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古代文学

2024-12-31

河北大学古代文学(共8篇)

河北大学古代文学 篇1

2005年 中国古代文学

一、填空 1,、“四家诗”中——为古文,-——为今文。

2、“洛阳纸贵”说的是——的故事。

3、“才高八斗“是指:__--____

4、“五言长城”是指————

5、收录金人诗歌总集的是元好问的——

6、《龙洲词》的作者是:

7、《桃花扇》的作者是

二、解释

1、春秋三传

2、五柳先生传

3、“变风变雅”

4、选体

5、话本

6、《词选》

三、简答

1、默写“古诗十九首”中的四首或三曹诗四首。

2、在郭茂倩《乐府诗集》的分类中,两汉乐府在哪些类别中?

3、六朝志怪小说的分类?

4、唐宋诗的基本差异。

四、试论

1、“三言”、“二拍”的情节特征

2、在古代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家,举出其代表作品并论析其艺术特点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论述题

你了解哪些批评模式?试举例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风雅颂

2、互现法

3、永明体

4、元白诗派

5、韩柳

6、诸宫调

7、临川四梦

8、性灵说

二、简答题

1、《离骚》的主旨和创作手法。

2、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做了哪些准备?

3、《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4、《长生殿》的曲文风格。

三、论述题

1、陶渊明诗歌的创作特征。

2、苏轼对词创作的主要贡献。

四、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对其内容及特点作一简单说明。

嵩山道中

为爱青山懒着鞭,吟诗时作鹤头偏。

蓦然得句惊飞鸟,扑簌岩花堕马前。2007年文学基础

一、填空题

1、屈原的代表作是——

2、现存魏晋南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

3、“词家二李”指南唐李煜和宋代————。

4、白朴以白居易乐府诗为题材的爱情剧是——————。

5、“梅村体”的创立者是清代诗人:————。

6、——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

7、1938年3月27日成立的“文协”标志着全国文艺界————的最终成立。

8、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

9、——-是中国象征诗派的创立者,以穆旦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被称作————派。

10、文学语言的主要特点有形象性、——-、————。

11、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强调历史观点和——的统一。

12、形象性是文艺的初级形态,要使作品达到本质的反映,还具备更高的审美价值,还要具有——-。

13、艺术作品要有独特的风格,这是作家独特的————的体现。

二、名词解释

1、乐府

2、临川派

3、新感觉派

4、《寒夜》

5、文学作品的形式

6、摹仿说

三、简答题

1、建安风骨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列举郭沫若三本诗集和二本剧作的名称。

3、语言艺术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4、如何理解美感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文学成就。

2、从《祝福》看鲁迅小说批判国民性的主题。

2009年文学基础

一、解释概念

1、陶谢

2、江西学派

3、学衡派

4、伤痕文学

5、艺术真实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文学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2、如何理解文学欣赏是积极地再创造?

三、论述

1、试论鲁迅小说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和批判。

2、论苏轼的文学成就。

2009年文学理论

一、解释概念

1、表现论

2、文学风格

3、生活真实

4、文学语言

5、人化自然

二、简答题

1、简述文学的认识作用

2、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文学中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的关系?

2、论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

2009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离骚》

2、三曹

3、初唐四杰

4、易安体

5、吴江派

6、“二拍”

二、简答

1、陶渊明诗歌的主要特征。

2、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3、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主要主张。4《牡丹亭》的浪漫特色。

二、论述题

1、论《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2、《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三、作品分析

1、指出下面这首诗的体裁主要内容并简析艺术特色。《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2、下面是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的两个版本

2012文学基础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 60分

1、名词解释

诗六艺

2、名词解释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3、名词解释

格调说

4、简答题

谈谈 乐府 一词的多种含义

5、论述题

试评述 辛弃疾的创作情况。第二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 50分

1、名词解释

《文学改良诌议》

2、简答:写出冰心、朱自清、叶圣陶、郁达夫、梁实秋、丰子恺、何其芳、夏衍、张爱玲、钱钟书、路翎、孙犁、徐《言于.》(xu)、无名氏、穆时英各自一种作品或作品集的名称。

3、论述:赵树理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部分

文学理论

40分

1、名词解释

典型化

2、名词解释

接受美学

3、简答题:如何理解文学创作中主题与客体的契合?

4、简答题

如何理解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

1、正始文学

2、大小谢

3、七绝圣手

4、大历十才子

5、江西诗派

6、复社

7、格调说

二、简答题

1、陈子昂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的特点。

2、吴文英词的艺术特征。

3、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4、《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三、论述题

1、从文学接受的角度,论屈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2、比较论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在情节结构上的安排特点。

四、作品分析

对下面这首词标点断句(韵位处用句号,上下片处空一字格),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艺术特征。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2012文艺学 文艺学专业考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新批评派

2、游戏说

3、荒诞派戏剧

4、风格

4、现实主义

二、简答题

1、文学语言的特点

2、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关系(先解释 典型环境 再解释二者关系)

3、审美心理机制 第二部分

一、谈谈你对“为艺术而艺术”的看法和理解。

二、就“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话题,或者,围绕“诺贝尔文学奖”有关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言之有据即可,“据“主要是作品、事实与现象。1000 字)2012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专业考

一、填空题

1、鲁迅共有------本杂文集,其散文诗集是--------。“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还有一株也是枣”出自他那篇作品-------。

3、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1917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创作社在创作上开启了我国现代-------的先河。

4、1930年代的京派作家主要有肖乾、朱光潜、何其芳及--------。

5、吴孙甫、鸣凤、佟振保分别是什么作品中的人物

6、《死水微澜》《莎菲女士的日记》、《小二黑结婚》作者是谁?

