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班集体建设

2024-08-30

独立学院班集体建设(精选11篇)

独立学院班集体建设 篇1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基础和伦理秩序的支持与支撑。独立学院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对培养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独立学院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下,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目前, 独立学院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模糊、集体主义意识淡薄、集体主义精神缺乏等,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取向多元化, 少数学生表现出缺乏甚至质疑集体主义精神

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个人主义趋向渐强而对集体主义认同渐弱。少数学生存在集体主义就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 集体主义完全无视个人利益的存在等思想, 表现出对集体主义的不认同甚至是误解。他们没有集体意识, 缺乏集体主义观念, 常把个人与集体对立起来, 表现出不愿为同学服务、不愿承担社会工作、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行为。功利化和现实化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把个人利益的得失程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和依据。重实际, 轻理想, 目的性强, 功利心重[1]。究其原因, 有对集体主义的误读和对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 更是我们对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不足与消解。

社会和家庭只重视分数而忽视对学生人文价值观教育, 高校又对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够重视, 学生们往往只片面理解和接受个人主义, 忽视实质上的工业化大生产的社会更需要集体合作。目前, 独立学院学生班级专用教室少, 班级概念趋于淡化, 小团体和个人的概念增强。班级活动容易流于形式, 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 班级建设质量不佳。由此可见, 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都为学生的本位意识提供了滋生和蔓延的土壤。

2 自我主体意识突出, 学生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当今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经历和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使得他们的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加强, 他们对自我主体需要的尊重, 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异常强烈[1]。但是由于自律性太差, 他们达不到集体生活需求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对于集体强调的规定和纪律等等种种约束难以适从,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由散漫, 不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他们一方面展现出主体意识较强的优点,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自理和自律能力较差的缺点, 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把自己当成一份子融入集体生活。

3人际交往障碍, 学生未能创建集体和个人“双赢”局面

他们习惯于在网络上寻求情感宣泄, 用人与机器的交往代替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往, 导致学生现实中的人际沟通能力不足, 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在脱离家庭的大学住宿生活中, 这种欠缺更是日益放大和明显。虽然独立学院学生普遍爱好广泛、多才多艺, 但由于缺乏集体意识, 不能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团队活动时整体协作能力较差。他们在团队活动时总是遭遇尴尬, 在努力表现自我才能与团队整体协作之间出现矛盾。人际交往障碍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将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之中, 达不到集体建设与个人发展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培养独立学院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途径

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 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情感和锻炼大学生集体主义行为习惯等方面[2,3]。在当前社会思想、观念和文化大交融的时代,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及差异性日益增强, 这就要求我们开展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断开拓与创新。

1正确理解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发挥其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指导作用

新集体主义价值观摒弃了旧集体主义观只片面强调集体利益, 否认和轻视个人利益的狭隘观念。新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重视集体对个体的关心、引导情感归属的基础上, 更加重视公正、平等、民主和个性, 是一种包容多元的有机整体。在集体主义原则下, 个人与集体互为目的和手段, 个人存在于集体, 但不湮没于集体, 而是在集体中发展自我[4]。既强调集体利益的个人性质, 把集体利益看做是个人利益总和的载体, 又同时强调集体利益自身的独立价值, 把集体利益看成是个人利益的一种过滤器和道德价值导向目标。集体主义内涵启示我们, 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个人的思想建设和发展, 要把学生个人的思想建设融入集体的建设之中, 优秀集体的发展应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者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大学生只有真正明确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才能摒弃以往对于集体主义的消极内涵的影响, 真正从内心接纳和继承并发扬集体主义, 高校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才能显现实效。

2 丰富校园文化, 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熏陶作用

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适合高校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义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独立学院要注重创建优良丰富的校园文化, 利用丰富多彩又喜闻乐见的学生活动为载体, 开展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的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沐浴在高昂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气氛中, 自觉培养性情、陶冶情操、砥砺品质。积极抢占一切宣传阵地, 如网络、广播、报刊等, 旗帜鲜明地宣传集体主义, 讴歌集体主义精神, 表彰践行集体主义思想的典型,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 及时曝光和批评违背集体主义的行为,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社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5]。扎实推进高尚学院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和舆论的良好育人氛围中自觉接受集体主义价值观, 推进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

3 努力加强班集体等学生组织建设, 发挥“真实集体”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强化作用

真实的集体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孕育生成的落脚点。班级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小单位, 班集体建设的好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学院要克服困难, 努力为班级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 让同学体会到班级的存在感。大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抓好班主任和班干部工作, 利用比赛和竞争等形式开展各种班级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自觉融入班集体中, 强化集体意识, 增强集体荣誉感。独立学院学生兴趣爱好广泛, 大多喜欢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因为共同兴趣而自发组成的学生组织是沟通个人自由与公共规范的中介, 是形成集体主义精神的关键。我们要大力建设各种学生社团和协会组织,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发挥社团和协会的独立性和参与性,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抓好班级即“有形集体”和学生组织即“无形集体”的平台建设, 增强个人对真实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发挥“真实集体”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强化作用。

4 积极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发挥社会实践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支撑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最生动、最直接的形式, 实践中的集体及集体主义的状况, 直接影响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理念的内化与践行。学院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 深入企业、社区等基层, 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教育帮扶、法律援助、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学习与劳动相结合, 提高社会实践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构筑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抗挫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既检验和锻炼了学生, 也服务了社会, 让学生真正领会集体主义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把个人融入集体带来的真正实效, 即优秀的集体更能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衡量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观, 学会甄别和自觉抵抗不良价值观的侵蚀, 真正肩负起历史和国家赋予的重任。

5 创新学生考评机制, 发挥“集体考评”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导向作用

当今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烈, 特别重视集体和集体中的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积极谋求实现自我价值, 渴望得到外在的认同。因此, 独立学院要摒弃以往单凭分数的学生考评方法, 创新学生考评机制, 在考评机制中应该融入并且重视集体及同伴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以班级、社团、公寓等为集体实践的载体和操作平台, 将集体置于竞争环境中, 建立完善科学的集体评价体系, 如开展优秀集体的评选活动, 将每个集体成员的表现都与集体的整体成绩相关, 集体也依据成员的表现对个人进行考评。这样学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融为一体, 集体与个人就建立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荣辱关系。“集体考评”制度能有效引导学生融入有利于促进个体不断完善的集体中, 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而牢固的集体意识, 强化集体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昭彦.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有效结合[J].传承, 2010 (2) .

[2]陈华.当代大学生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9) .

[3]狄奥.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M].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008, 1.

[4]陈莉.走向后集体主义—当代大学生文化的价值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 2009, 1.

[5]杨红梅.当前提高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前沿.2007.8.

