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培训

2024-08-11

和美课堂培训(精选11篇)

和美课堂培训 篇1

“和美课堂”培训感悟

蠡县师范附小 柏劭静

9月23日,我随同我校老师一起参加了在保师附校小学举行的“和美课堂”第八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型观摩研讨会,在听课期间我有幸看到并听到了吴正宪老师、贲友林老师、李铮老师等名师的讲课和评课,真的是受益匪浅。

这是我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课,第一次听她的课就深深喜欢上她得课堂,听了她的课感觉跟着她学习的学生真的是太幸福了。吴老师课堂的特点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吴老师说,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的重要性,要让问题串贯穿整节课,而且这些问题要让孩子自己提出来,也就是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串。她说只有当问题发生时,学习才能真正开始。在这堂课上,吴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分钱”到”“分米”等行为,最终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其实就是分计数单位,大得计数单位不够分,就化成小的计数单位继续分,强调没分完就继续分,成功地将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分分分”的课堂。

是啊,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上,我们也应该着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孩子们多提问,多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另外在这节课上,吴老师也充分展示了对于孩子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节课上,吴老师对孩子们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培养,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让孩子们逐步理解了小数除法的本质。吴老师说:“数学核心素质与教学内容相比,更加重要,教不完的内容明天继续教。”我想今后我的课上也应该放慢脚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和美课堂培训 篇2

盛新凤:前几年, 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一直被一种二元对立的极化思维操纵, 非左即右, 非此即彼, 一直在做一种钟摆运动。极化现象的产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迂回徘徊, 停滞不前, 造成了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近年来我读了一些书, 如孔子的中庸教育哲学、一分为三的哲学观、古代建筑学、中医理论以及圆美理论等, 接受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 回过头来再去思考语文教学问题的时候, 发现我们只有用一种“和”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事物因“和”而美, 语文教学也可以因“和”而美。克服极化现象, 构建“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课堂境界应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记者:“和美”语文的基本教学主张又是什么呢?

盛新凤:“和美”语文, 这个“和”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包括儒家的“中和”、道家的“妙和”与释家的“圆和”。要把不同的事物加以综合, 形成“和”之态, 就要把极化的事物进行融合、融通。“和美”语文就以“融通”为关键词构建了自己的理念体系。融通之一是雅俗共赏, 这是一种优课观。阅读教学“雅而不俗和者寡, 俗而不雅则无精神滋养”。太“阳春白雪”, 会造成“曲高和寡”;太“下里巴人”, 则会流于枯燥机械, 缺乏美感和情趣。雅俗共赏的阅读教学, 正是追求两极融通的“和美”境界, 达到“共赏”的目的。融通之二是显隐结合, 这是一种学习观。内隐学习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因为语文具有极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过程中, 要揭开内隐学习的神秘面纱, 充分发挥内隐学习的巨大威力, 还应把内隐与外显两种学习方式紧密结合, 相互转化, 相互促进, 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融通之三是主客相生, 这是一种师生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不断变换、冲突, 直至胶合, 使课堂生成一种“有冲突之和美”。融通之四是言意相谐, 这是一种性质观。“言”和“意”是个相互转化的过程, 由“言”到“意”的转化策略有:据言悟意、由言带意、创言补意。由“意”到“言”的转化策略有:由意带言、循意识言、会意生言, 最后达到“言”“意”共振。

记者: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文体是多样的, 刚才您也提到过“和美”语文对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了分类研究, 现在能不能结合具体的文体来谈一谈, 怎样根据课文特点寻找不同的融通点呢?

盛新凤:好的。文体不同, 教学各异, 关键是要找准不同的融通点。如导读写人文章, 表里融通是阅读的关键。我们可以从描写人物外表的语言切入, 在逐层朗读、感悟中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塑像”, 塑有形的外在形象之像和无形的内在精神之像。叙事类文章的最佳融通点是事理融通, 应紧紧抓住事件中耐人寻味的“细节”细读品味。写景文章应该把感受景物之美与体会作者情感融通起来, 找到最佳融通点———情景融通。状物类文章, 既要感受物之“形”, 又要感受物之“神”, 做到形神融通。民间故事的特点是用虚构的情节表达人民真实的情感, 教学的抓手是虚实融通。诗词类文章, 要在诗 (词) 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 使诗 (词) 境与语境融通。

记者:在历时10余年的教学研究中, “和美”语文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盛新凤:“和美”语文主要是从“哲学观”“美学观”“生态观”三个层面开展研究的, 历经三个阶段。

研究初期, 在哲学思辨“和”的基础上, 抓住“融通”这个关键词, 在四个领域构建“雅俗共赏的优课观、显隐结合的学习观、言意相谐的性质观、主客相生的师生观”。又针对课堂微观层面的极化现象, 研究了细节上的“融通”方式。

2008年到2010年, 我们提出了“圆美”的审美形态研究:“和美”语文努力追求和谐婉转的圆润之美、流动变化的圆转之美, 最终达到含蓄蕴藉的圆融之美。重塑了“和美语文”课堂教学美学观:走向实践的和济之美, 调和融通的和融之美, 和畅圆润的和润之美, 两极平衡的和谐之美, 和乐喜悦的和悦之美, 行云流水的和舒之美。和而不同, 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2011年至今, 针对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我们进行了生态观层面上的“和美”教学研究, 建构了“以练导学”“和美”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优化学生语文实践活动, 结合教师艺术巧妙地引导, 导练融通,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整体语文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课堂呈现实效之美。

记者:看来, “和美”语文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不断思考, 不断深入, 不断创新。能不能跟我们具体说说什么是“以练导学”?它同“和美”语文又有什么联系呢?

