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

2024-10-27

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通用9篇)

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已呈大众化趋势,大学生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思想状态已日趋多元化。为了了解我校目前学生在校学习之余的生活状况,摸清他们的思想现状,便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本次调查提纲共涉及了学生的消费现状、学生恋爱现状、学生兼职情况、学生饮食问题、学生在校时间的分配和学生现有校园文化生活等多个项目。主要通过对在校学生随机访谈、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网上获取相关资料、多方面收集辅导员对学生生活的反映、以及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调查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学生的业余生活状况,也反映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如何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校园业余生活的需求,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和思想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关键词:消费

恋爱

兼职

饮食

一、学生的消费现状

从oooo大学10级新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的组织下开展的“统计自己大学四年所有花费”的相关课程活动中,我们随机抽样调查得出如下几个项目的相关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

通过我们对我校10级学生的相关调查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

2.月平均消费金额。

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

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

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二、学生恋爱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学生的恋爱现象较为普遍,在学校里成双成对的情侣也几乎随处可见,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大学生对恋爱的认可程度也非常之高,达75.53%,而且大学生在选择自己恋人上已趋多元化,不只是以貌取人了,更看中对方的人品、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综合考虑的人占调查总数的70.21%,这也说明当代的大学生已日趋理智。从辅导员以及相关的授课教师反映来看,我校学生在对待大学生恋爱的问题上比较其他问题敏感,最主要原因是当代大学生看待大学恋爱的角度不同以往,当代大学生更理智,但也比较感性。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随机访谈笔录以及无记名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恋爱目的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存在着某种问题,特别是男生,有个别同学恋爱是为了追风,也有绝少数是为了金钱,而女生中这种思想基本没有。从对恋爱与学习的问题上看,超过半数的同学能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能较为妥善地处理时间上的分配;从对恋爱中两人所谈论的话题和对恋爱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人对将来不抱多大希望(占63.78%),所以在平时交谈中也很少涉及到将来两人的打算。

三、校园文化现状方面

从调查结果显示,现有校园文化生活远远不能满足同学的需求,在我们重庆工商大学有88%的同学认为学校的业余生活不够丰富;虽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在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如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以社团活动带动校园文化,而调查结果表明,有73%的同学认为参加学校社团和学校的一些活动,对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的作用不大。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社团和活动不够实力,涉及面不广,活动质量不高,太形式化,有些纯粹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

四、在校时间分配方面

贫乏的校园文化导致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分配也十分不协调。在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中以及针对ooooo10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的“调查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课余时间分布情况”的相关课程活动中,我们调查了解到,调查的学生当中课余时间中没有参加社团活动的占51%,这表明有一半的同学没有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而在课余同学花在学习、看书上的时间也很少,其中一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于1小时的占了24%,而花在上网和其他娱乐项目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学习和看书上的时间。

五、学生兼职情况

从问卷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有75%以上都有过兼职经历,从被调查者反映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兼职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大学生兼职目的。

此次的问卷调查,在男女、年级上的分布比例,可以说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男女比例分别是52.0%和48.0%;男女生在兼职的主要目的上存在着很有意思的差别:男生冲着钱去做兼职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43.9%,女生的这一数值是53.9%;男生兼职为锻炼自己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52.4%,女生的这一数据是41.5%。从数据可看出,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增加收入。

二、锻炼自己。

2.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权益问题。

如今,有些不法公司,中介又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骗取中介费用。那么大学生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通过走访我校勤工助学中心,我们了解到大一就开始兼职的学生占到了57.0%。第一次找兼职,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通过学生兼职中介,在调查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5.0%,而由同学介绍、自己找、学校勤工助学找到兼职的分别是24.0%,18.1%,9.9%。在此同时,根据我们在重庆工商大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将近百分之五十做过兼职的同学没有受骗,但也有多达百分之四十的同学有过受骗经历。根据辅导员的建议,遇到这个问题的同学,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拨打110或315消费者会,一般中介为了长期经营考虑,只要有关部门介入他们都会归还中介费。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学们,最好与中介签合同,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果没有任何问题,最好不要轻易交中介费,以防上当。3.大学生兼职热衷的兼职类型及所占百分比。

促销 43.3 家教 33.9 服务生 26.3 销售 21.1 市场调研员 17.0 校园代理 15.8 导购 9.4 其他 7.0 自己经营生意 6.4 文员 4.1

六、我校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问题。

调查显示,我校饮食问题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对我校学生食堂抱有看法,主要问题集中在食物质量上以及食堂维持秩序的问题上。通过调查比较得出我校几个食堂中,筱园,菊园两个食堂的食物质量较高,秩序较好。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还是对我校学生食堂比较满意。满意之处主要集中在,食物品种较多,可供选择的机会较多,同时食堂的食物价格合理,基本满足学生以及老师的需求。

七、问题与思考

1.大学生消费结果趋向多元化,有些同学片面追求高消费、贪图享受、赶时髦,有的同学经常成双成对地出入麦当劳、肯德基,与老乡经常出入饭店、酒家,不惜花大笔的电话费、上网费、娱乐费。根据调查和日常的观察,在一些同学中还存在着盲目攀比、摆阔追风,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更多的钱买时尚的服装而缺乏自信心,觉得低人一等。还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考虑,调查结果显示很少有同学想过自己勤工俭学,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为自己创收,或是有部分同学想到过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

2.学业与恋爱以及兼职都深深地吸引着当代的大学生,他们也想在人生的坐标上寻找着两者的结合点,大部分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既想学业有成,又想恋爱成功,一样都不想放弃。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一谈起恋爱来,就把学业抛在脑后,尤其是感情出现波折的时候,更是心猿意马。同时在他们失恋的时候,不能冷静的面对,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同时产生了失望心理和报复心理,以至于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3.现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不能满足同学的日常需要,这也是校园的学生业余活动的场所不能满足学校发展所造成的。在学校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单一,除了能去去图书馆、阅览室,大部分还是选择去网吧,学校周围的一些娱乐场所也比较低档,这些因素导致学生感觉业余生活单调、乏味。

