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校园创建

2024-05-30

绿色生态校园创建(通用11篇)

绿色生态校园创建 篇1

泗泊河小学

“绿色生态校园”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以德育为龙头,教学为中心,以传授

和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基本任务。课堂教学和拓展课堂双轨并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主体性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营造和谐校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及意义:

创建“绿色生态校园”,目的主要通过创建过程,规范学校各项

管理工作,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传授“绿色”科学知识,启迪“绿色”创建思维,培养“绿色”思想品德,灌输“绿色”价值观念,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主要依据和原则:

1.主要依据《绿色生态校园创建标准和评估细则》有关条件。

2.基本原则: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循序渐进,全体参与,全面提高。

3.基本方法:以校为本,科学布局,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1.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挖掘校园中的可绿化资源,多种花草树木,美化校园。校园内的各种植物标上解说牌,使校园成为开放式的植物园。

2.注重学校的环境卫生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整治,坚决消灭卫生死角,还给学生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功能室、课室布置有环境教育的宣传文化。

4.把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校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学校的绿化带,教学楼后花园,公共保洁区落实班级责任制。

5.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提倡简朴,反对浪费。

(二)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

1.结合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教师环保意识活动;

2.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在教案中体现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案征集活动,把环保宣传落实内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

3.落实“无烟学校”的相关要求,在教师中推崇环保的生活方式。

4.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渗透到家庭与社区,通过学校环境教育带动每一个家庭,通过学校环境教育影响每一个社区,使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环保,形成环保意识。

(三)多渠道开展学生环保教育活动。

1.课堂渗透环境教育。认真做好计划总结、在落实教学课堂标准的同时,要充分挖掘课堂的环境教育资源,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知识,使学生懂得环境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懂得关心社会,关心他

人,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

2.开展变“废”为“宝”的科技小制作活动,在学生的科技活动中注入环保主题。

3、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

4、利用班会、队会、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做好“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安排,从多渠道宣传环境教育工作。

5.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学生大力宣传环保教育工作,班级板报宣传环保知识。

6.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专题活动,如:电池回收、垃圾分类、清洁美化校园等,把环保意识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上。

7.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安排学生参加“社区卫士活动”,使学生环保工作深入到社区。

8.倡议学生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四)整理好有关的评估档案和宣传资料

收集整理好师生开展环保教育的活动照片。

绿色,是生命的希望和象征。“创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好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目标。通过营造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活动,使全校师生员工树立绿色理念,提高绿色教育水平;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高并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争创一个文明健康、清新宜人、绿意融融的“绿色学校”。

绿色生态校园创建 篇2

一、绿色物质文化建设, 放飞希望

建设校园绿色环境文化, 以绿意浓浓、生机盎然、富有内涵的物化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为师生提供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沃土。梁平县实验小学一直把“绿色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根基, 精心建设校园绿色环境, 全力营造充满绿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实现了“百鸟婉嘀花争春, 日影斑驳绿荫夏, 柚子香黄杉叶秋, 菊残腊艳不知冬”的美景。

在天竺桂的绿色渲染和水杉树铁锈红的映衬中, “船帆型校门”隐喻扬帆远航、前途似锦。“书画长廊”展示教师学生艺术风采, 特别是“梁平年画”的小桃红把书画长廊点染得分外妖娆;“名人长廊”用静立的形象、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孔子、司马迁、祖冲之、爱迪生、贝多芬等伟人的成长的历程、成功的艰辛、成就的喜悦, 激励全校师生努力奋斗, 见贤思齐;“专栏长廊”彰显绿色班级文化特色, 是绿色班级师生心灵的舒展, 是绿色班级文化创建的名片, 为班级师生提供展演场。“水杉道”春季绽绿, 冬季飞红;“夹竹桃道”花开争艳, 吸臭吐香;“茶花道”蜿蜒花间, 曲径通幽;“天竺桂道”环绕操场, 绿意泛波。绿色包围和掩映着塑胶大操场、塑胶休闲活动广场、绿草如茵的小足球场、大黄桷树下的乒乓球场、香樟树林中的羽毛球场。翠翠“竹园”、青青“桉树园”、绿绿“香樟园”、黄黄“柚香园”、红红“橘子园”、鲜绿“黄桷园”、浓绿“桂花园”随着季节变化, 演绎不同色彩。攀“铸英亭”可览梁平县城全景, 胸怀梁平, 放眼祖国;登“展望亭”可观学校全貌, 心系母校, 常怀感恩。整个校园既是师生的读书园, 又是师生的休憩园。

二、绿色精神文化建设, 快乐学习

建设校园绿色精神文化, 构建和谐人文环境, 在“绿色”教育理念指引下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使师生正确认识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使学校最终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反映学校办学理念的精神文化, 对外是一面彰显办学特色的旗帜, 对内是一个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的纲领;是沉淀了学校的历史传统, 反映了学校的社会背景, 以及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共同愿景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的结晶, 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因此,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1、校风建设。

