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贸易局势分析

2024-12-10

纺织品贸易局势分析(共8篇)

纺织品贸易局势分析 篇1

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012-7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纺织市场行情动态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对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品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加入WTO,我国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给我国纺织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遭受到各种新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国际竞争优势,就成为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

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二、纺织品国际贸易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对外发展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3.产品竞争力低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而我国棉纺织业先进设备拥有量低,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纺织品贸易局势分析 篇2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

1 江西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1.1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 处于华东、华南、华中三大板块的结合部, 是华东和华南两个国内发达地区通往内陆腹地的最佳途径。交通四通八达, 京九铁路北通首都, 南连港澳, 自北向南依次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浙赣铁路交汇, 是我国内陆地区惟一直接联通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交通要道。同时南昌海关与长珠闽地区的重点城市海关, 全面覆盖水陆空快速通关。周边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都有很发达的市场, 为江西服装企业采购上下游产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缓和了服装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

1.2 劳动力、土地、水、电等资源优势

(2) 新生物技术的运用。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促进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各类食品 (如转基因食品) 、药品和保健品等的迅速发展。基因组学、基因测序技术、生物芯片、微流体芯片、微珠芯片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快速发展, 使国际产品的研发成本大幅下降, 新的国际生物产品不断出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国际各类医疗新用品的诞生和营销发展, 模仿生物功能的移植和修复技术等得到发展, 对各国人类治疗疾病产生重要的影响。创新的生物技术产品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销售, 各国人民均能消费和享受生物新技术带来的方便生活和满足。

(3) 新材料技术的运用。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群体性突破, 对基础科学和几乎所有工业品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新材料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材料和工艺, 使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加。纳米的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的开发与应用, 使原材料的种类增加, 生产出来的各种新材料产品不仅满足了各国人民基本生活和享受的需要, 也使各国人民生产、生活的空间得到拓展, 生命和生活质量得到更多的保证和提高, 为国际市场提供基础条件。

(4) 空间技术的运用。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利用国际太空进行军用、民用和商用的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卫星技术在结合微型计算机技术后, 技术进一步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对各国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太空技术和材料技术的结合, 使得新的纳米级的机械装置、超轻型材料、太空能源不断得到运用, 为世界新产品的诞生创造了新的条件。

(5) 新能源技术的运用。国际石油开采供应量越来越少, 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已成为各国摆脱石油依赖的战略任务。替代能源技术的发展已进入各国的首先考虑的核心内容。核能技术、太阳能技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周环宇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谢兴伟

江西农业剩余劳动力严重过剩, 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为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与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相比, 江西纺织业工人的工资较低和相对素质较高。有统计显示, 2007年江西的制造业平均工资为15477元, 全国最低, 劳动力价格约是沿海地区的1/3。

电力方面, 现有南昌电厂、九江电厂、贵溪电厂、丰城电厂、华能电厂等大型电厂和万安、柘林水电站, 电力装机容量近700千瓦;水资源方面, 全省河川径流量居全国第七位, 水能理论蕴藏量在华东7省市中居第二位, 可开发的水力资源610多万千瓦;此外江西地价相对低廉。

这些充裕的要素禀赋直接决定了江西在该产业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

术、风能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得到重视并加速开发, 节能的超导材料、贮能材料等得到广泛的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各国绿色和环保产品的开发有重要作用, 对各国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及对休闲、娱乐、美学和个体利益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使人们更重视绿色国际营销活动。

(6) 新海洋技术的运用。新海洋技术在与微型计算机、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空间技术的融合和集成下, 得到重大的突破和发展。海洋的监测技术、生物技术、矿物资源勘查开发技术等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对开发国际海洋产品提供了技术可能。新海洋监测技术、观测技术和航天遥感等也使国际货运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为国际运输业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 使国际营销的时间极大缩短, 国际物流更加顺畅, 对促进国际营销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 新技术革命推动了国际营销的革命, 使国际营销在技术和水平、时间和空间、速度和效率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而国际营销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新技术革命的速度和运用的范围。新技术革命和国际营销是世界持续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 二者的融合发展必将促进世界商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弋.世界经济发展与新技术革命[J].中国科技产业, 2004, (12) :

[2][美]约翰·奈斯比特, 怕·阿博顿妮.2000年大趋势——九十年代的

十个新趋势[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0:123~141.

[3]黄军英.2020年全球技术革命[J].全球科技经济望, 2007, 255, (3) :

1.3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近年来, 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九江共青城的羽绒服装、赣南南康的西服西裤业、奉新印染织造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为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其中:南昌市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基地先后获得“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中国针织服装名城”称号。2008年又成为全国八个纺织特色产业集群试点之一。

2 江西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劣势分析

2.1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 江西的棉、麻纺织品、粘胶长丝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但大部分纺织企业研发设计能力不足, 生产水平名列全国前茅的产品较少, 突出表现为大路货多, 名牌少;低挡多, 中高档少;粗加工多, 精加工少;衣着用品多, 装饰、产业用品少。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太完整, 上下游产业间的传递和牵引作用不强;二是产权结构、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形式仍然比较单一, 非国有纺织销售收入所占比例仅为80%, 与浙江、广东等先进省份比相差甚远;四是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生产规模小, 集中度低, 缺乏大公司、大集团的支撑, 全行业规模以上447户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仅96户, 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偏低。

