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诗配画

2024-07-13

给古诗配画(共8篇)

给古诗配画 篇1

《用Word给古诗配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用Word给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小学第五册第七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写作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版面的装饰和插入字符等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标题(艺术字)和编辑班报。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使学生掌握竖排文本框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

(3)让学生学会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4)让学生学会文字修饰、文本框填充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插入文本框、图片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图片的环绕设置、文本框的填充。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实践导向法”、“情境创设法”、“个别辅导法”、“演示转播法”。

佛山市《信息技术》教材的定位是“以实践导向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实验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时要以避免传统的、理论性、系统性、呆板的知识传授,应以学生中心,以实践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双主体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与艺术的整合,创设一个雅乐、名画、古诗朗诵的作品欣赏情境(情境创设法),设置具体的操作任务,激励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实践导向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法),对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采用演示转播的方法(演示转播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学习难点的引导者。

本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协作辅导,弥补利用平台学习的不足,帮助学困生。二是通过演示转播法突破难点。例如对“文本框的效果填充”这一难点,由于操作步骤较多,选项复杂。解决程序是:学生尝试,教师演示,学生再尝试。成功后再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再次尝试。当学生有新的发现时,进行转播和点评,这样,通过反复多次的尝试和演示转播,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三、说学法

本课以自学为主,学生借助于预先设计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行自学,通过自学,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完成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完成学习的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熟练操作自主学习的平台,掌握利用平台进行学习的技巧,提高自学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先从作品欣赏导入新课,引出任务,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平台进行学习。

首先,教师创设一个诗情画意的情景:优美的古典音乐,精美的艺术名画,抑扬顿挫的古诗朗诵。通过情意创设,使学生入情入景,充分感受信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所创造艺术美的魅力。学生在艺术的感染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我也要制作出这样美的作品”的热情。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任务:“你们知不知道怎么做出这样的效果,想不想在WORD里做一个艺术型的古诗配画?”

接着,指导学生进入自学平台,一边自学,一边实践,完成平台中设立的各个任务。

自学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辅助学习软件。采用推拉式菜单结构,可以实现一边操作Word软件一边查看提示和任务,不影响实践操作。另一个优点是它利用类似BBS论坛和文件传输的功能,能及时交流作品,反馈意见,方便班级网络学习。开放的架构,只要要设置功能区教学内容,就适应其他课程、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在进入自学平台后,选择不同的功能区,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在自学平台上设置有四个功能区。以下对各功能区及设计的意图做简要的介绍。

(一)素材浏览区。

简介:提供完成作品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背景音乐。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有选择地下载素材。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现有的素材,了解作品的构成。为学生个性化地完成作品提供多种选择。例如,不同的诗配不同的画,配不同的音乐等。这种选择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艺术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与艺术的分析能力。

(二)基本任务区

简介:提供给全体同学都要完成的任务。

1.插入竖排文本框。

2.输入古诗。

3.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4.设置环绕方式。

设计说明:在每一个任务中,可以打开相应的操作步骤提示,但鼓励学生先尝试,当遇到困难时再浏览操作提示。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初步完成“古诗配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任务区

提高任务一:将自己的作品作细致的修饰与调整。(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这一任务是作品艺术化的关键。学生应用艺术的知识来修饰与调整作品,从而使学生艺术的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提高任务二:在作品中设计个性化艺术签名。(供尖子学生完成)

学生设计签名,需要使用文本框的知识。学生通过操作这个练习,既然复习本课的关键知识点,也丰富了整体作品的艺术设计。

相关知识链接的设计:(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时参考或课后参考,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构图技巧、颜色搭配、过渡渐变、阴影造型、立体效果等美术方面的知识链接。

(四)交流评价区

简介:学生作品完成后,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交流评价区能及时显示完成作品的姓名,点击姓名可打开相应的作品以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有量化评价和文字评价两种形式。量化评价是给作品打星,三星表示优,二星为良,一星为合格。文字评价是让学生在评价BBS中发表书面评价意见。

教师选择较好的作品进行全班口头点评。

学生的评价在网上进行,程序会自动根据评价及时记录进行统计和更新。

设计目的: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五、说教学特色

由于学生是通过教学平台自我学习,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不多,本节课的优势体现在:

1、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兴趣高,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性学习,效率高。

3、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和解决学习难点。

4、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的有机整合。

给古诗配画 篇2

一、吟诵诗

吟, 是中国古诗词特有的一种诵读方式, 只有我们古诗才讲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吟诗, 讲究“无腔无调, 随意而出”。“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文章的含义。学生自读自悟, 远远要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效果好。如, 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用语浅近, 明白如话, 学生只要有一定的识字量, 经老师稍加点拨, 理解难度一般不大, 熟读成诵就可以了。

1.读准

先让小组长带领小组内成员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 记准字形, 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不读错别字。

2.读熟

学生读准了, 再次提高要求读熟。因为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 才能更深切地领悟古诗的内涵, 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滋有味地吟出诗中情、诗中意。

3.吟诵

学生熟读成诵了, 自然就能吟诵自如了。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平仄知识,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把自己当成李白、杜甫、李清照……并运用恰当的手势、眼神或其他肢体语言, 给予古诗赋予的鲜活思想, 再现当时当日之情景。可以边走边吟, 可以边舞边吟, 也可以静坐独吟, 呼朋唤友共吟。表达方式可以选择自我陶醉式、脉脉含情式、两两倾诉式都行, 只要体会到了诗意、吟出了自己的节奏、韵味, 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好, 开心就好。

4.接力背

例如, 背诵《暮江吟》一诗, 第一个学生背诵:“一道残阳铺水中。”第二个立即做解释:“一道西下的夕阳, 铺映在江水之中。”第三个接着背诵:“半江瑟瑟半江红。”第四个又解释:“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绿色, 一半呈现出红色。”就这样让学生依次把这首诗背讲完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 比一比哪组背诵流利、讲解正确。在激烈的竞争中, 学生们情绪高昂, 学得生动, 记得牢固。

二、歌唱诗

唱诗, 顾名思义给诗配曲并演唱, 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诗词思想感情的领悟。根据小学生喜欢歌唱, 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这一特点, 在古诗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词。

1.聆听歌曲

先让学生听《春晓》、《咏鹅》、《悯农》、《静夜思》、《枫桥夜泊》、《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儿歌, 《但愿人长久》、《送别》、《虞美人》、《月满西楼》、《满江红》、《声声慢》等歌曲。

2.编唱古诗

学生自己编曲子, 注意旋律要简单, 易于吟唱, 跟诗词的情调相吻合, 最好不选流行歌曲。可以把《世上只有妈妈好》、《一闪一闪亮晶晶》、《上学歌》、《两只老虎》等旋律运用到诗歌中。

这种变读为唱, 学生学的愉快, 唱的尽兴, 而且在唱一唱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三、诗配画

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 诗的意境, 画的神韵, 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讲授古诗时, 借助图画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让学生通过图画立体地感知古诗内容。

我们采用“吟诗作画, 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 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 动手画诗, 只要学生喜欢, 简笔画、水彩画、蜡笔画、国画都行, 无论哪种形式的画, 只要能表现诗词的意境就好。

通过画诗互相欣赏诗, 学生们由被动紧张的学习者变为活泼主动的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也变得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 都是一种快乐, 都是一种满足。

四、改写诗

朱自强老师认为:“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感受性的时代, 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 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陶行知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 便发现了小孩子有力量, 而且有创造力。”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

1.及时点拨

乍要孩子们写还是有难度, 可减小难度,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只要合辙押韵就行。刚开始动笔, 哪怕你写顺口溜都行。

2.率先垂范

老师身先士卒, 为学生写诗做榜样。

3.精彩绽放

受到老师的感染, 孩子们的作品陆续绽放出缕缕诗香, 孩子们的诗便跃然纸上。

例如, 改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写出农村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 老朋友待客的无比热情, 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农事的关心。

让学生动手试着改写古诗, 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也能让学生进一步走进古诗, 体会与领略古诗的意境, 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小学阶段可以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改写成一个故事的有很多, 如《清平乐·村居》、《牧童》、《赠汪伦》、《舟过安仁》、《所见》、《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等。

