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艳后》观后感

2024-10-14

《埃及艳后》观后感(通用8篇)

《埃及艳后》观后感 篇1

《埃及艳后》——惊艳照人 敢爱敢恨

【关键字】埃及艳后凯撒安东尼战斗电影

【摘要】如果问现在的观众哪部影片投资最高,也许十之八九的人都会提到《泰坦尼克号》,或者是《珍珠港》,其实从经济学的眼光来看,这两个答案都不准确,其实电影史上耗资最巨的影片是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1963年投拍的历史片《埃及艳后》,该片当时花费的4千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4亿多美金。虽然投资方20世纪福克斯因为这部电影差点破产,亏的一塌糊涂,但是,这部无比奢华的巨制,也让银幕上的伊丽莎白·泰勒成了那个时代最璀璨的女星之一。“一个女人,可以征服一个世界”。这是我看完了《埃及艳后》这部老电影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我没有了解这部电影的背景,所以仅仅凭着自己的感觉写下下面的文字。我觉得这部电影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片,也是一部描述几个历史人物情爱史的爱情故事片,如果要说也是一部战争片,我就觉得牵强了,剧情中的战争,仅作为背景罢了!

埃及艳后,片名非常明显地将一个女人的形象印记在了我的脑袋。凯撒大帝,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深受罗马帝国万民顶礼膜拜的历史人物,竟能屈膝在这位女人—克丽奥佩特拉前面。凯撒大帝被谋杀后,罗马三巨头之一安东尼三年后也与她产生了爱情。安东尼战败,他的对手屋大维也想把克丽奥佩特拉占为己有。无论历史真相如何,我觉得片中的埃及艳后是一个能以美貌征服万民的王后、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为爱情苦苦守候的女人......凯撒为之入迷。随着岁数的增加,伴随罗马帝国人民对他的崇拜越来越用严重,个人私欲不断膨胀,凯撒认为自己是这个帝国再了不起的英雄了,认为自己的丰功伟绩可以允许他为所欲为,甚至要求改掉陈规设其为国王,这个过程,克丽奥佩特拉对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终究,正如他对克丽奥佩特拉所说的:我常常梦见自己被人民杀死,就像亚力山大,被人民杀死、撕碎。一代天骄,凯撒的结局就是被谋杀了,因为有些人要阻止他成为皇帝。

凯撒死后3年,安东尼得到了克丽奥佩特拉,他是一个武将,在战场上是一个能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他虽然对凯撒忠心耿耿,但自从见到埃及艳后之后,他就开始埋怨自己生活在凯撒的阴影之下。可是与凯撒相对比,他就仅仅是一名武将!他为了埃及艳后而跑到埃及去。在屋大为的挑衅下,罗马帝国的内战爆发。屋大为的军队和安东尼的军队将在海岸边进行决战。安东尼对众将领的建议和意见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硬是把22万不善打海战的军队拉到海上去跟人家开战,结果收获了一场彻底的惨败!要是安东尼清醒一点,把实力保留在陆上进行决战,相信历史将会改变。可惜,为了急于能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看一场胜利的战争,他犯下了这个致命的错误。

战斗还在进行,安东尼为了克丽奥佩特拉,居然可以丢下自己的军队于生死而置之不理!后来,克丽奥佩特拉用爱情唤醒了他,他的眼中不再有畏惧,而再次充满了力量!可惜,他之前犯的错误不可原谅,为了一个心爱的女人,而不理子弟兵的生死,那时一种背叛,现实是这样的,不可原谅,这不像那种很假的戏!他回到军队中度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醒来,他忠实的爱将在夜晚已经被人杀死了,所有战士离他而去了。屋大为和他的军队出现在安东尼面前,并没有杀死安东尼,因为他要利用安东尼找到克丽奥佩特拉。

安东尼的屋大为——凯撒之后的罗马帝国三巨头之一,并没有得到克丽奥佩特拉,他只得到了埃及,和巨大的财富,依据影片的对其形象的描述,想必

罗马、非洲、亚洲、中东,凡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国家的人民将面对一个暴君。

影片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期待的那样乐观,只能说是一个悲剧;但我认为结局是完美的,克丽奥佩特拉和安东尼双双自杀,永远在一起了,不再有战争的纷扰......小时候的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中是不可能爱上两个人的。即如果你之前很爱过了一个人,那你之后的都不会再是爱情。

但是现在的我,经历过了的我,发现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后面遇到的这段爱甚至完全可能超过之前的爱。

克里欧佩特拉对凯撒应该更多的是欣赏,是崇敬,是仰慕。像个英雄。哪个女人不爱英雄?他是克里欧佩特拉的第一个男人。但是凯撒死后,克里欧佩塔拉只是伤心的掉了眼泪。

然后是马克安东尼。三年后,他们再见。马克安东尼甚至激动的推倒了凯撒的头像。他要克里欧佩特拉重新开始。要她把过去忘掉,而且是干干净净的忘掉。(哈,就如同我现在对老公。都有爱情洁癖吧。因为你很在乎这个人,洁癖才会那么严重)

他们总是争吵。

但他们的感情很好。

克里欧佩特拉可以容忍他的无能,他的小孩子气。

克里欧佩特拉看到马克安东尼跟孩子玩得很开心,完全沉浸在这种两个人的小幸福中,笑着说,他就像个孩子。大臣说,他只是个孩子。言下之意是他永远成为不了凯撒。不能保护克里欧佩特拉,不能保护埃及,不能做一个真正的国王。但是克里欧佩特拉保护着自己的爱人,她说,安东尼是很有野心的。

甚至到安东尼打败仗回来后,临死前,克里欧佩特拉还对他说,你在我心中是最英勇的。

安东尼为了克里欧佩特拉,他亲爱的妻子,他放弃了罗马。而凯撒不会。他要的是全世界。安东尼只要他的妻子。

艳后克里欧佩特拉为了安东尼,她放弃了埃及,放弃了自己一生中为之追求奋斗,牺牲一切都要争取的权势。

这就是爱情。

当两个真正相爱的人遇到一起后,梦想,权势,金钱,都不得不退避三舍。这就是爱。

关于埃及艳后克利奥帕托拉七世,无数史学家和文学家都对她充满了兴趣。她的美貌,她的智慧,她的身世,她的爱情,她的死都成了无数后人浮想联翩的故事和传奇。

埃及艳后,这个名字的得来,主要是因为她传奇的爱情和人生。但丁和莎士比亚称她为“旷世的性感妖妇”,她的一生,经历了凯撒大帝,托勒密十四世,以及罗马的大将军安东尼三个男人。借着三个男人的权势、地位,她对埃及的统治达到了顶峰。但是,也在屋大维入侵埃及之后,神秘的死亡了。作为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个法老和统治者,她使埃及一度十分富庶强盛,但是也在短暂的辉煌之后,亡国于她手。之后的埃及,彻底成为了屋大维统治下的罗马的一个行省。

电影以克利奥帕托拉登基前开始,和兄弟托勒密十三世共治埃及期间,因为政见不合而挑起了宫廷内斗。克利奥帕托拉不敌托勒密十三世的势力强大,只有将自己裹在毛毯里,献给当时最强大的罗马执政官凯撒。她的美色和聪慧成功的勾引了凯撒,凯撒为了她而出兵埃及,打败了托勒密十三世,将埃及艳后推上了掌权的宝座。之后,她成了凯撒的情妇。埃及因为罗马的保护,而十分的繁荣,同时埃及又利用自己的富庶,给罗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财富。两人的关系十分亲密,而克利奥帕托拉又访问了罗马,她的美貌,让全罗马倾倒,为了凯撒的雄图大业,为了两人的辉煌未来,她第一次付出了自己的真爱。但是凯撒很快就遇刺身亡,美梦一夜之间破碎。

