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共7篇)
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篇1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石行业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主体有采矿权资质并生产机制砂石的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06标牌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GB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51186机制砂石骨料工厂设计规范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JC/T2299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程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绿色矿山 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3.2 矿区绿化覆盖率 green cover age rate of the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矿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专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厂界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3.3 研发及技改投入 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3.4 机制砂石 manufactured aggregate
机制砂石是由原生矿产资源经杋械破碎、筛分、整形等工艺加工制成的砂石颗粒。其中粒径大于4.75mm称为机制石,也称粗骨料;粒径小于4.75m的称为机制砂,也称细骨料。3.5 绿色生产 green production 指以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采用高效、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效率髙;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使生产中粉尘、废水、噪音的排放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实现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产品质量好。3.6 绿色运输 green transportation 运输工具高效、环保,以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或采用新能源为特征的运输;不超载、超限,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安全。4总则
4.1矿山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依法办矿。
4.2矿山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企业文化和企地和谐等统筹兼顾和全面发展。
4.3矿山应以人为本,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4.4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根据本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应根据本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设计、建设、生产、闭坑全过程。5矿区环境 5.1基本要求
5.1.1矿区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矿区应绿化、美化,整体环境整洁美观。5.1.2砂石原料开采、生产、运输、贮存等管理规范有序。5.2矿容矿貌
5.2.1矿区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和生态区等功能分区,各功能区应符合GB50187的规定,生产生活、办公等功能区应有相应的管理杋构和管理制度,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5.2.2矿区道路、供水、供电、卫生、环保等配套设施齐全;在生产区应设置线路示意牌、简介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等标牌,标牌符合GB/T13306的规定;在需警示安全的区域应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符合GB14161的规定。
5.2.3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采取喷雾、喷洒水或生物纳膜、加装除尘设备等措施处置粉尘,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应符合GBZ2.1-2007的规定。应对输送系统、生产线、料库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抑尘;做好车辆保洁,车辆驶离矿区必须冲洗,严禁运料遗撒和带泥上路,保持矿区及周边环境卫生。
5.2.4应釆用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降噪处理,工作场所噪声限值应符合GBZ2.2-2007的要求,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限值应符合GB12348的要求。
5.2.5矿山开采面、作业平台应干净整洁,规范美观。5.3矿区绿化
5.3.1矿区绿化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绿化植物搭配合理,矿区绿化覆盖率应达到100%。5.3.2应对已闭库的矿山及排土场进行复垦及绿化,矿区专用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设置隔离绿化带。6资源开发方式 6.1基本要求
6.1.1资源开发应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城乡建设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方式
6.1.2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做到绿色开采、绿色生产、绿色存贮、绿色运输。
6.1.3应贯彻“边开采、边恢复”的原则,及时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复垦矿山占用土地和损毁土
地。治理率和复垦率应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6.2绿色开采
6.2.1应按照地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做好矿山中长期开采规划和短期开采计划的编制,采场工作面推进均衡有序。
6.2.2采场准备应遵循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原生自然环境,减少对矿区植被破坏引起的视觉污染和环境扰动。
6.2.3排土场应通过勘测选择地质条件稳定的场所,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堆放安全,避免占压可采矿量,并方便未来矿区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时取用。6.2.4应执行矿山开采施工设计和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露天开采应实行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阶段坡面角、平台宽度及终了坡面角等主要参数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开采台阶高度不宜大于15m。
6.2.5爆破前应编制爆破方案,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减少大块率及爆破过粉碎,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等目的,推广应用先进的现场混装爆破技术。
6.2.6矿石原料破碎前一般应进行除泥(土)工序。矿石粗破系统应靠近采区布置,有条件的,也可在釆区内进行粗破,破碎后矿石宜采用连续输送机输送到砂石生产厂区。
6.3绿色生产
6.3.1应根据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核发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生产规模,以及目标市场容量确定生产线规模。正常生产时,人均工效不低于100t/d或2.5万t/。
6.3.2生产线设计应符合GB51186的要求,设计中要体现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理念,应根据地形条件合理布置生产设备。
6.3.3应根据母岩材质性能、产品结构、产能要求等因素选择先进工艺和设备,配置与生产规模和工艺相符的辅助设施,合理规划堆料、装卸以及设备检修维护场地。
6.3.4根据原料品质分级利用砂石资源,做到优质优用,提高砂石产品的成品率。6.3.5产品质量应符合GBT14684、GB/T14685等标准的要求,粒形和级配要求高时应设置整形和级配调整工序进行深加工。
6.3.6干法生产应配备高效除尘设备,并保持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湿法生产应配置泥粉和水分离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系统。
6.3.7生产加工车间的产尘点要封闭,有利于形成负压除尘;皮带运输系统廊道应选用封闭方式,防止粉尘逸撒。6.3.8应选用低噪声生产设备;对高噪强振的设备,应采取消声、减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布置,控制噪声传播。
6.3.9砂石骨料成品堆场(库)应地面硬化,分类或分仓储存。6.4绿色运输
6.4.1矿石的运输方式应结合矿山地形地质条件、岩石特性、开采方案、运输强度等因素,按JC/T2299 选择运输方案。
6.4.2砂石骨料产品短途汽车运输应符合相关环保、交通等法律规定。中长途转运时,应配置规模适宜、环保、安全措施完善的中转料场。6.5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6.5.1应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进行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具体要求如下: a)露天采场、矿区专用道路、矿山工业场地、排土场、矿山扰动区域等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应符合H651的相关规定。b)土地复垦质量应符合TD/T1036的规定。
c)恢复治理后的各类场地应实现安全稳定,对人和动植物不造成威胁:对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恢复土地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
6.5.2应建立环境监测机制,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具体要求如下:
a)对粉尘、废水、噪音等污染源和污染物实行动态监测,并向社会公开数据,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b)开釆中和开釆后应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对土地复垦区稳定性与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6.5.3矿山开采结束闭坑时,应完成矿区的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复垦率、终了边坡治理率达到100%。7资源综合利用 7.1基本要求
