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论文

2024-09-05

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论文(共6篇)

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论文 篇1

在“文化育人”的背景下, 班集体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我校围绕“让学习铸就成功人生, 师生共享学习快乐”的办学理念, 确立了“建设班集体文化, 追求个性发展”的德育工作思路, 形成了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班集体文化。按照“定位—设计—推广—提升”的文化发展模式, 以课题为引领, 以班为载体, 以特色为抓手, 以个性培养为目标, 大力推进班集体文化建设。近三年, 有三个班被评为市级三好班集体, “和高玉宝爷爷在一起”主题活动入选教育部“精彩育人瞬间”, 班集体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文化建设促发展, 课题引领指方向

在课题的引领下确定班集体文化定位。学校成立了“引导笃行导师团”, 针对班集体文化建设的过程, 实施全程督导。举办班集体文化课题论证会, 确保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实施“五个一”操作模式, 即:围绕一个中心———班集体文化建设;达到一个共识———打造班集体文化特色;依托一个载体———班集体文化交流平台;开辟一个阵地———班集体文化课题网站;实现一个目标———构建一班一模、一模多班的班集体文化模式, 让文化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在论证的基础上, 我们以“文明使者”“校园百灵”“足球宝贝”“绿色天使”“心灵强者”五大文化类型作为初期班集体文化建设主体, 分别贯穿于习惯养成、艺术修养、体育精神、环境意识、健康心理等教育之中, 体现“成功人生、快乐学习”的理念。

二、多彩活动搭平台, 班集体文化放异彩

在班集体文化创建过程中, 以前瞻的工作规划搭建展示的空间。“扬帆竞远航, 班级展风采”是我们进行文化推广的平台。

“品牌专利注册”:通过开展“让班集体熠熠生辉”班徽设计大赛、班集体名片设计大赛、“班歌嘹亮”合唱比赛、班集体文化墙巡展等活动进行“品牌专利注册”, 让班集体的环境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同心班足”:这是六年三班的品牌活动, 围绕“快乐足球”的核心理念, 设计班集体文化元素, 由家长谱曲、学生填词的班歌《快乐足球》在天津市校园足球表彰会上获得表演类一等奖。把体育精神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 开展“让世界充满爱”“沟通彩虹桥”“德育套餐”等活动, 浸润学生的心灵。3 名校队主力成为全国希望之星, 所在班多次获得市级三好班集体荣誉称号。

“品牌大集结”:按照不同的教育主题, 将不同年级集结在一起, 体现品牌成长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宣扬班级品牌的文化底蕴。“最是书香能致远, 读书之乐乐无穷”是阅读类展示活动的主题。讲故事、诗朗诵只能算是热身节目, 天津快板, 学生自己填词;逗趣相声, 满堂笑料不断;学生自创诗集, 获得满堂彩;法治剧《丑小鸭》获区级一等奖……异彩纷呈的班集体活动, 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色。

“咸小学子形象工程”:通过广泛征集、超级演说、形象代言、实践推广等方式, 搭建了学生展示的平台, 树立“快乐自信、文明仁爱、博学善思、诚信负责”的咸小学子形象。近年来, 学校涌现出区美德少年、十佳少先队员、艺术特长生等百余人, 班集体的育人文化激励学生不断成长。

“我的模式我的课”:构建了“三段五步”式德育课程模式。“三段”, 即课前、课上、课后;“五步”, 即调查研究、情境导入、话题讨论、认知提升、实践拓展。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课程引领, 《开启快乐学习之门》《远航》等德育课程获区级一等奖。《远航》还在天津市班主任新理念培训会上作为德育观摩课进行了展示。

在德育课程的引领下, 学校形成了不同文化创建主题的教师团队。“爱心飞扬”心理疏导团队开展了“身心欢畅, 同享心灵之旅”心育节活动, 组织全校学生设计会徽、会旗, 策划主题活动, 开展团体辅导, 创建温馨的心语小屋, 自拍微电影《爱心飞扬工作室成长记》, 他们用全部的热情和朝气诠释教师职业的幸福。“我行我秀”习惯培养团队组成了师徒互促小组, 坚持写习惯培养笔记, 定期交流分享, 制作了“学生成长护照”, 组织开展了“日行一善, 周明一理, 月养一习”师生道德长跑活动, 拍摄的微电影《报告领导》将团队的精神演绎成一个“传奇”。

班集体文化建设促进了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集体建设, 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逐渐形成, 推动了全员育人目标的落实, 在南开区班主任技能比赛中有4 人获一等奖, 10 人获二、三等奖。班集体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连续10 年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 连续6 年被评为天津市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 连年被评为南开区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三、持之以恒抓落实, 远景规划谋发展

学校在规划“十三五”发展目标时, 确立了“文化兴校”的思想, 谋求内涵发展之路, 凸显文化的引领作用, 以文化统领思想、凝聚力量、汇集智慧, 让文化成为学校的新标志。

在未来的班集体文化建设中, 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文化的内涵, 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强化文化的育人作用, 如设置班集体文化公众号, 建立班集体文化智库, 举办“班集体文化建设之路”微电影节、班集体文化创意节等;加强区域性班集体文化的有效沟通,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 扩大文化影响力, 拓展班集体文化的发展空间。让班集体文化绽放出巨大的魅力, 让学校文化浸润师生心灵!

