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管理学)

2024-07-26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管理学)(共11篇)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管理学) 篇1

校园文化建设

我想,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外。甚至是还可以辐射到社会,对社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若谈起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话,那么首先就要从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入手,以下将就结合我校的校园文化来进行阐述。

先从物质文化建设来说吧,顾名思义,便是学校的硬件设备。举些例子,像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食堂和宿舍等,都是学校教学的物质基础。

我校的图书馆很大,馆内的环境也十分整洁安静。图书馆是以工学为主的,一般要用到的专业用书都能够找得到。而且今年电子阅览室也开放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途径。

我校的校医院有五层,校医院的设备也不错,必要的设备都有,环境也十分整洁干净。重要的是,校医十分负责!就拿这次来说,舍友腹泻得很严重,校医就很认真的检查,开的药也很有效,之后还专门打电话来问询之后的病情。

总的来说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还是不错的,我们的学生宿舍也是示范性的学生公寓,而且是4~6人间的,还有独卫与阳台。还有教学要用到的实习工厂、体育馆和实验室也都完善。学生活动用的艺术楼和大学生活动中心也都齐全。而且我校的建筑楼群也十分现代化,符合美学。

好的物质文化,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是能够使人心情愉悦的,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所以建设好校园的物质文化十分具有必要性。

而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更是必不可少。我认为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灵魂的体现,能从中看出学校的形象。我所认为的良好的校风是能起到约束和促进的作用的,它应是一所学校经岁月的沉淀而留下的优良传统。我校的校风是“团结进取,务实高效”。校训是“明德,求是,拓新,笃行”.学风是“勤奋诚信”,教风是 “博学奉献”。而这些便组成了我校的精神——“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

校园文化活动也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开展文化活动可以在娱乐中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像我校的各类社团、学生会、大学生论坛、创行等组织。还有举办学术型的演讲、论文的比赛,体育节、文化节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快乐参与中学习,并且传播发展了校园文化。

好的精神文化,显然是可以使人从身心上向上发展的,我觉得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还是有待提高的。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虽然我校的图书馆很大,但是馆内的文学类书籍实在不够丰富。所以应当加强对图书馆文化建设,增加文学类图书,以供学生的文化需求。

1、加强对食堂文化的建设,整顿食堂,提高卫生水平,由于我校学生众多,而今又关

闭第三餐厅,使得用餐时间人群过于拥挤,很多学生由于这个原因而不好好吃饭,所以建议重开第三餐厅

2、加强校园环境与绿化建设,我校的工程进展的速度实在是有些太慢了,应当加快校

园美化步伐,使学生早日享受良好的校园环境。

3、我觉得可以举办寝室文化,像我很多朋友的学校都有办,很有趣,在干净整洁的基

础上,美化宿舍,墙纸、涂鸦和剪纸等美术技巧装扮自己的小家。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情趣,也会使我们更热爱自己的寝室,同时也会使我们愉悦身心。

4、我觉得学校应该开课或者开展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讲座什么的,让我们学习和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和国外相比,我们的国民素质和生活习惯并不是很优秀,培

养文明的礼仪和生活习惯可以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往大的方面来说,对国家

国际形象的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往小的方面说,对自己以后的认识也是有

很好的向上的作用啊。

5、我觉得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现在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人

生观世界观都不是很健全,当下的大学生里都在沉迷不少人沉迷于言情小说,视屏,牌类游戏等单纯的消遣,而这容易使学生形成思想的惰性,变得碌碌而安。所以学校应该多开些讲座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回归正途,多读些书,或者参与些娱乐性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的思想调动起来,逐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6、所以,我建议还要加强我校的文化活动的质量,虽然我校的文化活动种类也很多,但是只有提高了文化质量,才能做到吸引学生,让学生娱乐的同时汲取知识养分,让学生从那些消遣的兴趣中走出来。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管理学) 篇2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内、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在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教育管理、生活方式等内容互相联系的。

二、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坚持国家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2]。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对学生灌输我国体育健儿在体育竞赛中为国争光的事迹来激励学生热爱祖国, 激发学生的荣誉感;通过各种练习来培养学生听从指挥的良好作风, 通过艰苦的磨练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敢于对旧的观念和方法提出质疑并寻找合理的、有效率的新途径。让学生在面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 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对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对各类体育赛事非常关注, 通过观看体育赛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性欣赏, 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弘扬运动员们不怕困难、奋斗拼搏的英勇事迹, 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鼓励他们学习他们不断进取、挑战自我的精神, 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佳途径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 是适应社会竞争的重要保证。校园体育文化能通过它特有的感染、同化、激励与心理调节等功能来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等。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力和培养积极进取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锻炼最大的特点, 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而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在他长期的行为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改变的, 所以, 积极的个体行为是发展个性的最佳方法之一[4]。体育活动是一种愉快的活动, 它能达到使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的目的, 有利于塑造一个开朗、健康的心理, 能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老师会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来采用不同的、跟个人水平匹配的教学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来降低难度、加强辅导, 使他们获得体验成功的乐趣, 培养他们的自信。此外, 可以合理、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来对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表扬和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 体育运动还在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培养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四、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管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 其实践性比较明显。在体育教学和练习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进行模仿和练习, 能达到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克服困难培养耐心, 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的目的。另外, 同学们在增加对体育运动的同事, 也减少了对网络的依赖, 有利于培养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体育竞赛是以获得胜利为直接目的, 根据不同项目的规则而进行的个人的或集体的体力、智力、技术的较量。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可以给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 而且能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 不回避矛盾, 奋力夺取胜利的良好心理素质, 从而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

