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

2024-06-13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精选12篇)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 篇1

高校学生班集体即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共同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学校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层组织之一, 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 是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基地。加强高校班集体建设, 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对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东北农业大学充分认识到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 把加强班集体建设作为提高育人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班级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做法

1.出台制度, 统一思想认识, 规范并指导班级建设

2012 年9 月,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学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发挥班集体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 更好地实现学校育人目标, 学校出台了《东北农业大学关于深入推进班级建设的指导意见》, 阐明了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学校开展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建设目标, 同时, 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与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五个方面细化了班级建设内容, 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 为学院开展班级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各学院也十分重视班级制度建设, 能主动结合学院和班级实际, 制定相关的班级建设制度。如理学院实施班级目标管理, 制定了《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班级自我建设目标管理与达标考核办法》, 着重突出“三化”特点:即考核目标量化、考核过程程序化、考核等级设置合理化;水利与建筑学院逐步建立和健全了《班委工作制度》、《班委任免制度》、《班委考核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等, 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班级建设管理的标准规范和量化考评机制, 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 不断夯实班级建设的制度基础。

2.积极推进、探索建设模式, 组织并落实班级建设

在深入推进班级建设的过程中, 各学院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探索尝试班级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形成了一些具有学院特色的建设模式。如园艺学院建立的“发展型班集体”模式是以学风建设为中心, 根据班级成员实际需求制定班级阶段性工作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后, 细化工作, 将班级内全体成员按照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并按月按主题开展活动, 每个成员都是班级具体活动的实施者和组织者, 营造人人参与班级建设、人人争做班级带头人的良好氛围;动医学院则结合学院学生特点及专业具体情况, 摸索出分年级三位一体培养的教育模式, 即一、二年级以全员参与为重点, 以文化活动为支撑, 培养集体主人翁精神, 三、四年级以实践创新为先导, 以网络平台为后盾,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毕业班以毕业取向为模块, 以就业小组为依托, 增强学生自主择业能力。

3.总结交流, 展示建设情况, 学习并借鉴班级建设

为了进一步完善班级建设体系, 及时总结和深入挖掘符合班级建设发展要求的有效途径及方法。校、院积极实施班级建设考核工作并开展交流活动, 如资环学院、理学院等很多学院每年都开展“班级风采大赛”等班级间的交流学习活动;艺术学院的军校共建班级、校企共建班级、学院党委与班级共建以及标兵班级创建的多载体建设模式独具特色。此外, 学校还通过评选先进班集体、制作宣传板、召开事迹报告会、交流展示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典型创建经验。

二、高校班集体建设实践探索的思考

1.准确把握班级建设内容是班级建设有序推进的基础

通过实践, 我们的体会有:一是制度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点, 科学有效的班级建设制度是班级管理的依据和管理水平提升的保障, 如班级内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 而班级考评和交流展示机制则为提升学院整体班级建设水平提供平台。二是组织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点, 班级建设任务的落实和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人力作保障, 因此建立和培养一个素质高、执行力强的班级领导集体即班委会、团支部的组建尤为重要, 班干部队伍汇聚起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能很好的带动班级成员共同进步。三是思想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方向标, 思想具有先导作用, 思想建设就具有先导性, 班级建设目标的确定、建设理念或思路的形成、建设内容的设计、建设活动的开展等都影响着班级风气的营建, 因此班级思想建设的效果好将有利于班级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四是学风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点, 同时也是创建先进班集体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 开展学习竞赛、课题研究、学习交流等富有实效性的学习活动有利于积极引导和教育班级成员增强学习动力, 从而重视学习, 进而有效促进班级成员学业发展和素质能力提升。五是活动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切入点, 班级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即班级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开展能使班级成员个体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开阔视野并提升能力, 为满足学生除第一课堂外的成长需求提供了有效载体, 同时, 更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进一步增强提供可能。

2.班级纸介和网络等档案建设是班级建设成长足迹的见证

班级档案建设是班级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班级建设需要有完备的班级档案, 包括班级纸介档案和班级网络档案两个方面的建设。班级纸介档案建设方面, 汇集班级建设目标和计划、班级成员信息、班级课堂考勤表、班级会议记录、活动记录等内容的《班级工作手册》能记录下班级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班级综合评定成绩和各类评奖评优、奖惩、班级活动等的资料建档工作, 为班级总结班级建设和下一步班级发展提供依据。班级网络档案建设方面,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班级的网络建设也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其独有的作用, 班级的QQ群、博客、微博、公共主页、成长电子相册等快捷、直观、储存量大、方便查阅等特点使得其在班级开展教育、管理、服务中弥补了纸介档案的很多不足, 班级纸介和网络档案的建设更全面的记录着班级建设足迹。此外, 班级档案的建设还能为若干年后班级成员的再相聚提供很多美好的回忆。

3.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理念是高校加强班级建设新的有益补充

心理健康情况对人的长远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在其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得到高校和学生个体的重视。对一个班级集体来讲, 可能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心理健康的, 有人认为只有有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或辅导, 因此很少有人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理念融入班级建设中。但积极心理学主张, 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行研究, 希望通过培育和强化人的正向能量, 进而发挥人的正向或积极的潜能, 促进人的全面的更好的发展。因此在班级发展建设过程中, 应通过设立心理委员并对这一群体开展专项培训、对班级成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阳光心理进班级”等主题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实践。事实证明, 班级建设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实践的班级, 能有效促进班级成员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 能推动其成员在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交往、情绪调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高校加强班级建设的重要手段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实践者, 班级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所以, 班级建设就自然成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年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 班级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好坏有着很大影响, 特别是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下, 如何调动学生个体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辅导员在班级建设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更是至关重要。学生个体对班级的认可度和归属感影响着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 特别是对新生班级来讲, 如果能尽早形成班级较强的凝聚力, 将有利于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关注并有意识提高自身第一课堂的学业质量, 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 辅导员必须牢牢把握新生班级大学第一学期这一重要的建设阶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辅导员应从配齐配强班级的领导核心入手, 注重使用和培养好学生干部, 使学生干部在参与班级建设、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促进班级建设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同时, 辅导员要把握班级发展方向, 指导班级成员制定班级发展目标、设计班级活动、发展班级文化, 指导班级制定组织、思想、学风、制度、文化以及班风等各方面建设内容, 创造性的指导班级开展各项活动并监督落实。为了提高辅导员对班级建设的重视程度, 学校还应将班级建设作为辅导员年终工作考核的一个方面。

摘要:大学班级建设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 高校班集体建设研究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 结合东北农业大学的班级建设工作, 介绍了学校加强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过班级建设实践探索后对高校加强班集体建设的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高校,班集体,建设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 篇2

班级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影响学生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班级目标,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搞好班级目标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使我班同学都能积极健康成长,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一、班级现状分析