克利奥帕托拉逃回了埃及,与凯撒的私生子也在罗马失去了权柄。但是,很快的,凯撒之前的麾下将军安东尼成了罗马的掌权者之一。他垂涎克利奥帕托拉的美貌,于是再次来到埃及,向她献媚。埃及艳后认为这是继承和发扬凯撒遗志的好办法,于是与安东尼又结合在了一起。但是,安东尼只是一个出色的军队领导,而不善于宫廷政治。很快的,他在与屋大维的争权之中落于下风。最后,为了夺取罗马的权柄,两人终于闹僵撕裂,开始了战争。安东尼在海战里落败,和克利奥帕托拉一起逃回了埃及。很快,屋大维的大军来了。安东尼自杀而亡,埃及艳后被生擒。屋大维也被其美色所惑,想要将她带回罗马,成为光耀的第一夫人。但是,已经不能再爱的克利奥帕托拉伤心绝望之中,以毒蛇咬自己而亡,死,也成了一场华丽无比的演出。

电影由于是戏说,自然加强了爱情的戏份,增加和更改了许多地方,使得故事更加有传奇色彩。比如和凯撒相伴的时候,她在埃及还有一个正统的夫君,也就是托勒密十四,但是电影里略去了这个人物,他们曾经是一起造访罗马的,得到凯撒的盛大迎接。最后,凯撒死后,绝望的克利奥帕托拉毒死了自己的丈夫。电影里的埃及艳后,在遇到安东尼之后,又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再次爱上了这个雄壮的男人。而历史上,她与安东尼的结合,更多是为了埃及的利益,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两人更多是一种互相利用而已。而最后的海战,她看到安东尼处于劣势,就立马逃走,其实更加体现她并不爱安东尼,这是电影所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而屋大维在历史上,也许并没有受到美色的蛊惑,或者说没有像安东尼和凯撒那样意乱情迷,他是想将克利奥帕托拉带回罗马,最为战功,向全罗马帝国炫耀,这才是使艳后最为绝望的地方。

关于她的死,电影采用了最通俗的传说版本,也就是她为了爱情而拒绝了第三个男人,以死来捍卫自己对凯撒和安东尼的深情。但是,更多考古学家似乎更倾向于认为她死于屋大维的谋杀,毕竟屋大维是一个心机极深的战略家和统治者,他命令后人写下的许多叙述,经不起现代科学常识的推敲。这其实是一个历史悬案。我们并不了解当时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电影里的埃及艳后,一生风流多情,无数男人被她销魂摄魄。她集美貌、智慧和权势于一身,可谓灿烂无比。这和她的扮演者伊丽莎白·泰勒的一生何其相似啊。她的一生,经历了八次婚姻,是好莱坞历史上最璀璨的女星之一,更因为扮演的角色,迷倒了世界多少观众。但是,她却说,上天把事业、成功、美貌都赐给了我,却未能让我享受爱情的甜美,这正是要让我的爱,能够播撒世界,让更多人体会我的爱。

也许她一生扮演的许多电影,观众都知之甚少,但是《埃及艳后》,却是经久不息的一部经典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克利奥帕托拉和伊丽莎白·泰勒,何尝不是同一个女人啊,她们互为镜像,隔着数千年的光阴,觅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化身。我想,很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都和我有同一个想法,那就是,已经无法区分到底是埃及艳后的美迷惑了我们,还是伊丽莎白·泰勒。

埃及艳后的电影,历史上曾多次被改编,最著名的这个版本,是60年代的。

20世纪的50到60年代,是好莱坞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所谓的“大片”概念,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为了应对新生的电视产业对电影业的冲击,制片商们推出了极具视觉震撼的宽银幕,并且开始投巨资拍摄了一系列细节精致,规模宏大的史诗片。《宾虚》、《埃及艳后》和《十诫》是比较出名的代表。在那个特效还依靠纯粹手工搭建已经人工完成的年代,这样一出盛大的视觉冲击,是无数演员和特效师共同心血汗水的结晶。如今的《指环王》等影片,虽然能够以电脑做出千军万马的气势,却难以单独表现每一个士兵的神态动作,因此真实性上要打一个折扣。而50年前的那一场大片革命,却是用真正逼真的场景和演员去演绎的,无论多少年过去,里面的场景,那些奢华和宏伟,都是难以超越的高峰。

纵观这部影片,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如爱情观(应该是影片的主题)、为人处世(凯撒的私欲和虚荣心的膨胀)、做事方式(安东尼的一意孤行)......等等。我也感悟到了一些人生道理。活在社会中,一定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邢建昌. 世纪之交的中国美学的转型[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 哈贝马斯. 从感性印象到象征表现[A].平等的对话: 文化交往的伦理原则[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艾密尔·鲁特维克.埃及艳后

揭秘埃及艳后 篇2

1艳后秘史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

被称为“埃及艳后”的克娄帕特拉是古埃及最后一位法老(国王)。克娄帕特拉的全称是克娄帕特拉七世非路帕德,她生于公元前69年末,卒于公元前30年8月12日,其父是托勒密十二世奥雷特斯亚(托勒密家族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统治埃及),其母身份不明,但一般被认为是克娄帕特拉五世土非拿氏(托勒密十二世的妹妹或表妹兼妻子),也可能是托勒密十世与贝蕾妮斯三世非路帕德之女。

公元前51年3月,托勒密十二世去世,根据他的遗嘱,18岁的克娄帕特拉和她10岁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接替王位,共同执政,而且克娄帕特拉和她的这个亲弟弟依照当时的法律还结成了夫妇。公元前51年8月,因派系斗争和权力争夺,克娄帕特拉和托勒密十三世关系失和,克娄帕特拉下令将托勒密十三世的名字从官方文件中抹去,并规定在硬币上只能有她一个人的面孔。克娄帕特拉此举无疑违背了托勒密王朝女性君主从属于男性君主的传统,她因此被宦官集团推翻。托勒密十三世独揽大权,克娄帕特拉被迫流亡。

克娄帕特拉流亡之时正值罗马内战时期。罗马内战是公元前1世纪40年代——公元前1世纪30年代,罗马奴隶制国家内部为争夺政权和建立军事独裁而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发动者是罗马晚期共和国时期著名的“前三头”(凯撒、克拉苏斯和庞培)和“后三头”(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罗马内战的结果是屋大维获胜并当上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

公元前48年秋季,卷入内战的庞培为躲避凯撒军队的追击逃至亚历山大城(当时的埃及皇城),当时年仅13岁的托勒密十三世很可能为取悦凯撒而下令将庞培处死。当两天后凯撒到达埃及时,托勒密十三世向他献上了庞培的头颅,孰料凯撒勃然大怒——庞培虽然是凯撒的政治敌人,但也是罗马的执政官之一,而且还是凯撒仅有的一个合法女儿茱莉亚的丈夫。于是,凯撒占领了亚历山大城,并下令说,由他仲裁托勒密十三世和克娄帕特拉之间的纷争。

