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植物园与博物馆

2024-09-11

高山植物园与博物馆(精选7篇)

高山植物园与博物馆 篇1

一、调查地自然概况及草地类型

㈠自然概况

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 祁连山东端, 属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一部分, 在自然地理区划上属于青藏高原地带, 地理位置:东经102°01′~103°40′, 北纬36°30′~37°35′, 总土地面积7148.83平方公里, 草地面积2.61万公顷。境内地形复杂, 沟壑纵横, 海拔高度2040米~4874米之间, 年平均温0℃~2℃, 无霜期3至4个月, 年均降水量265.5毫米~411.3毫米, 年均蒸发量1590.5毫米~1703.2毫米, 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类型。全县有天然草场39.16万公顷, 有可供放牧利用的灌丛林地11.42万公顷, 天然草场分为山地草原、山地草甸、疏林草甸、灌丛草甸、高寒草甸五种类型。其中:山地草原8.13万公顷、山地草甸8.14万公顷、灌丛草甸13.22万公顷、疏林草甸2.35万公顷、高寒草甸7.31万公顷。植物种类繁多, 主要植物有61科、213属、502种, 其中主要牧草有49科、158属、276种。

㈡调查地草地类型

第一, 高山草原。分布于海拔2500米~3000米之间的山前倾斜平原、低山丘陵地带, 面积0.54万公顷, 占草地总面积的20.76%, 年均温-0.1℃~1.5℃, 牧草生长季节降水量为216.4毫米, 牧草生长期135天~168天, 土壤为山地栗钙土、暗栗钙土, 母质为洪积坡积物, 土层厚60厘米~100厘米。牧草生长稀疏, 种类较少, 主要有旱生、中旱生的克氏针茅、短花针茅、扁穗冰草、冷蒿、驴驴蒿、芨芨草等, 上限有苔草、珠芽蓼等草甸种混生, 下限有骆驼蓬、碱蓬、锦鸡儿等荒漠种侵入, 牧草盖度40%左右, 每公顷鲜草产量138.1公斤, 是家畜主要冬春放牧场。

第二, 山地草甸。分布于县境海拔2700米~3200米之间的坡地、滩地、河谷阶地、低洼地。以坡地、滩地为主体, 年均温-1.7℃~1.5℃, 牧草生长期120天~150天, 年降雨量400毫米~650毫米。土壤为山地黑钙土、亚高山草甸土。牧草种类丰富, 以中生植物为主, 混生有湿生和旱生植物, 主要有藏嵩草、线叶嵩草、苔草、披碱草、早熟禾、异针茅、珠芽蓼、乳白香青等。植被盖度95%, 每公顷鲜草产量364.6公斤。

第三, 灌丛草甸。分布于海拔2500米~3300米之间的山体阴坡、半阴坡, 山体半阳坡, 河谷阶地也有分布, 多在林带上下限与密灌嵌接, 面积0.88万公顷, 占草地总面积的33.79%。分布地带上限属高寒半湿润区, 下限属寒冷半干旱区, 年平均气温-1.7℃~1.5℃, 牧草生长期120天~150天, 年降水量400毫米~650毫米, 湿润系数0.8~1.29。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山地黑钙土。植物群落由灌木和草本组成, 金露梅在灌丛中占优势, 伴生种有高山柳、小叶杜鹃、高山绣线菊、祖师麻等, 盖度20%左右。草本层的植物种类较多, 但优势种不明显, 通常有垂穗披碱草、藏异燕麦、早熟禾、黑穗苔、珠芽蓼等, 盖度60%左右, 每公顷鲜草产量222.2公斤。

第四, 疏林草甸。主要分布于280米~3300米之间的山体阴坡、半阴坡, 面积0.16万公顷, 占草地总面积的5.98%, 年均气温-1.7℃~1.5℃, 牧草生长期120天~140天,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 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山地黑钙土。植被有散生成稀疏的祁连山圆柏、云杉、杨桦, 伴生种有灌木黄蘖、高山绣线菊、金露梅等, 草本植物有针茅、披碱草、苔草、嵩草、珠芽蓼等, 草本盖度60%左右, 每公顷鲜草产量为170.73公斤。

第五, 高寒草甸。分布于海拔3400米以上的山脊坡地、浑圆山顶及开阔平面, 面积0.49万公顷, 占草地总面积的18.67%, 气候寒冷湿润, 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650毫米左右。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植物多以耐寒中生、湿中生的矮嵩草、线叶嵩草、珠芽蓼、胎生早熟禾、蚤缀、星状风毛菊等, 盖度60%左右, 每公顷鲜草产量173.2公斤。

二、有毒植物及其危害

根据调查, 有毒植物在天祝县各类草地上均有分布, 面积为21.36万公顷。其重点分布在山地草甸和灌丛草甸之中, 主要有豆科的棘豆属, 毛茛科的乌头属、毛茛属、唐松草属, 大戟科的大戟属, 杜鹃花科的杜鹃花属, 以及龙胆科、玄参科等的一些种类;在山地草原有毒植物种类较少, 主要有禾本科的醉马草, 瑞香科的狼毒及豆科黄芪属的一些种类。据危害而言, 天祝县草地有毒植物的主要危害种类为豆科棘豆属植物, 其分布面积达到7.95万公顷, 严重危害面积达3.53万公顷。根据在石门、柏林、西大滩、抓喜秀龙、毛藏、旦马等乡的调查, 在重点危害区域, 棘豆属植物平均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4.4株, 严重危害地区密度高达每平方米88株~35.3株, 盖度为23%~64.4%, 产草量占牧草总产量的10%~45.4%。狼毒和醉马草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 面积分别为0.67万公顷和0.33万公顷, 其它有毒植物虽种类多, 分布广, 但当地家畜一般都不采食或在饥饿状态下采食很少, 直接造成的危害比较低。但这几种毒草在天祝县草原上逐年增多, 由于其根系发达, 叶丛茂密, 具有耐旱, 抗病虫害, 返青早, 生命力强等的特点, 往往与优良牧草争水、争肥, 使优良牧草生长受到抑制、草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草地退化, 使现有草地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主要有毒植物及分布

根据在不同草地类型上的调查和有关资料记载, 天祝县高山草地的有毒植物分布面积达21.36万公顷, 危害面积7.95万公顷, 占天然草场总面积的20.3%, 其中最常见而又形成危害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㈠棘豆类

主要有甘肃棘豆和黄花棘豆, 属豆科棘豆属植物。该类植物全草有毒, 为烈毒性长年有毒植物。严重危害面积达3.73万公顷, 分布于山地草甸和灌丛草甸之中, 密度平均每平方米24.4株, 最高可达每平方米28.1株, 盖度为32.1%, 产草量占牧草总产量的10%~45.4%, 多生长于河漫滩、阶地及山前坡地、沟谷地等, 呈片状集中分布, 在疏林草甸和草原草地中也有分布, 在高寒草甸中则未见分布。因其含有毒物质苦马豆素、黄华碱、臭豆碱等, 易引起马属动物及绵山羊疯草中毒病或称疯草中毒综合症, 是天祝县高山草地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 至今仍无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法。

