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工作制度

2024-05-15

和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工作制度(共11篇)

和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1

和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工作制度

一、社区志愿者服务站设站长一名,成员若干名,服务站成员志在奉献,扶贫济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做到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

二、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各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服务站统一指导下开展活动。

三、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增强社区凝聚力。

四、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社区相关性的公共行为准则,个人行为道德;廉洁自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向被服务对象收取钱物;文明服务,切实维护好志愿者的社会形象;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时,要发扬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五、在组织志愿者服务时,可面向社区内空巢老人、年老体弱、身体残疾、家庭贫困等类型居民,开展长期志愿帮扶。

六、服务站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会议,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开一次例会,研究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七、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半年自查,年终总结。

和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2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部分, 高校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 向大学生志愿者发布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岗位, 志愿者按照要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当然志愿者也可按照相关规定, 主动的、自发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志愿服务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实践平台, 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缺失和不足, 还需要从强化组织管理、加强区域交流等方面加以完善提高, 以推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1 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时, 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如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具体如下:

1.1 缺乏志愿者的情况。

与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目前的社区服务存在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志愿者的人数, 质量方面。现在我们社区的服务志愿者大多是老年人, 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 青年人没有时间也缺少足够的欲望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 但是老年人也有不方便的地方, 毕竟他们能力和身体条件有限, 有时候满足不了社区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调动青年人更多的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

1.2 志愿者组织行政化倾向。

在国外有很多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工作是自行组织的, 而在我国更多的是由政府组织的, 常见的就是街道办, 居委会。有很多志愿者工作甚至是在他们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很多志愿服务工作就是街道办, 居委会的成员, 这样就与政府直接挂钩, 缺乏自由组织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而且政府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并不能满足社区的需求, 因此政府应该从志愿者服务工作中脱离出来, 更好的发挥民间组织的灵活性, 让他们来完成志愿者服务工作, 政府只需要对他们进行宏观的管理即可。

1.3 服务理念过于表面化。

志愿者往往被理解为政府组织和领导要求的义务加班, 或者到社区“学雷锋, 做好事”。志愿服务只是一种形式, 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社区解决一定难题等方面很难真正发挥作用。社区志愿服务不完全是“施舍济困”的慈善性质, 要更多地体现出公民的社会责任, 是参与者更高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志愿者用良好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向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深入、更有品质的服务, 展现志愿服务的社会表率作用。当前社区居民的志愿参与程度很低, 对于社区建设起的作用有限。如何提高社区居民对志愿活动的认知程度, 激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志愿活动, 就成为今后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2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社区志愿服务, 就是个人自愿参加, 以社区为依托, 为社区提供有意义的公益性的服务工作, 满足居民的生活工作需求,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促进了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锻炼了社区志愿者的能力, 促进了小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且有益于我国现在正在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从社区来说, 充分挖掘了所在社区的人才资源, 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进行了更新, 员工的人力资源模式也从员工为主, 义工为辅转变为义工为主, 员工为辅的模式, 更能满足社区的需求, 促进社区良好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 这份工作给他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增加了对社区甚至社会的责任感, 让他们从学生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锻炼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社交技巧, 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与奉献的精神。

3 关于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志愿者的服务工作, 政府要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开展培训志愿者的工作, 在他们开展工作之前给他们传达一些服务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技巧, 增加他们的服务能力。凭借对志愿者的培训可以建立志愿者与他们服务的社区的关系, 促进更好的沟通和服务工作。同时金钱是工作的保障, 国家政府也要提供资金扶持社区的服务工作。并且对于志愿者的工作要有良好的鼓励措施和评价措施, 调动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也让社区工作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 规范化。对于社区服务的工作管理也要加强, 这样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有效的工作, 开心的工作, 满足社区的需求也满足志愿者的需求。并且要积极引导社区服务志愿者参与一些自己擅长的社区公益活动, 比如说社区的法律帮助, 帮助困难户, 家电维修等。

4 结语

志愿者服务工作不仅是一种慈善活动, 还是一种责任, 无论国家或者个人都不应该逃避的责任, 对于它的宣传也不能只停留在道德层面上, 而志愿者的选拔也不能只从那些勇于牺牲自己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人中选出, 应该让每一个合适的人都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 这是公民的一个不可逃避的责任。但是不论公民是否参加志愿者的活动, 都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不能干涉他们的选择。对于志愿者来说, 志愿服务工作不能仅仅是一种爱心奉献工作, 他们也应该从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回报。可以从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角度重新扩展认识志愿服务的价值, 寻找合适的志愿者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 从而达到双方互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少君.公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社会工作 (下半月) , 2007 (6) .

[2]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

[3]佟王宜.问题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J].中国青年研究, 2001 (2) .

和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3

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近几年来,中学和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较大的拓展与延伸。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实现这一需要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基于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以及对中学生特点的分析,由学校组织中学生开展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社区的发展和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首先,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社区业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虽然社区居民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区的主体力量。但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在政府服务和家庭职能之外,进一步夯实社区成員的生活保障。中学志愿者们可为社区内的残疾人、病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流浪人员等提供的各类服务,可以弥补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也还没有实现全覆盖,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只能依靠多种力量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途径的保障供给,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

其次,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个人成长成才。虽然当今现代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中学生精神世界的追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特别渴望通过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形式来获得内心的需要和满足。据调查发现,当今不少中学生因为跟父母缺乏有效沟通,他们在家表现为种种跟父母不和谐的行为,因此导致不少中学生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学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学生学习技能和提高能力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中学生在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可亲身体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进一步熟悉社区、认同社区、热爱社区,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和校园生活的不足,对唤起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教育空间、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各种教育力量很有帮助。