校风包括教风和学风, 教风是主导, 学风是主体。经学校反复酝酿, 全校师生达成共识, 提炼出“绿色校园, 放飞希望”的办学理念, 形成了“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的校训, 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整体风貌。教风“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奠基终生, 持续发展”, 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学风“勤奋、守纪、养成、进取”, 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志向、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活教乐学, 高效和谐, 个性张扬”是学校课堂教学的特色, 并形成了“主体性, 研究性, 互动式, 体验式交叉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2、管理建设。

对学校的领导, 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学校实施“人文管理”的理念, 采取一系列的人性化、自主化、规范化的有效办法, 用宽松的氛围善待人、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用真挚的情感凝聚人、用不断的发展完善人、用成功的绩效激励人。治校求和谐, 和谐促发展, 努力创建“人文”校园。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学校管理中, 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创新能力;践行领导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思想辐射力、道德感召力和威信穿透力,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的行动带动人, 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3、师资建设。

学校坚持从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的人本观念出发, 把各项工作的基点放在紧紧依靠和团结全体教职员工上, 注重管理的人性化、情感化、民主化, 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成功、幸福、发展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强化教师敬业爱校意识, 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一是开展师德师风学习, 深入实施“树形象, 正教风, 崇师德, 铸师魂”的“师德工程”, 加强教师师德修养;二是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 大力培养名牌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鼓励教师自培自训, 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三是强化校本教研, 启动“青年教师成长学习演讲展评”活动, 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听课评课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

4、课程建设。

创建绿色校园文化 篇3

“绿色校园”不仅具有美丽自然的绿色环境,而且没有歧视、体罚、人际间的勾心斗角,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在理念上,它体现进步与创新;在言行上,它体现文明与儒雅;在心理上,它体现愉悦与健康;在竞争中,它体现智慧与合作;在评价上,它体现公正与科学;在时空上,它体现绿色时代的气韵与风采。

当前,“绿色校园”理念与平安校园、诚信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一样,已经融入以生命教育为重点的现代和谐教育体系,成为校园教学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校园组织结构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和谐以及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和谐的有力保证。

“绿色校园”以绿为主、绿中衬景。每当校园苍翠欲滴、花开烂漫之时,宜人的景观不仅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更能激发人们良好的心理联想,营造一种人性化空间。当人们置身于别致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路面、葱郁成行的树木、翠绿连绵的草坪、芬芳四溢的花圃之中,甚至更有小桥流水、池塘山丘、树庭院落等自然点缀,如此清新自然、恬静典雅、具有环保意义的绿色空间是何等地令人赏心悦目和留连忘返。

生态怡然、环境优美的“绿色校园”既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又是学生留连忘返的成长乐园。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绿色校园内,学生会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绿色校园”不只是绿色的自然环境,更具有丰富的绿色文化与深厚的绿色人文底蕴。“绿色校园”因其和谐的绿色文化而成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与人格完善的乐园。学校是文化的传播者,是文化的发源地,是文化的辐射源。“绿色校园”文化是和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形象文化的整合,是继承与创新的融合,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发展共性与张扬个性的融合。是面向未来和与时俱进的融合。

“绿色校园”中的绿色环境是和谐校园的一个外在标志,更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的自然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儒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

以“绿色”为背景的和谐校园文化内涵和艺术之美的整合,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约旦曾在他的开学献辞中说:“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这就是说,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每一株绿色花草树木都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好教材。与之相映的每一幅醒目的仁人志士肖像、每一件闪射艺术光芒的名人字画、每一篇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佳作、每一句催人奋进的警句格言以及包涵着师生理想激情的校训都是一部部优秀的隐性作品,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绿色校园”中的艺术节、校园网、英语角、校报校刊、艺术作品展等文化阵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风采的绿色空间。这里既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又有和谐、健康的育人氛围,既蕴含着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又渗透着放眼未来的治校方略,这是一种巨大无声的力量源泉,它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滋润着学生的心灵。犹如说,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臂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绿色校园创建总结 篇4

——伊芦中心小学创建“连云港市绿色学校”总结

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伊芦山脚下,创建于1963年,原名为山前小学,是一所完小,几经易址扩建,于八十年代转变为中心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1206名学生,51名教职工,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43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7人。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5.5岁,是一支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学校占地1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95平方米,绿地面积3520平方米。

几年来,我校以绿色学校的理念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扎实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参与力度,学校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努力争创市级绿色学校,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校创建连云港市绿色学校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全员参与,大力宣传 1.提高认识,细致分工

学校首先成立绿色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王余宽校长任组长,马占军、武祥君、封其军等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分管副校长负责组织、部署、督查“绿色学校”创建的各项工作,下设办公室、政教处、教导处、少先大队为具体执行部门,做到分工到人、层级负责,各司其职。明确了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落实,政教处、教导处和少先大队等各部门贯穿一条红线,喊出一个声音,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创建市绿色学校。学校把创建市绿色学校任务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建章立制,完善和优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制订创建市绿色学校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创建工作,对照市“绿色学校”评估标准,找差距,抓落实,及时总结反馈。

2.大力宣传,营造绿色氛围

学校通过校园网、广播、橱窗、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师生宣传不断加大宣传 力度,要求全体师生动员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提高学校的绿色出一分力,为创建市绿色学校做贡献。同时印发相关材料,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人人知晓。此外,还积极向社会宣传,引起社会的关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对教师举行各类专题讲座、培训,使全校领导、师生和员工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校内外都有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

