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2024-10-22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共10篇)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篇1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联结文化企业、其他产业企业、政府和消费者, 形成集文化产品 (包括衍生产品及服务) 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营销体系。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超越了产业和经济的范畴, 不仅跨越多个产业和行业, 而且与政治、科技、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融合渗透, 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运作特征及功能。

1 理论背景

国内外学者揭示了新闻传媒及文化创意产业对各国增加出口的积极影响。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摩根索在其名著《国际政治学》 (Hnns J.Morgenthau, 1966) 中指出, 通过“我们所谓的文化帝国主义”对征服、控制人们的心灵及影响国家间政治权力、经济关系的巨大作用。70年代, 第三世界不结盟、反霸权运动的著名学者辛格哈姆 (A.W.Singham) 和胡内 (Shirley Hune) 指出, 国际传播体系通过强调西方喜欢的经济体系, 忽视其缺陷, 以及通过国际广告影响南方国家的饮食习惯及消费方式, 从而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内容和结构。Pratt (1997) 指出, 现在必须将经济发展的导向确定为文化 (创意) 产业, 即未来的产业战略选择必然是文化 (创意) 产业。

厉无畏 (2009) 等人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 揭示了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大背景下, 文化创意产业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 同时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生关联和融合, 对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演变有着重要影响。文化产业通过价值链的分配来组织生产流程。胡晓鹏 (2006) 的研究指出, 文化资本、创意资本通过对产业、企业乃至产品的全面渗透, 可以显著改变传统产业的内容, 成为产品价值和生产流程的构成部分, 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企业单位生产成本、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甚至可以“赋予产业升级以新的内容”。

孔同 (2007) 在对韩国传媒业发展策略的研究中, 指出韩国通过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推动传媒产业向国外输出电视剧、电影, 提高了韩国在国际影视剧市场的占有率, 带动了旅游业及衍生产品的销售, 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使韩国文化得到世界认同, 提高了国家的影响力。韩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基本战略是, 把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 大力开发, 促进出口, 向世界传播韩国文化。

2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运作特征及功能

信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文化产业价值网络的运作, 是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整合技术资本与文化资本、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文化传播与产品全球营销, 并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的历程。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具有产品 (服务) 营销、国家 (区域) 营销的功能, 是实现产品 (服务) 价值增值、创造“原产地效应”、提高企业国际分工地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国家 (区域) 形象的重要力量。

2.1 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

文化产业价值网络运作, 首先是文化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渗透。不仅注重文化的经济化, 更注重产业的文化。由于文化价值网络联结众多的文化企业和传统企业, 使得文化产业、传统产业中的文化价值含量提升, 使关联产业具有了文化创意产业特征, 从而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

现用数学模型来表述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 赋予关联产业产品 (服务) 文化创意价值及创意特征的联合经济性生成机理。

现假设文化产业价值网络仅有两个企业 (分别为文化企业和传统产业企业) 。各自在规模经济下生产函数为Q1=f (x1, x2, …, xn) , x1x2, …, xn为文化产业企业的生产要素;Q2=f (y1, y2, …, yn) , y1y2, …, yn为传统产业企业的生产要素。两个企业的各自核心优势要素为xj、yj。两个企业融合、联盟后文化价值网络整体新增净产值近似表达式为:

式中, pt为融合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 ΔA为文化价值网络中的价值增量的总和, ΔM为文化价值网络新增的管理成本, ΔC文化价值网络新增的交易费用。由上述表达式推知:

(1) pt>p0 (p0设为相应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 。文化价值网络在产业融合和价值链网络范围内由于其文化价值和创意特征, 因而, 不构成竞争关系, 可以垄断价格, 因而文化企业产品或劳务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这就是垄断利润的来源。

(2) ΔA>0。文化价值网络是传统企业和文化企业各自核心优势的整合, 文化资本、创意设计及生产技术水平一般高于原单一企业创意设计及生产技术水平。这就是前述优势互补产生的共生放大效应。

(3) ΔM→0, ΔC<0, 则ΔM+ΔC≤0。于是

这就是说, 文化价值网络并未增加原企业管理人员数目, 各种业务协作可借助网络技术, 既节约交易成本 (ΔC<0) , 又未增加单位产品管理成本 (ΔM→0) , 因而|ΔM+ΔC|就是前述获得的规模经济。

以迪斯尼传媒集团全球价值网络为例, 它以动漫电影制作为源头、以主题公园和媒体网络为主体、以特许经营和衍生消费产品为支干。迪斯尼以米老鼠、白雪公主、狮子王等一系列出色的动画、影片, 获得全球高额的影院收入, 同时发行销售拷贝、录像带和影像出版物。自1955年, 迪斯尼乐园的建成使迪斯尼的经营范围从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扩展到主题公园旅游业。此后又成功向日本、法国、香港等地扩张, 为全球儿童及成人提供体验式娱乐服务。2002年迪斯尼乐园的收入占公司总利润的40%, 其范围包括餐饮、旅游纪念品、度假村、交通运输和其他服务业 (谢婉若, 2006) 。

迪斯尼旗下有多家网站, 1983、1995年分别在美国、印度开播“迪斯尼频道”, 并通过与台湾博新公司、英国“天空”电视台合作, 以及兼并美国广播公司 (ABC) 等举措, 向全球传送自己制作的影片、卡通或购买的节目, 同时获得广告收入。迪斯尼还通过特许其它厂商使用迪斯尼动画形象, 获取特许费, 如授权国际饮品公司生产销售米老鼠蛋卷冰淇淋。迪斯尼的衍生消费品包括围绕影视节目开发制作的音像带、旅游产品、玩具、游戏产品、纪念品、服饰书籍等。特许经营和衍生产品的全球营销占迪斯尼20%左右的盈利。

“蓝猫”是中国企业中实施品牌、创意增值路线、构建跨产业价值网络较为成功的一例 (李敏, 2007) 。湖南三辰推出的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 在国内外1000多家电视台热播的同时, 三辰启动了一个庞大的连锁店计划——蓝猫专卖店, 以加盟连锁的方式, 用极短的时间建立了3000多家主题连锁店。通过生产动画片主角的主题玩具、文具、服饰上市销售获得远高于同类产品的超额利润。三辰的资本主要集中在动画片的制作和拍摄、专卖店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等高价值领域, 而其产品基本是通过OEM的方式获得。蓝猫持有三辰公司拥有十六大类、6600多品种的衍生产品, 拥有包括美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海外版权, 还有广告、品牌图书及光盘等多个盈利点。2007年“蓝猫”系列动漫产值达到1.2亿元。

“蓝猫”借助动画产业链突破了单向的产业发展形式, 其价值网络的构建取代了传统生产链。蓝猫卡通节目在国内电视台及海外市场播出, 逐步形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原创卡通品牌。在此基础上, “蓝猫”开始品牌授权衍生, 拓展特许专卖网络, 形成产业集群。“蓝猫”成功地打造出一条以卡通形象为龙头、跨行业的“艺术形象——品牌商标——生产供应——整合营销”的“产业生态链”, 建成全国性的集影视传媒——工业制造——商业零售为一体的复合型大企业。

