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历史文化

2024-10-22

河北历史文化(通用9篇)

河北历史文化 篇1

1.花灯:元宵节是传统的灯节。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廊坊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雄县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2.评剧起源于我省冀东,流布在东北、华北各省。在冀东民间演唱艺术——莲花落的基础上,吸收了辽宁西部“二人转”的“拉场”形式和“平调”的唱法,将莲花落“单口”、“对口”形式,变成了分场彩唱的“拆出”形式,取名“平腔”;1909年孟夏庆春班到唐山演出,成兆才与任善庆、余钰波、张化文、月明珠等,在梆子、京剧鼓师的帮助下,吸收了梆子、京剧、皮影的鼓经、唱腔,及戏曲、秧歌等表演程式与动作,又将“拆出”变成了较为全面的戏曲形式,从而诞生了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的崭新剧种——“平腔梆子”。它以通谷易懂的语言、音乐、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冀东乡土生活气息,受到了下层观众的欢迎。此后,又经过“唐山落子”与“奉天落子”两个发展、补充阶段,于1924年定名为评剧,并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与北方的乡镇山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评剧演出过的剧目有500余出,它的传统剧目也有200出左右,如《杜十娘》、《开店》、《花为媒》、《占花魁》、《劝爱保》、《安安送米》等。这些剧目多为成兆才所作。起初,评剧以“三小”行当的剧目为主,多表现低层群众的生活愿望。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前后,因受民主革命思想与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又产生了许多表现当代生活与同时代人的现代戏,如《杨三姐告状》、《爱国娇》、《枪毙驼龙》、《安重根刺伊滕博文》、《冤怨缘》等。

评剧音乐为板腔体,属于梆子系统。其板式有慢板、二

六、快板、散板四类,其伴奏乐器,除主奏的梆子板胡外,还有二胡、中胡、低胡、三弦、琵琶、竹笛、笙等。其唱腔朴素、生动、健康、细腻,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强烈的表现力。

3.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

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中央的领导同志曾鼓励说:“保定有宝,老调不老”。

老调迄今已有约二、三百年的历史,它脱胎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民歌俗曲河西调,后来便以大戏的姿态出现,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为主的确袍带戏。早期有以生行演员韩大仓(艺名霸州红)为代表的前辈艺人,开创了老调的先声;中期的名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立志改革,以《调寇》、《劝军》等剧目,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新人辈出,老调艺术无论在表演上还是在声腔上,都获得了全新的发展。

《潘杨讼》、《忠烈千秋》拍成电影后,老调的影响扩展到了全国。4.印染织土花布

自明清至今,高阳、蠡县一带流传着自染自织,以花条图案为特色的技艺。邢台、邯郸一带流行着自染自织,以方格图案为特色的技艺,并有各式套色印染的包袱和蓝印花布。

5.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参威(原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南至广州、福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动,是一个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全国性的大剧种。1920年后,河北梆子出现衰势;1930年后急剧衰落,濒临灭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河北梆子才莸得新生。河北梆子有适合广大人民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剧目。在它的500多个传统剧目里,有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有的反映阶级压迫,有的歌颂抗击侵略战争的英雄人物,有的赞美妇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有的反映农村生活的风趣......。在反映当代生活方面,自1890到1937年,河北梆子编演了150多个时装戏。它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河北梆子的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杰出的人士,如田际云、魏连升、侯俊山、何景山,赵佩云(筱香水)、王莹仙(金刚钻)都以唱腔高亢优美、变化多端而为广大观众所热爱。这批演员是河北梆子舞台上的明珠,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使观众更加喜爱河北梆子这个剧种。

由于名演员辈出,他们的创造成果大大丰富了河北梆子的表演技巧。生旦净丑各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和特长。特别是旦行中的“花旦”行当,在清代末叶以其表演丰富多彩而独步剧坛。

6.磁州陶瓷艺术

它以刻划花、铁锈花、红绿彩、窑变黑釉为主要工艺,以图案和绘画的结合为主要特色。它源于隋,盛于唐宁,以产磁得州名。明《格古要论》中记载:“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今河北磁县)......”清《磁州志》中说:“磁器出彭城镇......只供肆店庄农之用。”可见磁县彭城陶瓷,自古以民窑著称,并形成了中国北方的“磁州窑系”。其传统技艺,正在得到继承和发展。

7.曲阳石雕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下部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画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阳县石雕艺人的杰作。

曲阳石雕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阳盛产质地优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汉代,曲阳一带的石雕艺人就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各种工艺品。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阳石雕艺人杨琼因雕技精湛,被任命为总管。据记载,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就是由杨琼设计监造的。清代,曲阳石雕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荣获世界石雕艺术第二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派慰问团到革命老区慰问,曲阳石雕艺人把他们精心雕制的各种石果,赠送给慰问团。后来,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的兴建,天安门的修复,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赵州大石桥的重修等重大工程,都有曲阳石雕艺人参加。他们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现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中的历史名人浮雕,也是由他们完成的。

曲阳石雕艺术除各种建筑物的雕刻外,还有各种石雕装饰品、工艺品,如人物、山水、花草、鸟、兽、鱼、虫等应有尽有。现在,曲阳石雕艺术有300多个品种。他们的作品不仅国内人民喜爱,而且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