学校少先队组织积极实施绿色校园、平安校园管理模式,成立了“红领巾110督察岗”,要求时刻做到三个“随时”,随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困难的队员;随时纠正队员的不良言行;随时捡一捡(垃圾),扶一扶(摔到的自行车),以身作则,不以权谋私,秉公执法,发挥队员的自主精神,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优促劣,学校常规管理形成了良性循环。

3.建立了环境教育档案,按档案管理要求,归全归齐各种报表、计划、检查、总结、纪录、培训、奖惩等资料,充分收集、管理和利用环境保护教育音像、图片、图书、文字资料,为环境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宣传素材。

二、知识渗透,切入准确,形式多样,目标一致

环境教育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环境科学、环境法规的基本常识,逐步培养环境道德伦理观念,养成较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1.学科有效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为主的教育,在小学教育现阶段不独立开设环保课程的情况下,要在小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必须立足课堂,依靠各学科教材,尽量发掘、找出那些与环境教育有联系的课文。采取融合、引伸、扩展的方法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进去,使环境教育与各课教学融合为一体,相得益彰。例如:在语文课《拉萨的天空》《庐山的云雾》等文章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姿,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秀美;《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等则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学校要求各学科将 环境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生动、有机的渗透环境教育,建立各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1)环保教育与国旗下讲话有机结合。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加入“美化校园、爱护公物”、“行动起来,让环保走进校园”、“美化生活环境,争创文明班级”等内容,让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下讲话之中,增强全体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保教育与国情、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每学年少先队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大手拉小手,文明交通我先行”主题征文活动、“保护环境还绿水蓝天”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等系列活动,活跃气氛,增强趣味性,寓环境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使学生们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环保知识,获得环保技能。

环保教育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美的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的环境现象,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爱护公物、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好习惯,并将此作为“文明班级”、“优秀中队”评选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自主、生动、充满兴趣地去“发现美、创造美、保护美”,感受生命的价值,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结合大型活动开展常规常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影响与辐射作用。在今年四到六月分月县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期间,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深入街道社区清除小广告、卫生死角并且发动家长一起爱护家乡山山水水。

(2)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学校结合“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世界环境日”,学校安排一定的教育活动。如绿色就餐,不浪费粮食,不食野生动物;要节约资源,节约水电,节约文具;垃圾要袋装和分类投放等。“地球日”学校开展“小手大世界”公益广告绘画以及书法比赛。“世界卫生日”,组织学生了解本村每日产生的垃圾的数量,处理情况。从而教育学生爱护小区,爱护环境,共创文明小区。每年的植树节,都要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开展识绿、赏绿、探绿、添绿、护绿等一系列活动,把“绿色”引进办公室、教室。学雷锋纪念周,组织高年级 学生走出校园,到街上清理白色垃圾,铲除墙面、电线杆“小广告”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亲自感受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

三、优美和谐,绿色校园

我们伊芦中心小学环境优美,校园内绿树挺拔,繁花似锦,精心设计的书画长廊、是孩子们课余阅读游戏的最佳憩所。纵观校园,满目斑斓,有月季、桂花、芙蓉、女贞、、红枫、香樟等近植物,政教处还为每种植物做了“名牌”,注明了名称、类属,让学生漫步植物园中不知不觉获得了知识的熏陶。绿化区责任到班级,专门负责日常的树木、草地、花丛的养护。校园一年四季花开花落,绿意浓浓。

一路走来,环顾校园,分布在校园内的环境教育宣传画、宣传橱窗、校训、校规,为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银杏树上特地为小鸟做的小木房子,分明在无声地告诉每个同学,要保护小鸟,保护生命。文明、整洁、绿化、美化、人性化的校园环境感染人、熏陶人、鼓舞人,整个校园俨然成了一本立体的教科书。

四、成长快乐,绿色收获

1.“创建”活动绿化、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

在创绿活动中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净化、美化,使校容校貌更加整洁、美丽,成为“绿色”的学校。如今学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人、教育人,发挥了校园环境潜在的教育力量。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创建”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营造了校园良好的环保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广大师生在创建活动中增强了对绿色学校理念的理解,掌握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如今学校每月水电、纸张等费用比以往有了大幅节省。学校已成为无烟学校。教师在课堂中自觉渗透环保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画书桌、墙壁,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化,教室里的电源有人关,食堂的剩菜剩饭明显减少。

3.“创建”活动促进了师生可持续性发展。

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带来了机遇,并为他们成才创设了良好 的条件,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不同年段环保教育目标开展各项环保体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顾宝春、郑奎、杨雪等老师的环保论获得县一等奖;孙同轩、孙子淇、骆婷等同学在省“校际之间”科技大赛上获团体一等奖;文彭杰、徐志鹏、杨德文、王伟、刘秋林等同学环保手抄报获县一等奖„„象棋比赛获连云港市小学生团体第三名等奖,孙同轩获男子个人第一名,孙子淇获女子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通过扎实开展工作,我校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距创建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将自觉行动,共同努力,把我校绿色创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创建绿色校园 篇5

