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研究

2025-01-09

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研究(通用8篇)

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研究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与区域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开放大学远程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 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历史情况来看, 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拉动开放大学远程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而后者的多样化办学、大众化教育同样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力保障。

1 河北经济发展与地区远程教育调研分析

1.1 河北经济发展概况

河北省位于渤海湾的中心地带, 有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口、黄骅港等国际国内港口, 经过改革开放数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河北省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主要农产品产量、化学原料产量、干线公路、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均居前列。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 依托国家政策优势, 河北省经济发展必将进入新的发展时代。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 远程高等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 也势必成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有力贡献。

1.2 河北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调研分析

河北开放大学的前身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支撑, 实施远程开放式教学。开放大学免试注册入学, 实施弹性学习、学分银行等方式, 坚持宽进严出的办学原则, 学习时间相对宽松, 更是打破了传统普通高校学习模式的局限性, 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学习需求, 为不同阶层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平台为目标, 促进了教育公平, 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助力。但是, 伴随社会公共教育的发展, 造成原本生源结构的变化, 加之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不断需求, 河北开放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面临极大考验;京津冀教育的兼容并蓄, 经济与教育的协同前行, 又对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有提供了空间。挑战与机遇并存, 开放大学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建设, 增强自身实力, 提高自身吸引力, 才能更好的融入教育发展的大潮中。

2 河北开放大学建设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策略分析

2.1 优化专业结构, 适应经济特点

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方向、目标和结果。开放大学建设应立足地区发展需要, 专业结构应符合或趋同于地方经济地点, 以地方产业结构特点为依托, 以市场需求准入为导向, 进行专业结构的改进和调整。例如:河北省是农业大省, 涉农专业虽已有构建, 但可根据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对不能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关涉农专业进行适当调整, 以期更好的服务于地方发展。另外, 新专业的确定、新方向的产生应有与之配套的相关服务, 学校要及时的从教学管理、硬件设备、软件服务等多方面给予必要的补充。总之, 学校在专业结构设置中, 要更多的考量地区需求, 根据地区人才培养状况及地方经济建设模式, 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国际服务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靠拢, 建立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

2.2 改变课程设置, 规范学科门类

当前, 学校专业名称、学科门类有不规范的现象, 比如部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方向基本一致, 但却有两到三个不同的专业名称;同样名称的专业课程在不同培养层次的课程设置、考试方式、学习特点上又有差别;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轨等问题, 这些状况很容易造成学生在专业选择、课程结业等方面的困难。所以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并根据自身定位, 合理科学的设置学科专业, 全面考量专业课程设置, 规范学科门类, 使之更好的与专业培养计划相一致, 努力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专业体系的建立。

2.3 依托本地特色, 确定服务定位

开放大学建设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准确的自身定位是关键。根据本省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积极完善专业设置及学科体系, 促进服务新兴行业专业和职业变迁专业的形成。例如, 河北开放大学可依托本地地理优势,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 充分了解行业发展需要, 寻求服务业或其他特色产业培训项目, 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服务定位。

总之, 开放大学建设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 在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目标下, 从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入手, 在专业结构设置、学科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完善等方面, 都必须坚持“以服务地区发展为宗旨, 以提升学生就业为导向”, 从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开放大学远程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即是开放大学本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河北开放大学自成立之日起, 其发展与地区经济密不可分,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时代背景中, 远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会越来越大, 两者相互促进。

摘要:远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 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高等远程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 当其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时起促进作用, 反之将起阻碍作用。因此, 在国家大力提倡协同发展的背景下, 研究二者的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河北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入手, 探讨河北开放大学远程高等教育建设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关键词:开放大学,建设,协同,经济,策略

参考文献

[1]陈鸿彬.河南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抉择[J].经济经纬, 2002 (06) .

[2]吴新丽.河南经济发展的新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01) .

[3]习谏.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5 (29) .

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研究 篇2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开放性;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12-02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转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校,培养的人才一方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中,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学生在实践、实验环节的训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要多进实验室、多进企业,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走开放实验室之路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然途径之一。开放性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既在学生创新、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提供很好的外部平台,又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还能适当服务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专业实验仪器的作用,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一、开放性实验室开放形式及内容

高校实验室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在学生实践教学的同时为师生的科研提供服务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实验室不仅是时间上的开放和场所仪器设备的开放,而且在空间上也应该开放。开放性实验室可以分为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两种形式。校内开放可采用由内到外方式,即各院、系实验室首先向本院系师生开放,逐渐扩大至对其他院系师生开放。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为教学实验课程开放,二是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开放,三是为师生开展科研活动开放。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分部分开放实验室和完全开放实验室两种。针对于基础性的、验证性的教学实验,由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后,在工作时间内可以对学生进行开放即为部分开放实验室。部分开放实验室可以在低年级学生和教学实验中采用。为了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可采用兴趣为先、任务驱动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实验室可完全开放。完全开放实验室是理想的校内开放形式,要求实验室的所有设备、实验项目、实验材料等,包括实验指导在内的任何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来实验室做自带的实验项目。完全开放式实验室对高年级的学生和参加各种实验竞赛的学生以及教师科研是比较适用的。

高校实验室向社会开放一是校校之间的开放,整合区域高校间的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效率,促进校校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二是校企合作、与科研院所合作。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的投入的力度较大,高校实验设备精良,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强。如果面向企业和科研院所开放,不仅可以使企业和科研院所节省物资投资开支,也可以给产学研结合创造更多的价值。三是为社会科普活动开放,为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源和条件,使得高校实验室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可以促进科普活动展。

二、开放性实验室科学化管理

1、完善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开放面的扩大必定会影响到实验室的管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会增加,合理的管理体制才是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根本保障。各实验中心应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有制度、有记录、有检查、有考核。实验中心的规章制度包括: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中心人员值班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低值耐用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培训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和消防制度和仪器设备的修理、报废、赔偿制度等。开放性实验室还应健全各种登记制度,登记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对设备的登记和对人的登记。

2、开放性实验室实验设备管理

现阶段开放性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设备价格昂贵不能完全开放,另一方面,尚未有健全的上岗培训制度。设备的管理不够到位。