㈡醉马草

属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 该草全草有毒, 为烈毒性常年有毒植物, 含多种生物碱。主要分布在草原草地, 在山地草甸草地较为干旱的地带也有分布。一般多生长于弃耕地、道路两旁、田埂及其它裸露地。家畜采食后, 中毒表现为眼发直、流泪、口流泡沫、全身痉挛、腹胀、气喘、血液循环减弱、血似黄水, 尸体苍白失去水分等症状, 马属动物对该草毒素较敏感, 若不及时发现治疗, 2至3小时即可死亡, 牧民治疗中毒家畜常灌服食醋或酸奶子1至2碗, 一般都可治愈。

㈢狼毒

属瑞香科狼毒属植物, 全草有毒, 尤以根部毒性最大, 俗有“断肠草”之称。因其含有瑞香狼毒甙、狼毒素、二氢山奈酚等, 家畜中毒后表现为呕吐、腹泻、中毒后可引起腹部剧痛, 腹泻及肠胃道出血, 也可引起心、肝、肾、脑、肺等脏器出血, 主要分布在草原草地, 在山地草甸中也有分布, 一般不为家畜采食。

㈣铁棒槌

属毛茛科乌头属植物, 主要有毒成份为生物碱乌头素, 全草有毒, 为烈毒性常年有毒植物, 其毒性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麻痹, 同时影响心脏、呼吸和消化器官的机能。主要分布在山地草甸草地, 常见的还有露蕊乌头、唐古特乌头、圆叶乌头等。

㈤乳江大戟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是一种烈毒性常年有毒植物, 全草有毒。高15厘米~40厘米, 多年生草本, 叶互生, 倒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 主要分布于山地草甸草地。在天祝县主要分布在山地草甸和灌丛草甸之中, 属于此类的尚有甘肃大戟。

㈥秦艽

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 全草有毒。危害时期为生长期和枯黄期。其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主要分布于山地草甸、灌丛草甸和疏林草甸之中。常见的还有达乌里龙胆、尖叶龙胆、条纹龙胆等。

㈦毛茛

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 为弱毒性常年有毒植物, 广泛分布于灌丛草甸、山地草甸和疏林草甸之中。全草含白头翁碱, 茎叶中的黄色浆液有强烈的刺激性, 接触皮肤、口角、口腔、蹄叉或角膜等处会立即起泡, 引起剧痛。家畜大量取食后会出现流涎、呕吐、腹泻、抽搐以致死亡。此类植物还有高原毛茛、美丽毛茛等, 中毒家畜牧民常灌服酸奶子, 也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并内服泻药都可达到解毒的作用。

㈧高山唐松草

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 属于季节性弱毒植物, 含有氰氢酸, 广泛分布于山地草甸、灌丛草甸、高寒草甸之中, 青鲜时一般不为家畜采食。

四、有毒植物的防治情况及防除措施

天祝县有毒植物防除始于1956年, 1956年~1960年防除毒草1.27万公顷, 1978年~1980年防除毒草0.8万公顷, 1981年~1988年防除毒草0.3万公顷, 1989年~2000年防除毒草1.2万公顷。毒草防除主要采用人工挖除和化学药物防除, 1961年省畜牧厅在抓喜秀龙乡红疙瘩村用2.4-D丁酯进行毒草防除试验, 试验选出2.4-D丁酯防除毒草的最佳浓度为2%。1974年,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试验站在永丰滩采用2.4-D丁酯、二甲四氯、二甲四氯+2.4-D丁酯防除甘肃棘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2.4-D丁酯最佳用药量为0.02公斤/公顷, 灭效达95%以上。1976年, 县草原站,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试验站分别在松山滩、永丰滩开展用“茅草枯”灭除醉马草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用“茅草枯”防除醉马草的最佳用药量为0.02公斤/公顷, 灭效达100%。1984年~1985年, 县草原站在石门乡采用2.4-D丁酯、二甲四氯、2.4-D丁酯加二甲四氯进行防除甘肃棘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药剂浓度在0.4%~0.6%时, 苗期喷洒灭效可达99.5%~100%, 用2.4-D丁酯与二甲四氯液混合喷洒, 能够显著提高灭杀效果。

㈠化学杀除

在有毒植物生长密集的地带, 应视具体危害种类, 有选择地利用“灭狼毒”、“灭棘豆”, 分别以2.4-D丁酯和氨基嘧磺隆为母液, 它用量少, 见效快, 使狼毒、棘豆受害的药物浓度范围广, 效果稳定。它最大的特点是不用兑水, 提高了药物的使用性。这是清除有毒植物最有效的方法, 见效快, 效率高, 若辅之以人工补播效果会更好。但是用2.4-D丁酯防除甘肃棘豆,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杀伤效果好, 但对部分阔叶牧草有杀伤作用, 限制了大范围使用。

㈡将围栏封育、施肥灌溉、人工补播、治虫灭鼠等措施结合起来

对草地实施综合培育, 提高优质牧草在草群中的比例, 以改变有毒植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达到抑制生长的目的。如在醉马草生长的地带, 灌水可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㈢以畜治草

如棘豆属植物主要危害马属动物和绵山羊, 而对牦牛毒性则较小, 因此, 在棘豆属植物生长密集的地带利用牦牛重牧, 也能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

㈣人工拔除

在有毒植物生长稀疏的地带, 适合于人工挖除, 这种方法经济、简便易行, 其缺点是耗费人力, 破坏草地植被, 导致草地沙化退化, 但要辅之以人工补播, 就可减少药剂防除, 并减少污染。

㈤对有毒植物中有药用价值的种类, 应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

高山植物的生存智慧 篇2

事实并非如此。高山冰缘带地区其实生长着许许多多的奇花异卉,它们是这里的“土著居民”。尽管冰缘带气候环境恶劣,生长季节短暂,一年中仅6~8月适合植物生长,但这些高山植物为了降低或者消除冰缘环境对自身生长繁殖造成的不利影响,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冰缘气候的奇特外部形态和独门绝技,它们被称为“雪山上的精灵”。

它们一株株,一簇簇,一片片,或疏离错落,或密集如织,或黄白相映,或紫蓝交辉,构成了雪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棉毛植物