“课间,当你与同学们在走廊上,操场上聊天,嬉戏时,看到纸屑,不要怕丑,弯腰拾起,没有人会笑你多管闲事。我环保,我美丽!当你看到有人在墙上信笔提书,大练画技时,应当制止。因为你要环保。学校,是如此令人神往,因为它深情灌输着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思想,让年轻的心从幼稚走向成熟。学校,是如此令人留恋,因为它给予每位学子回忆憧憬的广阔空间,令多少颗失落的心在风雨晨昏中找回自我。青青学校,学子圣地,碧树芳草,一花一木,靠我们全体学子共同呵护,才会春意常在。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创建完美学校。

绿色学校是美丽的。但她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心灵的启迪,思想的陶冶,内在气质的培养。当春天悄然而至,万物复苏,盎然的生机弥漫在树梢。一天的课程结束之后,学校变成我们欢乐的游乐园。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各个角落空地上都有同学们的嬉笑声……

创建绿色校园主题班会 篇6

活动目的:

本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增强学生的意识,为改善校园环境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确环保的重要性,自觉行动起来共创绿色校园。

班会准备:

1、摘录有关环保的宣传标语,诗歌。

2、收集“绿色生活”的相关资料。

3、将自己对校园环境的看法及改进意见写成文字材料。

4、撰写“绿色生活,让校园更美”倡议书。

班会过程:

一、由学生代表朗诵作文。

附作文:《绿色生活》

钟老师:童真回忆,充满温情与欢笑,“绿”意盎然,足以感动读者,但是无论我们怎样描摹美好的童年,那“绿色生活”不再的惆怅是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这样的惆怅和遗憾,今天我们七年级(3)举行“绿色生活,让校园更美”的班会课,希望同学们自觉行动起来共创绿色校园。

二、请同学们畅谈对“绿色校园”的认识。

话题一:请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绿色生活。

话题二:请谈一谈你所了解的绿色生活方式。

三、请同学们交流对校园环境的评价并针对不良现象提出整改意见。

钟老师:当你漫走在校园的操场上,徜徉在校园的紫藤花廊下,流连于花香四溢的花园边,不知同学们对我们校园的环境印象如何?请同学们来谈谈你对校园环境的评价。

同学们自由发言。

钟老师:同学们谈了自己对校园环境的不同看法,其中有好的方面,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要知道,美丽的花草,靠我们大家的呵护;清洁的校园靠我们一起建设。因为,我们是学校的主人!

但是,还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在给我们校园环境抹黑,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校园里存在着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

学生列举:

1、在校园内大声喧哗,追打皮闹。

2、在课桌椅上、墙壁上、校服上乱涂乱画。

3、随地吐痰,乱扔口香糖,乱丢垃圾。

4、不节约水电,光线好的晴天,教室里还亮着灯;有些同学洗完手没把水龙头拧紧,让大量的水白白流失。

5、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

„„

钟老师:在我们身边时常有破坏环境的事例发生,面对这些不良行为,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再请大家讨论一下,“绿色生活,让校园更美”,作为学校的主人,我们该如何行动?

学生交流,汇总:

1、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不做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破坏环境的事。

2、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的打扫工作。

3、开展环保知识讲座,认真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

5、制订一些有关环保的行为准则,如节水、节电等。

„„

钟老师:同学们对校园环保提出了许多良策,环保就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要做好环保工作,宣传很重要,那大家收集了哪些环保宣传标语,请大家来说一说。

1、春天来了,别让正在生长的小草消失。

2、植树节,为大自然,为树木增加成员。

3、小草正在成长,请别打扰。

4、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6、保护环境就等于保护自己。

7、人人种一棵树,我们就生活在绿的世界里。

8、美化大自然,从美化校园做起。

9、没有绿色,就没有生命。

10、少了一份绿色,就少了一份新鲜的空气。

11、保护大自然,从节约一滴水开始。

1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

钟老师:大家搜集来的环保宣传标语还真不少。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绿色校园的创建贡献一份力量。

钟老师:环保光靠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大家都加入到校园环保活动中来,在这里,我们共同撰写“绿色生活,让校园更美”的倡议书。

五、总结:

也谈创建和谐校园 篇7

关键词:和谐校园,充满活力,和而不同,以学生为本

何为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 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 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 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和谐校园是什么样的?许多论者已经从人际关系、教学质量、制度保障等方面作了阐述。诸如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 人的和谐与否, 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如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萎缩萧条, 前景堪忧, 前途无望, 家长投诉多, 社会意见大……甚至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 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 特别是奖优罚劣机制的健全和谐, 是维系校园和谐 的保障。总地看来, 人们对和谐校园的思考, 主要聚集在“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内涵上。

一、“和而不同”

孔子有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 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 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 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和而不同”构成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也应该是“和而不同”的。