二、名词解释

1、太阳社

2、社会分析小说

3、孤岛文学

4、反思文学

5、新写实小说

三、简答题

1、如何认识《沉沦》中主人公形象的积极意义。

2、---

3、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个关于知识分子出路的著名比喻“蜂子或苍蝇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哪部小说?这个比喻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在酒楼上》

三、论述

1、试论述鲁迅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2、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论述分析沈从文小说和矛盾小说的不同风格。

中国文学史

文献学 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汉书

2、宫体诗

3、初唐四杰

4、常州词派

二、填空题

1、所谓六艺是指:------、------、颂、-------、------、---------

2、建安七子指的是:

3、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是:---------、--------

4、东边日出西边雨,-。

5//、散曲包括------和------两种,还有介乎二者之间的-------。三简答题

1、简述乐府诗的叙事手法

2、简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3、简述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四、论述题

1、结合作品试论杜甫的诗歌风格

2、试论《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

河北大学古代文学 篇2

一、“美、善”学说和古代文学功利观

《论语·八佾》中曾道:“子谓《韶》, 尽美矣, 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 未尽善也。”汉朝郑玄注:“《韶》, 舜乐也。美舜自以德禅于尧, 又尽善美, 谓太平也。《武》, 周武王乐, 美武王以此定功天下。未尽善, 谓未致太平也。”学者认为, 其中“美”指的是乐曲声音婉转, “善”指代音乐内在完善。但事实上, 从郑玄所注可看出, “美”与“善”都是其音乐语言的特质。而“美”指的是歌者的赞美, “善”指代被赞者之良善。也可以说, “美”是艺术, “善”是生活。[1]如孔子所说, 《韶》尽善又尽美, 是因为“舜自以德禅于尧”, 天下统一, 歌舞升平, 对乐曲的赞美就如同对舜功绩的景仰。但“武”尽美却不尽善, 是因为武王伐纣, 虽属正义之举, 但仍然掀起了腥风血雨, 人民难逃战火之殇。孔子学说的中心是“仁”, 即“爱人”, 看重人的地位和作用, 反对奴隶社会将平民看做受贵族随意支配的私人财产。因此, 孔子的“美、善”说反映了他“仁”和“为政在人”的思想, 同时也带有功利色彩。

孔子的“美、善”说对我国文学史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继孔子之后, 许多儒学大师都推广并发展了“美、善”说, 包括孟子的“以意逆志”, 荀子的“明道”主张等。大汉王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把孔子思想推到了封建王朝统一思想的地位上, 使其替政治教育服务。这一文学功利观, 在魏晋时曾遭到玄学挑战, 到了南北朝和唐朝时期又被唯美主义齐梁风冲击, 然而仍旧保持着主流思想的地位, 引导着我国古文学发展。但“美、善”说有其片面性, 单独强调文学的外在功能而忽视了对其内在规律的探索, 因此对我国古文学发展也有消极影响, 使古代文学前进的步伐相较于西方文学而言要缓慢得多。

二、“文、质”学说和古代文学创作模式

《论语·雍也》中提到:“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孔子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人的质朴如果大大超过文才, 那就如同缺乏气质和修养的山林野人;而如果文才大大超过质朴, 那就如同华而不实的史官。而谦谦君子, 必定是二者平衡, 集文和质于一身。“质”指代人内部的品格, “文”指代外部仪态。孔子学说认为, 君子要“文质彬彬”, 也就是说不但要有质朴的内在品格, 还要有斯文的外在仪态, 两者兼备, 就形成了孔子的“文、质”说。[2]虽然孔子认为“文”与“质”要相辅相成, 但二者并非单纯的组合, 而要求人们从辩证的角度看待这两者的关系。质超过文的时候, 要突出“文”的必要性, 文超过质时, 就要强调“质”的作用。“质”要符合仁爱的要求, “文”要体现礼仪的规范, 文质一体, 完美融合, 才构成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但孔子这一思想也具有理想化性质, 因为实际生活里, “文”和“质”常常因人而变, 因环境而变, 很难达到现实意义上的均衡。

从实际看来, 孔子“文、质”学说并不是在探讨文学理论, 而是在讲君子修身之事。而最终把“文、质”说应用于文学中的, 其实是两汉时期的儒家学派。汉朝统治者推崇经学, 改造了先秦儒学, 使其成为新儒家思想, 并渗透到社会各大阶层。文学在汉朝也逐步发展, 经学与文学相碰撞, 就导致了儒学开始倾向于文学, “文、质”说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董仲舒曾道:“《诗》道志, 故长于质;《礼》制节, 故长于文……《春秋》正是非, 故长于治。”其中“质”和“文”都是文学性的评论。汉朝学者以“文、质”说进行文学评判时, 通常以“质”指代文学内涵, 以“文”指代文学形式。从此, “文、质”说对传统文学创作开始产生影响。

三、“无邪”“中”学说和古代文学审美取向

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其中“思”为语气助词, 无实义。而“无邪”, 何晏解释为“归于正”, 孔颖达则将其阐述为“诗之为体, 论功颂德, 止僻防邪, 大抵皆归正”。用孔子的话说, “正”就是“过犹不及”。而孔国安道:“言俱不得中也。”那“中”就在“过”与“不及”之间, 也正是孔子所言的“正”和“无邪”。孔子的“中庸”思想认为, “中”即不偏不斜, “庸”则经久不变。《论语·雍也》认为“中庸”乃至高道德标准, 而“无邪”则是“中”延伸的行为规范。[3]“中”这一思想在哲学领域又带有审美色彩, 在《诗三百》中以“无邪”的形式展现出来, 之后就成为了文学审美的指导思想。

战国末期, 荀子在对诗歌和乐曲的评论中就运用了“中”的思想。他提出, “中”是符合礼义的, “礼”即礼法, “义”即仁义。该思想比起孔子以“无邪”诠释“中”, 表达得更加直观具体。后来荀子说:“诗者, 中声之所止”, 也正是说诗歌须用“中声”控制, 不要完全为诗情左右, 超过了应有的度。而“乐之中和”, 强调诗歌乐曲须让听者得到“中”之感悟与“乐”之美好, 从而化为“无邪”。这里是强调诗乐对人的中和教化。