棉毛植物是指植株通体密被毛状体的植物。这种植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叶片或花朵被厚实的棉毛包所裹,它们一团一团的,宛如雪球,故又得名“雪球植物”。棉毛植物的典型代表当属菊科风毛菊属雪兔子亚属植物,主要有:水母雪兔子、绵头雪兔子、羽裂雪兔子和三指雪兔子等。在我国,棉毛植物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区)的高寒冰缘带地区。棉毛植物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高度介于15~30厘米之间;棉毛植物的根状茎非常粗壮,呈黑褐色,有纺缍状分枝,不仅能固定植株,还能吸收地表深处的养分;茎、叶和花序都密被着白色长棉毛,尤以花序为甚,毛绒绒的模样非常可爱。藏族同胞常把雪兔子亚属和雪莲亚属植物统称为“雪莲花”,它们也是藏药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面对高山冰缘带如此恶劣的环境,棉毛植物何以能傲立风雪?这还要从其自身形态结构和密被的白色棉毛说起。以水母雪兔子为例。科学家研究发现,水母雪兔子进化出了许多绝技:第一,水母雪兔子头状花序的颜色通常为紫黑色,这样的深色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第二,水母雪兔子的叶片互相重叠,紧密交织,这样的植株形状起到了很好的吸收热量的作用,而吸收的热量,一方面可以加速植物繁殖器官(花和果实)的发育以适应生境内生长期短暂的特点,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花序表面的温度,有效地吸引传粉昆虫(和人一样,昆虫也需要温暖的环境温度);第三,水母雪兔子中空的茎和棉毛具有良好的热量缓冲作用,在雨天或太阳辐射强度发生剧烈波动时,这一热量缓冲作用可为植物繁殖器官的发育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小环境,能防止瞬间强辐射或者冰冻对植物繁殖器官可能造成的伤害,帮助植物适应高山生境内夏季多云、多雨且温度波动剧烈的天气特点;第四,这些棉毛可以防止雨水对花粉的冲刷(雨水会冲走花粉,同时也会使花粉破裂),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花粉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提高繁殖成功率。

温室植物

温室植物是指那些能够增加自身温度的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花序外面一层一层地包裹着大型半透明的奶黄色苞片(变态的叶),起到了类似于温室的升温和保温作用。温室植物的代表种类包括蓼科大黄属植物塔黄、苞叶大黄和菊科风毛菊属雪莲亚属中的苞叶雪莲和木里雪莲。温室植物通常“身材”高大,远远望去,在空旷的冰缘带格外醒目,因此又被人称为高山上的“明星植物”。

温室植物又是如何抵御严寒的呢?那奶黄色半透明苞片对于它们适应高山冰缘环境具有特殊的意义吗?长期以来,苦于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人们难于寻觅到这些精灵的藏身之所,科学家难以探究这些奶黄色半透明苞片的真实意义。近年来,科学家历尽艰辛,经过细致的探索分析,终于揭开了温室植物的神秘面纱。以塔黄为例,科学家发现,塔黄的苞片互相重叠,将所有的花部器官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有效地保存了热量——在晴朗的正午,温室结构内部的温度要比同时期的外部环境气温高出10℃以上,当研究人员将手指放入温室结构内部时,都能明显感受到阵阵热感。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明:这种增温作用包括:明显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由此加快塔黄植物受精的过程;为种子的发育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帮助植物将种子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从其他贮藏器官(如根、茎和叶)向种子快速运输,从而帮助植物在短短4个月的生长季里迅速完成繁殖过程。如此看来,“温室植物”的称谓的确名副其实!

科学家还发现,塔黄苞片除了增温作用,还具有“防护伞”作用。这些苞片一片片严实地包裹着花序,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对花粉的冲刷;另一方面,苞片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类黄酮,能有效吸收和反射紫外辐射,经过苞片遮挡后,通常能阻挡90%的紫外线进入温室内部。科学家做了一个对比试验,当人为去掉塔黄苞片后,晴天时95%以上暴露在外面的花粉失去了活力,而雨天时96%以上的花粉被雨水冲刷掉了。由此可见,这些苞片不仅起到了温室作用,还能够为植物遮阳避雨,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伞”作用。

垫状植物

垫状植物具有一条埋于地下的粗壮而结实的木质主根,紧贴在地面或岩石上,没有明显的茎,经过多年辐射性生长后,形成小枝紧密簇生的半球形或饼形结构。典型代表种类有石竹科无心菜属的团状福禄草、垫状蚤缀、囊种草属的囊种草;紫草科垫紫草属的垫紫草;报春花科点地梅属滇西北点地梅;蔷薇科萎陵菜属裂叶毛果萎陵菜等。远远看去,垫状植物一团一团的,犹如绿色的怪兽,藏族同胞形象地称之为“高山上的猪头”。

垫状植物为何要贴地而生?为什么要长成垫状?科学家研究发现,生长在高山冰缘环境中的垫状植物,在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高度的适应性。首先,垫状植物包含众多的分枝,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植物的表面积,增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第二,垫状植物具有良好的聚热和热量缓冲作用,在晴好的白天,垫状植物表面温度比同时期的气温高出10~15℃,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充高山冰缘生境中热量的散失,保障植物光合作用高效进行;当入射辐照强度变化剧烈时,垫状植物内部的温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其表面及周围的温度变化幅度。第三,垫状植物具有良好的吸收和保持水分及养料的能力,既可保证植物在土壤营养不足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又可保证幼苗及花芽等分生组织的顺利发育。第四,垫状植物所具有的吸收和保持水分及养料等优势,能够为与其共生的植物提供有利的生活环境条件,从而促进其他植物的生存。正因此,垫状植物又被称为高山上的“生态系统工程师”。

nlc202309040606

垂头植物

垂头植物是指那些花朵(包括花序)朝下的植物。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中植物的花朵既有朝上的也有朝下的。有的植物的花朵是向上的,显得风姿招展,热情奔放;有的植物的花朵却是下垂的,少女般羞羞答答,含蓄委婉。你或许会认为,植物花朵的朝向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实,花朵的朝向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不论植物选择哪种开花方式,都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垂头植物的雌雄蕊通常被花苞片或花瓣片所包裹,典型代表有百合科的尖被百合和菊科的垂头菊属,如钟花垂头菊、紫茎垂头菊和向日垂头菊等。垂头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花朵呈辐射状或盘状,下垂。研究者发现,这类植物的头状花序从花蕾期到花期,垂下的角度会越来越大。

垂头植物为什么会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这难道是它们在高山冰缘恶劣环境下的一种主动“服输”的姿态?当然不是,垂下“高贵的头颅”,正是垂头植物智慧的表现——向上绽开的花朵虽然能招蜂引蝶,有利于花粉的传递,但也容易使花粉遭受紫外线和雨水的伤害;而下垂的花朵则能避免遭受紫外线和雨水的伤害。高山环境恶劣,具有强紫外线和强降雨,“垂头”正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巧妙的适应。科学家研究钟花垂头菊发现,下垂的花序一方面能很好地保护花粉,使其免受雨水的冲刷和紫外线的伤害;另一方面,在晴天时能够显著提升内部的温度,便于花器官的发育以及种子的成熟。科学家还发现,有些植物更聪明——它们的花朵在天气晴朗时朝上开放,当降雨来临时则迅速垂下,既充分地利用了阳光,又很好地避免了雨水对花粉的冲刷。

垂头植物羞答答的模样,看起来柔柔弱弱,实则坚韧不屈,它们在恶劣的冰缘环境中充分展现了惊人的生存智慧。

花冠闭合植物

高山环境暴雨频发,降雨来临前通常也会降温。雨水容易对花粉造成损伤,还会稀释花蜜,而低温则会降低花蜜的温度,降低花蜜的“口感”,从而影响访花者的拜访。有研究表明,在寒冷环境中,蜂类昆虫喜欢温暖、浓度高的花蜜,就像人类在冬天喜欢热饮一样。因此,高山植物为了保持对访花者的吸引力,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花蜜和花粉,且同时保温,而花冠闭合正是它们的法宝。闭合的花冠避免了雨水进入花管内部,同时也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花冠闭合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龙胆科龙胆属和橘梗科蓝钟花属植物中。