“态度决定一切,坚持就是胜利”,这是工商二班同学们的共同心声。班级共有学生58,众多优秀的同学组成了这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包含着对“经管”的热爱、为学院添彩的心愿,同学们发扬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文理”精神,用自己的努力将工商2班建设成为一个班级文化特别浓厚的班集体,用自己的汗水和实力展现出我们新一代“大学生”青年的风采。

三、班级目标

(一)、总体目标:

“勤学活波,力争上游”,这是工商2班班结合自身班级现状提出的班级口号,依据这句口号,我们针对我班的班风、学风提出了以下目标。

1、班风建设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建设、个人发展的好坏,是整个班级建设的“奠基石”。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抓好集体舆论,强化集体观念,培养同学们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其次,要确定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目标是班风建设的一大支柱和主要导向,要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和支持,目标一旦确定,就要使之成为全班同学的自学行为、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

第三,要实现班风建设的制度化和科学化,以校规、校纪为保障,使班风的形成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同时要注意班风建设必须围绕学风进行,班风建设的成败首先体现在学风上。

第四,良好班风的形成要依托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的活动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2、进行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学风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和保证。加强班级学风建设首先要有一支过硬的班级干部队伍,要选拔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好、有奉献精神的同学担任干部。班干部作为班级学风建设的主要组织者,要树立责任意识,端正服务意识,自学成为班级学风建设师生互动的纽带和桥梁。其次,要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立班内的学习小组,“互帮、互助、互教、互学”,对于班内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应积极组织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其进行辅导,实现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同时要抓好班级的课堂考勤工作,对于爱旷课的同学应及时督促其去上课,必要时要向辅导员及时汇报。良好的学风建设还要有一系列相关活动作保证,班委会应积极组织策划与学习相关的活动,班级竞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等都是很好选择。

(二)具体目标:

1.在思想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管理与组织作风建设,申请入党人数要达到10%。2.在学习方面:

(1)大三学年计算机二级过级率要达到45%。(2)大三学年英语四级过级率要达到50%。(3)大三学年英语六级通过率达到10%。

(4)大三学年平均绩点达2.80以上(学生干部平均绩点不得低于班级平均级点)3.体育方面:体育及格率达到100%,在校、院举办的体育赛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在生活卫生方面:要保持教室、寝室卫生的干净整洁,那女所有寝室均要“报名寝室文化节”,并且要求占所有寝室30%获得星级寝室。

5、在五四两评中力争获得红旗团支部。

四、实现目标的措施 1.在思想方面:

(1)、团支部要定时传达学校、学院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的重要文件,交流学习心德,撰写思想汇报和心德体会文章。教育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要和党中心保持高度一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支部生活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多方面解决学生党员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2)、强化党团员组织性、纪律性意识,杜绝组织生活会上迟到和缺席现象。

(3)、组织开展团日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团员的义务和权利等。

(4)、班上要不定时开展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班上同学都可以组织和提出自己好的意见,使班上的活动更丰富多彩,能走出校外具有个好的影响力。

(5)、督促班上同学积极申请入党,认真完成入党推优工作 2。在学风方面:

(1)、班级建立课件交流平台,老师上完课后学习部负责把课件考下来,并发到QQ群共享里,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资源,把上课笔记补充完整,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再QQ群里讨论。

(2)、坚持早读并做好考勤记录,抓好学风建设,学生干部不得因公缺课。

(3)、班级同学要互帮互助,每一个干部可以找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做辅导,一对一携手进步。并且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英语四六级模拟考。

3.在文艺、体育方面:由文艺、体育委员负责组织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文体活动,并且开展具有班级特设的各类文体艺活动,组织委员负责监督督促,力求做到让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生活卫生方面:由生活委员负责班上的日常卫生打扫,包括教室卫生及为代课老师提供饮用热水;由宿舍管理委员和生活委员负责督促给寝室做好卫生,寝室长做好各轻视的卫生值日安排,每月由班委和辅导员来寝室做好卫生检查,对不好的寝室提出批评,对屡教不改的寝室取消其各项评奖评优的资格。

5.各部门班干部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做好组织监督工作及带头作用,对玩忽职守的干部提出警告,警告达三次者自动离职。总之,我们班级将会围绕这个目标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它将会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我相信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工商2班会建设的更美好。

此目标由工商2班全体同学共同制定,请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共同监督。

民办高校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初探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 班集体建设 凝聚力

班级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但不同的班级侧重点也应不同。进入民办高校的学生一般都经过高考的失利,他们会产生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如何开展班集体建设呢?我认为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民办高校班集体的特征

民办高校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相对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性,从而决定了民办高校的班级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学生的集体观念相对薄弱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20世纪9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也造就了他们个性鲜明,集体观念不强,自我意识较强,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程度较高。由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彼此的语言、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不一样,很多学生我行我素,各自顾全自己,没有很强的集体观念。

(二)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纪律较差

民办高校的学生个性大多鲜明,纪律意识相对较差,其中很多学生可能经受不住各种娱乐活动的诱惑,盲目地、过多地参与到课外娱乐活动中,整天为组织各种活动而忙得不亦乐乎。很大程度上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而对自己的班级建设工作更会忽略。由于民办高校的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很多依赖家庭的社会关系,对自己今后的出路和就业问题并没有担心,而家长也早为其铺好毕业后的路子,形成了一种“混个文凭”的不良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班级凝聚力的概述

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是指在一个班级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和育人性质的,有益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工作和活动积极性的整体力量。这是班集体得以维系的灵魂,是学生工作发展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班级作为一种正式的群体,也是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班级凝聚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风、班风、校风建设的成与败。班级凝聚力是形成各种优良风气的前提。

三、增强民办高校班级凝聚力的方法途径

根据民办高校班级的特点和对班级凝聚力概念的理解,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一)培养主人翁精神,规范班级制度建设

大学班级建设的根本保证是规范的班级制度建设。大学里班级内规章制度有很多,民主参与制度是我认为增强班级凝聚力最有效的方法。让全体同学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工作中,发挥每个人的智慧,让每一成员都成为班级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可以使同学们产生自尊感、主人翁精神,并提高自我价值,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地位,同时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对那些平时表现一般或存在自卑心理的同学,如果他们的建议一旦被采用,既可以减少由于自感地位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又可以减少由于冷遇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并能使他们逐渐关心集体、热爱工作。班集体是大家的,每个人都出一分力,真正做起主人翁。

(二)建设好班干部队伍,发挥其核心作用

班集体核心作用发挥得好,对民办高校班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民办高校的学生个性意识较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集体,无法将每个人的思想统一起来,更谈不上班级凝聚力。对于民办高校的班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精心选拔出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关系好、学习成绩优异的班干部队伍。接着,在平时的工作中,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树立一定的威信。当然,同时辅导员或班主任对班干部要做好培养工作。最后,大胆地放手让他们管理班级,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的“核心”作用,往往有什么性质的“核心”人物,就有什么样的班级凝聚力。一个班级仅有班干部是不够的,先进份子应该带动落后分子,并且促进中间份子进步,形成积极的组织气氛和良好的班风。