盛新凤:“和美”语文提倡“主导与主体”融通的理念, 即以学生的“学”为主, 辅以教师的“导”, 两者融和、贯通。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导学意图的训练是能促进教师“导”和学生“学”相融的胶合剂, 能发挥导学训练的最大功能, 也能有效建构“练”“导”“学”“和美”融通的教学格局。基于此, 从课堂操作的微观层面, 我们提出了“以练导学”建构“和美”课堂的教学构想。

“以练导学”旨在通过设计多维、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辅以教师得力的引导、指导, 利用课堂冲突, 将师生思维推向巅峰, 将课堂引向高峰, 享受思维碰撞的快乐, 创造课堂的精彩与生动, 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努力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这种课堂“生在前, 师在后;练在前, 导在后”的模式, “练”是载体, “导”是路径, “学”是落点。这里的“练”指一切语文实践活动, 是学生课堂所有生命活动的轨迹, 包括口语、书面语、情感、语感、审美、思维等训练, 形式也很多, 包括朗读、品味、体验、圈画、书写、游戏、实验、表演、辩论等, 其操作程序主要有“先练后导”及“边练边导”两种。

记者:盛老师, “和美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后, 您带领着学员到各地做“和美”语文的学术交流, 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目前工作室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盛新凤:到目前为止, 我已带了两届工作室的学员。我们工作室采用“任务驱动、层层挂链、内外兼修、多向交流”等策略, 把“和美”语文的理念和实践操作策略以点带面地向整个区域辐射。几年中, 全区共组织过20多场大型“和美”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最近几年, 我们主要围绕《小学语文“以练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练导学”建构“和美”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两个省级课题进行了生态观层面上的“和美”教学研究。

首先, 针对传统课堂的训练时间往往集中在课堂的某一个时段的情况, 我们进行了“以练导学”最佳训练导学时机的探究, 摸索出了“课前练习, 找准方向”“课中训练, 交叉进行”“课后练习, 实践提升”三种具有各自优势的训练时机。

其次, 我们总结提炼了“训练板块清晰明了”“训练内容指向语文”“训练方式追求情趣”“导学过程相互推进”四个训练过程的操作要义, 研究开掘了“点拨学生理解文本”“帮助学生关注文本言语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法”“熏陶学生的情感”等训练的多重导学功能。

现在, 我们的两届学员正一起从两个角度着力研究“训练环境的差异策略”。一是通过对写人记事类文体、诗歌类文体、写景类文体、寓言类文体、说明性文体等不同文体特性的研究, 构建了不同文体的“以练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二是聚焦听、说、读、写等不同的要素, 思考开发了“以读导学”“以说导学”“以写导学”“以听导学”等有关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新课型。

记者:“和美”语文的研究至今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盛新凤:“和美”语文的研究在国内属首创, 这几年“和美”语文的研究受到了专家、同行及各级各类杂志的关心、指导和扶持, 我深表感谢!“和美”语文在大家的关心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将“和美”语文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六本教学专著, 即《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两极之美》《盛新凤讲语文》《盛新凤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盛新凤:生态文明烛照下的和美教学》。其中《盛新凤讲语文》一书获浙江省首届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论文、专著评比一等奖。《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一书受到了吴立岗教授及很多专家的高度评价。10余年来共有120篇跟本课题相关的论文、案例公开发表。全国多家权威小学语文教学杂志都对“和美”语文做过专题报道。我本人开发了10多节不同文体的公开课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公开教学, 并做专题讲座400多场, 全国20多万名教师听过我的讲座和公开课。全国各地很多学校、教师主动要求加入到“和美”语文的研究中。目前, “和美”语文作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教学流派在全国小语界独树一帜, 也已成为我们湖州市小学语文教学的品牌。2011年, 在山东日照举行了“盛新凤首届和美教学专题研讨会”, 山东日照新营小学成为了“和美”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学校。

融通两极,构建和美课堂 篇3

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是这样论述她的“两极之美”的:“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语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筑造语文大厦的根基。”因此,“语文课必须得沉下去,必须摒弃浮躁,必须如农人般辛勤踏实地耕耘”。“然而,语文,又是一门属于心灵、属于精神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才情、诗情,铸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学生一同演绎那种种风花雪月的美丽”。

在这节震人心魄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我们分明感到了盛老师在两极之间的孜孜追求。

一、扎根与升腾——文字与意象的融通

在本节课中,我们看到了大量如农人般踏实耕耘的场景,正是由于这辛勤踏实的耕耘,才升腾起了一场“但觉天风扑面来”的浩然之气。

课始,盛老师没有呈现塞北荒凉的图片,没有发表慷慨激昂的独自,而是从极为朴实的词语入手: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盛老师请同学们慢慢地读、细细地品。于是,一幅苍凉、悲壮的古高原画卷便带着它凝重、深沉的眼神从遥远的塞北向我们缓缓走来,它让课堂一下子奏起了一首低级、壮阔的歌。“天苍苍,野茫茫”,刹那之间,课堂仿佛张开了一个苍茫的穹庐,孩子们升腾起了一种强大的阅读期待。

在这样的基调之下,柳树巍巍然地“撑立”起来了!

盛老师以她独具的慧眼敏锐地抓捕到了这个极具张力的文眼“撑立”,她撑起了“撑立”背后广阔的文字空间,进行了层层铺排。

她依然从文字中最朴实的“形”入手:“这个撑立的‘撑,提手旁加个掌,手掌用力就是撑。”这样一个含而不发的句子引发了孩子们无数的阅读疑问:“它‘撑在何处?”“它是怎样用力‘撑的?”“为什么它要‘撑得如此用力?”

在升腾的阅读期待下,师生共同完成了对“撑立”背后重重意义的建构:“持久的干旱”“严酷的寒冷”“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凸显出“撑立”是何其艰难;而“复苏”“重新”“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又让孩子们感受到“撑立”背后的抗争、坚持、永不言弃。

在如临其境的音效中,在令人震惊的数字中,在一次次的阅读、补白、丰厚中,孩子们完成了一个词、一棵树、一种精神的层层升华。当最后“撑立”转换成永久的“伫立”之时,这棵柳,早已巍然伫立成了孩子们心中永远的精神丰碑!这位柔婉的江南女子,也已成功地奏响了一曲令听者无不动容的浩然长歌!

