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建设规划

2024-05-30

绿色校园建设规划(共8篇)

绿色校园建设规划 篇1

播种绿色希望 建设绿色校园

——垫江县包家学校“绿色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在渝东明珠垫江县的西南端,幽幽龙溪河边,风光旖旎的长寿湖畔,有一所迅速崛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垫江县包家学校。包家小学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原址位于现敬老院处;包家中学于1997年正式挂牌;2000年5月,包家中学与包家小学合并为包家学校。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级,1570名学生。整个校园占地31218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11300余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7.2平方米,绿地率42.1%,绿化覆盖率51.3%,绿体率370%。校园地环境幽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亭台掩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一体。

绿色,是生命的希望和象征。“创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好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目标。绿色校园是21世纪教育的一个新模式,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和载体,是全面落实“五个校园”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途径。为此,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科学发展,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健康环保、和谐的绿色校园;按照“绿树成荫、房在树下、校在林中、生态环保”的总要求,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和谐”的校园,形成“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的生态理念。从环境管理、环境教育、提升绿色生活观念等几个方面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并在学校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投资近100万元,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坚持不懈地加强环境教育课程渗透,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实行有效的环境管理,改善校园环境质量,营造环境保护的氛围,强化师生的环保意识,切实做到撒播绿色理念,打造绿色包家。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绿色校园”建设有关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完善组织机构,实施绿色管理

1、加强领导,保证落实

我校领导班子一向十分重视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2009年起,学校成立了建设绿色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左天玖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处室主任、教研组组长以及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率先学习“绿色校园”环境教育的理念;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开展环境教育、争创“绿色校园”的计划,做到了环境教育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检查。

2、健全制度,营造氛围

无规矩不成方圆。详细健全的创绿制度是有效开展建设绿色校园工作的切实保障。学校全力实施“3456”工程,确保建设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同学;“五无”:地面无痰迹、校园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痕、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六不”:不追逐打闹、不乱吵乱嚷、不进网吧游戏厅、不随便吃零食、不损坏公物、不打扰他人休息。为此学校以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强化卫生管理制度,卫生区包干到班,坚持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并聘请专人保持校园卫生,实施保洁员24小时保洁制等,养成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和意识,而且使校园内无纸屑、无果皮、无烟蒂、无卫生死角,环境洁净亮美,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

二、优化校园环境,实施环境育人

近几年来,学校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建设优良的环境活动场所中。校园规划既立足于现有条件,又有创新意识,设计规划高标准、高起点。整个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绿树成荫,小径通幽,喷泉吐彩,百花溢香,草地呈碧,怪石嶙峋;还有名人画像、文化路牌、宣传窗橱等。置身其中,情趣无限。充分展现了一个“绿化、亮化、诗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使校园呈现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优美、整洁、典雅、向上的育人意境。

1、校园净化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干净、整洁的校园是学校文明的第一标志。多年来我校通过整体规划,充分论证,积极实施,努力提高学校外部

环境。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工作,经过多次考察和规划,学校从有限的经费中拔出专项建设资金,每年暑假期间,对校舍及其有关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和粉刷,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寝室楼、食堂等内外墙面刷白,所有门窗维修和更新,对部分已老化的电线线路进行重新布线;对一些破损的路段进行硬化。基本做到办公室、寝室、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符合卫生标准,整个校园无卫生死角。

2、校园美化

①校园内建设布局比较合理。寝室、食堂、浴室等生活区功能齐全,塑胶操场等活动区分布合理。

②学校的各种校牌制作规范精致,在走廊过道和不同功能的室内,分别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营造和衬托了深厚的校园文化气氛。

③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学校在统一要求布置的同时又提倡适当创新。

④寝室内务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成教育和重要内容,为使我校住校生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总结制定了《包家学校学生寝室内务规范》。为住校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明意识和道德规范,形成了一种“讲卫生、讲文明”的意识,“人人讲卫生,室室创示范”的行动蔚然成风。

⑤办公室美化工作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校各教师办公室做到布置优雅大方、整洁卫生、富有文化气息。学校工会专门组织人员开展每月两次的评比检查活动,评出校洁美办公室若干,并进行适当的表彰、奖励。

3、校园绿化

历年来,学校十分注重校园绿化的设计、规划工作,努力提高绿化的文化品位,努力建设绿色校园。并努力做到“无土不绿”。学校在校园绿化过程中,力求做到富有层次感受、艺术性和观赏性,并配有专业绿化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修剪。暑假期间由团委组织团员青年组成绿化养护小组,每年的植树节组织各团支部都开展植树绿化和绿地认养活动,这一系列学生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校园绿化的成活率和保持率。

4、校园人文化

一是以“上善若水 厚德修身”为办学理念,着力打造“水文化精品景观”,倡导全体师生“习水之品、树水之德”,以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师生的创新激情为脉,沉静中坚守,耕耘中积淀,不断浇灌包家学校的文化之树,为每一位老师的发展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撑起一片绿荫,托起一片蓝天,真正实现“和谐校园,让师生诗意栖居”的理想,让包家学校文化润泽当代、流芳后世。

二是通过对学校的花草树木挂牌命名,让全体师生在欣赏美景享受绿色的同时又增长了知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如今的包家学校,你不能不为她的优美环境而钦叹。纵横交错的宽阔水泥大道,绿樟下的卵石幽径,映日生辉的假山水池,葱郁诱人的樟林,清翠平整的绿化带,以及那芬芳四溢的鲜花„„无不令人乐而忘返,遐想联翩。

三、整合学科内容,增长环保知识

学校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环境宣传行动纲要》过程中,要求全校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学科教材特点,以学科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组织了学生“人与自然”征文比赛;从写作入手,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热爱,歌颂为环保做出贡献的人和事以及在语言上对学生进行环境熏陶。在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等学科中,教师们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意识教育。如地理课上的西部大开发和绿化工作;绿化与黄河、长江水质的关系;人类、人口和环境问题;防护林带的建设问题等。政治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绿化与人类生存问题;环境保护和社会的未来;人口、资源、环境与西部开发问题;世界绿色组织的活动对世界的影响等。历史课中的历史变迁与环境变化等。化学与生物课中的化肥使用与环境问题;化工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酸雨问题;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温室效应问题;生命与环境问题等等。这种教学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学到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注重环保宣传,倡导绿色生活

1、践行绿色生活

学校为提高师生对社会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绿色生活观念,师生在学校就餐不得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和快餐饭盒,提倡冬天不使用空调,夏天尽可能少开,这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可以节约能源。

2、践行绿色办公

学校文印室将教学和办公用纸由原来的复印纸改为价格低廉的70g双胶纸,既节省了开支,又减少纸张产生的“燥光”污染,保护学生视力同时强调双面印。学校总务部门不仅在醒目位置贴有“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警示牌和珍惜粮食的画像,还有严格的节电、节水、节粮的规章,如《关于男女生寝室用电管理的规定》中规定学生寝室用电实行包干,超量自负等。

3、强化绿色宣传

学生们在自身环保意识提高的前提下,还积极参与社会的绿化、环保教育宣传工作,使得学校的环境教育的影响向社会辐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我们的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了家庭环保倡议活动,由学生向自己的家长提出“做环保家庭”的建议,并拟定出了20条建议:

家中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和不可降解泡沫饭盒;使用无氯绿色环保家电和太阳能家电;为节约用水,家中可对淘米水进行再利用;家中的通道灯尽可能使用瓦数底的电灯泡;废电池放入废电池收集箱;不吸烟,并奉劝家人、亲友不吸烟;破衣服可以用来制作小工艺品或日用品;买菜用竹篮子,尽可能挑选绿色蔬菜;烧菜做饭少用煤炉,改用液化气;家中的阳台上多种花草盆景;洗衣服时选用无磷洗衣粉;每星期或每月要定时晾晒棉被、枕巾;减少噪音污染,尽量减低录音机播放时的音量;不在楼道上堆放杂物;家庭领养宠物,应到指定点登记、检查;为减少废气污染,尽可能不使用私家车;正确处理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家庭装修时,不使用有害的油漆、涂料和有放射性危害的材料;过年少送贺卡片,可改用电话问候或电子贺卡;女士在化妆保养时,应多用黄瓜等天然水果,少用含化学成分的化装品。这一活动在家长们中间、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五、丰富实践活动,撒播绿色理念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德育工作的有效实现形式,又是开展环境教育,促进学校建设绿色校园工作的有效载体。为此,我们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组织学生开展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环境实际、喜闻乐见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1、阅览室订购大量的《中国环境报》等有关报刊和书籍,供师生阅读。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走近科学》、《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等节目,给学生以更感性的认识,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与环境、人与自然的相关影响。

2、学校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大力开发环境教育校本教材。一是通过引导上网阅览或下载资料、二是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三是通过外出学习培训的学习,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垫江县包家学校环境教育校本教材《我爱绿色》。

3、为增强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绿色文明意识,我校设置了环境教育宣传栏,或图或文进行宣传。在校园中设置固定绿化教育标语,如“花草树木赏心悦目,还需你我共同爱护”、“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广泛宣传绿化的重要意义。

4、学校通过举办讲座、主题班会、兴趣小组、出版小报班刊、张贴宣传图片等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团委会、学生会经常组织有关环保活动,如组织参加植树种草,清扫校园卫生,参加市区卫生大扫除劳动,参加创卫生城市活动,协助宝山居委会灭“四害”,向群众和家长宣传环保知识,组织卫生劝导队上街督查卫生,收到良好成效。

5、学校坚持每学期至少开设2次以上的环保专题讲座,邀请环保局或水土保持站的专家或者请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师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响良好。

6、我校通过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机会,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如通过 “国旗下讲话”、《倡仪书》、环保墙报、宣传标语、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向全校师生作环保宣传,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让绿色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位师生的心中。

六、建设成果丰富,彰显学校特色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学校绿色行动计划取得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校、重庆市健康与卫生促进示范校、重庆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垫江县文明单位、垫江县第23.24届青少年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垫江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垫江县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等46项荣誉。教师在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市级奖8人次,县级奖27人次;在国家、市、县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教师创作的案例、教学设计、课件等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150余人次;受各级表彰36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舞蹈比赛、乒乓球比赛、摄影比赛、运动会、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团体奖38次,获单项奖266人次;特别是在2010年3月举行的全国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喜获佳绩,78人次获奖,其中二等奖23人次、三等奖54人次,包月胜等5位教师被表彰为优秀辅导教师。

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活动,学生行为习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间文明休息、文明玩耍,打架骂人的现象已经杜绝;走进校门,干净、整洁、清爽的校园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集会、做操、上下楼梯秩序井然;教室里,窗明地净,清洁用具摆放整齐,黑板报传达着校园的文明气息。

成绩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环境教育的领导机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环境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环境教育的科研力度,不断提高学校环境教育的理论水平。我们还将用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作为来评定学校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培养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并通过有效地持续不断地改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绿色校园建设规划 篇2

一、绿色校园的背景

在中小学开展绿色校园的建设, 一方面是硬件的建设, 另一方面是对中小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所以建设绿色学校, 既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 也是构成校园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目前, 全国大概有37.5万所中小学校, 校舍在200万栋以上, 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55亿。如此众多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 决定了在学校开展节能减排包括绿色学校建设工作, 会带来非常广泛的影响。如果把学生看成一个核心圈的话, 他可能会与同学、家庭、社区发生联系, 这样就会以学校为核心, 形成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力。

从原来的节约型校园到绿色校园是一个跨越和发展。绿色校园建设就是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以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师生提供健康高效的生活环境, 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的功能。所以从这个定义来看, 绿色校园的建设分为几个部分:一是具体的管理, 包括能源的管理, 以及相关的组织和相应的制度。二是绿色校园技术, 有相应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基础。三是绿色校园需要承载一定的教育功能, 包括教学的宣传以及社团活动等。只有包含了管理、技术和教育三方面内容, 才能称之为完整的绿色校园建设。

二、国内外绿色校园发展现状

早在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就提出了绿色校园的概念。199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可持续性的教育, 主要是希望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整个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7年, 有30余所著名高校加入, 284位美国大学校长加盟并发表联合声明, 要把大学校园建成一个碳综合园区。北京也有200多所学校参加了这个项目实验的一些活动。

欧洲进行生态学校建设, 更加注重把一些环保理念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相融合, 希望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有一个绿色评估体系, 重点是推广绿色建筑, 以硬件为主。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安装感应传感器对整个建筑进行实时检测成为一种新趋势。在国外, 有专门针对绿色校园后期运营维护的节能方案, 有与运营成本相对应的白皮书和指导手册, 对整个学校如何实现绿色和节能目标进行全程管理, 对绿色采购、节能措施、零排放等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导。美国绿色校园的认证包含能源、大气环境、材料和资源等项目, 根据不同的得分情况分为认证级、银级和金级, 形成了体系化。

美国的一所知名学校, 是非常典型的绿色校园, 校园分为教学区、活动区、操场、服务设施等几个区域, 学校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节能和环保措施。比如室内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所以就要提高室内空气的流动性, 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学校的传媒中心可以连接各个教室的功能区, 整个区域全部选配无毒材料,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室的照明、自然通风情况和建筑的高度, 都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活动和学习的。图书馆采用轻装修风格, 自然采光, 大玻璃窗的设计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和亲近自然。公共空间的设计, 入口处有绿色带, 可以隔离道路上的噪声。室外花园多采用透水地面, 尽量选用本地物种, 提高物种的存活率, 降低维护成本。

近些年, 我国绿色校园建设发展很快。最早我们叫“节约型校园”, 更多地讲能源的节约和房屋修缮这些内容。随着大家对绿色校园认识的不断加深, 就开始从节约型校园建设向绿色校园转变。绿色校园承载的范围和内涵都远远大于节约型校园, 另外绿色校园和绿色城市的理念相吻合, 是未来校园建设的大趋势。节约型校园是以资源节约为主, 绿色校园强调的是人的感受, 就是师生的感受, 主要目的是节约资源, 但首先是要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我国在2013年4月1日颁布了绿色校园的评价标准, 这个标准跟国外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有些相似, 包括环境与可持续场地、节能水资源、材料等, 里面还加入了教育推广, 这是跟其他绿色建筑建设不同的地方。因为学校建筑与宾馆等场所有所不同, 校园的规划和建设应尽量采用被动式设计, 就是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而不是通过购买高档的设备来实现。这也符合校园建筑的特点, 符合目前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 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体来说, 我们的学校还处于节约型校园建设阶段, 并开始向绿色校园方向发展。整个学校建设应该系统推进, 而不仅是发展硬件, 还要有相应的管理, 需要更多的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才能形成绿色校园的整体推进机制。另外, 绿色校园的建设既包含政策管理, 也包含技术和市场资金的运作, 需要三者联动。