利用凯撒对托勒密十三世的愤怒,克娄帕特拉设法将自己偷运进皇宫与凯撒会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凯撒的一生》一书中生动地描述:克娄帕特拉被卷在一张地毯中躲过了托勒密十三世的卫队。地毯打开,凯撒见到了头发蓬乱、凄惨兮兮却楚楚动人的克娄帕特拉,顿时又怜又爱。就这樣,克娄帕特拉很快就成为凯撒的情人。那时,克娄帕特拉21岁,凯撒52岁,而且已婚。公元前47年,在与凯撒首次见面9个月后,克娄帕特拉为他生下儿子托勒密?凯撒,昵称小凯撒。不久,凯撒的军队击败了托勒密十三世的军队,托勒密十三世溺毙于尼罗河。凯撒恢复了克娄帕特拉的王位,她与另一个弟弟托勒密十四世共同执政。

公元前46年夏天,克娄帕特拉、托勒密十四世和小凯撒造访罗马。在罗马,克娄帕特拉备受殊荣,凯撒甚至在其祖先神庙里为克娄帕特拉建造了一座雕像。不过,在罗马人眼中,克娄帕特拉与凯撒之间很张扬的关系实在是一大丑闻。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在罗马遇刺身亡,克娄帕特拉黯然离开罗马返回埃及。不久,托勒密十四世去世(据说是被克娄帕特拉毒死的),克娄帕特拉让小凯撒和她联合执政,并指定他为继承人。

公元前41年,在凯撒死后的权力真空中统治罗马的安东尼派人前往埃及,召克娄帕特拉到塔尔苏斯(土耳其南部城市)与他会晤。克娄帕特拉盛装抵达,她的魅力使得安东尼把从公元前41年冬到公元前40年这段时间都花在了亚历山大城。

公元前40年12月25日,克娄帕特拉为安东尼产下双胞胎——儿子亚历山大?赫利俄斯和女儿克娄帕特拉?赛琳娜。四年后,安东尼再度造访亚历山大城,此后亚历山大城便成为他的家,他甚至按照埃及礼仪和克娄帕特拉结了婚,尽管当时他依然是屋大维的姐夫。他和克娄帕特拉又生了个儿子——托勒密?菲拉德菲斯。

公元前34年,在安东尼征服亚美尼亚后,克娄帕特拉和小凯撒获得了很大的权力。

公元前33年,安东尼与屋大维的关系在分裂多年后终于彻底崩溃,屋大维说服罗马参议院对埃及开战。公元前31年,安东尼率领军队在亚克兴海岸附近与罗马军队展开殊死搏斗,克娄帕特拉率自己的舰队在场。流行的传言说,当她看见安东尼的舰船不敌罗马战舰后,就很快逃走了,安东尼则弃战追她。不过,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种说法。亚克兴之战后,屋大维入侵埃及。公元前30年8月1日,屋大维到达亚历山大城,安东尼的军队向他投诚。

在安东尼和克娄帕特拉去世大约130年后,普鲁塔克记述了二人之死:安东尼在被其军队背弃后,大喊克娄帕特拉背叛了他。克娄帕特拉因害怕安东尼发怒而把自己锁在宫中,只留两名贴心侍女在身边。她让人传话给安东尼说她已死。听信此言的安东尼用剑切腹求死未成。后来,克娄帕特拉又派人传话让安东尼去见她。安东尼听说爱侣未死非常高兴,立即随之前往。他到达后,克娄帕特拉不愿开门,而是从窗户扔下绳子。安东尼被绑好后,她和宫女合力把他拉进了房间。这差点要了安东尼的命。几个人把安东尼放到床上,克娄帕特拉撕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盖上,然后情绪失控,开始大喊大叫并自虐。安东尼要她平静下来,并请求她拿杯酒给他。喝完酒后,他就死了。

对于克娄帕特拉之死,普鲁塔克是这樣描述的:克娄帕特拉在死前一天被囚禁在她自己的陵墓里,屋大维派人严加看守以防止她自杀,因为他要在胜利仪式上将她示众,但克娄帕特拉仍然自杀成功。当她的尸体被发现时,她的一名宫女在她身旁即将死去,另一名宫女在整理自己的帽冠时也倒地身亡。普鲁塔克记述说,一条小蛇被装在藤条篮子里由一名乡下人偷偷带给了克娄帕特拉。发现蛇在吃藤条后,她伸出手臂让它咬。另有说法称,蛇是被放在花瓶里带去的,克娄帕特拉用纺锤刺激它,直到它发怒咬她的臂膀。

胜利的罗马人刻意损毁了一切有克娄帕特拉肖像的东西,杀死了她的儿子小凯撒,改写了她在位期间的编年史和传记,她和安东尼所生的两个儿子也从历史中消失,而她的墓葬至今未被确认。

nlc202309031805

2还原艳后

有关她的五大奥秘

克娄帕特拉无疑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法老,在各种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的影子:她凭借自己的美丽,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让强大的罗马帝国统治者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她效劳卖命。不过,相关的考古资料却少之又少,直到近年来,随着一些考古证据的出现,一个更真实的埃及艳后被还原出来(尽管依然很不完整)。

相貌之谜

受史料影响,人们大都认为克娄帕特拉貌美如花。罗马执政官兼著名史学家卡修斯?迪奥(大约公元150-235年)这樣描述克娄帕特拉:“当时的她美貌过人,正值青春,最能打动人;她的嗓音也极富魅力,而且她懂得怎樣让自己吸引人。相貌出众再加上声音好听,还有征服任何人的力量,哪怕是对已过壮年期、对爱已经腻味的男子。她认为面见凯撒与自己的角色符合,她希望用美貌赢得王位。”14世纪的英语文学之父乔叟写道:克娄帕特拉“美如五月玫瑰”。莎士比亚在1608年为克娄帕特拉写的剧中更直白:“年龄衰败不了她,传统玷污不了她永恒的独特;其他妇女都饱了腻了,而她对欲望的追求却永无止境。”当然,对于克娄帕特拉的容貌也有不同的看法。普鲁塔克在《安东尼的一生》中就说:克娄帕特拉的相貌本身并非无与伦比,也不是人人见到她都会有惊艳的感觉,使得她如此吸引人的终极因素其实是她的智慧、魅力和甜美嗓音。

那么,这位传奇女法老的容貌究竟如何?2007年2月,一枚印有克娄帕特拉肖像的银币在英国展出,再度引发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在这枚硬币的正面,克娄帕特拉看上去相貌平平甚至可以说有点丑陋——额头浅,鼻子大,嘴皮薄,颧骨凸,下巴尖,身高可能仅1.5米多一点,体形应该算得上过于丰满,与1963年拍摄的好莱坞史诗巨片《克娄帕特拉》中伊丽莎白?泰勒饰演的埃及艳后形象不可同日而语。而硬币背面的安东尼则是鼓眼、钩鼻、粗颈,和该片中由大帅哥理查德?伯顿饰演的安东尼也大相径庭,与克娄帕特拉本人倒是绝配。

据考证,这枚硬币是由安东尼的铸币厂铸造的,上面的图案应该是由熟悉安东尼和克娄帕特拉的人设计的。在印有安东尼头像的一面上,有“致安东尼,亚美尼亚已被征服”字樣,而在克娄帕特拉那面则写着“致克娄帕特拉,王后及王子的母亲”。