独立学院班集体建设 篇2

摘要:独立学院的创办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它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现有师资队伍的现状和特点,提高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水平,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独立学院的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发展非常迅速。截至到2008年3月1日,共有独立学院318所。这些独立学院目前拥有学生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也不断扩大,但是新增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将是独立学院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一、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对教师一般都实行聘任制,公开招聘,经审查和面试通过后,由校长签署聘任合同。师资主要有四部分:兼课教师、在读研究生和待分配大学生、离退休教师和本学校专职教师,他们各有其特点。基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人员组成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有以下特点:

(一)师资队伍的总量基数少,增长快

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较短,一般建校都在6年以内,基本上都处在初创期。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而兼职教师则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主体。在开办之初都是依托校本部的师资来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但是随着他们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认可度增加,单纯依靠校本部的师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办学的需要,独立学院本体招聘的教师越来越多,师资队伍的总量增长迅速过快。

(二)青年教师队伍所占比例较大,两极分化严重

独立学院现有的专职教师以聘用刚毕业优秀本科毕业生为主,他们的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另一部分由年龄稍大的退休教师组成。由于国家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位都实行离退休制度,一般情况下。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便要从原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被独立学院返聘回来发挥“余热”。因此,从表面上看,独立学院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但是真正35岁的教师很少,出现年龄上的断层,中间力量的骨干教师偏少。

(三)整体素质尚不尽如人意

1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和职称偏低

学历层次偏低: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相对比较紧张,大部分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其中大部分是引进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而且前两年主要以引进优秀的本科生为主。

职称偏低:低职称的教师多,高职称的教师少;而且高低职称的分布不均匀,传统专业的教师人数多且职称高,新设置专业的教师人数少且职称低。

2教学经验比较缺乏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占了很大比例,但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比较薄弱。一方面是由于独立学院工作的青年教师多数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基本上没有教学方面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很大一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都直接从高校走进高校,虽然他们的角色从学生转变成教师,但由于专业实践和教学两方面的经验均缺乏,故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就事论事的现象。

3科研能力比较薄弱

青年教师刚刚到独立学院参加工作,那么为了做好教学环节工作,根本无暇顾及科研,造成科研工作量倒扣的情况;而有些青年教师已经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却不知从何下手,由此也导致科研工作情况欠佳。

(四)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

1、政策方面因素

独立学院对教师实行选择优录用的聘任制。对那些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准高、责任心强、教学认真、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聘任期满后,学校继续聘任。而对一些责任心差、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或严重违反校规的教师,学校则对其解雇或期满后不再续聘。

2、教师自身的因素

如原单位工作量的增大、教师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也会引起教师变动。另有部分年轻教职工本身并不想就职于独立学院,但迫于毕业时的就业压力,不得不暂时在独立学院就业,他们只是把学院当做个人积累工作经历和谋求进一步发展的跳板,一旦时机成熟,就跳槽到自己理想的去处。

3、兼职教师存在雇佣思想

独立学院的师资成分比较复杂,思想也各种各样。由于独立学院教师在职称评定、子女入学、福利待遇等方面无法和公办高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导致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稳定性差。很多教师存在着雇佣思想,而不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建设者的主人翁位置,更关注个人的利益。对学校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的错位,使得学校难以留住教师。

二、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独立学院师资薄弱成为学校发展的“阿喀硫斯之踵”。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调动众多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师德崇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聘任的制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创新教师管理体制。首先,实行“四四制”,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即2/4 的教师由独立学院自己招聘,负责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1/4的教师来自申请高校,负责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1/4的教师由独立学院外聘“双师型”教师,负责实践课和专业课中的实践课的教学,由他们分工共同完成独立学院的教学。其次,创新管理制度,规范激励机制。

2营造良好的环境,防止师资流失

要保证独立学院教学稳定有序的进行,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就必须规范教师理。在这方面独立学院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此外,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对优秀教师高额奖励,对有培养前途的教师送到高校去学习深造等,激励教师成长。

3调整师资结构,培养青年教师骨干

独立学院在新增教师时,应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拓宽教师来源渠道。独立学院不仅需要引进一批熟悉前沿科学、掌握先进理论的教授和学者,更需要配备一大批既有较高学术素养又有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培养青年教师骨干:

(一)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独立学院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一般都不是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有必要进行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如何写教学日历、怎样备课并写好教案、如何实施好课堂教学等。通过这种基础性的规范培训,可以缩短青年教师的适应期,规范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使其尽快走上讲台。

(二)利用母体优势培养青年教师:母体高校应作为独立学院的师资培训基地,将独立学院师资的培养、培训纳入母体高校的师资培养计划,为独立学院培养、培训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4提高学院教师地位和待遇

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法规和政策层面上给予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自聘专任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同样的地位。其次,独立学院自身也应从长计,在发展壮大自有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水平上多下功夫。学院应努力营造“政策引人、感情留人、事业稳人”的人才成长环境,进而形成人为我用,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陆为群,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 j 】江苏高教,2006(1):69-71

谈独立学院学风建设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问题 对策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过程中的产物。据统计,截止2007年3月30日,全国经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已有 318所。

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坚持加强学校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学生健全人格、提高个人素质、创造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因为独立学院在第三批次招生,相对于“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说, 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风气和氛围不够浓厚。学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培养的人才质量,将来势必影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所以如何加强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是当前各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都在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独立学院学风存在问题的原因入手分析浅谈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独立学院学风问题存在的原因

学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程,是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当前高校学风存在一系列问题,有着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和多元化的趋势。而作为大学生中独立的群体——民办“三本”的学风则更具代表性。

1.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大潮涌动。“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学习”到底有多少用处又开始成为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拜金主义”汹涌澎湃,“就业难”愈演愈烈,这些社会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越来越浮躁的社会空气中,学风建设也正经历着越来越多的考验。

2.学校因素。现行高校的自身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体制改革都滞后于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譬如专业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容陈旧等等。而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和办学机制,正处于创办初期,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后勤保障等諸多方面与学生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独立学院一般还没有专属自己学院的高水平的教师,普遍教师年轻化,缺乏经验,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缺乏深层次了解,因而做不到因材施教,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加无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学生自身因素。内因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独立学院的学生中很多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优越,感觉不到社会的强烈竞争和重压,从而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进入开放性的大学后,不具备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能力差的学生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增加了难度。

二、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措施

学风建设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就是“生命线”,具有良好的学风对于体制新、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尚不丰富的独立学院具有比普通高校更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对如何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谈谈自己的体会。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尽可能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同时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通过各种形势报告、座谈会、主题教育等正面形式,开展立志为学教育。而通过主题班会、年级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和教育学生树立认真求实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科学严谨的作风,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加强学风建设。

2.创造加强学风建设的校园外部环境,硬软皆有。

校园学习硬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与实验设施、学生课外活动场所和校园自然环境。校园硬环境是大学生学风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的阵地,是学风的基础。像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都是学生经常停留的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使大生产生一种满意感、舒适感,从而轻松愉快地从事学习与学术活动。

校园学习软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风建设有所影响,主要包括校风、教风;班风、舍风和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

⑴校风和教风不可分割,教风是校风中首当其中的一部分。

校风的提升除了校园学习硬环境外,更依赖于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首先要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培养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其次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要有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党课等,还要有营造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培养刻苦学习态度的学术讲座和报告,更要有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社团活动等等。

教学是学院实施教育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起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会对学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独立学院的学生定位为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那么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都急需进行大力度的教学改革。独立学院的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创新性教学方式,努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⑵高校中有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引发这种现象的其实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发现入校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宿舍之间,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而在高校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更容易出现从众心理和行为,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作弊从众、入党从众、择业从众等等,不一而足。

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出加强班风、舍风建设其实是加强学风建设的直接入口。在班级中,树立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以他们形成带头实践、自觉维护优良学风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整体优势,通过深入教育和适时开展学风建设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在宿舍中,以学生宿舍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舍长担任组长,积极组织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各种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活动,充分发挥班级、宿舍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

⑶学风建设是长期的任务,必须有健全的制度来保证。建立健全学风建设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学风建设工作实效。严格科学的教育管理,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学习的外部引力。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工作管理、考核的科学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切实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难问题。