校园的“和而不同”有这样几种情况:教学的“和而不同”, 人际的“和而不同”, 文化的“和而不同”, 等等。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校园生活的轴心部分。教学“和而不同”对创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和而不同”之“和”, 即和谐, 和谐就意味着多样性, 否则就是单调、千篇一律。近些年, 推行新课程改革, 各地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 全国知名的“高效课堂模式”层出不穷, 诸如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山东省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 等等。某教学形式一经成为“模式”, 便群起效仿, 整个学校、各个年级、各个教师, 一律地采用某某模式, 某模式甚至被程式化为全校统一的导学方案, 教学活动实现高度的同一。正所谓“同而不和”, 过度的同一, 和谐就给打破了。高度同一的教学活动, 抛弃了教师个体的独特性,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成了工厂车间的流水线, 机械单调, 失去了生命乐章的和谐美好。教学“和而不同”就是要我们在学习借鉴他人丰富的优秀成果时, 要避免全盘照搬, 盲目追潮。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智慧, 使教学既得到优化, 又不失个性。如果都能做到这一点, 才会有真正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

校园的人际关系中, 师生关系最为突出, 有关师生关系的论述也很多。作为教师, 一直以来接受这样的理论: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等等。“民主”“平等”“尊重”, 都体现一个“和”字。古人云, 和实生物。“和”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发展。但现实的问题是, 我们有时过于讲“和”, 认同学生的一切, 竭力要与学生成为“朋友”。搞得师不师, 生不生, 影响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这就是“同而不和”了。和谐校园需要一种“和而不同”的气象。

和谐校园, 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 因而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和而不同”:

首先, 校园文化要有一个中心, 正如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有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般地, 各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风”, 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它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 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 催人奋进。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校园精神的形成, 堪称校园文化“和而不同”的典范。比如, 北京大学遵循蔡元培校长的“思想自由, 兼容并蓄”的办学宗旨, 百年来, 形成了“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校园文化内核。

其次, 校园文化要不断丰富、发展, 不能总是一个口号、一个腔调。时代在发展, 文化在演进, 社会文化不断丰富发展。校园文化不能脱离时代的大潮, 它必须与时代接轨, 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二、以学生为本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学生素质的高低, 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学校的各项举措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努力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 特长充分展现, 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以生为本的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 如何得来?笔者的心得有两点:

1.在集体活动中创造和谐气氛

关于集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 而是相互间的融合,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好比是“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这就是说, 集体不是一般群体;集体一旦形成, 具有比各个成员相加更大的力量。

学校是一个集体, 其下还有班集体, 创建和谐校园要善于发挥学校这个集体的力量。利用集体的活动创建和谐校园, 活动类型很多。例如, 主题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清明扫墓活动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需要强调的是, 搞集体活动必须注意几个要点:第一, 全员参与;第二, 群策群力;第三, 维护集体利益。

2.引导学生能“玩”会“学”, 全面发展

有言道:玩, 是学生的天性,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 无论“学”还是“玩”, 都是学生必须能直面的问题, 即一个学生应能“玩”会“学”。

能“玩”, 指有能力、有勇气的玩。可是, 现实中许多学生迫于学习的压力, 早已不敢玩了, 玩的天性被过分地压制着。有研究表明, 在中日韩美4国中, 中国高中生的压力是最大的。在重重压力之下, 他们的睡觉时间更少、写作业时间更多, 休闲时间更少、上课外班的时间更多。如此压抑天性的学习生活有多少人会真心喜欢呢, 那些高考一结束就撕掉书本, 把书本从教学楼上撒雪片似地扔下去的学生, 那些上了大学后不再好学而是疯狂上网玩游戏的学生, 他们的行为能告诉我们什么?

学校教育要顺应天性, 让学生能“玩”!“玩”出一个个体魄健全的学子, “玩”出一个个思维敏捷的学子, “玩”出一个个意气风发的学子!

要学生能“玩”, 首先, 学校要积极提供一些有利条件, 如器材和场地 (场馆) 、“玩”的时间等。要知道, 国外的中学生有很多玩的时间和机会。像日本, 他们的校园活动特别丰富, 一个乡村学校都建有击剑馆、柔道馆。

其次, 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和监护。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倡导要顺乎学生天性让他们玩, 那就让他们自由地玩去呗。殊不知, 要学校给学生玩, 绝不是就此放任不管。合理的“管束”是必要的, 它是对学生妨碍别人自由的行为的及时约束。所谓“自由”, 是指在不妨碍别人自由前提下的自由, 而不是无法无天。更何况, 这里提倡让学生“玩”, “玩”本身不是目的, 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再次, 紧抓学习不放松, 真正全面发展。抓学习, 怎么抓?这里无须多言。为什么要强调紧抓学习?因为学生毕竟是孩子, 玩起来很可能就收不住, 哪怕是高中生也不例外, 所以教育要跟上。

校园和谐的创建是个长期的过程, 关系到社会和谐, 更关系到一代学子的成长、成才。如何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校园, 还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吴国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教育与职业, 2005.

