感知, 是一种全新的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本文探讨了基于设备安全感知的矿山本安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关键词:物联网,RFID,矿山本质安全,智能监控,智慧矿山

参考文献

[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矿山安全生产模型研究[J].信息工程, 2012 (10) .

技术管理在矿山安全建设中的应用 篇8

煤炭是中国能源消耗的绝对主体, 煤炭生产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但受限于技术管理手段上的不足,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对煤炭工作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同时也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现代化建设, 为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造成了巨大阻力。可以说, 技术管理已成为矿井能否正常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加强相关实践研究刻不容缓[1]。

1 矿山技术管理的主要特征

技术管理作为矿井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是其它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 存在于整个矿井生产的所有环节, 对于生产安全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所具备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a) 超前性。技术管理工作以技术为骨架, 管理为根基, 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只有通过有效技术管理, 制定出整套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案, 方可真正实现对生产的高效指导。由此可见, 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其它工作所不具备的超前性, 是所有生产工作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b) 规划性。技术管理工作作为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指导, 始终贯穿于矿井生产方方面面。因此, 在其相关内容的制定上必须经过严格调查考核后, 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系统性规划, 方可对生产起到组织协调、统筹决策的功效。c) 指导性。鉴于技术管理所独有的超前性与规划性, 其对于整个矿井生产的顺利高效进行具有显著指导作用[2]。

2 当前矿山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 生产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根据相关专业数据统计显示, 在中国现有煤矿中, 技术管理的安全责任制在实际落实中存在明显的政策贯彻不到位、技术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采取总工与厂长同责的煤企不足20%。特别是部分县乡小煤矿, 在生产中往往肆意更改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采取以包代管的不负责方式进行生产, 这使得真正有效的技术管理规范在生产中往往难以真正实施, 从而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严重隐患。如山西省贾家堡煤矿发生的致死近40人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其根源就是矿井生产作业历经多次转包, 致使整个矿井技术管理责任主体难以明确, 从而导致矿井安全管理不到位, 使得井下通风不足, 进而引发局部瓦斯集聚而造成[3]。

2.2 一通三防管理存在不足

“一通三防”是指针对矿井瓦斯、通风、粉尘、火灾等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 是管控安全生产的重点内容之一, 其管理中的不足可归纳为下述几点:a) 通风管理不善。部分矿井为尽快采出煤炭以实现收益, 通风系统建设中未完全遵照设计进行, 致使井下通风布局存在不合理之处, 通风风量相对不足;采用增阻调节法对井下通风量进行调节, 致使部分掘进面无法获得有效通风而作业受阻;b) 瓦斯防治工作不到位。瓦斯作为进行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源头, 其一直是各大矿井安全建设的重点所在。但部分老矿、旧矿为节约成本, 多年未对矿井瓦斯安全设备进行更换维护, 致使设备陈旧落后乃至失效, 无法有效满足矿井生产需求;c) 井下粉尘治理状况不佳。粉尘作为井下生产的伴生物, 不仅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 使其身患尘肺病等疾病, 更有可能由于局部集聚而存在威胁。但许多矿井在生产中对工作面粉尘的消除与治理均有待增强;d) 火灾预防有待增强。井下生产作业中, 火灾作为多发事故, 其原因种类众多, 防范工作极为不易, 一直是多数矿井安全管理有待增强之处。

2.3 日常管理不到位

在既得经济效益驱使下, 煤矿企业为减少成本支出, 增加收益, 在日常管理中存在偷工减料问题。如, 在矿井开采施工前, 未聘请专业地质人员对井田范围内的构造、水文等相关基础地质状况进行详实调查和收集, 致使矿井生产缺乏有效地质资料进行指导, 误采、乱采现象频发。以徐矿集团大黄山矿2000年初发生的透水事故为例, 由于前期缺少对周边地下水文情况的调查了解, 生产作业时, 相关参考资料存在信息错误现象, 导致技术人员对采空区水害预估错误, 导致预计积水量同实际涌出量存在很大差距, 加上管理者对工作面水害预防重视度较低, 最终导致了透水事故发生。此外, 部分矿井在生产中, 为尽可能获得较大效益, 而盲目进行不间断生产, 忽略了对生产设施的定期检修, 从而导致生产中设备故障频发, 阻碍生产正常进行, 乃至发生事故。