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论文 篇2

一、对班集体精神文化的认识

1. 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内涵。

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在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凝结而成的氛围、精神、理念, 以及体现在全班学生身上的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最本质的个性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过去, 人们普遍认为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班集体精神文化, 其实不然, 只有将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等元素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为, 使全班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自觉地认同与融入, 才能称为班集体精神文化。

2. 班集体精神文化的作用。

导向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它能为班集体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让学生发现和感受责任。

凝聚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够凝聚全班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 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励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 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激励力量,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约束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发挥一种“软约束”作用, 提高学生对各种不良倾向的“免疫力”,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设班集体精神文化的策略

担任班主任以来, 我逐步确立了“以情治班, 自主管理”的治班理念, 特别注重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建设, 让学生在收获知识、学会学习的同时体验到成长中的关键词:“责任、感恩、梦想”。

1.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会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

2010年秋季, 我担任了高三 (17) 班的班主任。开学初, 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调查表, 上面罗列了如“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你最爱读的书是什么”、“你希望咱们班是一个怎样的集体”等问题。我和班干部先归纳出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 然后形成本班的理念, 如集体观———“高三 (17) 班, 我们的家”;班训———“犯其至难, 图其致远”;核心理念———“共享智慧, 和谐发展”;价值观———“人品和学识同等重要”;拼搏观———“爱拼才会赢”。我和学生一起将这些内容设计成艺术字并打印出来, 又一起利用班会课和课余时间逐字剪、贴, 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上, 使整个教室熠熠生辉。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更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2. 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环境是对学生的无声教育。班集体精神文化环境能够对全班学生产生约束力, 这是一种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动力。为保持室内卫生, 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垃圾袋, 开始有的学生不习惯, 随地扔废纸, 但有了值日生和卫生班长的督促以及周围同学的提醒, 他们终于改掉了坏习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现在, 每当走进教室, 会时时受到警示和激励。

培养学生爱的情感。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 我深深领会到: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 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 学生也会真诚地回报我们, 从而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热爱集体, 热爱周遭美好的一切。

当我了解到班里一个学生因家庭遭遇不幸而痛苦消沉时, 我下决心一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关爱他, 让他享受到与同龄人同等的幸福。以后的日子里, 我在思想上帮助他、生活上关心他, 在他生日那天, 我送给他一件红色T恤衫, 一向腼腆的他虽然什么话也没说, 但我已感到他心中充满感激。从此, 他学习更加刻苦, 成绩逐渐提升, 最终, 他如愿考取了清华大学!记得去大学报到的前一天, 他来到我家道别, 临走时, 他说:“董老师, 以后每次放假我都会来这儿, 这儿是我第二个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 只是程度不同。我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每天晚饭后, 我给学生“加餐”, 在班里放他们喜爱的歌曲, 组织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支持学生创办了班刊和班集体精神文化手册。

在关注学生点滴进步的同时, 我们更要用“心”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做“班妈妈”, 而是事事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从而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能够独立面对困境。如平时的集体活动特别是班会课, 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 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寓德育于班集体文化建设之中 篇3

一、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学生心灵成长的乐园

青少年的交往主要在家庭和学校展开。一些“学困生”和“德困生”往往拒绝与父母交心,在学校又不能与教师及时交流,而渴望交往与倾诉的心情又十分迫切,于是只好交一些笔友和网友来诉说心事,久而久之,常常沉溺其中难以自拔。为此,班主任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交往,帮助其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1. 建立互助合作的亲子关系。

(1)“我为父母分忧愁”。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回家询问父母当前的烦心事,体会父母的奔波与操劳;郑重行使作为家庭一员的权利,参与家庭大事的表决;每月至少做一件让父母感到高兴或者惊喜的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而且可以使学生与父母的情感得到交流,在家庭中形成平等、和谐的氛围。

(2)“该放手时就放手”。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或班主任与家长谈话等方式,让家长留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让学生去经受风吹雨打,去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苦心和期望,亲子双方共同营造一个参与、合作的家庭环境,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2. 建立轻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宽容”、“谦和”、“礼让”的观念较淡,围绕这些问题,应在班上开展以下工作。

(1)“优点大家学”。

在班会课上让学生举出生活交往中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及事例,或者是自己引以为荣的一件事,讲出来大家共同分析,找出其中的闪光点,让全班学生了解仁爱、宽容、礼让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提高认识,自觉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2)“有话当面说”。

班里有很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为此,可以在班上召开民主生活会,让学生各自把心里的话都当面讲清,并且可以直接指出其他同学的不当之处,要求改进。对于错误严重的学生,该进行严厉批评的,决不姑息迁就。这样让所有学生坦诚相待,消除隔阂,增进团结。