珍珠之谜

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历史》中这樣记载:“整个历史上有两颗最大的珍珠,它们都被埃及最后一位女王克娄帕特拉拥有,她从东方的国王们手中得到它们……有一次(大约在公元前33年),克娄帕特拉和安东尼打赌说,她一顿晚饭能吃掉1000万塞斯特斯(古罗马货币单位)。安东尼笑着接受了这个赌局,但将信将疑。第二天晚宴时,仆从们按照克娄帕特拉的吩咐,只在她面前放了一杯醋,是那种能够溶解珍珠的烈醋。安东尼很好奇,想知道她究竟要干什么。当时在克娄帕特拉的耳朵上戴着两颗大珍珠,十分耀眼。只见她取下其中一颗投进醋中,待溶解后把醋一饮而尽……在她被抓后,耳朵上的另一颗大珍珠被人取走,割成两半,贴到了罗马万神殿的维纳斯神的两只耳朵上。”

公元前2世纪,在东方早被视为珍宝的珍珠在罗马开始流行。普林尼说,庞培在战胜米特拉梯人后把珍珠引入了罗马,他还用珍珠贴了一幅自己的肖像。普林尼对当时的这种时尚进行了批评:在一些妇女的一只耳朵上竟然挂了两三颗珍珠,目的是听它们的碰撞声。他还批评了罗马帝国第三个皇帝卡利古拉的妻子罗丽娜:他在一次聚会上遇见了她,后者的头部、颈部、耳朵、手腕和手指上都戴着珍珠,她还随身带着收据来证明它们价值4000万塞斯特斯。

据说,凯撒入侵英国的目的之一就是抢夺那里的淡水珍珠。前面说到,公元前46年,凯撒携克娄帕特拉及小凯撒从埃及返回罗马,在其祖先神庙里为克娄帕特拉建造了一座雕像,关于克娄帕特拉的第二颗大珍珠的去向的另一种说法是,贴在了这座雕像上,而被醋溶解的那颗珍珠价值1000万塞斯特斯。凯撒还把一副全部用英国珍珠制作的胸甲献给了祖先神庙。

普林尼还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从其父那里继承了2000万塞斯特斯。有一次,他用醋溶解了一颗很值钱的珍珠,目的仅仅是为了尝尝珍珠的味道。当他发现珍珠“味道好极了”后,每个来宾也都得到一颗珍珠吃。

那么,克娄帕特拉吃珍珠的说法真实吗?2011年,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弱酸溶液的确能溶化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珍珠。在醋酸含量为5%的溶液中溶化1克重的珍珠需要24~26小时,埃及醋还要厉害些,如果是古埃及烈醋(在克娄帕特拉时期的埃及很常见)就更厉害了。那么,克娄帕特拉真的能喝下醋与珍珠的调和物吗?这能通过酸碱反应来解释: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和二氧化碳以及水,酸被碳酸钙中和,其原理正如抗酸剂。珍珠醋的味道虽不能媲美马爹利酒,但应该不太难喝。

子女之谜

2012年4月底,考古学家宣布,克娄帕特拉和安东尼所生的一对孪生子女——亚历山大?赫利俄斯和克娄帕特拉?赛琳娜的雕像被重新发现。这座10米高的雕像于1918年在尼罗河西岸的丹德拉神庙被发现,但此后一直静静地呆在埃及博物馆中,几乎被人遗忘。雕像背面雕刻着一些星星,暗示这块石头曾经是天花板的一部分。这座雕像上刻凿了两个光着身子的小孩,一男一女,大小相同,站在两圈蛇内。他们各把一条臂膀搭在对方的肩上,另一只手则抓着一条蛇。

在对这座雕像的风格和特征进行详尽分析后,考古学家判定他们分别是亚历山大?赫利俄斯和克娄帕特拉?赛琳娜。考古学家注意到,男孩头上有太阳圆盘,女孩头上有月牙和月亮圆盘,两条蛇(很可能是眼镜蛇)或许是太阳和月亮的不同的象征形式,两个圆盘还装饰着埃及艺术中常见的象征——霍鲁斯神之眼。尽管两张面孔都保存得不好,但仍能看出男孩的卷发和右边的辫子(这是埃及小孩的典型特征),以及女孩的“甜瓜”发型(这是希腊托勒密王朝尤其是克娄帕特拉家族的典型发式)。

考古学家把这座雕像与另一座托勒密式雕像——丹德拉省长帕克霍姆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的风格很相似,例如都是圆脸、小下巴、大眼。由于帕克霍姆雕像的年代在公元前50年-公元前30年,考古学家据此认定,这座双胞胎雕像是在托勒密王朝末期,也即安东尼于公元前37年承认自己的这对孪生子之后,由埃及艺术家创作的。

nlc202309031805

这对双胞胎出生于公元前40年,出生时的名字分别只是简单的“克娄帕特拉”和“亚历山大”。三年后,当他们的父亲安东尼回到安提俄克(古叙利亚首都,现土尔其南部城市)时,他们被父亲正式承认,并分别被命名为“亚历山大?赫利俄斯(太阳)”和“克娄帕特拉?赛琳娜(月亮)”。安东尼承认两个孩子之时可能适逢日蚀或月蚀事件,很可能出于这个原因,再加上要神化自己的孩子,安东尼将天体之名赋予了这对双胞胎。在埃及月亮神是男性,在希腊则是女性。

在安东尼和克娄帕特拉于公元前30年因战败自杀或他杀身亡后,亚历山大城陷落于屋大维手中。屋大维对埃及人尊克娄帕特拉与凯撒所生的小凯撒为法老深感不快,于是小凯撒很快被处死,屋大维的一名顾问当时说:“有太多的凯撒真是太糟糕。”随着小凯撒殒命,不仅希腊“法老”统治埃及的时代宣告结束,整个埃及的法老时期也走到了尽头。

有关赫利俄斯和赛琳娜这两个孩子的信息很少,已知的是,除了小凯撒,克娄帕特拉的其他三个孩子都被赦免,当时赛琳娜和赫利俄斯10岁,托勒密?菲拉德菲斯4岁,他们被带到罗马由屋大维的姐妇(安东尼的合法妻子)照顾。多少年后,赫利俄斯和菲拉德菲斯神秘消失,只有赛琳娜活了下来。她嫁给了毛里塔尼亚(北非古国名,包括今之摩洛哥东北部和阿尔及利亚西部一带)国王朱巴二世,至少生了一个孩子,也叫托勒密?非路怕德,很可能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同名弟弟。她的肖像和朱巴的一起铸造在硬币上,这暗示他们夫妻俩联合执政。

死亡之谜

有关克娄帕特拉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她用毒蛇自杀身亡。莎士比亚描绘的克娄帕特拉死亡场景是她把蛇抓到自己胸部,而在莎士比亚之前,人们一般都认为她被毒蛇咬中了手臂。根据事发之时很可能身在亚历山大城的史学家斯特拉博的记述,克娄帕特拉之死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克娄帕特拉服用毒药膏而死,另一个是她被一条埃及眼镜蛇(一种较小的蛇,也叫角蝰)咬死。克娄帕特拉死后10年甚至150年中,史学家都记载说她是被两条角蝰咬死的。

