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心得体会

2024-08-13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心得体会(通用9篇)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心得体会 篇1

从这次调查活动中,我们得出几点结论:1,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搜索资料和游戏,其次是聊天,看电影,购物等。2,上网基本可以说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少部分还有很强的网瘾。3,大多数的人对于网络的态度都是认为网络生活利大于弊,要看自己怎么去对待。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生活有利也有弊。利处在于:

(1)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利于激发更多灵感。(2)便于大学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3)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节约学习时间。网络学习资源丰富,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时间。因此大学生为获得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这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4)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利于提高学习自主性。自主选课、自主参加考试、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等,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5,方便生活。例如网购,以及百度等资料搜索方便了生活。

但我们也从调查中发现了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问题。

一,网络成瘾。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于是出现了好多“宅男宅女”,出现了“淘宝族”,网上购物代替了逛街,网聊代替了同学面对面的交流,游戏和电影取代了好多课余活动,长此以往,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二,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有骗子、小偷,泛滥着色情、盗窃、诈骗等。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黄色的信息垃圾中,给其心身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调查表明,在被抽取的大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可见“网络黄潮”、“色情文化”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极大的摧残。此外,网络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非法盗取国家机密情报、散步谣言或恶意诽谤等。目前,有些大学生利用电子邮件敲诈香港富豪的事件以见报端。防范信息污染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三,人际淡化。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四,耽误学习。由于网络成瘾,好多大学生都会每天花几个小时在网上,这无异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因为如果没有上网,这几个小时也许可以用于学习的。还有一些“骨灰级”同志甚至为了上网不去上课不做作业的。

五,网络互动水平低。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仅有23.3%的大学生表示会“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有53.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参与网络讨论。这说明大学生网络互动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交流与分享意识,这样不利于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正确认识网络的本质,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永远是为我们所服务的,只是一种工具,而不要沉迷其中受它摆布。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制力。

开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入目入脑,打牢思想根基,提高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

三,加强管理,完善与网络社会相应的法律法规。

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对网络行为进行立法,以保护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不被有害信息侵犯。更多网络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在规范网络行为、保护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免受非法和有害内容的伤害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就当前形势看,网络立法工作还远未达到要求,特别是在阻止网络犯罪方面尤显滞后。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四,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进行信息选择,挡住信息垃圾。

除了在政策、法律上规范网络行为外,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过滤信息垃圾的目的。

五,搭建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发挥教师的网络教学作用

通过搭建互动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提供及时、便捷、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大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环境和支持。各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各种专题网站、主题论坛以及在线学习小组等方式,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师生畅所欲言,真正发挥网络互动功能,以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与网络媒介之间的互动。尽管大部分网络学习的平台都提供了交流互动工具,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指导,导致网络交流工具利用率低,因而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网络互动率低的现状。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教师对网络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调控和管理等活动,通过增强教师对网络学习的参与度,通过教师充分在线及时交流和错时互动,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提高网络学习效率,激发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热情。

六,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建立学科性强、专业化的学习网站

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网络上有效的学习资源少,需花费较多时间甄别;网络学习资源太分散,整合不够;有深度的专业性网络学习资料较少。相较之下,国外一些知名大学注重实施课程开放计划,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当下亟需整合各类网络学习资源,适应高校学科建设需要,建立学科性强、专业化的学习网站,丰富和推广各类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料少、专业性不够、过于分散的现状。对于专题化学习网站既要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库,还应建设学习导航系统和反馈系统,以使得学习内容更加条理化,便于知识搜集、筛选和互动。

七,提高学生自身的主动性

大学生们应转变态度,认识到网络的利于弊,利用其中的利为自子服务。努力掌握网上沟通技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网络互动,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心得体会 篇2

1.调查目的

1987年9月20日22点55分, 钱天白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 并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20年中, 网络以其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瀚的容量向人们传递着信息与知识, 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挑战。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 而且由此而形成的网络文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不仅有积极影响,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消极作用。这一切都使人们在尚未仔细品味到网络的“甘甜”之前, 已经开始领略它的“苦涩”。

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 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也较大。2007年7月,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表明, 中国网民的比例已超出中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其中学生占1.62亿用户的36.7%, 18~24岁网络用户占33.5%, 其中学生占50.2%, 大专以上用户占43.9%。可以说, 在高校, 互联网已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圈, 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们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各种愉悦, 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 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道德失范。

中国互联网20周年之际, 我们对红河学院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 并希冀在此基础上对红河学院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合理的对策研究。

2.调查地点

云南红河学院。

3.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法, 具体方式有问卷调查、个别采访。

4.调查对象

红河学院部分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2007年9月20日, 我们对红河学院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97份, 其中男生占51.3%, 女生占48.7%。

通过对问卷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多数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较为清醒的认知态度。82.8%的同学认为如今网络上的道德状况一般或较差;88.3%的同学认为上网时应该遵守道德;提倡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同学占85.8%。但是在现实的网络生活中, 却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的行为。其具体的表现为:

1.网络成瘾难以自拔

常见的网络成瘾主要有交际成瘾、游戏成瘾等。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查询信息, 而上网交友、玩游戏的也均在半数以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患上严重的网络成瘾症。有大学生坦言, 自从上大学之后, 几乎每天的课余时间都是在电脑前度过, 或者在寝室、或者在网吧。由于过多的时间在网络中度过, 不仅对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 同时影响了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习生活。

2.网络言语缺乏约束

传统的道德以个人的信念、意志为内在机制, 并受外界的舆论监督。但网上交往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削弱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机制, 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网上交友时发生人身攻击、粗言谩骂的不道德行为。当问及“对现在网络聊天时的骂人现象的看法”时, 10.2%的同学认为“没什么, 很好玩”, 8.1%的同学回答“别人都在骂, 所以我也骂”。虽然有62.9%的同学非常反感在网络聊天时骂人, 但是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承认在网络聊天时骂过别人。

3.浏览色情或暴力网站

大学生的性生理已经成熟, 而性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 他们对性知识和两性关系充满好奇, 加之性教育的滞后, 大学生的性心理、性卫生知识跟不上需要, 于是只能从一些色情网站上来满足他们对性知识的需要。同时许多色情网站往往以病毒的形式侵入搜索引擎使大学生避之不及, 深受干扰。20%左右的被调查同学承认有意或无意浏览过色情信息;23.9%的同学经常见到有人在浏览黄色网站, 54.8%的同学偶尔见到有人在浏览黄色网站。

4.网络随意作假现象严重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 正在日益发挥着它在资料搜寻方面迅速、省时的优势, 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 同时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 养成浮躁的学风。76.1%的同学有过通过网络下载文章来完成作业的经历, 其中部分学生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调查还显示, 大部分同学不愿在网上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有73.1%的大学生表示“在网上聊天时说真话”要视情况而定, 8.6%的同学直接说不会;在网上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资料的同学仅占26.9%。由于大部分人随意作假而导致了网络诚信危机, 97.5%的被调查学生不相信或不全信发布在网上的公共信息。

5.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

调查中发现, 不少学生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 存在恶意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有7.6%的大学生承认曾经用非法手段进入或攻击他人网站, 有24.9%的同学表示“有过要入侵他人网站的想法”。甚至16.3%的大学生承认“想过下载非法的黑客软件去盗取别人的账号”。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在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出现道德失范的行为, 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网络文化的特殊性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文化。网络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 开放性与多元性; (2) 自主性与平等性; (3) 隐蔽性和匿名性; (4) 虚拟性和随意性。这些特殊性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国界, 没有篱笆的世界。它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点导致了网络信息的庞杂多样、良莠不齐。网上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尤其是色情与暴力的横行, 对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容易在大学生心灵上引起负面效应, 从而导致他们的网络行为失范。网络的自主性与平等性使网络空间中人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得到张扬, 人的自由、平等得到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优化, 在这隐蔽的网络空间中, 如果个体未能正确认识自我, 很容易导致人格的扩张或萎缩。网络生活的隐蔽性和匿名性虽然张扬了道德主体的个性和自由, 却导致了虚拟性和随意性。网络社会中, 人们随意篡改个人身份, 行为方式、传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很难以真实的态度来对待网络世界, 而且在交往中往往不去考虑网络交往活动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弱化对他人的责任感, 无形中导致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失范行为。

2.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之一。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 虽然他们在生理方面已完全成熟, 但是心理的发展并不同步, 无论是社会认知、情感成熟还是自我意识, 都处在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 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因为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丰富, 大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情感、自我意识等各种能力逐步提高, 并不断走向成熟、深刻、丰富, 但是有时看问题不全面、易偏激, 对事物发展的本质缺乏理性思考, 尤其是面对丰富且特殊的网络世界, 容易产生消极因素, 从而出现道德失范。同时, 大学生的品德结构正处于发展之中, 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陷或瑕疵。在缺乏“他律”的网络环境中, 品德结构中的不完善之处不但没有得到弥补, 反而有所扩大、滋长。网络道德失范实际上是大学生原有的道德问题在网络上的映射。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

网络文化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载体, 但不是根本原因。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 如果大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综合素质, 也就不会出现道德失范行为。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靠自律, 二靠教育。

传统的德育注重外塑过程。师生间隐含着森严的等级关系, 教育者居高临下, 强制性的灌输现成的道德规范,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现象严重, 尤其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问题, 道德教育只强调抽象的道德原则, 而不太重视人格的培育, 即德育目标和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品德心理的严重背离, 把学生驯化成了绝对服从者。当然, 这种“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被动性、他教性”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对于培养青少年责任感和义务感、更好的运用道德的约束功能制约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伴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的突飞猛进, 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日益呈现出其明显滞后的一面。在网络时代, 德育工作对象的人际交往频繁, 在对外界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的同时, 他们对单纯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差异感到迷惑, 他们对现实中师生尊卑与网络所赋予的民主、自由感到不解, 从而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 进而会感到现实社会的虚伪, 产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排斥和逆反, 致使学校德育收效甚微甚至难以开展。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 信息庞杂多样, 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 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 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 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全社会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 必须形成一个整合家庭、高校、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1.加强网络管理, 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必须要“清源”, 即从源头上堵住侵蚀大学生思想的不良网站和糟粕信息,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 人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快网络立法步伐, 促进信息法规的建设。道德原则和舆论能够在道义上约束和规范人的举止, 却不能惩罚超越道德界限的不法行为, 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 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面对网络建设的严峻形势和迫切需要, 各种网络法规、条例相继出台, 对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还必须不断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次, 加强网络的监管和安全防范。公安信息安全检查部门应通过提高网络技术, 加强网络监控, 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 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的健康、正常与规范化的发展, 以尽量减少网络文化在校园中的负面影响。再次,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立法管理的同时, 还需要建立网络道德思想体系, 加强对全社会的网络道德教育, 培育全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安全意识。面对层出不穷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高校必须建立网络道德规范, 用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同时, 通过制定与实施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规定等增强高校网络道德规范的强制性约束力, 进而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2.改变传统德育方式, 形成网上网下合力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网络道德教育的场所, 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 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 发挥网络优势, 形成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教育合力。

首先, 重视网络利用网络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课堂教学中, 德育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并且课堂教学有其局限性, 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学生生活中实际面临的思想道德问题。网络的互动性和隐蔽性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一方面, 教师可以在通过校园网发表一些有指导性的思想道德论述, 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刷新”自己思想认识上的薄弱和不足之处;另一方面, 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校园BBS、博客、电子邮件等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帮助, 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也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其次, 注重网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通过和学生们平时的接触中, 以谈心、讨论、辩论的方式, 想学生之所想, 关注学生之所关注, 真正做到网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网下走进学生的道德生活。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等组织的作用,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道德教育活动, 如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 引导广大学生参与, 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上述这些活动, 倡导青年大学生文明上网, 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规范氛围, 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 从而使学生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能够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学科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 尤其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领网络阵地, 通过网络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 将正确的、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内容移植到网络道德建设上来, 传播主流价值文化,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建立起弘扬网络主旋律的阵地, 把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向文明的方向和轨道。