在美国、日本,很多高校都采用实验室设备共享的模式,一方面降低仪器设备闲置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能减少或避免国家教育经费因重复投入购买相同类型仪器而造成的浪费。我们可参照美国、日本相关高校,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实现实验设备良好的管理与使用。第一级是高端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需要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操作,而不是把样品交过去只拿结果。笔者所在高校会涉及到硕士研究生或或师生做科研,需要长期做某个实验,首先要向实验室提出申请后等待安排培训,由初级到高级,再经过自己摸索适合自己样品的方法和参数设置,这样很有针对性,做出来的结果可靠性高。第二级是中端仪器设备,无需上岗证,参看操作说明即可直接操作。此类设备可陈列在开放性实验室玻璃橱柜里,预留仪器开关按钮,实验者可自行简单操作,直观了解仪器运转过程。第三级是废旧仪器,此类作品可摆放在实验室的过道里,大学生可以随时前往接触设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3、开放性实验室实验药品管理

开放性实验室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财产容易丢失,特别是一些低值易耗品。目前的实验室在实验材料如易耗品的管理缺乏规范,大型的实验仪器都是固定资产一般不会丢失且有详细的登记本。但是一些小的实验资料一般无法详细的管理,没有准确的登记查验器材的准确数量,造成了实验室财产的流失。实验药品的管理同样存在相关的问题。开放性实验室就必须面临实验药品的开放,药品的管理在总数量都有详细的登记,但在准确数量特别是液体药品的准确数量上的管理存在问题。一些无毒无腐蚀性的常规药品的小(上接第12页)数量的丢失影响不是很大,但具有腐蚀性药品的丢失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难以控制。实行实验室开放是高校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必然发展的一个趋势,势必关联到上述问题。借鉴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的管理办法,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资金来管理。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将其相应的实验经费划拨到实验室。在使用低值易耗品时建立申报制度,将所需物品与实验者的经费挂钩,必将减少浪费和丢失。二是建立低值易耗品出入清单,设立奖励制度。每学期每个实验室都要划拨相应的实验经费,一般都是根据开出实验的多少来分配。每学期根据在开出实验的同时节约的低值易耗品多少来奖励实验管理人员。

三、实验室开放后的安全隐患问题

对安全隐患问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首先加强管理工作,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开放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危险品的保管、使用,试剂的配制、使用,废弃溶液、死亡动物的回收等,都必须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并且置于醒目的位置。对参加实验者,实验室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实验者明确本实验室的规章要求,并加以遵守。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注意对每一位实验者讲明仪器设备的使用规则,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做好巡视工作。对于有毒危险品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使用登记工作,控制用量,做到用多少取多少,多余试剂必须收回或倒入指定容器收集处理;其次建设和完善各类安全设施,安全工作不仅是防火防盗,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要科学化、人性化。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危险因素要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比如在化学实验室要使用防爆开关,挥发性物质较多的实验室要强制通风,安装自动喷淋装置等;第三,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举办各种有关的实验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实验室安全;第四,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应对的训练;第五,可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实验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领用的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完好情况建档,条件成熟时可对各实验系统进行计算机监控。除了前述的防爆开关外,防火设施、灭火器、消防砂都要相应配备,实验室还要设置废液收集容器,配备必要的消毒杀菌设施,对实验器械进行杀菌消毒。有条件的单位还应该建立专门的废水净化设施,保护环境安全。

四、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不仅是实验技能的专家,同时也应是本专业的管理专家,实验室人才队伍应该是一支专业水平高、实验器材操作熟练、工作热情高的技术队伍。高校必须。要加强开放实验室专业技术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引进的方式,让更多的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技术管理队伍中来。二是要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自我完善,以适应现代实验技术和管理的需要。三是要重视现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待遇问题,各院校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如适当减少工作量和八小时外工作量的重新计算、优惠职称评定条件等。四是要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给校内、校际实验技术人员搭建平台,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经验分享,提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卫亚博.宋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245

[2] 陈念.陆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下的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08):111-112

河北开放大学学籍管理体制研究 篇3

学籍管理包括学生的入学、课程注册与考核、成绩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奖励与处分等,记录了学生的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等。可见,学生学籍的内容事关学生在学校的点滴记录。学籍管理记录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学籍管理是否到位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能否配套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籍管理机制与模式,对于河北开放大学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等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对之认真加以研究。

二、河北开放大学学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学籍管理观念没有跟上来

学籍管理涉及到了学生的入学与注册、课程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奖励与处分等,记录学生的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等。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体制,能有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此外,学籍管理体制是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的基础,关系到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善等等。但目前河北电大正处在向河北开放大学的转型期,学籍管理参照以前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体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籍管理观念和意识还远远没有跟上来。如何树立先进的学籍管理观念,更好的服务开放大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任务。

(二)学籍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众所周知,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否合理有效,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学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就现学校学籍管理的情况来看,学籍管理手段存在着较为落后的现象。学籍管理大多是以手工管的方式理方来管理,在信息反馈方面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籍管理的效率低。此外,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重复劳动使学籍管理工作量加大了,准确性也不是很高,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我们开放大学发展的需要。

(三)学分管理存在着问题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我们知道在开放大学环境下学分制代替了学年制。所谓学分制它是允许学生自主的选择课程,把以前的指令性换成现在的指导性。这种自主的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学籍管理的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自主选择课程一部分学生在选课时不是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规来选择,就有可能存在着漏选、错选、甚至是多选的情况。河北开放大学学的分制存在着教学计划弹性不够、选课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过程仍保留着学年制做法等问题。为此我们学籍人员就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来整理、核对、修正这些学生选课的数据。再加上每个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尽相同,会使课程注册的工作较为繁琐,这就在某些程度上制约了学分制的发展。

三、完善新形势下河北开放大学学籍管理体制的措施

(一)增强学籍管理观念和意识

学籍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学校的很多部门,如果每个部门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流程不是很了解,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够按照学籍管理的要求来办管理的效率就会低。河北开放大学环境下,就需要制定出一套符合电大教育实际的学籍管理规定,除此外,我们还要建立相关的学籍管理制度,在查询网站上增加学籍制度的文件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查询。为了增强学籍管理观念,要利用空余时间、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学籍文件精神,并把相关学籍管理和专业规则中的精神及时告知学生,增加他们对相关内容的了解。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籍管理的文件公开化、详细化、深入人心。

(二)创新学籍管理手段

随着开放大学的推进,学籍管理手段要创新。我们对学生信息核对和修改系统、学生选课系统、考试信息系统、毕业生信息核对系统进行了完善,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对学籍相关软件的操作、熟悉业务流是完善学籍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为了使学校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更早适应新的学籍管理手段,我们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人力度,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联合开发部门在学校开展相关管理部门的培训,对培训情况进行的汇总和分析,通过创新学籍管理手段,提高了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完善学分管理

在学分制下,学生能够自主选课。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不是特别了解,在选课时就有可能存在着漏选、多选、误选等情况。完善学分管理很重要,因此不能够把这个学分工作就这杨简单的让给学生来做,完善科学的选课制度十分必要。我们可以规范辅导员辅助制度,在每个专业中找多位专业教师进行专门的辅导,把他们的联系方式公开化。并且在学校网站上对每个专业有哪些课程有一个详细介绍,对课程学习的性质、内容及相关要求进行说明,让每位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设置有个详细了解,再加上有专业辅导员的辅导选课。教学点的管理人员对学生选课信息进行仔细核,对学生的选课结果如发现存在错误可以及时的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河北开放大学以的教育本质是让每个人都享有终身教育的权利,在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对象等等方面多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建立一个较为开放式的管理体制。面对新环境,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当前学籍管理工作在适应新情况下出现的新特征、新问题,并认真把握学籍管理的方向,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籍工作中,为建立河北开放大学提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高林琴.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山学院学报》,2011(06).