再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和社区都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学校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公民素质,造就文明人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也是改善学风、校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而中学志愿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成功搭建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直通车。中学志愿者通过开展各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服务活动,把文明善举、爱心奉献精神带到学校和社区,并以照片和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文明中活动,在活动中孕育文明,成为学校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和力量。

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也凸显出了一些制度缺失的问题。

本文就郴州市一中开展班级团支部结对残疾人进社区的“阳光助残”活动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情况作了分析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制度性建议。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中遇到的困难

1.接受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区组织较少,有条件指导学生活动的社区工作者不多。

2.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太少。

3.中学生社区志愿者的技能水平低。

4.中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二)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出现困难的原因

1.社区和学校对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强。

2.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不足。

3.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性保障不足。

4.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动力激励。

二、亟需加强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一)健全注册登记制度,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度

第一,要完善有关登记注册制度。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社区单位,统一规范学生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部门、内容、程序;明确注册中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促使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第二,要制作学校和社区都认可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在学校、社区进行了相关中学生志愿服务的登记、评价工作后,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将要点记录在中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上。

第三,规范登记注册部门和程序。可在社区尝试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志愿者注册工作,并且有计划有安排地负责联络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凡是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学生,都要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申请注册、通过审核、进行评价并填写好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

(二)健全培训制度,提高中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

根据中学生自身实际,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需要和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可开发德育综合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资源,请资深志愿者和各方面的专家有计划有安排地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理论和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资深志愿者和专家可以由学校采取邀请形式,也可以采取学校聘任形式,具体到培训方式而言,可采取诸如开培训班、经验介绍、案例分析、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专职人员在给中学生培训时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特点和社区需要的结合,又要坚持立足当前需要和放眼长远需要的结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健全服务制度,增强社区服务的吸引力

中学生志愿服务者有自身的优势,个性化的特色和才艺能满足社区服务中独特的需求。若能经过相应指导和支持,就能增加新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受益。因此要找到社区的需要和中学生志愿者特长的契合点和结合点,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诸如“才艺慰社区孤老”“辅导社区小学生假期活动”等中学生擅长、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志愿服务的对象更换不要太频繁,适当的时间有助于中学生与弱势群体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求助者的了解,提高志愿服务无偿性、利他性的认识觉悟。同时,要明确具体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既可增强受助者对学生志愿者的信任感,也为中学生增添了服务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四)健全激励制度,增强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

受限于自我认知的局限,中学生仍需要大量外在的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与中学生发展相关的学生社区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成就认同、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快乐助人的动力源泉。健全激励制度,首先,要把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评价纳入到学校已有的表彰、荣誉、资格认定等激励制度中去;其次,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贡献,应当给予及时、适当的宣传和精神性的鼓励和表彰;最后,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可大胆推广“志愿服务时间登记”“服务时间与学分转换”等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学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愿意花时间也乐意花时间到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首先,学校党团组织和教育教学等部门要将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

其次,要协调社区需要与学生服务的差异,经常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多方交流、督促指导,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中心。

再次,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和社区已有的各种宣传设施和渠道的优势,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展示社区志愿服务风采,表彰活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学生,营造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最后,要不遗余力地加大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必要的费用支出,保障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

和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4

为规范和促进社区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运行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社区环保志愿服务是指环保志愿者(个人或团体)自愿无偿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环境和自然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的行为。

二、环保志愿者(个人或团体)应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履行登记且获得认可后,依法开展本社区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三、环保志愿者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自身的表率与行动,团结带领公众参与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改善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作出努力。

四、环保志愿者基本条件:

1、年龄为十八周岁起,积极向上,品行端正,热爱社会公益事业;年龄不满十八周岁者,须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

2、具备参加环保志愿服务相应的基本能力和身体素质;

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五、环保志愿者的权利:

1、参加各种环保公益活动和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2、要求获得从事环保志愿服务的必需条件和必要保障;

3、优先获得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4、接受环保志愿服务相关的教育、培训;

5、对环保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6、享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所赋予的权利。

六、环保志愿者的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规定;

2、坚持志愿服务原则,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践行志愿服务宗旨,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传播志愿服务理念;

3、自觉维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者的形象。尊重、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4、自觉抵制任何以志愿者身份从事的赢利活动或其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和行为;

5、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自觉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令,并以自身的表率动员社会公众共同参与;

6、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规定的其它义务。

七、环保志愿者队伍的管理

1、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对违法乱纪的或拒不履行义务的,取消其环保志愿者身份。

2、环保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时,须配戴统一标识(小红帽、红袖章、志愿者胸牌)。

3、环保志愿者进行环保巡查时,须认真进行记载,做到有记录有回应。

4、每月20日制定下月的环保巡查值班表,环保志愿服

务队(队长或组长)根据值班表负责考勤,对环保志愿者参加活动时出现的缺席、请假、迟到进行记载,一季度一汇总。考勤记载将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考核依据。

5、环保志愿服务队要定期组织志愿者或在重大活动时组织进行宣誓。志愿者誓词如下:“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环保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区,践行志愿精神,传播环保理念,为实现生态文明社区贡献力量!”