四、“兴、观、群、怨”学说和古代文学接受思想

《论语·阳货》中曾道:“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这句话本着“诗教”的目标, 介绍了传统文学作品的美感用途、教化用途、政治教育用途、抒发感情用途和学习用途, 是我国传统文学评论历史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文学解释之一, 传达了儒家的文学接受思想, 为之后的文学接受理论发展扎下了根基。“兴”就是“引譬连类”的意思, 朱熹也将其称作“感发志意”。“引譬连类”的意思是“诗”能够让读者由此及彼, 联系起许多事物;“感发志意”的意思是“诗”能够感染读者情绪与心智, 举一反三。两者虽表达不同, 但实际意义相同, 总的来说, 就是“诗”能够启发读者。包咸道:“兴, 起也。”孔子道:“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而“观”, 则是“观风俗盛衰”, 即观察民情。[4]“群”乃“群居相切磋”, 意思是互相切磋, 研究诗词含义。“怨”是“怨刺上政”, 即“诗”可以用于了解人民的“怨情”, 知道他们痛恨什么, 想要什么。[5]

孔子“兴、观、群、怨”说强调对受众的引导, 对传统文学接受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一学说的意义并不均衡, “兴、群”侧重于修善自身, 其影响力较小;而“观、怨”强调了解社会, 产生的影响较大。

五、“诗论”和古代“诗教”解《诗》

关于李学勤对《诗论》的探究, 其中共有十二卷, 原简达二十三卷。孔子《诗论》中对《诗》的评论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是综述:“孔子曰, 《诗》亡隐志, 乐亡隐情, 文亡隐言。”第二是分类解说:“《颂》, 平德也, 多言后, 其乐安而迟, 其歌引而渺, 其思深而远, 至矣。”三是揭露具体诗歌的主题, 《诗论》中所有诗都引用自孔子语录。孔子对汉朝儒学诗歌教育起到的最为深远的影响, 是将诗歌真正变成了政治教育的手段。所以, 孔子的《诗论》是汉朝儒学诗歌教学思想的起源, 也是其核心与理论根基。

六、结语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历史上许多学者都着重探究他的政治哲学理论, 而对其文学方面的学说却有所忽视。事实上,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文学理论家, 他的文学思想为我国古典文学论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因此, 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孔子学说。虽然孔子的文学观具有一定功利性, 使文学在一段时期内成了政治的工具, 但总的来看, 其功仍然远超于过。

参考文献

[1]段玮婷.试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J].牡丹, 2015 (14) :12-13.

[2]张树弘.孔子文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研究[J].芒种, 2013 (11) :103-104.

[3]于新秋.关于孔子文学思想的几点思考[J].今日科苑, 2010 (04) :142.

[4]赵玉敏.乐亡隐情:孔子乐论思想的文学意义[J].北方论丛, 2011 (04) :6-10.

河北大学古代文学 篇3

关键词: 古代文学课程 人文素养 国学教育

蔡元培在《现代学生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文中说:“中国社会是一个很老的社会,一切组织形式及风俗习惯大都陈旧不堪,违反现代精神而应当改良。这也是希望学生努力实行的。因为一般年纪大一点的旧人物,有时纵然看得出、想得到,而以濡染太久的缘故,很少能彻底改革。所以关于改良未来的社会一层,青年所负的责任也是很大的。”[1]可见,青年学生是未来改革社会的中坚力量。要使青年学生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大学阶段除了知识教育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大学阶段各门课程中,古代文学课程在学生健全人格养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古代文学课程应该教育学生树立以下几种人生理念。

一、教育学生养成强健的身体

大量调查报告显示,今日相当数量之青年学子不喜欢运动,大量时间在电脑上冲浪或者触摸手机屏幕,因此,部分青年学子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青年学子之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重要话题。“东亚病夫”是中华民族的一段痛史,国家之希望在于青年学子,所以,今日之大学生无论为自身计,还是为国家计,都应以养成强健之体魄为人生之头等大事。强健的身体就个体而言是其健全之人格、宽广之胸怀形成的基础,也是个体服务社会、贡献民族国家的前提,所以蔡元培认为:“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今之学校中,盖咸知注视体育者,但国人之惰性甚深;致学生仍不得充量以提倡。”[2]从个体角度而言,认为只有身体健康的学生才能有健全的精神与思想,否则,个人的思想、理想则无从谈起。蔡元培说:“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这句话无论何人都是承认的;所以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所以往往有聪慧勤学的学生,只因体力衰弱的缘故,纵使不患肺病、神经衰弱病及其他癌疾而青年夭折,也要受精力不强、活动力减少的影响,不能出其所学贡献于社会,前途希望和幸福就从此断送,这是何等可悲痛的事!”[1]“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这样病夫式或准病夫式的学生焉能担得起异日社会国家的重责!又焉能与外国赳赳武夫的学生争长比短……”[1]从整个社会角度而言,身体健康是个体献于国家社会的前提。个体的健康关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青年学子是民族未来之希望,健康之体质是他们能够担负社会责任之前提。要实现“中国梦”,青年学子的身体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由此可见,今日之大学生若没有健全的身体则个人幸福、个人于国家之贡献无从谈起。

健康体质之养成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古代文学课教学中要以古代文学家之生命遭际为例教育学生,要让学生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健康体质之重要性。梁漱溟认为:“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教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活泼两点,实为根本重要。”[3]认为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梁漱溟说:“知识技能是生活的工具,是死的;只有生命本身才是活的。必待活泼的生命去进术,而后知识技能才得有待活泼的生命去运用,而后其功用乃著。生命消沉无力,则知识技能一切谈不到;而果得生命活泼,亦自然知所进求运用,正自不难著其功。”[4]在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身体方面尤为重要,没有身体健康则一切智力活动无从谈起。其次,古代文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观念,让运动成为青年学子生命即日常生活之一部分。蔡元培说:“体力的增进,并非一蹴而成。试观东、西洋学生,自小学以至大学,无一日不在锻炼陶冶之中。所以他们的青年,无不嗜好运动,兴趣盎然。一闻赛球,群起而趋。这种习惯的养成,良非易事。而健全国民的基础,乃以确立。”[1]良好民族性格的养成以国民健康的体质为前提,要让运动成为青年学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成为世界上优秀的民族,我们的国民才能成为有良好素养的国民。顾炎武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业与运动应该并行不悖。再次,要形成健全的体魄,必须求生活有规律。古代文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规律生活的理念。钱穆回忆自己二十几岁时的读书情形说:“余体弱,自辛亥年起,几于每秋必病。一日,读日人一小书,论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当努力讲究日常卫生。余时适读陆放翁诗,至其晚年作品,心中大奋发。念不高寿,乃余此生一大耻辱,大惩罚。即痛于日常生活上求规律化,如静坐,如郊野散步等,皆一一规定。”[5]饮食有节,起居有时,力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追求日常生活的规律化,这样才能有健全的体魄。