8.乐亭大鼓又名“乐亭调”,因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而得名。

乐亭大鼓是河北省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曲种之一,流行范围甚广,除冀东各县普遍流行以外,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各省也有相当影响。它具有比较完备且富于变化的板式和刻板各种人物及不同情趣的曲牌。常见的曲牌有:四大口、南城腔、四平调、流水板等十余个,即所谓“九腔十八调”。这些曲牌,或委婉清秀、或优美动听,或庄重严肃、高亢激昂,刚柔相裨,雅俗共赏。其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等。从光绪末年的陈活埋、齐真、商小安,到解放后的靳文然、韩香圃、戚文峰等,不断发展、创新,曲板逐渐增至30多个。其演唱方式,以说唱并重著称,若刻划正面人物则端庄贤淑,俨然可敬;揭露反面人物则可使之奸狡诡谲,人人皆憎;写意抒情可让人觉得暗香馥馥,瑞气千条,如身临其境;颂扬英雄人物则可使之光明磊落,英姿可描,让人肃然起敬。演唱的书目有中、长篇及小段儿。比较流行的主要传统书目有:《骂城》、《单刀赴会》、《三国》、《拷红》、《杨家将》等。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书目,比如 《双锁山》、《平原枪声》、《节振国》等。

9.木板大鼓又名“鼓子快书”,地方色彩浓厚,是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地区最流行的曲种。其产生年代尚无实据可查,据知近百年来就有了驰名艺人赵老万(艺名“大老鸹”)。这种曲艺形式是吸收了冀中民歌及当地做买卖“吆喝”等曲调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起初在深泽、无极、藁城等县广大农村流行,后来普遍到冀中各县,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山西、河南等省也有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腔简练有力,富有健康活泼的地方色彩。演唱时可以单口唱,也可以对口唱,伴奏只用木板和一面小鼓,不用其它乐器,学习起来比较方便,因而容易在广大群众中进行推广普及。其传统节目均系中篇(老百姓习称“八回书”),如《响马传》等。

10.面 塑

俗称面人。以面粉调色为泥,捏制而成。在年节、二月节,冀南、张家口一带流行着做面食花的习俗。11.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较广的曲种之一。由于它具有灵活、简便、易于掌握的特点,所以,在全国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竹板书产生于河北省中部平原。起源年代比较久远。据老艺人马兰月、王来恩(艺名“舍命王”)等谈,一百多年前,他们的师爷就是唱竹板书的。

七、八十年前,南皮县老艺人张福堂等初去山东,后来又有尹福盛、王来恩等到相继而去,竹板书从此流入山东。清末明初,又有潘福恒、王福义、余来荣等到在京津辽沈等地演唱,狄来珍去山西太原等地演唱,竹板书的活动区域逐年扩大。王来恩还到西安、扬州、香港等地演出过。

竹板书形式简单,表现力丰富,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众多

板头和俏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竹板书经常演出的节目多系中篇书,如《武松传》、《左连城告状》、《白绫扇》、《王定保借当》等。只有少数人演长篇书。竹板书也有短篇小段,不过,一般只是用来等主道、候客的“垫话”。近年来,竹板书在河北省的广大城乡,已十分普遍。

12.皮影人

是皮影戏的人物造型。流行于唐山、乐亭一带。以驴皮刻染,吸收了当地民间剪纸的特点,更以雕镂精细、造型夸张、富有装饰性见称。清代已在京津、东北一带流传。老艺人王玉宏刀法犀利多变,并对古法进行了改革。邯郸有牛皮影人,线条苍老古拙,意趣淳朴有力。

13.泥玩具

盛产于新城县白沟河、玉田县代家屯等地。它是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型泥彩塑。造型单纯,以品色敷彩、装饰和绘画结合的技艺而与众不同。邢台、河间等地也广为流传。尚有木、纸、布玩具多种。

14.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hua,二声)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带颇为流行,是中国曲坛上一枝别具风采的鲜花,深受群众欢迎。

梨花大鼓历史悠久。据考,它发源于山东、河北南部农村,清光绪年间始进入市井。清末民初小说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中所写的黑妞、白妞(即刘小玉姐妹)皆为驰名犁铧大鼓演员。早期的梨花大鼓,因植根于民间,故多诉露民间疾苦和表现农家故事。它风格朴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传统书目很多,其中尤以说为主、唱为辅的中长篇书见长。现流行的有《包公案》、《海公案》、《西厢记》等。

河北省拥有一批较有影响的梨花大鼓演员。三十年代,流行在冀南一带的魏金凤、穆大爱、孙金梅等享有盛名。现今仍活跃于曲坛的孙金枝(艺名“大金枝”)是孙金梅的小妹,她功底厚,造诣深,表演风格朴实细腻,酣畅大方,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称。1958年,孙金枝参加全国第一次曲艺会演,幸福地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粉碎“四人帮”之后,她演出的《广场思亲》又荣获198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曲协联合举办的全国优秀曲目奖。

15.丝弦戏

丝弦,是河北省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金元时代,北曲三大摇篮之一的真定,曾经出现过尚仲贤、侯正卿、李文蔚、戴善甫等著名杂剧作家。后来真定改名为正定,又成为河北丝弦戏——古名“弦索腔”的摇篮和发展中心。康熙年间,丝弦戏在束鹿就已遍于闾里,乾隆年间,曾在北京向清王朝献艺。丝弦戏流行地域东至河北省的献县、高阳、保定,南至邢台、沙河、广宗,北至山西省的繁峙、浑源、灵丘,西至和顺、昔阳、平定。