建设中的国家开放大学 篇4

随时随地的网络学习环境

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小赵,在工作中不时会碰到由于医患矛盾所引发的法律纠纷,最近他开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修法学专业课程,一方面为了自我保护,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每天在手术室里就像一场战斗,根本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充电。但现在的远程开放学习,让我把每天上下班乘地铁的两小时‘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携带着国家开放大学定制版的平板电脑,空闲时登录学习网学习,已成為赵医生的“新常态”。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站式的学习服务,学生只要登录,就可以在这里享受海量的学习资源和全方位的服务。学习网是国家开放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以“六网融通”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包括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师团队、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习支持、网络教学管理和网络学习测评几个子系统。

学习网的界面设计体现了“以学习者为核心”的理念,分为“学生空间”“教师空间”以及“课程推荐”三个板块。

“学生空间”是学生网络学习的空间,可以精确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形成学习档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管理。目前学校已开通了360万个空间,实现了在籍生全覆盖。

“教师空间”由网络教师团队来维护,整合了优质师资,基于网络来开展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支撑着总部、分部、地方学院(行业分院)、学习中心以及联盟合作机构的教学工作。

“课程推荐”板块中有网站上最受欢迎的网络核心课程,它是学校利用普通高校和社会上的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建设的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形成性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于一体的课程,即“国开MOOCs”。

国家开放大学建有覆盖全国的,一站式、一体化的,一线坐席、远端坐席、专家坐席相结合的“云呼叫”远程接待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信息查询、选课指导等服务。与此同时,学校还推出了适应在职成人学习特点的网络学习测评,改变了传统“一考定评”的评价模式,探索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终结性评价和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加强知识技能的应用评价。

未来国家开放大学还将打造包括教学、教务、评估等在内的全员、全程网上管理和服务,根据在线学习特点和网络教学管理职责与流程,形成基于网络的管理模式,进而实现从招生到毕业的“一站式”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在学习网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注册自己的账号,建立专属空间,记录学习进度甚至预约考试,分享所学所感。你会发现学习不再那么无聊和吃力,边学、边玩、边交朋友正在变为一种可能。

漫步云端的学习体验

“我是库尔勒市东方社区的一名计生干事,国家开放大学圆了我的大学梦,通过云教室,同学们可以实时收看远在乌鲁木齐的老师授课,还可以直接对话,我们都很激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电大2014级法学本科专业(维汉双语)学生米日古丽·吐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情不自禁地说。她所说的“云教室”,是互联网和传统教室结合的产物,可将遥远的物理空间化为零距离,远程交流触手可及。

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特别关注为教育不利地区和人群提供教育服务,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放大学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云教室的戰略规划,并将建设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优先选择中西部的一线学习中心,最大限度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学生手中。

2012年5月21日,全国电大系统首个“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在北海电大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国家开放大学面向西部边疆和经济落后地区陆续建设了一批云教室,主要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广西、贵州等6个省份,涉及40多个地级市。到2015年12月,在全国建成297间云教室,21间控制中心,覆盖国家开放大学 22个分部和百万师生。

作为最先进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典范,“云教室”实现了在线面授教学、远程实时教学、课程实时录播、网络直播教学、视频会议、远程面试与答辩、网络考试与考试监控等功能。“云教室”项目是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中西部教育的发展均衡,成为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应用的开路先锋。

“云教室”仅仅是国家开放大学这样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学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冰山一角”。为适应以“六网融通”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学校建成了以教学系统、教务系统、招生系统、考试系统、数字化资源库、远程接待系统、办公系统等为主体的核心业务系统,一个多终端接入的“云、路、端”一体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正在建设中。

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北京网友“像风一样的男子”每天除了用手机玩玩“节奏大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新消遣方式——五分钟学习。“我当时在上MBA课程,很多经济知识枯燥难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罗斯福的三个面包》微课程,眼睛一下子亮了,原来边际递减理论还能讲得这么形象生动。”从那以后,他每天都在网上看经济类系列片。

“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于2012年启动。在这个网站上,每个知识点都被浓缩成五分钟左右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以视频为主,学习者可以方便灵活地自主学习。在这个网站上,学习者既可以通过《教你学做基本戚风蛋糕》这样的视频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水平,也可以通过《合唱知识》等音乐课程来丰富自己的艺术生活。学习者可以畅游在学习空间、专题、名师、机构频道、个人分享区等不同的学习板块间,这些板块如同小秘书一样帮助学习者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辨别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寻找学友。在“名师”板块,学习者可以零距离和名师大家接触,一览他们授课的风采;在“专题”板块,学习者可以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系统理解某一理论;在“培训”板块,学习者可以参与到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中来,更加深入地了解五分钟课程的前世今生。

nlc202309081252

五分钟课程网已经成为优质的微、小课程资源汇聚、共享和学习的公共平台。目前已有15000门五分钟课程上线,满足老百姓在衣、食、住、行、学等方面的知识需求,提升大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除了五分钟课程这样的微课程,在国家开放大学网站上,学习者还可以寻觅到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营养套餐”,找到让自己放松的“现磨咖啡”。在这里,学习者不但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先哲对话,也可以穿越到大洋彼岸聆听耶鲁大学教授的公开课。视频公开课、网络核心课、名师经典课、国内精品课和国外公开课,各种资源应有尽有,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口味。

此外,国家开放大学在自身办学体系内和中高职院校里建立了224个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推出中国普法网、大学生村官网、滇西学习网等公益网站,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