(3)“让世界充满爱”。

如何让“蜜罐”中的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关怀呢?为此,班主任可以给学生推介一些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让他们联系实际,谈谈感想,使学生懂得感恩,同时向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另外,在班上设立“爱心信箱”,把每一个热心助人的学生和他们的事迹写在纸上投进去,两个月集中公布一次,事迹最突出的学生被评为班上的“爱心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3. 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1)“师生共步人生风雨路”。学生情感比较脆弱,不善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时需要有人帮助,以排解心中的忧愁。但是教师们有时因为忙于教学,不可能随时随地对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都洞察于心。因此,学生就要主动去寻找一位自己信任的教师,向他(她)敞开心扉,倾诉烦恼,寻求解决办法,由此早日卸下思想包袱,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而且对于较为严重的事情教师也可以及早发现,防微杜渐。

(2)“早日踏上未来成功路”。古人说“学贵质疑”,教师应倡议学生经常问问题,比如,每天问任课教师一个问题,一周内,至少与任课教师联系一次。倡议提出后,请教问题的学生逐渐多起来了,学生们不仅攻克了学习中的疑难,而且融洽了与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也得到了更多的反馈信息,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那些经常提问的学生成绩进步很明显,在班上又带动了一批同学,全班形成了一阵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

二、开展“三自”教育,搭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1. 实现自我管理。

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从中选拔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也可以通过竞选的方式产生班干部。对班干部的培养,不但要使其明确班集体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班干部懂得怎样管理班集体、如何开展工作。其次,班规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班规的制定是结合班集体和学生的实际,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具体化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可推行班干部值周制度。每周安排两名班干部担任值周干部,具体处理本周班内的一些事务。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对每天的工作情况作好详细记录,每周五向全班学生作汇报总结。下一周的值周干部要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以切实解决问题。班长和值周干部负责向班主任汇报工作,每周汇报一次,有重大问题和突发问题要及时汇报。

2. 实现自我教育。

首先,要给学生留出决策的“空白”,让学生参与班规和班集体工作计划的制定。无疑,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其次,要给学生留出管理的“空白”,让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由“教师要管我”转变为“我要管我”,形成一种“无管而无不管”的人人自管的佳境。再次,要给学生留出评价的“空白”,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去明晰规则、明辨是非。最后,要给学生留出教育的“空白”,让学生参与教育。班会课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常规方式。上好班会课应做到:“主权自主化”,把班会课交给学生自己去主持,去设计;“主题热点化”,班会课应围绕一周工作的重心和当时的热点、焦点,吸引学生的关注;“形式多样化”,开展“我爱我班”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互相“揭发”好人好事,表达对集体的热爱;还有“实话实说”,学生围绕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愉快的“聊”,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能够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班集体良好氛围的形成,是推动班集体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3. 实现自我发展。

(1)“相信学生愿意向善”。

我曾教过一个“油盐不进”的学生,他上课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睡觉,每次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最多只能管用一天。光讲大道理不行,关键是点燃他“想做好”的思想火花。我在给他的作业评语中写道:“每个人身上都有些缺点,就像生病一样,生了病得治,有了缺点得改;上课睡觉是一个缺点,你也想改,改正它关键靠自己的意志;我并不要求你一下子全改,每天有进步就行,比如今天比昨天少睡了30分钟,这便是进步,值得高兴。”接下来的一节课他表现得很好,一分钟也没睡。晚上,我用电脑绘图软件画了一些好看的图画,并用艺术字写了这样的话:你今天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第二天我将这件小礼物交给他,从此以后他很少在课上睡觉了,还常和同桌讨论问题。可是因为基础太差,连续几次考试都没有及格,我深知单靠点燃他“想做好”的思想火花是不够的,真正的动力应该来自学习上尝到的甜头。于是我又实施了第二步帮助计划,帮他制定每周的具体目标,并随时督促他。一学期下来,他果然进步了,并有了力求上进的思想。

(2)“拥有发现的眼光”。

每个月,我都要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如绘画、书法作品、科技小制作,或表演视频等,由学生本人向全班同学介绍作品的“特殊价值”与自己的“特殊才能”。一些原先比较自卑的学生也树立起“抬头做人”的自信,产生了较强的创造欲和表现欲。以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这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自信心的树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铺就成才的道路”。

在班上组织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以此来评出“班内名人”。如朗诵会、作文比赛、背名言比赛等,从中发现班里的“小作家”、“小诗人”、“体育明星”、“名言大师”、“记忆超人”、“数学小博士”……开展这些活动,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为学生今后走上成才的道路做铺垫。

三、完善育人策略,打造学生学会做人的摇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与“解惑”都涉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即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解开他们心中的疑惑。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育人应摆在第一位。

1. 爱而有格和严而有度。

班主任工作应提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法。似水柔情,温暖感人,但促膝谈心、含笑说理未必都有效,它容易使人麻木、懈怠,所以更要提倡刚柔相济。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必须在一定的纪律约束下展开工作。古语说“严师出高徒”,不无道理。我们实施严格的教育,要掌握好时机,不能乱“棒喝”,也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严格的教育是科学理智的。尤其是班主任,更要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身正来正人,以身严达到人严。