丝弦唱腔,除有《山坡羊》、《桂枝香》、《锁南枝》、《歌南子》等到散曲之外,还有官调与越调两个板式变化系统,因此,她是混合唱腔体制的剧种。丝弦唱腔以真声唱字,然后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因而激越悠扬、慷慨奔放,时而有如怒涛旋转翻滚,时而又如瀑布急泻直下。

丝弦剧目相当丰富,约500余出。其中既有生活小戏,表现民间情趣;也有袍带大戏,反映宫廷斗争。

丝弦原由木偶变为真人登台,并在山区、农村扎根,因此,表演既有朴实、敦厚和浓郁的乡土特色,又有夸张、刻板和直线条的木偶动作遗风。此外,还有耍牙、耍碗、耍鞭,以及耍帽翅等特殊表演技巧。

弦剧著名演员有驰名太行山麓的“四红”:正定红刘魁显,赵州红何凤祥,获鹿红王振全,平山红封广亭。还有著名花脸朱永米,著名须生张永甲和王永春,著名青衣花旦杜雷有等。

解放前丝弦戏濒临绝境,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扶植下,传统剧目和音乐得到了抢救、发展与革新,从而获得了新生。

16.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是河北省从业人员最多、流行地区最广的一个地方曲种。它起源于冀中一带农村,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东北及京津等地。其特点是:演唱者右手执鼓犍子击鼓,左手操鸳鸳板,用方言演唱;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富于表现力。它说唱并重,长篇、中篇、短篇书目兼有。

据有关专家考察,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调”(至今河北省中部农村的老年人仍称之“梅花调”),流入天津后才改名为西河大鼓。因为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而原有的梅花大鼓在此两河流域最为发达,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便把冀中传来的梅花调称作“西河调”了。

在河北省,演唱西河大鼓较早且最有声望者首推马三峰。他是安新县段村人,被曲坛称西河大鼓的创始人之一。其弟子朱大观(雄县人)、王振元(艺名“毛奔”,新城县人)、王再望(艺名“转眼王”,雄县人)均是西河调的名家。其中尤以朱大观最负盛誉,他在艺术上有很多创造,并带了不少门徒,形成了河北省中部农村一支庞大的西河体系。

西河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演员自击鼓、板。唱词格律基本上由七字句和十字名组成,板头有头板、二板、三板等。其传统书目非常丰富,大书如《太原府》、《劫刑车》、《三全镇》、《呼家将》等,小段如《小姑贤》、《兰桥会》等。此外,近年来还拥有不少反映现实革命斗争的新编书目,如《平原游击队》、《白毛女》、《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晋察冀小姑娘》等。

17.评书

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一般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其中又分为以金戈铁马、争缰夺土为内容的“大件袍带书”(如《三国》、《东周列国》),以绿林侠义为内容的“小件短打书”(如《水浒》),以驰骋沙场为内容的“长枪书”(如《精忠岳传》、《英烈》)等。此外,还有说神魔鬼怪的“神魔书”,如《西游》等。评书也有一些较短的段子,如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劳山道士》、《画皮》等。解放后,河北省的评书艺人编演了一些新内容的评书,如《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

曾长期在冀鲁豫边界地区活动的评书艺人“赵四花鞋”,是河北省临西县人,他出身于评书世家,说书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手、眼、身、法、步并用,在群众中享有盛名,当地老百姓有句俗话:“收了秋,卖了豆,往赵四花鞋书场凑。”

18.石木砖雕刻

系河北民间雕刻艺术,在农家门楣、门蹲、脊屋、影壁及室内家具上比比皆是。曲阳石雕,远溯汉代,其技艺,于宋元时即流传全国。至今,曲阳县南横山、阳坪一带尚传有“古人八雕”之说,说明石雕业之发达。易水砚,产于易县,它多刻有龙戏珠、八仙、竹兰、菊梅等传统题材。它始于唐代,有古诗赞“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赵州桥上的石雕群,誉满中外,其吸水兽、龙柱等,遵劲有力,雄健豪放。木雕,多在石屋、窑洞及北部平原上的窗棂、桌柜上所见,透刻、浮雕纹样万千,尤遍及太行山区。他们的风俗是“新样为吉”,因此,各相争艳,各具匠心。

河北历史文化 篇2

守望精神家园, 保护并弘扬村落文化, 是当代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2011年, 秦皇岛市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一大批传统民居建筑、古代遗迹被列入文物名录, 逐步纳入了保护轨道, 为秦皇岛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与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片新闻:河北省秦皇岛市建设

河北历史文化 篇3

摘 要:战国中山文化有着有极其丰富的价值内涵,是河北历史文化资源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北地域文化的形成更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对丰实的中山国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充分的研究、整理以及开发利用,传承与弘扬中山国历史文化的优秀部分,放大其核心价值,对于现代之人文精神的构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河北;历史文化;战国中山;文化资源

战国中山文化有着有极其丰富的价值内涵,是河北历史文化资源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北文化的形成更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对丰实的中山国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充分的研究、整理以及开发利用,必将大大提升河北省在全国的文化地位。传承与弘扬中山国历史文化的优秀部分,放大其核心价值,让其优良的人文精神得以传承并创新,对于现代之人文精神的构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战国中山文化概述

