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共8篇)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 篇1
高职院校要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这三个方面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教育, 把高职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然而,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僵化, 对学生的管理实行单一刚性管理, 不能适应时代和高职大学生的发展要求, 没有很好地实现管理育人的要求。因此, 在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地引入柔性管理, 以充分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一、高职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概念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先秦诸子中老子就有着鲜明的柔性化管理思想特征, 其《道德经》中有:“柔弱胜刚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上善若水, 水能利万物而不争”等论述[1]。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 刚性管理是指以制度遵守为途径来实现管理目的的管理方式, 它强调对于被管理者, 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为了确保制度的实施, 刚性管理需要管理者监督被管理者是否严格遵守制度, 并对不遵守制度的被管理者给以一定的惩罚措施。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 它是不通过制度, 而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管理目的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从高职大学生角度来说, 所谓柔性管理是指“管理者采用教育、激励、引导、暗示等非硬性的工作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 使其自觉地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约束管理, 以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工作方式与方法。”[2]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柔性管理的内涵, 我们总结出高职大学生柔性管理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管理的方式灵活多样。管理方式主要有教育、激励和暗示等。第二, 管理动力的内在性, 柔性管理是通过各种措施来引导大学生从内心理解和认同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实现自我管理, 因此管理的动力具有内在性。第三, 管理关系的平等性,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强调一种“平等”性, 而不像刚性管理那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关系。第四, 管理性质的非强制性, 刚性管理强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对于谁违背制度都要追求责任, 因此具有强制性。而柔性管路则相反, 不具有强制性。与传统的刚性管理相比, “柔性管理则认为人是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人是管理的出发点, 也是管理的立足点。它强调管理者在深入了解被管理者的基础上进行一种人格化的管理。这种管理采用的是一些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 但却能够使被管理者心悦诚服、发自内心地接受, 进而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自觉自律。”[1]
二、高职大学生柔性管理的价值分析
(一)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目前, 90后高职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到大, 沐浴在众多亲人的关怀中, 他们考虑问题往往从自身去考虑, 他们重视所谓自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因此对于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 如果同他们自身的“利益”相抵制, 他们许多人从内心是不接受的, 即使遵守制度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甚至有少部分学生不把制度当回事, 不按制度办事。例如, 有些学校对违反校规上课旷课这种情况, 一味地运用惩罚措施, 效果并不理想。而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的柔性管理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加强对旷课学生的细致入微的教育, 会让旷课学生认识到旷课的危害性, 从而认真遵守相关课堂制度。
(二)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刚性管理中师生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容易造成师生隔阂。“亲其师, 而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柔性管理是从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 因此, 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上的柔性管理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高职大学生柔性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 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 就是通过和大学生讲道理, 来说服大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服从学校的管理。运用此方法时一定要坚持平等对话原则, 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和命令学生。具体可以采取与学生谈心、组织学生研讨、辩论等方式, 当然教师在学生研讨和辩论以后, 要注意点评,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 对于思想偏激的同学需要耐心与其交流, 让其纠正其错误观点, 能够做到心悦诚服地服从学校的管理和做好自我管理。
(二) 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法就是通过教职工和优秀的同学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来给其他同学做好示范, 引导其他同学服从学校的管理和做好自我管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高为师, 身高为范”, 广大教职工要自己成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典范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同时对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优秀学生要给予表彰, 通过优秀朋辈的示范作用来感染和促进学生自觉遵守学校。
(三) 实践教育法
实践教育法是指通过相关实践来培养高职大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意识。实践教育法是让高职大学生在某个具体的实践情景下来体验遵守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例如组织高职大学生到企业和部队参观实习等,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通过相关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眼看到纪律意识的重要性, 这样有利于高职大学生树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思想。
四、高职大学生柔性管理的主要原则
(一) 与刚性管理相结合
高职大学生自律意识差, 需要刚性管理来促使他们全面发展。柔性管理需要与刚性管理相结合, 因为刚性管理的“刚”可以弥补柔性管理的“柔”, 也就是刚有柔性管理, 而没有纪律、制度的刚性约束是无法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仅仅依靠刚性管理, 没有柔性管理, 也无法实现育人的目的, 因为只依靠纪律、制度的刚性约束也是无法实现育人的目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刚柔并济, 相互弥补其不足, 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 从而实现育人目的。
(二) 与高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
90后高职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 时代赋予他们独立、自我的意识, 他们追求自我、追求个性。因此, 对高职大学生实行柔性管理一定要依据其个性来有的放矢地开展柔性管理, 不能千篇一律, 否则就失去了柔性管理的本质。因此高职大学生柔性管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柔性管理与高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
“明者因时而变, 知者随事而制”, 如今我国大学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 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高职大学生的素质远远不如精英化大学教育时代大学生的素质, 面对个性鲜明, 在各方面素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的高职大学生, 我们如果仅仅依靠刚性管理, 无法完成管理育人的任务, 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 采取贴近学生的柔性管理, 通过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有效结合, 实现管理育人, 促进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香, 王旦.大学生柔性管理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3 (6) :25.