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学生,体育生活,调查研究

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许多高校的体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们围绕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体育课程体系与结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选择与组织形式、体育课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课考核办法、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改革工作的实施, 有效的推进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也为学生体育生活的健康开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有力的条件。高等学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 学生的体育生活状况可以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综合研究大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 无论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奋斗目标, 或是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 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对学生的体育生活状况的调查, 了解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 分析体育生活的影响因素, 掌握其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合理建议, 为学生体育生活的健康开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随机抽取陕西高校部分学生作为研究样本。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图书、杂志等查阅有关大学生体育生活方面的文献资料, 并进行整理、分析、提炼, 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和认识来支撑课题研究的结论。

(2) 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 设计了调查问卷, 遵循社会调查问卷原则, 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394份, 回收率98.5%, 其中有效问卷392份, 有效率98%。

(3) 数理统计法。应用百分比方法对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 逻辑分析法。应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问卷所得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体育生活现状

(1) 学生对体育关注的内容及途径。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决定了其对体育的参与程度, 在通讯媒体较为发达的今天, 学生关注体育的内容和渠道十分丰富, 这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有了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体育文化和内容, 促进学生关注和参与体育活动, 丰富和提高了学生体育生活的内容和水平。大学生关注体育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直播和电视比赛实况, 喜好程度依次是体育电视新闻直播、电视比赛实况、电脑网络、报刊杂志和电视节目教导, 有占14%学生选择电脑网络。

(2)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从调查中发现, 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是全方位的, 主要有提高体育成绩、优美形体、学校要求、为了健康、锻炼人群影响、丰富课余生活、结交朋友、增加自信、培养锻炼能力等, 大学生将“为了健康”作为体育参与的首要目的, 总体来看,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健康向上的。

(3)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大学生体育活动的行为状况是通过体育活动的频度来反映的。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体育活动的频度可以反映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 可以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上每周2-3次的人数居多, 占44.8%, 每周参加体育活动5次以上的只占3.4%, 每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占7.8%。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4次为最多, 分别为42.5%和37.2%, 每周5次以上 (含5次) 为5.8%, 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3次为最多, 分别为33.1%和47%, 每周3-4次为8%, 每周5次以上 (含5次) 仅为0.9%, 女生参加体育活动5次以上 (含5次) 明显低于男生 (5.8%) , 而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女生又明显高于男生。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为30-60min的占32.4%, 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为60~90min的人数有26.2%, 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为120min以上的占0.9%, 30min以下的占24.7%。男生的持续时间30min以下为20.7%;30-60min为26.7%, 而女生为28.6%和38%。这也反映出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与每天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相差甚远。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 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 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以此可以看出, 还有很多大学生不能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

2、影响学生体育生活的主要因素

(1) 体育意识薄弱。体育意识薄弱直接影响其对体育活动的参与, 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薄弱直接导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明确, 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到的大多数是一些技能, 而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却很少知道, 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认为体育就是玩, 从而忽略了体育的功能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 从而远离体育活动。部分学生认为身体好坏与参与体育锻炼无关, 只要吃好睡足就行了;另有学生不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没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2) 场地器材不理想。高校扩建带来的多校区运行模式, 在场地器材方面明显不足。比如新校区虽场地多但无室内体育馆, 一些受天气影响较明显的项目很难开展, 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 在遇到刮风等天气时就很难进行, 另外无游泳、武术、体操等场馆。老校区场地明显较少, 目前只有两块篮球场, 三、四块羽毛球场, 无乒乓球场、排球等场地, 虽然有一个体育馆, 但由于活动安排较满, 大部分学生用不上, 很难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场地需求。因为场地的原因致使有部分同学放弃了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学生体育关注的内容上男、女学生差异较大。关注体育的途径也是多渠道的主要以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和电脑等为主, 摄取体育信息更加快速、便利。

(2) 学生将“为了健康”作为体育参与的首要目的, 说明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处于良好水平。

(3) 学生多集中在下午的16:00~19:00进行体育活动, 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地点主要以校园场馆为主。在参与活动的频度上,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次数和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处于一个适度状态, 其中男生参加体育活动次数远远大于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 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也远远大于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4)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 健身操、舞蹈在女生中占有一定比例。男女生在项目选择上带有性别差异。

2、建议

(1) 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方面的教育, 加大对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理论知识学习的组织和指导, 增强宣传力度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为大学生体育生活提供保证。

(2) 学校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针对学生喜爱的项目如男生对篮球、足球等、女生对健美操、舞蹈、羽毛球和乒乓球等, 除体育课配备足够的师资外, 也应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魏统朋, 陈丽, 祝瑞雪.普通高校大学生校园体育生活现状剖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6) .

[2]周特跃, 张智, 蒋毅.湖南省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 2005, 26 (1) :38.

大学新生生活现状的调查 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 生活现状

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然而初入象牙塔,面对全新的生活,许多新生在思想、心理上都会产生许多困惑和矛盾,从而导致了一些新生在大学生活中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现象。这其中,有一部分同学显得无所适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征,从生活的适应性的角度,研究大学新生存在的一些适应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和北校区的大学新生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不同的专业在不同时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所用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学习、环境、生活和心理5个适应因素。

2 生活适应的相关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771份,问卷回收率为85.67%,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650份,问卷有效率为84.3%。其中,1992-1993年出生的占86.3%;男性121名,女性529名;城镇生源31.7%,农村生源68.3%;独生子女占18.2%,非独生子女占81.8%;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的占31.3%。

2.2 调查的相关结果

2.2.1 离家的困惑 当代大学新生绝大部分都是90后,进入大学前对大学校园都充满了憧憬,对大学的现实性和社会性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造成他们情绪上的失落感。尤其是进入大学后都没有主动地去确定新的目标,往往被动地按照学校的安排简单重复地生活,从而产生对大学的失望感。离开了家人的呵护和亲密朋友的陪伴,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真正开始独立生活,许多新生因为独立生活能力的欠缺而感到无助,因为习惯性亲密关系的缺乏而感到孤独。当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得不到同学的关心也不能得到家长的关怀时,就会心生埋怨与孤立情绪,出现无所适从的状态,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排解困惑,进而可能诱发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在调查中,有63.2%的新生表示需要时间慢慢适应大学生活,仍然有3.3%说很难适应(表1)。