3.加强大学生自律教育, 提高免疫能力

人在总体上是有理性的,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缺位并不是主流。同时必须看到, 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并不是技术本身造成的, 因为技术无所谓好坏, 关键在使用它的主体——具有思想的人。正确网络道德的形成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免疫力的提高,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那样:“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关系的根本转变, 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因此, 必须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精神, 提高网络道德素质,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各级各类学校应尽快把网络伦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使学生将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 以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以及面对信息技能吸引的自控、自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使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 都能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遵守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道德, 以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为己任, 做网络文明的实践者, 网络家园的创造者。

大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调查 篇3

本调查选取山东某大学城10所高校在校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05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3份,有效回收率为97.4%。

过度休闲娱乐表1中的数据显示:总体上认同网络是良好的休闲方式的大学生占到66.4%。在“网络的主要活动类型”中,22.2%的大学生选择“音乐、电影”,26.8%选择“游戏与聊天”,网络休闲已成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主要内容。但过度采用网络休闲方式,容易让人沉溺其中,不但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业和身心健康。

迷恋聊天交友表1中的数据显示:26.8%的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是玩游戏和聊天,表明聊天交友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重要目的。许多大学生迷恋网络聊天交友,而缺少了在现实中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学习和锻炼。从网络回到现实中,他们往往难以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刻意封闭自己,造成人际关系的狭窄和淡化,影响到现实中的社交活动。

沉溺于网络游戏表1中的数据显示:在“网络的主要活动类型”中,选择“游戏与聊天”的为26.8%,是该题目中选择率最高的一项。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很多网络游戏中充斥着各种暴力思想,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大学生长期受到暴力思想的误导,很可能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入现实生活中,容易导致各种矛盾的产生,甚至诱发犯罪。

依赖网络学习工具表1中的数据显示:21.3%的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是查找资料。经常使用网络工具查找资料容易使大学生对网络工具形成过度依赖心理,而造成在现实中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弱化,一旦离开了网络工具,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受到影响。

大學生网络心理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促使他们的网络心理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又引导着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正确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本次问卷调查总结出大学生网络心理存在的几个问题:网络沉迷、人格异化、逃避归属心理和获取认同感心理。

网络沉迷本次问卷结果显示,约有25%的大学生有网络沉迷倾向,详见表2。大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个人主页和网上猎奇,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导致个人身心健康受损,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及社会交往。

人格异化关于“网络中的朋友更了解我”一题,91人表示“有点同意”、28人表示“同意”、11人表示“非常同意”,其比例分别为8.9%、2.7%和1.1%,总体比例为12.7%,详见表3。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会使大学生混淆视听,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可能形成与现实世界中不同的人格,并且这种人格将作用于现实中的个体行为。在这种人格作用影响下,大学生难以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方式,难以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周围环境刺激作出恰当反应。这种人格的裂变将直接导致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惧、否定和逃避现实等行为的发生。

宣泄情绪有的大学生渴望得到友好的情感,但又担心他人对自己言行的消极评价,所以喜欢使用网络这个隐蔽的社会交往渠道与他人交流。在关于“网络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一题的选择中,有33.5%的大学生表示“有点同意”、15.3%表示“同意”、2.4%表示“非常同意”,总体上对网络情感宣泄表示赞同的达到了51.2%,详见表4。可见在网上进行情感宣泄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同。经常在网络中宣泄情感的大学生,在现实中就缺少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一旦离开网络,现实同虚拟网络间的差距将被放大,网络所获得的各种心理满足瞬间消失。这种情况反过来又刺激网络使用者继续使用网络来宣泄情绪。

获得认同网络的虚拟性使自我成就感强烈的大学生可以重塑自己的形象,获得价值认同。本次调查显示:“在网络世界中,我感到更自信”一题中,222人表示“有点同意”、93人表示“同意”、18人表示“非常同意”,其比例分别为21.7%、9.1%、1.8%,总体上达到32.6%,详见表5。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长期在网络上寻求认同感,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失去奋斗、竞争的动力,往往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孤僻、自卑甚至厌世等情绪。

大学生网络行为和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大学生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层面出现的问题和大学生自身、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去粗取精,是可以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适当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校园网络的发达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供了基本条件,学校相对宽松的管理又为他们提供了相对较多的上网时间,这二者都是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的客观条件。减少大学生上网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条件。另外,还需要加强网络使用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同这种做法。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重视、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心理素质和网络认知,使他们正视网络的“双刃剑”效应,避免网络沉迷、人格异化等网络行为问题的产生。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高校应该努力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并以社团为载体,鼓励大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体验到现实交往的乐趣。还可通过开展文体竞赛、学科竞赛、学术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把大学生从虚拟世界中引导到现实生活的正常轨道上来。

加强高素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要帮助学生解决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建立起一支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高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这就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了解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有效掌握网络技术”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使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更加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问卷 篇4

一、上网的基本情况(可多选)

1、您上网的方式是:

1、宿舍

2、机房

3、网吧

4、其他

2、您平均每天上网时长:

1、1小时以内2、1-3 小时3、3-5小时4、5小时以上

3、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

1、学习资料获取

2、资讯

3、邮件

4、QQ或MSN等即时通讯

5、游戏

6、影音

7、网上购物

8、其他

4、占据您上网时间最长的是以下哪种方式:

1、学习资料获取

2、资讯

3、邮件

4、QQ或MSN等即时通讯

5、游戏

6、影音

7、网上购物

8、其他

二、网络对您学习及生活的影响(可多选)

5、您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

1、网络

2、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

3、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

4、其他

6、您阅读的主要方式是:

1、网络阅读

2、实物书刊

3、手机阅读

4、其他

7、您进行过网上购物吗?

1、频繁

2、经常

3、偶尔

4、从不

8、如果有过网上购物,您会选择哪种支付方式:

1、网上支付

2、汇款

3、货到付款

4、其他

9、您上过论坛吗?

1、频繁

2、经常

3、偶尔

4、从不

10、如果有,您上论坛的主要目的是:

1、获取信息

2、打发时间

3、聊天交友

4、实事评论

5、博客

6、其他

11、您在网上投过电子简历吗?

1、是

2、否

12、如果有,您获得过面试的机会吗?

1、很多

2、一般

3、很少

4、没有

13、您哪种类型的朋友比较多?

1、现实生活中

2、网上虚拟社会中的朋友

14、您在学习中使用网络的频率高吗?

1、很少使用

2、比较多使用

3、经常使用

15、上网对您学习成绩的影响:

1、明显提高

2、有所提高

3、没有影响

4、有所下降

5、明显下降

16、您浏览过不健康网页吗?

1、频繁

2、经常

3、偶尔

4、从不

17、您父母对您上网的态度是什么?

1、反对,基本上不让上网

2、只是说说, 每什么举措

3、基本不管

18、您觉得上网对您来说利弊是? 1、利大于弊

2、弊大于利

19、您对大学生上网的看法是?

1、网络对大学生很重要

2、无所谓

3、其他

三、网络安全

20、您遭遇过以下网络安全问题吗?

1、垃圾邮件

2、病毒攻击

3、信息被盗

4、其他

四、手机

17、您每月平均手机费用是:

1、20元以下2、20-50元3、50-100元4、100元以上

18、您的手机费用占您每月生活费用的比例是:

1、10%以下2、10%-15%

3、15%-20%

4、20%以上

19、您经常使用的手机业务是:

1、语音业务

2、短信及彩信

3、游戏

4、铃声、图片下载

5、资讯订阅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心得体会 篇5

前言

背景: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产物,我们已不胜耳闻,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然而它在为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向人类抛出一些有害垃圾,甚至,是有毒的。作为一个处于特殊成长阶段的人群——大学生,我们不得不关注和讨论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趋利避害。

目的:了解本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分析和讨论他们使用网络是否合理,从而能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调查的对象:绍兴文理学院在校生(主要为大二及以上高年级学生)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法

调查的过程:

集体成员选题

吴晓萍,于婉设计问卷

田立男,赵立军,于婉,孙飞发放及回收问卷

数据统计及图表制作

孙飞,于婉对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及分析

魏玲维吴晓萍搜集资料,完成调查总结报告

王丹,魏玲维制作PPT及讲解

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的分析:

Q1、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或者占据你上网时间最长的)?

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看电影和聊天,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了44%,但是用于获取学习资料的却仅有13%,这样的反差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价值利用率不高,也可以说明大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娱乐上,而未真正发现网络利用的最大效益。

Q2、一般,你上网都是查什么类型的资料?

分析:看来同学在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方面的兴趣(54%)远远大于对课本知识的兴趣(选择“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占18%,选择“作业的参考答案”的有28%)。一方面可以发现同学们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不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出建议:希望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多地培养同学们的兴趣,这样也就能够让同学们更多地利用网络去关注和提高学习成绩。

Q3、你觉得网络游戏对你的吸引力是什么?

分析:其中有42%的人认为,网络游戏是很无聊的,但是还是多达58%的人在玩,其中多数认为这样可以“打发时间,摆脱平日里无事可做的无聊”。这反映了大学生还未能合理利用好课余时间,也说明他们缺少规划与定位,缺少思考和承担责任感。Q4、你觉得网络对你来说是利大于弊吗?

分析:其中近42%的人认为没有带来坏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说明网络的存在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还有20%的人受“弊大于利”的影响,42%的人认为利弊之间可以画“=”,因此也指出了大学生没能开发好网络利用资源,对于我们来讲网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调查中发现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利影响

1、信息污染

网络在给我们创造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垃圾。尤其是那些不健康

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危害学生。而在本次调查中,有35%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2、人际淡化。

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营造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有待改进

1、大学生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众所周知,网络包罗万象,因而使其迅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的平台。然而,在调查中发现,真正使用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对课外知识的拓展,投放电子简历以及主动搜寻有用信息(包括国内外信息)等实用性的活动人真是很少。其大多上网都是用qq上网闲聊,看电影,玩游戏,购物,看娱乐八卦等等娱乐活动。

2、把网络作为一个主要的休闲方式

网络中总是不乏给人愉悦的娱乐方式,因此许多人将网络作为一个主要的休闲娱乐的途径。当他们无事可做时,第一时间想到上网。QQ聊天,游戏大战,电影放映,看娱乐新闻以及进行网上购物,而忘却其实去户外进行活动才是最好的最有利的休闲方式。

有利的影响

1、.获知场所和时间的变化

网络的全球性打破了国际与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构想。大学生不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是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何时在何地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含量。

2、获知观念的变化

网络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大学生的获知观念由被动接受教育的灌输和安排,转为从广阔的网络海洋中吸收来自不同个体、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观念,然后辨别是非对错,发展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合理的个性观念。

3、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节约学习时间。

网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资源,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即能在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

网络不受知识的“滞后现象”,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时间,并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知识进含量和进总量。

4、发展个性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在网络上自由言论,表达观点成为可能。这使得大学生能够尽可能发展自己而不受约束。因而能够保留个体的个性。

我们的忠告

A、要善于上网学习,辨明网上的善恶美丑,自觉抵制各种虚假、消极内容,远离不健康网页,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不断提升网络学习有效性。

B、要合理规范地使用网络,调节好网络使用时间与节奏,发挥网络的最大功用。

C、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一点营养,增加个人修养,为自己即将踏上的就业之铺就基石。

By环境科学101

大学生网络调查问卷 篇6

年级:年龄:性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对在校大学生做一份网络调查问卷。

1、你有自己的电脑吗?()

A、有B、没有

2、你使用电脑的地点主要是?()

A、机房B、网吧C、寝室D、家里E、其他

3、上网做些什么?()

A、上网聊QQB、打游戏

C、听歌、看电影D、查资料学习

4、您每周上网的平均次数为多少?()

A、两次以内B、三至五次

C、基本每天都上D、基本不上

5、一般情况下,您每次上网的时间大约为多少?()