上述案例显示,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网络重塑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是同类企业的集合, 按照研发、生产、销售的一般流程组织生产, 形成单向的生产链结构, 彼此间缺少横向联系, 产业组织以垂直一体化为特征, 而文化创意企业加入, 成为其它产业的投入要素 (Werner Holzl, 2005) , 文化创意企业是为传统产业企业提供文化创意服务, 形成以优势文化企业为主导, 集创意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价值体系。从现实形态上看, 文化创意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 形成以创意设计为中心, 生产、营销等环节为外围、联结国内外的同心圆的产业组织结构, 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具有反馈效应 (厉无畏, 2006) 。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网络在不断积累、扩张的同时, 通过融入相关产业价值链环节, 显著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内容, 甚至改变了以三大产业为特征的纵向产业格局, 这种产业纵向整合的功能也赋予产业升级以新的内容。同时, 在培育文化创意资本的过程中, 艺术家、经纪人、生产商、销售商等不同的参与者被联结起来, 并最终出现了一条横跨不同产业和企业的协作链, 而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涵盖各种类型的具体产业, 对诱发相关产业的发展、引领经济向“创意经济”跃迁具有重要作用。

2.2 文化资本与技术资本整合, 实现产品 (服务) 价值增值

技术、文化同属于人的精神领域。技术建立在知识文化的基础上。在此意义上, 技术与文化、技术生产与知识生产、文化生产紧密相关。

但技术资本和文化资本是有区别的。技术资本是可编码的知识, 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单纯的技术产品同质性强。与此不同, 文化资本多为非编码知识或缄默知识, 它难以在不同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有效转移。随着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可编码知识 (技术创新) 的传递成本随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下降, 甚至接近于零。但非编码知识由于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其传递成本则不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下降。文化资本的黏性特征使得各个地区或国家都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延展过程中, 渗透特殊地域、民族文化内涵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因其既有高技术含量、又富含文化意蕴, 进入其它国家后, 则因其不可复制模仿的独特性和特有的文化价值而被各国消费者所认同,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产品、服务的价值增值及实现。而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高科技与独特美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迪斯尼、好莱坞等企业声名卓著, 唐老鸭、米老鼠等世界级卡通品牌数十年来盛况不衰, 他们不断根据市场需求, 向产品和服务中注入创意理念和技术含量, 象征美国特色的高科技影视制作技术、卡通形象与美国文化天衣无缝地结合是美国产品全球渗透的致胜法宝。

文化产品如动漫创意、形象塑造及相关衍生产品的生产, 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行业。假如说蓝猫文具、米奇服装、Kitty猫是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资本融合的典型。那么《阿凡达》、《玩具总动员》以及可以乱真的《恐龙》等, 同时也是技术资本与文化资本、现代高科技与文化创意理念完美结合的结晶。

据统计, 我国儿童商品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与文化产业有关的。仅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 每年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人民币, 其范围从影片到游乐园、从图书到玩具、从服装到鞋帽, 卡通品牌及其衍生品。这些风靡全球的卡通形象走下银幕, 进入几代人的童年, 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成为产品价值增值和实现的重要模式。

文化产品及服务则是文化和技术的载体, 其价值取决于荷载意义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并传达文化、知识的内涵及意义。其符号价值远离事物的本来含义, 从而产生了超出成本的附加价值。文化赋予技术产品—机器猫、宇航猫以灵性和精神, 从而大大提升了工业产品的内在价值和文化特色, 使之受到消费者认同和喜爱。

2.3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整合,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主要以人文资源为基础, 通过文化元素的发掘利用, 推动产业的发展。对美国西部开拓和美国精神的传递、对传统儒家文化遗产和本民族历史题材的挖掘是美国、韩国影视文化产业近年得以在全球扩张的重要基础。但文化产业也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要消耗自然资源。如电影业的胶片来自化工原料, 电视摄录设备的制造来自工业材料, 图书、杂志的用纸则来自森林资源。文化资源是特定自然与人类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 如北京猿人遗址、西安兵马俑遗址等。文化创意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启迪, 如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充分利用了云南、广西的山水为天然背景。而文化产业渗透到传统资源产业中, 生产相关的文化衍生品如玩具、服装等则因其特有的文化意蕴而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

自然资源具有可消耗性。而人文资源以其特有的隐含性、专用性和复杂性, 具有不可消耗性、不断重复利用的特征。因此, 发展基于人文资源的文化产业可在增强产品、服务独特性、差异性的同时, 规避环保风险, 缓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进入二十一世纪,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都出现了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比例不断下降, 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上升的趋势。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力倡导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即是这一趋势的反映。

文化的本意是人与物的教化过程, 是对其潜能的培育与完善。它既要考虑人自身行为对行为关联整体的副作用及反作用, 同时要顾及事物自身的权利。而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运作和文化产品及服装、玩具、家电等衍生产品、关联产品的对外输出, 将充分整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即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充分融入人文资源的高级要素, 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 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 促进环境生态改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类开始步入体验经济时代, 文化艺术、民族风情、信仰观念等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资源, 对提高文化产品和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基于对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它贯注了生态发展的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保留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风土人情, 而且通过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经典与流行的交叉融会, 为现代社会增添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人文景观, 有利于提升城市、区域形象和品牌。如南京夫子庙, 结合旧城改造, 既强化了该地古老的文化底蕴, 又融入了现代城市的时尚元素, 成为独特的地标景观。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网络的拓展为许多地区塑造、保护了充满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色街道、古老村落。这些特色人文景观, 能有效吸引人才和资金, 促进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大量积聚, 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生态循环, 反过来又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企业在利用资源、构筑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 可集中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非物质化和虚拟性的功能环节, 如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管理服务、营销及品牌管理等增值环节, 而将更多的环境破坏性、资源消耗性生产环节分包给世界各地的合同制造商, 甚至完全退出成品生产, 以节约自然资源的消耗。

2.4 文化传播与产品服务全球营销整合, 提升国家“软实力”并创造“原产国效应”

含有特殊文化要素的产品及服务都带有显著的声誉效应, 在偏好各异的消费者眼里总是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区域、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如好莱坞的大片、意大利、伦敦的歌剧等。而文化产业价值网络运作及产品服务的全球营销, 因其对特定地理区域及人文特色传播, 是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区域及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全球传播营销, 兼具国家营销、区域营销的功能, 能创造巨大的“原产国”或“原产地效应”, 带动其它产业产品及服务的全球销售及消费。

以韩国为例, 韩国文化产业国内市场的有限性, 使韩国将目光瞄准国际。由于韩国上升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与坚挺的韩元增大了实施低成本战略的困难, 韩国公司调整战略, 以高质高价的差异化战略替代低成本生产战略。这一过程中, 韩国文化产业对韩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韩国借助文化创意资本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 通过“韩流”改变了传统产品的价值构成, 大大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影响力。韩国政府设立“文化产品出口大奖”、鼓励本国电影参加各种影展, 积极投入巨额资金举办各类“电影节”, 为年均1500部作品的外文制作及优势出口项目研发提供资金, 同时提供多种政策、税收优惠等, 鼓励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构建全球产业链。十年来韩国的文化产业逐渐做强做大。1997年, 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 2000年, 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成功登陆中国市场, 在中国年轻人当中引起强烈反响, 掀起了“韩流”热潮。与此同步, 韩国电影业开始登陆北美市场。

随着《大长今》等韩剧在中国、日本等亚洲、欧美等国的热播, 韩国饮食文化及韩国服饰在全世界大受欢迎。韩国文化产业的增长带动了旅游、化妆品、饮食、医疗整容、日用品乃至汽车等工业的增长。韩国文化产业在赚取巨额外汇、增加就业机会之外, 达到了长期的对外宣传效果, 大力提升了其国家影响力和“软实力”, 扭转国际消费者对韩国的负面看法, 促进了韩国家电、汽车的“原产地形象”及全球销售。学习韩语在外国学生中成为时髦, 韩国文化得到了世界好感和认同 (孔同, 2007) 。