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这个舞台, 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知识、技能、规范和生活方式, 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促进自身的社会化。体育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 为学生的娱乐、健身、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能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阳光快乐的体育活动, 能增加学生对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的抵制能力。

小型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集体主义的素养。大型的课外体育活动, 可以培养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 以体育这种高尚健康的方式来充实人学生的余暇时间,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5]。

五、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健康的身体是成功就业的先决条件。体育通过健身、健美、休闲、竞技、游戏等多元化的运动内容, 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从而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面的协调发展, 帮助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的合格劳动者。这正是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

“终身体育”为劳动者适应工作岗位提供了动力。专家认为, 现代社会的人们比较重视智力的开发与投入, 却缺乏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忽略了健康运动和保养方法, 大面积出现肥胖、瘦弱等不良身体状况, 对一线的、技能型的岗位很难适应。终身体育能帮助人们很好的、很快的适应各类复杂环境, 也为大学生很好的适应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体育活动是主要在室外进行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寒冷、烈日等恶劣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得承受各种身体训练所需要力量、速度、耐力等的考验, 还要去学会和处理在比赛、活动中因失败而造成的挫折。研究表明.在有氧代谢运动中由脑垂体腺分泌释放一种强大的吗啡类激素——内啡呔, 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能使人对精神紧张和来自各方面有害刺激的忍受力大为加强。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正视困难的勇气, 去冷静而理智地面对就业市场, 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理想就业岗位[6]。

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 大家, 通过运动、兴趣、交流由陌生到熟悉, 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 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另外, 体育运动中会有各类个人的和团体的比赛, 在比赛中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也会得到提升, 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会很好得到体现。

总结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校园体育文化也反映了社会的主流文化。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 让他们能充分享受参与其中的乐趣。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 集体协作精神更强、他们对待学习和工作有了更多的热情。而且通过体育竞赛形成了很好的竞争、进取意识, 对弘扬学生的团结友谊等精神, 产生一种无形却巨大的凝聚力, 有助于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品位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江, 夏春风.简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 (绍兴, 312000) .

[2]李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61) .

[3]陶战波.体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杭州, 310053) .

[4]梁志荣.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殊作用.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 641112) .

[5]艾小平1.吴琳2.卢再玛3.体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1南昌大学, 江西南昌550027;2江西信息技术学校, 江西南昌, 550027;3东华理工学院, 江西南昌, 550027) .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融入了高校教师与学生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当前,如何实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加强,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堂。

一、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建设存在滞后问题

当前,部分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在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主要的内容包括网页的设计、专题的设置、信息的交互以及思想的引导等。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可知,大学生对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现状的满意度较低。很多高校的网络文化平台上设计呆板、内容枯燥、功能单一,一般情况下仅由于发布一些学校官方的新闻,具有非常浓厚的说教色彩。部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没有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导致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差,影响网络文化教育的效果。

(二)部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平台育人功能不强

校园网络主要的功能是教学育人,而其余的娱乐等都是辅助的功能。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所进行的都是与学习无关的娱乐消遣活动,学生除了在校园网络中进行选课、成绩查询及下载资料之外,其他情况下很少使用校园网络。部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平台育人功能导致学生出现校园网络使用不当的情况,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部分大学校园网络监管机制不完善

当前,部分大学的校园网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工作机制并不完善,而且职责也不明确。在大学的效益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虽然网络中心、宣传部、学生处都有参与,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各个参与方的职责并不明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方面缺乏高素质的专职队伍,工作评价机制也并不完善。部分高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管机制,导致大学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保障。

二、强化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一)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

高校应该在总体的建设规划中包含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实现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促进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进步。高校相关领导要提高对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认识,形成重视与善用校园网络的新局面。在进行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其视为具有系统性的整体工程,实现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从而实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要明确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建立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模式。高校网络中心主要的职责与分工为对校园网络与平台进行建设与维护,确保校园网络能够确保安全、平稳;高校宣传部与工作部等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为对网站文化、引导等工作,确保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高校保卫部的职责与分工为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确保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