[2]赵光明, 林雨.浅谈大学生柔性管理艺术[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35.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 篇2
【关键词】柔性管理 大学生 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40-01
网络信息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方便,但是却给高等教育管理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模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学校的办学质量。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方法主要是强制性进行管理,在实际管理中常常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柔性管理的引入是使用非强制性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柔性管理模式,将组织意识转变为自主意识,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
大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利用学生的参与意识,将大学生作为主体对象。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控、鼓励学生在管理中呈现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生自主管理作为教育领域管理新型的课题,其中以柔性管理为代表的模式,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1.柔性管理的几大特征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大学生柔性管理就是根据校园自身的文化价值,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用非强制手段,调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自觉的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具体来讲,柔性管理有以下几个特征:
1.1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容
柔性管理强调的是将大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采用尊重、理解的方式进行,围绕主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让他们主动的进行参与,参与决策、参与集体建设以此提高大学生的责任心。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于管理决策的认可度,提倡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
1.2情感的投入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并没有完全进入社会,但是仍旧面临许多的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应当尊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情感的投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好地解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代沟,被管理者可以更加容易接受和沟通。通过情感的沟通方式,让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在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下,主动接受,实现了目标管理。
1.3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经验和性格都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硬性的进行管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管理,这样会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管理。同时提高了学生们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管理下,健康积极的发展。管理模式也会实现针对性和高效性,让学生真正的在心理上接受,而不是表面和形式上的敷衍,没有实际行动,被动的接受。
2.基于柔性管理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2.1符合现代大学生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就是让学生实现良好的全面发展,其中自我管理就是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将大学生最为主体管理对象,提高大学生管理水平和内容,加强大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对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自主管理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程度和个人阅历的不断丰富,思想的自我意识也会增强。这段时期 他们的思想表现区别于中学生,渴望独立自主,希望自己的意识和人格受到外界的尊重。他们会考虑学校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不希望被动服从管理,而是参与管理。
2.3自主管理符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使用统一思想管理,硬性的要求是无法完成管理或者是失败的管理方式。大学生自主管理可以改变刚性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巩固学校的管理成果,可以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2.4自主管理符合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
近些年来,各地高校不断进行扩招,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这样也就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但是学生自主管理可以为学生建立宽松的学习过程,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独立的完成学习计划,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自己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3.基于柔性管理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方式
3.1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
传统的教育方式过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全面的发展,既注重教育,又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不以成绩作为人才的重要指标。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人生计划,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指导以及平台。
3.2树立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者应当是主体,学生作为客体被管理。这样的管理理念早已不再适应现在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的发展。因此,建立新型的管理理念,加入柔性管理,以学生为本,服务至上。把管理者管人、管物的思想转变为柔性管理,以此适应时代的需要。
3.3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逐步的完善校院的领导体系、教师的指导体系、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校院主要内容侧重于领导,教师则是指导,学生负责实施。至上而下,建立一个合理的服务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体系。明确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内容,积极组织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开展有利于自身成长的项目或者活动。
4.结束语
现如今,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在高校日常管理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从柔性管理视角来进行大学生自主管理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这样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做好了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积极探索柔性管理模式下的实践内容,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柴钰.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创新实验室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82-85.
[2]方文彬.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管理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2):35-36.
[3]沙君.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2):113-115.