7.1.1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对砂石生产工艺合理优化设计,提高成品率;充分利用石粉、泥粉等加工副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7.1.2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符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要求。剥离表土后,砂石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5%。
7.2石粉利用
石粉收集后应充分合理利用。钙质石粉和吸附性较低的硅质石粉可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或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髙产品附加值;吸附性较髙的硅质石粉可用于生产砂浆、环保透水砖、新型墙体材料、陶瓷、水泥用硅质原料等。7.3泥粉利用
湿法生产中的沉淀泥浆经脱水干化后形成的泥粉或泥饼,可用于新型墙体材料、土地复垦和土壤改良等。7.4表土和渣土利用
对排土场堆放的剥离表土或筛分后的渣土,用于环境治理、土地复垦和复绿等。7.5废水利用 应配备完善的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经过固液分离处理后的清水应100%循环利用。8节能减排 1基本要求
建立能耗核算体系,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砂石生产能耗和设备损耗,使三废和噪音排放达到环保标准。8.2节能降耗
8.2.1应建立矿山开采、砂石生产、产品运输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各工艺电力消耗、油(气)消耗、水消耗宜进行单独核算。
8.2.2应依据国家发改委《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工业与信息化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和《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等指导文件,选用高效、智能、绿色、环保的技术和设备,降低单位电耗。8.2.3应推广使用矿山凿岩穿孔新工艺,降低能耗,提高安全。
8.2.4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减少破碎设备磨损件单位损耗。8.2.5推广长距离皮带输送代替汽车运输方式,促进节能减排。
8.2.6推进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和油电混合车辆等新型运输工具在矿山运输中的应用。
8.2.7对于落差较大的矿区,推广使用下行皮带势能发电技术,以节约电能 8.2.8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8.3粉尘排放
8.3.1矿石开采和砂石生产过程中,粉尘排放应符合GB16297的规定;对于环保要求严格的地区,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控制粉尘排放,并达到地方环保要求的标准。
8.3.2生产企业应建立粉尘监测网络与评价制度,编制监测控制方案,并针对监测控制对象定期组织第三方监测和自我监测。
8.3.3矿石开采和砂石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控制应遵循源头抑制、过程协同控制、末端监控、系统联动集成的治理思路,达到环保节能和清洁生产的目的。
8.3.4矿区应配置洒水车、高压喷雾车等设备,对无组织排放粉尘进行抑尘、降尘;宜采用水雾增湿。
8.3.5应在装载机、破碎机、筛分机、整形机、制砂机、输送机端口等连续产生粉尘部位安装髙效除尘装置。8.4污水排放
8.4.1矿区及厂区应建有雨水截(排)水沟和集水池,地表径流水经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
8.4.2矿区及厂区的生产排水、雨水和生活污水,应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8.4.3检验化验室排出的有害废水应单独收集,经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8.5废油等废物的处理生产中产生的废油要集中收集,设置独立的场所存放,并交有资质单位处理;蓄电池、滤袋等废物,应无害化处理或交有资质的第三方处置。9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9.1基本要求
9.1.1建立科技研发队伍,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绿色开级。
9.1.2建设数字化矿山,实现矿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化。9.2科技创新 9.2.1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9.2.2配备专门科技人员,开展支撑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改进工艺技术水平。
9.2.3研发及技改投入不低于上主营业务收入的1.5%。9.3数字化矿山
9.3.1应建设矿山生产自动化系统,实现生产、监测监控等子系统的集中管控和信息联动。
9.3.2建立数字化资源储量模型与经济模型,进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和经济评价,实现地质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的精准化管理。9.3.3应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保障安全生产。
9.3.4宜推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实现矿山开采机械化,生产工艺自动化,关键生产工艺流程数控化率不低于70%。
9.3.5宜采用计算机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建设智能化矿山,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10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10.1基本要求
10.1.1应建立产权、责任、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
10.1.2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管理。10.2企业文化
10.2.1应建立以人为本、创新学习、行为规范、高效安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团结奋斗、乐观向上、开拓创新、务实创业、争创先进的企业精神。
10.2.2企业发展愿景应符合全员共同追求的目标,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职工个人价值实现紧密结合。
10.2.3应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丰富职工物质、体育、文化生活,企业职工满意度不低于70%,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査率应不低于90%。
10.2.4宜建立企业职工收入随企业业绩同步增长机制。10.3企业管理
10.3.1建立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杋制,落实责仼到位。
10.3.2各类报表、台账、档案资料等应齐全、完整。10.3.3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记录清晰。10.4企业诚信
10.4.1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等坚持诚实守信,应履行矿业权人勘査开采信息公示义务,公示公开相关信息。
10.4.2应在公司网站、公告栏等易于公众访问的位置披露相关信息,主要包括: a)企业组建及后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意见;b)粉尘、废水、噪音等污染物监测及排放数据;c)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负责部门联系方式。10.5企地和谐 10.5.1应构建企地共建、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办矿理念。宜通过创立社区发展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发挥多方资源和优势,建立多元合作型的矿区社会管理共赢模式。
10.5.2应建立矿区群众满意度调査机制,宜在教育、就业、交通、生活、环保等方面提供支持,提高矿区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企地和谐
10.5.3与矿山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建立磋商和协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纠纷,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篇2
近日, 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我省新陶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陶阳煤矿等13家矿山在列。截至目前, 全国共批准664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其中我省获批46家, 总数居全国之首。
下一步, 山东省厅将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 结合生态山东建设理念, 进一步监督和规范矿山企业开发行为, 督促各矿山企业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的理念, 进一步发挥绿色矿山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以典型引路,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 促进矿地和谐, 绿色发展, 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矿产资源保障和服务。
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篇3
关键词: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创新管理;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D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138-03
1 概述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目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220万吨/年,是一个拥有50多年开采历史的大型煤炭矿山企业。曾荣获“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常村煤矿坚持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三率”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三废”排放达标,矸石及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均高于国内同类矿山水平。能够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全面实施土地复垦,打造园林式矿山,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矿区。