窦桂梅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有三重境界:文字的课堂,文学的课堂,文化的课堂。盛新凤老师的这节课,从最底层的文字、词语人手,经由朗读、揣摩、想象、补白,走向了意象的课堂、精神的课堂,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生共荣。

二、细密与壮阔——语言与情感的共生

在本节课中,令我惊叹的还有盛老师对细节的精深领悟。盛老师极其细腻地把握到了文章第七段句子中的层层递进,把握到了“多少”背后的虐杀、“起死回生”背后的抗争、“又”背后的百折不挠。

借助于课件,盛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层层引读。且听师生的重奏:

(课件中几个“多少”变红色)

师:经历过——

生(齐):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师:经历过——

生(齐):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师:柳树遭受的摧毁多么频繁!而那柳树,冻死过多少次又——

生(齐答,声音已非常铿锵):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又——

生(齐):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件中“又”变成了红色)

师:它冻死过多少次——

生(激昂悲壮):又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又——

生:z重新抽出了新条!

在层层的引读中,孩子们心领神会,把握到了文章细节处的“内部密码”。饱含着孩子们情感的朗读犹如大海浪涛,回环跌宕,一浪更胜一浪,在这样饱满丰盈的朗读中,师和生,带着崇敬悲壮,一同走向精神世界的强烈共鸣。

文字是有质感的,文字的质感就是文思、情感、韵味。作者的文思、情感正是通过那沉寂的文字、那不起眼的一字一词,静静地、细密地传递出来。那种“一日阅尽长安花”的解读方式是不可能与作者的情感相勾连的。正是由于盛老师对细节的精深领悟、深度开掘,课堂才得以如此的一唱三叹、荡气回肠;青海原的柳树魂才得以如此壮阔、丰满、绵延地传递了出来。细密与壮阔,相互转换:言语与情感,同生共荣!

三、铺排与凝练——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铺排,有如修辞中的排比,让文章一唱三叹、浓墨重彩,产生强大的情感力量;凝练,有如数学中的公理,言简意赅、一锤定音,让人感受到理性的魅力。

在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铺排与凝练的高度交融和自如转换,课堂产生了行云流水却又波澜壮阔的艺术魅力。且看“撑立”背后的意义建构:

1背景的铺陈

在聚焦柳树“撑立”背后的恶劣环境时,盛老师首先请学生细细地品读了描写塞北苍凉的一系列词语,然后铺陈了干旱与寒冷持续的时间、程度,而在理解高原雷电和风雪的咆哮时,盛老师更是利用对“虐”的析义和课件的重现进行了着力的铺陈。

2言语的铺陈

在体会柳树遭受频繁摧毁仍撑立的不易时,盛老师借助朗读的回环复沓,形成了诗意语文特有的语言上的铺陈。

师:这几个“多少”写出了柳树遭受的摧毁是多么的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

生:没有。

师:没有畏怯,而是冻死过多少次——

生读:又复苏过来。

师:冻死过多少次——

生读:又复苏过来。

师:冻死过多少次——

生读:又复苏过来。

师:这个“又”你们强调得真好,冻死过多少次——

生读:又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

生读: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师:被劈断了枝干——

生读: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我们看到,为了突出坚忍不拔的柳树魂,单单一个“又复苏过来”就被安排一连读了四次,孩子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力,一次比一次激昂。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在朗读和言语的层层铺陈中,课堂形成了密不透风的极有统摄力的言语场。

3想象的铺陈

[片段一]

师:这就是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们像无情的杀手在摧毁这株柳树,你能想象柳树在遭受摧毁时无助可怜的样子吗?你仿佛看到它——

生:我仿佛看到它东摇西摆的,柳枝被吹掉了。

生:我仿佛看到这几株柳树慢慢地被连根拔起,枝头都断光了。

生:我仿佛看到这几株柳树的枝干被很厚的雪压断了。

[片段二]

师:同学们,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呢?

生: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一定能冲过许多的困难,最后长成一株茁壮的大柳树。

生:熬一会儿,再熬一会儿,熬过去就是胜利!

生:它在鼓励自己,风雨之后一定能看见彩虹!

背景的铺陈、言语的铺陈、想象的铺陈,让“撑立”背后的意义显得极其饱满澎湃。而此时,教师果断凝练地煞尾:这是怎样的撑立?学生纷纷回答:“不畏艰难的”“坚强不屈的”“坚忍不拔的”“永不言弃的”……至此,课堂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最后,当孩子们把凝铸着柳树魂的词语“坚定不移”“顽强不屈”永不言败”与点染着高原恶劣环境的词语回环复读时,凝练的理性再度流转成浓郁的情感。此时,《青藏高原》的音乐猝然响起,孩子们心中的情感和着音乐轰然进发,师生共同完成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精神颂歌。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是感性的。笔者认为,情与理从来不是对立的,语文教学需要感性的投入与演绎,也需要理性的思索与凝练。只有感性的铺陈而无理性的支撑,课堂将失之于散乱;光有理性的概括而无感性的触摸、吟咏、想象,课堂将失之于贫瘠。在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情与理在自如地转换,情与理得到了很好的交融和共振。

在如今百花争艳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冲突、极化的理念并存,面对冲突与极化,我们是要非此即彼地去否定它、选择它,还是兼容并蓄地去融合它、转换它?我想,盛新凤老师的课已作了极好的回答:融通极化,整合冲突,让我们的课堂实现视野的拓展和思维的张力,构建和美平衡的生态课堂。

和美课堂小学数学 篇4

听完课之后,大家不禁在讨论:大师的课堂与我们的课堂区别到底在哪里?他们为何要这样上?如果我按照这个设计上能否驾驭?他们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是什么样 的成长?他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有人说他们成功的因素至少有三点:1.会做人、会做事;2.对教学有热情、有责任心;3.悟性高、敢创新。第一点靠品 行和引领,有了这些他们就有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就有了机遇;第二点靠个性和良心,这仿佛是天生的,但也靠后天的环境;第三点靠学习和实践,没有丰富的积累 和钻研,视野打不开,再玩也是花架子。所以对大师的课我们要膜拜、要对比、要反思、要落实!