三、绿色校园包含的内容

我们如何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技术建设绿色校园呢?校园的建筑类型相对来说更加多样和复杂, 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专业教室、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宿舍、食堂等。但是这些建筑不会追求复杂的风格、奢华的装修。因此, 整个校园建筑的运营特点就非常明显, 不同类型的建筑, 它的功能和要求完全不同。对一般建筑来说, 可能更多关注制冷、采暖, 对学校来说可能更关注春秋季的运营, 可能还会关注一些冬季和夏季的运营。绿色校园的技术体系总体来讲叫“三环布局”和“两轴定位”, “三环”即属性环、技术环和周期环, “两轴”更多的是讲绿色校园除了承载技术以外, 还承载文化教育平台, 保证目标不偏离实际的效果。

“属性环”就是指校园的属性。校园的建筑特点、使用特点决定了我们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技术, 同时, 我们提倡选择适合本土的低投入技术。有些设计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和限制条件, 比如说太阳能, 北京地区属于太阳能较丰富的地区, 其他地区未必适用。再比如场地, 周边是否有污染、噪声, 都与校园的设计和后期运营有关系。绿色校园还是一个管理的理念, 一个文化教育的理念, 绿色校园的学生如果不能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和绿色价值观的话,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校园建设工作是失败的, 因为建一座大楼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我们是希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技术环”是关于技术的选择, 在难度上技术分高、中、低, 从实现途径上分软性技术和硬性技术, 从经济效益上存在高投入低产出, 或者是低投入高产出。以居住建筑为例,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技术得到应用, 在众多技术中, 设计技术是主要的, 它决定楼建成什么样, 其他技术如立体停车、地下空间的利用等, 这些是跟节约土地资源相关的技术, 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低成本的技术、适宜的技术和高投入的技术, 有着不同效益的产出。我们需要根据校园建设的具体情况及一些技术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措施, 比如节水措施有雨水的收集灌溉、节水型器具、室外人工湿地等, 能源供应方面有自然采光、围护结构、内外保温、空调等, 整个技术都需要通过改善设备来实现, 有的需要较大的投入。

“周期环”就是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考虑。现在由于一些信息技术和IT技术的出现, 我们可以通过时时监控方便地了解到整个项目的运行情况。在修缮改造方面, 原来我们只关注具体的一些改善, 现在按照我们对绿色校园的理解, 可能会分为节能改造、节水措施、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绿色校园的具体实施, 要先做基础评估, 首先是通过基础调研来获取信息, 其次是进行整理分析, 找出具体工作方向。每年每所学校都有相应的工作指标, 如围护结构改造、计量改造等, 改造完成后还要对效果进行评估。在改造前要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来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路径。针对围护结构这方面, 可能有外墙反射涂料的选择、保温砂浆的粉刷等, 其他的还有室内照明灯具的更换、节水方式的选择等, 通过这些措施使整个校园的能源、水资源和教育环境都有了改善和提高, 总体上达到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

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 我们可以建设校园监管平台, 时时对校园的信息和动态进行监管。目前比较成熟的监管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 (通过电表、水表、热量表等对整个楼宇项目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 , 数据终端 (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 把数据上传到统一的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个平台能够收集国内所有不同层级学校建筑的信息, 形成学校建筑能效地图, 从而可以看到不同省市能耗的水平和指标。对于一个地区, 可以按照区域的划分和切割来进行时时检测和公布, 通过三维方式展现总体能耗趋势, 对这个区域内不同的学校给出用能指标的排序, 帮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现在很多学校的用能是按照每年预算的总量来划拨的, 而不是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有效分配。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控, 把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建筑情况进行排序和比较, 找出一个标杆建筑和一些高能耗的建筑, 帮助运营管理人员找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如在夜间看到有一些能耗数据, 说明在这期间有的设备没有及时关闭造成浪费。另外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节能改造的评估。

四、绿色校园建设实践

如何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建造运营, 全程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呢?例如深圳南山丽湖学校, 用地3万平方米左右, 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包含教室、教工宿舍和其他一些建筑, 整体风格的选择, 跟其他校园相比还是有些特点的。校园选用书院方式, 整个格局分为“两轴”“三院”:一个轴是入口轴线, 另一个是中心景观轴;分为三个组团, 即教学组团、实验组团和办公生活组团。在每个组团之内, 按院落式打造, 风格跟中国传统园林有点像。

节能环保技术跟校园是如何结合的呢?首先看正南正北的布局, 可以争取最好的采光。学校用地并不是非常规整, 如果按照传统布局方式, 无法保证每座建筑都排列规整和南北朝向, 所以采用组团式的布局。另外, 非常重视声环境的影响。学校周边有一条主干道, 因此在布局时把卫生间、楼梯间等对于噪声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辅助设施放在道路两侧, 把教学组团放在离道路最远的地方, 这样校园内部噪声相对较低, 保证了整个教学环境的质量。

食堂放在下风口, 这是分析了整个风向后的考虑, 因为食堂会有比较多的味道或者是污染物产生。学校室外通风环境也需要提前进行模拟和分析, 包括整个校园夏季、冬季的主导风, 以合理布置教室。整个建筑设置了大量的架空空间, 一方面有利于气流的通过, 保证整个校园的空气是清新和流动的, 另一方面底层架空既避免了潮湿, 又扩大了师生活动空间。

学校对自然采光的要求非常高, 所以在建筑设计时, 会对自然采光进行分析, 通过设计比较大的窗户保证整间教室有比较好的自然采光, 即便是阴天也不用开灯。同时采用半透明的围护结构和玻璃砖, 使光线更加柔和。整个窗户采用了中空LOW-E玻璃, 透射率比较高, 又有比较好的隔热性能。整间教室还采用了一些屋顶自然采光的做法。

学校还尽可能地利用一些边角地带做趣味空间和绿地, 如校园菜地分为大小不同的地块, 供各个班级进行种植和其他课间活动。

节能方面, 这个项目采用了200 mm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外面是220 mm的水泥砂浆, 传热性能系数在1.0以内。屋顶采用了30 mm的挤塑泡沫板。体育场通过空调的立体化设计形成了对整个建筑的遮阳。室内照明主要是采用T5型直管荧光灯, 室外照明系统根据不同区域有相应的照明控制策略。走廊部分, 因为人员走动比较频繁, 采用开关照明, 其他室外照明更多是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如楼梯间采用自熄式开关控制。针对冬天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设计了新风系统, 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 新风系统就会启动。新风系统结合了制冷和采暖功能, 在夏天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带来清新的室内环境, 冬季的送风温度在18℃左右, 主要是改善教室的空气质量。另外, 夏天新风系统还具备一定能量回收的作用, 采用全热回收的机组, 新风进来和出去的地方有一个热交换, 能够对排出的能量和热量进行回收, 有效率达到60%以上。太阳能设施的使用上, 太阳光不充足时, 一般会设置电加热, 或者其他辅助加热系统。这个项目采用了空气源热泵的方式来辅助加热, 效率比常规的电加热效率提高100%以上。项目50%的热水都可以用太阳能来提供, 整体用了大概24块平板型集热器, 一个储热水箱, 一个恒温水箱。

学校有一些停车场和小花园, 主要是通过透水砖来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院落基本上能够做到对屋顶的雨水和其他地表水进行收集, 通过雨水调节池和相应的设备处理后, 就可以进入清水池, 用于绿化和道路的浇洒。要根据雨量选择合理的容量, 进行精细化设计。这个项目也采用了中水系统, 对废水进行相应处理, 最后跟人工湿地结合起来。人工湿地下面有一个蓄水池, 因为土壤和湿地本身有过滤和净化作用, 通过自然的方式进行过滤可以减少设备的投入。中水可以用来冲洗厕所。收集的雨水相对来说污染程度没有那么高, 通过简单处理后, 可以冲洗道路。