3.遵循认知规律,以人为本,立足独立学院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动力。

⑴心理学研究表明,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大学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于大学学习的认同感和强烈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进而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解决他们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因为高考失利和降分录取,自尊心受到打击,这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表现出学习无目标、无动力、无积极性。因此,更要注重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自己坚定信心、勤奋努力是完全可以改变现状,拥有美好的未来。

⑵在对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认为应该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高,适当改革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入校时和普通本科院校已有一定差距,因此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学生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等,特别是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

⑶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独立学院更应重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除了要求辅导员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平台,始终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沟通外,还应竭尽各种方式和学生家长交流,比如每学期定时寄送学生成绩单,使学生家长能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召开生源地学生家长会,主动争取学生家长对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等。

总而言之,学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是高校管理永恒的主题。独立学院必须切实做好长远打算,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抓好学风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爱萍,王晓莹.浅析独立学院学风现状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2] 吕品飞,秦晓菁.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J].科技信息,2007(13)

[3] 李云先,何志琴.改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2)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浅析 篇4

独立学院作为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有别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独立学院自1999年初创以来, 至2008年经教育部公布的独立院校已有320所,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 如何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 对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进行探讨就有其必要性。

一、学风建设调查分析

为了对独立院校的学风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在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的在校学生中开展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各专业各年级进行随机抽样。组织相对集中的时间实施了网上答题, 避免了人为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干扰, 本次调查有效问卷426份, 回收率为100%, 调查有效率为100%。主要是围绕影响学风的内因和外因展开了问卷调查。

1、影响学风的内因

(1) 对大学发展目标定位模糊

经调查我院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掌握一技之长, 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准备。可见大多学生对自己上大学的求学目标明确, 对自己上大学应该达到什么要求、获得什么结果有清晰的认识。但仍有近25%的学生认为大学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 更有极少数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目标从来没有想过, 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自身发展目标比较模糊, 甚至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的未来, 学习积极性不高。

(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

调查中, 有4%的学生每学期旷课或迟到次数达到了30次以上, 有20%的学生认为旷课的原因是有其他事情。可看出学生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他们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 纪律观念较为淡漠, 而少部分抵制力不强的学生容易随波逐流, 并且一直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回答“在每学期开始时是否制定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的问卷中, 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没有严格执行的学生比例接近了40%, 另有20%的学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 或是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 随意性较强。另外认为个人努力程度不够而选择考试作弊的学生比重占到了20%。这些表明有相当学生的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学习中缺少恒心和毅力, 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有待于提高。

(3) 学习缺乏诚信, 投机心理较为严重

在对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中, 因为对成绩很在乎, 想取得好的考试成绩的学生占到了18%。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或者专业没有兴趣, 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近10%的学生认为周围作弊的学生多了, 不作弊就亏了。可见, 有部分大学生对追求好成绩的途径没有正确的认识, 有比较突出的投机心理。大学生作弊已经成为了较为普遍的现象, 而且对这种不太好的现象也存在跟风的趋势。

(4) 基础较差, 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调查显示, 有20%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进大学前基础较差, 尤其是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进入大学后学习就备感吃力, 有的同学虽然经过努力但仍没有取得好的学习成效, 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2、影响学风的外因

(1) 师资水平对学风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30%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枯燥无味是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 25%左右旷课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效果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说明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形成良好的学风, 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上有所革新, 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 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 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学风的影响

调查表明, 有22%的学生认为所开设课程能学到很多知识, 是满意的;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学培养方案的设置不能全面满足广大学生的要求, 有改革的必要性。可见切合独立院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规划中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3) 加强管理,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对学风的影响

在调查中, 大多学生对学院为加强学风建设采取的管理措施是认同的。如认为加强教学环节学生出勤考核有效地严肃了教学纪律, 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效果不明显, 甚至有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必要规定出勤率, 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考勤对学风教风建设的积极作用。又如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 与学生多沟通等是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此外, 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学术交流和开设讲座、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等也是有效改善学风的重要措施, 可见要有效改善学风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 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协调的系统工程。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 我们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状况及成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 对加强学风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抓好学生的生涯教育

大学生在完成高等教育后大多会步入职业生涯阶段。进入大学之前大家会有共同的、几乎是唯一的目标—升学, 但进入大学后前行的目标模糊甚至消失了, 这会使很多同学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缺少动力, 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而学风建设与学生个体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息息相关, 因此抓好学生的生涯教育, 从根本上可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好生涯教育, 应在专业素质导师指导下, 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的规划, 结合个体情况拟定近期远期计划, 将学生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对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及教师队伍的建设

独立院校的学生整体呈现出自我控制和约束力差的特点。学生管理人员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教育和引导,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倡导诚实守信的学习风气。注重良好教风形成的过程管理,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促检查和管理控制, 尤其在学生到课、考试等关键点上加强督促和管理,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建设一支适应独立院校教学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 是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独立院校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依托母体高校的教师资源, 存在着师资队伍不稳定, 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独立院校应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的建设机制, 搭建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人力资源平台,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教学督导、教学巡查、教学日志等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监控, 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3、构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应优化专业设置。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 其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保持了高度一致, 大多套用了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热门专业等, 这可以使独立院校在短期内得到高水平的发展。但独立院校在自我条件发展成熟之后就必须要寻找自我发展的新出路。适应独立院校的学生特点, 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实施特色的专业设置, 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使独立学院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次是要充分发挥独立院校在办学机制上的自主权,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如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加大选修课比例, 丰富课程资源, 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 建立分类教学、分层培养模式等, 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班集体建设 篇5

各位党员同志:

您好,为了全面了解我院学生党员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和发现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党员队伍建设,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祝您学习进步!

涉外学院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调查小组

二〇〇七年十月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的年级是()

A 04级B 05级C 06级D 07级

3、你是

A 预备党员B正式党员

4、你认为(可多选)()

A具有共产主义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的毕生的追求

B加入党组织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C父母的要求

E入党没什么坏处,入了就有面子

F环境影响,大家都入我也入

G其他(请注明)

5、你认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应具备哪些素质?(可多选)()A合格的成绩 B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C具有奉献精神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E其他(请注明)

6、你认为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问题?(可多选)()A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淡薄

B对政治不感兴趣,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

C事业心,责任感不够,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好,缺乏奉献精神

D在关键时刻和大事大非前面立场模糊,态度不鲜明

7、你认为学院党员发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可多选)()

A很好,没有什么问题

B大部分党员是学生干部和老师关系好的学生,这很不正常

C班上推出往往不是思想素质最好的,而是人际关系处理得最好的D党员发展得太多太滥,鱼龙混杂

E其他(请注明)

8、你担任学生干部的情况(可多选)()

A没有担任 B班级 C系级 D院级 E校级

9、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外,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吗?()

A主动读过 B由于党组织要求或其他原因,被动读过

C想读,但由于很多原因没有读D没有想过要读

10、你了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吗?()

A知道B遇到具体情况时能意识到

C知道一些D完全不知道

11、作为一名党员,你的感受?()

A有责任感和荣誉,时时处处用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

B很光荣,与人交往时愿意让人知道

C没有什么感觉,有时不愿让人知道

D很平常,从来不让人知道

12、你认为学生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

A很优秀,模范性很强B表现一般

C不符合党员标准,无模范性可言

13、你所在的支部是否有定期的组织生活?()

A有,且较频繁B有,但次数较少C无定期的D仅发展党员的时候开个会E没有

14、学生党员在党支部发展党员的时候应持什么态度?()A从不发表意见,随大流,不得罪人B跟着老师的意见走

C看情况定,有时发表有时不发表D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5、你认为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结果如何?()A很有必要B没有必要C效果不明显

16、你认为在校园里,学生党员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群体?()A思想认识的先锋B广大学生各项活动的楷模

C党组织与学生的连接纽带D处于先进的集体

17、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你认为应如何应对()A服从集体利益B从自身利益出发

C根据工作环境的好坏而定D说不清

18、你对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态度?()

A很有用,积极参加B参加,但不完全认同

C随便,看情况D不认同,但出于党组织纪律性,必须参加

19、你对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如何评价?()

A很有必要,形式活泼,效果很好B形式老套,内容缺乏针对性 C形式主义,没有多大意义D没有必要搞

20、你所在单位大约多长时间参加一次党员培训?()A半年一次B每年一次C几年一次D从来没有

21、你认为我院学生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建议?