量身定做行业企业课程

“这些课程都是量身定做的,非常实用,不仅提升了我的技能,而且在完成课程后,还可以获得学历。”来自广东省中山市通富电器有限公司的技工小李最近特别开心,“在企业里利用午休时间就可以完成学习,而且还有学费补贴呢。”小李参加的是国家开放大学与广东省总工会合作开展的“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以下简称“助力计划”)。

2014年秋,国家开放大学携各分部、行业(企业)学院、地方学院、学习中心等,与相关行业、企业和工会系统等开展了广泛合作,啟动了“助力计划”试点,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在职职工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将学习与应用紧密结合,办学体系与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实现对接,完全实现了产业工人不必耽误工作,就能方便快捷地学到与自己的职业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获得相应证书的梦想。

国家开放大学打造的“产业与教育融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重构办学组织体系,践行“把大学办在社会中”这一理念的“试验田”。2013年,学校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切入点,与行业协会合作成立了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物流学院、汽车学院、软件学院等10家行业学院。在国家开放大学学科和专业总体规划框架内,行业学院面向本行业体系从业人员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各层次非学历与学历继续教育,开展双证教育、师资培训、对外合作交流等其他合作项目。

国家开放大学还探索与大型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路径和模式,首家依托“助力计划”的企业大学已经成立,企业大学将成为集学历专业培养、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岗位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大学。此外,学校还与大型企业合作成立企业学院,探索将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体制机制。

学习资源辐射全社会

“我最近参加了一个养老服务课程的短期培训班,内容很丰富,有活动护理、口腔护理、压疮护理、老年人营养配餐、家居保洁等。”在北京从事家政服务的金女士谈到,“我还加了‘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微信号,每天都看养生保健类知识,非常实用。”金女士津津乐道的正是她参加的国家开放大学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体验。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发挥自身的组织体系优势、信息化平台优势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老年教育,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2015年1月,老年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教育养老这一新模式。

除了老年教育,由國家开放大学牵头的社区教育、艺术教育、干部在线、农民工培训、国培计划、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等针对不同群体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也遍地开花——发展社区教育,在全国建设社区教育实验中心,开展“i-实验”系列社区教育活动,积极参与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成立国家开放大学艺术学院、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开通优尔艺术网(国开艺术教育网),建设艺术类课程资源,以微课程、网络课程等呈现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有效学习路径;开展各类职业培训,近两年开展“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幼儿园示范性远程培训、广西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等达9万人规模,开展网络教育从业人员培训以及远程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培训共计2000余人次。

国家开放大学与国家部委、社会团体、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等紧密开展合作,探索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互补、公益服务与市场化运作双赢的新型运营模式,使学习资源迅速向全社会辐射。

为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档案

家住成都的退休职工王阿姨最近可忙坏了: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冲到自家阳台上观察盆栽的蔬菜,熟练地用智能手机拍下长势最好的红辣椒,然后传到一个名叫“i-生态菜园实验室”的网站上。这是王阿姨第二次参加全国“我爱菜园之‘我拍蔬菜’”大赛活动。谈起这个活动,她很有心得:“如果能获奖的话可以累积学分,以后有机会在国家开放大学读个大专。”王阿姨提到的“累积学分”,正是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功能之一。

“学分银行”模拟和借鉴了银行的特点,把学分作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

为适应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需要,国家开放大学承担了教育部“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具备学分认证、转换、存取等功能的学分银行,为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授予相应证书,逐步消融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界限。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通过与有关行业、部委、企业、院校等机构合作,完善学习成果框架,研制分行业领域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开展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建设试点,探索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建设、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已在全国试点建设47个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认证点,探索认证服务体系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与20多个行业企业合作,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考试证书、能力测评证书、专项能力证书和岗位技能培训证书引入学历教育。目前,已有13个证书引入4个专科专业,实现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之间的沟通与衔接。2015年11月起,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试运行,为国家开放大学300多万在籍生建立了学分银行账户,并提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服务。

随着学分银行逐步完善,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将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以及平时的工作经历,全部通过学分银行转换成学分,积累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兑换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有所教,从而为搭建国家层面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经验。

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研究 篇5

关键词:开心学苑,虚拟教学团队,I-P-O模型

“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明确要求。2012年7月31日, 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开放大学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管理这一平台的生力军之一是突破办学单位时空限制、以网络为基础进行跨区域教学探索的虚拟教学团队。公共英语作为开放大学非英语专业学员的必修课, 具有涉及面广、教学难度大等特点, 其教学质量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开放大学的英语教学需要构建虚拟教学团队, 充分利用各省市的师资力量, 发挥电大系统教学的优势。本文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以下简称“天津电大”) 《开放英语I》课程虚拟教学团队为例, 结合天津电大开心学苑的建设, 来探讨开放大学虚拟教学团队的运行模式。

1 虚拟教学团队的概念和特点

国外对虚拟团队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初期, 目前研究范围已经从虚拟团队的概念和定义探讨、虚拟团队的探索性研究发展到对虚拟团队的影响因素、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的研究, 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而且研究方法也从理论探讨、定性研究转向定量和实证研究。国内学者王重鸣和唐宁玉 (2006) 认为国内的虚拟团队研究中, 以探索性、定性研究为主, 实证研究很少, 而且多数研究并不涉及到具体的研究环境, 而更多基于个人对虚拟团队的看法和认识。

对于虚拟团队的概念,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Lipnack和Stamps (1997) 认为, 虚拟团队是一群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跨越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通过技术进行的互动。虚拟团队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互动的技术将彼此联结。Townsend (1998) 等人认为, 虚拟团队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不同地域、组织的人连接起来从而完成一个指定任务的新型组织结构。团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初来源并应用于企业, 1980年代被引入高校“教学或科研团队”建设, 引申出“教学团队”等概念。

远程开放教育因其教与学过程的准分离状态, 使教师与学员、教学单位与学员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以系统办学为特色的开放大学, 其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必须通过虚拟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远程开放教育中的虚拟教学团队, 是指以某一课程为载体, 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由远程教育专家、技术支持者、课程主持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课程面授辅导教师、教辅人员等教学、技术、管理类专业人士组成的, 依靠网络等现代通讯技术联系沟通、同心协力、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团体。

2 天津电大开心学苑学习平台的运行

天津电大目前使用的教学平台主要有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和开心学苑学习平台 (以下简称“开心学苑”) 。其中, 开心学苑是天津电大于2012年秋季学期正式推出的一种试点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基于全网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涉及的分校合作单位有五个, 即文法学院、津南分校、财贸分校、天士力集团、滨海新区管委会, 涉及的专业有行政管理、学前教育、社区教育、会展策划与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数控技术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 五个专业。