3 技术管理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3.1 增强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部分矿井生产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集团公司应进一步推动矿井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构建起以矿井总工为主、技术主管为辅、基层技术人员为底的现代化高效组织结构。这种管理体系的优点在于:a)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责权合理配套, 使矿井总工真正成为生产技术工作的管理者与引导者, 成为整个矿井生产工艺优化改良的真正统领人;b) 各部门各负其责, 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 确保自身工作高效完成的同时在不同部门之间形成合力, 为生产安全提供必要保障;c) 赋予技术总工与各部门主管者部分人员奖惩、任免权利, 确保其工作开展的顺利进行;d) 实现效益分配与工作绩效的挂钩, 对优秀职工予以必要奖励, 以更好地激励其工作主动性;e) 促进施工作业的规范化建设, 施工技术与工艺的变动必须依照相关规定编制文件, 交由上级领导审批核准后方可实施。

3.2 严抓一通三防工作

“一通三防”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 理应是矿井安全建设的关键节点, 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防紧守, 切不可疏忽大意。鉴于煤矿生产具有重大灾难性、突发性、破坏性、继发性等特征, 在不断增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要求技术人员严把工艺设计与生产布局。a) 定期开展全矿通风系统的全面检查, 对存在损毁或故障的设施进行及时更换;b) 工作面瓦斯防治中始终贯彻“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基本理念, 坚持“先抽后采, 先抽后掘, 以风定产”的生产原则;c) 通过湿式作业、增强个体防护、设置水帘、通风除尘等众多降尘、除尘措施以降低工作面粉尘;d) 火灾防治中, 落实“预防为主, 消防并重”的防治理念, 运用现代科技构建遍及全矿的火灾防护系统, 实现对火灾隐患与险情及时发现与有效处理。最终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真正实现对进行通风、瓦斯、粉尘、火灾危险的有效防治, 实现“一通三防”工作目标的有效达成。

3.3 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面对矿井生产日常管理随意性强的特点, 应积极推动其规范化改革。a) 煤矿企业应组织专人针对矿井周边地层构造发育、地下水储层等地质情况进行完善详实调查, 从而为生产有效进行提供更好指导;b) 坚持定期对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检测, 更换存在故障的零部件与设备;c) 在完善地质资料的前提下, 对相应技术审批与操作流程予以修订, 使其更好地符合生产实际。

4 结语

矿山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 为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相关科研工作者应全力投身于矿山安全防护技术手段的研究中, 从多方面推动矿井生产安全性的全面提升。而技术管理, 作为矿山安全的核心要点, 理应是研究重点之一, 通过矿山技术管理工作水平不断进步, 不仅能有效推动煤矿生产高产高效, 更是确保中国现代化建设获得持续推动力的重要保障。

摘要:分析了当前矿山技术管理的主要特征, 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 并以此为基础就如何促进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出几点建议, 以期为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提供保障。

关键词:技术管理,矿山安全,特征,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山.关于加强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0) :153.

[2]覃日强.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12 (6) :262-263.

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篇9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期为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存在的问题

缺乏认识

目前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 一些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各核心要素内容不熟悉, 甚至有个别企业领导认为这仅仅是某个部门应该完成的工作, 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的验收, 获得证书即可。创建工作通常仅由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组织几个人承担完成, 建设工作也往往仅停留在表面, 而且对本单位安全管理基础现状调查摸底不够彻底, 这都导致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大打折扣。甚至一些中小型企业, 将创建达标工作交由安全中介机构操作, 认为只要中介机构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材料, 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就达标了, 这种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质和理念的不了解, 使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

实施与运行环节薄弱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立的过程通常分为初始评估、策划与风险评价、实施与运行、监督与评价以及改进与提高5个阶段, 5个阶段中最重要的就是实施与运行阶段, 但在企业实践过程中, 这一环节却往往较为薄弱。对于编制作业文件 (含作业指导书、安全检查表、应急预案) 、程序文件 (管理制度及标准) 、管理手册等纸面材料工作, 各企业通常都整理得较好, 但在真正实施与运行时, 却仍然存在各种问题, 导致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