2. 全程激励和成功教育。

造成学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重建学生良好的心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不妨设计一些诸如“天生我材必有用”、“还看今朝”、“战胜脆弱”等主题班会来激励学生,给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以信心。另一方面积极与任课教师协商,对部分信心不足的学生以鼓励教育为主,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积极地创造条件让他们多表现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参与,针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表扬。这样让他们发现自己还是很优秀的,自信心有了,动力就足了,就容易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3. 形象感召和“热能”辐射。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影响活动,教师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的态度,教师的理想、信仰和追求,时时都在影响学生。因此,只有当教师被学生认同时,教育效果才是实在的;而学生只有在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时,才会学得更好,学得更有效。因此,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作为生动的教材。“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以此获得学生的高度信任,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亲的人,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会做人”四个大字写在学生的心坎上。

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论文 篇4

关键词:四位一体,班级文化,班集体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通过班集体的建设来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加强班级的建设, 使个体与集体统一起来,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建设优秀班级文化的“四位一体”方法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建设班级组织文化、学风文化、精神文化、关怀文化这四个方面来建设优秀的班集体。班级文化是以校园文化为背景, 以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任课老师和全体学生组成的班级成员为主体, 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 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的集中反映, 它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处与结合部, 在多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中, 蕴藏着不可低估的教育潜力。

建设组织文化、学风文化、精神文化、关怀文化“四位一体”的班级文化, 能够增加班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建设富有团结、关爱、尊重价值体系的大学基层组织。

一、班级组织文化

一个纪律严明、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需要一支素质良好、坚强有力、热心服务、忠于奉献的班级干部队伍。他们是一个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 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班级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的作用, 被称作是“学校班级建设的左右手”。通过班级干部成员在班内述职来建设优秀的班级组织文化, 提升班级干部作为学生领导阶层的政治素养, 最重要的是更加明确服务同学的意识, 做好纽带与桥梁的作用。

【案例】学生干部述职为了有效提升班级干部队伍的素质以及明确班级干部的职责, 试点建设班级金融1 0 4 0 5班组织召开了班级干部述职大会。通过班级团支部、班委会、寝室长在班内述职, 加强了同学们对班级干部的信任度, 提升了班级干部服务同学的政治素质。述职大会中辅导员老师与班级干部做了进一步的交流, 同班级干部交流各个岗位的工作特点、职责范围以及相互关系, 并给予班级干部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的指导, 提高了班级干部组织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二、班级学风文化

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风文化, 能够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工作, 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基础, 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团支部和班委会要通过多种方法营造学习氛围。对于少数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团支书、班长和学习委员要在班内成立“一帮一”学习小组, 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提高学习成绩, 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引导和约束, 帮助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督促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的学风建设上来。在班内成立考研小组、考证小组、科技竞赛小组、科研实践小组等团体组织, 在充分尊重同学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以此促进同学们的个人学习成绩, 带动班级的学风文化建设。

【案例】学习互助小组为了促进班级的班风建设, 提高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试点建设班级金融10405班针对班级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组建了“一帮一”学习互助小组, 通过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帮助考试不及格同学复习和辅导, 使考试不及格的同学提高了学习成绩, 顺利通过了考试。针对班级想考研的同学, 班内组织了有组长和副组长带队的考研学习小组, 并且帮助考研同学申请考研学习教室, 组长负责联系院系老师, 副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通过成立考研学习互助小组, 促进了考研同学的学习交流, 帮助他们有效地展开考研学习。

三、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 它是被班级全体成员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思维方式等。它属于班级的意识形态, 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是班级的内和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具体体现为班风、班级人际关系等。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核心,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指标。班级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核心价值观、和谐文化、诚信文化、团结文化等方面。在此, 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的主要方式为从尊重每个同学的情感出发, 进而达到整个班级的情感维系, 努力打造“家”的概念, 使同学们对班级有归属感。如若能够让班级所有同学紧紧团结在“家”的周围, 班级便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案例】金融10405, 我们团结像泰山试点建设班级金融10405班通过关注与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情感为基础, 组织了各种以“团结”为主题的班级集体活动, 例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新年团圆饭”、“团结互助、增进友谊”班级集体春游等。通过这些集体性的活动, 同学们之间增进了友谊, 增强了归属感以及班级的团队精神。将金融10405班的同学们紧紧地团结在“家”的概念里。

四、班级关怀文化

班级关怀文化主要是指通过建立以团支部、班委会、寝室长为主要成员的班级关爱小组, 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特殊学生、思想偏激学生、性格孤僻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生、考试违纪处分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关注。通过谈话、活动等方式与这些同学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进而通过奖助学金的形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特殊学生进行帮助;通过开展班级活动, 让思想偏激学生、性格孤僻学生担任活动的主要角色帮助他们走进集体;通过成立“一帮一”学习小组帮助学习较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通过谈话、学习辅导等方式帮助考试违纪处分学生走出阴影, 重新寻找学习和生活方向。