花冠闭合又可分为两类:暂时性闭合和永久性闭合。暂时性闭合指在夜晚或暴风雨来临以及突然降温时,植物花冠迅速闭合,当雨过天晴后又立即开放。这样,既可有效地避免降雨对花粉和花蜜造成的损失,又可减少降雨降温带给“传粉信使”(昆虫)的不利影响。永久性闭合指在植物花朵完成授粉后闭合,而且一旦闭合就不会再开放。研究证明,闭合的花冠能够保护生殖器官免受低温伤害,降低子房发育的环境温度波动,从而保证种子在较短时间内发育成熟。高山冰缘带环境恶劣,低温多雨,花冠闭合正是高山冰缘植物避免低温及雨水伤害的生存智慧之一,真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高山植物大而艳丽的花朵

高山冰缘植物大都具有大的花朵展示面积(或多朵花聚生成花序)和鲜艳的花色,花色尤以蓝—紫色花的比例最高。有诗云:“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为什么冰缘植物的花大而艳丽?植物会不会也像人类一样,艳丽的花朵只为美丽自己、取悦他人?

答案当然是“否”。大而艳丽的花朵也是高山植物的一种生存智慧。植物要繁殖后代,就需要将花粉(“精子”)传播到花柱上,从而使胚珠(“卵子”)受精,这样才能结出果实。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之为“传粉”。传粉需要“传粉信使”(昆虫)来完成。但是,高山冰缘带地区环境恶劣,昆虫的种类、数量减少,活动能力也显著降低,加上高山植物自身的花期非常短暂,因此高山植物很可能会因为得不到昆虫的造访而导致繁殖失败。而高山植物大而艳丽的花朵,正好可以在短暂的花期内更加有效地吸引。在众多的昆虫中,熊蜂(体壮、多绒毛、笨笨的,故名熊蜂)因为具有较高的花粉传递效率,且在低温和强风环境中也能访问花朵,成为高山植物的“宠儿”。然而,熊蜂钟情于蓝-紫色花。“女为悦己者容”,高山植物也概莫能外,它们盛开的蓝-紫色的艳丽花朵正是为了取悦熊蜂,以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

高山植物的生存智慧与高山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山环境紫外线特别强烈,容易对植物产生较大的伤害。为了抵挡紫外线,高山植物的花瓣中产生大量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这两种物质可以吸收紫外线,减少其对自身的伤害。类胡萝卜素可使花瓣呈现黄色,花青素则使花瓣呈现红色、蓝色和紫色。海拔越高的地方,紫外线越强,花瓣里面的这两种物质也越多,花瓣的颜色也就越艳丽。

大而艳丽的花朵既保护了高山植物自己,同时也美化了高山,还吸引了传粉者繁衍生息,真可谓“一箭三雕”!

高山与流水 篇3

之前,这座高山绿油油的,许多护林员在这里种上了花儿、树苗,数年后高山越来越茂盛也越来越高;一群小燕子飞来了,它们说:“这里真好,我们在这座山安家吧!”流水也来了,它发现了这座山,便钻进山里形成了瀑布,给这如诗如画的高山增添了几分活力。高山经常与流水聊天,它说:“我每天都会长高一点点,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景物。”流水也说:“外面的世界已经被污染了,在你这里真好。”

本来它们能永远做好朋友的,但有一群人的到来,改变了他们。

一天,一群旅行家来到了山上,他们称赞道:“这高山流水,这花草树木简直是人间仙境!”高山听了变得骄傲了起来,流水听了也是微微一笑。后来许多旅旅游家闻名而来,赞赏道:“这瀑布简直能跟庐山的瀑布相媲美了呀,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渐渐的,人们观光时对流水的赞美越来越多,一度超过了高山,高山终于忍不住了。

一天,它对流水说:“请你离开,我现在已经不需要你了。”流水十分诧异:“为什么?”高山说:“你太渺小了,可却如此被人们重视,凭什么?你是依托我才这么美丽,我却得不到认可,这不公平。”流水听后很无奈,只能离开高山。

高山植物园与博物馆 篇4

由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近年来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高山树线交错带所指示的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特征,反映出了由低处植被向高山植被的转化,其景观格局是综合了种子定居.树木生长以及树木繁殖等多个树木生态过程和特定高山环境下的`地理特征格局的适应结果.一方面,树木通过自身生理生态学上的调整对高山极端环境进行适应.一方面,高山特定地理环境特征对树线的景观格局进行影响,因而高山树线交错带成为研究景观格局一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运用3S技术,可以将高山树线交错带研究中的树线景观结构和生理生态过程结合在一起,并验证在其景观格局形成过程中地理特征和人为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作 者:杨振林 石培礼 YANG Zhenlin SHI Peili 作者单位:杨振林,YANG Zhenlin(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石培礼,SHI Peili(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博物馆人与博物馆的故事 篇5

2008年是奥运年,我国及外国游客将蜂拥而至这座有着850年建都史的文明古城,除了观看奥运赛事,参观博物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博物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下面采访的这几个人物都与博物馆密切相关,通过了解他们,可以滴水见日地了解北京――

穆玉敏:想让世界了解中国警察

一本厚厚的《北京警察百年》陈列在北京警察博物馆内。这本讲述了中国警察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书,是中国第一部详细叙述中国警察的史学专著。书的作者就是在北京警察博物馆工作的穆玉敏。

第一件征集的文物终身难忘

穆玉敏是北京公安学校“文革”后恢复招生的第一期学员,也就是业内人惯称的公校20期的,当年她所插队的公社在近千名知青中选拔3人上公安学校,她有幸被选中。在学校她度过了20岁生日,生日礼物是第一套警服。

1977年结束学业后,穆玉敏当了燕山公安分局唯一的女片儿警,管理1300多户居民,5个治保会。那几年,她骑着一辆崭新的二八型凤凰牌自行车,下责任区串户、入工厂、进学校,帮教青少年、开治保会、办案查线索。7年后,她离开派出所,到刑警队当了一名刑警,出现场、访问证人、审嫌疑人、化装侦察„„她说现在她还非常怀念当刑警的日子,那才是警察的真境界,有焦虑煎熬,更有酣畅淋漓。后来,年纪偏大了,她才到局机关坐办公室。28年的警察经历中,穆玉敏在基层一线干了23年,而且主要的警察业务她都实践了。

穆玉敏从小就特别喜欢文学,小时候就看比她大七八岁的哥哥从图书馆借来的小说。当警察后,她边工作、边学习、边写作。1984年,她的一篇散文第一次发表在燕山当地的一家报纸上,此后,她的文章常见诸报端,逐渐在全国公安宣传系统有了名气。2000年,她被从基层部门选调到北京市公安局,参加北京警察博物馆的筹建工作。