6、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利用志愿者日、环境保护日、学雷锋日等特定日子,以及国家法定节庆日和双休日进行。根据统一安排,遇有重大活动、重要工程、庆典等可随时组织开展。

八、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1、社区居民入住社区时登记身份信息,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报到注册。

2、以楼栋“两长四员”中的“卫生员”为核心,将注册志愿者中,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热爱环保事业,有着良好的的文明素质的一群人,根据住址编入楼栋“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小组,社区将小组合并成队伍,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开展活动前有专人进行培训。

3、配合环保部门和社区环保的中心工作,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和社会宣传活动,制定社区环保公约,并定期向周围居民进行宣传。如: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建设两型社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开展洁净能源的

方便、快捷、优质等宣传活动。

4、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 “四个一场”主题活动,开展一场环保培训讲座、进行一场环保知识竞赛、开展一场环保经验交流会,开展一场环保民意调查,年终进行环保家庭评比。

5、环保志愿者每周一、三、五必须进行环保巡查,针对苑区内出现的环境及生态水系问题及时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处反映,并督促及时整改。执行周末大扫除制度,维护苑区内外的环境卫生。

6、结对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等社会弱势或特殊群体,开展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弱势群体打扫卫生“活动。

九、表彰激励机制

天河区社区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的有关要求,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制定志愿服务制度,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推进文明社区建设。

二、服务机制

(一)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

全区各社区建立服务不同社群的志愿者队伍,对报名志愿服务的人员实行甄选制,主要通过资料审核和面谈的方式确定准入对象。社区服务站对每位成员的资料建档备案,建立志愿者信息库。

(二)督导制度

全区各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督导制度。由街道团工委、志愿者组织对社区志愿者开展服务进行督导,包括日常工作的管理督导和专业服务的支持性督导,规范志愿者服务登记和绩效评估。

(三)培训制度

全区各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制度。社区服务站对新加入的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重点传授志愿服务的基本要素和技巧。此外,社区服务站将视开展的服务项目进行定期培训或专业培训,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考核与激励制度

(一)考核制度

社区服务站建立志愿者的考核制度。分别以半年和1年为期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参考服务对象反馈情况及工作人员的评价综合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将进行劝退。对考核优秀的志愿者实行奖励。

(二)激励制度

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依据已认定的志愿服务时间的长短,分别授予注册志愿者天河区青年志愿服务金奖、银奖、铜奖和服务奖奖章,并推荐参加全国、省、市同类项目的表彰。

社区敬老志愿服务工作制度 篇6

为了进一步关注独居、空巢、困难老人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秉承“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宗旨,根据我社区志愿结对服务工作机制,特制定敬老志愿服务工作制度。

一、敬老志愿者服务队伍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组织下开展活动。

二、社区负责招募志愿者,针对志愿者特长,安排“一对一”或“一对多”挂钩服务困难老人。

三、做好“敬老记录”,做好服务情况记录。每周至少上门一次开展敬老志愿服务活动老人有特殊需求,志愿者及时上门探访,协调各类问题的解决。

四、建立志愿者反馈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组织志愿者汇报交流“四探访”工作,提出下一季度服务工作要求。

五、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表彰、宣传优秀志愿者,提出下一敬老志愿服务活动计划。

社区敬老活动总结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敬老、爱老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为了传承和宏扬敬老爱老的美德,我社区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

在社区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集中体现,有助于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目标的落实,并在全社会营造出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社区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敬老爱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人类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敬老爱老”活动,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敬老意识,有助于推动丰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广泛进行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为了营造浓厚的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大力宣传社区辖区内的敬老养老助老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氛围。社区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标语、传单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和居民参与敬老爱老活动的积极性。

三、集中开展,分层落实 每年的十月是社区社区传统的敬老爱老月,社区分层、分步实施 “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家政服务,组织巾帼志愿者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帮助清洁室内卫生,陪老人谈心聊天;开展一次节日慰问,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敬老院、光荣院,为老人送去节日食品,开展联欢活动;开展一次医疗义诊,组织医疗卫生志愿者深入基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保健咨询和常见病治疗;开展一次心理辅导,组织心理专家义务为老人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

四、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为空巢老人、特困老人做一个义务服务,为空巢老人理发7次,清扫卫生19次,聊天、测量血压60余人。

社区开展夕阳部落的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生活。

和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7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社区养老,作用

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多,社区养老体系越来越重要,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服务型问题。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倾斜和政府的引导,在各地建立了很多的养老院,为老人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和照顾,得到了老年人的认可。社区养老的体制中,志愿者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些有爱心的人士志愿来到社区对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也为我国的社区养老失、业减轻了很多的负担。

一、我国养老体系的介绍

人都有生老病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人的身体机能变的越来越差,老年人的生活成为了我国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都是家庭养老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是我国养老模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机构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这三种养老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可以根据家庭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人民的家庭情节是最重的,所以,一般来说,我国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这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老人在家里生活了一辈子,已经养成了基本的生活习惯,对于环境也是比较熟悉的,同时,在家里养老,儿女可以天天回家探望,同时可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是,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得目前大多数大家庭的构成模式是4-2-1,也就是4个老人——2个成年人——1个小孩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在近年来逐渐显现,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儿女的工作非常忙,很难估计到家里的老人,特别是那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白天很难得到有效的照顾。所以,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模式应运而生,机构养老就是国家和社会为了更好的赡养老人,建立了一些例如养老院的机构,老人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在养老院生活,同时,养老院聘请了一些专门的员工来照顾老人的生活。第三种,也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养老方式就是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权益维护等养老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老人依旧在家里生活,但是社会会组织人员进入老人家庭对老人的生活给予一定的帮助。社区养老的模式服务非常多样,是家庭养老的有效补充。

二、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一般是通过社区的居委会组织实施的,他们通过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养老服务,给社区内的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是,由于资金问题和老年人的数量过大的问题,聘请专业人员不能完全满足日常的需要,这就使得志愿者服务成为重要的社区养老服务的一部分。这些志愿者大都是一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他们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联系居委会,有组织的来到老人家庭,为老人提供无偿的服务。这些志愿者为社区养老服务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有效缓解了我国社区养老的压力。随着社会养老体系的不断发展,志愿者服务将成为社区养老的重要力量。