作者简介: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 篇3
1. 大学一年级———刚柔并济
不少刚刚经历过高考, 过关斩将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认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 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梦想中的自由浪漫的大学生活。但他们已经习惯高中阶段被家长和教师管束的不自由生活, 许多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学习也缺乏自主性[1]。大卫·休谟有句名言:“习惯是人类生活的伟大向导。”因此,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 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是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关键。刚踏进大学校园的学生, 就好像一块璞玉, 为了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决定使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
一方面, 采用柔性的方法, 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和体贴, 避免学生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并感受到大学生活的快乐。从新生第一天进校, 我就主动去看望他们, 解决他们生活方面的一些小问题。学生全部入学后, 我举办了各式各样的主题班会, 比如在草坪上联欢, 让学生作自我介绍, 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和入大学后的打算, 以及入校后的感受, 等等。我也现身说法, 说起了自己曾经的大学生活和对大学生活的理解, 以及如何才能比较成功地度过美好而宝贵的四年光阴, 等等。此后, 我召开班干部选举会议, 让学生积极竞选适合自己的班干部工作, 增强他们的民主、平等、独立意识。
另一方面, 采用刚性的制度, 严格纪律, 防微杜渐, 铸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建立在跟学生的沟通、对其进行了解和观察的基础上。首先召开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共同制订一些纪律, 因为是共同制订的纪律, 所以要求所有学生保证做到。制订的纪律包括早上要晨跑, 晚上11点之前要上床休息, 不能玩游戏;保证课堂纪律, 不迟到、早退, 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旷课, 要请假一定要有学院正式的请假条;课后作业一定要按时按要求完成, 不能抄袭, 等等。其次, 制订纪律的监督方法和违反纪律的惩罚措施, 比如对于旷课问题, 要求班长每节课前抽点学生名单, 对于旷课的学生, 第一次给予警告, 第二次给予曝光。
2. 大学二年级———刚性管理为主, 柔性管理为辅
经历了大学第一年的学习和生活, 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对大学的初步体会, 也养成了一些生活和学习习惯[2]。当然这些习惯中有好的, 也有不好的。为了改正某些学生的不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我决定采用更加严格的以刚性制度为主导, 辅以柔性策略的方法。
首先, 在班会上布置班级即将开始的工作, 使全体学生明确学习的进度及要求, 在这一时段如何做好准备, 达到学习进度的要求, 抓好每一步的工作。
其次, 狠抓到课率, 对于上课的到课率有量化标准:1) 有平时成绩的学科一律按考勤给分, 平时成绩总分除以课时等于平时分。2) 学生评语中反映到课的情况, 评语进入学生档案。3) 打工的学生必须摆正学习与打工之间的关系, 错开时间保证上课。由于有了这些措施, 学生清楚了不来上课意味着什么, 有什么结果, 这样就使到课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决了“要我学”还是“我要学”的问题[3]。
最后, 在期末考试前的复习阶段, 严格规定全班学生必须集体上自习。虽然有些学习好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不是很愿意和全班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作息上自习, 但是为了全班同学成绩的共同提高, 在我做了一定的思想工作后, 他们也愿意和全班同学的时间步调一致, 并且能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虽然共同复习的两周坚持得很困难, 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空的自习室很难找, 有些学生总是找一些理由请假等, 但最后大多数学生还是坚持了下来,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班级在整个学院的整体排名中没有达到数一数二, 但成绩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当然, 在刚性的制度中我也辅助使用了一些柔性的方法, 比如在抓班风班纪的过程中, 发挥年轻人朝气蓬勃的一面, 亲自带队组织全班同学到番禺进行拓展训练, 进一步联络师生感情, 同学之间的和睦气氛也更浓了。
3. 大学三年级———柔性管理为主, 刚性管理为辅
大学三年级, 相对于前两年的基础学习来说, 真正进入了学习专业课程的时期。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 每个学生都应该在这一学期走出以前学习的迷茫时期, 认清自己喜欢的方向, 展开学习[4]。因此, 这一学期我决定采用以柔性引导为主, 以刚性制度为辅的方法。
首先, 对于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发挥班委会的先进带头作用, 使他们在班级工作中起主导作用;要求每个班委带领3名同学, 使整个班都统一起来, 步调一致。
其次, 抓紧时间分别找学生谈心。做到抓两头带中间, 逐步改变班级面貌。对“刺头”不歧视、不挖苦, 投入真情, 真诚地与他们谈心, 指出缺点, 对其所表现出的进步倾向给予鼓励, 使其现身说法, 带动一部分学生上进。这样和教师对着干, 不好好上课的现象就没有了, 两头都动了起来, 中间自然也就上去了, 班级面貌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
最后, 将心比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考虑, 并把自己以前学习专业课的方法和后来的感受向他们传授说明, 对他们关心的话题作详细的分析讲解。对谈心的学生, 既肯定他们的优点, 又指出他们的不足, 切实分析每个学生的努力方向。
当然, 对于大三学生最容易出现的旷课现象, 我也制订了严格的纪律。要求每节课班长点名, 请假必须有学院的正式请假条, 每周向班主任汇报考勤情况, 对缺勤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
4. 大学四年级———全柔性管理
大学四年级, 相对于全部的大学生活来说, 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因此, 这一学期我决定采用全柔性管理。这一阶段, 我将学生分为了三大类: (1) 能够顺利毕业, 准备就业的学生; (2) 能够顺利毕业, 并且希望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 (3) 个别因为补考门次较多, 毕业有一定压力的学生[5]。
我所带班级中能够顺利毕业、准备就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对于这部分学生, 我用自己的应聘经历对他们进行指导。主要通过密集型的毕业指导和全班同学的资源共享为手段。首先在大四第一学期刚开学, 就进行了一系列的诸如简历制作指导、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等内容的毕业指导, 让学生及早进入备战状态, 为真正找工作做一些准备工作。其次, 多次在班级内召开就业动员大会, 激发学生找工作的热情, 鼓励大家资源共享, 有招聘的信息及时发布在班级的QQ群空间里, 有招聘活动全班一起参加。最后, 对于那些在第二学期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经常个别谈话,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动向, 继续给他们信心。通过一系列耐心的工作和指导, 我所带的班级有希望就业的所有学生都找到了工作。
对于能够顺利毕业, 并且希望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 我在学校专业的选择和相关知识的复习方面都给予一一解答。
对于个别因为补考门次较多, 毕业有一定压力的学生, 我鼓励他们不要有压力, 放下思想包袱, 认真复习, 参加补考。因为其他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 这时候宿舍的学习氛围不是很好, 我就将有补考科目的几个学生调换到了同一间宿舍, 给他们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针对补考的内容, 我对每一门需要补考的科目都在班里指定了一个这门课程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作为补考指导老师,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不懂的问题, 就有同学帮忙解答。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工作, 我所带班级的所有学生都顺利毕业。
5. 班主任心得———辛苦且快乐
班主任工作很繁琐, 事无巨细, 很琐碎, 很多时候会让你生气, 让你心烦, 让你寝食难安;同时, 班主任工作又让你很充实、有朝气, 时刻有一群朝气蓬勃的朋友相伴, 非常快乐。
班主任要用个人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 班主任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 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 就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参考文献
[1]沈玉栋, 王弘.浅谈大学新生班主任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 2009, (19) .