除了文化价值, 文化产业的全球价值网络通过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的准确把握, 将一国成熟、衰退期的产品, 引入国际市场, 实现产品服务的价值提升。众所周知, 在一个买方经济主导、追求异域新奇事物、崇尚个性化消费的体验经济时代, 文化特色、文化价值是需求价值的高端领域。而通过文化产品及衍生产品的跨国销售, 则能通过其独特的异域文化理念使一国已无市场价值的传统产品重新焕发价值活力,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文化产业外向型发展, 是一个产业本身界限日渐模糊, 产业间融合不断加强的过程。文化产业同新闻传媒、网络传播及传统产业的外延日益延展。电影业、电视业、音像业、出版业、会展业、IT业、旅游业、服装业、玩具业、家电汽车业相互融合、相互惜力, 最终可达到塑造群体品牌、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目的。而“原产国”软实力的提升, 也是创造“原产国效应”、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品服务市场份额和附加价值的有效途径。

3 结论及政策含义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的固有特性和产品营销、国家 (区域) 营销功能, 对提升相关国家和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品、服务的原产地形象及文化价值、并对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鉴于中国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 及不同地域文化产业资源发展状况的差异性, 不同区域应基于文化资源特征, 借鉴其它国家先进经验, 选择具体的构建策略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达到以区域特色弘扬区域文化、由区域文化创造“中国制作”、借“中国制作”营销“中国制造”的目标。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有其内在的效率、利益、技术要素驱动和产业竞争因素的促进。但由于它是一个跨产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系统, 它的构建, 需要打破行业、部门条块分割, 突破传统管理体制和观念的束缚, 实现技术、体制、制度创新及产业融合创新。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 网络、社会资本、知识、创意设计及人才等高级资源要素的创造、培育, 文化艺术等共生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 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竞争、并主导全球产业结构重组的核心要素, 是一个地区、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当今世界区域和国家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拓展, 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 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型战略课题。

中国文化因其积淀深厚、包容丰富, 构成了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拓展的深层历史动因。中国制造业发达, 近年来, 中国制造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中, 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产基地。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价廉质劣的代名字, 中国产品出口目标国遍及全球。但是, 中国制造企业形象意识薄弱, 产品缺乏鲜明的品牌特色和有影响力的现代营销方式。因此, 其销售渠道、文化价值、创意设计能力、盈利能力的提升客观上要求与文化产业的联姻。

应当特别关注的是, 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并不是一个法人实体, 而是多个企业、组织、个人联合构成的无边界“多重目标共同体”。它的拓展运作, 依赖优势文化企业、关联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组织的“集体行动”。除了微观层面企业自身的战略权变及策略选择, 政府宏观层次的政治运作、国家营销及产业发展战略、政策设计是弥补市场调节失灵、促进文化产业全球价值网络构建的重要变量。特别是政府、团体协会、关联企业等组织联合, 如推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营销、产品促销活动, 有益于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集中人力、物力推动文化产品及关联产品服务的创意制作及国际营销。

参考文献

[1].Hnns J.Morgenthau, Kenneth W Thompson, DavidClinton.Politics among nations.McGraw-Hill Humanities, 1966

[2].Pratt, Andy C.Production values:fromcultural indus-triesto the governance of cultur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997, 29 (11) :1911~1917

[3].A.W.Singham, Shirley Hune.Namibian indepen-dence--a global responsibility.Westport, Conn.L.Hill, 1986

[4].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1) :5~13

[5].胡晓鹏.基于资本属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2) , 5~12

[6].孔同.从韩国传媒产业发展看国家软实力增强[J].传媒, 2007, (4) :66~67

[7].谢婉若.迪斯尼传媒集团产业链经营模式分析[J].时代教育, 2006, (12) :137~138

[8].李敏.全球产业链中基于整合能力的中国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路线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6)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篇2

关键词:亚文化;网络歌曲;青少年;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24-03

青年亚文化是由青少年自己参与创造的,是一种世界性的青春文化现象。相对于主流文化,青年一代的文化有着非主流、边缘性、多变性和抵抗性等特征,它反映的是青春世界、父辈一代与子一代、青年人与成年人之间那种永恒的矛盾和张力关系。青春期的迷惘、矛盾、认同危机和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始终是青年亚文化的重要命题。现今,通过新媒体而传播的电视节目、音乐、通俗小说、娱乐等超越了地区、国界,覆盖世界各地,它们跨越时空,极大地影响着无数人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还处于社会化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带来的是更刺激、更有挑战性、更具创造性的生活方式。

当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介对社会文化生态的全方位渗透,不仅为传统文化的“转型“提供了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而且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网络歌曲是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结合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诸多特征,也是一种独特新颖的文化现象。网络歌曲是青年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处于青年亚文化的场域之中,是网络歌曲最大的消费群体。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青少年的特点与网络歌曲的特点

青少年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快速变化、发展的时期,而又尚未达到完全成熟阶段,导致产生青春期的困惑,他们急于寻求精神上的独立,于是制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与符号系统,其中音乐就是一种亚文化风格的产生方式。据心理学家研究,15岁前后的青少年,听觉能力可以超过成年人。青少年是一个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群体,他们喜欢富有动力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词。网络歌曲正是从这个群体出发,满足了青少年的情感要求。通过网友原创、翻唱、歪唱的歌曲上传到网络,富有创意的音乐语汇让听众耳目一新。歌词口语化、旋律跳度不大,演唱没有太多的高难度,表达方式直接通俗,因此青少年成为网络歌曲的主要接受者,他们使音乐欣赏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多种多样,其统一性表现为对新鲜事物尤为感兴趣,当一个单调、传统、陈旧的对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往往令人感到乏味,无趣。而新颖的事物特别容易刺激人们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让注意力更为集中。青少年的思维敏捷、反应力快,对新颖事物的兴趣也来得比其他人群更为强烈。一种新风格、有鲜明时尚个性的新作品,立即会激发青少年的极大兴趣,迎合他们喜新厌旧的心态。

近几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网络歌曲家喻户晓提供了绝好的平台,音乐的创作、传播途径和欣赏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一步给网络歌曲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带来了新的优势。在音乐的创作中,网络媒介具有数据、声音、文字和图像立体传输的技术特质,广大音乐爱好者可以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多媒介视频软件、Flash动画等,直接在网上创作自己的音乐。创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原创,从个体出发,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个人情感,也可以将现成的流行歌曲重新演绎和诠释,并融入自己的风格进行再创作,或者进行歪唱,借助大家熟悉的旋律,重新创作歌词,以轻松、调侃的口吻对时事、社会做出评价,体现的是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喜剧性和讽刺性,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喜爱。由于网络歌曲的发表门槛较低,也没有专业人员的审核,随时随地都可以将自己创作、演唱的作品推广到网络上发布, 音乐人的梦想也可以瞬间变为现实。同时,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对音乐的看法,评判歌手的声音,从而使音乐更為亲民化,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网络歌曲一直紧随流行和时尚,追求即兴冲动和情感共鸣,从一个流行点到另一个流行点,一波接着一波,既有商业运作的因素,也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关,青少年的心境和情绪往往不稳定,注意力转移很快,不断的在更新中寻求新奇的刺激,兴奋点来得快走得快,网络歌曲虽然丰富多彩,但生命力也很短暂,青少年的新鲜感一过,有的歌曲就成了昨日黄花。

二、网络歌曲中的青年亚文化表征

青少年具有精力旺盛、心理叛逆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思维又相对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由此形成了有别于成人主导的主流文化群的“亚文化群”特征。“青少年亚文化群”主要是在都市化条件下,因生理年龄原因而产生的有相对独立的心理、角色及其精神需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及价值观念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美学价值观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变强,渴望被引起注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动机论》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毫无疑问,网络传播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实现自我的捷径。他们能够自由地进入网络文化空间,并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绪,网络音乐成为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平台,获得被阅读和接受的机会,从而满足了展示自我的愿望。