A、2小时以内B、2—5小时

C、5—8小时D、8小时以上

6、您认为迷恋于虚拟网络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A、影响睡眠障碍,体力透支B、人际关系的淡化

C、产生消极的道德和价值观念D、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7、您使用聊天工具的目的是什么?()

A、与朋友联系B、认识新朋友

C、娱乐D、其他

8、您觉得网络对您的现实生活有所影响吗?()

A、有,影响很大B、没有

C、有,不大D、不大,网络跟现实分得很清楚

9、网络对你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A、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B、认识很多朋友C、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D、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

10、你有因为使用电脑而放弃了一些其他日常活动吗?()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报告 篇7

1. 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消费特征,为面向大学生经营的企业开发大学生消费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中对大学生消费特征变量的设计参考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网络热点调查报告》之“网络购物”部分。调查问卷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变量的测盘采用的是自填问卷的方式,问卷内容包括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群体特征的测量;对大学生是否选择网购的原因测量;对大学生购物网站的选择特征的测量;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特征的测量;对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评价的测量五个方面。

3. 调查对象

本调查在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中随机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94份,得到有效问卷279份,回收率为98%,有效回收率为93.3%,具有统计意义。有效问卷中男生占50.7%(142份),女生占49.3%(137份)。

二、调查结果

1. 大学生网络购物群体特征

(1) 性别年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37.8%的被调查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经历,而男生网络购物群略高于女生(如图1)。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女性,男生比女生更敢于冒险和追求新的事物,而且男生的网络基础知识比女生普遍,这可能是造成大学男生网络购物比率要高于女生的原因。

(2) 年龄特征。大学生年龄在18岁到24岁,其中18岁~22岁的学生人数最多,所占比重为89.7%。并且调查还发现,大三大四的学生网上购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由此可见,网龄对网络购买影响较大,网龄越高,越容易进行网上购物。

(3) 支付力特征。从调查结果来看,收入在400元~800元之间的大学生参与网络购物的最多 (见图2) 。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来源是来自于家庭的供给,81.1%的学生月消费居于400元~800元之间,每月生活费过高和过低的人所占比例都较小。

2. 网络购物原因分析

(1) 不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调查显示,在没有购买经历的大学生中,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对网站不信任,怕受骗,质疑其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见图3)。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对网络零售商的了解很少,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都是在消费者真正进行消费的时候才能够切身感受的。因此,这些因素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是否参与网络购物。

(2) 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调查显示,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被访者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多样性(见图4)。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主要在于网上购物更方便,更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商品信息。

3. 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特征

(1) 获知集道。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网络购物者获知购物网站的主要途径是朋友介绍、网站介绍、网上广告、网络链接、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 (见图5) 。大学人口比较密集,消费的趋同心理,使得大学生们消费时在室友、同学、朋友、老乡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

(2) 选择原因。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 (72%) 会通过在多个网站间进行商品比较来选择购物网站,选择某一购物网站看中的主要原因是知名度高、信用 (信誉) 良好 (见图6) 。大学生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愈识,对知名度高、信用良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选择购物网站大多集中在几个大型网站,淘宝网6 4%,易趣网2 4%。

4.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特征

(1) 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类型。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网上最常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服装鞋帽、书刊、数码音像制品、在线充值、票务/教育服务等,这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对全民调查得出的用户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书刊、服装鞋帽、数码音像制品、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些微的差异,但这些商品和服务更体现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消费。书刊质量风险不大,运输较为方便,因此,大学生网上购买服装的比例增多,说明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度高于普通市民。

(2) 购物频率和购买金额。从调查结果来看,购物频率每月不少于一次的仅为22%, 30%的学生为三个月一次, 56%的学生的平均购物金额为100元~300元 (见图7) ,这与上述的大学生主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类型是相吻合的。

(3) 价格期望。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均是比商城价格低30%以下 (见图8) 。说明对有些大学生来说价格并不是影响其是否进行网络购物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消费偏于理性,不仅关注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而且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愈识,对知名度高、信用良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

(4) 付款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84%的网络购物学生选择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网上支付。我国的电子支付状况已得到较大改善,大部分学生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比较放心。

5. 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评价特征

(1) 网上购物的担心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有网络购物经验者对商品的质量担心程度最高(37.9%),对售后服务和物流快递的评价较低,对商品种类、查询方便性的评价较高 (见图9) 。没有网络购物经验者更多的是对网上消费的安全与隐私表现出了较大的不信任倾向,而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已经对其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说明大学生的初次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2) 需要改善的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安全性、配送及时性是被最多提到的几个方面。

(3) 未来购买意愿。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网络购物者明确表示在未来的一年还会继续进行网络购物 (83.7%) ,明确表示不会的很少 (6%) (如图10)。即使至今没有尝试过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在被问及“以后是否会尝试网络购物”时,表示今后会进行网络购物的占到69%,说明他们对网络购物的发展非常期待,在网购条件让他们感到满意时愿意去尝试。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相比在方便及时性、信息的丰富性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网络购物。

(4) 网络购物前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的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会被人接受。这也符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2005年“中国将迎来电子商务贸易的高潮”的论断。

三、结论

1. 大学生网上购物潜力巨大

大学生虽然受经济条件的约束,在校期间无法开展更多的网上购物活动,但其参加工作之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中中高收入的群体。所以,大学生的价值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他们目前的实际购买量,而在其终身价值,一旦有了固定的收入,他们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潜力是巨大的。此次问卷调查也支持这一结果,37.8%的被调查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经历;83.7%的大学生网络购物者明确表示在未来的一年还会继续进行网络购物;69%没有尝试过网络购物的大学生也表示今后会进行网络购物。

2. 大学生网上购物市场已经形成

由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已经普及,大学生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普遍为1小时~5小时,这些人群对网络可谓相当依赖,同时,在曾经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人群里86%的购物者对其进行的网上购物是基本满意的,说明至少有86%的人对网上购物是能够接受。以上数字告诉我们, 面对大学生的网上市场已经形成,正等待商家去开发。

3. 拍卖网站人气最旺

此次调查显示,拍卖网站在大学生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79.2%的学生选择光顾拍卖网站。相比之下,只有13.8%的学生将B2C网站作为自己的购物首选,7%的学生在门户网站购物。

4. 购物首选网站高度集中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购物首选网站集中在几个网站。在每一类网站中,大学生的选择都集中在某几个知名度非常高的网站。这种现象在拍卖网站中表现得更为明显,84位选择拍卖网站的学生中有74位选择了淘宝,只有10位学生选择了其他网站。另外,目前中国B2C购物网站数量己超过12000个,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大学生们网上购物的首选网站主要集中在卓越、当当等几个网站中。门户类网站的得票也基本上被网易、新浪二大门户网站瓜分。网络降低了企业的进入门槛,无数企业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但是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消费者高聚集度却表明只有那些能在行业中排名前几位,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网站才能吸引绝大部分人流量,继而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顾客规模,赢得最后成功。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特征进行研究, 有助于企业发展大学生网上市场, 取得未来的竞争优势。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网络购物情况进行了五个方面的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购物潜力大、购物网站集中度高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 (电子邮箱和网络购物) [OL].http://www.cnnic.net.cn/index.2007

[2]李承安徐红军:论我国网络消费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业研究, 2007, (1) :20~20

[3]王战平崔艳红:我国网上消费者及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北方经贸, 2005, (8) :55~55

大学生网络影视文化接触调查 篇8

下文基于2012年四五月间面向五省六所大学[4]610名本科生课堂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受访者遍及大一到大四,出生年份从1988年到1994年,以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出生为主体。专业分布涉及理工类、文科类、影视动画类。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占据59.4%。受访者分为两组,306人接受“关于网络电影评论的调查”,304人接受“关于网络电视剧评论的调查”。两组问卷除了关键词“电影”和“电视剧”的不同外,其它内容几乎完全一致。

一、大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剧的频率和渠道

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电影、电视剧的接触是相当频繁的,观看数量也是可观的。在高考压力减除、校园文化影响、生活自主能力提高、网络片源丰富、观看方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电影电视剧欣赏成为当代大学生文化娱乐生活的主流内容之一。从电影组的情况来看,将近50%的受访学生平均每周的观片量超过1部,不少影视专业的学生表示每天都会看电影。观片量的多少明显与专业有关,普通文科生和理工科学生73%的人估算自己的看片频率在“每月1-3部”或“每周1部”的水平。而戏文、摄影、编导等影视专业学生则较少人低于“每周1部”的数量,相反,每周看片2、3部的很普遍。这样的分布当然与专业热情和兴趣有关系,也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关系。电视剧组的分布规律大体相似,每年看1到2部的情况最多,占据三成。年观看量低于1部的超过8%。

当被要求对几种看电影或电视剧的途径“按照自己常用到不常用的顺序进行排列”时,80%左右的学生将“通过网络(包括在线观看、下载观看)观看”的方式排在第一位。这其中电影组中有23.1%的人除了网络渠道以外,不考虑其它的电影观看途径。这组只有不到12%的学生首选“进影院观看”。有学生明确表达只有那些艺术质量上乘,视听享受指数又高的影片才值得进影院观看。排除网络这个首选渠道以后,学生们才会主要选择电影院或电视。丰富的网络视频资源和下载资源为大学生观众提供了远比电影院和电视都要数量多且品种多的影视剧产品。通过网络的途径,他们接触到大量的外国影视剧。

表1:大学生电影观看频率

表2:大学生电视剧观看频率

表3 :大学生看电影的首选渠道

表4 :大学生看电影的次选渠道

表5 :大学生看电视剧的首选渠道

表6 :大学生看电视剧的次选渠道

网络成为大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剧的首选渠道和主要渠道,这大大激发网络影视评论的活跃和繁荣。尽管上网观看电影电视剧免费而便捷,但大学生也要为自己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计算,做准确的看片选择。再说大量作品的存在也使选择成为必须。于是,通过一目了然的分数,或者通过三言两语的简评或精密细致的长篇文章的评价、评论对备选作品做一个看前的评估成为网络影视观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和伴随行为。这一伴随行为在看片后又可能延续到参与打分、回复评论、发表评论等构成的交流环节和深度欣赏环节。所以,影视剧播映和观看渠道的网络化是催生网络影视评论在各类网站上普遍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对电影电视剧信息的获取习惯

当代大学生搜寻、观看、收藏电影电视剧的诸种活动都依赖于网络,围绕着电脑。网络舆论对他们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左右着他们的看片选择和观片后的影片评价。而他们查看影视信息、参与影视评论的活动不仅仅满足于影视文化介入的需要,还往往是跟他们的娱乐需求、社交需求和学习需求融合在一起的。本次调查围绕电影电视剧信息的来源和信息读取上的偏好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查。

首先,表7、表8、表9呈现“国内网站”和“朋友告之”是电影电视剧信息最主要的两大来源,50%以上的信息不是来自朋友,就是来自国内网站,而朋友之间的信息交流很可能也是通过社交网站、即时通信等网络工具的。排在“网络”和“朋友”之后的信息来源是电视和电影专业杂志。中央台和省级台播出的一些权威的娱乐新闻报道节目成为学生们通过电视获取电影信息和电视剧信息的重要平台。另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电影专业杂志是《看电影》,而他们对电视杂志的接触相对少。

表7 :电影信息的首要来源

广播 1.2%手机 1.2%国外网站 1.1%

表8 :电影信息的次要来源

表9 :电视剧信息的首要来源

疲软多年的内地电影市场从2005年开始强劲上升,电影重回大众文化的焦点位置。与此同时国内外电视剧佳作迭出引发一次次轰动全国的观看热潮。电影电视剧版面成为各种门户网站的标准配置。2007年以来,视频网站和网络视频播放器及搜索引擎的迅猛发展又让它们成为影视文化培育的新基地。影视信息在大型综合门户网站、影视专业门户网站、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不同性质不同应用功能的网站和视频播放器等工具平台上广泛存在。

