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初备

2024-08-12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初备(精选8篇)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初备 篇1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三年级第17课内容。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图片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等简单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三年级的学生,爱动,活泼,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有时候学习兴趣浓厚,这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原动力,要保持,同时有部分学生厌学情绪很强,很懒,动手能力较差,不愿意动手,动脑。针对学情,尝试分层教学,分别指导,逐个教会教透。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插入图片的常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在古诗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

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导、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古诗配画的作品吧。教师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诗配画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课本、内容学习

在学生看完范例后,教师出示课题《古诗配画》,然后提问: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

2、这些文件应用了Word软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16~19页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要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学生回答:需要用到“文本框”、“插入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了如何插入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知识,并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接着,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过教师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图画的操作流程,并归纳。

3、理解内容、讨论分析。

学生归纳完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讨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识,如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如果你来做的话,你会采取哪些步骤进行修改,使整个过程显得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再次,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大家通过想象和讨论所设计的内容,并选出一人,准备让他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后,从学生中选出两个设计比较好的例子,上讲台的教师机处实时制作(多媒体平台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完善,提出意见。当每个学生操作完成后,让下面的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好的,好在哪里,稍逊的,需要怎样改进。

4、发挥想象、设计内容

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提示自己设计作品。首先,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其次,上机操作。学生先根据自己要制作哪一首古诗配画,在百度搜索引擎(http://)上搜索古诗对应的诗句和图片,保存到电脑,然后开始制作作品,并存盘。教师通过巡堂观察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最后,教师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

5、练习反馈、掌握知识。

教师在巡堂辅导过程中,主要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巧,发挥了哪些技巧的功能,然后在点评中总结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将有代表性的技巧和学生常犯的错误拿出来进行点评,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生在教师点评过后,进一步修正自己的作品。学生在练习完成后,教师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保存,建立学生的学习资料库,在以后的教学中拿出来作为示范的例子。6.课堂小结,结束课堂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初备 篇2

一、吟诵诗

吟, 是中国古诗词特有的一种诵读方式, 只有我们古诗才讲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吟诗, 讲究“无腔无调, 随意而出”。“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文章的含义。学生自读自悟, 远远要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效果好。如, 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用语浅近, 明白如话, 学生只要有一定的识字量, 经老师稍加点拨, 理解难度一般不大, 熟读成诵就可以了。

1.读准

先让小组长带领小组内成员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 记准字形, 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不读错别字。

2.读熟

学生读准了, 再次提高要求读熟。因为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 才能更深切地领悟古诗的内涵, 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滋有味地吟出诗中情、诗中意。

3.吟诵

学生熟读成诵了, 自然就能吟诵自如了。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平仄知识,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把自己当成李白、杜甫、李清照……并运用恰当的手势、眼神或其他肢体语言, 给予古诗赋予的鲜活思想, 再现当时当日之情景。可以边走边吟, 可以边舞边吟, 也可以静坐独吟, 呼朋唤友共吟。表达方式可以选择自我陶醉式、脉脉含情式、两两倾诉式都行, 只要体会到了诗意、吟出了自己的节奏、韵味, 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好, 开心就好。

4.接力背

例如, 背诵《暮江吟》一诗, 第一个学生背诵:“一道残阳铺水中。”第二个立即做解释:“一道西下的夕阳, 铺映在江水之中。”第三个接着背诵:“半江瑟瑟半江红。”第四个又解释:“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绿色, 一半呈现出红色。”就这样让学生依次把这首诗背讲完毕。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 比一比哪组背诵流利、讲解正确。在激烈的竞争中, 学生们情绪高昂, 学得生动, 记得牢固。

二、歌唱诗

唱诗, 顾名思义给诗配曲并演唱, 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诗词思想感情的领悟。根据小学生喜欢歌唱, 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这一特点, 在古诗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词。

1.聆听歌曲

先让学生听《春晓》、《咏鹅》、《悯农》、《静夜思》、《枫桥夜泊》、《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儿歌, 《但愿人长久》、《送别》、《虞美人》、《月满西楼》、《满江红》、《声声慢》等歌曲。