2.2.2 生活环境的落差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也有一部分来自比较遥远的城市和农村。来到大学,必然会面对自然环境、地域环境的改变。南北地方环境的差异、城乡生活的差异、强烈的贫富差距以及校园环境风气的差异等等,都会造成学生心理很大的落差,带来不可名状的自卑感和浮躁。特别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新生会对自己的外貌、能力、价值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了更多的关注,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矛盾时,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使得他们不能更好地融入群体生活[1]。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有的新生能很快“入乡随俗”。调查显示,80.6%的新生对于当地的方言没有太大的不适应,并有13.7%呈慢慢适应的状态。可是有的新生却相反,他们非常拘谨、胆小,平时又缺乏与别人的交流沟通,显得有些不太合群,导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从整体上看,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活,有36.3%的新生比较满意,但也仍然有36.6%不太满意(表2)。

2.2.3 生活习惯的困窘 青年期的新生独立意识较强,却又存在依赖的心理[1]。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应的生活常识。来到集体宿舍,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习惯难免会影响对他人的看法,甚至会造成对他人的厌恶感。而且不同的人作息习惯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睡眠质量受到影响。面对大学的自由式生活,很多新生会形成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甚至造成神经衰弱。调查显示,有39.1%的新生不习惯学校的作息时间,33.4%的学生感到自己的起居生活不规律(表3)。好多大学对大学新生的内务考核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每天都要打扫宿舍卫生。对于一些独生子女来说就不愿意去分担宿舍内务的任务,这样会影响到宿舍内部的人际关系。换了一个新环境,饮食方面也会有所不一样,可能由于水土不服、饮食习惯的偏差和个人喜好的不同,新生一开始会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调查显示,大约有25%的同学感觉对学校的饮食不满意,59%的同学表示不习惯当地的饭菜。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按时就餐,饿的时候就随便买些饼干、方便面之类的零食充饥,这些都影响了正常的饮食规律。总体上,面对生活习惯的困窘,有43.1%的新生是由于饮食的不适应,16.4%是由于作息时间的不适应,仅有4.2%是因为其他原因。

2.2.4 经济方面的紧张与混乱 进入大学,结束了高中紧张烦躁的生活,远离了父母的束缚唠叨,大多新生开始了自由式而无计划的生活。如今,在大学的自主生活中,一切生活所需都要自己购置,而面对花色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部分学生一般都会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认为没钱了父母就会补给,在经济上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支配权,从来不会考虑如何合理管理使用生活费这个问题。

在调查的人群中,68.3%的新生来自农村,并且有31.3%的新生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现在的大学生赶时髦、讲排场的风气越来越浓,有些还过于追求所谓的“社会化”,有的学生常出现“经济危机”,由此会影响学业的完成和导致心理问题[2]。有49.3%的学生表示日常生活消费紧张,于是以各种名义向父母追加生活费用,或者是向朋友借钱以抵日常开支,导致经济方面的混乱。另外一些学生则投入“经商”热潮,而大部分学生在业余时间靠兼职打工来赚取生活费用。

2.2.5 课余生活的丰富与空虚 相对高中生活来说,大学的课余时间增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增多了,但是对习惯被安排的学生来说,要自己安排那么多的课余时间还不太适应。调查显示,面对大量的闲暇时间,只有17.7%的新生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而19.5%的新生是处于一般状态,17.1%的新生是比较混乱甚至是很糟糕(表4)。新生的空暇时间主要用来看书、学习,也有部分的学生用来进行娱乐、运动和参加社团活动等。而且只有26.5%的新生没有参加社团活动。其中,有些新生认为参加社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锻炼自己,还有利于综合测评加分。当活动与学习之间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选择,这对大多数新生来说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些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却有小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忙;而有些同学则既不想学习,又不参加活动,课余时间大多数在寝室中荒废,每天无所事事,由此产生空虚感和厌倦感。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网吧、桌球厅等娱乐场所,甚至无节制地沉迷其中。这表明,82.3%的新生都面临着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难题。

2.2.6 管理方式的宽松与失落 在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都比较具体,校规较严格,学生自由支配的项目和时间不多。相比而言,大学的管理制度较为宽松,大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学习科目、时间支配、生活安排等方面的自由空间较多,在班级、宿舍、社团等都是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学习中无人督促,生活中无人管理监督,自己不但要学会管理自己,还要适当地管理他人。突然的转变让部分新生无法适应,有些新生也不去尝试适应,反而任由自己随心所欲,甚至有29.6%的新生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长时间的无规律无管理的生活会使新生心里出现一些排斥现象,不愿意去做自己不想做但应该要做的事情。过于松懈的生活会引起诸多情绪纠结,当情绪无法疏解调适时,将不利于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

2.2.7 自我角色转换的挑战 当今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在高中阶段是学校里的优等生或者是班里受人关注的人。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园里,大多数新生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因此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而且还要一下子从别人以自己为中心转变为自己去适应他人和环境的状态,当自己的心态不能相应地得到调整时,新生就会容易表现出苦恼、焦虑和无所适从的现象。此外,大学也是半个社会,不再像高中生活那样一切以学习为主,在大学除了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处事与做人,并且要在新的环境里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这种自我角色的转变不仅会导致内心的冲突,它还会影响到人格的完善[4]。很多学生都是带着家人的高期望进入大学,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社会就业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即使还没有到工作的时候,他们也会产生对社会的适应和社会角色的确定的焦虑感。调查显示,有70.6%的新生时常关注自己的专业以及将来本专业的就业情况,56.3%的新生有想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没有实施,也有0.6%的认为没有那个必要。其中有20.5%的新生已经尝试去拓宽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以提升自己了。这表明,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为未来努力,正是摆在大学新生面前的严肃课题。

总之, 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新生难免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这需要大学的各种职能部门从自己的责任出发,广泛关注大学新生,了解不断变化着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根据不同地域、民族、类型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抓住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冯江平,安莉娟.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第155页,第150页.

[2]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第178页.

[3]陈金定.青少年发展与适应问题理论与实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第134页.