表10 :你的网络电影(电视剧)信息最主要来自哪种网站

新浪等门户网的影视版11.8% 18.3%时光网等专业网站17.1% 3.9%风行、迅雷等下载平台27.0% 30.0%豆瓣网一类 18.4% 9.8%其它网站 7.2% 5.2%不上网查阅相关信息6.6% 23.5%

表10数据显示无论电影组或电视剧组,最大比例受访人群的影视信息获取主要依赖风行、迅雷这一类观看工具和下载工具,数据都在三成左右。可见,对大学生而言,影视信息获取的最主要动机是看片指导。表10的数据还显示时光网和豆瓣网对电影爱好者有较强的聚合作用,而对电视剧迷的聚合作用就差得多,尽管在这两个网站上也有电视剧的信息,但显然它们在电影信息上的权威性压过电视剧方面。反过来说,专业电视网站的建设赶不上专业电影网站,相应的,影评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远远超过电视剧评论。有23.5%的人不在网上查阅电视剧信息,远多过电影组的6.6%。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对电影的接触超过电视剧,而对电影的重视程度也大过电视剧。表11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这点。就信息内容偏好的前两项分布,电影组和电视剧组大致相似,而关心电影制作细节、评论分析和专业知识的人数比例则明显高过电视剧这一组。同样,表12中,专家老师和网络影评人的意见在电影信息传达中的威信明显高过电视剧信息传达。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可以说明一点:在大学生的眼里电视剧更趋向娱乐性,而电影更趋向严肃的艺术性。

表11 :你对网络上的电影(电视剧)信息内容是否有偏好(多选)

自己喜欢的电影人(或电视剧导演演员)的消息53.6%49.0%新片放映信息 56.6%42.5%电影(或电视剧)制作细节41.4%22.9%评论和分析 61.8%33.3%电影(或电视剧)专业知识22.4%13.7%

表12 :你对网络上电影(电视剧)信息的具体来源是否有偏好

三、大学生对网络影视评论的接触

在了解观影习惯和影视信息获取习惯后,问卷进入对影视评论活动接触情况的调查。针对“你会去查看网上的电影评论(包括长评、短评)”的调查,41.2%的大学生回答“经常查看”,只有8.8%的大学生表示“从来不看”,剩下一半多的人比较均匀地分布在“不太经常看”(29.7%)和“看过几次”(20.3%)的情况中。大学生对电视剧评论的接触总的来说明显少于电影评论。

表13 :电影(电视剧)评论的查看频率

不太经常看17.2%看过几次29.7% 不太经常看24.3%从来不看20.3% 看过几次8.8% 从来不看25.9%

关于查看影评的时间,17.8%的学生选择看电影前查看,40.9%的学生在看完电影以后查看,41.3%的学生则是看片前、看片后都会查看。这与他们查看影评的原因或目的密切相关。48.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查看影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可看的电影”。可见,来自媒体娱乐频道、网民博客,以及视频网站和下载网站的打分、短评和评论文章给大学生提供了主要的电影观影指导。另外,有33.2%的大学生表示查看影评是因为“没看懂电影”,想寻求解答。同时有46.8%的学生认为自己查看影评“出于学习目的”。这些回答解释了为什么相当数量的学生在看片前、看片后都会查阅影评,而不仅仅是在看片前或看片后。比较而言,只有20.4%的学生认为自己查看影评出于“对娱乐信息的关心”,以及28.5%的学生承认查看影评出于“对特定明星或导演的关心”,对应的,有23.7%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查看影评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可见,对大学生而言,网络影评的实用性是重要的,至少在他们的自我认定中,查阅影评的学习目的重于娱乐目的。

表14 :你一般什么时候查看电影评论

表15 :你查看网上影评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热爱电影 23.7%关心娱乐信息 20.4%关心特定的明星或导演28.5%出于学习的目的 46.8%作为朋友交往的话题48.1%没看懂影片 33.2%其它 7.6%16.9%为了找到可看的电影

落实到对电影的具体评价行为,大学生们趋向于方便易操作的网络打分[5],较少人花时间和精力写影评文章。针对“你是否写影评文章(几百字的或者更长的)”的调查,只有4.3%的受访者回答自己是“经常写”的,超过三成的人在这个博客广兴,几乎人人都可方便发表电影意见的时代依然是“从来没写过”影评,表示“偶尔写”和“写过一两次”的人数也都在三成上下,差距不是很大。与之相对比的是,24.4%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在网站上给电影打分”。当被问及“网站上的电影打分会影响你是否观看此片的决定吗”,参与打分的学生中有59.2%的人表示“会有影响”,另外40.8%的人认为不影响他们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影片网络得分的影响不仅指向大学生的网络收看,也同样指向他们在影院的选择。

表16 :大学生影评写作的频率

表17 :大学生给电影打分的频率

四、总结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几点初步的结论:

1.电影电视剧观看是当代大学生文化娱乐生活的主流内容之一。网络是他们首选的也是最主要的看片渠道。网络的便捷和免费使他们保持较高的看片频率。这是网络影视评论活跃的前提。高频率的网络影视观看激发网络影视评论向常态化、多形态化发展。

2.网络也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影视信息、影视舆论传受渠道,这是网络影视评论兴盛不衰的必要条件。60-7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影视剧信息首先来自国内网站。网络文化的大众化和民主化特点也反应在大学生在信息接受上普遍比较看重“普通网友”的意见,专家和老师的权威性趋弱。

3.影视信息查询、影视评价或评论的参与是大学生影视观看的必然伴随行为,也是看片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从看片前到看片后的全过程。大学生查看影评很大一部分来自学习和认知的需要,可见优质的影视评论文章对提高大学生艺术欣赏和影视修养的重要性。

4.大学生查看影视信息、参与影视评论不仅仅满足于对影视文化的介入,也是跟他们的娱乐需求、社交需求和学习需求融合在一起的。大部分学生对影视信息的专业性要求不高,关于创作者尤其是导演演员的信息仍然是除了新片上映信息之外他们最关注的信息。相对而言,电影信息的专业化程度高于电视剧信息。

5.网络提供了方便的电影评价工具。网络打分、影评等网络评价机制也在切实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影视观看。落实到对电影的具体评价行为,大学生们趋向于方便易操作的网络打分,较少人花时间和精力写影评文章。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见CNNIC官网。

[2]见 网 页http://www.doc88.com/p-407987808150.html

[3]见《电影艺术》2010年第4期。

[4]受访学校包括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篇9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

储娜(化名)

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

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xx年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决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xx年,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大学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xx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然而,截至xx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来源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贫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2

一、玩游戏的原因

1、生活自由,空闲时间多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大多数大学生,生活较为自由,有较多的空闲时间,而玩网络游戏就成了消磨这些空闲时间的一种方法,而且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通过这个方法来消磨自己的空闲时间。当然这并不是指这些大学生将全部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玩网络游戏,而是指至少有一部分的时间用网络游戏来消耗。

2、自制力缺乏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在高中时期大多是通过老师和家长的管教与学业的压力对学习生活进行约束的。而进入大学生活后,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这些约束都不复存在,而这些人中,本身就缺乏自制力的那部分人,很有可能在大学生活中沉迷于某一件事情中,而网络游戏无疑是一个很具有诱惑力的选项。于是,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人就会不由自主的玩网络游戏,有些人甚至只玩网络游戏,连学业都荒废了。

3、游戏本身吸引力大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互联网产业主力军之一的网络游戏,自然也是层出不穷,然而用户量再多,用户总量也是固定的,于是各个网络游戏制作公司为了使自己的游戏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用户群体,不断地提高着游戏的质量。而这种行为造就了一些优秀的网络游戏产品,对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用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种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有些自制力差的大学生,遇到这样的游戏,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而去,甚至投入很多时间在网络游戏上。

4、优越感

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寻找优越感的倾向,这是作为人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特性。寻找优越感的手段有很多,网络游戏无疑是这样一种寻找优越感的良好手段。比如说,在同一款练级游戏中,我比你的等级高、装备好;在竞技游戏中,我的技术高操作好,你打不过我。这些都会导致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优越感,而优越感是一种会使人愉悦的感觉,人们本身并不反感这种感觉,有的人甚至非常渴望这种感觉。对于刚刚成年,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来说,急于证明自我价值的心态往往会使其去寻找优越感。所以,或多或少,可以获得优越感也是当今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

5、寻找话题

大学生活中,与同学的交流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交流总是需要一些可以反复咀嚼,而又可以不断更新的话题。恰好,网络游戏可以很好的符合这些要求,几个人玩同一款网络游戏,这样在交流时就有了不错的话题。而之前不玩这款游戏的同学,在看到别人交流的时候,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兴趣,有可能就此开始玩这款游戏。

二、玩游戏的影响

1、身心健康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玩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每天都投入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的同学,由于将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网络游戏中,导致这些同学缺乏锻炼,体质不是很健康。而有一部分同学,牺牲睡眠的时间来玩网络游戏,使得他们的作息时间也很不规律,晚上游戏,白天睡觉,由此还导致有些同学饮食的不规律,经常是想起来了就去吃一顿饭,有上顿没下顿,无法 做到在正常的时间进行正常的一日三餐。

在心理上,一些在网络游戏中投入大量时间的学生,即使在不玩网络游戏的时候,脑子里也会一直想着玩游戏的事情。而由于玩游戏导致的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一部分同学的精神状况不能维持良好的状态,总是犯困,神经衰弱。

这些都是过度玩网络游戏造成的不良影响。当然,那些每天投入适当时间在网络游戏上的学生,正常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2、学习成绩

对于学习成绩来说,网络游戏确实有着影响,虽然学习好的学生,也在玩网络游戏,但是并不过度。而许多过度玩网络游戏的人,确实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校每年的留级学生中,就有很多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而荒废了学业。

所以说,适度的玩网络游戏不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不能过度玩网络游戏。

三、解决对策

1、合理分配课余时间,尝试规划安排时间

适当的玩一些网络游戏,有助于集中精力,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到现实中体验不到的快感;如果与同学互动进行,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使得自己的交际圈子广泛一些。

2、主动面对压力

不能只想着逃避压力网络只是虚拟之地,并不能代替现实中的人和事,自己对网络游戏太感兴趣,但是要克制自己,凡事都是有个度,越过了边界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诱惑,如果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即使不玩网络游戏也会深陷其他诱惑陷进当中,所以重要的是去克服,去直面压力,不要去逃避。

3、不能只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优越感,活在当下,主动发掘自己长处

竟现实才是主体。在现实中取得傲人的成绩会得到来自社会和周围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不是一件更加令人兴奋的事情吗?虽然这过程中充满着艰难,但是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辉煌。所以更多的是扬长避短,挖掘自身的长处。

4、减少游戏时间,增加锻炼时间

对于自己感觉影响到身体健康的同学,要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多去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学习和生活,体会到健康生活的乐趣。

5、把学习作为第一目标,不能本末倒置

那些玩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同学,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积极与人交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大学四年是一个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养的好时机。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就会慢慢的体会到现实中的快乐。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3

一、调研背景:

在我国,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作为最先接受新技术的群体,大学生对电脑和互联网是情有独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购者从年龄来看以18~24岁所占总比利最大。从网络购物者的文化程度来分析,上网购物的大学生已达总数的49.3%。作为“高触网”的大学生,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学生成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体。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网购特点。

二、调查设计: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了解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

四、调查主题: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情况

五、调查方法:使用腾讯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并分享到QQ、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在线调查

六、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七、调查内容:

淘宝、支付宝、好评、差评——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宿舍“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这大概是大学生常讨论的话题,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宿舍楼下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包裹。但还是用同学不愿尝试网上购物,阻碍他们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热衷于网上购物的同学,他们的购物动机,所买物品的特点,男女大学生网购有何区别,从而了解到阻碍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的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

八、调查数据及分析(此次调查一共有39份有效问卷)