【案例】关注弱势群体为了呵护班级的每一个同学, 试点建设班级金融10405班每两个月对班级的动态进行一个调查, 统计出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针对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变故学生、思想孤僻学生等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注, 并且从实质上给予这些同学以帮助。在奖助学金方面, 将优先考虑成绩优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庭变故学生、在活动组织方面, 将性格孤僻的学生放在活动组织的主要角色上, 来帮助他们打开内心世界。

五、结语

尽管大学班级建设面临着生源分化愈趋明显, 个性化发展要求愈趋突出, 就业压力愈趋增大等诸多不利状况, 又受学分制教学条件下学资源的相对分散的实际制约。但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 从细节抓起, 通过运用“四位一体”的方法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 进而促进大学班集体的整体建设, 这就从根本上稳固了大学的地基。

参考文献

[1]徐晓敏, 刘万国.浅谈班级激励机制的建立及其功能[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朱雪琴, 刘跃龙.“木桶理论”在高校学生班级建设中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3]高超.高校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论文 篇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理念, 这充分说明张扬个性, 凸显特色, 让学生体会成长快乐的个性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用环境, 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 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 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这一句话的实质就是文化育人。那么如何创建这种教育文化氛围, 为不同学生设计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成长之路呢?显然已成为了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我们选择将“特色班集体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课题加以研究, 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中倡导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适应我校教育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希望通过研究和具体实践, 在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之间, 架设一座桥梁——利用班级文化疏通班集体与学生个性之间的矛盾, 通过班级文化的价值功能激活班集体与学生个性的互动作用, 使班集体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重要基地。我们确立了两条主线:一条以学校德育理念为主线, 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活动课程、课堂文化建设等内容;另一条以班集体文化建设为主线, 研究班主任专业成长、班集体文化建设、班队、班级活动的开展等内容。凸现四个研究重点:教师文化建设、课堂文化的建设、班主任专业成长、班集体活动文化建设。旨在使我们的班集体建设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 彰显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真正使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本质。

二、操作样式

生命是需要唤醒的, 唤醒了生命, 才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精神是需要引领的, 引领了精神, 才会有一种执着前行的内在情结。一个智慧的教师, 一个灵动的学生, 一个和谐的校园, 需要通过文化润泽来造就。下面就理论与实践谈谈师生通过文化润泽, 让诗意生活从这里开始的研究内容及具体操作:

(一) 专业提升, 演绎精彩, 这边风景无限好

学校立足于教师发展,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较浓的竞争意识, 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的各项活动早早拉开了帷幕, 构成了独特的教师文化风景线:教师在这里忙碌而充实, 教师在不断提升的星光大道上享受着为学生发展导航的幸福。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以健全机制、规范运作为着力点, 大力营造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在全校倡导做学习型的教师, 读书是教师人生的必修课成为校领导对教师的规定。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每学期给老师规定必读书目, 并作好新书推荐工作。学校组织了多种沙龙学习活动, 如《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生命教育读书交流会》, 读吴非的《致青年教师》有感等。在交流中广大教师畅所欲言, 正是这种开放的文化点燃了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生命之火。

2、确立教师专业发展日, 让教师享受成长的幸福感。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锻炼的机会, 需要展示的舞台, 让教师随时感受和审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这才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因此我们学校把每月双周的星期二设定为“教师专业发展日”, 其意义不只是关注教师的一天, 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发展日前准备和实施的过程, 关注发展日后的反思和升华。双周的星期二, 成了广大教师心中的美丽期待。在教师专业发展日里, 我校组织了“新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拜师会”、“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新一杯论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提升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造就了一大批树得起、立得住的“学习型”先进人物。

3、让教师行走在“实践—思辨—提升”的有效教学之路上。抓教师的校本教研。我校以教研活动带动整个教学工作。大力推进基于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 各教研组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里出现大练教学基本功的好现象。微格课, 这是学校语文教研组为实现高效课堂而进行的新尝试;“磨”得有效, “磨”出精彩, 这是学校小学部数学教研组开展的“课堂有效性”——滚动式课堂教学研究新举措。校本教研, 合作互助, 取长补短, 智慧分享,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对话, 让理念“升级”。教师只有不断反思, 不断学习, 才能得到成长, 使自己的理念随时处于版本“升级”状态。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较好地为教师创设提升的平台, 多方面地引导教师尽可能理性地去思索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让教师的经验在经历中总结, 在反思中成长。全校多次举行了沙龙研讨活动, 如“提升教育智慧, 打造有效课堂”、“解决我身边的小问题”等。在活动中广大教师有时既能得到专家的引领指导, 有时教师之间又能开放合作, 既能谦虚研讨又能合理争鸣, 既能各成一派又能资源共享, 一个在共同体中共同成长、共同赢取、共同发展的氛围形成了。

走教学科研一体化之路。近几年我校启动了“我的课题我作主”——“从问题走向研究”活动。教师们从自己开始, 从自己的课堂或他人课堂开始, 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个人课题。在“我的课题”的研究中, 广大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了“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 也真切体验到了“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教学, 在研究中成长已成为全体教师教学的理念, 教学的文化。