[2]浅谈如何引导大学新生做好自主管理[J].才智, 2009, (20) .
[3]王琴.大学班主任工作理念新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5, (02) .
[4]梅元媛.关于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4) .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 篇4
关键词:情感教育 柔性管理 措施
当前“90”后成为我国高校的主力军,其一般是家庭的独生子,自幼就享受优质的生活,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性格比较丰富,行为独立,不受各种制度约束,因此面对“90”后大学生新特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要改变以往以制度强制约束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模式,积极引入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实现人性化管理。
1 新生代大学生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管理是我国教育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从生理到心理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成熟,他们对新鲜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心态,渴望创新并接收外界的挑战,以及急切希望自己被外界所认可。但是这些特点也会给他们造成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孤僻、自我控制力就相对比较低,遇到事情不冷静等等。
详细而言当代大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1 思想活跃 作为当代大学主力军的“90”后,他们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他们自幼接受的思想就是开拓进取,他们接触的事物就是信息互联网技术,他们学习更加广泛的知识。而且他们基本上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接收到的教育更加的全面系统,他们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比较多,他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比较多,这些客观因素都为“90”后的思想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心态,赋予他们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
1.2 具有强烈的独立意愿 作为“90”后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自幼受到来自家庭的呵护,父母给他们提供生活、学习上的便利条件,而他们只需学习、学习再学习,不用考虑其它事情,这样的环境使得他们非常渴望自由与独立,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的环境为他们的独立、自由的渴望提供了实现的基础,同时高校丰富的文化知识也为学生的独立意愿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强烈的独立表现,比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1.3 多重矛盾性 “90”后大学生由于渴望自由、独立,他们对家庭表现的反感,尤其是对父母的贴心问候,他们感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伤害,因此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资助等,但是由于他们自幼就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没有受到过挫折,因此他们在遇到失败的时候又会表现出对父母的依赖愿望,这种相互重叠的矛盾是“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 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的内涵及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2.1 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学要求,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并且产生新的情感,最终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情感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意识。情感教育在当今教育体系下极为关键,因为在父母不断溺爱孩子,并且造成学生自我为中心意识的观念下、市场经济利益为重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情感价值非常的薄弱。因此开展情感教育对于校园建设、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1 淡化行政权力,增强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它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高校作为教育服务机构,其管理模式不能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因为高校管理对象是学生,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因此高校要转化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融入服务意识,以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情感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内心情感,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淡化行政管理色彩,强调服务意识。
2.1.2 激发教师的热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情感教育并不是一句空话,情感教育的融入需要教师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如果管理者的情感不真实就会直接影响情感教育的成效,因此管理者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和对工作的热情,极大的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1.3 完善学生的人格、情感,促进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管理,情感教育侧重对学生的态度、情绪以及信念等变化,它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会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向往、提高学习兴趣,健全他们的人格。
2.2 柔性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柔性管理最早是应用于企业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是强调高校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目前柔性管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2.1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模式而言的,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感化与教育,通过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管理,因此柔性管理实质上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柔性管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管理实现的过程。
2.2.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大学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生对很多素质能力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烈,这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是不符的,而通过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因为在柔性管理的时候老是不再对学生采取强制的约束,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这样能够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最终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2.3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柔性管理是随着素质教育发展而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他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德,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潜能等,因此通过柔性管理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教育模式。
3 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施
3.1 丰富管理主体,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刚性的学生管理模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刚性管理是强制约束学生的行为,其有时与学生的意识相违背,并且刚性管理的主体就是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师,而学生处在刚性管理系统之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而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则会对刚性管理形成一个互补,因此高校要丰富管理的主体,不仅要将高校管理部门、教师纳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还要将学生也纳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中。
3.2 提升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发挥情感的感召力和榜样效应 随着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由过去教育管理者占主导地位转变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教育地位的转变也要求管理职能也要进行改变,由过去单向的管理模式变为双向共同的管理模式,但是教育管理者也要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因此在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的模式下,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手段,提升人格魅力,让学生对自己的人格产生敬佩之情,要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良好的榜样功能引导学生的行为准则。
3.3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情感人格形成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犹如无时不刻无处不在的教育管理方式,迎合大学生需求的、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发挥管理效能,促进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学校管理者要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校园文化载体,在与学生的文化互动交流中培养情感,施加影响。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哲思可以在情感上予以学生激励,在品质上陶冶学生的情操,使管理工作蕴含在文化熏陶当中,像无形的手抚慰学生心灵,滋养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自爱、自律、自强,这种良好氛围可以为大学生管理降低阻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看,情感教育和柔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人性化,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校尊重学生消费者地位和权益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中促使受教育者自身形成主动性自律性积极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燕.加强情感管理,建设和谐校园[J].考试周刊,2012(14).