今天上午观摩了张齐华副校长执教的《认识负数》,总的感觉是: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依赖老师的讲授,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学习,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扮演着有疑助解答的角色,充分体现了自助式学习。

在随后张齐华副校长的《如何把课堂带向远方》讲座中,让我对自助式学习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掌握了多少,却 往往忽略了学生们生活中能用到多少;我们对学生要求更多的是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过程;我们让学生做到的是准确无误的答案,却没在意这些答案 背后学生们的真实想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些规律约定俗成的,也是顺其自然的。但是,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活动中,真的就能保证学生们量出的角都是 准确无误的吗?学生在操作中就没有误差吗?学生们一致答案背后就没有不同的看法吗?还是学生们根本就掩饰了自己真实的想法附和同学和老师呢?这些我们又何 曾想过?又何曾允许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呢?我们仅仅站在与学生同等的高度,按照教材中的结论告诉学生这就是应该掌握的。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场所,课堂上,我们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我们应该站在另一个高度来观察学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独立思考、敢与探究,敢于把学生带 向内容丰富、方向更远的课堂;我们不是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而是要站在另一个高度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

课堂发言是每个孩子的权利,课堂教学活动是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发言就是师生交流的直接方式。

很多的观摩课堂中,不难发现这样 的共同点:成绩优异的孩子发言的机会多,他们有的是自愿发言更多的时候是老师的举荐。因为这部分孩子的回答多数是老师希望听到的答案,及时他们表达的意思 余老师的有所差别但是意思还是很相近的,这些所谓优生的回答也能让那些不敢举手或者不想举手洗耳恭听,有了优生的回答他们就可以不用回答问题了。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有些学困生每当听到老师的提问,就会自觉地端坐在那里,准备听他人的回答,因为在他们的心理总是想:我不举手还有别 人举手,不然老师也会提问成绩好的优生回答的,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养成了“洗耳恭听”的习惯;在我们的印象中,优生往往是全面的,不仅成绩好、写字好,回答问题也条理清楚、表达清晰,也就喜欢这些学生来回答问题,既节省上课时间又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所以在回答问题上优生往往成了全班学生的“代言人”,也 节省了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时间,也减轻了其他同学去思考的负担了,久而久之,老师抛出的问题不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是对“发言人”提出来的,只要“发言 人”去思考,其余同学就等待着“发言人”的回答就可以了。

2015和美课堂汇报材料 篇5

——2015 “和美课堂”语文观摩研讨汇报

泗洲小学 倪立龙

我于9月19—20日赴南昌参加了了2015 ‚和美课堂‛第六届名师优课经典再现既小学语文名师高效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幻灯片1)。虽然已隔近一个月的时间,但各位名师的课堂教学的音容笑貌却回响在我的脑海。出示幻灯片2、3音频材料:北京小学吉春亚老师的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古诗教学<乞巧>,上海浦明师范小学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远古的歌谣》以边唱边动的形式教孩子学习古代的诗歌。这些名师的课堂,一节有一节的特色,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配合都是那么的默契,教学效果都是那么好,让我们听课老师啧啧称叹。我认为在于这些名师课前预设的到位。我们外出去听观摩课时,名师们上的是我们上过很多遍的小学语文课文,为什么不仅台上的孩子聚精会神,就连台下的老师们都津津有味、总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呢?我觉得名师站得比学生、比我们还高得多,能上出我们都不知晓的东西,名师们的教材比我们挖得深、想得多,课前的预设得到位。

所以没有预设就没有课堂,课堂是掺不得半点儿假的,因为课堂面对的是学生,一群有灵性的孩子,她们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黑得发亮的眼眸,纯真、净如水的心灵,你备没备课,学生从你一张口就知晓的,学生能给你热情,上课专心听讲,是因为你老师组织得好、课堂预设的好,孩子没有办法去开小崽,当然会爱上你的课堂,也自然地爱上你这位老师。身为老师,从事着教‚小孩‛的工作,孩子是最有灵性的、当孩子们在你的课堂里炯炯有神、目不转睛时,你会感到多么有成就感。让孩子爱上你的课堂、是不是一个老师所向往的,是不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这里与老师们分享几位名师经典教学片断:虞老师上的小学语文第10册《景阳冈》。《景阳冈》是一个古白话小说(出示:片1、2。)全文分为: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出示3、4、5)读第5个。老师讲:课文重点是写哪个方面:武松打虎,课文第几段到第几段写?9-12,从哪个词中看出武松的英勇。生:‚闪‛字。

师:从闪中看出什么?老虎进攻时就闪,闪不用躲,敏捷机智 抓住武松打虎的动词:揪、按、踢、提、打 按住的老虎的脑袋打,打老虎的眼、口、鼻,打最致命的地方,体会了武松的智。一般我们就会上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虞老师话题一转:要想写出武松的智通双全,还得关注什么?(出示:片10)我虞大明也能打虎,我是不是英雄?不是,我打的是只纸老虎,所以必须写出老虎的威猛,才能衬托出武松的勇猛。这就是侧面衬托。老师再说了:武松打虎先是折了棒,手无寸铁、赤手空拳地打,出示片12,李逵打虎是用刀,就没有给读者深刻和印象,高明的施耐庵,写出了智勇双全的打虎英雄形象。