五、表演诗

“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 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抓住孩子的这些特点, 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 等学生在了解诗意后, 激励他们上台表演。

例如, 教学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 一个学生饰贾岛, 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 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 童子做出动作, 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 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同学产生了共鸣, 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

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 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 应当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创造性地学习古诗词, 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智慧, 丰富学生的语言。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教学古诗词。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探索总结了“吟诵—歌唱—配画—改写—表演”五步小学古诗词教学法,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古诗配画教学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 新课改 古诗配画 “美”中作画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芬芳的一块园圃,它对孩子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健全、修养的提高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古诗配画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音乐、诵读、欣赏等带入课堂,动静结合,视听交融,创设出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

一、寓美于乐——悠扬绵延中引领学生亲身感悟和体会

在美术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氣氛,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作品,开启学生思维之门。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创编出版的一套《新学堂歌——古诗词歌曲20首》的少儿合唱曲目是我古诗配画教学中的“宝贝”。

1.以唱激情,敞开心扉。课堂上,我让学生首先仔细倾听体会,再大声动情的歌唱,以抒发情感。如《春晓》一歌,欢快跳跃流畅动听的旋律足以让学生感受到鸟语花香的春天带给人们的那种欢乐和惊喜。演唱中,这如水般流淌的音乐,将古诗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以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得以诠释,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听觉感官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穿越时空,把学生迅速带进特有的情境中,领悟那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韵味。

2.以唱助思,身临其境。孩子在愉悦的演唱中,那一串串的音符似乎又化作了一张张动人的画卷。如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串歌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脑海里看到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小心翼翼的为临行前的孩子缝补衣服的情景;一幅美丽的画卷就此诞生。在身临其境般的课堂里,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得到激发。

二、寓美于诵——跌宕起伏中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和构思

低声吟诵,是语文学科中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而古诗配画教学中,亦可借用。

1.在诵中品,意犹未尽。在优美的音乐中,教师让孩子有感情的,甚至夸张的吟诵诗歌,慢慢体味田园的悠然宁静、河山的壮丽雄奇、边塞的荒凉苦寒……

2.在说中悟,想象构思。在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引,让学生多说、多想,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开启学生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鹅》一诗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⑴首先设问:“这首古诗中描写的鹅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啊?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去描写的?⑵其次出示相应的绘画作品,再次设问:“画面中的鹅你觉得怎样?”“画面中的内容与古诗中的哪些文字对应?”⑶再次设问:“你觉得鹅还有什么样的变化吗?”“除了表现鹅外,还可以表现小朋友和鹅之间的亲密接触吗?”⑷最后启迪学生创作构思练习。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构图要求:①横竖构图;②白鹅可有不同的动势;③湖面远处可添加山,湖面近处可添画游船;④也可夸张描写小朋友骑在鹅背上的场景。

二、寓美于画——赏心悦目中指导学生尽情创作与表现

在醉人的歌曲中,在欣赏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示范中,学生们可以尽情表现和创作。

1.在乐中赏,视听交融。教学中,我采取游戏猜谜法以提高学生绘画的兴趣,拓宽创作思路及丰富表现技法。在动听的乐曲中,教师可出示多幅作品,让学生猜出表现的是哪首古诗,或反之,就一首古诗出示多张作品,让学生选出其中最能体现诗意的作品。教学中,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视听交融,在如诗的画中品味诗歌的意蕴,在如画的诗中想象和创作。

2.在情中创,挥毫泼墨。让孩子饱含着对诗歌的喜爱之情,保持对古诗的创作热情,才能为古诗配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⑴半亦或全,尽显诗意美。根据不同的诗歌特点,可采取全诗或部分诗句配画的方法,让作品更加灵活,更加个性化。在教《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时,可采用了部分诗句入画。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两句诗配画,后两句夸张、比喻的意境本身也包含在画面之中。在教《草》这一课时我采用全诗配画,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使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

⑵心系点滴,情溢方寸间。在诗配画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将诗中的名句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鼓舞激励学生。例如教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句时,老师则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小书签或是课程表,将诗句写在书签或课程表上,并在边上配以画面,从而起到较强的警示、激励作用。