青少年缺乏意识形态认可,因而尤其渴望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接受和传播网络音乐是他们这些无权者获得权力(power)的一种形式,这个过程是一个寻找力量的过程。这种“授权”(empowered)足以建立起青少年的自信,反之就会遭到社会排斥,引发身份焦虑。对于”授权“来说,表演本身就意味着力量,而网络歌曲可以算是表演中比较有煽动力的形式。可以说,网络歌曲是青少年亚文化的武器。网络歌曲即产生开始,虽然社会各界对网络歌曲的看法和评价褒贬不一,但应该肯定,网络歌曲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热爱音乐的青少年有了实现梦想的新天地。网络歌曲以贴近人性的世俗化表达满足了青少年的多种心理需求,具有强烈的认同性,帮助他们实现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满足感。现当代青少年成长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叛逆个性得到张扬,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制造出各种盛行一时的独特风格和符号系统,依靠这些资源,他们形成了一种集体认同方式。青年亚文化群通过歌声解决自己青春的困惑,同时也以符号化的方式抵抗主流文化。在新媒介的语境下,网络歌曲与青少年产生了更强的互动性。“作为这一类青年文化的担当者们,首先他们以自己文化的独自性为满足,对于他们来说,同辈团体是确立自己同一性和社会位置的主要参照,他们并不在乎成年人社会的评价,甚至可以说,与成年人文化间的差异恰恰为他们确立自我所必需。”基于网络传播特点的音乐消费也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态,各色各样的流行音乐审美品位在青年亚文化的层次结构中都有所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歌曲已经成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载体。

nlc202309082006

三、网络歌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当代网络歌曲从它的社会存在方式来看,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场所,可以自由地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面对生活的压力,在虚拟的空间中弥合着人们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寻求精神慰籍。网络歌曲与人们的情绪、情感联系最为密切,所引起的情感反应也最为强烈,因此,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影响。

流行音乐和摇滚乐曾被指责为对青年理想信念及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容易引起社会问题”,甚至被认为其本身就是“社会问题”,却在一片责难声中发展和壮大起来,所以,对于青年亚文化无法用“禁止”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它与主流文化之间有对峙、有冲突、有融合,成为文化价值冲突的焦点。主流文化应该给予其理解和尊重,展开平等对话,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网络音乐反映的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音乐审美

品味,因而总是良莠并存的。网络歌曲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思想、抒发个人情感的平台,一些健康向上的网络歌曲如暖流滋润了青少年渴求真善美的心田,给形成中的青少年价值观注入了阳光和力量,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但是一些网络歌曲却滥用自由创作和传播的优势,降低道德标准,歌词充满低级趣味,浅薄庸俗,没有艺术价值,对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形成了不利的影响。青少年处于青年亚文化的场域之中,是网络歌曲最大的消费群体,因此,我们不能漠视网络歌曲对其产生的影响。政府产业部门和大众传播媒介在网络歌曲的流行中,起着重要的诱导和催化作用。文化部在2015年10月,以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为重点,进行集中排查工作,共排查出《那一夜》、《动你的屁股》、《不想上学》、《自杀日记》等120首内容存在严重问题的网络音乐作品,已被列入网络音乐管理“黑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使网络歌曲也会随着各管理法规的健全逐步走向规范化,还青少年一片纯净天空。另外从成长的角度来讲,也要加强青少年审美的自觉性,尝试听一些优秀的音乐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扰,摈弃低级恶俗之风。

不可否认,网络歌曲为当前中国的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草根气息,艺术世界呈现出多元共生的丰富形态,我们应以肯定和批判的眼光来思索网络歌曲的生存及发展方向,因势利导,使青少年形成“求真”、“向善”、“尚美”的正确价值观。

注释:

①高友德:《青年与美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43页。

②陈映芳:《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9页。

③张燚《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人文解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144页。

④陈映芳:《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97页。

⑤陈志昂:《流行音乐再批判》,《人民音乐》[J].1990年第5期,35-37页。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篇3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文化[1],是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全新的、开放的文化表达形态,是一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2]。网络文化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分别是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网络资源、信息技术等;制度层面包括网络规范、网络行为等;精神层面分为主观精神文化和客观精神文化,主观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民族性格等,客观精神文化包括网络道德、网络知识等[3]。本文探讨的主要是指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网络文化。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

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对于区分是非、好坏、美丑、荣辱、得失、祸福、苦乐和利害等方面所持有的基本观点,是大学生对事物价值的根本评价标准[3]。大学生价值观主要包括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价值目标包括人生目标、社会目标、道德目标、生活目标、成就目标等方面;价值评价指的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客体和自身行为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作出判断;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的态度和行为的选择。那么,大学生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大学生应该树立的价值观。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一)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站总数为230万个,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网民当中学生人数比例最高,占30.2%,达到1.55亿。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网龄在“3—5年”和“5—10年”的大学生比例分别为“29.78%”和“43.26%”;每天上网时间在“1—3”小时和“3—5”小时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4.38%”和“38.76%”;认为对互联网“有些依赖”和“比较依赖”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4.75%”和“25.28%”;认为“网络是获取各种信息最重要的渠道”的学生为87.64%。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生活、学习和思想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正面影响

一是网络文化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开放意识的完善。互联网无国界、无边界的特点,造就网络文化自由、平等、多元化等特点。宽松的言论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学术权威得到极大的淡化。网络文化糅合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蕴含海量的信息,大学生在网络海洋中自由翱翔,个性得以凸显,主体意识和开放意识得以加强。二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求知求真的态度。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创新在互联网上得到及时的体现,给学生搜索信息、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营造良好环境。调查表明,72.07%的学生经常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60.89%的学生经常利用互联网关注学习相关的信息。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三是促进“公平、公正、公开”政治观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包括政府事务、学生事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决策、办事程序和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在网上得以公开,大学生逐渐习惯借助网络关注这些内容,也习惯在网络上办理各项事务,促进参政议政和监督评价等意识的形成,培养“公平、公正、公开”的政治观。四是促进道德的进步。互联网使得大学生的交往空间无限扩大,也使得道德关系及各种社会交往关系变得复杂化、多样化和经常化。由此产生各种冲突带来危害的同时也促进他们道德意识的觉醒,加强对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思考道德义务和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是导致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西化。大学生思想容易受到各种文化、信息的影响。一些西方国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通过网络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并以民主、人权为幌子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对一些主权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若长期接触这些信息,会不自觉地受到这种“软力量”影响,意识形态的选择必然出现西化的危险[4]。二是导致道德的失范。网络上的道德约束主要依靠人的内心信念,传统力量社会舆论的制约作用消失殆尽。虽然学生当中认为自己上网“能够注意文明用语”的比例占78.65%,认为需要规范网络道德的比例占85.39%,但另一方面,上网“偶尔骂人”的比例却达到42.13%,“随意转发未经求证的信息”的学生比例达到35.39%,反映出网络道德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行为存在相背离的情况。三是导致价值取向的迷惘。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令人难辨是非,容易使大学生出现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情况。对网络上“新、奇、特的新闻、言论、思想”认为“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5.73%和62.92%,认为网络上的新闻、言论等各类信息对其价值观“影响比较大”的学生占44.94%。四是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和社会责任淡化。网络上交往是自由的、平等的、便捷的,有41.01%的学生认为“网络是自由的,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观点”,有46.63%的学生承认上网“有时会带来逐渐脱离现实社会的感觉”,一些学生长期在网络上与人交往,引发逃避现实世界、网络与现实社会角色混乱、社会责任淡薄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的选择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都应参与其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一)政府方面