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78-01

独立学院即民办二级学院,不同于传统的公立高校的教学体系,独立学院主要是培养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人才。所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一直是独立学院办学体系中比较基础的一门学科,并且随着近年来国民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因此,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了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由于独立学院是依托在母体学院之下的这种特殊的办学形式,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也不同于传统高等院校的情况,在数量、结构、学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目前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1、体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是目前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师资队伍的数量不够,缺少专职的体育教师。独立学院是依托在母体高校下的办学形式,在教师资源方面也自然受到母体高校的限制,有的独立学院还会聘请退休的体育老师来重新教学,这些老师虽然在教学经验方面非常有优势,但是在年龄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却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在独立学院的体育师资队伍组成很大一部分还是兼职教师,他们可能还承担着其他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些老师会存在一种临时性的心理,无法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体育教学上,更没有时间进行专业的科研活动,这些都非常不利于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的长久发展。

2、缺乏完善的激励体系

独立学院的很多体育教师都来自母体高校,所以关于这些老师的聘请以及奖励制度都是由母体学校来决定。而且,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状态不同于公立的高等院校,有市场化的倾向,所以他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体育老师自然没有完善的激励体系。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体育老师在基本工资之外基本不会再得到额外的奖励,这样的情况严重打消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老师自然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另外,经过调查研究显示,研究生选择成为体育教师的比例明显低于本科生,这说明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无法吸引高学历的体育人才,这就导致了体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可见,完善的激励体系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3、缺少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和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的学生数量增加了很多,但是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很多体育老师要超负荷工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的时间要么用来上课,要么用来备课,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和开展科研活动,影响了老师在学术和专业知识上的进一步提高。最重要的是学校也缺少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在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之外很少组织对教学有益的再培训内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虽然近几年独立学院进入了告诉发展的阶段,但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声从来没有减少过,大家都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抱有迟疑的态度,而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建设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过关的教师队伍。尤其对于独立学院中类似体育这样基础学科的教学,应该选择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就是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应该从师资队伍的数量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着手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要增加体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能完全依靠母体高校,还要另外聘请优秀的体育人才,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不断对教师进行再培养,鼓励老师对进行学术和科研上的研究,提高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到更专业的知识。

2、建立科学的教师激励体系

在管理学中,马斯洛曾发表过著名的需求理论的观点,人的发展过程中是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的,既包括生理上的物质需求,又包括精神上的成就需求。所以,独立学院对于体育教师队伍也要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尤其是独立学院的体育老师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在物质方面,要给予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和母体高校教师一样的薪酬待遇和其他福利待遇,对教学成绩优秀的老师还可以在薪酬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在精神方面,要充分认可体育老师的工作,在进修和岗位提拔时要给予体育教师平等的机会,以此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在体育师资队伍构成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教师,他们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很多学校也没有让有经验的教师来传授经验的机会,所以学校方面就要多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再培养,对他们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让年轻的体育老师能够在学校的培训和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快速的成长,成长为一支精力旺盛、专业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培养过程中,学校还能根据教师的表现情况对优秀的教师进行提拔。

参考文献:

[1] 江 凤.独立学院学习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分析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30:76-77.

[2] 吴凤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何小华.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210-211.

谈谈独立学院学风建设 篇7

1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学生学习情况不理想, 学习兴趣低下。众所周知, 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线较低, 也就是说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成绩不是很理想,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会影响其入学后的专业课学习, 学习成绩不理想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出现学生大面积挂科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学习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对于大多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 课堂时间就是被迫用于学习的时间, 并且课堂的利用率也不高。在业余时间, 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 在诸多诱惑下, 学生将大把的时间用于网络游戏、体育活动等, 宁愿娱乐也不会主动去学习, 自控力不是很强。而在频繁的检查迟到、出勤以及听课质量之后的结果来看, 很多学生并不能以全部的精力和重视程度去对待他们的学业。 (3) 旷课率较高, 课堂纪律不佳。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 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 都有学生无故旷课, 迟到早退更是司空见惯。课堂上学生爱讲话, 爱埋头看手机, 发短信、微信, 甚至打游戏、听音乐, 还有很多学生习惯在课堂上吃东西, 不太尊重老师, 甚至无视老师的存在。这些都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通病, 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到了学校依然不受约束, 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 (4) 考风不正。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每次考试前, 学生们会到处打听搜集关于考试内容的各种信息, 甚至向老师提出透露考试内容的要求, 整理后打印成小抄, 携带到考场用以作弊。考完后很多学生会到处托关系, 希望找到相关的老师手下留情, 有的是想拿高分, 以便于年终参评奖学金或者是为了出国深造做好材料准备。这些学生功利心太强, 没有端正学习的态度, 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2 学生学风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主观因素

(1) 学生自身的原因。目前学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 他们从高中进入大学后没能够及时地调整, 离开家长的“事事包办”后抗压能力不强, 不能承受挫折, 面对困难就知难而退, 而不是说迎难而上。学生本身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对自己人生没有规划。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能吃一点苦, 对学习不感兴趣, 不愿钻研学习。 (2)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决定。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来说, 家庭生活水平都较高, 优渥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 这利于他们日后适应社会生活。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自制力、刻苦精神, 学习成绩不理想使得他们缺乏学习自信心, 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因为缺乏正确合理的学习技巧,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困难;另一方面, 因家庭条件优越, 学生没有就业压力, 学习意识淡薄, 学习积极性不强, 认为只要得到文凭就可以了, 是否学到知识不是很重要。 (3) 社会风气决定。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认为知识无用, 急功近利, 一定程度上将知识和能力对立起来, 不重视课堂知识的学习, 认为书本上的知识都是不重要的, 这些直接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

2.2 客观因素

(1) 教师和家长的原因。由于每学期期中学校都会举行一次学生评教活动, 每位学生都要给任课老师打分, 这使得很多老师不敢得罪学生, 生怕拉低自己的评教分数。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局限于物质方面, 缺乏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引导, 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能很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2) 独立学院自身的原因。大多数独立学院因为刚刚成立, 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从学习氛围来说都有所欠缺, 为了节省开支, 教室和自修室以及实验室等硬件资源不够, 影响了学院的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3 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3.1 注重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学风建设中占据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其求知欲。思政教育其实也可以丰富多彩, 实际教学中可针对学生特点、年级特点采用不同形式进行,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 这种教育都要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此外对于教师, 要大力弘扬严谨治学态度, 教师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无论是教学还是做研究都要有学术道德, 自身正才可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要时刻保持使命感和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学习观。

3.2 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学习信心

态度决定一切, 学生要提高学习成绩首要的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 让学生知道,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促进人生的进步, 学习是生存的紧迫任务, 要抱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促使学生的学习从应付教师、家长转变为为满足兴趣、探究意义而自发主动地学习;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将自身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实践中检验和查找自身不足, 在实践中进行思索探讨, 然后回到课本的学习, 以弥补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

要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良好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 独立学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 制定各种适合学生的政策并开展相关活动,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挖掘身边成功专升本、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等对于学生而言比较熟悉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岩.浅析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 2010 (13) .