⑶中西合璧,古今共协奏。在现代绘画教学理念下,我结合现代儿童的心理特点,将绘画的形式多元化。例如教学《鹅》这一课时,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孩子用水墨的形式表现水墨淋漓的鹅的形象,也可以让学生用水粉,油画棒等材料以现代绘画形式来描绘鹅,充分显现出儿童画的稚拙、淳朴,真实的美感,使得画面更为生动,活泼。

杜甫《画鹰》古诗配画及赏析 篇4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奴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 】

1.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

2.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3.奴身:即竦身。是收敛驱体准备搏击的样子。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4.侧目:斜视。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为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

5.绦: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镞: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堪摘:可以解除。

6.轩楹:堂前窗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7.何当:安得,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8.平芜--草原。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句句是鹰,句句是画”(《杜诗解》)。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自己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何谓倒插法?试看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曰:“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是谓正起。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曰:“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曰:“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曰:“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的`“e(sǒng耸)身”就是“竦身”。“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又见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杜甫这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象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颈联“绦镟(tāo tao xuan滔眩)”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镟”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轩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画鹰悬挂之地。这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此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大意是说: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曰:“为君除狡兔,会是翻缴稀”

春天的古诗配画又简单又漂亮 篇5

春天,是暖人心脾的,暖暖的春风吹来了,感受着春天的温暖。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其全文诗句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一年一年的消磨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以前的事还记得多少?关押我的小楼昨夜又刮来一阵东风,月亮挂在天上,使我想起在故国那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往的雕梁画栋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都老了。问我能有多少哀愁,就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向东流走了。

《春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全文诗句如下: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翻译】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作者为清代诗人、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全文诗句如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翻译】

秋风凉,落叶纷纷,对着窗子独自冷落。对着夕阳思念往事。喝酒睡懒觉,赌书泼茶,当时只是平常事。孤独寂寞之情如是,借怀念往事以排遣,但愈加孤独。平常事已变成求之不得的梦想。

《题都城南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全文诗句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翻译】

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是旧样,笑对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

《赤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诗句如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白发渔樵江渚上”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古诗词作品《临江仙》,其全文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翻译】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古诗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 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 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 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 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咏柳》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出自唐朝诗人崔道融的古诗作品《溪居即事》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翻译】

不知道是谁家的小船没系好,被春风吹进了篱笆外面的钓鱼湾。院子里有一个小孩儿玩得正高兴,突然发觉有船驶进湾来,以为是客人来了,连忙跑到门口,去把门打开。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除夜太原寒甚》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解说】

给远离家乡的人们说几句话: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为此而不堪苦闷呢?春天不久就要来到了,春风就在屋子的东头。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出自唐朝诗人戎昱的古诗词作品《移家别湖上亭》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解说】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其二》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别严士元》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翻译】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春思》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翻译】

燕草刚如碧丝之时,秦地的桑树已绿树成阴了。当君才开始想家的时候,妾已相思得肝肠欲断了。春风啊春风,我与你并不相识,你为何闯入了我的罗帏。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杨柳枝词》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解说】

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并写了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出自唐朝诗人张乔的古诗词作品《书边事》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翻译】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出自唐朝诗人元好问的古诗作品《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翻译】

给古诗配画 篇6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临城县黑城明德小学 王爱琴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它是学生初步了解Word,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word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插入图片、调整图片格式和如何更有效、合理、美观的处理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的具体操作方法的重要内容。为学习后面的电脑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把这一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与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第二课时以古诗配画为主题的活动课,大量练习各种图文的设计。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而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他们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效果越好。

学生兴趣点:怎样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古诗集。

学生成长点:学会制作和欣赏图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为文字配画的方法,学会调整图文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word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难点:利用word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引导与激励法、小组竞赛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古诗配画小课堂学习网站(课件)、古诗与图片素材。教学过程:

1、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朗诵出自己喜欢的古诗,以欣赏图片导入 导入:(欣赏两首古诗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的同时对比两幅图片,选出自己喜欢的,说说为什么。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这样一本美丽的图片呀?”