[2]刘立国,孟凡春.浅析柔性管理与高校新生代大学生管理工作[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2(4).
[3]马勤.“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界·下旬,2013(4).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 篇5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奖惩规则、纪律监督和制度约束等传统教育管理措施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体制的需求。新时期大学生 “三观”同以往大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 因此, 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学生 “三观”改变这一现象,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管理, 便于更好的满足新时期大学生感情和心理需求。柔性管理措施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管理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时代需求, 促使培养高校人才工作顺利进行。
1. 柔性化管理的概述
(1) 柔性化管理的本质
柔性管理为一种同刚性管理相对的管理措施, 该种管理措施的基础为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核心工作思路为非强制方式。管理者在采用柔性管理措施进行管理时, 不是通过强有力的外在约束来转变被管理者, 而是通过心理上的说服力来转变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并且柔性管理措施自始至终以人们心理和行为作为基础, 将人们主动意识和内在潜力唤醒, 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以及对社会的需求, 同时将人们行动视为最终管理目标。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措施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并促使大学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 2) 柔性化管理的特征
柔性化管理措施具有对象以人为本、方法多样性、过程动态性稳定性和效果塑造性特征, ( 1) 柔性化管理措施对象为具体的身处社会关系中的人, 并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且柔性管理者也为具体的人, 因此, 柔性管理对象和操作均不能离开人, 应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 2) 每个大学生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均有独特的心理构架、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 因此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变化性, 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方法管理。 ( 3) 柔性管理措施为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 4) 柔性管理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的自我形象、组织架构等出现良好转变。因此, 柔性管理效果必然出现显著的塑造性。
2. 当前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1) 管理理念缺失“以人为本”
在管理中, “以人为本”原则主要是强调人的地位, 人能主宰其他构成要素, 且其他因素只有在人的利用和掌握下才具有一定的管理价值。该原则强调人应回归到有肉有血、实实在在、有思想和有情绪的真实人, 不应单纯的作为赢利工具和劳作机器。但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缺乏 “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深化和升华对人性的认识。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 主要采用刚性管理措施, 管理者在管理学生时强调遵循章法, 单纯的靠规章制度约束人, 没有相互沟通和理解。在学生违犯学校规章制度后, 只是处罚, 很少有管理者耐心教育。并且只有在出现问题后才加以重视, 平时很少交流指导。
( 2) 管理实践缺少感情关怀
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 刚性管理措施将学校理想化, 将管理者理解为理性的人, 经常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教育管理, 过分强调学校和管理者的等级性及权威性, 极少考虑学生自身的价值目标、情感和行为标准等。同时, 刚性管理措施为一种强调上下级的管理措施, 没有充分考虑上下级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仅仅是将学生作为机械人, 仅凭纪律惩奖和组织制度便能调动, 完全忽略文化性、社会性及情感性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表现和服务的作用。
( 3) 管理决策缺乏权变效应
在校大学生处于成长过程, 成长环境、社会经验、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的不同, 导致大学生之间具有显著差别性。该种现象的出现就需要管理者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状况、行为和环境等通过富含针对性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教育管理活动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思想动态变化发展需求, 还应对不同学生之间的文化素质、性格特点及道德水准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 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但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 管理者往往会自动忽略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过度追求最优化的原则和事先设计好的管理方案等。该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挫折大学生心理, 并影响满意选择抉择。同时, 该种现象还会让教育管理者不自觉陷入理性藩篱中。
3. 柔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
管理者在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应投入更多感情, 协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柔性管理措施能有效的将合理的、科学的和观念贯彻到教育管理中,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并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适当的机会表扬激励学生, 便于提高学生自我塑造能力。同时, 教育管理者应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当学生进步时, 应积极给以表扬, 消除学生思想深处的消极思想, 激发学生潜能和动力,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 2) 通过管理机制构建平等平台
大学生在校时期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 非常抵触独断专行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措施为学生建立一个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 让学生参与和知晓管理制度,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实施管理时, 不应出现明显的等级差异性, 应该让学生在互相尊重的环境中平等沟通。管理者平等的同学生交流, 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并给以相应的帮助, 提高学生生活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同时, 柔性管理措施让学生在平等平台认清教育管理工作的严格性, 并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除此之外, 管理者在采用柔性管理措施管理时, 应全面了解学生性格, 且及时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 通过科学的方法教育管理学生出现的问题, 帮助学生逐渐转变为合格的社会需求人才。
(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管理者采用柔性管理措施对大学生管理时, 应坚持个体重于群众的模式。通过号召形式对群体开展工作, 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对个体开展工作。纵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对象为整体学生, 但问题主要来源为个体。因此, 管理者应认识到个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基于各个学生性格、兴趣爱好和发展志向不相同, 在实施教育管理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分析上述因素, 避免出现个体判断失误现象, 有效的解决个性实际问题, 形成统一和谐的集体。管理者通过开放化和多元化的柔性管理措施可有效打破传统沟通模式, 减少学生紧张感和压力。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 彰显个体重要性, 促使学生自主健康发展。
( 4) 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传统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理论教育学生, 进而规范学生行为。完成初始教育阶段后, 管理者应引导学生统一行动和理念, 此时, 管理者需要以身作则, 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示范作用。基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对于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较为反感, 因此, 管理者应加强自身形象建设, 树立一定的威信, 为学生树立起信用和钦佩的形象。
4. 总结
柔性管理措施作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管理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时代的需求, 促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本文提倡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措施, 并不是就彻底否定了刚性管理措施。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管理者可将刚性管理作为前提, 之后通过柔性管理措施进行管理, 避免因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出现混乱现象。只有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措施, 才能够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成为合格的社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骆云.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 2015 (10) :116-117.