战国中山国存在于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295年,曾先后被晋国、魏国等诸侯所灭,历经兴衰,在中山桓公时期复国成功,建都灵寿,并成为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其疆界北跨恒岳(今河北省阜平县大茂山),南临泜水,东越漳水,西跨太行。战国中山虽是千乘之国,却以“武功”闻达于诸侯,能征善战堪与“七雄”并驱,成为“战国第八雄”,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从今石家庄市辖区内发现的一系列战国中山国文化遗址来看,在其存在的200多年的历史上,创造了多项世界文化之最和中国历史文化的辉煌篇章。其文化辉煌的实质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互融合的结果,它流传给后世的不仅有像青铜错银双翼神兽、山字形礼器等震惊中外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其独到的精神财富,其文化魅力非但不逊色于战国七雄,反而具有很多超越之处。因此,研究河北文化,不能无视中山文化的存在,同样研究和整合河北历史文化精神时,更不能只知燕赵而不知中山。然而,由于时代悬隔,先贤旧闻传之甚少,历史文献散佚严重,以致于这一古国历史的许多问题长期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

戰国中山的政治制度与华夏各国完全一致,在文化特征上遗存着游牧和中原民族交融、碰撞的痕迹,具备北方文化圈的典型特点,对于观察北方文化圈的发展、变化、传承、影响等等都提供了方便的、典型的样本;中山文化是河北一个“完全”的文化标签,历代君主治国理念和民众习俗传统观念,它“仁厚实在、忠勇稳定、悲歌慷慨”的人文特质,在夹缝中不屈不挠、顽强求生的自立精神,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经济的思路,彰显的“以弱胜强”的英明智慧等等,也必然成为河北传统人文精神的代表;战国中山各处遗址保存的文化片段完全,其都城古灵寿城是当时可以与西方罗马城相媲美的大都市,是当时中国北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战国中山文化艺术特点突出,文物丰富、密集,被郭沫若誉为“艺术王国”,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内涵丰富的中山国文字上接远古文字鼻祖,下乘篆隶楷,是华夏文明史的可靠载体;精彩丰富的历史故事、传说等文学资源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的极大想象与创新空间,且均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传承和弘扬战国中山文化的现实意义

据史料记载,战国中山国一度为魏所灭,魏用相国李克治理中山,将华夏民族的农耕文化全面加强,并扩大为主流文化。儒家主流之仁厚,墨者附之以兼爱,这些思想与白狄部落的游牧文化、平原地区的农耕文明结合,形成了中山文化的主流,塑造了中山文化尊儒尚贤、朴实良善、博大宽厚、沉着稳健的文化特性,造就了后来中山国的强盛。

这样的中山国,已经不复是白狄部落的国家,而是白狄部落与华夏民族相互融合后、游牧文化与儒家文化相互交流后的国家。两种文明交流后形成的强悍豪放、悲歌慷慨、朴实稳健、博大宽厚的文化特性,是战国中山强大的基石,对后来燕赵文化的塑造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中山文化的现代价值,就在于它是今天研究两种古代文明交融、变化、传承与影响的样本,是两个民族融合成功的典范,是两种文明交流并形成新民族文化特性的典范。

因此,传承和弘扬战国中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有利于保护我省传统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

春秋战国时代是形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时代,是各“国”各种文化形态碰撞、交流、发展、成熟的时期。战国中山文化是北方文化圈中璀璨的一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山国文化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并显示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传承和弘扬战国中山文化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推动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此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河北省“十三五”规划和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均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文化强省。但是目前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尚属落后,利用战国中山文化这一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为河北省的文化产品附加丰富的文化符号价值,进行合理的产业化开发利用,能使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从而促进河北省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3.有利于丰富河北省的历史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心

战国中山以千乘之国位列“战国八雄”,与燕、赵两国一样驰名史册,长久存在并定格于河北大地,其文化魅力非但不逊色于战国七雄,反而光华卓然。但长年来被人们忽视和遗忘,传承与创新战国中山文化,可以增强河北省的文化积淀,帮助我们构建更为强健的文化自信心,激发起更多的文化自豪感,培育起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4.有利于河北地域的现代人文精神构建

一个地域的人文精神的构建必然是依托和搭建在传统人文精神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中山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研究、挖掘、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的功能日益强大的当今社会,中山文化作为石家庄、保定等市的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期间蕴含的优秀部分,放大其核心价值,让其优良的人文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这对于中山地域的现代人文精神构建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战国中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现途径

1.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中山国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只有把其作为文化品牌来保护开发,才能发挥其历史价值,进而提高河北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因此,政府部门要提供政策扶植、引导和资金支持,成立全省统一的保护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机构,立足于全省的规划和统筹,把中山国文化遗产资源推向市场。政府部门还应通过各种措施,拓展融资渠道,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中山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资助,提高当地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2.文化资源有效整合与开发利用

要把中山国文化资源与当地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对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等进行多方面的科学评估与论证,并通过各种媒介拓宽公众了解渠道,充分发挥中山国文化资源的整体效益。

3.发展中山国文化产业链

战国中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造诣上都超越了“战国七雄”,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以产业化的形式对这些艺术品进行仿真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战国中山遗址分布广泛,所在地大多风景秀美,物产丰富,可利用旅游开发的形式来推动战国中山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充分利用中山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将其融入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音像制品、动漫游戏、教育信息、网络服务、策划展览等行业之中,研发和制作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原创性的文化产品,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山国文化遗产产业链。

4.加强中山国文化资源产业基地的建设

建设中山国文化资源产业基地,集中中山国文化资源要素,发展中山国文化产业园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可以运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参加中山国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使中山国文化产业基地成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形成产、学、研平台互相促进的机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山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四、结语

战国中山文化有着有极其丰富的价值内涵,是河北历史文化资源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北地域文化的形成更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过程。河北省特别是驻石家庄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应考虑与战国中山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联系,实现对区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河北省各级图书馆、博物馆作为公益机构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中山国文化遗产的使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以实现优秀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 程雪莉.故国中山[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9.