(二)实现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队伍专业化

第一,要在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中体现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各个部门的职责能够明确。第二,实现激励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通过评估、表彰等工作促进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并将个人在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的表现与考核、业绩、职称等方面挂钩。第三,实现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投入的加大,一方面要实现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四,注重专职人员的待遇问题与发展问题,一方面要确保在技术领域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要维持工作的热情。此外,高校应该重视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与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实现校园网络道德教育与主流思想引导工作的強化

通过对学生、网站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实现对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全方位的了解与研究,从而实现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要对学校网站中的栏目进行完善,实现网络服务的综合化,克服校园网络存在的各种功能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实现网络服务功能建设的加强,对教师与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覆盖,实现网络服务系统的全面化与系统化。

(四)实现大学校园网络信息技术防范与行政监管力度的强化

实现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网络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加强校园网络BBS的管理,对各种有害信息进行及时的发现与删除;加大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财力投入,实现各种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对校园网络形势实现有效的管理;建立健全校园网络信息快速处理机制,加快各种有害信息、恶意信息处理的及时性。要实现高校网络管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对网络中存在的舆论进行有效的指导,形成职责明确的工作队伍。

总结: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校园网络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实现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要求是时代的选择。高校应该通过自身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推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网络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晓丽. 基于“世界大学城”的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12):125-128.

大学生与校园文化建设 篇4

每一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办学风格,大学特色是大学精神的具体表现。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是由长期的文化积淀而成的,是师生员工的价值坐标,也是一所大学有别于其他大学的标志所在。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作为未来事业的接班人,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要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是学校的目标,也是学校的责任。在大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一大批教授的辛勤劳动,同时更需要全体老师的努力,更需要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竞争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更快地成长成才。

一、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

大学精神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价值理念与价值取向,她是全体师生校园活动的精神支柱与价值准绳。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作用非常重要。大学精神是通过校园文化得以体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净化环境,为广大师生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积极正面的引导。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软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更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校园文化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扩大了课堂教育的范围,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延伸了课堂教育的内容,使校园生活更加充实与生动,更加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它由各种文化节、讲座、社团活动构成:如校园文化节、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文化节、校园社团文化、校园图书馆文化、校园学术讲座、校园科创文化等等。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营造了一种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让莘莘学子徜徉其中,情操得到陶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活变得绚丽多姿,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兴趣与特长,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让人格得到完善,让能力得到提升,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大学生活绚丽多姿。大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有白发苍苍的教授,英姿勃发的青年才俊,更在于具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人才观念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

1、导向功能: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理念,就要把德育功能摆在优先的地位,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摆在第一位。因此,德育价值、导向功能始终贯穿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辨别能力又不高,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太多的诱惑。我们处在开放的年代,现代社会科技又这么发达,资本主义不健康的思想随时在侵蚀着我们的机体,网络世界五花八门,网络虚拟世界到处充满着诱惑,这给大学生的顺利成长设置了许多障碍,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把握不住自己,主观意志不坚定,很容易随风摇摆,被不健康的文化所左右。因此,校园文化生活引导的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通过媒体、电台、宣传栏等舆论阵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能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能够正确对待外面世界的诱惑。积极引导大学生们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陶冶情操,使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洗礼,提高理论修养与辨别能力。同时,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为和谐校园提供了基础,也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2、凝聚力功能: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是伴随着导向功能而产生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很多活动都是以班级或团队的名义开展,因此,在这些活动中,需要班级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共同配合,需要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与协作精神,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促使交往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约束规范不利于团队建设的行为,有利于良好的个人品行的培养。团队精神、团队作风得到培养,纪律性得到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得以提升。

3、激励功能:校园文化中的很大部分活动属于竞争对抗性质的活动,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竞争对抗性更强,因此,也更能吸引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抗性活动能够激励大学生发扬拼搏精神,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潜能,激发为班级争光,为集体争光的热情。因此,对抗性文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与竞争意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承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各种失败中成熟起来。

三、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要任务,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各岗位需要的人才。要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促使大学生们尽快地成长、成才。社会在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从容胜出,仅有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学校也要特别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社会公共品质的培养与敬业精神的培养,促使大学生成为人格健全、行为良好、能力优秀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1、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视校园文化的德育价值,创立合乎社会要求与时代精神的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育人功能,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抵制各种负面文化对大学生心身健康的影响。要从大处规划,小处着眼。把正确的德育价值、德育倾向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内化于各个活动的整个过程。要建立文明、高雅、和谐、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约束与规范,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心灵得到净化与美化。同时陶冶情操,点燃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学习热情与激情。