[2]管巍, 周玫.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理论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4 (03) :29-31.
[3]冀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柔性管理理念的运用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 (24) :142-143.
[5]谢雷.柔性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8) :158-159.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 篇6
“柔性教育”与“刚性教育”是相对应的。“刚性教育”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制式教育管理。“柔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 依据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教育管理, 它是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使各种组织意识和被动服从意识转变为学生自觉服从行为的一种非强制性、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 通过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大学生个人需要, 并引导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 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无论是刚性教育还是柔性教育, 它们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 只是在内涵、依据、特征和实现的方法与手段上存在差异。
首先, “柔性教育” 是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等。柔性教育就是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注重因材施教;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通过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其次, “柔性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今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新方向, 对和谐校园文化产生积极的和正面促进作用的同时, 由于其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特点, 难以进行控制和约束, 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 无论是道德标准的选择还是文化模式的判断, 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和支撑, 只有充分发挥柔性教育的功能, 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发挥他们自身精神屏障的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不良信息的入侵, 营造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以柔性教育这一理念为指导, 围绕增强校园文化的教化和育人功能, 营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等全方位素质的提高。
再次, “柔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内在因素作用的发挥, 提高了受教育主体的参与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在接受教育管理的同时, 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对网络行为规范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而网络行为规范管理作用的发挥更多地依靠学生内在因素。柔性教育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作用, 依据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教育管理, 有利于使被动的服从意识转变为学生自觉参与和服从行为, 使学生在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引导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 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使学生成为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环境的参与者和监督员。
还有, “柔性教育”更适应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当代大学生基本以90后为主体, 其个体的独立意识和法律权利意识越来越高, 他们富有朝气、勇于创新、独立性强、视野广阔、渴望成才, 但又受到经验少, 对有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 受较强的独立意识与尚未自立的现实矛盾等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不稳定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又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现在便捷多样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不良网络信息, 给我们的传统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这些现状, 仅仅采用简单的行政手段, 通过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采取非强制性且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 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需要, 通过教育引导, 与学生进行平等互信、真诚的交流和情感的激励, 并以此将教育管理的目标和外在的规定内化, 激励其内在的动力进而达到教育管理目的。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管理中柔性教育的实施策略
1.柔性教育理念的树立是实施的前提。
在网络行为规范管理中要发挥“柔性教育”的作用, 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 的柔性教育理念, 打破传统教育管理的思维模式, 使柔性教育思想得到运用和不断发扬。学生不是机器, 不是产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教育管理者要改变以往千人一面的教育培养模式, 正视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和合理的自我实现需要, 区别对象、时间、具体情况和环境等不同因素, 采取有针对性、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因势利导, 而不是将僵化的发展教育模式强加于学生身上,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把育人工作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而不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时, 教育管理工作才能真正焕发它内在的生命力。
2.柔性教育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是实施的关键。
如果教育功能都能实现正向功能, 发挥正向作用, 那么, 教育目标就可以完全实现。问题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育有时候也不可避免地发挥负向功能, 并导致非预期结果的出现, 这将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效果, 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如何有效地实施柔性教育思想实现柔性教育目标, 必须具备一定的柔性技能。一是教育时机把握的技能。有时需要耐心等待, 有时则需要当机立断。我们要注意判断教育的内容与时事背景能否巧妙吻合, 还应当看学生现有状态以及性格特点等。二是教育环境把握的技能。教育技能不仅要从时间上把握, 还要从空间环境上把握, 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条件, 不但不能发挥正向功能, 反而可能引发负面作用。因此要引导学生创设营造一种团结、进取、健康、活泼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尤其是在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管理方面, 学生置身这一环境中, 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感知心灵的洗礼与激励, 激发强烈的进取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荣誉感, 产生适应环境、维护环境的心理态势。三是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把握的技能。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有思想的人, 而且是充满朝气、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年轻人, 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 因此教育工作中需要研究和遵循教育规律、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等, 因势利导, 顺势而为,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恰当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来开展学生教育引导工作, 营造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3.情感教育是柔性教育实施的催化剂。
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热爱尊重学生, 无私的爱和良好的情感素养是良好情感育人氛围的基础, 也是教育工作者个人价值的体现, 它包括信任、感化、态度、激励等。在我们的管理过程中应当正视大学生的成长过程, 关注大学生的现状, 尊重大学生的形象,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成长背景, 为学生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 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在实施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诚意正心、推己及人。通过情感教育, 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感,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入耳、入脑、入心, 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 参与到自觉维护网络健康环境的行动中来, 实现自我评价、检查、监督、控制和调节, 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功能的有效发挥, 达到对学生健全人格与良好素质的培养目标。
4.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实施的保障。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是教师, 教师是开展育人工作的主体, 是实施柔性教育的保障。因为, 首先他们是刚性制度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柔性教育离不开完善有效的刚性制度这一前提。其次他们是贯彻柔性教育理念的主体, 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积极健康校园精神的维护、和谐校园的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 是开展柔性教育的主力军。再次他们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更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职工不仅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率先垂范。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教职工队伍建设, 形成一支研究教育规律、关爱学生成长、尊重客观规律、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这样才能使柔性教育焕发出内在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景胜.基于和谐理念的高校学生网络失范行为防范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 2011, (5) :99-101.