2 绿色矿山的含义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地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环境可控制的范围内;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地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地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3 依法办矿方面
常村煤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把节约放在首位”等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依法设置和组织生产,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了合法经营,证照齐全,遵纪守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4 规范管理方面
常村煤矿具有完善的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矿山管理科学、规范。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等。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治理,制定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对开采后的土地及时恢复地貌,实现了全面复垦利用,消除了地质灾害威胁。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尽量减少对资源储量的消耗,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 具体管理措施及方法
5.1 加强领导,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制度,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
为了把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绿色矿山创建领导小组和绿色矿山创建办公室,召开了绿色矿山创建会议,对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10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办公室,每年都组织对地表裂缝进行回填夯实,植树造林或恢复成耕地,供附近村民耕种,这些工作为建设绿色矿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5.2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做到“三废”零排放
自创建绿色矿山以来,两个污水处理厂均能正常处理污水,矿井水日排放量不超过800方,排上来的矿井水全部进行了处理。澡堂每天使用水量在700方左右,澡堂生活污水也全部处理,废水处理后得到全部利用,做到了废水零排放。进一步提高了矸石砖产量,每年可使用矸石量由12万t提高到15万t左右,每年可多使用矸石量达3万t,每年产生矸石量约10万t,矸石山堆积矸石约40万t,照此计算大约8~10年可把矸石全部利用,做到了矸石零排放。建成了电厂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利用跃进电厂余热为办公场所、职工宿舍、家属楼房供热,实现了集中供暖,供热效果良好。
5.3 加强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
常村煤矿采取矿上和职工集资入股的方式,筹资1200万元建设了煤矸石烧结砖厂,安置职工家属115人,入股职工每年可获利股金的15%~20%,增加了职工收入。利用矸石砖厂余热,每天向矿职工澡堂提供温度不低于60℃的热水200方,满足了矿职工澡堂洗浴用热水,也使矸石砖厂余热得到了充分利用。矿井水处理后排到鱼塘养鱼,每年可产鱼虾4000多kg,既减少了污水排放,又美化了环境。澡堂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供附近村民浇地使用,促进社区和谐和工农关系。
5.4 加大投入,积极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在储煤场四周建成了墙高18~20m、周长757m、墙体总面积13276m2的新型挡风抑尘墙工程,彻底解决了储煤场煤尘污染问题,使矿区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避免了工农关系纠纷,保持了矿区和谐稳定;在矸石山建成了自动喷淋降尘系统,有效地抑制了矸石山扬尘和煤矸石自燃问题,减少了大气污染,改善了矿区环境;在矸石山北面建成了一道高6m、长120m的矸石山拦矸坝,用于防止矸石流失;在储煤场建成了储煤场喷淋降尘工程,用于治理高架皮带落煤、装载机装煤产生的煤尘,这些工程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5.5 加强地表塌陷、裂缝治理,增大耕地面积
由工联办牵头,地测科、调度室、运销科配合,每周对地表塌陷裂缝排查一次,发现塌陷裂缝,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处理。据工联办记录,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回填地表塌陷裂缝31次,共计回填土方6万余方,投资500多万元搬迁村庄2个,搬迁后的村庄废墟都进行了平整,恢复成耕地,供村民耕种。自建矿以来共计恢复耕地面积达2万亩。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耕地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00万元以上。
5.6 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人才素质,重奖科技项目
常村煤矿注重技术创新工作,每年申报的科技项目达80项左右,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在集团公司召开的“第四届科技大会”上,被集团公司授予“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获得义煤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得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3项。2008年以来,获得河南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奖3项、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成果奖2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7项,另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正在受理中,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38篇。同时,完善科技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新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先后拿出300多万元资金,表彰奖励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项目300多项,获奖人员达500多人次。
5.7 和谐发展,共建文明,提升绿色矿山形象
一个文明和谐的企业,一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企业。为建设文明型、和谐型、生态型的绿色矿山,我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矿区。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了职工素质。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和准军事化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矿井专业达标规划。三是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职工宿舍进行了整体装修,统一配备了空调、电视,实现了宾馆化管理;职工食堂、公寓楼、职工生活区供暖等矿重点工程都已相继完成整修并投入使用,使职工真切地感受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5.8 大力培育“感恩”文化,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
常村煤矿以“真诚、同心、感恩你我他”企业精神为引领,精心培育广大职工知恩、感恩、报恩情怀,在矿区形成了弘扬感恩文化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指数,在矿区营造了浓厚的感恩氛围,凝聚了发展合力。举办了“千人感恩签名”、“孝心补贴发放”暨感恩教育启动仪式,为在职职工80岁以上的父母发放孝心补贴。同时,坚持开展春节社火活动、大型焰火晚会、广场文化、消夏文化、节日文化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年年举办职工运动会、“颂歌献给党”红歌会和“国庆文艺晚会”,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职工全面发展。
6 常村煤矿未来三年创建绿色矿山的重点项目
(1)对碴堆棚户区搬迁后的房屋废墟进行改造,修建成一个供职工散步的公园,主要以植树种草为主,同时修筑一个高位水池,用于浇灌
树草。
(2)对南山棚户区搬迁后的房屋废墟进行改造,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同时在山顶修建一个高位水池,用于浇灌树草。
(3)对涧河两岸进行治理、修筑堤坝,同时对河道进行清理,并在涧河两岸堤坝种植柳树1万棵,改善生态环境。
(4)对矿区范围内难以行人的荒山进行平整,植树造林、种草绿化环境。
(5)对地表村庄定期进行排查,发现房屋裂缝达到搬迁级别的,全村进行搬迁,搬迁后对村庄平整恢复成耕地,供附近村民耕种。
(6)将矿区所有路灯改造使用太阳能,逐步把职工宿舍楼走廊照明灯也改造成使用太阳能。
7 结语
在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绿色矿山要求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大会为契机,积极向其他先进单位学习,取长补短,扎实工作,自我加压,狠抓落实,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我矿成为一流的绿色矿山,为河南煤炭工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作者简介:周拓疆(1979-),女,河南义马人,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储量
管理。
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意见 篇4
http:///List.asp?ID=34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部机关各司局、各有关单位: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的明确要求,并确定了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战略目标,为全面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现就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促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将资源开发与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通过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创新体制机制,改变矿业发展方式,推动矿业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既是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是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矿地和谐为主要目标,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基本要求,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为转变单纯以消耗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开发利用方式提供了现实途径。