一是要准确把握互联网国际发展的形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加强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要加强净化网络环境的工作,配备素质优良的工作队伍,舍得经费的投入,做好开发安全软件、过滤软件等工作,抓好舆论建设和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三是应整合各项优质资源,建设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能吸引广大学生、具有教育意义和教育效果的网站,占领网络文化建设的高地,满足学生网络文化需求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并内化成自身的行为。

(二)学校方面

高校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应有充分认识,予以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理论修养、良好的互联网应用能力,能深刻了解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熟知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互联网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理性看待各种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二是做好校园网络的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批蕴含教育功能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做好校园网络舆论的监管和引导工作,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三是要注重多媒体的应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可利用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经常通过微博、论坛和聊天软件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最为贴近学生的方式让第一课堂在互联网上延伸,提高教育效果。

(三)家庭方面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要有培育孩子价值观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需要和选择,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吸收网络上优秀的文化;还要帮助孩子锻炼自己意志力,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网络行为,防止网络成瘾等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应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发现问题与校方共同解决。

(四)学生自身方面

只有大学生真正把思想和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情感,才能真正达到构建科学价值观的目的。所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应帮助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保持清醒的头脑,抱以正确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信念,在网络道德、网络行为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把网络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志愿者活动、党团活动等各种实践机会中磨炼自己,思考人生,升华思想。

大学生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典范和动力,他们的价值观总是走在社会前沿,具有先导性,他们的价值取向往往代表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目的在于帮助其认同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示范和传播作用扩散到全体社会成员,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摘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网络文化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结合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的调查结果,对网络文化给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1999,(2).

[2]张欧.网络文化的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3]吕冬诗.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篇4

[关键词]囧文化;流行原因;网络语言;价值意义

“囧”是一个十分生僻的古汉字,来源于甲骨文,读音为“jiong”(窘),从造字方法上看它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像窗口一样通明透亮,因而引申为“光明”之义。这个在人们语言视野里早已销声匿迹的古汉字,只因人们在网络里赋予了它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意义后,这个已经死掉了的古汉字陡然火爆鲜活起来,竟成了当下网络语言里最流行的词汇,甚至被戏称为“21世纪最牛的一个字”,由此形成了一种囧文化的新潮。我们所谓的“囧文化”这种网络语言文化,是网民们在网络里创造并使用的一种新的语言形态。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新词汇的出现,网络语言体系一定会得到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并将成为一种新的语言形态以独特的价值呈现于我们的视野之中。

众所周知,作为“囧”文化的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语言的语言形式,是语言和网络的结合体。作为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针对当代大学生及社会青年对网络语言的热烈追捧,我们有责任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做出必要的探讨和研究。作为语言形式之一的网络语言,它既有一般语言所具有的交流、沟通、承载信息的作用,又有专在网络中使用的特性,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与形式,如“给力”、“山寨”、“雷”、“闪”、“TMD”、“837”等就是当下流行甚广的网络词语。这种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特有的语言符号,不仅反映着人们不同时期的心理、思想与价值取向,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因它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意义,以蓬勃的态势快速地发展起来。这一独特的语言文化一日千里地流行传播开来,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要者有如下几点。

1.快捷了现代生活

较之常规语言,网络语言具有言简意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极富创新性等种种优长,这些优长使网络语言大大有别于常规语言的特性。在网络交流中,网民们往往以颠覆常规语言为能事,以制造新奇刺激为快乐,以简易快捷、方便高效为目的,他们要么使用单纯的英文字母,如“GG”(代表“哥哥”)、“PLMM”(代表“漂亮妹妹”);要么使用纯阿拉伯数字,如“7456”(代表“气死我了”);要么进行大胆缩写,如“贤惠”(代表“闲适得什么也不会”)、“可爱”(代表“可怜得没人爱”);要么使用纯图画性质的符号,如(代表“笑脸”)、“(代表“吐舌头笑”);要么进行英文缩写,如“How ru”(代表“How are you”)、“ASAP”(代表“as soon as possible”)等,真是五彩缤纷得让人眼花缭乱。这些网络词汇与生活词汇的有板有眼、中规中矩相比,不仅能表达人们的某种情感,反映人类的创造智慧,使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几分愉悦有趣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它简约经济、省时省力,为网民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

据统计,网民绝大多数是青少年。青少年既是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又是网络语言的创造者,还是现代生活方式强有力的推动者。上述网络语言的特性非常契合年轻人的气质与心理。青少年人具有开拓创新、打破常规的思维特性,具有干练果断、雷厉风行的处事作风,具有颠覆传统、张扬个性的性格气质,具有高效快捷、简便易行的生活方式。他们在与人交流中注重效率速度,喜欢直截了当,追求新奇刺激。他们的这些个性和爱好与网络语言的特性十分吻合。毋庸置疑,与常规语言不同,网络语言不仅形象幽默、生动有趣,而且方便快捷了网民们的现代生活。这样一种简约经济、方便易用的语言形式怎能不风靡起来呢?

2.折射了人们的思想心态与生活状态

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有着紧密的联系。“囧”文化的兴起正是中国进人信息时代后,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精神、心态的一种折射。它反映的不仅是一种“失意”的文化、一种“自嘲”的心理;而且也反映了现今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社会压力加码所导致的人们在虚拟世界所寻求的一种情绪释放。从语言层面看,这种释放恰恰不自觉地获得了一种语言的突破,而且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对“囧”字特别钟情的当数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他们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两代人。对比那些经历过革命岁月的长辈们,他们一出生就被套上“幸福”的光环,成了所谓的“温室幼苗”而饱受嘲讽。在物质欲望横流的环境里,他们又被戴上了“堕落”、“垮掉的一代”的帽子而遭人诟病。在当下各种压力剧增的社会现实中,学业、事业、婚姻、家庭、住房等负担陆续压在了他们的肩上,这远不是用“郁闷”、“无奈”等词语就能够表达得了的。“囧”因其一副哭丧脸而成为80后、90后在网络空间自由发泄情绪、表达情感的流行词汇,“囧”就是他们的自画像;“囧”表达的既是一个时代的情绪,又显示了这些年轻人的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因此,像“囧”这种符号编码方式甚至被喻为90后的“江湖密码”。另外,这种“囧”文化的网络语言不仅反映着网民的活跃思维能力,而且增添了娱乐的情趣,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追求新奇渴望创新的心理。在这样一个网络文化精神氛围下,网络语言正以一种非主流、俏皮的姿态呈现于人们的视域之中,它既缓解了青年人的紧张情绪,又激发了他们被压抑的创造力,这怎能不在当下的多元文化里流行呢?