[4]侯玉波.社会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M].2007-1,第243页.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1XK019)。

作者简介:

大学生假期生活的调查报告 篇4

暑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范文网

时下,大学生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2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暑假,成为一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暑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有不少大学生趁寒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暑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3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寒假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4“无聊”一族

大学生假期生活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5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

假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跨进了21世纪,又是个新的开始,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在它的指导下阔步前进。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壮大我们的国家,使中国走进强国之列,这就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的伟大使命。合理支配假期时间,充分利用把握机遇。

调查数据: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合理支配暑假时间,充分利用把握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暑期生活分为四类:

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

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四 在家“无聊”一族。

一、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假期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时下,大学生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导游,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

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社会也应该关注和加强对大学生打工的规范和管理。

二、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激励着那些有志学子,“专升本”、“出国”、“考研”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继续深造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假期则成为这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假期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趁假期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假期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三、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假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四、“无聊”一族。

在放假前早已经制定了周密的假期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假期盼假期,假期到了又觉地无聊,短暂的两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对于大学生们“无聊”一族,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其一,大学生们因为假期的到来,某种程度上达到极度兴奋以致自制力减弱过度放纵。其二,大学生们抱着在学校吃够了苦头,回家则要好好享享清福的念头,整天只顾自己清闲而忽略了多帮父母分担点家。其三,我们大学生不注意与父母沟通,由此常常造成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近乎形成“冷战”。其四,大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往往安静的呆在家里而不敢或不想出去风风火火地闯一闯。

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篇6

一、前言

众所周知,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知识,完善自我,提升能力。大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听讲,更重要的是在丰富的课余生活里实现完善自我。大学四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然而并非所有大学生都能利用好课余时间,所以,选择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调查有助于让我们更加方便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对大学生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也是对他们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是XX范围内大学生100人。从总体上看,XX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生活动较多。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法:发放100份调查问卷,随机抽样调查,回收100份问卷。

四、调查时间

课余时间

五、调查内容

【1】被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

【2】大学生课余时间量调查。(第2题)

【3】大学生主要课余时间的基本情况。(第3-9题)

【4】大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评价和期望(第9-16题)

六、调查结果

(一)调查题目与分析

从总体上看,华农大学生课余时间使用基本合理,能较好利课余时间。

【5】课余时间里,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

A.上网查资料B.游戏C.聊天D.收发邮件E.应用软件学习D.其他

【调查分析】

数据显示,50%以上的学生使用电脑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学习查找资料,而游戏聊天此类也是所占比例较大的娱乐方式。

【8】以下选项中,占用您课时间最多的是:()

A.学习B.娱乐C.运动D.社会实践E.学生工作

【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是最多的,其次是娱乐,运动。而社会实践,学生工作这2个却比较少。

【12】您如何评价您的课余生活?()

A.满意B.一般C.无聊D.不满意

【调查分析】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评价是一般,但是对自己课余生活满意的也还不少。

(二)结论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对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感到满意。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使得大多数人都满意。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是以学习为主的,这也是大学所需要的。当然,一些让人堕落颓废的生活方式还是存在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调节。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学生体育活动所占份额很少,大多数受调查者习惯于室内运动或是休息,却不肯抽时间来进行体育运动。

其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形式比较单调,不外乎学习,社团活动,学生工作,上网娱乐等等。大学生的课余活动绝大部分集中在校园内,以社团活动为主,较少的社会实践,缺少接触社会的实践经验。

身为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大学的课余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素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七、总结与建议

从上述的结果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大部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不局限与学习,而且课余时间比较充足,平时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周末则是睡觉时间比较多。大部分人都比较认真对待自己的课余时间,而且积极地去分配课余时间。虽然我们偶尔还是会有空虚的感觉,但是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课余时间,合理安排,我们的课余生活一定更加精彩!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

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说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怎么样,自己最需要什么等。其次是制定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们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我们要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坚持锻炼,练就一个好的体魄,保持健康,减少疾病的困扰。

要善于发现活动中的问题,也要善于在活动中取得收获,要对所参与的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纵比,要对同期的活动进行比较,形成横比,这样横纵结合比较,利于发现自己在活动横纵是否取得提高,发现自身不足,对症下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合理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适度接触社会,还应该积极的参加社会志愿活动,诸如“无偿献血”、“学雷锋活动”等社会爱心活动。

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 篇7

1 大学生填答问卷的结果归纳

问题1:“校园内栽种的花卉你喜欢哪些, 不喜欢哪些, 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对这个问题, 80%的学生回答喜欢的花卉是桂花、丁香、菊花、茉莉花、紫薇花、木兰花、悬铃花、玉兰花、雪茄花、炮仗花、满天星和蝴蝶兰等品种。近60%的学生回答不喜欢的有三角梅、臭菊、大花慧兰和白菊等。此栏的统计中有不少的学生没有填答。

在回答“为什么喜欢”时, 90%的学生是这样叙述的:我们喜欢的花卉品种, 一是因为它们花型漂亮, 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这些花开得灿烂, 很多花清香淡雅, 清新空气, 赏之让人心情愉悦, 神清气爽;三是这些花点缀在校园中, 和其它植物搭配适宜, 有立体感;四是花卉选好了, 能体现出地方的和校园的文化内涵。在回答“为什么不喜欢这些花”时, 90%的学生回答这些花不美, 没有观赏价值, 如有的学生说三角梅栽种得太多且品种不好, 花色也杂。

在回答“对学校栽种的花卉有哪些建议”时, 虽然意见不统一, 但归纳大多数学生的建议是:多种些桂花玉兰花, 让它们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多栽些不同颜色的鲜花, 让赤橙黄绿青蓝紫常常灿烂地展现在校园之中;适当增加适宜本地栽种的花卉品种, 形成不同的美景;多种四季常开的花, 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盛开的花朵。

问题2:“校园内种植的树木你喜欢哪些, 不喜欢哪些, 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90%的学生基本相同:小叶榕、红豆杉、火把花、香樟, 梧桐、雪松、银桦、梅花、银杏、枫树、柳杉、松树和龙竹等。50%的学生在“不喜欢的林木”一栏中填答:桉树、青树、落叶多且落叶快的树等。