2008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女学者乔伊斯?蒂德斯利对克娄帕特拉用毒蛇自杀之说提出了质疑,她认为这种说法的漏洞太多。她指出,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和罗马历史学家卡修斯?迪奥都记述说,克娄帕特拉让人把一条蛇装在一个藤条篮或一只水罐中偷运进宫或运进她被关押的陵墓。但是,这两名史学家同时也对这类说法表示了怀疑:最可能的蛇是角蝰,但就算角蝰是一种不大的毒蛇,仍然会长到两米长,如果杀死克娄帕特拉及其两名宫女的不是一条角蝰而是三条,要装下它们所需的篮子或水罐势必很大,否则蛇会因为逼仄而躁动,从而引起注意和怀疑。蒂德斯利据此认为,克娄帕特拉及两名宫女应该是服毒自尽的,毒药可能是被偷运进宫的,也可能就藏在克娄帕特拉的别针或其他饰物上。事实上,克娄帕特拉的一个叔叔就是服毒自杀的,自杀则被视为他们家族的一个美德,而克娄帕特拉肯定不愿自己死在屋大维的手中。

蒂德斯利还指出,有研究者根据一些考古和历史研究得出结论:屋大维命令手下杀死克娄帕特拉,然后制造了自杀假象。对此,蒂德斯利的看法是,屋大维的确可能想要克娄帕特拉死,但认为他欲把克娄帕特拉的家人斩草除根的说法站不住脚,因为他毕竟赦免了她的三个孩子,还允许她的女儿成家生子。至于毒蛇之说的来历,蒂德斯利认为它源于埃及人对蛇的敬畏。或许克娄帕特拉戴过雕刻着蛇的王冠,而艺术家或史学家对此添油加醋。

否定毒蛇之说还有没有更有力的依据呢?如果克娄帕特拉是服毒自杀的,那么她服的是什么毒药呢?

2010年7月,德国特里尔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克里斯多夫?舍费尔和毒物学家迪特里奇?梅博斯发表了他们的共同研究结果,认为克娄帕特拉故意让角蝰咬死自己的可能性很小。他们指出,根据卡修斯?迪奥在克娄帕特拉死后大约200年时的记述:她死得平静、没有痛苦。但这与眼镜蛇致死的症状根本不符,蛇毒会让中毒死亡者痛苦不堪,面容变形。对角蝰的研究表明,人被它咬后会出现多种很难受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和呼吸衰竭,死亡可能在被咬后45分钟内出现,但也可能时间更长。被咬部位的水肿会让人痛不欲生。最终,遗体看上去很惨。

由于与克娄帕特拉同时同地死亡的还有两名宫女,舍费尔和梅博斯更加质疑克娄帕特拉被蛇咬死的说法。他们说,克娄帕特拉的死亡时间是在公元前30年8月30日,当时埃及气温应该很高,蛇安分地呆着直到咬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另外,蛇咬的效果难以预测,例如注入的毒量有可能相当低。事实上,现在已知的埃及眼镜蛇的毒液致人死亡的案例相对少见。如此来看,克娄帕特拉会冒这种死不了但又如此难受的风险吗?

为此,舍费尔和梅博斯专门前往亚历山大城。他们从当地的古代医学文献中了解到,有一种混合毒剂不仅易于服用,而且效果很容易预测,是理想的“自杀药”。多本古代纸草书显示埃及人很早就开始了解毒药,其中一本纸草书甚至说克娄帕特拉曾经亲自试验过毒药。根据这些记载,舍费尔和梅博斯相信克娄帕特拉自杀使用的毒剂由鸦片、乌头(其根部可提炼出强心止痛剂)和毒芹混合而成,因为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这种“毒鸡尾酒”可让服毒者在几小时内无痛苦死亡。

据那本纸草书记载,克娄帕特拉模仿他人进行过许多次毒物实验。在追寻最平静、最没有痛苦的死亡方式的过程中,她应该观察过许多囚徒的服毒死亡。当时,埃及人在处决一些有身份地位的囚徒时,采用了服毒的方式,以让他们“有尊严”地死去。这些囚徒所服毒药各不相同,但都是多种毒药包括蛇毒的混合物。舍费尔和梅博斯推测,如果克娄帕特拉的确是被眼镜蛇咬死的,那么她应该先服毒,毒药中有大量鸦片作为镇静剂,然后让眼镜蛇咬她,使她在半小时内安详离世。虽然眼镜蛇的毒液会让她的呼吸逐渐变慢直至停止,但在此过程中鸦片会让她感受不到任何痛苦。

美国史密森学会的国际植物医学权威阿兰?图韦德认为,舍费尔和梅博斯所说的这种毒剂从技术上说是完全可行的,当时埃及人已经知道乌头对消化道的致命效果,因此采用鸦片、乌头和毒芹组合堪称相当聪明,鸦片和毒芹共同促进无痛苦死亡,缓解乌头的作用。不过,图韦德也指出,在克娄帕特拉时代,混合各种毒药的做法并不常见。他还说,克娄帕特拉从来都是各种传奇和理论的主角之一,时不时地会出现在一些与毒药、美容品和医学有关的论文中。但是,要想破解克娄帕特拉的死亡之谜,恐怕只能等待找到她的遗体,并且运用法医学方法进行检测。

nlc202309031805

墓葬之谜

克娄帕特拉死后,其墓葬一直未被发现。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开始认真寻找她的墓葬。2009年4月,埃及和多米尼克考古学家宣布,他们可能找到了她和安东尼的安息地。

埃及和多米尼克两国考古学家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亚历山大城西面的城镇塔波希里斯?玛格纳进行考古发掘,期望能找到克娄帕特拉和安东尼的墓地。这座湖滨城镇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最西边的马里奥特湖畔,亚历山大城以西约45千米处。

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寺庙群(统称为玛格纳神庙)遗址和外围的一系列墓葬遗迹。其中,一座保存较好的古墓被认为是缩小版的亚历山大灯塔。“小亚历山大灯塔”高约20米,共三层,底座为方形,中间为六边形(剖面),上段为圆筒形,与著名的亚历山大灯塔造型相同。它的建造年代被测定在托勒密二世法老(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46年)在位时期,与亚历山大灯塔大致建于同一时期。

考古学家对玛格纳神庙遗址的发掘取得了一些重大发现,包括:

?一座克娄帕特拉半身石膏像,多枚刻有克娄帕特拉肖像的硬币;

?一座男性头部雕像及一副不全的面罩,其下巴颇像安东尼;

?一座高约1.8米的黑色花岗岩无头雕像,被认为是国王托勒密四世的雕像(在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0年的托勒密时期,多名希腊王室成员统治埃及,托勒密四世是其中之一);

?一块埋在地基中的石碑,上面刻有希腊文和埃及象形文字,它们显示是托勒密四世(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5年统治埃及)下令建造了这座神庙;

埃及眼镜蛇

史料中所说的杀死克娄帕特拉的“角蝰”一词其实并不明确,因为在古埃及“角蝰”一词可指发现于尼罗河地区的多种毒蛇中的任何一种。不过,一些考古学家和生物学家现在倾向于认为,埃及神话中的“角蝰”这个词指的就是现在所说的埃及眼镜蛇。

在整个罗马时代的埃及,角蝰一直是王室象征之一。不仅如此,在埃及和希腊,角蝰毒液都是处决死囚的手段之一。在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之子珀尔修斯在杀死蛇发女怪美杜莎后,用有翅膀的靴子把她的脑袋运到奥林匹斯山上。当他飞越埃及上空时,美杜莎的血滴落到地上,变成了角蝰。

埃及眼镜蛇是非洲眼镜蛇中最大的一种,一般身长1~2米,最长可达3米。它们分布广泛,在大草原、半沙漠地区经常可见,尤其是在水边最常见,有人还看见它们在地中海里游弋。它们有时候会进入家舍,实际上是被鸡和老鼠吸引。与其他眼镜蛇一樣,当人接近时,埃及眼镜蛇通常会逃走,至少逃到几米外;但若受到威胁,它们就可能攻击人。它们偏爱的猎物是蟾蜍,但也吃小型哺乳类、鸟、蛋、蜥蜴及其他蛇。与其他一些非洲眼镜蛇不同的是,埃及眼镜蛇不喷毒。