[2]储卫中, 王建英.柔性教育目的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126-128.
[3]马启民, 全燕黎.网络异化与高校稳定[J].江苏高教, 2007, (2) .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 篇7
1 柔性管理概念的界定以及具体特征
1.1 柔性管理概念的界定
从刚性管理到刚柔相济管理的演进是人类管理经历的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一种凝聚人心、尊重个人, 适合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管理思想/柔性管理就更能适应人们的需要。柔性管理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同时也是近年来备受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管理思潮。柔性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 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在员工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并非采取强制手段, 从而把组织意识演变成个人行动。
1.2“柔性管理”的具体特征
“柔性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主要的管理方式, 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要求用“柔性”的方式组织与管理。柔性管理的特征具体表现。
1.2.1“柔性管理”具有一定的内在驱动力
这也是其最大特点, 它不依靠外力的影响, 而是依靠人们的内心反映, 依赖每个人发自内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在人们心理产生内在的驱动, 所以只有这样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将体育课堂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认识、课堂计划目标才转变为学生的自发行为, 这时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1.2.2“柔性管理”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柔性管理要求人们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 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为, 这个过程是需要一步一步来转化的, 加之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周围环境、民族文化的不同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也有时很难一致, 这就需要发挥耐心、细致、切合实际的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目标转化为个人的自发行为, 从而形成自我约束力, 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这样的管理方式对组织以及个人的影响力是持久的。
1.2.3 激励的有效性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 要想达到组织的目标, 就需要有不断的激励作用, 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实现其目标并满足个人愿景的过程, 激励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愿景的一个重要方式。
1.2.4 迅速的适应性
在当今时代,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日益提高, 他们能根据周围的环境变化发挥才智、灵活反应、迅速行动、避开威胁, 这就要根据具体变化来选择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方式, 那么柔性管理这一理念具有及时发现环境变化的能力, 还有坚强和韧性, 能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
2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 国家经济的不断地高速发展, 在学生身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多, 物质保障, 精神关怀, 整个家庭都以学生为中心, 使得学生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和较差的自理能力, 对待学校的课程只是为了学分而上课。尤其是对公共体育课程更是不重视, 每节课都盼着老师快速讲解完理论知识及技术要领, 随后就漫无目的的进行自由练习, 这样并没有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而且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 他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民族文化, 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组织管理教学, 使每个学生不能自觉地、积极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
3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柔性管理”必要性
“柔性管理”通常与“刚性管理”是相互对应的关系, “刚性管理”强调遵守和服从, 多数是以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的监督和奖惩的规则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控制和管理, 而“柔性管理”是符合组织价值观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改善, 并且不抛开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管理理念。它是以刚性管理的一些内容为前提和基础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剂”, 是刚性管理的“升华”。
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水平, 是反映大学体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尤其是在内蒙古这个少数民族居多的地区, 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比较薄弱, 这就需要在大学的公共体育课中, 用“柔性”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和开发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表现很强的学习动机, 提高对体育学习及锻炼的自觉意识, 加强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变化。因此, 在公共体育课中的“柔性管理”是通过在课堂中的学习从而来影响学生内在深处对体育的学习, 并规范其外在行为的管理。
4“柔性管理”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作用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 突破单纯运动技术教学, 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柔性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方式, 将其引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 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 从各方面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学生的民族文化不同, 语言也有一定的差异, 更需要这样的方式来调节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促进学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也是学生在校园学习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4.1 柔性管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在内蒙古地区体育的发展较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城镇中, 大学以前的体育教育并没有收到相当程度的重视, 很多学校在面临升学的时候把体育课改成自习, 在农村中, 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 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大致是带领学生做游戏, 在牧区中, 学生的体育活动基本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 这些现实状况致使学生根本认识不到体育的重要性, 更不能谈及到终身体育, 所以,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但很多学生潜意识中还保留着以前的体育课教学模式,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中, 以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方式来引导学生内在潜力, 不断的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 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深刻意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以至于毕业后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4.2 现代教育的内在机制倡导以“柔性管理”的管理理念
现代教育的内在机制核心是科学教育, 要求从学生的主体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 创设一种朋友式友好帮助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更为明显,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授课, 近距离地讲解体育知识和技能, 将“柔性管理”引入到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 促使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 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养成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提高其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
4.3 刚柔结合的管理模式, 促进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业
刚性教学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强调依法治教与制度管理, 这样可以控制学生遵守规章制度, 保证教学管理工作能有序进行。柔性管理是对刚性管理的一种完善, 并非否定, 最终是为了达到刚柔并济, 它是对刚性管理框架的管理方法和思想的升华。因此,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的柔性化应建立在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基础之上, 使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与奖励有机的结合起来, 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扎实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5 结语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中引入柔性管理理念, 提高学生积极性, 自觉性,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增强适应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 对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柔性管理应与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组织管理相辅相成, 并且柔性管理需要建立在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基础之上, 有一整套严格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第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柔性管理应与柔性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方法及手段相配套, 才能使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才能意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第三, 教学管理柔性化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管理,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潜能得到发挥, 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因此, 教师应注意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结合使用, 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 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6:92.