绿色生态校园创建 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书香校园;创建

学校是文化传承、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师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提高学校的品位,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我个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首要的是创建“人文·书香”的校园,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其他方面的基础。但究竟如何创建“人文·书香”的校园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会对一些不良行为起到约束作用。环境主要有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物质环境即指外显的校园绿化环境,如规划好花园、草坪、林带、绿色长廊,它既能给师生带来舒适的感觉,又会让学生有归属感,将来还会对母校产生很深的眷恋之情。文化环境即指校园的整体氛围,可从教室、教学楼的布置入手,要注重整体效果。就以教学楼的布置为例,一楼大厅的布置除了学校的展板以外,可以放一面大镜子,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进入教学楼的第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仪容仪表,对一些穿戴不整洁,或不讲卫生的学生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再在一楼挂四个书写美观洒脱的大字:斯文在兹。既具书香特色,又包涵深远的文化意蕴,而且更具人性化。楼道的布置也应当摒弃标语、警示牌,悬挂名人字画、科学家的画像以及名言警句等,既给学生美的享受,又从精神上起到引领的作用。而且名人字画可以采用中国国画,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教室的布置可放手让学生去做,要体现学生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而且讓学生参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总之,优美舒适、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一定会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点必不可少。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扎实有序地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是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今年,我校开展了“图书进教室”活动,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读书逐渐成为六中学子的一个习惯。作为由读到写的迁移,学校举行了作文竞赛。我认为还可以开展其他一些活动,如“有奖读书”,对喜欢读书、能广泛读书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带动校园良好的读书风尚,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同时我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秋季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六一”文艺会演、书画展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并利用一切机会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比如清明烈士陵园扫墓献花篮,传统节日举办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另一突出成就是校刊《林中晨韵》的创办,校报有一半的版面用于发表本校学生的作品,这对于学生是一个极大鼓舞,而且校报因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受学生喜爱,每期发到学生手中都是竞相传阅,文章被选登上的学生更是倍感荣幸。校报既展现了学子风采,又彰显了教师魅力,而且全面展现了六中的办学理念。

三、培育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是培育人的重要场所,而且精神世界不是靠外在的强制驾驭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歌、校训、校风既影响学生的发展,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复兴。我校在精神文化的培育上面做得较好,首先是校风的建设,尤其是近三年,从领导到教师,从方方面面进行校风的培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注重仪容仪表的整洁大方,定时定点打扫并保持卫生整洁……终于有了今天良好的校风,并由校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并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不良行为起到抵御作用。另外,本学期我校面向广大教师和全体学生征集校徽设计图案,既激发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又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热情。未来我们还会征集校歌等。由此可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我们可以在校歌的征集上汇集全校师生的智慧,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更高层次,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学子的乐园。

创建绿色校园策划书 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的工作意见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为基本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促进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及意义

创建“绿色校园”,目的主要通过创建过程,规范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传授“绿色”科学知识,启迪“绿色”创建思维,培养“绿色”思想品德,灌输“绿色”价值观念,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循序渐进,全体参与,全面提高。

基本方法:

1、渗于课内,寓于课外。

2、走出课堂,参与实践。

3、形式多样,不断创新。

四、组织领导

为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绿色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石爱忠,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

曹玉峰,副校长

陈新玉,副校长

申桧刚,副校长

路建娥,副校长

成员:

龙翔,办公室主任

武利刚,政教主任

宋军平,教导主任

常建军,教导主任

崔银虎,政教主任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组织领导,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环保教育纳入全校整体工作中,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责任落实,各部门开展工作按计划有步骤,互相配合,井然有序,力求创建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五、具体活动安排及措施

(一)加强管理,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1、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各班班级卫生常规》、《环境教育活动要求》、《文明学生守则》等有关规章制度,并纳入班级、学生考核范畴,注重过程管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2、划分校园绿色保护区,做到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

3、建立环境保护监督岗,设立班级爱绿护绿小分队,推选环保小卫士轮流值勤,不定期地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常规工作中进行评估。

(二)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1、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挖掘校园中的可绿化资源,多种花草树木,美化校园。校园内的各种植物标上解说牌,加大“植树增荫”、“种草增绿”、“育花增美”、“造景增辉”,创造出多层次、立体感、生态型的校园景色。

2、注重学校的环境卫生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整治,坚决消灭卫生死角,还给学生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功能室、课室布置有环境教育的宣传文化,学校走廊布置成为展示学生特长作品及环境作品的特长展示廊。

4、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活动,从节水、节电、节约纸张做起,提倡简朴,反对浪费。

(三)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

1、结合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中开展环保知识讲座,进行教师环保意识测试活动;

2、落实“无烟学校”的相关要求,在教师中推崇环保的生活方式。

3、选派教师参加市、县环保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环保教育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优化老师的心理健康环境。

5、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渗透到家庭与社区,通过学校环境教育带动每一个家庭,通过学校环境教育影响每一个社区,使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环保,形成环保意识。

(四)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1、编制环境教育教材。自行编写《生态与环保》校本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环境教育日,让学生认识我国的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目前生态环境的恶烈状况,以及保护环境的作用和有效措施。

2、教育教学相互渗透环境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与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在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中渗透环境知识,系统讲授与重点渗透结合,深层挖掘教材环境因素,促使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在作业设计、形成性测验中,确定一定比例的环境知识。教师教案中要体现环保教育的环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在教案中体现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案征集活动,把环保宣传落实内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

3、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设环保专题,利用网络开发学习资源,开展专题性环保课题探究。

(五)多渠道开展学生环保教育活动

1、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助学”活动和科技小制作活动,在学生的科技活动中注入环保主题。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开展2次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发挥好心理咨询室功能,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环境。