表现武松:老师与学生表演读第9段:学生读写武松的句子,将武松改成‚我‛,老师把大虫说成‚我‛(来试一下)第二种方法:说书,(要听下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二、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我们一生去炼就。一个好老师,总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喜欢、尊重的。孩子们尊重这位老师,完全取诀于老师自己的努力。当孩子能从远远的地方投来笑脸,说上:‚老师好‛我不知有多高兴,这就是一个当老师的精神上的幸福!但要自己去做,老师要成为一个好老师,要不继地备课,要备课堂,还要备学生。

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为什么要写作文?学生视为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愿写、不会写是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的。他们没有体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习作快乐和成就感,因为我们的大多数习作训练脱离了生活,机械地训练,所以学生害怕习作。名家作文课是我们向往的课,《何捷老师‚紧急求助‛》何捷老师现在是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也是作家,视野开阔,用教师求助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写作情趣,引课谈话激兴趣,导入的谈话‚何老师今天是来求助的?‛,何老师又问:‚帮助别人,自己必须具备哪些方面?‛说者踊跃,何老师顺势板书——能力、情义、智慧。

何老师做了俏皮的自我介绍,文字打出来了,‚哪个词吸引你?‛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总是神秘的,能探究老师的神秘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抓住这,何老师问:‚猜一猜,何老师的‘紧急求助’是什么?‛

第一个片段练习:帮帮何老师,设置悬念的开头更能吸引读者,老师示范,学生口头表达。

第二个片段教学环节:明确写段落的方法:总分,先一句话亮观点,第2句说明观点,第3句举一个事例。学生现场写片段,第三个片断环节也非常精彩,何老师让写同一个问题的孩子在一起,没参加展示的就是评委,特别满意,热烈鼓掌;有点满意,轻鼓掌;一点不满意,鼓空气……‚孩子满意‛的习作评价观在何老师的课堂上又成为孩子们互相学习的一个机会,何捷老师课后品析讲道:中国语文老师,训练的是孩子的审题能力,真正要有的是选题能力,选题能力优于审题能力,自由写作,吾手写吾心。何捷在于自由地让孩子驰骋,激发生动起来。写作自由的是你的想象、看法、观点,规范的是你的表达。

三、课堂永远是有遗憾的,没有完美,才求有闪点,只要孩子在某些方面。朗读、写字、写话、想像等得到有效的训练就是有效的课堂。她一生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执教一到六年级多轮,坚持每天对外开放一节语文课,一如既往,她的教学主张:‚本真、高效,富有语文味‛她的教学实录被弟整理出版。最后用北京小学吉春亚的话结束本次观摩汇报。教师的教学不应为一时一利欢喜,要求更深更远,有系统,自源其说,才是有潜力的教学。

有关“和美课堂”的一些感想 篇6

真正实现和美国课堂需要从多个方向工作,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继续学习,这里只有与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经验和实践。

我一直认为教学应该在一个快乐的气氛中进行,那些知道比那些知道好的人,不如音乐家那么好,只是让学生学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试图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而学生需要掌握知识到他们。例如,教导三角形角色和一个课程,我设计的游戏是:帮助动物找到一个家庭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的角度并且是180°这个知识,通过白板平台,能够形成一个三角三角扯在一起,也帮助动物找到一个家。教大小的十进制,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个是牌的数量,组分数,大小。学生在卡的数量和组成的数量然后比较过程的大小,一种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另一个是翻牌,之前挖出的扑克牌让学生猜测哪个小数点?事实上,在挖所有卡之前,学生可以做出判断。从这个游戏学生明白:十进制的大小和十进制数的数目没有关系。但是也要理解小数部分的小数部分的第一部分的整数部分的位数,更肯定是大。还在教学中的十进制加法和减法的时间,练习,我让一个小卡车移动小数,让学生帮助小数找到正确的位置,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这个知识的关键:分数加法和减法算法关键是小数点对齐。

和美课堂培训 篇7

关键词:德育;绿色生态模式;和美课堂

德育课堂是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场所,将直接决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成长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德育课堂,要抓住精髓,抓准命脉,唱响主旋律。平常的德育课堂,可“润物细无声”,也可轰轰烈烈;需滋养五彩斑斓的百花,也需五彩缤纷;要朴实无华,也要在实在中绽放精彩。德育呼唤绿色,绿色应植根课堂,这要依靠全体德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感悟,才能收到实效。

一、尽量把参与的时间还给学生

(一)教师要少讲精讲。

许多教师课前煞费苦心,查阅大量资料,课上滔滔不绝,十分卖力,总以为讲全了才安慰。但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美国国家教育实验中心发布实验报告:教师讲授24小时后,知识的巩固率是5%,学生自己阅读24小时后,知识的巩固率是20%,有多种感官刺激如多媒体所得的知识,24小时后知识的巩固率是30%,用讨论、交流所得的知识,24小时后知识的巩固率是50%。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摆脱大讲特讲的束缚,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领情”。

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教师把课堂上讲的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去参与、探索和思考。对于学生已经会或一看就会的知识,就不要去讲了,要多释放学生的潜在能量,多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可以讲10—15分钟,剩下的30—35分钟让学生去看、去听、去说、去查、去做、去讨论交流。

教师要把参与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尝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职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个人见解,极具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服务者、指导者,在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少一份指责,多一份鼓励,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变成学生们的快乐大本营。

(二)教师要让课堂成为“舞台”,让学生成为“明星”。

个别少数人的参与,终会使大多数人成了看客和听众,所以,全体成员的参与,才是真正的参与。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让学生去演小品、朗读、演讲、接受采访等,参与讨论、辩论、调查、探索、游戏、实践,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世界和道德行为。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亲身参与、充分展示,使心灵有触动,使情绪有感染,在情感上有体验。学生全员、全面、全程参与的活动,才是最佳的学习。

在学习《哲学与人生》的《意志责任》一课中,笔者为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自觉的责任,特别设计了全体学生参与的四大活动──访谈式讨论、淘宝式调查问卷、捏冰大PK、分角色朗读。通过学生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形成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让课堂变成了一潭活水。