我们对整个项目的运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个项目主要用电是照明、空调和动力, 算下来每平方米在1.5度电左右, 这是非常低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校园环境, 提高了整个校园建筑的品质, 产生了巨大的育人效应。这所学校是该区非重点学校, 但建成之后, 由于校园的设计和建造理念非常突出, 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水平, 成为南山区的热门学校。

五、结束语

谈高校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绿色文化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具有文化的功能。在高校,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对“绿色校园网络文化”的理解

1.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存在方式的总和,是一个学校传统、作风、精神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通讯手段,而是形成了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网络环境”,网络已具有了文化的意义。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人的心理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2.绿色文化的含义。狭义来讲,绿色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切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广义而言,绿色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3]?绿色,是大自然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是人类崇尚的颜色。绿色代表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绿色代表了健康、无污染、有生命力。人们常用绿色食品代表健康、无害、有利于食用的食品。绿色文化同样代表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他能催人奋发向上,净化人的思想、启迪人的灵魂,给人以享受。

3.给校园网络文化赋予“绿色”的意义。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当校园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滋生,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在大学生网民中、因沉湎于网络聊天、游戏、交友、色情浏览而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精神萎靡颓废,以致行为失控等现象为数不少。这种现象已引起一些高校的关注,因此,各高校已经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我们赋予校园网络文化“绿色”的意义就在于:将校园网络文化治理成“绿色”的网络环境,让校园的每一分子都维护、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绿色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使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主流文化相和谐、与社会进步文化相和谐。

二、绿色校园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

1.绿色网络语言。所谓绿色语言是指文明、健康、规范的语言。网络语言有自己一些独特之处。有些用户为了简单、快捷使用网络而创造了逐步为广大用户所接受的“网络词汇”。如“88”、“886”表示“再见”,“3Q”表示“谢谢”,“PLMM”表示“漂亮美媚”等等。这些新兴“词汇”由于使用的方便、快捷而在网上广泛传播也无可厚非,但也有更多的网络语言是不讲语法规则,随意用同音、近音、错字、别字代替,只要对方能看懂就行。如果长期不注重汉字的规范性,势必会降低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会影响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作为大学生,应该有责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头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为广大用户做出表率。

2.绿色网络视觉。绿色视觉指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它包括网页的美观、界面的友好、色彩的清新,更重要的是图片、影像资料、游戏画面的健康、文明等。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特征,色情业随着商业化渗透到因特网的每个角落。网络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一夜情”、犯罪、恐怖、枪战、低级趣味等内容,网页经常跳出含有挑逗性的不健康视频。游戏开发商也利用网络这个互动游戏空间推出一些含暴力倾向的游戏。这些图像、游戏、影像会使防御能力较低的大学生改变认识世界的方式,改变他们对“真实”世界的看法,甚至混淆了图像、影像呈现的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差异,使他们解决冲突的方式趋于暴力和不理性,很容易陷入犯罪的泥坑。

3.绿色网络信息。绿色信息是指没有污染、不陈旧、不虚假,具有安全性的信息。读者能从浏览、阅读、研究中获得兴趣和灵感,给人精神的提升和身心的愉悦。在网络信息环境中,一方面,有些信息发布者或产生源不择手段,为获取利益有意制造虚假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信息提供者成分复杂,网络活动法规不够健全,网上发布信息自由散漫,造成伪劣、淫秽、暴力、恐怖、迷信等信息比重不断增多。信息的冗余、老化也让用户难以消化,常常浪费了有限的精力和财力而难以得到所需信息。这不仅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鸦片,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4.绿色网络行为。绿色网络行为指自觉维护绿色网络环境的行为,它包括不浏览、不传播、不制造、不发布有害信息,不做不利于网络文明、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三、用“绿色”理念贯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第一,增强大学生绿色网络意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网络绿色环境与自然绿色环境一样,需要每个个体去爱护。强化大学生的绿色网络意识和网络道德,应该实施道德主体教育,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上网的人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网络道德建设。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与价值理论,面对各种诱惑,面对理性与感情的冲突、较量,大学生应具备自主、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在网络中有道德的人。另外,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网上监督工作,建立网络控制管理机制,制订网络道德约束机制,诸如《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网络道德规范》等。

第二,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网络园丁”。校园网络的建设需要一批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具有一定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具有高度责任、敬业精神的网络工作队伍。高校应成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相应机构。校园网的门户网站、学科教学网站、网上虚拟社区、BBS论坛都应有一一对应的负责人,做好网上信息的过滤,并对网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清理。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利用校园网做好主题引导,让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校园热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世界。

第三,丰富校园网络绿色内容,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校园网站不应只是“人机交互”的工具,还应是师生、同学之间交流互动的主渠道。高校应挖掘网站的潜力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丰富的校园网内容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让大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自己的学校和身边的人,让他们在上网时更多的时间逗留在校园网站上。如在校园网站上创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办学成就”、“ 个人主页”、“ 校园生活”等专栏,使校园网站成为高等学校信息汇集、交流和生发的中转站,为增进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并为教学管理提供一个互动平台。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最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实施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1-42.

[2]孙伟凯.校园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福建高教研究,2005,10:67-68.

建设绿色校园文化 篇4

建设绿色校园文化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9-20

21:06:35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绿色代表着和平,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和谐美好的希望。绿色校园文化,是指由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良好的绿色文化和环境,高效的学校管理,良好的师生精神面貌、社会舆论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递原已积淀的知识,二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主要表现为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科学意识、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公德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精神的培养。

绿色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和激励、约束与调适、凝聚与辐射的功能,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质量,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东港小学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EPD项目(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市绿色学校,正在努力建设新颖的绿色校园文化,它主要表现在绿色学校的建设、学校绿色管理的应用,绿色文化的营造,绿色教师的培养、绿色学生的塑造,对绿色社区的影响上。

一、营造绿色文化,建设温馨校园

绿色文化是一种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和谐美好的文化。学校通过营造绿色文化来建设温馨的校园。

建设审美化的校园环境。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我们坚持把改观校容校貌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力求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绿色,有自己的个性,环境优美的花园。我们在学校草坪中设置了简洁有力的格言、主题鲜明的图案;在走廊中设置个性化的校务、教务公开栏,在主墙壁上布置有海洋特色的浮雕,在草坪中间插上“我还小,别踩我”、“青青草地,脚下留情”等学生自己撰写的环境保护标语牌,

在校园内设置分类垃圾箱,加强废品回收,实施班班无扫帚工程,成立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学生对校园的自主管理,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引导教职工开展争创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师活动。通过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塑造名师工程,引导教师敬业奉献、和睦相处;通过关爱每位教师的送温暖活动,塑造家庭型的校园氛围;通过危机感、紧迫感、成就感的教育,引导教师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倡导师生互爱,通过学习先进教育思想,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开展行政承诺制、教师承诺制,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教师用语,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通过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争创大雁班、天鹅班、推普班,争当文明生等新世纪我能行系列活动,规范学生行为;通过互爱互助献爱心活动,使学生体验人情美,同时培植同学之间的友爱。