2、教师讲解。

3、逐层揭示任务,小组合作、自主发现、探究式学习(1)、选择一张合适的图片,插入到word软件的古诗中

首先,以小组合作,共同闯关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揭示第一关闯关任务,用小提示的方法,增强同学们闯关的信心,激发同学们闯关的兴趣,为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提供帮助和引导。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第一关任务。(2)、图片位置的确定和图片大小的调整。

图片插入好后,教师通过对学生们作品的展示,请同学们观察一篇文章中不同图片的大小与位置的区别,探索调整的方法。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们发现光标对插入图片位置的作用。让同学们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传授调整大小的知识。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解决图片大小与位置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3)、设置图片的格式

在学习了插入图片、调整图片位置和大小的方法之后,让学生们自主尝试如何设置图片格式,将图片与文字进行合理的搭配与组合。用提示引导同学们发现正确的方法,激发同学们创作的兴趣。让同学们互相帮助,提高同学们互相合作的意识,活跃课堂的气氛。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完成第二关的闯关任务。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解决遇到的困难,并找到的好方法。

(4)拓展练习,美化修饰作品。

在学生们学习了如何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格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去尝试图片工具栏中处理图片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体会它们能带来的特殊效果,即培养学生们探究问题的习惯,丰富学生们对古诗的情感,又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观。

4、作品展示、交流与评价

完成闯关任务后,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说:“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搭配图文的方法,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谁能做的诗集最精美吧!同学们运用学习的知识,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对它们进行编辑,制作出精美的诗集,同时尝试着各种操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教师将同学们的进行展示作品和交流,做出自评和互评,让同学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根据同学们课堂的表现给与鼓励和适当的建议,让学生们向着更高的创作方向努力。

5、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为儿歌、童话配画 篇7

三(3)刘垚琴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儿歌、童话故事插图知识。

2)学会线色结合,以色为主的表现插图的方法。

3)学画儿歌、童话故事配画。

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热情。教学重点:学习儿歌、童话故事插图知识。教学难点:能大胆表现主题,画面有一定的情趣。

教学准备:挂图、颜料、笔、水、瓶、录像、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童话和儿歌伴随我们长大,忘不了哪些动人的情节、欢乐的节拍。给它们配上图画吧!让美好的童年在心中留下。

(出示《西游记》、《白雪公主》、《美人鱼》等插图)讨论:神话与童话故事的区别

小结:神话故事: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

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三、新授

•画儿歌、童话配画注意事项。

1)服饰:中国与外国的区别

2)区域

3)历史背景

4)人物

•让学生为故事中的任务或动物设计一形象。(教师适当指导)

•欣赏配画作品并解释:构思——内容、构图、形象设计、色彩(点、线、面的运用)

四、学生作业

创作(草图)一简单的儿歌、童话插图。(提供二首儿童歌谣)资料:

妈妈起早把水挑,隔壁公鸡喔喔叫。

公鸡公鸡你莫叫,吵醒弟弟要你抱。

小耗子,一身毛,半夜三更到处跑。

到处跑,把墙撞,不定哪会遇见猫,遇见猫,咱就跑,跑不掉,被猫咬。注意:

•不要把画面画成呆板的看图识字,要画出文字所表达的情趣。•用自己喜欢的手法配画。

五、巡回指导 •帮助学生立题。

•鼓励部分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东西。•鼓励大部分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表达画面的情趣。

六、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

第二、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互看上节课作业,互提建议,并修改。

三、新授

•完成稿一般可分黑白稿、彩色稿。

黑白稿:点线面结合、素描稿。

彩色稿:可用水彩、水粉、彩色铅笔、蜡笔水彩等表示

(色彩可鲜艳、和谐)

•介绍配画《美人鱼》、《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阿拉丁》、《小拇指》等。

四、学生作业

继续完成作业。(2节课时间)