在这39份调查问卷中,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性别:女生有22人男生有17人。

是否进行网购:在这39份调查问卷中有3人表示不愿意网购,其不愿意网购的原因是因为不信任网络怕上当受骗和他们认为程序太繁琐;有36人表示愿意网购,通过调查了解打动他们进行网购的主要3个原因是:商品打折、朋友推荐、开设赠优惠券。

进行网购的动机:大学生进行网购的动机最主要是因为个人需要,其次男生的动机是方便,女生的动机是时尚潮流。

进行网络购物是所注意的地方:在愿意进行网购的大学生中,通过调查数据了解到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所注意的地方是:质量。其中男生多注意:质量、价格、可靠性;女生多注意:质量、价格、品牌、是否包邮。

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获知购物网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网站介绍、网上广告、网络连接、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

购买频率: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购物的频率多数集中于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进行网购这种行为。

网购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进行网购是最担心的三个问题是:没法试穿试用导致商品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值,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购物所花时间太长售后服务差,

付款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网上支付。

网购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购内容最多的是实物购买,比如一些服装,食品,电子产品。并且生活费在1200-2200之间玩网游的大学生很多,他们在游戏上的开支也比较大。

九、结论

在大学校园中,人口比较密集,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年龄比较相近,所以消费趋向也比较相像,使得大学生消费时,在室友、同学、老乡、朋友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从众的行为,而在网络购物的人群中,大学生又占有一定的数量,学生之间的宣传与交流必将促使进行网络购物的人群扩大,由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一般为1~5小时,多数人对于网络依赖性较强,所以对于网购,大学生有很强的话语权,我们也可以通过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来推论消费特征,从而提高网店的销售量,增加网购的交易量。我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总结到对于网购,大家更喜欢在淘宝、天猫、京东这三方平台进行选购,所以网店老板要开在消费者聚集的地方,根据消费者的购买特点设计网店的关键词搜索、主页内容,售后服务,产品质量,要与消费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商品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安全性等问题多次被谈及,尤其是质量品质与售后服务问题,表现的尤为严重,所购得的商品与自己想象中的反差过大,而售后服务又不能得以保证,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关注的问题。所以商家要特别注重这些问题,因为好的服务,好的质量都可以让消费者成为你的免费的移动广告。但是此次调查的范围不够广,问卷中的问题也有些瑕疵,所以调查结果只是提供一个小小的参考。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4

前言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在发展的初期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数字化生存方式已逐渐凸现,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深入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全日制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是以调查问卷为载体,以学生街对大学生随机发书面调查填写为主,以网上问卷调查为辅,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书面问卷调查50份,回收问卷46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92%。此外,还有48个人做了网上的问卷调查,回收48份,回收率100%。

经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以3~5小时的居大部分,而上网的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此外论坛、贴吧讨论热门话题跟帖灌水、聊天交友、查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更新博客、网上电子商务、看电影、听歌也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就数据本身来看,目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还是呈良性发展的,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由于我们还处于学生时代,并没有与这个社会有多深接触,人生的经验及价值认识还不够丰富和成熟,所以我们经常思想偏激、自控能力不够强、易受外界诱因影响的特点。所以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给广大大学生带来的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冲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网络道德失范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虚拟性导致了人格的虚

伪和交际障碍,网络文化的开放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等等。

(二)调查问题分析

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内在原因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习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的压力。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学生寄托感情的港湾,平时生活中的寂寞与空虚在这里得到宣泄。

(2)猎奇好胜,寻求刺激。目前,在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比较感兴趣,其中一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后,喜好自我表现,显露才能,因而在网络世界遨游的过程中充当网络“黑X”,他们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更改一些网页。另外,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他们无所适从,只能通过网上发泄心中的苦闷。

(二)外在原因

1、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网络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收敛型向发散型转变,变革了人们的价值观、信息观、时空观、实体观、并产生了新的认知模式。学校教育管理对比情况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网络的有效手段和办法。

2、家庭和学校管理的缺失。据了解,大学生宿舍中的电脑,真正用于学习的并不多,绝大多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打网络游戏、聊天、看网络电影等娱乐活动。家长为大学生购买电脑,以为孩子上网是为了学习或复习计算机课程,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与父母的愿望严重不一致,这与缺少来自家长的必要约束不无关系。

三、解决对策

1、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面对新时期日益严重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封”、“堵”、“截”等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我们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转变新观念,大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①.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和是非观

学校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借助于道德的力量,依靠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养,防止网络越轨的发生,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文明的网络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和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大力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文明修养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和是非观,培养爱国爱校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形式多样、稳定、良好的沟通桥梁

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应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因势利导,加强大学生的上网教育和引导。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网站建设,创建德育主流网站和网页,吸引学生来访问。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实现德育与网络技术的密切结合。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匿名制的特性与大学生实现思想互动,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我们可以针对网络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深入其心灵深处,帮助其矫正不健全的网络道德观。

③.引导大学生健康地发展网络和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对于痴迷于网络的大学生,我们应当采取“大禹治水”的方法,积极地“导”而不是一味地“堵”。大学生对网络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和探索欲特别强烈,网络道德感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得到很好的引导。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网络和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2、科教兴国的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大学生网络道德感的弱化与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

中的压力也有很大的因果关系。很多大学生因为不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所以才到网络中寻找暂时的放松,在网络中以破坏和欺骗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郁闷情绪,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缓解生活和学习压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可以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座谈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帮助大学生释放心中的压力,正视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对大学生开展挫折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的困难时,我们应该拒绝他们的求助,让他们在自我奋斗中磨练意志,通过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尽快成长,具备应对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网络,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入手,倡导道德自律和自制能力,帮助他们增强网络文明意识和抗干扰力,从而实现自觉诚信上网,健康上网,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②.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体系建设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而尚未成熟的时期,易受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的困扰和影响,而引发心理变异。因此,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心理问题,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一方面,家长和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网络心理的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只有努力学习网络知识,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才能发现并帮助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变化,注重启发和引导他们自觉接受心理帮助与服务的能动性,引导他们成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要建立网络心理教育系统。通过开展网络沙龙、开辟网络论坛、举办网上征文等网络心理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之间直接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还应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在校园网中设立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的镜像,设立专业学术主页,这样大学生就会利用更多时间用于专业学习,网络性心理障碍发生的可能就会减少。

3、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课余文化生活氛围

学校对大学生的课余休闲活动的引导和设施不足也是导致学生无节制上网的一个原因,所以加强校园文化的软硬件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的管理和学习的压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年轻人追求自由、叛逆的天性,他们需要通过某种渠道进行发泄,这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需要的。如果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单调陈旧,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年轻人参与,那大学生的注意力势必就会被网络新奇、快捷、自由的特点完全吸引过去。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硬件的建设,如体育运动场所和器材的配套建设、图书馆的建设、各类文艺体育社团的建设等等,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其次,用丰富多彩、充满新意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本人认为不仅要举办时尚性比较强的文体活动,同时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比如围棋、书法等活动,通过普及这些文艺爱好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修养。此外,聆听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的报告会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把大学生从网络世界中拉回现实世界,这对于让大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形成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4、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加强校园网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本人在关于“大学生对校园网的态度”的调查中发现,超过2/3的大学生是很关心自己的校园网建设的,希望从校园网获得更多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但是对于目前的校园网建设持不满意态度的大学生也高达57.8%,所以加强校园网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本人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①.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十一部与信息网络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对规范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信息潮流的严峻挑战和大学生上网率的迅速增加,这些法律法规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必须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规定》、《校园网络管理细则》等管理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

②.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本身是一种技术、一种载体,要做到趋利避害,关键就在于加强管理。在网络管理方面,学校应当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开发能够滤除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的软硬件,加强对国际互联网出入口通道的管制和监督,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适时有效地对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监督控制,及时过滤筛选过时的和不真实的信息,防止垃圾信息、非法信息、骚扰信息和病毒信息的传播,严把校园网站信息的质量关,净化校园的网络环境。③.强化法制意识,规范上网行为

学校要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的宣传教育。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法律基础课等渠道,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学生的网上行为,增强学生在网上的自律性;强化法制意识,教育学生在上网时要注意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在虚拟世界中同样要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

总之,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技术也不例外。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社会进步、信息丰富、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道德滑坡、人性异化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在使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获得无限的提升和张扬的同时,也使很多人的焦虑和浮躁情绪逐渐蔓延。物欲的实现,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心性与修养的同步提高。网络病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但说到底,这一切都不是网络的功劳或过错。它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媒介、一个工具而存在。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用不好也可以遗害无穷。关键是看怎样利用它。所以,与其说我们在关注网络,毋宁说是在关注我们自身。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古老话题并没有也不可能因为网络的异军突起就简单明朗起来。但愿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在网络的世界中不要伤害自己,也不要去伤害别人。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5

自从网络游戏进入中国,它便始终受到众多视点的关注。对于中国游戏厂商而言,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持续性的利润来源以及免于盗版困扰的捷径;对于用户而言,则为他们增加了一项全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网络游戏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xx 年,中国的网络游戏玩家已经达到了3112 万人,年自主发行网络游戏218 款,市场规模65.4 亿元人民币,而相关行业的直接收入达到了333.2 亿元。 然而,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网络游戏行业也同样缺少管理,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例如,自网络游戏出现在中国开始,有关网络游戏沉迷的问题始终处在社会关注的中心。早在20xx 年,便有报刊、学者提出“电子毒”一说。直至今日,网络游戏“实名制”、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与绿色网游等政策的推出,表现出网络游戏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远离家庭,所受约束较少,同时也因为年龄、心理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不可否认网络游戏已逐渐在大学生间逐渐流行、发展起来。

然而,现阶段通过数据对于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解释的文章却不多见。为了客观、公正的了解和评价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和认识状况,笔者特地在本校开展了这一调查。这一调查的主要目的即是希望了解当前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程度以及分析其原因及特点,以便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游戏认知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引导大学生合理接触网络游戏提出对策建议。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概况

本次《北京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由信息管理系05级学生调查小组在益明教授的指导下制作、发放和回收。调查以北京大学本科生及硕士生的所有在读学生为总体,考虑到学科、兴趣爱好、性别等因素,在抽样过程中采用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24份,回收问卷324份。通过筛选及逻辑校验,排除种种情况造成的废卷,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93.20%,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

样本整体中,男生占53.31%,女生占46.69%,基本符合北京大学学生的总体性别比例;其中,人文科学学部占19.54%,社会科学学部占37.09%,理学学部占29.47%,信息与工程学学部占13.90%。

二、样本分析

(一) 北京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途径

1、北京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总计有57.94%的同学表示自己曾玩过网络游戏,42.06%的同学表示不曾玩过网络游戏。总体而言,北京大学学生中玩过网络游戏与未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大致相等,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略多于不曾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可以说,网络游戏在北京大学学生中间有着较高的流行程度与传播广度,至少有一半的被调查者曾不同程度地接触过各类网络游戏。

2、北京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主要途径。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本身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因此,对于外界信息与事务的接受较快,同时,对于外界了解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网络游戏方面,“朋友介绍”是北京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最重要途径,有50.6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这一途径了解网络游戏的,在各项途径中居于首位。其后的是“网上宣传”,占了被调查者总人数的37.41%。而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网络游戏的则仅有15.89%。总体而言,北京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过程中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1)人际传播对于网络游戏在北京大学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网络游戏作为基于网络的游戏形式其宣传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与大学生上网状况相适应。

(二) 北京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基本态度及特征

1、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认为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占总人数的19.20%,而认为有一些影响的占总人数的47.68%。这两项合起来占了总人数的66.88%,即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网络游戏确实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相对的,仅有21.19%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游戏对于学习生活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在关于“您的周围是否有因为网络游戏而沉沦的同学”这一问题上,只有9.6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多”,高达91.72%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个别”,而还有15.23%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这表明北京大学的学生,一方面认同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的学园生活有负面的影响,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样的影响尚不严重。