3、重大纪念日是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最佳时机,学校认真组织专题活动,如结合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等节日,可利用班会、队会、晨会、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定期聘请县环保局和城管办专业人员来我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知识竞赛、环保作文竞赛、环保书画竞赛,收集废旧电池等活动;植树节发动学生植绿护绿,为班级献花,为学校添绿。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然,而且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4、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生态教育基地、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学生大力宣传环保教育工作,班级板报、学校宣传栏定期宣传环保知识。

5、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专题活动,如:环保知识抢答赛、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制作环保购物袋、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纸杯、节约使用纸张、清洁美化校园等,把环保意识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上,倡导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6、定期安排学生参加“社区环保小卫士活动”,使学生环保工作深入到社区。

7、通过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和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倡议学生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六)建设富有生机的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增设分类垃圾箱;张贴环保标语等;在学校网站、校报、宣传栏、橱窗开辟“绿色教育”专栏,宣传各级政府关于环境教育的方针政策,介绍交流学校和各部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情况和经验;在教学楼走廊里,以版面形式开设生态环保教育主题,各班在班级园地里开设环保板块,可展出学生的环保手抄报、环保绘画、环保征文等。

(七)整理好有关的评估档案和宣传资料

1、由办公室统筹安排,做好评估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编的工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2、收集整理好师生开展环保教育的活动照片。

绿色,是生命的希望和象征。“创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好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目标。通过营造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活动,使全校师生员工树立绿色理念,提高绿色教育水平;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高并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争创一个文明健康,清新宜人,绿意融融的“绿色学校”。

创建绿色文明校园汇报材料 篇10

---**二中创建绿色文明校园汇报材料

-、学校简介

**二中创建于1970年,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000多人,教职员工240多人。近年来共投资1500余万元,三次扩建使校园面积扩大到12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48000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目前拥有标准化的教学楼、科技楼、音乐楼、图书馆、体育馆、田径运动场、灯光球场、学生公寓。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重点培养音、体、美特长生,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新路。近年来特色办学成果显著,高考成绩稳步上升,特别是音、体、美专业考生上线率100%。在2013年高考中,美术专业有50余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重点院校。学校先后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中导学案分层开发与应用研究实验学校”“湖北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咸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校园” “最佳文明单位” “高考文科备考先进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该校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确定为“湖北省男女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咸宁市青少年田径与足球训练基地”。目前,学校正在乘势而上,向市级重点高中迈进。

创建绿色文明学校是我校近年来的重要中心工作之 一,现在的**二中校园环境绿化,美化,亮化,香化,走进校园,处处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文明之风随处可见,我校在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1、建立组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绿色文明学校领导小组,有园艺专业毕业的绿化专业工作人员一名,有绿化保洁员多名,分工明确,职责具体,形成了完善的绿色学校创建组织网络,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2、健全制度。将绿色文明学校创建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中,制定了“绿色文明学校创建实施方案”,保证了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根据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每年都确保将一定的绿化经费列入入学校财经预算计划。

二、重视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学校把环境文明教育纳入学生课堂,充分利用教职工会、学生大会、班团会、国旗下的讲话、演讲比赛、宣传橱窗、花坛标牌等形式,向全体师生进行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思想意识教育。对教学楼进行美化,在教学楼各层走廊的墙面上,布置醒目的名言警句。重视每个班级教室里的班级文化建设,使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美好文化环境感染和熏陶,学校的校园宣传文化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强化日常管理。学校在校园卫生环境的管理上,坚持做到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量管化。校园内卫生桶箱配置完善,摆放合理。学校在有树木化草的地方,都适地设有保护环境、爱护花木的标示牌。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制定了《学校卫生检查评比细则》,每天对校园内教室、寝室、餐厅、活动区等区域的清洁工卫生工作进行早、中、晚三次清扫,三次检查,且打分,纳入管理班级及负责人的月评估业绩,且在学校重要地段课余都设有文明卫生监督岗。每周对各年级班级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通报。

三、增加资金投入,美化学校环境。实行亮化工程。近年来,我们把创建文明校园和美化校园结合起来,以净化、美化、绿化为原则,对校园布局重新进行设计,整个校园分为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三大区域;对校园老教学楼区设施进行了有效改造,做到危处改建,墙面刷白,路面硬化,沟渠暗化。目前我校的老教学楼区,和新教学楼区一样美化,亮化。实现绿化香化工程。在校园主干道两面侧植有高大的香樟树,在教学楼后植有桂树林,在运动场植有绿化树,在科技楼前建有花坛草坪,雕有校微标塑像,在生活区域有花坛。校园绿化覆盖率在35%以上,宜绿化地绿化率在98%以上。校园基本建设与绿化美化工作上了新的台阶,一年四季,每个季节,校园内都看得到树绿,闻得到花香;随便什么时候走进校园,路面干净,环境亮丽,给人美的感受明显。重视整体环境育人。学校在抓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办图书馆、创建德育展室、学生法庭、电教室、宣传窗等,让学校每一个景点、每一面墙壁、每一块黑板,都能成为教育人的工具,使绿色文明学校的氛围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文明 篇1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意识