在筹建博物馆期间,穆玉敏负责公安史布展的所有文字创作。从2000年5月开始写布展大纲、布展脚本、解说词等,到2001年8月正式开馆,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先后撰写文稿100多万字,后来又反复修改43次。从策划到具体操作,她都亲自过问、亲自动手。一次,因受到领导批评,穆玉敏睡不着觉,半夜女儿又发烧,丈夫值班去了。望着窗外正飞扬的大雪,忍了一天的委屈终于爆发了,穆玉敏对着漆黑的夜,放声大哭起来„„然而第二天一早,她又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投入了工作。

博物馆开馆之时,也是穆玉敏和同事们庆功之日。回忆起那段日子,太多的感慨涌上她的心头,过滤了所有的情感后,留在她心头的是沉甸甸的喜悦。她永远也忘不了征集上来的第一件文物,曾带给她怎样的心灵震撼:一顶本应是绿色的头盔,已被鲜血染成暗红色,上面还有子弹穿过的枪眼。这是民警曹付坤戴过的头盔。

1994年9月20日,正在值勤的曹付坤接到命令追捕歹徒。在北京东三环路口与歹徒的对射中,曹付坤倒在了血泊中,那天正是月圆之夜的中秋节。穆玉敏说,这第一件文物是那样沉重。子弹为什么能击穿这个头盔?原来这不是防弹头盔,而是防击打头盔。现在,这个头盔陈列在博物馆内的英烈纪念墙前,它在告诉人们:警察的生命随时都承受着牺牲。

特殊葬礼触发撰写警察史

到博物馆工作后,穆玉敏对警察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常看到许多参观者站在那用青铜铸造的“警魂柱”和那用400块取意浸透烈士鲜血的红砂岩雕塑的英烈墙前,肃然起敬,感动不已。英烈墙上没有一个完整的形体,也没有一张完整的脸,只是一双双眼睛、一双双大手。然而,它展示给世人的却是一个个完整壮美的灵魂。建国几十年来,北京平均不到一年就有一名警察牺牲,英烈墙是警察用鲜血铸成的。这一幕幕感动着穆玉敏,也激发着她的写作冲动。

触发穆玉敏立志写警察史缘于一次特殊的葬礼。1995年春,穆玉敏在北京周口店山里邂逅了北京市公安局离退休的一群老警察,他们在一个悬崖下,正在为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跳崖的一个名叫靳新明的年轻警察补行葬礼。在靳新明死的那个年代,有500多名被错划成右派、坏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的北京警察,被送到周口店山里植树造林,血气方刚的外线侦察员靳新明不堪忍受重压,跳崖一死了之。

这个迟到了40年的葬礼,使穆玉敏生出了一桩心愿,从此她用公休日寻找采访那些老警察,一段没有记载的历史被她一点点地挖了出来。从此,写作对她来说,不再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而是一种沉重的使命。

写作《北京警察百年》的艰辛令穆玉敏铭心刻骨,她几乎是一个人承担一个“史志办”所要承担的文字工程。无论盛夏酷暑、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为了寻找和抄录一条史料,或是为了找到一张历史图片,穆玉敏都要多次往返奔波,像蚂蚁啃骨头似的从书山文海中一点一滴地掘取所需的宝贵资料。从搜集和梳理大量的史料数据,再到灯下一遍又一遍地撰写和反复修改书稿,穆玉敏几乎放弃了所有公休日,割舍了一切兴趣和爱好,用去了除吃饭和睡觉外的大部分个人时间。

穆玉敏写这部书的唯一目的,是想为热爱的警察事业留下些什么。她说,警察是个英雄的队伍,对国家的忠诚是别的行业比不了的,没有战争的年代,警察的牺牲是最多的。身在其中,她听到、看到太多肃然起敬的故事,每每催人泪下。

目前,穆玉敏是中国作协会员。她独立出版的有散文集《生命,有种硬度》、长篇小说《欲念谋杀》、长篇报告文学集《苦难的价值是什么》、纪实文学集《限时逮捕令》、史学专著《北京警察百年》,内容全部是关于警察的。在警察这支英雄队伍里,穆玉敏像畅游在海里的鱼,吮吸着源源不绝的营养丰富着自己,点缀着大海的美丽。她说:“我希望能用我的笔,让世界了解中国警察。”

姚朔民:穿起无言钱币,讲述有形历史

――建世界一流的国家级钱币博物馆

中国钱币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原址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厦的地下室。2001年,随着国际交流的需要,上级领导决定对钱币博物馆进行扩建,新馆选址在前门附近,对原“北洋保商银行”和“大陆银行”两座大楼进行内部改造,姚朔民就是从那时起,负责博物馆的重建工程。

在博物馆二层一进门处,有一幅大型铜铸浮雕,画面上工匠们有的在把熔化了的铜水往铸模里倒,有的在用工具打磨刚铸好钱币的毛边,还有人在用手进行检验。这幅将中国古代铸币工艺浓缩在一个历史画面的浮雕,策划、设计、定稿,都是由姚朔民亲自负责的。

在钱币博物馆的大厅两侧,各有一面巨大的显示屏,左边一个播放着古代铸币的工艺过程,生动的画面再现了古人制币的工艺流程,详细介绍钱币文化;右边一个则以电脑游戏的形式,使参观者通过玩游戏,就可获得钱币知识。这种别出新裁的钱币知识展示,也是姚朔民设计的。

小小钱币映照历史

流连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看到那一个个光滑润洁的小贝壳默默无言地躺在陈列柜里,仿佛时光倒退到几千年前――人类先祖们在辛勤劳作后,来到集市上,用他们怀揣着、手拿着的那一颗颗海贝,向卖肉的、卖杂货的人换回自己想要的食物及日用品„„那些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金属铸币,上面残留着被雨雪浸蚀、被黄土掩埋、被人手反复摩擦的岁月痕迹,看到它们,更使人顿生数千年恍如一瞬的感觉。

“公元前221年,秦皇统一币制,大量铸制外圆内方的‘秦半两’,这种货币因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遂为历代皇朝所采纳,此后沿用2000余年。”姚朔民谈起古钱币来如数家珍。来自大海晶莹夺目的贝壳,为什么会成了远古时期的钱币?王莽时代“一刀平五千”的钱币交换,印证着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宋朝钱币的多样化与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外汇券又有什么“异曲同工”?在他眼里,这些陈列在中国钱币博物馆里形状各异、材质不同的小小钱币,虽不是《春秋》《史记》那样的历史文献,但其存在本身,就在向人们印证着一部有形、有景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姚朔民举例说,比如宋朝的钱币很复杂,光从品种来说,就有金银、白银、铜钱、纸币等,还有很多铁钱。使用地区也有差异,江苏、安徽等许多地区多用铁钱、纸币,而北方多使用金银、白银。当你研究这些钱币的现象时,就会发现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是多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由于战争、经济等特定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才有了不同地区使用不同钱币的现象。由此可见,钱币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上大学时,姚朔民就对古钱币有着浓厚兴趣。可能是学历史出身,也可能是天生爱好广泛,他总想探究小小钱币背后以历史为背景的发展规律。他认为,一个钱币背后有很多故事。从钱币制造的工艺上,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工业发展达到一个什么样水平,技术到什么程度。有些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往往觉得实物不如文献重要,而姚朔民认为,研究历史,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更有说服力,更全面。钱币博物馆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功能。