2、对待网络游戏的态度。对于玩网络游戏的目的,有81.14%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纯粹娱乐”。同时,有60.57%的被调查者从不通宵玩游戏,有39.42%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通宵玩游戏,仅仅1.71%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通宵玩游戏。而对于没有了网络游戏后的感受,选择“照样过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被调查者总数的96.57%。对于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而言,网络游戏的存在意义仅仅是纯粹的娱乐工具。

(三) 北京大学学生对绿色网游的认知情况

1、对绿色网游的了解程度。自“绿色网游”的概念在20xx年被提出后,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表示对绿色网游“很了解”的同学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64%。而只表示“听说过”的则占了被调查者总数的38.74%。而表示“完全没了解”的则有多达、被调查者总数的57.61%。由此可见,尽管绿色网游的概念已提出了2年之久,北京大学的学生对于绿色网游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2、对绿色网游宣传情况的看法。在调查中,认为当前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好”的只占了接受调查总人数的2.64%。即使算上认为“一般”的同学,也仅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26.15%。相对的,认为当前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差”的则占了接受调查总人数的60.59%。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北京大学学生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状况是不满意的,这也导致了前文所提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绿色网游缺乏了解的问题——不论是在玩网络游戏的人群还是不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只有极少数的人对绿色网游有所了解。

三、结论与思考

(一) 北京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认知状况的特征分析

1、目前,北京大学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普遍使用网络,在此基础上,网络游戏也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由此可见,网游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有57.9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曾玩过网络游戏,42.06%的同学表示不曾玩过网络游戏,网游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词;

2、北京大学学生主要通过朋友介绍与网上宣传来了解网络游戏,人际传播对于网络游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对于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有关合理游戏健康成才的宣传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3、在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方面,66.88%的被调查者承认网络游戏确实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但是同时,在关于“您的周围是否有因为网络游戏而沉沦的同学”这一问题上,认为“有,很多”的只有9.60%,认为“只是个别”的却占总人数的91.72%,而认为“没有”的同学也占到了总人数的15.23%。这一点也是与北京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原因相关联的:曾接触过网游的被调查者中的81.14%表示,自己接触网络游戏只是纯粹为了娱乐。

4、对绿色网游的认知状况。当前北京大学学生对于绿色网游的了解状况并不理想,不论是在玩网络游戏的人群还是不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只有极少数的人对其有所了解。在被调查者中,仅有3.6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绿色网游很了解,而表示“完全没了解”的则占了多达57.61%。造成这个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上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以及重视不够,仅有2.64%的被调查者认为对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好,与此相对的,有60.59%的被调查者对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给予了很差的评价。

(二) 对策分析

1、注重人际传播渠道,引导大学生合理游戏,健康成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人际传播,受到身边同学、朋友的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大规模普遍性的宣传活动开展合理游戏的宣传效果并不会很好,因此,需要发挥学生骨干等的作用,将宣传工作落实到院系、落实到基层,真正深入到同学中间去,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开展合理游戏、健康成才的宣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团组织与班集体的作用,加强沟通,贴近同学,了解同学的实际情况与所感所想。

2、加强绿色网游宣传,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对于大学生而言,接触网络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有81.14%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游戏只是“纯粹娱乐”,而对于没有了网络游戏后的感受,选择“照样过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被调查者总数的96.57%。因此,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游戏并非不可缺少,而恰恰是由于缺少足够的引导来度过课余时间,在无聊之下才选择了网络游戏这一途径。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过鼓励社团活动、发挥学生会等团体的作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同学参与集体活动;另一方面则在大学生中

加强宣传绿色网游,杜绝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引导大学生合理游戏,健康成长。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逐渐变得大众化,并且,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校园中大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丰富,资源易得,交流便捷,成为了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网络诈骗,随意造谣,传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为了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情况,我们小组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网络的积极意义,并寻找解决的建议。

本次调查我们小组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其内容包括: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时间以及大学生对网络道德依赖性,上网的目的;二网络道德观,主要了解其对网络中低俗、热点问题的看法,对不健康的信息的处理方法等。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十三人组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发放填写。本次调查总共对公寓学生以及食堂门口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9份,回收率94.5%。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建议来引导大家正确地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 有89%的同学每天一般花2~3个小时在网络上,花费在网络的时间不足1小时的同学只有11%。由此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

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刷微博、看小说、查学习资料。玩游戏的仅占13%。由此看出,用网络来娱乐的学僧占大部分,他们使用网络存在盲点,忽视了其学习的功能,从而影响其道德思想。

对于如何看待网络中热点问题,77.5%的小学生理性分析,对问题有深刻的见解。15%的人没有自己主观的想法,根据他人的评论来做判断。对于看了网友评论后,是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44%的人偶尔会改变,因为他们在观看更多地分析后,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看法,从而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问题。15%的人会经常改变观点,没有主观判断能力。

对于网络中不健康的、暴力的信息,67%的人会抵制诱惑,抵抗这些信息的再传播,说明他们有理性的分析能力。也有少部分同学会无法抵制这些信息以满足心理需求。 你认为理想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怎样,53%的同学认为需要完备的法规和全面的网络规范。说明大部分同学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氛围。33%学生希望有一个活泼的网络氛围,百家争鸣,说明同学们渴望从中获取开放的新颖的知识,渴望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也有7%的同学完全排斥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希望其完全被过滤,剩下7%的同学并不关心网络氛围的问题。

根据以上调查并严谨分析,本小组成员汇总以下建议给所有大学生。

首先要学会自我节制,网络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应该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所以大学生需要善于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要有辩知的能力,理性地有道德地使用网络,在网络发表言论,或行为操作时,一定要联想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对于现实中的不满,同学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发泄,切勿在网络中通过过激言论释放这种不满。

要在现实中寻找自己,拥有良好的处世态度,勇于挑战现实中的挫折、困难,没必要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现实活动中,与人交流,戒除对网络的依赖。对网络问题要理性分析,客观分析,切勿被他人的错误观点迷惑。

总结:从调查结果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而网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大学生应该正确利用网络摄取其中有益的部分,排斥不良信息。在使用网络进行娱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作为大学生应加强自控力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为建设和谐的网络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7

自从网络游戏进入中国,它便始终受到众多视点的关注。网络游戏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网络进校园,更把网游带到了高校大学生的身边。为了客观、公正的了解和评价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认识程度,我们特地在本校开展了这一调查。

【关键词】网络游戏 大学生

一、男女生网络游戏的差异

由于男女生对网游的接触程度不同,本次调查采取男女分别取样的方式,男女生个随机抽取17人。我们发现男生玩网游的人数多于女生,男生玩网游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70%,女生玩网游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47%。据多方调查与了解,我们得知网游可分为七种:动作、冒险、射击、战争、体育、益智、休闲,前五种男生玩的居多,也比较适合男生玩,而后两种中的部分游戏适合于女生玩,这与男女生的兴趣爱好有关。男生希望通过网游来释放自己,从网游中体验现实中难以得到的快感:而女生则主要为了休闲娱乐,从中获得快乐。对于同学们为什么接触网游我们同样做了相关调查,无论男生女生,多数同学表示为了娱乐放松,缓解学习压力,另有一些同学是为了结交朋友,交流经验。因此,网络游戏是我们放松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适可而止,不沉迷于此,不是其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才是对我们有益的。

二、网络游戏对学习的影响

男女生的调查情况不尽相同,男生中有92%的人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有较大影响,而14%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没有影响。女生中有37%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还有25%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剩下的同学均认为网游对学习毫无影响。很多同学都认为,对于玩网游对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同学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界限并不清晰,对自己的时间并没有很好的安排,对于网游对学习毫无影响的同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控能力较强的同学,知道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二是不太努力学习的同学,认为学习无关紧要,当然不会被影响。

对于网游与学习的矛盾,同学们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5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比网游重要;35%的同学则认为二者可以兼顾;剩下的同学则表示要是情况而定。

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就男女生对网游的看法进行了相关的了解。男生中有40%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可以释放自己的激情,发泄心中的不快,对解压有很大帮助;10%然认为可以通过网游来接触网络当中的新奇事物,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眼界;20%的男生在玩网游的过程中结交了很多朋友,收获了更多友谊,知道了如何更好的与人交往;剩下的20%男生则因为网游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兴趣等原因而支持网游。女生中,认为网游可以释放自己激情的人占1/3;通过网游来接触网络当中的新奇事物的占2/9;在网游中结交朋友的占2/9;而认为网友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兴趣的女同学则占1/9。

基于以上调查,我们得出结论:对网络游戏消极影响的改善,首先是网络游戏不可以予以彻底禁止,而应考虑如何对网络游戏进行规制,对同学们进行疏导教育,解决其心理的需求,并应当积极地采取一些更健康更吸引学生的娱乐方式。

三、大学生对待网络游戏态度不一

当被问到喜欢玩什么网络游戏时,休闲益智类游戏在大学生中最受欢迎,占28.6%,其次是人类角色扮演、战略策略、体育竞技和音乐舞蹈。调查显示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更喜欢玩人类角色扮演、战略策略、体育竞技游戏,而女生更喜欢休闲益智和音乐舞蹈类游戏。

当被问到为什么玩网络游戏时,50.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用来消磨时间和缓解现实压力等。学生们遇到问题时,如果身边无人帮忙或无人倾诉,往往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排解心中的郁闷,这时,网络游戏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之一。

当被问到和谁玩网络游戏时,有46.3%的大学生最愿意选择他们的老朋友与其一起玩游戏,有将近1/4的大学生选择与不认识的人一起玩游戏,有15.8%的学生选择通过游戏认识一些新的朋友。43.8%的大学生在选择网游的合作者时不考虑性别因素,而有33.9%的人选择异性合作者,选择同性合作者的大学生只占4.6%。

当被问到“网络游戏对现实有何影响”时,45.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网游中有时与现实生活一样,有时不一样。24.1%的大学生会用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中一致的方式行为。这部分学生不区分现实与游戏情境,因而网游与现实生活相互影响的程度很高。还有23.2%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游戏中处理问题应该和在现实中处理问题相区别,这类大学生能够很理智地认清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其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影响程度很低。

四、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参与网络游戏被认为很正常,其中10%左右存在网游沉迷倾向。多数大学生在网游世界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倾向同现实生活存在差异,网络游戏中容易表现出更多的功利、暴力倾向,对朋友更难信守道义。约有半数参与网游的大学生会区分网游世界与现实生活,1/4的学生不区分网游世界与现实生活。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参与网络游戏,另一种情况是大学生把网络游戏中的价值观念和暴力倾向带入现实生活。

五、大学应该如何应对

学校要积极干预、引导大学生的网游行为。网游痴迷对大学生在学业、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从调查可以看出,沉迷在网游世界中,很可能会强化大学生的暴力、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淡化朋友道义和责任,从而对其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加强对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能够通过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在学业和智力上都是能达到优秀的,不让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在学业和道德掉队。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8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调查还显示,“稳定、没有风险”仍是女性求职者比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调查女生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占19.4%和52.8%。从调查和招聘现场看,女大学生对薪酬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职最关心的6个问题中,该因素仅以12.3%的比例排在第四位,而“晋升深造机会”位列第一。刘谦分析认为,这说明女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生涯长远规划,说明她们对待就业更理性了。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迈进、网络普及、电脑成本的不断下降,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正在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思维、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截止12月31日,淘宝网注册会员接近5亿,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xx年淘宝交易额为11000亿元,突破万亿大关。近年来,根据消协统计,网购成为增长行最快的投诉之一、然而,网络诈欺层出不穷,商品也不总是物美价廉,诚信与信誉问题已提到最高程度。网络消费是否具有被大学生青睐的趋势,我针对网民最多的成员之一,在校大学生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数据来显示分析大学生网购的特点与趋势,必且以此分析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成本的不断下降,网上购物已经从过去雾里看花遥不可及的状态,变成了当今最火爆,最适合上班族、年轻族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思维、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对象或潜在用户。

这次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以及我国当前网上购物的现状及未来对网购发展潜力的期望和认识。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