第一,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融入。一些企业对于法律法规, 不能及时更新, 而且识别不全, 识别后又缺乏结合本企业特点的融入。甚至有的企业认为只要有法律法规清单即可。

第二, 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过程中, 一是危险辨识只停留在表面, 真正的危险并没有辨识出来, 而且对辨识出的危险也缺乏相应防护措施, 只有纸质的存档应付检查, 员工对危险依然不知, 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二是对风险的评价忽略了对周边环境、作业过程的评价;三是对关键任务和作业许可分辨不清, 认为都是作业过程, 没有必要用两个制度来约束, 且不知关键任务和作业许可并不是作业过程的全部。

第三, 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 很多企业往往只有培训记录, 而对员工是否能自觉遵规守纪作业却没有全面了解, 导致了违规操作依然如故。

第四, 依然有很多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领导认为安全投入只是花钱, 不产生效益。因此, 只有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 会勉强投入一小部分资金, 且这部分资金也大多用在维检项目或其他可以与安全生产措施费使用擦边的项目上, 很少用在隐患整改上, 这也导致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浮在表面。

第五, 虽然各个企业都建立了应急预案, 检查时都能拿得出来, 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没有针对本单位的较大危险源开展相应的应急演练。一些做得好的企业进行了桌面演练, 但对总体预案和岗位预案基本没有对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一旦险情发生, 员工依然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应对, 避免伤亡, 将损失降到最小。

第六, 一般企业在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验收, 获得证书后,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即告一段落。而对于制度的完善、目标的完成以及实施与运行的效果怎么样, 基本没有进行安全绩效监测与评价。企业内部也基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评价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定期对本单位安全标准化的实施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改进措施

发挥“第一力量”

要保证最高管理层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就需要最高管理者自身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有着明确、清晰的认识, 能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发现开展此项工作的潜在利益, 深刻认识到管理层自身的决定权及推动力是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运行的第一力量, 是其他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 在创建达标过程中务必要确保领导作用的发挥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文件中、停留在口头上。

一是对企业管理层要聘请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的专家进行专业培训, 特别是要认真解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各核心要素, 以使企业管理层熟悉、理解、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 明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的过程, 自觉地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 避免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时出现安全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二是针对直接负责创建达标的管理人员要以提高其体系管理运行的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行培训。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 企业最高管理层应确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方针、目标及运行方向。给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确定一个合理的预期目标和方向, 给全体员工一个努力的方向, 并开展全员培训, 以提升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运行的认识。

全员参与

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过程。因此, 在创建初期首先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中的工作职责。职能不清、职责不明是造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中缺少全员参与的重要原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策划阶段, 企业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 充分交换意见, 使各部门在职能与职责划分上达成基本共识,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如此一来, 即使之后出现问题, 各部门也能本着改进的态度, 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到和解决“病因”, 最大程度上避免因相互推诿以致无人负责的现象。

同时, 为了让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的内容涵盖企业的每个环节和全体员工, 企业务必要通过把每个部门、岗位对照要素内容逐一“对号入座”来完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 并针对职能分配, 实行定位、定人、定责、定绩的“四定”管理措施, 明确责任, 奖惩分明, 确保全员参与。

法律法规识别

对于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融入, 企业应指定主管部门, 及时识别和获取本单位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同时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 及时提供给本单位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 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强化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危险也并非固定不变, 要使风险得到控制, 企业就必须要结合自身安全生产需求,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制定相对应的控制 (防范) 措施, 并执行和落实。要严禁将辨识出的危险和制定出的措施仅仅用于检查存档。因此, 在开展危险辨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危险辨识工作不仅仅是由安全管理部门开展, 而是由企业从上到下的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共同参与;二是查找的范围要涵盖整个生产作业现场、整个生产过程, 包括设备设施运行情况、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三是各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对周边作业环境、外包工程、作业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要通知基层单位组织职工学习;四是要加强对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教育, 要让员工了解和掌握自己身边的危险及防范措施, 并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出现的生僻词汇给予形象化的解释, 以便让职工能够更好地理解作业制度和标准, 从而正确执行。