2.编唱古诗

学生自己编曲子, 注意旋律要简单, 易于吟唱, 跟诗词的情调相吻合, 最好不选流行歌曲。可以把《世上只有妈妈好》、《一闪一闪亮晶晶》、《上学歌》、《两只老虎》等旋律运用到诗歌中。

这种变读为唱, 学生学的愉快, 唱的尽兴, 而且在唱一唱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三、诗配画

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 诗的意境, 画的神韵, 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讲授古诗时, 借助图画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让学生通过图画立体地感知古诗内容。

我们采用“吟诗作画, 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 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 动手画诗, 只要学生喜欢, 简笔画、水彩画、蜡笔画、国画都行, 无论哪种形式的画, 只要能表现诗词的意境就好。

通过画诗互相欣赏诗, 学生们由被动紧张的学习者变为活泼主动的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也变得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 都是一种快乐, 都是一种满足。

四、改写诗

朱自强老师认为:“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感受性的时代, 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 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陶行知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 便发现了小孩子有力量, 而且有创造力。”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

1.及时点拨

乍要孩子们写还是有难度, 可减小难度,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只要合辙押韵就行。刚开始动笔, 哪怕你写顺口溜都行。

2.率先垂范

老师身先士卒, 为学生写诗做榜样。

3.精彩绽放

受到老师的感染, 孩子们的作品陆续绽放出缕缕诗香, 孩子们的诗便跃然纸上。

例如, 改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写出农村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 老朋友待客的无比热情, 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农事的关心。

让学生动手试着改写古诗, 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也能让学生进一步走进古诗, 体会与领略古诗的意境, 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小学阶段可以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改写成一个故事的有很多, 如《清平乐·村居》、《牧童》、《赠汪伦》、《舟过安仁》、《所见》、《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等。

五、表演诗

“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 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抓住孩子的这些特点, 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 等学生在了解诗意后, 激励他们上台表演。

例如, 教学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 一个学生饰贾岛, 一个学生饰童子。他们在松树下相遇, 便拱手相拜。当贾岛询问童子的师傅时, 童子做出动作, 指向远方正要回答时, 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大声读出:“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语言使全班同学产生了共鸣, 一下子融进了诗境之中。

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 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硬背, 应当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创造性地学习古诗词, 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智慧, 丰富学生的语言。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教学古诗词。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探索总结了“吟诵—歌唱—配画—改写—表演”五步小学古诗词教学法,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古诗配画教学模式初探 篇3

关键词 新课改 古诗配画 “美”中作画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芬芳的一块园圃,它对孩子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健全、修养的提高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古诗配画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音乐、诵读、欣赏等带入课堂,动静结合,视听交融,创设出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

一、寓美于乐——悠扬绵延中引领学生亲身感悟和体会

在美术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氣氛,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作品,开启学生思维之门。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创编出版的一套《新学堂歌——古诗词歌曲20首》的少儿合唱曲目是我古诗配画教学中的“宝贝”。

1.以唱激情,敞开心扉。课堂上,我让学生首先仔细倾听体会,再大声动情的歌唱,以抒发情感。如《春晓》一歌,欢快跳跃流畅动听的旋律足以让学生感受到鸟语花香的春天带给人们的那种欢乐和惊喜。演唱中,这如水般流淌的音乐,将古诗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以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得以诠释,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听觉感官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穿越时空,把学生迅速带进特有的情境中,领悟那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韵味。

2.以唱助思,身临其境。孩子在愉悦的演唱中,那一串串的音符似乎又化作了一张张动人的画卷。如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串歌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脑海里看到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小心翼翼的为临行前的孩子缝补衣服的情景;一幅美丽的画卷就此诞生。在身临其境般的课堂里,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得到激发。

二、寓美于诵——跌宕起伏中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和构思

低声吟诵,是语文学科中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而古诗配画教学中,亦可借用。

1.在诵中品,意犹未尽。在优美的音乐中,教师让孩子有感情的,甚至夸张的吟诵诗歌,慢慢体味田园的悠然宁静、河山的壮丽雄奇、边塞的荒凉苦寒……

2.在说中悟,想象构思。在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引,让学生多说、多想,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以开启学生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鹅》一诗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⑴首先设问:“这首古诗中描写的鹅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啊?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去描写的?⑵其次出示相应的绘画作品,再次设问:“画面中的鹅你觉得怎样?”“画面中的内容与古诗中的哪些文字对应?”⑶再次设问:“你觉得鹅还有什么样的变化吗?”“除了表现鹅外,还可以表现小朋友和鹅之间的亲密接触吗?”⑷最后启迪学生创作构思练习。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构图要求:①横竖构图;②白鹅可有不同的动势;③湖面远处可添加山,湖面近处可添画游船;④也可夸张描写小朋友骑在鹅背上的场景。