(三)依托各类文化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要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带头作用,根据学生特点,积极利用学校创造的有利条件,依托各类校园文体活动,充分营造健康活跃的班级文化,这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学风建设和诚信教育,可以举办相应的主题班会,共同探讨交流每个人对学风建设和诚信的认识。其次,可以根据民办高校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较强的特长,举办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活动,发挥更广大的同学的智慧和创造性,让更多的“平民”参与到活动中来。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竞赛活动,可以避免以前搞校园活动,只有一帮学生干部在那儿瞎忙活,而更多的所谓“平民”根本不知道这些活动的弊端。在“班级特色/创意展示”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本身就是班级内部同学情感交流、增进友谊的机会。这些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活动,使更多同学的个人价值得以体现,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培养团体合作精神。通过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在各类活动中,可以建立一些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以达到提高全体成员的积极性,更好的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目的。

随着民办高校管理的不断规范,班级建设日益完善,在大学的班级管理中,民办高校教师与学生会应利用多种形式更好地把学生团结在一起,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文章只是浅谈几点,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勇,彭欣.民办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10).

[2]韩进.民办高校下一步往哪走[J].中国经济周刊,2007(13).

班集体建设与学生的爱心教育 篇4

在班级工作中, 除了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团结合作教育、意志力的教育等以外, 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尤为重要。一个班级里如果学生对集体、对老师缺乏爱, 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学生, 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备受父母老人的宠爱娇惯, 不论做什么, 都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全家围着他们转。而且生活条件的优裕, 更滋长着他们的骄纵任性, 固执蛮横。如果把这样的品性带到学校班集体里来, 同学之间就十分缺乏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 不利于班集体的正常管理和教学, 也碍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心呢?首先, 我认为师爱是对学生爱心教育的示范。爱, 它不会自发产生, 一个人的爱总是先从接受别人的爱开始。儿童从小开始被动地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爱, 这些爱的积累, 使儿童感受到爱, 懂得了什么是爱, 以及爱的意义, 于是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对待人, 对待社会, 对待人生,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回报爱的需求, 最后将这种爱的态度、爱的需求付之于行动, 建立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

一个人会从一个消极爱的接受者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爱的胸怀和爱的能力的给予者。一个学生如果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 这不仅有利于他形成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 对人生满怀希望的愉快个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 他通过自己所感受到的爱护, 更容易懂得并信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实关系, 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因此, 师爱在学生爱的能力发展中, 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其次, 用点滴小事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冰心曾说过:“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就不能抽象的。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 如爱自己故乡的一草一木, 爱自己的教室和校园, 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师, 也爱自己养殖的小动物。”像这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

另外, 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引导他们为集体争荣誉, 为他人服务。如学校各项活动, 我都组织班上学生积极参加, 在“捡回一个希望、创造一个明天”收集易拉罐活动中, 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寒假开学共收集了一百多个易拉罐, 成绩显著。在去年国庆文艺汇演排练过程中, 教育学生只有团结合作, 人人拿出热爱集体的精神, 才能演好节目, 为班级争光。因此, 在学生们取得荣誉时, 个个兴高采烈, 在活动中了解到了爱心的作用。所以, 把一个班级培养成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 其中培养学生的爱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 篇5

郭伟强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羔羊中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素质教育。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构建优秀的班集体。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场所之一,加强对优秀班级的建设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改变管理观念,以创新的理念和行为来建设优秀班集体。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进而提出相关的策略,借以来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优秀班集体 建设 内涵 策略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础单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阵地,建设优秀班集体对学生能够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分析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不断探究优秀班集体建设的策略,进而来最大限度的增强班级的整体优越性。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谈一下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以及相关的策略,借以来充实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内容,给同仁以参考。

一、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

所谓班集体指的是:通过学生共同活动能独立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和学校教育管理目标,以期满足社会对学生需求的班级群体。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而优秀班集体指的是:学生群体与学生个体能够以统一的行动来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且能够满足全体学生身心素质提升的班集体。笔者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认为,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主要有几下几点:

1、明确的班级管理、奋斗目标

优秀的班集体应有明确的班级总目标,进而学生在教师和班干部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的为之努力、奋斗,团结在一起,相互帮助,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在班级中能够找到适合发挥自我的平台和空间,充分的展示自我在为班级总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综合技能和素养。

2、健全的学生心理功能。班集体相当于社会的一个集合体,学生个性特征不

一、行为习惯不一。优秀的班集体建设其学生的心理功能必须健全,进而制定一套共同的行而有效的规范,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提升。

3、较强的班级凝聚力。班级集体的凝聚力是指班级集体对学生群体和学生个 体的吸引力以及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优秀班集体的核心内容可谓是学生的团结一致。学生只有每个个体都有着强烈的班级责任感、荣誉感,其个体之间才能够实现相互支持、相互作用,进而来实现自觉维护班级利益、推动班级向前发展的目的。

4、班级学生行为的一致性。集体行为的一致性是实现班级共同目标,完成班级任务的决定性条件,但是这里的学生行为一致性是以承认学生个体行为、学生群体的独自行动为前提的。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行为上必须要受班级心理调节控制的行为,也就是说,学生作为个体要能够及时的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为实现班级的总目标呈现出一致的行为。

5、良好的班级文化。优秀的班集体要能够呈现出属于自己班学生特有的文化涵养,进而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相互影响。其班级文化可以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教育目标,以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班级文化等为载体,来渗透一些社会生活经验、技巧、目标等等,提升全班学生的心理功能,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优秀班集体建设的策略

1、构建民主的班级环境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主体能动性的体现,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应该让其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促使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因此,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定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让每位学生都亲身体验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感、主人翁感。笔者在这方面则通过构建民主的班级环境来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意识的同时,深化自我对班集体的认知和了解。如:生生责任制,将班级责任明确划分,将责任到人,强化每位学生的班级责任感;班干部选举在采取民主选举的形式;对于班级制度的制定,也同样让学生讨论、分析、总结,结合学生的意见制定民主性的班级规范章程等等,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活动中来,这样,在民主的班级氛围中有助于学生的安定团结。