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完善和重塑, 无论是管理现状的评估、方案的制定, 还是对风险的辨识与控制, 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 企业必须要按规定要求提取安全措施费用, 并建立安全措施费提取和使用台账。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各企业一是要加大安全教育培训投入, 以最大限度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二是要加大隐患排查治理投入, 及时整改排查出的隐患, 杜绝事故发生。

完善应急体系

想要更有效地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 企业一是应建立与本单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并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给予组织训练, 也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二是应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岗位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等, 并定期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 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 特别是要强化对岗位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和演练。三是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做好评价持续改进

企业应由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牵头, 每年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开展一次内部评价, 验证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 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完善, 持续改进,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因此, 这就需要企业培养一支有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队伍, 这些人员应分散在各个关键岗位, 平时可以监控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并对现场运行效果给予定期评价, 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有效运行提供保证。同时, 在开展绩效测量与评价时, 不应只对单位进行评价, 应按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的顺序进行测量与评价,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意义。

数字矿山安全系统 篇10

1 技术背景

数字矿山建设所涉及的学科技术领域非常广泛, 具有前沿性、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 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技术交叉的新领域。它全面运用运筹学理论、监测监控理论、自动控制理论、通讯理论、现代采矿理论数字地质学以及空间信息理论等。所设计的核心技术包括“3S”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监测监控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系统建设以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计算机模拟仿真为基础, 集合网络技术的优势, 充分发挥自动控制技术的优越特性和遥控技术的优越性, 共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数字矿山建设的基础理论。

2 安全系统介绍

建设基于网络的三维GIS数字矿山安全监察系统需要全市大规模的基础测绘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以及高清晰的影像数据, 在建设初期, 为了基础数据能够顺利得到解决, 可以使用测绘部门保障系统的基础数据, 也可以使用低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前者可以通过与测绘部门沟通协调来实现。其中, 煤矿矿区地点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以及高精度影像数据、区域内基础要素矢量数据、区域内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以及区域内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是所需的主要数据。对矿井已有的矿山信息系统的调查, 主要包括井下生产系统以及矿井的地面, 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以及矿井运行的其他系统。

系统硬件能够初步满足互联网50用户数的访问, 因其采用服务器工作站进行发布服务。并且由于今后用户的逐步增加, 所以今后用户还会逐步增加, 服务器也会继续得到升级。系统网络需要选择好的服务运行商以保证不间断的网络服务, 需要根据不同用户数级别来提升带宽, 所以至少采用1M以上独立带宽的光纤进行网络系统支撑。并且为了随时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服务, 为其配备了UPS以保证系统在公网的实时在线运行。

系统的三维软件平台选择了美国Skyline公司的Terra Suite系列软件产品的支持, 这是针对数字矿山安全监察系统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后所确定的。它中选的主要原因是Terra Suite拥有便捷的技术拓展优势、组件化的软件体系、稳定的软件功能以及简便、灵活的建模工具。Terra Suite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 、卫星数据、航空影像和GIS数据以及其它的三维或二维信息源等创建的一个环境, 这个环境是交互式的。它能够允许用户快速地更新数据库、快速的融和数据, 并且有效地支持实时信息流通讯技术和大型数据库, 此系统还能够实时地和快速地展现给用户三维地理空间环境。Terra Suite是独立于硬件之外的多功能、多平台的软件系统, 具有精确的用户自定义工作界面、VR技术、空间分析、打印、注释、编辑、浏览、定位查询、网络发布以及基于COM的二次开发等功能。

Terra Suite首先将已经纠正的高程数据 (DEM) 和数字正射影像加载在Terra Builder中, 为了形成“数字地球”三维地形场景, 并且为了满足Terra Explorer Pro的需要, 还需进一步生成格式为MPT的文件。接下来在Terra Explorer Pro中, 在Terra Explorer Pro中进行二维、三维模型的建立, 通过连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并且导入“数字地球”三维地形场景, 也可以在Terra Explorer Pro中进行编辑操作, 形成准确的、真实的三维地理模型, 并且在Terra Explorer Pro中进行二维、三维信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文件的加载, 进而生成三维数字地球立体景观, 这是Terra Suite的核心工作流程。