在回答“为什么喜欢”的问题时, 同学们发表的看法很直率。有的说:“小叶榕树形美观, 一年四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耐看。”有的说:“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 很有精气神;实心竹和龙竹枝干笔直有气节, 叶片时常散发着清新气味;垂杨柳树形好看而且柳枝婀娜多姿;三角梅长成大树后叶子繁茂, 花期长且颜色鲜艳, 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视觉观赏效果。”有的说:“香樟树冠盖大, 一年四季都保持新鲜亮绿, 永远充满活力;梧桐、枫树等乔木虽有落叶, 但是树形美, 它们净化空气, 提供鲜新氧气, 环保, 给人以大气的感觉。”还有的同学说:“铁树有韧性, 能现出霸气。”

在回答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时, 大家的建议归纳起来一是应当增加苗木的品种, 多栽一些四季常绿的乔木, 少栽落叶的树木;二是多种竹子, 学校中心大道两旁的人行道上尽量栽种本地榕树;三是应当加强校园绿化美化的整体规划, 使树木的品种多而不杂;形成成片的树林, 如建议在适当的地点种植学生林、教师林、职工林等, 使校园成为森林校园。

问题3:“你还喜欢哪些应该种植而校园里没有种植的林木花卉, 为什么?”

可能是对花卉林木的知识了解不多, 很多学生没有作答。少部分学生虽然做了回答, 但填出的花卉林木与我校目前已经种植的品种重复, 都是在第二个问题填答时的品名。

在回答“为什么”的提问时, 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 但是较为客观。一部分本科学生的回答带有比专科学生更高的表述性, 如“校园中目前种植的植物花卉, 它们的品种、品质、内涵等鲜美可人度不高, 应该与时俱进, 多多补充一些观赏度高又有高雅情趣的花卉林木, 让我们在花园校园和森林校园中得到熏陶”。

虽然调查表中我们没有要求学生再提什么建议, 但不少学生还是提了建议。男同学意见不多, 女同学却提了不少。有的说:“多种一点藤本植物, 最好是建一个长廊种植, 使它们形成特色景观。”有的说:“小草真美, 应加强草坪管理, 适时修剪, 让它们鲜绿可人。”

问题4:“你喜欢在校园里塑造什么样的雕塑, 为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部分学生都很简单, 如喜欢孔子孟子等古代圣人的塑像, 喜欢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雕像, 喜欢当地有名望影响大的文化名人塑像, 喜欢石雕像等等。有的还提出了校园中可以适当摆放点根雕, 或者以学生教师为主题塑造群像。

在回答“为什么喜欢”时, 60%以上的学生回答较有见地:建造得好的校园雕塑, 能体现不同的美, 增加校园景观内容, 提升校园品位, 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有利于学校形象的提升等。

在对如何建造校园雕塑这个问题提出建议时, 有的学生说:“校园大门口应该矗立一座有象征性的雕像, 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所大学和是什么样的大学。”有的说:“学校图书馆前应该摆放一座‘思考者’雕像或立一座孔子塑像, 还可以立一座书生看书雕像或者名人读书吟诵的雕像。”还有的说:“校园里可以增加原生态大石头作标志, 形状不要总是圆形的, 让形态各异的石头多透露出一些文化寓意。”有同学提出, 可以把学校的校徽做成雕塑摆放在显著的位置上等等。

2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得到的收获和启示

首先, 大学生对高校绿化景观的喜好和需求, 是我们必须真正了解和把握的客观要素。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对高校的第一印象应该说就是校园的绿化景观环境, 第一印象的感觉好否会伴随着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始终。和所有成年人一样, 来到高校他们渴望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 能够享受到高校透过绿化景观表现出来的文化熏陶, 享受校园里优美生态的陶冶和高度的精神文明。在这一点上, 大学生又有着不同于一般老百姓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校园里种植的花草树木, 既要能从视觉嗅觉上打动他们, 又要能够从养心养脑等方面滋养他们。一句话, 就是校园景观环境即绿化种植的一切能够培育自己, 促进自身的学习、生活, 增进身心健康, 提高学习效率, 使自己茁壮地成长成才。大学生的需求, 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所以, 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 思学生所思,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换位思考是教育者必备的素质。

其实, 作为高校的园艺工作者, 我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校园景观环境值得深思。翻开历史记录, 人类从茹毛饮血、树栖穴息到捕鱼狩猎开始, 直至建立了城市、公园、国家公园的今天,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人类用自己的实践写下了来自自然、索取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最终回归自然的文明史。随着科学的进步, 人们越来越担心自然环境的恶化, 越来越渴望自然生态和生态文明在身边的每一处出现。所以, 我们要为生活在校园里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就必须在校园花草树木的种植上多思考, 努力营造出切合校园实际和学生需求的校园绿化景观, 为教书育人服务, 为人才培养尽力。

另外, 通过调查, 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高校绿化景观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优良的校园绿化景观是生态效益与文化效益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求学, 对学校乃至学生个人的精神气质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又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和丰富着校园文化。学校让同学们参与到校园绿化景观的营造和建设中来, 尽量按照他们的需求喜好种植适合的花草林木, 不但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校园文化的认同, 更有利于对他们进行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优良的校园绿化景观, 无时不在熏陶着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 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试想, 在这样优良的绿化景观陶冶中, 学生会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 逐渐将优秀的伦理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高尚品质, 这不正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育人目标吗?