2.2 企业技术、设计力量薄弱, 品牌个性不足, 缺乏创新和发展能力

截至2005年, 全省纺织行业尚没有国家级技术中心, 省级技术中心也只有4户, 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不到10%。大多数纺织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进行大规模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 或简单模仿, 复制国外的产品, 设计开发水平不高, 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即便有品牌, 其设计科技含量不高, 在市场上缺乏吸引力。此外其对国际市场信息的获得明显滞后。而纺织服装业是竞争性和时效性都很强的产业。长此以往, 必将使企业在竞争中更为落后。

2.3 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的制约

由于目前江西纺织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属中小规模, 资金普遍紧缺, 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它们只能通过间接方式融资, 加剧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与此同时, 一些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时, 还附加了一些限制性条款, 如提高利率、贷款前先扣除利息等, 这样的筹资方式, 不仅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 增加了生产经营中的不可控因素, 同时给社会安定也带来了一定风险。

此外, 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由合伙人掌控, 经营管理难以上层次, 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3 江西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机遇分析

3.1 改善了江西纺织品国际、国内竞争环境

我国入世后以WTO正式成员的身份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直接参与制定国际贸易游戏规则, 提出对我国有利的操作规范, 同时灵活运用WTO基本原则和保障条款来保护自身利益解决贸易争端, 这必然使我国国际贸易日益受益, 同时也给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出口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竞争环境。

3.2 江西纺织品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有利于改变江西对某些市场过度依赖的局面

目前, 江西主要外销市场为亚洲、欧洲、北美。已初步实现市场的多元化, 尤其是开拓拉美和东亚市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中国和东盟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成为位居全球规模第三的自由贸易区。而纺织品生产加工、销售网络转移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方面。在我国与东盟的纺织品贸易中, 东盟仍处在产业链的上游, 而我国相对处于下游, 在服装贸易方面, 我国对东盟有较强的出口优势;在纺织原料和中间产品上, 双方均有较大的进出口量, 双方贸易与加工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3.3 内销市场繁荣

出口和内销是驱动行业渡过结构性调整阶段的“双套车”。受制于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和国际贸易压力, 出口增速、外销比重和纺织品服装占总商品出口比重将继续出现回落。但压力中依然存在机会。随着江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继续提升, 衣着消费支出将持续增加;收入结构的变化引起消费习惯的改变, 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 增加了中高档服装和纺织品的消费需求, 在内销压力增大的同时, 品牌集中度会提高, 这给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带来发展和壮大的机遇。目前, 江西省人均纤维消费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0千克) , 纺织品、服装内需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4 江西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挑战分析

4.1 原有的竞争优势已开始弱化

2007年以来,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仍然面临国内棉花短缺、化纤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印染用水量过大、劳动力供应不足和用工成本上涨等资源约束。过去纺织工人每月工资600元~800元, 现在涨到1000元以上。由于农民工短缺, 工人流动性大, 普遍对工作环境要求提高, 要留住纺织熟练工必须出高薪酬。加上电、蒸汽、节能减排等配套费的增加, 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压力增大。

4.2 国际、国内竞争加剧

纺织配额取消不会只使中国一个国家受惠, 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的出口同样也是重要的机遇。取消配额势必造成全球供应激增, 价格和利润将有可能大幅度滑坡。由于纺织服装业的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 取消配额后, 纺织服装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企业之间的低价格竞争、粗放式经营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导致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整体效益下降。

4.3 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以及非关税壁垒的严重制约

我国加入WTO以后,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 我国纺织业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根据我国入世的承诺, 到2016年底, 中国纺织业服装的出口都将受到三个条款的制约:这些条款都会陷中国于被动之中, 同样也会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打击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武器。

江西纺织品出口市场较为集中, 一旦出现出口数量增长过快或者价格暴跌, 很容易招致对方国家引用WTO的反倾销、保障条款来保护其国内市场, 导致出口风险增大。

参考文献

[1]谢晓鸣.品牌战略与江西纺织业发展的探讨[D].南昌大学学位论文, 2007.

[2]徐正华, 邹晓明.后配额时代江西纺织行业出口面临的机遇挑战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 2006, (7) .

[3]王芳.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2008.

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分析 篇3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中国输欧纺织品在头四个月就显示出很强的竞争优势。欧盟针对我国出口其市场的纺织品频频设限。2005年6月10日和9月5日,中欧先后两次就中国输欧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中国输欧纺织品在配额取消后的短短几个月后部分敏感纺织品又被纳入数量限制并进而实行主动配额限制。

欧盟针对我国“特保”条款立法情况

纺织品服装产业一直是非常敏感的行业,各国都很重视纺织品贸易在其国际贸易或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报告》第242段规定了纺织品的特殊保障措施,到2008年12月31日,其他WTO成员仍然可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

欧盟根据中国加入世贸《议定书》中的保障措施条款以及《工作组报告》中的相关条款相继修改其相关的国内法。

欧盟规定纺织品进口的基本法规是1993年10月12日欧盟理事会通过的(EEC)N03030/93法规,即有关从第三国进口的纺织品共同规则,其中有关于保障措施的规定。

2003年,欧盟理事会又通过(EEC)No138/2003法规,在原(EEC)N03030/93法规的基础上加入了第10a条,对原有的保障措施作了补充,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工作组报告》内容转换为欧盟国内法。