1. 志愿者服务可以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首先,老人白天在家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所以,一些重体力的家务活他们是完成不了的,志愿者服务队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一些日常很难完成的工作。其次,志愿者服务队里有一些医疗等专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可以义务的为老人诊断疾病并进行日常的保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人的精神生活往往比较匮乏,志愿者可以通过与老人交流沟通,并组织一些娱乐性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晚年过的更加精彩。

2. 志愿者服务可以节约公共服务资金

由于社区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居委会已经无力聘请大量的专业人员对老人进行日常生活的服务,而志愿者服务就有效的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利用业余的时间,携带相应的装备来到社区照顾老人,为老人打扫家庭卫生、给老人做一顿饭、和老人聊聊天,起到的效果并不比聘请专业人员差。通过志愿者服务队的有组织的活动,可以有效地节约公共服务的资金,缓解财政的压力。

3. 重塑养老敬老的风尚

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志愿者服务正是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的重要方式,老年人将毕生都献给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我们中青年人有义务赡养他们。我们可以借助志愿者服务队在社会上进行敬老爱老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这样,不仅仅社区养老的压力有了很大的缓解,更重要的是为社会重塑了养老敬老的风尚,这个好处是不可估量的。

三、加强志愿者服务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

我国的老龄化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前文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志愿者服务对于社区养老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强化志愿者服务团队,加快志愿者服务的制度设计和机制的建设。

1. 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制度

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首要环节就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基础性制度,我们要以注册制度作为基础,将志愿者的姓名、职业等详细信息录入档案,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志愿者资源,充分做好养老服务的工作。此外,我们还应当推出相应的奖励制度,一方面,对于那些表现比较优秀的志愿者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奖品奖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鼓励这种行为,奖励制度的建立将对广大志愿者服务团队产生非常大的精神鼓舞,从而也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团队当中,让我们的社区更加和谐,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2. 完善志愿者服务的运行机制

志愿者队伍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社区的老年人,在正式开展服务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他们的需求做好充分的调研,并结合我们收集的志愿者资料,选择那些专业比较对口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志愿者参加社区养老的活动,保证高资源配置,能够让志愿者的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在社区服务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志愿者队伍年龄结构,要进一步扩大低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也要大力加强青壮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吸引公职人员和青年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

3. 完善志愿者服务的宣传机制

志愿者的工作没有什么报酬,工作量也比较大,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参与进来,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志愿者服务是一个人爱心和素质的体现,在我们有时间和能力的时候,应当多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帮助了别人,也愉悦了自己,这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加强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宣传,印制画册和宣传手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团队,为社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同时,在选拔人员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相应的面试,选择那些真正有能力和有爱心的人士。另外,在全社会加强志愿者先进典型宣传,不仅让志愿者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激励志愿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服务,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服务的性质。

四、结语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的严重,社区养老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我们要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重要作用,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汪灏.志愿者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01):94

[2]程璐.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观察 篇8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的精神,更是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信条。近年来,中国志愿者组织和成员数目不断地增加,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在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但一个处于成长期的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

何谓志愿服务?综合各方意见,笔者认为: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出于自愿,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财富等贡献社会,不以获得物质报酬为目的而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提高公共事务效能为己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由此可见,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大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大学生面向社区中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与便民利民服务。在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的规范这一大前提下,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也日益成长,但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建设的合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及服务领域的拓展与模式的创新方面无疑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性观察

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绝对主体,其构成与发展又有怎样的特性?与其他志愿服务的人群相比,大学生志愿者有怎样的优势与劣势?笔者拟从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其他各类群体的分别比较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性做出观察。

1.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一般青年志愿服务。在此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群体主要针对各类大学本科、专科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一般青年志愿服务主要针对的主体是与大学生年龄相当、但已经在各行各业中从事相应工作的青年人。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更强的组织性。以四川大学为例,四川大学的志愿者工作以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要指导,在每个学院还设立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学院之内还有各个班级小分队等,组织体制较为完善;同时,学生社团也在志愿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青年志愿服务则不然。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有更强的时间灵活性。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尚在学习阶段,时间较为灵活,在志愿服务的开展上有较强的时间优势。一般青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时间上较为僵化。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专业化、智能化与多样化上较一般青年志愿服务也有很突出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2.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中小学生志愿服务。从群体特征来说,大学生群体与中小学生群体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年龄差距、知识水平与专业化层级上的差距。大学生志愿者最突出的特点即专业化程度上。相比中小学时代的通才教育而言,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专业化与专门化的明显特征。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能在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建设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综合而言则非常全面和专业。相比而言,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学习层次等限制,其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普遍较差。除此之外,大学生志愿服务与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相比同样也有时间灵活性上的优势。

3.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部分NGO志愿服务。NGO即非政府组织。目前我国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的NGO在提供社区志愿服务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在NGO中也占有重要的比重,两者从本质上来说存在较大的重合。

诚然,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化、多样性强,但是这样的特点在NGO中同样存在。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来看,大学生群体流动性强,因此从长期上志愿者的更新频率较快。这既是优势,更是劣势。如果在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传、帮、带”中没能得以较好的处理与协调,大学生志愿服务出现断层的可能性很大。而NGO由于其组织的特性,在人员流动上具有更好的优越性;由于组织的存在是以志愿服务为全部意义,在人员管理与流动上具备更好的持续性与延展性。这保证了志愿服务在延续性上得到保证,而志愿服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也就更为可行。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年志愿服务的主体。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究竟有何必要性?笔者试从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两个角度分别阐述。