?一排高约两米的狮身人面像底座,位于玛格纳神庙北面的入口处,也即发现无头雕像的地方(埃及庙宇的主门前都有狮身人面像,考古学家据此推测北面入口是玛格纳神庙的主门);

?一座圣池,数间可能是木乃伊制作间的房屋,以及献给地狱神奥西里斯的圣殿(在埃及神话中,奥西里斯和伊希斯是一对掌握大权的夫妻,考古学家据此推测,这一事实可能激发克娄帕特拉和安东尼选择玛格纳神庙作为自己的埋葬地,克娄帕特拉可能代表伊希斯,安东尼则代表奥西里斯)。

考古学家知道玛格纳神庙已有几百年时间,对它的首次发掘是在1801年由拿破仑下令进行的。截至此次发掘,在神庙外围的大墓中已发现了至少12具木乃伊、500具骨架和20座墓,所有尸骸都面朝神庙埋葬,这意味着在这座神庙里有可能埋葬着一个重要的人物。而托勒密四世雕像、庙宇主门等新证据的发现,则进一步把玛格纳庙和托勒密君主联系了起来,或许也进一步和这对不幸的爱侣联系了起来。

对玛格纳神庙的探索目前还在继续。虽然尚未发现这里是克娄帕特拉和安东尼埋葬地的确凿证据,但主持这项发掘的考古学家凯西琳?马丁内斯和哈瓦斯都相信,玛格纳神庙的确可能是这对情人的埋葬地,他们的理由是:二人不希望罗马征服者找到并破坏自己的陵墓,因而很可能会把自己埋在亚历山大王宫之外的一个神圣而又秘密的地方。如果最终证实克娄帕特拉和安东尼葬于玛格纳神庙,如果在那里发现了他们的木乃伊或尸骸,无疑将是一条轰动世界的大新闻。

埃及艳后的读后感或观后感 篇3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就读完了。读完后觉得很悲伤。

本来,安东尼可以打败渥大维的,但是因为埃及女王太任性,导致安东尼最后的失败。其实埃及女王是很爱安东尼的,但是最终却害了安东尼,也害了自己。

女王明明是爱安东尼的,为什么事实上却害了他呢?

这使我想到,很多母亲对孩子的爱。

一些母亲只让孩子学好功课,而不管他们为人处事的学习和自理能力的学习。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很差,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另外,有些母亲则从小全面培养孩子,培养的孩子品学兼优,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所以,真正的爱是为他人着想,为他真正的、长远的幸福着想。这是我读《埃及艳后》的体会。

《绝代艳后》观后感 篇4

茨威格的作品,是传记文学的精品。他透过细致入微的文件考证,探讨了玛格丽特的内心与人生杯具。Marie的悲剧在于,她未曾担负起与自身地位的职责。她漂亮、简单、活泼、待人真诚,但是任性、轻率、无法集中。她的性格,看上去大多是优点,至少无伤大雅。然而,人生的客观残酷在于,身处那样的时代与地位,她的错误是致命的,不可原谅的。

茨威格描述的重点,在影片中都有体现,但没有贯穿,也没有被表达清楚。能够一点点的列出来看:

1、与杜巴莉夫人的对抗。以Marie的简单,她未必对杜巴莉夫人本人有多大的恶感。只是她出身高贵,身边的贵妇也对她有所影响,造成她对出身低贱的杜巴莉夫人高傲到沉默。换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会清醒地看出对方是公公的宠姬,何必执著于这些平白给一位国王难堪。Marie的任性与轻率,从这件事情上有清晰的体现,这些也正是送掉她性命的根源。

2、丈夫的生理障碍。茨威格用了很长的篇幅,考证路易十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只是个小手术,颇费周章地用了几年时间解决,甚至最后是之后贵为德皇的弗雷德里克亲自劝说。但这对Marie确实很有影响,如果她能更早的生育,进入母亲和家庭的主角,那么很可能会简短她的青春期般的玩耍。在这几年中,她不断地混迹于年轻贵族中,派遣她的无聊,始终无法专心地了解自身的职责,更无法成熟起来。

3、玩乐与挥霍。Marie是洛可可艺术的女神,从洛可可,就能够明白她的最爱都是什么。精致粉嫩,可爱俏皮,简单之极,没有一丝丝压力,更没有所谓的严肃和思考。他的丈夫,如果不是国王,必须是个大好人,被众人喜爱。但和她一样,这两个极其平庸的人很不幸地成为了法国的国王与王后。就连Marie的哥哥,都表示了对她的担忧,甚至一语成谶:“革命一旦来到来会十分残酷。”这位赤字夫人,多年来的批阅只有潦草的一行字:“请支付。”她甚至不明白自己挥霍了多少钱。她扮演过无数次的农妇,但是她一生中,未必见过一个真正的农妇。最后她应对审判,关于自己挥霍过度,也不得不表示,超出她的预期。以至于到了著名的“项链事件”,虽然她彻头彻尾是个受害者,但全法国都在反对她咒骂她。她直到这种时候,才如梦方醒。遗憾的是,一切都太晚了。

4、与费森的感情。Marie的一生是失败的。她不缺乏智力,但却将大半生都任由自己做个傻瓜。当她在后半生经历磨难的时候,她最后冷静下来,开始学习和决定。这些东西并非她不能学会,只是她从不曾去发掘。我一向认为,费森是上天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她从费森身上体会到了真正的感情,在她最悲惨的时光中,费森始终陪伴了她,给予了全部的爱与忠诚。茨威格用许多考证证明了此二人的关系。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丰富这位王后人生杯具的重要资料。

我几乎是在写书评了。不厌其烦地道明这些,无非是解释Sofia为什么描绘了那么多看似奇怪又不连贯的情节。Sofia完全没有连接好这些关键点,也没有把这些资料真正转化为视觉情节。所以会造成很多观众觉得冗长无味,不明就里。

Sofia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部电影过度缺乏批判性。Marie的杯具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的品性未必有大的问题,但是一旦不能承担应负的职责时,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不能因为Marie活泼可爱,本意善良,就能够原谅她所犯的错误。历史就不曾原谅,将她送上了断头台。

此外,我对Sofia将Marie的母亲,玛丽泰蕾丝的塑造成一位身着黑衣、满口说教的老太太极其不满。大概Sofia觉得她把女儿嫁出,是一场政治交易吧。可一国之君,难道不该对国家的内政外交负有职责么?这种选取难道是靠感情就能够解决的么?她对于女儿的教诲,从信件就能够看出绝不是空谈与说教。她甚至苦口婆心地在每个细节上,对自己任性的小女儿沟通与批评。只是一切都付诸东流。

最后说说影片的原声音乐吧。我能理解Sofia使用摇滚音乐的想法,也是个很好的创意。因为摇滚是很能宣泄情绪的音乐。只是与情节上出的问题一模一样,每个场景的音乐都是孤立的。单个音乐和场景都是契合的,但每出情节的音乐,整体上都无法连贯,所以整张原声音乐,始终不能成为一个流畅的体系。

埃及王子观后感 篇5

在刚开始播放《埃及王子》这部动画时,我对它并没有特别的印象,也没有过多的兴趣,可能是因为我对埃及的历史了解得不深吧。对于埃及,我仅仅知道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