2、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也叫班级氛围,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细致的分,则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自主参与活动、学生的言谈举止、班级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交往方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的 2 日常表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观念等等。班级文化能够全方位的映射一个班级,是班级的灵魂展现,代表的是一个班级的整体形象。我们知道,学生作为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每个学生的个体特征是不同的,需要在一定的氛围中进行磨练、调整,从而产生共同的导向。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更能够增强学生在班级的主人翁感、安全感、责任感等。笔者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全体学生为单位,来营造班级氛围,诸如: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融合开展;开办“班级小报”、“黑板报”,每三天一换,宣传班级文化;开展“礼仪之星”、“道德之星”、“爱心之星”、“智慧之星”等竞争活动,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行为约束;创设“亮我风采”——展示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文摘廊——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和空间、文采飞扬——展示学生的优秀文章等等。

3、制定可行性强的班级总目标

目标学生奋斗的方向,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共同前进的动力,对加强学生的凝聚力也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制定班级总目标是优秀班集体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可以说班级的总目标是优秀班集体建设的精神支柱、核心内容。优秀班集体在班级目标制定过程中强调班级全体成员的集体认可性,借以来促使学生在情感、意志、行为上努力的统一性。换句话说就是制定的班级总目标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进而能够让全班学生共同为之奋斗、共同进步。同时,在制定班级目标时还应关注学生作为个体的实际情况,一定要适合于每位学生的自我发展。对此,笔者在制定班级总目标时,实施的是在制定班级总目标的同时制定学生的个人奋斗目标,借以来确保全体学生的自我发展。如:曾有一阶段我们班制定的总目标是“学习自觉、纪律自律、团结协作”,之后,根据学生自身的特征来制定个体目标,即: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目标定位在自学学习方面;管不住自己的学生目标定位在纪律自律方面;而对于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且能够约束自己行为的学生目标定位在团结协作方面,让其帮助其他学生共同进步。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目标细致化分析,借以推动全体学生为总目标而奋斗。再如:我们在制定出:团结、文明、奋发向上,再创优秀班集体的总目标时,列出了学生的个体目标为:认真学习、不乱丢垃圾、积极参加活动、积极交流、热爱劳动、3 帮助他人等等。

总之,班级在学校教育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班集体更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最直接、最具影响力的阵地。作为教师应强化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正确认知和了解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内涵,进而不断探究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的让每位学生得到健康有效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大学生;班集体;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174—02

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班集体育人”的重要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良好的班集体对于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爱校情怀、养成良好道德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一、将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提升“班集体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以班集体建设为载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不断提升“班集体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高校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内容。班委会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班委会是班级日常管理、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等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班委会成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成员是否能够全面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班级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直接关系到班级团支部和党支部建设的水平。因此,加强班集体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的班委会成员,并积极开展促进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为班集体建设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团支部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团支部是高校团员青年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宣传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的有效平台,是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纽带。团支部应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形式地创办和巩固自己的活动阵地,加强活动阵地的管理,采用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形势政策与时俱进地定期开展团组织生活,使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不断得到提升,真正铸牢团支部这个核心和桥梁作用。党支部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龙头。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在高年级班集体中,要特别加强党支部建设,要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真正引入班级,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员带团员,发挥党支部的龙头示范作用,着力改变高年级班集体中经常出现的活动内容减少、活动形式单一、班级凝聚力、战斗力下降等不良现象。班集体建设要以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和选拔具有过硬政治素养、较强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干部队伍,起好头,带好路,不断加强和促进班集体建设。

2.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中央十六号文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第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和依托。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一定由优秀的个体组成,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会造就和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个体。班集体建设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温床;另一方面,班集体建设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和原则。在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班集体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探索高校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良好做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班集体作为大学生学习等的基本组织形式,必然作为了高校各级组织规划设计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有效载体。因此,班集体建设一定要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创新活动形式、提炼活动内容、巩固活动成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在科学谋划和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贴近”的原则,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在弘扬和学习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随时代脉搏,努力坚持将新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真正引入班级、引入课堂。贴近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客观现实相结合,要与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决不可脱离实际搞教育。贴近学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相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规律性,选准切入点,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运用观看影片、纪录片、趣味活动、竞赛、辩论、参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坚持“三个结合”,系统推进班级教育活动。在系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属年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在支部相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知识、不同专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比如不断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的外语类专业学生,其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势必受到西方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结合外语类专业实际系统推进并行之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与所属年级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内容前后衔接逐级递进,效果不断强化,使每一位班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接受一轮内容完整、目标明确、学生接受、具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在支部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定期在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中开展,以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等形式固化,不断创新,系统推进,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班集体建设。

3.以班级制度建设为保障,为班集体建设保驾护航。班级制度是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准则,有利于班级建立良好学习、工作、生活的秩序,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和环境的构建。班级制度要以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为基础,建立相应制度。比如:建立学生学习、住宿、文明行为等的约束和规范;建立班干部选拔、述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早操、晚自习制度;建立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规范等。制度建立后,要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并努力贯彻执行,不断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班级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4.以党团干部培养和选拔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团干部的先锋模范性。党团干部是班级学生中的骨干,对于班集体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和选拔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班级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主要包括班级岗位设置、竞聘程序、选拔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其次,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培训机制。培训内容涉及如何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等等。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党团干部培训班、党团干部例会、党团干部培训营等进行。最后,应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干部述职、民主打分、综合测评、干部评优等方式进行考核。总之,党团干部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班级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是否建立了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将直接决定着班级建设的成败。

班集体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着力点,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各级部门和教育管理者要在遵循班级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巩固班级建设的成果,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有效教育平台,诸如社团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何建忠,刘昌海,张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班级抓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 篇7

如何在班集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 塑造良好品格, 建立强有力的凝聚力、优秀的班级学风是现在高校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班集体建设的意见, 完善当代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调查问卷, 分别对本院近800名学生采取了抽样问卷调查, 主要发放对象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每班5 - 9 份问卷, 共随机发放问卷114 份。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班干部、班主任工作、班级制度建设、班费问题、班级活动、辅导员管理、班级学风。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准确性, 还对部分学生、辅导员进行了访谈, 了解他们目前对于班集体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一、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我们了解到现在班集体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一) 学生性格特点影响班集体建设

目前学生多以90 后为主, 他们多为独生子女, 个性较为张扬, 独立意识强, 有良好的物质条件, 但另一方面却因为是独生子女, 在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面往往不够, 较为以自我为中心, 考虑自身利益较多, 对集体利益考虑的较少, 较为缺乏集体观念以及要为他人着想的意识。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任性、狭隘和自私, 如此种种现象对班集体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 二) 缺乏制定合适的班级目标

班级目标是整个班级管理的核心, 只有制定共同的班级目标, 具备共同的理想, 才能有共同追求, 才能凝聚人心, 激励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促使全体学生心往一处想, 才能焕发生机, 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良好班集体环境。但是在做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 部分同学根本不清楚班级有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认为班级有制定目标的同学也不知道班级目标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更不用说将班级目标细化为个人发展目标了。所以现在班集体中忽视了制定班集体目标。