欧盟的相关国内立法保护非常周到,从产品监控到预警和适用执行,从针对纺织品服装的一般保障措施到专门针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的特别保障措施,不断调整补充,并通过立法,成为了欧盟针对中国输欧纺织品服装频频设限的法律依据。

欧盟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设限原因分析

中国输欧产品进口激增,价格下降

尽管《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规定了逐步取消配额的四个阶段及最低标准,但是各主要的设限国都在取消配额上“后滞”。根据SALLY BADEN在题为《欧盟服装产业的贸易政策、零销市场和价值链重构》中所分析的欧盟执行ATC的原则是:1、遵守最低量要求,不高于。2、选择不受欧盟多种纤维协议(EU定书MFA)配额限制的产品开放自由化。3、国内敏感产品要求主导放开配额限制产品的选择以及对特定种类和国家的配额增加。4、所选产品多倾向于低附加值的产品。从纺织品一体化进程的安排看,自2001年1月1日起,进入过渡期的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16%、17%的基础上又有18%的产品取消配额限制,这意味着至少还有49%的产品在2005年1月1日前仍然受配额限制。欧盟在执行上的后滞结果是留下303项、70%的配额到2004年12月31日才最后取消。在欧盟看来,前两个阶段并未触及敏感种类产品,第三阶段的到来才暗示着有很多对欧盟非常敏感的产品将不受配额限制。所谓敏感产品即所有最紧俏的、发展中国家最具有出口潜力和竞争力的产品。ATC对配额取消的量上作了较广泛的规定并未细到每一组产品的具体数量,而且对价值也没有要求,所以欧盟选择了低附加值的产品,并且在前三个阶段避免了对欧盟市场有竞争力的敏感产品,尤其是服装。

2004年5月1日中东欧10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由15国发展为25国,一方面,新人盟的10国纺织品服装的配额一并计人欧盟,使得给予中国的配额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从2004年5月1日当日起,中国现行输往欧盟纺织品配额类别产品(多为敏感产品)出口到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和马耳他(“新增十国”)受到中欧双边纺织品配额限制。尽管限制期只有8个月,但是配额的全面取消也使输往新增十国的原配额类产品在配额取消后出现量上的增长的显性效果,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这些产品也以很强的竞争力影响着欧洲的销售市场。

欧盟区内纺织业的发展强势依旧

欧盟是世界上纺织品第二大出口地区,仅次于中国,同时是世界上纺织品设备制造地区,时装设计的领袖。根据ILO、UNID、Eurostat和OETH统计,早在1998年纺织品雇佣人数世界排名前20的国家中,欧盟占5个,服装欧盟占6个。通过分析2003年、2004年全年以及2004年1-9月和2005年1-9月的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可以看到:欧盟服装进出口总额几乎是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两倍,其中服装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服装进口总额比纺织品进口总额分别高出26%、27%、31%,纺织品贸易为顺差,而服装贸易为逆差。

欧盟纺织品进口主要市场在欧盟区内,区内市场进口占总进口额的68-69%。纺织品出口市场也主要在欧盟区内,占75%。新增10国和原EU-15国相比,EU-15国是其区内、区外纺织品贸易主要的进出口市场,以2005年1-9月为例,区内市场进口EU-15国占到79%,区外市场进口Eu-15国占92%,区内市场出口EU-15国87%,区外市场出口EU-15国94%。

欧盟国家纺织品服装产业受到外部竞争压力

原欧盟15国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主要有葡萄牙、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虽然这些国家在技术、品牌、产品档次上仍然有传统优势,但是随着一些发展国家,尤其是中国、韩国、印度、越南等东亚地区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这些国家也面临竞争压力,受到一定影响。

1、法国:根据法国服装工业联合会公布的2001、2002、2003年三年的数字,法国每年进口服装近70亿欧元,出口服装30亿欧元左右,连续三年法国服装进出口贸易逆差,2003年达35亿欧元。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的服装,70%是从国外进口的。在法国的前10位进口国中,中国已经成为法国服装最主要的供货国,排名第一位。2003年达16.08亿欧元,占15%。

法国服装工业的生产能力逐年下降,2001年法国本土服装生产量减少11%,2002年减少20.1%,2003年减少20%。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太高,许多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已部分地或者全部地向国外转移。目前在法国已经找不到100%法国产的裤子、衬衣和内衣,除非是奢侈产品。从世界闻名的法国高级时装,到中低档的大众服装,到处都可以找到中国生产的踪影。

2、意大利:意大利是久负盛名的高级时装和高品质纺织面料生产和贸易大国。纺织服装业占全国制造业出口的14%,是意大利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00年,意大利纺织服装业雇佣员工为68.8万人,雇佣人数占整个意大利制造业人数的14.8%,

纺织品出口居世界第4位。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制衣和出口能力的增强,意大利成衣出口在世界成衣市场的比重从原来的10%以上减少到目前的7%左右,2000年,成衣出口占当年世界成衣出口总额的6.66%,是近几年来份额最低的年份。

可以看到,增速慢、成本高、市场份额减少、就业人数减少、进出口结构变化是这些老牌欧盟国家出现的共同趋势或者现象。与此同时,纺织业也是新入盟10国重要产业之一。事实上,原欧盟国家纺织品服装的收益增长慢,甚至有负增长,而新人盟国家纺织品与服装收益增长的百分比相对较高,说明这些国家相关产业的增速要快些。另外,纺织品与服装相比,新人盟国家在成衣(服装)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上具有相对优势,这与我国输欧纺织品服装结构及特点类似,具有共同的竞争点。