[2][3] 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夏子正,谢忠厚.中山国史简述[J].河北学刊,1981年创刊号.

[5] 路宏昌.鲜虞中山国疆域变迁考[J].河北学刊,1983年第3期.

[6] 李学勤.平山墓葬群与中山国的文化[J].文物,1979年第1期.

作者简介:高正方,石家庄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研究。

河北历史文化 篇4

本报廊坊10月29日电(通讯员李静记者孙占稳)10月28日到今天,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廊坊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河北·霸州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霸州市举行。来自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传媒大学和我省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为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广东、云南、浙江等文化大省相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过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很低。发展文化产业,我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会代表认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并将文化产业确定为着力培育的新兴主导产业,列入省政府对外招商引资项目,为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文化部门必须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把经济规律、产业方法引入文化领域,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产业项目的转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建议,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大繁荣、大发展,必须积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地、各种力量投身文化产业发展之中。要找准产业定位,把河北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独特的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要突出本土特色,开发文化产品,寻求重点突破,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通过加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文化产业;要依托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要实施精品工程,打造文化品牌,加强营销、扩大影响,推动文化事业整体发展。

河北康辉国际旅行社企业文化 篇5

河北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康辉旅游集团,始创于1994年的河北海外旅游航空票务中心,现已发展成为今天集航空火车票务、旅游、酒店、广告策划、景点景区、旅游车队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

河北康辉国际旅行社一直在朝着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在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廊坊、衡水、邢台、邯郸设立了市级分社,业务覆盖全国各地。

河北康辉本着“创造文明、服务民众”的经营理念,创造了河北省旅游史上的多个第一,2000年春节,开通省内首架旅游包机,石家庄直飞海口;2000年秋,开通省内首架国际旅游包机,石家庄直飞韩国青州;2002年开通省内首个港澳旅游专列,组织了700多人赴港澳地区观光旅游;并且首开石家庄机场直飞南宁、张家界的旅游包机等等。2004年春天,河北康辉国旅承办的“首届华北旅游风情”活动,在业内引起了强大的轰动,其经营实力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此外,河北康辉国旅成功的组织接待了怀特集团2002年“千名农民赴京、津、大连考察活动”、2005年 “千名退休农民包机游港澳”、“三鹿集团千人红色旅游”等大型主题旅游活动,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康辉人并未停滞,而是继续遵循着“诚信、勤勉、执着、严谨”的企业精神,励志图新、奋力拼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打造其品牌形象——康辉旅游,卓越追求!

康辉标志意念

康辉

寓意“健康、快乐、光明、向上”,词义富有民族特色,欢乐吉祥。

其蕴涵两层含义:

一是预示着企业发展前途光明;

二是通过企业发展,造福国家、社会和大众。

康辉标志形似梅花,其意念为:

1、梅花代表康辉坚定不移的发展道路;

2、梅花变形为人手相连,象征康辉崇尚团结、合作的精神;

3、梅花变形似五洲,象征康辉事业前途广阔,遍布五洲;

4、CCT为康辉英文缩写,上下半弧,分别代表天与地,象征康辉具天地之灵气,事业日新;

5、深绿色为企业标准色,取海之碧绿,象征和平,体现康辉在天地之间传播生命之绿,点缀生活。

企业理念

企业信念

创造文明 服务民众共创康辉 共享康辉

企业精神

诚信 勤勉 执着 严谨

员工五十字训

语言要温和 仪表要端庄态度要真诚 行为要大方 精神要集中

情绪要稳定 服务要热情心胸要宽广 工作要认真 思想要高尚

为人处事“六训”

对同事多一些帮助 少一些评论;对朋友多一分关心 少一分苛求;

对公司多一些建议 少一些指责;对工作多一分勤劳 少一分懒惰;

河北历史文化 篇6

守正创新 领风标向

河北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顺时而变,全面关注核心素养,在整卷的布局、考点的选择、考查形式的呈现和考查手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同时,试题又坚持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坚持历史教学的规律和方向,可谓是守正出奇。

风格稳健,全面考查学科目标

今年的试题延续了近年来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稳健风格,整体稳定,适度创新。具体特点是:

1.考点覆盖率较高,注重基础。

试题全卷共有11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共涉及18个主题、64个知识点。80%以上属于基础知识。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还是坚持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与2017年相比,减少了一道非选择题,合理压缩了整卷题量,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控制了试题难度。

2.考查领域广泛,注重综合性。

从考查内容上看,既有与政治制度、战争和改革有关的政治史,如11、12、13、14、21题等;也有科技史、社会史,如15、19、26、27题等;还有经济史,如16、18题;国际关系史,如17、20、27题等。总之,试题涉及领域广泛,凸显了综合性特点。

3.突出重点、热点,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是现实的根脉,现实是历史的果实。《课程标准》要求历史学习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发挥反映现实热点、服务现实发展的功能。如第17题:

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A.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该题考查了世界现代史上影响国际格局的四次重要会议与美国的关系,其命制的现实背景显然是当前国际社会正处在秩序重构过程中,美国依然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对此既要保持清醒认识,也要积极应对。

26题:(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国防现代化对当今俄罗斯的重大影响。该题通过提供史料和设置问题,在苏联国防现代化这个历史话题与俄罗斯当前国际地位这个现实话题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使考生将把对史事的记忆提升到历史认识的高度,将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等方面的关联。