(三)是落实企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保证矿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关键在于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的积极性,加强行业自律,促进矿山企业依法办矿,规范管理,加强科技创新,建设企业文化,使矿山企业将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矿地和谐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自觉承担起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节能减排、环境重建、土地复垦、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责任。建设绿色矿山,是矿山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对于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全面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四)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要求,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作为保障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坚持规划统筹、政策配套,试点先行、整体推进,通过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构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的长效机制。
(五)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激励,积极引导,组织做好试点示范,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有序推进。二是落实企业责任。鼓励矿山企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严格规范管理、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文化建设,落实节约资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矿区和谐等社会责任。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矿山企业,加强宣传,扩大共识,加强行业自律。四是搞好政策配套。充分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制定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制度,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六)建设目标。力争1~3年完成一批示范试点矿山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研究形成配套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政策。到2020年,全国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升,矿山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
三、统筹规划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七)认真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力度,将各级规划提出的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予以落实,结合规划确定的矿山结构布局优化调整、资源高效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要求,切实统筹好新建和生产矿山、大中小型矿山,以及各行业绿色矿山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规划和具体措施,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八)指导矿山企业制定绿色矿山建设的发展规划。指导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条件,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进程,因地制宜编制绿色矿山建设发展规划,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节能减排、保护耕地和矿山地质环境、创建和谐社区等角度出发,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安排、进度和措施等,按照规划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四、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示范
(九)试点工作坚持政府指导支持、协会支撑、矿山主体的原则。以大中型矿山企业为主体,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及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矿山企业自愿、协会推荐组织、试点矿山制定规划和开展建设,通过评估考核、达标公布的步骤进行,探索绿色矿山建设的有效途径。
(十)中国矿业联合会要切实做好组织和有关业务支撑工作。加快研究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具体标准和办法,会同有关行业协会组织做好国家级试点矿山的推荐和评估工作,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配合,积极搭建绿色矿山建设交流与合作平台,为试点矿山提供经验交流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切实承担起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业务支撑工作。
(十一)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示范的指导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矿业发展特点,通过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指导,落实鼓励和支持政策,引导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发展模式建设和经营矿山,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监督,促进试点矿山达到建设要求,努力使企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十二)试点矿山要按照规划积极开展建设工作。具备条件的矿山,要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要求编制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具体内容和发展模式,有效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各项工作,力争尽快达到绿色矿山条件和标准,主动地为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做出贡献。
五、稳步推进全国绿色矿山建设
(十三)加强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全面总结推广不同类型绿色矿山建设的经验与模式,逐步完善分地域、分规模、分类型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相关管理办法,研究探索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为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奠定基础。通过试点示范企业树立先进样板,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活动,积极履行绿色矿山建设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促进绿色矿业的全面发展。
(十四)依据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条件严格矿山准入管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要求贯彻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始终,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各项活动,加强对新建矿山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方案的审查,严禁采用国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确保新建矿山实现合理开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区和谐。全面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制度和准入条件,优化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和矿业结构,逐步构建集约、高效、协调的矿山开发格局。
(十五)加强对生产矿山监督管理。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各项活动,督促矿山企业自觉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断改进开发利用方式,提高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节能减排,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合理开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和社区和谐,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十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大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向绿色矿山企业的倾斜和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做好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十七)研究制定有利于绿色矿山建设的资源配置制度。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达到绿色矿山条件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依法优先配置资源和提供用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建设和谐矿区。
(十八)逐步完善税费等经济政策。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已有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资源税费改革和税费减免,形成矿山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等税费减免制度,逐步形成与法律制度相衔接,向绿色矿山企业倾斜的经济政策体系。