二、寓美于画——赏心悦目中指导学生尽情创作与表现

在醉人的歌曲中,在欣赏大量作品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示范中,学生们可以尽情表现和创作。

1.在乐中赏,视听交融。教学中,我采取游戏猜谜法以提高学生绘画的兴趣,拓宽创作思路及丰富表现技法。在动听的乐曲中,教师可出示多幅作品,让学生猜出表现的是哪首古诗,或反之,就一首古诗出示多张作品,让学生选出其中最能体现诗意的作品。教学中,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视听交融,在如诗的画中品味诗歌的意蕴,在如画的诗中想象和创作。

2.在情中创,挥毫泼墨。让孩子饱含着对诗歌的喜爱之情,保持对古诗的创作热情,才能为古诗配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⑴半亦或全,尽显诗意美。根据不同的诗歌特点,可采取全诗或部分诗句配画的方法,让作品更加灵活,更加个性化。在教《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时,可采用了部分诗句入画。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两句诗配画,后两句夸张、比喻的意境本身也包含在画面之中。在教《草》这一课时我采用全诗配画,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使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

⑵心系点滴,情溢方寸间。在诗配画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将诗中的名句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鼓舞激励学生。例如教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句时,老师则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小书签或是课程表,将诗句写在书签或课程表上,并在边上配以画面,从而起到较强的警示、激励作用。

⑶中西合璧,古今共协奏。在现代绘画教学理念下,我结合现代儿童的心理特点,将绘画的形式多元化。例如教学《鹅》这一课时,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孩子用水墨的形式表现水墨淋漓的鹅的形象,也可以让学生用水粉,油画棒等材料以现代绘画形式来描绘鹅,充分显现出儿童画的稚拙、淳朴,真实的美感,使得画面更为生动,活泼。

古诗配画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情感。

2、通过制作诗配画的造型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业要求: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配画(也可临摹自己喜欢的诗意画),要求能以绘画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境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诗境,将它变成视觉形象意境。了解诗配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通过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构图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佳效果。

教具准备:学生的诗配画作业、示范作品、有关参考资料。学具准备:纸、笔、颜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都猜谜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看谁能根据图片的内容猜出古诗名并背诵出古诗内容!(出示课件图片《咏鹅》《游子吟》)

生:„„

师:你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古诗名及内容呢?

生:因为画面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古诗的内容。

师:正确!这种方法就叫“古诗配画”。今天我们学习这种方法,尝试完成这样一幅漂亮的作品,好吗?

生:好!

师: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古诗配画”。(粘贴课题)

三、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的甘醇。

老师这里有一首古诗的诗名,请同学们看一下。(出示“小池”两字课件。)

师:老师想知道,哪位同学能最先说出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小池》,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如果老师让你给《小池》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小池》,并出示古诗大意。

(1)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眼:泉的出水口。无声:没有声音。惜:爱惜。细流:细细的水流。句意:泉眼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悄无声息地流出。

(2)树荫照水爱晴柔

树荫:树的影子。照水:倒影在水面上。爱晴柔:喜爱温柔的日光。句意:树的影子倒影在水面上爱恋着日光的温柔。

(3)小荷才露尖尖角

小荷:刚长出的荷叶。尖尖角:刚长出的荷叶卷曲成的尖角。句意:刚长出的荷叶露出了尖角。

(4)早有蜻蜓立上头

早:很早。立:站立。句意:很早就有蜻蜓站立在上面。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池》这首古诗的诗意,(出示后两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课件)如果现在老师要你给古诗的后两句配上一幅画的话,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关键?最重要?

生: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头。

(师出示提示课件)

3、精美图片欣赏: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图片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师出示欣赏图片并提出要求)

要求:(1)注意观察荷花各部分的形状;

(2)注意观察蜻蜓身体的各部分形状。(展示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

4、传授荷花蜻蜓的绘画方法:

师:我们刚才欣赏了漂亮的荷花和蜻蜓图片。现在谁能说一说,荷花的各部分形状呢?