[2]宋旭超, 薛晓光, 王晓清.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5) .

独立学院班集体建设 篇8

1 档案建设与服务对学院文化内涵建设的影响

所谓档案, 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每个人在内的, 各类社会活动主体在其现实历史实践活动中的, 直接形成的历史文字和影像记录等。档案是信息时代信息的源头, 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原始记录资料, 是人类历史记忆基本细胞, 是人类社会历史记忆的源泉。档案的质量和完整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历史记忆的留存。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 档案的内涵更加明确, 即通过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各项活动所产生的, 或是直接形成的对学院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资料等。独立学院的档案是"可以被记录下来的学院历史及发展"。独立学院的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 蕴涵在学院教学、科研、教育、管理等各项活动中, 以及学院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对学院发展具有建设性的事件和活动。独立学院完整的档案系统, 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学院多年以来艰苦奋斗、曲折发展的创业过程, 记录广大教职员工、师生, 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 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些能够在档案资料中可以汲取到的宝贵经验和成果, 是独立学院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 也是独立学院宝贵财富。

所谓文化, 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 通过自身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 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文化的形态可以反映出某一历史阶段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特征、精神特点等基本要素, 是人类基本生活样态的真实写照。而学院文化则是指空间上以学院为平台, 以师生为主要参与者, 以课堂内外"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学院特有的精神文化气息为基本特质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一个学院的精神实质所在, 是学院办学理念和教育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 学院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活动四个文化层面:以学院建筑、教学科研条件、校容校貌等基本硬件条件为代表出现的学院物质文化;以院风、学风、师生精神面貌及价值观念为代表的学院精神文化;以规范教学科研等活动的管理规章为标志的学院制度文化;以及以学生独有的理念、思维、行为方式为主的学院活动文化。建设其独特的大学精神和文化精神是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潜能所在。

独立学院的档案建设与档案管理工作是学院文化内涵建设的一部分, 它蕴含在其中。就其教育对象和目标而言, 它们是相同的:二者都是依靠学院建设为依托建设各自的平台, 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疑难解惑, 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 任何工作最终都要落到大学阶段学生教育这一根本宗旨之中。然而, 二者又有自己的特点:学院文化以开展多元化的文艺、体育、娱乐、教育、管理等活动为基本形式, 需要在周期性的工作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开放精神, 要求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独立学院档案的工作是各类活动资料的收集、编研和整理归档, 要求客观、全面的体现学院整体文化、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需要厉行严谨和规范。

实际上, 独立学院档案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了学院文化内涵建设, 是学院文化的积淀, 也是让学生了解学院的发展历程为最终目标的, 虽然它们在形式、内容、具体要求、精神特点方面有所不同, 但都是以校园为活动范围, 以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为主要载体, 通过师生配合完成, 通过主体实践的体验、环境的熏陶、以细微而有效的方式达到的文化和精神的形成和升华。因此, 独立学院档案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之间完全能够形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良性互动和循环。独立学院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成果, 为学院文化内涵建设的发展提供扎实的文字和历史基础, 有了档案文化的融入, 使学院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使学院文化内涵建设也得到了提升。

2 档案文化是学院文化的基础

(1) 档案文化是体现独立学院优秀传统、良好校风、扎实学风的载体和平台。

独立学院档案资料中包含着丰厚的文化背景, 反映出教育背后详实的历史渊源关系, 可以作为学院在人文建筑景观建设和学院特色文化内涵建设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成为烘托校园文化氛围的手段。例如:校史馆的建设、档案室和陈列室的布局、展览厅和校园文化中心的主题设定等等。师生们可以从学院发展奋斗的历程中汲取经验和动力, 定期举办不同主题和形式的校史展览, 生动、亲切而真实地重现院校发展艰苦创业的历程, 展示独立学院的形象、反映学子的精神风貌, 这都提升了校园文化氛围和品位。这些人文建筑景观和校园文化活动, 既是档案整理保存的场所, 又是学院对学生的校风、学风培养手段, 同时, 也是校园文化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学院师生足不出"校", 轻松地了解了学院创业的艰苦历程及学院发展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促进了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广大师生能够在具有历史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校园中得到熏陶和浸染, 在了解学院的发展历程和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学院文化。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 应该处处凝聚着优秀的传统、良好的校风和扎实的学风, 应该是学院精神文化的体现, 是维系和促进学院文化的延续, 也是学院文化发展的基石。

(2) 档案文化中所传达的榜样示范意义在学院文化内涵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

无论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还是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独立学院, 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都是其发展历程的清晰印记, 都凝结着学院优良的传统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独立学院档案展览中的图片档案、实物档案、影音档案、名人档案、奖惩档案以其独有的直观形象, 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 能极大地激励师生们以学院优秀人才为榜样, 特别是学院荣誉档案对师生的行为能起到规范和导向作用。通过展示档案记录的校园教育典范, 有利于形成弘扬正气、积极上进的学院文化的"软环境", 也必将推动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健康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理想信念, 培养积极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诚实守信、爱国守法、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 形成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学术氛围。由于档案记载史料真实可靠, 通过利用档案资源促进学院文化建设这一方式, 较容易的使学院教职员工和广大师生产生集体认同感, 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和共鸣, 心理距离无形中变短了, 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较之空洞的说教, 或强加以精神意识灌输, 更容易使师生们接受。

(3) 独立学院档案建设还是学院学术文化的脉络延续, 档案工作是培养师生学术钻研精神的重要方式。

学院科研档案中集结了学院教授、学者的科研成果, 其中科研申报、资料准备、研究分析、试验总结、鉴定校核、推广应用等各个阶段积累了大量第一手重要材料, 这些珍贵的数据和资源对于青年教师和学生而言, 既是学术工作的模板, 又是向新的科研成果迈进的动力和典范。只有把这些重要的学术资料和成果充分保留收藏并以便捷、高效的手段提供给学生, 才能够激发起青年教师和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的灵感和兴趣。只有把这些优秀教授、学者的科研过程和成果展示给师生, 才能培养师生的敢于挑战、坚持创新的学术精神, 为将学院打造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独立学院以增强学院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教育水平,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便更好地服务经济产业、服务全社会, 就必须注重学院学术文化这一基础性环节。学院科研档案资料中的各种成果则是完成这一基础性环节的物质保证。

(4) 档案文化建设有利于独立学院内涵建设全面、合理的发展。

档案管理制度是在档案建立和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法规和规范, 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学院文化的积淀和大学精神之所在。档案室藏有学院建院材料及办学的理念、管理方式方法的沿革、各类实践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以及人事变动、任免、学院获得的各类荣誉、称号、招生概况、科研成果、专业建设等, 全面客观的反映了独立学院独有的办学理念, 为日后独立学院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这是学院管理制度建设的财富。制度建设是独立学院管理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制度建设的水平, 能够充分反映出独立学院的办学思想是否成熟、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此外, 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都体现出学院管理者队伍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一份高水平的档案能够完整而而系统地保存学院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逐步建成相关的管理制度, 从中分析出学院发展的整体脉络。同时, 档案也为学院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宝贵的资料, 进而推动了学院内涵建设。