(十九)加强技术政策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研究制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水平,满足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
七、加强组织协调
(二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计划进行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部署,完善制度,抓好落实,认真做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总结、宣传和推广,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二十一)中国矿业联合会要全面推进行业自律。通过积极推进矿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矿业,提高依法办矿的意识,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和和社会监督。
(二十二)矿山企业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矿山企业是绿色矿山建设主体,要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有关条件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不断加强规范管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大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布局,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矿区和谐的协调发展。
附件: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二○一○年八月十三日
附件: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为了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规范矿山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绿色矿业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实现《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确定的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目标,特制定绿色矿山基本条件。
一、依法办矿
(一)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合法经营,证照齐全,遵纪守法。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等。
(四)三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
二、规范管理
(一)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制订有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位,成效显著。
(二)具有健全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三)推行企业健康、安全、环保认证和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实现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综合利用
(一)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行列。
(二)资源利用率达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利用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技术创新
(一)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1%。
(二)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生产技术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三)重视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矿山企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五、节能减排
(一)积极开展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工作,节能降耗达国家规定指标。
(二)采用无废或少废工艺,成果突出。“三废”排放达标。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实现零排放,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六、环境保护
(一)认真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矿区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目的明确,措施得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平明显高于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本区域平均水平。重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三)矿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0%以上。
七、土地复垦
(一)矿山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设计、开采各阶段中,有切实可行的矿山土地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与措施,并严格实施。
(二)坚持“边开采,边复垦”,土地复垦技术先进,资金到位,对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应得到全面复垦利用,因地制宜,尽可能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八、社区和谐
(一)履行矿山企业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调整影响社区生活的生产作业,共同应对损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
(三)与当地社区建立磋商和协作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社区关系和谐。
九、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应创建有一套符合企业特点和推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企业文化。
(二)拥有一个团结战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企业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篇5
为加快我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进程,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工作任务,实施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全面推进我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西省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国土资规„201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现状与形式
吉安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共发现各种有用矿产55种(含亚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47种,矿产地290个。截至2015年底,吉安市矿产资源储量占全省30%以上的有:铁、硅石(粉石英)、饰面用石材、石膏、保温材料用粘土、陶粒用粘土,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与开发利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达675.9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2.42%。
矿产资源是我市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矿产资源及相关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小型矿山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通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标准领跑、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强化监督,落实责任、激发活力”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全省绿色矿山建设由点到面全面发展,逐步建成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矿产资源开发规范有序、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实施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任务目标,将绿色矿山建设落到实处,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选择重点地区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坚持示范引领,整体推进。选择大中型及有代表性的矿山企业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绿色矿山建设的有效途径,整体推进我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的倡导和引导作用,坚持矿山企业在建设绿色矿山的整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矿山企业创建绿色矿山的责任和义务。
坚持动态监管,优胜劣汰。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
(三)建立绿色矿山发展工作新机制
切实推动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统筹安排矿业活动,从源头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建立绿色推进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四级联创,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细化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建立绿色矿山建设激励机制,强化监管,落实责任,达到激励促进先进,约束淘汰落后,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目的,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