Oracle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适用于大、中、小型机和微型机的数据管理系统, 具有丰富的软件工具, 以符合国际标准的SQL数据库语言为基础, 所以Oracle10g作为首选数据库被三维GIS数字矿山安全监察系统选用。它支持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多种网络通信协议、多种操作系统以及多种硬件的互联, 从而为建立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强大的保证。建成后的系统包括了在系统当中将融入专业化的安全管理体制, 使企业可以严格的监控制度以及安全管理的执行;相关信息的采集、管理以及维护;采用计算器网络的手段以及三维空间的手段, 使应用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在能浏览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环境以及不同地点下, 方便的将实际生产三维空间拉入眼前。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众多硬件厂商的努力, 数字矿山的网络平台和有关硬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展, 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应用方面都已经基本成熟。建立数字矿山安全系统既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细化, 为打造高产高效矿井提供决策手段, 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 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信息保障, 更重要的是数字矿山可以减少和避免矿山安全事故、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煤矿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金属含量高的矿石日益减少, 资源开采条件日渐恶劣, 对采矿安全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 因此数字矿山是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鉴于这种现状, 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三维GIS数字矿山安全监察系统, 分析了三维GIS技术在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实现矿山真正高效、安全、经济开采, 既能够满足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也能适应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数字矿山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数字矿山,GIS,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光, 唐大仕.WebGIS开发——ArcGISServer与.NET[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朱超, 吴仲雄, 张诗启.数字矿山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矿业.2010

矿山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篇11

关键词:矿山 液压提升机 安全功能 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D5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086-01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而优质的物质。而这些物质,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工业生产出来的。要生产出工业及国防所需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国防工业以及各方面需要,就必须有生产产品的机器设备。而机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建设水平,一方面,人们不断提出新要求、新设想,设计研究开发新设备,生产优质产品,只有这样,杜会才能发展。回顾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体现这一点。另一方面,企业在购进新液压设备的同时,应抓紧对生产操作和管理人员、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设备,进行故降诊断工作。

1 液压提升机的安全功能

1.1 防爆功能

提升机主要使用在含煤尘和易燃、易爆气体的煤矿井下或井口,防爆是其最基本的安全功能,液压提升机电控系统与电控式提升机电控系统相比更为简单,防爆问题更易解决。针对我国煤矿提升机运行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防爆设计在煤矿企业管理上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它不但可以通过建模很好地掌握煤矿外业工作状态,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对生产、资源活动进行整改,并指导施工作业;还可以预见资源管理风险,采取一系列的事前措施,给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营提供信息,将运营事故突发率降至最低。

1.2 液压提升机超速、过卷保护功能

在矿山液压提升机的配置中,存在高、低压闭合的保护回路,在矿山液压提升机系统所受到的压力升高大于通常压力的20%-25%的时候,就会使液压提升机开启高压溢流阀,同时,液压油在经过单向阀、高压安全阀进入低压侧管道以后,矿山液压系统所受到的压力就不会再接着提高了,这时,矿山液压的配置的马达就会因为难以提供相应的负载,导致矿山液压提升机自发式的产生停机现象;如果之前所配置的辅助补油系统所受到的压力低于平常水平,这样就会使得低压保护在压力继电器动作以后,实行电源切断,有效地保证了提升机的正常运行。这时候,矿山液压提升机也会因此产生自动停机现象,而且会使得提升机亮起信号灯,产生铃声报警,给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警示。在这种紧急制动的条件以下,煤矿液压提升机操控人员就可以开始进行脚踏制动开关,保证液压提升机能够做到相应的紧急停车,并在同一时间断开所有的电源开关。如果矿山液压提升机在工作情况下,即在提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产生拉绳断裂的现象,断绳的不利现象,我们就可以在提升容器的两边实施紧急制动抱紧罐道,最终保证提升机强制停车。

2 煤矿液压提升机安全隐患模型分析

2.1 提升机安全几何数据模型

建立煤矿提升机安全系统时,既要对煤矿原有的生产属性进行数据化管理,并管理清楚各个数据的层次分布。那么,煤矿管理系统模型在包括煤矿的生产属性信息的同时也囊括了空间图形信息。其中,空间图形信息能够较好地描述煤矿所处的空间位置,此工作在GIS技术上通过坐标(X,Y)来表示。然而,煤矿属性信息的数据非常之多,其中既集中了煤矿本身含有的大量地物特征,又涵盖了各式各样的煤矿设备,这样既能对生产设备实行信息化操控,又能对某些固定设施,如井巷,进行全程监控。