二、把体验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与实践中体验和创新

体验是针对情感而言的,体验的不断积累会量变为情感的丰富与升华。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成长的教育中,德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弥漫着情感的德育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丰富情感,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

体验是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参与就谈不上体验,尤其是德育情感体验。学生在听赏、表现、创造等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德育的同时,情感得以熏陶、学习的过程,便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要根据课程、课堂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多体验,才能多感悟。

在《意志责任》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让学生充分体验:

1. 设境激情。“设境”就是设置与本课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情”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设境的手段有很多,可以讲故事,可以挂图片,播视频等。适当的设境可以营造与课程相宜的气氛,让学生收获好的德育效果。在课的开头,笔者用达人刘伟的事例视频,三次分别从钢琴演奏、感动中国颁奖和故事讲述三角度播放,震撼地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意志坚强的活生生的德育榜样。

2. 捏冰入情。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个捏冰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用力手捏一块冻得结结实实的冰块。看谁坚持时间长久。学生完全融入并陶醉在捏冰的情境之中,忘记了此时此刻是在课堂之上了。

3. 朗读悟情。在增强青年责任感的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少年中国说》的男女分角色朗读。为了让学生体验更深,使朗读效果更好,还用《第一交响序曲》来配乐,令学生激情燃烧。

4. 赏联陶情。在最后,笔者采用一副对联“强意志插理想翅膀,担责任竞中山风流”,横批“乘风破浪”来结尾,更深入人心,回味无穷。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还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教师应把学生的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学习中体验,体验后感悟,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尽量把感悟的自由还给学生

有参与才会有所体验,有体验才有所感悟,有感悟才有所发现与创新。亲身参与和体验是学生最忠实的向导和老师。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指出:“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学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体验、领悟,才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下面就来说说在《意志责任》课中,笔者是怎样指导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感悟道理的:

(一)亲手捏冰,感悟坚强的意志要靠平时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拥有着幸福的生活,意志普遍不够坚强,缺乏责任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安排这样一个体验与感悟活动──捏冰。要求学生用力手捏冻得结结实实的冰块。看谁坚持时间长久。有的学生坚持1分钟,有的2分钟,还有的3分钟……通过这个简单新鲜刺激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只有平时的磨练,才能有坚强的意志。

(二)欣赏对联,感悟主题,要坚强意志,要勇担责任。

学生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有命运的收获。教学中,学生有时接受了某些教育,但并不清楚其中的道理。组织学生做一做、赏一赏、品一品,就会悟出道理,就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体验走向感悟,大彻大悟。笔者采用的对联“强意志插理想翅膀,担责任竞中山风流”,横批“乘风破浪”作结尾,意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主题。

参与是真实而丰富的,体验是惊喜和快乐的,感悟是幸福的。这也展示出了学生的智慧,调动了他们所有的知识经验。这样的活动,能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欲望,可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更能使学生在合作体验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始终要以德育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它以陶冶人的情操、纯洁人的思想和提升人的精神为核心。但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日益严重、德育理论的抽象枯燥、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学校的德育课堂头绪纷繁、措施乏力、效果欠佳。故而德育教师要不断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笔者认为构建绿色生态模式,打造德育和美课堂,是中职德育课堂的出路所在。这种模式回归了生活,使课堂更加生活化,以人为本,和谐和美,真正突出了德育的功能。

笔者相信,“绿色生态德育”会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内容创新和改革的主流和新理念,成为经过多年实践而提炼出来的一种现代德育观。“绿色生态德育”是融合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现代的德育观念,它倡导和谐、人文、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社会精神,倡导人和万物的共存共荣。它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体现德育工作的人文思想。

(作者单位: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肖川.论学习方式与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2]周庠聪.略论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6,(3).

[3]窦福良.生态化课堂中的教师角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4).

和美课堂培训 篇8

这次去北京培训,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盛新凤的《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的讲座,受益匪浅。听后有了很大的收获,因为她的和美语文在不断地发展、成熟、完善,真的很想早点看到她的新书。

早就听到过盛老师的大名,第一次见到盛老师,当同事告诉我,这位长发披肩的老师就是盛老师的时候,我就暗暗惊叹:世间竟还有这样的女子!这么温文婉约,柔美细致,让我想到了古代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浑身散发的是书卷味,幽香清远,用“空谷幽兰”形容她也绝不为过,她是那么的脱俗飘逸。她的声音犹如潺潺流水,娓娓而谈,让人如沐春风。第一次听盛老师上课,是她的《番茄太阳》,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真的不愧是特级教师,她的课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静静流淌着温情。第一次聆听盛老师教导,那是三年前了吧,她到我们学校调研,听了我一堂课,记得当时我执教的是《玩出了名堂》,我自己感觉糟糕透了。但盛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语气竟是那么谦逊,她竟然从我的这堂课中找出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委婉地给我提出了今后要改进的地方,她还看了我的备课笔记,说我字写得漂亮,教学反思写得好。看着她亲切的面容,我内心是多么的激动,要知

道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夸我,至今言犹在耳。

让这样的老师来讲和美语文,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美学家们提出了“美在和谐”的重要命题,这与盛老师的和美语文完全契合。语文本来就是美的,语文的教学也应是美的,这在盛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完美的阐释。盛老师的和美语文倡导的是雅俗共赏,最初的诗意语文,她觉得是一种极化现象,曲高而和寡,她沿着自己语文教学研究轨迹:诗意课堂——两极之美——两极融通,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度思考后,把雅和俗进行融通,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例如她执教的《番茄太阳》,课文以盲童明明的笑贯穿始终,盛老师以动情的语言引导孩子们用心去感悟,让孩子们用心灵与文本进行对话,不仅让孩子们体悟到盲孩子明明的笑是这么纯美,也体悟到笑中的辛酸、笑中的温暖,在课中所展现的精湛教学艺术把她的和美语文演绎得淋漓尽致。盛老师的课让我回味无穷,她让我领略到了那种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的真切意境。