(二) 睿智力耕, 点化生命, 她在丛中笑

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 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问题。一所学校的文化只有在课堂里面是开放的, 才能够称得上是广泛的开放。“促进生命成长, 提升生命质量”必须构建生命化的课堂精神文化, 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文化, 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行为文化。下面谈一谈我校课堂文化建设研究的策略:

1、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创建一种心灵融通的课堂精神文化。课堂是儿童发展汲取营养的重要场所, 也是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场所。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儿童的文化, 那才是有效的课堂, 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儿童文化的精神是自由和平等, 要知道我们每位教师都是从童年走来的, 都是曾经的儿童, 那我们的教育教学为什么就不能蹲下来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理念引领和模式课基本功训练。例如:对教师要求, 第一要有激情;第二要懂得如何欣赏赞美学生;第三要学会组织引领课堂;第四要学会调控课堂;第五修正自我。在新一许多课堂师生间正用充满魔力的心灵对话打造出了美轮美奂的诗情新课堂。教师是上课, 但同时又是在享受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彻底放松, 全然进入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 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 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

2、构建富于生命张力的课堂文化, 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行为文化。生命化课堂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 用叶澜教授的话说, 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何构建富于生命张力的课堂文化呢?我们要求教师的引导必须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和谐融合在一起。当学生茫然时, 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困惑时, 给他们以引导;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 给他们以帮助,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带着问题走出课外。在新一教师和学生心中好学生的标准是多元的, 在课堂上我们关注学生的三个世界, 那就是生活世界, 知识世界, 心灵世界;在课堂上我们构建多向互动、对话交流的课堂文化, 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名字叫人, 叫生命, 叫儿童, 叫今天, 叫未来。

3、架设通向广阔生活桥梁的时空文化, 构建开放的课堂文化。现代社会, 国门大开, 网络时代, 天涯若比邻, 知识、经济、信息一体化;“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已成为活生生的社会。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教学, 在我们新一学校每位教师树立了大课堂教学观, 人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为学生架设通向广阔生活桥梁的时空文化, 探索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文化的策略。在我们新一学校的课堂师生关系开放, 语言环境开放, 教学内容开放, 组织形式开放, 开放的课堂文化之花飘溢出浓浓的香味。

在我们的课堂中体现着如下要点:

一是关注学生的经验, 确立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目标;

二是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创设学习生活情景;

三是紧紧联系学生面临的客观生活, 运用自己的经验、阅历、和知识, 对生成性的内容巧妙把握, 因势利导, 把思维引向深入, 把课堂引向生活, 把情感引向生命的更高境界。

(三) 学会创新, 激发内需, 提升班主任教育智慧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 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这是魏书生的两句精彩的哲理诗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学生的心灵世界是极广阔的天地, 我们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老师, 在广阔的心灵世界里耕耘, 其责任是重大的, 其劳动是神圣的, 可以说班主任是学生生命成长中重要的他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立了班主任培训工程:全校统一部署, 各年级统一行动, 完善培训管理机制, 抓重点, 抓关键环节, 组建名班主任讲师团, 以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 以创建优秀集体为载体, 以学习、研究和交流为主要形式, 以校本培训为基础, 形成多层次培训网络;以岗位培训为重点, 形成岗前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以创新实验为核心, 形成自我研读—集中辅导—研讨交流—分析反思—课题攻关—创新实验等系列化培训模式。落实德育主管领导、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和后任班主任的全员培训, 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培养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班主任队伍。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把实施名优班主任培养与带动工程作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求班主任对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与途径作规划, 激发内需, 接着是对班主任进行专业化发展水平与品位的引领, 最后是实现班主任工作整体推进与提升。

创设校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具体做法如下:加大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力度, 有计划地实施名优班主任带动工程, 组织名优班主任到外地考察, 聘请外地教育专家或优秀班主任到本地讲课, 举办优秀班主任论坛等, 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学教研能力等。

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项科研。班主任工作专项科研是我校深入实施班主任管工作创新工程的需要, 是班主任增进自身思想理论修养、丰富教育底蕴内涵、创新工作方法技巧、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校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 紧紧围绕班主任工作动力、工作方法、工作效果、师生关系、家校协作等主题, 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都有一个有关班集体建设的课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在实践, 重在应用, 重在交流, 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班主任科研之路, 实现了我校班主任工作在高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

(四) 经典润泽, 滋养心灵, 让孩子在班本阅读中成长

没有特色, 学校就失去了追求, 没有文化, 学校就失去了发展的源头活水。我校把读经典, 诵美文, 品古韵作为全校师生的生命状态, 作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内核去支撑学校的发展, “口诵心惟”。“口咏其言, 心惟其义”。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 也为班集体建设带来了一片生机。

1、开展“晨读、午赏、暮诵”活动, 让学生的每一天都浸润在经典的熏陶中, 让诵读经典成为班集体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每天每班开展了“晨”“午”“暮”经典诵读活动, 是我们所作的形象化的说法, 并不一定要局限在这些特定的时间, “晨读、午赏、暮诵”是将诵读活动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