四、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完善标准。在国家和省制定各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我市各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研究工作,明确矿山环境面貌、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现代化矿山建设、矿地和谐和企业文化形象等绿色矿山建设考核指标,逐步完善后形成市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研究绿色矿山建设条件、评估标准、监督管理体系等,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绿色矿山建设管理细则。
(二)生态优先,绿色勘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优化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布局。大力倡导绿色勘查理念,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矿产勘查项目全面退出自然保护区,坚决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设探矿权,切实做到依法勘查、绿色勘查。大力推广绿色勘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和新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或扰动。以项目管理为抓手,从各类矿产勘查项目的立项论证、设计编写、经费预
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的,相关采矿权审批部门按规定及时追究相关违约责任。
(六)示范引领,整体推进。上级鼓励我市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集中连片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要着力推进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模式、管理方式和政策机制创新,探索解决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资源保护、节约综合利用、地上地下统筹等重点问题,健全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制度体系,完善绿色矿业发展激励政策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打造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环境优良、矿地和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绿色矿业发展样板区。
五、进度安排
我市力争到2020年,建设27个绿色矿山。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各县(市、区)按照建设目标任务,合理安排本辖区绿色矿山建设进度。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6月)主要开展我市绿色矿山建设试点总结,编制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区建设方案,学习调研绿色矿山建设经验。
1.根据全市已实施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建设情况,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经验总结工作。
2.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区域矿业发展特点编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有条件的县(市、区)按需求开展方案编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中,将绿色矿山建设所需项目用地纳入规划统筹安排,并在市县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保障新建、改扩建绿色矿山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需求。
对于采矿用地,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后,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租赁或先租后让;采取出让方式供地的,用地者可依据矿山生产周期、开采年限等因素,在不高于法定最高出让年限的前提下,灵活选择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实行弹性出让,并可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
支持绿色矿山企业及时复垦盘活存量工矿用地,并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矿区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适用相关试点和支持政策;在符合规划和生态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将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增加的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对矿山依法开采造成的农用地或其他土地损毁且不可恢复的,按照土地变更工作要求和程序开展实地调查,经专报审查通过后纳入变更调查,其中涉及耕地的,据实核减耕地保有量,但不得突破各地控制数上限,涉及基本农田的要补划。
(三)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绿色矿山申请国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资金,鼓励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积极争取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等中央专项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在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的同时,统筹安
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制定计划,分解任务目标,提出具体工作措施,督促矿山企业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做好日常监督管理,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二)推动科技创新
鼓励各矿山企业、技术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等共同参与绿色矿山建设及绿色矿业发展工作,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升级,加强方法研究,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效率和水平。
(三)大力宣传推广
在市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公布全市绿色矿山名录、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范,宣传各地绿色矿业进展和典型经验等,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业自律,加强信息共享和宣传推广。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
附件:江西省绿色矿山考核办法(试行)
1第八条 各省级主管单位根据提交的总结报告、佐证材料等开展考核工作,于每年12月中旬前完成考核工作,并形成考核报告。
第九条 综合考核结果由各省级主管单位通报各考核单位,并纳入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中。
第十条 考核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等情况的,将予以通报。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对本地本系统绿色矿山建设推进情况开展督导考核,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对工作不到位、任务未完成的单位予以通报。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文件印发单位共同负责解释,自 2018年1月1日起试行。
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篇6
矿山企业: 编制单位:
二○一X年X月
重庆市XX(矿山名称)绿色矿山创建方案
矿山企业: 企业法人: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编写人员: 单位总工:
单位负责
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第一章
前言..............................................................................................................................5
一、项目来源......................................................................................................................5
二、编制目的及任务..........................................................................................................5
三、矿区概况......................................................................................................................6
四、编制依据......................................................................................................................6 第二章
矿山现状..........................................................................................................................9
一、矿业权设置现状..........................................................................................................9
二、矿山开发利用现状......................................................................................................9
三、矿山开采条件..............................................................................................................9
四、矿山现状......................................................................................................................9 第三章
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目标...........................................................................................11
一、建设现状....................................................................................................................11