同心共建和美家 篇9

她叫张难智,系湖南省古丈县第一小学的普通教师。她生活在一个美满的大家庭,同校工作的爱人,一个活泼聪明、五岁多的儿子,还有72岁的爷爷,以及侄儿一家三口。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诚信的为人和宽阔的心胸守望着最真实、美丽的生活。8年多来,她和她的家人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作为一名古丈一小的教师,张老师深感任务艰巨,唯恐辜负了群众的期望。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老师、学生们服务,她对班级的人数、学生的基础,家庭的状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对学生充满了爱心,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个意见,每一个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阳光。她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言行举止堪为师生之表率。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她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张老师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亲身去做的,她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尊老爱幼,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她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张老师爱人也在古丈一小工作,两口子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上相濡以沫。每天一起上下班,雨天晴天都是一把伞。早上一个去买早餐,一个就送儿子去幼儿园。晚上,一家三口经常去散步,去逛商场等。一方工作忙不过来,对方都会主动帮助。共同教育孩子,口径一致,步伐一致,一起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张老师儿子现已5岁多,在机关幼儿园就读学前班,爱画画,比同龄小朋友高出一头,很健康也很聪明,家里墙壁上挂满了宝宝的奖状。平时不管在外面受到什么挫折、委屈,哪怕再苦再累,两口子也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

现出来,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他养成良好的品德。谈起儿子,她眉飞色舞,喜不自禁。张老师常说:教育孩子要付出许多,但是也可以获得许多幸福!张老师老公很爱她,他常常对同事说:自己有两个小孩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都是手心的宝!2011年以前,张老师在古丈县河蓬乡九年制义务学校工作,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那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交通堵塞,他老公顶着纷飞的大雪,背一背篓30多斤的东西,徒步35公里去看她。抵达河蓬之时,皮鞋已破,裤管冰冻,她欲语泪先流。这就是两口子平凡却充满温情的生活。

张老师尊老爱幼,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2012年,张老师娘家嫂子在县城破腹产生下一子,张老师忙前忙后,既要工作又要送饭送水,联系相关事项。出钱又出力,从没说一句苦。2013年至2014年,张老师哥嫂外出务工,留下两60多岁的老人以及2岁多的侄儿在农村。张老师由于娘家在农村,她在县城,她不得不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回去照顾父母亲和侄儿,一边工作一边尽孝,忙得像旋转的陀螺,她也没有任何怨言。她还时常自己为爹娘织买些衣物寄送过去;为了让父母更感幸福,每天都给乡下打电话,并精心为她们挑选过年过节礼物,帮二老全身上下打扮一新。张老师对自己的娘家尽心尽力,对婆家也是无可挑剔。日常生活中他对公公尊敬有加,从结婚至今从未和爷爷红过脸,经常陪爷爷下象棋以及唠家常。爷爷逢人便夸:自己二媳妇不仅字写得漂亮,而且人特别聪明。在平时,给爷爷讲一些社会上的骗子怎样欺骗老人的招数,防止70多岁的爷爷受骗,简单的话语不长,但听起来是那么的贴心和温暖。

张老师与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相互关心帮助。她常说: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向氏家族亲兄弟姊妹5人,大家庭共14人,其中7人楼上楼下共处,一起开餐一起生活。张老师嫁入向氏家么门后,和大家相亲相爱,从未发生过矛盾,觉得很多人疼她,很幸福。每逢过年过节,亲人们都回来一起开心,孝敬老人。她总是乐开了花,哥哥、姐姐、弟弟、侄儿、侄女叫过不停,拉家常、扯闲话,甚是开心!平常,兄弟们经常带自己朋友来家聚会,看望父亲。她总是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乐在其中。兄弟姊妹以及他们的朋友常常笑着说:你们家是“栖凤旅馆”,接待能力强,地方宽,菜好吃,我们要经常来看望老爷子!她和兄弟姐妹们经常一起出去体验生活,增进感情。2014春节,张老师一家老小14口人外出自驾游4天,从正月初一至初四,走玩了重庆各景点,观赏了重庆

夜景,品尝了重庆火锅,感受了三峡博物馆的壮观。她们一起开心,一起规划未来,一起维护和谐家庭,并且相信将来生活会更加美好!

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张老师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张老师家庭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邻居小朋友家里困难,没有单车,她二话没说,送给他一辆自行车;古丈高坳村火灾,她们全家共捐钱2000多元;亲邻小朋友作业不会做,她总是无偿的给他们讲解等等,力所能及的事,她都愿意去做。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除了关心邻里,她们一家还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配合社区开展同建同治工作。

在结婚8年的时间里,这对互敬互爱的夫妻在工作中严于律已,在同事中宽以待人,在家庭中以爱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感动的华美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感悟《和美家庭》 篇10

最近读了《和美家庭》一书,更深刻的体会了“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和美家庭》一书以如何建设和美家庭为主线,从重家风家教弘扬美德到低碳与智慧的生活等方面,并结合感人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着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如何让爱情“保鲜”、让生活更充满情趣、让家庭更温馨幸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家教是社会教育的第一堂课,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第一元素。和美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健康完美的人格形成,良好家风有利于培养爱党爱国、敬业奉献、乐于助人、阳光进取的下一代,润物细无声般引导家庭成员做一个高风亮节的人,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夫妻恩爱,关系融洽,是家庭和谐美好幸福的基石。夫妻是一个很温馨的词语,代表着两个人要相濡以沫白头到老,那如何让夫妻关系更融洽,家庭更和美呢?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倾听对方的想法,看到对方的优点,肯定对方的地位和价值,多赞美对方,做到彼此相知、相互支持、幸福同享,风雨同担。然而夫妻拌嘴也是常有之事,毕竟两个人成长背景不一样,舌头哪有不碰牙齿的呢,但只要一方退步了就吵不起来,只要双方认真听听对方想要什么,学会尊重对方,彼此体谅对方,那么对方必定也会感受到你暖暖的爱,回报你同样的爱。夫妻之间