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性修养

大学生的心性修养主要包括坚韧意志和勇气两方面:

首先,从古代有成就的文学家的经历中我们知道,古今能成大事者,必有过人之意志,士之读书治学亦然。王国维说:“要之,我国人废学之病实原于意志之薄弱。而意志薄弱之结果,于废学外,又生三种之疾病:说运动狂,说嗜欲狂,说自杀狂。”[1]钱穆回忆自己二十几岁时的读书情形说:“然其时余已严定规律,每日必读新书,必求能日知其所无。架上书尚多未读,心中欲读书更无尽。不欲为此一端自限,妨余前进之程,乃终未敢恣情于此,勒成一书。唯此《墨经闇解》与《读墨闇解》之两稿,则常存行箧中,至今未忍抛弃。偶一检阅,当时孤陋幼稚独学无友之艰苦情况,犹涌现心头。既以自惭,亦以自奋。余之终幸得免于孤陋幼稚之境者,纵不足以自满,亦可得以自慰也。”[5]乾嘉学风成为历史绝响,近代以来民族整体学风浮躁,遂造成当代学术大师缺乏的现状,为复兴民族五千年的光辉文化,振兴国学,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只有养成青年学子之坚韧治学意志,振兴民族文化的梦想才有希望。

其次,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学生树立坚持真理的勇气。蔡元培说:“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实验科学致丧其性命……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叮于科学中养成之。大抵勇敢性有二:其发明新理之时,排去种种之困难阻碍;其二,既发明之后,敢于持论,不惧世俗之非笑。”[1]任何重大学术成就都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形成的,所以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青年学子养成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任何学术观点的坚持都要受到世俗社会的批评,青年学子要有勇于坚持真理、不畏世俗批评的勇气。

三、教育学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章太炎认为:“道德的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恨极也。”[6]梁漱溟认为:“民族精神是我们讲精神陶冶的核心。”[3]上述“道德”和“民族精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指传统文化精神而言。今日大学生之自我日常道德修养自不待言,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及其由此形成的整体民族道德风尚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应该成为古代文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坚定信仰。梁漱溟说:“中国原来是需要宗教的;但为有了孔子就不需要它。好比太阳底下不用灯,有灯亦不亮一样。”[4]梁漱溟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灯塔。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心灵与精神的灯塔,在社会物质文化极为发达的今天,古代文学教学要让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灯塔永远屹立于每位大学生心中。

其次,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在我国物质文化极为优越之今日,青年学子要力戒自满、骄傲之心,内心始终具有对民族文化之危机感,只有这样,民族文化的火种才能绵延不绝。蔡元培说:“中国的文化在两千年前,便已发展到与现今中国文化程度距离不远。那里欧洲大陆还是蛮人横行的时代。至美洲尚草莽未辟,更不用说。然而今日又怎样呢?欧洲文化的灿烂,吾人既已瞠乎其后,而美洲则更迅速发展。美利坚合众国至今不过一百五十四年,其政治、经济的一切发展竟有‘后来居上’之势……就中国现时所处的可怜地位和可悲的命运而论,我们几乎可以说:凡是可摆脱这种地位、挽回这种命运的事情和责任,直接或间接都要落在学生的双肩上。”[1]时至今日,我们民族文化已走出了近代以来的窘迫处境,但是,自“五四”以来,西学东渐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民族文化之将来处境如何尚在不确定之中,所以,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青年学子心中有对民族文化之危机感,这样或许民族文化的振兴才有希望。

再次,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学生尊师。在大学校园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师是青年学子的精神楷模,一个不尊重老师的人,我们希望他尊崇传统文化、报效国家恐怕是空想;相反,一个尊敬老师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才有可能和同事友好相处,才有可能有责任性、善良心。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的良好风尚,“一九二六年,康有为逝世,新会于法源寺设祭坛开吊,率门弟子致祭。自己披麻戴孝,有来会吊者,叩头还礼,有如孝子”[7]。钱穆回忆章太炎北京讲学的情景说:“太炎上讲台,旧门人在各大学任教者五六人随侍,骈立台侧。一人在旁做翻译,一人在后写黑板。太炎语音微,又皆土音,不能操国语。引经据典,以及人名地名书名,遇疑处,不[时]询之太炎,台上两人对语,或询台侧侍立者。有顷,始译始写。而听者肃然,不出杂声。此一场面亦所少见。翻译者似为钱玄同,写黑板者为刘半农。玄同在北方,早已改学今文家言,而对太炎首弟子礼犹谨如此。半农尽力提倡白话文,其居沪时,是否曾及大炎门,则不知。要之,在当时北平新文化运动盛极风行之际,而此诸大师,犹亦拘守旧礼貌。”[5]可见,民国时期的大师无一不尊师,尊师是青年学子良好道德情操的基础,古代文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尊师的良好道德风尚。

四、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风

学风浮躁是影响当代学术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民国时期的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王国维说:“治新学者既若是矣,治旧学者又何如?十年以前,士大夫尚有闭户著书者,今虽不敢谓其绝无,然亦如凤毛麟角矣!夫今日欲求真悦学者,宁于旧学中求之。以研究新学者之真为学问欤?抑以学问为羔雁欤?吾人所不易知,不如深研见弃之旧学者,吾人能断其出于好学之真意故也。然今则何如?”[1]批评了当时浮躁而不求真的功利主义学术风气。王国维说:“然吾人亦非谓今之学者绝不悦学也,即有悦之者,亦无坚忍之志、永久之注意。若是者,其为口耳之学则可矣;若夫绵密之科学,深邃之哲学,伟大之文学,则固非此等学者所能有事也。”[1]批评了厌学而不乐学的学术风气。古代文学课教学要教育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发扬以下几种精神:

创新精神。王国维说:“日之暮也,人之心力已耗,行将就木,此时不适于为学,非与人闲话,则但可读杂记小说耳。人之老也,精力已耗,行将就木,此时亦不适于为学,非枯坐终日,亦但可读杂记小说耳。今奈何一国之学者而无朝气、无注意力也!其将就睡欤?抑将就木欤?”[1]学术进步的灵魂在于创新,如果做不到学术创新,那么学术研究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古代文学教学应教育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发扬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清代乾嘉学派在古代文学研究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胡适评乾嘉学者曰:“浅学的人只觉得汉学家斤斤的争辩一字两字的校勘,以为‘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其实汉学家的工夫无论如何琐碎,却有一点不琐碎的元素,就是那一点科学的精神。”[8]周勋初评胡小石先生的学术成就时说:“总的说来,小石师具有深厚的小学根底,继承了清代朴学的成就,而又能用现代各种学问丰富和充实,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整理和提高,不论是日常谈话或办事,都能显示其条理的明晰和见解的深入。而他又具有诗人的气质,一身兼文学与科学之长,因此他的讲学才能这么动人,治学才能这么精深。”[9]由此可见,要想在学术研究中成一家之言就必须发扬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

思辨精神。胡适认为清人治学的弊端在于“太注重功力而忽略理解,故只有经师而无思想家,以致在社会上几乎全不发生影响”。胡适执指出:“两千年来的古学都犯了没有条理系统之病。”[10]当代学术系统完备、条理分明,但是现代学术的成果却不能超越前人,现代学术之弊端在于太有条例太有系统而缺乏思想。因此,古代文学课程要教育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做到逻辑与思想并重,这样才能在专业领域中成为大家。

知行合一的实证精神。梁启超说:“我国幅员广漠,种族复杂。数千年前之初民的社会组织,与现代号称最进步的组织同时并存,试到各省区的穷乡僻壤,更进一步入到苗子番子居住的地方,再拿二十四史里头蛮夷传所记的风俗来参证,我们可以看见现代社会学者许多想象的事项,或者证实,或者要加修正。”[1]任何理论都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理论才能产生实际价值。因此,古代文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证精神。

五、教育学生要有宽广的文化胸怀

在文化多元化时代,大学生要正确对待世界各国文化遗产。蔡元培说:“在野蛮时代,仅知爱自己及与已最接近者,如家庭之类。此外稍远者,辄生嫌忌之心,故食人之举,往往有焉。其后人智稍进,爱之范围渐扩,然犹不能举人我之见而悉除之。如今日欧洲大战,无论协约方面或德奥方面,均是己非人,互相仇视,欲求其爱之普及甚难。独至于学术方面则不然:一视同仁,无分畛域;平日虽属敌国,及至论学之时,苟所言中理,无有不降心相从者。可知学术之域内,其爱最溥。”[1]古代文学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在学术研究中不可有偏见,凡是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均须持虔诚之心。

关于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章太炎反对以西方文明为标榜,他说:“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运,所以自甘暴弃。”[11]“只佩服别国的学说,对着本国学说,不论精粗美恶,一概不采,这是一种偏心,用这种偏心去看问题,就会专去依傍他人,看不见自己学说的精思妙语……”[12]章太炎反对在学术研究中崇洋媚外。同时,章太炎主张对外国的学说应该抱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态度,他说:“至于别国所有,中国所无的学说,在教育一边,本来应该取来补助,断不可学格致古微的口吻,说别国的好学说,中国古来都有现成的。要知道凡事不可弃己所长,也不可攘人之善。”[12]取别国学术之长,补本国学术之短,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正确态度。梁漱溟认为:“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吸收西洋人的长处。”[13]这应该是我们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态度,古代文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待西方文明的正确态度。

总之,国家之希望在于青年学子,今日之大学生无论为自身计,还是为国家计,都应以养成强健之体魄、高尚之情操、良好之心理、求是之学风、全面之知识为人生之头等大事。以上这些方面是当代大学生健全之人格、良好之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贡献民族国家的前提。因此,古代文学课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上述良好品质为切入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九平.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上册[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7,4-5,5,5,32,2-3,5-6,31,31,31,22,3.

[2]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45.

[3]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M].上海:开明书店,1946:68,95.

[4]梁漱溟.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35,73.

[5]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M].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88,90,187.

[6]章太炎.章太炎选集注释本[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95.

[7]周传儒.史学大师梁启超与王国维[J].社会科学战线,1981(1).

[8]胡适.胡诗文集第二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01.

[9]周勋初.当代学术研究思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8.

[10]国学季刊[J].1923(1):13.

[11]章太炎.演说录[J].民报,1906(6).

[12]章太炎.章太炎民主主义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0,20.

[13]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重庆:乡村书店1939:175.

河北大学古代文学 篇4

1.试述魏晋六朝文学何以称之为“文学的自觉”。2.略述赋体文学的起源与发展。3.简述“诚斋体”的主要特色。

4.简述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的反叛性。

5.从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看黑色幽默文学对存在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1.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从“逼上梁山”的角度分析《水浒传》的有关描写。3.试论索福克勒斯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自我”之谜。

4.试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表现。武汉大学08年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以意逆志

2、文学消费

3、爱美剧

4、中间人物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写出下面这首诗的出处,并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竹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2、写出下面这段话的出处,并简述它的文学理论内涵。

诗人既然和画家与其它造型艺术家一样,是一个模仿者,那么他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3、论述郁达夫《沉沦》的思想艺术特色。

4、论述铁凝《哦,香雪》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是怎样论述“第三种悲剧”的、2、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有何意义?