2、要以学生为本,要把人的能力发展、人格完善、信仰精神的内化和升华作为人才培养的立足点与归宿点。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双赢的社会。当今社会人才供需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需要的是高规格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各种人才,需要真才实学动手能力较强的实干人才,而不仅仅需要只拥有一纸文凭的毕业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根据社会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的新情况,学校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在当前,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创建丰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组织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的培养等,使大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从容胜出。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1 篇5

为了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给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根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全体教职工要认真贯彻和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认真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全校学生要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做到认真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常规》、《校规》、《课堂常规》等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习惯,杜绝不文明行为,做文明中小学生。

3、各办公室认真开展检查评比工作,学年组要经常进行教育管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自律意识。人人争做爱校、护校,为学校争荣誉的模范。

4、各年级,各班学生要积极参加乡、校级组织的各项文体、公益劳动等活动,培养发展学生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重视文化建设,按照规范要求做到室内整洁卫生,桌椅、物品摆放整齐,并随时做好卫生责任区、墙壁卫生保洁工作。

6、课间活动文明,说笑力求平声,行走步稳声轻,礼貌待人接物,互帮互助互敬;不得追跑打闹,不得做踢球、打球等剧烈动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校园文化建设 篇6

大学生心理健康

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休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4.4%,有28% 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 以上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1]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深化的关键时期,这些必然对原有的社会文化及道德体系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高校也不例外,大学生们一方面要适应自己的生活、学习、科研、工作、人际等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多变的思潮和价值观念。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期望与能力的冲突,加之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休学、退学以及其他校园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思。当前,大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从主流上讲是健康正常、积极向上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但是少数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某些缺陷。

1989年,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徐勇等(2004)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发生在强迫、抑郁、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性等方面。田~(2oos)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焦虑、强迫、人际敏感等,其中75%以上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大学生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疏导、解决,就可能发展演变成各种变态心理和异常行为,这不仅会给大学生本人带来悲居l、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

原因: 学业的压力 环境适应能力差 情感问题 就业压力 对网络的沉迷 人际关系不协调 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其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学习学业问题、情绪情感问题、就业心理困惑、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弱。

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制约并引导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学生学习负担、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心理负担亦随之加重,为了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埋头于书本,专心于考证、过级,无暇顾及校园文化活动。在打破铁饭碗,社会竞争愈来愈剧烈、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犹显重要,只有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第一、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等各种机会的实践和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增加在就业竞争中的砝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

。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珊人,大学生是党和国

: 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搞好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建设和谐校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 社会的重要内容。

理想信念淡化,义利

观、节俭观、婚恋观及孝道观等发生扭曲。当代大学生是

社会上活跃而敏锐的群体.对社会的各种变化和冲突非

常敏感,也容易受其影响,因而会形成各种心理问题。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环境富含隐性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有着独特的育人效能,可以从学生群体和个体层

面来看。

方面,从学生群体层面来讲,校园文化的 育人效能有: 一

1、认同效应这是归于文化的本质和特点,文化是群体化的。同样,校园文化具有群体性,对学生产生群体效应,它使学生群体朝向自己认 同的文化氛围。

2、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从属于整个社会文

化、是向社会开放的,这就为校园群体行为及价 值趋向提供了较广阔的选择余地。同时,学校作 为教育场所,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涵,并要在 多元文化环境下发挥导向作用。对多种文化观念 和倾向,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动接受,而是批判 和抑制非理性、非主导的文化观念和倾向,指向 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内容。

3、规范效应校园文化有自己特定的规范,由于这种规范内涵的规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 受呈现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无意、无形而又无时不在的现实的制约力量。另一方面,从学生个体层面来讲,校园文化 的育人效能有:

l、修养作用我们常说的“学院式”“书生

气”“学生味”等,都表明校园文化定势对学生 的气质、人格等心理品质的直接作用。

2、促进学生社会化 青少年学生处于人格 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期,置身于校园文化这个

特殊的环境中,引发学生心理活动的外部因素更

丰富了,能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更广阔的选择 空间;校园文化对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消极方面起 着过滤、筛选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 离家求学的学生在校园群体环境中,需自理自 立、独立处理问题,随着知识增长以及在共同的

文化背景下借鉴和参照机会的增多,他们会逐渐

适应新的环境,学会为人处世等,从而加快心理

成熟,不断提高社会化水平。

教师队伍的素

质更具有关键的作用。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的主要实施者和主导者,只有教师队伍的素质 高,校风、班风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并创新,校 园心理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提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才能营造出民主、和谐、积极向上 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这一软环境中得到不断成 长。全体教师都应以其为己任,首先要自觉地全 程参与校风班风建设,使校班集体塑造良好的形 象和氛围;其次要投入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如设 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或校刊、开设心理图书阅览 室等,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起渗 透性、暗示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 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在构建良好的师生 关系上,要以情为纽带、以理为基础,在德中陶 冶、在行中创效能,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的心理健 康教育功能,进而全面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最后,在其他的学校人际关系方面,如教师 之间的关系,尤其学生同伴关系,教师可起到协 调作用。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说是贯穿全 程的,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每一位教师 都有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在任何一个环节偏 离大局方向时发挥监督作用。