(1)师:近处、远处的荷叶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2)师:全开、半开、没有开的花骨朵分别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3)师:花茎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

(4)师:你了解蜻蜓吗?给大家介绍一下?蜻蜓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又是什么颜色的?

生:„„(师讲解并绘画)(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讲解,最后在黑板上构成一幅完整的画)

5、教师范作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生欣赏教师古诗《小池》配画范作。

四、活动内容:

师:我们知道了古诗的大意,也欣赏了精美漂亮的图片,还了解到了荷花各部分的形状和蜻蜓身体各部分的形状。下面我们看一下作业内容吧!

师出示课件“活动内容”指名学生读。

1、活动内容:为古诗《小池》的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配一幅漂亮的画。

2、活动要求:

(1)把荷花和蜻蜓的形象画准确;

(2)注意物品形象的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关系;

(3)构图要饱满,最好有颜色,达到最佳效果。

3、作画布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

(4)制作:描绘、着色、完成。

诗境是基础,塑造绘画视觉形象是关键。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绘画能力较弱的学生并给予相应指导。

五、佳作讲评: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作业也很漂亮!

六、总结: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画中有诗,画中有情”,它闪耀着美的光辉。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学习,品读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把祖国的古诗文化发扬光大。

七、拓展:

端午古诗配画 篇5

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 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唐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多媒体古诗配画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学会在Word中设置字间距,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2、学习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掌握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诗情画意”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图片调整不同的环绕方式。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古诗作品及图片素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校的音乐铃很有特色,都是什么呀?同学们也一定喜欢古诗吧!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古诗,你们想知道吗?那好,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播放对比式幻灯片,第一张只是古诗,第二张是配图古诗)。

同学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回答通过刚才的欣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有的古诗有配图,有的没有)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多媒体古诗诗情画意。

(二)新课讲授

1、设置字间距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1)选中整首古诗

(2)执行 格式—字体 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

(3)单击“字符间距”选项卡

(4)在“间距”选择框中选择“加宽”

(5)单击确定按钮

学生练习操作设置《静夜思》这首诗

2、插入艺术字

(1)执行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 教师演示讲解对话框的使用方法。

(2)选择一种“艺术字”样式,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编辑“艺术字”对话框

(3)输入文字“唐诗”设置好“字体”和“字号”单击确定按钮

学生练习尝试插入“艺术字”

3、插入图片

在我们的机器的桌面上有古诗的图片素材,下面老师演示一下如何把素材里图片插入到文档中去。

教师演示首先将光标定位在要插入图片的位置,找到“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在查找范围中选择合适的路径。

学生练习操作老师进行巡视辅导。

利用上节课知识调整图片大小位置及环绕方式。

4、学生做完《静夜思》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素材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创作。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作品展示评价

秋天的古诗词配画 篇7

《子夜秋歌》原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作者简介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思情;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

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

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赏析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为代表。本篇所选是《子夜四时歌》之三,是一首秋歌,它以清新浅近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思妇对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风格哀怨而又缠绵。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两句从表面上看实在写秋风,而是则借助于写秋风以渲染一种气氛。凄凉的秋夜,孤独的留守思妇,飒飒秋将将窗前的“罗帐”吹得高高地飘起来,使寒冷皎洁的.皓月将幽幽的银光倾洒满屋,这怎能不换气她忧伤哀怨的情怀呢?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这两句是借助于明月直接写思妇的情怀,意境高远,令人遐想。“仰头”,写思妇看到月光之时的动作行为,由月光洒满床榻而引起思妇“仰头看明月”,看着明月,自然想起远在千里之外亲人,思念之情愈加难以平复,无奈之中不得不寄希望于千里月光。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诗,十个字,竟然将思妇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描述得鲜活而又明晰。

春天的古诗配画简单又漂亮 篇8

当春天来临时,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其全文诗句如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翻译】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湿润得松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清平调·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

看到彩云想起她的衣裳,看到花儿想起她的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

《绝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第一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第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春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全文诗句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登科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诗句如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翻译】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

上一篇:公司公关部经理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新年春节致辞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