1.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之于大学生志愿者。首先,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活动,能够使独生子女融入到集体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培养互帮互助、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能力,从而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其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青年大学生奉献社会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与便民利民服务的过程中正是一种奉献社会的学习与践行。最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从目前社会的发展阶段来看,大學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涉及到人员的安排、组织的协调、团队的沟通等诸多环节。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与组织,为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实现社区与志愿者的双向互动的同时为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2.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之于社区。首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帮助解决了社区建设中的许多难题。大学生在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与便民利民服务方面都做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大学生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本质上也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过程。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就环保、科普等问题在社区中开展宣传与学习活动,在社区建设科学化的进程中,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大学生志愿者弥补了社区专业服务的空白。大学生的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丰富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开创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学生充分利用了高校强大的学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提高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与水平,对于社区来说是社区建设的重大提升。(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9级)

参考文献:

[1]巩丽,张佳.《浅谈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2.

[2]王顺茗,张华胜.《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征》[J].科教导刊,2010.10.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金川区崇德之区建设,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文明素质,为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活动内容

1、以“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志愿服务。以普及文明礼仪、维护社会秩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人文环境、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大兴文明礼仪之风。辖区各级文明单位要率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要将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与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崇德之区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真正使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造福居民、造福社会。

2、以“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助老扶弱志愿服务。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活动主题,以辖区高龄空巢老人为服务对象,精心构筑以社区为主导,以小区为依托,以志愿服务工作站为纽带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保健、心理抚慰、应急救助、法律援助、文体健身、综合服务”七项关爱行动,努力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新型服务。要定期或不定期到敬老院和托老所为老人们理发和生活照料(洗脚、语言交流、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保健护理)让他们感受党和政府及社会送来的关怀和温暖。

3、以“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帮助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采取结对帮扶,定期服务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心理、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辅导。通过组织爱心捐赠等方式筹资筹物,协调多方力量,合力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爱心书屋”、等留守儿童活动场所,充分整合社会有效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成长环境。同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学志愿服务,为辖区留守儿童的学习提供保障。

4、以“讲文明、践礼仪,小手拉大手”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以加青少年养成教育和提高广大家长文明素质为目标,以“以小带大,牵手文明”为主题,大力开展“讲文明、践礼仪,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带动家庭、拉动社会,营造文明共建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小小环保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暑(寒)假期,组织青少年学生到街道和小区拾捡“白色垃圾”和清除乱贴乱画。二是开展“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活动。为增强少年儿童的文明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鼓励少年志愿者们查找身边不文明行为,提倡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解决“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随手涂画”等问题,以学生的行为影响家长,将学校教育逐步延伸到小区、家庭,告别不良行为。三是开展“小手拉大手、建设文明家庭”活动。印发《“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告家长书》,由青少年学生带回家,将文明和谐的理念传播到家庭、小区,倡议家长学习文明守则,改正不良习惯,做文明人;开好“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向家长捎句话”文明行动主题班队会,引导、组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与家长一起学习文明公约,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与家长“手拉手”共建文明家庭。

5、以志愿献血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爱心奉献志愿服务。通过开展宣传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志愿献血活动中来。为无偿献血者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倡导人道主义救助精神,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组织青年志愿者等志愿者团体开展义务献血活动,为广大居民做表率,培养志愿者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树立志愿者良好的形象,弘扬新时期志愿者优良的品质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6、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节日文化志愿服务。为引导人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着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浓厚节日氛围,更好地凝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组织志愿者队伍在辖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特殊节日为契机,以群众广泛参与为关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群众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传统节日民俗和文体娱乐活动,把经典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民俗和地域文化融入节日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我们的节日”活动,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熟悉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7、以“全民健身”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健康生活志愿服务。

通过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一是调动广大专业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参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利用他们丰富的体育专业技术知识,向广大群众讲解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理念。二是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以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为契机,开展“全民健身月(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体育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8、以“文明交通行动”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出行志愿服务。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伍,在上下班高峰期时,各交通路口要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者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同时,各公交站点要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者维护乘客上下车秩序,使文明交通行动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发放交通法规宣传单、文明卡,劝导行人文明出行,使广大市民,充任认识到文明交通带给我们的重要性,从而来倡导市民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要深入车站、机场、景区、公园、广场、大型商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做好劝阻市民不文明行为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驾驶、礼让行人”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使每个人都成为文明市民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

9、以“六进小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小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道德、礼仪“六进小区”主题教育,宣传文明理念、传播礼仪知识、服务群众生活,引导居民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组织小区志愿者担任保洁员和卫生监督员,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清扫路面垃圾,保持小区干净整洁;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要在本单位院内外种树种花种草;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治安巡查、禁赌禁毒和防范违法犯罪等工作,完善群防群治网络;组织老年志愿者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对未成年人上网进行监管,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组织专业志愿者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提高居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工作要求

1、加强引导。社区干部职工要正确认识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号召广大志愿者通过奉献和付出、通过爱心和善举,在帮助他人、温暖他人中实现个人价值,为推动社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加强领导。社区要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好宣传发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同时,要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确保志愿服务有方向,展示风采有舞台。

3、精心部署。社区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狠抓落实、突出创新,要在志愿服务理念宣传,志愿者队伍拓展、组织管理、开展活动上下功夫,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贴近实际、富有成效,真正能为群众排忧解难,雪中送炭,能够切实提高全民素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4、提供保障。社区在确保志愿服务活动效果的同时,切实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交通道路上开展活动和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必须设专人负责安全防范,防止出现意外伤害及其他问题。