五、小技巧

(第二课时)蜡笔水彩:将蜡笔涂一物状,蜡笔所涂之处,水彩再也涂不上去了。

(第三课时)粉画:粉画有似油画棒,易先画淡、再画深。效果可与油画媲美。

六、展评、小结: •学生互评,介绍自己作品。

7诗配画(教学设计) 篇8

优质课评比参评课

《诗配画》教学设计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成 剑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内容,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要在激发学生参与吟诵古诗、了解诗意的同时,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品位诗的精美;要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抓住古诗意境和相应的手法进行表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的作品,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欣赏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修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熟悉的古诗内容及意境。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构图的安排。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古诗书法作品4幅;画配诗的图片4幅;中国画工具材料(笔墨、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趣激学

1、入情入境

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生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谜底是——(随意指学生接答)

生:画。

教师板书(画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种期待,带着一份清新,共同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景象,走进诗的意境。

(教师播放FLASH动画《江南》)

2、感受分享

师:(随意指学生回答)刚才,你看到了——;能说的更美一点吗?你还看到了——……

师:这是多美的一幅景象啊,此时的你假如是一位诗人,你真想——(启发学生吟诵与江南有关的诗歌)你还想到了——

生:吟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板书:诗)多美的诗啊!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难怪自古诗画同源,(板书:同源)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3、趣味题诗

师:这里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描绘着不同的意境,同学们先欣赏一下(学生下位欣赏)

师:这么美的画可不能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

生:(接)诗!

师:谁能为这几幅画提上适合的诗?(请学生上台)

师:且慢!古人提诗,是很有讲究的。经营位置很重要。(打开幻灯,教师讲解落款位置)

师:好,开始!不一定是完整的一首诗,诗句也行。

4、诗境营造

师:让我们来吟诵他们所题写的诗句。

(学生齐读或题字的学生独自吟诵)

二、情趣导学

1、古诗寻画

师:真是太了不起了,同学们会这么多古诗。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诗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选三组同学,每组一位上台,看诗说画面,组内学生起立猜诗句)师:老师这里为诗句准备好了画面,谁来配上。

(学生上台为古诗配上合适的画面)

(教师出示的画面,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表现画面)

2、小试牛刀

师:老师这里还有四句古诗。想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用黑笔来勾画出诗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你表现的是哪首诗。

(教师在幻灯上出示诗句,学生自由选择,用黑笔表现)

师:(出示)学生作品,谁来猜猜他表现的是哪一句?你觉得表现的怎么样?(教师选举4—5位学生的作品来展示)

师:是啊,诗的意境表现有时不在于画面内容的繁多,有时一片树叶、一叶小舟也能表现深远的诗境。

3、范作欣赏

师:你看,这几幅诗配画的作品多么精彩。

(教师播放幻灯,引导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内容表现诗的意境)

师:其实,好的诗一半是作者写出来的,另一半是读者读出来的,作者写出来的我们都能想得到,还有许多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需要我们去再创造,只有加上我们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到诗的魅力。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把作者所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把它画出来。

4、教师示范

师:上到这里,老师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你想要我为哪一句诗配画。生:(踊跃发言)

(教师选择一句古诗进行表现,指导学生构图、线条、用墨、着色等)师:(总结)表现的时候先要分析诗意、想象诗境、确定主景、精心构图、大胆用笔。

(音乐渐起,幻灯出示:分析诗意、想象诗境、确定主景、精心构图、大胆用笔)

5、学生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为诗配画(板书:配),你想为哪句诗配上画。(学生回答)

师;记住老师的提示,下面就让我们用前面学过的水墨画的形式为你喜欢的诗配上画。

(学生到绘画区绘画,教师巡视)

三、情趣成学

1、成果分享

(教师组织学生在展示区展示作品,并组织学生参观)

2、作品评价

师:刚刚我们用前面学过的水墨画的形式为你喜欢的诗配上了画,(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表现内容,总结学生的作品情况)

师:你喜欢哪一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这一幅是哪位画的,你是怎么思考的?

师:(选一首表现王维诗的画面作总结)难怪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好诗也总是充满了画意。给诗配上画,发挥了两者的长处,相得益彰。

3、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表现了国画的形式古诗的意境,其实,在近代和现代还有很多诗歌,也表现了浓烈的文化意境,你看这些不同的画种都表现了不同诗歌的精神和内涵。

上一篇:护理学基础知识点下一篇:吃完甘蔗后为什么嘴巴起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