引领方向,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河北省201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确定历史学科考试要求:“应适当关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历史试题适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其突出亮点,具有合理创新、引领方向、推动教学改革等多重意义。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一贯原则,是新旧版本《课程标准》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如26题第(2)问:

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该题选取苏联武器装备发展情况为考查目标,并以此作为苏联国防现代化历程的缩影,反映其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主要特征。解答该题的过程,就是认识和运用唯物史观有关观点的过程。

2.强化时空观念考查。

时空观念是最具历史学科特征的观念之一。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如11题:

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 “洋夷”是指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该题通过提供光绪二十七年和山西这两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先确定“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的“和议”与《辛丑条约》相关,然后才能确定“洋夷”这个人物指的是八国联军。

3.注重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被解读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史料和史事解读能力是历史课程的核心能力,是培养历史思维的重要基础。如12题: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该题通过提供时间和人物信息,要求考生首先确定需要分析的历史现象是以戊戌变法运动为背景的。进而通过归纳、比较等思维方法,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维新派缺乏经验。

又如14题: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人心的向背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D.外部势力的介入

该题属典型史料解读类试题,提供的史料来自著名史学家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需要考生解读出史料中包含的信息有:蒋介石、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解放战争)、兵员损失等。然后运用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认识到作者的观点是认为蒋介石指挥不当导致了其兵员损失的后果。进而再由蒋介石这个具体人物抽象到决策者这类人物,由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抽象到战争这类历史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全面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是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目标。对此,《课标》和《考试说明》都有明确的要求。今年的试题在全面培养家国情怀方面,可谓浓墨重彩。如19题:

下列科技成就在彭树智《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一书中,应重点阐释的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C.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 D.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

该题考查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不仅会使考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进而树立科学态度。

再如27题第(2)问:

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河北易县砚雕文化产业发展调研 篇7

为了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易县砚雕产业发展的情况, 课题组做了系列调研。调研成果汇报如下:

易县砚雕产业的发展概况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调整之后,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易砚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已具有一定规模。很多企业经历了商海沉浮, 也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砚雕产业正逐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易砚产业由原来尉都乡的几十家农户和遍布城乡的百十个加工作坊, 快速向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发展。据业内人士介绍, 现有一定规模的生产、销售企业100多家, 实现就业人口过万人, 年生产能力160多万方, 利税几千万。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多数企业采取“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 企业集生产和销售于一体。企业有自己的销售部和销售网络, 同时也设有雕刻厂和包装车间。而且很多企业的老板自己就是雕刻师, 他们既负责设计生产, 也要负责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第二、“工厂加农户”模式是主要生产模式, 在十几家较大规模的易砚生产工厂之外, 更多的是手工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 他们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 产品要靠较大的企业进行销售。同时, 由于易砚手工生产的特点, 即使大的易砚企业产量也是有限的,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他们要以订单的方式从农户手中收购成品, 贴上自己企业的标签销售。这样, 就形成了易砚产业“工厂加农户”的生产模式。有些企业则是没有独立生产能力, 他们直接从各农户手中收购成品砚进行销售。第三、现有易砚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 主要以家庭成员为管理核心, 是父子店、夫妻店, 以血缘、姻亲关系为纽带维系企业管理。很多企业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 财务、人事、用工方面问题较多。第四、产品销售方面, 以在大中城市建设销售部, 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为主, 谁的销售网络覆盖面大、销售能力强, 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占有巨大优势。同时, 推销员对特定客户的上门推销也是主要手段。网上销售也在开展, 很多企业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和主页, 支持网上订单业务, 在淘宝上也能购买到一些易砚产品。易砚产品以内销为主, 在国内同类产品中销量占有优势, 市场覆盖率较高。同时易砚的出口能力也在提高, 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

易县砚雕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思考

1.消费市场与产品研发

作为传统手工艺为基础的文化产业, 易砚企业的销售对象相对固定, 消费市场虽在不断培养, 但规模不会有很大突破。大量产品不是用于书法爱好者实际使用, 而是观赏、陈设、收藏, 很大的一部分市场实际是礼品消费。我们不能想像, 易砚和电视机一样普遍, 所以易砚产品要创新和丰富, 比如砚和笔筒的结合, 石雕加湿器等等。另一方面, 易砚作为艺术品、收藏品, 它的价格会高于日用商品, 但是过高的价格定位又会限制消费人群的范围, 甚至把易砚局限在高端礼品。我们在销售部看到的产品一般都很昂贵, 远远超出了工薪阶层的承受力, 如一方巴掌见方的精品砚标价就在三四千元。开发多消费层次的产品也是开拓市场的途径, 比如作些案头石雕小摆件、室内装饰石版画等。

2.批量生产与纯手工生产

即使有足够大的市场, 易砚的传统生产模式也难以满足大规模批量生产, 这就需要引进机器加工、流水线的标准化生产。如此势必冲击易砚引以为豪的传统特色———“纯手工”生产。如何保证易砚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性是一个必须突破的难题。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抛弃“纯手工”无异于抛弃了易砚的“个性化”艺术生命, 使易砚在长期发展中丧失竞争力。所以, 目前看只是用适度的批量生产结合手工生产。