( 三) 班级活动经费不足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学生每年都会上交班费, 多数为20 - 50 元。但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 班干及部分同学均认为上缴的班费多数用于打印资料及开展一次班级活动, 但是数额完全不足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目前班集体的活动经费来源非常单一, 多数学校也没有在班费这块按班级或者按人数划拨。

( 四) 班级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

通过问卷和与其他教师的访谈, 我们发现多数学生现在不愿主动与老师交流, 对老师可能存在一种敬畏的心理, 甚至是害怕的心态。多数时候反而是教师主动联系学生, 主要通过走访或谈心谈话, 现在多数学生会看到教师走访宿舍, 但是仍有少数学生没有看到老师走进学生宿舍。另外, 部分教师可能在四年内都没有与家长联系沟通过。于是乎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合适的交流圈。

二、加强班集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作为联系辅导员与学生的桥梁, 是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左膀右臂, 是整个班级的核心, 他们在班级中的威信、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 往往能够决定整个班级的精气神。在班集体建设中, 班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表率作用、凝聚作用、管理作用等等。有一支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聚人心、正班风。因而, 培养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是班集体建设的第一要务。要认真选拔, 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利用军训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军训后采取竞选民主的方式再结合军训期间表现确定班级干部人选。让那些真正愿意为班级成员服务, 有热心、有爱心、有能力的学生来担任, 同时要特别注重班干部的内部团结, 以加强对整个班级的吸引力。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指导, 学院也需定期开展各类针对学生干部的业务培训, 提高学生干部的班级管理及活动组织能力, 以期更好的为全体班级成员服务。

( 二) 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

随着班级组织机构逐步健全, 班级活动有序开展, 班级制度的作用逐渐凸显,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班级制度, 为班级成员提供行为准则。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必须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应建立在班级成员对班级目标广泛认同的基础上。首先要通过召开班会, 由全体同学根据班级现状, 讨论并制定出适合本班发展的班级制度, 包括考勤、请假、财务制度、评优评先等。并且在日常班级管理中, 所有班级成员要严格执行制定的班级制度, 对于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同学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班级制定中规定的相应惩罚。

(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最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 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 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通过活动无形中也增强了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能够自主融入到班集体中来。可开展不同种类的班级活动, 如团体拓展、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分不同阶段, 切合学校实际安排, 活动方式也可多样化, 分组讨论、抢答、辩论、演讲等均可。

参考文献

[1]许星.谈高校班集体的凝聚力建设[J].才智, 2011 (34) :293.

[2]张洪杰.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吉林示范大学学报, 2010 (1) .

[3]许国艺.高校班集体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3 (1) .

论团体心理咨询与大学班集体建设 篇8

一、团体心理咨询的内涵

1、团体心理咨询的概念

团体心理咨询, 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 由领导者根据参加者问题的相似性或参加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 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 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1]。在高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 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 实现自我价值。

2、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和功能

团体心理咨询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咨询效果容易巩固;特别适用于改善人际关系等特点[2]。大学辅导员所管辖学生众多, 无法完全一对一地进行学生的管理, 而且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 很多学生不愿意向辅导员吐露自己的想法及困难。因此在大学班集体建设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特别适宜, 可以让学生在团体心理咨询中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 使学生获得安全感, 增加信心, 促进学习, 也让领导团体心理咨询的教师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问题, 进行个别咨询, 省时省力。

二、大学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

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 习惯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下学习和生活, 进入大学后, 陌生的环境, 陌生的同学, 让他们产生孤独感, 不习惯大学独立自理的生活, 不适应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 出现厌学、逃课等情况。在这个时候, 让学生树立班集体观念, 在团体中找到归属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班集体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1、团体心理咨询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交流的平台, 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打破学生初入大学校门时同学之间的陌生隔阂, 通过破冰等训练, 让学生们迅速地接纳彼此, 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树立班集体意识, 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班集体的凝聚力来自于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热爱班集体并从中获得安全、爱、归属、自尊、成就等需要。

2、团体心理咨询让大学生养成了分享的良好习惯, 培养了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使班集体形成乐观进取的班风。

好的班风使学生学得愉快而有成就感, 相反, 差的班风会严重影响学生在大学的发展。团体心理咨询可以通过班级团结训练开展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团结能给人力量, 团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完成活动的目标任务。班级成员在活动中分享彼此, 相互鼓励、支持、帮助, 建立良好的班风, 每个人都尊重自己、表达自己、努力学习, 同时也尊重别人、欣赏别人、鼓励别人, 才能更好地共同成长。

3、以团体心理咨询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更好地处理学生突发事件。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 传统的政治教育让他们觉得乏味而无趣, 而团体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交流、思考、讨论, 可以自然地了解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想法, 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也可以预防学生突发事件。

4、以团体心理咨询帮助有成长困惑和特殊问题的学生走出困惑。

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大一的时候新生们要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让他们以平静的心态来完成这样的转变就成为了难题。通过团体心理咨询, 比如“青春的思索”、“昨天、今天、明天”等成长咨询活动,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巧、社交沟通技巧、处理情绪技巧等, 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 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毕业时, 学生们又面临就业择业的问题。团体就业辅导可以为学生开设求职技巧的课程, 协助学生分析事业志向, 了解自身的有点和不足, 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团体心理咨询, 教师还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有特殊问题的学生, 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学生、挂科多成绩差的学生等, 他们会表现出自卑、敏感、孤僻、思想偏激、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在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 这类学生获得了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也增加了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了解, 让他们融入班集体, 感受关怀, 从中得到鼓励, 获得自信。

虽然现在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班集体建设中运用的较多, 但因为团体情境中每个大学生都有个体差异, 势必引导团体的教师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难以照顾周全。所以要使团体心理咨询收到良好的效果, 还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师掌握团体咨询的理论与技巧, 充分尊重每一位成员, 让学生在团体咨询中体验到自己被支持并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陈瑜, 裴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 2010 (2) .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 篇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七章第十八节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1]。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发展走向和殷切希望,作为高等学校的一名基层工作者———高校大学生辅导员,笔者仔细研判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认真思考《纲要》中提出的新要求对于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结合实际努力探寻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此,笔者将自己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思路做法与《纲要》要求进行比照,总结提炼正确的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方法,努力使微观管理与宏观政策相统一、相协调。

1 班集体分级与通识建设理念的涵义

1.1 班集体分级建设理念

要做好当今大学生工作,必须做到“看问思学研”五项结合。在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成长的阶段性任务和社会需求因素,在学生大学四年成长中阶段性调整学生工作的工作重心。即第一年的工作重心应在学生的适应教育上,不断帮助其提高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年的工作重心是定位教育,辅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找好学习动力、从高年级学长中找灯塔、加强交流、发掘并不断增强自身优势。第三年重社会实践和理想指引教育,开拓各专业实习基地、激励学生有所创造、积极付出、施展能力。第四年将重视学生的社会适应教育,帮助学生在理想职位和社会需求岗位中找到平衡点、实现自身价值。