5、做好宣传。社区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宣传栏、微信、微博、QQ群等宣传介质的作用,大力宣传报道,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的实效和志愿者感人事迹,尤其要注重挖掘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开展的浓郁社会氛围。

社区志愿服务年终工作总结 篇10

社区志愿服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一)

xx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个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个中心,以“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进楼栋,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加强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社区志愿者活动无论从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均有新突破,为全社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在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同时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街道社区与各社会单位团体的有效联系,进一步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

二、建立健全机制,全面拓宽服务领域我社区组建以社区党委书记为首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组织机构,规范了社区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制度。建立以党总支为总站,志愿者组织机构为龙头,以服务队、志愿者小组为分支机构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三、以服务他人,社会为依托,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

社区志愿者活动本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培养全民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发展目标不断的完善着。我社区的社区志愿者活动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

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提高社区志愿者素质,为社区文明和谐、社区的全面进步作出贡献。在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实施。具体以社区党总支为龙头,由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组织牵头,采取对外宣传和对内报到的宣传方式,加强了对志愿者活动重点项目,重大活动或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社区内部资源,通过宣传栏、横幅、发放传单、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向社区发布志愿者活动相关信息。2019年上半年,我社区志愿者活动共开展大小活动15余次,先后开展了社区党员卫生大扫除、义务巡逻、义诊、消防知识宣传、法制宣传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力求发挥志愿者特色,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关于计生、医疗、法制等方面服务,并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等提供了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社区志愿服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二)

没想到这次活动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热烈响应,活动开始不到10分钟,就已经有一些大爷、大妈拿来早已准备好了自家搜集来的废旧电池,前来更换环保袋子(这还是因为孩子们前一周的广泛宣传的结果呢!他们早就印好了传单,在社区发放,其中还有我儿子的哥们儿和他们学校同学的热心家长们的功劳)。这个利用更换环保袋回收废旧电池的主意是他爹想出来的,这个主意真得不错,人们看到花花绿绿的环保袋,即使忘记带来了,也都会尽量跑回家一趟,并尽可能多搜集一些前来更换。

这次活动非常成功,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已经达到了以下目的:

一、在社区广泛宣传了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使人们认识到电池不能随意丢弃,一定要有序回收。

二、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大人们对电池有了认识,参与活动的孩子们也都明白了其中的意义。使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回收电池对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孩子们不仅将收来的废电池整理整齐,还将大家带来的塑料袋还有塑料瓶等垃圾也一并收拾利索了。

三、孩子们在此活动中收获更多。他们了解了举办一个活动的全过程,组织活动的技巧,对公众表达意愿的方法,例如,有的孩子刚一开始还不敢对路上的行人开口讲话,比较胆怯,但是渐渐的,随着活动进展,孩子们越来越知道如何表达,如何宣传,如何来实施这项活动了。同时还体验到了工作的辛苦。有些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当初规定好了2-5个废旧电池可换1个环保袋,6个以上可以换两个(当时为何这样规定呢?首先考虑到这是一项公益活动,万一有的人只有2或3节电池,那也要回收啊!我们也希望他们都能拿来。而6个以上的人如果较真,非要按照2个2个的计算的话,也可以给他3个。

原来就想,大家不会为一个两个环保袋为难孩子们吧,可是就会有这样认真的,孩子们有的就疑惑了,到底该怎么办?他们都在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棘手的问题。有的阿姨甚至没有电池,直接就找孩子们要环保袋去买菜用,有一个奶奶更有意思,活动快结束时只剩下两个环保袋了,她那一塑料袋电池拿来了,就跟孩子们急了,嫌弃两个环保袋少了,不依不饶,其中一个孩子很棒,直接跑回家把我们留给她的那个环保袋贡献出来给了这位奶奶,总算平息了她的怒火。

孩子们不仅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还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呵呵!社区的居民们都纷纷称赞这次活动真的办得很好,他们都知道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但就是不知道哪里回收,很多人都在期待着下次活动的来临。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还一起发现了活动的缺陷,及时纠正并调整了策略,相信在未来的活动中他们一定会更加出色。

在此我想代表儿子向xx区xx的社区居民们表示感谢!正是他们的踊跃参与才使这次活动有效地完成(本来还打算两周的时间才能发放完毕呢!结果很多居民早就积攒了很多的废旧电池没有随意丢弃,并拿来回收还不图给的环保袋有多少)另外,还要感谢儿子的哥们儿:他的小表哥,xx,xx,以及他们的父母还有x姥姥。有了他们的积极作为,为此次活动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当然,更应该感谢xx青年志愿者的基金,给我们这次机会来做这样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非常感谢!

社区志愿服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三)

xx社区自2019年上半年以来,在xx路办事处的领导下,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社区实际,成立了xx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内辖10个服务队。具体有:矛盾调处、平安建设、关爱未成年人志愿者、文化体育、双拥志愿者、xx物业维修、文明创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队、关爱空巢老人应急服务队。活动期间共举行的活动有百余次。大型活动如三八节庆祝活动、建区三十周年文艺汇演等。利用志愿者队伍整合社区资源,多元化全方位开展活动。具体个志愿队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xx社区xx物业维修志愿者

每月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电器、维修下水道,主管道水阀等1-2次;

二、平安建设志愿者

每月在社区“平安巡逻”20次以上;

三、关爱未成年人志愿者

每周为社区小学生开展教育讲座1-2次;

四、文化体育志愿者

每周为社区居民举办小型文艺演出;乒乓球比赛;带球比赛;太极拳比赛等

五、双拥志愿者

每月都要上门慰问军人家属3次以上;