成立色彩缤纷的学生社团。为了活跃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配备了各专用教育的场地、设备,成立了“绿帆文学社”,“绿梦书画院”,“绿鸽少儿艺术团”,“绿太阳电视台”等二十个学生社团。为学生、老师、家长提供了艺术交流的舞台。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补充,营造和谐、宽容、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非常重要。在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时,重视文化性物质环境、社会化环境、参与性环境、挑战性环境、心理性环境的创设,以形成民主、和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学校改变班级设置,把班级改为有个性特色的中队,如“精灵虎中队”、“绿帆探航中队”、“阳光中队”,以一系列的绿色管理制度相配套,创设特有的班级文化。进入东港小学教室,你会发现每班教室的国旗、班风、地图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在教室门口小镜框内,由各班师生共同确立的班风却体现着各自的风格与追求,展示班级荣誉的园地闪耀着不同的名字:“我们的骄傲”,“成长的足迹”,……各班还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设置了一系列专栏,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我们的“绿帆探航中队”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中队。

应对网络文化。随着学校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冲击力越来越强,如何应对网络文化显得越来

越重要。学校通过实施计算机(网络)教育,帮助学生学会现代社会技能,培养信息时代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吸收优秀的文化,屏弃庸俗、低级的文化,培养网络道德,帮助学生理解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打通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联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生在浙江省“龙的传人”杯小学生网页制作比赛中,我校二位学生制作体现学校绿色文化的网页分别被评为一等奖和优胜奖,别一名学生设计的电子小报获省二等奖。现在网络已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通过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质疑和要求教师学习“倾听”,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增设班级岗位,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建立小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利还给每个学生,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还给每个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群体个性的任务还给学生等来关注学生文化。今年我校通过“我实践、我体验、我能行”,“校园绿色奥运”,“五自小公民”等特色鲜明的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认真体验,大大地促进了学生文化的发展。

二、实行绿色管理,建设制度文化,构建可持续发展框架

绿色管理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高效的管理。学校以此为出发点,扬长补短,量力定位,制定整体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即:“高举一面旗帜,坚持两全方针,争创三名,实现四化”。“一面旗帜”,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两全方针”,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名”,就是创名校、做名师、育名生;“四化”,是指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学设施标准化、学生素质优良化。

根据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确立了三个标准:“规范+特色”的办学标准,“教书育人”,的职责标准,“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标准,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学校采用整合管理模式。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整合管理模式”,是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为出发点,

要求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学科协调发展,多种育人方式互相配合,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发展。即管理上,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安排各项工作。教学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各学科协调发展,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思想、方法、内容的互相渗透,通过知识整合,形成整体有序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育人方式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整合,实现全校一盘棋,教学是中心,后勤围着“前勤”干,“前勤”围着教学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真正实现全面育人。同时学校制订了详细的管理制度,作为制度管理的标准,构建可持续发展框架,实行可持续化的管理。

三、探索绿色文化内涵,建设精神文化,培育绿色师生。

建设绿色校园文化,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提供保障。社会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是作为学校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造就绿色教师,学校采用“请、送、搭;传、帮、带”等方法,遵循“一视同仁,量才使用”,“创造竞争环境,促人进取”,“互尊互信,民主化管理”等原则,既看条件,又看变化和发展,既作定量分析,又作定性分析,既作形成性评价,又作终结性评价,以实现绿色教师应具备的九大目标。

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青年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的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办法予以解决。

课程设计的专家。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使教师不仅要参与解决决策的教育管理,而且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的自主权。教师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着有利于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了解知识产生和更新的状况以及学生知识的结构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有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应用这些教学技术。教师应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方面的行家。教师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团队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还要面对学生团体,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会产生磨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和别人一起工作。

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相对于学生的一生是短暂的,教师不可能永远地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是次要的,重要地是以此培养学生的技能,在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些方面,教师应该是指导者,领路人。

客观公正的评价者。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方方面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和评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的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熟练的教学科研型学者。新世纪的学校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给今天的学生,还系希望于明天的发明创造。学校必须以科研为先导,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是教学科研的能手,善于研究

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善于总结提炼归纳,善于进行科学研究,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要根据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通过所设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价值观、个性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符合他们要走向的社会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科学研究型学者。

学校按照绿色教师九大目标制订了东港小学绿色教师标准,积极开展“争做绿色教师活动”活动,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育人的最高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精神作为教学的追求支柱,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育人的效果。

学生是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学生的显著特征是关爱自然,个性鲜明。个性又总是和创新紧紧结合在一起,总是意味着超越,意味着标新立异,意味着奇思妙想。绿色学生的培养要求学校把学生个性的张扬放在显著的位置,要尽力扩大个学生个性化运行的空间,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培养,多元化的管理。

1、通力合作,协同努力。培养绿色学生,教师更应是一位导演、合作者、同伴、裁判和资源拥有者。强调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改变传统教育中学生只从上课开始参与的现象,把参与提前到教学设计开始时。渗透主导,活动创特。绿色文化培养的主渠道应是学科渗透,然而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主体参与性、伙伴合作性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易为学生所接受,且又通过活动影响社会。所以学校每学期组织“雏鹰假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绿色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理念。“事实教育”主导,“虚拟教育”衬托,绿色文化的培养以学生认识周围环境、解决生活地区的环境问题为基点,逐步向认识区域性、国家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展,以事实和史实为主线,对未来进行虚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由“智商化”教学设计向“情商化” 教学设计转变,绿色文化的培养注重互动式教学、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对大自然、人类社会、对他人及对行为习惯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情感沿着接受――反应――爱好――性格化的递升轨迹发生变化、反应,由维持式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绿色文化培养倡导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通过头脑风暴、快速联想、课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2、体现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让校园洋溢人文关怀精神,让课堂充满民主、平等气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是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目标。在我校开展的《我们的承诺》宣誓活动中,有这样话语: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每个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在教学楼内,处处可以看见学生们的作品,有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还有电脑作品,这些稚嫩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完美,而在于它的内涵。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和承认,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3、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把环境视为一种有生命的朋友,校园文化要成为帮助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去思考、去创造、去实践。如:多功能活动室――引导孩子们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了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热情,其中还真有不少充满智慧的作品呢。美术室:涂鸦地――鼓励低年级同学把自己的思维和想象通过画这种形式毫无顾忌的表现出来,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英语ABC”中的情景对话,实际上是英语学习的经验交流,。电脑室里“教你一招”,提高了每一位同学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每一张小报,都要经过策划,查找资料,总结归纳,写写画画,电脑制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实践成为学校课堂教学和业余活动的有效补充,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4、创设爱的教育氛围,丰富了学生的人格

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很多问题都跟“爱”有关系,只要心中有爱,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从二00三年起我们提出要构建“以爱为核心,以扬长为原则”的德育模式。 校园文化中处处体现出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班级、爱他人、爱科学、爱学习的氛围。

经过全体师生几年来的共同努力,东港小学已形成了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求真、求实、求精、求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抓校风、抓教风、抓学风,风风优良,赛

德育、赛智育、赛体育,育育发展的治校方针。学校领导科学管理、务实创新;教师严谨治学、乐于奉献;学生严于律己、奋发向上。形成了和谐、自主、严实、奋进的校风;格高、业精、务实、创新的教风和乐学、会学、苦学、博学的学风。学校积极探索“绿色文化”内涵,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教育质量、社会信誉、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学校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课题实验学校”,“小爱迪生科普实验学校”,“华师大优心实验学校”,“全国知心家庭学校”,“全国21世纪体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 “省少年雏鹰网络计划学校”等全国、省、市、区级荣誉近50项。