中国钱币文化吸引世界眼球

姚朔民介绍,钱币博物馆主要从事钱币的收藏、陈列展览和研究功能。该馆收藏大量的古今中外钱币以及与钱币有关的文物,有些藏品属国内罕见。目前,中国钱币博物馆内珍藏着各种钱币文物30余万件,有河北遗址出土的金贝、安徽出土的十六印楚金板、汉代和田马钱、汉代摇钱树等,此外还有历代金银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各套人民币及金银流通纪念币等珍藏品。

姚朔民说,许多人以为,钱币博物馆只与专业人士或搞收藏的人有关,但博物馆在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了解自己国家钱币的历史,不仅有助于人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高艺术修养,而且更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教育程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前,中国钱币博物馆是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的正式会员,不仅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交流、学术研究活动,还与英、美、法、加、日等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应机构保持着学术往来。2007年6月,维也纳艺术博物馆首次展出了中国钱币,在西方钱币学界引起了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研究中国钱币多年,姚朔民总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钱币博物馆不仅要面对一般大众,还要代表国家面对专业人士,甚至国外同行。博物馆要向他们表明,中国的钱币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要让他们感受到中国钱币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针对广大市民,博物馆也要普及钱币知识,用最少的文字、最精练的语言,让人一看就知道展出的是什么。

57岁的姚朔民,现在是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副馆长。他说自己退休前还有个心愿:希望能把中国银行馆建立起来。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人应该对银行、金融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博物馆里展示的钱币只是物,是死的,只有通过银行才能使钱币流通起来。如果能把钱币的流通过程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结合起来、展示出来,就会使钱币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张丽珍:保护好过去就是保护未来

“请问,建立戏曲博物馆主要是为了什么?”“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老祖宗留下这么好的东西,我们有责任把它传下去。”面对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代表团的提问,张丽珍充满感情的回答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入梨园,方知春色如许

坐落在北京虎坊桥的湖广会馆,是一座占地3200平方米的清代古建庭院。迈入一个圆形小拱门,就见南北两边各有一座古香古色的红木小楼,这就是北京戏曲博物馆和北京湖广会馆大戏楼。清末民初时,这里曾是名人荟萃之地,一些京剧名家常来此献艺。上世纪80年代,湖广会馆被多家单位和个人占据。据张丽珍介绍,为保护古迹,北京市政府从1992年起决定全面修复湖广会馆。1997年,戏曲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开放,这是北京第100座博物馆,也是北京唯一的戏曲博物馆。

张丽珍是1995年调到这里参加博物馆筹建工作的。她说,当时大戏楼的大幕本来应请专业人士设计,但为了省钱,领导把这任务交给了她。一连好几个星期,张丽珍跑遍了北京所有的戏剧院所,看了大量的资料,一天到晚冥思苦想,终于设计出一幅既传统韵味十足,又有创新风格的舞台大幕。至今,这块明黄色的大幕已成为湖广会馆大戏楼的招牌。为了征集到好的展品,张丽珍和同事们费尽心血,一家一户地找单位或个人去做工作,说服人们把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共享。目前,馆中藏有“瘦云轩受贺图”“宫廷御用唱机”“中国四大名琴”等不少梨园珍品,许多都是来自私人捐赠。

戏曲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于人们看完展览后,还可以坐在大戏楼里,一边品着香茶一边欣赏着丝竹古乐,观看着京剧名家表演。在这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本来对京戏所知不多的张丽珍,很快就被京剧那巨大的魔力吸引了。她废寝忘食地钻研戏曲知识,业务掌握得很快。现在已是博物馆副主任的张丽珍,仍每天担任讲解工作,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她总能给予最详尽的解答。

1997年,一位酷爱京剧的台湾老先生来馆参观,对张丽珍的讲解十分满意,临走时表示有机会还会再来北京。没想到第二年这位老先生真的又来了,而且还向博物馆捐赠了一张他珍藏多年的“广德楼戏班演出”旧账单。张丽珍回忆说,当时老人的一番话令她刻骨铭心。老人说:“这账单记载了梨园界的一段历史,把它捐给你们比我自己收藏更有意义。我相信,京剧艺术这一民族瑰宝在你们手里一定能够发扬光大。”

张丽珍是69届的初中毕业生,最想上学的时候去了“广阔天地”。如今,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自学,她说,工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总有新东西出现,这就使她非得不断学习不可,她很高兴自己忙得“没时间空虚”。为了弘扬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她想方设法组织各种专题展览。2007年5月,张丽珍策划了一个“戏曲脸谱展”,展览办得非常成功,受到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广泛好评。让她感触颇深的是:“发扬民族文化艺术,最难之处就在于没有钱还要干成事。”没钱打广告,她就通过网络发布消息;为了征集展品,她挨门挨户去各个文化单位、社会知名人士家里借,从一无所有到最后荟萃了1200多幅珍贵脸谱。

工作,使我如此美丽

张丽珍爱工作的同时,也像所有的女士一样爱美,化着淡妆的她,总带着温文婉约的神态,着装上既时尚又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2000年夏季,她接待了一批来自台湾的“真善美妇女观光团”,这个团有十几个台胞,都是第一次来大陆参观。一看到张丽珍,领队的副团长就拉住她的手说:“你们看,谁说大陆的姐妹不戴首饰、不化妆?”她的话一出口,全团人的目光“唰”地一下都投向了张丽珍,异口同声地夸她漂亮,夸她穿着得体、气质优雅。面对夸赞,张丽珍坦然微笑地说:“我们都是女性,爱美是天性。把自己收拾得精神利落,既是对参观者的尊重,也给自己带来一天的好心情。我身边的女同事也都和我一样,化淡妆,戴项链、戒指是很平常的事。”事后,她对记者说:“那天为了接待工作,我的确作了精心准备。听她们夸我,我心里很高兴,但同时也感到痛心,两岸同胞都是一家人,她们对我们大陆却这么陌生和不了解。当时我就想,要尽可能多地向她们介绍我们这边的情况。”

张丽珍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是京剧团的著名老生演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张丽珍丈夫常为她的工作出谋划策,是她学习戏曲知识的义务老师。为了普及宣传京剧艺术,她还把丈夫演出的剧照贴在戏楼墙上,她说:“如果要用别人的剧照,还要付肖像费,我们戏曲博物馆资金本来就有限,用我丈夫的可以不付任何费用。”有时周末休息,她丈夫还到大戏楼义务演出,张丽珍很骄傲有个在事业上能如此支持她的另一半,她声音里充满温情:“丈夫对我工作上的帮助和支持,是最让我感到温馨的事。”她还有个可爱的女儿在英国留学,如今已是法学硕士。张丽珍说:“我年轻时想上大学而实现不了的愿望,女儿都替我实现了,我真的很欣慰。”