可以说, 独立学院的文化环境是学院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是独立学院教职员工和广大师生在价值取向、目的思维和行为意义上特有的集体意识和精神氛围, 是维系学院教育教学良性发展, 推动学院深层次进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动力。校园文化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需要, 是提升学院教育内涵、促进独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档案文化是独立学院文化成长、成熟的温床。丰富而详实的档案资源能极大的拓展学院文化与人文环境的深度和广度, 为传承和传播学院文化起到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充分建设好、保存好、利用好档案这种资源, 有利于学院与行业、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直接增强学院的综合竞争力, 提高学院知名度、师生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 从而全面提升学院文化的综合水平。

3 档案建设与管理对学院文化内涵建设积极影响的实现途径

(1)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 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理念, 提高档案资源利用效率。

独立学院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多定位于归档收集、条目整理、期限保管、查询利用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面。档案资源功能的定位则往往局限于提供素材、凭证的查询、参考数据的提供、公文依据的查找等等, 并没有真正突破档案资源的功能, 没有打破学院各部门之间的隔阂, 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开发档案资源, 特别是档案的文化功能。独立学院的档案工作应定位在严谨档案收集整理的基础上, 并更加重视档案资源和相关信息的开发工作, 充分挖掘并发挥档案资源的文化教育功能, 提升档案资源的实际利用率, 使学院档案成为宣传、推广的独立学院文化的战斗堡垒, 成为引领学院发展方向的有力佐证。只有加强档案资源的利用意识和服务意识, 从档案管理的被动收集归档转变为主动开发、利用、服务, 根除过去档案只注重保管, 不注重利用的观念, 才能从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管的角度, 切实做到资料共享, 材料互补, 资源互惠, 一起为学院教育教学事业和人才培养服务。

(2) 只有切实加快实现档案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才能保证档案资源服务的多元化, 实现为学院文化建设服务的目标。

扩大档案网络化建设范围和力度, 通过网络这一成熟的现代化平台, 可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多维度开发利用, 利用独立学院特有的办学特色-校企合作, 实现校企图书馆网络连接, 真正达到传播、传承企业、高校、学院历史文化积淀, 开拓校企资源未来发展方向的目的。在工作中, 必须创新档案管理和保管的合理化机制模式, 实现学院增量档案电子化归档、存量档案数字化完善、有效档案资源网络化共享服务、档案资源工作精密化管理、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资源互补、互鉴、互证。这些工作有利于提高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水平, 不断提升学院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此基础上, 才能做好档案资源利用的宣传工作, 不断增强档案资源在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影响力, 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激活档案资源的文化软实力和历史生命力。

(3) 积极实施档案编研工作, 充分开发档案的文化功能, 利用校史馆、档案展等工作形式, 宣传独立学院的文化形象。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文化功能得以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之一。通过编研, 能够不断开发档案资源, 真正让档案走出档案馆、资料室, 走进校园, 走近师生, 走向合理化利用的全新格局。独立学院的企业方档案蕴藏着大量的精神财富和创业精神, 高校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办学经验, 独立学院有着创新的文化教育, 这些资源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水平,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特别是人文底蕴、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对意志品质的磨练、精神境界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实际, 利用各式各样丰富直观的照片、图表、影音资料, 通过材料加工, 撰写学院大事记、编纂校史、建立历史沿革和师生荣誉录、名人堂、校园网络宣传论坛、统计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考研情况等等。通过宣传加以利用, 有助于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了解独立学院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让教职员工和广大师生直观的体会到档案资源丰盛的文化内涵, 真正展现档案的文化价值, 增强校园文化环境的独特内涵, 让档案为校园文化环境、为独立学院的文化教育服务。

(4) 完善独立学院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制度。

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培训, 同时, 使兼职档案员了解、熟悉基础性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中, 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 对业绩突出、有创新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恰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从而加快培养出一支业务熟, 有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的高素质档案管理工作队伍, 并为他们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创造机会, 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他们到其他档案管理业务精湛的单位和部门学习、深造, 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和进修, 切实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 实现档案管理人才从单一应用技术型向全方位多角度综合人才的转变, 以适应独立学院飞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的需要, 并进一步促进学院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与学院文化传承发展间的双赢共荣。

参考文献

[1]薛四新, 杨艳, 黄存勋.现代档案管理基础[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3.

独立学院教材建设思考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现状,问题

我国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等学校, 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为国家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起着应有的作用。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基本工具。当前, 独立学院教材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大批教材的内容、体系、结构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推进独立学院教材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现就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体会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一、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材建设观念的影响, 对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重视不够

独立学院顺应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急需和人们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 学科专业快速发展、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已经成为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了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以此为契机开发、编写适应独立学院本科层次的教材是时代的需要。但目前各级领导和教学人员对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重视不够, 使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处于无人问津状态。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高等本科院校, 受传统教材建设观念的束缚, 认为学校的教材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知名大学的事情。因此, 对本校教材建设形成“三无”情况, 即无资金投入, 无专职管理人员, 无教材规划, 即使有一两本教材准备编写也很难出版, 使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处于学校、本部、国家“三不管”状态, 限制了教材建设的发展。

2.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滞后于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实现的, 高等学校每一轮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都将带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 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 需要面对不同的地区经济、文化, 满足千差万别的个体需求。独立学院大多由地方依法管理, 主要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不仅随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 而且要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人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体现地方特色, 才能培养出具有本地特色企业需要的人才, 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灵活, 专业调整、更新快, 因此适时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 逐步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才能在市场的驱动下, 满足社会急需行业的需求。专业改革对应课程建设, 教材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基础, 为课程改革服务的, 但目前教材的改革和更新周期落后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 不能及时反映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与应用本科学生发展存在距离。

3.独立学院缺乏适合教材建设的编写队伍

独立学院的自身属性使教材编写的难度大。教育部明确指出独立学院“优”“独”“民”的原则, 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的民办属性, 强调优质教育资源参与举办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必须利用本部的智力、人才资源优势, 参加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文件使我们认识到独立学院在办学、管理和教学上对校本部的依托性。教师是教材的编写者和使用者, 是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主体, 教材的编写需要教师从理论到教学的反复实践过程, 一本教材从教师讲课、选题立项、编写、出版至少需要2年或更长的时间, 而独立学院以本部和外聘教师为主的教学运行机制, 受聘教师有临时观点, 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临时受聘的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积累和足够时间的提炼总结;还有的教师的教学经历和知识结构不适合编写教材, 以上原因使独立学院教材建材的编写队伍很难健全。

4.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的教材较少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得不到重视, 其一, 针对独立学院编写的教材品种, 市面上很多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都是传统的本科教材, 偏重理论性;相适应配套的实训类教材较更少。其二, 独立学院配备的教师一部分来自校 本部和外聘, 专职教师仅仅是一部分。由于教师的稳定性比较差, 不但影响教材的编写而且影响教材的选用, 突出表现在把校本部的教材做成“压缩饼干”来选讲, 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独立学院教材的特征与要求, 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不符合独立学院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适用性差;外聘教师往往选择自己承担课程的教材, 对于前期和后续课程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难易程度和系统优化很难把握, 所以独立学院教材的适用性是选用教材的关键问题。