目前我国网络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尚不成

熟。上网作为一种时尚,吸引着当代大学生,并有相当多 的人网络成瘾,利用网络引导并服务于大学生,成为心理 健康辅导的新趋势。心理辅导员在网上进行心理服务。可 以称为网络辅导,具体服务方式可设立电子布告、网上测 验、电子邮件、个别或团体线上即时文字交谈、网络电话 等。网络辅导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实施方便、经济,易于 记录和保存,有利于督导和研究,是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 心理教育,占领网上阵地的有效途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具备与此相 适应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灵魂工程师 这 一能力和素质平台的构筑。除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 备的具体素质外,还应该是文理兼融、网络知识结构、政 治素质和网络实际操作能力等均应达到较高的水准,这 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有效性,扩大覆盖面.增 强影响力

心理环境,即人文形态的软环境,包括一切精神和人文因素,其较为典型的形态要素是校 园的心理环境、校园的制度文化和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等,也可以说主要指良好的校风、班风以 及校园文化建设,尤其体现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 伴关系,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良好的校风和班风以及校园文化催人向上,使人际 关系和谐。

2.5对网络的沉迷

目前,大学生迷恋网络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网上聊天、交友、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业。近年来因为上网引发的校园恶性事件以及退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同学面对大学繁重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差,他们逃避现实,试图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满足,填补心理空白。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任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畅所欲言,通过网上交友聊天来得到内心的满足。一旦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们更加不愿面对现实,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长此以往,致使网络成瘾。

随着网络技术的升级。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现实世界的孤立,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寻找倾诉对象,聊天、交友、恋爱,痴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 比比皆是,甚至靠浏览非法、黄色网站来打发时光。大学 生暴力攻击、出走、同性恋、自杀等过激行为层出不穷,就

作者简介:赵晶晶(1981一),女,辽宁锦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01【J孳。冀 彗 ∞

是因为大学生长期缺少具有现实亲和力的人际交往,沉 迷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自私、冷漠和非社会化,这必将 影响大学生的正确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导致人格 分裂,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谓校园文化,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被广大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校园精神。一般来讲,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其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处于较低层次,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园环境、图书资料、科研设备、文化设施等,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校规校纪等,校园精神文化则包括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教学科研以及文体活动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校园文化建设

3.2.3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而又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对心理问题起缓冲和矫正作用,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增加文化体育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余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改变大学生的特殊的学习生活模式,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寓教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让愉快、积极的情绪、情感充满生活,成为推动学习、思想进步的力量。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管理学) 篇7

一、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和认识偏差

众所周知, 一个良好的环境能激励指引一个人健康积极地发展, 这在校园尤为重要, 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 更具有润物无声的效果, 对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形成, 更加具有深刻性与持久性的影响, 无疑是一所学校的宝贵文化财富。对职业学校来说, 做好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 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责无旁贷。和谐的定义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稳定、有序、协调, 从而使这个系统始终呈现出健康、充满生机与活力、持续发展的状态。学生管理是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 它决定着学生质量的好坏,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这个系统中, 还不够完善, 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还不够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从而让职业学校发展得又快又好。

(二) 职业学校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学生正处在“上职业学校是接受下等就教育”“读职业学校没出息”的错误社会舆论中, 这无疑给他们的心里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让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在中职学校里, 这种自卑情绪压抑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激请阻碍学生健康积极地成长。加之大多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极度敏感和不成熟, 对许多事的认识很浅显, 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只是懵懂的认识阶段。他们缺乏目标制定意识, 目光短浅对自己的未来不够注重, 不能有效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们目前还存在严重的生理、心理依赖性问题, 还处在“听话、服从管理”的阶段, 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差[1]。

(三) 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问题

学校的管理制度走形式化, 没有做到更新, 缺乏时效性, 让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在管理工作中, 只是找发生的事故, 处理事故, 这样往往就忽略了预防主动意识, 而使得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而且管理工作责任不明确, 缺少依据, 没有具体明确到部门及个人, 导致一旦有问题出现, 就会出现人人有责, 又人人无责的尴尬局面。在具体操管理工作是, 老师的个人能力远远不够, 一味地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这种态度, 把责任都扣在老师头上, 是不合理的。正是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高, 严重影响班主任工作质量。

二、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 做好宣传工作改变社会错误认识

职业学校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 在全社会宣传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成长和典型效果, 在社会中营造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 各级政府要给职业学校以充分的支持, 尤其是法律上的支持。在政策上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要保障职业学校有自主设置专业、自定招生制度和就业规范的权利, 这样从根本上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最后职业学校要积极主动收集社会需求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模式, 强调以能力为本注重实践教学, 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操作的实用人才, 通过实际成效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误区。