2、坚持将“经典诵读”与我校各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班级成员从经典诗词、经典美文中找到与本班文化相契合的篇目进行学习和诵读, 并开展相应的读书系列活动。

3、通过阅读方式的多元展开, 让孩子在班本阅读中成长。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班级共读: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 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班级共读, 通过共读一本书, 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 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借助“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导读”、“交流”等共读模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参观阅读:参观博物馆、公园、故居、古街等, 观察艺术文化并阅读, 获取相关的阅读经验;将参观、游玩时获得的知识、优美的风景、有趣的事件变成定格的画面, 成为班本阅读的内容。

活动阅读:活动是学生最喜欢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我们以活动的形式推进班本阅读, 如好书推荐海报设计比赛、书评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阅读的习惯, 发展其能力。

生活阅读:在学生的一日生活、各项教育活动中有机、自然地开展阅读活动。如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听音乐编故事, 自制成音乐图画书;将自己制作的图书摆放在阅读角, 让大家分享;在自然角, 让学生张贴自己制作的生物卡相互学习等。

电子阅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现代的科技、信息网络普遍进入了班级, 我们还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媒体, 如电脑、电视、影碟、录象、录音等媒体, 利用这些媒体的生动形象性、直观性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学生在班本阅读中, 与经典为友, 与博览同行, 开拓了视野, 陶冶了思想, 净化了灵魂, 班本阅读对班级文化建设散发出它那独特而沁人心脾的芬芳, 那是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

(五) 丰富经历, 和谐发展, 在活动中打造班级个性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主旋律, 可见, 新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 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校十分重视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 且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成立学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2、各班制定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方案。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研究我们向“优秀+特色”这一目标发展。把班集体特色文化建设作为锲入口, 各班或各年级都有亮点。首先要求各位课题研究的教师了解所带或执教的班级学生个性或班集体建设情况, 确定研究重点, 制定个性化的班集体文化建设计划。方案包括特色中队简介;特色中队名称的确立。如:“健康快车班”、“七彩阳光班”、“巴学园”、“小蚂蚁班”等。每个班级确立方案后, 将依此进行班级文化环境布置, 布置班级背景板报和各类展示台, 大队部和教科室对班级文化布置进行检查评比。特色文化环境布置旨在提高班级文化建设质量, 让学生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氛围中更快乐的学习生活。接着各班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特色班级创建系列活动, 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个性文化。有侧重书香班级建设的“冰心小屋”、“书香墨趣阁”、“童心飞扬创作屋”;有侧重于科技创新教育的“蓝猫”科技班、“快乐小鱼”科技人文班;有艺术与文学结合的“诗画漫游”、“笔绘童心”“健康与快乐同行”阳光班等, 形成了百花齐开竞争艳的班级文化。

3、为了将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沙龙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 构建独特的班级文化。定期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 如每个星期四有特色晨会, 特色队会。还有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了不少于2次的文化建设专题活动等。在系列活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特色的班集体。为学生创造了较为丰富的经历, 在学生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鲜明的痕迹。如五 (3) 班阳光列车系列活动, 三 (4) 班的小蚂蚁团结合作系列活动。

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学生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中也不断得到快乐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 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人性化管理, 特色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缕缕春风, 它促进了好的班级习俗的形成, 集体习惯的养成, 并让班集体更加和谐, 人与人之间充满理解和关怀, 班集体日益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温馨港湾!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营造国际化和谐班级人际氛围, 让就读的外国孩子在班集体中快乐幸福成长。如在同学交往活动中展开多元文化的交流, 韩国孩子教中国孩子韩语, 韩国孩子表演中国诗词。瞧五 (2) 班的中队活动中, 伴随着音乐, 一个穿着宋代长裙的女孩正表演着李清照诗词《一剪梅》, 她迈着轻盈的舞步上台了, 举手间, 眉宇里分明是宋代那个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谁会想到表演者是五 (2) 班韩国女孩南多熙。可见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能超越国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中国走向世界。

建设和美文化班集体论文 篇6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教师团队,学习共同体,团队融合

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 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 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对于学校来说, 班集体就是一个团队, 它包括以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等在内的教师团队和以班级为群体的学生团队。自从我校申报了河北省教育规划“十二五”课题“团队文化关照下的‘自能’班集体建设的校本研究”以来, 我们立足校本, 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入手, 结合理论研究, 积极探索团队文化视野下的“自能”班集体建设的新思路。

一、成立班级教师团队, 提升教师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能力

班集体建设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 有共同的见解、共同的信念, 彼此间相互帮助, 彼此间没有相互猜忌, 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 才能教育儿童。”教师团队是班集体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的价值引领力量, 是班集体中的管理群体。组建良好的班级教师团队, 整合利用教师资源, 不但可以提高班集体建设的实效, 而且会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 我们组建了以班主任为首席指导者的班级教师团队, 探索科任教师在“自能”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以及介入、协助、参与、合作的方式。