开心学苑的推出适应天津市“蓝领双证工程”的需求, 通过一站式服务, 一个教学平台来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开放英语I》这门公共课程参与了此次开心学苑建设的工作。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课程主要有三大特点。

第一大特点虚拟教学团队的引入。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主要由天津电大责任教师和参加试点的五所分校的辅导教师组成, 这些教师都拥有多年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经验。每学期安排两次实时面对面教研活动, 第一次安排在开学后第三周, 重点讨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第二次安排在期末考试前三周, 重点探讨期末复习准备事宜。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沟通与交流, 例如利用QQ群讨论和共享资源, 实现团队成员对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应用;利用微信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将需要传递的信息或解决的问题发送到团队成员的移动设备上。

第二大特点是学员学习行为的替代。举个例子来说, 学员浏览学习网上资源的时间达到规定的要求时长之后, 超出的时长部分可以替代其在网上论坛的发帖;同样, 如果学员在网上论坛发帖的数量达到规定的要求之后, 多发的帖子也可以替代学员的其他学习行为。这种学习行为的替代有点类似学分银行的转换, 是以后网络学习可借鉴之处。

第三大特点是碎片化学习。将网上资源按照英语语言点进行细分, 尤其是视频资源, 争取在10分钟之内录制完成, 在分割学习内容后, 由于单个碎片内容的学习时间较短, 保障了学习兴趣, 在学习成效上对于知识的吸收率会有所提升。同时, 学员可重点学习对自己更有帮助或启发的那部分内容, 提高了学员掌握学习时间的灵活度和针对性。

3 基于I-P-O模型的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

本文以Hackman (1983) 等人提出的输入 (input) -过程 (process) -输出 (output) 模型 (即I-P-O模型) , 对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运行中的三个环节进行分析。输入是指一些影响团队有效性的结构因素, 如团队构成、团队规模、团队角色组合等;过程主要是指团队成员之间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互动;输出是团队工作形成的结果, 通常从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团队成员的配合程度等方面衡量。

3.1 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的输入

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由天津电大责任教师、技术支持人员、教辅人员、以及参加试点的五所分校的青年骨干辅导教师组成, 目标是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 构建一个全网络的学习平台。

开心学苑每学期安排两次实时面对面教研活动。第一次安排在开学后第三周, 重点讨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具体包括布置课程教学安排, 明确课程教学特点和各种媒体的分配使用意见, 推荐学员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法, 布置对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要求等。第二次安排在期末考试前三周, 重点总结教学情况, 交流教学经验,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布置期末复习内容及复习方法讲解。

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实现团队成员在异地参与工作会议;团队成员通过电子邮件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接收其他成员的信件;将QQ群作为团队成员发表个人意见的重要渠道;利用QQ群的语音功能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便利;利用QQ群共享功能使团队工作信息集中化, 实现团队成员对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共用;利用微信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将需要传递的信息发送到团队成员的移动设备上, 等等。

3.2 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的运作过程

虚拟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写作, 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开心学苑《开放英语I》课程责任教师建设网上资源, 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 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 录制碎片化学习资源, 组织教学讨论和辅导教师培训, 建设课程题库。技术支持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维护平台的稳定性, 负责对上传资源的归类整理, 实现资源共享。辅导教师针对课程学习的进度, 具体指导学员的学习, 监控学员的学习进度, 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 同时协助责任教师回答学员在开心学苑提出的问题。

目标一致性是决定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虚拟教学团队通过面对面教研、QQ群交流、微信联系、电子邮件传播、电话沟通、网上实时交互以及培训学习等手段, 将公共英语课程团队的目标传达给每一位成员, 同时获取他们反馈信息, 进而形成共同愿景, 实现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高度一致。

在虚拟团队中, 成员在一起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 未来共同工作的可能性也不确定, 而团队任务通常较为复杂, 需要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同时, 团队任务通常有时间限制, 需要虚拟团队在约定时间内尽快完成。这就要求成员之间迅速建立起信任关系, 形成团队工作的良好基础 (王重鸣等, 2004) 。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在技术人员和教辅人员的支持下, 责任教师主动发挥协调作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沟通与交流, 在团队成员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

3.3 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的输出

得益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积极配合, 开心学苑已成功运行一个学期, 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也取得了以下阶段性成果。

首先, 开心学苑平台资源基本建设完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特点、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详细说明等内容已建设完毕并上传至平台;18个单元的详细教学辅导、针对性练习以及碎片化学习视频已经制作完毕并上传;针对期末考试和学员练习, 已建设题库300道题目, 并配备详细的答案解析。

其次, 课程考核方式得以改革。300道题目的形成性考核题库已建设完毕, 并在2012年秋季学习开始使用。该题库题型分选择和判断两种, 全部基于网络运行, 自动评判。题目考查点与课程18个单元的语法点紧密结合, 以考促学, 学考互动, 将自主学习过程与自我测评过程有效挂钩, 促进和强化课程学习过程,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最后,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结合学习平台运行情况、课程学习资源、学员学习需求等内容, 撰写研究论文, 申报研究课题。目前,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虚拟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及交互模型研究”已经国家开放大学立项, 正在进行研究中。这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同时又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建设是开放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办学和教学过程团队合作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I-P-O模型, 分析了天津电大开心学苑公共英语虚拟教学团队的运行情况, 对开放大学英语类课程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开心学苑到目前为止仅运行了一个学期, 本文提到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虚拟环境下课程教学团队的构建及运作需要多维度的探讨, 希望更多的研究能从这些方面提出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探索开放大学虚拟教学团队的运作规律及特性, 提升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重鸣, 唐宁玉.虚拟团队研究:回顾, 分析和展望[J].科学学研究, 2006 (2) :117-124.

[2]Lipnack J, Stamps J.Virtual teams:Reaching across space, time and organizations with technology[M].New York, NY:John Wiley&Sons, 1997.

[3]Townsend et al.Virtual teams:Technology and the workplace of the future[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8, 12 (3) :17-29.

[4]Hackman JR.A normative model of work team effectiveness[M].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1983.