3.家族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现有易砚企业无论大小, 很多是家族甚或“家庭”企业, 是夫妻店、父子店、兄弟店。企业的管理离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普遍有很大的差距。内部管理上的落后也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一些经营者不够专注于易砚产业发展, 企业收益被用作它途, 得不到更多的资金扩大再生产,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易砚企业不能持续发展;有的企业工作环境恶劣, 没有正规的劳动合同、保险, 和职工的关系不稳定, 也就留不住人才;有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财务不清, 职责不明, 浪费严重;有的企业违法经营, 丧失诚信, 欺骗消费者, 信誉扫地。当然, 很多企业家善于经营, 眼光敏锐, 正在带领企业向现代企业、规范管理迈进, 它们将是易砚产业发展的未来。

4.易砚生产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

易砚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尤其石材, 是不可再生资源, 优质石材十分珍贵, 这也成为易砚生产规模的局限因素。据易砚爱好者指出, 市场上有很多易砚产品以次充好, 欺骗消费者, 如用劣质石料雕刻, 极易风化裂纹;人为粘贴和伪造颜色、石眼, 抬高价格等。这一方面是经营者诚信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易砚优质石材的紧缺。易砚石材的开采过程中环境资源也是不能忽视的, 绝不能乱采乱挖, 污染破坏环境。易砚的价值也来自文化资源, 易砚是易县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 易砚产业的发展要紧密依托于易县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做好易县的文化名片。同时, 回馈和促进易县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 易砚发展到现在, 以易县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砚雕作品很少, 说明易砚经营者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易砚产业和易县大文化产业的依存关系。人才资源前面已经讲过, 易砚艺术的传承、发展关键在人。如何培养优秀的设计师、雕刻师, 乃至工艺美术家, 或者吸引更多的雕刻美术人才投身易砚事业, 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又一难题。培养人才, 尤其是艺术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这需要企业有大的投入和长远地发展眼光。

5.市场竞争与产业发展

实践证明, 适度的竞争是易砚企业产品开发和艺术进步的持久动力。规模经营是竞争的结果, 却不是抵制竞争的借口, 适度规模经营和竞争都是行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但是现在市场上受利益驱动, 一些小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 低层次竞争, 既损害了易砚行业整体的声誉和利益, 又影响了企业名牌效益, 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同时, 易砚的竞争对手不仅来本自行业内部, 还来自其他的砚类产品、石雕工艺品, 这要求易砚经营者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和心胸。处理好竞争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必须解答的难题。

对易砚产业发展的建议

1.提高艺术品位, 打好人才牌

前面提到很多关于易砚艺术发展的问题, 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易砚的发展传承关键是人的因素。由于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雕刻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才困难大。这就要求企业及早做好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 创建合理的人才管理模式。一方面要通过师徒传承或技校授课自己培养人才, 另一方面要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要搞产学研的结合吸引人才, 把高校艺术专业教师, 从事雕刻、绘画的艺术家引入易砚行业, 从而提高产品的艺术品位。

2.拓展销售市场, 打好产品牌

占领销售市场, 最有力的武器还是产品。现有易砚企业大小不一,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小企业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 打击了消费者投资易砚艺术品的信心。为了让更多消费者敢于进入易砚艺术品投资市场, 就要保证产品质量, 多出精品, 迫使低质产品退出市场。同时, 产品质量提高了, 艺术特色突出了, 还要创立自己的品牌, 靠品牌树信誉, 靠品牌拓市场。

3.重视矿产保护, 打好资源牌

易砚产业对矿石资源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砚石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也十分昂贵。虽然易砚石料相对丰富, 但精品却是千金难求, 石料的开采还涉及到环保问题, 成本将大幅增加。今后的产业发展中, 原料的争夺战会逐渐加剧, 甚至会成为很多小企业退出舞台的直接原因。关于矿山管理、转让、利益分配等问题现在还缺少一个比较系统的规范,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长期保护机制更是缺失。这点需要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出来协调、治理。大的易砚企业也不能无所作为, 应该做好矿产资源的长期战略, 合理的、绿色环保的开发矿产资源。

4.建立现代企业, 打好管理牌

高起点、高站位, 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是易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打造企业文化、实施品牌战略、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提高易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实现易砚公司沿着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轨道又好又快的发展。达到这一目标, 突破家族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迈向现代企业制度, 是必由之路。

5.争取政策支持, 打好项目牌

全面把握从国家到地方鼓励、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争取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要加快项目建设, 通过招商引资, 加大对易砚产业的资金、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 引进现代雕刻技术和设备, 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性价比, 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搞好项目建设, 是易砚产业克服资金短缺和融资难这一历史难题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摘要:这是一篇关于易县砚雕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章从调研实际出发, 介绍了易砚产业发展的概况。通过对砚雕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提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砚雕,文化产业,对策

参考文献

[1].周正兵.文化产业导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6.

[2].李思屈, 李涛编著.文化产业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1.

[3].石子.易水萧萧砚底波涛[J].市场观察, 2002.4.

[4].牧野, 陈继忠.易水名砚走向世界—河北燕下都易水砚总厂巡礼[J].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1.12.

[5].谭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几点理解[J].江汉论坛, 2010.3.