二、存在的问题................................................................................................................11
二、建设目标....................................................................................................................11 第四章
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13
一、工作任务....................................................................................................................13
二、重点工程....................................................................................................................13
三、工作部署....................................................................................................................13
四、自评体系....................................................................................................................13 第五章
投资与效益分析............................................................................................................14
一、投资估算....................................................................................................................14
二、效益分析....................................................................................................................14 第六章
保障措施........................................................................................................................15 第七章
结论................................................................................................................................16
一、结论............................................................................................................................16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16 附图:............................................................................................................................................17 附件:............................................................................................................................................17
第一章
前言
一、项目来源
根据《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XX区/县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建设目标要求,XX区(县)人民政府将XX区(县)XX矿山企业列入绿色矿山创建单位之一,受XX企业委托,XX公司组织人员编制了《重庆市XX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简介
(二)矿山企业简介
(三)方案编制单位
(四)绿色矿山建设起止时间
二、编制目的及任务
(一)目的
本方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生态效益、保障资源安全与保护生态环境、矿业企业发展与矿区群众意愿
统筹协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矿山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指导矿山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和第三方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二)任务
1、查明矿山及周边采矿权的设置情况;
2、充分收集矿山地质、水文、开发利用、科技投入及三废处理技术等基础料;
3、对照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评分体系,摸清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4、结合矿山实际编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三、矿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等交通条件,并补充交通位置图。
(二)气候条件 气候、气温、降雨等。
(三)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土壤、植被等。
(四)社会经济概况 地区经济、矿业经济等概况
四、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第〔74〕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53年9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法》(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主席令第〔3〕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发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
8、《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1号);
9、《重庆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998年9月25日第一届重庆市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二)规划及文件
1、《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国土资发〔2000〕133号);
2、《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规〔2017〕4号);
3、《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国土房管规发〔2017〕13号);
4、《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对超越批准矿区范围矿山处置意见的通知》(渝国土房管规发〔2017〕4号);
5、《重庆市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6、《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7、《重庆市××区(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8、《××区(县)人民政府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区(县)府发〔 〕××号);
(三)执行技术规范/标准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
3、《建筑用卵石和碎石》GB/T14685-2011;
4、《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T/T0213-2002;
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2006;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参照《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试行)》的相关规范、标准,并补充矿山设计、开采等相关技术规范;
参照建筑施工设计等相关规范及标准; 参照重庆市××年度建设工程造价预算标准; 安全、环保、水土、水利等相关规程规范、标准;
(四)技术资料 矿山技术资料。
第二章
矿山现状
一、矿业权设置现状
包括矿山设置历史及当前设置现状。
二、矿山开发利用现状
主要介绍矿山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三、矿山开采条件
(一)水文地质
地表水、地下水,针对地下矿山应叙述矿井水
(二)工程地质条件
矿层及围岩、露天矿山开采边坡的现状及稳定性评价
(三)环境地质
主要包括矿山的三废排放相状、综合利用及环境治理情况
(四)土地利用状况
矿区及周边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
四、矿山现状
(一)矿区范围及生产规模
(二)矿区布置
采区、工业广场、办公区等矿区功能区域布置(附图)
(三)开采技术和矿石加工
(四)矿山开采现状
矿山年度开采量,开采区域等基本情况
(五)矿山基本条件
1、矿山企业相关证照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爆物品使用许可证、林业主管门征(占)用地手续等。
2、具有经审查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水土保持方案、安全评价报告(具体列表)
3、诚信守法,依法经营
有无越界违法行为、安全事故等内容及说明。
4、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缴纳矿山开采相关的各种税费
5、矿山开展的相关检测、评估情况说明
第三章
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目标
一、建设现状
对照标准,经现状分析,XX矿已经做到的有以下内容: 按建设标准的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方面进行阐述,哪些已经达到了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对照标准,在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方面未达到标准的。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标准,拟定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二)目标分解
根据重庆市绿色矿山考核程序及评分办法,针对该矿的现状,对绿色矿山创建目标进行列表分解
(序号、创建内容、矿区现状、创建目标、创建措施)
(三)考核指标
按照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评价考核指标分项阐述各指标构成及具体指标情况及措施
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吨耗资源经济效益、能耗指标、矿区绿化覆盖率、固体废弃物处置率、粉尘排放限制标准、废水排放限制
标准、噪声排放限制标准和矿区主要道路硬化铺装标准、数字化建设等。
(四)指标设定
针对评价考核,设定XX矿绿色矿山各项考核指标设计标准汇总(列表说明)
第四章
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一、工作任务
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具体工作任务,每项单独描述。
二、重点工程