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研究 篇6

1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概念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 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生活和存在方式的总和, 是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学生、教师、干部为主要群体, 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 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集体舆论、文化传统、学术风范、精神信念和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 它反映出学校的个性和风貌, 是校园价值体系的精华;二是行为文化建设。是指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以及娱乐性、学术性、科学性的实践活动, 是师生员工精神状态、行为操守、文化品位的体现;三是物态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建设、教学科研设备和文化设施, 是校园文化的“硬环境”, 也是学校的“第一印象”;四是制度文化建设。既包含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各类非正式群体, 也包括固化和物化了的校徽、校标、校歌等, 是学校基本特点和基本精神的历史沉积和总结。物质文化建设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化建设的支撑。他们既相互联系, 又各有特点, 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体系。

2 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就一般而言,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稳定的继承性。校园文化尤其是核心部分, 往往具有十分稳定的继承性,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每所大学, 尤其是历史比较长的大学, 都有自己的传统沿袭下来,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传统具有很强的继承性, 可以代代相传。二是鲜明的时代性。当今的校园文化建设, 都以适应时代潮流为出发点, 紧密围绕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而展开。三是明显的超前性。大学的师生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是社会中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 他们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的变革, 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超前于社会的发展, 因此, 校园文化既反映社会文化, 又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四是模式的多样性。主要反映在不同风格学校的不同特色, 如学科不同、规模不同、办学时间不同, 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即使是同规模、同性质的学校, 其校园文化的特色也各有差异。五是参与的自主性。大学校园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适应了师生的心理特点, 广大师生都自觉地融入到这个文化当中来, 成为校园文化整体的一个支点。六是教育的渗透性。校园文化形成于无形也作用于无形之中, 对于校园中的群体或个体的影响和教育, 是一个日常性的, 渐进性的过程。如果校园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建设, 那么这个文化因素就会在无形中把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和育人目标渗透代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各环节当中, 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在以上六个方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作为传统大学在文化建设层面上还有其独有的特征。

2.1 突显大学精神是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

传统大学办学历史长, 文化底蕴深厚, 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风格, 因此, 传统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大学精神上。大学精神是一所学校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它不仅通过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 而且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它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是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是经过大学师生员工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 是校园文化的精髓与灵魂, 是大学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 体现了大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规范约束、凝聚群体、辐射社会等一系列重要作用。大学精神反映出一所学校特有的哲学思想、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等等。通过大学精神的塑造, 对学校的“文化体”和“文化群”的意识形态进行整合、凝练和升华。

2.2 呈现多元化是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尚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 与社会文化密切联系, 社会上最新的思潮与时尚都会敏感地被大学所接受, 同时,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所导致的社会文化多元化以及大学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 大学生民主意识增强, 思维更加开阔, 接触的事物更广, 思想活跃, 独立性强, 个性突出, 最终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

2.3 突出物态文化建设是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

从传统大学角度讲, “硬件建设”在大学物态文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 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 校园文化也得不到健康发展。优雅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 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宽敞的校园, 别致的建筑, 可以使师生对学校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近些年来, 传统大学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换建、新建, 其中“大学城”的建设使传统大学在物态文化建设上显得更加突出。

3 现代远程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差异

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即不同于传统大学, 又区别于其他成人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有其共性的东西, 但由于在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内容上的差异, 也决定了远程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校园文化建设的受众对象不同

远程开放大学学生与传统大学学生相比较, 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差异性。远程开放大学的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 成份复杂, 在年龄、知识背景、个人阅历、学习目的, 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二是自主性。远程开放教育大学的教育对象以职业人为主, 具有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和个别化的趋势强;三是多重性。远程开放大学的学生具有多重身份, 承担者多重社会角色, 在学习过程中工学矛盾较突出;四是松散性。远程开放大学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相对不固定, 学生和教师处于“相对准永久性分离”状态, 校园文化的效果和影响力较之传统大学相对较弱。

3.2 校园文化建设的侧重点不同

一是校园文化底蕴不同, 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也不同。远程开放大学没有传统大学那么长的历史, 虽然在文化建设中也强调大学精神, 但其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要还是体现在新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上。二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概念和班级概念被弱化。与传统大学比较, 学生主要是自主学习, 学习者长期处于一种时空的孤立状态, 互联网变成了人际交往的方式,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网络这个虚拟课堂而非县是校园课堂来实现,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知识的交往变成人与机器的交流。三是网络文化建设成为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远程开放大学虽然也注重物态文化建设, 但与传统大学比较, 他所注重的不是高大的建筑和大面积的草坪, 而是利用网络搭建虚拟的“校园围墙”, 在虚拟的环境中凸现开放教育独特的文化风貌。

3.3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不同

在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 除了强调网络环境中的双向互动功能外, 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选择适当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显得十分重要。与传统大学不同的是, 除了基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外, 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和社会接触面更深更广, 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多样, 需要得到更多的关于家庭、事业、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探讨与帮助, 而这些内容的选择因学生的年龄、阅历、思维方式等因素, 不可能照搬照抄传统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而是针对远程学习者的特点, 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主选择, 开展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网络文化建设。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地在网上随时随地参与各种集体活动。

4 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如何营造一种健康活泼向上、文化气息浓厚、教育效果独特的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在我们分析了远程开放大学和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差异之后, 可以确定, 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应结合自身网络化、虚拟性等特点, 建构独具特色的虚拟校园文化, 形成自身的校园文化精神品格。

4.1 树立新型的远程开放教育校园文化观

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仿真性、交互性、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开放性、趣味性等特点, 应突破传统大学的概念, 摆脱传统大学模式的局限和有形的物质文化形态校园建设的影响, 注重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的结合, 强化虚拟环境的延伸,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符合远程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形成跨越时空的校园文化理念, 构筑新的校园文化模式。

4.2 赋予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以新的形式和内容

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精髓, 更是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形式上创新, 主要是在网络的交互中体现出来, 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 吸引学生参与网络文化活动。其次, 在内容上创新。一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创新。大学是特别需要精神支撑的组织, 创新精神是现代大学的精神核心。与传统大学相比较, 远程开放大学在精神文化创新上应侧重办学理念, 形成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是一个开放的观念体系, 不断吸取时代精神, 顺应时代要求, 深化其内涵是远程开放大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因此在办学理念上要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二是在教学文化层面上创新。远程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是高等教育中比较特殊的群体, 作为在职、成人业余学习、远程学习, 其经济、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其特殊性。要着重对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其文化特征进行探索和创新。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 促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变革, 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4.3 营造健康和谐的远程开放大学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渗透到远程开放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给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有力的支撑, 同时, 也对远程开放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 不仅要注重作为实体存在的“现实校园”, 更要注重作为虚拟现实存在的“虚拟校园”,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一是要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二是要切实组织好网上的正面宣传报道, 及时宣传国家及学校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要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入手,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渗透力及价值引导、素质提升、人格完善的功能;四是要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4.4 完善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技术支持服务