四、对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思考一: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使绿色校园文化在物质、精神、制度三个方面均衡发展,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优势。要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整治和美化校园环境,兴建更多、更好的教学、生活和文化体育设施。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要树立全员意识,完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和健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形成教师严谨教学,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良好风尚。通过校园文化的整体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思考二:要使校园文化具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成鲜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改革、创新,又要形成稳定的传统。我们要把多种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设施、观念、制度、典故等(如典礼、仪式、节庆、校徽、校歌、校训、校风、规章制度、塑像、建筑物等)保护固定下来,树立各种伟人、名人雕像,优化校园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这些稳定传统的熏陶下,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校风、校训、校徽、校歌是学校的象征,要善于发挥这些学校象征的育人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使这些学校象征深入人心,成为激励广大学生前进的动力。

思考三: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培养一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队伍。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锻炼和提高的大舞台,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超越第一课堂教学的范围,发

挥主导作用进行指导。因此,广大教师要提高建设校园文化意义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努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活动的水平。

思考四:像东港小学这一类新兴的在开发区的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地产建筑文化的交流,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决不是封闭的,而要在开放中建设和发展。要打破校园围墙的局限,与社区文化、地产建筑文化进行勾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善于吸收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成果,抵制社会文化中不良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从而不断繁荣校园文化。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以环保文化活动为依托,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为社会和小区居民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实践证明,这样做,就会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并取得“双向效益”,使校园文化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参考书目

1、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 .3

2、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改革” .2

建设绿色校园倡议书 篇5

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树立绿色理念,创建绿色学校。

今年我们学校正在积极创松江区绿色学校,这给我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什么是绿色学校呢?

有人说:绿化了的学校便是绿色学校,这当然是一种误解。“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而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简单地说,绿色学校,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绿色教育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绿色人才,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绿色文明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根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的规定,绿色学校有四个主要标志:

①每个同学都要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

②每位师生的环境意识较高;

③全体师生要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

④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二、创建“绿色学校”的目的和意义:

1、对于学校师生:有助于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

2、对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3、对于环境: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4、对于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企事业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5、对于教学:学校可以获得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重要的载体,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6、社会影响:能提高学校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7、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节能、节水、节电,资源回收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事故隐患,明显地减少浪费,节约学校财政开支,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

三、创建“绿色学校”的要求:

创建绿色的学校,创设绿色的环境,倡导绿色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倡议:

1、立即行动起来,都来关心、支持和爱护绿化,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

创绿色学校建设和谐校园 篇6

——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我们对“绿色学校”的认识也日益深入。为积极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坚持用和谐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审视工作实践,全方位、多渠道地推进环境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的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创建小组,完善工作制度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绿色学校是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为创建绿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深化素质教育,我校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和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增强了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

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依照学校发展规划,把“创绿”工作纳入学校议程。每学期开学初由领导小组制订专项的环保教育工作计划,并要求各部门结合计划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扎扎实实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教研组老师认真思考,并结合学校学年工作,制订具体的年度活动安排,使学校创绿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为创建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设施建设,夯实环保基础

环境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高度重视环境育人,重视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学校努力建设一个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我校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地改造校园,真正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同时我校的创绿工作也有序地全面进行,完成水泥路,绿化地、运动场的建设;增加花草树木品种,扩大绿化覆盖率;加强对花坛草坪的环境保护;现在校园乔木、绿色草本相间,四季有绿,常年飘红,真是美不胜收。校舍布局合理,校园建筑和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在学校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加大绿化费用投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校园环境宜人,风景亮丽,学校既是学园更像花园,为学生学习、教师创业创造了恬淡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我校以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以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为出发点,把环境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

学校针对有些教师比较注重学科成绩,对环境教育知识的传授、活动的开展积极性不是很高这种现状,利用教师集中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场合,加强宣传和学习,反复强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另外注重结合舆论宣传来营造氛围。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等舆论阵地,营造环境教育的氛围;组织师生观看环境教育电影、录像片,组织班级环保知识竞赛,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真正把绿色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心坎。使环保教育和环保意识,已变成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自觉行动。使校园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碧草满园,如“茵茵绿草,惜于足下”、“小草青青,踏之何忍”,“手下留情,足下留青” 等各种警世语随处可见,形成了浓郁的环保氛围。

此外,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环保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保护绿色,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知识普及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增强他们爱护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利用环境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绿色节日,深入社区,散发资料,展出宣传专版。各班还利用班会课,开展以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拟写环境保护方案征文比赛,学校把优秀作品刊登到宣传栏内。、组织专题培训讲座,理解绿色真谛

学校重视环保培训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通过校内教师开展环境专题讲座,宣传环保知识,以提高师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求各学科将环境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开设多个关于环保、护绿、爱绿教育活动的研究性课题。

3、开展清洁校园行动,引导绿色行为为了保证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环境,学校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废纸、废物回收评比制度,班级量化评比制度,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每周进行四项评比,评比护绿先进小组等。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校养成教育的持续开展和制度约束下,全校师生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并以实际行动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中。

学校环境教育要坚持从学生活动场所抓起,从学生的生活细节抓起。狠抓“五有五无”,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差生有进步;地上无纸屑、墙上无污迹、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净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及道德素养。、注重课堂渗透,开展绿色教育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把环境教育渗透进语文、物理、化学、科技、劳动和实践、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撰写环境教育实施计划,将环境教育体现在教案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学校也相应地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掌握了环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态平衡、资源、污染、垃圾分类等概念有了初步理解,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各学科科任教师紧扣教材内容,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讲究卫生、节水节电、不铺张浪费、爱护公物;要明礼守信,遵规守纪、热情待人、富有爱心、不损害他人;要谦虚礼让、互帮互助、富有爱心、在公共场所不喧哗吵闹; 要爱绿护绿、保护生态、注意形象、净化校园,争做一名护绿使者,不做有污染环境的事。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学校的护绿、爱绿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环境道德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得到社会的好评。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学科渗透。立足课堂,加强研讨,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教学资源,积极渗透环境教育,探寻环境教育新的增长点。各学科老师能定期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商讨并研究如何贯彻和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各教研组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研讨课活动。

5、开展节约能源教育,共建绿色校园

学校在班主任考核、教师考核等条例中明确要求:教室不开无人灯,教学区不准吸烟,不准乱扔垃圾、烟头等各类杂物。食堂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约提醒,自来水区域有“水是生命之源”的惜水警示;办公室不允许使用一次性茶杯;学校食堂不允许使用一次性餐具;班级废纸旧本统一回收;积极提倡教师无纸化办公;在师生中倡议废电池回收;教育学生垃圾袋装和分类投放„„通过这些节育能源的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实践环保行为。并且每月严格实施考核制度,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6、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放飞绿色希望

积极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绘画比赛”,按年级进行评比。组织学生举行“环保手抄报比赛”,按年级进行评比。组织学生举行“告别纸手帕活动”。各班做好垃圾回收工作,废物利用,搞好再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春游、假日搞课外调查,了解环境现状,提出改变的建议和想法。促进学生把环境理念转化为环境行为。定期组织师生参加校外的环保活动,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并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群众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认真地清扫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学会废物回收利用,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纠正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

绿色校园建设规划 篇7

我校多年来重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提出了“关爱生命, 节能环保, 改善环境, 促进发展”的绿色办学理念, 确定了“洁、静、绿、美、雅”的总体目标以及“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软件为主, 师生参与, 人境互动”的指导思想。在此过程中, 做到了领导有力, 规划科学, 措施得当, 经费到位, 活动落实, 紧紧围绕密云县“国家级生态县”的争创目标, 在节电、节水、节能等方面取得突出效果。着重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做出一些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对当代青少年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还是培养现代文明人必备的良好品质的需要, 是建设和谐校园、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需要。通过环境保护教育, 增强环保意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以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此, 成立了以孙立凤校长为组长、校级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创绿色学校, 建节能环保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工作小组, 由三处主任、团委书记、相关学科教师、干事、校医和学生会代表组成, 负责日常的具体工作, 形成党政工团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领导体系。无论是校园环境的改善, 环保设施的更新, 还是开展一系列节能环保方面的教育活动, 学校均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校长担任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师生等群体分工负责, 使“创绿色学校, 建节能环保校园”的意识深入人心。