3、„中国新诗派‟的思想艺术特征。

4、试论新时期文学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意义和局限。

四、文学评论写作(30分)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七情六欲

莫小米

邻家女孩儿美丽异常,且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优秀生,所以她后来变成精神病,让左邻右舍都感到无比惋惜。

据说她是因恋爱受挫而发病的。原本文静内敛的姑娘一旦发病就会让所有异性害怕。她将所有**都清清楚楚地写在脸上,让人惊愕与惊悸。

当她与她的**被关进一间小小的病室后,她只得不停地来回快速走动,直走到精疲力竭才猛然栽倒在床上。如此治了发,发了又治,治了发……一次比一次严重,其痛苦状让家人都伤心流泪。

后来医生向她的家人出示一个治疗方案。医生说,是否为她做一个大脑皮层切除手术,把她的七情六欲全部切除了吧,既然她自己已无法管住它们。切除之后,她不再痛苦,当然,也不再快乐,重要的是,她将获得她已久违了的宁静。

这真是一个既残忍又人道的主意!对七情六欲的处理将人截然区分———有人把七情六欲燃成点亮心灵的火炬,他成了艺术家;有人把七情六欲铸成杀人刀斧,他成了罪犯;有人把七情六欲封冻成冰,他成了僧侣;而这个可怜的姑娘,她只是把自己折磨得遍体鳞伤…… 家人经过三天三夜的讨论,终于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姑娘切除了七情六欲之后,风暴平息,眉眼依旧,美丽却荡然无存。

武汉大学09年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真题 一,问答题(50)

1,举具体例子,解释赋比兴

2,以某一篇列传,来说明《史记》的写人 3,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看故事的变化 4,从你熟悉的一篇希腊神话,分析其哲理 5,《静静的顿河》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论述题25*4(100)

1,胡应磷《诗薮》中一段话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风卷残雪起,水随断冰流”,“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很妙绝,而又代表了盛唐,中唐,晚唐的诗风,为啥绝妙,并指出为什么他们代表盛唐,中唐,晚唐的诗风。

2,默写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并分析其内涵 3,比较《麦克白》与《罪与罚》的心理描写 4,以《雪国》为例,谈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

武汉大学09年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1.寻根文学 2.隐含的读者 3.沉钟社 4.诗无达诂

二、简答

1、试论阿Q的革命观。

2、给出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论秦观诗的那首,说出出处及自己的理解。

3、王蒙《春之声》的思想艺术成就。

4、“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熔铸成的个别,应是一个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说出出处及自己的理解。

三、论述

1、用刘勰的六观说评析一部作品。

2、试论韩少功的长篇小说创作。

3、艾青诗歌的意象特征

四、微型小说评论

林清玄的《送一轮明月》

2010武汉大学考研文学院真题(完整版)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一、名词解释(6分一个)

1、永明体

2、文章四友

3、四折一楔子4 六义说5 神韵说

6、江西诗派

二、简答题(各11分)

1、李清照前后期词的艺术特色

2、比较《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悬念的设置手法 3 战国时期散文发展概况

4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5论述葛朗台的金钱意识(15分

6、简论《神曲》中关于地地狱的想象(15分

三、论述题(各20分)

1、结合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代表作品论述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意识变化。

2、论述卡夫卡作品中的自我困惑主题。文学理论与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

1、立象尽意

2、文学性、叶昭钧

4、闻捷

二、简答(10分一个)1.“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写出这段话的出处和所包含的理论内涵。陆机《文赋》灵感的一段话。谈理论内涵 2.“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写出这段话的出处和所包含的理论内涵。

给出亚里士多德关于“诗歌比历史更偶哲学意味”的一段话,说出出处及文学理论意

3、郭沫若《凤凰涅槃》的思想艺术特色

4、韩少功的《爸爸爸》的思想艺术特点 三.论述(20分一个).中国文学史上向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法国布封也有“风格即人”的观点,试比较这两种观点,分析它们的异同。比较文如其人和风格即人,举例论述。2 骆驼祥子的性格特征。

3余秋雨的散文创作特点。

四、文学评论写作(30分)

达芬奇的《犹大的面孔》

几世纪前,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大教堂画幅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功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儿时的基督和出卖耶稣的犹大。有一天,他在老城区里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街上玩耍,其中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的面貌触动了这位大画家的心,就像天使——也许很脏,却正是他所需要写生的面庞。那小孩被画家带回了家,日复一日,耐着性子坐着给他画,终于画家把圣婴的脸画好了。

但是这位画家仍然找不到可以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深怕这一幅杰作会功亏一篑,所以继续不断地物色。

这幅杰作没有完成的情形,传遍遐迩。许多人自以为面目邪恶,都毛遂自荐,替他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但都不是老画家心中的犹大:不务正业、利欲熏心、意志薄弱的人。

一天下午,老画家照常到酒店喝酒,正当自斟自酌的时候,一个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人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一跨进门槛就倒在地上。“酒、酒、酒”,他乞讨叫嚷。老画家把他搀了起来,一看他的脸,不禁大吃一惊:这幅嘴脸仿佛雕镂着人间所有的罪恶。老画家兴奋至极,就把这个放浪的人扶了起来,并对他说:“你跟我来,我会给你酒喝,给你饭吃,给你衣穿。”

现在,犹大的模特儿终于找到了,于是老画家如醉如狂地一边画了好几天,有时候连晚上也都在画,一心要完成他的杰作。

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那个模特儿竟起了变化。他以前总是神智不清,没精打采的,现在却神色紧张,样子十分古怪。充血和眼睛惊惶地注视着自己的画像。有一天,老画家觉察到他这样激动的神情,就停了下来,对他说:“老弟,你有什么事这样难过?我可以帮你的忙。” 那个模特儿低下头,手捧住脸,哽咽起来了。过了很久,他才抬头望着老画家说:“您难道不记得我了吗?多年以前,我就是您画圣婴的模特儿。”

2011年武大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一、简答题

1、王夫之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评价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该手法的艺术效果,并举例说明后世