总之, 为使我们的大学校园成为充满活力的绿色生态园地, 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 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4

[2] 董云川.找回大学精神[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小学生课间生活的调查研究 篇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城关区是兰州市的中心城区,该区有编制内小学66所,是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在兰州一直处于前列。”本研究所选取的学校即为城关区编制内小学,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25名学生、7名教师以及主管学生工作的2名负责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参与型观察、访谈、实物收集和问卷调查等综合收集研究资料。在问卷的编制方面,主要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人手,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处理。学生问卷共发放225份,有效问卷214份,回收率为95.1%。教师问卷共发放7份,有效问卷7份,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114人,占总体的53.3%;女生100人,占总体的46.7%;汉族学生183人,占总体的85.5%;少数民族学生31人,占总体的14.5%。男教师1名,女教师6名,平均年龄约33岁,平均教龄约12年。

二、研究结果分析

1.物质层面——“学生的课间生活需要‘保单”’

学生的课间生活需要物质层面的保障,脱离了物质基础,学生的课间生活便无从谈起。以下分别从时间保障、空间利用和设备设施三个方面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你觉得课间休息的时间充足吗?”其中有29.9%的学生认为充足,70.1%的学生认为不充足。学生们反映,“老师总是占用我们的时间,讲课或是布置一大堆课堂作业”,经常“还没休息就上课了”,甚至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在操场上玩的时候,上课铃声突然响起,在慌乱中会有危险”。其次,课间活动空间有限。调查中某校现有学生1286名,占地面积约2335平方米。学生人数多,学校占地小,属于一所典型的“微型学校”。除去上下楼时间,课间仅有4~6分钟的时间能在室外活动。观察中发现,许多学生为节约时间在楼道、楼梯上奔跑,由此引发的碰撞、争吵时有发生,学校空间的有限导致了校园安全等连带问题的产生。第三,学校提供的设备设施缺乏,学生抢占器材情况严重。“课间你都玩什么?”有52.7%的学生选择玩操场上的器材,16.6%的学生选择“其他”,12.2%的学生玩学校器材室的器材,11.2%的学生玩自带的玩具,7.3%的学生玩教室里陈列的物品。由此可见,学生对学校所提供的设备设施使用较多。而由于学校空间小,设备设施的设置有限,由此出现抢占设备设施的事情屡屡发生。研究结果显示,设备设施的有限、空间的拥挤和时间的短暂,都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间生活质量。

2.制度层面——“课间活动怎么‘管”’

课间活动是学生通过对闲暇时间进行管理,获得自主、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然而,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认识能力、自控能力较差,致使一些危险潜伏在课间生活中。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某校配备校园保安2名,早上7点到校,晚上6点离校,其工作主要负责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值班室老大爷谈到,“学校规定课间学生不允许出校门,除非学生生病或者忘带东西。但也要老师陪同,开出门证明,而且家长要在门口接”。除了学校层面统一制定的规则外,班级层面所制定的规则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设置了“课间我不能做什么”的调查,一班学生的答案是“玩自带玩具”、“做危险游戏”和“吃东西”;二班学生的答案是“出校门”、“玩自带玩具”和“玩器材”;三班学生的答案是“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和“出校门”;四班学生的答案是“玩危险游戏”、“带零食和玩具”以及“出校门”。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班级对于课间规则的制定不尽相同。而相同的是在收集资料时,都没有发现各班有相关的课间制度的文字性材料,课间的相关规则多是源于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口头所讲。就此,笔者访谈了主管学生课外活动的大队辅导员老师。她谈到,“你们来学校实习这么久了,难道没看出来啊!下了课,学生就应该自己安排活动了,只要不出事,老师是不会去管学生的。学校更没必要管了,没有必要制定制度,又不是别的什么,反正我是不知道有”。可见,该校对于学生课间生活的制度制定还处于口头阶段,不够系统和成熟。

3.精神层面——“学生为何急于‘逃离’校园”

学者王继聚曾写过一篇题为“学生为何急于‘逃离’校园”的文章。我们心中的学校应该是美好的、让人流连忘返的,为何学生会急于“逃离”校园呢?我们的学校是否使学生感到压抑?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对学生课间生活精神层面的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首先,仅半数学生在课间感到开心、快乐。“课间,本该是孩子们放飞心灵、放松身体的时刻。然而,综观学生在课间的活动情况,有的追逐打闹,有的茫然发愣……”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也注意到了类似的情况。“在大多数课间,我的感受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53.8%的学生感觉“开心、快乐”,16.2%的学生感觉“麻木、没感觉”,14.2%的学生感觉“生气、愤怒”,8.6%的学生感觉“悲哀、沮丧”,7.1%的学生感觉“疲惫”。我们可以看出,仅半数的学生感到“开心、快乐”,这和我们印象中孩子们快乐天真的样子差距甚远。第二,超过半数的学生不满意当前的课间生活。“你对当前的课间生活满意吗?”仅有43.2%的学生感到满意和很满意,多达56.8%的同学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那么,如何让这些经常感到“生气”、“悲哀”、“麻木”的学生在课间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这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三、建议

阳光体育、校本操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体现了教育理念从注重知识传递向关注学生成长、注重生活体验的转变。然

而,研究中发现当前仍存在很多影响学生快乐生活及成长的问题,在此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一同去追寻那被“遗忘?的时光。

1.注重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从调查分析中我们看到,教师占用课间延续课堂教学、学校设备设施有限、课间活动空间拥挤三个因素或独立或关联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正常的课间生活。除了寻求规范制度、增配设备、合理调配空间外,针对有半数学生选择在教室度过课间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利用现有资源,着重以班级为单位来加强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

(1)制定并遵守规则,保障课间休息时间

有教师谈到,“不是我喜欢拖堂,我上了一节课也累啊!主要是内容讲不完,有些学生太磨蹭了,耽误了大家的时间”。然而,无论是由于学生拖沓还是教师未合理规划,“拖堂”现象都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化解。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合理规划时间,将共同遵守时间作为规则约定,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拖堂所导致的学生课间休息难以保障的问题。

(2)美化班级环境,保障室内空气流通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多、场地小导致众多学生在教室内度过课间生活。因此,除了学校要扩建、重新规划校园外,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建议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美化班级环境,保障室内空气流通,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休息空间。

(3)添置设备,充分利用图书角及教室后墙展示区等室内资源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布置,活动设施的购置,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美化班级环境,充分利用好图书角、教室后墙展示区等室内资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间的物质文化建设。

2.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研究显示,学校能认真执行和遵守国家对于课间所制定的制度、政策,如配置校园保安,颁布条例禁止在校期间离校等。然而班级层面对于学生课间生活的规定还处于口头阶段,不够系统、成熟,执行力也较差。“要把随意、零散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长期的、主动的行为,这就需要制度的力量。”我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加强对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定出一套规范的、系统的课间执行制度,才能在参与和管理课间活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