从以上列举分析看出,纺织品服装产业的重要性、涉及产品的敏感性、欧盟国家国内产业的发展以及新人盟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是欧盟不断对我们设限的重要原因。引用ITCB主席K.M.Chandrasekhar在2004年5-6月布鲁塞尔举行的2004年后的欧共体纺织品与服装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话:“简言之,纺织品与服装产业中有目的的政策干预早已有之。我们认为,类似这样的政策干预应该是我们讨论的后2004时代的(纺织品与服装产业)中心。以前,我们有配额……近段时间,我们(依靠)的是富有想象力的运用原产地,辅之以使用方便的相对而言高的关税和区域贸易安排。不无不同,其作用是加强发达世界国内纺织品生产商的(竞争)优势。另外,以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的名义进行的微妙的斗争,有时借助政府的力量,也有可能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的(手段)。”欧盟纺织品与服装组织(EURATEX)在2003年公布一份重点国家的纺织品与服装市场最新非关税壁垒报告中,就明确地将非关税壁垒分为注册、证件、标准、技术性要求、补贴和知识产权等等。事实上,WTO对什么是非关税壁垒定义在文字上也并没有形成一个大家接受的定义,使得非关税壁垒受到各成员国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我国内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纺织品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自然对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据WTO公布的世界纺织工人小时工资表明,中国仅为0.69美元,是美国的4.85%,英国的5.42%,墨西哥的31.36%,土耳其的25.65%。但是,多种因素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受到影响。

首先,国内纺织品行业投资过热,对原材料的需求旺盛,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短缺,企业管理经营水平不高,产品缺乏技术含量等正在冲抵中国劳动力低廉的优势。2003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纺织品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出口产品之一,多数纺织品退税率由17%降为13%,平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样增加了出口成本。

其次,随着2005年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土耳其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积极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据Werner InternationalInc,发布的2002年全球纺纱与制造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中国沿海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兰卡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为0.41,0.69,0.25,0.57,0.34,0.5,0.4(美元/小时)。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最高,低勞动力成本的优势已逐步消失,加上土地、水、电成本上升,而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又恰好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纺织服装出口比重高达77.87%,因此,我国低成本的出口优势受到影响。投资偏重于见效快的中下游产业,使原料供应短缺。产业链供需出现失衡,出口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多为附加值低的大众消费品,出口以定牌、来料加工为主,出口结构不太合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工贸结合力度不够等问题都存在。

最后,欧盟区内新人盟国家在劳动力、吸引投资方面的成本优势,也部分抵消了我国纺织品的低成本出口优势。

建立和发挥“联动”机制,共同维护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发展势头

纺织品贸易实务课程小结 篇4

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0801 0205080108 陈艺翀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6年1651.4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6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38%,贸易顺差达1290.34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1470.8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52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4%;服装出口金额是94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8.91%。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序的发展。以2006年为例,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4.2%,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尽管2006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贸易摩擦频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在出口整体规模和效益上仍取得较大发展。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和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遍及全球,是影响全球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但是需要大量进口纺织品的还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他们没有比较优势来大规模生产纺织品,以是进口的比例比较大。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三大市场。

中国和日本的纺织品贸易一直比较好,日本既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大国,也是纺织品的进口大国。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主要是原料,加工后再返销到日本。中国对日本的纺织品出口50%甚至更高是加工贸易。日本在华投资也对中国纺织品贸易起了很大的作用。据统计,2003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占48.3%。以是,日本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大国,是最有前景的一块市场,即第一市场。

美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其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他们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无瑕顾及,因而是一个纺织品进口大国。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是服装,近年来一直存在着很大的贸易顺差。据数字显示,2003年中国的纺织品占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的19.8%。以是美国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另一块肥地,即第二市场。

欧盟的纺织品市场相当活跃,是世界上纺织品进口的第二大商,市场渗透率达50%摆布。欧盟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主要是成员国之间的内部贸易,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交往比较少。但是中国仍是欧盟纺织品进口的主要国家,虽然其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中国出口。据有关数字显示,2003年欧盟除进口成员国之外的,中国的纺织品就占5.3%。以是欧盟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第三市场。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纺织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不强

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 %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 %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 %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2、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

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进一步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

3、生产技术落后,不能达到国际标准

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使纺织品寻求增强竞争力的要素,利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已成为国际纺织品业增强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许多公司纺织技术与国际纺织技术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纺织化学纤维品种变化慢,需大量进口化纤面料;纺织加工技术水平较低,毛纺锭、印染设备只有10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技术方面刚刚起步等等。产品生产技术的高低影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出口结构不尽合理

许多中小型纺织公司纺织品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其表现是:纺织服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价格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衣着用多,产业用、装饰用少。单一的产业结构会影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范围,我国应按照国外的形式变化,积极变通销售模式,使产品多样化,增加产品的竞争机会,丰富纺织品的出口种类。

5、市场过于集中、产品价格偏低

纺织品出口的市场往往集中于一个国家或邻近国家,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增加了纺织品出口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和外贸政策实施的难度。随着进出口权的放开、进口成本的降低、配额的削减,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业绩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长,但出口价格普遍走低。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后配额”时代的来临,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空间将越发大。但是同时也面对着挑战。一个企业要生存,就得顺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裁减”这是一般规律。