但在后来,《埃及王子》却以它高超的动画技术和动听的音乐渐渐吸引住我的目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逼真的狮身人面像、波涛汹涌的海洋和摩西的母亲在用篮子把儿子送走时,所唱的那一首优美的歌。歌中饱含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恋恋不舍于对儿子未来的希望与祝福。

当然,《埃及王子》中并没有缺少梦工厂动画中惯用的搞笑情节。在沙漠中,骆驼把摩西的头发当做食草,结果把被埋在沙里的摩西拖了出来;红海分开时,在两侧形成了两堵高高的水墙,透过一侧的水墙,观众看到一条遨游的大鱼……这些景象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影片里的人物形象虽然并不像有些动漫里的人物唯美,却很逼真,人物的性格也十分鲜明。

埃及王子——摩西,在开始爱恶作剧,并没有太多的责任感。在他了解到自己的身世后,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奉了神的旨意,最终带领希伯来人走向了自由幸福的道路。

而他的哥哥,兰姆西斯(拉美西斯二世)却有着身为储君应有的责任,每当摩西给兰姆西斯惹下麻烦时,每当兰姆西斯烦恼时,摩西会帮兰姆西斯解围。因此,兰姆西斯和摩西的关系非常要好。但两个人却都有着自己的责任,于是生命的轨迹背道而驰。在兄弟俩的感情破裂时,我也为他们而感到惋惜。

篇二:埃及王子观后感

埃及是一个奴隶制社会,但不是人人都是奴隶,只有与埃及人不同的希伯来人才来当奴隶,做苦工。

那时候,希伯来人数量暴涨,法老王感觉有点恐慌,害怕奴隶推翻政权,因此就让士兵把刚出生的希伯来人统统杀掉。而主人公摩西却被母亲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流,最后被埃及王后见到了,她收留了他,他的姐姐看到了这一切,相信苦难总会结束,摩西会来解放他们。

摩西想一个埃及王子一样的成长着。当他成年后,除了王后国王和他的姐姐,没有人知道他是希伯来人,而养父母细心的照料他,让他也忘却了从前的记忆。他的哥哥兰姆西斯也不知道真相,与他玩得很开心。

有一天,他的姐姐竟然遇到了他,千方百计的唤醒他的记忆,但他只保留着母亲唱催眠曲的记忆。这一个小小的回忆在他眼前重现。他承受不了真相的打击,离开了埃及。加入了米甸人的部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神灵耶和华,命令他使用它的神迹解放希伯来人。这是莱姆西斯已经成为法老,他不同意放走奴隶,于是,灾祸不断降临到埃及。莱姆西斯最后没办法,只得把他们都放走了。神把大海劈开,让他们到达了新的大陆。

该片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为故事蓝本,用音乐电影形式演绎。其中的歌曲动听,紧扣故事情节,让人能更加深入到电影中去,或是与电影发生同化。虽然整部电影对原故事的修改甚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回到了电影出发的原点。教育人们:他人永远不能长久拥有我们;要勇于追求自由,保持自己的信仰。

篇三:埃及王子观后感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有其奋斗的目标,没有目标,人生的价值就显得惨淡无光。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自己的人生信仰,也有宗教信仰。这些都给与人心灵上的蕴藉。《埃及王子》这部电影展讲的是摩西带领他的子民逃离苦海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支撑摩西的信念就是他心目中的神,神赐予他无尽的力量。虽然这是一部类似神话的故事,但从中折射出了信念对于一个人的意义。

以前对宗教的了解不是很多,因此自己对于其他有宗教信仰的人的态度总是那么不屑一顾。上了大学,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总觉得自己没有干好一件事。有一次上课,老师提到了关于信仰的一些看法,这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老师说,其实有自己的信仰也是一件好事。一个人可以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目标去努力。虽然自己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但也可以在自己的心中去树立一个信仰,它既可以是人生目标,也可以是一种信念。记得现代文学史老师说过,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毛主席大部分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神的形象,因此那时的人们态度很积极,甚至很疯狂。这也许也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吧!

城市悲情之埃及艳后 篇6

亚历山大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埃及艳后之城,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遇见生命中至爱至伤的两个罗马男人,她在这里用一条毒蛇终结了生命,也在这里葬送了埃及托勒密王朝。

末代皇帝,本应背负多少骂名,而对于她,人们却是一边倒的赞美,确切地说是爱慕,因为她的美貌惊为天人。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却没有一个人能说清埃及艳后究竟长的什么样,她的美又是如何令人窒息。就像亚历山大一生缺少一位伟大的诗人来记录他的丰功伟业一样,埃及艳后这一生也缺少一位非凡的艺术家来记录她惊艳的美丽。但这从未干扰过人们传颂她的美丽,能征服凯撒大帝的女人,一定美的妖娆,美的聪慧。

在亚历山大,我定了一家名叫Windsor Palace 的酒店,是座19世纪的贵族建筑,房间内存留着半希腊式半埃及式的装潢。亚历山大这座城市太有特点了,从城市中心到海边只有3公里,而一条狭长的滨海大道却延绵20多公里,像个月牙一样环抱着地中海,赋予了亚历山大一片宁静的港湾。

滨海大道上大多古式建筑楼顶都有一个露台,客人们晚上在那里用餐品酒,欣赏着亚历山大独有的海滨夜景。酒店房间也有临海的阳台,打开窗,海风拂面,又有一种独享海景的宁谧。

那天夜晚,我端着一杯红酒站在阳台上,街上的行人车辆渐少,夜幕笼罩下的海面传来阵阵风浪声。这里真的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埃及城市,一路走过埃及,沧桑历史的神秘、古老文明的灿烂,现实社会的残破,唯独没有旅行中不能缺少的浪漫,而这缺憾在亚历山大被弥补上了。眼前的这片海是亚历山大的出口,对面就是土耳其和希腊。地中海的柔情渲染着整个城市,这倒真不像亚历山大大帝的英勇,而是属于女王范儿的夜晚。我乱想着,两千多年前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一生中也是有两次站在这个位置面向大海遥望,历史再现,这两次伫立远眺又暗示着她怎样的一生?

第一次她在等凯撒大帝归来。

凯撒攻城前,按照托勒密家族的规定,克娄巴特拉嫁给了比她小10岁的同父异母弟弟,两人共同加冕为埃及法老。托勒密家族是亚历山大死去后,帝国分崩离析出的一支,托勒密一世也是亚历山大的战友,守卫着他曾经征服世界的战果,只是亚历山大帝国不复存在,埃及又进入了托勒密时代。所以,出生在亚历山大的克娄巴特拉按理说更应算是马其顿人。

《埃及艳后》这部电影中已经描绘得再详尽不过了,凯撒进城后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条埃及地毯,打开后,珠光宝气的埃及艳后从中滚落出来,瞬间捕获了凯撒的心。这看似极其女人的举动却显示出克娄巴特拉有着男人一样的坚毅和处变不惊,这是个女人的把戏,却也是一场生死系于一线间的赌博。

她和凯撒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其实都不重要了,一个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将军,一个是那个时代最非凡的女人,是战争促成了他们在人生巅峰中的拥抱。凯撒短暂地成为了第二个亚历山大大帝,而克娄巴特拉妖艳地成为了托勒密时代最后的法老。只可惜,埃及艳后那次在阳台上的伫立遥望没能再等回凯撒大帝。