二、解决独立学院教材建设中问题的探讨

教育部要求, 民办高校要重点做好稳定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充实和完善办学条件。健全教学管理机构,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关教育专家、教授均指出:“虽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 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从各方面进行努力, 但抓好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现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解决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问题:

1.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转变传统教材建设观念

传统教材建设观念认为, 教材应由研究型大学、知名的大学的教授, 专家编写, 这种观点阻碍了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发展。转变观念, 首先, 要认识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差别的存在。大众化教育是在高等教育体系内对高等教育机构按不同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过程及评价标准分类的。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虽然属于本科层次, 但有其独立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该作为本科院校中的一个独立层次来考虑。其二, 基于对独立学院的合理定位, 教材建设要创建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律的教材建设模式。教育部《关于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文件明确指出“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写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教材。”所以, 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应该作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考虑, 制定具体的对策, 鼓励教师编写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各类教材。

2.教材建设要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就业需求

编写教材的主体是教师, 受用者是学生, 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应该考虑民办高校在校生的接受能力, 是量的概念, 二是应该考虑培养学生所需教材的层次和内容, 是质的概念, 体现教材建设以学生为本。目前, 应用本科的教材结构体系趋近于传统的本科教材, 偏重理论, 忽略实践和技能的开发, 缺乏与地区、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内容, 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所以, 教材的编写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点, 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未来就业需要, 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突出应用与能力培养, 合理定位, 创新教材体系结构, 建立新的基础理论教材体系、实践教材体系。理论知识适度, 加强应用与实践, 突出行业与地方特色, 建设名副其实的独立学院学生的教材。

3.依托行业创新教材编写队伍, 编写具有不同风格的特色教材

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的文件指出, “坚持多样性的原则, 鼓励编写具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教材。”在独立学院教材建设中由于有些教师缺乏对于行业的教学经历和实践知识积累, 所以首先要解决编者问题。鼓励教师与企业中的工程师、行业中的技师和能工巧匠联手, 吸收他们作为教材的编者, 创新教材编写队伍, 使理论知识和实经验互补, 解决编者匮乏的问题。重点总结、提炼多年积淀、未曾发掘的来自生产实践的宝贵经验和民间传统产品的工艺、材料、设备, 基于行业和产品合作开发教材品种、创新教材内容, 编写出体现地方、行业特色的不同风格的教材, 增加教材的选择范围, 逐步解决独立学院教材的适用性问题;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要紧跟时代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逐步解决教材建设滞后专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是高等学校教师总结固化教学科研成果, 学习充实实践经验的自我完善过程, 是建立独立学院教材编写队伍的长效机制。

4.领导重视、规范管理、加大投入, 建立健全教材建设管理机构

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发展, 观念转变是先导, 领导重视是前提, 逐步建立教材建设的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学校、教务处和教材科三级教材管理机构, 成立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 由热爱教材工作、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和教材管理人员组成, 决策、指导学校教材建设的重大问题。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教材建设规划的制定、教材评审、资金的使用等;教务处有负责教材建设的主管处长处理日常教材建设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教材科 (或教学研究科) 配备专人具体负责教材建设的日常工作;各级分工明确, 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包括教材的选用、编写、出版等制度, 逐步形成独立学院教材选优用新的更新机制;根据国家教材建设规划指导, 建立国家、市部和学校三级教材建设规划, 培养学校教材编写队伍。建立资金保证体系, 学校对教材建设加大投入, 设立教材建设基金, 调动广大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建立教材编写的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教材研究和制度建设, 逐步提高学校的教材建设质量,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总之, 教材建设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 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应伴随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发展和完善, 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应统筹、协调发展.教育研究, 2004, (1) .

[2]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7) .

[3]周建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倾向性问题剖析——课程改革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 2009, (6) .

[4]邱坤, 钱可强.高职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中国教育报, 2007-12-13.

浅析独立学院学风教风建设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学风建设,教风建设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在政府和社会的极大支持下,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1]。目前, 它正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的学风教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它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普遍较短, 在逐步完善和走向成熟的路途中, 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 也没有成熟的方法, 且独立学院的学生和老师本身具有独有的特点, 使得独立学院的学风教风建设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传统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和老师的特点, 探索建设适应独立学院发展的学风教风, 提高教学质量, 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也是独立学院得以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和老师的特点, 研究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学风和教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分析

独立学院由于招生生源的特殊性, 学生具有独有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本科教育的内涵不清。

独立学院虽然也叫三本本科院校, 属于本科教育, 但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对本科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对独立学院认识不清。学生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众所周知, 独立学院的学生都是按第三批本科录取的。这批学生的高考分数平均比二本学生的低100~150分。因此,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与普通高校是有差异的。但学生们对独立学院的认识不清, 不知道独立学院与大学内部学院的区别。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承认自己和普通高校学生的差距, 导致对大学课程学习的难度把握不准;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高考失利才考到独立学院的, 为此内心受挫, 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 (2) 学生对专业教育认识不清。大学一二年级为公共教育, 三四年级为专业教育。大部分学生在考大学选择专业时, 存在盲目性, 随心所欲地填了专业;进入独立学院后, 虽然学校也对其进行了入学的专业教育, 但他们还是对所学的专业不了解, 心中充满疑惑, 缺乏专业理想和专业目标, 不知专业结构和专业前景。 (3) 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 对专业、职业、就业之间的关系不清。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宽泛的范畴, 既包括了职业理想、个人状况、择业偏好等个体的内在因素, 也涉及家庭、地区、生活环境、就业政策等外部因素。其中: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学生形成职业理想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茫然无知, 甚至连自己学的知识将来做什么用都不太清楚, 对于自己将来如何做更是不知有汗、无论魏晋的样子。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现在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基本上以“90后”的独生子女为主, 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标记。除父母外, 他们的亲情观相对淡薄, 大部分人显得有些孤僻, 同时缺少理想和信仰, 功利欲望心强烈, 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素质差。一项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 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 缺乏挫折锻炼, 尤其是抗压能力明显不足。72.3%的同学表示遭遇挫折后, 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表示愿意“总结经验, 从头再来”的则只有9.4%。 (2) 团队意识差。“90后”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 在父母及老人的关爱中长大, 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这一代的孩子过多地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在交往意识中, 接受成了最基本的原则, 给予、付出的概念欠缺, 在生活和学习方面, 自我中心价值突显, 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对周围人和周围事漠不关心, 团队合作意识薄弱。 (3) 责任心差。现在的学生一方面因为生活环境优越和父母的过度保护, 性格中越来越缺少定力和忍耐力, 所以一遇到压力就承受不了, 表现出情绪或行为的过激反应;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缺失。中国自古便重视德行的培养, 然而现代家庭、学校都只重视知识技能, 而忽略了孩子为人处事、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多孩子虽然成绩优秀, 却不懂得待人接物, 也完全不会控制情绪。

3. 家庭环境影响个性发展。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主要分成两类。第一类: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普遍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生活充裕。从小到大, 家长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培训条件, 甚至他们的各种不太离谱的私欲都一一满足。第二类:农村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由于我国地区贫富差距较大, 使得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相当明显。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山区, 经济发展的滞后, 导致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学生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客观条件却使得学生受教育的水平有限, 依照当地的师资水平以及他们受教育的程度, 他们只能考上独立学院。这种家庭环境的差异, 导致在差别如此之大环境下长大的学生, 个性发展完全不同。