六、文明创建志愿者

每周要为社区居民开展创建知识讲座;

七、空巢老人志愿者

每周都要上门为空巢老人服务,具体:打扫卫生,清洗衣服等;

八、计生志愿者

每月都为社区育龄妇女进行知识讲座;

九、矛盾调处志愿者

做好居民间矛盾调解的工作。

社区志愿服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四)

根据xx区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居民宣传实践活动的通知。xx社区于x月x日,利用板报、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的方式,在xx园门口开展了主题为“志愿xx,感动社区”的宣传活动:

一、大力开展社区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工作

按照就近就便原则,通过书面注册、个人注册或集体统一报名等方式,扩大注册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由20xx年的248人增加到目前的500人,志愿者的平均年龄降低,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广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精神理念、服务知识、服务技巧;

二是大力宣传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使社区志愿服务行为及时得到社会的肯定;

三是回顾与总结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历程。认真梳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四是宣传历届“ 社区服务志愿者之星”。宣传他们在社区志愿服务实践中的典型事迹,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

五是宣传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三、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维护社会的稳定,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深入开展了义务巡逻等安全保卫服务活动,今年组建了4支志愿者服务队,共计67名志愿者参与义务巡逻,共计750余人次,人均义务执勤60小时。在国庆平安行动中实现了“大事不出、小事减少、管理严格、秩序良好”目标,为更有效的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发挥作用。

开展真情真心定向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资源优势,采取“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方式,积极开展真情真心助困、助残、助老、助孤、助学定向志愿服务活动,千方百计地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排忧解难,使他们在受助的同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区志愿者队伍是社区工作的有利助手,是社区群众的知心朋友,是政府群众性工作的基石。加强对社区志愿者的教育和指导仍然是社区工作的重点,更大程度的提高志愿者的热情,保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仍然是社区志愿者工作探索的方向。

2019年,社区将继续发挥志愿者的作用,为社区的各项工作服务,无社区的群众开展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2019社区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五)

2019年,在上级的具体指导下,我社区积极引导广大青年以“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服务人民群众需求,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金晖行动”、助残行动、计生教育行动、普法教育行动、消防志愿者、禁毒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一、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我社区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加大力度进行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了镇政府志愿服务志愿队、社区志愿服务队、中心校家教辅导志愿队。招募注册志愿者256人。

二、主要工作

1.敬孝爱老关温暖,认真开展为老服务金晖行动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以来,积极响应,扎实推进。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一助一”长期结队服务为基本形式,广泛开展“青春辉映夕阳红”、“红领巾为老年人送温暖”等主题活动。建立健全以“青年志愿者送温暖小组”为主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与“五保户”及离退休老党员、老年优抚对象结对子,送温暖;以志愿者服务站为主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组织卫生院的志愿者为老人们进行了免费查体。启动了“青春辉映夕阳红”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广大青年朋友,与老人们结成“一助一”对子,利用节假日、休息日为老人做家务、陪老人聊天、进行家电维修、医疗保健等服务,为优抚对象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个体和集体服务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优抚老人的晚年生活。

2.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

助残是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内容。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助残日、节假日,结合残疾人及家庭的实际,了解了残疾人的各种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卫生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残疾人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多方协调为残疾人员免费救助动力车等工具,并对残疾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增强他们参与社会需求、自立自强的勇气和信心。

3.计生政策教育宣传志愿者服务计划

动员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者加入志愿者队伍。进村入户宣传婚育新风和计生政策。计生志愿者至少每个周与工作对象见面一次,面对面的宣传,心贴心的服务,手拉手的帮助。一方面使计生干部意识到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不再单纯是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而是要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紧密结合育龄群众的生育、生活、生产服务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沟通宣传。使计生对象解除思想顾虑,使他们意识到实行计划生育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对国家、对家庭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4.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

为更有效的实施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对一些特殊人群进行法律援助,并实行跟踪调查,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反馈,确保当事人在最大限度内得到救助。对学校成立未成年人工作服务站、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室,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广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活动,有效地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结合“法律六进”活动,经常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法制宣传文娱活动1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读4场次,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5.关注留守儿童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分管领导组织人员看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给孩子们送上了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

组织开展了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周末行动”,动员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节庆日等假日,采取电话联系、上门探访等形式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关心他们健康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尽管我们在青年志愿者行动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有许多问题不能忽视,目前乃至将来,我们的志愿者服务事业都还面临着种种困境。

一是社会认识程度不够,许多青年不能被及时吸收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二是志愿者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由于存在年龄上的限制,志愿者来源往往局限于团员青年,覆盖面不广。人员素质水平层次不齐,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为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服务;

三是活动载体不够,志愿服务时间偏短,主要集中于几次大型活动,在群众中虽然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但形成长效性的影响很难。社会影响力还需下大力气加大;

四是活动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志愿服务的水平。

青年志愿者工作是一项适合时代特点,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在当前全国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战略方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显现出生命力,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

在今后的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队伍建设和志愿者作用的发挥。

1.积极进行注册志愿者招募工作,推动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开展;

2.设立正常活动机制,由大型集中活动向正常活动转移,特别在直接面对群众的场所开展稳定性的、经常性的活动;

3.加强志愿服务的舆论宣传,扩大志愿者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和美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45-0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社区成为居民的主要生活场所。一方面新社区越来越多,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相对缺乏,另一方面,老社区的人口流动变快、配套设施老化,带来一系列问题,亟需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和硬件水平。与此同时,当代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和志愿服务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务进社区为解决当前这一矛盾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解决方法。