网络技术是远程开放大学物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学习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总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因此, 网络技术的投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在远程教育中, 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必不可少。教学资源不仅是文字教材, 更主要的是视听教材、浏媒体资源、I P课件、网络课件等;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包括学习者个别化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环境、学习者之间交流的环境。远程开放大学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通过完善技术支持服务, 模拟现实校园文化生活的内容、形式和场景, 开发接近于真实世界的虚拟教学环境, 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模拟或数字再现。

摘要:远程开放大学在强调抓好内涵建设的同时, 必须切实有效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从传统的意义上讲,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突显大学精神、呈现多元化、突出物态文化建设是传统大学在文化建设层面上的特征。现代远程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受众对象不同;校园文化建设的侧重点不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不同。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是, 树立新型的远程开放教育校园文化观;赋予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以新的形式和内容;营造健康和谐的远程开放大学网络文化氛围;完善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技术支持服务。

关键词:远程,开放大学,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特征,途径

参考文献

[1]孙绿怡, 孙福万, 王淑娟.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 2007 (11) .

[2]崔凌云.论现代远程教育中虚拟校园文化的建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报, 2007 (2) .

[3]张一军.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 2007 (2) .

[4]李华.现代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路.高教论坛, 2003 (5) .

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研究 篇7

一、新建校区校园文化特色——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

1、以“人文、生态、创新”为思路的校园物质文化弘扬了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文化内涵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作为新建校区始终注重培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人文精神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同时注重与渤海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探索出校区独特的发展模式, 服务宗旨, 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改革试验的立体模式。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以“绿洲校园”为主题在校园内建有“一轴八景十二园”。以农大百年历史为线索在校园内建立校史馆。此外, 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综合楼、学生公寓等建筑融合渤海特色、创新思想、实用理念。渤海校区独特的物质文化建设以其创新特质, 科学发展的特质体现了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建立以来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和与时俱进协同发展的思想高度, 秉承了河北农业大学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风格。

2、以传承“太行山精神”为纽带的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了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精神内涵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驱动力, 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价值体系的综合体现。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借助黄骅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和环渤海环京津地理优势, 把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人才作为校区的责任, 把推动渤海滨海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校区的发展理念, 校区建立以来, 学校良好校风在沧州地区得到广泛的传播新时代的典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2015 年, 渤海校区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王想照顾精神病母亲, 自强不息书写了别样精彩的人生, 生动阐释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育人理念。

二、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自建立以来在承接本部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已初步形成了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 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文化底蕴的酿造铺垫了深厚的温床, 但从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来看, 其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若干薄弱不足之处:

1、物质文化建设力度大, 精神文化建设缺乏。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建设的基石, 自校区建立以来,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作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校区物质文化建设初具规模, 校园整体环境、学生宿舍建造、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教职工公寓、学生食堂、教职工食堂、图书馆、两院一部档案馆、校史馆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 但有大楼, 缺大师, 有大楼, 文化建设缺乏主题思想, 育人活动相对较少。过度重视物质文化, 轻精神文化内涵的塑造, 长此以往, 容易造成学生精神文化上的断层, 人文精神的缺乏和浮躁心理的滋生。

2、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 文化活动文化传承不足, 系统性失衡明显。主要表现在作为新建校区积淀少、软硬件建设失衡, 结合教学和学生培养计划实施的文化活动较少, 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熏陶不足, 精神文化建设缺乏, 对本部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缺乏, 文化基础薄弱。此外, 校区内部外部系统失衡, 就内部而言, 合作意识淡薄, 分工脱离, 部分教职工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校区管理部门的事情, 就外部而言, 校园文化整体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脱节, 内外衔接不畅。

三、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定位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作为适应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需求, 推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的高等院校的新建校区, 在未来建设和发展中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对于校园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1、高度重视, 加强对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

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布局是否合理关系着校区发展的质量和未来发展的高度。这就要求根据校区的办学思想、办学宗旨和发展理念作出整体的设计布局。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物质投入导向。根据校区办学思路确定校园物质文化投入各项比例。二是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人才的不同制定与时俱进的实施方案。三是实现四文化五关系的高度整合, 要协调好校园文化与学校的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关系, 实现师生、干群、同志、生生、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和谐。

2、狠抓落实, 挖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从传统意义上讲, 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集合体。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 要不断适应不断完善丰富校园物质文化载体的文化内涵, 实现物质文化建设的美观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 物质文化与精神内涵的水乳交融。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 要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领导、共同建设校园精神文化。通过多元化立体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重视教师团队的打造。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 一要根据学校的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建构科学的管理体系, 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齐划一。二要实现现代法治进校园模式, 充分发挥法治在现代高效管理中的核心价值, 实现“走出去, 引进来”的教育模式。

3、准确定位, 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窗口, 实现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的模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到:一是打造学校整体实力, 突出学科优势, 加强渤海新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学校学科建设与渤海新区支柱产业的对接。一是拓展校园文化建设阵地。积极发动学校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增长才干, 提升社会能力。

摘要: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依托黄骅新城科教园区, 校风淳厚, 学风严谨, 已初步形成了以“人文、生态、创新”为思路, 以传承“太行山精神”为纽带, 服务渤海新区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 但作为新建校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物质文化建设力度大, 精神文化建设动力不够, 校园文化整体上失衡等问题。要加强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 重塑校园文化内涵。

关键词: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黄世国, 朱柯.论高校新建校区规划建设的校园文化观[J].山西建筑, 2013, (14) .

[2]陈呈频, 郑春晔.试论高校新校区建设与校园文化的融合[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3]黄艳娥.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5) .