制度建设是开展好环境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学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 编入《学生手册》并下发给每位学生, 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完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建立表彰制度, 对节能环保教育中取得成绩的辅导教师予以奖励,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 同时注意环境教育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 力求严谨规范。

二、把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增强课堂渗透功能

我们认为, 环境教育课程必须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 同时开设一些活动课程, 抓好主渠道建设。

1. 与学科教学密切联系。

我们根据各科教材中节能环保教育的相关内容, 与节能环保问题进行密切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和反思, 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 传播节能环保知识;要以培养理性分析、提高认识能力为主,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要注意课内外结合, 适当把教育向课外延伸。如在地理教学中, 结合北京前些年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引导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对本地区的沙尘天气进行调查、研究, 写出调查报告, 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 增强学生自觉开展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再如李贺武老师把语文教学与节能环保教育结合起来, 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扩展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方面, 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论文《把绿色融进生命》获市级一等奖。

2. 构建以节能环保教育为主的校本课程。

结合我县实际, 学校自编乡土地理教材, 充分挖掘本地所蕴涵的环境教育的因素, 引导学生研究环保方面的课题, 让学生对“环境立县”、“发展首都水源区经济”有了更加生动而深刻的认识。“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 帮助学生树立了环境意识, “生活化学”的课程以实验、观察、参观等灵活方式, 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污染及其预防措施;生物、地理老师利用假期组织课外小组到我县石匣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工程调查、考察雾灵山生态环境, 还参加了“青少年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创新项目”的研究, 探讨节能与环保的途径。许多同学在老师指导下, 深入生活实际, 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撰写研究性论文, 部分优秀作品收入《研究性学习文集》。

3. 开展课题研究。

通过专题研究, 不但可以学习环保知识, 提高环境意识, 还可在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进行理性的思考。我校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科研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项目在中国”的评优课活动, 老师们组织学生收集资料, 增强灵活运用知识的同时, 还开阔了视野,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

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立足于校内, 适当走出校门, 积极开展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 以开展“环保助奥运”、“建绿色家园, 做文明密云人”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 积极开展节能环保教育、生态意识教育, 提高学生参与节能环保的责任感, 营造生态文化, 形成和谐的育人氛围。

1. 以班级为单位, 实施“共建绿色家园”计划。

我们正式启动了“建绿色家园, 做环保小卫士”主题教育活动。各班在召开班会的基础上, 制定班级活动计划:第一, 美化教室, 很多班级在教室开辟“绿色希望角”, 种花养草。第二, 回收废弃物, 许多班级开展回收废旧电池、塑料水瓶活动, 减少污染, 利用可再生资源, 同时积累班级开支费用。第三, 净化各班室外环保区, 维护责任区的绿地与公共设施, 保持整洁优美的环境。第四, 以环保为主题, 班内抓一件实事。第五, 征集文明用语, 制作环保标志牌立于各班绿地管护区, 各类植被属性标识牌处处可见, 成为校园环保的一道风景。第六, 开展“关注生存环境”“文明就差这一点”等各项主题教育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节能环保的紧迫性。

2. 发挥环保教育实践基地作用, 推动社区环保行动。

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四路一园”环保基地, 由学生会实践部组织开展捡拾白色垃圾、擦洗公共设施、植绿护绿、清除小广告、印发环保宣传材料等活动, 仅在滨河公园常年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就已八年。本学期累计有20个班约800人次到校外参加了此类社会实践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坚持不懈的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并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 为建设家乡优美的环境做出了贡献。

3. 以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引导学生投身环保实践。

许多同学非常关注本县的水源污染、森林资源、未成年人吸烟、居民环保意识等敏感话题, 所撰写的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在成果中占较大比重。《家乡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水库周边环境调查》《水的再循环利用调查报告》《关于污水处理》等许多调查报告均饱含着同学们对家乡环境的高度关注, 在县教委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还有许多同学在“金鹏科技论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活动中获等次奖。

4. 充分发挥环保节日的教育功能。

利用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防范荒漠化和干旱日”、“世界人口日”以及“爱鸟周”、校科技节、文明月等时间, 举行专题纪念活动, 通过演讲、社区宣传、板报展览等,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加大环境建设投入, 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

我们知道,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是精品名校的重要体现, 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校园建设过程之中, 把学校环境的自然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作为一个努力达到的目标, 在绿化、美化的同时, 做到校园的文明化。

1. 进行环境设计, 营造绿色文化。

学校请专家进行校园环境设计, 把营造绿色文化作为学校环境建设的主题, 确定了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的原则, 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校园分为办公、教学、运动和生活4个功能区, 其间布置了“两区” (科技特色及园林特色景观小区) 、“四园” (丁香园、竹园、樱花园、月季园) , 绿化面积达到16000余平米。绿化植被种类繁多, 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校园内绿草如茵, 樱花与翠竹掩映, 玉兰、丁香、月季装点, 亭台、小桥、溪石、流水、游鱼、鸟鸣, 衬着“流年似水”、“厚德博学”、“善思笃行”、“慎独”等警句, 莘莘学子徜徉其间, 沐浴着自然清幽, 聆听着书声朗朗, 屏蔽了城市的浮华, 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感受的是明净幽雅的余韵, 展示出一幅美妙的求知殿堂图, 形成了高品位校园人文景观, 凸显密云二中“环境育人”的特色。

2. 立足传统中的创新,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们面向全校师生征集, 最后确定了大家认同的反映学校文化精神的校徽和校歌。学校也正在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 为节能环保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校园网开设了“随心留言板”、“芳草论坛”等栏目, 增强了与学生及时沟通的渠道,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整洁优雅, 学生卫生习惯、文明意识优良, 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成果喜人。领导和国际友人多次来校视察, 对环境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一个更加崭新、充满浓郁教育特色与人文特色的校园会展现于世人面前, 显示出密云二中“文化殿堂, 生态学校”的风采。

五、厉行节约, 把节能环保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按照“绿色奥运”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 开展了节水、节电、节约其它能源的活动, 营造了“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与县政府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取得了好效果。

1. 节约用水。

德育处坚持经常性的宣传教育, 宣传水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 提出节约用水的倡议, 在师生中牢固树立节水的意识。总务处负责设备的维修、检查, 核对用水指标, 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用水管理网络, 对全校的水路进行了改造, 全部使用节水龙头, 绿地改为喷灌, 变被动节水为主动节水, 促进节水目标的实现。在每个用水场所都设立宣传标志牌, 严格执行节水制度, 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及时维修到位。根据季节和师生洗澡时间等不同规律, 实行相应的供水时间。由于措施到位, 学校用水量逐年减少, 从2005年的54742吨降至2008年的39110吨, 设备的维修费也有明显下降, 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2. 节约用电。

学校经常对电路和用电设施进行检查, 对已经老化的电路进行更新和改造, 将原有的铝线全部更新为塑铜线, 地上所有线网全部铺入地下电缆沟, 所有照明用电设施改为节能设备, 路灯及热水器等全部安装定时装置, 楼道灯启用声控开关控制, 空调进行统一的时间管理, 每天进行检查, 有违规现象及时通报。树立广大师生的节电意识, 自觉爱护用电设施, 杜绝常明灯现象, 严禁私自拆卸用电配件, 禁止使用电炉子、热得快等电器, 禁止学生使用学校电源为个人电器充电。节约用电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8年用电53万千瓦, 虽比以往用电量有所增加, 但这是在添置了数百台电脑等许多电器设备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已属相当了不起的成果。