(一) 首席为导, 挖掘和共享班级教师群体的资源

班级管理的首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是班级的总设计师, 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因此, 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应该从“事无巨细、全盘包揽”转变为努力带领班级教师团队协同管理班级。

由于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班级事务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而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群体资源, 因此班级教师应走出原子化的“自我”, 通过与其他教师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的动态结构, 引导教师打破思维定势, 审慎思考自身的教育实践, 促进知识和理解的获得以及彼此经验的分享。这样教师团队能力的提升和个体能力的提升就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思维和智慧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使原有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 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和专业智慧的提升。

(二) 齐抓共管, 培养班级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

长期以来,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工作方式一直处于彼此孤立、相对封闭的状态。而班级教师团队的建立, 形成了一种教师之间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多赢格局。教师个体在教师群体的协作下, 通过“团队关注”, 不但可以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 激发教师的集体潜能, 提升教师个体的发展潜能和班级的管理能力, 改善教育方式, 而且有利于营造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 鼓励不同教育思想的碰撞、不同管理风格的百花齐放, 克服教师之间封闭对立的现象,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交流沟通, 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 从而有力地推动班集体建设的协同效果, 形成一种班级管理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 培养学生团队的自主管理能力

“学习共同体” (Learning Community) 或译为“学习社区”。它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团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 经常在一定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 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班集体本身、班干部团队、学习小组就是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他们都强调人际心理的相容与沟通, 强调在学习和活动中发挥群体动力的作用。

(一) 改革班委会的组建方式, 提高班级的团队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必须有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来支撑。选拔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干部团队, 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前提。因此, 我们尝试改革班委会的组建方式, 改变班干部基本不变的模式。一方面采用了竞选和民主选举的方式, 选出同学们信任的班干部, 另一方面增设多种管理岗位, 充实班干部队伍, 在“班干部轮流上岗制”的驱动下, 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拥有自己管理班级的岗位, 给每个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就使得每个人都感觉到班集体是“我”的班集体, 班级的管理与“我”息息相关, “我”也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就会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主动为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这样, 不仅锻炼了每个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二) 构建学生学习小组, 发展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学习小组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单元, 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 小组成员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 并维持他们的学习活动。我们按照个性特征、学业水平、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和性别差异,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当的若干学习小组, 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 每个小组配备组长和副组长, 并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微调。所谓“组内异质”就是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 同时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以促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 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展开。学习小组的建立, 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平等交流和合作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小组内成员之间在自主学习和协同合作、共同管理和相互约束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自主探索与实践, 如何在集体的活动中与他人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 有效促进了班级成员个体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从而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发展。

三、加强团队之间的融合, 提高“自能”班集体建设的实效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光凭班主任、班级组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班级团队之间以及班级与家长之间的有机融合, 形成教育的合力, 才能提高班集体建设的实效。

(一)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融合

“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需要的是“和蔼可亲, 循循善诱”的班级导师, 学生只有和教师亲近了, 才会信任教师, 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加强班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融合, 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基础。首先, 班主任要力捧班内各位任课教师, 认真地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优点和事迹, 使学生对任课教师有良好的印象, 进而树立起任课教师的威信,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 班主任平时要多和任课教师联系, 多与任课教师交流一些班级管理的问题, 让任课教师全面了解班上学生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再次, 班主任要善于发挥班级教师的合力作用, 跟任课教师共同商量班级管理的事宜, 要把教师之间的友好合作精神展示给学生, 并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 形成整合一致的教育力量, 共同作用于学生。这样既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 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有利于整个班集体的建设。

(二) 学生团队之间的融合

班级之间、学习小组之间各有各的优势, 但是总会有一些差距, 只有让班级带领班级, 学生带领学生, 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对于班集体而言, 一个班的优势可以通过班委、学生代表分享给另一个班级, 也可以通过年级组活动或者友好班级帮扶的形式让班级之间互相鼓励、协作、融合;对于学生小组而言, 班级管理的诸多事务可以展开组与组之间既团结合作又公平竞争的自主管理活动。这样, 原本稍显弱势的班级和学生也能在合作中找到优点, 获得自信, 一个学习小组的优势就可以成为一个班级的优势, 一个班级的优势就可以成为一个年级甚至全校的优势。可见, 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团队融合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

(三) 班集体与家长之间的融合

班集体与家长之间的融合是班集体建设的助推器。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 各有各的特点, 他们有着丰富、厚实的教育资源。如果能开发好家长的资源, 发挥好家长的优势, 让家长参与班集体建设, 做到班集体建设与家长的有效融合, 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班集体的建设。一方面, 我们通过家校通、家访的途径跟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 虚心听取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 通过家委会、班会活动或者学校开放日等形式, 邀请一些优秀学生家长来做报告或者指导。对于一些文化水平不高, 缺乏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的家长, 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们, 可以采取个别沟通的方式, 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 让家长从心底里感觉到教育孩子的责任, 并乐于配合教师一起教育好孩子, 从而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切实推进班集体的建设。

上一篇:心血管系统疾病下一篇:缺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