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 篇9

调查小组组长: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调查小组成员: 学号:

执 笔 者: 学号: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暑假生活的利用情况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各大高校亦会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规划指导,社会各界也提供了多种就职的机会给学生参与锻炼。暑假生活对大学生在锻炼身心、修生养性、体验生活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正被莘莘学子演绎得丰富多彩,意义非凡。活在当下,似乎暑期的社会实践已成为所有大学生其大学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看到实习或兼职的大学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暑假对大学生在身心、修生养性、体验生活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们到底有没有充分规划利用好这个珍贵难得的假期?他们对于自己的说度过的假期生活又满不满意?本文便结合问卷调查的研究成果,面向广大高学学子,分析了高校学子们暑假的利用情况的现状,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及部分我等的浅薄意见。

关键字:大学生;暑假生活;满意程度

假期,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放松身心,提升自我修养的大好时机,更是广大学子口中一个“做自己想做的,做平时没时间做的”的黄金时期。因而,如何能够有效把握住这一段时间,如何充分地实现心中种种的所愿所望便成了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一个重大课题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寄望慢慢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大学生对于其在学生涯的规划及展望也一代不同于一代。时代在召唤着我们,科技的日新月异也不容许我们做井底之蛙。暑假的定义在大学生的字典里早已获得修订,它由单纯的休息享受变成一段空闲的时间,一段由我们这群即将直面社会的成年人所自由掌握的时间。我们小组希望通过此调查问卷,分析高校学子们暑假的利用情况的现状,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可借鉴的经验及提出我等的浅薄意见。

一、调查时间、对象、形式及内容 调查时间:8月1日----8月15日 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发放126份,回收126份,合格率为98%)调查内容:通过对大学生暑期生活状况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暑期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并提出适量的解决方案。

二、“暑假”的含义及其相关信息1

(一)“暑假”的含义

在中国,学校通常将每个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上学期从秋季八月中旬或九月初开始,到第二年的一月底(或一月中旬)左右结束。此时各学校开始放假,而这个假期正处于中国寒冷的冬季,就称为寒假,寒假一般到阴历十五结束。下学期从春季二月份中旬(阴历正月十六)开始,到七月初或七月中旬结束,各学校又开始放假,而这个假期正处于中国最炎热的夏季,暑气逼人,就被称为暑假。如今大部分学校的暑假结束时间是8月末,个别地方在8月中旬。

(二)“暑假”的由来

十九世纪中叶,在美国教育家Horace Mann等的推动下,美国进行教育改革,如统一教育制度,学校放暑假是其中一项,得到医学及心理学界的支持,他们认为学生长期“受压”,不利成长,而且夏天挤在一起,容易滋生传染疾病。经过半个世纪努力,加上社会条件成熟,水到渠成。美国转型工业社会,交通成本降低,中产兴起,一到夏天,父母带着子女渡假,学校空空,放暑假的阻力减少。二十世纪初,放暑假成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并影响全球。

(三)“暑假”中学生的生活状态

学生在暑假期间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可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有很多活动例如夏令营,暑假运动训练营,暑期学校是政府或者私人团体举办。在这些组织里,来自不同地方年轻人可以互相认识和交流,拓展个人交际圈。

摘自维基百科:2014年8月16日(星期六)23:31修订版;

在欧美国家,这类活动比较普遍,不同年龄段学生都可以找到合适项目参与,除此之外还有磨练意志的童子军夏令营。一般情况政府组织的活动比较廉价,而收费较高的暑假活动一般节目更加丰富甚至可以到外国旅游参观。有些国家的高中生有在暑假参观大学校园的传统,为将来选择心仪的大学。

在中国及台湾,由于学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因此在暑假参加学习辅导班比较普遍,另外还有很多家长要求子女参加某些专业训练班例如音乐、数学、绘画等等,尽管这些活动不是青少年本人乐意参加的。有些学校也开办假期辅导班,实际上是在假期赶正常学期的进度,以留出时间准备未来的升学考试,尽管中国教育部等机构多次要求禁止此类活动,但是在底层的学校面临应试和升学指标的压力,教师的收入也与此类指标息息相关,因此,此类现象依然普遍。

一部份学生在暑假则会寻找打工的机会以赚取生活费及学费。

(四)对于“暑假”的批评与支持

批评暑假概念的人,认为学生在这段时间后会忘掉前一年学习过的知识,根据他们的说法,全年教育可部份解决这个问题。支持暑假者则指出,小孩子应该享受他们的童年,不应全年无休地用功读书。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暑假的规划及其实现情况

在下面三幅图(图1,2,3)中,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做过暑期规划的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足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与信心的心情,及决心分配利用好这段时间的决心。虽然能做细致规划的人不多,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是这么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十分细致的规划也是有点难度的。但是会做规划的这样的行为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但是非常不巧,有心栽花花不发,大学生们的规划总是会被打乱的,而原因五花八门,然而时间和金钱则成了其中的当家主;另外,由于实际当初的失误,没有统计到计划没有被打乱的人员数量,但是相信没有被打乱计划的人应该都去到了“其他”这一部分了,到底没有被打乱的这部分人又能够在这29.17%占取多少比例呢?笔者也只能笑而不语了。

图1:对于暑假是否有做规划。

图2:对于暑假规划的实现情况

图3:规划被打乱的主要原因

(二)暑假仍需熟人陪同

由下面的图4,我们看出来,大部分的大学生仍然没办法迈向完全独立的局面,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闲娱乐,大都是在自己熟悉的人员身旁度过的,并没有过多的人可以独自面对。当然人类是群居动物,仍在校的我们还未能完全摆脱稚气是无可厚非的,不能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非常成熟热衷地投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也是社会经验不足导致的。这也警示学校或社会各界需要提供更多机会锻炼的机会给高校学子们,以助他们早日习惯社会生活。

图4:暑假身边人员陪同情况

图5:暑假主要的时间分配

(三)暑假的时间分配

由上面的图5,我们不难看出,仍有大部分的学子是享受假期的,毕竟假期本来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习了许久的学生们放松身心,调整自我的。其余的,我们也可以看出,有29.03%的人员参与兼职工作,及16.13%利用假期学习考证,而没有办法用只言片语说清楚自己暑假的时间分配的人员也还是不在少数。