3. 节约其它能源。

由于学校住宿生较多, 学生用餐、用水及洗澡都要消耗一定的能源, 将燃煤改为燃气, 就大大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为此, 学校不但将燃料由煤改为天然气, 还通过努力, 将人均使用天然气数量逐步降低, 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用气量由2005年的16510m3降至2008年的不足10000m3, 人均用气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 浴室也改为太阳能浴室, 起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采取的各种节能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优化校园文化 打造绿色校园 篇8

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增长才干,促进全面发展。铜陵市金山路小学以绿色校园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校园文化,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绿化、美化、净化是构筑绿色校园的前提

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创造适宜的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建和谐校园显得尤为重要。

1.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使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色彩的植物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智能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特别是绿色,能净化孩子心灵,使儿童举止行为焕发朝气,变得温和稳定。2012年春天,金山路小学在校园异地新建完工时,就广邀园林、绿化等单位的专家来学校,结合校园整体布局从校园面貌、人文环境和现代艺术环境的视点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和建设。目前的金山路小学校园里花坛形状各异,富有童趣。花坛里的苗木、花卉参差错落,可谓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学生行走在花间小径,宛如置身花园,与绿色亲密接触,身心愉悦。

净化是指讲文明、讲卫生,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整齐、宁静。学校结合所在城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先进单位为工作抓手,尤为注重于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要求师生注重生活细节,校园整洁卫生。目前的新校园,先进现代的设备让人因之奋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令人耳目一新,整洁优美的环境使人流连忘返,校园里现代朝气与人文情怀并存共进。

2.合理安排,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审美需要,对校园的美化,还必须作精心的合理的安排。学校本着培养学生观赏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因地制宜,建造了近400平方米的“森林公园”。森林公园里的植物选择关注多样性,有落叶的乔木,还有常绿的灌木;有热带的棕榈,也有温带松叶木;有芳香四溢的桂花和蜡梅,也有鲜艳夺目的月季和茶花……森林公园里四季鲜花,绿意盎然,是孩子们课余最喜欢的去处,或赏花,或诵读,其乐融融!

校园自然环境本身,为孩子提供了极好的审美对象,使他们产生审美知觉。学校再结合文明行为引导,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不仅会使小学生获得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还会使精神文明的外部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

二、以人为本是构筑绿色校园的要求

校园文化本质上是师生文化。学生和教师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校园文化的享受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校园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应重视师生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1.实施人性化管理

教师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执行者。教师的精神需求是教师工作状态的真实反映。学校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不但给他们提供事业上的用武之地,而且为他们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尤其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等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每位教师既有事业上的成就,又有体面的甜美的生活。在管理活动中,学校始终贯彻以“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推进阳光政务,真正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

2012年秋季进驻新校园不久,学校就组织全体教师发掘办学70年来的历史,培育“求实创新,和谐共进”的校园精神,振奋教师精神,建立职业自信。

发展“以学生为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主动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无私奉献。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认真听取学生的反映。近年来,学校结合城市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在教师中开展了“爱心妈妈”实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阳光成长,也涌现了一大批“德艺双馨”教师。

2.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学校的竞争优势,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的持续发展,关键在教师。我校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搭建发展平台。

(1)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细化各项制度,引领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集中学习、互动研讨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个人自学、同伴学习……定期开展“学习体会交流”等活动。体现了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使得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逐渐树立起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

(2)优化成材环境,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迅速培养出一批爱事业、钻业务的合格教师,是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对于青年教师的指导,学校施行导师制度。指导教师对培养对象的备课、上课、反思进行全程指导,更以发展性评价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的作用除了在价值取向上起到导向作用外,更重要的作用还表现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给予专业引领,即通过评价指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和措施,为青年教师进行下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提供可操作性建议,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学校还定期开展“青年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等活动,更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三、丰富文化生活是绿色校园的途径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展现学生的才艺,张扬学生的个性。学校充分认识到活动教育的重要价值,每学期都要举办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活动,并努力使得各项活动制度化、常规化。为此,学校每学年都要举办文艺汇演、读书节、演讲比赛、书画大赛、制作手抄报、两操比赛、学生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注重活动形式的标识性或活动仪式的规范性,用看得见的行为方式来强化看不见的教育目的,以期能增强对学生心灵体验的震撼作用,提升活动的教育效果。endprint

为使活动出成效,本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的理念,学校努力拓展活动空间,各项活动中师生同台、家庭协力、邻里互动,场面精彩,气氛活跃。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展示了和谐校园创建成果,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每一项活动都是一项综合的实践,需要有精致的安排和精细的合作。各项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也涵养了教师,和谐了团队。

如今,走进金山路小学,依托乡村少年宫活动,书画、体育、读书、舞蹈、棋类等兴趣小组遍布校园。各个兴趣小组都有多人次在省、市级的大赛上获得了等级奖。校园里琅琅读书声伴随着动听的歌声,成了校园文化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个性化是构筑绿色校园的目标

“文化之于组织,犹品性之于个人,一个组织就像一个人一样也有其个性”,在一定意义上说个性化是学校文化的标志。可以说,建设学校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追求学校发展的个性化。

学校正是因为具有独特的个性,才使自己充满活力,与众不同。个性的背后蕴含着学校独特的理念和价值观,独有的办学思路和策略,同时还有伴随而生的独特学校活动,令人侧目的办学成效等,个性化可视为一个学校的特色,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基础教育多元化、内涵式竞争格局的日益深化,学校个性的形成与凸显变得越来越迫切而重要。

学校文化是一种传统、一种积淀,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发扬。金山路小学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积淀的老学校。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异地新建,2012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新校园占地近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设有36个教学班,占地面积及办学规模等都为全市之最。新的校园应该有新的气象,学校借着入驻新校园及举办70周年校庆契机,引导全体师生大力发掘学校办学历史,提炼学校精神;结合学校的发展历程,组织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给学校的三栋教学楼命名,广泛开展了校歌的征集工作,极大地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合力。

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梳理办学思路,申报了“构筑绿色生态校园文化”的省、市级课题,制定了构筑绿色生态校园三年规划,以“活力”为主题,以“和谐”为主线,开展生态教育,推进“绿色”课堂实践,力争将校园打造成为全体师生幸福的栖居地。

文化意在创造人文精神深厚、文化品位高尚的学校生活,让全体师生沐浴在人文的光芒下,儒雅气质,心态开放,昂扬勃发。管理过程中,学校进一步完善党、政、工、团等组织机构,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实施凝聚力工程,创设和谐平安校园。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加强制度化人性化管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把学校办成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学生素质优良,办学条件一流,教育质量上乘的现代化小学。

一年来的绿色校园建设实践,较好地厚实了学校发展内涵,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学校成功申报了“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其中的摄影和田径填补了我市同类项目建设中的空白,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一名教师的优质课获评为国家级一等奖,多名教师的教研论文在省级期刊发表、获奖,一名教师因其先进事迹入列区师德宣讲报告团;十余名学生在省、市级的读书征文、书信、演讲以及科技创新等比赛中获奖。

当然,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我校将进一步推进“构筑绿色生态校园文化”实践,营造浓郁的生态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给学生以深厚的文化积淀。校园也必将成为温馨的花园,和谐的乐园!

上一篇:加强汛期档案安全工作情况报告下一篇:塞纳维餐厅开业酒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