(二)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正确认识自己

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自卑心理可以采用激励的方法, 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鼓励。常言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事例可以是先进的也可以是落后的, 前者可以到达激励学生的目的, 后者亦可起到告诫学生的作用[2]。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方面, 可以借助在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组织中开展不同种类的活动尽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亲自体验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 不仅加强了学生在为人处世的能力, 还提高了学生自我职业规划意识, 成为生产一线中具有良好素质和全面职业能力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 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 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形成有特色的适合社会的技术人才。在改善学生管理体系时, 需要向着一个更加具有多元性、系统性、整体性的方向发展发展, 并通过在学校各部门组织配合下, 让学校全体教职工, 学生都参与到这个管理模式中。在完善管理组织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完成目标做为前提, 争取做到机构精简, 人员精干, 提高管理效能。二是管理工作要设置一定的幅度, 以确保管理效能。三是明确组织形式, 明确学生管理工作和所涉及各部门的关系, 保证统一有效的做好学生管理的指挥工作。

三、总结

一个面向全体、全面衡量、和谐轻松、相互沟通, 互相平等的和谐校园氛围, 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更加充满自信, 积极健康地成长;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明确奋斗目标活出更精彩的青春。而要构建这样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学校学生管理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能让学校、老师、学生处在一个有机的有序的和谐关系状态中, 让学校的教书育人更加深入更加有效果, 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 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 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根据分析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一些解决对策, 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学校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毛锐.浅析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01) .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管理学)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管理;校园文化

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作为一名校园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就是校园的生命。校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造出校园文化导向,使学校教育具备真正的价值。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人才培养中,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塑造文化典型,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校园文化的特征

第一,互动性。教师和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重要人员的构成,校园文化的生动再现离不开师生的活动。师生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生动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缩影。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也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多个方面,如师生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观念等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在不断的延续中其精神的实质不变。

二、校园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以正确的合理的价值观指导和规范。

(一)学生主体的价值观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校园文化的定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保障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法的权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打造文化氛围,以保障校园文化传承。

(二)团队的价值观

校园管理者的价值观是是校园管理者是榜样,是校园文化的影子,校园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学生所接受,就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校园文化。

校园管理者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是整个校园文化价值观的“航标”,对校园有很重要的影响。“爱校园,爱学生,爱岗位”、“视校如家”的理念是在不断的强化过程中形成的。当每个人把自己的自身利益和整个集体的利益相挂钩的时候,可以形成“人人心中有校园”的行动实体,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直到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行为。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

深化校园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积极性,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则为校园文化持续发展开辟道路。特别是变革的今天,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充实意识,指导行为,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加强宣传工作。

三、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自主创新管理的启示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架起师生相互了解的桥梁

“沟通是个人或组织中运用语言、体态、表情来传递信息和情报的过程”。“信息的沟通是班级组织的神经系统,没有信息的沟通,班级组织就没有活力,就会僵化。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学会生存》中介绍的传统的师生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有无上的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在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传统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相处是僵化的,更无从谈起“信息的沟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应该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沟通是人性陶冶的重要形式,沟通可以达成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与理解,以便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在进行学生工作时辅导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及时的沟通也可以进一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并且师生双方都是受益者。

(二)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学生的配合,班干部作为班级的骨干,应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管理意图的传达、班级管理目标实现中班干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此意义上说,班干部不仅仅是一项职务,需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全心全意为每一位同学服务。它更是辅导员工作的一种方式,使每一位同学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营造一种主动向上的进取氛围,从而更加坚定做好管理工作的决心,配合辅导员进一步搞好班级管理。通过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健全班级的组织系统,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使班级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党政建设,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指导学生提高思想意识,考察培养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通过各类型讲座、学术报告等提高学生思想意识,积极组织学生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不断的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另外,结合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国际动态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学生的形势教育和分析能力,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论。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有清醒的政治觉悟和正确的判断力。在思想理念指导的同时加强学生实际行为的转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学生不仅从思想上入党,而且还有从行动上入党。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联系群众,是学生在思想道德的熏陶下,向先进学习,向优秀靠近。做一个内外兼修的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的问题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项重要能力。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的展开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真正的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技巧、学会学习。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指导学上合理选课;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报考研究生及其他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深厚的学习兴趣、刻苦钻研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坚韧的学习毅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间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辅导员的工作同样具有所有这些深远的意义,辅导员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辅导员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德荣.教师人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加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9