创作中是我继承和运用

2、王粲的《登楼赋》表达了失意士子的哪几种类型的情感,结合作品析之

3、欧阳修在中国散文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4、《堂吉诃德》的反讽艺术

5、巴尔加斯*略特小说的叙事特点

二、论述题

1、赏析杜甫《登岳阳楼》

2、有人说《儒林外史》是一部反科举的巨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阐述理由

3、论《圣经》对托尔斯泰小说《复活》的影响

4、论20世纪西方文学中漂泊的表现形态 2011年武大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20分)

以禅喻诗 原型 《倪焕之》 《哥德巴赫猜想》

二、简答题

1、理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典雅”

2、亚里士多德“悲剧艺术六个方面”

3、简析郭沫若《炉中煤》的思想艺术特色

4、简析王蒙《蝴蝶》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论述

1、对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2、《家》中觉慧偶的思想性格特征

3、舒婷的诗歌艺术特点

河北大学古代文学 篇5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试题

中国文学史(每题50分,共100分。其中二、三选作一题)

[2004年]

一、从继承和扬弃的角度,论述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

二、焦循、王国维等学者均对我国古代文学持“一代有一代之胜”的观点,你以为此说是否有理?请陈述己见。

三、对于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一说,你有何见解?

[2005年]

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存在着由重抒情文学到重叙事文学转向的过程,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阐明你的看法。

二、试述中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

[2006年]

一、试论《诗经》、《离骚》对中国古代优良传统产生的影响。

二、试述中国的诗史传统。

[2007年]

一、试述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体及其不同功能的对应性。

二、论述我国古代政教型文化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三、谈谈你读博士期间对自己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设想。

[2008年]

一、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色。

二、试述你感兴趣的某个朝代之文学或熟悉的一种文体的发生、发展、嬗变的历史与原因及其研究现状。

暨南大学2010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试题

2005中国文学史

一、结合文学史事实,试论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复古”现象。

二、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试论述文化学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三、就某个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谈谈你对目前研究状况的了解和你的看法。

3015中国古代文学

01二十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导师:徐国荣)

一、名词解释

1、《诗言志辩》2、3、4、二、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他人或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

三、论述鲁迅的魏晋文章之情结。

02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导师:张玉春)

一、名词解释

1、“十翼”

2、变风、变雅

3、《楚辞章句》

4、“十家九流”

二、论述先秦散文的文学史地位。

三、论述《史记》的文学特色。

03唐宋(含辽金)文学(导师:赵维江)

一、名词解释

1、香奁体

2、苦吟诗人

3、清空骚雅

4、二、谈谈格律形式与唐诗发展的关系。

三、提供了张炎《词源》中的一段话,论述词体的抒情性。

04元明清文学(导师:魏中林、史小军*2010年暂停招生一年)

一、名词解释

1、梅村体

2、套数

3、程乙本

4、“四声猿”

二、论述桐城派的流变及其文论。

三、以明代为参照,论清代诗学的特征,并就其中一点进行阐述。

05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导师:程国赋)

一、名词解释

1、《拾遗记》

2、《太平广记》

3、词话

4、四大奇书

二、论唐代小说的类型及创作方法。

三、论明清公案小说发展状况及特点。

河北大学古代文学 篇6

如果看帖的同学还在大一大二,那么多看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决不是什么坏事儿,一来可以对的起父母为咱们交的学费;二来可以提升自己的内涵与思想境界;三来可以充实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让青春从指间悄悄的滑走,不至于等到回忆往事之时而追悔莫及。说实话,南师古代文学初试刚改成中外文学基础时的前两年试题非常简单,我当时看到他们的试卷时就想这样的试题我根本不用复习就可以直接进入考场考试。可从09年开始,也即我们所遇到的这次考试,已开始不仅仅局限于概述部分(概述当然还要重点看),我记得有一道题是让论述卡夫卡的作品中都有哪些思想,并结合作品具体进行分析,还有一道30分的大题是让我们谈一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这样的题不看作品是很难拿高分的。所以我认为准备考南师而时间又很充裕的大一大二的学生最好先多看点儿书,打下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样即使到大四上学期9月份开始复习专业课也不迟。

对于在大三的学生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回归教材才是关键。如果还没买到教材,可以到“孔夫子旧书”网上免费注册一个账号,在此网上买书时先看一下那些店所开的时间、它的信誉度,时间越久的越好。从现在开始起进行专业课复习,最好复习四遍。第一遍要仔细的看,因为今年南师的名词解释出的很偏,所以不要大意,看时花的时间要长一点。第二、三遍就要反复的记忆。第四遍就是快要进入考场的前两个星期再查漏补缺,在头脑中回忆知识点,看哪个还没记住。具体每一轮复习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复习时要自己列一个框架,比如《外国文学史》可以分成几个段,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到二十世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可分成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到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每一个时段的每一个国家主要代表文学类型(比如十八世纪英国是“小说的兴起”)、文学成就、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这样一路记下来条理清晰,不容易忘记。还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找一下身边考古代文学的研伴儿,俩个人以讲课的形式把整个书上的内容合上课本互相讲述一遍,这样记忆深刻。至于文学评论写作的复习,一定得看郁贤皓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提升自己的古文功底。不读这里所选的大量的优秀作品,是很难真正把握住一个诗人的风格特征的,更何况80分(我记不清分值到底是多少了,反正很高)的文学评论只给你一首诗让你评述呢!我们09年的文学评论写作试题有三种题型:一是给古文加标点并翻译,这个只要古文底子好就不难;二是给了一首李商隐的《马嵬》,让给出注释,其实就是指出其中的典故及其出处、并将难懂的字词、当时的唐明皇的经历给写出来,这个就要在复习作品选时多留意那些历史典故;三就是写评论了,当时给出了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内容大家都应该会背,我就不写了。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云 篇7