这次的调查,我主要是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因为在校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对网络的使用驾轻就熟,对适合在网上销售的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具有更多的需求,其预期收入也相对较高,因此由大学生主宰未来网络消费的可能性较大。

本次我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首先,制作出调查问卷;然后,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本校大学生以及一部分外校大学生发放纸质版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最后得出了结论和认识。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对象性别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一共调查了100人,在本次的调查对象中男生有46人,女生有54人。从图中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2.调查对象年级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问卷发放的范围大二的学生较多(调查时间为20xx年6月底),这也收我年级的局限性,由于大四的学生基本没在学校了,所以我就取消了对大四学生的调查。

3.调查对象月生活费水平

通过调查显示,每月生活费有15%的人在500元以下,生活费有60%的人在500-900元之间,生活费有25%的人在9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富裕的群体,只要企业有足够的心思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的话会有很大的市场。

4、是否有网购经历

是否由图可见,可以清晰的看出,将近70%的学生有有过网购经历,这个数据说明网上购物游很大的市场,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先进,容易接近新事物,所以网购在大学生中比较盛行。网购也可能成为一种趋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行网购。

5. 网购原因分析

(1)据调查显示,没有尝试网购或对网购有所顾忌的原因主要是:对网上购物支付安全、对商品质量不信任;以及可能是所购买商品价值较大,不愿意或不敢在网上购买;还有就是对网上商品的服务不太满意所致。

(2)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主要为:网上商品种类多样、商品价格实惠以及网上购物节约时间、方便快捷。而且,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网上购物方式时尚、新颖,对网购比较青睐。

6.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中主要涉及的网站有: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网、拍拍网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浏览的网上购物网站中比例较大的是: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如图表五所示)。这大学生有着较清晰地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网站更加青睐。也说明未来大学生网上购物时如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成为学生们的首选。

7.大学生网购行为的特征

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类型: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排名依次是:服装类(78.3%)、图书音像(53.3%)、小饰品(38.3%)、生活用品(26.7%)、数码产品(20.0%)和其他类(5.0%)。可以看出服装类、书籍音像类所占比例较大;其次小饰品、生活用品、数码产品也占一定比例。这体现了大学生在网购类型中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而且在学习用途(如图书)中所占比例也较大。

与网上购物其他类型相比有所不同的是:对网上购买数码产品的接受程度显然还有待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数码产品价值较高,消费者不太信任;由于数码产品的性质和别的商品不太相同,一般购买它时需要见到样品。这可能就是制约网上购买数码产品发展的重要原因。

8.大学生选择网购平台的标准

本次实验调查有关网购平台标准方面共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产品品牌、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产品服务、产品口碑及其他因素。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网购平台时主要对产品质量(81.7%)、产品价格(70.0%)、产品口碑(53.3%)的因素考虑较大。这反映出大学生在选择网上购物时还是相对比较理性的,更关注的是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对产品品牌的需求不是很大(31.7%)以及较大的依赖产品口碑可能是因为对网上购物还不是太信任,更多的是靠消费者在网上的评价来进行分析和选择的;而对产品服务较看重的只有(43.3%)可能是因为商家的服务整体上不是太好,更多的是需要改善,所以消费者也只能选择一种默许的态度了。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和建议:

1. 网络购物的薄弱环节

调查显示,无论是否有购物经历的大学生都对网购存在一定的担心因素,他们普遍认为网购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如商品的质量(66.7%)、商家的售后服务(60.0%)、网上支付安全(46.7%)以及送货速度(31.7%)等。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在选择网上购物时还不能完全接受,尤其是对网上商品的质量还很不满意,在这方面还希望商家能够提供质量合格并且和网上差别不熟太大的商品;再者,商家不能认为一旦网上商品卖出后就与自身无关,还应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网络购物存在的制约因素

有些大学生认为,目前,不少网站的网上购物流程较繁琐,这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购物积极性。如果此点得到改善,网上购物的比例会更高,金额会更大,对电子商务交易也会有促进作用。

3. 网络购物的安全性问题

网络安全成为网上购物的重要障碍,因此,在网络构建平台方面,建议支付平台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尤其是在网购方面,消费者对网上支付安全不太信赖时,就更加值得注意。故而,相关网站应尽力改善,加强网站宣传设施的建设和宣传力度,让消费者了解商家在网上采用的主要安全机制和作用,努力打消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同时也建议大学生进入了网站选购自己所需的物品之前,先要查看售货公司和网站的信用度。此外,还要加强信用机制建设,规范身

份认证和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网上信用机制,学会信用评估和鉴别方法,对于促进网上购物的发展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4.有关网络购物的法律方面

据调查,大学生在对网购方面的法律了解程度上严重欠缺:比较了解的仅有3.3%,了解一点的也不过一半(46.7%),不了解的(43.3%)和有困难求助他人的(6.7%)占到了所调查人的一半。这说明网上购物的相关法律知识还需要大力宣传和普及。一方面,商家应着手向消费者宣传网购的流程和法律;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在购物之前也应对网购的法律做一主动的了解,以便于遇到问题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促进网上购物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调查总结与展望

1. 网上购物发展前景广阔

大学生虽然对网上购物有较大的不满或意见,但对网购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此次问卷调查也支持这一结果,51.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网上购物是个不错的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即使只有38.3%的大学生也认为网上购物发展的还不错,可以试试;然而,仅有10%的大学生认为网上购物发展前景不太乐观或对其不太关注。

2.大学生网上购物市场已经形成

由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已经普及,并且大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在曾经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人群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其进行的网上购物是基本满意的,至少说明他们对网上购物是能够接受。以上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网上购物市场的扩大,正等待商家去进一步开发。

3. 网购和传统购物的对比

虽然说网上购物有很多的优势,而传统的购物形式还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去买衣服、鞋子,以及自己没有用过的化妆品或者是家电数码等价值较大之类的东西,需要自己本人亲自去试了才确定要买,这样的商品,人们一般情况下还是会选择传统购物。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网购带来新的革命,新的生机,也极大的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可以见得,网上购物预期很好,未来的发展前几不可估量。

网上购物市场的基础环境越来越稳定,各种知名网站(如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的网上购物平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场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信网络规模的壮大,电脑的普及率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多层次多角度推动,网上购物市场越来越火爆,会逐渐发展并形成人们购物的主要形式;网上购物也势必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朝着更加健康、稳定、广阔的道路发展。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0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简介

淘宝、支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

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宿舍楼下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屑于或者不愿尝试网上购物,阻碍他们的原因是什么?那些热衷于网上购物的学生,他们的购物动机、购买物品的特点又是什么?男女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上有什么区别?

阻碍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的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上同类产品的信息的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男生更多怀疑的是网上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则更多怀疑的是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看重便捷,女生更加看重价格。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程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因此,网上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利弊同时存在的,我们将就此类问题进行简述与分析。

二、调查方案与结果

(一) 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了解并寻求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

的购物标准等问题。

2、调查方法

通过口头询问、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3、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大一至大四的学生)

(二) 调查结果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特征分析

1)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性别特征

经过调查,发现进行网络购物的男生略多于女生,男生运用网络的频繁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对于一些网络制式的了解程度也好于女生,这可能是导致这一特点的原因之一。

2) 年龄特征

现金,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8~24岁的范围内,而18~22岁居多。经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人数要多于大一、大二,并且网络购物的次数同样要高于低年级。因此可以看出,网龄队进行网络购物同样有着一定的影响,高网龄的人群同时也是网购频繁的人群。

3) 支付力特征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花费都来源于家庭的供给,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与其家庭情况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费都是集中于400~800之间,过高或过低的人只占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备的一些话费外才会考虑进行一些额外的消费。

2、原因分析

1)不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

调查显示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大学生,不选择网络购物并不是因为不会,或是对网络购物了解的较少,多数原因集中于其对网站的不信任,怕受骗上当,质疑网络的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等只有在消费进行时才可以切身体会的。因此,诸多原因的存在是很多人不原尝试网购。

2) 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

通过访谈,多数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人表示,他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是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样性,啊学生选择网络购物主要是看中他的便利性,网络购物更方便更能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信息。

3、大学生对网站的选择

1) 获知渠道

2) 从调查结果看,获知渠道主要有朋友介绍,网站介绍,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大学校园中,人口比较密集,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年龄比较接近所以消费取向也比较相像,使得大学生在消费时在室友、同学、老乡、朋友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从众的行为。

3)选择的原因 网站的选择通常看的是该网站的知名度、信誉、信用等。大学生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所以选择的网站也大多集中在几个比较大型的网站,比如淘宝网、易趣网。

4、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购买行为特征

1)购买的商品类型或服务类型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网上最常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服装鞋帽、书刊、在线充值、票务或教育服务等。通过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网上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书刊、服装鞋帽、数码音像制品、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这些商品和服务体现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消费。书刊的质量风险不大运输方便,因此,大学生网上购买服装的比例增多,说明大学生对网络的信任度高于普通市民。

2)购买频率和购买全额

通过调查,大学生网购的频率多数集中于每三个月一次,但是也有少数人每个月会有一次网络购物的,而在购物金额方面,则有普遍集中于100~300元,购买的金额与上述所说的大学生主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类型相吻合。

3)价格期望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多是那些比上次价格低30%以下的商品。由此来看,对大学生而言,影响其是否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价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较理性不仅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而且有着较清晰的品牌意识,对知名度高、信用度好的产品信任度和青睐度比较高。

5、付款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网上支付。由于电子支付的状况已得到一定改善,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比较放心。

6、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评价

1)网上购物担心的因素 通过对商品的质量品质、付款的安全性、售后服务、配送的及时性等问题的评价相比较,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对于商品的质量问题的担忧率是最高的,而对于售后服务和配饰的及时性问题的评价相对比较低。而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人则对于网络的安全性顾虑的比较多,而在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已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因此,初次的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2)需要改善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商品的质量品质、售后服务、配售的及时性、安全性等问题多次被谈及,尤其是质量品质与售后服务问题,表现的尤为严重,所购物的商品与自己想象中的反差过大,而售后服务又不能得以保证,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关注的问题。

3)未来购买意愿 对于网络购物,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购买欲望还是比较浓厚的。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网络购物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方便、商品种类多样,价格低等优点都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主要因素。

4)网络购物的前景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的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易于被接受。

三、结论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潜力巨大,虽然经济条件约束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无法开展更多的网络购物活动,但进入社会后,他们将成为中高收入人群、其购买力也将有所提高。因此,大学生的购买力不能仅是局限于他们目前的实际购买量,而应该将目光集中于其终身价值,固定的收入将参与他们的消费力,他们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潜力是巨大的。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市场已经形成有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已经普及,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一般为1~5小时,多数人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较强。而在网络购物的人

群中,大学生又有一定的数量,学生之间的宣传与交流必将促使进行网络购物的人群扩大。

3、购物首选网站高度集中,大学生购物首选的网站多会集中与几个网站,例如:拍拍网、淘宝网、易趣网、卓越网等。犹豫着几个网站的知名度高、信誉度高,这就促使了大学生将购物的首选网站定于其中。较清晰的品牌意识是大学生在网站选择方面的主要决定因素。

附件

大学生网络购物市场调查(样卷)

所在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1.你所就读的年级?

A 大一B大二 C大三D大四

2.你是否听过或接触过网络购物?

A 没听过 B听过但没接触过C偶尔购物 D经常购物

3.你经常浏览的网络购物的网站?

A淘宝网 B易趣网 C拍拍网D卓越网 E其他

4.你进行网络购物的理由?

A方便B价格低 C商品种类多 D出于好奇 E其他

5.你选择的网上支付方式?

A 第三方担保(支付宝等) B网上银行直接转账 C 电信支付方式(手机、固定电话等)D货到付款

6.你经常选择的商品?

A 书籍类 B电子商品类 C服装服饰类 D化妆品类 E其他

7.平均一次购物金额?

A 100元以下 B100~500 C500~1000 D1000以上

8你对商品的质量是否满意?