3.是“弄潮儿”与“土包子”的分水岭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篇5

一、对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进行整合, 进而提高其核心的竞争力

依靠纵向和横向的价值链传播, 利用其后期复制传播和流通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 通过新媒体构建营销和传播渠道。依靠河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政策, 分析价值链的特点, 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整合、延伸,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网络, 提高其核心的竞争力。

(一) 发掘河北省的文化优势。文化是一个地方, 一个区域根本性的内涵, 文化创意的源头是内容, 是在文化的基础上, 通过创意与创新, 与市场、产品、技术紧密结合。

河北省文化底蕴深厚, 传统产业众多, 如能和文化创意相融合, 必将促使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因此, 要提升核心竞争力, 必须对河北省的整个文化进行梳理和发掘, 比如蔚县的剪纸, 武强的年画, 唐山的皮影, 吴桥的杂技, 沧州的武术, 井陉的拉花, 常山战鼓, 河北梆子等。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扎根于本土文化,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结合市场, 再融合其他文化进行发展升级。

(二) 打造一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文化创意集团, 通过政策支持, 鼓励一部分具备实力的文化创意集团脱颖而出, 带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通过依托高校, 科技园等方式, 创建实力雄厚, 特色明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为众多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便利和发展空间, 对一些规模较大的进行重点扶植, 完善其信息、技术、人才孵化等服务平台。

二、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 提高其聚集发展的优势

通过产业集群化, 使资源得到共享和互补, 既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 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 发挥各个企业之间的优势进行互补, 推动产业关联, 形成较强竞争力的集群。通过价值链的纽带作用, 突破核心业务, 提高核心能力, 带动中小企业, 给他们共享发展的机会, 协同工作, 形成产业链。

产业集群和产业园的发展, 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优化, 但是产业链一旦出现缺失, 就会导致同类, 同质产品互相竞争, 甚至出现价格战, 进而淘汰掉一些本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因此, 产业链的形成非常重要。文化创意产业种类较多, 有十几余种大类, 其间关联度很强, 需要发挥各自优势, 协同发展, 形成一种规模的整合效应。

(二) 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再定位, 确立主导产业。在产业集群化的同时, 各个企业应该有自己明确的主导产业,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优势互补, 发挥集群效应。

三、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 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适当转变

文化创意产业有低能耗, 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加之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已经变成了价值链中的上游环节, 通过和其他产业的渗透和融合, 使其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同时, 我国传统产业的高损耗, 以及带来的高环境污染已经变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尤其是河北的大气污染, 雾霾的分布,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 促使部分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型, 在降低污染损耗的同时, 实现创新型、高端化升级。

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到部分传统产业中, 使其赋予文化内涵, 进而实现产品的价值创新, 推动传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 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向更先进的制造业发展。例如清河的羊绒, 承德的白酒, 唐山的陶瓷产业等, 从原材料的生产, 再到加工和后期销售, 将文化创意加入这些环节, 特别是创意设计和营销, 将会一定程度提升产品的层次和价值, 借助文化创意是传统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 政策鼓励引导产业融合。2014年2月26日, 国务院以国发〔2014〕10号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鼓励引导产业融合。各级职能部门在政策方面必须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引导, 使其他产业能够发挥主动性, 能够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给自身带来的利润。文化创意和其他行业的融合, 将进一步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 催生企业发展多样化,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 以价值链为基础,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相关产业向高端发展, 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 众多行业中, 土地、人工、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通过创意设计对企业和产品进行重新包装,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无疑是新的突破点。

河北省企业数量多, 小规模企业占了相当比重, 甚至有些企业产能过剩, 产品以中低档为主, 附加值低, 市场竞争力差, 急需进行产业创新和层次升级。这些传统产业, 更多的是需要文化元素和创意元素的融入,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 在包装设计创意和品牌宣传创意上实现创新提升, 提高产品附加值。

结束语

通过价值链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模式和思路, 需要认真分析当前文化创意环境和产业发展方向, 提高思想认识和意识, 将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提高产品附加值, 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结合国家政策, 形成产业集群, 发挥价值链优势, 推动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蕾蕾.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误区与研究趋势[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4)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篇6

一、网络文化的大众化与建设

(一)网络文化的大众化

当今网络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有着传播范围广、形式多样和通俗易懂等特点被大家所接受,网络文化已经从开始的小范围文化逐渐转变为大众化,当今社会上至老人下至儿童都会使用网络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同时网络文化也影响着他们的成长,网络文化的大众化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作用,要利用好网络文化大众化这一契机来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网络文化的建设

中国从网络兴起就注意到了网络文化的重要性,党和国家对网络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视,互联网逐渐成为党和国家宣传重要方针和郑策的主要媒介,通过各级政府网站来服务于民,利用网络文化更好地造福群众。

网络作为一个传播媒介,不但可以传播一些正能量的思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让全中国人都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通过网络文化的发展,也可以了解世界各国先进的文化,从而来改进自己的不足,做到真正的“网络海纳百川,文化五洲同享”。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网络社会,微信、微博、校内网和淘宝等等网络平台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给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确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积极的影响

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更好更方便地了解世界,网络文化可以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大学生思想内涵、扩展交际圈。网络文化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由于网络的更新速度飞快,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最快地了解世界最新的科技和政治动态,这样就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的先进性,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更好地利用网络文化这一媒介,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当代大学生与时俱进。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的影响

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首先,由于网络里的世界丰富多彩,所以吸引了很多大学生,但是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上网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上新颖的东西,很少关注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动,这样给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很多大学生盲目追求娱乐文化,而忽略了世界政治的变化。其次,网络文化是新兴的文化,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在网络上有很多不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这些信息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甚至严重的会造成放弃学业。

三、网络文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确立的对策

网络文化这一新兴的文化体系发展速度惊人,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怎么利用好这一文化载体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为当代社会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网络文化利用好了可以使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是一旦没有利用好,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为社会的发展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一)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局限于书本,已经远远不够了,如果知识书面教育不但不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那么如果通过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在大学生中网络文化传播的媒体很多,比如微信、博客和校内网等等都是大学生们喜欢的网络媒体,那么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媒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现在很多高校教师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上老师可以书写一些具有正能量的博文,同学们在阅读博文的同时就已经进行了自我教育,然后同学们可以在博客上自由书写自己的感想,这样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留言,来掌握学生当前的动态,从而更好地把握教育学生的时机。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博客,还可以利用微信、校内、腾讯空间等等向学生们传播一些正能量的知识,让学生们在娱乐的同时,就可以进行自我的教育,达到真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对网络文化要及时进行净化处理

网络文化是双面的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意义,在网络存在着很多对大学生成长不利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那么对网络文化进行及时的净化处理就尤为重要,在社会上有专门的网络监督部门,会适时对网络信息进行净化处理,那么学校也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净化处理部门,该部门应该适时地对学生们在网络上传播的一些消息进行过滤处理,将一些有害大学成长的信息进行净化,只有这样大学生们才会接受健康的教育,从此避免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对学生价值观确立带来的影响。

(三)利用网络文化来传播正能量

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探讨 篇7

关键词: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务院及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树立河北省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典型, 营造文化产业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 促进文化产业队伍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河北省不断完善市场体系,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分部门分行业制定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具体措施。各市也出台扶持政策, 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不断优化。2009年, 河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70亿元, 比上年增长25%, 占GDP比重2.76%。2004年至2009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31.7%, 已经超过了钢铁等产业的年增长率, 成为新的“领跑”产业。2010年,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将从每年1500万元提高到2亿元, 以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其中尤其要加大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扶持工作。

一、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网络文化产业, 国际上又称之为“数字内容产业”或“数字娱乐产业”, 是指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文化内容的生产、创造、运营和传播的产业, 其核心是内容产业。确切地说此产业应为众多产业组合成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包括网络游戏、网吧、网络动漫、在线点播、网络视频、网络培训、网络教育等诸多方面内容。网络文化产业可以说是一个潜力无限的行业, 在很多发达国家, 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河北省, 网络文化业虽然近两年发展趋势较猛, 但无论从网络文化业的规模、上网人数、还是内容产品生产的数量以及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 与上海、北京等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 基本情况如下:

1、网络文化产业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品牌

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的最大弊端就是企业规模小, 实力差, 没有能打出去的品牌, 没有持续的竞争力。以博客为例, 据博客搜索Technorati统计, 目前, 全球博客总数已超过1.4亿, 博客数量正以每秒10个的惊人速度增加;2005年中国的博客注册用户数超过了4002万。这么庞大的市场和竞争力, 然而河北省没有一家有名气的博客运营商。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 知名的博客运营商80%以上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尽管博客的盈利模式还不尽明朗, 但中国已随世界一起奔跑着进入到了“全民皆博”时代。由于河北省的博客运营商规模较小, 所以很多都只是昙花一现, 无法坚持到底。

另外, 在动漫产业上, 河北省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成立了两年的“石家庄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创业孵化园”是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区, 至今已有29家动漫、影视制作、网络游戏和软件以及文化传播公司正式入驻园区, 园区企业正由弱变强、由小变大, 健康稳步的发展, 但人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扶持。

2、网络高端人才缺乏

网络产业是高科技产业, 人才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国内经济、政策, 以及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的影响, 就业压力在逐步增大, 高校毕业生有文凭但是没工作的现象随处可见。但在很多行业人员供大于求, 限制招人的情况下, 动漫产业却在放宽限制大量招人。

随着国家对动漫政策的一再放开, 河北省逐渐开始发展动漫, 由于起步较晚, 发展过程中发现由于平时的积累不够, 合适的人才较少。于是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循环:盲目的培养人才, 但又由于经验不足, 培养出来的人完全用不到点子上, 然后又不得不从新培养。而之前的人才就基本被浪费掉了, 并且造成了市场不景气就业困难的局面, 最后不再有人愿意去从事这个行业, 人才再次匮乏……以致人才的培养使用陷入一个怪圈。

二、发达地区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参考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有自身特定的发展模式, 同时, 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 又必须探索各种新模式。河北省网络文化产业可以在自身特定的发展模式基础上, 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

1、重点扶持网络文化产业

广东省一直把信息网络产业作为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全省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 2009年实现销售产值达16439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2.7%整体优势明显。河北省也应加大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扶持工作, 首先, 可以为落户河北省的联网公司开辟行政许可上的绿色通道, 互联网企业申请进入通信行业行政许可审批备案时, 应缩短行政许可时限, 开辟专门绿色通道。同时可以对互联网企业在电信新业务、新技术试点示范上给予优先考虑。并且还可以提供资金和硬件设施等支持和优惠, 设立互联网产业专项资金, 在财税奖励、技术创新、资金补贴方面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支持, 开展互联网技术创新、互联网信息应用服务、电子商务推广等工作。争取把河北省打造成一个网站集聚区。

2、人才培养模式

应借鉴上海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应该了解自身是否真的适合发展动漫产业, 并决定应该向哪个方面去发展。然后在发展产业之前先积累一定的人才储备, 保证在产业形成初期的时候不至于无人可用。结合自身特点去培养扶植人才, 让动漫产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另外, 人才培养应按照“优秀员工的摇篮, 职业经理的基地”办学理念, 积极推进以“教、学、做一体化, 教、研、产一条龙”为总目标的教学改革, 稳步推行“职员化教育、企业化教学、公司化运营”的发展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 与入驻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并聘用企业技术总监为学院客座教授, 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校企共同培养网络人才。这样才能培养出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勇.山东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篇8

一、河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接的重要性

一方面,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接是河北传统文化焕发崭新生命力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的,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 拥有广泛而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代表着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中国最先进的意识形态和实践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优秀传统文化高度概括和提炼升华的结晶, 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河北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时代价值, 集燕赵文化、中国革命文化、河北地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于一体, 既包括有形的实物, 也包含无形的精神价值, 是河北文化的象征, 是河北软实力的体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挖掘传统文化蕴藏的巨大的时代价值, 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河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接, 核心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 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剥离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得以充分彰显, 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接也是建设文化强省的现实需要。河北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这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这一燕赵血脉本身的重视与推崇, 更体现了对河北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估量的价值的肯定。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在文化建设方面, 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省, 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打造支柱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弘扬和传承河北传统文化, 是建设文化强省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实现河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接, 打造传统文化产业, 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对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河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接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 发掘保护、传承创新河北传统文化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思路有待进一步打开, 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干部群众应进一步强化河北传统文化发掘、传承、创新意识, 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 对如何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需进一步打开思路, 思路不能仅仅停留在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上, 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媒体的报道宣传上, 不能仅仅停留在办好“文化节”、“艺术节”上, 不能仅仅停留在成立一些“研究会”上。对于传统文化, 特别是无形的精神文化, 应努力寻找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找到更加适合的物质载体, 使之更能彰显文化内涵, 更能为广大群众津津乐道, 真正深入大众、深入人心, 传递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 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应进一步深化。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解需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 对河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接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应警惕片面追求传统文化商业价值的不良倾向。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接, 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进一步彰显传统文化蕴藏的巨大的时代价值。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是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接的有效形式之一。当前, 在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的过程中, 存在着将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简单地认为就是把传统文化产业化的错误观念, 过分追求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 忽视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系, 进而将传统文化扭曲化、低俗化, 悖离了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出发点。

三、实现河北省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接的对策建议

(一) 进一步营造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实现河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接, 关键在于对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应由党委政府主导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弘扬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文化部门应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既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更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 使广大群众参与到传承弘扬河北传统文化活动中来, 使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真善美, 自觉抵制传统文化中的假恶丑。

(二)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实现河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接, 要真正解决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认知、认同的问题。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文化部门应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不断提升认识水平。要引导人们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 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现实目标、鲜明特征和实践要求, 增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只有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了解, 真正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将两者的对接工作做好。

(三) 必须坚持将传统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传统文化产业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传统文化产业必须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接。要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 真正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挥出来, 应该充分认识到, 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 其次才是产业。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文化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 对人们的素质、品德和价值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 应把传统文化产业的内容放在首要位置, 传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冲突, 与法律法规不相矛盾, 如此才能投放到市场上来。片面追求商业价值对传统文化是一种变相掠夺, 其结果是摧毁传统文化的精髓, 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消亡。

(四) 进一步探索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的新模式。

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模式, 是永葆传统文化魅力的妙药良方, 也是传统文化充满勃勃生机的有效手段。应根据河北不同的地域和传统文化形态, 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模式, 既将有形的传统文化, 通过文化产业等方式加以传承、创新, 更应该注重无形的精神文化, 将其打造成河北省传统文化、河北地域文化的亮点和特色, 真正成为燕赵精神、燕赵品格的源头活水, 真正成为燕赵大地“正能量”向外传递的重要出口。

摘要:实现河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接, 关系到河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系到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千万燕赵儿女的切身利益。本文旨在研究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探讨河北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接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9

[2] .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 2008

[3] .张庆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而奋斗[N].河北日报, 2011-11-26

[4] .张友谊, 王杰.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

[5] .刘怡然.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意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

[6] .佟贵银.弘扬燕赵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篇9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对策

现代社会即是网络社会,网络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4年1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依然是我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年龄结构上,20~29岁网民年龄段的网民所占比例为31.2%,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在2011年已达96.1%,目前已基本达到饱和。由此看来,中青年群体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而走在网络时代前沿的无疑是当代大学生。当前,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和深刻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大力宣传资本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长期占据着网络文化的主导地位。网络中文化及政治观点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模糊了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动摇着他们的政治信念。互联网上言论自由,导致网络政治信息杂乱无章,大学生政治立场模糊。而且,美英等西方国家依托其主导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肆意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给大学生正确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严重挑战。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里,学生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相对严谨。相比传统社会而言,网络中的道德更多依赖于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信念来维持。在网络世界里,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没有了强制性的道德行为规范,所有人都以符号的形式存在于网络,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毫无约束地发表各种言论,导致网络上产生大量低俗信息,使大学生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大学生一旦主观上放松了自身的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使道德意识弱化,就容易导致道德价值失范。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交往不同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这种虚拟的网络交往正在逐渐扩大个人与社会的隔离。很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交际,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中却如鱼得水。与现实世界相比虚拟的网络中他们更容易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但是,过度依赖网络,会使大学生逃避现实,减少与周围同学、老师及其他人的交往和接触,产生紧张、孤僻、淡漠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会导致一些大学生疏远近距离沟通,忽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同时,也会出现个人的心理极端封闭,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四)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影响