纺织品贸易局势分析 篇5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李保东在20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Opening Remarks by Ambassador Li Baodong at the Year 2010 China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Show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Distinguished Guests,Ladies and Gentlemen,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对20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正式开幕表示热烈祝贺。

At the outset, I wish to extend, on behalf of the Permanent Mission of China to the United Nations, our warmest congratulations on the opening of the Year 2010 China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Show.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是过去31年中美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的缩影和写照。31年中,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2982.6亿美元,增长近120倍。2009年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额达269.03亿美元,中国曾是美国纺织机械的主要进口国,目前仍是美国棉花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从最初的中国制造,到目前的中美联合设计制造,中国产品不仅丰富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降低了美国的通胀压力,也为美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更多空间。目前,中美经贸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内涵日益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两国经济高度互补,己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格局。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showcases the brisk growth of China-US economic cooperation over the past 31 years.Our two-way trade has skyrocketed from less than

2.5 billion US dollars in 1979 to 298.26 billion in 2009,almost a 120-fold increase.In 2009,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stood at 26.9 billion US dollars.China was

once a major importer of American textile machinery, and now remains the biggest importer of American cotton.Chinese products,initially made in China and now jointly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China and the US,have not only increased the choices of American consumers and reduced America’s inflationary pressure,but also offered great space for upgrading the US industrial mix.At present, China-US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expanding in size,area, substance and form.Our econom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interlocked and interdependent.中美经贸合作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双边范畴。我通过在联合国中的工作经验深深地体会到,美国和中国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存在着日益宽广的合作空间。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互损。中美经贸合作做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桥梁和推动力,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将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China-US economic cooperation has gone beyond a mere bilateral dimension.My work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Nations has driven it home to m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largest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respectively, shoulder major,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ies for promoting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Our potential for cooperation is ever expanding.A peaceful China-US relationship makes both countries winners while a confrontational one makes both losers.China-US economic cooperation has brought our two countries together and lent a great impetus to bilateral relations.It has not only brought real benefits to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but also contributed to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今天参会参展的各位来宾都是中美经贸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和深入参与者,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大量积极贡献。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分歧和挑战,更加需要各位的关注和支持。我相信,互通有无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基础,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互信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方向。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创中美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The distinguished guests present today have all worked vigorously to promote and engage in China-US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ustained, health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US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ies between our countries is now faced with som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and calls for more care and support from all of you.I am convinced that complementarity is the basis of China-US economic relations,mutual benefit is the essence of ou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on based on mutual trust represents the future of our bilateral relations.Let us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brighter future for China-US relations.

最后,预祝此次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In closing, I wish the trade show a complete success.

中国周边局势及未来分析 篇6

2009年7月,国际大环境如下:美国深陷经济危机,霸权地位遭到严重挑战;中国开始崛起,虽距世界霸主有很远距离,但在亚洲的影响逐步扩大,并开始真正冲击亚洲霸主地位——受此影响最大的是长期处于亚洲经济老大的日本和南亚霸主印度,而其他亚洲国家,或者酸葡萄心理或者或多或少的经济政治冲突,对中国的崛起有一种敌视和担忧。

截止到2009年7月6日,中国周边及内部一级危机和隐患如下:朝鲜刚刚成功核试验,正式成为有核国家,并可能进行远程导弹发射,该举动一方面可能会引发东亚核竞赛,导致日本和韩国发展核武器,严重影响东亚安全和长期格局,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美国、日本、韩国同朝鲜、中国、俄国的直接激烈军事冲突,这是有核国家的冲突,也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冲突,若引发核战争,小范围来看,东亚受严重核污染,包括韩国、朝鲜、中国东北、俄国、一海之隔的日本,大范围来看,若不幸引发世界核大战,人类将面临灭亡的危险;印度以十万级为单位大量增兵藏南(为印度控制的中印争议地区),向中国示威,有为了藏南不惜和中国兵戎相见之意,印度和中国同为有核国家,稍有不慎,会有战争冲突升级和失控的危险。

此时,我们面对的二级危机和隐患如下:俄罗斯大批收缴中国商品,影响华商在俄利益,导致国内群情激奋;日本计划向其位于台湾附近岛屿派兵,一方面向大陆施压,刺激大陆,另一方面,显示日本有插手台湾事务的意图,同时则可以给台湾分裂主义势力打气,增加目前台湾和大陆的离心力;南沙群岛问题正式提上解决日程,中国开始逐步解决南沙问题,同时东南亚诸国有联合趋势,其态度时软时硬,有时明朗,有时模糊,他们或者拖延时间,等待有利时机,或者造成既成事实,使中国师出无名,其中,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尤其重要;传闻巴基斯坦逐步远离中国,进入“美国区域”;;美国驻兵阿富汗;蒙古新总统上任,对华政策不明朗。

有个问题是最清晰明了的:如果上述问题牵涉的国家或势力,都是中国的敌人,那么中国是失败的,而且中国一定会失败的。而实际上,中国没那么失败,也没那么不理智——准确情况是,上述诸多问题,有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至少在目前根本不是问题,这么多问题出来,一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呢?——混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使我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牵扯我们更多的精力和军力,使我们无力做我们原本要做的事情。