A比较满意B一般 C不满意

9.你对到货时间是否满意?

A比较满意B一般 C不满意

10.你对网上购物是否信任?

A信任 B不信任

11.你在网上购物的频率?

A每个月一次 B每个季度一次 C每年一次 D更多

12.你在网络购物遇到的困难?

A商品的质量品质 B商品的种类 C付款安全性D售后服务E配售的及时性 13,你对网络购物发展前景的看法?

A发展空间大,潜力巨大B不怎么样,存在问题过多C短期内不会太好

14.你是否会继续或尝试进行网络购物?

A 会 B 不会

15.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网络购物?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1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缘由及对策研究》SRT课题组实施,具体目标以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通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以后确定操纵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终究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问卷的方法。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本校除大四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学生。访问地点为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88.9%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次调查主要触及到三大类共五个指标。分别是:

1、核心指标――网瘾;

2、参考指标――网瘾程度与网瘾偏向;

3、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标:网瘾

网瘾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题目。“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Kimberly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简称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简称PIU),指在无成瘾物资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致使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扬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点:

(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

(2)出现戒断症状,假如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甚么;

(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

(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遭到严重影响;

(7)固然能意想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题目,依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在这七个标准和研究所遵守的“网瘾”定义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在多方征求意见以后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固然金伯利·扬博士很早就对“网瘾”概念进行过界定,并且在网瘾调查研究方面获得了丰富成果,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其实不能直接拿来作为我国网瘾状态的研究根据。因此,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和课题小组成员的屡次深进探讨,制定了以下网瘾评判标准:

网瘾评判标准的条件(必要条件)为:上网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问卷第5.7题)。

在这一条件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1)总是想着往上网(问卷第5.1题);

(2)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问卷第5.5题);

(3)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缘由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莫衷一是(问卷第5.6题)。即判定他属于“网瘾”。

调查问卷中,针对这些标准设置了组合型的“或然”题项。在第5.7题选“是”的情况下,第5.1题、第5.5题和第5.6题中只要有一个选“是”,即判定该网民属于“网瘾”。

(4)辅助指标:网瘾程度和网瘾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两个辅助指标,分别是描写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的。对已被界定为网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的网瘾程度有多深;而对还没有成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网瘾偏向。

网瘾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网瘾的三个补充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网瘾的程度越深。即:被访者在对问卷中第5.7题回答“是”的条件下,第5.1、5.5、5.6题回答“是”的题项越多,其网瘾程度越深。

网瘾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网瘾群体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向亲人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问卷第5.4题);(2)实际上网时间常常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问卷第5.9题)则表示该被访者具有网瘾偏向。之所以这么确定,是由于这两个选项可以反映出网民在上网时行为和心理上的一种失控趋势,即:行为上没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却没法自拔,因此才向亲人隐瞒上网时间。

(5)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本次调查中,上网目的被分为文娱性目的和实用性目的两类。

文娱性目的包括:(1)玩网络游戏,(2)聊天或交友,(3)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

实用性目的则包括:(1)获得信息,(2)学习或工作,(3)通讯或联络。

网上活动丰富性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网上活动的数目体现出来,参与的种类越多,表示活动越丰富,反之则越单一。

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由以下几方面的题目加以体现,包括其性别、年级、籍贯、月生活费等。

而研究发现,一些消极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有关。网络成瘾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谨慎、个人主义等特点,喜欢单独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际关系途径,特别具有抽象思惟能力,较遵守社会风俗,相对其他人更轻易情感化。

对调查对象的人格因素的调查,主要体现在题目13—18当中,本次调查主要是从调查对象对本身状态的满意程度情况进行分析的。

(5)数据预处理

在所有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数据登录和逻辑查错与净化处理构成终究数据库,研究进程中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6)数据处理说明

本报告对问卷调查的样本结构进行了描写,但在后期分析的同时,又对身边已知沉溺网络程度较深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的结果主要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和参考。

三、我校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1、具有网瘾和网瘾偏向的学生范围

(1)我校学生网瘾比例约16.3%

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网瘾学生约占学生网民总数的16.3%,网瘾现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视,需要引发多方关注。

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例如,有报导称,“整体而言我国上网人群中大约有6%的网瘾用户,而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高达14%”。另外,民盟北京市委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北京市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比例达14.8%”。本次研究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的结果都与以往相干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

(2)我校学生网瘾偏向比率为8.6%

除现有的数目庞大的网瘾学生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约8.6%的学生存在网瘾偏向。可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瘾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网瘾群体散布情况及生活用度状态

(1)性别散布

可以看出,男同学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66.7%)比女同学网民(33.3%)高出约33个百分点。在具有网瘾偏向的网民中男同学比例一样高于女同学。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2

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下滑、身体健康的损害、道德人格的缺失,更有甚者会因此引发犯罪。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上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的规范定义是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连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网络用户长期过度使用互连网,使网络几乎成了现实社会的替代品,从而导致学习、工作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精神和情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将他们与网络隔离,他们会感到孤独或脾气暴躁,与沉溺赌博、吸毒和贪食等无异。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与交际成瘾、网上收集信息成瘾等多种形式。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发展障碍。上网成瘾的学生整日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无形中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网上你可以畅所欲言,没人知道你的身份、真假,运用的表情、动作、乃至触觉信息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感知的。大多数成瘾者在网上是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善言谈,孤僻冷漠。成瘾者一上网,精神就表现出极度亢奋,而一旦下网,则焦躁不安。久而久之不仅混淆虚拟与现实世界,忘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责任感缺失,还形成封闭、孤立的性格特征,不利于人际交往,从而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退化。

2、身体健康损害。整天泡在网上对眼睛的损害是必然的。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眼疾发病率比一般学生要高的多。特别是偏爱网络游戏的学生,因为游戏是闪烁跳跃的,上下左右变化迅速。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并且还要随着游戏的变化速度进行视觉调节,会引起眼球过度疲劳,轻者引发近视,重者将引起视网膜脱落。同时经常操作键盘和鼠标也会引发肌腱炎;而久坐电脑前不活动也会引起头晕、呕吐、颈椎炎等症状。因为上网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会出现混乱,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

3、学习成绩下滑。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一个显著危害就是影响学习。一个上网成瘾者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网络上,试问哪还有精力去学习?没日没夜的上网,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的同时,也造成学习兴趣和目标的丧失,上课睡觉,注意力不集中,旷课、迟到、早退,乃至厌学。曾经媒体就报道过一则新闻,说是一重点大学的学生由于沉迷网络游戏,最终因所有功课不及格被校方劝退。我所带的学生中也不乏因沉湎于网络致使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的例子。

4、道德品质败坏。网络成瘾者最典型的行为就是爱撒谎。因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说自己是谁就说自己是谁,没有人会来核实你的身份和你所说的话。这么一来,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度降低。有的学生为了支付高额上网费,或者购买网络游戏币,或是偷盗他人上网账号,最终因为道德意识的丧失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包括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游戏成瘾等。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不同专家观点,笔者认为网络成瘾的原因如下:

(一)个体因素

1.人格因素

已有的研究显示,网络成瘾者往往具有性格内向、不善于社交、低自尊、敏感、形象不佳及喜欢标新立异、叛逆、不喜欢遵守社会规范的人格特征。而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其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过程。人格每一阶段社会化的进程都是以另一个阶段社会化为基础的,如果这阶段社会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则后一阶段社会化将出现明显困难。有研究表明,有网瘾倾向的大学生由于青少年时期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家庭变故、社会不良风气及自卑心理等影响,在人格塑造中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了对现实环境社会交往的不满足,他们往往寄希望于从其他环境中获得补偿,而网络虚拟空间的特点正好符合这种要求。在与网络空间的互动过程中,这些大学生容易在网络中形成新社会认知图式及社会角色定位,减少了现实交往时间,不能适应现实生活。正是由于心理和社会需要产生对网络的期待,需要得到满足和产生愉快的体验,导致了不同的网络暴露模式。而个体的消极个性特点及某些生理特征可能引发个体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恐惧和障碍。网络交流可使人们不受外表和实际生活的约束,并可随心所欲地改变和修订自己的品质和人格特点,促使一些人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理解和满足,不能自拔。

2.挫折心理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巨大变革时代,无论是学习、就业、恋爱等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主客观条件,由于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仍是客观存在的,强中更有强者,那些自身能力相对较差、意志品质薄弱的大学生容易在竞争中失败。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遭受挫折是随时可能遇到的事情。受挫折后,由于个人调控能力不同,一些大学生可迅速调整心态,继续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而另一些转而求助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利用网络空间的隐秘性,对自我进行加工美化,在网络中能较易地实现“新我”的目标,获得成功,使受挫心理得到安慰。这种网络空间的游刃有余和现实生活中的不断遭遇挫折,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3.个体需要

当代大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社会过度关注等影响,导致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平衡。他们在生理上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依然处于不成熟期。他们自我意识及自主意识空前高涨,渴求安全、交流和社会支持,而现实生活又无法得到一一满足,这种不平衡使大学生们感到迷茫和痛苦,并不断寻求一种能自主控制的平衡。研究表明,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借助一定的媒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中网络就是既时髦又新颖的工具之一。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还源于逃避压力、现实解脱及精神归宿感的需求。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致使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考试的重压之下,导致厌学情绪,从而在网络中逃避现实,特别是一些在家中和学校因成绩较差等原因不被重视的孩子更容易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寻找自我为中心满足感;同时一些家庭关系不和谐及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则在网络当中寻求感情、精神的慰藉和归宿。

(二)环境因素

1.同辈群体因素。我们发现,过度使用网络,已在大学生中显现出“小群体”的现象。往往集中在一个宿舍或一个小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具有群体归属的需要;二是大学生具有被群体认同的需要。大学生作为集体生活环境中的一个成员,不希望在群体中被孤立起来受到众人的攻击或排挤。因此,他们会遵从群体的意愿,采用与群体一致的行为,而这种群体内部的“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体的判断能力及自我意识,盲目地顺从群体的行为导致过度上网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3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3、“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不良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4、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5、网络管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意。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3、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4,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4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5

网络的普及,使得我们的沟通和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我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步网络化。据调查,大学生是社交网络的主力军,活跃度颇高。前,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社交网络,使用时长普遍在1-2个小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主要活动是浏览新闻、微信、微博等等。

积极影响:

一、促进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受到周围群体及媒介的影响,当代社会互联网的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大学生借助社交网络沟通联系、发布状态与日志、上传照片、发表评论等,能够使得大学生在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相似的群体中进行互动,推动大学生融入社会。

二、扩展生活空间

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壮大,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宽广与便利的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社交网络多渠道,大学生能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时事政治、新闻热点、娱乐社交等信息,同时参与话题互动与评论,有助于扩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三、满足多样的心理需求

社交网络极大地满足了多样的心理需求。基于社交网络的强大功能,大学生可以通过状态、日志、图片、聊天语音等方式表达自我、宣泄情感;社交网络的互动性满足了社交需求;大量的资讯信息与好友动态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与好奇心理;分享与转发功能满足了“炫耀”心理等。

四、增强幸福感

由于社交网络加强了人的视觉与听觉信息、弱化了面对面的交流、减小个性害羞的大学生压力,使得个性害羞的大学生在网上敢于表露自我,有助于自己的社会关系,提高自身幸福感。

消极影响:

一、现实社交障碍

大学生对社交网络过于依赖时,其现实社交的焦虑感增加,出现回避与苦恼的情感反应。大学生习惯于通过社交网络与外界沟通,形成了网络交际圈与特定的网络表达,在现实社交中容易出现表达失灵的情况。

二、心理依赖

大学生经常在上课时间玩手机,有部分大学生玩手机频率高、时间长,不断地进行好友状态查看与朋友圈刷新,难以自控。一段时间内未接触社交网络就会感觉与世隔绝或者很难受,内心十分不舒坦,对社交网络极度依赖,并影响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三、价值观念影响

上一篇:新员工入职英语自我介绍下一篇:县委书记在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