2.2 属性数据模型

在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下,表述各项地理要素特征、分布的直接数据无疑是GIS的属性特征。而地理属性与图形信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图层信息和实体对象拥有同样的单向的属性数据。在此首先介绍客观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联系。其中,基本属性数据大体上可以分为独享数据、公共数据、可否传播数据、共名或共值属性、传值属性以及传名属性,一共有这八种类型。根据数据分类和层次关系,又可以将这些属性数据分为两类,例如:煤矿设备属性数据基本由各项设备的赋予原值、生产状态、名称编号以及地理坐标构成。

2.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山液压提升机中的应用

当前情况下,我国结合了国家发展需要,自行研制了各种各样的带式输送机。比如说可伸缩巷道带式输送机设备,不但填补了国内成套长距离、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空白,为我国煤矿生产提供了更加高效高产的工作面,而且还对输送机械的关键元件和核心技术提出了响应理论研究,这为今后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伴随着近几年我国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控制设备及多种制动与软启动装置的成功开发,从而使得采用调速型液力耦合器与行星齿轮减速器使驱动系统的使用性能更加安全实用。

3 液压系统可靠性研究的展望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模糊理论在许多学科中的渗透,必须要加快液压提升设备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工作。把可靠性技术与维修性、保障性相结合(Reliability&Maintenance, R&M),把管理、工程、技术联为一体,综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性能、费用等因素,建立我国可靠性系统工程。

4 结语

根据构建煤矿管理系统信息化设计的基本要求,该文阐述分析了在结合Flex RIA方法之后,煤礦管理系统的GIS表达模型。利用其中的属性数据模型能够加强传统煤矿设备属性的数据管理,而煤矿图层间的分布层次关系则可以用几何数据模型清楚的表述,系统界面可视化、操作性强,有利于我国煤矿输液的技术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JB8516-1997.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安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盛晓敏,黄红武,刘健宁,等.机械安全设计方法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 12(12):1354-1356.

谈矿山爆破安全技术 篇12

矿山爆破来源于爆破的发展与延伸。其定义为:利用炸药在空气、水、土石介质或物体中爆炸所产生的压缩、松动、破坏、抛掷及杀伤作用, 达到预期目的的一门技术[1]。矿山爆破因其高效开采的特点被用作矿山开采的首选方法。在实施爆破开采过程中, 需要使用大量的炸药、雷管等, 通过一定的爆破技术 (如:炮孔法、药室法、裸露药包法等) , 达到爆破作业和矿山开采的目的。同时, 炸药、雷管等的大量应用也使开采存在一定危险性和多种不安全因素, 事故产生往往波及范围广, 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 甚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生态环境破坏, 给企业、职工及国家带来重大损失。国内外多次发生此类事故。因此, 做好矿山爆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山爆破中不安全因素很多, 各个因素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随机性, 然而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找到易发生安全问题的点, 做好预防措施, 可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本文就针对矿山爆破过程中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为矿山爆破的安全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矿山爆破中的起爆安全

1.1 导火索及火雷管的起爆安全问题

由导火索及火雷管引发的事故主要是因为:导火索及火雷管的质量问题、火雷管的早爆、火雷管起爆的延迟及火雷管起爆的拒爆。

一般情况下, 导火索的工艺条件决定了它的燃烧速度, 而外界的燃烧条件也会对其燃烧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恶劣的条件甚至有时会中止燃烧。导火索或火雷管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导火索的快燃或爆燃、低于正常速度的缓燃或在传火过程中熄灭, 火雷管的拒爆等。这些可能会导致火雷管的早爆、火雷管起爆的延迟、火雷管起爆的拒爆, 若处理不当, 便会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

为避免以上事故发生, 应严格控制导火索和火雷管的质量, 认真选购和检查, 并对存储、运输等工作加强管理。

1.2 电雷管起爆安全问题及预防

电雷管由于自身特性, 起爆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杂散电流、雷电和静电等, 导致电雷管的早爆、拒爆、延迟爆炸等, 引发事故产生。