[2]苏丽娜.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柔性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08:8-9.
[3]吴坚.坚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J].怀化学院学报, 2005 (4) :113.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 篇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中的精英人才, 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更是民族地区未来重要的建设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节日等, 这些差异给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中不管更新观念, 持续协调的推进工作, 是摆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柔性管理由于能够以人为本, 能够尊重差异、能够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组织及管理而逐步走进教育管理者的视野中并且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一、刚性管理之弊与柔性管理之利
(一) 传统管理即刚性管理是以惩戒和奖励为核心的一种强制性的、“以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刚性管理过分突出教育管理者的主导作用, 认为教师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体, 而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置于客体的地位。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人性化、灵活化、情感化的内涵, 忽视对学生的尊重, 容易造成师生情感对立, 压抑学生个性发展, 从而造成教育管理效率低下, 效果欠佳, 更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因此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诟病。
(二)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一种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既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它采用教育和引导的方法, 通过与学生真诚交流, 平等互信和情感对话来将管理目标这个外在的规定进行内化, 即柔性管理是采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非强制性的方式来进行运作的, 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心潜在的说服力和存在感。柔性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性、人文性, 情感性, 因此这种管理模式更深入人心, 更具有选择性, 也是一种难度更大的管理模式。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照顾, 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 在一些少数民族预科基地更是如此。加之随着现代信息咨询的获取和传播更加方便容易,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更加多元化、层次化, 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需求, 这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带来了更加大的压力,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一) 刚性管理盛行, 缺乏民族常识
高校作为一个缩小版的社会群体, 受政府管理方式影响较大, 常常采取刚性管理模式, 从而造成制度死板, 照顾不了特殊情况。与之相反, 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 民族情感较强烈, 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地位一般比较敏感, 而一些管理者缺乏民族常识, 不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造成师生情感对立, 交流困难。
(二) 与学生缺乏耐心沟通
很多高校管理者只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了一种职业, 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汉语基础较差, 在与管理者交流时常常表现的语言缓慢, 咬字不清, 有些管理者因此失去和学生畅谈的耐心, 学生也会感觉到管理者的不耐烦, 便与之不长交谈, 久而久之, 双方均不沟通, 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造成“兵不识将, 将不识兵”的局面。
(三) 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单一
传统的评价体系, 仅仅以学生学习成绩做为学生表现的唯一标准, 只注重了少数民族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 而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压抑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柔性管理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工作者要树立的一种信念, 这种理念与现代教育相契合。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习俗、基本权益, 要充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要充分促进他们的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发展。
(二) 提高学生管理者的柔性管理水平
在高校管理者中, 辅导员是与少数民族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工作者, 更应该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提高自身的柔性管理水平。辅导员和其他管理者应当通过网络、论坛、书籍等途径了解学习和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习俗, 通过谈心等方式了解和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 尊重差异、尊重学生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 语言的不同造成他们汉语水平, 文化基础较差, 在上大学后跟不上教学速度, 学习压力大, 成绩不理想, 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应该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与学习习惯差异, 采取多元化, 多层次的教学管理模式, 使他们不再对学习有畏难的思想,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
结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 是祖国培养的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精英人才, 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摒弃刚性管理的弊端, 推崇“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态, 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让他们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传统管理即刚性管理已经日益显现出它的不足与弊端, 而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差异及成才规律, 因此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深入研究, 这也为探究构建以柔性管理为核心的高校文化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础。
关键词:高校,柔性管理,少数民族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罗勇, 崔海涛.大学生教育运用柔性管理理论的思考[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报) , 2012.
【大学校园的柔性管理】推荐阅读:
大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07-28
建筑大学校园绿化管理规定10-25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管理学)07-26
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07-30
写大学校园的优美诗歌08-18
美国大学生的校园生活10-23
校园十佳大学生的演讲稿05-10
2019大学校园的传统文化活动总结08-16
大学校园绿化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