二、独立学院老师特殊性分析

目前, 我国独立学院的教师来源有三种:一是占很小比例的社会上有高级职称的外聘人员;二是占很大一部分的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 主要是在职在岗的教师及退休老教师;三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2]。因此,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来自学院所依赖的母体学校。不言而喻, 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知识面广, 综合能力强, 但他们除承担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外, 还承担母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因此投入独立学院的教学精力得不到充分保证。除此之外, 独立学院的另外一部分教师是独立学院自己聘任的应届本科生或者硕士毕业生。他们是刚刚迈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 理论和实践能力都不是很强, 同时缺乏教学经验, 很多人都是作为老师的身份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独立学院这种特有的师资结构组成也带来以下方面的问题。 (1) 学历结构。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队伍大部分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学历集中在本科和硕士, 专职教师中几乎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2) 年龄结构。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不合理, 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 即退休兼职教师和刚毕业来校的教师比较多, 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结构老化, 而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尚少, 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 (3) 职称结构。在职教师与外聘教师比例过低, 且在职教师的职称大部分是助教、讲师, 使得学校缺少能够积极带动学术研究和科研立项的教师。 (4) 性别结构。由于独立学院是民办高校, 工资待遇、福利与办学科研条件远不如有国家财政扶持的公办高校, 一些独立学院的决策者和领导者也担心, 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再次流失, 培养人才的成本收不回来。因此独立学院的工资待遇一般, 在这工作的教师多以女性为主。以上这些问题, 又将引起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学院可持续发展、导员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关于独立学院学风教风建设的思考

1. 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

(1) 抓住三本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产物, 独立学院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和不足。但是, 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不能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待, 更不能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首先, 辛勤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 更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抓住三本学生的特点, 用心学, 用心做, 在学习中交流方法, 在工作中总结经验, 热情地帮助学生, 把学生引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激励学生努力成才,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其次, 对于年轻的专职教师们要转变教学理念。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因此专职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以学生为本, 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 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第二, 教师要明确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侧重通识而非精深;专业素养侧重适用而非前沿;技术方法侧重实用而非强调理论[3]。 (2) 学风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从严治学。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 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学风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就业观, 促使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 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班干部等力量, 尤其要加强对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 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

(1) 抓住三本教师队伍的特点。教学管理部门:规范教学管理人员行为, 从严治管。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应当建立一支具有求真务实、敬业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在工作实践中, 把院、系、教研室以及具体的管理岗位作为教学管理整体链条上的一个个重要支点, 共同组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系统[4]。教师队伍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师行为, 从严治教。针对中青年教师较多的情况, 独立学院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将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记入其业务档案, 作为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形成一个完整的适合独立学院教学工作要求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政策保证体系[5]。 (2) 教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教育和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道德行为规范。以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深入开展经常性的讲课比赛和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教学质量检查评比等活动。通过加强教师间互相听课与评课机制, 加强教师听课制度管理与检查, 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开展教学测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活动, 实行奖优罚劣, 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军伟.独立学院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 :20-21.

[2]陶昱.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 :20-21.

[3]张平, 孙首臣.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研究及其教育管理[J].大观周刊, 2012, (16) :201.

[4]王自翔.独立学院科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探讨, 2009, (18) :166-167.

浅谈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篇11

摘要: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对独立学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目前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努力探索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以实施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从1999年开始出现到现在已有284所,据有关资料显示,至2013年底,全国普通本科在校生约1500万,其中独立学院本科生约270万,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校间的竞争,表现为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师资的竞争,可以说,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成功与否的关键。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申办学校(通常说的母体院校)已经无力再为发展壮大的独立学院提供师资来源,独立学院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然要形成自己相对固定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基本都是专兼结合,专职教师主要来源于学院从社会招聘的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母体院校或其他高校聘请的退休教师,而兼职教师主要有高校的在职、退休教师、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以及公司、企业的人员。

(一)教师队伍的构成复杂、管理困难。独立学院聘请高校优秀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些教师基本都在本校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他们很难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不少教师存在雇佣思想,上课来,下课走,几乎没有多过时间与学生、学院沟通交流,这对学生的培养及教学提升带来影响,也加大了独立学院的管理难度。总之,外聘教师教学只能暂时缓解燃眉之急,不符合教育部有关独立学院的办学要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独立学院长远办学问题。

(二)师资结构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一是学历结构低,独立学院形成初,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低,许多教师基本都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几乎没有;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通常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基本每年都有新增专业,而学院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引进一定数量、质量的专业教师,造成一些传统专业教师多而新型应用性专业教师偏少;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多数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而外聘教师则多数是年龄偏大,中青年教师严重缺乏;四是职称结构不合理,中初级职称多,副高及以上职称很少,且高低职称的教师在各专业的分布不均匀。

(三)教师安全感低,流动性大。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高校范畴,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在教师编制、教龄工龄计算、职称评定、培训、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使独立学院教师无法同公办高校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而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费收入和社会力量投入,这就造成了办校方过度重视眼前利益的,为压缩经费、节约开支而在教师的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短期行为;加之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过分依赖于学生的评教,使得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教学任务重、授课量大、考核多、考勤严等情况,致使很多教师身心疲惫。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师的健康成长,满意度和积极性,造成心理失衡,同时也导致了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严重影响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储备和学院教学质量的稳定发展及提高。

(四)教师队伍欠缺培养、科研水平和能力较为薄弱。许多独立学院定位为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对教师的科研要求不高,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偏少,知名教授也缺乏,因此科研和教研成果不多;其次,独立学院师资一直处于紧缺状况,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专职教师多少是高校刚毕业的学生,岗前培训一两个月后就开始教学工作,没有专业培训和高水平教授的指导,不利于教学与自身成长,也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独立学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加大优秀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对已有教师的培训,才能建立起一支以专业教授为核心,优秀青年教师为骨干,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构建开放型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结构。独立学院要改变现存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优化教师结构队伍,必须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一是调整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引进优秀硕士及博士,重点在博士的引进;二是提升教师队伍职称结构,遴选专兼职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高职称人员。

(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独立学院要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应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严肃处理;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量标准,给教师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提出明确的科研任务要求,设立专项资金,建立考评制度,促进中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专业技术职务的正常晋升。

(三)注重教师的培养,建立长期发展机制。独立学院的师资管理必须“内外并举,引培并重”,避免出现“重引进、轻培养”的情况,建立健全教师的培养制度,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形成长期发展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老教师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二是选择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学术骨干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三是建立培训计划,联系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定向培训和进修;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長期化的教师队伍合作发展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

(四)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形成竞争机制。首先应规范竞争性人才考评机制,改变单纯的学生评价方式,使学生评教、教学单位内部考评和第三方考核相结合,做到考核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考试结果可与教师的晋级、待遇挂钩;其次需要完善评优奖励机制,对教学和科研成果好的老师进行奖励,树立起模范作用;最后要规范人才使用机制,可尝试“岗变薪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用人原则。

(五)建立健全对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中形成的能反映教师专业水平、业务熟练程度及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历史材料,较全面地反映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于学校而言,可以全面了解师资队伍现状,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于教师而言,业务档案为其考核、晋升、培养选拔等提供确实的原始材料的数据,也可以促进教师间合理竞争,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大学者,有大师之渭也,非大楼之谓也”。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则是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独立学院只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提升,才能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

上一篇:养老金缺口下一篇:皮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