做好预防的措施, 可以防止电雷管起爆事故的发生, 如:使用防杂散电流的电爆网路、采用非电起爆方法、采用抗杂散电流的电雷管、避免使用裸线连接、加强爆破线路的绝缘等可预防杂散电流;禁止雷雨天使用电雷管作业、采用屏蔽线爆破、设立避雷系统、采用非电起爆方法等可预防雷电引起早爆;增加炸药水分、采用非电起爆、使用抗静电雷管等可预防静电产生早爆事故。

在爆破过程中, 不仅要对爆破器材严格检测来保证其质量, 还要对起爆网路精心设计, 确保起爆网络的准确, 这样才能减少电雷管拒爆和延迟爆炸现象的发生。

2 爆破技术的安全技术

爆破技术设计的准确性是成功爆破的前提。爆破设计应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应避免照抄照搬, 必须根据当地的矿质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合理的设定。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 设计人员对当地地质情况和环境了解不够, 炸药单耗确定错误;2) 爆破技术设计没有经过审核、审批;3) 对露天爆破产生的“三大”公害 (即地震波、空气冲击波、飞石) 的最小危险半径没有进行准确验算, 预防措施制定不完善。

针对此类情况, 爆破作业应该做到:1) 设计人员必须是具有设计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根据实际工程地质、岩石力学试验和作业环境等相关资料, 制定出精确详细的施工参数, 通过审核、审批程序进行定稿施工;2) 技术设计人员需结合布孔对爆破产生的“三大”公害合理验算, 防止不良后果的产生。

3 施工安全技术

在施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操作不规范、指挥监督失职、三大公害防治差、爆后安全检查与处理不当、早爆事故预防差、安全警戒意识差[2]。

可以看出, 要做好施工方面的安全, 必须加强对人的教育, 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加强作业管理, 爆破技术设计方案是施工的指导, 严格按设计与规范作业;另外还应大力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 定期进行规章制度学习和安全教育, 防止思想意识的松懈。具体爆破作业中, 施工人员应做到:按规程要求检验爆破器材, 确保装药、堵塞、连线三个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施工时严格保持爆破安全距离, 防止爆破时产生的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危及爆区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做好爆后安全检查和处理, 对剩余的爆破材料清查登记, 并立即送回炸药库。

4 爆破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中, 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爆破的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爆破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及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 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 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 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工程爆破顺利进行。有分析表明, 事故多发的矿山往往安全管理水平较低, 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的现象很普遍。在爆破安全管理上必须做到:

1)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制度是保障, 必须做到定岗、定员、定责, 如爆破器材的管理和使用, 必须专人管理, 建立严格的领取和清退制度, 没有负责人的批准不得领取, 领取时不得超过当日最大领取量;施工时, 施工人员的数量及职责需详细规定, 调换岗位需向负责人请示, 由负责人安排有岗位资质的人进行换岗。

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及宣传。培养安全意识,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在矿山爆破作业过程中尤为重要, 安全教育培训及宣传, 就是把安全理念、安全规章制度转化为职工自觉行为的过程。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和培训, 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营造安全的良好氛围。

3) 惩罚制度的建立。建立与矿山爆破生产一体的安全管理惩罚制度, 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对爆破作业过程中按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的给予经济奖励, 对各类违反规定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经济处罚, 对存在严重不安全行为人员进行处分甚至辞退。

4) 还应建立健全矿山爆破的安全分析方法, 例如事故树的建立, 分析作业过程中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因素, 加强此方面的防范措施,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5 结语

本文通过矿山爆破技术安全问题分析总结, 对各个方面给出了预防的措施, 最后还对安全管理提出了一定的建议。矿山爆破安全无小事, 严重关系个人和国家的利益, 只有做到用心管理, 精心设计, 按规定细心施工, 才能使矿山爆破作业安全顺利的进行, 也只有保障了安全才会产生效益。

摘要:针对矿山爆破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从爆破器材选择、爆破技术、爆破施工等方面出发, 给出了相应的安全预防及应对技术, 最后提出了一些矿山爆破的安全管理建议。

关键词:矿山爆破,安全,预防,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磊.关于矿山爆破安全知识研究[J].学术探讨, 2011 (5) :62-65.

上一篇:储运设备下一篇:动态生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