江西省宁都县老年大学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校领导认为: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大有作为。要充分发挥校风、校训、校歌、校刊宣传阵地作用;发挥展厅、画廊、宣传栏等校园文化载体的熏陶作用;发挥老年大学文艺团队和各种社团的鼓舞、感染作用;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和文化媒体的影响作用,落实到各科教学中,推动老年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宁都县老年大学创办初期,在县委党校借用一个教室上课,一间房子办公,1994年县老年宫落成后县里将第三层和五楼会议室划给老年大学使用。2008年又将四层出租部分收回拨给老年大学使用。现已有校舍总面积842平方米(其中教育5个、办公室3个、保管室1个、书画装裱室1个、书画展厅1个、歌舞厅1个、会议室1个、健身房1个、资料室1个)。同时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面向县城文化广场,课外活动场所宽阔优美。教学设施日臻齐备。现有电脑23台,多媒体投影仪1套,电话2部、29寸彩电1台,扩音及功放机1套,打字复印机、传真机各一台,电动健身器材11件。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都装有空调或电风扇。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环境舒适,文化基础设施较完善,是老年人更新知识的好课堂,广交朋友的好平台,为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各科教学中

宁都县老年大学开办以来,先后开设了中西医保健、书法、绘画、文史、音乐、舞蹈、戏剧、健康按摩、围棋、象棋、实用知识(含烹调、摄影、花卉、家电维修)、诗词、英语、电子琴、电脑、太极拳、器乐等专业班和专业课,还开设了各种专题讲座课。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都会召开任课教师会,研究各科教学工作,向教师提出搞好各科教学的合理要求,要求各科教师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各科教学中,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如文史班教师邓水蘅自编自费翻印很多文史资料供学员学习,诗词课教师宁永红(本校常务副校长)自编了《今诗选读》、《古诗选读》、《诗词基础知识》等6本教材供教学用,电脑课教师丁庚生自编了《电脑教材》6本供教学用,保健课教师彭峰自编了4本保健知识教材供教学用,音乐舞蹈课教师邹学东、赖春玲将“红歌”选入课堂,进入教室歌唱。这些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各项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宁都县老年大学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开拓第二、三课堂,创造条件让学员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实行开门办学。学校组织学员到工厂、农村参观学习四十多次。通过参观采风活动,使学员共同分享城乡改革发展成果,走向了社会大课堂,领略了天地大舞台。学校还集体组织学员的诗文书画作品参赛、参展、应征、投稿,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使 2 校园文化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文艺班下乡演出的〈五老架心桥〉节目上了市、省和中央电视台。

学校精心组织校庆、文艺节目的编排。2001年编印了纪念建校10周年专刊;2006年为纪念建校15周年编印了〈老骥心声〉(学员诗文书画作品集),共入选学员作品947篇(幅)。2011年为隆重纪念20周年校庆,学校举办了规模较大的校庆会、文艺汇演、教学成果展览、出了一本内容较丰富的校庆专辑。

五、发挥校训、办学宗旨、校歌、学习园地、展览室宣传校园文化的作用

宁都县老年大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科学、和谐、民主、文明、健康的办学要求,面向社会,面向实际,注重“学、乐、为”相结合,体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造就与时俱进、自尊、自爱、自强、有作为的新一代老年群体。

宁都老年大学编写了《我们心中的春天》校歌,刊登在建校10周年纪念专辑上,让学员经常演唱。

学校设有两块学习园地,每2周让各班学员轮流出刊,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

学校还设有展览厅,将学员写作的诗、文、书画等优秀作品收入展览厅展览,让学员学习观摩。

六、努力发展校园文化成果

宁都县老年大学办学21年来,已有5200多人次到校学习。2012年在校学员407人。历年来学员共写学习心得3000多篇。3 创作诗词、对联、书画作品7500多篇(首),市以上刊物发表1500多篇。文章在市以上刊物发表140多篇。有20多篇关于老年教育的论文、心得体会先后在《老年教育﹒老年大学》、《中国老年报》、《老友﹒老干部工作专辑》等报刊杂志发表。诗书画班学员李克先创作的《诗书画集》由香港书商包销,他创作的《万寿图》和《万福图》均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不少学员将自己创作的诗文书画作品自费编印成书赠给学员和亲友。像这样学业有成的事例不胜枚举。1995年宁都县老年大学被评为江西省老年教育先进集体、2010年又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示范老年大学。校长马春辉被评为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篇10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同时也是微观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表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视野和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一、从校园文化建设看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日渐式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办学导向的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文教育的空泛化和边缘化。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文化素质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规范大学人行为,凝聚大学人精神与理想的作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校园文化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然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大学主体主动地对本校的文化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有意识地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中,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涵盖人文精神、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学科是载体,人文教育是过程。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以人文学科为载体,通过人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应作为高等教育份内之责,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应有之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将思想局限在校园文化仅仅是搞搞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太重实用,强调做一些能拿出来作为资历和政绩的工作。这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物质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塑造,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但却产生认识偏差,将校园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上,从而使高层次的精神建设陷入困境。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管理和导向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大部分高校重视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却显得无力。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不够,文化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不足以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不新,学校特色不突出