俄罗斯收缴中国商品,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其国内政治斗争原因,而与此同时,俄国家杜马批准向中国长期大量输送石油;蒙古国的总统变换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国家利益则是统一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实力决定了他们的方针政策,对我们来说,这些方针政策基本上都可以明晰;日本的派兵,只是把以往骨子里做的事情也表现到表面而已,他们一直都在干涉台湾并支持台独,即使是对中国施压,也是他一贯的风格——打压中国,刺激中国,仅此而已。

剩下的重点,就是朝核、中巴、中印、南沙问题,这几个问题是真正的重点,但最重要的那个才是核心问题,既目前我们必须要解决而且一定能解决的问题,其它问题,或者永远不是问题,或者目前不是问题。

中巴所谓的疏远,更多的属于欧美国家的黄粱一梦,一厢情愿而已:印巴矛盾是存在的必然问题,与中国无关,对巴基斯坦来说,地理位置决定了他和中国的友好关系是天然的,而贸然投靠美国,疏远中国,其后果,任何一个睿智的政治家都可以预见,那对政治家本人对巴基斯坦国家来说,都不是明智选择,所以,这个,根本不是问题。

纺织品贸易局势分析 篇7

纺织工业是南通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 研究沿海开发战略给南通纺织品贸易带来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现运用SWOT分析法对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在沿海大开发战略下所面临的机会 (Opportunities) 、威胁 (Threats) , 以及企业内部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进行综合分析。

一、沿海大开发战略下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

1. 机会 (Opportunities)

(1) 沿海大开发战略带来政策倾斜。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 江苏省加大了对沿海开发的政策倾斜力度, 先后出台了一些具体的产业支持政策, 有目的地进行政策引领, 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布局沿海产业带。南通在沿海开发规划的指引下, 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 坚持江海联动、跨江联动、港城联动, 逐步形成了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 纺织行业作为南通传统支柱产业也必将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2) 沿海大开发战略能够促进南通战略地位的提升并且完善基础设施。江苏沿海开发提出要将南通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的经济中心, 建成我国东部沿海的新型工业基地。最近几年, 随着苏通大桥通车, 洋口港通航, 崇启大桥、沪通铁路等开工建设, 南通将成为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的完善, 为南通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直接促进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发展。

(3) 沿海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产业转型与升级。自江苏提出沿海开发战略之后, 南通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产业逐步转型升级。南通深入发展纺织服装业, 利用高科技来提高纺织品技术含量, 建成现代纺织服装业基地, 形成规模效应, 同时大力支持和培育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型纺织企业和名牌产品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把比较优势从产品价格优势转移到质量和品牌优势上来。

(4) 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将获得有力的金融支持。面对如火如荼的沿海开发, 金融创新的力度在加大, 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应用于沿海开发。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在南通设立分支机构, 金融网点的业务经营范围得到拓宽, 服务功能充实, 建立中小企业信贷中心, 方便南通纺织品出口企业进行融资, 满足其信贷需求。

(5) 沿海大开发战略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南通的纺织出口企业在沿海开发的政策引导下, 不断走出国门去寻找新的贸易机会, 国外的销售商也主动来寻求合作, 宽松的环境为纺织企业扩大出口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2. 威胁 (Threats)

外部环境对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威胁主要体现在:

(1) 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后, 国际国内的纺织品竞争进一步加剧,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受阻。

(2) 在全球经济放缓、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以及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现实因素影响下, 南通纺织品出口企业陷入困境, 虽然新一轮金融危机远去, 但有些纺织品出口企业元气大伤, 甚至最终导致破产。

3. 企业内部优势 (Strengths)

(1) 南通纺织工业在原料指向地方面具有优势。以丝绸行业为例, 南通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蚕蛹之乡”, 全国有近二成的蚕茧出自南通。借助这一原料优势, 南通的丝绸面料及织品业已发展得初具规模, 形成了一些全国闻名的行业集团, 如江苏鑫缘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等。

(2) 南通纺织工业在劳动力素质方面有优势。南通的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已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等院校, 这些院校都设有纺织服装、经济管理等专业, 每年都向南通本地及周边地区输送大批高级技术人才, 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

(3) 南通形成了纺织工业生产的集聚效益。南通的纺织工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产业集群现象比较明显。有以东丽、帝人等企业为龙头的长江国际化学纤维园, 以三友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服装业集群, 以及观音山纺织科技园为基地的色织印染集群。有中国最大的纺织面料市场———通州川港、志浩绣品面料市场和中国最大的纺织成品市场———海门叠石桥市场, 有全球第三大家纺中心的南通家纺城。

4. 企业劣势 (Weaknesses)

(1) 企业规模普遍不大, 品牌企业不多。虽然南通的纺织工业集群现象较为明显, 但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林立, 截至2010年底, 南通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2851家, 然而大型名牌企业不多。南通大型的上市纺织企业仅有江苏三友、综艺股份、联发股份、金飞达和罗莱家纺。

(2) 科技创新不足、产品研发能力差。技术水平和产品研发能力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成本、价格、质量和品牌。目前南通纺织生产能力较强, 但滞后的产品开发能力己经成为影响纺织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沿海大开发虽然给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 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自身质素不高, 技术创新不足、产品开发能力差, 成为纺织品出口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

5.严格产品质量, 生产绿色合标产品

南通沿海开发坚持走绿色之路, 在沿海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等方面处处体现绿色。南通的纺织企业也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纺织工业园区建设、纺织品生产过程等方面注重绿色环保、符合标准, 以应对发达国家在纺织品贸易上设置的生态标准。