几年之后,她在同一地点等待的是安东尼的归来。

歌德说,男人凶狠残暴,却往往只顾眼前利益。所以,稍不顺心就会跌入歧途。而女人,则善耍心机,只要稍加撩拨便能得逞。这话用在埃及艳后和她的两个罗马男人身上真的很恰当。对于凯撒死后罗马新的统治者,克娄巴特拉的地毯礼物的戏码无法再次上演,更何状,她已是凯撒儿子的母亲。

凯撒是一位真正的皇帝,而安东尼则像是个大孩子,败家子儿,一个会讨女人欢心的坏家伙。这是克娄巴特拉对即将登陆亚历山大城的安东尼的判断。她的眼睛是多么独特呀,一个精明女人的判断。而最终呢,她却被生生卷入这个定论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因为她终究是个美丽的女人,她动了情。

克娄巴特拉一生似乎从未对政权的摇曳不定担忧过,身为女王和法老,她对埃及以及那些虎视眈眈的政敌完全掌控有余,但对爱情,她那强大的内心也曾泛起涟漪。就在她面向罗马的方向等待安东尼归来时,这个罗马男人却在大洋彼岸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婚礼,迎娶他的死敌屋大维的妹妹,而此时,克娄巴特拉已经怀了安东尼的孩子。她似乎很确定这是一个女孩,如果安东尼没有回来,按照托勒密家族的传统,她的儿子将要娶她的女儿为妻,共同接掌法老的权杖。这也就意味着凯撒的儿子与安东尼的女儿,这对流淌着罗马血脉的冤家后代将要一起统治古老的埃及。

上帝一定也怜惜这位绝世美人,让她免于后世的耻笑。克娄巴特拉等来了安东尼,并为他生下一对龙凤胎。而他们的孩子还没等到成婚年纪,这位女法老便以世上最绝美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和这个王朝的命运。

在强大的男人怀里成长,在溺爱的男人怀里成熟,用高傲的爱情换来了权力的盛极一时,却在爱情盛开之际终结了年轻的生命。于女王,这可以称之为精彩而壮烈,于女人,这绝对是令人唏嘘的悲情。

克娄巴特拉在庞贝柱旁矗立了一尊狮身人面像,就是我两次听到宣礼声倚靠的那尊雕像。这是她在亚历山大大帝的足迹上留下的古埃及法老的尊严。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一直以来尊她为埃及艳后,而非马其顿后裔的原因之一。

埃及王子观后感 篇7

影片中摩西的姐姐米莉安反复地这样唱道“只要相信神明,就会有奇迹出现,希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来激励自己的同胞,不要失去了希望和信仰,这也是片中的主题曲。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奴役和压迫的时代,这样的信仰是他们唯一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他们活着的希望。因此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信仰。希伯来人正是因为拥有着坚定的信仰,才能历经困苦而不倒并最终走向自由之地。有了信仰,希望就不会渺茫,希望会永远站在前方引领你向前走。

在上帝降十灾的过程中,灾难程度由轻到重,逐步教化埃及人放弃对希伯来人的残酷统治和奴役,尽量避免大灾大难,这足以体现上帝对世人的爱和仁慈。同样的,摩西在未知自己的身份之时并没有对上帝的信仰,也不关心西伯来人的处境,而在得知自己身份之后,有了对上帝的信仰,摩西开始关心自己的同胞并为民族的解放而奔走演说,这可以说是摩西的一种大爱。在出埃及、过红海的路途中,希伯来人也表现出一种对上帝的爱和互助互爱的精神。

埃及王子观后感作业 篇8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耗资一亿美元,花费四年时间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宗教题材的动画片作品,制作过程中动用了现代动画高科技技术,聘请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参与制作,360多位宗教领袖参与指导,可谓幕後制作阵容庞大,而且由当红影星韦基马及赖夫韦恩斯配音,乐坛两大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演唱主题曲,上映后即引起众人的关注。

该片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接受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

作为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其中必然隐含着某些宗教思想,而这就是一部将基督“信、望、爱”三德阐释得很好的影片。“信”即信仰,指使世人应接受上帝的感召,对上帝的启示和耶稣的教诲表示信奉和遵从;“望”即希望;“爱”即慈爱、仁爱,指上帝对人之爱和人在信仰中所表现的对上帝和世人之爱。

《埃及王子》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要从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说起,亚伯拉罕杀子献祭接受了上帝的呼召,证明了对耶和华的信仰和忠诚,耶和华与他立约,称为亚伯拉罕之约:“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

1要因你得福(创世纪12章1~3节)并因此得到了迦南地作为希伯来人的应许之地。神又向亚伯拉罕之子以撒和孙子雅各重申前约,神将他的约给这三位祖先,由他们传给后人。雅各偏爱约瑟,结果引起其余几个儿子嫉妒,约瑟17岁被哥哥们卖到埃及,在30岁却成为埃及的首相。约瑟40岁时,雅各与他的众子并全家,因着饥荒下到埃及。当时在位的法老,赐他们尊贵。约瑟死时对他的兄弟们说:“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顾你们,领你们从这地上出去,到他其实所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约瑟叫以色列的子孙起誓说:“神必看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搬出去。”等到约瑟死后,有一个新生的王朝起来统治埃及。因为以色列人财富甚巨,人口众多,结果招致埃及法老的残酷统治和奴役,基于对上帝的信仰,于是以色列民众向上帝呼求“带领我们到那美好的土地”并最终由摩西带领走出埃及到那应许之地迦南。

影片中摩西第一次向兰姆西斯提出“让我的人民走”的要求失败后,法老加重了对希伯来人的剥削。身为奴隶的他们一出身就已经被决定将一生为奴隶,无休止的与泥浆为伴直至终老,在无望中,乍现的希望转瞬便化作更深的绝望,在如此情况下,摩西依然鼓励希伯来人说“法老的权利很大,他一句话就能夺走你们的食物、夺走你们的家、自由、你们的儿女,法老可以夺走你们的生命,可是有一样东西他夺不走,你们的信仰。相信神,你们就会看到神的法力。”他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无疑给了这些苦难中的人民一点希望。当生活让你饱受艰辛,当你觉得无助,请向神祷告,它会来到你的身边为你祈福,因为你是它的子民。因为有这样的坚定的信仰和希望,最终摩西带着他的人民离开了埃及,到达了神所赐于的那块土地,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

影片中摩西的姐姐米莉安反复地这样唱道“只要相信神明,就会有奇迹出现,希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来激励自己的同胞,不要失去了希望和信仰,这也是片中的主题曲。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奴役和压迫的时代,这样的信仰是他们唯一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他们活着的希望。因此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信仰。希伯来人正是因为拥有着坚定的信仰,才能历经困苦而不倒并最终走向自由之地。有了信仰,希望就不会渺茫,希望会永远站在前方引领你向前走。

在上帝降十灾的过程中,灾难程度由轻到重,逐步教化埃及人放弃对希伯来人的残酷统治和奴役,尽量避免大灾大难,这足以体现上帝对世人的爱和仁慈。同样的,摩西在未知自己的身份之时并没有对上帝的信仰,也不关心西伯来人的处境,而在得知自己身份之后,有了对上帝的信仰,摩西开始关心自己的同胞并为民族的解放而奔走演说,这可以说是摩西的一种大爱。在出埃及、过红海的路途中,希伯来人也表现出一种对上帝的爱和互助互爱的精神。

上一篇:含比喻词的词语下一篇:亭林先生文言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