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的必要性

1.响应国家对志愿服务新要求的需要

2005年共青團中央、民政部、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公务员,要积极争当志愿者,每年拿出一定时间积极参与服务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和驻在社区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一切力量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共驻共建。2006年国务院又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在第16条中明确倡导要“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和社会对志愿服务非常重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此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响应号召,并把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

2.高校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新途径的需要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一方面,通过课堂教育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形成不了吸引力,教学效果也不易保证。另一方面,高校的社会实践多是和专业相关,长期以来,重专业轻教育的思想已在学生中形成,导致社会实践在育人环节上相对较为薄弱。让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观而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的渠道,培养大学生的互助意识和社会关怀意识。

3.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可以缓解当前社区管理人手相对缺乏的局面,弥补社区建设中软硬件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积极服务社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进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可以提升志愿者形象,在社区居民之间架设友爱和互助的桥梁,减少因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绝,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社区也可以借机提供一些具体的实质性的居民服务方面的志愿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避免居民需求和志愿服务之间出现错位。

4.弘扬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服务的需要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扩大了志愿服务的影响,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志愿服务,改变过去那种“有活动时大张旗鼓,活动结束后偃旗息鼓”的状况。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通过社区居民的口碑,可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真正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推动志愿服务向常态化、高效化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有偏差

目前,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志愿服务是“学校组织,被动参与”的一项活动,对志愿服务的精神不够了解,随大流参与志愿服务,高校在组织志愿活动时,也往往偏重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情况,而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精神、目的宣传不到位,同时高校的志愿活动也往往侧重于大型公共服务项目上,而在小型化和长效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和参加集体活动等同起来,对志愿活动的定位有偏差。

2.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校或其他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时,主要集中在组织服务这一块,如果要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因为社区工作的复杂性、烦琐性和多样化,如解决一些邻里纠纷或一些政策性较强的业务时,大学生在进行这类志愿服务时会感觉与自己专业相关度不高,能提供的志愿服务能力相对较弱,而这些往往导致社区居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认可度降低。

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

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动自身的吸引力或是学校的行政命令,当学生参加一两次志愿活动后,对这类活动的积极性便会大为降低。因为大学生们会觉得我已经体验过志愿活动了,我从中也得不到什么锻炼或其他什么东西了。为此,高校也会出台一些奖励措施,诸如评奖评优或是给予一定的学分,但是这些只是对小部分学生有吸引力。另外,对于学生志愿服务的付出,要注意到志愿者的需求差别,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做“活雷锋”。

4.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费投入还相对缺乏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时,投入的不仅仅是精力,还有经济上的投入。比如一些交通费用和饮食费用,有的社区距离高校相对较远,大学生要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每次花费对学生来说相对偏高,而社区经费有限,高校在这一块的投入也相对缺乏,导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时积极性受挫。我们强调的志愿服务,不应是彻底的无偿服务甚至是倒贴服务,而应该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或是实物支持。

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策略研究

1.加强和社区的沟通联系,增加志愿服务的途径和方式

高校应当加强和社区的沟通与联系,让社区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需求信息。高校根据社区提供的需求信息,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和范围,并更好地结合自己的资源和优势,确定志愿服务的目标、方式和预期成效,并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使得志愿服务能开展得多样化、明确化,提高志愿服务的有效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成就感,也让社区居民真正感受志愿服务,而不是流于表面。

2.立足社团,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

从社区志愿需求来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完不成的,而且有很多项目是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满足社区志愿服务的需求,不能盲目寄托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而需要对大学生们进行专项能力的训练。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立足社团,依托于社团开展各项活动,包括志愿服务能力的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渠道,也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选择,提高学生从事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志愿服务立足于社团,还可以更方便地对学生志愿服务进行后续追踪和激励,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打下基础。

3.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建立在学生自愿基础上的活动,很多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仅仅拿一张志愿服务活动证书,甚至有的志愿活动连一纸证明或证书也得不到,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后,不再愿意参加其他的志愿活动。志愿服务固然是无偿奉献或是无私奉献,但是这不等同于付出没有回报,也不代表志愿服务不需要任何必要的保障和奖励,这将要求高校重视志愿活动,改变管理观念,不再将志愿活动当成一项临时性的组织活动,而要将志愿活动纳入学校育人成才的体系之中,和学生的德育、选修课学分、学生的发展入党、评奖评优联系起来,放入学生的成长档案,甚至可以拿出专项资金来支持志愿活动的开展,并形成明确的文字,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只有形成良好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到志愿活动中来,并保证志愿活动开展的质量。

4.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支持机制

要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长效性,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支持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有益力量的支持,高校最好能成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组织、指导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另外,大部分大学生在经济上还未能完全独立,在志愿活动中支出的一些交通费、电话费、用餐费等很多时候还要他们自己掏钱,类似的志愿服务次数多了以后,对学生经济上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影响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高校能设立志愿服务活动的专项资金,并多方寻求社会各界的资助,让志愿活动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支持,不损害大学生志愿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5.实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

实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可以让志愿活动树立远大目标,更好地立足自身,挖掘潜力,力争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社区和居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满意度,志愿者们也可以从社区和居民的积极肯定与认可中得到激励,提高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塑造良好的公益形象,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们自觉自愿地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并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当大学生被志愿服务品牌所吸引并能自觉维护品牌形象的时候,他们将会迸发出极大的志愿服务热情,并力争把志愿服务做好做强。

总之,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既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广志愿服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对学校、學生和社区来说是一件互赢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彭明华.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长效机制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院,2012(7):16-19.

[2]赵颖.微公益视角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3(4):68-70.

[3]梅霞,张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33-37.

上一篇:社区民警会议内容范文下一篇:党员远程教育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