我国许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高校文化建设中从众、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缺乏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校园文化应保持学校的个性特色而不是趋同。学校个性特色的塑造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给学校的形象准确定位,借助于各种物质和精神载体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特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关注。

三、主要建设内容

1.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而大学精神则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 它们与校风、校训等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 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崇高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把弘扬和培育学校精神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与愿景目标。

2.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建设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是我校面临的迫切任务。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术为先, 强调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 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要从制度上保证学校各项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工作制度,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3.形象文化建设

大学的形象文化包含品牌形象和校园环境等学校的对外整体形象展示。校园环境既包括学校物质环境等硬环境,也包括校园氛围等软环境。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要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筑中要设置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景观、橱窗以及学术沙龙、学术园地等配套设施,使之既能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校园的绿化和美化 , 维护好校园的树木和绿地 , 保证校园三季有花、四季长青。要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 建设主题雕塑、文化走廊和文化景点等, 使校园人文景点建设主题突出 , 特色鲜明。充分挖掘学校精神、校史展览、优秀师生和优秀校友事迹以及校园内一楼一宇一草一木等各种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注重网络宣传教育优势的发挥,创建网上校史展览馆。

重视学校形象宣传与品牌形象的推广,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扩大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四、结论

浅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11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局限于名目繁多的各种具体的活动,而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潜在的教育排斥在外,很多内容未能涵盖进去。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是异常丰富的。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个方面:

(1)政治文化。这是我国高等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校与资本主义国家高校的本质区别。它的作用在于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道德文化。它是指高等学校在师生群体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群体意识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它对于高校的师生养成一种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和优化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为人人、助人为乐、憎恶扬善、团结和谐”的育人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3)科技文化。它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它的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治学、治校、学术交往、学术争鸣、发展科技的特有环境,以激发校园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在传授知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事科研方面的积极性。

(4)组织文化。它是指高等学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所出现的政治的、文化的、学术的和艺术的等方面的群体组织以及各群体组织之间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它对于高等学校精神环境的确定、风气的形成和各种类型文化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艺术文化。它是指高等学校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所建立起来的文化氛围,是通过各种艺术社团、艺术活动、艺术讲座等对校园群体给予美的熏陶,培养与提高审美情趣,从而实现对美的追求。

(6)交往文化。它是指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办学领域,通过产学研服务社会,通过组织师生到工厂、企业、医院实习实训和与校内外高校的联合办学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氛围。这对高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市场,锻炼师生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能力,走开拓创新之路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信仰、信念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感情充沛、思想活跃、敢于想象、勇于闯荡、富有好奇心,有不满足于第一课堂教学,喜欢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特征。但也具有思想单纯,容易激动,缺少判断力和自制力,世界观和道德观可塑性大的特点,低年级大学生尤为突出。大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防止“和平演变”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西方资产阶级搞“和平演变”、“西化”、“分化”的主要国家。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培养既有创新能力和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又有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有热爱祖国的崇高志向,有辨别是非、抵御腐朽思想文化能力的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现在,高校全面实施“两课”教育,其目的是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以引导教师和大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当代社会重大问题,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用行政命令、死板说教等方法来限制、改变、左右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行为及情绪等,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3)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马克思曾将人类支配时间的类型分为这样几种:“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学生阶段主要是人生用于“受教育”和“发展智力”的时间,而教师则主要是“履行社会职能”和“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

(4)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师生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师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是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市场经济需要强烈的竞争意识。目前,由于资产阶级意识和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有些师生工作、学习的目的只是想实现人生的个人价值,而缺少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如果学校经常组织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一体的“定向性”的文化活动,就可把师生的思想引导到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来,吸引到集体主义的行列中来。

(5)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身心素质。“十年寒窗苦”,这是中国古代对学子生活的真实写照。现代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需要15年以上时间,虽然学生生活条件较过去大为改善,但学生生活仍是十分艰苦。既有家庭经济的压力,又有升学的压力;既有成才的压力,又有成人的压力。而教师则有养家的压力、职称的压力、子女就学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师生身心不能得到愉悦,而读书期间又正是学生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亦当轻装上阵。切实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解决师生的工作、学习与身心健康这一对矛盾的有效举措。因为校园文化建设可创造机会让师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调节师生生理与心理,保持旺盛的体力与平衡的心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与引导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娱乐作用和参与作用,就可以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高、科技文化水平高、体魄健康、有创新能力、有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对工作于校园之内的教职工的成长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职员工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与高效率的工作,反过来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沈兵虎,陈健.试论大学校园文化的承载因素和社会功能[J].浙江社会科学.2006.05

[2]李应龙.略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上一篇:走访贫困家庭感想下一篇:院感质量检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