1.2 班集体通识建设理念

通识教育是大学阶段教育公民、传播共同价值观的重要领域。通识教育产生并流行于美国,它不局限于通过开设通识课程的方式实施教育,还应包括设置课外活动等隐性通识课程。因此,笔者提出在高校班集体建设中进行通识教育,其隐性通识课程教育的实施者应为高校辅导员,即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打破一名辅导员所管理的若干班级的班别和专业壁垒,在学生不同的兴趣外策划并实践一系列为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而组织的学习、生活或校园活动经历,以求塑造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共同的活动就是隐性的通识课程,其着眼点并不在“识”,而在于教化,它以情操的陶冶、价值的塑造和公民的培育为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这正是高等教育和社会生机之所倚[3]。

2 班集体建设中的“一个支点、两种管理”的管理创新模式

在管理学发展长河中,管理的方式实现了从重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19世纪末的刚性管理以泰勒的科学原理,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等古典管理学派为依据,是以“科学主义”和“经济人”、“理性人”的哲学假设为基础。它强调“以事为中心”,管理者凭借严密的组织结构,依靠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和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组织成员进行的一种管理。在泰勒的刚性管理之后,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出发,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如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格的X-Y理论、威廉·大内的Z理论等,而这些理论都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地位与作用,而强调“以人为本”正是柔性管理的核心。

应该说,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并不对立。两者均不完善,柔性管理离不开刚性管理的内核———组织结构,它以刚性管理作为前提与基础,是对刚性管理的完善与升华,它使管理更具适应性,使组织更具生机与活力。而单一的刚性管理也往往会产生与管理目标背道而驰的效果。

以上述管理理论为基础,笔者认为在班集体建设中应采用“一个支点、两种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个支点指在确保学生安全、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班集体建设始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和依托。班集体建设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温床;另一方面,班集体建设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和原则。在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开展班集体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两种管理是指刚性、柔性管理互补性交错使用。在日常工作中强调刚性管理,强化班级制度的公约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而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以柔性管理为渗透。大胆尝试融汇“以柔克刚,刚柔并济”,以实现用最小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投入实现最大的管理效果。

3 班级刚性管理理论与实践

刚性管理重“管”、重“权”,也就是重控制,从而达到管理的统一性。因此,高校班级刚性管理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井然,使学生的行为规范统一,并且有利于学校中敏感问题与突发事件的处理。尽管如此,刚性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它忽视了人的因素。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3.1 以班级制度建设为保障,为班集体建设保驾护航

班级制度是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准则,有利于班级建立良好学习、工作、生活的秩序,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和环境的构建。班级制度要以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为基础,按照班集体分级建设的理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重点任务,在班级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奠定刚性管理的基础,确保班级管理有效性。比如:在大学一年级,在班集体建设初期,应着手制定班级制度建设初步方案,建立《班级文明公约》、《宿舍文明公约》等学生学习、住宿、文明行为等的约束和规范;建立班干部选拔、述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早操、晚自习制度;建立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规范等。制度建立后,要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并努力贯彻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现行班级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回头望”工作,在不摒弃原有制度框架和管理原则前提下,进行增删、修订,这样,完成了对班级制度建设的探讨、制定、分享、调整四个环节,真正做到班级内分工明晰、奖罚分明、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班级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3.2 以党团干部培养和选拔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团干部的先锋模范性

党团干部是班级学生中的骨干,学生干部队伍是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对于班集体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和选拔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班级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主要包括班级岗位设置、竞聘程序、选拔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其次,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培训机制。培训内容涉及如何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等等。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党团干部培训班、党团干部例会、党团干部培训营等进行。第三,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考核机制。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干部述职、民主打分、综合测评、干部评优等方式进行考核。总之,党团干部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班级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是否建立了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将直接决定着班级建设的成败。

4 班级柔性管理理论与实践

柔性管理重“理”、重“知”、重“交流”,也就是重协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权利,有利于群策群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班级柔性管理是指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的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利用辅导员自身固有的积极的因素来感化和引导学生。高校班级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位学生对班级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

4.1 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

在科学谋划和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贴近”的原则,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在弘扬和学习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随时代脉搏,努力坚持将新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时代精神真正、引入班级、引入课堂。贴近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客观现实相结合,要与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决不可脱离实际搞教育。贴近学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相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规律性,选准切入点,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运用观看影片、纪录片、趣味活动、竞赛、辩论、参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笔者结合阅读《包涵心语》所感,为解决学生数量大、师生沟通不足、班级凝聚力弱等问题,建立《时事月评》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时事月评》包含时事新闻、当月工作简报、团日活动剪辑、班级大小事以及温馨提示。按照班级分级建设理念,随着学生进入高年级,进入闪光与个人才华展示期,再加之在外在需求上,学生的求职倾向明显。故此,增设参赛感言、学长访谈、就业指导等板块以满足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化需求。建立《时事月评》交流阵地的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信息接收量、推动了解并学习其他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解答学生的困惑、关心大家的生活和学习、取消班级壁垒、实现更高层面的班集体和谐。

4.2 坚持“三个结合”,系统推进班级教育活动

在系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属年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在支部相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知识、不同专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比如不断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的外语类专业学生,其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势必受到西方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结合外语类专业实际系统推进并行之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与所属年级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内容前后衔接逐级递进,效果不断强化,使每一位班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接受一轮内容完整、目标明确、学生接受、具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在支部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定期在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中开展,以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等形式固化,不断创新,系统推进,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班集体建设。

笔者以团日活动为例。团日活动是在基层团支部开展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效果良好的团的基本活动,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构建多元知识结构、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4]。团日活动的定期性举行,使学生们习惯于利用团日活动将班级凝聚、展示学生才艺与新貌,使团日活动成为班级中最有号召力的特色活动。进入二年级,辅导员只对每月主题进行大思路上的引导,将创新空间留给各班支书与宣委,取得良好效果。多数班级的团日活动以宿舍为单位,调动学生充分发挥所长、基本做到人人参与。小品、情景剧、配乐诗朗诵、场景表演、老歌新唱、快板、辩论赛、分组讨论、知识问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经常可见。笔者使用“常规药、新吃法”的方式让团日活动不再是传统的“宣书”,而是为学生们创造轻松的氛围,最大化地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彼此了解、深化班级凝聚力,让学生们在团日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记忆。并让“我是班级一份子”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学生们在校内安全快乐地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5 结论与讨论

高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作为高校辅导员,需要与国家层面的教育方针、导向相一致,不断改进并提高班集体建设的思路、内容、形式、方法与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所提出的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模式仍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及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五个目标。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辅导员组织实施的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无疑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微观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阳光九班”班集体团队化建设与管理的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出科学化的班集体建设规律和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创新方式,力求在大学班集体建设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微观环境中主动实现与国家高等教育宏观政策导向的实时联系与紧密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7/29/c_12388942.htm,2010-07-29/2010-12-01.