对应计划任务六个方面补不足部分的总工程量,并按年度设置工程量。
三、工作部署
概述绿色矿山建设时间及验收时间、评估工作时间安排。
四、自评体系
矿山企业每月、每季度、半年、年度自我评估工作安排及成效上报。
第五章
投资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各项费用估算依据(列述)。
(二)估算说明
各项费用估算说明(人员、工作量、设备、技术等投入)。
(三)总投资
绿色矿山建设总投资金额。
(四)分项投资
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各项改进费用。
二、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绿色矿山建成后,对周边环境保护、修复产生的生态效益。
(二)社会效益
绿色矿山建成后,对设区、居民产生的社会影响效益。
(三)经济效益
绿色矿山建成后,对矿山产生的经济效益(缩减人员工资、吨成本降低、节能降耗等产生的经济收益)。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监督管理保障。
第七章
结论
一、结论
绿色矿山建设的可行性,建成时序。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较难达标或达不到标准的某些问题。
附图:
1、矿区地形地质图(不超过1:5000)
2、矿区现状图(不超过1:5000)
3、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部署图(不超过1:5000)
4、单体工程设计图(根据实际调整比例尺)
5、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效果图
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篇7
关键词:绿色矿山;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85-01
一、绿色矿山概念
绿色矿山(Green Mine),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矿业开发活动中的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两大基本追求的生动表述,泛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科技水平、社区和谐等要素,体现了对传统的高强度资源开发、低层次环境管理的技术修正,强调了对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是公认的矿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是新形势下对矿业发展道路的全新思维,核心是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全过程。
二、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矿山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行的绿色矿山标准中定性指标较多,定量指标较少,这导致对绿色矿山建设优劣评价的相对困难,且无法进行行业间的横向比较,不利于企业按照更高标准进行建设。
虽然在国家层面上明确了国家级绿色矿山的9个基本条件,河北、山西等省份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和地区特点,也提出了绿色矿山创建标准。但总体上看,我国分地域、分行业、分规模的差别化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及考核体系还未有效建立,规划准入条件制定需要进一步向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靠拢。
(二)对绿色矿山建设的优惠、辅助政策不明朗,不落实。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明确的对于矿山企业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全国仅有40个矿山享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得到国家及地方的专项优惠政策支持,完全靠企业自觉承担这项艰巨的义务。
我国关于支持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涉及面较小,支持力度有限,税费、财政、资源配置、矿业用地等政策支持缺乏或落实不到位,绿色矿山建设的长效机制还未有效建立。
(三)矿山环境保证金尚未建立返还渠道。
企业治理矿山开采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塌陷、生态环境恢复等)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与此同时,矿山又需交纳环境治理保证金。因此,有的省因为保证金尚未建立返还渠道,矿山无法将缴纳的保证金用于环境治理,这使矿山企业承担了双重的资金压力。
(四)绿色矿山建设企业资金缺口大。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在企业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社区和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等各方面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多数矿山难负其重。特别是部分老矿山整体效益下降,环境欠帐多、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需要企业支出很高的成本。
三、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以规划为龙头,统筹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目前,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需要通过规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绿色矿业发展作为本轮规划的重要理念贯穿始终,按照到2020年全国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要求,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做出总体规划部署。加快推进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规划建设评估工作,对4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部署进行评估,对于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要求的矿山,确定其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对于达不到基本条件要求的,继续开展建设。此外,鼓励矿山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制订绿色矿山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和措施,加快建设步伐,推进绿色矿业向纵深发展。
(二)总结制定标准和制度体系,严格资源开发准入和监管。
建议在全面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分地域(按照东部、中部、东北、西北、西南)、分行业(按照油气、冶金、煤炭、化工、建材分类)差别化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考核标准和政策支持体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严格准入和科学监管,明确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生产矿山切实落实企业责任,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改进开发利用方式。
(三)加强典型经验宣传推广,扩大试点成效。
充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和媒介,宣传推广绿色矿山建设典型经验与先进模式,扩大试点成效,促使更多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创建,使得绿色矿山建设向纵深发展。同时,各地在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带动下,将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矿地和谐作为核心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级推进省级和市县级绿色矿山试点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共创绿色矿山的新局面。
(四)创新方式,扩大参与主体,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不仅仅是企业责任,也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监督检查的重要职能。因此,要进一步创新推动方式,选择矿产资源和矿山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由点及面,集中连片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整个矿业发展链条及区域发展进行统筹协调,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通过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整个矿业领域的升级和提升,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
(五)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从资源配置、用地政策、金融财税等方面完善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制度,着力构建促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整合资金投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统一到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平台上,集中统筹安排和科学部署,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使得绿色发展理念和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与财政部共同协商,制定与绿色矿山建设相挂钩的资源税费政策,形成向绿色矿山企业倾斜的经济政策体系,包括资源税费减免、所得税优惠、增值税优惠等。三是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绿色矿山倾斜,依法优先配置资源和提供用地。四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政策的约束和引导,在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改造的同时,按照负面清单管理要求,淘汰矿山企业落后技术和产能。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侯华丽,刘建芬. 对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7)
[2] 栗欣.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实践、问题及对策[J]. 矿产保护与利用,2015(3)
【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推荐阅读:
有色绿色矿山建设规范08-27
南龙小学创建国家环保模范绿色学校实施方案05-25
绿色矿山汇报09-11
绿色矿山开采论文05-16
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07-20
县绿色矿山实施方案10-07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