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非常注重自我形象,在穿衣打扮上关注潮流,追求时尚,紧跟潮流的风向标。网络上销售的产品不仅多样化、潮流新颖,且价格也较吸引人,极易引起大学生的购买欲望,所以网络购物成了近 80% 大学生的首选。但是,大学生在经济上属于非独立群体,不能正确衡量成本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那些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出现了随机消费、盲目消费的现象。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确立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和地域限制的全球性媒体。网络的开放与自由,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布消息。网络中没有统一的管理者,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网上发布的消息很难做到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因此,会导致大量垃圾邮件、虚假信息广泛传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性

大学生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上网时面对良莠不齐、是非难辨、多元价值并存的网络信息,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宣传教育,提高网上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首先,加强上网的引导。要积极向大学生们推荐优质的网络资源,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去帮助自己学习,让网络成为求知的工具、学习的助手,而不是在网络面前迷失自我。其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尽快树立网上主流的道德规范。

(三)加强实践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实践

实践,是大学生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开拓视野的最佳途径。只有实践才能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能促进知与行的统一,做到人生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也只有通过为社会做贡献、为群众服务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通过实践锻炼,大学生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社会、了解社会所认可和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校共青团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帮困扶贫、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感悟到和谐社会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3次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_126015636.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调查报告:网络规模与结构特征http://www.sootoo.com/content/226874.shtml

[3]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 习近平:网络宣传要创新改进http://news.163.com/14/0228/02/9M4SFAIL00014AED.html

[4]张童童,田宁.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03)

[5]叶晖.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09)

河北网络文化价值研究 篇10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 但就三个产业的发展对比来看,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落后,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几年提出解决“三农”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 强调了农村农业问题将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就河北省而言, 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关键的转型期, 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村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 抵押融资, 作为一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 对农村中小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河北省农村中小企业抵押融资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抵押融资是指, 企业以自身的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等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资金的一种融资形式, 在借款期限届满时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借款, 金融机构有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抵押财产有优先受偿权。就目前的状况而言, 河北省中小企业抵押融资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

2.1 农村地区缺乏活跃市场

对于企业抵押物的评估, 首先评估师要根据抵押物所在的市场情况, 根据抵押物市场价格的高低对抵押物进行评估。对于河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 尤其对于不动产没有形成市场化的有利条件, 对于抵押物价值定价的参照物很难找到。鉴于此种情况, 评估机构对于抵押物的定价往往参考类似的资产的价格。由此以来, 造成对于抵押物的评估价值偏差较大, 从而影响了资产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2.2 河北省农村中小企业自身信用水平较低

通过对河北生农村中小企业的调查, 普遍存在信用水平低的情况。在农村地区, 这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围绕着短期经济利益的实现, 并不注重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为了获取短期利益, 甚至不惜违反资产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表现在:首先, 企业将资产重复抵押获取更多借款资金, 这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把企业资产重复抵押, 大大加大了还款风险, 侵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其次, 个别企业为了获取贷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虚假资产进行抵押借款;再者,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在评估工作进行过程中企业往往隐瞒资产的实际情况, 以次充好, 以增加资产的评估价值获得更多资金。

2.3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开展资产评估工作的依据和准则, 目前我国资产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首先, 就目前的资产评估开展状况来看, 资产评估活动受到多个部门的管理, 这些部门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 降低了资产评估工作的效率。另外,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资产评估机构的社会作用是属于咨询还是鉴证, 使得资产评估机构在开展评估工作时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再次, 在抵押融资资产评估过程中, 关于对于抵押资产抵押后的权属变更问题, 以及法定优先权问题都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受偿, 这些法律法规中尚不完善的地方, 急需得到有关立法的明确。

2.4 评估机构评估水平参差不齐, 信用风险频发

评估机构对于资产的评估质量, 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的大小和融资企业融资的资金量大小还偿还期限。在有些评估机构, 参加评估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并未取得相关评估从业资格, 只是在最后确认的时候让有签字权的人代为签字。不具备评估资格人员进行资产价值的评估结果可想而知, 不能公做客观的评估出资产价值,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估质量, 给金融机构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不利于评估工作的开展。另外有些评估机构为了招揽客户增加评估机构收入, 接受客户授意做出有利于客户的评估结果, 造成评估结果不实。诸如此类, 评估机构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影响了评估机构“中立性”位置的确定。

2.5 金融机构对评估报告的复核不严谨

评估报告的需求者大多为金融机构或者其他信贷机构,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农村中小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了解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从而做出是否房贷、贷款总额以及贷款期限的最终决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金融机构或者其他信贷机构往往注重的是这些借款企业是否已经评估, 至于评估的结果并不加以深入的探究。金融机构在资产评估报告的复核上缺乏完整的审核体系。这样以来, 使得资产评估工作做出的资产评估报告不能起到有效的借鉴作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不对资产评估报告进行深入考核研究, 也不利于资金的回收。

3 河北省农村中小企业抵押融资价值评估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建设

法律法规是开展资产评估工作的依据, 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资产评估工作开展的原则, 这项工作是不能顺利实施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并针对河北省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地方政策性法规, 让河北省农村地区中小企业抵押融资中的资产评估工作有据可依。政府部门还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完善各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的建设, 降低资产评估过程中的波折, 提高资产评估效率。另外, 明确抵押人提供不实信息的惩罚责任, 确保借款抵押人提供真实可靠的资产状况。

3.2 建立有效的抵押资产拍卖市场

抵押资产拍卖市场的成立, 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有效的取得标准资产的定价, 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状况。就河北省的状况而言, 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缺乏这样一个活跃的市场, 以供资产评估机构作为定价标准。鼓励建立和完善拍卖市场, 让河北省农村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抵押资产评估过程中, 对于资产的定价有据可依, 这样以来有利于对于资产的定价客观准确。

3.3 加强对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

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 资产评估质量。目前在河北省县域资产评估机构的从业人员往往没有过硬的技术, 从业经验较少, 在进行资产评估工作时难免会产生差错。对河北省县域资产评估人员进行后续评估技术教育, 有利于提高资产价值评估的准确性, 保障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 还应加强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 增强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对于经济利益诱惑的抵抗能力, 保障资产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3.4 加强对资产评估工作的监督

资产评估监督工作是其顺利开展的保障,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 资产评估工作的开展急需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对于资产评估工作的监督应在资产评估过程和资产评估结果两方面进行评估以来确定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 对于借款抵押人所提供资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应该进行事前监督, 加大审核力度, 杜绝一切虚假的资产评估信息。就资产评估的负责部门来说, 应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进行, 双管齐下, 对资产评估过程出现的风险严格管控。

3.5 加大金融机构对资产评估报告的复核力度

银行作为评估报告的最终使用者, 应注重对评估报告实质内容的审核, 根据评估报告所反映的企业资产状况做出是否借款的决策, 从而提高资产评估使用效率。一方面银行信贷人员需要加大对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对于评估报告的甄别能力。另一方面,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于资产评估报告审核程序的管理力度, 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对资产评估报告各项指标进行复议, 对于不实报告内容和不实资产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维修项目下一篇:人民币期货遇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