[2]中国文明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OL].http://archive.wenming.cn/gzyd/2008-09/30/content_14540670.htm,2004-08-26/2010-12-01.

[3]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1-8.

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研究 篇10

一、了解学生,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其特点在于具有共同的学习愿景, 也就是说班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并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 形成一种共同愿景。每个成员在实现个人愿景的同时, 也为达到全班的共同愿景而努力。因此, 接受一个班级后, 班主任应该从班级实际出发, 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风, 学风, 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奋斗目标。目标:就是奋斗的方向, 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凝聚全班同学的智慧, 使之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 我在接手班级后, 与学生共定班风:文明团结勤奋向上, 以及自主, 合作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我们爱学习这样的一些远景目标。再设计分阶段实施的近期目标:实行晚自修坐班轮流制, 激发同学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达到每个同学参与管理的目标: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 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开展文明小卫士的评比活动, 达到自律的目标等等, 凡此种种子目标, 都是学生乐意接受并行之有效的。凝聚班级共同愿景是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根本前提。

二、营造快乐, 和谐的班级情感

在班级建设中, 良好的情感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营造快乐, 和谐的班级情感, 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师生情感, 要有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试想, 一个得不到老师喜欢又不喜欢老师的学生, 他又怎么去爱学习?这样, 教师需发挥爱心, 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崇敬, 信任和亲近, 才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氛围。首先,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是感染, 而不是说教, 班主任只有以自己的人格, 品行, 素质和能力做榜样, 才能鼓舞和感染学生。一个师德高尚, 知识丰富, 教学经验丰富, 责任感强的老师, 会把自己融入事业中, 与学生一起发展, 潜移默化的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树立高尚的人格榜样。其次, 以老师的爱引导学生。爱也是情感的核心。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 关心和尊重, 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征。如果老师把爱生情感投射到学生心田, 温暖孩子们的心灵, 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老师要做到关心爱护, 理解宽容每一位学生, 平等真诚地对待他们, 让学生在师爱中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特别对班上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 更要对他们倾注爱心, 让他们有“老师关心我, 爱护我”的感受, 让他们融入快乐, 和谐的班级情感中,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其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三、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快乐学习

组织学生自主管理是学习型班级的特征之一。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首先要发扬民主, 共建班规。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决不是班主任包办的, 我要求大家每人一条, 然后总结归纳制定出班规。定了班规就得共同遵守, 实施。班规制定后就是管理的问题了。在班级管理中, 学生兼有双重角色:一方面是班级管理的对象, 要履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要遵守班级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学生又是班级管理者, 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就是把学生当作班级管理的主体, 实现班级全员管理。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 我一方面采用竞选班干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律, 要想选上班干部, 自己就要先遵守各种行为规范, 这是前提。同时每个同学都有竞选班干部的权利, 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另一方面, 抓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是班级建设的骨干力量, 一旦形成了新的班委组织, 就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 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指导, 并发挥他们每个同学的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是班级组织管理追求的目标, 主要是为了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 让大家自主快乐的学习。

四、打造健康快乐的班级文化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健康快乐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一是环境文化, 优美的环境氛围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室里悬挂名人画像, 名言, 学习园地、展现大家的奇思妙想画, 手工或整齐漂亮的习字, 卫生工具摆放整齐。每月更换一期版面精美、色彩鲜艳、主题突出的黑板报。二是语言文化。比如:见到老师问声好, 同学之间不说脏话, 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等等。三是活动文化。各种班队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也有益于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 对生命的珍惜, 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健康快乐的班级文化能使每一位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充满憧憬, 对学习富有责任感和积极性, 能使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自由地交流, 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 能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 弘扬班级正气。

五、努力培养快乐学习的学习型学生

学习型班级是由学习型学生组成的。因此, 培养学习型学生是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核心目标。怎样培养学习型学生呢?

首先, 教师应成为学习型老师, 为学生树立榜样, 作出表率, 带头学习, 善于将学习与工作融合在一起, 并能学以致用,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 影响学生。

其次,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让学习成为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觉行动。一方面, 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认真分析, 看看他们的学习动力来自内在需要还是外在因素, 注意去引导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进步后的喜悦, 成功的快乐, 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第三, 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班级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但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老师除了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外, 还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有计划地开展互帮互助, 合作小组这样的团队学习。我在班级开展的“一帮一”互助帮扶小组的共同学习, 带动学习就很有成效。这样大家互相支持, 互相帮助, 从而使求知成为大家的共同乐趣。

在中学生德育中注重班集体建设 篇11

【关键词】班集体;凝聚力;荣誉感

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这是他们的统一目标,他们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形成一个有良好风气的班级体,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精神从何而来?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工作。我从教多年,并且当班主任,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一些心得。

一、爱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点,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言传身教,使学生爱集体,爱班级,懂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道理。爱是双向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更会激发学生对班级的爱。如果学生意识到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的话,就会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就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学。学校的学生更缺乏这样的爱,他们很多都是缺少父爱或母爱,行为习惯都比较差,更要有老师用爱来感染学生,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二、树立良好班风,凝聚人心

集体不是一般群体;集体一旦形成,具有比各个成员相加更大的力量。那么,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当然,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也不是虚无的,它需要培养并且也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如何实施呢?

1.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该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我所带的班级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班级,学生成绩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吃苦精神,缺乏是非观,所以我每学期给学生制定一个目标,第一期让班上每一位同学能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的合格学生第二期让班上每一位同学做一个热爱班集体,勇于为班级争光的学生。第三学期能让班上每一为同学做一个年级示范班级,不仅在班上要做优秀的人,在年级中也要做优秀代表。第四学期,增强班级凝聚力,努力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为学校增添荣誉。

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有句话说的好:“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形成民主管理气氛,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我们班实行分级管理,一级管理,一位班长负责全面工作。二级管理,五位副班长,负责学习、生活、纪律、宣传、文体五大方面,下属又有许多干事进行辅助工作,鼓励每一为同学都参加。都是班内的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三、积极开展班级活动

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组织集体活动。一个集体不开展集体活动,学生个体就感觉不到集体和集体力量的存在,感觉不到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这样,集体的凝聚力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内容多样形式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为了强化集体荣誉感,有时候需要将班集体置于年级或学校乃至社会的大集体中,开展班际或校际的竞赛或联谊活动,其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我班在前期教育中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有以“感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能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让同学们从身边的故事受起感染。有以竞赛为主的游戏和知识竞赛,让同学们培养集体协作精神,从过程中享受知识的获得,有以节目为主联欢活动,为同学庆祝生日,从快乐中享受友谊的珍贵。更有巅峰对决的辩论比赛,让同学们从多方面了解这个社会的很多现象。