目前,张丽珍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戏曲博物馆办好、办精,让它从中国走向海外。张丽珍目前正和90岁高龄的京剧研究家刘曾复老先生合作出一本配有英汉文字说明的《京剧脸谱梦华》。为此,她还在努力学习英语,她说:“虽然我年纪大了,记忆力差,但我想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时能用英语回答外国参观者提出的有关戏曲方面的问题。有句话说得好:珍惜民族遗产就是珍惜我们的过去,保护好过去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守着老祖宗留下这么好的家业,我没理由不努力。”

张丽珍从事的是与过去、与古老传统相联系的事业,然而她的言行却让人感到:这个美丽、要强的女人,也是个着眼于未来的女人。

马未都:办私人博物馆的 所有乐趣都是精神上的马未都是建国后创办私人博物馆的中国大陆第一人,也是收藏界的名人。2007年7月一个炎热的上午,我采访了这位观复艺术博物馆馆长。

“乱世收黄金,盛世藏古董”,收藏可以令人快乐无比,情趣高雅,投资取利。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收藏古董就像快乐的病毒,在普通人中广泛传染开来。见到这位收藏界名人,我本想听听他对收藏的体会,没想到他谈得最多的却是“文化”。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到西风渐进的西方文化,从鸦片战争到现代经济,马未都把这一切归于文化的影响:“中国为什么以前没有私人博物馆?这是与中国人文化心理有关。在欧洲,有很多私人住宅或大专院校是根本就没有围墙、完全对外敞开的。而我们中国人的个人意识很强,注重的是个人空间,思维是封闭式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把自己的区域用围墙包围起来。这是什么?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我愿意把自己的收藏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这也是我办博物馆的目的之一。”

马未都上小学四年级时,赶上了“文革”。他先随父母到东北农场呆了几年,后来又回到北京,农村里插过队,工厂里摇过摇把。那时他常业余时间写些散文、小说,并多次在报刊上发表。1981年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被刊登在一家大报上,从此他的命运开始转变,成了出版社的一名编辑。上世纪80年代,马未都和王朔、莫言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着实火了一大把。虽然搞写作能做到这份儿上足以使很多码字的人感到羡慕,马未都却急流勇退,从出版社辞职。他决定干他更想干的事――收藏古董。

写作是平面文化,而收藏玩的则是立体文化。马未都写作也好,搞收藏也好,皆缘于内心对文化一种化不开的情结。在他眼里,每一个文学作品,都表达着一种文化理念;而每一件制作精良的中国古玩,也都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1992年,马未都从琉璃厂小摊花5000元买了一只鼻烟壶,在香港以6万港元出手。有人说他眼光特毒,只要他玩什么文物,市场上什么文物就升值。对此,马未都认为,要想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古玩,关键就是要熟悉中国的文化。

在马未都眼里,文化就等同于历史。他说,我们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积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了自己文化的国家。美国只有200多年历史,但它的文化对世界的冲击是最强有力的,美国的文化教育输出意识比任何国家都要强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一直试图用美国的文化价值来“重塑”整个世界。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延续自己的文化就变得十分重要。

不知马未都脑子里是否有“天降大任于斯”的潜意识,他把创立私人博物馆看成是延续中国文化的一个具体行动。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马未都认为,西方文化中更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的具体责任,而我们在过去很长时期里被灌输要承担的责任都过于庞大,人人都喊“要解放全人类”,但这类口号容易被架空,延续中国文化是要靠每个人一点一滴具体行动来实施的。他说:“有人说我很傻,没事吃饱了撑的办什么博物馆?办博物馆是国家的事。我成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件既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会的事。虽然办博物馆是赚不到钱的,我为博物馆付出了很多精力、时间、金钱,但我从中获得的内心满足却是别处无法比拟的。”

博物馆展览的设计与规划 篇6

任課老師:張駿逸

上課時間:2008/09/23~2009/01/13每週二10:10-13:00

本課注意事項

1.本課為一學期課程,應上課18週,上課方式包括課堂講授、實習策展;本課程為3學分,每週實際上課時間為2小時,所餘1小時為實習,用之於各小組之實習策展活動。

2.成績計算:

無期中考;期末考佔總成績30%、實習策展成果佔總成績30%、上課出席率佔20%(點名3次未到請自動棄修)、課堂討論及參與情況佔20%。

3.實習策展說明:

(1)9/23未能出席第一次上課者,視同退選,且不接受加簽。

(2)每小組自訂小型展示主題,於每次上課之第三小時不拘形式自行討論,並將每次討論之會議記錄於次週交給老師(不必打字)。

(3)

課程內容

02/27課程安排

03/06博物館展覽的理念思考

03/13展覽理論

03/20展品之詮釋

03/27展品之詮釋、文案製作--以「民族經緯特展」為例

04/03春假

04/10展覽計畫案的撰寫I、繳交文案製作作業

04/14-04/15「民族經緯」第1次佈展

04/17展覽計畫案的撰寫II

04/21-04/22「民族經緯」第2次佈展

04/24參加「民族經緯」佈展

04/28-04/29「民族經緯」第3次佈展

05/01展示評量I

05/05-05/06「民族經緯」第4次佈展

05/08「民族經緯特展」文案總整理

05/12-05/13「民族經緯」第5次佈展

05/15展示評量之實際操作

05/22參觀台灣博物館

05/29參觀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博物館

06/05結束前的總檢討結束

06/12期末考

必讀書目

1.《博物館學季刊》,第15卷、第3期,民國90年7月。

2.《博物館學季刊》,第15卷、第3期,民國90年10月。

參考書目

3.陳國寧 著,《博物館學》,頁177-244,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94年。

4.陳媛 著,《博物館四論》,頁162-233,台北:國家出版社,2002。

5.許功明,《原住民藝術與博物館展示》,台北:南天書局,2004。

6.《博物館學季刊》,第17卷、第1期,民國92年1月。

7.郭佩宜,<展演「製作」:所羅門群島Langalanga人的物觀與「貝珠錢製作」展演>,《博物館學季刊》,第18卷、第2期,頁7-24,民國93年4月。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优秀 篇7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优秀范文1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境参观了齐齐哈尔市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博物馆里虽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却十分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体会一下当时的年代和人文景观。

同学们在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他们不懂和不明白的问题,讲解员认真并且热心的为同学们解答了问题。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让人无法相信。当我们看到一些小石头时,原始人类就用它来切割东西,这有时让我们质疑,但它确实是真的,也真正存在过的,那是我们的人类就很聪明。他们有时候想的办法连此刻的我们也会想不出来。历史也是透明的,什麽事一看历史就明白。例如日本侵华战争,我们一看罪证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势力是否定不了的,因为历史在证明,历史不会欺骗我们。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我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礼。期望多有机会去参加博物馆,更多了解人类,了解革命烈士,了解历史。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优秀范文2