首先,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作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策部署。衢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衢州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加大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在生态建设上为全省建设多作贡献。其次,始终把思想统一到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大目标”上来。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衢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衢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我们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特色,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相促进,实现“双赢”。第三,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上来。我们树立保护生态就是造福人民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强化环保意识,体现生态效益。高度重视林业经济,把林业摆在经济的基础地位和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绿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大效益,使林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园区、绿色无公害林产品基地等,积极打造青山绿水旅游品牌,让老百姓在生态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

衢州市在推进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抓好启动点、切入点,全力抓重点、破难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

(一)明确生态市建设总体要求。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四项目标。要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环境治理与社会稳定的两对关系;做到生态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三个相结合;确保实现完成生态省建设省、市目标责任书和“811”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任务;确保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考核验收;确保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重点断面和出境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六个一批”工程计划等四项目标。

(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程体系。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作是衢州生态市建设的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农业方面。建成了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0个,总面积120万亩,其中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92个;认定了3批共计99个衢州绿色农产品和97个衢州市绿色特色农业示范园场,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2个,有机食品21个,绿色食品14个,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开化县成为农业部命名的“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开化县、江山市和龙游县进入全省30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行列。生态林业方面。近几年,我们通过大力实施路域绿化、水系绿化、高标准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经济林建设等一系列绿化工程,使全市的生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26.59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30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的较高水平;全市共新建绿色通道1264公里,建成花卉苗木基地9万亩、省市级绿化示范村96个和工业原料林基地8万亩,建成城市防护林带1000亩,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建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二个省级森林公园和48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143.4平方公里。生态工业方面。坚持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创建生态市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2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清洁生产项目520个。全市有8条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配套了余热发电项目,合计装机达7.8万千瓦。在造纸、化工行业推广热电联产技术,10个热电联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合计装机近21万千瓦。近两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下降5%。生态旅游方面。衢州人文景观荟萃,自然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衢州将生态理念植入旅游发展,发挥钱塘江源头山清水秀优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对以孔氏南宗家庙、围棋发源地烂柯山等为背景的古城文化景区,以钱江源头、国家森林公园为背景的水系源头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以姑蔑旧地、龙游石窟为背景的姑蔑文化景区,从生态的角度整合提炼、拓展深化,建设集旅游、生态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全市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生态城镇方面。“画好山水画,促进城镇生态化”,确立“盆景式城市”的特色理念,致力于做精、做美、做特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利用江、湖、山、林等生态资源,把城市定位为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理念已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全面开展“五城联创”活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已有100多个乡镇完成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市级生态示范乡镇68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09个。生态文化方面。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挖掘衢州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编制孔子、棋子“两子”文化发展纲要,大力弘扬南孔文化中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精神,提高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了“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态衢州建设主题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衢州的生态文化建设成果。

(三)完成生态市建设预期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衢州市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预期目标。一是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级验收。2006年衢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12项基本条件和26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各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实现了全市“一片绿”。二是污染防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目前,衢州市、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启动,衢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全市建成了27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近900个村开展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了50.2%。三是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衢州市先后关闭了1.24万只竹料腌塘和41家土法造纸企业、完成了12家氨氮重点企业的治理、淘汰了小化工企业60多家、拆除水泥机立窑90多条、关闭小矿山170多个、小石灰窑520多个、实施了15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治理工程。

加强领导明确措施有效保障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

衢州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衢州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生态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市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确定“建设一批生态示范乡(镇)村,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绿色)企业,打响一批绿色品牌,营造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单位,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治理一批污染源”的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程。同时,将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再由各县(市、区)分解到基层,形成了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统一完整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机制,使各项任务分解到位、落到实处。

(二)编制规划,确立项目,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是林业。近年来,衢州市完成了城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城市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规划、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100个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建立兴林富民示范村100个,森林生态保护示范村100个,绿化示范村100个等,形成了健全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省“五大百亿”工程、“生态省建设十大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载体,整合资源,突出项目的生态含量,编制、推荐项目,做到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另一方面,认真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全市建成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00万亩,二是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工程。全市完成100万亩。三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全市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

(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衢州市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示范区带动作用,努力培育一批绿色单位和生态示范乡镇和村。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自主申报、强化指导、积极扶持、严格考核、表彰奖励等创建程序,全市有74家企业获省级“绿色企业”称号;建成90个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家庭”;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69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25个。

(四)创新思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衢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生态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在激励机制上,对获得国家、省、市绿色食品证书、绿色单位称号的单位进行奖励;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对实行清洁生产和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企业落实退税政策。在投入机制上,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在监督机制上,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群众参与机制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生态市建设,对在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在工作经费保障上,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奖励、补助、规划、宣传、调研等。

(五)强化宣传,全面发动,营造氛围。生态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衢州市为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提出了建设“浙江绿源”的口号。通过邀请国家、省生态专家开办生态建设知识讲座和环保课。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开辟了宣传专栏,举办生态摄影比赛,制作宣传光碟,汇编生态建设文献,举办 “中国(衢州)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设立宣传牌,开通“浙江绿源-衢州生态市建设网站”等形式,扩大衢州创建生态市建设的影响,展示了衢州良好生态形象,打响了衢州生态品牌。

上一篇:皇明太阳能使用说明书下一篇:调度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