总之, 沿海大开发战略实施后, 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尽管存在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历史机遇。政府和企业需要牢牢抓住机遇, 全面而有效地实施相关出口发展策略, 从而实现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二、沿海大开发下提升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水平的策略

1.加大科技投入, 增强企业竞争力

沿江沿海成为南通纺织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最佳平台。南通纺织企业要意识到加大科技投入的重要性, 认识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确保企业不被社会所淘汰。要组建研发机构, 不断提高自己在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要积极参与国际顶尖的服装展示和国际纺织行业交流活动, 学习先进的设计、营销和管理经验。尽力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和生态竞争力, 用差异化产品和绿色产品提升产品结构, 进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提升资信水平, 解决融资问题

要抓住沿海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将获得有力的金融支持这一机遇, 南通纺织品出口企业必须深化企业改革, 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提升资信水平, 以健康良好的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通过壮大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实力, 有效降低企业的信贷风险, 降低企业融资贷款的难度, 从而为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3.实行品牌战略, 扩张海外市场

名牌产品、高附加值是纺织品竞争的关键所在, 要加快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高层次的质量和品牌竞争转变, 提升出口产品档次。此外, 在维护日本、欧美市场的同时还应大力拓展其他国际市场, 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资料显示, 非洲和东盟等地区对南通的中低档产品有很高的需求量, 南通纺织企业要充分利用沿海大开发战略所产生的国际影响, 积极占领这些海外市场。

4.实行人才战略, 培养引进专业人才

要以沿海开发为契机, 继续发挥南通本身的教育资源优势, 培养纺织服装、经济管理、外贸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同时要以优厚的条件引进经验丰富的相关人才。目前, 纺织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基本上是从一线操作工人中提拔起来的, 现场管理经验丰富, 但理论水平比较低, 而科班出身的本科生由于缺乏经验不被重用。为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利用好南通高校和纺织企业资源, 把基层管理人员送进学校深造, 而将科班的本科生下放到一线锻炼, 锻造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通才”, 为南通的纺织工业留住人才。

摘要: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极大地促进了南通经济的发展, 对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沿海开发下南通纺织出口实际进行SWOT分析, 着重剖析了其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最后提出了提升南通纺织品出口贸易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沿海开发战略,纺织出口贸易,南通,SWOT

参考文献

[1]顾卫东.江苏沿海开发模式创新研究[J].宏观经济论坛, 2010, 11

[2]解全明.浅谈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J].理论界, 2009, 7

纺织品贸易局势分析 篇8

一、我国纺织业同TPP参与国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中国是个纺织品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本文在分析中按照HS2002编码对纺织品服装类产品进行界定,其中纺织原料类对应的是HS50-55章,日用和工用纺织品是HS56-60章,服装及附件是HS61-63章。图1是中国对TPP12个参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

从出口额来看,中国对TPP12个参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基本呈现逐年增长态势,除却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2008年到2009年增长幅度急剧下降甚至为负值外,大多数年份出口增长率都保持在20%。在对具体参与国的出口中,我国对TPP创始的四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规模是很小的,加起来还不及美国的八分之一,美国、日本分别占据了第一、第二市场,每年出口份额占出口到参与国贸易总额的70%以上。

虽说中国对TPP参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是逐年增长的,但这种增长是否是因为中国纺织品行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所致?且TPP参与国谈判正密切进行中,一旦达成具体协议,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将剧增,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纺织品服装在12国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分析中国纺织品服装对TPP12国的竞争力变化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TPP参与国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众多测算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中,本文选取以下几个指标来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在TPP12国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情况。

(一)市场占有率情况

其中,Xcj表示中国j类产品对TPP12国的出口额;Mtj表示TPP12国市场上j类产品的进口总额。

从表1中可看出,中国纺织品服装在TPP12国市场中的占有率是逐年上升的,截至2011年比重达到44.95%之高。其中纺织原料类、日用和公用纺织品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较大,年均增幅为18.43%和22.01%,而服装及附件类年均增幅只有9.3%,中国纺织原料类、日用和公用纺织品同TPP12国的贸易日益增多,纺织品服装总的市场占有率的增大主要由这两者拉动。以上说明了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市场份额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情况

从表2可看出,在2002年至2011年间,中国对TPP12国纺织原料类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但逐年接近0,说明这类纺织品同对手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产业内贸易的趋势。日用和工用类纺织品其指数大于0并逐年增大,这类纺织品在对手国市场存在较强的贸易竞争力。而服装及附件类纺织品的贸易竞争力最强,数值都超过了0.9,但它在十年间却毫无增长,近几年甚至呈下降趋势。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从表3可看出,中国对TPP12国纺织品服装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全部大于1.25,说明相比世界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就增幅而言总体处于下降的趋势,特别是日用和工用纺织品类,从2002年的5.3降到了2011年的1.83,说明中国在该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有所下降;而纺织原料类比较优势有所增强,说明在与世界水平相比竞争力还是逐年增大的;服装及附件类指数虽然逐年下降,但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综合上述三个指标,中国纺织品服装在TPP12国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是由于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利用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样我国的出口成本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竞争对手,加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制的取消,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导致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从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纺织原料类与对手国相比竞争力较弱,但此类产品产业内贸易趋势增强,但同世界相比,此类产品的竞争力却是在增强的,所以在对手国市场上的份额是逐年递增的;日用和工用纺织品与对手国相比竞争力逐渐增强,这也解释了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的原因,但其同世界水平而言竞争力却是在减弱;而服装及附件类与对手国相比竞争力非常强,但其在对手国的市场份额增长非常缓慢,这是由于此类产品竞争力同世界水平相比呈现出疲态,逐年减弱。