四、加强班主任的感召力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工作的主要操作者。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决定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班主任的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这种感召力的影响,远远超出学生在校的几年,而往往是终身性的。一个值得学生崇敬、信赖和爱戴的班主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形象呢?概括地说,应该具备崇高的学术形象和人格形象。班主任崇高的人格形象是指班主任以其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为学生树立榜样。这种人格的力量首先表现为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这种信仰和品德通常以其日常的言行表现出来。作为教师,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直接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著和无私奉献。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最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人格的力量还表现为良好的性格和风度。性格是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班主任良好的性格体现在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正直不阿等方面,这些构成人格形象的个性美,最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效法的楷模。班主任端庄大方、不卑不亢、温文尔雅、风趣幽默的风度,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

五、结语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综述 篇12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必要性,流转模式,收益分配,建议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逐步成为中国土地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但自发、隐性流转早已存在。它将成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本化与市场化建设的最主要形式[2]。

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概念

我国法律对于集体建设用地迄今并没有一个确切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按权属看,该建设用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而不是属于国家;按土地的用途看,它不是指农用地,也不是指未利用土地;按合法性看,它是指依法经批准的建设用地,是合法的而不是非法的建设用地[3]。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分为所有权流转和使用权流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是指由于国家征用,土地所有权由农民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的一种方式;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民集体或个体农户将其使用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通过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让与他人使用的行为[3,4]。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土地权利的流转,更多地表现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又可以分为初次流转和再次流转。权利转出方为土地所有权人(或者其代表)的,其转移使用权称为初次流转,包括流转申请、流转审批、流转交易、流转登记4个步骤;如权利转出方为土地使用权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称为再次流转,包括流转交易、流转登记2个步骤[1,4,5]。

2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必然性和客观性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国家每年通过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来增加土地市场的供给,但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往往远高于国家每年的征地量[6]。

来自国家土地部门2005年的数据显示,扣除交通、水利等无法进入市场流通的土地之后,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分别约为1 700万hm2和700万hm2[7],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数量约相当于城市建设用地的2.5倍。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使得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势在必行。

随着土地经济价值观日渐成熟,集体土地流转已成为社会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流转发生的主观原因[8]。着眼于流转实践带来的效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探索了一条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壮大发展的新途径;盘活了存量土地,实现了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9,10,11]。流转制度创新使潜在收入得以增加,流转制度环境变化使潜在收入分割成为可能以及流转制度安排成本在降低[12]。从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入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为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土地条件;提供了部分资金,降低了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成本;也有利于农村城镇工业的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与此同时,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可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13]。

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运行模式

3.1 流转形式

目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涵盖了出让、转让、出租、抵押、联营、入股等多种形式[11]。具体可以概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以征、转为国有,并办理转让、出租手续,补交相关税费,实现所有权、使用权的流转;集体之间辖域调整,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相应调整;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以集体土地使用权合作的方式进行流转;集体土地使用权随企业厂房转让、出租;乡(镇)村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联营形式兴办各种企业;乡镇企业合并、兼并及股份制改组中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由于企业倒闭或债权债务等原因,通过司法裁定使集体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集体土地使用权随农民住宅转让出租。其中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土地使用权流转,使用权流转又以出租为交易的主要形式[14,15]。

3.2 流转模式

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2个问题:一是集体建设用地是否应该向市流转,经过长期争论后,大多学者都认为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二是集体建设用地应该怎样流转、怎样进入市场,即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问题[11]。从实际情况看,各地较少规定集体建设用地是否可直接流转。而江苏省无锡市则明确指出,城市(镇)规划区内集存量建设用地用于商业等经营性用途的,必须先征为国有土地[16]。

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践中主要形成了3种流转模式:转权让利模式、保权让利模式、2种方式相结合,即规划区内转权让利,规划区外保权让利[3]。

马保庆等[17]结合威海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实践认为无论是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还是规划区以外的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都应先转为国有,不允许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若需进入市场,只有在实行国有化后才能实现,并提出了转权让利、统一出让的流转形式。高迎春等[18]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选择转权模式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方向,他们认为制度创新要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安排应在现有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的框架下完成,实现对现有制度的完善,而转权模式更为接近现有土地资源管理法规。许坚[19]也认为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应慎重,通过对农民的调查,了解到只要是按市价进行补偿,即便是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入市流转,农民也能接受。

尽管国家垄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禁止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直接入市的初衷是确保集体土地对农民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利益,确保国家通过土地市场的垄断,以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20]。但由于建设用地价格的上升、农民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宪法秩序的改变,导致了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流转权利的需求。农民采取黑市流转、变相流转等方式进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地方政府也有很强的改革意愿,突破了中央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21]。

因此,张梦琳等[6]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缓解了供需紧张,减少建设占用耕地的潜在威胁;实现了效率、公平的双重改进,从效率上看体现了帕雷托改进,增进了社会福利,从公平上看体现了对农民利益的尊重。他们认为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流转,意味着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在保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进入土地一级市场,打破政府垄断供地的状态,使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由分割走向整合[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崔娟等[20]从法理分析的角度分析,认为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首先是符合《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其次,依据中国《宪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农民集体对其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收益和处分的权能;最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改革的新动力。黄小虎[23,24]则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分析现在集体建设用地市场虽然还没有放开,但在城市土地市场巨大效益的刺激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发流转的“黑市”十分活跃。政府只有放开,才能管住。而放开集体土地市场以后,除了能使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还可以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城市存量土地的集约利用。

3.3 流转收益分配

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是关系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核心问题[25],也只有建立了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最终才能达到保护农民利益、规范土地流转的目的。马保庆等[17]从地租的形成原因着手,认为对于新增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土地纯收益的分配对象包括国家、乡镇政府和村集体;对于存量的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分配对象除国家、乡镇政府、村集体外,还应包括原土地使用者。他们认为新增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分配比例,就是绝对地租归国家所有,级差地租Ⅰ按土地所处投资环境,在国家、乡镇政府、村集体三者之间确定合理比例。若存在垄断地租,原则上要归国家所有。存量土地的土地出让纯收入,除绝对地租由国家所有,级差地租Ⅰ由国家、乡镇政府或村集体所有外,级差地租Ⅱ和改良地租要由原土地使用者所有。而储凡亮[26]和李延荣等[27]则认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一种交易行为,应根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及投资与收益合一原则进行收益分配,而参与这种交易关系的主体不包括地方政府。并且各级政府参与流转收益的分配,很可能会导致土地供给失控并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李延荣认为土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关系的主体应是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国家,而非各级地方政府。

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建议

上一篇:钛制弹性髓内钉下一篇:商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