河北的三张文化旅游名片 篇8

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省旅游局局长王新勇曾接受过本刊的专访(见2004年4月号《开车进河北》)。他的旅游理论高屋建瓴、见解深邃,深受业内人士推崇。

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是中国一个很独特的省份。她东临渤海,西倚太行,环绕京津,地理位置优越。她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源远流长,拥有三张文化旅游名片: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

考古发掘证实,早在200万年前左右,古人类就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泥河湾一带繁衍生息,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目前,中国发现的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共有16处,泥河湾遗址群就占12处。这一重大发现曾在国内外地质考古界产生极大轰动,吸引了各类专业人士纷至沓来,泥河湾遗址已成为全世界研究200万年前古人类、古生物、古地层、古气候等学科的重要基地。

这一古人类遗址的发现,也首次向“人类非洲单一起源论”发起了强力挑战——人类不仅从东非奥杜威峡谷走来,也从中国河北的泥河湾走来。泥河湾遗址作为东方最早人类活动的见证,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第一个台阶上。2001年,国务院将“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已对发掘现场和实物进行了整理并初步对游人开放。为了满足广大公众追根溯源、猎奇览胜和学习科普知识的需求,先期投资1800万元开工兴建泥河湾地质公园,其中的保护设施和小型建筑已完成,拦河大坝和地质公园保护围墙也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现正依据考古理论重建古人类和古动物的活动场景,力求达到专业化与通俗化、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统一。

中华文明的始地——涿鹿

河北省北部桑干河南岸的涿鹿县,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涿鹿的荣耀自涿鹿大战始,华夏的文明史自涿鹿大战后的“釜山合符”始。《中国上古演义》云:“千古文明开涿鹿。”史圣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北逐荤鬻,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近代毛泽东也颂赞涿鹿:“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传说蚩尤是南方九黎氏族的首领,为了扩充势力,带领其部落攻打北方的氏族首领黄帝。黄帝联合其胞兄部落,与蚩尤激战于涿鹿之野,最终大获全胜,统一了天下。所有拥戴黄帝的氏族都前来归顺,他们以黄帝发放的石制符契为信物,赶赴釜山与黄帝会盟,并在釜山下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集会,这就是传颂至今的“合符釜山”。

釜山会盟后,建立了北方各氏族的联盟,确立了黄帝的君主地位,建起了中国最早的城池——黄帝城。这次民族的大联合、大统一,实现了不同文化的撞击与交汇,使神农氏族的医药、农耕、冶陶与九黎氏族的青铜、兵器以及黄帝氏族的天文地理、车舟、纺织等技术融为一体。釜山合符,是中华民族大统一的极大跨越,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诞生、古老中国的确立。

五千年过去了,沧桑巨变,但黄帝城的三围城墙、蚩尤的半座堡寨尚存,黄帝泉、蚩尤泉仍源源喷涌,打造和放置指南车的台地仍在,古石器和陶器片块更是俯首皆是。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中华三祖堂及其供奉的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更激起华夏儿女崇尚先祖之风、传承中华文明之志。特别是北京奥组委正式把涿鹿定为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点后,这里正紧锣密鼓重建中华合符坛。

新中国的摇篮——西柏坡

全国闻名的革命圣地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东距石家庄80公里。这里群山环绕,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1948年5月,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决战的前夕,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由陕西转至西柏坡。直到1949年3月党中央迁往北平,西柏坡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正是在这个小山村,毛泽东领导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不到4个半月的时间里,歼敌154万余人,使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消灭,从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正是在这个小山村,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历史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会后不久,党中央即迁往北平,正式拉开了新中国诞生的帷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十分重视,不断加强修缮和保护。现旧址大院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大门南开,分前院后院两部分。前院自东向西依次为周恩来、任弼时、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旧居。大院西部、前后院之间有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后院三间窑洞式建筑是朱德的旧居。在毛主席旧居西北是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当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许多电文、指示、命令,就是由此发往全国和解放军各部队的。

河北历史文化 篇9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璐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际经验表明,文化产业是应对金融危机当之无愧的“法宝”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发展演进历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爆发金融危机或进入经济困难期的时候,恰恰是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而文化产业作为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朝阳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总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助推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分工深化的结果。社会分工经历了自然分工、工场手工业分工、机器大工业分工、区域分工和国际分工等以技术为逻辑的演变。到20世纪后期进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时代,这时,产业发展获得了文化支撑,文化传播插上了产业翅膀,文化成为企业、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浪潮和强劲的文化需求带动下,消费者对物质产品的文化品位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对产品价值形成的贡献越来越大。产品价值链的变化引发了技术开发路径的改变,很多技术开发着眼于把抽象文化体现在具体产品中。这样,文化成为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兴奋点,进而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特点使其在经济萧条时具备了逆势而上的显著优势,呈现出比其他产业更加明显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它不仅能够直接提高生产总值、增加财政收入,而且能够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符合我省发展实际

第一,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偏重是当前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改变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发展文化产业更多地强化了与文化相关的服务业发展,使产业结构偏重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理念渗透到传统工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品牌和经营管理等环节,改变了传统工业的价值创造链条,使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更加富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从而使工业内部结构变得更灵活、更合理。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转变我省产业发展方式。长期以来,大规模、群体性和高强度资源开发,形成了我省高度依赖矿产资源的主体产业体系。这种传统路径依赖形成强大思维惯性和发展惰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低端扩张”,其缺陷突出表现为割裂与生态环境大系统的关联,排斥产业体系向高端演进。而文化产业则是遵循以智力、知识、技术和文化资源等软性投入为主,以创意、创新为动力的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是可以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推动其他产业更加注重发挥文化效能,加快节能减排进程,从而构筑起经济发展的多元支撑,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可以促进产业发展由资源的一次性利用向多次性利用转化,为人们的低成本消费提供了一种现实选择,又为企业实现资源的多次性利用、降低边际成本打开了上升空间,彰显了文化资源利用的可重复性,非常容易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一篇:课前演讲益处多多下一篇:《闲情偶寄》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