白云舒卷自如, 在天空飘来荡去, 显得自在而悠然, 具有一种与仙人相连的情感指向, 如《庄子》中藐姑射山的神人就是“乘云气, 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而《庄子·天地》中亦云:“千岁厌世, 去而上仙, 乘彼白云, 至于帝乡。”正因为白云的这种仙境化特征, 它成了隐逸诗人笔下极常见的一种意象。如陶渊明《与殷晋安别并序》中说“飘飘西来风, 悠悠东去云”, 《拟古》其五中说“青松夹路生, 白云宿檐端”, 《拟古》其七中又说“皎皎云间月, 灼灼叶中华”, 白云俨然成了诗人隐逸生活中的伴侣之一。而其《归去来兮辞》中更是为白云赋予了自己的隐逸情怀, 似乎白云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稍后于陶渊明的梁代诗人陶弘景, 隐居华山南时答梁高祖“山中何所有”之问云:“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寄君。”直接道明白云是隐者的情感寄托。再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之句, 与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等诗句, 从旁观者与隐者自身两个角度说出了隐者对白云的倾心。

与白云这种隐逸情怀的表达相对应, 古人还常以青云比喻求仕为官之途, 所以诗人还常常以二者对比来表达自我的人生取向。如白居易《题崔常侍济上别墅》:“主人忆尔尔知否, 抛却青云归白云。”再如赵嘏《送萧俛相公归山》:“眼前轩冕是鸿毛, 天上人情谩自劳。脱却朝衣便东去, 青云不及白云高。”

除了能给人自由悠然的情感指向外, 白云因为具有无根无底、随风飘浮的外在特征, 所以又常常被比喻成浪迹四方的游子, 用来表达诗人离愁别绪与漂泊无依之感。如汉代古诗《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再如杜甫《梦李白》其二:“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与这种飘浮无依的特征相对应, 送别诗中也常常会以白云达意。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古代文学分层次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古代文学 分层次教学 人文素质型 实践创作型 学术研究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教学内容丰富,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以及近代文学,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阅读古文释读文献的能力。然而,古代文学课时一缩再缩,现已压缩至240学时,分四个学期在大二、大三两年时间学习。在如此短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如此丰富的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难度比较大,故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本文拟以《古代文学分层次教学初探》为题对人文素质型教学、实践创作型教学、学术研究型教学等缘由、内容以及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一、人文素质型教学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等教育改革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贵族化转为大众化,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既然如此,在教学内容上势必有所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为素质教育。面对素质教育被忽视的问题,“教师应该自觉地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联系当代社会与文化,更新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具有新颖性、前沿性、知识性和思考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古代文学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

人文素质概念的内涵解释众说纷纭,但基本特质不变,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要有人文知识,也要有人文精神。古代文学课程人文素质型教学肩负着传授人文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措施上,主要有二:其一注重经典,在文本解读时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经典之所以形成,与经典在历史文化中的接受过程息息相关,“经典包含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不仅仅是待人接物的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它包括一种境界,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2]。因此,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古代文学教学过程时,注重经典内涵的挖掘是十分必要的。如讲授陶渊明作品时,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正义正气的人格品质,也可以展开联想:陶渊明追求的桃源社会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其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古代文学课程体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基本素养,故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践创作型教学

作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相结合是目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迫切之点。所谓实践创作型教学是指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在人文素质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创作的能力,主要指古典诗词的写作。作为宣传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大学校园出现了大学生对古典诗词了解甚少的现象。2007年8月10《光明日报》报道:尽管喜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很多,但了解诗词、能写诗词的学生并不多。从阅读量来说,自认为量较大的只占4%,绝大多数学生自认为阅读量一般,占总人数的78%,甚至有许多学生几乎不读古典诗词,这些人比例高达18%。而能够写作旧体诗词的学生,只有7%左右。大学生的古典诗词写作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三个步骤:其一熟读经典诗词,其二模仿和韵,其三即景写作。鉴于二本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学生的古典诗词修养有限,故古代文学实践创作型教学不是普及的,而是在人文素质型教学的基础上面向其中一部份古典诗词爱好者。古代文学实践创作型教学的首要阶段即是要求学生熟读经典诗词,因为只有熟读,才能对古典诗词创作的相关环节有所了解。熟读经典诗词之后,学生还不能立即进行即景创作,其中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模仿和韵。古代文学实践创作型教学中的模仿和韵类似于书法中的临摹,既熟读了经典诗词,又为即景创作做好了准备。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要鼓励一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即景创作,抒写真情实感。

三、学术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既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既是主导者,也是参与协助者。所谓主导者,是指教师在研究型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钻研、分析、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皆处于茫然无绪的状态,因此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时,教师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善于培养学生批评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因此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比,教师又处于参与协助者的地位。

研究型教学的主要方法与措施有三。其一,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研读教材是解决这一紧要环节的首要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首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优点,这需要从总绪论与每一编的绪论入手;其次,注重教材的注释,从注释中扩展自己的知识以及挖掘线索;再次,提供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研修书目,如《两宋词史》、《中国词学史》、《唐宋词汇评》等。其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教师的科研心得,做到教研结合,以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新的研究成果是促进良好教学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特别是将自己如何发现问题、怎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与学生交流,这样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并不是难于上青天的。其三,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古代文学的考试一般以闭卷考试为主,其题型主要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以及赏析题等。大学古代文学考试的内容以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笔记为主。然而,大学教学不是比赛学生的记忆力,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掌握知识。斯塔夫尔比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用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3]因此,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考核方法与普通人文素质型教学有所不同,主要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故在进行研究型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4]。

四、小结

古代文学分层次教学宛如金字塔。人文素质型教学是古代文学教学分层次当中最为基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亦是首要执行的。可以说,人文素质型教学是后面两层次实践创作型与学术研究型教学的前提,没有人文素质型教学就不存在后面两层次的教学。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实践创作型教学并不是普及型的,而是面对少数古典诗词爱好者并有此创作潜力的学生。学术研究型教学与实践创作型教学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面向的学生并不是全体学生,而是少数一部分,相异的是学术研究型侧重于研究,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释:

[1]邱美琼:《古代文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尤西林:《古今之争:经典与大众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刘志军:《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4]刘宝存:《美国研究性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上一篇:金融常见名词和解释下一篇:没头脑和不高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