在北京住惯的我,来到苏州学习生活,感觉一切那么新鲜。紧张的学习之余,我十分喜欢到苏州各处游玩。

前几天,我和姥姥参观了苏州革命博物馆。拾级而上,“苏州革命博物馆”几个金色的大字闪闪发光,令人肃然起敬。沿着参观路线的指引,我参观了序厅、“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六个展厅。那里真实记载了苏州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留下了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艰难曲折革命斗争的串串脚印,歌颂了苏州人民为解放而英勇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丰功伟绩。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活跃在江南,看着展柜中简陋的武器,再看到缴获的日军的战刀,真是不可思议。可是看到老百姓纷纷捐出的布鞋、棉衣和写有“杀尽倭奴”字样的报纸……想到去过的沙家浜,眼前仿佛看到日军陷在人民的海洋战中,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展厅的一块课桌面大小、黑黝黝的钢板,上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窟窿。这是什么呢?带着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介绍,原先这是渡船钢板,“1949年4月下旬,解放军在渡长江的战斗中,为了保护艄公,在渡船艄公的前方安放钢板,用来阻挡敌人的子弹。”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一块生命之板呀。解放军一心为老百姓,钢板上那么多窟窿眼,足见敌人的火力多么强,战斗多么激烈呀,可他们找了一块钢板挡在艄公前面,而不挡在自我的面前。而当时艄公们不顾自我的安危,冒着枪林弹雨,帮忙解放军顺利渡过了长江,同样了不起。他们互帮互助,顺利渡过长江,把天堑变通途,把不可能变可能。一件件真实的物品、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咱们的党与群众,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体现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感。

夕阳西沉,我和姥姥走出革命博物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繁华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不禁喜爱上了这座具有两千多年礼貌史的古城。我想趁着到苏州后的第一个暑假,再好好领略这座魅力城市的迷人风采。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优秀范文3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是暑假活动计划好的。所以,那天一早我和妈妈还有外婆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原以为博物馆不会有太多的人,可从容参观。谁曾想,参观者络绎不绝,长长的队伍排出去好远,来观看博物馆《《凤舞九天》》___楚文化展的人可真多啊!

首先我们直接来到了三楼,看到楚文化的展品可多了,那里有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刻制优美的“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以及“曾侯乙铜冰鉴”,还有贵重的双耳金杯,可爱的彩绘猪形漆盒······。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它虽然经过了千年,但还是没生一点锈,看上去还十分锋利,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把剑是由青铜制成的,并且剑上还镶了宝石呢。

还有一件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文物是“曾侯乙铜冰鉴”,它的用处可大了,它夏天放冰块作冰箱用,冬天是放木炭作烤箱用的,真是神奇,我觉得古人真了不起。.经过这次参观,让我觉得我们人类是十分聪明的,你看我们此刻的科技这么发达了,不都是我们自我人类创造出来的吗?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我们就应当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将来创造得更加完美。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优秀范文4

刚来到海南博物馆大门的时候,心境十分激动;高兴。远远看去一栋庄严宏伟的大楼竖立在我们的面前,我深呼吸,闻到了一股浓厚又古老的气息,仿佛又回到了古代。这些气息不是来自里面的国宝吗?我带异常激动心境进入了博物馆的展厅,刚进到展厅,我吓了一跳,展厅里文物一件件安安静静的躺在那里,在展厅里没有人喧哗;打闹,仅有照相机和安静的人们在慢慢的观赏它们的美丽,虽然它们常年沉睡于土里,但他们的色泽和光华是泥土掩埋不了的。要不然它们不会被我们发现,更不会出此刻展厅里。

海南省博物馆能让参观者穿越时空隧道,领略海南岛的历史奇观、古代礼貌及海南岛人的精神。

博物馆分为5个参观区.第1个是介绍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时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还有定期举行的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是有传承性、民众性,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本馆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

第2个是介绍三件文物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亓北古剑为国宝,三件文物都够得上重器之称。

三件珍贵文物重在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代表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工艺水平;闪耀着历史之光、民族灵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华文化底蕴之光。本厅展示的三件文物,为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第3个是介绍海南先民自各个时期移民而并未繁衍发展,用自我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海岛移民文化。汉代开始,随着中央封建统治不断加强,或有将士挥师南下。开疆拓土;或有逐客万里披荒,开启礼貌;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创造了瑰丽奇特的海南人文历史。近代以来,海南得风气之先,浓郁的海洋气息和异域风情弥漫在海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英雄主义精神更是激励海南人民奋斗的动力。

第4个是介绍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海南先民用自我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礼貌,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物宝藏。近年来,随着我省文博事业的长足发展,全省各级博物馆的藏品也不断增加。本展馆荟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浑厚凝重的铜器、绚丽夺目的陶瓷器、笔墨精妙的书画等。这些文物是海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它们浓缩地再现了海南古代礼貌的发展轨迹,展示其同祖国大陆源远流长的密切联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离开博物馆后最大的感触是:我国的国宝不能掉入任何人手里,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荣富强的见证,也是中华人民的财富,是中国的魂。

参观博物馆的感悟与启示优秀范文5

“起来,起来,快起来,你可别忘了,今日要和应乐天一齐去博物馆参观。”妈妈象只大闹钟大声喊道。我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睛,打了个哈欠,从床上坐了起来。“快点,快点,时间不等人,不要像只小蜗牛。”妈妈催促道。我立刻从床上跳了下来,飞奔到卫生间洗漱,很快就洗濑好了。我跑到妈妈面前,幽默的对妈妈说:“报告妈妈,张慧燕洗漱完毕,特来报告。”

我和妈妈乘公交车,首先来到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和应乐天一家会合。会合后,我们领取了“第二课堂学习竞赛场馆实践活动通关卡”和“工艺美术博物馆的闯关卡”后,我们直奔三楼参观并答题。

我们首先来到第三展区—————巧夺天工的织绣工艺,王文瑛的双面异色异物异景《雷锋今昔》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们来到了第四展厅—————经天纬地的编织工艺,赵锡祥的特重工万缕丝全雕镶边床罩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它是由一个挑绣能手花费4年半时间,用1500万针精心绣织820朵形态各异的花朵而成的,荣获2000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参观完展厅我们开始答题,耶!我们两个都得了一百分。

我们接下来去参观了运河博物馆,杭州运河博物馆看起来很神秘的样貌,里面藏着许许多多我们不明白的秘密。里面共分五个展厅,全方位地反映京杭大运河开凿、变迁的历史和重要作用,沿运河主要城市的历史风貌,以及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参观完运河博物馆让我了解到,在中国古代,运河边的经济异常繁荣昌盛,运河是经过好几个朝代的人才修筑完成。工程浩大,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最终,我们又去参观了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溪湿地博物馆。大门入口种着各种各样的荷花。进入一楼大厅,到处都是介绍湿地的相关知识的液晶屏和简介牌。里边还有两只可爱而又很逼真的大恐龙,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争着坐上去照相。在通往二楼的通道两则,有全世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鸟类图片和简介。二楼有许多介绍湿地的通关游戏,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湿地的知识。

经过对三个博物馆的参观,以及三个场馆的通关答题学习,我收获了许多以前我不了解的知识。我下次还要去更多的博物馆,了解更丰富的知识。

上一篇:办一所孩子们喜欢的学校(潍坊教育)下一篇:论公共收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