兼职生活可以锻炼自己,培养独立生活、吃苦耐劳、交际等多方面能力,提 高综合素质;可以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培养勤俭习惯;同时,也充实了暑期生活,毕竟,在校学不到的知识也可通过兼职获得;兼职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增长知识,培养自身的独立性、应变性和创造性。所以,只要不违法乱纪危害他人利益的,笔者还是认为这种做法是值得学习效仿的。

然而参加一系列学习培训课程的人数并不可观。暑假了大家的脑海都映射着放假就该轻松娱乐或者赚钱实习的想法。其实适当花点时间在学习考证方面也是必要的。比如说要过英语几级,计算机几级的,会计证,驾驶证等等,都是大学生要考的,花时间巩固复习比临时抱佛脚更有用的。而驾驶证一类方便从业生活或毕业后必然用到的证件,我们也是可以利用现在的这一段时间进行考取,为日后的从业打下基础。

四、暑假生活的建议

大学生们如果能更为合理地利用好暑假,无论是用在学习工作上,还是在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锻炼或调节上,对接下来的学习生活都是会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的。

第一,大学生们应该给自己的暑假生活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当然计划也是会有失误的时候,而根据我们的图2,我们可以得知这实在可以称为常事了,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准备B计划。但是不论如何,有目标就不会无所事事,有目标就不会盲目而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假期质量,也大大提高自身对假期的满意程度。例如,制定一个外出认真工作一个月,然后探访朋友或亲人并一同外出游玩的计划,就使得无论是出去工作,还是外出游玩、走亲访友,既不相互冲突,又将时间充分利用。

第二,当计划书写好了之后,一定要拿出相应实际行动并且为此持之以恒。据图1和图3可知,许多人虽然没有非常详细的计划,但是关于暑期安排,或多或少的想法还是有一些的。只不过似乎实施起来,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水到渠成了。或许是时机不对,又或许是觉得没有足够的条件让自己放手拼搏。正因为优柔寡断,拖泥带水,怎会不落得假期临近尾声仍毫无所获的情况呢?所以,对于假期,如果你并不想太忙碌,只想悠哉乐哉的到处走走,放松身心,那么,你不需要大动干戈的刻意去准备什么,也不需要询问别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要想天气是否太热,不要在意着装是否得体,也不要给自己找太多的理由,不要让那些有的没的理由阻碍你出行,只要你想,就告诉自己,盛夏了,去放肆玩。类似的,如果你想打一份暑假工,锻炼自己。那么,马上去找吧,不要再只是想想而已。

第三,不要太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你太刻意追求某种结果,反而会让你忽略了过程中的快乐。就好比,你为了能坐云霄飞车而不恐慌,就刻意去闭上眼睛捂住耳朵,直到机器停止运作,回到了地面,你发现,自己确实镇定得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样,你可能会失去得更多。其实你大可睁开眼睛,无所顾忌地尖叫,在空中停滞的时刻,恣意地品味高空中才能看到的一览无余的景象。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太刻意,暑假期间,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游玩等等,不管你得到了多少工资,不管你学会了多少东西,不管你玩了多少地方„„,让自己享受那个过程,那份充实就够了。因为凡事只要是亲身经历,本身就已经收获了很多。

第四,暑假在家不要整天泡在电脑和电视机前,多点帮父母分担家务,与家里人多点交流沟通。虽然,有机会的话,大学生应该多外出走走,去开开眼界,但是,由于实实在在的客观原因,很多人的暑假,还是得呆在家中度过。既然在 家,那么就应该有模有样地在家。不要再像图6那样发出烦恼的哀叹。生活一定要有规律,不要一天到晚,吃了睡,睡了吃,或是整天整晚的沉浸在肥皂剧和QQ上,晕头转向,欲罢不能,更不能让家人在忙碌之余还要空出时间来伺候你。同时,端正心态去做一些许多你可能不屑于做的事,虽然只是小事,但有可能让你的父母感到很欣慰。难得在家,要多和父母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要多关心和谅解父母,尽量替父母排忧解难。

图6:暑假里特别烦恼的问题

第五,暑假记得与老朋友们多联系,不要冷落了亲朋好友。如果,作为大学生的高学历的成年人的我们,却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与昔日好友的感情却与这夏日的高温成负相关,我们的努力学习又有何用呢?不管关系曾经是如何火热,开学后的地理差异,时间问题,会让彼此的关系没有一点征兆地就变冷变淡,一转眼才发现,电话没了,信息少了,上次见面仿佛是多年前的事情了。而现在,大家都暑假了,何不趁着这段时间重拾冷却的感情呢?因而,放假了,大学生们不要一股脑儿的在家里蹲着,多和老朋友们联系联系,见见面、喝喝茶、逛逛街,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却能够无比深重的意义。感情需要用心去经营,时间、空间都不能成为你忽略朋友的借口。

五、结论与展望

图7:你对你的暑假生活感到满意吗?

我们的暑假是被倒数着的。有的人,在这个期间,为自己找了一份工作,从中学习在校期间不能学到的东西。有的人,外出游玩寄情于山水,在游玩之余增长见识。也有的人,在这个期间,昏天黑地地放肆着挥霍着如金的时光,每天以电脑为伴,与游戏共舞,在匆忙中感叹暑假的无味,在无味中继续地沉迷。匆匆的岁月中,我们需要信仰来支撑我们,更需要目标来指引我们。暑假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答案。这是问之不尽,卷不能书的。虽说有时候我们会感叹暑假生活如影印版的单调乏味,但有时候它又会过得比想象中复杂许多。很多时候你根本无法想象两个多月,甚至乎单单是一个月的时间,你能做多少事,学会多少道理,收获多少硕果,品味多少酸甜苦辣,成长为什么样子的人。一辈子很长,暑假很短。暑假可以使我们人生的缩影,也可以不是,全看自己怎么想,怎么做。

上一篇:优秀作文:铁鸡蛋下一篇:学习记录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