也可以通过经常回忆热恋、庆祝纪念日、创造意外惊喜等来巩固夫妻情感。

敬老爱幼是共产主义道德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和谐美好的标志。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父母尊敬老人,关爱下一代,努力工作是是父母的责任;子女尊敬父母和老人,发奋学习是子女的义务;父母给了子女爱的启迪,使子女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家人之间互敬互爱,才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我们每个人感受到和谐家庭的温馨,从而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生活离不开理财,理财是对家庭经济事务保证,也是对家庭收入的慎重对待。收入像一条河流,财富是你的水库,理财就是管好水库,开源节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化自己的经济状况,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理财和投资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意识。理财的目的,不在于要赚很多的钱,而是在于使将来的生活有保障、生活过得更美好,理财不只是有钱人的事,工薪阶层同样需要理财。理财需要我们清楚自己的财务资源有哪些,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了解自己的经济状况如何,然后谨慎投资,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制定自

己的理财计划,确保家庭财产安全,确保家庭和谐安稳、幸福美满。

低碳生活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积极倡导并影响我们去实践节电、节气,做到回收利用的生活状态。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家庭成员的义务。我们作为普通的家庭成员虽然不一定能对社会做出多么伟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养成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良好习惯,做到低碳着装、低碳饮食、低碳居家、绿色出行的生活模式。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可以逐渐远离因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享受以经济能源和绿色能源为主题的美好生活。

智慧生活是一种新内涵的的生活方式,不仅需要我们知道如何巧选和整理清洁衣物、如何智慧美容和科学瘦身,同时还需要我们用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来迎接生活带给我们的各种挑战,需要我们改变自己头脑中那些错误的观念、偏执的思维惯性,学会放弃,学会放手,还要学会遗忘。如今的社会,已让我们背负上太多的压力,累也好,烦也好,终究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消化,再累的人生,沿途也有美丽的风景,它需要你有一双能够洞察幸福的眼睛,再烦的人生,也有欢乐的时刻,它需要你有一颗感恩知足的心去慢慢体会。生活需要播撒智慧的阳光,家庭和美正是源于智慧的生活,我们能切身体会到智慧生活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与舒畅。

家庭和美是我们大家的美好愿望和全社会的共同期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我们奋斗的目标。构建和美家庭,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建立在坦白和信任的基础上的,需要我们大家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努力,也让自己看到对方的努力,继而共同努力。家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努力支撑才会屹立不倒。和美家庭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大家持之以恒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向和美幸福的彼岸航行。

“和美校园”演讲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翠景东方小学的肖敏,很高兴在这丰收的时节里与大家相聚在这里。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源自于我身边的美丽。

柴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身边的人》,她向我们讲述了几个平凡老百姓的故事,令我们感动许久。前段时间,全国上下都在学习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或许,我们做不出那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让人们感动的人和事。

翠景东方小学建校十年了,这十年来,校园里总有这样一群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美丽身影,她们十年如一日,爱校如爱家;她们情牵家长心,爱生如爱子;她们身兼数职,无怨无悔。

2010年9月20日,台风“风比亚”登录我市,风力强劲。当时正好临近放学,我校积极应对,迎战台风,确保学生安全。虽然下班时间早就到了,但老师们仍然坚守在教室,陪伴在学生的身边。风呼呼地吹,雷声一阵紧接一阵,学生们都忍不住一个劲地叫“害怕”,女老师们将提到嗓子眼的心强按下去,不停地安慰吓哭的女同学。为了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们带着孩子们高声唱起了国歌和校歌壮胆。“狂风暴雨时,老师一直陪着我们。她不停地安慰大家,叫我们

别怕,还一个个帮我们打电话,联系家长。到最后一个学生走时,周老师才去接自己的小孩。偌大的幼儿园,只有她女儿孤单的身影留在教室。周老师看着三岁的女儿,心是放下了,眼泪却哗哗地往下淌。她为了别人的孩子,却没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我校六(1)班学生肖彤彤在演讲时向我们讲述了周琼老师这样一段小插曲。

“凌晨一点半左右,人们都沉醉在梦乡之中,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是我校三年级(2)班班主任林江芳老师一篇工作日记的开头,日记里面的电话就是她班上的一个学生打给她的。原来是这个学生的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一个人在家很害怕很无助。当孩子遇到困难,感觉没有依靠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林老师。可见,在孩子们心里,她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妈妈,是朋友。我们所有的班主任,都像林老师一样,既给学生播洒知识的雨露,又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学生们的这种依恋和情不自禁的一声“妈妈”,就是她们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在翠小的校园里也吟唱着一首首爱岗敬业的感动之歌,上到校长下至普通教师,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的行为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肃然。2006年初,正值学校创市一级学校验收阶段,我校杨则锋校长意外接到了母亲病危的噩耗,可在这关键时刻学校怎能没有他?他抹去了眼角的泪花,强含着泪水作完验收报告时,母亲却已经永远离开了他。杨才斌老师的父亲和吴雪琴老师的父亲也于去年和今年相继离开了人世,身为子女的他们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不耽误班级的工作,一天假也没有请,直到事情过去近半个月,学生及家长才知道实情。是何等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呢?正是源自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源自于他们对学生的关心与厚爱!他们用这样一种情怀为我们抒写了虽不华丽但却铭刻于心的感人篇章。

“初为人母”又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学校年轻教师居多,在校园里不乏身怀六甲的“准妈妈”的身影,但在这特殊时期她们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校赖妙玲老师在怀孕期间一直坚持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直到最后一个月;李金华老师在怀孕期间连节假日也没休息,抓紧组织学生排练参加市里的合唱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如今的翠景校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美丽的人才会格外的阳光明媚,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感动才会格外的和谐生动。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她们在辛勤工作中成就着自己的幸福,在幸福中快乐的工作。

上一篇:水利安全标准化下一篇:物业占道整改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