从对这三个指标的分析中可看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竞争力增强的部分还是处于产业链下游,技术含量低。在以后的国际局势中特别是TPP最终谈判成功后,成员国中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如越南,有纺织品原材料大国,如澳大利亚、墨西哥,在同TPP成员国贸易中,我国会逐渐失去这些优势。

三、TPP将影响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TPP参与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加强将降低我国纺织业对外贸易水平

针对TPP成员来说,美国目前是我国纺织品第一出口市场,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同世界相比竞争力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除了近年来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美国对中国不断施加的贸易壁垒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外,同时来自对美纺织品出口的越南和墨西哥的激烈竞争也给中国对美市场的出口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今TPP正在激烈的谈判中,假如谈判成功纺织业将最先受到冲击,TPP达成后成员之间能够得到进口关税的减免,现今加入TPP的成员中越南和墨西哥也是美国进口纺织品的重要出口来源,若三国达成协议,中国纺织品出口将受到由TPP关税减让方案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影响,美国毫无疑问会增加对这两国的进口,从中国进口量会减少。在万璐(2011)的研究中,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对美国加入TPP的经济效应进行模拟分析,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若美国和日本都加入TPP,同时美、日之间取消关税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将是GDP变化-0.31%,出口变化-0.42%,进口变化-0.45%,贸易条件变化-0.2%,贸易平衡变化-3.75亿美元,福利变化-7.76亿美元。总的来说中国会受到负面冲击,而具体产品部门中纺织品受的影响较大,总逆差将为2.62亿美元。

因此,中国政府应更加积极地谋划和探讨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加紧双边贸易谈判,更加紧密地牢固双边合作关系,以应对没加入TPP所产生的冲击。中国已经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就是要加快与日韩两国的FTA谈判,关键是与还未加入TPP的韩国建立双边关系。如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能够建成,外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美国即便主导TPP也很难在经济上孤立中国。并且俄罗斯于2011年12月16日正式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其关税水平将降至7.8%,这将扩大中国在欧洲的纺织品市场,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同俄罗斯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TPP关于非关税壁垒的内容将降低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

TPP将有力约束非关税壁垒的使用,并着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TPP参与国发达国家居多,其对进口纺织品在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纺织品在TPP参与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给这些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中国纺织品由于自身质量不高使得出口连连遭受损失。TPP成员国之间将降低这种标准,同时TPP在新兴贸易领域例如跨境电子商务、低碳产品贸易等,其中很多也涉及纺织服装产业,设立了规则保护,这些领域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且贴合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结构单一的中国纺织业来说,可想而知将失去重要的竞争力。

如此,我国必须要提高纺织品出口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在纺织产品安全性检测和打击侵权等方面加强力度,以减少产品召回和知识产权等贸易壁垒,政府或许可以对纺织品征收更严格的环境税,再将这部分的政府收入运用于帮助企业发展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必然会更加提高企业的成本,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最后生存下来的企业必将在今后的国际市场中有着较强的优势。

(三)更严格的原产地规则改变我国纺织业中间品贸易地位

根据TPP内容第4条原产地规则的规定,只有符合原产地规则的产品才是贸易自由化的对象。TPP实行45%的附加价值标准,即享受零关税优惠的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必须超过其总价额的45%,比东亚各国间FTA规定的40%的附加价值标准更为严厉。原产地规则是进口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和其他保障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逐年增长,诸多国家针对中国的出口纺织产品提起过多次反倾销诉讼,若诉讼成立,中国出口纺织品将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使中国的出口贸易遭受极大损失。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有相当一部分为中间品贸易,特别是向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提供其无法自己生产的纺织品原料。TPP通过原产地规则,却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垂直分工合作模式。

我国的纺织企业目前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主要以加工为主,因此我国纺织企业更要趋于建立柔性化生产,柔性化生产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现今大批量、品种单一的纺织品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需要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工艺,用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产品品种,调整产品结构。

总的来说,目前TPP各国之间的正式谈判才刚刚开始,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 TPP在各方面一时半会儿也达不成最终协议。国际上对于中国是否加入TPP很是关注,大部分认为中国由于如此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方式近期不会加入,而中国应该积极关注TPP谈判的动向,中国也许在以后会加入TPP,关键是时机问题。我国纺织业对外依存度较大,不管加不加入TPP,必须要壮大自身。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出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纺织产业必须要变革生产方式,才能在今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立足。

参考文献:

[1]万 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4):61-73.

[2]刘昌黎.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发展与困境[J].国际贸易,2011,(1):38-43.

[3]何 力.TPP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法动向和对策[J].政法论丛,2011,(3):26-33.

[4]徐长文. TPP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3):36-40.

[5]王 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7,(9):10-11.

[6]李大凯.论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启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3):18-19.

[7]王洁.美国原产地规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22):31-32.

[8]李秋珍. 中印纺织品出口比较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9-21.

[9]刘重力 李慰 陈静.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基于市场结构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9,(2):116-129.

上一篇:少先队建队日纪念活动材料下一篇:受伤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