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研究 篇8

一、何为“书院制”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 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2]。书院是实现文化育人的住宿社区, 也是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 更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书院, 是学生在外求学的家, 是其成长成为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全人”之沃土, 更是助力其圆梦的加油站。书院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我院信息学部和人文学部为例, 信息学部被命名为“笃学书院”, “笃学”一词取自儒家经典《论语·泰伯》:“笃信好学”, 系专心致志, 勤奋好学之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学生, 在学习中要下得苦功夫, 求得真学问。他指出, 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大学生应勤于学习、敏于求知, 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形成自己的见解, 既要专攻博览, 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 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信息学部以“笃学书院”命名, 不仅体现了对河北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笃学诚行”的继承和发展, 更承载了国家领导人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与期望。“笃学书院”与时俱进、任重道远, 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努力学习、勇于探索、知行相辅、自律自强、明晰真谛的合格人才。人文学部命名为“明德书院”, 源自儒家经典《大学》“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旨在强调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重要意义。以“明德”为书院命名, 就是希望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时刻把品行修养放在首位, 塑造完美人格, 做兼备中国传统人文情怀和当代科学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

检验住宿书院建设成效的基本标准, 可以概括为五个要素: (1) 所开展的各种活动是否紧密围绕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 (2) 各书院的学术沙龙、学术报告、通识教育是不是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3) 是否不断打造出一批与各自学部学科专业相契合的书院品牌活动; (4) 是否通过加强学业指导、学习互助、服务学习等措施实现了学生的高品质发展; (5) 是否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有了得力措施和明显效果。这五个要素均紧密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 是推进住宿书院建设和体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所在。

二、何为“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应该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的过程, 落实细节管理, 实现学生工作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3]。在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做到到位、科学、深入。书院制建设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为更好的实行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对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到书院如何展开精细化管理, 我们认为书院的发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坚持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规律, 不断探索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围绕学生需求, 打造集事务办理、发展咨询、工作交流和素质拓展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造精细化筛查、科学化干预、人性化帮扶、全程化教育、立体化跟踪的五位一体式的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

书院应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强调引导、注重服务;树立典型、模范带动;基础扎实、创新有道, 作为加强书院管理的总体理念。书院基础工作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安全、纪律、生活、学习、实践、科技竞赛。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纪律是实现任务的保障, 生活是快乐成长的源泉, 学习是学生职业的重点, 实践是提高学习、促进就业的动力, 科技竞赛是突出专业特点、检验实践成果的重要途径。

以安全工作为例,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书院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服务到位”、“营造氛围”的要求, 以“全员动员、内紧外松、预防为主、疏堵结合、处理及时”的原则, 通过新生安全讲座、消防知识讲座、普及法律知识、召开安全班会、发放安全材料、制作安全展板等方式,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为书院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环境。两年来书院制作防火、防电、防盗、交通安全、抵制邪教、抵制传销、网络安全、法律常识普及等系列安全展板30余块, 召开安全主题宣讲会50余场。宿舍安全作为宿舍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确立了每周一宿舍普查工作机制, 并将普查、抽查、互查、复查结合起来, 着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宿舍氛围。

三、书院制建设背景下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 要求管理到位, 管理科学, 管理深入, 管理个性化。班会、班委会、通讯、责任小组、个人“五位一体”确保班级精细化管理一个都不能少。要达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最大最优效果, 学生事务和班级管理工作要从细化管理过程入手, 做到管理要细致到位、方法手段要科学合理、学生管理要深入有针对性, 人性化管理要因人而异。在班级管理和学生事务工作的实践中, 力图做到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的过程, 落实细节管理, 实现学生工作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第一, 班级管理与行政事务。班级管理民主化, 组织管理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 对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进行适当引导,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重视日常规范管理和事务管理, 强化学生宿舍文明与安全意识, 欢迎同学反映问题并积极提供帮助。

第二, 细致入微, 一个都不能少。学生各类信息汇总备案并及时更正更新, 确保每个同学都处于班级的有效管理之下。“学生工作无小事”, 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利用班会集中教育和零散时间个别教育相结合, 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动态, 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第三, 走进宿舍“谈心”活动常态化, 良性互动持久坚持。自工作地点搬至生活园区, 经常走进宿舍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就成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既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 便于及时掌握同学的思想动态和所急所需, 及时解决问题, 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心理与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这种沟通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被坚持下来, 并日渐常态化。“串串门, 唠唠嗑, 谈谈心”, 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的感情浓了, 关系近了, 意见好表达了, 问题好解决了, 工作好开展了。

第四, 建立班委联系同学小组责任制, 确保信息动态上下通达。倡导各班建立班委联系同学小组责任制。每个班委负责班中3~5个同学, 日常密切联系, 形成学习上互相帮助, 生活上互相照顾的小组, 班委负责的主要内容有:将学校最新政策及动态、学部活动及相关安排以及其他安全等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时向同学们进行宣传和普及, 同学们可以通过此渠道向班委反映情况, 提出意见, 由负责班委报告辅导员解决。

四、书院制建设背景下的精细化管理所涵盖的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加快学生的成长

在通识教育方面, 著名教育学者李曼丽博士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三方面把通识教育分为三种类型[4]:一是从性质角度加以阐述, 认为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 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二是从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 认为通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 “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 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道德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三是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 指出通识教育要给学生“所有学科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 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书院制建设以来, 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将为学生的梦想插上丰盈的双翼, 为大学生全方位素质培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在专才教育方面, 书院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 督学促学。

书院围绕教学下功夫, 与教务部门密切联系, 针对高数、概率统计等挂科集中的专业,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模考、补课、帮扶等手段提高其学习成绩。面向教改做文章, 在重视成绩的前提下, 邀请企业参与, 加大行业指导力度, 充实、延伸第一课堂教学, 开辟第二课堂阵地。

2. 项目共享。

与就业部门合作, 做好人才需求调查, 促进企业订单式培养。引进技术合作项目, 并将研发立项、研发过程、研发成果与相关专业学生共享, 以点带面, 强化同学们“带着目标学习, 带着作品就业”的理念。

3. 注重帮扶。

发挥学生管理队伍进园区的优势, 在加强辅导员精细化管理的同时, 做好本部师资共享工作, 组成导生、导师团, 通过在学生身边进行生活督导、学业辅导、实践引导、生涯指导, 增强学生的学部归属感、荣誉感, 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环境。

五、结语

学生管理者在书院制建设背景下本着“帮助学生加快成长, 促进全面发展, 为学生梦想助力”的工作目标, 结合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方法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帮助其在职业生涯规划等选择上结合自身情况找到努力方向;于点滴之处引导学生理智从容地解决学业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对于有专长的同学, 努力为其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对于有短板的同学, 提醒其努力弥补缺漏;对于小有成绩的学生, 告诫其戒骄戒躁;对于内向不自信的学生, 鼓励其走向属于自己的舞台……

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 努力助其在大学校园实现自身价值, 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鼓励其为梦想不断奋斗!

摘要: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作为河北省第一所并且是唯一一所实行书院制的高校, 旨在帮助学生加快成长, 助其成才,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住宿书院制实行将近两年的时间以来, 学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书院制,学生管理,精细化,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姜泓冰, 杨彦, 尹世昌.书院制改变了什么[N].人民日报, 2011-09-16.

[2]邱有华.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J].沧桑, 2009, (06) .

[3]刘佳, 时南.书院制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路径探索[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1) .

上一篇:快递服务网点下一篇:信息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